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5 09:26:12

点击下载

作者:万连步,杨力,张民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甘蔗

甘蔗试读:

前言

前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基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成就辉煌,令世人瞩目,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国广大农村正处于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民的小康,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靠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靠广大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提高。为了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农业专家、教授,编写出版《作物营养与施肥丛书》。

本丛书共分三卷,即果树卷(13个分册)、蔬菜卷(10个分册)和综合卷(14个分册), 共37个分册。各分册突出介绍了营养与施肥技术,同时,为使各种作物能独立成册,便于农民朋友更好应用与栽培有关的技术,兼顾介绍了栽培概况、优良品种、整地改土、合理灌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收获与贮藏、加工与利用等内容。

本丛书取材以山东为主,博取众家之长,集全国最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和成功的实践经验,选择吸收了国外农业先进技术,以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急需。本丛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操作,非常适用,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我们想这套丛书一定会受到广大有知识的农民群众、基层农村技术员、农村专业户、示范户的欢迎和青睐,一定会给他们及时地送去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本丛书的出版,得到山东省临沭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各位编审专家在百忙之中夜以继日、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出色地完成编写和审定任务,为丛书的出版做出积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丛书出版后,我们将充分听取我国各地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广大农民朋友的要求,进一步修改、补充,使其与金正大集团的产品一样,成为“名牌”再版,为农民科学种田发挥更大的作用。

限于编著者的水平,书中不妥之处或错误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教正。

万连步

一、甘蔗栽培概况

(一)甘蔗栽培简史

甘蔗栽培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印度,有的说起源于伊里安,有的说起源于中国。据现在的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蔗国,主要依据是:世界上对甘蔗的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公元前3世纪初(春秋战国)的《楚辞·招魂》里就有甘蔗制品“拓浆”的记述,“拓”字是“蔗”字的古写;公元前1世纪刘向的《杖铭》和张衡的《七辩》等也有植蔗制糖的记载,说明早在3 0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对甘蔗的制糖加工。一般来说人类对作物产品的加工都迟于对作物的种植,能吃的总是先用于食,然后才发展到加工,而这一发展过程在当时的条件下所需要的时间一定相当长。另外,正如众所周知的是文字的记载总是迟于事实的出现,这更说明我国栽培甘蔗的时间必然会更早。N.S.瓦维诺夫(N.S.Vavilov)1935年提出世界栽培植物有八大起源中心,甘蔗的起源中心在中国。A.G.亚历山大(A.G.Alexander)和周可勇等的有关甘蔗生理和形态构造方面的研究,也证明竹蔗等中国种的栽培史最长。以上所述可确证我国甘蔗栽培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我国不仅是植蔗制糖历史最早的国家,而且还是世界蔗糖贸易的先行者。唐朝《马可·波罗游记》、明朝王世懋和陈懋仁的《闽部疏》和《泉南杂志》等均有中国蔗糖贸易出口的记载。所以植蔗制糖技术亦随着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传播途径大致分为三路:一是由中国向东往日本等国,由唐鉴真于公元754年传入;另一路是向南由华侨携带竹蔗于1550年将植蔗和制糖技术同时传往菲律宾及南洋诸国;第三路向西由商人经印度传往阿拉伯,一直传到西班牙南部。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带去甘蔗植于圣多明哥,以后渐传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至18世纪甘蔗已遍及世界各地。

(二)甘蔗的分布和生产概况

甘蔗属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世界上从北纬37°到南纬35°均有甘蔗栽植,而北纬25°至南纬25°之间最多。分布的海拔高度在赤道附近1 500米,我国云南省达1 800米。世界蔗区的温度界限是年均气温17~18℃等温线,以年平均24~25℃为最适宜;年降雨量为1 500~2 000毫米,雨量不足、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也可种植。全世界现有植蔗制糖的国家和地区有90多个,年产蔗糖量达100万吨以上的有巴西、印度、中国、古巴、澳大利亚、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美国、哥伦比亚、菲律宾、南非、阿根廷、多米尼加和印度尼西亚等。其中平均亩产10吨以上的有伊朗、埃塞俄比亚、美国的夏威夷和哥伦比亚等。2002~2003年榨季全世界食糖总产量约为1.456亿吨,其中蔗糖约占70%,约1.0192亿吨。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蔗糖生产国,在1940年鸦片战争前蔗糖产量居世界首位,是主要的出口国。此后,降为五大产糖国之一。到1894年甲午战争后又变为食糖进口国。直至1950年以后,蔗糖生产才逐渐恢复。2002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达1 815万亩,2002~2003榨季蔗糖产量为939.6万吨,比1949年增加约65倍。我国现居巴西和印度之后,列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目前我国蔗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广西、广东、云南、海南、台湾、福建、四川、江西、湖南、贵州、浙江、湖北等省(区),河南、陕西、安徽和江苏等有少量种植,主要作果蔗食用。广西甘蔗和蔗糖产量均占全国第一,其次是云南省,第三是广东省。这三个省(区)是我国甘蔗生产的优势产区。我国甘蔗总面积的80%为旱地甘蔗,绝大部分没有灌溉条件,甘蔗单产仍比较低,目前仅有4 420千克/亩,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 350千克/亩),与高产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甘蔗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甘蔗是重要的制糖原料作物,现今世界上的食糖主要来自甘蔗。蔗糖性和味甘,经消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易被人体吸收,既是供给生命活动的热能来源,又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此外,糖在食品、轻纺、化工、医药和国防上还有许多重要用途。甘蔗全身是宝,除主要用于制糖外,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也十分广泛。蔗渣可以造纸、纤维板、糠醛以及食用菌培养料等;糖蜜可制酒精、酵母、甘油、柠檬酸和干冰等;滤泥可提取蔗蜡、蔗脂和乌头酸;所有的副产物均可作肥料直接回田。同时甘蔗与粮油作物、蔬菜等合理轮、间、套种,既可增产,又可提高土壤肥力,这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种植一些皮脆汁多的甘蔗品种还可作“果蔗”生食。所以种植甘蔗还有助于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甘蔗还是一种高产的生物能源作物。当前世界能源紧张,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石化能源十分短缺,对于石油能源缺乏或靠进口原油的国家纷纷寻找新的能源,或取代能源。而甘蔗是高光效碳四作物,生物产量高,含糖11%~17%,不但可供制糖,还可直接生产酒精,与汽油混合配制一种混合的汽油燃料。特别是像巴西等盛产甘蔗而石油短缺的国家采用发酵酒精作为新能源之一,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应用于汽车燃料不会产生污染,被称为绿色汽油。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能源作物之一的甘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甘蔗的优良品种及利用

(一)甘蔗品种类型

1.甘蔗良种的概念

甘蔗栽培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最高的单位面积产蔗量和产糖量,为糖厂提供优质的制糖原料,最大限度地提高糖厂的设备利用率。因此,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高低不仅与蔗农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有关,也与糖厂的制糖工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甘蔗的优良品种应该具备高产、稳产、高糖、适应性广、抗病虫和抗逆性强、宿根性好以及其他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工艺特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不同的生产季节都应有不同的良种。甘蔗良种的概念是: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季节内获得单位面积最高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而且产量稳定,适于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栽培条件、耕作制度和制糖工艺的品种。从良种的概念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良种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甘蔗良种的时间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甘蔗生产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相应的优良品种。二是在同一生产时期,有不同熟期的优良品种。如我国主要产蔗区之一的广东省,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甘蔗优良栽培品种是台糖108、台糖134、爪哇3016和印度331等;70~80年代中期,优良品种是粤糖57/423、华南56/12、选蔗3号和印度997等;至90年代,主要的优良栽培品种是粤糖63/237、粤糖79/177、新台糖1号和新台糖10号等;从90年代末至今,主要的生产优良品种为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等。不同的生产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优良品种,这与不同历史时期甘蔗栽培技术水平和制糖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而上述不同甘蔗生产历史时期内,不同熟期的优良品种又有所不同。如50年代和60年代的早熟良种是爪哇3016、台糖108和桂糖57/624,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是台糖134和印度331;目前广东蔗区的早熟品种主要是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

甘蔗良种的空间性主要是指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地区有不同的良种。如纬度较低的广东和广西及海南,主要栽培良种是桂糖11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22号等;而纬度较高的江西、四川、湖南,良种是川蔗3号、赣蔗1号、湘蔗1号和cp65/357等品种。同一蔗区不同海拔的良种有些不同。如广东的沿海滩涂蔗区、珠江三角洲的蔗区,由于海拔较低,易涝,土壤肥沃,宜栽种产量潜力大、耐盐碱、耐涝的新台糖1号、新台糖10号、粤糖85/177、粤糖83/271和粤农81/762等,而粤西高旱坡地则宜栽种较耐旱、耐瘦瘠的良种如新台糖22号、粤糖79/177、粤糖93/159及新台糖16号等。

2.甘蔗品种类型的划分

目前国内外甘蔗品种很多,为了更好地在生产上利用,通常习惯按蔗茎的大小、糖分的高低或成熟迟早划分为不同类型。一是按蔗茎大小划分为大茎品种、中茎品种和小茎品种。茎径大于或等于3.0厘米的称为大茎品种,茎径大于或等于2.5厘米小于3.0厘米的为中茎品种,茎径小于2.5厘米的为小茎品种。大茎品种植株高大,一般分蘖力较弱,宿根性和抗逆性较差,产量潜力大,在栽培管理水平高和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可获得高产。而中茎和小茎品种分蘖力较好,宿根性和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稳产性好。二是按蔗茎糖分高低划分为高糖、中糖和低糖品种。按当前甘蔗品种蔗糖分含量的现状,通常把蔗茎含糖分15%及以上者称为高糖品种,低于12%的为低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者为中糖品种。品种的高糖特性是重要的经济性状,在生产上应栽种多种不同类型的高产高糖品种,以适应糖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三是按成熟期划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所谓早熟品种是指在榨季早期蔗糖分高,能为糖厂提供早熟原料蔗,有利于糖厂提早开榨;而晚熟品种则是榨季早期糖分较低,到榨季后期糖分才高;中熟品种则介乎二者之间。在蔗糖生产中要提早糖厂开榨,延长榨季,同时又要提高整个榨季的产糖量,必须因地制宜地按一定比例推广早、中、晚熟品种,以满足制糖生产的需要。

(二)良种更新和推广应注意的问题

1.良种更新的意义

这里所谈的品种更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现有生产上使用的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二是淘汰目前生产上的品种,推广新的优良品种。应该根据甘蔗生产的情况及条件,随时注意品种的更新。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进行品种更新?通常在一个蔗区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时间较长,出现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下降,这种下降仅是由于品种混杂而引起的非遗传变异,就该进行品种的提纯复壮,去杂留纯,提高品种的纯度,恢复其原有的生产潜力。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仅能保持现有生产品种的产量潜力,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品种的增产能力,在未发现有新品种能取代该品种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当品种出现退化现象,如丧失原有的抗病、抗虫能力等,而引起产量下降,应该推广新良种,取代原有品种,保证甘蔗生产的不断发展。实践证明,推广新良种可在保持原有的生产条件下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应视不同情况随时注意品种的更新。

2.推广优良品种应注意的问题(1)良种应配合良法:所谓良种要配合良法,是指优良品种的种植要采用与优良品种种性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不同的甘蔗良种种性是不相同的,与种性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也就不完全相同。一个良种有主要优点,也有缺点,良种配合良法(与种性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优良种性、增产潜力和高糖性能才能充分发挥,缺点才能更好地克服,最终在生产上获得高产高糖。例如新台糖10号是一个早熟高产高糖品种,它在冬、春植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萌芽比较慢、比较差,在生长的中后期生长比较快和旺盛,在栽培上应注意浸种催芽或地膜覆盖或进行育苗移栽,以保证苗齐、苗壮,打好高产基础。另外,栽培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较好的水肥条件,以满足和获得它的最大生长量,充分发挥增产潜力。也不能为获得最大的生长量而偏施和迟施过多的氮肥,致使早熟高糖品种未能早熟,含糖也不高。良种配合良法是良种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推荐一个甘蔗良种时,应明确介绍这个良种适合在哪种生态类型的蔗区种植,同时还应详细说明这个良种在栽培上应注意什么问题,配合哪些栽培管理技术,否则推广良种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良种不良”的后果。(2)防止品种混杂:一个甘蔗良种如果混杂了其他品种,不仅降低了良种的纯度和增产潜力,而且也增加了糖厂收购原料甘蔗的困难,造成糖厂和蔗农的矛盾。通常在混杂了其他品种的良种群体内,个体间矛盾增大,生长不整齐,成熟先后不一致,使良种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降低,还会增加蔗田管理的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糖厂采用的是“按品种论价”的方式收购原料甘蔗,如果高价收购的良种原料蔗混杂了低价收购的其他品种,势必造成蔗农和糖厂矛盾。所以在甘蔗生产中一定要防止品种的混杂。生产上造成甘蔗品种混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甘蔗补植(新植蔗补苗或宿根蔗补苗)时没有准备足够的补植种苗而补上其他品种而造成。另外,在选留种苗时,不严格执行去杂留纯制度。这样年复一年,便大大降低了良种的纯度。为了防止甘蔗生产中品种的混杂,在选留种苗时一定要执行去杂留纯制度。为了保证良种纯度,最好设置良种种苗基地,专门为生产提供高纯度的良种种苗。在甘蔗下种时应留足够的补植蔗苗,以便补植时补上同一品种的种苗。(3)蔗区品种要多样化:所谓蔗区品种要多样化,是指同一蔗区应具有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同一熟期具有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的不同品种。在我国甘蔗生产中某些蔗区存在着全种植某一品种的现象(通常称为品种单一化),这样的品种布局,可能会给甘蔗糖业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品种单一化不利于甘蔗的高产稳产。因为任何品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和地区适应性,而一个蔗区有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生态环境,一个品种不能同时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和多种生态条件,这就限制了该品种的生产潜力;同时甘蔗病虫害会不断适应栽培品种,一旦某一栽培品种失去了对某一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时,甘蔗生产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给该蔗区的蔗糖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是品种单一化不利于提高糖厂整个榨季的糖分提高和设备利用率。种植单一品种,熟期只能一个,若是早熟品种,则糖厂中、后期榨季的糖分由于早熟品种至中后期糖分下降而降低;若为中熟品种,则糖厂前期和后期榨季的糖分肯定不高;另外由于单一熟期的品种,可能既不能延长糖厂的榨季,也不能提早糖厂的开榨日期,这也不利于提高糖厂的设备利用率。所以我们在推广良种时应注意同一蔗区推广各种类型的品种,尽量做到品种多样化,有利于蔗糖生产的稳步发展。

(三)优良品种

1.粤糖93/159

(1)品种来源: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原轻工业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用粤农73/204作母本,cp72/12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至中大茎品种,节间呈微圆锥形,实心,植株基部较粗,节间较长,有蜡粉并分布均匀,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蔗茎久经阳光曝晒后呈黄绿色。蔗芽较小,为卵圆形,无芽沟,芽基部稍离叶痕,顶端不达生长带。蔗叶色淡绿,叶鞘淡黄绿色,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三角形,叶片肥厚带呈舌形,青绿色,叶鞘中部有短毛群。该品种为特早熟高糖品种。萌芽快,萌芽率高,分蘖力强,生长旺盛,有效茎多,蔗茎均匀,无气根。较耐旱,宿根性强,抗风、抗倒伏,高抗黑穗病、嵌纹病,抗黄点病、褐条病、锈病及梢腐病等,虫害较少。

(3)产量表现:据广东省及国家区试结果表明,新植蔗平均亩产蔗茎7 141千克,平均蔗茎蔗含糖量15.94%;宿根蔗平均亩产蔗茎6 327千克,平均蔗茎蔗含糖量16.87%,11月分新植和宿根的平均蔗茎蔗含糖量15.1%。新植和宿根平均蔗茎亩产6 734千克,亩含糖量1 103千克,分别比新台糖10号增产蔗15.4%、增产糖28.9%。

(4)栽培技术要点:本品种适于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旱坡地或水旱田栽种。由于本品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应适当疏植,以亩下种量3 000个双芽苗为宜;适于冬植或早春植,种植时最好加盖地膜。宿根蔗发株早而多,应早开垄施肥,早管理。由于宿根性强,应留二年以上宿根,以提高种蔗效益。本品种对多种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故喷施除草剂时应避免将药液直接喷于蔗叶上。同时应注意对叶烧病的防治。

2.粤糖79/177

(1)品种来源: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用华南56/21作母本,崖城73/22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茎品种,节间圆筒形,节稍大,蔗茎遮光部分呈黄白色,露光后呈紫褐色,蔗茎节间上蜡粉多。芽卵形、饱满,顶端不超过生长带。叶片短窄,且弯垂,叶色淡绿,叶鞘青带红色,外叶耳枪形。为中早熟品种。萌芽快而齐,萌芽率高。前中期生长快,有效茎多,植株生长直立。宿根性强,不孕穗,粗生易管,适应性较广,较耐旱,种苗和蔗茎较耐贮藏。

(3)产量表现:据多年试验结果,粤糖79/177新植平均亩产蔗茎6 516千克,在11月至次年2月份平均蔗茎含糖量为14.12%,比对照品种粤糖63/237增产蔗14.39%,蔗糖含量提高0.31%(绝对值);宿根蔗平均亩产6 158千克,宿根蔗糖含量于1月份中样压榨结果为14.63%,比粤糖63/237高0.76%(绝对值),该品种成熟高峰期蔗糖含量达15.18%(2月份平均)。新植和宿根平均亩产蔗茎6 337千克,亩含糖量833千克,分别增加蔗产量15.64%和糖含量16.78%。

(4)栽培技术要点:由于本品种较耐旱,应选择旱坡地或水旱田种植,下种前应注意种苗浸种和消毒,以达到萌芽齐壮。该品种幼苗生长快,应注意施足基肥和早施氮肥,有可能的条件下可适当施壮尾肥以保持生长后劲,防止后期早衰。由于本品种萌芽、分蘖较好,一般每亩下种量应控制在3 000~3 200个双芽苗为宜。宿根蔗应及早进行开垄施肥。

3.粤糖85/177

(1)品种来源: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用粤糖57/423作母本,cp72/13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大至大茎品种。蔗茎节间圆筒形,蔗茎遮光部分呈淡红色,露光后呈浅紫色,有少量生长裂缝和木栓条纹,茎蜡粉较厚,生长带绿色胀起。芽菱形、较大,顶端超过生长带,芽沟明显。叶鞘绿色易脱落,嫩叶鞘背部茸毛较多,老叶鞘较少。叶肥厚,带黄褐色,内叶耳三角形,外叶耳缺。中早熟、高糖。萌芽较慢,萌芽率60%左右,分蘖率中等,前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生长较快,生长旺盛,植株高大,直立抗倒,宿根性特强。经人工接种表现出对嵌纹病免疫,抗黑穗病和中抗眼点病,生长后期部分植株有孕穗开花现象。

(3)产量表现:据多年多点试验结果,新植平均亩产蔗茎6 922.7千克,11月至2月份平均蔗糖含量14.38%,比对照品种粤糖63/237增产蔗17.4%,蔗糖含量高0.9%(绝对值)。宿根平均亩产蔗6 697千克,11月至次年1月份平均蔗糖含量14.31%,比粤糖63/237增产蔗50.9%,提高糖含量1.26%(绝对值)。全国区试结果,粤糖85/177平均亩产蔗量5 740千克,亩含糖量788千克,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增产20.4%,增糖16.4%。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于水田、水旱田和旱地栽培。在水肥条件好、栽培管理水平高的蔗区更能显示其丰产潜力。该品种蔗茎较粗、节间较长,分蘖偏少,应适当增加下种量,一般亩下种量应在3 200~3 500个双芽苗,以保证有效茎数获得高产。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分蘖成茎,注意加强水肥管理以满足中后期生长需要。宿根蔗应早开垄,早施肥管理,促发株成茎,充分发挥宿根丰产潜力。该品种为中早熟品种,应适时早熟早斩,以避免后期的孕穗开花。

4.粤糖89/113

(1)品种来源: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湛蔗74/141为母本,cp71/121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至中大茎品种。蔗茎节间呈圆筒形,植株蔗茎呈之字形弯曲,蔗茎遮光部分青黄色,露光后青黄色带紫色,蔗茎蜡粉厚,无生长裂缝。芽圆形,基部近叶痕,芽顶部不达生长带,无芽沟。叶色青绿,叶片较短而窄,散生,尾端披垂,叶鞘青绿略带紫红,叶鞘背部少茸毛。内叶耳呈舌形,外叶耳中。早熟、高糖。萌芽快且萌芽率高,分蘖力强,成茎率高,有效茎数多,蔗茎均匀,植株生长直立,不易倒伏。宿根性强,粗生耐旱,适应性广。具有成熟期早、糖分高、蔗汁纯度高、高产稳产的特点。

(3)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的新植和宿根试验,平均亩产蔗茎5 890千克,11月份蔗糖含量达13.6%,11月至次年2月份平均蔗糖含量为15.37%,分别比对照品种粤糖63/237增产蔗量24.9%,比新台糖10号增产15.8%;蔗茎蔗糖含量分别提高1.42%和0.33%(绝对值)。

(4)栽培技术要点:应选择具有中等肥力以上的旱坡地或水旱田种植,应施足基肥,并早施肥管理,特别是大培土时的攻茎肥,有条件时可适当施壮尾肥。由于该品种萌芽好,分蘖力强,应控制下种量,一般以亩下种2 800~3 000个双芽苗为宜;留宿根的蔗田应收获后尽快清园、早开垄和早施肥管理。

5.粤农81/762

(1)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粤农73/204为母本,cp33/3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大茎品种。蔗茎节间呈圆筒形,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蔗茎遮光部分呈青绿色,暴光后呈紫黑色,蔗茎蜡粉较多。芽长椭圆形,芽顶超出生长带。叶片较短、宽、厚而直立,叶色青绿,叶鞘背有蜡粉但茸毛少,不孕穗。该品种为中熟品种。萌芽较快且萌芽率高,分蘖力强,中后期生长快,有效茎多,蔗茎均匀、实心,宿根性好,耐肥、耐旱、较抗风,自动脱叶,适应性较广,蔗糖含量较高,高产稳产。

(3)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亩产蔗茎6 812千克,平均蔗糖含量14.62%,比对照品种63/237增产蔗14%,蔗糖含量高0.28%(绝对值)。在粤西蔗区试验结果,新植和宿根蔗平均亩产蔗量分别为7 106千克和5 307千克,亩含糖量为1 057.6千克和882.9千克,分别比粤糖63/237增产蔗14%和11%,增糖18.4%和20%。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围田及水旱田、坝地种植,太旱瘦地则不宜种植。以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更为合适。该品种分蘖力强,下种量不宜过大,每亩3 000~3 500个双芽苗为宜。栽培上要结合深松耕、早植、地膜覆盖和施足基肥等,使它能早生快发,克服前期生长慢的特性,发挥增产性能。宿根要早管早施肥,以促进早生快长,一般保留1~2年宿根,同时注意防治环斑病。

6.桂糖17号

(1)品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以桂糖73/167为母本,崖城62/4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至中大茎品种。蔗茎节间呈圆筒形,茎实心,间有小空心,蔗茎遮光部分为淡青黄色,露光部分为淡紫红色,蔗茎有黑白蜡粉。芽近似卵圆形,芽基平叶痕,芽尖达生长带,芽沟浅而长但不明显。叶片青绿色,叶鞘紫红色,叶鞘背部无茸毛。内叶耳呈披针形。该品种为中早熟、高糖品种。萌芽慢但萌芽率高,分蘖力强,苗期生长整齐,前中期生长快,生长旺盛,植株高且较直立,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好,较耐旱,不孕穗开花,病虫害少,叶鞘易剥落。

(3)产量表现:据广西区内的区试结果,新植平均亩产蔗茎为6 553千克,宿根平均亩产蔗茎为5 767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桂糖11号增产24.2%和32.9%。全国区试的结果表明,桂糖17号平均蔗茎产量为6 785.4千克,分别比新台糖10号和桂糖11号增产58.46%和29%;桂糖17号平均亩含糖量为919.42千克,分别增糖51.95%和29.19%。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发芽出土较慢,春植时遇多雨天气易造成烂芽缺株,要注意排涝防浸。该品种拔节伸长快,封行早,栽培上要注意施足基肥,适时追肥,争取早分蘖成茎,提高产量。该品种生长快,植株高,应注意适当高培土,促进根系发达和深扎,以防倒伏。由于宿根性好,发株早而多,故宿根应早开垄、早施肥管理,促进早生快发。该品种产量高,耗肥量大,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水田、旱地种植。整个生育期要注意防治棉蚜和螟虫。

7.桂糖18号

(1)品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以cp65/357为母本,F17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茎品种。蔗茎节间呈圆筒形,蔗茎未剥叶前为黄绿色或绿色。芽圆形,无芽沟。叶鞘青绿色,叶鞘背部无茸毛,成熟蔗茎的叶鞘边缘呈橘黄色,叶鞘易剥落,内叶耳呈披针形或短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该品种为中熟、高产、高糖品种。分蘖力强,成茎率较高,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强,较抗梢腐病, 中抗嵌纹病,抗虫能力较强,抗倒力较强,较抗旱、耐寒。

(3)产量表现:全国区试结果表明,平均亩产蔗茎为5 750千克,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增产18%;平均亩含糖量为793千克,平均蔗糖含量为13.85%。

(4)栽培技术要点:宜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的水(旱)地种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伸长肥,高培土,以防倒伏。

8.桂糖91/116

(1)品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以新台糖1号为母本,崖城85/5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茎品种。节间呈圆筒形,蔗茎遮光时为黄绿色,剥叶后短时露光后因覆盖较厚蜡粉而呈灰白色,长期曝晒后呈灰紫色或深紫色,蜡粉带不明显。芽呈圆形,较大,芽基于叶痕处陷入叶痕,芽尖平生长带。叶片较紧凑,叶色青绿,叶鞘背部中间有茸毛,无叶耳。该品种为早熟、高糖、丰产品种。耐旱、耐寒、抗倒能力较强,宿根性较差。在土壤肥力和水肥条件较好、栽培管理水平较高的蔗区种植,更能发挥增产潜力。

(3)产量表现:据广西区试结果,新宿蔗平均亩产蔗茎为4 790千克,亩含糖量为729千克,比对照品种桂糖11号分别增产3%和8.8%;蔗糖含量11月至次年2月平均为15.19%,比桂糖11号高0.81%(绝对值)。全国区试结果,平均亩产蔗量为6 654千克,亩含糖量为767千克,比新台糖10号分别增产11%和12%;平均蔗茎蔗糖分为13.9%,比新台糖10号高0.12%(绝对值)。

(4)栽培技术要点:据该品种萌芽率和分蘖力及宿根发株均较为中等的特点,种植时亩下种量一般为3 500~3 750个双芽苗较适合。为提高萌芽率和宿根发株率,新植和宿根蔗最好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时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栽培上应早管理、早追肥以促进生长,生长期应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和鼠害。宿根蔗要早开垄、深松蔸,以促进地下芽萌发生长。该品种要求水肥条件稍高,最好在中等肥力以上可排灌的地块种植,在沿河冲积土和经过深耕、深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种植更能发挥增产潜力。

9.云蔗89/7

(1)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选蔗15号为母本,崖城84/1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大至大茎品种。株型直立紧凑,蔗茎高大均匀,蔗茎基部粗壮,茎节间圆筒形。 蔗茎淡黄绿色,露光后紫红色,蜡粉厚。芽卵圆形,芽顶刚及生长带,芽基部齐叶痕,芽沟不明显。叶片较宽大,叶鞘背茸毛少。中晚熟、高产、高糖品种。萌芽率高,分蘖中等,蔗苗整齐健壮,拔节早,中后期生长旺盛,成茎率高,宿根性强,发苗多而壮。较耐旱耐寒,抗倒伏,抗褐斑病,高抗嵌纹病,中抗黑穗病。

(3)产量表现:国家区试结果,平均亩产蔗为5 700千克,比新台糖10号增产17%;亩含糖量为820千克,比新台糖10号增产19%。平均蔗糖含量13.76%,高峰期达15.34%。

(4)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蔗田或有一定灌溉条件的旱坡地种植,冬植或早春植要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苗期和伸长期要适时追肥,生长后期可酌情施壮尾肥。注意蔗田排渍防涝和棉蚜的防治。

10.云蔗89/151

(1)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赣蔗64/137为母本,内江57/4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至中大茎品种。株型微散,蔗茎节间圆筒形,茎色淡紫,露光后紫色,蜡粉多。芽卵圆形、小,芽顶刚及生长带,芽沟浅。叶片较长、窄而挺直,叶鞘背茸毛少,脱叶性中等。中熟、高糖、高产品种。萌芽率高,成茎率高。 早生快发,拔节早,前中期生长快,宿根性强,适应性广,抗旱、耐寒,抗黑穗病和褐条病。

(3)产量表现:国家区试结果,亩产蔗茎5 987千克,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增产39.77%;亩含糖量807千克,比新台糖10号增产33.54%。平均蔗糖含量13.5%,高峰期蔗糖含量15.6%。

(4)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或水浇地种植更能发挥增产潜力。应适当密植,行距80~90厘米,高培土,防倒伏。注意防治螟虫和棉蚜。

11.闽糖86/05

(1)品种来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闽选703为母本,崖城73/5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茎品种。蔗茎节间近细腰形,有木栓条纹,蔗茎遮光部分呈淡黄色,露光后呈黄绿色。芽卵圆形,芽小,芽沟明显。叶片挺直,青绿色,内叶耳长,叶鞘背部茸毛少。该品种为中早熟品种。萌芽快而整齐,萌芽率高,分蘖力强,成茎率高,生长势强,中后期生长旺盛。亩有效茎多,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黑穗病和嵌纹病。

(3)产量表现:据多年区试和示范结果,新植和宿根平均亩产蔗6 941千克,比对照品种闽糖70/611增产19.69%;新植和宿根12月至次年2月平均蔗糖含量为15.28%,比闽糖70/611高0.21%(绝对值),成熟高峰期达15.59%。亩含糖量平均1 09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糖23.78%。

(4)栽培技术要点:适于丘陵旱地、水田种植,在丘陵旱地的增产潜力更大。下种不宜过密,保证亩基本苗数5 000株以上,亩有效茎数6 000~6 500条。栽培上要早种、早管、早定苗,使植株生长均匀,以利于蔗茎增粗和提早糖分积累。培土要高,以防倒伏。做好砍收计划,12月份先收获宿根蔗,次年1月份以后收新植蔗,以利提高糖分,提高种蔗效益。

12.福农91/4621

(1)品种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以cp72/1210为母本,湛蔗74/14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大茎至大茎品种。节间圆筒形,茎遮光部分呈黄褐色,茎基部粗。芽圆形,芽尖与生长带平,无芽沟。叶鞘背部无茸毛,内外叶耳都为披针形,内叶耳更长。该品种为中晚熟、特高产品种。萌芽早而整齐,萌芽率较高,幼苗粗壮,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宿根性较好,抗倒性强,抗旱性较强,适应性广。 高抗黑穗病生理小种2号,高抗嵌纹病。

(3)产量表现:国家区试结果,平均亩产蔗茎5 970千克,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增产达23%;亩含糖量850千克,比新台糖10号增产24%。平均蔗糖含量13.51%,高峰期蔗糖含量达15.5%。

(4)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且有灌溉条件的田块种植,以发挥高产、抗倒特性。亩下种量以2 800~3 000个双芽苗为宜。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以促进分蘖成茎,有条件的可适当延长止肥期。

13.赣蔗14号

(1)品种来源:江西赣州地区甘蔗研究所以赣蔗8号为母本,川蔗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茎品种。蔗茎节间腰鼓形,蔗茎遮光部分呈淡紫黄色,暴光后呈紫红色,茎蜡粉较厚。芽圆形鼓胀,芽沟明显。叶片深绿色,软而披散, 叶鞘背部有少量茸毛。该品种为早熟、高糖品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成茎率高,亩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而直立,蔗茎均匀,蔗茎基部略细,高产、易倒伏。宿根性好,耐旱、耐淹、耐瘠、耐寒。较抗螟虫、蓟马和粉介壳虫,抗黑穗病。

(3)产量表现:一般亩产蔗茎5 000~6 500千克,高产达8 000千克。据多年多点区试结果,新植亩产蔗茎6 815千克,宿根6 078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赣蔗增产7.95%和46.35%;平均蔗糖含量新植蔗为15.77%、宿根为14.9%,比对照种分别高0.77%和0.82%(绝对值)。宿根蔗特早熟、高糖,10月下旬蔗糖含量达12.24%,11月上旬13.37%,比对照品种高1.86%和1.15%(绝对值)。

(4)栽培技术要点:适于中等水肥条件的土壤种植,也适于丘陵旱地种植,但要增施有机肥。一般亩下种量为4 000个双芽苗,冬植5 000个双芽苗。栽培上要加强田间管理,以促早生快发,同时要重施攻蘖肥,以提高成茎率。注意高培土,以防倒伏。

14.川蔗20号

(1)品种来源: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以川糖61/380为母本,川蔗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小茎品种。节间圆筒形,蔗茎呈青绿色。芽长方形,芽顶端未过生长带,有芽沟。叶片绿色,叶姿斜散,叶鞘浅紫色,内叶耳小而呈三角形。早熟品种。萌芽率高,分蘖力中等,前中期生长快,植株直立、整齐均匀。抗倒伏力较强,适应性广。在自然条件下无甘蔗黑穗病、嵌纹病、褐条病。

(3)产量表现:经四川蔗区多年多点区试和生产示范结果,新植和宿根甘蔗平均亩产蔗为5 868千克,亩含糖量为836千克,比对照品种川蔗10号增产蔗量16.1%,增糖28.8%。11月至12月平均蔗糖含量为14.4%,比对照品种高1.19%(绝对值)。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植株高大,在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坝地与丘陵台地种植更能发挥高产潜力。春植蔗可采用育苗移栽,也可采用深沟浅种、地膜覆盖,秋植蔗直播下种须盖薄土,保证亩基本苗数6 000~7 000株。该品种耐肥,栽种时应下足基肥。宿根蔗应及时管理,同时应早施和重施肥,以利早生快发。

15.川蔗21号

(1)品种来源: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以川蔗14号为母本,湛蔗78/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小茎品种。蔗茎节间呈圆筒形,茎色呈浅绿色。芽倒卵形。叶片较长,叶鞘绿中带紫斑,叶鞘背部无茸毛。 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三角形。剥叶难易程度中等。该品种为早熟品种。萌芽率和分蘖率较高,整个生育期生长较快,有效茎数多,蔗茎均匀,宿根性较好。适应性广,较抗黑穗病和嵌纹病。

(3)产量表现:据多年多点新植和宿根试验结果,平均亩产蔗量为5 465千克,亩含糖量为735千克,比对照品种川蔗10号和川蔗17号分别增产蔗量21.3%和15.7%,增糖分别为22.1%和18.9%。平均蔗糖含量13.62%,比川蔗10号和川蔗17号分别提高0.28%和0.46%(绝对值)。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植株高大,在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坝地、丘陵、二台地种植更易获得高产。该品种较耐肥,栽培上应注意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培土,注意排涝和抗旱,加强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该品种生长较快,田间管理应突出“早”字,防倒伏和充分发挥增产增糖的潜力。

16.新台糖10号(ROC10号)

(1)品种来源:台湾糖业研究所以新台糖5号为母本,台糖1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大茎品种。蔗茎节间呈圆锥形,蜡粉带明显,蔗茎遮光部分呈淡绿色,暴光部分呈灰绿色。芽呈五角形,芽顶端达生长带,芽基离叶痕,芽沟明显。叶片挺直不下垂,叶片宽且厚,叶鞘绿色包茎较紧,叶鞘背无茸毛,无叶耳。早熟、高糖品种。萌芽性好,分蘖力强。前期生长慢,中后期生长快,并保持较多青叶数。亩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强,适应性广,抗风,不抽穗开花。高抗黑穗病、霜霉病、锈病、叶灼病,中抗白叶病。

(3)产量表现:据广东省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平均亩产蔗量7 503千克,11月至2月份平均蔗糖含量为14.73%,其中11月份糖含量为13.9%,亩含糖量为1 105千克,比对照品种粤糖63/237分别增产蔗11.88%,增糖22.63%,蔗糖含量高1.29%(绝对值)。据福建省试验结果,亩产蔗量5 800~6 180千克,新植和宿根糖含量为15.03%~15.23%,最高达16.63%;亩含糖量882~929千克,比对照品种闽糖70/611增产64~80千克,蔗糖含量提高0.69%~0.76%(绝对值)。

(4)栽培技术要点:适于水田、基水地、旱地种植。旱地采用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更佳。亩下种量一般为2 800~3 000个双芽苗。种苗要浸种消毒,种植时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壮苗。宿根蔗要早开垄、早施肥、早管理,以充分发挥宿根性强、宿根高产的特点,生产上可适当延长宿根栽培年限。施肥上应实行氮、磷、钾配施,防止偏施氮肥,注意防治鞘腐病。

17.新台糖16号(ROC16号)

(1)品种来源:台湾糖业研究所以F171为母本,74/57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至中大茎品种。节间圆筒形,蔗茎遮光部分呈黄绿色,暴光后呈淡紫色,暴光久后变淡黄色,茎蜡粉带明显,无生长旱缝及木栓斑块。芽卵形,芽沟浅,芽基陷入叶痕,顶端平齐生长带。叶片直立、尖端弯垂,幼叶鞘淡紫色,老叶鞘淡绿色,内叶耳短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至三角形,叶鞘背有短茸毛。早熟、高糖品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全期生长旺盛,有效茎数多,植株高。宿根性强,不易倒伏和抽穗,易脱叶。对黑穗病和嵌纹病抗性良好,中度感染叶烧病。

(3)产量表现:据广东省多年多点试验结果,新植平均亩产蔗量比ROC10号增产4.78%,宿根比ROC10号增产1.11%;11月份蔗糖含量达13.46%,榨季平均含糖量14.85%,比ROC10号分别高0.38和0.20个百分点。成熟期1月份蔗糖含量达16.14%。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于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水田、旱地种植。秋植以8月份最适宜,如种植太早,初期母茎可能徒长。该品种分蘖期较长,故大培土时间可稍微后延,以便后期有效分蘖能充分成长。

18.新台糖22号(ROC22)

(1)品种来源:台湾糖业研究所以新台糖5号为母本,69/46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中至中大茎,节间倒圆锥形。蔗茎遮光部分呈浅黄绿色,阳光暴晒后呈深紫红色。节间覆盖较厚蜡粉,蜡粉带明显。蔗茎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芽呈卵圆形,芽顶端超过生长带,芽沟明显,自蔗芽顶端直达叶痕。叶鞘青紫色,叶鞘背部有短茸毛。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钝三角形。该品种为早熟、高糖品种。萌芽较好,初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生长较快,植株基部粗大,梢部较小,植株较高大。易脱叶,不易倒伏,不抽穗开花,宿根性强。耐旱力强。抗黑穗病、叶枯病和褐锈病,中抗嵌纹病和棉蚜。

(3)产量表现:据广西区试结果,平均亩产蔗量达6 900千克,亩含糖量达967千克,比对照品种桂糖11号增产5.85%,增糖8.4%,平均蔗糖含量达14.03%。据台湾糖业研究所试验结果,秋植平均每亩蔗产量为9 400千克,每亩糖产量为1 400千克,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分别提高8%和12%。

(4)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前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生长较快,不易倒伏,可提早植期。耐旱力强,可在缺水地区种植。宿根性强,可适当延长宿根栽培年限。注意防治蓟马、螟虫和梢腐病。

19.CP65/357

(1)品种来源:美国运河点甘蔗育种场以CP52/68为母本,CP53/17为父本杂交获得种子,由美国荷马甘蔗大田实验室选育而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