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实践--糖尿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05:05:43

点击下载

作者:董建群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实践--糖尿病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实践--糖尿病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糖尿病/董建群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实践)

ISBN 978-7-117-18927-9

Ⅰ.①糖… Ⅱ.①董… Ⅲ.①糖尿病-防治 Ⅳ. ①R587.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4)第 082814 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实践—糖尿病主  编:董建群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mail: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5年01月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927-9/R•18928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策划编辑:王凤丽

责任编辑:张乃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序

在一元复始的新春之际,读到了这本《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实践—糖尿病》一书的初稿,很是欣喜。

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负担重。这些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其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由于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药,一旦得了糖尿病,需要终身的治疗。医疗费用的长期增加,势必给糖尿病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

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在切实落实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也需探索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社区糖尿病有效的干预手段。开展百姓喜闻乐见、便于推广、科学合理、技术规范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是有效遏制糖尿病流行,也是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书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社区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规范的流程及内容,便于基层操作。希望该书的出版能为规范全国各地开展的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不仅能用于社区推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的指导,也便于广大糖尿病患者使用和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2014年1月

Patient self-management: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a healthy future for all

Globally, chronic diseases have now surpassed infectious diseases a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In 2001, chronic diseases contributed to approximately 60% of deaths and 46%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These figures are expected to grow to 75% and 57% respectively by 2020. The rapid rate of change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threat that calls for immediate and effective action. Although the public health community has clearly demonstrated how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 all nations continue to favor treatment over prevention.

Diabetes is among the fastest growing chronic diseases. Today, the WHO estimates that 347 million people have diabetes and diabetes. Furthermore it is predicted that diabetes will become the seve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world by 2030. Just as startling as the global increase in diabetes is the numbers of individuals affected in China. It is estimated that approximately 11.6% of the population is affected by diabetes. This combines with an enormous burden from tobacco use among men, and the nation's aging population. Because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s higher in older (v. younger) populations, these forces will come together to create an enormous burden to the health care system, public health, families, and individual patients.

To address the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s, we nee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strong public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We need community-based action with harmonious relations among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physicians, nurses and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this will allow us to create effective and patient-oriented activities to improve self-efficacy and individual disease management.

This manual represents a major step forward in bringing together the patient, physician and public health communities. It is a unique compilation of guidelines and materials suitable for community-based selfmanagement group activity or workshop settings.

On behalf of WHO Collaborating Center and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we congratulate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CDC on this publication.Respectfully submitted,David L. Parker, MD, MPHSenior Researcher,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Ellie Strock, RN, NPDirector of Education, WHO Collaborating Center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前 言

慢性病的流行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超过2.6亿人。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其导致的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给众多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心理、生理以及经济负担,同时也对社会和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以糖尿病为例,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5亿人罹患糖尿病。

在我国,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和相对紧缺的医疗卫生资源决定了患者自身必须承担大部分疾病管理的工作。然而这些患者对自身的病情要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听之任之;要么虽然重视,但缺乏自信心和管理自身疾病所需的知识技能,陷入无尽的担忧和恐惧之中。同时,有效卫生资源的匮乏及分配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负担,临床医师在完成繁重的诊疗工作的同时,很少有时间去聆听患者的想法、教授其日常生活中应对疾病的技巧。

糖尿病作为一种行为(或生活方式)疾病,生物医学手段在其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有限且费用昂贵。国际上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diabetes self-management)能提高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病人自身责任和潜能,有效地帮助糖尿病病人进行血糖控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改变其行为生活方式,进而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压力。

基于我国严峻的糖尿病防控形势,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多年来开展自我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可作为卫生专业人员、自我管理小组长的实用手册,成为他们指导患者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的帮手。同时,这本书也可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提供防病治病的科学信息。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所介绍的一系列系统化、规范化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帮助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限于编者的水平以及知识广度、深度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恳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2014年1月导 读一 自我管理的相关理论1. 自我管理的起源

自我管理源自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心理学家在实践中认识到患者自身可以在改变行为、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从而逐步形成让患者主动进行自我行为管理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患者承担一定的保健任务更有利于疾病控制。目前认为,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2.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随着当时慢性病成为美国主要的健康问题,又由于以急性病或急症处理为目的传统的医疗保健系统和医疗保健服务在解决慢性病问题时作用有限且费用昂贵,人们强烈要求增强现有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方式。即强调把病人看作是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而不是卫生保健服务的消费者,将一些卫生保健活动转交给患者,并不断增强患者积极参与自身保健活动的能力。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我管理方法开始运用于哮喘患者之后,自我管理的方法被广泛应用,而且主要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项目。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指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教给病人自我管理所需知识、技能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帮助慢性病病人在得到医生更有效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解决慢性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因为慢性病病人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熟悉疾病的诊疗、自我保健等全过程,决定了他们自己才是慢性病控制与管理的最佳人选。3.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几乎所有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都是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 self-efficacy theory)作为理论基础。(1)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是从社会学理论发展而来,它解释了人们如何获得和维持一定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为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较好地描述了生理、社会环境、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功能状况的关系,认为个体因素(认知、情绪和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和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论是从社会认知理论中独立出来的,其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自我效能在决定一个人的健康功能方面最为重要,它通过影响健康行为、情绪和态度来影响人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绝大多数慢性病都无法通过临床治疗而治愈,需要患者长期承担对自己所患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任务。患者要能较好地完成此任务,必须首先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信心,三者缺一不可。4.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六大原则(1)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2)积极地与医护人员规划健康生活计划(3)按照拟定的计划进行(4)关注并处理相关症状(5)面对慢性病给身心和社交带来的影响(6)实现并保持健康生活习惯5. 自我管理的任务内涵(1)医疗或行为管理:

照顾自己的健康问题。定期服药或医学检查、改变膳食和其他高危行为、使用一些辅助装置等。(2)角色管理:

建立和保持在社会、工作、家庭和朋友中的新角色,从而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常参加工作、与家人朋友相处等。(3)情绪管理:

处理和应对疾病所带来的各种情绪,妥善处理情绪的变化,如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6. 自我管理的五项核心技能(1)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管理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能够认识自身问题所在,能与他人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积极尝试解决自身问题并能够帮助他人;并评估用该方法是否有效。(2)制订决策的技能:

学会与医护人员一起制订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和行动计划。(3)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技能:

知道如何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图书馆、互联网、家人朋友等渠道,获取和利用有利于自我管理的支持和帮助。(4)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建立伙伴关系:

学会与卫生服务提供者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加强联系,最终建立起伙伴关系,共同管理疾病。(5)采取行动的技能:

学习如何改变个人的行为;制订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确保对行动的信心和决心;对采取的行动进行评估;完善自己的行动计划使得更易于实施。二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目标和内容

本书倡导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旨在通过8次系统、规范的小组活动教授糖尿病患者一系列必要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糖尿病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增加其健康意识,促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实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活动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 自我血糖监测及注意事项;

3. 应对急性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

4.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节;

5.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运动;

6.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须知及胰岛素注射技巧;

7. 应对常见的负面情绪;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结束后,糖尿病患者应掌握以下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糖尿病防治知识(1)糖尿病概述(2)低血糖的应急处理(3)慢性并发症的预防(4)血糖监测方案的制订(5)饮食调节(6)健康运动(7)口服药物的使用(8)负面情绪的应对(9)烟草控制(10)行为改变理论自我管理技能(1)制定行动计划(2)反馈/解决问题(3)自我监测血糖(4)制定饮食计划(5)制订运动计划(6)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7)学会放松练习(8)掌握与医生沟通的技巧(9)学会自我交谈(10)获取疾病防治和健康资源三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组织实施1. 小组活动的参与者和人数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参与者包括组长和组员,小组人数以10~15人(含两个组长)为宜。组长和组员为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有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稳定、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能够独立与人交流,对于参与小组活动有较高的依从性。2. 小组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包含8次不同主题的活动。每次活动用时1.5~2小时,通常包含5~7个小活动,组长可视活动进展情况安排一次5~10分钟的休息。

为保证小组成员的依从性和较高的出勤率,开展小组活动时应根据当地(南、北方)季节、气候、天气等具体特点制订活动计划,每周或每两周组织开展1次活动。3. 小组活动的形式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应突出 “患者互助”、“共同参与”、“自我管理”的原则。每次小组活动在两名组长的带领下,依次完成各项既定的活动内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组长应采用多样化的活动组织技巧,调动组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活跃、互动的活动氛围。

另外,组长在帮助患者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应促使其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的自我管理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经验分享、集思广益等活动形式帮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使组员共同受益。4. 相关人员的职责(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也应该是糖尿病患者,每个小组建议设置两名组长。

组长在带领小组活动之前应参加规范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长培训(以本书作为培训教材),熟练掌握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8次活动的具体内容,经试讲合格后方可带领组员开展小组活动。组长的具体职责包括:1) 根据活动要求准备所需物料2) 熟悉活动内容后两位组长明确分工3)负责组员出勤登记活动前1)两位组长按照分工互相配合2) 按步骤依次进行活动,按时结束3)合理分配每个小活动的时间4) 鼓励组员积极参与互动5) 恰当地进行各类示范6) 尊重组员,不对其言行进行评论活动中1) 收集活动物料并保存2)完成活动记录表3) 保持与小组内组员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后(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组员

除组长以外的其他糖尿病患者都是小组活动的组员,组员应该做到:

1)按时出席每次活动,每次活动前签到;

2)对活动中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提问;

3)完成每次活动布置的作业并积极汇报;

4)对活动中学习的新技能至少应尝试2周的时间;

5)积极同组长和小组成员保持沟通和交流;

6)积极参加8次活动之外的其他小组活动;

7)积极反馈自己的活动需求。(3)糖尿病患者的家属

患者家属在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健康维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属应该做到:

1)给予患者参加活动最大的支持;

2)帮助糖尿病患者理解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3)协助患者制订每周的行动计划并监督其落实。四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可供基层卫生工作者培训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时使用,也可供组长带领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时使用。此外,本书也可作为科普读物供糖尿病患者参考阅读。

本书推荐的8次小组活动均列出了活动目标、所需物料以及具体的活动内容,基层卫生工作者和小组长需按照8次活动的顺序和每次活动的具体步骤依次开展活动。其中:

1.本书文中“备注”部分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开展组长培训以及自我管理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2.本书文中“延伸阅读”部分为额外补充的相关理论知识,基层卫生工作者和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可以根据活动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活动中进行讲读。

3.本书“附录”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挂图”和“附表”。“挂图”(见附录一)需根据每次活动内容的前后顺序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附表”需在活动前为每位组员准备一份以备活动中使用。

4.为节省活动成本,挂图可由组长在纸张上手写,也可以由专业机构如卫生行政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印制,供各个小组开展活动时使用。要注意,为了便于组员看清楚挂图内容,无论是手写还是印制的挂图尺寸规格应为570mm×840mm。第一次活动 糖尿病与自我管理概述目的:(1)组员互相认识和熟悉(2)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3)熟悉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技能(4)学会制订行动计划所需物料:

活动签到表、活动记录表、签字笔、记号笔、空白桌签(每位组员1份)、白板1块、白板笔若干;挂图1、挂图2、挂图3、挂图4。一 组员互相认识1. 组员签到

活动正式开始前,组长拿出活动签到表(见表1-1)请各位组员依次签到。同时组长要提醒组员,以后每次活动前均要签到。2. 组长介绍小组活动的意义

两位组长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并由其中一位组长介绍小组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收获,同时组长向组员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平时沟通和联系。备注

组长介绍时可参考以下模板。小组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收获

大家好,我叫×××,是咱们这个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组长,也是一名患病××年的糖尿病患者。我的联系方式是××××××××,以后大家有问题时可以互相联系。

我们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小组这样一个活动形式,使大家能够有机会、有时间在一起,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互相交流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相互督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会与医生沟通制订自身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改善病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中的互动!3. 组长介绍组员责任

组长向组员讲读“自我管理小组组员责任”(见挂图1),并督促组员在活动中认真履行。备注

一名组长讲读时,另一名组长可将挂图1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挂图1 自我管理小组组员责任(1)按时出席每次活动,每次活动前签到;(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向组长请假)(2)对活动中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提问;(若组长一时不能解答,可将问题记录下来,活动后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3)完成每次活动布置的作业并积极汇报;(此作业不进行打分,但却能帮助组员巩固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4)对活动中介绍的新的技能至少应尝试2周的时间;(5)积极同组长和小组成员保持沟通和交流;(6)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7)积极反馈自己的需求。4. 组员自我介绍

由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请各位组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患病类型、患病年限、目前采用治疗方案(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信息,介绍结束后完成本人桌签的填写。为鼓励各位组员积极发言,组长应先做恰当的示范,如:我叫×××,今年××岁,2型糖尿病,得病有××年了,现在主要用二甲双胍治疗。备注(1)本环节为此次活动重点环节,组长要予以高度重视;(2)组长应动员每一位组员做自我介绍,若有组员暂未考虑好,可待全部组员介绍结束之后再行介绍;(3)组长应注意把握时间,限定每位组员的发言时间,避免其长篇大论,若组员有其他话题可留待活动后交流;(4)组员的桌签在活动结束后由组长统一收集保存,以备下次活动时使用。二 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1. 组员分享对糖尿病的认识

组长在组员中选择两名志愿者,引导其依次介绍对于以下几个糖尿病相关问题的认识: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②哪些人群容易得糖尿病;③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备注(1)“志愿者”应该是自愿、主动回答问题的组员,而不是组长指定的某位组员;(2)需要回答的3个问题可以由一位组长向组员说明,另一位组长将其书写于白板上供组员发言时参考。2. 组长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1)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和分型

糖尿病是人体内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通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图1)。此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通俗地说,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疾病,就是体内分泌的胰岛素自己不能使用,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高。)

糖尿病共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类型。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图1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延伸阅读:糖尿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类(1)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糖尿病的典型病例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监测结果。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表1-2)和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表1-3)作为临床诊断标准。表1-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 只有相对应的2小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小时血糖≥12.2mmol/L;IGT:2小时血糖≥8.9mmol/L且<12.2mmol/L。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表1-3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WHO 1999)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

2型糖尿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主要包括: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 45岁;2

3)超重、肥胖(BMI≥24kg/m),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5)高危种族;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35mg/ dl)及甘油三酯(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2

11)BMI≥28kg/m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3)静坐生活方式。

组长引导组员分析自身患病的危险因素,使其加深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识。

由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由组员依次汇报自身患病的危险因素。

备注

组长应将该活动时间控制在3~5分钟,若某组员确实不能指出自身的危险因素,可跳过该组员继续进行。(3)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则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病情的最重要目的。

另外,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糖尿病低血糖是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对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和重视。

关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的应对和慢性并发症的预防,我们将在第三次活动时详细介绍。

延伸阅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基于受损血管的不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可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眼睛: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失明肾脏:微量白蛋白尿总蛋白尿肾衰竭神经: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大脑: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肢体:周围性血管疾病溃疡坏疽截肢三 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1. 组长介绍自我管理理念

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的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通过系列的自我管理活动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从而在得到医生更有效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解决糖尿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与医生接触的时间十分有限,每个病人都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病情的自我管理。自己什么都不做,听之任之,逐渐地丧失日常活动的能力,这是消极的自我管理方式;自己不断努力提高和维持整个身体健康,并重新获得和保持过去拥有的快乐,这是积极的自我管理方式。

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也就是确立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我能管好自己的糖尿病”。2. 组长介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和技能

组长向组员讲读“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和技能”(见挂图2),并督促组员在活动中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图2)。备注

一名组长讲读时,另一名组长可将挂图2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挂图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和技能自我管理任务(1)树立健康观念;(主要是对自己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2)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血糖、血脂、血压等重要指标的意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急性并发症的处理,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外出就餐、旅行的注意事项等)(3)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主要包括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注意事项,饮食调节、健康运动及注意事项,糖尿病口服药物的用药须知,胰岛素注射步骤及注意事项,常见负面情绪的处理,行动计划的制订,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等)自我管理技能(1)控制糖尿病病情所需的技能;(如按时服药、加强锻炼、就诊、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2)继续正常生活所需的技能;(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等)(3)应对情绪变化所需的技能。(学会正确应对糖尿病引起的情绪变化,如愤怒、对未来的担心、害怕和偶尔的情绪低落等)图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四 学会集思广益、解决问题1. 组员汇报糖尿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在一名组长的引导下,从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各位组员依次就“糖尿病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这个题目进行发言,另一名组长将组员发言的内容写在白板上进行记录。为鼓励组员积极发言,组长应先给组员做一个恰当的示范,如:糖尿病给我带来的不便主要是影响我的情绪。我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导致我经常对以后的生活质量非常担心,怕会拖累孩子们。备注

组长的示范应简单扼要。2. 组员集思广益,讨论解决办法

以组员汇报时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作为小组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组长鼓励各位组员积极分享自己处理该问题的经验或者一些好的想法。一名组长主持讨论,另一名组长将组员的建议写在白板上进行记录。

讨论开始前,组长应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的发言守则”(见挂图3)并要求组员遵守。讨论结束后,组长应建议提出该问题的组员任选一种解决办法试用,下次活动时反馈试用效果。备注(1) 一名组长讲读时,另一名组长可将挂图3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2)组长在主持小组讨论时应注意把握“组长主持小组集思广益讨论的原则”。挂图3 小组活动的发言守则(1)所有人都可自由发言;(2)其他组员发言时不要予以评论;(3)若有疑问,待全部发言结束后再提问;(4) 若有需要组长解释说明的地方,待全部发言结束后再进行解释。组长主持小组集思广益讨论的原则(1)主持讨论的组长重复一遍组员的建议并向组员核实确认;(2)负责记录的组长听清楚组员的建议;(3)主持讨论的组长控制组员发表建议的速度,确保另一名组长能跟上记录;(4)待全部发言结束之后,再允许组员提问;(5)组长及组员均不要对其他组员的建议进行评论;(6)不要指定某位组员提供建议;(7)讨论结束,读出组员的全部建议并询问组员是否有需要解释说明的建议;(8)记录时尽量使用组员的原话,若需要缩短或更换词汇,需征求组员同意;(9)意见少于15个时,切记耐心等待,若15秒后仍无新的意见,讨论结束;(10)如已有15个意见,可再听取1~2个意见后结束讨论。五 学习制订行动计划1. 组长介绍制订行动计划的意义

制订行动计划是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把目标分解为多个较小和容易做到的步骤,完成想做或决定要做的事情。在完成某件想做的事情之后,我们的自信心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久而久之,我们控制糖尿病的自我效能也会大大增强。

例如,以加强运动为目标的组员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以制订第一周的行动计划:(1)搜集相关信息以决定采取何种运动方式;(2)搜集小区内运动设施、场所或活动的相关信息;(3)开始一个每周2~3次,每次5分钟的步行计划;(4)或者阅读运动有关的书籍;(5)或是找个朋友一起运动。

我们无须在同一时间完成所有步骤,只需决定第一次从哪一个步骤开始以及具体的做法即可。2. 组长介绍行动计划的要素

一份好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见挂图4):(1)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也不是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2)可完成的(你预计本周可以完成的)(3)具体的行为(例如,减肥只是个目标,而通过走路增加运动量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4)必须回答以下的问题:

做什么?(具体行为,例如:步行)

做多少?(时间、距离、数量,例如:30分钟或2000米)

何时做?(特定时间,特定日子,例如:晚饭后或是周一、周三、周五)

每周做多少天?(建议每周做3~5天而不要做满7天的行动计划,以防有突发事件发生影响行动计划的落实)(5)有7分或以上的信心

0分代表完全没有信心,10分代表有十足的信心,你会给自己完成整个行动计划的信心多少分?若你给自己7分以下的信心,建议重新调整你的行动计划,做一些你更有信心完成整个计划的事情。(要注意:自己可以成功完成整个行动计划才是最最重要的!)备注

一名组长讲读时,另一名组长可将挂图4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挂图4 行动计划的要素(1)你自己想做的事情;(2)可完成的;(3)具体的行为;(4)必须回答以下的问题:做什么?(具体行为)做多少?(时间、距离、数量)何时做?(特定时间、特定日子)每周做多少天?(5)有7分或以上的信心。3. 组员制订行动计划

由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组员在一名组长的引导下,按照挂图4的各要素依次汇报自己接下来一周的行动计划。备注

组长需将挂图4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同时应对组员不正确的计划予以纠正,以确保行动计划符合要求。六 总结和预告

1. 组长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简要总结,组员讨论本次活动的收获。

2. 预告第二次活动内容和时间:血糖监测,并提醒组员下次活动时带上血糖仪。

3. 提醒组员完成自己的行动计划,下次活动时需汇报各自计划的完成情况。

4. 组长收集组员桌签和活动物料,填写本次活动记录表(见表1-4),本次活动结束。第一次活动知识要点

1. 糖尿病是人体内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通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此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

2. 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树立健康观念、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主要包括控制糖尿病病情所需的技能、继续正常生活所需的技能和应对情绪变化所需的技能。

4.行动计划的要素主要包括:①你自己想做的事情;②可完成的;③具体的行为;④必须回答以下的问题: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每周做多少天?⑤要有7分或以上的信心。表1-1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签到表注:请填写每次活动的日期。表1-4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表第二次活动 血 糖 监 测目的:(1)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了解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并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3)制订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计划(4)学会记录和解释血糖监测结果所需物料:

签到表、活动记录表、签到笔、记号笔、桌签、白板1块、白板笔若干;血糖仪一台、家用采血笔、一次性采血针、试纸、消毒酒精棉片、纸巾/干棉球、一次性垫单、垃圾袋、锐器盒、血糖记录本;挂图4、挂图5、挂图6、附表1(每位组员1份)、附表2(每位组员1份)。一 回顾与本次活动简介

1. 请组员回忆上次活动的内容,组长进行补充完善。备注

组长可以参考 “第一次活动知识要点”在组员回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

2. 组长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二 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1. 组员汇报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1)请组员汇报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了帮助组员更好的发言,组长可将挂图4张贴于白板上供组员参考,同时组长应先作示范。一位组长示范顺利完成行动计划的情况,另一位组长示范调整了原定计划后顺利完成的情况。然后从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请组员依次发言。组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1)介绍自己上次活动后制订的行动计划。

2)报告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一般包括以下4种:

a. 完成

b. 部分完成

c. 未能完成

d. 实施另一个计划。有时需要改动一下原定的行动计划,用一个新计划代替原来的计划,这也是好的自我管理。

3)如果组员未能完成或者曾改动行动计划,请组员讲述阻碍自己完成行动计划的原因或者改动计划的原因,并讲述计划如何改动。备注

组员无须报告行动计划的信心评分。挂图4 行动计划的要素(1)你自己想做的事情;(2)可完成的;(3)具体的行为;(4)必须回答以下的问题:做什么?(具体行为)做多少?(时间、距离、数量)何时做?(特定时间、特定日子)每周做多少天?(5)有7分或以上的信心。(2)组长对组员的回应

1)若组员完成了自己的行动计划,组长应给予称赞,如:恭喜你,成功地完成了你的计划;

2)若组员遇到困难,修改了行动计划并完成,组长可以给予鼓励,如:恭喜你,懂得随机应变也是自我管理一个好的开始;

3)若组员遇到问题,只完成部分计划或未能完成行动计划,组长记录下该组员的问题,该组员结束汇报。2. 组长介绍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进行练习

解决问题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及日常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整个自我管理活动都会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解决问题的步骤有7个(见挂图5)。

第一步,认清问题所在。请在完成计划时遇到问题的组员描述自己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列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请组员集思广益,为该组员提供4~5个可行的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其中一名组长把大家提出的办法记录在白板上。

第三步,选择一个办法试用。询问刚才提出问题的组员是否会采取其中一个办法试用,如果会的话,请该组员下次活动分享试用该办法的效果。

组长解释:第四步评估成效,以及之后的步骤将在下次活动中分享。挂图5 解决问题的步骤(1)认清问题所在;(2)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3)选择一个方法试用;(4)评估成效;(5)如果方法无效,改行另一个办法;(6)如果方法仍然无效,尝试寻找外部资源或其他的办法;(7)如果问题暂时无法解决,请暂时接受这个现状,待以后解决。备注(1)组长可将挂图5张贴在白板上供组员参考;(2)如果组员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组长可使用自己提前准备的例子来讲述解决问题的步骤;(3)在进行集思广益时,两名小组长互相配合,一名组长引导发言,另一名组长将所列举的内容写在白板上进行记录。组长可以参考第一次活动中提到的“组长主持小组集思广益讨论的原则”来组织讨论;(4) 由于每次活动时间有限,组长不要在任何一位组员身上花太多的时间。三 学习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

1. 组长介绍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

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用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是调整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自我血糖监测非常重要,有规律的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食物、药物或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是正确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的依据;用于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可以主动参与糖尿病管理。备注

组长可以提前准备一份自我血糖监测记录,与组员分享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

2. 组长演示自我血糖监测(1)组长介绍自我血糖监测所需的物料

血糖仪一台、家用采血笔、一次性采血针、试纸、消毒酒精棉片、纸巾/干棉球、一次性垫单、垃圾袋、锐器盒、血糖记录本(图3)。备注

一般推荐使用具有存储功能的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些血糖仪可以记录血糖测试的结果及相应的日期和时间。(2)组长对照挂图6演示并讲解血糖监测的方法(图4)挂图6 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1)准备采血工具,包括血糖仪、采血笔、血糖试纸等;(2)将试纸插入血糖仪,确定血糖仪已经开机;(3)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4)清洁采血部位(指腹侧面),用消毒酒精棉片擦拭指腹的侧面,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5)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获得足量的血样,切勿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否则组织间液进入会稀释血样而干扰血糖测试结果;(6)将血滴在试纸上或用试纸吸取足量的血样;(7)等待测试结果出现,并将结果抄写在记录本上;(8)将采血针、用过的试纸丢弃在准备好的锐器盒内,一次性垫单等丢弃在一次性垃圾袋里。备注

组长可将挂图6张贴在白板上供组员参考。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血糖试纸消毒酒精与棉片医用垫单锐器盒图3 自我血糖监测所需的物料备注

如果有必要组长在活动前将图片复印,活动时供组员传阅。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图4 血糖仪测血糖过程备注

如果有必要组长在活动前将图片复印,活动时供组员传阅。

3. 组长介绍自我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1)血糖监测应轮换选择采血点,避免采血部位形成硬痂。(2)避免在指腹部位采血,使用指尖外侧作为测试的采血点。(3)血糖仪应定期使用标准液校正。组员不具备校正技能,可在随访时请医生校正,切勿自行校正,影响监测结果。(4)试纸正确保存。试纸保存在干燥原装容器中,必须遵守生产商的使用说明书。(5)采血针不可反复使用,要使用硬塑料容器来收纳采血针,如药瓶或塑料罐。当容器已装满3/4时,应盖上容器盖后将锐器盒丢弃到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点统一处理。(6)组长提示组员,通常血糖仪采用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因此两者之间会有一个误差。如果未清洗双手,操作不当,血量不足,局部挤压,试纸保存不当或过期,更换试纸批号而校正码未换,仪器测定区污染等会影响血糖结果。

4. 组长分发“我的血糖记录表”(见附表1),请组员在活动结束后尝试自己测血糖,并将结果记录在附表1中。四 学习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1. 组长介绍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和频率(1)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要根据自己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决定,一般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表2-1)。表2-1 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适用范围资料来源:《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2)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取决于病情、治疗的目标和治疗方案。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住院治疗者: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②生活方式干预者: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并能在血糖持续不达标时,尽早开始药物治疗;③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次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④胰岛素治疗者: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监测血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见表2-2。表2-2 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建议资料来源:《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3)组长需向组员提示,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和频率取决于病情、治疗目的和治疗方案,患者一般需请医生帮助确定自己当前的血糖监测方案。2. 组员学习制订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组长发放“我的血糖监测方案”(见附表2),请组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监测时点,用“√”在附表2中标示出监测时点。如果组员没有自我血糖监测方案,建议请医生帮助来确定自己当前的血糖监测方案。五 学习分析血糖监测结果1. 组长介绍如何分析血糖监测结果(1)首先应明确血糖控制的目标。通常血糖控制目标是至少一半(50%)的血糖测试结果落在目标范围内,这样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才有可能落在目标范围内。HbA1c是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正常人为4%~6%,糖尿病人应该低于7%(表2-3)。表2-3 中国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当血糖结果超出上述范围时,应考虑与药物、饮食、运动的关系,或有无感染、发烧、外伤或其他急性疾病的影响。(3)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还要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如老年人血糖控制达标的标准可适当放宽。建议患者请医生帮助确定自己当前的血糖控制目标。2. 组长介绍血糖监测结果的应用(1)记录血糖测试结果可让患者、糖尿病教育者和医生共同评估血糖状况,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2)记录本上记录的其他信息,如饮食、运动、疾病或应激反应等,有助于了解血糖波动的原因。(3)根据血糖监测记录本上异常血糖水平(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有无伴随症状和体征等情况可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3. 讨论血糖未达到目标值的影响因素

组长请组员自我检查最近一次检测的血糖是否在目标值内,并分析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请2~3名志愿者分享自己血糖未达标的原因及应对办法。六 总结和预告

1. 组长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总结,组员讨论本次活动的收获。

2. 预告第三次活动内容和时间:急性和慢性并发症。

3. 提醒组员活动结束后尝试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并做好记录,下次活动把附表1和附表2带来。

4. 组长收集组员桌签和活动物料,并填写本次活动记录表,本次活动结束。第二次活动知识要点

1. 解决问题的步骤

最首要的三个步骤是:①认清问题所在;②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③选择一个方法试用。

2. 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

有规律的自我血糖监测和记录血糖结果有助于了解食物、药物或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正确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可主动参与糖尿病管理。

3. 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①准备采血工具,包括血糖仪、采血笔、血糖试纸等。②将试纸插入血糖仪,确定血糖仪已经开机。③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④清洁采血部位(指腹侧面),用消毒酒精棉片擦拭指腹侧面,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⑤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获得足量的血样,切勿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否则组织间液进入会稀释血样而干扰血糖测试结果。⑥将血滴在试纸上或用试纸吸取足量的血样。⑦等待测试结果出现,并将结果抄写在记录本上。⑧将采血针、用过的试纸丢弃在准备好的锐器盒内,一次性垫单等丢弃在一次性垃圾袋里。

4. 制订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计划

血糖监测方案取决于病情、治疗目的和治疗方案,患者一般需请医生帮助确定自己当前的血糖监测方案。

5. 记录和分析血糖监测结果

记录血糖测试结果可让患者、糖尿病教育者和医生共同评估血糖状况,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记录本上同时还应该记录其他信息,如饮食、运动、疾病或应激反应等,有助于了解血糖波动的原因;观察异常血糖水平(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有无伴随症状和体征,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通常血糖控制目标是指至少一半(50%)的测试结果落在目标范围内,这样糖化血红蛋白才有可能落在目标范围内。第三次活动 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目的:(1)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了解糖尿病低血糖、高血糖的成因、主要症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3)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成因、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4)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