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拖总动员:不一样的拖延症实战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10:25:11

点击下载

作者:刘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战拖总动员:不一样的拖延症实战宝典

战拖总动员:不一样的拖延症实战宝典试读:

第一部分 可怕的拖延症

“杀人不闻声,人人受其扰”,用这句话来形容拖延症再合适不过了。拖延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骨髓。拖延让我们饱受精神煎熬,拖延耽误了我们治疗的最佳时间,拖延使我们错失了无数机会,拖延让公司损失无数……可是尽管如此,我们还在拖延。美国芝加哥保尔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70%的大学生都存在拖延的情况,而正常的成年人中也有大约20%的人每天都出现拖延情况。

第一章 拖延——如影随形的恶魔

极度焦虑者的恐惧梦境

我经常会在睡梦中回忆起自己需要做而还未开始做的事情,这让我寝食难安。譬如,我想打扫屋子,将角落里的杂物清理出去,可是日复一日,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满怀焦虑地坐着,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然后,也许某一个晚上我就会在梦中梦见屋子的角落结满了蜘蛛网,老鼠在房顶窜来窜去,蝙蝠在屋子里横冲直撞。这景象让我如此难受,我在梦中知道这也许是梦境,可是无法摆脱,无路可走。就这样在梦境中苦苦挣扎、辗转反侧,如果幸运,我会从噩梦中惊醒过来,然后久久无法入睡。我会在睁开眼的那一瞬间立誓:明早起床一定要赶紧打扫屋子。

但是第二天起床后,我也许就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忘记这件事。虽然我始终记得有什么事还没做,心里始终悬着,但是我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譬如我还有一个报告要提交,还有几个合同要拟定。

早晨7点,我被闹钟叫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身,将窗帘拉开一道缝,却发现窗外灰蒙蒙一片,下雨了。“嗯,下雨天,是个睡觉的好天气。”我躺在床上,脑子里有两种声音不停地争吵,一个声音说:“赶紧起床,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另一个声音说:“我的睡眠不够,我需要再睡一会儿,以便今天有精力完成所有的事情。况且,时间也不是很长,我再睡半小时就够了。”一个说:“起来,起来,赶紧干活儿!”待到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是近10点了,我晃晃昏沉的头摇摇摆摆地起床,洗漱一番,就已经是10点半了。再煮点儿麦片,将就着吃一顿早饭,吃早饭的时候看一部美剧。当我想起要将冷掉的饭碗拿去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中午12点的时候,我坐下来,准备干活儿,可是我又习惯性地打开了聊天工具,好几个头像不停地闪来闪去,我于是赶紧点开了它们,跟网上那些朋友胡侃一番。等回过神来,发现已经又滑过了两个小时,而我又觉得饿了。

我起身,换好衣服,准备出去买菜做饭。当我终于做好了不知道中饭还是晚饭的时候,端着碗再次坐到电脑前,已经是下午4点了。“吃饭的时候没法干活儿,不如再看一部电影吧。”我这样对自己说。于是我点开了一部电影,看了两个小时。电影情节很吸引人,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往嘴里送着饭,一边跟着里头的情节傻笑或哀伤。当电影尾声的音乐响起时,我还在为其中的情节欷歔不已。过了好一阵才意识到,天差不多要黑了,这一天就要这样过去了。我觉得愧疚难当,于是将饭碗搁到水槽里,打算坐下来好好开始干活儿。

……

时钟已经滑向夜里11点了。

……

我定定心神,开始认真工作,这时好像有些效果了,我写下了一些东西,虽然不算好,但终于写出来了。写着写着又开始走神了,我觉得眼皮发沉,夜里1点了,难怪会觉得困。我洗个澡来打算继续干活儿,可是没多久又困了。已经是夜里2点了,我该上床睡觉了,我这样告诉自己:

明天再做

吧。于是我心安理得地上床了,在被窝里想着:明天一定要早起,要认真干活儿。

这不是小说的情节,不是夸大或者变形的虚构,这是我真实生活的写照。几乎每天我都在拖延与行动之间犹豫、徘徊,白天在不停地犹豫,不断地消磨时间。到了夜晚,想要开始认真干活儿,结果发现已经太晚了。几乎每个晚上我都是带着对自己的愧疚和痛恨钻入被子的。梦见要做而未做的事情也是常事,这种情况屡屡在我的梦中出现。我知道我这是焦虑症的表现,是极度拖延导致的焦虑。想要治疗焦虑,得从改变拖延开始。但是,如何开始?就这个问题我又开始走神了……明天再做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终究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人类共有的弱点,每个人的心灵中或多或少都盘踞着这样的恶魔。——塞缪尔·约翰逊

当你持续地说你非常忙碌时,就永远不会得到休息的空间。当你持续地说你没有时间,就永远不会得到时间。当你持续地说这件事明天再做,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羊皮卷》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应该活着,就像今天是最后一天那样地活着。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立刻做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要再拖拖拉拉。过去再也回不去,明天也不能到来,我们能够把握的,唯有现在。

玛丽有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油画家,这是她心底隐藏的渴望。当她读高中的时候,一次无意中看到梵高的《向日葵》,她被深深地震撼了。但是当时没有时间,大家都在为了考大学而拼命努力,每天都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走路的时候也要急匆匆的,没心情欣赏扑面而来的春风和随风摇摆的柳条。高考过后,她陷入了极度的空虚和迷惘中,关于是否能够考上大学,该填什么志愿,能否被理想的大学录取,这些都占据了她的全部身心。她终日惶惑不安,偶尔打开油画册子翻看一眼,却静不下心来仔细观摩。

进入大学后,先军训半年,半年后开始了忙碌而紧张的课程。玛丽总想去学油画,但是又觉得时间太紧张,每周都有忙碌的功课,还有各种社团活动,分身无暇,何况当时也没找到合适的老师和课程,于是学油画的事就这样被耽搁下来。

大学毕业后是紧张的找工作的阶段,然后是入职培训。从学校的学生变成了“职场菜鸟”,一步步战战兢兢地做下去,终于到现在,她已经在职场熬了好多年。每一次有空的时候,玛丽都想起自己学油画的愿望,但是看到眼前一堆忙碌的事情,她只好宽慰自己,明天再学吧。晚上躺在床上,她就想着明天应该去报个油画培训班,从头学起。可是,第二天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到现在她也没能开始学油画。

一部日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打算明天再做的人是傻瓜。因为明天总会再有明天,这样一天天拖下去,想做的事情永远做不了。当你垂垂老矣,回首过去的岁月时,总会有无穷无尽的遗憾。那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切实去行动呢?“没事,还未到截止日期,一切都可以挽救,明天再说,明天再做。”这是约翰的口头禅。他一贯的做法便是将事情留到明天再做,而这个明天还会再有明天。所以,最常见的结果就是,每次到截止日期之前,他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拼命地努力。而在此之前,他常常是东游西逛地打发时间,好像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一样。每一个截止日期对他来说真的就像死期一样,但是每次他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从来没真正汲取教训。

明代文人文嘉有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想必大家都烂熟于心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看沙漏最能感受时间的流逝。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沙漏就开始缓慢地往下漏着沙子,一粒一粒,永远如此,不会变快也不会变慢。当所有的沙子都漏完了,我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这样对自己说:这个任务留到明天再做吧,反正下周才交,时间来得及。实际上,我们不过是在自欺欺人,我们的明天根本就不存在。

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了。”我们梦想中的明天在到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今天,在这个今天再期盼明天,那这样的明天将永远不会到来。时间的沙漏永无止息地流逝,不会因为我说“留到明天再做”就为我停止了流逝。有位哲人曾说:“不珍惜今天的人,没有明天。”这句话确实不假,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只有现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现在,而不是明天。“明天”是喜欢拖延的人创造的词,用来麻痹世人和自我安慰,因为明天只存在于我们心中。

有人以为明天很美好,明天总会比今天更好。但实际上,我们谁都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说不定还不如今天呢。那我们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呢?说到底,我们就是为了逃避今天的责任,把本来应该今天面对的事情拖到明天,期望明天一切都会好转。可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明天同今天并没有分别。我们在今天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到了明天还是得硬着头皮去面对。并且因为截止日期的临近,你在明天会比今天更焦虑,你会经受更多的折磨。你越是拖延,到最后就越是狼狈。这已经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事实,不会改变,为什么总期望明天就会变得不同呢?

有位哲人曾说,毁灭人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对,告诉他们还有明天,那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

如果一件事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拖延对人们来说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永远还有明天。即便是那些有截止日期的事情,你还是会想着一拖再拖。大多数时候你不敢错过截止日期,所以你会选择在最后一刻努力冲刺。

当拖延成为一种常态

对于很多“拖延症”患者来说,这种拖延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恶习。很多人都发现,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毒瘤”,经常发作,让他们饱受折磨。但是,这个“毒瘤”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对此莫可奈何。下面就是一个典型拖延症患者的痛悔自述。

起初,我觉得任何事情都该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后来我发现,那个所谓的截止日期其实还有缓和的余地,所以我就将一些事情按时完成,一些看起来不那么紧要的事情都会拖一拖。

逐渐地,我会发现,不管是不是紧要的事情,我都会习惯性地拖延一段时间,哪怕是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刻才草草完工,甚至是根本就无法完结。我知道这样做非常不好,我自己心里清楚,我为此饱受折磨,但就是无法更改。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男朋友搬到一起生活,心里有一个希望,希望他能把我的拖延症给治好。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做事绝不拖泥带水,看准了就去做,执行能力很强。但是不久,我就发现了两人一起生活有着极大的不适应。

我每天晚上洗完澡后都要在电脑前磨磨蹭蹭,哪怕是不打游戏,也不知道怎么就逛到了夜里12点。当他从书房完成工作后走出来,就看见我裹着床单坐在电脑前。再看我的屏幕,更是让他气不打一处来,都是些无聊的论坛和话题。在他的呵斥下我洗脸、睡觉,但是这个洗脸又花掉10分钟的时间,这让他无比抓狂。我也觉得很委屈,我在网上逛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我这个点儿就睡觉,我根本就睡不着。

每天早晨起床对我来说更是痛苦的折磨。我反正是公司的老员工了,业务一向做得不错,所以老板对我迟到的事情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9点上班,我总是8:30才从床上爬起来,随便洗漱一番,然后打车向单位狂奔而去。运气好的时候能准点到,运气不好就迟到了。

可是自从跟男友住到一起,每天早晨7点就被他叫醒了。我一肚子的“起床气”还不敢冲他发作,因为的确是我理亏。我说过要早起去锻炼的,可是每一次都磨磨蹭蹭的,他等得不耐烦了,终于自己出门了。

就连我的工作他也要干涉。有时候我将工作带回家来做,他看我一边听着歌,一边敲字,屏幕下方还不时有QQ头像闪动,疾言厉色地告诉我,这不是工作的正常状态,这样做效率低下,容易出错。可是我早就习惯了,一时之间怎么改得过来?我坐不安稳,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想起身转转,其实我每10分钟就偷偷地打开网页看看今天有什么劲爆话题。

终于有一次他忍无可忍了,看到我明明第二天就要交一个调查报告,晚上还在网上闲逛,要做的报告才开了一个头。他极其严肃地告诫我这样做是在玩火,这样做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我也被这段时间以来他的指责给激怒了,心里憋着一股火。于是,我们大吵了一架,最后终于闹到分手的地步。

看着他怒气冲冲地离去,我觉得无比后悔,可是我的“拖延症”久已成习,实在是难以根除。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让拖延离我而去,我试过很多次想要振作,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上面这个拖延症患者就是已经将拖延变成了一种常态,无论做什么事,她都会下意识地拖延。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她这一天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拖延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工作效率将会每况愈下,精神状态也会越来越差,这是一定的。

约翰•丹尼斯曾说:“拖延时间常常是少数员工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然而,无论我们是否在拖延时间,我们的工作都必须由自己去完成。通过暂时逃避现实,从暂时的遗忘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要知道,因为拖延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就是公司裁员的对象。”他的这段话很清楚地指出了拖延者的问题和可能招致的后果,但是这些话似乎并没有被人们真正接受并且切实执行。

像瘟疫一样蔓延

前几年拖延症似乎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2007年5月,当豆瓣的“拖延症”小组建立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几百人加入。但是不过短短数年,这个小组突然间出名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家纷纷倾诉自己拖延的恶习。很多人发现,其实不止自己在拖延,这好像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了。

网上曾经报道过索罗维基关于拖延症的问答。提到有关拖延症现象的近年崛起,他回答,其实拖延症是人类的共性,已有的数据表明人类一直都存在拖延现象,不过到现代拖延症才变得越来越严重。

他认为拖延症的明显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现在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不像以前的大工业时期,大家都在工厂里进行规模化操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做着更加开放性的工作,工作不像以前是即时完成的,现在的工期可能更长。所有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滋生拖延的温床。另一方面,现在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只要你不想工作,想消遣,你都能够办到。只要你的电脑能上网了,你就可以随时溜号,将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娱乐中去。

有关研究表明,年纪越大,拖延症似乎就越不明显。有人说,当人进入60岁以后,折磨他一生的拖延症似乎在逐渐减弱。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吗?很可能,因为人们年纪越大,越能感受到世间的压力,生命的截止日期在这里变得越发明显。另外,很大一个可能性是年长的人更加能够有效管理他们的冲动情绪,所以更善于将“拖延”这件事延期,而先做应该做的事。

关于拖延,不得不说它像一种瘟疫,能够从一个人蔓延到一群人身上。下面就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例。

如果拖延是一种病,那我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如果说拖延是一种颓废,那我已经颓废到一定境界了。现在是凌晨3点30分,我还在电脑前晃悠。本来夜里11点我就困得不行,结果一直拖啊拖得拖到现在。我再拖下去,今天夜里就可以不睡觉了,当成是早起。

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没有时间观念,我家人也因为这件事跟我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冲突,但是我实在改不了。有一次跟朋友约好一起吃中饭,对方10点打电话跟我约好时间地点,结果我在家拖着拖着,又看了会儿电视,看到了下午2点。手机没电了我也不知道,害得对方在餐厅等了我好几个钟头,还以为我出了什么大事。

只要跟人约会,我总是会迟到,所以大家习惯性地将同我的约会时间提前两个小时,就这样我也能迟到。一次和朋友约好1点去逛街,3点钟我才到指定地点,她老人家早就等不及自己逛完回家了。我爸妈都是急性子,对于我的行为他们恨不得一巴掌打到我的脸上。他们天天教导我:日子一转眼就过去了,你这样一拖再拖,什么都做不了。当你老得掉牙的时候,你就后悔得失声痛哭吧。鉴于此,与爸妈约好的事情我总会提前准备。洗澡、梳妆,找可以搭配的衣服,打理头发,找要放在包里的东西,等到要出门的时候才发现找不到钥匙,于是噼里啪啦一通翻,等到最后发现钥匙在抽屉里搁着。好容易出了门,才发现手机没带,于是又折回去找手机……所以每次我还是迟到。

任何事情,只要能够拖延,我总不会积极地去做。因为这样,我买了一大堆碗、一大把筷子。吃过饭,不想洗碗,就放着,下次再用其他的碗。这顿炒菜了,用了炒锅,下顿就用炖锅来煮面条……直到所有的器具都被用了,实在找不到其他能用的了,我才极不情愿地洗锅刷碗。有一次,我实在找不到干净的碗了,正在郁闷时,突然发现可以用保鲜袋套在碗上用。我心中那个窃喜,于是就这样将就了一顿。

我刚从家里搬出来跟两个朋友合租的时候,她们俩都还挺高兴,觉得我看起来斯斯文文、干干净净的,肯定是个勤快、爱干净的孩子。住了不过一个月,她们俩开始抗议了。但是我置若罔闻,我这样都几十年了,爸妈那么爱干净的人也没把我给整治过来,她们俩的手段还欠缺点儿。

每次轮到我做饭的时候,我就叫外卖,贵一点儿无所谓,关键是省了买菜、择菜、洗菜、做、洗碗之类的麻烦。轮到我做家务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投机取巧。她们俩怒极反笑,实在拿我没办法了,她们干脆向我看齐。

周末的早上,不到10点屋子里绝对没动静。10点过后,我们陆续起床,随便收拾一下出门混饭吃。小区旁边有个KTV,周末中午11点到下午2点,三个人的小包间才40多块钱,既能唱歌,还能享受一顿自助餐,这实在是老天垂怜啊。自从知道有这等好事后,我们每个周末都在那家KTV混一顿早饭带中饭。下午2点出了KTV的大门,到附近超市采购一些零食,然后回家上网看八卦,看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晚饭就用超市买来的速食解决掉。

如果周末实在要出门见客,没办法,只好不情不愿地去洗个澡,等到要出去了才把自己收拾得像模像样。如果有人来我们家拜访,我们肯定要事先收拾一番,否则肯定能把人给吓死。床上被子没叠,一堆皱皱巴巴的衣服;衣柜门还没关严实,一拉开,就有一团一团的衣服掉出来;厨房里一堆脏的锅碗瓢盆,有的还发霉了;洗衣机里不知道放着谁的脏衣服,搁了好久都有异味了。

看到美剧《老友记》中钱德和乔伊看电视看到痴呆、不愿起身、不愿睡觉的例子,我们深以为然,原来我们不是最懒、最拖延的,我们还有“战友”。她们俩天天唠叨说我把她们带坏了,她们以前是绝对不会不洗澡就上床,到天快亮了才发现自己一脸残妆的。

以前只有我一个人拖延,现在我们三个全成了重症拖延者了。拖延的力量真强大啊,像瘟疫一般,染上了就摆脱不掉了。

说实在的,上面这个例子中的许多行径我也经历过。总之,就是各种懒、各种颓废跟自己过不去,把自己搞得疲累至极。有人甚至认为拖延是一种时尚,当大家都在拖延的时候,自己的拖延就不算什么了,就算一种正常现象了。这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良心上过得去的借口罢了,他自己心里明白,拖延是不好的,拖延使他错失了许许多多的机会。

如何界定拖延

英语中的“拖延”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是由字根“向前”和“为明天”组合而成的。但是,“拖延”不仅仅只推迟某事这么简单。拖延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它是病态的、不良的习惯,它会将重要的与有时间限定的事情推到其他的时间去做。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我们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对于即将到来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始终持积极的看法。我们可能会对某些事情持负面看法,这些看法中会包含某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迟迟不敢去做这事,而采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来代替。在这种过程中又多半会伴随着拖延思维,就好比“等过一阵,等我觉得我的状态好了、我作足了准备的时候我再去做这事”。拖延不是一个简单的逃避行为,它是一系列因素交错作用的结果。

诸如“晚点儿也许会更好”的想法最早不过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但是你若为其发展提供了温床,它将会在你的心头疯长,很快就会变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些拖延的决定使得你推迟要做的事情,让你得到短暂的欢愉和希望。这些欢愉同希望的感觉会再次加强你的拖延行为,使你在面对同样情况的时候更倾向于再作出拖延的决策。而后,顺理成章的,你可能会为自己的推迟找借口,并一直为自己请求延长期限。

拖延包括各种各样的推迟模式,它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人人都有可能染上拖延症,它对不同经济水平、不同专业领域、年龄和其他各色人等都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事实上,每个人都起码有一个严重的拖延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工作中的拖延。

研究显示,拖延与智力没有关系,所以当你总是拖个不停的时候,你不要因此就认为:“我就是智力水平不高,所以才会总是拖延。”拖延的情况在各行各业都存在,尤其是需要自我管束的那些人。因为没有了外在约束,他们更容易将事情扔在一旁。虽然现在竞争如此激烈,你我都知道,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能大幅进步就等于落后,但是你依然如故,脚步停滞不前。在家里,清理衣柜,打扫地下室,修建草坪……诸如此类的事情常常等着你去做。

很多人对于拖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无法分辨事情的处理顺序和拖延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无法兼顾每一件事,我们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休息,所以有些事情势必会延后处理。如果想要弄清你有没有在拖延,一个很明显的界定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让你感到焦虑不安。

与拖延症不同,有时候人们需要将一些事情刻意延后,等到合适的时机去处理,或者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想想这件事是否应该做,该如何做,或者他们需要集中精力先攻克最重要的事情。这并不是拖延,而是有选择地处理自己的事务。

有时候,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时候,所有的麻烦事好像一下子都出现了,让你不知如何应付。有一天,你急着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这时候邻居打电话来了,说你家水管突然漏水,把楼下给淹了。你无法抽身回家,你还知道今天是银行还款的最后一天,你的丈夫正好这段时间又出差在外。有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想约你晚上一起吃饭,但是你不知道今天是否赶得及。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疲于应付,感觉头都大了。但实际上,有些事情必须延后处理,譬如跟朋友的约会就可以改期。我们不是超人,不可能一下子将每一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所以不必为此过分烦恼。

有些人虽然也拖延,但是他们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苦恼不已,因为他们的拖延只发生在无关紧要的领域,而对于重要的事情,他们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他们的拖延对于所完成的事情来说不值一提。

形形色色的拖延者

虽然都是在拖延,但是拖延的种类多种多样。如果想要彻底告别拖延,你就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拖延到底是哪种类型。孙子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对象,你才能针对对象做出正确措施。如果你能够辨明自己矫正拖延的方向,你就不太可能将时间都浪费在错误的应对措施上。

1.行为型拖延

行为型拖延是最常见的拖延类型了,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计划时,常常做到一半就无法坚持或者草草收场。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譬如你想向老总建议开发一个新的市场方向,你也为此作了一些市场调查,可是你在撰写调查报告的时候觉得有些不好操作,或者是你觉得这项工作耗费精力,而你现在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这份未完成的报告书就一直被放在你的文件夹里。每一次你打开文件夹时都能看到它,这让你非常难受。

2.保健型拖延

保健型拖延,顾名思义,就是不肯作出有益健康的选择,以及推迟健康计划的实施或者日常维护。你不是不知道这种拖延会给你带来多严重的后果,但是你总心存侥幸,觉得这种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牙疼很久了,你知道自己的习惯不好,也试着努力改正,但总是重蹈覆辙。你想去医治牙齿,但是看牙的人太多,要预约到几周以后。几周过后,你发现自己的牙已经不疼了,并且这时候又很忙,于是你便放弃了去见医生的机会。等到下一次牙疼再次发作的时候,你又会后悔上次没去看牙医。

3.反抗型拖延

这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性行为。当你认为自己的某种权利、便利或者权益被侵害时,你无法采取主动的反抗形式,于是你就消极拖延。当你坚信自己的权益被威胁时,你的感觉、思维和行为都开始反抗起来。你抗争所有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让你无法忍受的劝告。你本来有很多事情想去做,但是有个“最后期限”横亘在这里,将你禁锢起来,你很气愤,于是试着逃避这个最后期限,以示反抗。

医生告诉你减肥需要大量运动加节食,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是巧克力、冰淇淋之类的食物都是你的最爱,所以你为了反抗医生的权威,故意蜷在沙发里,一边看电影,一边吃巧克力。这让你很享受,同时也让你羞愧,你明知这是错误的做法。

4.改变型拖延

改变型拖延在思维顽固的人那里极容易出现,他们逃避任何改变。你害怕面对新鲜事物,害怕自己无法操控,于是下意识地拖延。因为这些改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你不确定,你就会对这种改变非常抵触,如果这种改变是无法避免的,你会尽力拖延。当你对自己放下一件事做另一件事的做法非常厌弃,或者当新的改变与你固有的观念相冲突时,改变型拖延与反抗型拖延会交互出现。

5.迟到型拖延

迟到型拖延的人常常会被称为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不论大事小事,他们都会习惯性地拖延。他们上班的时候总会迟到,虽然会被扣掉考勤工资;他们在开会的时候也会磨磨蹭蹭,往往主持者都开始发言了,他们才轻手轻脚地从后门溜进去。

你是一个超级不守时的人,这一点让你声名狼藉,难以取信于人。你知道这是自己的一大恶习,但是总也改不掉。每次朋友约你出门的时候,你也总想早点儿到,于是很早就开始准备,先洗个澡,看看时间足够,边找衣服边听音乐,等到打扮完毕,你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你赶紧收拾要带出门的东西,关掉音乐。但是,这时你会发现窗子要关上,水阀要关上……等到你终于出门了,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当你终于上路的时候,却发现路上堵车了。

6.学习型拖延

学习型拖延是一种复杂的拖延类型,它的发生不分场合,不管是在工作场所、学校还是家里都有可能。学习型拖延的情况很复杂,也许是你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也许是别的,但是你下意识地逃避学习和研究。

你一度想了解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你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浏览相关书籍介绍,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但是,当书买回来以后,你就没有了兴致,你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些书就被你放到书架上,再也没翻阅过。

7.承诺型拖延

你对自己的拖拖拉拉非常愤恨,你想重新开始,想行动起来,塑造一个全新的、积极的自我。但是当你下定决心,并且做出详细的计划表时,你又开始拖拖拉拉了,许多应该做的事情都被你堆在一旁。

每一年的年底你都会写下一年的全年计划,但是当新年来到的那一天,你又不知所措了,你没有开始或者开始了也没有继续下去。到了年底,当你翻看当初的计划时会伤心地发现,你的那些愿望大半都没有实现。

8.穷忙型拖延

很多人一直忙忙碌碌,忙得吃不上饭,没时间睡觉,更没时间出去旅行、娱乐。他们总是在抱怨自己太忙了,可实际上他们的那些忙碌都是些无意义的行为,没做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那些重要的事,那些本该早早做的事情,却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他们看起来比谁都忙,实际上却没有向前进一步。

9.消极逃避型拖延

习惯这样做的人一般都很胆小怕事,他们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尽可能地让步,不想招惹麻烦。他们会小心翼翼地避免反对,即便对方的举动非常过分,他们也会忍气吞声,不想发生冲突。他们会注意躲开可能招致批评的行为和局面。

这是很常见的做法,没有谁愿意总是同他人处于矛盾之中,每人都想与人相处融洽。但是,凡事需有度,你为了避免反对意见,对他人唯唯诺诺,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这就实在太不值得了。

小林是个恬静乖巧的女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从不主动招惹是非,如果有什么事不幸波及到她,她也会尽力回避。公司同事知道她是这种性格,很多人为了省事,常将本不属于她的工作都推到她头上。小林很是郁闷,自己手头的工作本来就很多了,这样下去加班也做不完。但是她又不敢对人说“不”,只好尽力将别人的事情赶紧做完,但是轮到做自己的事情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她不是想拖延,可是实际上她分内的工作一直在拖延。

10.回避责难型拖延

你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总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完美无缺。你会尽力避免别人对你的不满、批评或者责难。有些情况可能招致批评,你会想尽办法逃避,并且试图掩盖那些明显的错误与失败。

虽然老师布置了一个演讲作业,但是你迟迟不去做,以致错过了最后的期限。老师会在私下里把你叫去,对你说:“我希望你今后在这方面更加努力一点儿。”你很羞愧,但同时因为没有听见他说:“你蠢得无可救药了,你就是个榆木脑袋。”这就是你不做作业的原因,你怕他发现你原本这么愚蠢。但是,如果你拖延,不去做,老师就不会知道你到底表现得怎样了。

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拖延,只要开始了,就很难终止。拖延给你带来了一些心理慰藉,你一方面觉得难受,却又不自觉地拖延。

第二章 拖延者的非正常状态

拖延,而不是解决,无论拖到什么时候,事情不会自动消失,任务不会自动完成,它仍旧摆在那里,只要你掀开蒙在眼睛上的红布,你就能看到。你心中对此非常清楚,你一边拖延,一边忍受着拖延带给你的折磨。因为拖延,你屡遭失败,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几乎不敢正视自己。你逐渐陷入拖延症患者的怪圈,距离健康人越来越远。

自我约束力不够

有科学研究表明,拖延症患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我约束力太差。而与拖延关系最密切的三大特征就是:

1.意图与行为相悖

虽然拖延症患者规划得很好,想要跟别人一样努力工作或者比别人更努力地工作,但是他无法据此采取行动。

2.无法负责

拖延症患者总是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计划是做出来了,但是迟迟不能开始,或者开始了却又无法坚持下去。

3.自我约束力太差

拖延症患者的自我约束力太差,在实际行动中无法进行自我控制。

说到底,拖延症患者就是缺乏自我约束力。他们只专注于眼前利益,享受一时欢愉,将长期收益抛到脑后,这使得他们无法进行自我约束。一旦遇到困难或者诱惑,他们很快就抛弃了原有的方向。

研究表明,一项任务本身的回报性越高,越容易见成效,当人们在执行这项任务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欢愉和满足,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件事进行下去。从这个方面来说,动机对拖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只有具有极强的动机才能去做一些你不是真正感兴趣的事,并且你很容易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将这些未到截止日期的事情一再拖延。

同时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个人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极其有限。如果有些事情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心力去控制,那么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将会很快消耗在这件事上。当我们再去进行下一件事时,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便会下降。所以,我们在进行完一项重要事务后需要稍微休息一下,让自己放松,调节自我的控制能力。

焦虑、担忧和抑郁情绪的煎熬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的品性中都会包含担忧、焦虑和抑郁情绪,因为拖延与实际生活的冲突让他们时刻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中。这种煎熬让他们不堪负担,于是他们借拖延来转移注意力,企图寻求一时的解脱,而这种拖延又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担忧和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带来沉闷和低能量,这成为一个人积极行动的障碍。同时,抑郁和缺乏自信密切相关,而低自信也是与拖延紧密相连的。这样便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

米蒂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难受,晚上睡不着,早上爬不起来,一天到晚头昏昏沉沉的,做什么事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本来米蒂计划今天画一份设计图的,从早上起来她就在琢磨这事儿,可是她很饿,她先做了一顿早饭。吃饭的时候没法继续想,她就点开了网页,看了知名设计师的作品集。想到新出来的一部电影,据说布景很好,整体格调很不错,可以作为参考。于是,米蒂便点击了那部电影看起来,很普通的剧情,但是背景很抢眼。米蒂心不在焉地看着,脑中的两个小人不停地打架,一个说:“赶紧干活儿去,这种没营养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另一个说:“我现在就是在为干活儿作准备啊,你看这背景很不错。”一个说:“这背景有什么好看的,你又不是没看过比这好的设计。”另一个回应:“可是这个很不错的。”

米蒂知道自己的活儿没做完,这样做的确很不应该。可是她从早上起来就觉得头昏昏沉沉的,她不敢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怕头疼得更厉害。她这样心不在焉地看了很久,觉得头更疼了,于是她只好倒头躺下。

除了头疼外,米蒂觉得浑身难受,医生看了她一眼就说是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所以导致身体功能紊乱、轻度抑郁症等。医生给米蒂开了一些药,嘱咐她要放松,不要太紧张,注意早睡早起、规律饮食和作息。米蒂回家之后想到眼前有那么多活儿要做,始终放不下心来。就这样,她始终不能彻底放松,又无法专心投入,总是在拖延和自责中纠结,身体越来越差。不过二十出头的大姑娘却满脸愁容、面色黑黄,走路时步子虚浮,看起来像40多岁的大妈。

研究表明,当身体感到压力时,大脑会控制自主神经系统自动释放出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到身体感觉压力释去后,身体会恢复到平衡状态。但是,如果压力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应激激素就会迅速消失,无法再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压力不仅能使你的血糖升高,还会影响你的睡眠,你的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受限,免疫系统也会被破坏。随之而来的便是睡眠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

拖延是一种慢性自杀

拖延是一种慢性自杀,它的毒素渗入我们的肌理、骨髓,每时每刻消耗着我们的热情、能力……终至生命。

根据最近的一项有关“拖延症”的职场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九成的职场人都患上了“拖延症”。只有4%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没有“拖延症”,有86%的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症”,剩下的部分人士对此持犹豫不决的态度。

调查还发现,有50%的职场人往往会拖延到最后一刻,他们“不拖到最后一刻,不会开始动手工作”;有19%的职场人是“只拖延一会儿”;有17%的人会将任务拖个“一天左右”;还有13%的人是“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完成”。

对于拖延症的发作频率,有43%的职场人认为是经常性的,31%的职场人则表明他们“一直都在拖延”,8%的职场人表明“最近拖延的情况比较多”,只有18%的职场人声称他们“偶尔”或者“很少”拖延。

而拖延症一般会发生在什么方面呢?有关数据表明,有54%的职场人是拖延成了习惯,不管什么事都可能拖延;35%的职场人只在日常生活琐事上拖延,碰上大事还是会立马行动;24%的职场人说他们会在“小事,如常规的行政事务”上拖延,但也有10%的职场人表示他们甚至在“大事,如重要报告、产品设计等”方面也会拖延。

拖延让我们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不能受到嘉奖,无法升职加薪,让我们无法享受生活,让我们与健康体魄绝缘,甚至有很多人因为害怕排队,本该去做的例行检查没去,身体不适也拖着,希望能“拖”好。可谁料结果却是越拖越危险。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因为应该做的检查迟迟拖着不去做,到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还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就是因为拖着不做例行检查,不坚持治疗,到最后终于撒手人寰。

第二部分 拖延的真相

拖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拖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无数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拖延症状,这些拖延都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拖延?我们将在这一部分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分析拖延的真相,帮助你打下攻克拖延症的基石。

第三章 失败恐惧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大多数人都希望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成功的人生。而成功与失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都只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不希望遭遇失败与挫折。害怕失败影响了我们的决断力,让我们惶惑不安,还未开始便在忧惧如果失败了会怎样。因为失败,很多人失去了抓住面前机会的勇气。当机会溜走的时候,他们又后悔莫及。如果你永远都不能直面种种害怕的话,你也将永远失去面对它们的勇气。

要知道,人人都会经历失败,承认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失败者。重要的是你能够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接着努力。如果爱迪生早早就放弃了,那我们今天可能还在用松脂照明,看不到电影,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我们的世界绝对不会是今天这样。

佛说“万法常圆”,也说“万法常满”,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完美,所谓的完美、瑕疵都是相较而言的。可笑的是,很多人都陷于完美的怪圈之中无法自拔,对于很多拖延症患者来说,尤其如此。

完美的面纱

很多拖延症患者从来不会认为他们跟完美有什么关系,他们常常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他们并不乐观,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将事情做到极致,干什么都是半吊子,常常是截止期限到了才匆匆忙忙地赶活儿,很多时候都来不及做完。这样的他们跟完美是绝不沾边的。

实际上,为了向别人更为了向自己证明他们足够优秀,他们常常异想天开,做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常常将目标定得非常高远,幻想自己是不同寻常的人。但是,当现实与幻想相冲突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他们感到沮丧、失落,为了排解便开始拖延,以拖延来逃避失败的现实。

心理学家认为,完美主义者其实有两种,一种是适应型的,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的。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极高,并且深信自己的表现能够达到要求,他们会付出相应的努力来实现自我。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能够如愿以偿,完美是他们的本性,也是他们自尊的基础。而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同时他们对自己也不抱任何希望。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常表现出一种矛盾状态,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低,但是对自己表现的期待却极高。这样注定了他们会遭受失败的命运,与此同时,他们处于不停的自责状态中,也更容易感到消沉,自尊处于较低的水平。

力求完美的拖延症患者就是这样,对自己期待太高,不够现实。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期望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变成年级第一名;一个长年没有运动的人希望自己在下个月的长跑比赛中夺取第一名;一个刚接触日语的人认为自己能在一个月内考过日语一级;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希望自己在半年内写出一本书来;一个耽于口腹之欲、毫不节制又不运动的人期望自己能在两周内减掉30磅……所有的这些愿望都是好的,可是因为太不切合实际而变成了天方夜谭。这些目标能够激发人们的动力,但是因为过于高远、不切实际反倒成了他们前进的阻碍。你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首先问自己:你是想让自己真正取得进步,还是想把自己陷入沮丧和挫折的境地?你是否是一个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不在于你所制定的远大目标,而在于你自己所期待的表现同你的目标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在于你的目标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还在于无法实现目标时你对自己的判断有多么严厉。如果完美已经成为你前进的阻碍,那么拖延势必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问题。

完美主义者的信念

那些力求完美的拖延症患者内心隐藏着一些坚信不疑的信念。这些信念操纵着他们的生活,它们看上去非常崇高伟大,它们让你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而实际上,这些信念会让你对现实生活极度失望,它们不仅没有帮助你进步,反而将你拽进拖延的深渊。

拖延症患者的完美信念如下:

1.平庸是无法忍受的

很多拖延症患者在心底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自己天生就要出人头地,他们对自己寄予很高的期望,期望自己每一件事都比别人做得好。他们希望自己文武双全,腹有经天纬地之才,面如冠玉。不仅事业比别人成功,还要擅长各种运动,吹拉弹唱样样在行。

因为你对自己的期许是如此之高,所以不管你在实际生活中做什么,跟你的理想值相比都太普通,太不值一提了。你看不起自己日常的表现,于是也顺带着看不起自己。你尤其无法忍受自己犯错,于是通过拖延的方式来安慰自己,逃避现实。如果你一直拖到最后才努力,那么表现平常也是正常的现象,你会这样宽慰自己:如果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我一定会达到理想状态的。如果你害怕失败,所以拖到最后也不开始,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不过是没有开始做这件事,如果我做了,就一定会成功。这样的做法能够让你在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给自己挽回自尊,避免小看自己。

2.成功无须努力

完美主义的拖延者相信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任何事情都无法难倒他。只要他真的去做了,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他会有层出不穷的创意。学习对他而言不是折磨而是享受,他会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能够看准并且果断出手,毫不拖泥带水。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根本不能实现,面对不能实现的失败,他们又会倍感低落,于是瞧不起自己。

一个作家曾这样说:“我对于自己写不出来好的作品感到自卑,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丢人了。我读过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我文思泉涌,我也写出过不错的作品。我原本应该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但是,我现在盯着屏幕,半天无法敲出一个字。我对这样的自己异常恼怒,我无法面对自己。于是,我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打游戏起码能暂时让我放松,使我忘记自己是这么没用的人。”

3.万事不求人“万事不求人”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很多完美主义者不愿意求助别人,将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一方面,他们放不下身段;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其实,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一个人无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或者说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人一起商量、一起努力能够提高做事的积极性和效率。但是,这些完美主义者宁愿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宁愿在孤独中做事饱受折磨,并且他们认为这是有骨气的表现。他们将求助看成是软弱可耻的事情,真正的人绝对不屑于做这样的事。当他们在孤独中无法完成任务时,到最后负担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拖延就成了他们苟延残喘的机会。

4.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者知道一件事不一定只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他们始终认为最正确的只有一个。他们要找到这个最正确的方案,而在此之前,他们不愿意采取行动。他们认为与其冒着作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不如什么都不做。

完美主义者害怕犯错,他们担心作出错误的决定之后,自己会瞧不起自己,会在后悔与自责中饱受折磨。所以,他们宁愿拖着不去作任何决定,拖延成了避免他们犯错的法宝。

5.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

很多拖延者看起来都很低调,没有那么强势。他们总是拖拖拉拉,做什么事都不在状态,所以他们过早地就失去了与人竞争的资格。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情况是,很多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厌憎竞争,最主要的是厌憎在竞争中失败,所以他们尽量避免各种形式的竞争活动。他们在内心深处意识到:竞争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可能失败,而他们无法容忍失败的结果。但如果他们根本就不参与竞争,所以也就不会有遭受失败的经历。

这种拖延者注定要面对失败,因为他们预先给自己设定了拖延的借口。譬如一个学生用不常用的左手来画画,画得不好的时候,他会告诉自己:“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我用右手来画,当然能够画得更好。”

6.如果不能做到完美,我宁愿什么都不要

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对于失败与成功的界定非常明确。一件事如果没有完成,那它什么都不是,只有完成了,它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趋于两极化,一件东西,如果不是黄金,那就是垃圾。很多时候,他们坚持了许久,却在临近终点的时候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为他们认为,事情如果没有完成,那就是零。

这种非此即彼的观念对人的影响巨大,它会影响到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想法,会令人想要突然间达成所有目标,如果无法做到如此,就不能算正常。

苏珊在上月底给自己制订了一个销售计划,这个月她必须成交10单以上,总金额在400万元以上。这个目标实在很远大,大家都觉得苏珊肯定无法完成。苏珊这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了300万,业绩是部门第一。但是苏珊仍旧觉得非常沮丧,因为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哪怕她已经做到了部门第一,她还是认为自己毫无用处。

如果你始终持有这种宁缺毋滥的心态,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让你感到沮丧。譬如:

你没完成最初规定的每一件事。

你中途改变了原有的计划。

也许有些事情你做得差强人意,但是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

你觉得自己本能应该被人认可,但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极度沮丧,因为事实与你设想的相距太远了,你感觉自己一无所成。当然,如果你眼中只容得下完美,那么你注定会遭遇挫折,因为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

你自己是不完美的,可能你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你情感上无法接受。你不能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现实。很多完美主义者认为,成就不只是达成目标或者能力出众那么简单。他们认为成就高于一切,相较而言,其他的都不值一提。但是,很多完美主义的拖延者虽然看重成就,但是却怀疑自己取得成就的能力。他们在远望成就和自我怀疑之间摇摆,最终不得不靠拖延来让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建立正确的心态

只要是人,都会有面对失败的一天。但是,人与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一种是成长心态。

固定心态认为,每个人的才能与智慧都是天生的,不会随着环境发生改变。你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对你才能的一种印证,证明你有多么聪明,多么不凡。因为你是如此优秀,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时,你都会一再地证实这一点。你不能容忍任何情况下的失误,因为失误就说明了你不够聪明,没你认为的那么优秀。而如果你是这么聪明不凡,所以不管做什么事,你都不用费尽心力,你轻轻松松就可以应付,只有那些没能力的普通人才需要拼命努力。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成功了,也没什么值得欣喜的,因为你这么优秀,这不过是你能力的正常发挥罢了。但是如果失败,那就会让你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只有凡人才会失败,你这么不凡的人为什么也会失败?

因为你怀有这种固定心态,所以每当你发现事情不能尽在掌握之中时,你便开始退缩、拖延或者放弃,以此来挽救自己的自尊。你不想做任何自己无法胜任的事情,也不想做任何说明自己毫无价值的事情。而拖延就能将你从这种有可能失败的风险中解救出来,它能让你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

成长心态恰恰相反。顾名思义,成长心态认为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渐得到加强和改善,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我们就会越来越优秀。成长心态认为,努力是促使你优秀的核心,只要你努力,你能将事情做到更好,努力能够激发你的潜能,使你逐渐提升。所以,你不用纠结于某件不成功的事情。虽然你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你从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这能帮助你下一次发挥得更好。你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有成长心态的人始终抱着学习和提升的心态来做事情,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挑战。虽然他们也会经历很多失败,这些失败也会让他们伤心、沮丧,但是他们并不以一次的成败定英雄。他们在经历失败的时候,会让自己加倍努力,避免下一次的失败,而不是退缩或拖延。

对于有成长心态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表现如何,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多大提升,结果只是你提升自我的一个附加值。至于你的能力,随着你的努力的不断成长,这一点你不用执著于向世人和自己证明。

对于这两种心态,是选择固定心态让自己陷入拖延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还是选择成长心态让自己不断提升,不断向前发展?一切决断都在于你自身。

不完美的后果

这世间既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是凡人,容易犯错,我们应该接受自我的不足。而完美主义者常常会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做事情容易绝对化。如果在一件事情上犯了一个小错误,他们就会将其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就感觉整件事都失败了,他们会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没有未来。他们这样的反应都是源于他们的固有心态作祟。

当他们犯下某个他们认为的错误(其实也许根本不是错误),而这个所谓的错误对将来事态的发展无法预期时,他们就更为恐慌,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将就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到底会陷入怎样的深渊,会出现多么悲惨的事,他们无法说出来,可是就在这些莫名的幻想中纠结,无法坦然面对。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没有达到自我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感觉大祸临头。但是,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灾祸?事情到底会弄到多么糟糕的境地?什么才是最后灾祸的导火索?

很多人本来自身条件优越,处于有利的位置,但是他们出于自我完美要求,常常会出现灾难临头的念头,而这种念头真的会将他们一步步从高空拽落深渊。

卡尔是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理,在外人看来他十分成功。三十出头便已坐到经理的位子了,在业内口碑也不错。除此以外,他的家庭美满幸福,妻子是教师,工作稳定,儿子聪明活泼。一切都很顺利,很让人羡慕。但是这都是旁人的看法,卡尔心中从不这样想。他一直心惊胆战,觉得眼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够真实,稍有不慎就会全部失去。

因为卡尔是经理,要负责公司的许多事务,管理属下、制订计划方案,甚至到做单他都亲自参与,与国外合作单位接洽,密切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行业动向……几乎每一个领域他都要亲力亲为,并希望做到最好。与此同时,他也想尽力保持自己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

所有的这一切让卡尔疲于奔命,难于应付,他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生怕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每当工作中出现一个小问题时,卡尔就开始幻想自己悲惨的未来:“这件事将会给我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为下属沟通不力,跟这个客户合作出了问题,他们肯定不会再与我们合作了。老板肯定会怪罪到我头上,我将会失去老板的信任。他会知道我一向对下属管束不力,那他有可能会再找一个人来代替我。我将会失去工作,没了经济来源。家里的房贷、每月的开销都会落到我妻子头上,这些会让她疲惫不堪。她在无法承受的状况下可能就会向我提出离婚。我离婚了,没有妻子、孩子和房子,我一无所有,也许会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地步。天哪,那种悲惨的境地实在让我难以接受。哦,我还是到酒吧喝一杯吧。”

于是卡尔就这样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到酒吧借酒消愁了。他喝到半夜两点,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妻子与儿子早就睡了。等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头痛欲裂,想到那么悲惨的将来,他就提不起精神做事。他本可以打电话跟客户沟通解释,挽救岌岌可危的客户关系的。但是他拖着不愿打这个电话,他觉得只要不打电话,就有一线希望,万一在电话中谈崩了,那就真的无法挽回了。明明手边的事情堆积如山,可是他就是不想去做,一会儿翻翻这个文件,一会儿看看那个邮件,觉得头昏昏沉沉的,到下班的时候,他还是什么事都没做。他看到自己空白的一天,又想到悲惨的将来,无法排解,于是再次驱车前往酒吧。

这样下去,卡尔的将来不言自明了,多半跟他自己想象的一样,陷入悲惨的境地。其实,他现在的状况非常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一名下属与客户发生争执,使合作陷入僵局。如果他能够及时打电话跟客户沟通,可能一切就都解决了。但是,他因为害怕到来的悲惨结局,所以迟迟不打电话。因为他的拖延,他想象中的灾难近在眼前,这加重了卡尔心理上的负担,让他无法继续工作和正常生活。

你在看这个例子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卡尔是小题大做,非常可笑。但是想想你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你会不会对曾经犯过的小错误耿耿于怀,总觉得它们会毁掉你的整个人生?你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想着这件事。你无心安眠,更无心去做事情,你觉得自己必然会陷入绝境。是的,当你一直这样纠结却始终不采取行动时,你就必然滑向你幻想中的悲惨世界了。

如果下一次你发现自己又陷入这种无限夸大错误的恶性循环时,你应该抛弃杂念,仔细想想,在那种情况下出现的最坏的事情可能是什么。当你看清楚了自己的处境,你就会明白,你所想象的这些令你恐惧的境地都是被放大了的,事实不会是这样。同时,如果能够将这种灾难性思维转化成成长的心态,你就能够正视自己,正视自己身上的缺陷。那些缺陷不过是为了让你提升自我的一个动力,而不是你的致命伤。有不足才会有进步,这是不变的真理。

害怕失败

小智今年上高三,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他妈妈发现这段时间小智的情绪很不正常,动不动就发脾气,还经常嚷嚷这里疼,那里不舒服。带他去医院做检查,什么问题都没有。医生诊断说有可能是临近高考压力过大的缘故,让家人好好开导他。

小智妈妈也是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压力深有体会,她劝小智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复习备考,至于能不能考上好大学,那是之后的事情,不用多想。可是小智执拗地认为自己患上了很严重的病,只是那个庸医没有查出来罢了。他觉得自己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养身体,而不是参加高考,所以他坚持不去上学,要在家养病。

小智说:“我现在再也不能不顾身体了,我要把最基础的搞好,那就是先养身体,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小智妈妈这样问他:“那你身体到底有什么大碍?到底患了什么大病?”

小智回答说:“我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以前起床就算是重感冒也不会这么吃力。如果我现在就知道自己患上什么病,那这病肯定是不治之症,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挽救了。”

小智妈妈怒极反笑:“那你凭什么断定自己患病了呢?即便是你身患重病,难道你在学校再坚持3个月就不行了?是不是努力3个月身体就会留下严重创伤,无法恢复?”

小智硬生生地回答:“我可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

小智妈妈说:“我觉得你不是身体有病,你是心理有问题了。你害怕考不好,所以拼命给自己找借口吧?”

小智仍然抵赖:“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我说病了就是病了,反正我不去学校,在家养身体。”

小智妈妈被气得不行了,直接说:“那你的意思就是不用再参加高考了吧?你如果觉得你的人生就该这样过,我不拦你。你不想上学,我今天就给你找份工作去,今后再也不用踏进学校了。”

小智一听这话就慌了神,赶忙说:“那还是等高考过后再说吧,毕竟只有一次机会,赌运气也要赌。”

小智妈妈说:“还有什么意义呢?你反正是不想上学了,反正是想告别学生生涯了。就这样吧,我上课去了。你如果想高考,自己回学校学习去。如果你不想参加高考,索性早点儿回家,我给你找份工作好了。”

小智开始吞吞吐吐了,他说:“那我还是先回学校吧,我拼了这条命参加高考吧。”

这是真实的例子,就发生在几天前。这个小智是我表弟,听说他不想参加高考了,他妈妈(也就是我姑姑)急得不行,打电话找我商量对策。其实这事情去年年底也发生过一次,小智在学校跟同学闹意见,说学生宿舍太吵了,睡不着觉,想要回家自学,被他妈妈给否决了。那时候小智还对自己存有幻想,一会儿跟我说有些功课不太好,一会儿又信心满满地告诉我说,他相信凭他自己的能力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而后向我抱怨,说学生宿舍人太多,无法好好休息,想要回家住读。又说自己身体一向很弱,怕是难以扛过高三。

我听闻不禁一笑,这孩子总是在为自己找借口,害怕自己在高考中失利,所以一早给自己预备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光逃避家人的责难,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寻求心理安慰。

小智曾经问过我:“你认为我再努把力,高考能考出什么样的成绩?”

我觉得这句话实在太可笑了,于是反问道:“你对自己的情况不是最清楚吗?为什么来问我?你难道不是想办法逃避责任?如果我说你能考出好成绩,你考好之后觉得我说对了;万一考不好,你就会认为是我给你施加了太大的压力。难道不是这样吗?”

其实,害怕失败是人类的共性,没有谁愿意一再接受失败的现实。但是因为害怕失败,一早就为自己的失败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样除了失败,不会再有其他结果。因为你的头脑已经被害怕所充斥,本来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去行动的,你却不停地自怨自艾,浪费了大好时光。

你为自己假定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当你失败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挽回一些颜面。对于小智来说,他假定自己身患重病,所以高考能够考好是奇迹,不能考好也不能怪罪自己,因为他体弱多病。这种自设的障碍在他的拖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注定高考失利。而这对他来说不过只是一个开头而已,如果他习惯找寻各种借口,用各种自设的障碍来应对无法掌控的局面。他的人生之路将清晰地摆在眼前,他会在拖延的路上越走越远,拼命为自己找寻借口,迁怒周围的人,但是从来不会反省自己,他注定会成为一个失败者。

这种自设障碍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不仅学生会以此逃避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职场人士更会以此来为自己的失利开脱。当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时候,你会说,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更多的资金投入,如果你的下属干活高效,领导不处处跟你作对的话……你发现自己混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升职加薪,你会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因为老板有眼无珠,办公室里勾心斗角,大家都在挤兑我……诸如此类的说法,其实都是为失败的局面找一个看似合理实则可笑的借口。

你是一个理性的社会人,为什么会用种种可笑的自设障碍来降低自己的效率呢?你也清楚这些借口不过是权宜之计,好让你逃避他人的期望,避免被社会否定,想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尽力逃避紧张状态。这种自设障碍的怪圈并不难除去,只要你能下定决心。对此,你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认真反省。

这件事真的就这么困难吗?你能够迈出第一步吗?你是因为觉得这件事太难了,你觉得无法成功,所以下意识地拖延吗?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得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你应该认真思索:这件事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做这件事的拦路虎是什么?对这些事实条分缕析,你会发现,开始其实很简单,而当你开始了,接着做下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自设的那些障碍会不会与你的人生目标相冲突?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你需要改变什么?改变观念还是改变目标?相信你会有明智的选择。当下一次自设障碍的观念又出现在脑海中时,你能做哪些截然不同的准备?你是否意识到这是自设障碍,对你的发展没有好处,你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可以纠正它?如果能做到这样,你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你意识到自设障碍了,但是你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止它对你的影响吗?意识到不过是观念上的转变,只是个开始,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强化这个意识,并且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这种自设障碍除了让自己蜷成一团缩到龟壳中以外,并没有其他作用,它对你来说有害无益。即便你自己不承认,但是你清楚,不论你给自己找了多少借口,旁人还是能够一眼看清。你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设障碍,只会让自己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只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你。既然如此,你还是改变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从现在开始,不拖延地做事吧!

第四章 对成功的抗拒

除了害怕失败以外,很多人还抗拒成功。这一点说出来可能没人会相信,谁不希望成功呢?是的,也许你一直希望成功,但是潜意识里你却盼着自己失败。你想成为一个知名的设计师,你想把手头的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你想健美塑身,你计划着今年能在事业上上一个台阶……你给自己立下了无数的目标,你期盼着目标完成的那一天。但是回头看看,这些目标你都实现了吗?为什么没有实现呢?你为什么会放弃之前的目标呢?你会告诉自己:我的确是想做这些事的,但是我的时间不够,我的负担太重,总会有各种各样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有一个突然的事件中断了我的进程……这些事情使我不得不放弃目标,但是在心底我依旧渴望实现它。

事实果真如此吗?你再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些本来不如我们的人却能够成功地、轻而易举地完成他们的目标?为什么他们现在都比我们成功?为什么你在独自承担一项重大的工程时会莫名惶恐?明知道这项工程能够让你一举成名,但是你却觉得它是个烫手山芋,情愿这事没发生过?你会一直害怕:万一我不能顺利完成任务怎么办?万一我达不到领导的预期,会不会他们就此不再重用我?对的,对成功的恐惧的确是存在的,它们存在于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阻碍了他们的很多行动,使他们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

恐惧成功

成功是什么?这个定义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生活幸福,与他人交往良好,拥有快乐的家庭就是成功了。但是有的人认为,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能否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有没有稳定的高收入,是否对人有影响力。

在生活中的很多成功就意味着与现状不同,但是很多人害怕改变,害怕去担起更多的责任,所以连带着害怕成功。害怕改变是人类的共性,人类对陌生事物怀有本能的抗拒。原始人对于陌生人和陌生的大型动物感到恐惧,我们现在害怕的东西变得更加庞杂多样,但其核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改变就意味着危险。当我们越是想逃开这些恐惧,它们就变得越强烈,始终追随我们左右,将我们困在无法摆脱的境地。

有一个项目本来进展得非常顺利,很快就要完工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你心里忐忑不安,做事情开始磨磨蹭蹭,再也没有开始的那股冲劲,你下意识地期盼完工的那天不要到来。

今天下午本来有一个表彰会,表彰你为公司作出的极大贡献。你却觉得很尴尬,非常难受,你居然做出了一件让自己无法相信的事情。你去向领导请假,说自己突然腹痛如绞,需要去医院检查。就这样,你躲开了那个表彰会。

每次当你感到非常高兴的时候,你心里就有隐忧,觉得会有什么坏事要发生了。你觉得“乐极生悲”这个词用在你身上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你的事业进展得非常顺利,老板想要给你升职加薪,但是你却害怕起来,你担心自己无法胜任。于是,你开始下意识地拖延手上的工作,想让老板对你的印象变差,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该给你升职。

即便很多拖延者成功了,也无法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是靠通宵达旦的最后冲刺才得以完成目标的,这让他们心力交瘁,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成功。他们总是不停地自责,并且希望从拖延的锁链中得到解脱,利用拖延来避免成功的来临,恐惧成功的情形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爱丽丝最近心烦意乱,寝食难安。她有一个认识多年的男性朋友杰瑞最近要结婚了,本来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爱丽丝怎么都兴奋不起来。旁人不知道,她自己心里清楚,她这么多年来一直深爱着杰瑞。

爱丽丝彻夜难眠,于是爬起来给自己倒一杯酒,对着闪烁的星空发呆。她觉得自己这是“自作孽,不可活”。没有人知道,其实杰瑞一直喜欢她,曾经明确追求过她,是她自己拒绝了。爱丽丝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那么说,但是很多事情开始了就无法回头。她再后悔,也只能在家抱着枕头哭。

前一晚,杰瑞喝醉了酒,给爱丽丝打了电话,他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含糊不清地说:“我真想回到从前,我想知道,如果当时你能答应我,如果我们能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情形?”爱丽丝听后只有苦笑,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是不由自主地开口了:“如果当初在一起了,也许我们到现在就分手了。如果不分手,一直到结婚、生小孩,也许两个人就过烦了,彼此看不顺眼,还不如现在这样呢。”

话一出口爱丽丝自己先吓了一跳,原来自己心里是这样想的。爱丽丝总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没有出众的外貌,也没有渊博的才学,她总想着就这样混日子也不错。而杰瑞太优秀了,他有决断力,有蛊惑人的魅力,很多人为他倾倒。如果爱丽丝选择与杰瑞在一起,她势必要改变自己,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爱丽丝满足于现状,不希望有任何改变,不想让人看到自己手足无措的样子,尤其是爱丽丝总认为自己是丑小鸭,不配站在王子身边,不配得到这么好的感情。她总是患得患失,即便真的在一起了,一生那么长,也许过着过着就彼此厌弃了。爱丽丝为自己和杰瑞在一起的情形感到焦虑,于是她选择逃避这段感情。

实际上,不光在情场这样,在职场上爱丽丝也同样如此。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平凡、普通,没有大志向,得过且过就行了。可是前一段时间公司新开了一条产品线,领导觉得爱丽丝这方面的能力很强,于是将她升为项目负责人,让她全力开拓这条产品线。一开始爱丽丝劲头十足,做得挺开心的,这条产品线的开发很快就出了前期成果。公司领导们看了都很满意,主管私底下找爱丽丝谈话,希望给她升职加薪,让她组建一个大的产品工程部。

这本来是件天大的好事,可是爱丽丝听到这个消息后反倒犹豫起来,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挑起这个重担。自己不过是个混吃等死、资质平庸的小员工,怎么一下子就成了部门经理?虽然爱丽丝对新职位有一些期待和渴望,可是同时她也很担心,她怕自己做不好这些事情。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变成职场女强人,虽然现在她正在向那个方向发展。她感到非常焦虑,内心处于矛盾中。她害怕自己从此以后就要拼命地加班加点,把公司当家,没了自由时间;她也害怕原先那些称兄道弟的同事一下子孤立她,现在大家看她的眼神已经有点儿不一样了,上次生日会也没叫她……

为什么爱丽丝总是不能全心全意地追求成功呢?她一直在破坏她渴望的成功,她不停地拖延,给自己制造麻烦。虽然理性上她希望得到幸福美满的家庭、事业有成,可是潜意识里她又为此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注定了她的失败。

女性更恐惧成功

女性更倾向于逃避成功,她们对成功怀有更深的恐惧。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很多科学调查显示,女性更害怕而不是渴望成功。现代社会总是对男性的成功充满激励与期待,而女性的成功或多或少的被人有意漠视了。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女性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总是少了男性的义无反顾,而是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彷徨和犹豫。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M.霍纳成功地揭示了女性害怕成功的心理现象。害怕成功是指个人对其行为获得成功结果感到恐惧。霍纳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女性“逃避成功”的动机远高于男性,65%的女性显示出对成功的恐惧,而只有9%的男性显示出对成功的恐惧。在对中国女大学生的研究中也发现,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心理趋向。研究者分析认为,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害怕失败的动机-逃避成功的动机。尽管女性追求成功的动机与男性没有两样,但由于逃避成功的动机大,导致其成就动机远低于男性。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解释是,如果太成功了,女性会担心自己在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上遇到麻烦。女性潜意识里认为,男人对优秀、强势的女性表现出一种疏离感,惧怕和成功的女性建立亲密关系,除非自己比她们更强大。因为这种恐惧,许多优秀的女性会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无法解释的怪异举动,以避免自己过于成功。

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有本能的差异,男性特质是强壮、干练,而女性特质则是温柔、贤惠等。虽然现代社会男性和女性的文化差异已经日趋模糊,但是依旧给女性带来一定的压力。许多女性会刻意掩藏或者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因为她们害怕成功会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招来他人的嫉妒、厌烦或疏远,恶化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者认为成就可能造成家庭不幸福、夫妻关系不协调;女学生担心现在太突出了,将来能否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职业女性则怀疑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升的时候保持家庭的和谐。

对于很多成年女性来说,她们恐惧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家庭和事业。她们对成功有极强烈的渴望,但同时也害怕成功。于是,有一些女性选择彻底否认自己的成就动机,甘愿扮演一名传统的女性角色;有一些人则处在想放弃又不甘心放弃的自我冲突之中;还有一些人选择做一个成功女性,却又摆脱不了对成功的恐惧,变得敏感而易怒,与同事的关系紧张。

成功的代价

之所以恐惧成功,文化舆论不过是一个因素,最主要的还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心理因素将我们困在失败的境地,使我们一方面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又视成功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很多人担心成功要付出高额的代价,这让他们无法承受。因为想要达到成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他们自认无法做到那样,所以还是站在原地最安全。他们对成功的恐惧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愿加入竞争

很多拖延者看起来对竞争表现出满不在乎,他们也不甚在意胜利的回报。他们做事总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从来不全力以赴。

同害怕失败者一样,恐惧成功者也不愿加入竞争。害怕失败者不想加入竞争是害怕无法取胜,所以放弃。而恐惧成功者则是对竞争不满,他们害怕自己取胜。所以他们会在截稿后才寄出自己的稿件,以至于无法参赛;他们延误自己的学业,认为“成绩并不是万能的”,让自己变成一个无法取得学位的失败的学生。

杰西卡是一个让编辑头疼的作者,她在报纸上有专栏,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流的作家。她也为此不懈努力,博览群书,也做了许多本厚厚的读书笔记,不辞劳苦地到学校旁听。但是,当她有幸获得了写专栏的机会时,她总是有些磨蹭。以前写东西的时候没这么困难,但是现在每次交稿就是她痛苦的开始。她总是在报纸发排前几个钟头才交稿,无视编辑眼中的“飞刀”。

杰西卡已经在脑中构思了无数个情节,她每一天都在想,组织各种语言和情节,但是懒得用笔写下来。每到要交稿的时候,她又会急得发疯。凭心而论,杰西卡的文章写得很不错,否则无法在报纸开专栏了。但是她对自己深恶痛绝,她非常讨厌自己拖拉的办事方式。“我想到自己有那么多好的文章都没写出来,我就觉得难受。我的文思永远只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中,没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有人喜欢我的文章,我既会骄傲又会不安。我知道,自己的水平远远不止这样。可是,每一次交稿前我又抑制不住地拖延,这已经成了折磨我的最大恶习了。”

杰西卡虽然也写出了文章,但是她的潜力完全没有被挖掘出来。她的注意力不是放到写文章上,而是放到不停地自责与羞愧上了。她一直在回避一个问题:如果她能够坚持将自己想到的东西都写下来,如果她真的成为了一流的作家,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

杰西卡认真分析自己,她想如果自己成了一流的作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困扰。她想了想,告诉自己:“那样我就为世人所熟知了,我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关注。我所做过的事,不论好与不好,都会被人拿来评论。我讨厌这样,我觉得我的隐私被侵犯了。另外,如果我成了一流作家,那么我就得不停努力,我得符合人们的期待。我要接连不断地写出好作品,那样我就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了。”杰西卡现在知道了,她其实是在下意识地拖延,逃避可能到来的成功。她不希望引人注目,不想有写作上的压力。

很多害怕成功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担心人们会对自己期望更高,这让他们感到焦虑。他们会觉得自己努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山峰,还没容自己好好休息,别人就催着你去攀登另一个高峰了。他们害怕这种不停地提升。

2.害怕作出承诺

很多人觉得如果自己作出承诺,就等于将自己置于一个被关注的平台上了,这让他们感到焦虑。他们害怕自己被卷入各种竞争中,所以他们就一拖再拖,避免作出承诺。如果你不承诺,你就不会有前进的紧迫感,你就不用纠结了。你一直拖着,不敢迈出第一步,同时你会将时间和精力分散到其他行为上,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碌,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进步。

3.害怕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很多害怕成功的拖延者对未来很担心,他们担心自己再没有那么多悠闲时光,无法像现在这样混日子。如果成功了,他们可能不得不变成一个工作狂,就像上了发条的钟,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这些人害怕自己如果不拖延就会变成强迫性工作的牺牲品。实际上,这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虚弱,他们担心成功无法给自己带来力量,而是让自己处于无助的状态,担心自己不能回到从前,一切都无法控制,担心自己会变成一个不被自己接受的人。

成功非常危险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大方的人,他们尤其介意别人把他当成自私自利的人。他们会认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失败者也一样。如果你成功了,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受伤,并且同你恩断义绝,时刻想要报复你。不论最终结局如何,总有人要以悲惨的失败收场。他们觉得追求成功就是进入了一个适者生存的弱肉强食的竞争世界。不论他们的这些想法是否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都会引起真实的忧虑,从而使自身受到伤害。因为害怕受伤或者害怕使别人受伤,你不能做到全力以赴,你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竞争欲望。而如果你在自己面前也掩饰竞争欲望,那你就表现出对竞争的不在乎,你就会开始拖延。

你也许经历过这样的事,当你得知有一个出国公干的机会落到了自己头上时,你会拼命隐藏,或者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因为你知道大家都在期盼这个机会,同一科室里有几个同事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结果这个大果子却落到了你头上。你担心大家对你心存不满,所以想尽力淡化这件事的影响。或者你跟男友决定国庆结婚,这本是一个好消息,可是你迟迟不敢告诉自己的闺密,因为她最近刚刚失恋。你觉得自己的举动像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所以你下意识地隐瞒自己的事。

很多时候,你的好消息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好消息,可能会有人因为你的好消息而受伤。你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会有意识地拖延自己的事情,逃避成功,进而逃避给别人带来伤害的负罪感。

有的人认为,成功的确能让自己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但同时也会给自己招来很多麻烦。会有人愤愤不平地指责他,向他挑衅,会有很多人孤立他,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制造各种问题。他会觉得疲于应付、心力交瘁,无力反抗。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幻想中看到了成功之后这无穷的麻烦,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让他们成功的机会,他们会通过拖延来保护自己。

我不配拥有成功

“我不配拥有成功。”类似的台词会在一些煽情的肥皂剧中出现。你可能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很多人的确存有这样的念头。很多人有意或者无意中做出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他们会为此感到内疚,即便对方原谅了自己,他们也无法饶恕自己。不管这个伤害是大还是小,他们都会为此来责罚自己。他们不会意识到什么是真实的过错,什么是想象出来的过错。

杰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11岁那年,他与小他3岁的弟弟一起骑车出去玩。看到前面有一只漂亮的大蝴蝶,他就一直跟着追,没理会弟弟在身后的呼喊。等过一会儿他听到一声尖叫,再折回去的时候,弟弟已经受伤了。后面开来一辆汽车,不小心刮倒了他弟弟。因为这一次受伤,他弟弟的手臂骨折了,在医院躺了两个月。后来虽然看不出来什么痕迹,但是天气转坏的时候,受伤的手臂就会隐隐作痛。

杰米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如果自己不去追那只蝴蝶,弟弟就不会受伤。他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从发生这件事以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他尽力去做一切能让他弟弟开心的事情,弟弟感冒的时候,他就跑去洗冷水澡,想让自己也病倒。他大学毕业了,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收入也很不错。可是他总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一切,尤其是得知弟弟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他更加愧疚。他是如此愧疚,以至于他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他再也无法全身心投入,他开始拖拖拉拉了。本来应该周五提交的报告,他一直延迟到了下周一下班的时候材交上。他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心不在焉,同事们都不愿意与他合作。

杰米认为自己应该对弟弟的受伤负责,他一直为此歉疚。他没有注意或者下意识地忽视这样的事实,他弟弟其实是被汽车刮倒而受伤的,与他并没有直接联系。过了这么多年,他一直为此歉疚,并因此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是毫无意义的。他没有意识到,他把拖延当成对自己造成弟弟受伤的惩罚。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类似的拖延者,他们都因为过去的某些经历不停地折磨自己,不停地拖延。实际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所感受到的歉疚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谓的“罪责”所应该承受的限度。他们以拖延来惩罚自己,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活该一蹶不振、低沉失意。

砸碎恐惧的牢笼

你一直在利用拖延来逃避成功,因为你认为成功会给你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你虽然内心渴望成功,但是又不想改变现状。你认为成功会将你同周围人隔开。你觉得成功会让你的家庭失去平衡,会让兄弟姐妹嫉妒,诸如此类。你认为,如果你达到的成就没那么明显,那么大家都会很乐意接受,而你也会被他们所接纳。

当你看待拖延与恐惧成功的关系时,你可以将自己抽身出来,比较客观地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你所害怕的事情并不一定真的会发生,你只是将自己处于众人的对立面了,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对成功的恐惧阻碍了你的发展,将你禁锢在拖延的牢笼中。如果你想冲破这个牢笼,有很多办法,但是最有效的还是列出成功的好处和坏处。拿一张纸、一支笔,或者用电脑,将纸分成两栏,左边列出当你达到目标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右边列出坏处,也就是成功后你要失去的东西。尽量做得细致一些,可以具体到你能想到的细节。

比如你想减肥,期望减掉15公斤,好处是身体会更健康,能够穿好看的衣服,不用再害怕别人的眼神等;但是坏处是无法再吃美味的冰激凌和巧克力了,你得经常做运动,而不是一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你得常吃蔬菜沙拉之类的食物,不能常和朋友去尽享美食,诸如此类。

当你做完这个表之后,对比两边,看看改变生活是否值得。也许值得,也许不值得,但是列这个表能够让你正视事实。你不能再躲避了,不管结果好坏,你都需要承担责任。很多时候,在对比两个表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之前的畏惧是很无聊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勇气,赶走对行动的畏惧。这个练习是为了驱赶虚幻的恐惧的,但是我们可以走得更远,你甚至可以设想你成功之后会继续走下去的路程。也许你的收入会增长许多,也许你心仪的女孩答应了你的求婚。想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另外,当你对成功的坏处了如指掌后,你可以尽力避免成功后这些坏处的发生。

经过了几番犹豫和反复,你最终走出了那一步,虽然心底依然感到害怕,但是成功和自由的感觉随即而来,它们让你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另外,你迈出的这一步通向的并不只是唯一一条路径,前面会出现许多坦途供你选择。“机会是给勇敢的人准备的”,这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道理是对的,你需要迈出第一步,需要把握住机会。

第五章 失败者的示威

劳里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正处于业务开创期,希望能够开拓更广的资源,给公司拉来更多业务。他最近跟一个老客户发生了矛盾,这个客户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他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劳里刚交了一个活儿过去,对方很不满,认为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希望劳里赶紧修改补救。劳里很气愤,他觉得客户是在故意刁难他,因为这事,他一直拖着没修改。到客户要求的截止日期了,他还是没动,也没向对方解释。客户在截止日期过后的三小时内打来了电话,劳里虽然口头应承着“好好好”,实际上还是没有动作,只推说自己很忙,一时顾不上他们的活儿。

客户非常恼怒,但还是强压怒火,又给了劳里一个缓冲期。劳里觉得对方在向他求饶,心里舒坦了一些,但是对于对方给出的缓冲期,他仍旧觉得愤愤不平。劳里一直拖着没修改那个活儿,对方又打了一次电话过来,之后再也没动静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与劳里联系。

劳里其实不是害怕成功或者失败,他之所以拖着不做这件事,是觉得对方太咄咄逼人,这让他很是愤懑。劳里觉得自己得拿出一个老板应有的派头来,该给对方一点儿颜色看看,好叫他们不再对他疾言厉色。于是劳里选择了拖延,也同时葬送了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努力占据上风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具有一定的掌控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这些规则不由我们操控,我们只有遵从的份儿。但是,有些人对掌控感十分敏感,他们不喜欢任何规则,觉得这是对他们的束缚,他们本能地抗拒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当他们无法抗拒别人要求的时候,拖延帮助他们获得了一点儿自尊,让他们找回了一些掌控感。

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争夺控制权,不过当你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你的情况和下面这些拖延者相似。你为自己感到骄傲,觉得你是独立的个体,不受制于任何人。那个客户欺人太甚,凭什么你就得乖乖地按照他的意志做事?信用卡的账单明明今天就到期了,但是你非要过几天才去还款。你对银行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反感,所以你要拖几天再还钱,这会让他们恼怒。导师说你必须在周三之前将这个项目的分析报告交给他,你明明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却还是磨蹭到周五才给他。你对他颐指气使的态度非常不满,你觉得他没达到为人师表的要求。拖延让你感觉良好,它帮你赢得了自尊,挽回了你的颜面,它是你的利器。

当你觉得被冒犯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采用拖延战术来使对方恼怒,让自己重拾自尊,这差不多快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了。有关这种拖延,可能你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你的应激反应。你认真反省一下你的拖延症:你的拖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你不满规则的时候吗?你是不是对银行的规则感到不满?你是不是故意延迟信用卡还款日期,以至于被扣掉一笔滞纳金?你是不是无视领导的训斥,依旧拖着不去做那项毫无意义的任务?

你再想想,你的拖延给周围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会被你的拖延而连累吗?因为你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是否给项目组的其他人带来麻烦?因为你始终拖着不上交作业,是否让老师感到气愤,并且迁怒你们整个班的同学?

你有没有观察过周围人对待你拖延的态度?他们会不会因为你的拖延感到气愤无比?他们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兑现诺言而处于被动状态,这让他们对你大为光火?他们是不是觉得无法对你施加影响,只好放任你自由行事?

想想上面这些问题,你还会一直以拖延来保持自己的所谓独立性吗?你不愿向他人低头,你用拖延来争夺控制权,而这些做法又给你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他们对你的做法倍感恼怒。

利用拖延来争夺控制权的情况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1.彰显弱势者的权力

很多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无法改变现状,但是又对现状深恶痛绝,他们想方设法彰显自己的权力,向他人尤其是握有权力者示威。

你觉得你的上司能力不够,还总是对你指手画脚,你非常气愤,但是又无法改变他领导你的事实。于是,当他找你要一份报表的时候,你本可以用半天时间就完成的,但是你足足拖了两天。你觉得导师的这个科研方向有问题,会走入死胡同。但他是首席科学家,威望极高,脾气更大,你只是个小硕士。当他让你做一个数据测试时,你觉得自己找到了驳斥他的机会。虽然他催了好几次,但是你始终拖着没有提交测试结果。

从这些拖延中,你得到了满足。你觉得上司或者导师都无法逼迫你按时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再三催促你,这让他们的权威大打折扣。而你觉得自己的自尊得到了提升,因为你主宰了这件事,你延迟了它的进度。

2.打破规则的桎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社会处处都有规则,不管明的还是暗的,规则成就了有序的社会。有些规则使社会工具协调进行,但是有些规则让你觉得荒谬可笑。你讨厌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你受挫。

规则是以某种外在力量给予我们的限制,或者成为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必须准点去上班,不能迟到,上班时间得忙于工作,不能打游戏、聊天、嗑瓜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你必须在父亲规定的时间内回家;驾车的时候你必须系上安全带,还得注意路边标识的限速说明,不得超速。这些规则在有些人看来是保障他们生活的壁垒,但是在另一些人看来则是重重桎梏。如果你觉得遵守规则让你看起来像一个傻瓜,那么你就会一直琢磨如何打破它。

有些规则来源于其他人对你的影响,他们的信念或者行为已经成为了你心里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建立后就一直影响着你,它们时刻都不忘影响你,所以你想拖延,想与它们作斗争。梅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恼怒,她总是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夜里一两点才上床。她是一名设计师,在家画设计图,大多数东西都是叫外卖的。不管外面天气多好,哪怕她都闻到了梨花的暗香,她还是拖着没有出门。梅丽常常一两个月都宅在家里,一步都不出去,除了画设计图就是看电视。她斜躺在沙发上,捧着零食,津津有味地看电视。

梅丽的这种做法来源于早年的家庭影响。她的父母都是运动员出身,每天都要去锻炼,很少有懒怠的时候。梅丽被他们逼着每天去公园锻炼两小时,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梅丽在家得坐得端端正正的,不能看电视。所以自小梅丽心里就对出门锻炼和不能看电视这两样规定表现出极大的愤恨。

当她大学毕业从家里搬出去的时候,梅丽感到浑身轻松了。她可以将父母的规定抛在脑后,她几个月才出门一次,她每天蜷缩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些做法增强了她的自由感,使她相信自己不是这些规定的囚徒。

3.复仇的快感

拖延在某些时候可以给你带来复仇的快感。如果谁欺骗了你,对你落井下石,你可以用拖延来报复他们。你的老师对你的努力视而不见,你的同事抢了你的功劳,你的小区物业管理员弄丢了你的信件……你对他们充满了愤恨,可是你找不到别的办法,当你发现拖延能够让他们感到痛苦和烦恼时,你就将拖延当成了报复他们的利器。

物业管理员早在两周前就给你发了催缴物业费的通知,但是你置若罔闻。今天你又接到了他的电话,他通知你明天是截止日期,否则就要收取滞纳金。你虽然有些心疼滞纳金,但是想到延迟交物业费就可以让他的奖金泡汤,这是报复他的好方法,于是你一直拖到了截止日期后才去交了物业费。

4.与时间赛跑

对有些人来说,拖延是使他们兴奋的好方法。他们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截止日期近在眼前,这让他们的肾上腺激素分泌,让他们获得强效兴奋。拖延者将事情置于极端状态,使自己的生活也处于濒临崩溃的危险状态中。不到最后一刻,他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这一次是成功还是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让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快感,这种不确定性、这种岌岌可危的状态给予他们满足的享受。如果他们足够幸运,他们会取得成功,并欣喜若狂,然后继续他们的冒险旅程,直到失败为止。

5.不想被侵犯

同样的话语,你对成功者说的时候,他觉得你说了实话,他会笑嘻嘻地接受,如果情况不实,他也不一定会恼怒;但若你对失败者说,他可能会暴跳如雷,觉得你侵犯了他的隐私。是的,一般情况下,失败者比成功者更加敏感,很多平常的话语都会触怒他们,使他们觉得被侵犯。而他们面对这种讨厌的情况,无法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所以他们便以拖延作为自己表达不同意见的方式。

不光是旁人对你的言行让你感到被侵犯,就是你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些事情也让你觉得难受,觉得自己被侵犯。每个月的月底你都会收到信用卡账单,它提示你应该及时还款。这让你感觉非常不愉快,你讨厌它给你带来的困扰,于是你把它塞进抽屉里,假装忘记了这件事。

有时候,哪怕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让你感到难受,你觉得被侵犯了。

提姆打算开一个淘宝店,这个计划已经筹备好几年了。他先是因为打算卖什么而犯愁,等到终于决定了,进货渠道又困扰了他好几个月。到今年2月份的时候,他终于申请了淘宝网店,兴冲冲地开张了。开张头几天一直没人答理,提姆也没太在意。他觉得自己终于开张了,堵在心里的事完成了一件,还挺高兴。一周以后,陆续有人联系他,向他咨询某些产品的效用、产地等具体信息。提姆觉得烦不胜烦,起先还回答一两个人的问题,后来索性谁都不答理了。就这样,提姆的网店开张半年了,一单生意都没做成。

6.与现实作斗争

与现实作斗争是一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但的确有很多人正在这样做。很多人无法接受事情的本来面目。他们不能容忍限制,他们不能容忍自己对他人没有掌控权,他们不能容忍危急时刻亲朋离他们而去……因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他们只好给自己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并将这当成生活的重心,而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采取拖延的方式。

前段时间新闻曾经报道一名叫王小林的大学生,1995年毕业后放弃工作,在家赋闲,既不想出去找工作,也不愿在家务农,甚至连饭都不愿意做。他这样野人般地生活了14年,最后终于饿死于家中。

说起来,王小林一度是老师眼中的宠儿,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在当地也算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但是,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专教书,他觉得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没多久便不顾校领导的阻拦辞职回家。后来被调派到一所中专,他仍然不能接受,没多久又辞职了。回家后,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不愿意出去找工作,对村里人也看不顺眼。他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所以不用努力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当遭遇现实无情的打击后,他仍然执迷不悟,沉溺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中,饥一顿、饱一顿,像野人一般生活着。终于,14年后,在众人的惋惜中,他饿死在家中。

如果王小林能够稍微看清一下现实,懂得适应环境,那他也不会被饿死,而是好生生地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尊敬的王老师。可是他无法接受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他只好以拖延来反抗现实世界。而这最后的代价便是他的生命。当然,王小林是极端情况,大多数拖延者都不会走到这种绝境,但是他们以拖延来消极反抗现实,使自己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却是不争的事实。

拥有独立性

很多拖延者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他们迫切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而拖延就是他们的独立宣言,他们通过拖延来向别人宣告:“我是一个有自由意志和自主权的人,我会自由选择我的行为,我不会在规则或要求之下做事情。”他们想确信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于是他们利用拖延来摆脱被人控制的局面,保持个体的独立性。

这些拖延者以个体的独立感来衡量自我价值。他们通过不作为,通过拖延让自己保持独立性,从而使自我价值感得到加强。他们用拖延来直接证明自己的能力。要注意,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在同限制他们独立性的想法作斗争的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一个自我价值感等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有独立性,反对被控制)

自我价值感=表现(通过拖延体现出来,保持自我独立性)

当我们弄明白了拖延不仅是为了努力占据上风,也是为了证明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尊严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这种争战会激起我们心底强烈的恐惧,为什么这些拖延症患者会固守他们的旧习不愿改变。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是不让他人左右你的能力,那么每一次同别人打交道时都会让你战战兢兢、如临大敌。一旦遭受挫折,不论挫折多小,你都觉得自己已经作了妥协,你的个体独立性开始动摇了。你固守这种观念,所以生活对你来说就是永不停歇的战场,你同其中的每一个规则作战,每一件事都会引起你的争执,不论大小场合,你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特殊礼遇。在大脑深处,你可能一直在评价谁更强势,谁能够占据上风,控制形势。你时时绷起神经,准备反抗权威,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简妮是一个重症拖延者,她对周围的人都满怀戒心,她总担心其他人想要操控自己,时刻戒备,所以常与人发生冲突。简妮在工作方面极其拖沓,任何事情到她手上都会被拖延。她是总编办助理,公司的很多数据都要经过她被存储起来,书籍资料借阅也需要通过她。实际上,简妮的工作非常清闲,可是她干得闷闷不乐。当有同事想要找她找一份资料的时候,她总是磨磨蹭蹭,不能尽快给人答复。哪怕是借一本书,简妮也得再好好想想,能拖则拖。她觉得自己在为同事服务,这让她感觉有些低人一等,她不想比别人低下,她希望能够保持独立的个性。所以同事交代给她的事情她都尽量拖延,以此来向他们叫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不可忽视、不容摆布的。

有时候,简妮甚至跟自己过不去。她家厨房的水槽有轻微的淤堵现象,如果将水漏拿出来,好好清洗一番,并且清洗流水的部位,这事就算解决了。但是,简妮心里憋了一股劲儿,她觉得这种小事不值一提,不用为它们付出任何劳动。简妮后来不小心泼掉了一点儿小米粥在水槽里,这下水槽彻底堵了。简妮不得不仔细清洗水槽,将所有部位都清理干净,可还是不起作用。到最后,简妮只能请来专业水管工,这件事情花了简妮一个下午的时间,并且为此支付了100元。简妮有些后悔,对自己颇有怨气,但是她不知自己怎么会这样。

类似拖延者的情形在电视或者小说里经常出现。譬如一个富豪之家的孩子,从小应有尽有,一直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生活。他没有经历过世间的风雨,没有体验过人间的冷暖。他的人生之路从一开始就被设定好了,到名校读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接管家族生意。

不过,这都是富家少爷父母的设定,他从小就对此不满,他希望能够拥有自己规划的人生与独立的个性。所以他处处跟父母唱反调,在学校里花天酒地,喝酒追女仔,就是不把学业放在眼里。在家族关系和金钱的魔力下,富家少爷终于毕业了。到了毕业的时候,富豪少爷进入家族公司学做管理,但是他极度反感现有的生活,他下意识地对手头的工作拼命拖延,无论干什么都总是出错。这让他的父母忧心不已,而他自己却从中得到了一些满足,他觉得自己的拖延让父母遇到了挫折,他们无法再控制自己。

为了证明他能够让父母无法控制自己,这个富家少爷就拿自己的前途和人生开玩笑,通过拖延的方式把家族的事业当儿戏。但实际上,这个富家少爷的做法并非真正实现了独立,他的所有选择都是基于对父母意愿的反抗,父母不希望他做的,就是他的选择。他始终在父母的影响下生活,他没有做到父母所期望的那样,但是也没有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

戏剧来源于生活,这个富家少爷的作为其实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很多人都因为反对父母的操控而趋向于拖延,趋向于自暴自弃。这样做虽然摆脱了父母对自己的操控,但同时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失败者的预设

失败者对人生、对周围世界的看法都不是客观的,都染上了自己主观情绪的色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基本的预设,这成就了他们先入为主的印象。

1.世界的不确定性

对于这些始终怀有戒心、随时备战的拖延症患者来说,世界是个不可知的世界,处处都隐藏着不确定性。你对周围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掌控,你不知道周围的人是会鼓励你、支持你还是想要控制你、操纵你。你不去想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发生,你只是为最坏的结果作准备,这样会让你更有安全感。这个世界这么危险,无法预知,所以你必须隐藏自己的缺陷,永远不让他人知道你所需要和依赖的是什么。

2.敌强我弱

这种失败的拖延症患者虽然会通过拖延发起战斗,显示他们有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他们在一个更强势的人面前立马就蔫了下来。你会把这个强势的人看成是操控你生活的人,他给你设计好一切。他在作决定时没有考虑你的意见,所有规则都是他任意指定的,而你没有置喙的余地。对于对方的强大来说,你似乎太渺小与软弱了。当你觉得自己与对方的力量过于悬殊,无法与之匹敌,你便会转而求助拖延,希望它能制衡对方,同时提升你的力量。因为你的拖延,对方无法很好地控制你,这样对方的权势就被你削弱掉一部分,你的力量也就上升一些。

3.合作等于投降

很多人都对“合作”一词有很多非议,他们觉得这个词带有屈辱性质,看到这个词,他们会为自己可能放弃权力感到恐慌。合作就意味着你得配合对方的节奏,答应别人要求你做的事情,这些都让你觉得你在屈从于对方,在向对方投降。而你忽视掉了最重要的一点:合作是你成功之路上必须的选择,你可以选择遵从对方,也可以选择相互制约。在你看来,合作是形势所迫,是违背你意愿而作出的妥协。因为这样,你拼命去阻碍对方,而不顾及自己是否要得到什么。你不去想双赢的结果,而只想让对方遭受挫折。从挫败对方或者抗拒对方中,你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感甚至超越了你对完成一件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事情的意义。

争斗的根源

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的,没有知识,没有思想。我们的思维观念和体系都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成长建立起来的。所以,一开始我与你、你与他之间并无分别,为什么后来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你为什么会将这个世界看成一个战场?你为什么会把别人都看成是具有潜在控制欲的对手?

科学调查表明,很多过分关注被控制的拖延者都是在一个不鼓励和提倡主动掌握生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自小就被严加管教,他们对自我的愿望或要求都被遏制,个人习惯也被过多干预,他们很难有自我的私密空间,他们不停地遭受批评,他们承受了太多限制,以至于自发性与创造性都被扼杀了……这一切经历都阻碍了他们通向自由与个性独立的道路。

有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话题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到底该如何对待孩子,是将他们当成平等、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还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宠物,抑或是把他们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帮助自己完成未尽的心愿?有些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他们采用暴力的方式来管教、约束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应该享有绝对的自由与独立,所以他们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这些都不是正常的做法。对家长来说,一头是孩子的自立倾向,另一头是对孩子的殷切期许,这两头的砝码应该等量,秤杆才能平衡。

有些父母的控制欲过强,这严重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人格往往被讥讽和打压,而不是被鼓励与支持。这样的情形一直反复发生,这样的反复给一个人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信,无法掌控自己的独立个体,那么他势必不会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觉得独立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所以他会认为,如果他试图获取个体独立性,那么他周围的人都会来约束他、指责他,而不是鼓励他的这种行为。这样的孩子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来平衡自我与外界,那就是利用拖延作为自己的安全罩,将自己罩在里面。

菲比一直对自己的姐姐詹妮又爱又怕,想要摆脱她的控制。詹妮非常强势,家里大小事务都是她说了算,连爸妈也不容置喙。的确,詹妮早早出去在外打拼,现在已经做到公司副总的职位了,在公司里她是标准的女强人,在家也是同样的形象。爸妈对詹妮半是心疼半是愧疚,所以不管詹妮说什么,只要不太出格,他们都会照做。可是,菲比常因为各种小事跟詹妮闹意见。当然,绝对不敢明目张胆地闹,她还没那个胆子,她只是消极抵抗、非暴力不合作。不管詹妮命令她干什么,她都会下意识地抗拒和拖延,虽然每次到最后还是按照詹妮的要求做了,可是总因为磨磨蹭蹭被她骂了个狗血淋头。

菲比高考考砸了,进了一所较差的学校,学校距离詹妮的工作地点十万八千里。菲比在羞愧的同时又有一丝窃喜,离得这么远,詹妮无法再全方位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大学四年,菲比觉得自己终于能够重新呼吸了。菲比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詹妮的高度,她那么优秀,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她也不认真学习,混一天算一天。菲比很少去上课,每次都是考前“临时抱佛脚”,保证自己不挂科就行。否则,回家还不被詹妮给打死。

每次看到詹妮拿着成绩单一脸愠怒的样子,菲比心里非常害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