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30 22:23:05

点击下载

作者:许超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江南水乡古镇

江南水乡古镇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江南水乡古镇作者:许超排版:KingStar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4-01ISBN:9787553703145本书由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序读懂建筑,开启深度之旅

旅途中,总有一些风景,虽然存在,你却不能真正领略。因为,只有知道,才能看见。建筑,尤其如此。所以,看之前,要多一些知道、多一些了解,看的过程,才能让呈现在眼前的景色变得丰富而立体,才能让视觉的震撼转换成心灵的滋养。

建筑是文化的。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建筑。故宫大门上的门钉体现的是等级;丹陛桥彰显的是地位;四水归堂的寓意是让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木雕上红色的蝙蝠则是“洪福(红蝠)齐天”的谐音。只有读懂了中国的建筑,才能读懂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建筑也是艺术的。大门不仅仅是出入口,所以才有夸张的门罩和精致的门楼;黄色和绿色的视觉冲击,白色和黛色的浑然天成,那都是美轮美奂的色彩搭配;叠山流水、梅兰竹菊,更是对美、对艺术的高度浓缩概括。分不清楼与阁,轩与榭,就读不懂建筑的艺术,就不会欣赏建筑。

建筑当然是实用的。吊脚楼蕴涵着南方多雨区的干燥诉求;宏伟的箭楼要实现的是防御功能;美人靠可供“美人”凭栏休憩;临水阁楼则是为浣纱的村妇遮风挡雨;无梁殿不是秀技术,是对广阔空间的需求。读懂了建筑的本意,才能理解建筑的设计本意。“建筑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它绝对值得我们暂且放下手中的工作,探访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财富。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国古建筑之旅》丛书,包括《闽西 客家土楼》《徽州 山水村落》《江南 水乡古镇》《开平 碉楼村落》《黔东南 苗寨侗乡》《北京 皇宫王府》《山西 晋商大院》《苏州 古典园林》八个分册,详细地叙述了不同的历史、环境以及文化所赋予这些建筑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旨在陪伴读者与建筑对话,开启一段有深度的中国古建筑之旅。前言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古镇的历史,自吴越开始。以前的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如今的江南,是温柔富贵之乡。旧时的缠绵悱恻和才子佳人、诗词歌赋,现在已被打散,沉在每每被人咏读的古诗词里﹑传记里。轻纱曼舞是江南,小桥流水是江南,细雨裹重山也是江南,桃叶渡﹑沈园﹑断桥﹑西泠桥也依旧是江南。

江南是风姿绰约又千变万化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江南。这江南可能是半途飘来的一份茶香,清心慰脾了一番;可能是刻意守候的清晨初晖,半悬在廊桥之上;可能是挽袖捶衣的女子,嬉笑之间做着手中的活;可能是某个老人家脱口而出的一句叮嘱,让思乡之情徐徐而至⋯⋯

然而,读懂江南,却不止在半梦半醒的书后一觉,也不在咿咿呀呀的昆曲词后,我们想带你看的不是云里雾里的江南,而是踏踏实实过着日子的江南。《江南古镇》,这本书说的就是承载了千百年历史却依旧活着的古镇。古镇人的生活与镇上的建筑唇齿相依,人们的一言一行,都与一座座建筑物息息相关。这一场江南古镇游,读的是建筑,看的是民风,听的是传说,而品的却该是这些古镇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先从江南古镇的布局和类型,古镇的水系、街巷、民宅等方面对江南古镇作系统、深度解读,然后重点介绍了江苏苏州、浙江北部、上海地区的15个古镇。介绍是全方位的,囊括古镇的方方面面。解读 江南古镇

走进江南古镇,才明白人可以离水如此之近。“水网纵横桥袂接,声声欸乃醉斜阳”或许不错,“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也是好的,江南的味道其实就是水的味道。1 梦里水乡 布局和类型

潺潺流水、欸乃桨声,梦里梦外仿若都想着它们,只要你曾枕河而居过。

静谧安详、气质温婉,你只来细看过一次,就开始惦记着再来一次。

多少人的梦里,闪过江南的倩影;多少人的身体里,住着一颗忆江南的心。

且替你抽个丝、剥个茧,把这江南的气息放大了晒干了,看看骨子里的江南究竟是如何?江南古镇的布局

江南古镇的布局是清晰可见的,只因其建筑全是依据镇上居民的实际所用而造。分私人建筑和公用建筑两大类,前者如民居和私宅,后者如祠堂、庙宇、戏楼、会馆、桥梁等。古镇的类型

古镇的建制因水而成。江南地区河网之稠,天下少见,港巷更是纵横,与河网的依存关系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古镇的建制:因河成街,因河成镇。古镇的布局依照河流的走向形成,大致可分为带形、十字形、星形和团形。2 江南古镇的灵魂 水

水,徐徐而动。寻常只能见着它的一星半点,若能有机会自高空一观,水的能量就自地面无尽展开。“君到姑苏城,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是苏州,也是江南。水生烟波,烟波有色;水生万物,由此吃水、用水、乘舟行水,也成了古镇的命脉。水与江南古镇的渊源

江南水乡因水而生,所谓“无水不成吴越,无桥不显水”,可见水是江南水城、水镇、水村、水路以及水巷形成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水是江南古镇的灵魂,纵横交错的河道是江南古镇的动脉。水的存在形成了江南独有的水网空间,传承着水乡最自然的生存状态。古镇的水乡风俗

水源源不绝,过东折西,走南闯北,盘活了江南一方方的土地。因感恩水之情,江南的镇上也衍生出一系列与水有关的风俗民情。水乡服饰江南水乡地区的衣着自古与中原地区由明显不同,一直都是紧身短衣,袖口窄小,腰间常束一条丝带或短裙。如今在甪直,所谓流传千年的“青莲包头藕裳衣”仍有传承。水乡饮食江南一带物产丰饶。水乡居民不仅以水稻为食,也加工成糕点,或酿制酒酿。如乌镇的姑嫂饼、南浔的油饼、周庄的水方糕等,无不来自于古镇百姓对谷物香糯可口口感的追求。除种植业的发达外,水乡古镇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厚,这同时也成就了古镇百姓好食鱼虾的饮食风俗。“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民间信仰数千年间,江南古镇的民间信仰活动相当繁盛。佛教、道教、儒学,还有林林总总的各家民间信仰,均穿插成为一年四季的信仰活动。江南古镇民间信仰的特点便是:崇拜神明极泛,信仰范围极广,也极富实用性需求。古镇的纽带——桥

江南有水,因水而生桥。江南的桥起于何时?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似是最古老的证据,那些木构的干栏建筑所展现的技艺已经成熟至可以跨河造木桥。

旧时的江南,梁桥、拱桥、吊桥以及浮桥是最为常见的桥梁形式,这里重点介绍一种比较特殊的桥,就是倚桥。它多出现在集镇上,在重要的桥头处,居民利用桥头的一侧作为房屋的一面墙,从而开设商铺。现在江南的一些小镇上,仍然能看见倚桥的身影。古镇的纽带——船

对多年居住于江南的人们而言,行船已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船之于古镇,不亚于丝绸之路对于中国的影响。又因作用不同,不同行业所用的船只也不相同,主要有乌篷船、大网船、小网船等,而乌篷船作为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更是久负盛名。3 古镇的血管 街巷

江南古镇的街巷,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大开大阖的阔气范儿,也有仅容单人独往的逼仄。落雨时最减烟火气息,雨珠儿落在青石板或弹石路上,使其润了层珠色,静卧着等待撑伞少女,或挎着鲜花篮的美人儿翩翩而过。街巷的构成

古镇的街巷,都顺水的流向因地制宜而设。其形状,或十字结构,或鱼刺结构,都是顺应民生的自然衍生出来的。多数街巷都由青石板铺就,除非是一等御道,为迎接圣驾、圣谕或钦差特地铺设的街要使用青砖。石板街江南古镇一般都有两三条交通主道,全长总在1~3千米,街宽3~5米。街面都取青石铺就,光滑如镜,这便是俗称的石板街。石板街两侧设酒肆店铺,比街面的基石高上两三层,不至于因雨天积水浸至店内。如今的古镇,石板街总和商铺子连在一起,仍显示出过往的繁华。水街水街,是顺水而成的街巷,最常出现在江南。水街热闹,建筑也为古风,青砖、粉墙、琉璃瓦,小桥、流水、轻画舫,在十里秦淮河畔看得最分明。廊棚廊棚,是带屋顶的街。它们有些居中,有些临河,沿河一侧还设有美人靠,供人休息。廊棚的作用,可使行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苦。以西塘的廊棚为例,多设在商业集中的区域,由一根根圆木支撑起一层斜斜的屋面,也有由木质的框架加上毛毡的棚顶构置而成的。街巷上的老行当铺

江南古镇,其街绵亘,必然是商贩往来如云之地。因商贩而起全镇的兴旺之色,又因人烟繁盛而添各色行当。米行、酒坊、茶馆以及丝绸铺子等,都是应运而生的店铺。4 江南古镇的骨血 民宅建筑特色

江南水乡小镇的建筑大都临水而建。室外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室内陈设雅致、装饰讲究,这些是水乡建筑的最大特点。建筑要素

江南民宅在建造时多选址于临河贴水处,因地制宜筑宅。造型轻巧简洁,色彩淡雅,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大面积的民宅凑到一处,便是平房楼房交错,山墙各式各样,也与小巷和水岸上下一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江南水乡民居在单体上以木构一二层厅堂式的住宅为多,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屋顶与山墙江南古镇的民居,多在屋顶铺上青瓦,整个坡屋顶成向内微曲的屋面,有利于屋面排水。屋脊有许多做法,花样颇多。寻常民居只用瓦竖砌,两头做简单纹饰。大、中型民居的主要厅堂脊头有做成龙、鸡等花饰的。水乡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因而墙具有重要的防火功能,一般山墙皆高出屋面。墙可分实砌和空斗两种,或下为实上为空的混合式。普通山墙为硬山式不出屋顶,做成梯阶式或平头高墙,称“封火墙”或“女儿墙”;厅堂等重要建筑的山墙用出屋顶的屏风墙,随着房屋进深的大小,有一山、三山和五山屏风墙的不同。地面地面,江南民宅内露天的地面(如天井)用石板、裂纹石块或鹅卵石铺砌,也有用砖铺;室内地面都用砖铺。江南多雨,地下水位浅,室内易潮湿,一般先用石灰夯实,其上铺砂,砂上铺砖,以避潮气,居室的房内则用木地板。墙基墙基常用条石,多用石灰粉刷成白色,而江南水乡特定的自然气候却使得白墙转成粉墙,从而衍生出水墨丹青的韵味。如遇上需用墙基做装饰性墙面时,就用清水磨砖贴面,既简朴又表现出主人的殷实。门楼门楼,是古时人家的“门面”,是做在前后进腰门上纯粹用做装饰性的特征构件。明清后,江南昌盛的家族日益增多,门楼上的雕花也从明代的简朴转为烦琐。通常一座门楼,顶部必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多有双面砖雕和一幅象征吉祥如意的匾额。匾额斗框的图案也多吉利。轩轩,实为室内天花。古人建筑师多设轩于富贵宅院内,只为给屋顶增加一个空气保温层,使之冬暖夏凉。江南富贵人家的轩更有讲究,其装饰考究,木雕图案也精良。至于轩的样式,也有多种,如船篷轩、鹤顶轩、花篮轩等,都是以形定名。天井古镇中的民居,多设天井以通风采光。无论大宅、中宅或小宅,天井的存在是一定的,不受屋宅院落的大小限制。以大宅为例,多设前后天井通风。样式常常都做成长方形,东西长度大,通风效果好,且于夏季可减少太阳的照射。美人靠早年江南闺阁女子不能轻易下绣楼外出,仅能立于楼上遥望楼下世界。美人靠顺天井而铺,是连绵靠椅的雅称,下设条凳,上连靠栏。又名“鹅颈椅”,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才有此美名。石雕石雕,借石头之势行塑造之意。其取材无非是各种石块,也讲究设计手法,讲究纹式的流畅洒脱。单凭设计手法,又分为圆雕、沉雕、镂雕、透雕。木雕浙江东阳的木雕技派最是出名,其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江南的富贵人家多请此派的技师细雕屋宅,特别集中在窗门、柜、茶几、椅及床等物件,融浮雕、单面雕、透雕及镂雕等技法于一身。砖雕江南古镇上的民宅,多用徽派砖雕和苏派砖雕。两者相比,苏州砖雕更是清雅,精致娟秀得很。多年前苏州曾拥有200余座明、清时代的砖雕门口,可惜现在大部分都已损坏。周庄 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一片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如果说水是周庄的魂,那么占据全镇建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明清民居就是周庄的韵,仅仅0.47平方千米的古镇上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

春日的清晨,漫步这江南小镇,错落有致的古朴居民,青色砖石的窄窄小巷,曲曲弯弯的河道,犹如羞涩的江南女子半遮半掩着精致玲珑的面容,让你窥不到全貌;而当高高的日头散去了薄雾,临窗而坐,泡上一壶清茶,窗下乌篷穿行在河道中时,周庄便如那头戴斗笠、身着蓝花布衣、吟唱江南小调的船家大嫂一般鲜活起来。周庄名片头衔: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置:江苏省苏州市东南部,昆山市周庄镇门票:100元(包括沈厅、双桥、文化街等16个景点),夜游80元(包括水上巡演、双桥情思、张厅怀古、富安桥、感受老街)。电话:0512-57211699网址:http://www.zhouzhuang.com/溯源

周庄原名贞丰里,以当地有座贞丰桥而得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由于当时周姓迪功郎(迪功郎,为乡村小官职务名)捐舍宅修全福庙,为当地最早的古刹,当地百姓感其恩德,故易“贞丰里”之名为“周庄”。南宋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迁居此地,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举家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周庄亦因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而由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制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盛产丝绸、刺绣、竹器、脚炉及白酒等。因此,周庄的民居古宅建筑用途广泛、装饰丰富、风格多变,尤以商业和居住相结合的建筑最为特色。周庄全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