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话说中国历史系列6)(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5 21:36:00

点击下载

作者:龚书铎,刘德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隋唐五代(话说中国历史系列6)

隋唐五代(话说中国历史系列6)试读:

前言

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把握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内在规律,可以洞悉修齐治平的永恒智慧。然而,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历史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下五千年之中,人物多,事件多,神话与传说并存,正史与野史交错,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思想、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未经梳理就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那么往往会使读者一头雾水。除了典籍史料所承载的历史之外,文物、遗址、古迹、艺术作品等等,也同样反映着历史的真实。如何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无疑成为编辑出版《话说中国历史》一书的缘起。《话说中国历史》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中国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中国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随机穿插的知识花絮、专题和附录,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历史镜像,而通过图片,则可以阅读图片中的历史。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可以立体地反映中国历史,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这种结合,使得文字信息更为生动,更为多彩,使读者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而产生一种阅读上的震撼。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在讨论荣与辱的时候,阅读历史、了解历史、把握历史真实,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历史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之所在,是何者为荣、何者为耻的感性事例的集中体现和理性判断的一个标尺。在不远的将来,阅读历史、了解历史会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通过历史,可以感受到如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寻找到寄托心灵的精神殿堂。

隋朝

原中华书局古代史编辑室主任·谢方编审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但北周和南陈的皇帝都没有统一南北的能力;到了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以后,这一任务才由隋文帝杨坚予以完成。

杨坚出身北周贵族,周宣帝时拜上柱国、大司马。后来周静帝年幼即位,杨坚为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在平定了河南、湖北、四川的割据势力后,又翦除了宇文氏诸王室,于大定元年(581)代周称帝,建国号隋,是为隋文帝。接着,他开始了统一的军事部署,先与突厥和亲,使东突厥来归,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便安排南下伐陈。文帝以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在安徽前线集结兵力,准备渡江。开皇九年(589)正月,先锋韩擒虎、贺若弼分别从采石、广陵渡江,直取建康,陈军崩溃,陈后主投降。南方各地纷纷归附,文帝出兵后不到四个月,便实现了南北统一。

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巩固统一成果的措施。他加强中央行政机构的领导,设立三省六部;又改地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改革府兵制;重颁均田令;制定新刑律;新铸五铢钱;统一度量衡等。他使用得力的大臣高颎、杨素、牛弘、苏威等,坚持以农为本,兴修水利,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发展。文帝又开通广通渠,以便漕运交通,在长安建大兴城,并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仁寿年间,全国户口增到700万户,仓廪充实,社会安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开皇二十年(600),文帝废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杨广素与宇文述、杨素勾结,建立党羽,阴谋夺位。仁寿四年(604),文帝突然病死,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炀帝得志后骄恣无忌,滥用人力财力,挥霍无度。他大规模征发民工,修建南北大运河及长城;大规模兴建东都,穷极华丽,一年间每月役使民工达200万人;又大规模征调军队,三次出征高丽(今朝鲜半岛),死伤无数;巡游全国,三下江都,浪费大量钱财,使人民苦不堪言,国力大耗。农村中逃避军役和劳役的人越来越多,流民遍地。大业七年(611),在山东首先爆发了王薄领导的农民起义,接着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贵族出身的杨玄感也起兵反隋,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大分裂。起义军在与隋军不断的战斗中,分并离合,形成了三支较强大的力量,即中部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北部窦建德领导的夏军和南部杜伏威领导的吴军。大业十三年(617),瓦岗军进逼东都。这时炀帝已南下江都,以越王侗留守东都。山西太原留守李渊乘机举兵进入长安,立代王侑为帝,自为大丞相。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缢杀炀帝。李渊闻讯,当即在长安自立为帝,建立唐朝。这时各地豪强也纷纷独立,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此后三四年间,农民起义军和地方割据武装都纷纷被唐朝消灭,唐朝继承隋朝,统一了中国。

隋代在文帝统治时期和炀帝统治初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经学和佛学都有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也有不少成就,如隋与东亚的新罗、百济、日本的使者来往频繁,特别是日本有不少的僧人、学生到中国来学习;隋炀帝派裴矩到西域,招引各地商人来参观、从事贸易活动,还派使者出访,远至东南亚真腊、赤土等国,使隋代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得到增强。

隋朝

SUICHAO

01

>>时间:581

国丈登基

杨坚之所以能最后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和杨氏的士族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士族门阀政治活动的一个缩影。

名门之后

杨坚之父名杨忠,其祖上是自汉以来的名门望族,曾历仕于前燕、北魏诸朝,或为将军,或为郡守。至北魏末年,由于追随宇文泰起兵并屡立战功,在宇文氏的北周王朝建立之后,杨忠即被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因为父亲的关系,14岁时,杨坚即被当时的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此后年年擢升,16岁时,已经做到了骠骑大将军的高位。当然,他并非那种完全荫袭父辈的爵位却无所作为的纨绔子弟,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自己的刻苦实践。当朝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这位年轻人前程远大,就把14岁的女儿许给了他,即后来有名的独孤皇后。隋文帝祈雨图

从这幅隋文帝祈雨图描绘的隆盛景象,似能体悟到“开皇之治”的气氛。

权倾天下

由于北周王朝的开创中得到了以杨氏、独孤氏为首的士族门阀的支持,为了在政治上加强与这些开国功臣的联系,继承大统的周武帝宇文邕礼聘杨坚的长女为皇太子妃。杨氏由此得以日渐强大,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相互倾轧的权力之争。然而,凭借着皇亲国戚的特殊身份,加上另一强大的士族独孤氏的鼎力相助,尽管一度危机四伏,却都未能对杨坚产生过实质意义上的威胁。

随着宇文邕亡故,其子宣帝宇文赟登基,杨坚得以一跃成为北周王朝的国丈而权倾天下;兼之小皇帝庸碌无为且荒淫无度,在群臣中毫无威信,杨坚悄然之中迈出了自己取而代之的步伐。

禅让登基

大象二年(580),北周决意南征,杨坚的好友、深受宣帝信任的内史上大夫郑译按照两人事先商议的结果,推荐国丈杨坚为扬州总管,立即获得了批准。也恰恰是在这时候,宣帝暴病而亡。郑译和御正大夫刘昉等杨坚心腹立即假传诏书,由后者总揽朝政、都督内外军事,辅佐年仅8岁的静帝宇文衍继位。大权在握的杨坚随即将目标指向了阻碍自己篡夺皇位的北周宗室们。

历史词典《开皇律》

开皇元年(581),杨坚建立隋朝不久,就命人制定新律,并于同年十月颁诏施行。开皇三年(583),隋文帝又下令苏威、牛弘等对律文进行修改。开皇元年制定和开皇三年改定的隋代法律都称为《开皇律》,但通常所讲《开皇律》是指开皇三年更定后的律。《开皇律》分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500条。更定刑名为笞、杖、徒、流、死五等;将“重罪十条”,发展成“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并规定凡触犯“十恶”者从重惩治,不得赦免。若贵族官僚犯法,只要不涉及“十恶”者,有用铜赎罪或减一等治罪的特权;还规定了“八议”之制,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开皇律》集南北朝封建法律发展之大成,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开皇律》不仅为唐代立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本,而且影响到东亚各国的立法。从世界范围里看,《开皇律》和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封建法律的模式,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一系列的权术手腕排除异己、掌控中央政权之后,杨坚再次以假传诏书的方法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yóu)这五位在地方上极有权势的北周王爷们诳骗到京城,收缴其兵权和印信。察觉到杨坚阴谋的五王准备起兵,并设下鸿门宴意图行刺杨坚,却被杨坚侥幸逃脱。找到借口的杨坚,遂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赵王和越王等人,北周王室的反抗就此瓦解。杨坚通过半年时间,用打与拉双管齐下的手段,使河南、四川、湖北等地反对自己的将领纷纷败下阵来,此时杨坚称帝,便仅仅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罢了。

大定元年正月(581),杨坚仿效前人,采用禅让这种体面形式,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诏书,送到自己的王府。在经过一番假意推辞之后,杨坚信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以自己的爵位为号创立大隋(因为“随”字有一个和“走”同义的偏旁,杨坚出于避讳,将它改作了“隋”字),改元开皇,时年恰好40岁。

先北后南的策略

杨坚建立隋朝后,素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但北方突厥,南方的陈都是统一的障碍。北方的突厥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政权,北齐与北周都对其广输金帛,甚至嫁送公主和亲加以笼络。隋朝建立后,杨坚不再向突厥赠送财物,因而突厥大为不满,时常大举南下侵扰隋境。

杨坚夺取政权之后即有并吞江南的雄心,但因北方突厥的威胁,制定了先北后南的统一方针。他一方面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陈朝示好,使陈后主麻痹大意;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自身实力,改革兵制,并加强水军训练,为灭陈做好准备。

经过十余年的准备,杨坚利用突厥内部争夺汗位、相互残杀之机,对其分化瓦解,使突厥各部对隋先后称臣归附。

在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后,杨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统一的最后障碍——南方的陈了。但陈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如何突破天险成为隋灭陈的最大难题。

杨坚为此日夜忧心,他召集众臣商议道:“陈有长江做隔断,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

仆射高颎进策说:“灭陈首先要破坏陈的粮食储备,江南的粮仓多是竹木、稻草所建,经火即烧。待他们割稻谷的时候,我们就派兵去骚扰,他们若是集中起兵力,我们就后撤,如此反复多次,他们看到我们并不真的动手,一定会放松警惕。到时候,我们再趁机突破长江,一举灭陈。”

杨坚采纳了高颎的意见,派兵骚扰陈境,并派大臣赶造战船,随时准备渡江。铜虎符·隋

此虎符为隋王朝调发府兵的凭证。

一举灭陈

开皇八年(588),杨坚决定渡江灭陈。他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0余万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大举攻陈。

前三路由杨俊指挥,目标武昌。后五路由杨广指挥,直指陈的都城建康,以杨广、贺若弼、韩擒虎三路为主力。隋军此次队伍庞大,横亘数千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隋书·高祖纪》有关隋文帝改进府兵制的诏令

开皇九年(589)正月初一,贺若弼、韩擒虎率领隋军趁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分路渡江,大军会合后包围了建康城。陈军因元旦酒会,大多仍处于梦乡之中,完全不能抵抗。

陈后主陈叔宝看到隋军兵临城下,万分焦急,但又拿不出什么好方法,只是日夜哭泣。大将萧摩诃建议趁隋军刚至,还未站稳脚跟,立刻出兵攻打,也许还有希望。就连以前出馊主意的孔范也说:“臣认为应该出兵决战,如果战死了,还可以青史留名呢!”

后主因此决定出城作战,但陈军久未训练,将领们又多贪生怕死之辈,双方甫一交手,陈军就溃退了。更有将领任忠临阵叛逃,带领隋军冲进了建康城的正门朱雀门。守门的士兵想要抵抗,任忠大叫:“连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什么啊!”士兵们一哄而散,隋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长驱直入,占领了建康城。

后主对战况一无所知,直至听到宫门外的杀声才知道隋军已经进了宫城。他带着两个宠妃无处可逃,竟藏到了一口枯井里,被隋军用绳子拖了上来。正月二十二日,晋王杨广进入建康城,陈朝从此灭亡。

至此,杨坚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延伸阅读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隋王朝认为农民户口不实,将直接影响政府的收入。开皇五年(585)五月,隋王朝在全国“大索貌阅”,按人口清查户口,以防诈老诈小,逃避赋役。若查出户口不实,保长、里正、党长都要发配远方。同时,隋王朝又鼓励百姓互相告发,并规定自堂兄以下的亲属必须分居,各自立户籍。通过这次检括户口,户籍簿上新增丁44万多,口164万多。接着,隋文帝还采纳宰相高颎的建议,颁布“输籍定样”(或称输籍法)的办法,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照每家资财情况做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写成“定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乡村清查,将老百姓五党(1党为100家)或三党组成为一团,根据标准确定户等的上下。这样,政府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便舞弊,更为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起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稍轻了一些,有利于把世家大族的属民吸引过来,使国家户口大大增加。这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又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隋朝的经济繁荣,与“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02

>>时间:隋朝初年

秉公执法的赵绰

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要是和皇帝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但是隋文帝时的赵绰为了执行法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诤谏文帝。赵绰不但没有死,反而得到文帝的垂青,这其中有何奥妙?

皇帝求情

赵绰是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有着河东人的耿直刚毅。杨坚建立隋朝以后,赵绰被任命为大理丞。由于处理案件公平允正,通过考核,转为大理正,后来又为刑部侍郎。刑部是专门负责法律方面的事情的部门。

有一次,将军萧摩诃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作乱,从法律上讲萧摩诃应当连带受到处罚,但是萧摩诃是陈朝投诚的主要将领,文帝为了安定降军的军心,想网开一面,于是说:“世略年纪不满二十,能有什么作为?只不过他是名将之后,被人所逼罢了。”赵绰坚决认为不可以,连文帝也不能说服他,于是让赵绰退朝去吃饭,想趁这个空当赦免萧摩诃。赵绰却说:“微臣奏上的案子还没有断决,不敢退朝。”文帝只好以请求的口气对赵绰说:“您给朕一个面子,特别赦免萧摩诃吧。”赵绰也许理解到了文帝的深意,这才没有说什么,让手下人放了萧摩诃。隋初十二府简表

冒死卫法

赵绰为了依法办事,多次冒犯文帝,有的时候文帝甚至以死相威胁,赵绰仍不退让。当时在官场上流行一种迷信说法,以为穿一条红裤子对做官吉利。刑部侍郎辛亶让妻子也做了这么一条,自己穿上上朝。结果没得吉利,反而招来塌天大祸。隋文帝认为这是在搞巫蛊,给辛亶事件的定性非常严重,要把辛亶处以极刑。

赵绰在危急关头想到的还是法律的公正,他上奏说:“皇上,如果依据法律处理,辛亶没有犯死罪。”这次,隋文帝是真气极了,不跟赵绰讨论法律的事情,径直说:“你可惜辛亶,而不可惜你自己是不是?”赵绰毫不畏惧地回答说:“陛下宁可杀我,不可杀他!”隋文帝听了,更加生气,心想杀你就杀你,文帝命令将赵绰拉下去先砍了。武士随即动手,把赵绰推了出去,已经脱了赵绰的官服,就要行刑了,隋文帝让人去问赵绰:“怎么样,你还不改变态度吗?”赵绰凛然地说:“我一心为了大隋的法律,甘愿去死!”隋文帝没办法,气鼓鼓地拂袖而去。过了好大一会,内宫才传出命令:文帝不杀辛亶,原谅赵绰。

历史词典

科举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和州郡辟举制,表明门阀士族的衰弱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开皇七年(587)正月,隋文帝下令每州每年选派3人进京,参加朝廷举行的分科考试。当时比较明确的科目有秀才和明经科,因此隋文帝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举之科。各地选派来的贡士聚集在京师参加会考,贡举及第后,还必须参加吏部铨选考试,合格后才可授官。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等官员,按照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二科举选人才。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正式设置进士科,这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开始。

秉公执法

当时,有人非法造钱,这种钱比官府铸造的要轻,被称为“恶钱”,混在市面上流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恰好有两个人在市场上以恶钱兑换好钱,被官员抓获。隋文帝非常痛恨这种人,命令将二人统统斩首。

赵绰上前奏道:“依法,这两个人应该受到打板子的处罚,斩首不合法律。”隋文帝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既然陛下认为我不愚蠢,让我在大理寺负责执法工作,现在陛下要乱杀人,怎么说不关我的事?”隋文帝说:“摇大树,摇不动,就该自己放弃。”意思还是要赵绰不要管这件事。赵绰说:“臣希望能感动上天的心,何况是摇动大树!”表示了他的坚定决心。隋文帝还是不能释怀,说:“人喝汤,太烫了,就该放下。难道你还想压倒皇帝吗?”

到这个地步,赵绰无话可说了。但是,他顿了一下,身体却更往前靠一靠,文帝呵斥他也不走。文帝又一次拂袖进入内宫。但随后还是传出命令,依赵绰的意见,没杀那两个人。玻璃带盖小罐·隋

03

>>时间:553~602

独孤后独霸后宫

独孤皇后在隋初的政治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隋文帝杨坚施政的有力辅佐,但她善妒的个性以及以己之好恶行事的做法,最终却造成了杨广的得势,进而埋下了隋王朝覆灭的根源。

独孤皇后(553~602)名伽罗,河南洛阳人,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之女。独孤氏与杨氏同为北周重臣,独孤信因为赏识杨坚的才干而将女儿下嫁与他。历史上的独孤皇后以贤明著称于世,更因其善妒的个性而广为人知。

誓无异生之子

一天杨坚早朝之后折返宫中,才发现自己平日里颇为宠幸的一位妃嫔,已经被皇后独孤氏趁着自己处理政务的时候偷偷杀害了。悲愤交加的杨坚一气之下骑着马跑出了皇宫,直至山谷间20多里才被大臣高颎、杨素等人赶上。当后者问及他为何要做出如此轻妄的举动时,杨坚叹息着说:“我已经做了天子,却没有丝毫的自由可言。”此后经过高颎等人的百般劝说,杨坚放弃了出走的念头。

其实早在独孤皇后与杨坚结为连理之初,这位后来名垂青史的女性便在洞房花烛夜逼迫新郎立下重誓,今生今世不会与其他女人生育子女(誓无异生之子)。而她的这一份心愿到头来也确实得以实现——包括帝国的继承者隋炀帝杨广在内的七个皇室子女,无一例外的都是她与杨坚的骨肉,几乎所有的嫔妃们都慑于皇后的专横,不敢去与皇上过多地接触。隋文帝的后宫,仅有这一个女主人而已。嵌珍珠宝石金花蝶头饰·隋

国事焉可顾私

除了善妒的个性,独孤皇后确是隋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贤内助。杨坚曾经一度为了是否废除北周宇文氏取而代之犹豫不决,独孤皇后便用“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的话来激励他。等到杨坚登基称帝之后,她又从突厥商人手中买下价值800万钱的一箧明珠,理由并非自己喜欢,而是“戎狄屡寇,将士罢劳”,可以用来奖赏那些在对外作战中立下功劳的将士们,由此备受百官的赞颂。每当杨坚的决策有所错失的时候,独孤皇后都会站出来加以劝谏,更兼她体恤百姓、孝敬长辈,宫中之人都尊敬地把她和杨坚并称作“二圣”。

独孤皇后对于皇亲国戚恃威作福的现象深恶痛绝,她的表兄,大都督崔长仁因为触犯刑律,将要处斩。杨坚顾及皇后的感受,便想从轻判处崔长仁的。独孤皇后听说这件事后,义正言辞地告诉杨坚“国家之事,焉可顾私”,拒绝了丈夫的一番美意,崔长仁最终被处死。

因妇而轻天下

独孤皇后不仅阻止自己的丈夫亲近除她之外的任何女子,大臣中谁有喜新厌旧的行为,也无一不会受到她的鄙夷与厌恶,这其中就有大臣高颎和太子杨勇。

当初在杨坚为了独孤皇后擅杀嫔妃一事愤然出走时赶去劝说的大臣高颎,因为说了一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便已经得罪了性格刚毅的独孤皇后。高颎的妻子后来亡故,其宠妾又为高颎生下儿子,他自然也就成为了独孤皇后眼中的薄情寡义之徒,每每在杨坚耳边大加斥责。

太子杨勇是独孤皇后与杨坚的长子,聪明而有才干,深得杨坚的喜爱。偏偏杨勇生性好色,东宫内宠极多,独孤皇后看在眼里,自然很不受用。加上后来太子妃元氏忽然暴毙,独孤皇后认定是太子的爱妾云氏谋害所致,便向杨坚建议,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次子晋王杨广——这自然又与狡黠的杨广深知母亲禀性,刻意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生活俭朴且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有关。

仁寿二年(602)八月,独孤皇后死于永安宫中。终于重获自由的杨坚在宠幸的嫔妃间流连忘返,继而感染重病,这时他卧于榻上不无感伤地对侍者说:“如果皇后还在,我是不会弄成这个样子的。”彩绘女俑·隋

这两件女俑是隋代陶塑中的优秀作品。女俑身材苗条而面容丰腴,高峨入时的发髻,轻披两肩的纱巾,增添了亭亭玉立的动人风韵。那种欲行还止、颦笑俱敛的意态,以及不论转换什么角度,全身轮廓线都表现出秀美和舒畅的艺术效果,确实令人钦佩隋代塑工造诣的高深。

04

>>时间:604

杨广篡位

历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炀帝杨广在他即位称帝后只用了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就使偌大的隋帝国分崩离析并最终导致覆灭的结局。而造成这一切的杨广一开始却并不是其父杨坚所立的太子。

隋炀帝杨广(560~618),又名杨英。小时候的杨广长相俊美,很受父亲杨坚喜爱,杨坚建立隋朝后,立刻封13岁的杨广为晋王。但无论当时的杨广多么被父皇宠爱,太子的宝座却是被他的大哥杨勇所占据着。杨广因为在统一战争中功劳在杨勇之上,又自恃得到父皇的宠爱,为此他开始处心积虑地准备要把兄长杨勇从太子的位置上赶下来。

从晋王到太子

太子杨勇的性格慈善宽厚,博学而有远见,但同样,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他性情脆弱,追求豪奢的排场并过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为此文帝曾经感到不满。加上杨勇四处拈花惹草的毛病也使独孤皇后非常讨厌,这一切都被晋王杨广看在了眼里。

杨广自幼就很聪明,为了实现做皇帝的梦想,他开始费尽心机地伪装自己。杨坚非常崇尚节俭,杨广就利用父亲的这个心理,当父母要来他的王府时,就让自己的姬妾们全都躲起来,和自己的正妻萧氏一起亲自走到大门口去迎接,还特意找来一些年纪大,姿色很一般的妇人穿着打起补丁的破旧衣服来侍奉父母亲,并把王府中乐器的丝弦都弄断,装作许久未碰的样子。不明真相的杨坚看到杨广生活如此俭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而再一联想到太子杨勇平时奢侈浪费的生活,自然对杨广的态度逐渐地好了起来。嵌蓝白琉璃珠金镯·隋

此金镯镯身4节,每节两端嵌圆形、方形白青丝色琉璃珠3颗。开口处为一钮饰,可自由开合,扣环上嵌绿松石小珠6颗,扣钩嵌珠1颗。此器制作精细,造型具波斯艺术风格。

杨坚很听独孤皇后的意见,杨广为了取代大哥成为太子,便时常对母亲说起兄长的坏话,他先是对母亲说:“大哥很恨我,搞不好会下毒害我。”独孤皇后本就不喜欢杨勇,这下更是深信不疑了。

杨广又同大臣宇文述商议,联系重臣杨素,陆续清除了支持太子的大臣们,最后又出面谎称皇太子杨勇企图谋反,终于迫使文帝下决心把杨勇贬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山南麓,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初名天台山寺,因创寺人智有遗言“寺若成,国即清”,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

弑父杀兄

成功坐上太子宝座后,杨广并未掉以轻心,他害怕自己的几个兄弟会同自己一样窥伺着皇太子的位子。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杨广同杨素又一起玩弄阴谋,把自己的四弟蜀王杨秀骗进宫,让杨坚把他也贬为庶人并软禁在宅邸当中。

到了仁寿四年(604)七月,杨坚病倒在宫中,贪恋皇位的杨广早已经为即位等得不耐烦,他找杨素商议,结果杨素的回信却阴差阳错地送到了杨坚的手里。据赵毅《大业拾遗记》和马总《通历》记载,当时气得半死的杨坚打算重新立杨勇为太子,谁知消息走漏,杨广听说后立即把宫中的侍卫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然后派张衡进宫刺杀了杨坚,同时矫称文帝诏书,赐兄长杨勇自缢。至此杨广终于踏着一路血腥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青瓷武士俑·隋

最后结局

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除了杨勇、杨广与杨秀外还有被封为秦王的杨俊与汉王杨谅。杨俊曾经痴迷佛法,一度打算出家为僧,后来因夫妻反目,被妻子下毒卧床不起,年纪轻轻就孤寂地死去。而汉王杨谅听说二哥杨广篡权夺位后曾举旗造反,但不久便被镇压。

杨坚在即位之初曾经大杀北周宇文皇室血统的人,而他自己的五个儿子也全都死于非命,而最后逼死杨广的却也正是宇文氏的后人。

05

>>时间:541~607

名臣高颎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手下文臣武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高颎出力最大,不光领兵治国,而且还举荐了一批人才,被后人称为“真宰相”。

高颎(541~607),又名高敏,他的父亲高宾曾被北周赐姓独孤。高颎为隋朝开国重臣,被封为渤海郡公,17岁时参加北周灭齐的战争并立过战功,受过爵赏。高颎还辅佐杨广,在南下平陈之战中担任实际的军事指挥。

英雄少年

在孩提时代,高颎就显得很出色,他以熟读文史、有器量、能言善辩而闻名。借着独孤氏的势力与父亲的帮助,他年纪轻轻就跨进了北周中央政权的大门,17岁的时候被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时被封为武阳县伯。随后高颎在平齐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踏上了平步青云的大道。

杨坚夺得政权后,高颎就成了隋朝的宰相,杨坚封了许多官爵给他,但还觉得不够,每每亲切地称高颎为“独孤”。高颎办理政务的时候常坐在朝堂北面一棵槐树下,有司曾因此树不顺树列要砍去,杨坚不批,坚持把树留下要留示后人以为纪念。黄釉舞女俑·隋

南下平陈

高颎能文能武,他同隋文帝一样有统一天下的夙愿,为了能够南北统一,他策划了一系列的对陈战略。杨坚曾命他节制讨陈大军,当时正赶上陈宣帝驾崩,高颎提出“礼不伐丧”的战略,班师回兵,在南朝士民心中留下了隋军是仁义之师的形象。

回到朝中的高颎并未停止消灭陈的准备,他不停地在麦收时派兵骚扰陈国边境,延缓了南朝的收成时间。他又派人秘密渡江纵火焚毁了陈国大部分粮仓,消耗陈国的钱粮经济。到南征大军第二次集结的时候,高颎被任命为元帅杨广的副手,并担任实际的总指挥。在攻陷陈国都城建康后,为防止杨广贪恋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姿色,他下令将张丽华斩首,却因此被杨广记恨在心。

盛极而衰

高颎当年拜仆射后,母亲对他说:“你富贵已到极点,就差被砍头了,要慎而再慎。”为此高颎尽力淡化自己的功劳,连南下平陈这样的大功他都在文帝面前让给贺若弼。

尽管如此,高颎的功绩与才干还是被朝中很多人所嫉恨着,各种流言蜚语时刻包围着他,但隋文帝仍很信任他,每每罢黜或杀掉告密者,尔后重赏高颎,授上柱国,封齐国公,高颎可说是位极人臣了。

隋文帝曾经评价高颎:“你就像一面铜镜,越磨才越明亮。”文帝让高颎的儿子高仁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但这让高颎卷入太子之位的纷争,一切荣耀都没能缓解独孤皇后和杨广对他的恨意,两人不停用各种谣言来刺激文帝,虽然隋文帝再一次表示了对高颎的信任,但却开始流露出对太子的不满。最终在独孤皇后的努力下,杨勇被贬为庶人,而随着太子的被废,高颎也终于被罢免了官职。隋苏慈墓志《苏慈墓志》又称《苏孝慈墓志》,此墓志刻于隋文帝仁寿三年(603),清光绪十四年(1888)在陕西蒲城县出土。墓志主人苏慈《隋书》有传,是隋文帝时的名臣。

含冤而死

高颎被罢免后,他之前的政敌们看准机会,居然造谣说高颎是在自比司马懿,伺机夺取政权。文帝没有杀他,只是将他也贬成庶人。

到杨广即位后曾任高颎为管礼乐的太常,这本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虚职,但高颎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批评杨广喜好声色犬马,生活奢靡,好大喜功。随后又评论时政,说朝廷无纲纪,国将不国,甚至预言杨广的一切所作所为是亡国之象。高颎的这些言语自然没能逃过杨广的耳朵,炀帝终于逮到了机会将他推上了断头台。

这位以天下为己任,殚精竭虑为国效忠,统一南北,治国执政20载,提掖了无数名臣战将的“真宰相”,就这么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与直言不讳最终断送了性命。而高颎的死也加快了隋朝的崩溃,从此再没有人敢对炀帝说一个不字,最终强盛的隋帝国仅仅两代便分崩离析了。

06

>>时间:540~609

迂诞诗人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出身世家,天资早慧,13岁即作《国侨赞》而名动当时。其后才名益著,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一代文章宗师。可薛道衡生性迂诞,不善变通,且屡犯上讳,终为隋炀帝所杀。

精于谋事

薛道衡并非寻常摘句雕虫的腐儒之流,相反,他颇具政治见地,有着“谋事之臣”的评价。

开皇八年(588)三月,文帝下令南征。在兵临长江之际,担任军事指挥的宰相高颎在帐中召见薛道衡,请他预测此次战争的成败。薛道衡从大势所趋而对手君主失德、将相庸碌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断言隋必胜、陈必亡。高颎听后感慨地对薛道衡说:“我原本只是因为你的文才而敬重你,没想到你对于筹谋之事也是如此擅长。”高颎表示“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打消了高颎对于南征的诸多顾虑。残菩萨胸像·隋

书称圣意

对于写作,薛道衡显得相当专注,构思文稿时总是“隐坐空斋,蹋壁而卧”,只要听见门外有丝毫响动便会勃然大怒。而每当新作问世,喜好文学的江南人士便无不争相吟诵、广为流传。薛道衡的诗作中既有“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的粗犷悲怆,也有“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婉约凄凉,一人身兼北朝气势雄浑与南朝辞采绚丽的特点,对后来初唐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帝提起他的时候,也总是会说:“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倘若失去了这样的人才,便有“如断一臂”的痛苦。此外,薛道衡在朝中担任枢要之职多年,名臣高颎、杨素等人都对其颇为敬重,故而名声大噪,一时无双,诸多王公贵戚都争相与之结交,并引以为荣。这其中,便有当时的晋王,后来的隋炀帝杨广。

开皇年间,薛道衡曾经因为受他人案件的株连,而被流放到岭南。时任扬州总管的晋王杨广一则爱慕他的才华,二则也想将他网罗到自己幕府,就想等着他取道扬州前往岭南的时候向文帝上奏,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然而伐陈之时与杨广多有接触的薛道衡深知其人品性恶劣,耻于为伍,索性改道江陵去了岭南,杨广闻讯极为不满。

短于谋身

文帝对薛道衡虽然向来不吝溢美之辞,却也作过其人“迂诞”的评价,并就此多次善意告诫薛道衡。所谓迂诞,意即为人迂阔,凡事都是直来直去,天然诚挚,没有一丝半点掩饰做作的痕迹。简单地来说,就是认死理,不给别人面子。

大业五年(609),薛道衡从番州刺史任上返回京都,旋即作《高祖文皇帝颂》以进呈炀帝。炀帝看完之后极为愤怒,认为薛道衡这是学着《诗经》里的《鱼藻》篇借歌颂周武王以讽刺周幽王的办法来嘲弄自己。觉察到炀帝心思的司隶刺史房彦谦出于朋友的关怀,劝薛道衡最好“杜绝宾客,卑辞下气”,不要以身涉险,但薛道衡却不为所动。

随后,在一次朝堂之上为了新政的实施,诸多大臣争论不休。薛道衡又说:“如果高颎不死,这项命令早就决定下来并且施行很久了。”高颎在炀帝与哥哥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站在杨勇一边,因此被炀帝诛杀。薛道衡公然说起他的好话,无疑触犯了当时的忌讳。御史大夫裴蕴上奏说薛道衡有“悖逆”之嫌。忍无可忍的炀帝正愁找不着借口,立即下令年已七十的薛道衡自尽。《隋书》里形容说“天下冤之”,一代文豪就此死于非命。薛道衡死后,向来自恃甚高、惟恐他人才学在自己之上的炀帝得意洋洋地说:“看谁还能写出‘空梁落燕泥’的诗句?”游春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保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卷前题签为宋徽宗赵佶手书“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通过圆劲的线条和浓丽的青绿色彩描绘了游春图景,为唐代许多画家所宗,也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07

>>时间:605~610

炀帝修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双手改造自然的非凡成就,是与北方遥相呼应的万里长城同样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更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与力量的永恒象征。

漕运作为加强中华南北地区间物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联接方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西晋以来,长江中下游流域人口激增,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从而逐渐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隋炀帝杨广在仁寿四年(604)继位之后,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解决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和满足他个人巡幸江都的愿望,决意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开凿出一条横贯帝国南北的人工运河,其工程规模之浩大,动用人力、物力数量之惊人,可谓前无古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赵州桥石雕

赵州桥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特色。它的整体结构寓雄伟于秀逸舒展之中,桥两旁石栏望柱的精美雕刻,栏板上的蟠龙以及石兽面、卷叶、花包饰等细部雕刻,刀法苍劲,线条流畅,造型古朴,是隋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雄图伟业

早在春秋时期,东南的诸侯吴王夫差,为了染指中原以成霸业,引长江经瓜洲(今江苏邗江南部)北入淮河以筑通渠,其全长近150千米,称为“邗沟”。随后历朝历代对这一航道均多有延伸。隋炀帝的方案,便主要是以这条邗沟作为运河的中段加以裁直、拓宽,并更名为山阳渎;同时,又在东都洛阳附近引黄河而向东南进入汴水,进一步沟通北方两大水系黄、淮之间的联系,是为通济渠;至于黄河以北,则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水源,引水至天津西北的芦沟(今永定河),从而直抵北方重镇涿郡(今北京),即有名的永济渠。其他各地另有多处类似工程。这样一来,穿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千米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即可宣告完工,较之消耗巨大、运送缓慢的陆上运输方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白釉武士俑·隋

隋朝武士俑,此俑直立于覆莲座上,头戴盔,上身着甲,下着裤褶,腰束革带,足蹬靴,右手平握,左手扶腰带。通体施白釉。该俑双眉倒竖,双目圆瞪,两髭上撇,气势雄猛,属隋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

黎民悲歌

然而可悲的是,计划始作俑者炀帝天生急功近利、随心所欲的性格特征,使得运河自它开凿之日起,便沦为当时万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万恶之源。史载,炀帝“诏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就连工程相对简单、规模较小的邗沟改建,他也大笔一挥,“发淮南民十万余众”,全然不顾人力调配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以至于到了后来“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的大业四年(608),发觉男丁不够使用,便又将妇女也纳入到开河大军之中。而那些惟恐不能完成使命祸及自身的各级大小官吏们,动辄使用刑杖、棍棒对开河民工进行毒打,使得“役丁死者什四五”,负责挖掘工程的相关部门将尸体用车载上运走,竟然“东到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连绵不绝。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赵县境内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惨绝人寰

其实人间惨剧,又岂仅此一桩?历史上有名的“食人之子”的麻叔谋,即是被炀帝任命主管修河的官员。麻叔谋身患重病,长期在驻地卧床不起。恰巧在这时候,有人得知河道将要从自己家中经过,偏又不肯搬走,便跑来想要贿赂这位河监大人。听说麻叔谋染上沉疴,于是心生一计,将蒸熟后的人肉进呈帐前,妄称是医治顽疾的良方。谁知麻叔谋一吃上瘾,不仅认为人肉滋味鲜美无比,而且觉得对自己身体的康复也是大有裨益。于是麻叔谋同意了此人运河改道的请求,并派人到附近乡野四下搜罗孩童以供自己“进补”之用。一时间运河两岸的百姓惊惶失措,父母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锁进柜子里不许外出,却也终究难逃毒手。后来消息传到朝中,就连炀帝也觉得麻叔谋的行径实在有违天理,于是将他处死了事。

江南春梦

就这样,凝聚无数民夫血泪乃至于生命的大运河前后历时四年,终于得以大功告成。其间,炀帝数次率领大队人马,乘坐豪华无比的龙舟来到江都,流连忘返,彻底将家国社稷置诸脑后而不顾。大隋帝国自文帝时代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因为文帝的继承者穷奢极欲、不恤民力而消耗殆尽。南通运河、北伐高丽,炀帝在水榭楼台间醉生梦死的日子里,又如何能想到他一生所酷爱的烟雨江南,到头来竟成为了自己的葬身之地。京杭运河图

由于大运河的滋养,到清朝时,南方地区已是被称为“人间天堂”的秀美繁华之地。

恩泽万世

大运河的开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元、明、清三朝,统治者为了南北交通的顺畅和南方漕粮的北运,在隋代大运河的基础上再次开凿运河,隋代运河成为了现代京杭运河的前身。现在,自北京而下,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直至宁波,由北至南从此一帆风顺,川流不息的河水带给两岸人民的,更是数之不尽的财富和荣华。仅就杭州而言,唐时即有“江南列郡,余杭为大”之说。五代,杭州更是“富庶于东南”。及至北宋,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每年由此沿运河向京都汴梁输送的粮食达到了800万石,金银、布帛、香药、茶叶更是数不胜数。当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大力拓展海上贸易的时候,行在临安(政府临时驻地,南宋名义上的都城仍是汴梁)更因其连接江河湖海的优越条件而一举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对此,当时人评价说:“国家驻跸钱塘,纲运粮饷,仰给诸道,所系不轻。水运之程,自大江而下,至镇江则入闸,经行运河,如履平地。川、广巨舰,直抵都城,盖甚便也。”南宋经济的繁荣昌盛,大都是运河便利所赐。至于明清两代,虽然已经拥有建造大型海上船舶的技术与经验,却因为保守的海禁政策,南北漕运完全通过运河加以维持。史称“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决非虚言。

千古悠悠,大运河不但从经济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大多定都在北方的封建王朝而言,借运河维系统一的政治格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统治,更是基本的国策。繁盛由此而来,是为国家之幸。只是临河远望,怆然涕下,那些真正铸就这一不朽奇迹的数百万河工们,却自始至终都未享受过运河所能给予百姓的好处。

08

>>时间:605~616

巡游江都

炀帝巡游江南的行径,无疑是其荒淫无度的生活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方面,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对于南北地区交通往来的重要,以及当时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高度发展的成就。

大业元年(605),刚刚登基不久的隋炀帝杨广一声令下,整个帝国的中枢都随之紧张地转动起来,开始为炀帝筹备第一次巡幸江南的浩大行程。此时,大运河的开凿已经初见成效,沟通洛阳至江都的河道大大节约了往返于两地之间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于是就在当年的八月十五日,作为这个强盛帝国恢弘气度的象征之一,包括炀帝本人以及他的皇后萧氏、嫔妃、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以及随行的军队、沿河岸警戒的骑兵,约20余万人,几乎整个朝廷都随一波东去的河水,浩浩荡荡地朝着遥远的江都进发了。

旷世盛景

炀帝所乘龙船,上下分四层,高45尺,长200尺,并以浮景舟九艘随行,各三层,供作“水殿”之用。以下则有规制高低不同的彩船及大船数千艘紧随其后,“相接200余里,照耀川陆”。纤夫计八万余人,皆穿锦袍,号“殿脚”(水殿之脚)。炀帝还嫌不够气派,又自吴越一带征集500名民间少女,称之为“殿脚女”,手执彩缆为皇上拉动龙船。当时天气酷热,炀帝眼见殿脚女们因为阳光曝晒体力不支,就听从了翰林学士虞世基的建议,在运河两岸种植垂柳,一则固堤,二则纳凉,史称“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阴相交”。

历史词典

隋代造船技术

隋代的造船技术相当进步。杨素主持建造的五牙大战船,船上有5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共设置6个拍竿,高50尺,可以拍击敌船。大战船可容纳战士800人。隋炀帝巡游江都时所用的船只,种类繁多,规模较大,有龙舟、翔螭、浮景、漾彩、白虎、玄武、飞羽、五楼等等。其中皇帝所乘龙舟的制作最为精美,有45尺高、200尺长、50尺宽。船身分为4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间房间,都用金玉来装饰,金碧辉煌;下层是侍卫的住处。可见隋代造船技术水平是相当高的。

万民之殇

彩舟如练、笙歌不息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高高在上的炀帝,他甚至于想到从此永驻江都不再北还。然而他却从未想过,那些沿途所经各州县境内500里的官民们,是如何为了凑齐供他享用的“献食”以致倾家荡产;那些为了他的出巡不得不在酷吏的喝斥与责罚之下夜以继日赶造龙船的民夫们,落得“死者十之四五”的悲惨境地。当然,这些事情对皇帝而言原本就“无须挂怀”。抵达江都之后,炀帝又给自己撑足了场面,仅装饰出巡车仗一项,便又征集民工10万,不顾死活任意奴役。短襦长裙

短襦长裙是隋代女服的基本形式。它的一个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炫耀外蕃

对于这些能给个人挣些面子,却对国家毫无益处的事情,炀帝总是显得兴趣盎然。大业六年(610)正月,惟恐聚集洛阳城的各蕃族酋长们轻视了自己,炀帝下令“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酋长们请求入市交易,他又叫人先行整理街道、修缮房屋,连树木都披上了华丽的丝绸作为点缀,进而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繁华似锦的气象。当惊讶于吃饭竟然不必结账的外国客人们问起其中的缘故,早已接到吩咐的店家便回答说:“中国丰饶,喝酒吃肉从来都不必给钱的。”嵌玛瑙蓝晶金项链·隋

隋代金项链,由金质花珠28个组成。各珠嵌米珠10颗,金珠分左右两组,每组14个,其间用多股金丝链索相连。上端为金扣环,双钩双环,嵌刻鹿纹及方形圆形青金石,下端似璜形金饰组成,为圆形和方形金饰,上嵌红玛瑙、青金石及米珠,中间下悬一金坠,嵌一蓝晶,横刻“小”字。此为当时由波斯传入中国的金饰,可为当时中外交流之盛的见证。

其势必亡

大隋帝国正在无谓的虚耗中日复一日地衰弱下去,不过只是长年累月东游西荡的炀帝本人浑然不觉罢了。炀帝在位的14年间,住在长安的日子仅有1年,住在洛阳也仅有3年,其他时间统统都是在四处巡幸作乐中度过的。大业六年(610),炀帝第二次启程南下江都,照样气派十足。大业十二年(616)前后,当义军四起、天下大乱,第三次进入江都城中的炀帝,便已是为了避难而来。而他的那颗“大好头颅”,不久亦将在此地失去。

09

>>时间:611

长白山前知世郎

隋末长白山农民起义掀起了动乱的大潮,一夜之间,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全国一片大乱。这些起义军队深深地动摇了隋王朝的统治,为日后李唐王朝的诞生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动乱的序幕起于大业七年(611)的隋军远征高丽,隋朝从北方各省征集壮丁、役夫、军马、粮饷,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众已然无法生存,而朝廷派来的官员却更加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各地百姓开始相聚为“群盗”。“群盗”呈星火燎原之势,几乎在一瞬间就席卷了今山东全境,其中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622)所领导的长白山(在今山东章丘)起义是各地“群盗”之中影响最早、规模也较大的一支。

毋向辽东浪死歌

王薄本是邹平的一个铁匠,他自称“知世郎”,说自己对天下万事无所不知。王薄利用当地百姓对隋炀帝远征高丽的反感,作了一首《毋向辽东浪死歌》来宣传他的义军,这首歌在当时的百姓民众之间迅速流传开来,成为民众拒绝官府,拒绝出征高丽的精神支持,其歌词为:“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歌词虽然粗犷,但影响极大,山东全境逃避徭役的民众纷纷聚集到一起,投奔长白山义军,唱着这首《毋向辽东浪死歌》与前来征剿的隋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白釉黑彩侍吏俑·隋

连战连败

长白山义军所掀起的这股起义浪潮在全国范围内触发了无数反抗隋朝统治的义军。

但隋朝还是国力强大,虽然国内频频爆发各种内乱冲突,隋炀帝依然有能力组织各路军队剿灭各地的义军。王薄就很不幸地遇到了当时率军讨伐义军最为凶猛的隋将张须陀。淮南起照神兽铜镜·隋

此铜镜铸造精细,纹饰流畅。是隋代铜镜铸造艺术中的精品。

张须陀是隋末一名猛将,他生性勇猛善战,以镇压义军出名。王薄领导下的长白山义军与张须陀连番交战,无法取胜,为张须陀所迫,王薄决定率军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义军会合。但在随后南下围攻章丘城(今山东章丘)的时候长白山义军却又一次被张须陀击败。

一败再败的王薄失去了之前锐意进取的动力,他率领残余的少部分义军活动在山东中部一带的山中,曾经轰轰烈烈、占州夺县的长白山义军此时已经变成了小股零星盗匪,彻底地沉寂下来。

兵败身亡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按捺不住寂寞的王薄率领麾下残余的义军投奔了宇文化及,受命守护聊城(今山东聊城)。当窦建德(573~621)打出为隋朝讨贼的旗号率军攻打聊城的时候,王薄又打开城门投降引窦建德进城,生擒了宇文化及。

随后,王薄在同一年又投降了唐军,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齐州总管,至此,王薄已经从当年在长白山提出反抗压迫的义军首领变成了唐王朝的封疆大吏。到唐武德五年(622),王薄被仇家杀死,当年曾声势震天的长白山首义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历史词典

建筑学家宇文恺

宇文恺,字安乐,鲜卑人,出身于北朝后期显赫的豪门,西魏恭帝二年(555)生于长安。杨坚建立隋朝后,仍承袭北周以长安为京都。长安城始建于汉代,到隋朝时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城市显得过于狭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杨坚决定另立新都大兴城。新都具体的规划、设计都是由宇文恺完成的。大兴城的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的经验,在方整对称的原则下,沿着南北中轴线,将宫城和皇城置于全城的主要地位,郭城则围绕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分区整齐明确,把宫室、官署区与居住区严格分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京都规划和布局的独特风格。而宇文恺随后又负责营建东都洛阳,更于大业三年(607)跟随炀帝北巡期间创制了三项活动性的建筑物——大帐、观风行殿、行城。大帐为大型帐篷;观风行殿为一种活动性的宫殿式建筑,可以拆卸和拼装,并设置轮轴机械,使之可以推移;行城应为一种板装并附有布屏的围城。这些大型的活动性建筑,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宇文恺在机械制造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此外,宇文恺还在明堂设计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取得了重要成就。大业八年(612)十月,57岁的宇文恺病逝于工部尚书的任上。宇文恺的一生主要担任营造方面的高级官员,在建筑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有些成就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学家。

10

>>时间:611~618

瓦岗英雄

各地义军蜂起,加速了隋王朝的解体,当时天下各地都有义军盘踞,其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义军名叫瓦岗军。瓦岗军在最强盛的时候曾经聚众30余万,成为各处反隋义军的盟主。

瓦岗寨最初的领导者是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617)。翟让本是洛阳的法曹,吃了官司被定为死罪,幸好有一个叫黄君汉的人认为翟让可救万民,帮他越狱出逃。大业七年(611)翟让与同郡的徐世(后来唐王朝赐他姓李,改名李)、单雄信于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事。参加起义的有县吏那元真、善于占卜的贾雄和翟让的哥哥翟弘等人,义军大部分都是渔民与猎户出身。翟让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单雄信为义军的将领。

瓦岗寨虽然是隋末最早起事的义军之一,但却并非是唯一一支部队。当时天下已然呈现出一片乱世的雏形,各地不断出现新的义军或大规模的盗匪肆虐。就连瓦岗寨的周围也同时存在着王当仁、李公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