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政治(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2 03:09:51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李穆南,竭宝峰,刘心莲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宫廷政治(下)

宫廷政治(下)试读:

编写说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用了近1200万字、4卷136分册的洋洋篇幅来记述。

一、政治历史卷:分为历代帝王、王朝更替、历代名臣、权臣末路、宫廷政治、后宫政治、政治事件、千古奇案、历史典籍、中外关系、历代律令、历代官制、历代宦官、历代状元、历史掌故、历史之谜等32分册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二、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三、科技军事卷:分为古代生物与医学、古代数学与物理学、古代天文历法、古代地理与农学、古代化学、古代发明与发现、历代科技、科学名家、军事统帅、兵书通览、著名战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军事谋略、军事工程、军事间谍等32分册来展示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巨大成就,演绎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残酷。

四、社会民俗卷:分为商业贸易、社会经济、农业制度、古代教育、古代民族史、思想文化、千秋教化、典章制度、传统节日、婚育习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民居民俗、游艺文化、中华武术、风水与巫术等36分册来解读古代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表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为了摒弃传统历史教科书条条框框式的说教,增加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本丛书分门别类采用辞条的形式,并辅之以大量丰富、精美的插图,以立体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的宏伟历史画卷。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悉心指正。本书编委会

三、隋唐宫廷政治

杨坚称帝

杨坚出生在一个大贵族家庭。他的先世是汉太尉杨震。当时,太尉是执掌军事的官员,地位与丞相相等。杨震的九代孙杨元寿,北魏时是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司马,作为州府的属官,掌管军事。从这以后,杨氏一家就世世代代居住在武川镇。杨元寿的玄孙杨忠,在西魏、北周时,官至大将军、大司空,是统兵征战的最高武官,兼管囚徒。杨忠就是杨坚的父亲。这个显赫的家世,为杨坚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西魏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日深夜,杨坚诞生在冯翊(今陕西大荔)。传说,当他呱呱坠地的时候,祥瑞的金光辉映着殿堂,室内洋溢着浓郁的芳香。杨坚14岁时,被负责京师地区事务的长官辟为属官,官名是功曹;15岁,被授为散骑堂侍、车骑大将军,成为随侍皇帝的高级军官;16岁,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始带兵征战。有一次,周太祖宇文泰看见他,曾感慨地说:“这个年轻人长相不凡,不可等闲看待。”

宇文泰死后,他的第三子宇文觉即位。不久,宇文觉被部下杀死。宇文泰长子宇文毓当了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北周明帝。明帝在位期间,一方面授杨坚为右小宫伯,掌管卿大夫士有名籍子弟的任用、俸禄和奖惩,进爵大兴郡公,以示优宠;另一方面,对杨坚又有些不放心,便派会相面的大臣赵昭暗地里观察他。过了一段时间,赵昭对明帝说:“从相面上看,杨坚成不了大事,最高只能做一个柱国。”明帝这才有些放心。

继明帝之后,宇文邕当了皇帝,他就是北周武帝。武帝升杨坚为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出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武帝时期,宗室宇文护把持朝政,他广结私党,排斥异己,对杨坚更是非常忌恨,多次设计陷害。

一次,宇文护外出打猎,满朝文武大臣随行,大队人马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原野上,马蹄杂踏,尘土飞扬,声势十分浩大。一时间,野狐在迅速地奔跑,狡兔在仓皇地逃命,战马在大地上飞驰。就在这紧张忙乱的时刻,宇文护乘人不备,嗖的一箭,射向了正在追赶野狐的杨坚。谁知,说时迟,那时快,在杨坚的右侧,猛然间,一匹战马腾空而起,马上一员大将手持弯弓,轻轻一拨,那支飞箭已落在地上。这拨箭的人正是大将军侯伏。宇文护陷害杨坚的阴谋终于没有得逞。

此后不久,杨坚袭爵隋国公,又把长女许配给武帝的太子为妃。伴随着武帝对杨坚的日益信任,朝中一些宗室大臣却对杨坚肆意诋毁。一天,齐王宇文宪对武帝说:“杨坚相貌非常,我每次看到他,都有些不自在。看来他不是一个久居人下的人,请你早些时候把他除掉。”武帝回答说:“他只是一个将才,并不妨事。”掌管民政的内史王轨也多次对武帝讲:“杨坚貌有反相,请你早日将他去掉。”武帝则很不高兴地说:“一切都自有天命,你能把上天怎么样呢!”

建德五年(576),奉北周武帝之命,杨坚率领三万水军,击败了北齐军队。六年(577),他又跟随武帝出征北齐,取得胜利。不久,杨坚又联合宇文宪,在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打败北齐任城王高湝的军队。于是,杨坚进位柱国,被任命为定州(今河北定州)总管。此后,定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定州的西门久闭不开,北齐文宣帝在位时,有人请求打开西门,以便于行路。文宣帝不许,说:“自有圣人前来打开此门。”杨坚被任命为定州总管后,西门果然不启自开了。

武帝死后,他的长子宇文赟即位,历史上称为宣帝。因为宣帝皇后是杨坚的女儿,宣帝便拜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不久又升为大后丞、右司武、大前疑。这些都是北周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宣帝每次外出,都让杨坚留守都城。随着杨坚地位越来越高,宇文氏家族的成员对杨坚的猜忌也越来越大,于是,谋害杨坚的阴谋一个个接踵而来。

一天,赵王宇文招派人送来请贴,邀请杨坚前往赵王府赴宴。杨坚带领亲信元胄和随从人员三十名前往。宴会厅设置在赵王寝室中。赵王借口室内狭小,只允许元胄跟人,其它随从不得入内。宴会前,赵王和他的两个儿子密谋了好一阵。宴会开始了,鼓乐齐鸣。在饮酒正高兴的时候,赵王的两个儿子进献西瓜。赵王解下佩刀,把瓜切开,随即用刀把瓜捅到杨坚面前。形势极为紧张。这时,只见元胄手按佩刀,紧紧地站在杨坚身后,怒目横眉,盯着赵王的一举一动。赵王见此情景;手不由得有些发抖,只好又慢慢地把刀抽了回来。不一会儿,赵王假装呕吐,起身要到后屋。元胄怕发生意外,赶忙挡住赵王的去路,赵王无法,只好坐下。正当双方僵持的时候,外面忽然通报滕王宇文逌来到。杨坚和赵王起身到屋外迎接,元胄乘势对杨坚说:“事情不好,你要赶快离开这里。”杨坚这时也听到了屋后有铠甲相撞的声音,便在元胄保护下,急匆匆地离开了赵王府。

不仅宇文氏家族的王公要陷害杨坚,就是宣帝本人,后来对杨坚也产生了疑忌之心。宣帝有四个美姬,并列为皇后,她们为了争宠,互相辱骂,经常闹得不可开交。有时,宣帝被她们闹得实在不耐烦了,就说:“你们再闹,我就把你们全杀掉。”一天,宣帝突然眉头一皱,想出一计。他让四个宠姬打扮得分外妖艳,站在他的两侧,又派人去召唤杨坚。宣帝对左右的武士们说:“如果杨坚进来神色有什么变化,你们就立即把他杀掉。”布置好后,宣帝召杨坚进殿。在杨坚朝殿上走的时候,宣帝还故意地和四个妃嫔嬉笑耍闹。不料,杨坚应召上殿,脸上始终是一股正气,并且目不斜视,从容自若。宣帝阴谋没有得逞,只好叫杨坚从殿内退出。

大象二年(581)五月,宣帝因荒淫过度而死。他九岁的儿子宇文衍即位,历史上称为静帝。宣帝的腐朽统治已使北周政权内许多有识之士极为不满,年幼的静帝又肯定不会使国家出现什么新气象。在这种情况下,北周朝廷中有个叫刘昉的人,极力主张杨坚称帝,取代静帝。刘昉还把这个想法和朝中另一个大臣郑译说了,郑译也表示很同意。就这样,在刘昉、郑译劝说下,杨坚决心总揽北周的军政大权。当时,刘昉是御正大夫,郑译是内史上大夫,他们直接掌握着北周朝廷军国大事的发布权。于是,他们首先假传静帝圣旨,命杨坚入朝主政,总揽一切军国要事,并直接负责指挥各地的军队。不久,刘昉、郑译又诱使静帝拜杨坚为左大丞相,节制文武百官。杨坚入朝主政后,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机构。针对宣帝在世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的局面,杨坚大力施行仁政,崇尚节俭,简明法令。这样,很快得到了国内老百姓的拥护。

但是,对杨坚入朝主政,宇文氏集团中许多人并不甘心。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早就想当皇帝,宣帝死后他便搬进宫中,上朝听政时也常常和杨坚同帐而坐。刘昉为了削弱宇文赞的警惕性,就选了几个美女送给他,宇文赞很高兴。刘昉还对宇文赞说:“大王,你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现在静帝年幼无知,怎能承担大事?只不过先帝刚死去不久,现在大家的情绪还没有稳定。你暂且回归王府,等形势稍稍平静,就请你人承大统。”宇文赞当时只有十六岁,又不太聪明,相信了刘昉的话,便从宫中搬回了王府。就这样,杨坚称帝的一个障碍被搬掉了。

这时,相州总管尉迟迥也以重臣宿将自居,对杨坚执政极为不满,以至举兵造反。一时间,从者十余万。杨坚面对混乱的形势,镇定自若。他命令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带兵前往讨伐。不久,韦孝宽在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打败尉迟迥,并把他的首级送到都城长安。这使很多人极为震惊,各地作乱的人逐渐平息。此后,为了防范宇文氏家族的藩王们起兵,杨坚又用计谋把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相继召到长安,并把宇文招、宇文盛斩首示众,从而彻底扫清了他通向皇帝宝座的道路。

开皇元年(581)二月十四日,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湛蓝色的天空中浮动着几朵轻云。这一天,杨坚在长安皇宫中的临光殿,正式举行了隆重的皇帝即位仪式。他正襟危坐,面容和善,略带笑意,微微眯起双眼凝视着跪在殿前的大臣们。那些头顶高冠、足登朝靴的文武臣僚,在节奏鲜明的钟鼓声中,慢慢地叩首。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南郊,在一个高大的祭坛上,一堆干柴已被点燃,转瞬间,火热熊熊,光焰夺目。杨坚派遣使者正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新的朝代出现了,一个新的皇帝诞生了。这个朝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隋朝。这个新的皇帝就是隋朝的开国君主杨坚。

仁寿宫杨广杀父

开皇二十年(600)十一月初三日,杨广被立为皇太子。就在这天夜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京师地区突然发生强烈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墙倒屋塌,据说压死了四五百人。对此民间议论纷纷,都说劫数到了,就是在朝廷大臣中间,也有许多人私下议论,说这是一个很不吉祥的兆头。

杨广所以能当上太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开皇元年(581),隋文帝曾把他的五个儿子叫到面前,然后请一个名叫来和的相面先生,秘密地给他们相面。来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反复地看这五个兄弟,最后对隋文帝说:“晋王(指杨广)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此后,隋文帝对杨广就另眼相看了。当然,这只是一个迷信的传说,并不是历史的真实。真实的历史是,隋文帝上了杨广的当。这里面又流传着两个小故事:

隋文帝经常出入杨广的住所,看杨广在干些什么。一次,文帝看见杨广的房间里有一把琴,琴弦已断,上面又积满了灰尘。于是,隋文帝认为杨广是个不好声伎的人,因而对他有了好感。又有一次,杨广带领随从外出打猎,中途忽然下起了雨,左右侍从赶忙把雨披穿到杨广身上。杨广却对左右说:“你们都让雨淋湿了,我为什么非要穿起雨披呢?”说着便脱了下来。隋文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夸他仁孝。当然,这些都是杨广故意做给隋文帝看的。

杨广的弟弟杨秀,是隋文帝的第四子,先被封为越王,以后又被封为蜀王,出镇蜀郡,有胆气,会武术,朝中许多大臣提起他都有一种恐惧感。杨秀看到杨勇被废,杨广晋立为太子,心里很不服气。一天,在会见隋文帝派来的使者时,杨秀不满地问:“晋王哪方面出众?有什么资格当太子?”使者无言以对,回到京师,把这句话原原本本地传给了杨广。杨广害怕杨秀以后闹事、对他继承皇位不利,就私下和杨素商量对策。杨广令杨素搜集杨秀罪状,在隋文帝面前说杨秀的坏话。仁寿二年(602)春天,杨秀被召回京师。一次,他在皇宫中遇见了隋文帝,正要上前拜见,谁知文帝把头一扭,连句话都没说。第二天,隋文帝突然宣召杨秀上朝,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骂他“辱没祖宗”,杨秀不知道隋文帝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当着众大臣的面,赌气地说:“我蒙受国恩,出镇在外,不能奉法,罪当万死。”隋文帝听了更加生气,斥责他蠹害百姓,应付之以法。这时,开府庆整为杨秀求情说:“蜀王性情耿直,今被重责,恐有不妥。”文帝听了大怒,竟要割断庆整的舌头,只是由于其他大臣劝说,隋文帝才宽恕了庆整。最后,隋文帝愤怒地向群臣宣布:“本应当把杨秀推到街市斩首,以谢百姓,看在诸位大臣的面上,这次暂时饶他一回。”于是,杨秀被废为庶人,幽禁在一个不见阳光的房间里,连和妻儿见面的机会也没有。

隋文帝为什么这样愤怒地处置杨秀呢?原来,这是杨广搞得鬼。杨广曾偷偷地做了个木头人,木人的两手被捆绑起来,心口地方钉了个钉子,上面写着隋文帝第五子、汉王杨谅的名字,命人埋在华山下边,然后派杨素把它挖出来交给隋文帝。杨广还写了一道檄文,偷偷放在杨秀的书中。其中有这样的话:“逆臣贼子,玩弄权术,皇上只有虚位,一无所知。”随后,杨广报告隋文帝,说杨秀蔑视皇上。隋文帝派人搜查,果然找到檄文。于是,杨秀遭到了幽禁。就这样,杨广当太子以后,耍阴谋、弄权术,终于搞掉了蜀王杨秀。从而在他继承帝位的道路上,又除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仁寿四年(604)正月,隋文帝离开京师,前往仁寿宫休养,便把处理朝政的大权托付给太子杨广。仁寿宫位于九重山下(今陕西麟游西),开皇十三年(593)营建。这里山势重叠,泉水淙淙,树木丰茂,气候温和,是个避暑休养的好地方。从开皇十五年(595)起,隋文帝每年正月和七月几乎都要来这里观赏山光水色,陶冶性情,疗养身体。光阴似箭,时间如水,隋文帝已经64岁,他的身体日渐虚弱,精神也不及以前,所以这次到仁寿宫不久就病倒了。

不知不觉到了春天,和煦的东风吹过大地,仁寿宫里百花盛开。在这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隋文帝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沉重。为了防备万一,他命内臣前往京城宣召太子。

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队人马急匆匆地从长安城来到了仁寿宫。他们是太子杨广,丞相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以及护卫随从。他们是奉诏前来侍候隋文帝病的。到达仁寿宫的当天夜里,他们就拜见了隋文帝,由于隋文帝已经熟睡,便向左右宫人询问了病情,了解了其它情况,然后便各自安歇了。太子杨广入居大宝殿,杨素和柳述、元等人也都各有所在,互不相邻。第二天上午,杨广等人再次来到隋文帝寝宫。隋文帝躺在床上,微睁双眼,有气无力地和他们说了几句话,便吩咐退下。杨广回到大宝殿,在殿堂里走来走去,琢磨着隋文帝的病,心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平静下来。是啊,看着隋文帝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不久于人世,到那时,皇帝的宝座不就是他杨广的了吗!想到这里,杨广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赶忙回到桌案旁,挥笔写了一封书信,派宫人立即送给杨素。杨广这封书信的主要内容,是请杨素给他出主意,询问隋文帝死了以后,他应当怎么办。杨素看完杨广的信,马上写了一封回信,详细地谈了隋文帝死后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没想到的是,杨素给杨广的这封信被宫人错送给隋文帝了。文帝看后大怒,痛骂杨广是不肖子孙。

就在这时候,杨广因为调戏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陈氏,使隋文帝进一步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宣华夫人陈氏原是陈宣帝的女儿,聪明伶俐,美貌无双,陈朝灭亡以后,被送进隋宫中当了嫔妃,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病倒在仁寿宫,宣华夫人朝夕侍奉,不离左右。太子杨广来到仁寿宫以后,常常和陈氏共同侍奉隋文帝,这样,他们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一天,宣华夫人外出更衣,离开了隋文帝寝室,谁知杨广也趁机紧跟着追了出来。陈氏停住脚步,不解地问:“太子要干什么?”杨广并不答话,只是嘻嘻地笑,等走到陈氏面前时,突然把她紧紧地抱住。陈氏毫无准备,非常害怕,战战兢兢地说:“太子不得无礼!”杨广仍不放松。就在这时,只听隋文帝召唤宣华夫人。杨广没有办法,只好松手,陈氏乘机溜走了。宣华夫人来到隋文帝身边,脸色一红一白,还不停地微微发喘。文帝看出她神色异常,便问是怎么回事。宣华夫人含泪把太子杨广无礼的行为全部说了出来。隋文帝听后大怒,他支撑着病体从床上坐起,口中不停地骂着:“像这样的畜生,怎么能够托付国家大事。”气愤之余,隋文帝派人宣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对他们说:“速唤我儿。”开始,柳述和元还以为隋文帝是要他们宣召太子杨广,正当他们要呼喊杨广名字时,隋文帝又气哼哼地说了一句:“不是杨广是杨勇!”这样,柳述和元急忙起草了一道诏谕,征求了左仆射杨素的意见后,准备派人送往京师长安。谁知,杨素看完柳述和元起草的诏谕,内心慌乱,神色大变,感到事情不妙,急忙找到太子杨广,把诏谕内容一五一十告诉了他。杨广听后,急得直搓手,在殿堂里走来走去,一时想不出对策。杨素看到这情景,便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地对杨广讲了出来。杨广听后大喜,下令立即采取行动。

瞬息间,仁寿宫充满了紧张的气氛。杨广派人假传隋文帝圣旨,首先把柳述、元抓了起来。随后,又撤换了仁寿宫隋文帝的全部卫士,以自己的东宫卫士代替。这些卫士在大将军宇文述、郭衍指挥下,封锁了仁寿宫的全部通道。杨广又下达命令说,不经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出入仁寿宫。上述一切布置好了以后,杨广便派一个名叫张衡的直入隋文帝寝宫。张衡让隋文帝身旁的人全部离开,由他负责照管。宣华夫人陈氏以及许多宫人被赶到了别的房中。不大的工夫,张衡走了出来,大声嚷道:“皇上已经死了,你们为什么不早些报告。”众人听了,吓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敢吱声。其实,隋文帝是被张衡杀死的。据说,张衡走进隋文帝寝宫之后,便把他从床上拉起,然后用刀子朝他身亡刺去,流出的鲜血把屏风都溅红了,宫外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隋文帝的惨叫声。这一天,正是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

杨广害死了隋文帝以后,秘不发丧,所以,京城长安的朝中大臣都还不知道仁寿宫里发生的事件。直到后来,即杨广继承帝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以后,才向全国发布了隋文帝已死的消息。同时,把隋文帝的棺柩从仁寿宫运往京城长安。

隋文帝被害死的那天,杨广曾派人给宣华夫人陈氏送去一个金匣子,上面他亲笔写了个封条。当宣华夫人接过这个金匣子时,吓得脸色煞白,不敢打开,其他宫人也都非常害怕,认为里面一定装着有毒的东西。使者见宣华夫人迟迟不开匣,便施加压力。陈氏无奈,最后只好哆哆嗦嗦地打开了匣子,只见里面是两枚闪闪发光的同心结。宫人们看了,都舒了一口气,认为总算躲过了一场大祸。她们异口同声地对陈氏说:“这下可以免死了。”谁知宣华夫人却愤怒地坐在一旁,不管使者怎么说,就是不表示谢意。宫人们看到这种场面,生怕会有不利的事情发生,连哄带逼让宣华夫人向使者拜了拜。就在这天夜里,杨广霸占了宣华夫人陈氏。隋文帝的另一个宠妃容华夫人蔡氏,也同样受到了杨广的玷污。

太子杨广回到京师,立即派人给杨勇送信,说隋文帝有遗嘱,命他自尽。派去的人没等杨勇回答,就把杨勇杀了。此后,杨勇的大儿子杨俨,被杨广毒死;杨勇其余的九个儿子,也都相继被杨广谋害。仁寿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被民间百姓骂为弑父、杀兄、淫母的杨广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

杨广称帝以后,他的五弟汉王杨谅十分不满。杨谅当时为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手下有无数精兵猛将。早在杨广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杨谅就已经感到势头不对,他心情郁闷,默默不语,内心深处则在筹划着对策。一次,他上书隋文帝说:“北方突厥强大,时常南下掳掠,太原是个重镇,应当修武备、固防守。”隋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杨谅征召了许多工匠,修置器械,打造武器,存放在并州仓库中。他还招雇了许多流亡的人,结交了一些江湖上的好汉。这样,很快建立起了一支几万人的队伍。当隋文帝丧信发出,杨广即帝位之后,隋炀帝派人宣召他前往京师。杨谅不听宣召,趁势打起了反对隋炀帝的旗帜。但是,杨谅是个谋而不决、疑而不定的人。他带兵造反以后,几次更改作战部署,又不能听取部下将领的意见,终于被杨素击败。杨谅在投降杨广以后,被除名为民,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和封号,不久,被幽禁而死。这样,杨广在夺取帝位的道路上,最后一个竞争对手也被清除掉了。

杨广以阴谋手段和欺骗伎俩取得了帝位。这以后,他认为没有必要再搞伪装,于是,那骄奢淫逸的残暴面目就彻底地暴露出来了。

隋炀帝江都之死

仁寿四年(604)十一月的一天,隋炀帝正在后宫和萧皇后说话,随便谈起了即位以来的往事。萧皇后说:“想当初皇上登基不久,汉王杨谅就造反于并州,多亏皇上深谋远虑,又有杨素老臣拚死效忠,才平息了那场乱子。否则,真不知道是否还有今天。”隋炀帝听后,沉默许久没有答话,他脑海中又浮出当年杨谅进兵的情景。那真是一个让人担惊受怕的时期,杨谅兵分三路,一路向浦津(今陕西平民)直捣长安,一路向河阳(今河南孟县)想渡孟津(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一路出太行进窥黎阳(今河南浚县)。要不是杨谅自己最后没有主见,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想到这里,隋炀帝猛然站起,对萧皇后说:“这是一件大事。”随后,他也不管萧皇后是否明白了他这话的意思,就径直离开后宫直奔内阁,并命人迅速宣召将作大匠宇文恺上殿。

在这几天以后,一个巨大的掘堑工程就开始了。隋炀帝下令调发几十万民夫,从山西龙门起,东经长平(今山西晋城)、汲郡(今河南淇县),直到临清关(今河南新乡东),再渡过黄河到浚仪(今河南开封),经襄城(今河南襄城),最后到达上洛(今陕西商县)。这是一个弧形的防线,它不仅保卫了国都长安的安全,而且也可以借此控制关东的大片地区。

但是,隋炀帝对掘堑设防仍然不放心,一段时间里他总是闷闷不安。一天,一个叫章仇的算命先生对他说:“你是木命,而雍州(指今陕西、甘肃、青海一带)是破木的要冲,不可长住。谶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你曾经做过晋王,应当修筑洛阳,以为都城。”隋炀帝听后,觉得正符合自己心意。于是,决定营建洛阳城做为东都。

其实,隋炀帝准备迁都洛阳倒不全因为章仇的这番话。长安城内国家机构庞杂,军队人数很多,而关中地区物产有限,粮食不足。早在开皇十四年(594),关中就曾发生饥荒,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就食洛阳,隋炀帝对此记忆犹新。另外,隋炀帝还考虑到,洛阳位于国家中部,转运山东和江淮的物资都比较便利,也容易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一天,隋炀帝命户部尚书上殿,向他询问国家财力情况。户部尚书告诉隋炀帝:全国现在人口总计八百多万户,耕地面积五千五百多万顷,大小粮仓不计其数,大的储米千万石,小的几百万石。整个国家库存粮食和布帛,可供五十年之需。隋炀帝听后,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物资如此丰厚,足够朕用。”于是,大业元年(605)春天,他正式颁布诏书,任命尚书令杨素为太监,杨达、宇文恺为副监,每日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开始大规模地营建东都。

经过几百万民夫历时一年的辛勤劳作,到大业二年(606)春天,一座巍峨的洛阳城终于建成。一天,隋炀帝在杨素、杨达、宇文恺陪同下,巡视了新都城的内外。在蓝天白云之下,新都城挺拔、雄伟,的确很有气势。城的主要部分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周围七十三里一百五十步,城内洛水以南有九十六坊(即里巷),以北有三十六坊,是官吏的私宅和一般百姓居住的地方。皇城是文武官司所在地。宫城东西五里二百步,南北七里,周围三十余里,高四十七尺,是宫殿所在处。隋炀帝巡视后非常满意。为了使新建的洛阳城人丁兴旺,百业兴盛,隋炀帝又先后两次下令,从江南各地迁徙富商大贾一万六千余家到洛阳,以充实东都。这年八月,他又下令在洛阳附近的巩县设置兴洛仓,筑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城内有三千窖,每窖可容八千石粮食。十二月,他还下令在洛阳城北筑回洛仓城,周围十余里,内有三百窖。此外,洛阳城内的含嘉仓城,储粮也不下千万石。隋炀帝认为都城有了充裕的粮食,他就可以稳当太平皇帝了。

还是在营建东都洛阳之初,隋炀帝就想到,这个新的都城应当有一个奇妙的天地,他在这里可以和妃嫔们自由地游玩。因此,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命令宇文恺和内史舍人封德彝在洛阳城西营建了一座显仁宫。显仁宫南连皂涧,北接洛滨,周围十几里,奇峰曲水,琼楼玉宇,秀丽无比。到了五月,隋炀帝想修一个更大的花园,于是又下令营建西苑。西苑周围二百里,里面有个十几里大的海,名叫积翠池。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等山,每座山相距三百步,各高出水面一百多尺,山上有楼、台、亭、阁。海的北面有一条龙鳞渠,迂回曲折,翻波逐浪地流入海中。沿渠有十六座庭院,每座庭院都有一名妃子主持,庭院里的建筑十分华丽。

大业二年九月的一天夜晚,隋炀帝和萧皇后以及各位嫔妃,还有几千名宫女来到西苑游玩。秋风阵阵,秋月皎洁,月光如水,波光粼粼,炀帝玩得十分高兴,他乘兴填写了一首《清夜游曲》的词,命令宫女们马上演奏。顿时,夜空中响起了悠扬的乐曲声,美丽的月夜更加怡人。隋炀帝仿佛来到了仙境,他手舞足蹈,如醉如痴。突然一阵秋风掠过,飘零的落叶掉到了他头上。炀帝觉得坏了他的雅兴,于是大怒,派人召来负责西苑的官员,狠狠地骂了一通。从此以后,无论春夏秋冬,西苑总是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来了,宫院的树叶凋落了,人们就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季到了,水面上结成了冰,人们就把冰凿掉,用彩绫剪成莲叶荷花,放到水面上。此外,西苑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供隋炀帝观赏、打猎。就这样,西苑成了隋炀帝花天酒地,游玩享乐的场所。

营建东都洛阳的同时,隋炀帝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继承皇位之前,曾久任扬州总管,长期驻扎江都(今江苏扬州)。他到过南朝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非常向往六朝的豪华。此外,民间还传说,隋炀帝为了挖断睢阳的王气,就征调工役,开凿运河。其实,这挖断王气不就是要对南方加强控制吗?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征调一百多万民夫,开始了挖掘运河的工程。首先开凿的是通济渠。通济渠西起洛阳的西苑,东到淮河边上的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了洛水、黄河、淮河,再接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便通向了长江。这段运河水面宽四十步,两岸筑成大道,道的两旁栽种杨树和柳树,从洛阳到江都两千多里,杨柳成行,树木成荫。在运河两岸设置许多驿站,每两驿建一座离宫,总计有四十多座,专供隋炀帝休息。隋炀帝还下令在扬州建置了江都宫。大业四年(608),大运河向北延伸,开永济渠,引沁水南到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大运河又向南延伸,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到达余杭(今浙江杭州)。

大业元年八月,正是金色的收获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吸引着隋炀帝。他不等运河工程全部完工,就从洛阳出发,坐龙舟前往江都。这是一个规模多么浩大的船队啊!炀帝的龙舟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整个龙舟分四重,上重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重共计一百六十房,都饰以金玉,雕刻花纹,下重由宦官和内侍居住。龙舟由殿脚(即挽船人)一千零八十人用青丝大绦绳牵引行进。殿脚都穿着锦彩衣袍。皇后坐的船叫翔螭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一样,用殿脚九百人引进。嫔妃乘坐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每艘用殿脚二百人。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妃子所乘的船叫漾彩舟,共有三十六艘,每艘殿脚一百人。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华丽大船上千艘,上面坐着宫人,诸王公主,僧尼道士,各国使者,宫廷卫士,总计用殿脚八万多人。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中航行的时候首尾相接,前后长达二百多里。两岸又有二十万骑兵护送,马蹄杂踏,旌旗蔽空。据当时看见的人们讲,隋炀帝的龙舟已出发五十多天,随从的船只才刚刚离开洛阳。

一天,龙舟正在行进途中,隋炀帝突然想起了三国时代横槊(shuò硕,古代类似矛的一种武器)赋诗的曹操,便兴致勃勃地走出正殿。他放眼运河两岸,只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些人中有抬的、有担的、有推的,形态各不相同。隋炀帝有些诧异,不知这些人在干什么,便向左右的人询问。原来,在隋炀帝龙舟经过的五百里范围内,州县都要贡献食物,全部是山珍海味,佳肴美馔。宫人们吃不了,许多食物都倒掉。这些来往的人们,正是奉命向隋炀帝贡奉食品的。隋炀帝听完侍臣的介绍,显得更加骄矜。那曹操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早已经无影无踪了。这年十月,炀帝到达江都,他在那里住了半年。

大业二年三月,隋炀帝准备离开江都,返回洛阳,他决定从陆路回来。便命吏部尚书牛弘等人议定陆路上的舆服仪卫制度,又命太府少卿何稠进行营造,送往江都。何稠制成黄麾三万六千人仗,还有大量的车舆辇辂、皇后卤簿、百官仪服,件件华丽无比,所需的骨角、齿牙、皮革、毛羽一律从民间索取。为此,老百姓遍地设网、捕捉禽兽。有的富户为了买一只野鸡尾应付官差,竟花了十匹绢的代价。隋炀帝得到了这些仪仗,便带着大队人马开始返回洛阳。途中每次起行,都前呼后拥,仅仪卫就绵延二十多里。这年四月,隋炀帝的巡游大军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洛阳。此后,在大业六年(610),他又第二次巡游了江都。

隋炀帝的荒淫奢侈和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到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象。营建东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大木,几十个民夫拉一根木头,艰难地一步一步从遥远的南方走向中原大地。开凿运河男丁不够,就征调妇女。三百六十万民夫,还没开完全部运河工程就已经死了一百五十万,以至在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从大业八年(612)开始,隋炀帝又先后三次攻打高丽(今朝鲜)。为了修造战船,工匠们日夜站立水中,不得休息,自腰以下,全都腐烂生蛆。征调的士卒和民夫光第一次就有四百万,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他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抛尸异乡。隋炀帝还曾修筑驰道。大业三年(607年),他从河北十个郡征调几十万民夫开凿太行山,通达并州。后来,又修了从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到蓟州(今北京)的长达三千里、宽约百步的御道。隋炀帝还曾征调上百万民夫,在西起榆林,东至紫河(古水名,即今内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的广大地区修筑长城。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搬运砖石的民夫们手脚都冻裂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都暴尸荒野。隋炀帝即位后短短的几年里,全国已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在攻打高丽的辽东前线,当时曾经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稍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歌的意思是说:长白山前知世郎,穿着一身红衣掌,多么英俊豪爽。他长矛一举到天半,轮起大刀闪闪发光。上山吃獐肉鹿肉,下山吃牛肉羊肉。忽然官兵打来了,提起刀就向他们砍去。既然到辽东前线也是死,不如反抗,即使被杀又何妨!人民的反抗之火在中原和北方大地燃烧起来了。

但是,隋炀帝荒淫腐朽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收敛。他住在洛阳西苑,仍然想尽办法寻欢作乐。他曾叫人捕捉许多斛萤火虫,夜出游山时放出来,照得岩谷通明。不过,他的心灵深处还是充满了恐惧。一天,大业殿起火,隋炀帝以为有人造反,赶忙逃往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火灭了才回来。夜里睡觉,他也时常惊醒,以至必须有几个妇人摇抚才能睡着。为了不再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隋炀帝决定到南方去。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乘龙舟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江都之行。这时北方和中原大地已经烽火遍地。建节尉任宗、奉信郎(职掌印信的官员)崔民象、王爱仁等曾上表劝谏,希望他不要南行。隋炀帝非常恼怒,把他们杀了。到了江都以后,隋炀帝叫扬州总管王世充选择江淮美女送到宫中,计有一百多房。他每日叫各房美女轮流作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一天,隋炀帝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人算计我,但我仍然是长城公(陈后主),你仍不失为沈后(后主妻)。让我们快乐地欢饮吧。”说完,他又对着镜子说:“这么好的一个脑袋,谁会把他砍下来呢?”萧皇后听罢,脸色大变,急忙问:“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炀帝笑着说:“贵贱苦乐,互相更迭,这有什么值得感伤!”

武德元年(618)三月十七日,隋炀帝祖籍关中地区的卫士们因思恋家乡,又看到中原大地战火纷纷,群雄并起,隋炀帝已不可能回到洛阳,便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的率领下,冲进江都宫,发动了兵变。这以前,宫人曾向萧皇后禀报过,说外面许多人在谈论造反,萧皇后说:“你们可以随便上奏皇上。”结果,宫人把这些上奏给炀帝后,隋炀帝大怒,他说:“这些不是你们应当说的。”这个宫人被斩首。此后有的宫人又和萧皇后谈起这些情况,萧皇后说:“天下形势已经如此,不可挽救了,你们也不必再禀报皇上,白白地让他烦恼。”因此,当宇文化及冲进宫中时,竟没有受到阻拦。隋炀帝被人用绸巾勒死。同时死的还有他的儿子齐王杨睐、赵王杨杲,以及孙于燕王杨倓。萧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个小棺材,把隋炀帝草草埋葬。这年八月,江都太守陈棱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随着隋炀帝的死,隋朝也就灭亡了。萧皇后以后怎样了呢?她并没有死,在隋亡后的兵荒马乱中,她流落到北方突厥处罗可汗(也称汗,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最高首领)处,直到唐朝贞观四年(630)才被唐太宗李世民迎回长安城。

李世民玄武门兵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上午,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埋伏在玄武门内。他们勒紧战马的缰绳,一个个剑拔弩张、神情紧张地观察通往东宫道路上的动静。风儿阵阵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突然,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不一会儿,只见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策马而来。当李建成、李元吉走到临湖殿的时候,一只乌鸦正巧从树上飞起。李建成觉得情况有些异常,便掉转马头,想返回东宫。就在这时,李世民纵马向前,大声喊道:“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建成听到呼叫声,回头张望。李世民乘机射出一箭,正中李建成咽喉。李建成立时从马上掉下,当即身亡。李元吉看到这一情景,不免一怔,也被李世民及长孙无忌等人的乱箭射中,从马上滚了下来。刹那间,尉迟敬德催马向前,挥起宝剑,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脑袋割下。这时候,玄武门外人声嘈杂,战马嘶鸣,刀枪辉映,一场激烈的拚搏战开始了。

这一幅扣人心弦的图景,就是唐初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玄武门李世民夺嫡之变。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兄弟之间怎么会闹到了这种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这,还要从唐高祖李渊立太子说起。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并起。李渊和他的儿子们审时度势,顺乎潮流,起兵晋阳,横扫天下,进军长安,建立了唐朝。在这一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曾建立过战功。李渊当皇帝以后,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在武德元年(618)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并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武德二年(619),司竹地方发生动乱,一个叫祝山海的人,聚集一千多人造反闹事。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命李建成率领将军桑显和等人前往征讨。祝山海变乱平定后,凉州(今甘肃武威)人安兴贵率众归降,唐高祖又命李建成前往原州(今甘肃固原)接应。李渊所以接二连三地委托李建成以军国大事,就是想在大臣和诸子中树立他的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为将来他继承帝业打下基础。谁知,李建成往原州接应安兴贵时正值夏季,天气酷热。他一边赶路一边打猎,兵士们疲劳过度,不堪忍受,大部分逃散了。李建成回到长安时,队伍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李渊见此非常生气,把李建成狠狠地骂了一通。此后,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李渊每次临朝,都让他坐在自己附近,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遇到不太重要的问题,唐高祖李渊还让他亲自处理。此外,李渊又命礼部尚书李纲、民部尚书郑善果为东宫官员,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各种机要问题。

尽管高祖想方设法提高李建成的威信,但李建成还是辜负了高祖的厚望。他在东宫不习诗文,不理政务,整日无节制地饮酒,还搬弄是非,在兄弟之间制造不和。李纲对此非常不满,多次劝诫又不见成效,便在武德二年十二月,以年老体衰为由,辞职离开了东宫。

武德四年(621),北方稽胡族首领刘仚成统率所部几万人骚扰唐朝边境,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一时间边关告急。唐高祖李渊命李建成统率十万大军前往征讨。最后,刘仚成被打败,并表示投降。不料,李建成竟以“恐有变乱”为借口,把已经投降的几千人全部坑杀。刘企成也被逼逃到了梁师都那里。这样,唐朝北方的边境并没有得到安定。因为这件事李建成处理不妥,高祖李渊对他的看法更坏了。

李建成的处境日益不妙,而李世民却逐渐受到高祖的重用。武德三年,李世民奉李渊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并州、汾阳广大地区。武德四年,李世民又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支劲旅,极大地巩固了李唐政权。这一年七月,当李世民胜利返回长安时,他身披黄金甲,后面紧随着二十五员大将和一万匹铁骑,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好不威风!李世民受到了高祖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隆重欢迎。这时候,李世民已经滋长了当天子的念头。据说,在平定王世充时,李世民曾和他的谋士房玄龄穿戴普通人的衣服,拜访了一个名叫王远知的道士。道士在迎接他们时说:“你们两人中有个圣人,莫非是秦王吗?”李世民见道人认出了自己,便以实情相告。后来,当李世民、房玄龄告辞时,道士再三地叮嘱李世民说:“你就要做太平天子,望多多自重。”从此,道士的话就经常萦回在李世民脑海中。李世民这次凯旋而归,长安全城为之轰动,他感到无比骄傲,仿佛已经感受到那神圣的皇帝的威严。

李建成对李世民威望日益提高非常不安,便拉拢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勇猛过人,也立过战功。但他骄淫放纵,名声不好。尽管如此,李元吉心灵深处也在想着皇位的继承权。他不止一次地私下均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及影响,以便自己决定投靠哪一方。经过周密地考虑,李元吉、最后选择了李建成。李元吉认为,如果他跟随李世民,显然不能实现自己谋得帝位的野心,如果投靠李建成,或许还有得到帝位的希望。李元吉还想,只要先除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到那时,太子的位置也就唾手可得。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李建成对李元吉有所表示时,李元吉立即站到了李建成一方。

李建成、李元吉为了给高祖李渊一个好的印象,就积极争取后宫的支持,和嫔妃们拉关系,给她们送礼物,在她们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这一办法果然见了效。原来后宫嫔妃对李世民的印象就不好。为什么呢?那还是在武德四年李世民打下洛阳以后,李渊派嫔妃们前往选阅宫人和府库珍宝。有的嫔妃乘机向李世民索取宝物,有的为自己的亲戚请求官职。由于李世民已经把宝物和官职分给了自己的部属,所以未能满足这些嫔妃们的要求,她们便对李世民产生了怨恨情绪,只不过长时间来没有发泄的机会。李建成给了后宫嫔妃们好处以后,后宫的势力便完全倒向了李建成、李元吉一边。从此,嫔妃们常在高祖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李世民当陕东道行台时,高祖李渊诏示他有权处理管辖内事务。当时,正好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李世民便赏赐给他几十顷好地。后来,高祖妃子张婕妤的父亲看中了这些地,让张婕妤私下向高祖奏请,把这些土地赏赐给他。高祖不知这里的究竟,也没有向李世民了解情况,便写了一个手诏,让地方官把这些土地赏给张婕妤的父亲。张婕妤父亲拿着高祖的手诏,去向李神通要地。李神通以秦王李世民的教在前,对张婕妤父亲的要求和高祖的手诏没有理会。这下惹恼了张婕妤。一天夜里张婕妤陪侍,她乘机向高祖李渊进谗言说:“你赏给我父亲的土地,被秦王夺去给了李神通。”高祖听了大怒,第二天他召见李世民,捋起袖子斥责说:“我的手诏不管事,你的指令下面州县就能执行,这成什么体统?”高祖还叫着李世民的小名,对大臣裴寂说:“这孩子常在外边带兵,已经形成了专制作风,全是让那些谋士给教坏了,真不像我过去的那个儿子。”

高祖还有一个宠妃叫尹德妃,她的父亲名尹阿鼠,是个仗势欺人、横行不法的家伙,许多人都吃过他的苦头。一天,李世民的部属杜如晦经过尹阿鼠家门前没有下马,尹阿鼠的家仆便一拥而上,把杜如晦从马上拉下来,又拳打脚踢地痛打一通,嘴里还不住地骂道:“你是什么人,敢经过我们府前不下马?”后来,尹阿鼠怕这件事高祖知道后会怪罪下来,便采取了恶人先告状的办法,让德妃禀奏高祖说:“秦王左右的人非常凶暴,他们竟敢欺负我年迈的父亲。”高祖听后大怒,也不进行调查,就把李世民召进宫中痛斥说:“你的属下竟敢欺负我嫔妃的父亲,对一般百姓,就更不知有多厉害呢!这还了得?”李世民站在一旁,几次想申述事实,都没被允许。此后,后宫的嫔妃们又乘机对高祖说:“你万岁以后,如果秦王得志,我们和孩子们肯定会被害死的。”一边说着,一边还哭哭啼啼。她们还对高祖说:“太子为人宽厚、慈孝,一定能养育我们。”高祖李渊听后,无限伤感。从此以后,他对秦王李世民越来越疏远和淡漠,对李建成、李元吉则越来越宠爱。

于是,李建成、李元吉勾结后宫嫔妃,加紧了对李世民的陷害。一次,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跟随高祖外出打猎,高祖命他们骑马比箭。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以至李世民反复三次,才把这匹马驯服。李世民对身边的宇文士及说:“他们想乘机害死我,但死生有命,对我一点也没有伤害。”后来李建成知道了这些,就让后宫嫔妃们告诉高祖说:“秦王说他有天命,一定会坐天下,怎么能轻易死呢?”李渊听后非常生气,在召见李世民时斥责道:“天子是上天决定的,不是耍一点小聪明就能得到的,你也太心急了。”李世民只好脱下帽子,向高祖请罪。恰好这时有人向李渊报告突厥人寇的消息,李渊才改换笑容,安慰李世民,并命他戴上帽子,准备出征。

有一次,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到东宫赴宴,想乘机用药酒毒死李世民。李世民没有准备,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不一会儿,李世民突然感到胸口疼得厉害,接着就大口大口地吐血。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在场,急忙把李世民扶往西宫,经过紧急治疗,李世民才脱离了危险。事后,高祖到西官探望李世民病,知道了他们喝酒的情况,对李建成说:“秦王不能喝酒,以后不准在夜间聚饮。”高祖还曾对李世民说:“你们兄弟不和,一个住东宫,一个住西宫,近在咫尺。我想让你出居洛阳,主管河、洛以东的地区,你的意见怎么样?”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了这一消息,认为李世民如果到了洛阳,今后就会更不好除掉。于是,他们加紧策划害死李世民的阴谋。

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要利用这个机会夺去李世民的兵权,进而谋杀李世民。于是,李建成提议李元吉挂帅出征。高祖同意了这个建议。李元吉又提出派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一起去。高祖也同意了这个意贝。谁知,李建成、李元吉的密谋被太子率更丞(太子宫中的属官)王晊知道了,他偷偷地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立即和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对策。大家认为形势危急,祸在眉睫,只有先下手才是唯一出路。考虑到守卫玄武门的常何早已归附自己,李世民决定在玄武门伏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日,李世民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上朝向高祖李渊密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种种不法行为,揭发了他们和后宫嫔妃的不正当关系,并向高祖陈述说:“儿臣于兄弟之间没有半点儿负心,可太子和齐王总想谋害我。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那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高祖听后,大吃一惊,决定第二天上朝审理此事。后宫张婕妤探听到了李世民的活动,立即派人报告给李建成。李建成随即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提出:“要赶快布置好兵马,同时称病不上朝,观察一下动静再说。”李建成却认为:“怕什么,这里都是我们的军队守卫,他们能怎么样?”就这样,六月初四日上午,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马上朝的时候,在玄武门他们遭到了李世民的伏杀。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东宫和齐府的两千精兵猛攻玄武门,李世民也立即派尉迟敬德向高祖李渊报告了情况。当时,李渊和裴寂等几个大臣在太极宫中海池里泛舟游玩,听到这个消息,个个目瞪口呆。后来,李渊觉得此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也就默认了。李渊于是写了手谕,命令一切军队都听秦王李世民节制,又派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宫晓谕诸将士。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将卒们,见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又有高祖手谕在,便停止战斗,一哄而散了。

玄武门之变三天以后,唐高祖李渊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处理国家一切政务。这一年八月,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在东宫显志殿正式即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

武则天争宠

贞观十一年(637)春天,正是柳絮飞舞、桃花盛开的时节,都城长安皇宫中又来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她的名字叫武则天。

前一年,即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唐太宗感到无限凄楚。为了寻求新的慰藉,他遍寻六宫,没有找到一个称心的人。这时,太宗听说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就下诏把她选入宫中。于是,十四岁的武则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了唐太宗的后宫。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是个木材商人。以前,李渊每次行军到汾水、晋阳一带,都要住在他的家中,于是和武士彟越来越熟。李渊后来做太原留守,推荐武士彟当行军司铠参军。这样,武士彟由商人地主步入仕途。武士彟善于逢迎,他曾经对李渊说:“我梦见你进入都城,当了天子。”李渊因此嗤笑他是迂诞取媚。尽管如此,武士彟终究是晋阳起兵的元老,所以,李渊做皇帝以后,武士彟就当了工部尚书,成为宫廷中的要员。武则天由于父亲做了大官,便很容易为皇帝所知。所以,武则天入宫实在不是偶然的。

武则天自己很想进入皇宫。民间传说,武则天降生到人世以后,她的父亲发现她不像一个女孩子,就把她当男孩子看待,叫她穿男孩子的衣服,在朋友面前也说她是男孩子。一天,有个很有名气的看相人袁天纲,被武士彟请来给武则天相面。奶妈把武则天抱出,袁天纲相了好一阵,才叹息地说:“可惜他是个男的,如果是个女的,将来贵不可言。”武士彟紧接着问:“如果是女的,将来能做皇后吗?”袁天纲回答说:“岂止是皇后。”武士彟有些疑惑,又反问:“难道她还能当女皇帝不成?”因为有这么一件事,武则天长大以后,她和姐妹们一起玩耍时,大家都叫她“女皇帝”。她自己呢,也常以女皇帝自居。当武则天接到圣旨离开家乡的时候,她母亲哭得非常伤心,而她一点也不感到悲哀,还劝母亲说:“我能够进入皇宫,这是我的命好,你又何必难过呢?”

武则天入宫以后,唐太宗封她为才人(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一天,太宗在宫中驯马,为了考验嫔妃中谁最勇敢,就提了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一匹骠悍难制的马,你们怎么对待?”嫔妃们都默默不语,回答不出。只有武则天高声说:“先用铁鞭搥它,不伏就用铁挝打它,再不伏就用刀割断它的喉咙。”嫔妃们对武则天的话感到愕然,就是太宗本人仿佛也没有料到。尽管武则天有意表现自己,但是,唐太宗在世时,武则天并没有受到什么格外的优宠。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太宗去世后,按照朝廷的规定,武则天和其它嫔妃们一起,被送到长安感业寺出家当了尼姑。这一年她二十六岁。

在感业寺,武则天开始了寂寞的生活。“松舍青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这一切和年幼时当女皇帝的梦想差距多么大啊。武则天面前一下子变得黯淡无光,她的心又冷又颤。谁知,就在她感到前途无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又使她返回了富丽堂皇的宫廷。

那是永徽五年(654)唐太宗五周年忌辰日,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追悼他的亡父,武则天认为不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拜见高宗时,轻轻地向高宗追述往事,倾诉了情怀。原来,高宗当太子时,一次太宗生病,高宗进宫侍候,恰巧和武则天相遇。武则天那美丽的容貌,顿时吸引了李治。当武则天为回避太子而躲到鱼缸旁的时候,李治也不由自主地跟到了鱼缸边。望着水中映出的两个人影,太子李治心荡神驰,情不自禁地弹着鱼缸中的水,水花溅到了武则天的身上。此后,鱼缸旁和武则天在一起的情景,长时间萦绕在高宗李治的脑海中,武则天妩媚的面容,也使李治久久难忘。正因为此,当武则天在感业寺向高宗倾诉衷肠时,高宗那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对往日的回忆就像流水一样潺潺而来。回到宫中,高宗李治把在感业寺遇到武则天的情况告诉了皇后王氏。

当时,王皇后和高宗的另一个妃子萧氏因为争宠,闹得剑拔弩张。王皇后无子,而萧妃当时刚刚怀孕。王皇后见高宗眷恋武则天,就想用武则天来离间萧妃和高宗的关系。于是,王皇后暗中派人到感业寺命武则天蓄发,几个月后,就把她接入宫中。

武则天不仅貌美,而且工于心计。她第二次入宫后,首先把王皇后服侍得非常周到,很快得到了王皇后的好感和称赞。王皇后常在高宗面前夸奖武则天美丽、聪明和贤惠。这样,高宗对武则天更加宠爱,立她为昭仪,封她为震妃。此后,高宗对武则天的爱情越来越炽烈,对王皇后和萧妃的感情则越来越淡薄。这使王皇后和萧妃都很不安,于是,她们开始联合起来在高宗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但是为时已晚,高宗对王皇后和萧妃的话再也听不进去了。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开始想方设法打击和陷害王皇后。不久,她策划了一个恶毒的阴谋。

那是在武则天刚生完一个女孩之后。王皇后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就常来武则天宫中逗这个女孩儿玩。一天,王皇后又来到武则天宫中,她抱起女孩儿,又是亲脸,又是摇晃,孩子的小脸上露出了微笑。王皇后走了以后,武则天就狠心地把女孩儿掐死,然后照样盖好被子,小孩仿佛睡着似的。不一会儿,高宗回来了,武则天装做若无其事。高宗揭开被子,发现女孩儿已死,忙问武则天是怎么回事。武则天先是一副吃惊的神态,然后就大声地哭了起来。高宗见她不说话,就向宫女们询问有没有人来过,是谁害死了小公主?宫人们回答刚才皇后来过。高宗不知道这是武则天搞的诡计,便气愤地说:“皇后杀死了我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在旁说了王皇后许多坏话。这样,高宗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念头。

王皇后出自名门士族,是唐高祖同母姐妹的侄孙女,又是唐太宗亲自为高宗选的正妻,在朝廷大臣中很有威望。一天,高宗把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想法向一些大臣说出,立刻遭到了元老重臣们的反对,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反对尤为激烈。褚遂良对高宗说:“皇后出自名门,又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随便废掉呢?”高宗见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只好作罢。过了些日子,高宗又迫不及待地把废立皇后的事情和大臣们说出,结果还是遭到了反对,褚遂良甚至说:“即使皇上要更换皇后,也要找一个名门大家闺秀才是。武则天出身寒微,怎么能相配呢?更何况她是先帝的妃子。如果你立她为皇后,天下人会怎样看待皇上?”高宗听了,非常生气,连连挥手让褚遂良退下。这时,武则天正巧在帘子后面听着,气得浑身发抖,便什么也不顾地说:“还不赶快把这老东西打死!”由于众大臣说情,褚遂良才免遭于难。为了使长孙无忌同意武则天立后的事,高宗还专门派人到长孙无忌府上,送去两车金银珠宝和十车锦缎,并答应封长孙无忌的儿子做大夫。同时,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也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但是,长孙无忌始终持反对态度。

高宗见得不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豪门大族出身官员的支持,就转向寒族出身的官员们征求意见。有个叫李的人对高宗说:“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征求朝中大臣的意见呢。”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对李的话也颇表赞同。李出身土豪,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当时是司空,掌握着军权,他的话促使高宗最后下了决心。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颁布诏谕,立武则天为皇后,废王皇后和萧妃为庶人,并派人把她们关在宫中一座很荒凉的院子里。萧妃被废以及遭到囚禁之后,曾经大骂武则天:“愿阿武为老鼠,我作猫,生生扼住她的喉咙!武则天知道后大怒,下令把宫中的猫全部打死,从此宫中再也不养猫了。

王皇后和萧妃被囚禁之初,高宗还有时怀念旧情。一天,他闲着没事,来到王皇后和萧妃被囚禁的院落,只见衰草枯杨,残砖断瓦,庭院一片败落景象。偌大的房子,四周围的门窗被密密地封住,只留着一个小洞,那是通气和送饭用的。王皇后和萧妃就被关在这间房子里。看到此情此景,高宗满心凄凉,不由得走上前,对着小洞高声呼叫:“皇后、淑妃还在吗?”王皇后和萧妃在黑暗的房间里听到高宗的声音,无限感伤,泪如雨下,呜咽着回答说:“妾等得罪,已经被废弃为宫婢,哪里还是什么皇后和嫔妃?”略微停了一会儿,王皇后又悲悲咽咽地说:“皇上现今念起旧情,前来看望,希望皇上使我们再见天日,出入院中,请把这个院子改名‘回心院’,这就是我们二人再生之幸了。”高宗回答:“我自有安排。”不料,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马上派人对王皇后和萧妃各打一百棍,还截去她俩的手足,放到酒瓮中,狠狠地说:“让你们的骨头碎了!”几天以后,王皇后和萧妃凄惨地死去了。武则天终于用阴谋手段除掉了王皇后和萧妃,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