千年古墓之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8 06:14:51

点击下载

作者:王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千年古墓之谜

千年古墓之谜试读:

前言

文人骚客笔下的一抔之土,曾掩却多少风流人物。曾建立丰功伟绩、文治武功流传千古的伟大人物,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终也只是一丘坟冢,风采永逝,更遑论已然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

然而,当拨开一座座墓穴上尘封的泥土,那些或已远去或早已被世人遗忘的人们以及他们引人遐想的生活,便穿越时光重现在我们面前。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墓丘中,掩埋着我们逝去的先人,折射着他们曾经的生活,浓缩了遥远而神秘的古代社会,反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证了那些或家喻户晓或不见经传的人物,或耳熟能详或鲜为人知的故事。

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其气势之恢宏、建造之精妙、设计之合理,令今人望尘莫及;帝王谷中一具神秘的木乃伊,带领人们接近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的死亡之谜,去重现那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也仅仅是秦始皇陵众多陪葬坑中的三个,秦始皇陵的宏大壮观可窥一斑;征服西方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踏平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他们的安葬之所至今仍让人们煞费脑筋;还有那些同墓葬一并掩埋的诡异现象,许多踏足埃及帝王谷中图坦卡蒙墓的人都死于非命,人们纷纷猜测是法老的诅咒杀死了他们;玛雅的金字塔都是作为神庙来建造的,然而考古学家却在其中一座发现了帕伦克最强大的国王帕卡尔的石棺;殷墟王陵区外惊现一座陪葬丰富的商墓,墓主人竟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她曾指挥千军万马为商王征战四方;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具栩栩如生的2200年前的女尸,让今人惊叹于西汉古人杰出的尸体保存技术;相传三国时的曹操为防后人掘其坟,曾广设七十二疑冢,这种做法的确符合他多疑的个性……

古墓背后的故事像生命一样丰富而精彩,它们的身上附着了种种传说与疑云。站在科学的立场,以信史记载和考古发掘为依据,古墓不再神秘。通过它们,我们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古代社会的发达文明,解开伴随这些墓葬的千古之谜。

第一章 异域奇观

埃及最伟大的荣耀——胡夫金字塔

夫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既是一座陵胡墓,也是一座丰碑,一直以来都是埃及最为世人熟悉的象征。这座汇集了埃及历史上所有文明与智慧的建筑,以一贯的沉默挑战着后人探索与发现的能力。关于它,还有很多不解之谜。时间惧怕金字塔

2500年前,古希腊人列出了当时世界七大奇观,如今,这七大奇观中只剩下金字塔了。在埃及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这些建造于4500年以前的庞然大物至今仍矗立于尼罗河西岸,以一贯的沉默凝视着丰饶的北非大地。

在遍及埃及各地的金字塔里,胡夫金字塔是最高大的一座。关于胡夫其人,埃及历史上并无过多记载,人们只知道他是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在位23年。尽管如此,他为世人留下的那座庞然大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这座巨型金字塔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组数据。金字塔原高14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的摩天大楼。4500多年的风雨已经将金字塔尖削磨成历史的尘埃,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金字塔只有136.5米高。另外,大金字塔的塔基呈正方形,边长约230.6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整个大金字塔约由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这些石块最轻的1.5吨,平均重量约2.5吨,总重量约684.8万吨。

据说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时,曾下令用重炮轰击胡夫金字塔东侧的狮身人面像,结果狮身人面像岿然不动。他激励他的将士们说:“看吧,在你们身后,从这些金字塔的顶上,40个世纪注视着你们!”尽管此前人们都知道“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的翅膀就将降临在他头上”这句咒语,可拿破仑还是斗胆走进了金字塔的内室。他喝退了所有的卫士,独自一人面对着庞大冰冷的石棺。没有人知道这几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大概一代枭雄在这次与历史短暂而亲密的接触中,真实地感到了时间的伟大以及自己的渺小。所以,当他出来的时候,脸色苍白,只是摇头喃喃地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你从哪里来

面对庞大的胡夫金字塔,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石块到底是从哪里采来的?站在金字塔外茫然四顾,到处是漫漫黄沙,历史的真相已经被4500多年的时光涂抹得支离破碎。有人推测是就近取材。大金字塔附近没有白石灰矿,也没有花岗岩矿,那么,金字塔外层的11.5万块上等白石灰石以及塔内部的花岗岩又是从哪里来的?

人们在位于尼罗河东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场看到了白石灰的痕迹,这里是离大金字塔最近的石灰矿了。所以,建造大金字塔的石灰石只能来自这里。至于内部墓室的花岗岩,人们推测它们可能来自于800千米外的阿斯旺。但当时又是如何将如此多的石材搬运到这里的?遥想那个粗粝笨重的年代,人类不过是大自然进化史上偶然衍生的高级动物,他们是如何完成了这种体力和智力完美结合的劳动的?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壮观场景吧。在那支采集石料的队伍里,不仅要有石匠、建筑工人,还要有水手、搬运工,以及一定数量的工程督造人员和工程师。当然,繁重的劳动会使一些人心情沮丧,消极懈怠。于是,为了避免逃兵的出现,一个参与管理的强大而有力的部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常识推测,要支撑起如此伟大的工程,这个国家至少要有5000万人口,否则国力难以达到。但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世界总人口都不超过2000万。

另外,除胡夫金字塔外,埃及已经发现的金字塔还有90多座。即便按照古希腊历史学家的推测,每30年完成一座的话,要想建成这90多座金字塔大概需要2700年之久。那么,埃及人是如何完成这些庞大工程的呢?它有这样的国力做后盾吗?

还有更多的难题出现,例如运输问题。即使当时的埃及有足够的人力,他们又是如何将这些重1.5吨~30吨的巨石运送到工地的?当时的埃及不仅没有车,也没有马。

也许埃及人是用圆木垫在这些石头的下面,再用棍撬起运输的。但是,在当时的埃及,哪里寻得到这么多粗壮又坚实的木材呢?据说当时埃及主要生长棕榈树,这种树木生长速度慢,数量也远没有那么多。

1980年,在一次考古活动中,埃及吉萨古迹督察长哈瓦斯在地下3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至少深50米的岩壁,据推测,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接下来,又有人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于是有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金字塔上的石头是水运而来。但人们很快又发现了其他问题。在那个没有滑轮,没有绞车,没有足够先进起重设备的年代,这些笨重的石块是如何在港口附近下坡、上船、起岸的呢?这些似乎比在陆地上进行撬运还要困难。

难道是空运?难道真有所谓的天外来客?关于构建的种种猜测

很少有人知道金字塔背后的这个名字——伊姆·荷太普,据说他就是金字塔的设计者。在伊姆这位天才面前,在他超越时代的智慧面前,我们只有惊讶和疑问。因为神迹般的金字塔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系列巨大的问号。胡夫金字塔(中)

在古埃及人没有水平仪,没有动力设备,甚至连直尺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在金字塔底部平整出一块52900平方米的塔基的?据测量,塔基四条底边的长度相差不到20厘米,即误差率几乎不到千分之一;它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仅相差l.27厘米,误差率不到万分之一;它的东西轴和南北轴的力位误差,也不超过5弧秒。据说,古埃及人最好的测量工具就是自己的胳膊,他们称之为“腕尺”。就是靠这种极不稳定和极不准确的“腕尺”,埃及人完成了精准的施工。

为了确保金字塔的万古长存,伊姆·荷太普聪明地摒弃了木材和铁钉。因为木质易腐,铁质易锈,它们都无法长久地与时间和重力抗衡。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字塔上没有木材,没有铁器,而且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接物。这些石块被亲密无间地拼接在一起,甚至连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他们没有现在的石材切割机,没有打磨机,难道真的完全凭手工凿成如此平整的石材吗?直到现在,这依然是全世界的建筑学家、考古学家们争论的问题。人们争来辩去,至今仍没有结论。

好了,我们现在先假设那些石头已经被埃及人用一种神秘的方法弄成了严整的方块,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把这些石块一层层垒上去的呢?

有人说埃及人是运用一种木制的船形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一点点举高,一层层垒上去的。想象是美妙的,如果我们在实验里做这样一个模型,也可以完成一些基本操作。可关键是,那是在古代的埃及,那些船形工具面对的是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庞然大物。所以,谁又能告诉我们那些能支撑几吨、几十吨重物的支架和绳索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想到了沙子,认为埃及人是运用填沙法,沿着塔基填沙,沙围随着塔基升高,充当脚手架,塔成之后,再清除沙子。可是,要想在一座高l46米、塔基边长约230米的庞然大物旁边围上沙子,需要多少沙子呢?这么多的沙子从哪里来?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沙子运来运去的呢?

还有人说填的不是沙子,而是盐。工程完工后,只需要用水将这些盐溶解,而不需要搬走。但是,人们如何找到这么多的盐?更何况,盐比沙子还有更大的劣势,那就是一场暴雨就可以把金字塔周围变成一片盐水的海洋。

另外,人们在胡夫金字塔北距地面13米的地方找到了一个神秘的入口。这个入口是许多盗墓者、探险者、考察者争相光顾的地方。但是从公元9世纪到现在,与这个入口相连的内部结构依然幽暗如同迷宫。

金字塔内部是另一个诡异的世界。这里的通道如同蛛网般密集,墙壁光滑,上面饰有浮雕。通道里有整齐的台阶,如同血脉一样朝四面八方延伸,它们经过墓室,一直到达更深的地下。金字塔的墓室里有通气孔通到塔外,据说通气孔是留给死者灵魂自由出入的。有两条气孔,一条对准代表永生的天龙座,一条对准代表复活的猎户座。这样精巧的设计和构思,古人又是如何在4500年前完成的?

还有,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人们在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里都没有找到照明的痕迹。即便考古学家动用了最现代化的仪器,将金字塔里积存4500年之久的灰尘都分析了一下,但没有找到燃烧时由烟凝积成的烟灰——炱,更没有找到刮掉烟炱的蛛丝马迹。那么,古人是如何照明的呢?他们在雕饰浮雕、清扫墓室、搬运王尸的时候,难道是如盲人一样在黑暗中进行的吗?秘密与巧合

在对胡夫金字塔的深入研究中,人们发现了更多惹人惊呼的秘密:l5

①(金字塔)自重×l0=地球的重量

②(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③(金字塔)塔高的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④(金字塔)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⑤(金字塔)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

⑥(金字塔)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3.l4l59)

这一系列数据,难道仅仅是巧合?

还有人这样算过:延长在金字塔底面中央的纵平分线,竟然就是地球的子午线,而这条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另外,胡夫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甚至有人推断埃及人在4500多年前就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扁率,因为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人类文明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成就无法给古埃及人帮上任何忙。因为,直到金字塔建成l000年以后,才出现毕达哥拉斯定理。又过了2000年,中国的祖冲之才把圆周率算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另外,在胡夫金字塔建成4000年后,哥伦布才发现美洲,人们才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在金字塔建成4500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凭借先进的仪器测算出地球的重量,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然而,4500年前的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出这样精确计算的呢?奇谈怪论

围绕金字塔产生了很多奇谈怪论,这些奇怪的论断有一个相通之处——普遍否认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杰作,也否认它是什么国王的陵墓。

有人认为正因为胡夫大金字塔显示了众多令人咂舌的科技能力,所以,它绝对不是古埃及人造的,而是外星人建造的,他们建造这样一座伟大的建筑就好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这些吵吵闹闹的外星人如孩童一样在地球上搭建好金字塔后,又返回了外星。

也有人认为,胡夫金字塔是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造。据说,这个岛屿位于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以西,公元前1万年,人类普遍处于混沌时期的时候,他们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后来,岛上的居民不知惹上了什么麻烦,遇到了“悲惨的一昼夜”,该岛突然沉于海底。岛上的精英们提前撤离,其中一部分人带着科技资料在埃及建立了科学中心。他们生存下来以后,参照故乡的庙宇建造了金字塔,并把所有的知识都藏于金字塔的内部结构中。

还有人认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居住在非洲阿特拉斯山中麓一个名叫柏伯尔的部落。远古时代,撒哈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人类居住的乐土。后来土地逐渐沙漠化,部落东迁至尼罗河河谷,他们的酋长就成了埃及国王。这些酋长们动用各种各样神奇的法术建造了金字塔。部落的人们甚至还未卜先知地了解到人类此后要经历一段极其黑暗愚昧的时期,于是开始朝世界各地疏散,其中的一支就转移到了阿特拉斯山。

另外,有人认为胡夫金字塔不是陵墓,而是天神下界的停留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秘密庙宇,在那里储藏着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世界末日的所有记载。一旦这座仓库被打开,那么整个人类历史就可以大白于天下。还有人说,胡夫金字塔是一座精确的天文台,利用它可以观察苍穹,了解星辰的运行;同时,它还是多功能的计量器,可用于测量土地,可计算时间,确定一年有365.2422天。

人们对胡夫金字塔的研究越深入,遇到的难题也越多。沉默的金字塔简直就是古埃及人留在沙漠中的一座谜语之宫。它的存在是对人类智慧与想象力无休止的挑战。

寻找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墓

多人说她是埃及的武则天,是最有权力的女法老,她的真实很面貌和她的传奇故事一样神秘。而在女法老自己眼中,她只是一个倾尽全力维护了埃及繁荣的法老之女,一个终生守护爱情的普通女子,一个也要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弱小生灵。和谐优雅的建筑

纵观古埃及墓葬发展史,法老在为自己修建陵墓的同时,也建造葬祭庙,二者相辅相成。在金字塔时期,陵墓与葬祭庙建于同一个地方,如哈夫拉金字塔的葬祭庙位于其东侧。到了新王国时期,法老的陵墓与葬祭庙分开建在两地。从开罗出发,往南走671千米就是帝王谷。第十七王朝到第二十王朝的64位法老都选择了这里作为灵魂栖息地,他们年复一年地在漫漫黄沙之中,等待起死回生时刻的出现,等待重回那个给过他们欢乐和痛苦的人间。在这些陵墓里,有一座最与众不同,它的主人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女子——哈特谢普苏特。卢克索西岸的哈特谢普苏特葬祭殿上的石雕像,这些雕像高大威严,一字排开,居高临下地观望着帝王谷中所发生的一切。

要寻找女法老的葬祭庙(通常人们称它为哈特谢普苏特葬祭殿),就得来到戴尔巴哈里的沙漠丘陵的山麓下,与帝王谷仅一山之隔。葬祭殿顺着陡峭的山崖一字排开,且沿着山势层层下降。葬祭殿的前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背靠的山崖是一个高台,好像一个宽敞的院落。在这个院落的中央,一道大门紧连幽深的内殿,向后面的山崖延伸而去。这个葬祭殿是当地地形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结果,颠覆了传统,极具个人魅力。

整个建筑设计有明确的纵深轴线,平缓的坡道贯穿着层叠的柱廊。从外部看,葬祭殿共分为三层,每层之间有斜坡相连,又有柱廊将彼此隔开。最上层殿堂,一侧和山崖相连,正面柱廊是方柱形,简洁明快,平台上的侧廊以刻有凹槽的圆柱支撑,优雅明媚。第三层平台上的柱廊是埃及法老葬祭庙特有的奥西里斯柱,每个柱子前都有一尊身着奥西里斯式服装的女法老像。按照现代的建筑观点看,这些柱廊比例十分协调,看上去庄严简洁,其色泽与周围的山崖背景极为和谐。

更为难得的是,在每一层廊庑的墙面上都刻有华丽的彩绘壁画和浮雕。底层浮雕雕刻的是巨轮将从阿斯旺开采的方尖碑运往阿蒙神庙的情景。在中间一层北部浮雕上描绘的是女法老的诞生和加冕,南部的浮雕则叙述帝国派人前往非洲南端蓬特的商贸之旅。在第三层的庭院南北两边的房屋里,供奉着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父亲图特摩斯一世、阿蒙神和拉·赫尔阿赫特神。很奇怪,女法老并没有把自己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放在这个神庙里,也许是因为自己夺了他儿子的江山,多少有些尴尬吧。执政生涯

比起这座著名建筑来说,哈特谢普苏特本人的故事要传奇得多。不过,很多年以前,人们在现存的历史档案中几乎找不到她的痕迹。直到有一天,一位考古学家清理卡纳克神庙中心神殿的时候,在一面墙壁上发现了一段被人刻意覆盖掉的象形文字和浮雕,关于哈特谢普苏特的那段历史才算重新浮出水面。

哈特谢普苏特的父亲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她也是父亲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图特摩斯一世开创了古埃及一代盛世,他对哈特谢普苏特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哈特谢普苏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聪明伶俐,有着男人般坚强的意志,在很小的时候,她就认识到若自己身为男子就是法老唯一的正统继承人,并怀揣统治强盛埃及的伟大梦想。

公元前1512年,老法老去世了。哈特谢普苏特作为女子无权继承王位,不仅如此,连她本人的生活都要服从于一桩她也许极为不情愿的政治婚姻。继承王位的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图特摩斯二世。为了让图特摩斯二世的继承更加合情合理,哈特谢普苏特嫁给了他。

这时的哈特谢普苏特贵为王后,可以说是埃及地位最高的女人。在此时期创作的一些壁画上,人们可以看到她陪同夫君出现在许多重大场合里的情景。然而,作为一个极具才干且野心勃勃的女人,这种荣耀的生活并不让她感到幸福。幸好图特摩斯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于是就在他继位不久,大权就落到哈特谢普苏特的手中。又过了几年,图特摩斯二世病死,哈特谢普苏特等到了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为了稳定政权的根基,她安排图特摩斯二世的儿子图特摩斯三世继承了王位。然而,新法老不过是一个10岁的孩子而已,且是妃子所生。为了让他的继承更合情合理,她安排了女儿与这个10岁孩子之间的婚姻,哈特谢普苏特自己的政治婚姻悲剧在她女儿身上重演。

哈特谢普苏特毫不犹豫地把政权紧握手中,一个10岁的孩子暂时还不是她的对手。少年君主慢慢长大了,哈特谢普苏特在他的目光中看到了野心和抱负。于是,赶在他成年正式亲政之前,哈特谢普苏特将他流放到偏远地方。

打发走自己最大的敌人之后,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为正式成为法老进行各种准备。为打破女性不能当法老的传统,她首先争取到了神的帮助。在她身边常年围绕着一批僧侣,她借着他们的嘴巴为自己编造了新的身世。从此以后,她不仅是老法老的女儿,还是太阳神阿蒙之女:太阳神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统治埃及,化身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产下一女,如今,这位历经磨难的女子已经回到埃及,她可以成为统治埃及的法老了。然后,她在自己神庙的石碑上放了许多金盘,这些金盘将太阳的光芒反射到世人眼里。人们被她的把戏蒙骗了,都相信她和太阳神之间有着亲密关系。这样,哈特谢普苏特如愿地成了埃及首位女法老。探究女法老死因人们借助于CT扫描仪,想要弄清楚哈特谢普苏特这个历史上权倾埃及的女人的死因。通过研究发现,这位女法老不但患有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而且她的腹部还长了一个肿瘤,然而,这都不是女法老的死因。研究者们将目光聚集在了那颗最终证明了哈特谢普苏特木乃伊身份的著名牙齿上。在女法老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她的一颗牙齿的齿龈周围肿大,女法老疼痛无比,嘴巴既无法张合,也不能吃东西。医生们按常规的方法拔掉了她的牙,以减轻女法老的痛苦。在没有抗生素的古埃及,女法老极有可能就是死于拔牙造成的血液感染。

当上法老后,她精心治国,使古埃及繁荣昌盛。然而,虽然被自己的子民们热爱着,这位女法老还是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身处一个绝对的男权社会里,她不得不给自己戴上了一副假面——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这就是女法老的一贯装束。极少有人见过她不作乔扮的真容,她的妩媚本色已经在“法老”这一庄严的称呼下无处寻觅。

就在她统治埃及的第22年,被流放到远处的图特摩斯三世突然接手了埃及的政权。与此相应的,曾经显赫一时的女法老不知所踪,甚至当时和她有关的一切记录都被人恶毒地销毁了。埃及史学家至今也无法解释她是怎样离开王位的,也说不清她的死因。直至今天,在女法老的陵墓里,我们随处可见攻击者对她的亵渎。在雕像与壁画中她的大部分脸孔都被铲去,她的名字也被随便地涂抹。奇怪的是,图特摩斯三世虽然毁坏了大量女法老雕像,却唯独保存了位于迪尔巴赫里的女法老停灵庙。也许,他对于这位曾经是一国之君的母亲还心存一丝愧疚吧。女法老的爱情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女法老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男人,也是她最有力的辅政大臣——森穆特。这个平民出身的男人才华出众,足智多谋,是女法老显赫但孤寂的生命里的一片绿洲。

根据历史学家们的推测,女法老很可能在嫁给她的哥哥之前就认识森穆特了。他曾经是王家卫队的士兵,因为地位悬殊,虽然内心爱恋着当时的王后,却并不敢奢望得到爱情。其后,哈特谢普苏特登上了王位,他本人也被女法老委以重任。

刚开始,他是哈特谢普苏特女儿娜芙瑞的家庭教师,在现存的很多雕像上都可以看到他抱着娜芙瑞的样子。在这些雕像上,森穆特面带微笑,神态安详,用双臂环抱着娜芙瑞。有人甚至猜测,娜芙瑞就是他和女法老的孩子。图特摩斯二世死去后,他担任了当时的阿蒙神第一先知,这是一个仅次于法老的职位。哈特谢普苏特显然非常信任他,将临近自己神庙的土地赐给他建造坟墓,甚至还将自己当王后时的石棺也都赐给了他。哈特谢普苏特葬祭殿全貌这是埃及唯一一座有三层楼式建筑的葬祭殿,在非洲艳丽的蓝天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0多年来,这个男人一直忠心不二地守护在位高权重的女法老身边,甚至终身未娶。可是,森穆特还是比女法老早几年离开人世。他死后,女法老的生命已经了无颜色,就连女法老唯一的女儿也从历史上消失了。然而,他们的爱情还在延续。据说森穆特的陵墓也在帝王谷附近,甚至与女法老的陵墓几乎是背对背的。他的石棺和女法老的石棺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再往前深挖一段,两个墓地就可以在地下相通了。还有人说,哈特谢普苏特的墓门后面刻有森穆特的雕像,也许是女法老希望在复活之后,第一眼就能看到最深爱的人。寻找木乃伊

埃及掀起考古热潮以来,很多人都在寻找女法老的木乃伊。可是人们搜遍了整个帝王谷,也不敢确认其中的哪一具木乃伊就是哈特谢普苏特本人。她的木乃伊究竟在哪里?是不是还完好地保存着?很多人猜测在哈特谢普苏特刚刚驾崩的时候,图特摩斯三世的军队就赶回来袭击了宫殿,毁掉了所有与她有关的东西。她的墓穴也在那次袭击中被洗劫一空,也许连尸体都已经不复存在。

1920年,英国考古者霍华德·卡特在帝王谷的一个墓穴中发现了两具女性木乃伊,其中的一具躺在石棺里,另一具躺在地上。据卡特推测,躺在石棺里的就是哈特谢普苏特,而另一个可能是她的奶妈。但是,卡特找不到明显的证据来证明他的结论,女法老的木乃伊似乎和她本人生前一样神秘。多年来,考古学家对此莫衷一是。那具被认为可能是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的木乃伊被移往开罗博物馆收藏保存,而另一具木乃伊则继续存放在帝王谷中那座被编号为KV60号的墓穴中。

直到2002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美国探索频道连同埃及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和国际上多名考古学家一起开始了对哈特谢普苏特木乃伊的寻找。人们动用了各种现代化仪器进行分析和检测,最终还是把目标重新锁定在卡特82年前发现的两具木乃伊身上。

这一次,专家们搜集到了更多的证据来验证这两具木乃伊的身份。首先,他们发现了一个标有哈特谢普苏特名字的陶葬罐,里面装着一颗牙齿和内脏,这颗牙齿与被称为女法老奶妈的木乃伊上缺的上臼齿吻合,从而基本确认这具木乃伊正是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本人。

也许,在3000多年前的那场宫廷之争中,袭击者为了发泄心中怨恨而将法老从原来的墓中拖出来扔在奶妈墓中。从现在看来,这具女性木乃伊的左手置于胸前,正是象征古埃及王权的传统姿势。为了进一步证明木乃伊的真实身份,分子遗传学家甘德从木乃伊骨盆和大腿处取样,与女法老家族其他人的DNA样本对比,结果认定这具木乃伊就是众人寻找了多年的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本人的木乃伊。这一发现被称为是埃及考古史上自图坦卡蒙墓发现以来最鼓舞人心的发现。

从这具已经被确认的木乃伊身上,我们看到哈特谢普苏特并不是传说中的妖艳女人,而是一个大约50岁的肥胖且谢顶的女人。显然,她还是十分在乎自己容貌的,因此尽量蓄长后脑勺的头发,以此来掩盖光秃秃的头顶。另外,她喜欢在十指上涂着黑红相间的指甲油,这种夸张的颜色显然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

尽管如此,哈特谢普苏特还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她以伟大的政绩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美丽而闪光的一笔。

死亡诅咒——图坦卡蒙墓

坦卡蒙不是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但他如今绝对是埃及图最著名的法老。自从死后,几千年来,他一直将自己隐藏得很好,然而英国人卡特认为他就藏在帝王谷中的某个阴暗角落。在历经了6年艰苦探索之后,卡特终于让年轻的法老重见天日。英年早逝引发无限遐想

宏伟的埃及金字塔在为法老们留下千年不倒的宫殿的同时,也如同磁石般吸引了众多盗墓贼。于是法老们开始低调起来,他们选择了一处低洼的谷地作为长眠之所,那里被埃及人称为“帝王谷”。然而,在随后的几千年里,法老们还是不得不接待了接踵而至的盗墓贼和考古学家,这其中也包括图坦卡蒙法老。

图坦卡蒙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370年,在阿肯阿吞法老的王都中长大。历史学家们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确定他到底是谁的孩子,但不管怎样,他9岁那年顺利地成为下一任法老。图坦卡蒙政绩平平,死时年仅18岁,历史无法苛求这个半大孩子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人们却对他英年早逝的原因充满了好奇。作为万众瞩目的埃及王,他死在这个不寻常的年龄,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很多人相信他死于谋杀,甚至还列出了一些嫌疑人的名单。

排在嫌疑人名单第一位的是当时的军队统帅霍朗赫布,他弑君的唯一动机是篡夺王位。霍朗赫布手握重权,谋杀和政变对于他来说易如反掌。另外,霍朗赫布可以说是年轻法老的高级教师,在他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项任务就是教图坦卡蒙狩猎、驾驶战车。这些在户外进行的激烈而充满冒险的活动,也许真的给阴谋者的谋杀活动提供了机会。

另一个嫌疑人是法老的妻子安克姗娜门。据说当年王后曾经和年轻的法老孕育过两个孩子,但都成为死胎。其实,这很可能是近亲结婚的结果。王后是上任法老阿肯阿吞的女儿,如果图坦卡蒙也是阿肯阿吞的儿子的话,则两人很可能是同父异母的姐弟。王后杀死年轻法老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希望有继承人,二是篡位。

还有一个嫌疑人是图坦卡蒙的辅政大臣,也就是他的宰相阿伊。事实上,自图坦卡蒙9岁登基,他一直是整个埃及实际上的操纵者。也许,对权力的贪婪让他违背了辅佐幼君的誓言,在图坦卡蒙即将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时候,他不得不做出最残忍的了断。事实上,图坦卡蒙死后,他确实当上了下一任法老。踏破铁鞋无觅处

1902年,美国富翁戴维斯资助的考古队在帝王谷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3年后,人们在那里发现了法老阿肯阿吞和哈里姆哈伯的陵墓,在距离两个陵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狭小的洞穴,里面散落着刻有法老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名字的器物。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帝王谷里已经没有秘密可言,连最难寻找的图坦卡蒙墓也已经被找到了。

然而,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卡特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便是一个早逝的法老,他死后的葬身之地也不应该如此狭小。而且,里面居然没找到法老的尸体。1917年,他说服了卡纳冯爵士,获得资助开始在帝王谷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

卡特的寻找是严密的,他几乎搜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然而,6年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很多人打算放弃。就在这时,卡特想到了在搜查中唯一错过的地方——一片曾经居住过工人的工棚。当时,有一批人正在那里挖掘拉美西斯六世墓,出于对同行的礼貌,卡特他们在挖掘的时候绕过了这片工棚。这时,有人对此前挖掘出的一些器物进行研究,认为这些东西就是图坦卡蒙木乃伊大典以及封闭坟墓之前举行八人宴会时使用的礼器。这一发现让卡特信心大增,他毫不犹豫地把手指向了当年搭建工棚的地方。

1922年11月4日,帝王谷中响起一声长长的惊呼,似乎要打破3000年里所有的沉寂。因为一道通向崖壁深处的阶梯出现了,这阶梯像是一种强烈的召唤。卡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蹬开阶梯前半人高的杂草和灌木,一点儿一点儿顺着阶梯朝下走去。接着,助手们也慢慢走了下去。就在一片斜坡上,他们发现了几处古代印章的刻痕。

图坦卡蒙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他将穿越3000年的时光,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图坦卡蒙黄金座椅芝麻开门

经过3天努力,卡特和他的助手们才打开了法老的第一道墓门。墓门后是填满石渣的甬道,在甬道的尽头是第二道墓门,上面清晰地刻着图坦卡蒙的印章。这里果然就是图坦卡蒙的栖身之所!

工人们在墓门上凿开一道缝隙后,卡特擎着蜡烛走了进去。这时,一束微弱的金光拂过卡特面前,他被眼中的景象惊呆了。后来,他回忆道:“起初我什么都看不见,一团热气从墓室中迎面扑出,使我手中的烛火轻快跳动起来。当我眼睛适应了黑暗的时候,里面的东西从朦胧中浮现出来,各种‘动物’,数不清的雕塑,还有黄金……到处都闪烁着金光。”

人们一直声称图坦卡蒙墓是埃及唯一没有被盗过的陵墓,其图坦卡蒙金棺(局部)实,早在陵墓刚刚建成不久就遭它由450磅纯金制成,与著名的图坦卡蒙黄到了盗墓者的袭击。卡特推测,金面具一起,成了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至少有60%的珠宝已经被盗墓者席卷而去。尽管如此,墓里的宝藏依然让人瞠目结舌,镶嵌着宝石流光溢彩的百宝箱、精雕细琢的国王宝座、纯金打造的王冠等,还有一辆外表包裹着黄金的古代战车。人们还发现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乌木镀金雕像,很多学者都认为这就是图坦卡蒙本人的形象。这两尊雕像面目清秀,神采飞扬,在细节地方尤其传神,不禁让人感叹古埃及艺术家们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

直到此时,他们还没有找到法老的棺木。这时,有人发现墓室后墙上有一块地方颜色异常,两边还有两尊持矛武士金像,仿佛在守候着什么。卡特微微一笑,对助手们说:“看来,他就在里面了。”

墓室的第三道门很快就被打开了,一座绘满五彩斑斓壁画的木乃伊墓室出现在人们眼前。壁画上,古埃及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着他们深信不疑的故事:高贵的图坦卡蒙法老死后与地狱诸神——奥西里斯、阿努比斯、伊西斯来往的情景,图坦卡蒙像他自己希望的那样获得了重生。

墓室中安然摆放着一件庞然大物,那是一口镶嵌蓝瓷的硕大包金木棺,它几乎占满了这间墓室。卡特和助手们打开了第一层棺木,又一层棺木出现在人们面前。然后,棺木又被打开,如此往复,一直到第四层的时候,人们才看见了黄色石英岩棺材下端的一尊女神像,她张开双臂和双翅,以勇往直前的姿势托住棺脚,仿佛要用尽所有的力气保护法老的尸身。

人们没有顾忌这个勇敢的形象,而是毫不犹豫地移去棺盖。是的,卡特的考古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关口,哪怕死神就在眼前,他也要完成这最后的揭幕。棺木上的包布被一层层揭开,一具人形的木质金像棺木出现了,上面覆盖着图坦卡蒙的头像,年轻法老眼睛是黑曜石的,眉和眼睑是青石玻璃的,他目光炯炯而威严,似乎在嘲弄每一个惊扰了他恬静睡眠的人。这就是日后在所有的埃及文物展览中最著名的头像。

金像棺木下并没有出现木乃伊,而是又一具人形镀金木棺。卡特将棺盖打开,里面出现一个用布包裹的长形物。难道这就是木乃伊?连卡特都有点儿紧张起来,他颤抖着双手,和助手们小心翼翼地将布包层层打开。人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里面还有一具纯金人形棺。金棺开启,久违的法老躺在宝石和护身符的中央,脸上覆盖着另一个黄金面具,在他的胸膛上还摆放着花圈。在以后的小说和电影里,人们为他这个悲哀的姿势演绎了更多更加悲哀的传奇故事。恶毒的死亡诅咒

然而,图坦卡蒙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1922年11月26日,就在卡特的挖掘工作抵达了陵墓前厅的时候,两座高大的雕像吸引了他的注意。它们显然是这座大厅的守护者,雕像背后写着第一个警告:“我是图坦卡蒙国王的护卫者,我用沙漠之火驱逐盗墓贼。”卡特笑了笑,挥手示意助手们继续。

第二天凌晨,一条眼镜蛇闯进了卡特的住宅,将他的幸运鸟金丝雀咬死了。传说眼镜蛇是古埃及法老的守护者,一些人劝卡特就此罢手,因为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卡特没有被这条蛇吓住,依然坚持最彻底的挖掘。

几天后,人们将法老墓室中一块碑记的内容翻译出来,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咒语出现在眼前——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将张开翅膀降临他的头上。这是第二句警告。读了这条咒语,卡特仍是笑了笑,他的资助者卡纳冯爵士也对此不屑一顾。然而,就在他们兴高采烈地查看战利品的时候,卡纳冯的脸被蚊子叮了一口。当天晚上,卡纳冯就病倒了,并莫名其妙发起了高烧,牙齿也陆续脱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得了什么病,病中的他一直呼喊:“我听见了他的声音,我要随他去了。”一直到4月4日凌晨2点,整个开罗突然停电,就在这样漆黑的恐怖中,卡纳冯去世了。

众多离奇的死亡还在继续。卡纳冯死后不久,他的老朋友、美国铁路业巨头乔治·杰戈德也前往埃及。他来到这里,一方面是想看看举世瞩目的金字塔和图坦卡蒙墓,另一方面是想探究一下卡纳冯的死因。卡特领着这位百万富翁在图坦卡蒙墓里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而,第二天清晨,杰戈德也和他的朋友一样无缘无故地发起了高烧,之后猝死。

1926年3月,法国埃及学家乔治·贝内迪特在参观了图坦卡蒙墓之后摔了一跤,然后死去。同年,勒·弗米尔教授在参观了图坦卡蒙墓后的当天晚上,就在睡梦中死去。还有英国实业家乔尔·伍尔,用X光透视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专家齐伯尔特·道格拉斯·里德教授,卡特最重要的助手、考古学家亚瑟·梅斯等,他们都在跟图坦卡蒙墓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之后,毫无理由地陷入深度昏迷而死去。

截至1930年底,已经有22位与图坦卡蒙墓有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死于非命,而其中直接参与过陵墓挖掘的就有13人,这可是欧洲人最忌讳、最恐慌的数字。难道真的是法老的咒语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可为什么打开图坦卡蒙墓的主持者卡特却在此后又平安地活了27年?而在这27年里,卡特还不止一次打扰了其他法老的安宁。在他的主持下,哈特谢普苏特、图特摩斯四世的陵墓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难道一只金丝雀就能换来他的长寿吗?这是世人眼里有目共睹的疑团。

时间在人们的疑虑中不断前行。很多人依据墓中的线索探究法老的死因,更有一批人则在探索那些“受到法老咒语诅咒”而死去的人的死因。

转眼到了1989年,美国考古学家肯特·威尼斯在帝王谷中发掘了一座编号为K-V5的陵墓。尽管陵墓早已被盗掘一空,但人们在此却有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座黑暗而潮湿的陵墓中,随处可见一团团奇怪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一些来历不明的致命真菌,它们不需要氧气,以木乃伊和陪葬的食物为食。法老的果篮2007年,埃及考古学家们又在图坦卡蒙墓中发现了8个果篮。这些果篮均约有50厘米高,里面装满了坚果。据分析,这些坚果是姜果棕的果实,虽然历经了3000多年的岁月,但依然保存完好。姜果棕是埃及南部特有的乔木植物,其果实为橙红色,味道甘甜,一般被当作葬礼上的祭品使用。除此之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20个高1米的梨形密封容器,容器外面印着图坦卡蒙法老的官方封印。据专家分析,里面可能装着法老的大量随葬品,但目前还没有人斗胆将法老的这些东西打开,所以还是个未解之谜。不幸的图坦卡蒙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来世,他的墓中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壁画。

据记载,在图坦卡蒙墓的发掘现场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致命真菌。专家们推测,就是这些看似渺小的东西,夺走了卡纳冯以及更多受害者的生命。发掘K-V5的考古者们却没有一个死于非命,因为他们在最初进入墓室的时候,都穿戴上了用于防护的服装、面罩、手套等。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了隔离的重要性。

亡灵与阴谋——拉美西斯三世墓

美西斯三世墓是法老统治时期兴建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物,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古埃及最后的富饶。拉美西斯三世在辉煌中接过权杖,却在动乱与阴谋中结束一生。到如今,尼罗河又流淌了3000年,而我们也只有从那留存至今的陵墓中寻找法老秘闻人生背后的真相。哈布之城

在梅地内特-哈布区大大小小的建筑之中,那座被称为哈布之城的地方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陵庙,在当时被称为“不朽的建筑”,是法老死后接受祭祀的地方。

从面积上来说,拉美西斯三世陵庙是仅次于阿蒙神庙的第二大神庙。陵庙外墙上刻有气势宏大的全景浮雕,浮雕上是拉美西斯三世征战各地的内容,讲述着这位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法老的丰功伟绩。浮雕一处,法老正揪住俘虏的头发,手拿权杖敲打奴隶的头颅。浮雕一角有一堆被砍下的人手,一位记事员正在清点手掌的数目。一处战争场面中,法老率领军队打败了利比亚人,之后向众神敬献丰富的祭品,以回报神的庇护。

整个陵庙共有两进院落:第一进是一个公共娱乐场所,第二进院落曾经在托勒密王朝和古罗马时代被教堂所占据,所以,这里也是外族入侵的见证。此外,这里还有三座大厅,其中第二座大厅的外左侧,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长眠之地。

踏入宏伟的哈布之城,一直向前走,通道两边的墙上也雕刻着法老征战凯旋的壁画。整个画面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细致地雕刻了普塔神的形象。这里为人们还原了阿蒙神庙的场景,将那些没有进入过阿蒙神庙的祈祷者送入神庙的画面。再往前,王室静修所墙面上的画面所描绘的是法老与少女们嬉戏享乐的情景,法老伸出手轻挠一个女人的下巴,旁边还站立着一群后宫佳丽。然而,有人认为法老的死因正隐藏在这些壁画之中。

神庙的主体是巨大的拉美西斯三世纪念神殿,这里也是整个帝王谷中最为人称道的建筑,更是底比斯被保存得最完整的停尸殿。这座拉美西斯三世为自己建造的停尸殿布局宏大,占地约6.5万平方米,殿内壁画面积多达7000平方米。连接死亡的壁画

从整体结构来看,拉美西斯三世墓呈斜坡式。站立于法老墓室入口,抬眼望去,满眼皆是被骄阳烘烤得炙烫的黄色岩石;低头躲避耀眼的烈日,幽深晦暗的墓道中飘来丝丝冷气。一脚踏入,竟是光与暗、生与死的两重天地。

沿着阶梯向下行,墓道左右两边各出现了4个用来堆放随葬品的房间。房内墙壁上均绘满壁画,精美异常,驻足细辨,上有古埃及诸神——太阳神、丰收神、尼罗河神、伊西斯女神、小麦神等。左侧最后一个房间中的壁画最为著名,表现的是两位女乐师正在为神弹奏音乐的场景,画面上方排列着古埃及的农作物稻、粟等祭品,整幅画构图优美。如今,你可以在埃及市场中所卖的现代纸草画中发现这幅壁画,人们习惯称它为“乐女图”。

再往前,你会赫然发现一堵墙壁,法老墓室中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结构?原来,墓壁后是第十九王朝阿蒙密斯法老的墓室。当年拉美西斯三世的父亲塞特纳克特法老在为自己修建墓室时,曾与这里的已经存在的墓室撞到了一起,于是修到此处便停止了工程。到拉美西斯三世时,他就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工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在此处向右拐了个直角,这样工程才得以继续向下修建,连接更深处的墓室。

墓道狭窄而又幽长,左右石壁上依然绘满了众神壁画,有伊西斯女神、守卫亡者的阿努比斯神、娜菲蒂斯妇女神等,而拉美西斯三世法老本人则站立于主管阴间的普塔神和太阳神拉神的面前。再向前转入一间小型墓室,这里的壁画描绘的是法老向伊西斯女神、死亡判官奥西里斯神、普塔神、苏凯里斯神敬献供品。

出了小型墓室,再次回到主墓道中,继续向下走,就会来到一座较之前墓室更为宽敞的厅,著名的《亡灵书》就出现在了这里。在古埃及,《亡灵书》是一部真正的“死者之书”,被看作是“企求来生的手册和万人升天的指南”。当时的人们相信死后通往来生的路途是充满危险的,而通过《亡灵书》上这些为死者所做的祈祷文、颂歌和咒语等,可以帮助死者安全地到达来生世界。拉美西斯三世墓的这个厅的墙壁上所画的是巨幅的《亡灵书·大门之书》,描绘了太阳在阴间行走的场景,这不由得让人有些毛骨悚然。这些瑰丽的壁画都是工匠们用天然颜料绘制,之后又涂上蜂蜜以固定颜色,这样才得以走过3000多年的漫长时光。拉美西斯三世神殿入口进出神殿的石门被设置在东西两面的泥砖墙上。死后不享安宁

中央墓室位于墓道更深处,3000多年前,装有法老木乃伊的石棺便安放在此处。然而今天,历史变迁,沧海桑田,法老的石棺已不在此处,棺盖存放于英国的剑桥大学博物馆,棺体则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宫中。由于盗墓贼的频繁光顾,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木乃伊也早已被后世的法老转移到了帝王谷中一处秘密悬崖洞穴里。同时被放入这处洞穴中的,还有多位埃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法老。这些法老又继续在这里安息了3000年。直到19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这处墓穴中惊异地发现了如此众多的法老木乃伊。今天,你可以在埃及博物馆中见到这位法老的遗容。得益于第二十王朝时期防腐技术的改进,拉美西斯三世的木乃伊保存得很好,眼眶中塞入石头做的假眼,嘴里垫上了亚麻布。中央墓室四角处又各有一个小室,是用来堆放法老的陪葬品的,这些也是古埃及人认为法老在另一个世界的必需品。

法老下葬时,墓穴里堆满了各式随葬品,镶嵌珠宝的黄金饰物、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不计其数。如今,这处华美的墓穴看来就只是个空空的豪华阴宅,在一轮又一轮的盗墓活动中,各式珍宝基本被洗劫一空,仅余下拿不走的壁画、巨大石像。孤注一掷的政变

统治埃及31年的拉美西斯三世在一场动乱和阴谋中结束了伟大的一生。然而用X光技术对其木乃伊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法老身上没有任何暴力痕迹。他究竟死于何因?

拉美西斯三世执政时期正是埃及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年代。在他统治的前15年时间里,埃及繁荣昌盛,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败期。但是,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国度并不想放弃自己一国之尊的地位。埃及凭借着拉美西斯三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击退外敌,从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

同古埃及其他法老一样,拉美西斯三世从即位起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他从全国各地召集了众多雕刻家、画家、石匠等,很多人在这里连续工作了20多年。可是在法老执政的第29个年头,全国大范围出现饥荒,这里的工人也因为饥饿与无酬问题而罢工,这是埃及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罢工。这场罢工直到粮食运达才得以结束。然而,拉美西斯三世却失去了埃及人民的爱戴。

在执政的第31年,他终于遭遇了一场有组织的宫廷密谋,在动乱和阴谋中结束了一生。要寻找拉美西斯三世的死因,必要揭开埃及3000年前最阴暗的一面。回想陵庙中那幅法老轻挠女子下巴的雕刻画,正是它给出了有关法老死因的重要线索。在古埃及,一位女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虽然拉美西斯三世有众多妃子,却没有选出一位掌管后宫的王后,也许他的悲剧正是源于这些后宫中的女人。在一份流传至今的王宫密档中,人们发现了这样的内容:法老的仆役长、司库及王妃特伊用咒语和蜡像杀害法老。档案中多次提到了特伊的名字,她杀害法老的目的是想让儿子彭塔沃尔执掌政权。

古埃及人坚信神与魔法的存在,叛乱者想借助于魔法达到目的,于是一位叛逆者制作了法老的蜡像,并对蜡像施咒。同时他们还采取实际行动,发动政变。这样做的下场就是仆役长、司库、王妃特伊和王子彭塔沃尔被抓,同时至少有40个人受到了这场宫廷血案的牵连。法老组织了一个由14名高级官员组成的法庭来对他们进行审判,成员中有7名王室总管、2名国库监督官、2名书吏和1名使者。除王妃特伊未获死刑外,王子彭塔沃尔被逼服毒自杀,其余人也被处以极刑。

关于审判的具体细节,有人在王宫档案里找到了三份明显不同的审判记录。第一份审判记录中揭发了28个人,他们被认为是这场阴谋的主要发起者,因为证据确凿,这些人很快都被处死了。第二份审判记录上记载了有6个人被判在法庭上自杀。在最后一份审判记录中,特伊的儿子和其他3人也被处死了,不过,法官对他们似乎宽宏大量了一些,他们被允许在监狱中自杀。还有人发现了第四份审判记录。这份记录没有写出任何一位密谋者的姓名,却记录了3个法官和2个参与审判的人在审判中受贿。最后,其中一位法官被证明是清白的,但其他受贿者都被处以了割掉耳朵和鼻子的刑罚,还有一个法官在结案前自杀了。这些记载死亡、阴谋、渎职、背叛的审判记录,一下子将我们拉入了千百年前那充满血腥气息的埃及王廷。

反叛行动采取后的第12天,法老去世了。如此奇怪的死亡时间,使我们不得不将法老的死与这场宫廷政变联系在一起。也许,他是死于由这场政变而产生的心力交瘁?或是过度的恐慌和愤怒?也有人认为他是死于蛇毒。在古埃及,人们常常使用毒蛇来处死罪犯。而且的确有一种毒蛇的毒性发作缓慢,中毒者往往在被咬伤的若干天后,才会毒发身亡,这也的确与法老死亡的时间吻合。但是,王宫中是不会有这种毒蛇的,这蛇又是谁带入的呢?事隔千载,我们已经不可能知晓了。神秘木乃伊

19世纪80年代,人们在帝王谷中那处安放了拉美西斯三世等法老木乃伊的悬崖洞穴中,同时发现了一具神秘的男性木乃伊,因为棺材上没有任何象形文字来表明他的身份,于是命名为神秘人E。

此后,神秘人E一直被放置在埃及博物馆中,并受到严密保管。100年后,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了他的身上,一系列的研究随之展开。开启棺盖,这具木乃伊被放置在一具显然本不属于他的棺材中。相对这具肩宽腿长的木乃伊来说,这副棺材实在太窄太短。我们可以看到,在棺木的内侧有明显的凿痕,只有这样,才最终将这具身材魁梧的男性木乃伊放入棺内。

从木乃伊双手交叠的摆放姿势,人们判断他应当是处于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之间。身上被施以名贵的防腐香料,左耳戴着象征高贵身份的金耳环,智齿还没有完全长出,这表明他应当是一位年轻贵族,甚至可能是王族。但同时,木乃伊制作粗糙,本应从鼻腔中灌入的起防腐作用的树脂,出现在了嘴巴里。腹部也没有任何制作木乃伊时必然会有的切口,手腕与脚腕上留有捆绑的痕迹,身上仅裹着一张小羊皮。这具兼具王子与乞丐特征于一身的神秘人被称为埃及最神秘的木乃伊。

综合以上这些特征,有人大胆认定他应当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儿子、卷入宫廷政变后被逼服毒自杀的王子彭塔沃尔。服毒死去的方式使他得以留下全尸,人们仓促地将犯有谋逆罪的王子进行了简单的防腐处理后,安放在法老墓穴的偏殿中。一个世纪过去了,为保护先祖免受盗墓之祸的后辈法老又将王子的木乃伊与其他法老木乃伊一起藏入了帝王谷中的一处隐蔽墓穴。于是,这些古埃及最高贵的灵魂们又一起度过了3000年的时光。

无论如何,拉美西斯三世作为埃及最后一位大法老,在其当政的31年中,埃及发生了巨变,他的去世宣告古埃及开始了不可遏制的衰退。公元前1151年,拉美西斯四世成了埃及的下一个主宰者。

灵动的爱情眼泪——泰姬陵

300多年前,美丽的阿姬曼·芭奴死在陪伴帝王南征的路上。在然而,22年以后,她的美丽却在一座伟大的建筑上获得重现,这就是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是伊斯兰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一段传奇爱情的见证。用陵墓来珍藏爱情

2007年7月7日,最新的世界七大奇迹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诞生了,印度泰姬陵名列其中。她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的陵墓。

据说芭奴美貌绝世,性情温柔,多才多艺。21岁时,这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美女嫁给了当时的贾汗吉尔皇帝的三王子库拉姆。从此,芭奴的美貌和温柔成了库拉姆一生温柔的寄托,无论库拉姆到哪里,即使是险象环生的战场,她都如影相随,同甘共苦。1628年,库拉姆经过一场血战继承王位,他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芭奴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大穆塔孜,也就是皇后。沙贾汗还封她为“泰姬”,意为宫廷的皇冠。婚后18年岁月中,芭奴共为沙贾汗生下14个子女,存活的只有4男3女。1631年,39岁的芭奴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沙贾汗伤心欲绝,为了表达悔恨与思念,皇帝决定在亚穆纳河右侧为爱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

同年,泰姬陵动工了。痴情的皇帝还打算在河对面再为自己修建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两座陵墓以半黑半白的大理石桥连接,象征自己的灵魂穿越阴阳两界,与爱妃相对而眠。只可惜他的梦想因宫廷政变戛然而止,就在泰姬陵完工不久,他的儿子篡夺皇位,把沙贾汗囚禁在泰姬陵对面的阿格拉堡。此后整整8年,在阿格拉堡宫殿里每个寒冷的月夜中,沙贾汗总痴痴地凝望远处的泰姬陵。

虽然这位多情的皇帝没有完成自己的完美爱情,可是他主持修建的这座陵墓却被称为古印度“最完美的建筑”,泰戈尔称她为“面颊上一滴永恒的泪珠”。飞蛾扑火,极尽奢华

在泰姬陵修建的22年中,恒河的支流亚穆纳河之滨汇集了来自印度各地的能工巧匠,甚至一些中东和其他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也被招募到这里。最后是土耳其建筑师乌斯塔德·伊萨集中大家的智慧,确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是多个方案杂糅的结果,突出体现了伊斯兰建筑的特点,还包含着波斯、土耳其、西欧等地的建筑风格。还有人说,在泰姬陵开工的那段时间里,每天几乎有2万人同时在工地上劳作。沙贾汗还命人从世界各地挑选精美的宝物做装饰,如巴格达的红玉髓、斯里兰泰姬陵基座卡的天青石、阿拉伯海的珊瑚、欧洲的玉髓,甚至还有中国的绿松石和水晶。

这种世间绝无仅有的豪华耗尽了莫卧儿王朝国库里所有的储蓄,因此,泰姬陵建成之后,王朝随之崩塌。可以说,这是一座以爱情对抗现实和历史的建筑,通过它的耸立,沙贾汗将自己的爱情扩大到无限和永恒,也由此走向了彻底的燃烧和毁灭。惊世一瞥

这是一座集智慧和美丽于一身的建筑。虽然泰姬陵作为伟大建筑显得仪态万方,可当我们把它描述于纸上的时候,必须用一系列数字而不是美丽的辞藻来展现她的造型以及建筑工艺。

这座长方形的陵园约长576米,宽293米,总面积17万平方米。四周用红砂石墙环绕,成为洁白建筑外美丽的一环。陵园共分为前后两个庭院:前院遍植参天古树、奇花异草,开阔幽雅;后院面积最大,一个十字形的宽阔而澄清的水道交汇于方形喷水池。喷水池中设有一排排喷嘴,喷出的水柱交叉错落,如游龙戏珠。后院中的主体建筑就是泰姬陵的陵寝。

整个陵寝全由洁白的大理石筑成,基座为正方形,高7米,长宽各95米。基座上的房屋建筑总高74米,大概相当于20多层楼的高度。墓中央的穹顶高耸饱满,下部为八角形陵壁,东西两侧是相互对称的清真寺和答辩寺,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倾的圆塔,以防止塔倾倒后压坏陵体。

陵寝的大门口有4扇引人注目的拱门,门框上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半部古兰经的经文,其中最著名的是“邀请心地纯洁者,进入天堂的花园”这句话。当时,沙贾汗为了建造这座陵寝,曾召集来自全世界的工匠,据说陵寝内有一扇精美的门扉窗棂是由从中国来的工匠雕刻的。中央墓室放置着泰姬和沙贾汗的两具石棺,石棺上宝石闪烁,翡翠、玛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20余种价值连城的宝石镶嵌出了精致的茉莉花图案。不过,据说泰姬和沙贾汗并没有安睡在这两具棺木中,因为真棺安放在地底下的另一间地下室内。

在泰姬陵外,设计者毫不吝啬地把几汪清水巧妙地铺展在她的面前,使这位美人一下子就有了飘逸与清丽之气。一条水道宽阔清澄,水道两旁种植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远处望去,泰姬陵倒影在水池中央,或舒或展,或静或动,犹如天上宫阙。

沙贾汗曾经夸下海口:“如果人世间有天堂与乐园,那么泰姬陵就是这个乐园。”的确像他描述的那样,从外表上看,这座全部由纯白色大理石建造成的陵墓,在一日之中会随着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时阳光强弱的不同而变幻不同的色彩。早上朝阳初升,泰姬陵被抹上一抹红晕,似羞红少女朦胧而清新;到了正午,印度上空灿烂的阳光将泰姬陵照射得通体发白,似坚贞而坦荡的情人;随着阳光一点儿一点儿偏西,泰姬陵又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色,再变成淡淡的紫色,蓝色,直到被夜色收留和掩藏。如果你在一个恰好有月光的晚上来到泰姬陵的话,那将有幸目睹一个绝世奇景。据说月光下的陵墓会变成银白色,上面点缀着蓝色的荧光。自2004年11月27日开始,泰姬陵有条件地对游客开放夜游,门票高达1500卢比,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早中晚游览票价不一样的景点。美丽的奥妙所在

以下是来自建筑专家们对于泰姬陵的点评,这些点评向我们揭示了泰姬陵美丽的秘密。

首先,它的美来自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居于中轴线末端,前面是展开的方形草地。所以当你刚刚走进第二道门的时候,就可以找到适当的观赏距离,而1∶4.5的仰角也不会给人压抑的感觉。另外,两泓清池是对泰姬陵最好的点缀,在湛蓝的天空下,青草白塔,倒影清亮。当喷泉飞溅,水雾迷蒙,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闪烁颤动,倏整倏散,一座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欢乐愉快的生动气息。

泰姬陵还创造了一种肃穆而又明朗的陵墓形象,这种简单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中间的陵墓一起构成一个大致的方锥形。主体建筑四周的四座高塔又使整个建筑的轮廓显得空灵,不至于特别拥挤。这种疏朗为天空留下了参与构图的余地,使泰姬陵和她的背景之间显得十分和谐。另外,陵墓的体形洗练,各部分轮廓简约而不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清楚明朗,虚实变化自然而明确。在她的身上,人们看不到过于琐碎的东西,而这种清素的风格恰恰给观者留下了更多思考和感慨的空间。

另外,泰姬陵的比例十分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且主次分明。陵墓顶端圆形的穹顶统率全局,因此尺度最大。在陵墓正中有一凹廊,这里是立面的中心,它的尺度略微次于穹顶。然后依次是两侧和抹角斜面上的凹廊,还有四角的塔顶,这些地方的尺度大小依次递减。这样有层次的递减使整个陵墓显得整齐和谐。另外,那些大大小小的凹廊还造成了建筑层次上的进退、光影的变化、虚实的对照,使建筑在简单中有所变化,也使整个陵墓在肃穆中兼具开朗亲切。泰姬陵中央墓室沙贾汗的石棺放置在他妻子的石棺旁,两具石棺皆为白色大理石制作,上面嵌满宝石花卉。美丽带来的厄运

作为一滴爱的泪珠,泰姬陵终于在开工之后的第22年建成了。然而,她的命运也和她所埋葬的皇后一样坎坷,她所有的厄运都来自于她的美丽。

在泰姬陵建成约1个世纪之后,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印度一些主要古建筑都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德里红堡曾被改建为兵工厂,阿格拉堡曾被征用为军营,西坎德拉花园成了英国工程师的“疗养所”,而轻灵美丽的泰姬陵竟然改成了舞厅。入侵者不仅将肃穆的灵堂开辟为娱乐场所,还把铁锤、凿子带了进去。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便会以前所未有的贪婪敲凿陵墓上的宝石和珍珠。不过,与孟加拉总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划的阴谋相比,这些强盗们零敲碎打的偷窃显然不足一提。19世纪30年代,这位总督谋划拆除当时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的泰姬陵,甚至连施工机械都已经开进了陵园。可是后来因为从德里红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买主,拆除的计划才被作罢,泰姬陵总算躲过死劫。

印度独立后,泰姬陵从皇家陵墓成为普通印度人都可以游览的景点。但无休止的低水平开放使泰姬陵很多地方都遭到了破坏,而且这种破坏还是不可修复的。例如陵墓的大理石台阶已经磨损并出现裂痕,就连那些精美的雕刻和宝石镶嵌,也在一遍遍的抚摸中失去了原来的光彩。另外,在印度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中,泰姬陵的美丽也无法避免地受到环境恶化的玷污。由于周围工厂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在泰姬陵附近的区域里,曾经多次降下酸雨,这让原本洁白的大理石面上出现片片黄斑。凡是热爱泰姬陵的人都说,泰姬陵在哭泣。

大概从1995年开始,印度政府宣布了10条保护泰姬陵的计划,其中有一条是规定在泰姬陵周围地区行驶的车辆要使用低铅汽油。第二年,希腊音乐家雅尼在这里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虽然现场效果很好,但是专家们认为此次活动的声音震颤和光照破坏了泰姬陵的建筑,从此以后,印度政府一般不再批准在泰姬陵举办大型活动。

后来泰姬陵的污染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可她又被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盯上了。由于印巴冲突,一些极端分子扬言要将她作为袭击目标。为此印度安全部门曾一度用黑布蒙住了泰姬陵,还调动了特种部队前来保护,以对付可能的“空中打击”。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却因美丽而多遭劫难,芭奴皇后虽然不可能永生,但愿泰姬陵可以躲过劫难而永存。给泰姬陵做美容2008年初,印度开始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泰姬陵“美容”。工作人员先为这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外表敷上一种特殊的“面膜”,待两到三天后,再用不含盐的清水洗去。这种“面膜”是由产自巴基斯坦的“木尔坦泥”经除菌后制成,能有效地去除大理石表面上堆积的已经发黄的污染物,使“印度美人”回复最初的洁白容颜,而不会对她造成任何损害。近几年,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新建了许多工厂。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凝结成颗粒后,附着在泰姬陵表面,造成这座有350多年历史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变黄。早在2003年,泰姬陵就经历过一次表面大清洗,施工人员清除了许多陈年污渍和尘垢。因此,此次美容已经是泰姬陵的第二次“保养”了。

尸体陈列馆——古罗马地下墓穴

里埋葬了无数被宗教迫害的古罗马人,他们一代又一代地生这活在地下,当然,死后也将埋葬在这里,于是这里一度成为活人与死人的共同寓所。就算对宗教一无所知的人,都会对这段历史肃然起敬。原来,古人竟然可以如此献身,仅仅为一个简朴的意念。千余个沉默的亡灵

2006年5月,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这样一则令全世界考古界震惊的消息,在罗马地下盘根错节的古墓里又发现一座有1000多具尸骨的古墓,而且墓中被埋葬者都是古罗马贵族。一下子从一座古墓中找到1000多具尸骨,这还是第一次。

据梵蒂冈的神圣考古学教皇委员会的首席监督官说:“在地下陵墓的壁洞中,一般最多会有两三具尸体,但这次几间墓穴内都塞满了尸骨。”不过这些尸骨可不是胡乱堆在一起的,他们像砖块一样,一个摞着一个,整齐地摆放着。经考古学家鉴定,他们是公元1世纪左右的古人,明显是在同一时间,由相同的原因致死的。据目击者描述,发现尸骨时的场景恐怖而诡异,让围观者不寒而栗。

这些尸体身上还穿着宽大的袍子,款式是当时罗马上流社会的男式服装。另外,袍子的制作很精致,因为从很多人的衣服上还能看到金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据此可以推论,这1000多个人是清一色的古罗马贵族男子。

尸骨的处理方式表明他们是早期的古罗马基督教徒:几层亚麻布包裹在身上,另外亚麻布上还涂着特殊药膏,用来防止尸体腐烂。可以想象,在惨剧发生的当年,光是埋葬这些尸首,便是一段多么不同寻常的故事。

考古学家称,这些被摆放在一起的骨架是有史以来首例已知的“集体埋葬”。法医对尸骨进行了检查,以确定他们究竟是死于暴力,还是死于历史上未记载的自然灾难或流行疾病。但是尸检报告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是自然灾害或某种可怕的疾病吗?为什么遗体中不见女人和孩子?是一场屠杀吗?为什么他们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他们离去的那一刻,历史曾经上演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幕?

阴森幽暗的地下古墓里,1000多个沉默的亡灵到底想告诉我们什吗?罗马地下有座城

古罗马地下墓穴是用来埋葬死去的基督徒的地方。根据当时罗马法律的规定,基督徒死后不许葬在罗马城内,因此这些墓穴是围绕罗马城外围而建。在古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之前,古罗马人死后都实行火葬。因此,如果没有基督徒的出现,那么罗马人就不会有土葬的习俗。

早期的墓穴十分简单,只是一些洞穴而已,用来纪念那些对基督教十分忠实的信徒们。最初的地下墓穴的建造始于公元2年,大多数墓穴都有四到五层,体系庞大,有狭窄的通道和阶梯。传说曾经有一群青年到此地探险,他们把绳子系在墓口,顺着绳子深入墓地,不知何时,也不知什么原因,绳子断了,不巧的是,他们手里的火把也燃尽了,只好摸索着往回走。结果,他们再也找不到出来的路,不幸也变成了墓中的亡灵。

因为这个故事,罗马的地下古墓更加神秘了,甚至有人把它称作一座巨大的地下迷宫。已经发现的从罗马城中向郊外辐射的大墓道约25条,小墓道约200条。小墓道连着大墓道,纵横交错,好像街道上的大街和小巷。据说墓道全长合计竟有13.5千米之多。这些墓道环绕罗马而建,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整个罗马联结起来。根据墓道壁上的墓穴来计算,埋葬其中者约有600万人。

罗马地底是凝灰岩层,这种软性泥土比较细腻,混杂着一些类似火山喷口碎屑的物质,非常容易开采,一旦和空气接触,便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固。另外,罗马地下十分干燥,往往下掘很久还看不到水。因此,如果把这里当作墓地,就可免去阴曹地府的阴冷和凄凉。

不过,这种地下墓道并不是罗马的专利,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都有。比如法国的巴黎,据说那里的地下墓地面积很大,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巴黎的面积。另外,在小亚细亚、叙利亚、爱琴海诸岛、希腊、西西里、埃及各地也发现有地下墓道。可见,这种地下墓道是随着政治文化的影响波及罗马帝国各地的。

每年有大量的游客云集于此,都是为了目睹地下圣城的壮观。然而,这里黝然漆黑,是个真正的幽冥世界,因此是不可久留之地。顺着那些1~1.3米宽的走廊一路走下去,可见两边的墙壁上挖有石槽,其大小仅可容纳一具尸体。尸体躺在槽内,身上裹有细白麻布,千百年来,沉默如铁。在尸体外覆盖着一块云母石板,然后封口加固,板上还镌刻着死者的生卒年月等资料。而如今有些槽中的尸体已经不见了,就连遮掩用的石板也不知去向。而有的槽中尚存骷髅或几只残骨,看上去惨不忍睹。罗马历史上的第一次教难公元64年7月8日,罗马城内发生了一起可怕的大火灾。这场大火的着火点位于大竞技场附近,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很快,整座罗马城都变成了一座火光冲天的地狱。大火整整燃烧了九天九夜,罗马城几乎化为了一片废墟。据说,这次大火是罗马皇帝尼禄下令放的,当罗马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不但坐视不救,反而在一边高声吟诵有关古希腊特洛伊城毁灭的诗篇。大火熄灭后,尼禄为了消除人民对他的不满情绪,便找了一批替身的罪犯,并对这些人施以了最残酷的刑罚。他们或被蒙上兽皮,丢入笼中供猛兽撕咬;或被钉于十字架上,当黑夜来临时,架柴焚烧,照明黑夜。这成了罗马历史上第一次教难,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罗马的基督徒把自己的活动转移到了地下。

墓道上开有天窗,由墓中一直通到地面。窗口虽小,但越往下越宽,太阳升起时,光线就像涟漪一样在通道中层层扩散,一直延伸到古墓的最后一层。如此独具匠心,可见当时的古墓设计者对光学很有研究。在那些天窗的旁边,如果存在崖石崩塌或光线不理想的情况,建造者就会用巨石加固或者改建。这样的工程无疑十分巨大,虽历经2000多年的时光,看上去依然十分坚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段隐晦的故事

众所周知,这些地下墓地里埋葬的大多是基督徒。但是,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这里的壁画充满了隐晦的象征意味。例如,为了象征和平与圣洁,就画上一只鸽子;为了象征牺牲,就画一只羔羊;为了象征永久,就会画上一只美丽的孔雀;而为了象征生命的消失,他们会画上一匹奔驰而去的马;为了描述光明,画面上就出现一只雄鸡;为了表达对天主的爱慕,就画鹿饮清泉;为了表示厌恶的情绪,他们就会画上一条阴险狡诈的蛇。

是什么让才华横溢的古罗马画家们如此大费周折呢?是什么让这些埋葬在地下的基督徒们欲言又止呢?这还要从一段欲言又止的历史开始说起。

自公元62年,尼禄皇帝将宗教徒圣伯多禄和圣保禄残酷处死后,罗马教难不断,前后差不多有250年之久。在这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很多基督教徒的生、养、死、葬都在地下。这里所说的“地下”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地下钱庄”或者“地下政治工作”并不一样,而是实实在在地生、老、死、葬于泥土以下。教友们就像土拨鼠一样,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因此,如今我们见到的这座庞大的罗马地下墓穴就是基督教徒及其子子孙孙们历经几代不断扩建而成的。为了避免被当局者通缉和杀戮,他们在墓地里绘出充满隐语的壁画也就在所难免了。

象征和隐语无处不在,就连新旧约的故事也被披上象征的外衣。譬如,他们画了拉匝禄从坟墓里爬出,以代表基督徒将来肉身复活;画诺亚乘方舟躲避洪水,代表将来生命的希望;画先知旦尼尔在巴比伦被投狮笼,代表人类为正义献身;画梅瑟用拐杖敲击岩石而引出清泉,代表信徒们领圣水涤除灵魂污点,获得新生。

直到313年,基督教才在罗马建立了它的主宰地位。一段隐晦的历史就此结束,死去的基督徒们再也不用葬于地下,而是葬在阳光之下,从此名正言顺地沐浴天国的光辉。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罗马原有的地下墓穴变得珍贵起来。

敲开马其顿之门——腓力二世墓

力二世在位20余年,亲手将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歇的小国,腓打造成为希腊城邦的首领。他要成为世界之王,然而,就在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竟然猝死在女儿盛大的婚宴之上。2000多年来,这位马其顿国王安睡在何处?也许就在希腊的维尔吉那小镇。从王子成长为国王

2000多年前,一个15岁的王子被作为人质送往繁华的底比斯。王子想要成为世界之王,在这里,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希腊文化中他所需要的一切。当他3年后还乡时,叔父已经吞并了父亲的弹丸小国。勇敢果决的王子招兵买马,很快收回了自己的位置。他就是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训练军队,促进贸易,改革币制……为了政治需要,他曾经在极短的时间里娶了邻国的3位公主。战斗也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公元前338年,他终于将希腊分散的城邦统一成为受他统治的马其顿王国。

许多人追随在腓力二世的周围,因为他几乎是荣耀、财富和胜利的代名词。同时,他的成功也招来了许多仇恨。在为女儿精心准备的盛大婚礼上,腓力二世没能躲开被杀的命运。韦尔吉那的召唤

腓力二世的死亡并没有将与他相关的一切结束,许多人都在寻找着这位马其顿国王的陵墓,但是,2000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一无所获。直到1977年,一位名叫M.安兹罗尼科斯的考古学家终于在希腊北部的维尔吉那小镇发现了重大线索。

其实早在40多年前,当时还是一名18岁学生的安兹罗尼科斯就已随一支考古队来到过韦尔吉那。人们在此地挖掘出了300多座坟墓,而安兹罗尼科斯对这里的一座大坟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座坟丘比周围的其他坟丘高大得多,年轻的考古者不禁在心中念道:“这下面会不会埋藏着什么惊人的东西呢?”大坟丘在安兹罗尼科斯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总是觉得韦尔吉那的那一片荒芜土地下,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此后几年中,安兹罗尼科斯对大坟丘附近的残碎墓碑做了大量研究,终于断定它们是来自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位学者以大量史实有力地证明了地处希腊北部的韦尔吉那小镇,就是昔日马其顿人的首都艾加伊城。这个消息让安兹罗尼科斯心中一阵激动,因为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正是马其顿帝国的最强盛时期,伟大的腓力二世国王和亚历山大大帝在这一时间段里开创了马其顿帝国的传奇。安兹罗尼科斯脑中划过一道闪电,那座大坟丘会不会就是这两位伟大人物中其中一位的陵墓?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如同一尾腓力二世头像巨鱼,将这位考古学家的心湖搅得澎湃不已,再也无法平静。安兹罗尼科斯毅然收拾起行装,带着他的考古同伴们,又一次踏上了韦尔吉那的土地。墓室里的惊奇发现

1972年11月8日,在经过了35天的铲泥工作后,一座特殊的拱顶墓呈现在了安兹罗尼科斯和他的同伴们面前。正中墓门上装饰着一道长5.56米的彩绘图案,表现的是猎狮的场面,这是马其顿王室热爱的一种休闲活动。令人欣喜的是,大门口的两块石板上没有被人触动过的痕迹,这意味着它是一座自从封闭后就再未有人来过的陵墓。

人们该如何才能进入这紧闭的陵墓呢?经验丰富的安兹罗尼科斯制订了最保险的方案,巧妙地移走拱形顶部的拱心石,陵墓被打开了。

一间面积约4.46平方米的墓室暴露在发掘者眼前,只见墓室的地板上有一批银制器皿,墙边立着青铜盔甲。在墓室后面朝门的地方,有一个盒状的大理石棺,里面是一只华丽的纯金骨灰匣。这只骨灰匣长40厘米,宽33.5厘米,重10.8千克,四足的狮爪庄重威严,而顶盖上的旭日形图案正是马其顿王族典型的星光形徽记。骨灰匣的四壁雕着植物的花纹,有玫瑰花、棕榈叶和藤蔓等。浮雕的雕刻技术十分精湛,美丽的宝石精妙地镶在玫瑰花的花瓣里,在纯金的衬托下,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骨灰匣里装殓着一具火化后的骸骨,它最初被包在紫色的锦缎里,上面覆盖着由黄金橡叶和橡子环绕而成的金橡树花环。

大理石棺前还放着一张木床,由于岁月久远,木床已经朽坏。这张木床是用来摆放墓主人的盔甲、青铜胸甲、金箔包裹的护胫、鞋履、刀、王笏和王冕。木床两侧还有银杯、银瓶、矛、盾牌等随葬品。清除掉木床上厚厚的尘土后,一个只有2.54厘米大小的微型象牙浮雕头像引起了安兹罗尼科斯的关注,工匠以高超的技艺在象牙上雕出了三男两女的头像。

随着挖掘工作的继续,在陵墓的前方安兹罗尼科斯等人又发现了第二个墓室。这个墓室里的陪葬品的风格与第一个墓室很像,前庭也有一具纯金骨灰匣,重8.42千克。里面装有一具女人的遗骸,其年龄在25岁~29岁之间。让随葬品告诉你

在马其顿王国时期的古希腊,墓中的这些器物全是一流的上品。在墓主人的盔甲上,形象地刻有雅典女神和八个狮头浮雕,盔甲和盾牌上的金带和金环仍然像数千年前那样光彩照人。发掘者们还发现,墓室内的一顶头盔上有一条带状的金银头饰,它曾是希腊国王佩戴的饰品。

墓内发现的壁画和器物风格所属的年代也准确表明,这座墓属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同时,根据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物品的制作工艺,安兹罗尼科斯判断,这座坟墓是在公元前340年~公元前310年间封闭的,而那时恰巧就是腓力二世被葬的年代。

看到这一切的安兹罗尼科斯激动极了,古墓的面积如此之大,遗存如此之丰富,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着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寻常。由于橡树叶是古希腊主神宙斯的象征,安兹罗尼科斯久久凝视着在第一座墓里发现的金橡树花环,在心中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设想,这绝对是马其顿王国某个伟大帝王的陵墓,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安眠之所。

此后,安兹罗尼科斯对在墓中发现的那组三男二女象牙雕像进行了大量研究,断定其中二男一女的头像就是腓力二世和王后及他们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结合其他考古所得,安兹罗尼科斯大声向考古界宣布:“我已经找到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陵墓!”然而他的论断并没能赢得其他人的赞同,其他考古学家认为他的证据不够确凿。要证明此墓的主人就是腓力二世,哪怕是有一句简短的碑文也好,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墓中并没有找到。难以解开的谜

来自考古学界的质疑和肯定此起彼伏。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安兹罗尼科斯又做了种种努力,但终究事与愿违。

20世纪90年代,法医学界鉴定水平有了重大进展,当时的一项技术是只要拿到人的一个细胞,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大体相貌。考古学家们决定把这项新技术运用到解开马其顿国王墓考古谜案中来。一批法医专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从古墓里疑为腓力二世的遗骸身上取了样本,通过电脑分析,得出一系列数据,并绘制了电脑画像。结合古代文献对腓力二世的可靠记载,专家们塑造了一尊更形象的蜡像,最后显现出的这位男子身高约1.67米~1.72米,年龄40岁左右,面貌凶狠,一只眼睛已盲,另一只眼睛冷冷地看着前方的虚空。

考古谜案的破解终于有了新的希望,人们在欣喜之余又有了新的灵感。为了给古墓主人的身份找到更为确凿的证据,考古学家们想到用腓力二世儿子的遗骨来最终验证古墓主人的身份,然而,人们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和他的父亲一样,南征北战的亚历山大最后也是死于非命,而关于他墓地的争论同样也持续了近2个世纪。DNA测试确定腓力二世遗骨的方法也就此落空。

征战之王死葬何方——亚历山大大帝陵墓

历山大是一位伟人,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几乎把所有亚的时间都用在了征服世界的旅途中,似乎只有这样险象环生的生活才能让他找到存在的意义。后来,有很多人也像他一样穿梭在亚非欧那些他曾走过的广阔土地上,但这些苦苦追寻的人只是想找到他的陵墓而已。死后喧嚣不息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猝死在巴比伦,一个伟大的时代随着伟人的死去而终结了。但是,传奇没有终止,故事还在继续。

慌乱的人们开始争夺帝国的王位,亚历山大苦心经营的帝国分崩离析成了三个国家。当硝烟散尽时,帝国的儿孙们终于可以在自己争得的土地上安心地喝上一杯葡萄酒了。此时,他们才想起可怜的父亲至今还躺在巴比伦的地下宫殿里。

这是一具经过了特殊防腐处理的尸体,已经永离人世的亚历山大看上去如此冷漠与孤独。人们意识到,如果谁拥有了这具尸体,就会被看成是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者。于是,新一轮的争斗开始了。

按照马其顿王室的规矩,亚历山大的尸体要由卡山德护送前往马其顿的王陵谷,在培拉举行葬礼后,再安葬在古都埃盖。但是,长长的送葬队伍从一开始就不断受到骚扰和拦截。最后,谁也不知道这支队伍到底去了哪里,他们和亚历山大大帝一起消失了。亚历山大城中的陵墓

没有人知道是谁抢走了国王的尸体。几个月之后,远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那里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宏伟的亚历山大大帝陵墓,陵墓里放着亚历山大金棺。

伟大的征战之王似乎可以真正地安息了。然而,这里还不是故事的最后终结。在不断被演绎和重复的传奇里,人们听到了恺撒的名字。

恺撒来到埃及的时候,对随从们说:“我要去看一位老朋友。”人们很惊奇地看到他居然走到了亚历山大的陵墓面前。守灵人虔诚地告诉他:“你可以进去,但此地不能久留。因为陵墓里漆黑幽深,只有在大晴天日光垂直照射时才能进去,而且只能待两三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会迷路死在里面。”

恺撒摇了摇头,拿起火把走上前去。可是刚走到墓室门口的亚历山大头像时候,火把就不明原因地熄灭了。恺撒又试了几次,依然如此。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亚历山大的魂灵,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眼前的陵墓忽然变得通体透明,迷宫一样的道路被照得清清楚楚。恺撒顺利走了进去,并如愿以偿地在里面待了很久。

另一个人是屋大维,据说他拜见亚历山大的时候激动地吻了他,就是那个吻,不小心弄坏了亚历山大的鼻子。

然而,这座传说中曾经盛况空前的陵墓却无端地消失了。有人说是海水吞没了它,也有人说是异教徒破坏了它。但是,考古学家们在亚历山大城里寻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能证明它曾经存在过的证据。不可知的秘密

更有人猜测锡瓦很可能有亚历山大的陵墓。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路过埃及时,曾在这里进行过参拜阿蒙神的活动,那次祭拜十分神秘,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对阿蒙神说过什么。20世纪一位希腊女考古学家依此说法前来寻找,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其实,亚历山大大帝陵墓的秘密只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这个人就是托勒密。托勒密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建立者,著名的编年史学家,亚历山大的副将,亚历山大死后奉命在埃及摄政,正是他一手策划了这场谜局。很多人想知道他是否在史书上留下了关于此事的只言片语。

事实上他确实留下了,但不幸的是,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火,很多机密文件已经被烧成灰烬。也有人认为托勒密可能根本没为亚历山大造墓,而是把他的遗体藏在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或者干脆把他投入大海。如果是后一个结果的话,那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只有大海才托得起亚历山大不断漂泊的灵魂。

不管怎样,后世的人仍热衷于对古墓的寻找。因为人们想通过它找到一条重回历史的道路,在那里,人们将看到一个更加清晰和真实的伟大帝王。

玛雅金字塔坟墓——帕卡尔王陵

卡尔王陵的发现是20世纪考古学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许多帕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玛雅金字塔就是玛雅人用来进行祭祀活动的神庙,它与用作陵墓的埃及金字塔不同。然而帕卡尔王陵的发现,使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意外的发现

帕伦克是一座由玛雅人建造的有许多神庙的都城,但早在西班牙人进入美洲的前几个世纪,不知为什么被突然弃置了。帕伦克城里有一座最雄伟的金字塔建筑——碑铭神庙,它既是一座庙宇,也是一座坟墓。1952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维托·鲁兹在这座神庙的底部发现了帕卡尔王陵。

时间倒流至1949年,鲁兹看到神庙铭碑附近的地板与神庙其他地方的地板不同,铭碑附近的地板是用切割良好的大块石板铺成,这让他感到有些奇怪。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前后左右的情况,发现在后面一间屋子里的一块石板上有两排圆形凹陷,里面嵌着石栓。难道石栓是供搬开地板用的?鲁兹接着又发现第二间屋子的后墙一直延伸到地板下面。更令他不解的是,地板中间的一块石板上还有两排人工凿出的孔洞。虽然孔洞已经被人堵住了,但考古学家的直觉告诉他,那下面一定暗藏天机。

石板被移开,一条塞满沙石的楼梯露了出来,原来里面是一口楼梯井。此后又花了3年时间,才将楼梯里的瓦砾全部清除。在楼梯井底,他们看到了一个石盒,里边装着陶碗、满是颜料的贝壳、玉耳环、玉珠和一颗珍珠,旁边还放着一只装有六副人骨的箱子。

鲁兹开始意识到此处可能离某个重大发现不远了,再往下去,也许就是某位玛雅权贵的墓室。这时,一个被三角形厚石板堵住的入口闯入了他们的眼帘,这块厚石板移开一条缝隙后露出了一条向下延伸的通道,一直通往神庙中轴线下的一间拱顶密室。不出鲁兹所料,密室里果然放着一具石棺。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因为这是在中美洲发现的第一座类似古埃及金字塔的陵墓。玛雅之谜

这座深埋在地下的墓室长9.14米,高7米,拱形屋顶用石柱支撑,四周的墙壁装饰着浮雕,描绘的是统治黑夜的9位玛雅神。墓室中央摆放着石棺,棺盖上刻有精美的浮雕。这块石板棺盖竟然重达5吨,人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将它挪开,棺内躺着一副高大的人骨,上罩着一个镶嵌了200块玉片的面具,四周还堆满各种珍贵的玉器、护身符和手镯。种种迹象表明,这副人骨就是公元7世纪时帕伦克的统治者——帕卡尔王。

石棺脚下发现的两具灰泥雕塑头像集中体现了玛雅艺术的全部优点:雕像体积把握非常好,画面平衡,人物外形在寂静中充满威严,不仅逼真反映了人物形象,还把人物内心深处压抑不住的恐慌、神思、严峻等内在力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石棺上的精美浮雕也保存很好,清楚地显示了一个半躺着的男子,他上身前倾,伸出双手,两眼凝视前方。人们对这个形象充满疑问,有人认为它表现帕卡尔在弥留之际掉进一个阴间怪兽嘴里的情景,也有人认为这描绘了帕卡尔以一种胎儿的姿势降入地下世界的情景。与此同时,从他的尸体上长出了一棵世界树和一只神鸟。尽管他像太阳下山一样沉入了地下世界,但从石棺两旁刻画的形象来看,他即将进入下一重的生死轮回。

不过,还有一种更为离奇的解释。20世纪60年代,有人曾经认为石棺上镌刻的人身上穿着的是紧身衣,头上的弧形物和管子是一种类似天线的装置。而他的姿态之所以如此奇特,是因为他在操纵着某种人们至今无法知晓的仪器。他的那辆“车”前面部分很尖,车尾是急速喷射的火舌,显示他正坐在一架宇宙飞船里,飞往太空。

神秘的玛雅人已经留给我们太多无法解开的谜。

大海上的游牧民族——萨顿胡船棺葬

京人四处漂泊,以船为家,最后也以船为葬。英国萨福克郡维萨顿胡船棺葬的发现让后世的人们目击了那段动荡的历史,也见证了多种文明的交汇与碰撞。考古学家们在船棺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有人称它是英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以船为葬

在欧洲漫长的历史上,维京人曾经和撒克逊人、凯尔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一样,也拥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文明。其实,“维京人”只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在欧洲其他民族的眼中,他们就是北欧海盗。在北欧语中,“维京”这个词语包含了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旅行,第二重意思是掠夺。从公元8世纪~11世纪,这些以船为家四海漂泊的维京人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他们的后代曾一度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法国诺曼底、英国、俄罗斯内陆、西西里、意大利南部以及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

在维京人四处漂泊的旅途中,他们和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为船就是他们移动的家。那些船上的桅杆可以放倒,如果蒙上船帆就成了一座很好的帐篷。到了陆地上,他们甚至像阿尔戈英雄一样扛着自己的船前行,穿过一条河流,再走到另一条河流里……可以说,船不仅装载着维京人的生活必需品,还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灵魂。于是他们将船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当他们生命走到尽头时,往往也是“以船为葬”。

目前我们考古已知的船葬法是这样的:当一位骁勇善战的维京酋长死时,陪葬品里会有一条船以及他生前的战利品,因为这些东西代表了他生前曾经拥有的荣耀。那时,送葬者先挖一个战壕式的大坑,将所有陪葬的东西都放下去,包括死者本人也安静地躺在船上,然后再填上泥土和石头。

在日德兰半岛及挪威等地都曾挖掘出一些这样的维京船。第一处完整的船葬墓是1880年发现的,当时在挪威南部的奥斯陆海湾发现了一个被称为“戈克斯塔德船”的船葬墓。但这处墓葬曾被盗墓贼洗劫过,人们只能遗憾地与当时墓葬的真实情景擦肩而过。1903年,在奥斯伯格人们又发现了另一座船葬墓,这一次的发现有了重大的突破,里面安放着两位妇女的遗骨。有些挪威学者推测,年轻的妇女可能就是死于公元9世纪中叶的女王阿萨。

关于维京人的船葬历史,最惊人的发现是在1939年,一位女士在英国萨福克郡沿岸附近萨顿胡的一个土墩下发现了一处船葬墓。她随即把发现报告了政府,然后,整个国家都分享了寻找到巨大宝藏的喜悦。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狂热的人们依然对此津津乐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墓葬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据说,墓葬所在地在当时曾成为美军的空军基地,镇上的美国兵比当地的英国人还要多。时至今日,我们只能从一些业余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中来寻找相关线索,以图重现墓葬被发现时的最初情景。

时光如沙,1000多年的时间平柔滑过,如今距萨顿胡船棺葬被发现也已过去了几十年,只有古墓中残存的精美文物,还在诉说着那些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船棺的构造

萨顿胡船棺所在的地方是一片由15座小丘组成的广阔领地。从现场看,这些小丘下面的部分腐蚀严重,只有从空中才可大致看出它的轮廓。在此之前,一些小丘已经被盗墓者光顾过,所以考古学家只在那里发现了残存的铁制品。

现在,让我们拨开那些覆盖在船棺上的沙石,来看一看这艘著名的萨顿胡“幽灵船”的构造。首先,它是一艘到目前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北欧舰船,中部上方有一间墓室,里面留存着大量珍宝。遗憾的是此船在出土时已成了一具化石,所有固体材质已经在数千年内与土地融为了一体,化为这艘船周围的一堆沙石。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船只是沙土中的幻影,留下的仅是曾经将船体结合在一起的一排排船钉。然而,人们依然可以从这堆沙石上看出船曾有的轮廓。萨顿胡船棺发掘现场此照片拍摄于1939年。通过这张黑白照片,人们可看到船体的大致轮廓和船帮两侧成排的钉子。

根据这个轮廓,人们测定此船的长度超过27米,宽度则超过4.5米。另外,根据此船的设计和复原图上显示的工艺,专家们分析它应当出现在大约625~637年之间,使用“塔接法”建造而成,也就是说它的船身由一连串厚板交叠组成,这种建造方法一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使用。

另外,专家们还估测船上至少要有40名桨手,也就是说左右两侧各20名。在下葬以前,船上还装有船舵来操控方向,但是下葬的时候,船舵已经被拆除了。当时的人们从河边拖了1000米左右的路程才将它埋入地下。

人们在船体中央还发现了一口棺材腐烂后留下的铁制部件,据分析,船上当初可能有一具尸体,只是后来尸体和船体以及棺材一起分解了。为此,人们专门分析了附近的化学残留物,结果也证明了确实曾经有过尸体存在的痕迹。从墓葬的规格和随葬品来看,此人生前一定地位显赫。考古学者们推测,这个长眠并消失于此地的人就是英格兰最早的一位国王,也就是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也有人说他是西吉尔伯特国王。萨顿胡头盔

萨顿胡船棺葬以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而著称,这些出土文物是当时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里艺术融合的最好证明。

出土文物包括金银制品、铸币和武器,这些物品并没有随船体瓦解,其中许多都完好如初。铸币为我们证实了船棺的年龄,即大约出现于625~637年左右。也就是说,这个船棺比奥斯伯格北欧船棺至少要早200年。

细数这些文物:1把装饰着黄金和石榴石的剑、1顶头盔、一些其他武器、1副盾牌、3个青铜挂碗、一些兽角杯、1个大银碗和1组较小的银碗、19件镶嵌石榴石的金首饰、1个装满铸币的钱包……特别是一对肩扣,这件小饰品上的所有细节,均显示出维京人高超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注重。从这些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出维京人的装饰手法之多样,其中包括鎏金、金银丝细工、乌银镶嵌、宝石镶嵌等,无不得心应手。另外,人们还在这些珍宝上发现了掐丝技术的革新,匠人们在掐丝围成的格子里嵌入五光十色的宝石、半宝石、珐琅和彩色玻璃,这种做法无疑是受到了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影响。另外,这里还有维京人自己的秘技,就是在钱包盖边缘、别针、悬碗等物件上应用了嵌花玻璃技术,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哪个民族像他们一样如此熟练地掌握了此项技术。维京人维京人生活在距今约1000多年前的北欧,也就是今天的挪威、丹麦、瑞典等地。早期的维京人通过口头传唱诗歌的形式记录、流传自己的历史,到约1100年时,居住于冰岛的维京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字。维京人的社会体系分为三个阶层:王侯,包括国王、大领主和世袭的贵族;自由人,主要是军队主力;奴隶,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维京人的一生一直在旅行,于是船成了他们移动的家。他们用高大笔直的橡木造成战船、商船。战船轻便灵活,吃水浅,船速快,维京人正是驾乘着它进行了各种成功的海上突袭式劫掠活动;商船船体沉重,吃水深,既高又宽,可以满载大量货物在大海中平稳远航,维京人操纵着这样的船前往欧洲各地进行贸易。船上的生活是艰苦而危险的,风雨和巨浪也铸成了维京人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因此维京人这个名词到了今天,又有了勇气的含义。

然而,萨顿胡船棺中最重大的发现却是一件后来成为萨顿胡文物代表的头盔。此头盔的帽盔是由整块铁片锻打制成的,左右两边的护耳和护颈则另外由皮质勾环附上。头盔前的面罩堪称精美,其形象栩栩如生,鼻子下面开了两个孔,以便佩戴者呼吸。头盔表面上还装饰有图案,其中有纵横交织的动物形象,还有人物之间互相打斗的情景。其中一块上描绘了两名武士,他们头戴有角的头盔,手持长矛和短剑或匕首进行搏击。另一块描绘的是一个骑士正要以铁蹄践踏倒地的武士。令人大为不解的是,这种场景不知是来源于古罗马神话还是斯堪的纳维亚神话。总之,这是一个谜。

萨顿胡船棺中的头盔是目前发现的英格兰早期仅有的四顶头盔之一。这些头盔都大不相同,因此很可能是当时的铁匠根据主顾的个人要求而制作的。考古学家们在萨顿胡船棺中出土的这件头盔上看到了北欧人的痕迹。仔细研究表面的装饰,两块人物饰板的内容与在瑞典乌普兰发现的上层社会墓葬区内出土的文物上的内容非常相似。根据这一点人们断定,尽管这顶头盔发现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但那位制作它的杰出工匠却可能来自瑞典。

这一次,北欧海盗们终于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