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1 03:28:04

点击下载

作者:(意)玛丽亚·蒙台梭利,洪友,李艳芳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作者:(意)玛丽亚·蒙台梭利,洪友,李艳芳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7-01ISBN:9787806883204本书由北京东方神鸟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篇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第1章儿童的世纪

近年来,我们这一社会在儿童护理和儿童教育方面取得了十分惊人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归功于人们心灵的不断自我觉醒,而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起步于19世纪90年代的儿童健康保健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其次,在儿童个性研究方面,人们也得到了许多新的重要启示。

当今,不论从事医学、哲学还是社会学的任何一个分支的研究,如果不涉及儿童问题,其研究就很难有所进展。打个比方来说,儿童问题的研究对这些学科的启发,要远比胚胎学对生物学和进化研究的启发更大。之所以关于儿童的研究如此重要,是因为他们能触及人类的所有难题。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仅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瑞典作家艾伦•凯甚至预言,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如果人们有耐心去查阅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的第一次演讲,也会发现类似的表述。那些演讲发表于新世纪的开端(1900年)。当他展望即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世纪时,把它称之为“儿童的世纪”。

这些预言性的表述也许充分反映了19世纪90年代科学发展而引发的思考。此时此刻人们才意识到,儿童正遭受传染病的侵袭,其死亡率比成人高出10倍之多,他们在学校里也忍受着苛刻的责罚。

但是,没有人能够预知,在儿童的世界中是否隐藏着某些至关重要的奥秘,它能揭开人类心灵的面纱。还有,儿童的精神中是否蕴含着某种力量,一经发现就能有助于解决成人自身和社会中的某些难题。只有发现了这些奥秘与力量,才能奠定“儿童研究”这门新学科的基石,而它也将对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儿童与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开辟了一个迄今鲜为人知的研究领域,即探索潜意识的奥秘。尽管心理分析还很难解决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儿童世界里不为人知的一面。

也许我们可以说,心理分析完成了心理学以前无法做到的事,即通过意识来分析人们内心的秘密,这就如同人类最终到达了古人认为的天涯海角或是大力神海克力斯的石柱。如果说,心理分析至今还无法控测潜意识的汪洋,那么就无法解释,儿童的心理是如何使我们对人类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众所周知,心理分析最初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治疗精神病人的一种手段。毫无疑问,它成功地揭示了潜意识是如何支配人的行动的。人们用心理分析深入到潜意识层面,以对心理反应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导致那些反应的重要而又隐秘的原因。透过这些原因就能触及一个人思想中巨大的未知世界,正是这个未知世界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不过 ,心理分析还无法成功地探索这个世界。弗洛伊德由于他也与古希腊人一样持有一种偏见,这使他只局限于病理学的研究而未涉及对正常人的分析。

上个世纪,精神病学者查克特发现了潜意识。他发现,所有严重的精神病患者都把他们的潜意识暴露无遗,那情形就如火山爆发,沸腾的岩浆冲决地壳喷涌而出。这种潜意识与显意识形成奇妙的对比,这在当时仅仅被看做是一种症状。弗洛伊德在此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利用一种复杂的技术发现了通向潜意识的途径。但遗憾的是,他所做的实验都局限于精神失常的人。想一想,有多少正常人会随随便便接受一次痛苦的心理测试呢?对他们的刺激程度决不亚于对他们进行一次心灵手术。弗洛伊德只是在治疗精神病人的过程中得出的他的心理学理论,因此,这些理论的产生主要源于他的个人经验,并且是基于对精神失常的病例分析。弗洛伊德看到了潜意识的大海,却未能探索它,而是将它描绘成了一个多风暴的海峡。

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的理论还不够充分,他治疗精神病人的技术还无法让人满意,并且治愈效果也欠佳的原因。正是那些传统的思想与经验的累积使弗洛伊德某些理论的发展形成了障碍,另外对于各种各样的潜意识只靠临床经验和理论推理显然也是不够的。童年的秘密

在潜意识这个巨大的尚未被开发的领域,需要新的学科和理念来加以充实完善。它们也许有助于我们通过研究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来透视他们心灵的发展历程,通过及早察觉儿童内心的痛苦挣扎来避免他们误入歧途,从而有助于我们对人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心理分析最惊人的发现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儿时期。那些重新被潜意识唤醒的往事让人们明白:儿童恰恰是那些难以名状的痛苦的牺牲品。这一发现既令人兴奋,也让人困扰,因为它与人们普遍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童年时受到的心灵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慢性而持续,可人们却从不认为它们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这类心灵伤害一般由喜欢发号施令的成年人对孩子自然成长中不断施加的压抑造成。它通常与最能影响孩子的人密切相关,尤其是孩子的母亲。

我们应该认真区分心理分析的两个不同层次。其一为较浅的层次,它来自一个人的本能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他必须去适应那种环境,而这又与他的意愿相违。类似这种矛盾冲突还是可以缓和的,因为他还能够在显意识中思考那些引起困扰的原因。然而,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需要人们不断加以探索。在童年的记忆中,有一种冲突不同于一个人与他所处的环境间的冲突,它是一个孩子与其母亲,甚至成年人之间的冲突。

后一类型的冲突在心理分析中很少涉及,所以也很难得到解决。人们也很少着手去解决这类问题,它们至多仅仅被当作引起疾病的原因。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也就是说,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实际上很早就被确定下来了。

尽管身体上的疾病已引出医学上一些具体分支学科的发展,例如,胎教和婴儿保健,并且使社会更加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然而,人类精神方面的疾病却没有引发类似的进展。虽然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许多成年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他们适应生活环境的困难都起因于童年的遭遇,但是人们却没有尝试去缓解儿童的心理冲突。

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有部分源于心理分析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去探索潜意识。这些技术只适用于成年人,却无法用在孩子们身上。人们无法让一个儿童去回忆他童年发生的一切,因为他依然是个孩子。因此,与儿童打交道时,更需要的是观察,而不是打探。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必须从心理的角度来进行,以此来发现儿童与成人和社会之间的冲突。显然,这种方法不需要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只需要采用“观察”这一新的视角来对待儿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这种观察方法无需对心理疾病进行做艰难的分析,只需把握好儿童心灵中的现实生活是个什么模样,这包括他从出生时起的整个人生。然而,人们至今也没有谱写人类心灵发展的历程,没有描述过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障碍,还有他与监护他却不理解他的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也没有描绘过儿童那难以名状的痛苦、稚嫩心灵中的迷惑、毫无道理的失败和他们潜意识中的自卑。

心理分析给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供的帮助很小。而儿童心理研究却恰恰有助于心理分析的发展,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普通的正常人,其目的在于预防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心理冲突,而心理分析所关心的也正好是精神病的防治。

就这样,一个能够科学探索儿童世界的新领域诞生了。它与精神分析既类似又有所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而不是精神失常者,而且它将致力于透视儿童的精神生活。它的目标是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儿童,并敦促人们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让他们意识到这些错误正是自己潜意识所造成的。成年人应为儿童的发育成长承担责任

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形容成年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碍,这一词的字义已经清楚表明了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成年人”这个名词本身是很抽象的。事实上,由于儿童与社会是隔离的,当他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成年人,他的行为、举止就会与其最亲近的人相像。这些能影响他的人,通常是他的妈妈、爸爸或老师。

然而,社会却赋予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与发展。只是到现在,当人类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后,我们才转而发现,那些过去被认为是整个人类的守护者和施舍者的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既然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扮演着母亲、父亲或儿童监护人的角色,那就意味着他们全部都应受到控告。对儿童负有不可推脱责任的整个社会,也应接受审判。这一惊世的控告,其实可以给我们警醒,它就如同上帝的最后审判一样神秘而令人敬畏:“你们究竟是怎样对待我托付给你们的孩子们的?”

成年人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抗议,并会为之进行自我辩护:“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们热爱我们的儿女,我们为了他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们虽然在表面上在为自己辩护,其实内心里也充满了矛盾。他们口头上的辩护由来已久,也为我们所熟知,我们对此毫无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这种控告本身,而不是谁受到了控告。被告们虽然在照料和教育孩子上殚精竭虑,但还是发觉自己恍若置身困难重重的迷宫,无力自拔,仿佛自己一直徘徊在一个根本没有出口的密林中。其实他并不知道,他之所以会迷路,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所有代表儿童利益的人都应该对成年人提出控告,他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这样做。

我想,这一控告会立即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因为它公开谴责的并不是那些见不得人的错误,并不是那种让人觉得自己丢人、没用的错误,而是要指责一种在无意识下犯下的错误。这种指责能使人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人类每一个真正的进步不都是因为发现和利用了未知的东西!

为此,人们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总是如此矛盾:对有意识犯下的错误感到痛心,而对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却不置可否。其实,在无意犯的错误中隐藏着巨人的机会,即一旦人们认识并克服它,就能使自己超越某个已知的、或梦想达到的目标,并使我们最终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骑士会对自己作如此真诚反省的原因。当他因个人荣誉受到哪怕最微小的侵犯而准备战斗时,会先跪在祭台前谦卑地承认:“我首先宣布,我有罪,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圣经》中就讲述了大量这类惊人的、自相矛盾的例子。想一想,在尼尼微,人们为什么会聚集在约拿的身边?为什么所有的人——从国王到平民——都渴望加入以约拿为核心的那群人中?又比如,洗礼教徒约翰是如何将人群召集到约旦河畔的?他究竟用了什么具有魔力的咒语将如此众多的人聚集于那里的?

人们蜂拥而去听别人对自己的控告,而后他们又聚在一起赞成控告者对他们的指责,承认他们自己做错了。这确实是个奇怪的现象。正是这些尖锐的、持续的控告,把他们的意识从潜意识中唤醒。所有心灵上的进步都是经由把不自觉变为自觉,并进而征服自觉、征服自己的思想而取得的。正是沿着这条路,人类的文明才不断前进。

如今,要想不再像从前那样错误地对待儿童,把他们从内心的冲突与危险的思想中解救出来,首先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一切也将随之而变。这种变革必须在成年人中进行。的确,尽管成年人宣称,为了孩子他们正在倾尽一切所能,并进一步声明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对孩子的爱,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他们必须从现有的知识以外去寻求答案。

尽管关于儿童依然存在大量未知的东西,他们的心灵中也有大量我们不甚了解之处,但我们必须去认识这些。我们必须怀着一种激情和牺牲精神去开发这片未知的领域,就像怀揣着梦想去海外寻求金山一样。这是那些想寻求儿童深处未知因素的成年人必须做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应该参与此事,不论其国籍、种族或社会地位,因为这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年人至今也无法理解儿童和青少年,因此,他们之间仍然因为无法沟通而不断产生冲突。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成年人应该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者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而是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必须认识到他们因为无意识所犯下的过错。这些错误有碍于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如果成年人不做好纠正错误的准备,没有采取与这种准备相应的态度,他就不可能进一步了解儿童。

反省自身,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就如同一提起药物,人们就会联想到它能用来治病,也如同一个指关节脱臼的人必然渴望它能复位一样。同样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时,他就会感到有种无形的力量迫使他去改正,因为一旦他清楚了错误的原委后,就再也无法忍受从前那种不知名的、无助的痛苦了。

当生活步入正轨后,一切又将顺利进行。只要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确在过多关注自己的同时忽视了儿童,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实际也能够做到那些自以为力所不及的事情,那我们就会渴望去了解儿童的心灵,并会发现他们的心灵与成人的心灵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正是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而已。因为把儿童看做是脆弱的和没有自理能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的事。因为把儿童看做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因而觉得需要他们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我们也许可以说,成年人把自己看做是儿童的造物主,他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他们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儿童必须以他们为样板来塑造。儿童的任何举动一旦偏离了成年人的方式,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必须马上予以纠正。

成年人如果以上述方式对待儿童的话,即便他能说服自己以这样做是出于对儿童无比的热爱和忍痛做出的自我牺牲来,事实上都是在无意识地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第2章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沃尔夫发表他有关生殖细胞分裂的发现时,他向人们展示了生命体是如何发展和成长的,同时也给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以表明生物中蕴含的内在力量到底是怎样达到既定目标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彻底摧毁了莱布尼兹和斯帕拉尼等人的生理学观点:一个受精卵就是一个成年人的雏形。那一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受精卵内含一个成比例缩小的人。尽管它不完美,但当它被置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中时,这个人就会最终从中发育成长起来。他们是从对植物种子的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的,因为在植物种子的两片子叶间,藏有一株根、茎、叶俱全的幼小植株,如果把种子埋在土里,它将会生长并成熟。他们把这种看法机械地套用在了动物和人身上。

由于有了显微镜的发明,使沃尔夫能够观察生命究竟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了。他首先研究了鸟的胚胎,发现胚胎起源于单个受精卵细胞。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个受精卵并不像人们从前所想象的那样,具有成鸟的形状,而是与任何一个其他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所有生物——不论植物还是动物——最终都从这个最简单的、没有多大差别的细胞中产生出来。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从种子中观察到的幼小植物实际上是一个胚胎,它是从果实中原始的生殖细胞中发育而来的,一旦它落到土中,就会继续生长。

因为这个生殖细胞它能根据既定的生长模式,进行迅速地分裂,显示出它与其他细胞的不同,但是,这个原始细胞内并没有迹象表明它将如何分裂,尽管在这个细胞里还有极小的东西——决定它遗传特征的染色体。

如果我们追踪观察一个动物胚胎的早期发展,就可以看到,这个原始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接着是四个……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它们形成为一个中空的球体,生物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桑葚期”。这个球体会继续向内折叠发展,于是形成另一个有着双层细胞壁、口朝外的球体,即原肠胚。这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复杂变化,就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器官和肌肉。然而,这一过程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设计方案。这个生殖细胞只是服从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指令,就像一个忠实的仆人,他心里完全清楚主人交给他的任务,无需任何书面的指示,因为书面指示也许会泄露主人的秘密指令,这个秘密的计划只能从那些不知疲倦的细胞所做的工作中才能看到。

所有哺乳动物的胚胎——当然,人的胚胎也是这样——最早生出的器官是一个小囊。它将发展成心脏,它会以固定的节律搏动,其心搏速率是其母亲心搏速率的两倍。它为正在形成中的组织器官提供必需的养分,并将一直这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下去。胚胎的发育实在是造物的一个奇迹,它是如此不可思议,因为它可以独立地秘密完成所有使命。这些细胞在多种转化中依然能做到准确无误。它们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并且这些器官也会各自发挥其独立的功能。然而,这一造物的奇迹却被小心地隐藏了起来,自然之神用了一种神秘的东西将胚胎包好,只有她自己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打开,把一个新的生命带到世界上。

这个降生的小生命决不仅仅是个物质机体。它就像一个生殖细胞一样,它自身也有既定的心理法则,它的机体不仅仅是通过各种器官发挥功能。它具有一种本能,但这无法在单个细胞中,而只能在活的机体中才能找到。正如每一个受精的卵细胞本身包含了整个有机体的发展蓝图一样,这个新诞生的小生物不管属于什么物种,它本身就有一种心理本能,使它能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虫——都是如此。蜜蜂惊人的本能使它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但这种本能无法在卵或幼虫中发现,只有成熟的蜜蜂才具备。同样,一只鸟只有在孵化出来之后,才会有飞的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动物所置身的外界环境不仅仅给它提供生存的手段,它还为每一种动物的形成提供刺激。外界环境就是这样以它自己的方式为整个世界的协调发展与生生不息做出了贡献。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生长的外界环境,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机体特性,使它能对世界整体系统的完善做出贡献。一个动物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能得到确认,比如,羊羔安静,而狮崽暴烈,蚂蚁总是辛勤地工作,而蝉只能孤独地吟唱。

与低等动物一样,新生儿也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认为人类尊贵的心理世界远比其他生物高级,就断定人类没有心理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是很荒谬的。与残忍动物的本能不同,儿童的心灵是深藏不露的,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儿童不受那种在非理性生物中发现的既定本能支配,因而它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每个儿童将有不同的发展,适合他们成长的外界环境也应该为他们精心地量身定做。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的某种模式一样,这种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秘。这一发展看上去是自发的,其实它是按着一种既定的规律发展着。由于儿童十分娇嫩,就像所有幼小的生命一样,他们的心灵需要得到保护,需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能保护他们的环境中,这就如同自然之神会找来材料,保护胚胎一样。新生儿的降生

新生儿出生时所面对的环境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环境,而是一个已经被人们彻底改造了的环境。是人们为了自己更方便地索取,为了更安逸的生活方式,而建立的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去甚远的环境。

当这些弱小的生命从一种环境进入到另一种环境时,他们不得不为此做最艰难的挣扎。但是人们又为新生儿做了些什么呢?一个人在他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像在出生时那样经历如此剧烈的冲突和挣扎,并承受那样大的痛苦。这个时期理所应当值得人们进行认真的研究,但至今仍没有人这样尝试过。

许多人认为如今的世界已十分关心新生儿了。但我们究竟是怎样关心的呢?

事实上,当一个婴儿降生的时候,所有人都只关心他的母亲。她确实受苦了,但是新生儿就没受苦吗?人们只关心母亲是否受到了强光和噪音的干扰,但是对来自毫无光亮和声音之处的婴儿又有什么保护措施呢?他也需要静谧和幽暗的环境。他本来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干扰、恒温的液体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就在一瞬间,他原来静谧、幽暗的环境改变了,变得处处都与原来的环境截然不同。他娇嫩的身体触到的是粗糙的硬物,并且还受到粗心大意的成年人的生硬对待。

在他出生之后,满屋的人都不敢碰这个新生儿,因为他实在太娇小脆弱了,于是,他们把他托付给有经验的人照看。可是他们已有的陈旧经验并不适合做如此精细的工作。只用一双强有力的手去牢牢抱住婴儿是不够的,他必须被正确地托抱,这就如同一个护士受托付照料生病或受伤的人之前,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移动病人,学会扎绷带或敷药而不引起病人过度的疼痛一样。

但对新生儿却没有如此精心的照料。医生并没有为他们做特殊的考虑。当婴儿拼命地哭泣时,也没有人把那当回事儿,听到他哭的那些人还认为,眼泪能清洗眼睛、抽泣能增加肺活量呢。

婴儿一出生以后就立刻被全身包裹。出生不久,他就被紧紧地包在襁褓中。从前在母亲子宫里蜷曲着的幼小身体现在被拉直了,就像上了石膏一样动弹不得。事实上,新生儿无需穿任何衣服,即使是刚刚出生的第一个月也不需要。好在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已有所提高。紧裹的襁褓已经见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轻薄的衣服。照此发展下去,让婴儿不穿衣服最为合适。

婴儿应该像画中描绘的那样裸露着。当然,由于胎儿一直生活在母亲体内,当他出生后显然需要保暖。但这种温暖主要应该来自外界的环境而不是他的衣服。实际上这些衣服不能为他提供热量,只是保存他体内已有的温度而已。我们可以在动物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幼崽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即使这些幼崽身上已经长出了绒毛,它们的母亲仍然在孵化着它们,用身体温暖着它们。

其实我也没有必要坚持认为人们对婴儿缺乏关心。我敢断定,如果美国的父母能够与我对话,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他们美国人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婴儿的。德国和英国的父母也会说这样的话。听了她们的话,我肯定为我没能了解他们在照料儿童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十分惊讶。事实上我也知道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仍然坚持要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充分重视新生儿的真正需要。

如果说进步,它表现为人们发现了从前没有被发现的东西,完成了从前认为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我们已经为儿童做了不少的事情,但还要做更多的事情。而且这里我还要提及一点:无论我们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刚一降生起,我们就本能地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我们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小孩,别让他弄坏任何东西,别让他惹麻烦。当心!看住他。

我相信,在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儿童以后,他们就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来照料儿童。对一个新生儿的保护,不仅仅是使他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使他的心理能够适应周围的世界。实验证明,这样的措施十分必要,并且父母也应当在这方面接受指导。

那些家境富裕的父母依然为孩子准备华丽的摇篮和绣着花边的小衣服。按照这种对孩子的装束标准,如果鞭笞仍然流行的话,他们一定希望买到一条金把手的鞭子。这种奢侈只能表明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家境富裕给孩子带来的应该是真正的幸福而不应是奢侈的环境。对于婴儿,他最好是能呆在听不到街道的噪音的平静安宁的房间里,而且房间里的光线和温暖都要能够及时调控。

我们还要认真对待抱举儿童的方法。这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掌握适当的技巧。婴儿始终是弱小的,他也和他母亲一样刚刚经历了死亡的威胁。我们欣喜地看着他们活了下来,这种快乐与满足是一种危险过后的解脱。有时候他可能因为呼吸困难需要供养,或者因为止血机能受损造成皮下出血,但是,我们仍不能把一个婴儿和一个患病的成年人相混淆。新生儿的需要与病人不同,这种需要是迫切想使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适应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我曾经见到一个婴儿掉进地上放着的水桶里,险些被淹死。当这个新生儿突然下沉时,他张大了眼睛,伸出了他小小的胳臂和腿,下沉好像使他大吃了一惊。这是他经历的第一次恐惧。

我们触摸和搂抱儿童的方式及由此产生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感觉,使我们联想起牧师在祭台前的状态。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只有一束柔和的光线透过染色的玻璃,牧师就在这种环境中活动。他的手是纯洁的,他的动作是慎重并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这个神圣的场所洋溢着一种希望和崇高的感情。新生儿也应该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如果我们把对婴儿的照料和对母亲的照料比较一下,并想象一下照顾他们的方式有何不同,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错在哪儿了。

我们让母亲拥有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孩子抱走,只是在喂奶时才抱回来;对婴儿呢,我们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用花边和丝带把他打扮起来,这些使他不得安宁,这些行为无异于让一个刚分娩的母亲立刻起床着装去参加宴会。

我们把婴儿从摇篮里抱到肩上,接着把他放下来,送到他母亲的身边。在我们折腾宝宝时,谁曾想过让一位母亲去遭受如此劳累?!

有人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婴儿并没有痛苦或欢乐可言,对他过分小心是愚蠢的。对于那些不省人事、危在旦夕的成年人,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更需要的是身体上的帮助,而不是思想感情上的充分关心。然而,如果我们也这样对待婴儿,那实在是毫无道理的。

我们对人的生命中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发掘,好在我们也不断认识到了这样做的重要性。正如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婴儿如果在出生后第一个月里遭受到痛苦与压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如果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一个人成长所需的要素,那么我们将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类未来幸福的源泉。

人们太不关心新生儿了,尽管新生儿刚刚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危险阶段。当他来到我们中间时,我们几乎还不知道如何照料他,虽然在他身上蕴藏着一种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

我们在圣约翰《福音书》的序中所读的一句话在某种意义上应该适用于新生儿:“他在这个世界中,然而这个世界却不了解他。”母性的天赋本能

在辛苦的哺乳期,哺乳动物凭着本能,精心地照顾他们的后代。以一只普通的家猫为例,它把新生的小猫藏到黑暗的地方,在照顾幼崽时十分警觉,甚至不让那些小家伙被人看到。只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它们变成活泼美丽的小猫时,才让它们出来活动。

生活在野外的动物对它们的后代照料得更加无微不至。虽然它们绝大多数群居生活,但是一个母亲在即将临产时,就会离开它的伙伴,独自去寻找一个藏身之处。幼崽生下来之后,它还会让它们与群体隔离两三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之多。这段隔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动物种类的不同。在此期间,这位母亲还充当她儿女的保姆和帮手,它把它们藏到既安静又安全的地方,使它们免受强光和野兽的干扰。尽管这些幼崽通常天生就有已经发育得相当充分的动物能力,可以站立和行走,但它们的母亲还是那样精心地照顾它们,使它们与群体隔离,直到变得更加强壮并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为止。只有到那时,它才会将它们带回到群体中间去,让它们生活在家族中间。

不论是马、野牛、野猪、狼,还是老虎,这些高等动物的母性本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表现出来的照顾后代的方式的确令人感动。

一头野牛在她的小牛犊出生之后,会使它远离群体好几周,在此期间,它会细致入微地照顾她的幼崽。小野牛冷了,她就用前腿护着它;小野牛脏了,她耐心地把它舔干净;小野牛饿了,她用3条腿而不是4条腿站着,以便给它喂奶。就是在她把它带回群体之后,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照料它。所有雌性的四肢哺乳动物普遍如此。

有些动物并不满足于寻找一个单独的地方生下他们的后代,它们还千辛万苦地为后代准备一个安乐窝。例如,雌狼会在密林深处幽暗偏僻的地方寻觅到一个洞穴。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栖身之处,它就会在地上掏出一个洞或者在树半截的树干里筑巢,还将自己胸脯的毛拔下整齐地铺在那里,这不仅给予了幼崽安全和温暖,而且也能使它更方便地喂养幼崽。这些出生不久的小家伙仍旧闭着眼睛,听不到任何响动。在此期间,所有母狼都会主动攻击任何企图靠近它们幼崽的动物。

在家畜当中,这些母性的本能也时常会遭到破坏。母猪甚至会吞吃掉自己刚刚生出的小猪,而野母猪恰恰是最温柔、最富于爱心的母亲之一。同样,狮子如果被关在动物园的牢笼里,也会吃掉自己的幼崽。这更进一步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不受到人为的束缚时才能正常发展。

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表明,当它们的幼崽接触到外界环境时,需要特殊的帮助。当这些小家伙经历了出生的考验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能力的苏醒后,还需经过一个关键的时期,即与群体分离,并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这一阶段过去后,它们仍然需要几个月的照管、喂养和保护。

一个做了母亲的动物,在它的幼崽成长为同类中能够独立的成员期间,它不仅关心幼崽的身体需求,而且还关心其天赋本能的发展。而这些努力只有在安静和光线昏暗的场所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当一头小马驹的腿长得较有力时,它学会了识别和跟随它的母亲,其外形也更像一匹马了,但母马仍然不允许任何人接近它,直到它变成了一匹小马。同样地,母猫也不允许别人仔细观察它的幼崽,除非在它们睁开了眼睛、开始行走、变成小猫之后才行。

大自然显然极为关注动物的成长过程。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她不仅仅表现出关心它们的身体需要而且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照料之外,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第3章心灵的胚胎

在每一个婴儿诞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神秘的、伴随着肉体的精神降临于人世间。

所谓的科学,没有考虑到婴儿“实体化”,它仅仅简单地把新生儿看成一个由一些器官和组织混合而成的生命体。并且即使在这个层面上也带着一种神秘色彩。人们仍然十分惊奇,一个如此复杂的生物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成人应该对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给予特别的关心。如果他一出生就有了心理活动,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心理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如果我们把“教育”不仅仅理解为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将它理解为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我们就可以确信无疑地说,儿童的教育应该始于他们诞生之时。

从婴儿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心理活动已经存在了。即使我们只使用较为浅显的、基本的概念来解释婴儿的心理生活,我们也必须承认:婴儿的本能,不仅对他的身体成长和营养吸收起作用,而且对各种心理活动的成熟也起作用。这种本能在动物身上表现为物种的特性。

就运动而言,婴儿要比其他动物发展得慢。婴儿诞生时,这种能力几乎没有发展,尽管他已经能运用感官、并且对光、触摸、声音等有所反应。

瞧,新生儿一副惹人怜悯的样子。他无法自助,并且这种状态将持续很长时间。他不能说话,无法站立,需要别人不断地照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所能发出的唯一声音就是哭喊,引得大人立刻跑过去帮助他。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数月、一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之后,他才能站立和行走。要能够说话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我们把“实体化”理解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它能给新生儿弱小的身体带来活力,促进他成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成熟完善,那么我就可以把婴儿的这种心理和生理发展说成是实体化。

婴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软弱无力。而其他幼小的哺乳动物几乎一出生或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站立、行走,寻找妈妈,并且学会了同类的语言,尽管这种语言并不完美,也几乎只能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比如,小猫就已经能发出真正的猫叫声,羊羔能发出胆怯的咩咩声,小马驹也能发出哀怨的嘶鸣声,不过,尽管它们能发出声音,但它们更喜欢保持沉默。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幼崽的哭喊而变得嘈杂不堪。

这些幼崽的成长也毫不费劲儿。它们的身体本身拥有一种决定它们以后行为的本能。我们已经知道了幼虎是如何跳跃的,一只用四肢都还不能站稳的小山羊是怎样蹦跳的。所有刚出生的生物都已经拥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将决定它生理器官的功能。而且这种本能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它比生物自身的形体发展更稳定,更能体现此生物的特性。

在动物中,所有比身体生长功能高级的特征都可以被认为是“心理特征”。既然这些特征在刚出生的动物身上可以找到,为什么就不可以在婴儿身上找到呢?

有一种理论把动物的本能解释为,从古至今物种不断积累经验的结果。这种本能是代代相传的。那为什么只有人类在接受他们祖先的遗传时如此缓慢呢?他们一直直立行走、说话,并且总是愿意为他们的后代做些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在心理生活的丰富性上高于其他一切生物,人应该是唯一没有心理发展模式的生物。坚持这种观点是愚蠢的。

在这种明显的矛盾背后肯定隐藏着某个真理。人类的心理能够深深地隐藏而不会像动物的本能那样表露无遗。儿童不受固定的和预定的本能束缚。这一事实表明,他有天生的自由和更大的行动空间。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人们生产自己使用的不同物品来加以说明。许多产品是“成批生产”的,即它们由机器迅速生产出来,并且都十分相像。而另一些产品则是“手工制作”的,生产它们比较缓慢并且它们个个不同。每一件手工生产的产品的所值所在,就在于它上面留有生产者精心制作的印迹,比如,一件物品表现了刺绣工的技术,而另一件物品则体现了大艺术家的天才创作。

如果我们把这一比较扩展到生物范围,也许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动物就像成批生产的物品,每个个体都具有此物种的特性。与之相比,人就如同手工制作的物品,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就像一件与众不同的艺术品。但这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在成品没有公之于众之前,必须完成较独特的工作。那不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简单复制,而是积极进行革新和创造。当这个产品最终问世时,它就会让人觉得惊讶和不可思议。它就像一幅杰作,倾注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而在向公众展出之前,它一直藏在艺术家的画室里。

人的个性形成是实体化的一项秘密工作。儿童是一个谜。我们知道儿童拥有最丰富的潜力,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他将如何发展。他只有根据自己的意愿才能实体化。

人们通常所说的“肉体”是“由意志所控制的肌肉”的复合体。没有这些与人类精神紧密相关的肉体,人的意志也将无能为力。如果没有运动的媒体“肌肉”,那么任何生物——即使最低等的昆虫——也无法运动。在高级生物中,尤其是人类,肌肉如此繁多复杂,以致解剖学家说:“一个学生对所有的肌肉至少必须研究7遍,才能对它们有初步的认识。”

各种类型的肌肉彼此配合,才能完成最复杂的活动。一些肌肉主动,而另一些则处于被动状态。它们时而一起工作,时而相互排斥。一种抑制总是伴随着一种驱动力以及对这种抑制的调整。许多肌肉一起协调工作,才能完成最复杂的动作。例如,杂技演员的表演,以及把最细微的动作传递到琴弦上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就是如此。每一动作以及动作的调整都需要其组成部分同时行动,每一块肌肉都将参与工作,从而使动作趋于完美。

但是,人们却从不相信人类的本能。而能够指引人类发展的,恰恰是隐藏于儿童中的一种个人能量。儿童的精神生活是独立于、优先于和能够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仅仅因为婴幼儿不能站立,或者不能自然地协调他的运动,就认为他的肌肉软弱无力,这是错误的。一个新生儿在移动他的四肢时,显示了他肌肉的力量。吸吮和吞咽是复杂的活动,它包含了大量的肌肉协调动作。初生的婴儿也能像其他动物一样完成这些动作,只是在其他的活动中,婴儿不再受本能的束缚而已。不过就婴儿而言,本能所支配的动作并不占主导地位。当他的肌肉在变得越来越有力的同时,也在等待着意志的支配和调遣。儿童不仅仅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而且也作为一个人在发展。我们知道,他必然能够说话和直立行走,但他也必将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当那些小动物还是幼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清楚它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瞪羚的腿将是轻快和敏捷的,大象的脚步将是笨拙和沉重的,老虎会变得凶猛,而兔子将是胆小的食草动物。但是,不同的人长大后却千差万别。他们在婴儿时期明显的弱小状态,实际上是孕育各种不同个性的温床。他在幼儿时含糊的声音终将会成为一种语言,尽管当时还不知是哪种语言。他将尽力去注意他周围的人,模仿他听到的声音,起初是音节,然后是词,并由此学会了说话。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他会积极调动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他成为了自己的创造者。

哲学家们一直对婴儿出生后的这种孤弱状态很感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和医生直到现在却对此漠不关心。如同许多其他隐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一样,婴儿的这种状态也仅仅被他们认为是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一个事实而已。

然而,这种态度会危害儿童的精神生活。它使人们误以为不仅婴儿的肌肉不活跃,而且婴儿本身也是软弱迟钝的,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为此,成年人便自以为是地认为,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婴儿才奇妙地成长起来。他们把这种帮助视为一种职责,并把自己想象成儿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立者。他们设想通过对儿童的指导和建议增进其情感、智力和意志,但他们只是从外部完成了这项创造性的工作。

在这样做的时候,成年人声称他们拥有一种神圣的力量,他们自己就是儿童的守护神,并且在按照《创世纪》里的话去行事:“我将按我的想象来创造人。”由此可见,骄傲真是人类最主要的罪恶,他们试图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正是导致子孙后代痛苦的原因。

事实上,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身。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在儿童体内必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碍这种力量的发挥。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开始干预这种自然规律,他们的行为阻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也扭曲了人的本性。

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在当时并没有将之表现出来,而且他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的地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而又结结实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

在我看来,由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实体化,所以也没有人对此做过任何准备。相反,人们在实体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重要障碍。成长中的婴儿像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其中发育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这个环境里的一切都乐于接纳它,而不是伤害它。

当成人最终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将会改变对待婴儿的态度。因为把婴儿看做是一个正在实体化的精神生命,不仅仅会激励我们,而且还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当我们看着这个像玩具一样的小身躯时,当我们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所有关爱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罗马诗人朱维诺尔所说的话:“应该向婴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婴儿实体化的过程是通过一种神秘的力量而努力实现的,这种创造性的成就应该被编撰成册。而其他生物都没有体验到这一过程。这个敏感的不断变化着的小生命在不停地尝试着体验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他通过感官去感受外部环境,并通过他的肌肉去接触外界环境。

一个人的精神与他所处的外界环境存在着一种交流。正是外界环境塑造了一个人,并使其趋于完美。婴儿也不得不向他周围的环境妥协,由此使其个性与环境相融合。

通过心灵的指引,婴儿渐渐地长大,并且能够从事复杂的活动。但是婴儿心中也保持着一种警惕,以维护自己心灵的统治权,以免由于惰性而丧失活力。心灵还会不断地下命令,以使其不受固定的本能支配,并且不至于退化而陷入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努力增强心灵的活力,为心灵的实体化这项无止境的工作做出贡献。

因此,正如胚胎变成儿童,儿童变成成年人一样,人的个性也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形成的。

那么,父母能为他们的子女做什么贡献呢?父亲提供了一个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胞,母亲则提供了另一个细胞,她还为受精卵提供了一个生活的环境,以便使它最终能成为一个小孩。如果说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孩子,那是不对的。相反地,我们应该说:“婴儿是成人之父”。

我们应该把婴儿的这种神秘力量看做是某种神圣的东西。我们应该欢迎它表现出来,因为正是在这个创造性的时期,一个个未来的个性被确定了下来。

正因为此,我们必须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以及为这种需要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

我们现在处于一门科学的初创期,这门科学必然会取得长足进步。只要人们致力于这门科学,并付出艰辛的努力,必将能认识人类发展的秘密。儿童心理的发展敏感期

即使最小的婴儿所拥有的感觉和知觉,也能在人们开始对其研究之前引起心理的发展。以“说话”为例,这种发展就是秘密进行的,如果认为它没有发展,那就错了。至于有人说,儿童虽然有说话的能力,但他的身体器官还无法适当地表现出来,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婴儿身上存在着掌握语言的潜质,他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存在着类似的潜能。婴儿拥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他能借助他所处的环境,构建起一个精神世界。

在这一点上,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的“敏感期”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当我们讲到生长发育时,我们是指一种从外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关于婴儿成长的内部机制,只是到最近才被探索,并且仍未被完全理解。现代科学向我们提供了获得这一知识的两种手段。其一是研究与身体的发育相关的腺体和内分泌。由于它们对儿童的健康极其重要,因此已经得到了研究。另一个是研究所谓的敏感期,它可以使人们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

荷兰科学家德弗利斯在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我们也从学校里的儿童身上发现了“敏感期”,并把它运用到了教学上。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初期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它是一种灵光眨现的禀性,并且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出来。一旦他获得了这种特性之后,其敏感性就消失了。每种生物的特性都是借助于短暂的刺激或潜力而获得的。而成长则不能只取决于一种模糊的遗传,它要靠本能的悉心引导。这种本能是通过对某种确定的活动提供刺激来进行引导的,德弗利斯最先在昆虫身上注意到了这种敏感期。昆虫的各种变异代表了它们各个明显的发育期。

德弗利斯所举的另一个例子是普通蝴蝶的幼虫。我们知道,幼虫生长很快,具有能毁灭植物的贪婪食欲。不过,德弗利斯所研究的那种幼虫,在刚出生的几天里,还不能吞噬大片叶子,只能吃枝头的嫩芽。就像一个好母亲那样,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干跟树枝交接所形成的角落里,那里既安全又隐蔽。当这些幼虫钻出来的时候,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它们所需要的嫩芽就在树梢上的呢?是光线!幼虫对光非常敏感。光线吸引了它,并使它着迷,这样,这些幼虫就会朝着树梢爬去,朝向那个最亮的地方。

在那里,它找到了嫩叶作为食物,以满足它贪婪的食欲。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够吃较粗糙的食物时,它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因为它失去了对光的敏感。这种本能失灵了,完全消失了,它就再也不能感受到特别的光线了。当这种敏感期的有效期结束后,幼虫也将相应地选择其他谋生手段和生活经验。这并不意味它的眼睛变瞎了,而只是表现从此以后它对光线不再敏感了。同样是这只幼虫,过去对吃表现得极为贪婪,而如今它马上开始对斋戒热衷起来,在严格的斋戒中,它为自己打造外壳并置身其中,看起来像死了一般。但实际上,他在紧张地忙碌着。当它变为成虫破茧而出的时候,它已拥有了迷人的双翅,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这个阶段。最终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王,但这个蜂群只能挑选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王。公蜂会为它准备一种叫做“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这只被选中的幼虫,吃了这种极美的食物后,就会成为这群蜜蜂的蜂王。如果在它已不再是幼虫时才被挑选出,它就不可能成为蜂王,因为那时,它已经丧失了贪婪的食欲,它的身体也将不可能再发展成蜂王所应具备的硕大之躯。

这些例子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拥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本能。这种本能,能使儿童做出惊人之举。如果这种本能遭到了破坏,那就意味着儿童将会软弱和缺乏活力。成人对这些不同的状态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儿童在其敏感期没有按他的敏感性的指令行事,他将永远丧失这种天赋的力量。在心理发展期间,儿童已经表现出了真正惊人的征服力,只是由于我们对此已习以为常,使得我们对这些奇迹熟视无睹而已。

儿童是怎样从一无所知到适应这个复杂世界的呢?他是怎样辨别事物的呢?他是怎样凭借一种不可思议的手段,无师自通一门语言并掌握所有细节的呢?他就是在生活中,毫无疲劳地、愉快地学会这门语言的。与之相比,一个成年人却需要不断地帮助才能适应新的环境,以及学会一种他感到沉闷乏味的新语言,并且他永远也不可能像儿童掌握自己的母语那样完美地学会这门新语言。

儿童在其敏感期就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种东西,这就像一束光能把他的内心照亮,像电池一样能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独特的、强烈的方式来对待外界事物。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能轻松地学会每件事情。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能使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强。只有当这个目标达到时,他才会感到疲劳和乏味随之而来。

在一种激情耗竭之后,另一种激情将随之燃起。在这种节奏感的刺激下,儿童不断地去征服,这一切使他感到十分欢乐和幸福。正是通过这种在心灵中燃起的激情之火,人们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工作才会日趋完美。

当这个敏感期泯灭之后,人们心智上的进步,就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观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取得。繁重的工作会使人产生疲惫和厌倦感,这是儿童的心理状态与成人的心理状态的基本区别。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它能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征服事物。但如果儿童在敏感期里遭到了障碍而无法正常发育,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扭曲。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而事实上他们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年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迄今我们并不怀疑孩子在生长发育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性。我们通过长期的经验注意到,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得难过或愤怒。由于人们不知道他为何有这种表现的原因,就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或者以为他们只是想得到我们的抚慰而已,我们因此认为儿童在成长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都是“任性”或“发脾气”。我们还把他们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作反复无常。我们也注意到他们的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而实际上它本身就表明,儿童的这些行为方式本身存在着某种原因,而且这一原因在持续不断地产生影响。显然,我们应该为此找到一种治疗方法。

敏感期,这一因素可以解释清楚某些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但是由于这种心理冲突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所以我们无法把所有发脾气的原因都解释清楚。另外,儿童反复无常的举动,也是长期以来受到大人们错误对待的结果。与敏感期的心灵冲突密切相关的各种任性的表现,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任性对在敏感期养成的禀性不会具有永久的影响,但是它会产生一种不良的作用,阻碍儿童心理的成熟。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这表达了他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对杂乱无序的反感。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危险被消除,他们就会平静下来。人们有时会发现,儿童在经历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激动不安后,会突然平静下来。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目前对此知之甚少。一旦找到这些原因,我们就可以深入儿童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秘密,并且能为我们与儿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敏感期的分析

对儿童实体化和敏感期的研究,也许可以比作去做一次带有探索性的手术。它能使我们看到促进儿童生长的各种器官的功能,它还可以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受短暂的敏感性引导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受获得与其特性密切相关的暂时性本能的引导。虽然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进行的,但环境本身主要是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原因,外界环境仅仅提供了心理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就像物质环境为身体的发展提供了食物和空气一样。

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的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事物敏感,而对其他事物无动于衷。儿童只对某种特殊的事物具有敏感性,就如同光线只照到了某些物体,而没有照到另一些物体上一样。那些能使儿童产生敏感的事物构成了儿童的整个世界。儿童不仅仅对某些情景和事物敏感,他还具有利用这些事物来使自身发展的独特潜力,因为他正处于敏感期,在此期间他所进行的心理调整,能使他适应环境或者日益轻松、准确地到处活动。

在儿童与环境之间的这种敏感的关系上,也许可以找到解开儿童心理发展疑团的途径。我们也许可以把这种奇妙的创造性活动,设想成一系列来自潜意识的充满活力的行为。当这些行动与环境相接触时,就产生了一个人的意识。它们最初是混乱的,然后将会清晰明了,最后达到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境地。

以儿童学习说话为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 当不同的声音杂乱无章地传入儿童的耳朵时,他们仿佛在顷刻间清晰地听到了某种有趣的吸引人的声音。这些声音听起来就像一种他还未通晓的外国语。瞧,这个还没有思维能力的小家伙仿佛在用心听一种音乐。音乐充满了他的整个世界,这种声音传到了他的神经纤维——确切地说,是那些迄今还潜伏着的并且只有大声召唤才被震动的神经纤维。它们受到了激发,开始有规律地震动,并在某种命令和指挥中改变它们的震动方式。这标志着精神胚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是一种集中全力于现在的时期,尽管它的前景如何还不得而知。

渐渐地,儿童的耳朵能辨别出不同的声音,他的舌头也运动得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