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7:52:47

点击下载

作者:张钰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试读:

前言

“设计概论”作为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设计的内涵、形态、界面、文化、创新、表达等基本问题及其发展态势的研究,结合鉴赏中外优秀设计艺术作品,讲授设计概论的系统理论。现代设计是一种世界语言,是人类交流的艺术信息符号。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现代设计是一种文化的展现。设计乃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内在潜力。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只要其行动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其行动就是设计性的。在这个新的时代,传统正在不断地消失,所谓的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等,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有计划的人为的商品废弃、服装时尚日益加快变换节奏、广告在生活中的大量渗透、电视和传播媒体在社会中前所未有的普及……设计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面临着自身的革命,社会结构和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发生了变化,设计将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产业与文化在后工业文明背景下的高度融合。作为优秀的设计者,必须努力把握所处时代的美学特征、文化倾向,并努力理解整个人类和社会,才能熟练驾驭蕴含着丰富文化内容的艺术化处理方法。

人都是生活在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化过程,它表现为客观现实向人的意识的转化,即内化。此外,人又在某种特定社会文化的制约下,从事新的文化创造,把人的观念理想化于造物对象之中,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外化。外化和内化的反馈机制促成了新的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可以说设计活动是人类通过文化对自然物的人工组合,而且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形态为中介的,因此,设计必定表现为某种文化创造形态,而这是由有特定文化背景和进行设计活动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质的人所决定的。如果说,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文化发展的机制在于价值的选择,而艺术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智能文化创造形态则充分地显示了这一重要的本质特征。

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极为迅猛。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各类院校纷纷开办设计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原因何在?一方面,设计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能创造生产、生活之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对设计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我国设计艺术起步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经验型状态,人才积淀薄弱。目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跳跃式的、超常规的。从科学的发展观来说,这多少带有些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色彩。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的话,其所导致的弊端乃至恶果,在不久的将来会显露出来。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固然取决于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的政策与力度,但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调整和把握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注重对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的宗旨之下,努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众所周知,艺术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这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对于高等艺术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而与时下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近乎无序、师资队伍鱼目混珠的状况一样,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令人担忧,全国设计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十分混乱。同样一门课程,在某一院校被当作必修课开设,但在另一院校,即便是选修课程中也往往见不到。即使是在开设了这门课程的院校,其内容也大相径庭,讲授内容基本上由任课教师个人而定。具体而言,如“设计概论”,在一些院校中被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大二时开设,而在相当多院校的设计专业中没有这门课程。又如“史论”课程,虽然基本上各院校都开设,但有的是必修课,有的是选修课,有的称之为“中外工艺美术史”,有的称之为“中外美术史”,有的则叫“中外艺术史”,甚至还有叫“中外绘画史”的。单纯从其名称来看,就有如此大的分歧,其内容和开设的目的性也就难免有差异了。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其结果,一方面,使学生对其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明确,造成学习时的不重视,甚至厌学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使得设计艺术专门人才的理论基础由前些年的欠缺到目前的贫乏愈益加剧,使相当多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创新意识,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

在包括设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尚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的情况下,在高等教育尚未采取超前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举措之下,通过教材的建设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去对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适,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教材、教科书,甚至所谓的专著泛滥的情况下,这样做尤其必要,且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鉴于此,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倡议,武汉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武汉市多所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的专家、学者多次参与了关于湖北省独立学院教材编撰工作会议。

本教材的编撰汇集了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智慧,这里特别感谢韩文利和芦明明老师(河南省黄淮学院动画学院,分别负责第四章设计批评、第一章设计理论的撰写工作),姜丹和杨珊珊老师(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分别负责第五章设计产业、第三章设计师的撰写工作),李娜老师(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负责导论设计学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的撰写工作),张钰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负责第二章设计史的撰写工作),刘婷老师(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协助主编统稿),以及韩梅老师(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负责资料收集、协调进度、协助主编统稿)的支持。结合武汉市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及特点,本教材在内容上力图突出三个特色:①鲜明的设计观——体现设计的现代特点和国际化趋势;②强烈的时代感——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内容、最新的资料和实例;③突出的实用性——体现设计专业的实用性特点,注重教学需要。编撰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技术更新神速的时代,要把本学科范围内最优秀的成果教给学生,并且要讲究科学性,更是困难重重。因此,本教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们自不敢说。我们真诚地希望本教材问世以后,能够给高等学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一丝清风,同时也热诚欢迎广大同仁和学生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6月26日

导论 设计学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内容提要设计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溯它的起源,那么,那些生活在远古的先人们,当他们或者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便打造出具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便诞生了。设计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各种设计理论也应运而生,如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混沌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在学习时,应明确设计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了设计理论、设计史、设计师、设计批评、设计产业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设计思潮旨在努力营造出一个情感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环境。直接的表现形式便是绿色设计循环再利用及零污染的设计理念。知识点(1)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表现为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混沌理论、信息技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2)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设计理论、设计史、设计师、设计批评、设计产业这几个方面的内容。(3)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而人性化设计表现为一种商品设计由以人的共性为本向以人的个性为本的转化。“设计”这个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充满设计的印痕。如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美术设计、封面设计、平面设计(见图0-1、图0-2)、广告设计、机械设计、室内设计等。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一切都离不开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增长,设计已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明和文化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创造着新文明和新文化。图0-1 靳埭强平面设计图0-2 靳埭强平面设

第一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

广义的设计,是指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在工业革命之前,即设计的手工艺时期,并不存在设计师这一社会角色,技术与艺术是紧密联系的,二者都由工匠来承担。当时的设计活动是融合在各行各业中的,因而手工艺活动本身就成为沟通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媒介,所谓的设计方法不过是经验、技艺、个人直觉与幻觉的综合。16世纪的欧洲,商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与制造分离,出现了设计师行会。到了20世纪初,工业革命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与职业,工业设计才开始从手工艺、艺术中独立出来,开始职业化、系统化、理论化地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并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从而脱离了工艺美术的理论和职业范围,形成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设计职业特征。设计在方法上也不再依靠经验与直觉,而开始与科学“联姻”。由于设计与制造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使设计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二、设计学的研究现状1.符号学

设计与符号关系密切。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20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和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与心理学的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以及与逻辑学的联系。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正式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其研究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2.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米歇尔·福柯和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的著作对设计师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神话》一书享有近似传奇式的地位。该书收集了一系列关于大众物品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玩具、广告、汽车等,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讨图0-3 雪铁龙DS5论雪铁龙DS型汽车(见图0-3)。罗兰·巴特认为,不应当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3.解构主义理论

解构主义理论于20世纪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关于语言学的研究中产生,是一种反对与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文化的思想理论。“解构”,即反结构,其特点是反中心性、反二元对立与反权威性。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始于建筑领域。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所反对的是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即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和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弗兰克·盖里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大师。1991年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见图0-4)是典型的解构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弗兰克·盖里的设计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采用了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图0-4 古根海姆博物馆4.混沌学“混沌”译自英文“chaos”,原意是指无序和混乱的状态。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无规律、不可预测的现象,实际上有它自己的规律,混沌学的任务就是寻求混沌现象中的规律,加以处理和应用。混沌学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学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种时髦,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次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师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图0-5 鸟巢多媒体制作效果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如图0-5所示,采用混沌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的“鸟巢”。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它的发展首先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如今,计算机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新的设计门类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网页设计艺术、多媒体设计艺术,小的flash制作等不断涌现。

第二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是研究设计现象及其规律、设计历史的演变过程、设计理论及其批评的科学。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来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一般把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及设计批评三方面。换句话说,设计艺术学不仅要研究设计创作、设计鉴赏、设计活动等,也要研究设计的原理性理论和创造性理论,同时还要吸收历史研究的成果,如观念、设计风格的演进、创新与历史的对比等。由于设计艺术与人及社会相适应的特点,其研究还可延伸至设计文化史和中外设计比较等方面。一、设计理论

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美术和建筑理论这些学科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在西方,一般以威廉·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是在19世纪问世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普金深刻地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设计所造成的可悲的影响,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的真正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烈。他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着死亡。拉斯金的信徒莫里斯企图通过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其次就是强调设计师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于艺术和建筑。包豪斯(魏玛包豪斯大学的简称)校长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师、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及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及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不断地从其他新兴学科中获得新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设计理论多元发展,唯一共同的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二、设计史

作为设计学研究方向之一的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尽管设计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可是关于设计史的研究还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事情。直到目前为止,设计史仍被视为与美术史、建筑史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这一方面是因为许多美术家和建筑师同时又充当设计师的角色,以及美术与建筑领域给设计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和图像材料;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设计史家通常又是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Design History Society),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由于设计史与美术史的这种至为重要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不以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作为设计史研究的基础。就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言,我们应当注意到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阿洛伊斯·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在美术史领域卓有成就的研究,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设计史家是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引入设计史的研究。三、设计师

设计师,顾名思义是指从事设计事务之人,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从事创造或提供创意,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这些人通常是利用绘画或其他各种以视觉传达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工作或作品,涉及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现代汉语中的“设计师”,是由英文的“designer”翻译而来。

设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设计作品的各个层面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必然受到设计师和受众双方的重视,社会对于设计的评价最终决定了设计是否成功,同时也推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受众要运用设计来破译设计信息并指导消费和审美行为,设计师更要自觉地运用设计批评的标准、理论和语境来指导自己的设计创作。四、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说自从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设计批评是设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活动和设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潮及设计运动等进行的判断和评价。

设计批评能帮助我们清晰地洞察日趋复杂和更具挑战性的设计现实,能使我们理解那些著名设计师的伟大作品的内涵。设计批评能够明辨任何一个时期内充斥市场的新的、尚未定论的任何一类设计作品,如建筑物、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批评能把我们带到设计世界的前沿,使我们探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当今重要的、富有进取型的艺术设计成为时尚。设计批评能赋予我们深刻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提升中国人的生存质量和大众的审美趣味。设计批评能加速某种设计思想的衰退,也能促成某些萌芽状态的设计思想的形成与成熟。设计批评能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也能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完善。设计批评可以丰富设计理论,可以完善设计教育。五、设计产业

设计产业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戏剧美术设计、建筑设计。这七类基本包括了主要的设计行业。

平面设计主要包括封面设计、包装设计、壁饰、插图设计、招贴海报、标志设计、文字设计、陶艺设计。只要是平面上的设计,都是平面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公共场所设计、展示设计。只要是规划一个区域的具体样子的设计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如公园设计、地铁站设计等。

工业设计主要包括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功能设计。如汽车造型设计。

戏剧美术设计主要包括舞台灯光设计、舞台设计、影视美术设计等。

服装设计主要包括服装设计、人物化妆、发型设计等。

广告设计主要包括图片广告设计、文字广告设计、表演广告设计、解说词广告设计、综合性广告设计等。

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建筑空间环境的构造设计等。

第三节 当代设计思潮概述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3R”的宗旨是设计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1.绿色设计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资源问题、人口问题有着根本性的内在联系。其中,资源问题不仅涉及人类世界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它又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

设计师Matthew Malone设计的风琴帐篷(见图0-6),在原材料选择上采用了聚丙烯,这样帐篷内不会充斥着有害气体,并且,当不能再使用时可全部回收再利用。图0-6 Matthew Malone设计的风琴帐篷

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商业性设计派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在设计中有意识地使产品在几年时间里老化而报废,从而推出新的式样)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追随新的潮流,放弃老的式样,促进市场销售额上升。这是“设计样式追随销售”的一种体现,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性废止;二是款式性废止;三是质量性废止。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进而成为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为了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随着全球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日益深化,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浪潮”。

对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他命名为《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书中,他号召设计师将目光从眼前“美学表现”和“顾客满意”等狭义的设计语言中转开,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终其一生倡导的有限资源论为后来掀起的“绿色设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维克多的影响下,许多设计师开始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加之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了一股绿色设计的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设计产品的环境属性被史无前例地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维克多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环境服务。在这股绿色设计的国际设计浪潮中,设计师们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辨态度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工业设计的历史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2.绿色设计主要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的材料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是指设计师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是指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产品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在绿色设计中要从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生产和加工流程的确定、产品包装材料的选定,直到产品运输等都要考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寻找和采用尽可能合理和优化的结构和方案,使得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由Cohda设计的RD4s椅子(见图0-7)有着独特的、雕塑般的外形。该设计是基于一种创新的生产方法URE(未冷却再循环挤压法),将家用塑料垃圾溶化后直接挤到模具上形成的。这是一种实践技术,一次只能生产一把独特的椅子。整个程序具有高效节能性,因为跳过了再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废弃塑料没有先被制成片状材料,而是只花一个步骤就变成了椅子。RD4s椅子重量虽轻,却很坚固,适合户图0-7 Cohda设计的RD4s椅子外使用。

绿色设计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与孤立的艺术现象,而是多学科彼此交融嫁接交叉所形成的一种设计理念。这一设计理念包罗万象。其具体特征如下。(1)生态设计必须采用生态材料,即其用材不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任何危害,做到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噪音,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2)其生产材料应尽可能采用天然材料。(3)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4)在产品配制和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或添加剂。(5)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除臭、隔热、阻燃、调温、调湿、消磁、无放射线、抗静电等。(6)产品可循环利用,或回收利用时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产生。(7)在可能的情况下选用废弃的材料,如拆卸下来的木材、五金等,以减轻垃圾填埋的压力。(8)避免使用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机构设备和绝缘材料。(9)购买本地生产的材料,体现设计的乡土观念。避免使用会释放污染物的材料。(10)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材料,最低限度地使用不可再生材料。(11)将产品的包装减少到最低限度。3.绿色设计的方法

1)绿色材料的选择

绿色设计的第一步是材料选择。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负面环境影响。选择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并且尽量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环境兼容性好也是绿色材料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必须避免,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为了便于产品的有效回收,还应该尽量减少产品中的材料种类,还必须考虑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好,意味着这些材料可一起回收,能大大减少拆卸分类的工作量。

除了材料的选择外,设计中还要应用到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让使用者感到舒适、方便、心情愉快,无压抑感,同时也要避免电磁辐射、噪音、有毒气体、有刺激性的气体和液体对人的危害,还要考虑到产品的环境性能设计,将环境性能作为设计目标是绿色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环境性能,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特点、使用环境与要求等分别予以满足。加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设计师在对产品功能和经济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先进的设计理论和工具,使设计出的产品能满足当前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过时也就减少了报废处理和过时产品的数量,当然也就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2)模块化设计

除了在使用中需要考虑到绿色设计,还要关注产品在使用之外的问题。可拆卸性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产品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产品报废后较多的零部件拆卸的方便性,便于回收与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省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这将作为产品性能和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现在许多产品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譬如现在不少电子产品都开始采用简单结构和外形,减少零部件种类,采用易于拆卸或破坏的连接方法,减少拆卸部位的紧固件数量,尽量避免零件表面的二次加工,减少产品中所用材料的种类并在模具上模压出材料的代号标志等,这些都是绿色设计取得的成绩。

在设计初期,还要考虑到该产品报废后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广泛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零部件有利于报废时的回收利用。产品报废后容易拆卸和分解,并可以加以回收或再生将是21世纪绿色工业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业内人士指出,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是回收设计的主要目标,其途径一般有两种,即原材料的再循环和零部件的再利用。鉴于材料再循环的困难和高昂的成本,目前较为合理的资源回收方式是零部件的再利用。

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也可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3)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即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 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以及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其基本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尽管绿色设计并不十分注意美学表现或狭义的设计语言,但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在产品的外观上也有所体现。在绿色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兴起,将产品的造型化简到极致,这就是所谓的减约主义。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是减约主义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图0-8 菲利普设计的橙汁器设计领域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电器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他的家具设计异常简洁,基本上将造型简化到了最单纯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态,从视觉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原则。

菲利普设计的橙汁器就是属于这个类别的作品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这个橙汁器的英文名称叫做“The Juicy Salif”(见图0-8),是菲利普1990年为阿列西公司设计的,当时估计也就是设计一款简单明确的榨橙汁的工具而已,三腿鼎立、顶部有螺旋槽,切开橙子,将半个橙子压在顶上拧,橙汁就顺着顶部螺旋槽流到下面的玻璃杯里了,这个设计的概念,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爵、鼎,就是顶部是实心的一个螺旋槽纺锤形状,远看好像一只大的不锈钢蜘蛛一样。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产品一出来,轰动了时尚界,价格不算贵,却极其受人追捧,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膜拜物。

4)注重生态平衡

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可利用的资源日趋枯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繁衍,令人类再也无法忽视。为此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节能降耗的设计,减少能源需求,可以通过减少实际应用能源消耗和减少待机能源消耗来实现。设计师需要合理地设计产品结构、功能、工艺或利用新技术、新理论,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最少。因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其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美国能源部估计,美国每年要为待机的电视机和录像机支付约10亿美元的电费。待机功耗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节能降耗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为此,2006年7月1日,欧盟立法制定的《关于限制在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正式生效,对全球的电子制造厂商进行约束。

此外,交通工具的绿色设计也备受设计师的关注。在不少地区,交通工具成为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是汽车绿色设计最主要的问题。以技术而言,减少尾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从而减少排污量;二是采用新的清洁能源。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5)注重产品功能

芬兰设计大师卡伊·弗兰克说:“我不愿意为外形而设计,我更愿意探究餐具的基本功能——用来做什么?我的设计理念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基本想法。”这种注重产品功能,以“为大众提供人人都觉得好”的设计宗旨正是绿色设计与艺术的完美体现。芬兰的设计领域中最经典的作品——白瓷餐具系列体现了北欧设计哲学的精髓: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看似不起眼的餐具,却是最以人为本的设计。造型简洁,没有多余装饰的现代设计产品不仅适宜于大批量生产,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多数人能够承担。现代主义的设计经典——MT8金属台灯(见图0-9)是包豪斯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台灯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乳白的透明玻璃灯罩,金属质地的支架,同时其几何造型零部件十分适用于大批量工业生产。这个现代主义风格的经典作品在市场上很畅销,直到今天依然在生产。4.绿色设计的未来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并在图0-9 MT8金属台灯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灵活运用设计师及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馨的。(3)实用且节能。(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6)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7)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历史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因而绿色设计的相对性也就愈加明显。并且,由时代性引发出局限性,有局限性就有发展的必要性,固于成法,墨守成规,只能把绿色设计埋进历史的黄沙之中,成为陈迹。设计应跟随时代,每个时期的人眼中都有自己的设计,不断创造着自己的设计,改造着自己的设计,在承继与欣赏设计的同时,又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使其发展。即使有着曲折与反复,但是绿色设计的意义仍是不断发展着,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真正的绿色设计已经不单单是设计本身,它已然上升到一种文化,提纯为一种精神,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切文化领域和文化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意义,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且,真正的绿色设计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时刻感染着人们的生命,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5.绿色设计的意义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且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蔡军说,在中国现阶段是非常缺少绿色设计意识,这是一个新的问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环境问题,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这就要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需要创造性、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目前工业设计的商业价值日益受到众多厂家的认同和重视,设计师在不少公司的研发部门被委以重任,这一切使得设计师有机会展示他们对环保问题处理的能力。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给工业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一场“绿色革命”已经来到,在环保成为世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绿色设计正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二、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状况、人的思维方式等,在原有设计的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产品进行优化,使人们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舒适。人性化设计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1.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1)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2)通过对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真情。(3)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2.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1)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要也更加个性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需求,他们开始注重个人情趣和爱好,因此,追求时尚和展现个性的心理左右着他们对产品的选择。消费者的需求呈多样化,单调的设计风格难以维系不同层次的商品需求,商品设计由以人的共性为本向以人的个性为本转化。个性化设计已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目标之一。这在产品上也逐渐得到体现,如型号众多的手机为用户提供了各色的外套和金属外壳,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选用。海尔公司甚至推出“按需设计、按需生产”的口号,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对每个产品进行定向设计。这种个性化的取向暗示着人对共性需求不再是设计的核心,个人或小团体的需求已成为设计师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共性设计逐渐淡化,个性设计得到重视,这也正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真正体现。

2)人性化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人们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享受,而且需要温馨体贴的精神抚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和紧张,人们渴望以之相伴的办公和家居用品更具有人情味,能缓解身心的疲惫和放松自己,使家能有像在大自然中的感觉。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很重视儒学精神,儒家、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应该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这种文化下,产品使用者的精神渴求,使以人为本的设计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的一些最新设计明显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如夏普公司设计的液晶显示器冰箱,可以记录30种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到期的前一天提醒用户,其配制的录音装置还可以在人离家前给家人留言,还能通知主人更换冰室用水,这些体贴入微的设计让用户备感人性的关怀。还有电脑的变化,手写输入补充了键盘输入的不足,电脑语言识别系统使人机对话成为可能,使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变得如此“平易近人”,这种对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关怀是对人性的关怀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肯定与完善。

3)人性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作品在生活中被广为应用所产生的后果,因为设计不当的工业产品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包括对人体的损害、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源的浪费等。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应力求造型简洁,尽量简化产品结构;零件、部件可拆卸、更替;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材料的种类,特别是尽可能少用和不用稀有材料及有毒、有害材料;尽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增加材料循环率,用高科技合成材料代替天然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各种消耗,等等。

4)人性化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设计的人性化要求设计师更多地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及儿童。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如由设计师文森特·哈雷设计的残疾人专用的电脑操作器,方便了手不方便的残疾人,其灵巧的造型、安详的色彩和适合口型变化的形式,为手不方便的残疾人打通了一条能和正常人一样享受新时代文明成果的途径,是对人性平等正直思想的高扬。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器小巧轻便,可随手拿着在报纸上进行扫描、阅读和储存,使盲人也能与正常人一样阅读报纸。3.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设计人性化要求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社会的、个体的原因,也有设计本身的原因。人性化产品设计是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需要阶梯化上升的内在要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需求成为设计的原动力。需求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式。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产品设计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以及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4.人性化设计的具体实施

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最终达到产品人性化设计的目的。一个产品设计的几个主要要素就是产品的形式、功能、名称等,而人性化正是在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产品的任何一种特征或含义都必须通过产品本身来体现,而要体现产品的人性化,就得从产品的形式要素上着手,分析产品的各种形式要素。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来实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图0-10呈现的是一个双层微笑果盘,中空的果盘加上一个开口,内层放坚果,外层放果皮,再配以鲜艳的色彩,更显得人性化。

1)产品造型的人性化设计

造型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人们对设计关注点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以往人们称设计为“造型设计”,虽然不是很科学和规范,但多少说明造型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引人注目之处。在产品语意学中,造型成了重要的象征符号。芬兰人阿尔瓦·阿尔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和设计师。他在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见图0-11)利用薄而坚硬但又遇热可弯成型的胶合板及弯木制成,既优美又毫不牺牲舒适性。简洁实用的设计既满足了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又延续了传统手工艺精致的特点。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在阿尔托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他所爱好的有机材料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温馨的人文情怀,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木材在芬兰是丰富又廉价的。图0-10 双层微笑果盘图0-11 阿尔托的扶手椅

这个由模拟人的平衡弹簧操纵、屈伸自如的台灯(见图0-12)是一位名叫George Carwardine的设计师在1932年设计的。到今天,这款经典台灯已经被几代灯具设计师所借鉴,它的功效性和设计上所具有的永恒的现代美感在70多年的生产和使用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图0-12 角架平衡式台灯

2)产品色彩的人性化设计

在设计中色彩必须借助和依附于造型才能存在,必须通过形状的体现才具有具体的意义。但色彩一经与具体的形相结合,便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特征,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使用场合,颜色的选择非常的重要。如婴儿用的座椅和小学生做功课用的椅子的颜色可以丰富一点,这比较适合他们的心理和成长需要。如“干燥椅”的结构很简单,但是给人一种十分新颖的感觉,原因是其采用了多种色彩的苯胺或油漆自然上色,或是进行抛光处理,色彩非常的丰富、十分的大胆和有创意,因此“干燥椅”取得了料想不到的效果,关键因素是其色彩和普通椅子不一样,十分适合那些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的需求。

3)产品材料的人性化设计

产品材料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当今绿色设计和环保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可以循环利用和便于加工处理的材料于产品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资源越来越缺乏,因此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设计、选择材料时要节约。设计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产品材料的人性化设计。

首先,设计能改善的产品。其次,设计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产品,因为重新生产一种材料所需要的能源总是要比再生利用材料所需要的能源要多。再次,采用低能耗生产的材料。最后,选择一种经典、永恒的外观设计,或者通过改换少数关键部件可以方便地更新造型风格,从而延长产品的相对使用寿命,达到节省的目的。

4)产品功能的人性化设计

好的功能对于一个成功的产品设计来说十分的重要。人们之所以有对产品的需求,主要是要获得其使用价值——功能。如何使设计的产品的功能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更多、更新考虑到人们的新的需求,是未来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一句话,未来的产品的功能设计要具备人性化。如送饭或送药品的小车,在它的轮子上设计一个刹车装置,这样就不怕碰撞而使车子打滑伤害到路人。又如超级市场的购物车架上的隔栏,有小孩的购物者在购物时可以将小孩放在里面,从而使购物更方便和轻松。

5)产品名称的人性化设计如同写文章一样,一个绝妙的题目能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给主题以无言的深化。一种好的设计有时亦需要好的名字来点化,诱使人去想象和体味,让人心领神会而怦然心动。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1969年设计的便携式打字机(见图0-13),外壳为图0-13 索特萨斯设计的便携式打字机鲜艳的红色塑料,小巧玲珑而有着特有的雕塑感,其人性化的设计风格令消费者青睐有加,而其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名字——“情人节的礼物”更是令人情意顿生,怜爱不已。1992年,意大利年轻的设计师马西姆·罗萨·和尼设计了一个带扶手的沙发椅,虽然柔软舒适,造型却非常普通。然而设计师对这一设计的命名却让其名声大噪,身价倍增。他把这一作品命名为“妈妈”(产品设计杂志上有介绍),意味着这一沙发能提供给人以保护感、温暖感和舒适感,就像躺在妈妈怀里一样。设计师在展示其设计的实用功能的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之外的东西,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梦想,其给人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是不言而喻的。5.情感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产品本身,而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仅仅满足于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产品设计中实施情感化设计,就是把产品设计的起点定位于当今的中国人身上,从他们的生活形态出发,研究尽可能符合消费者情感需求条件,设计出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情感、风格上都合理、丰富与多元化的产品。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方面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产品的人性化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及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及盆、杯、碗筷之类为生产与生活所创造之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性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地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就像苹果手机(见图0-14)、Swatch手表(见图0-15)这样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不仅仅是高质量的象征,更是一种个性、时尚、品位的象征(也是昂贵的象征)。苹果已经在反思水平上树立起了自己的良好的品牌,购买苹果的产品不仅仅是功能和设计上的选择,也是个人心理上的满足。也许很多时候消费者觉得它不好用,但是人们还是会觉得用它比用其他产品要好。图0-14 苹果手机图0-15 Swatch手表思考题(1)人们为什么要把设计与审美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否能提高作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2)绿色设计与人性化设计对当代设计思潮的影响是什么,其意义何在?延伸阅读商业性设计,在丰富人们日常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大大损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认识到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在设计界提出了绿色设计理念,并把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大小作为评价优秀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设计的目的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现代设计对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非常成功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由此也进入了消费社会,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主义的特性表现得便更加强烈。消费社会的口号就是“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所有的一切都以你的欲望为中心”。随着人们的消费期望越来越高,欲望越来越多,在当前人们的基本需求大多已得到满足的社会环境下,设计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当然,目前世界各地都还有一部分人满足不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设计既是“为人类的设计”就应该满足于每一个人,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职责,为被大部人所“遗忘”的那一小部分人作出自己无私的奉献,设计出能满足于他们的产品。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设计的目的,可以阐释为满足基本需求而进行民生设计,当我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也可以充分明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应该如何进行改善。如果我们依旧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一切设计的目的,我们必然会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因此,应促使设计跟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第一章 设计理论

内容提要“设计”来源于英语中的“design”,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舶来词,而“design”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designate”,主要指“制图或计划”。《剑桥美国英语词典》中对“design”一词进行了如下解释:设计是创建一个计划或是一个对象或系统(如建筑蓝图、工程制图、业务流程图、电路图和缝纫样式图)建设的惯例。我们可以以较广为人知的方式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四大类型,分别阐述每种设计类型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等信息。设计程序是设计的手段,不是目的,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设计过程。知识点(1)设计是否适应于用途的需要,还在于具备物质属性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发挥。(2)产品的认知功能就是产品的表达功能,从符号的标志到操作的指示、从形态要素的象征到信息传达意义、从功能目的到情感的注入,实际上就是通过产品语言告诉人们如何享用。认知功能首先体现在物的指示功能方面。(3)设计的审美表现应该与设计整体的功能目的相一致,也就是应该与实用功能、认知功能相统一,而并非互不相关。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它主要包括:设计的定义、设计的类型、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的功能与价值、设计创作及制作流程等几个部分。

第一节 设计的定义

图1-1 家具设计

1974年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设计”的解释为:强调为实现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筹划,包括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个方面。《牛津英语大辞典》中将“design”的含义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计划,指在我们的精神中形成胚胎,并准备实现的计划乃至设计;二是在艺术中的计划,特别指绘画制作准备中的草图类。

19世纪,“设计”的概念与图案相提并论,带有相当强的装饰意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包豪斯把“设计”一词运用于某些课程的名目,例如“金属设计”、“印刷设计”、“家具设计”(见图1-1),等等,使其拥有了超越单纯的艺术性创意构思和创造性实践行为的丰富内容,即设计的主体在实现过程中所应当充分考虑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目前,“设计”一词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它涉及相当图1-2 服装的设计多的领域,如构思、模型、交互式调整和再设计。与此同时,众多类型的设计对象都可以被设计,包括服装(见图1-2)、图形用户界面、摩天大厦、企业形象识别、业务流程,甚至设计方法也可以被设计。

综上所述,“设计”一词指的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规划、方案。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几乎涵盖了人的行为活动的所有方面,如政府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工厂的生产、企业的销售计划等各个方面的决策和方案,都可以称为“设计”。

第二节 设计的类型

对设计进行分类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设计的研究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分类标准的不同,设计的类型便有很大区别。本书以较广为人知的方式进行分类,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四大类型,分别阐述每种设计类型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等方面的信息。一、视觉传达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听起来好似一个生僻的概念,它只是把原来的平面设计和新产生的各种电子媒体设计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相互并联、交叉合作的设计新领域。虽然多维电子媒体借助了科技的动力才使视觉传达设计最终浮出水面,但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必将与平面设计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家族,因为简单地说,它们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视觉来传达信息的设计。在进一步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视觉传达的概念。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帮助传达,表达可读取、可观看的想法和信息的一种形式。视觉传达或多或少依赖于人们的视觉。它主要介绍或传递二维图像,包括标志、编排、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包装装潢(见图1-3)和电子资源等。不同地域、肤色、年龄、性别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图1-3 包装设计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所带来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视觉传达也具有将包含文本的视觉信息告知和影响观众的强大力量。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visual symbol)和传达(communicate)这两个基本概念。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利用特定的媒介来代指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按照人们的知觉感官不同,可以将符号分为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味觉符号、嗅觉符号、触觉符号等。视觉符号是以线条、光线、色彩、平衡等符号要素所构成的,用以传达各种信息的媒介载体,它是指人类通过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造型艺术、建筑物,以及各种文字,还包括舞台设计、音乐符号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一系列的过程。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可视的形式(传达的媒体)来向人们(传达的受众)传递各种想法、信息或某种事物(传达的内容)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体现出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平面媒体,而向影视、网络等多媒体领域发展(见图1-4)。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其传达方式也从单向信息传达向双向甚至是多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相信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必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图1-4 网络广告2.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更好的创造与欣赏。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书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3.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1)信息性

不论是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还是企业形象设计,它们都以传播信息为目的。信息传播产业的飞速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所采用的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等记事方式,都是使用实物化的符号或符号化的实物来记录信息,是人类最早的为传达而设计的实例。

2)折中性

折中是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调和。视觉传达设计与一般的艺术创作有所不同。艺术创作的第一属性是艺术性,它允许创作者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而视觉传达设计第一属性是商业性,设计师不能随意表达个人情感,它离不开战略方案。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必须先对某一市场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要传播的图形、语言、色彩、宣传措施,为推行这一设计计划作出科学的战略性指导,这一过程也具有科学性。

3)广泛性

视觉传达设计深入人类的基本生活,其涉及的领域如同人类的生活内容那样广泛,以至于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以“为传达而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视觉传播,使传达更有效、更深刻、更广泛。总之,视觉传达设计深受设计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视觉传达设计从平面向立体转变,使视觉传达设计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二、产品设计

产品是人们劳动的物化,是劳动过程的结果。它是借助一定材料,由相应的结构与外在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物质载体。人类通过有目的性的劳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产品,使产品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具有相应的审美价值。1.产品设计的概念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通过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把产品显现于人们面前。2.产品设计的类型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前者以手工制作为主,后者以机器批量化生产为前提。工业革命对手工艺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手工制作一夜之间被轰鸣的机械大生产所取代,所以工业革命之后产品设计又称为“工业设计”,即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

手工艺设计是指有计划地以手或简单工具来制作实用产品的设计行为,所得产品为手工艺品。手工艺的特色,在于手工与材料造型上所表现的特殊美感,以自然材料设计制作的手工艺品,格外富有美好的感性特质,图1-5 传统手工艺值得品赏与玩味。传统手工艺(见图1-5)包括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艺、木工等。3.产品设计的特征

产品设计是站在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认知的立场上,设计出适用、精巧、触感舒适的产品,这是对人体工学的理论的实践结果。产品生产的大批量化的特点,需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有明确的市场针对性,以确保产品投放市场的销路畅通,否则,一种产品的长期积压,极可能导致该企业亏损性破产。

1)适用性

工业产品的特点是适用性。设计师对人的生活范围要有充分理解,使所设计的产品适应广泛的消费群体的需要。无论是汽车(见图1-6)、飞机,还是电器、家具,产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是最具体的要求,这在当代的生活器具电子化时期尤为重要。2)精巧性器具是为人所用,精巧是一种最佳的选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对笨重的物件不甚喜欢,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精巧别致的物件,像灵便小巧的手机比早期笨重的“大哥大”更有市图1-6 汽车产品场就是一个实例。同时,精巧是现代社会的时尚,是大众公共意识的需要,也是个人风格的显示。精巧是外形与功能的统一,对于设计师来讲是技术和科学的体现,对于消费者来讲是适用和美感的满足。

3)触感性

触感性是指触感的舒适程度,是产品的物化过程,是对人的适应而产生的触感。比如服饰中的内衣,往往是与人的肌肤有最直接的“亲密接触”。触感是最敏感的人体感觉,某些材料的不适应性,会破坏触感。如人体与坚硬的材料接触时,容易被划伤;化纤的材料常常会产生静电等,所以产品设计需对材料做慎重的选择。三、环境艺术设计1.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又称为“环境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边缘学科。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对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所有与人类发生关系的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协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环境达到一种最佳状态的设计。环境艺术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

环境设计在内容上几乎包含了除平面和广告艺术设计之外其他所有的艺术设计,其以建筑学为基础,有其独特的侧重点。与建筑学相比,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与城市规划设计相比,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规划细节的落实与完善;与园林设计相比,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2.环境艺术设计的类型

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外设计、室内设计等。图1-7 城市规划设计

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见图1-7),是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发展进行整体的综合规划部署,以创造满足城市居民共同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城市基本上是由人工环境构成的。建筑的集中形成了街道、城镇乃至城市。城市的规划和个体建筑的设计在许多方面基本道理是相通的。城市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和计划城市发展的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拟定各类建设的规模标准和用地要求;制订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区划、城市的布局、城市的形态和风貌等。

2)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见图1-8)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公共活动场所。所以,公共艺术设计在图1-8 机场一定程度上和室内设计、室外设计的范围相重合。但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体是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陈设。图1-9 建筑设计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见图1-9)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建筑是人工环境的基本要素,建筑设计是人类用来构造人工环境的最悠久、最基本的手段。建筑的类型丰富多样,建筑设计也门类繁多,主要有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宗教建筑设计、宫殿建筑设计、陵墓建筑设计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施以各不相同的设计。

4)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见图1-10)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的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又称风景设计或景观设计,包括园林设计,还包括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空间的设计,即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图1-10 室外设计公共性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的设计。随着近年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室外环境设计日益受到重视。

相比偏重于功能性的室内空间,室外环境不仅为人们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还能创造气象万千的自然与人文景象。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中的两个分支,它们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互补性空间。因而室外环境的设计,必须与相关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保持呼应和谐,融为一体。室外环境不具备室内环境的稳定无干扰的条件,它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综合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自然方面与社会方面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5)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来说,室内设计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

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脱离出来的设计。室内设计始终受到建筑的制约,是“笼子”里的自由。因而,在建筑设计阶段,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进行合作,将有利于室内设计师创造出更理想的室内使用空间。

室内设计不等同于室内装饰。室内设计是总体概念,室内装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仅是指对空间围护表面进行的装点修饰。室内设计包含设计四个主要内容:一是空间设计,即对建筑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形成所需的空间结构;二是装修设计,即对空间围护实体的界面(如墙面、地面、天花等)进行设计处理;三是陈设设计,即对室内空间的陈设物品(如家具、设施、艺术品、灯具、绿化等)进行设计处理;四是物理环境设计,即对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温湿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室内设计大体可分为住宅室内设计、集体性公共室内设计(如学校办公楼的室内设计、医院办公楼的室内设计、幼儿园等办公楼的室内设计)、开放性公共性公共室内设计(如宾馆、饭店、影剧院、商场、车站等的室内设计)和专门性室内设计(如汽车、船舶和飞机的体内设计)。3.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整体性

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强调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包括各种室外建筑构件、景观小品等)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室外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色彩,以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

2)多元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性是指环境设计中将人文、历史、风情、地域、技术等多种元素与景观环境相融合的一种特征。如在城市众多的住宅环境中,可以有当地风俗的建筑景观,可以有异域风格的建设景观,也可以有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或田园风格的建设景观。这种多元形态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与神韵、典雅与古朴、简约与细致、理性与狂欢。因此,只有多元性城市居住区环境才能让整个城市的环境更为丰富多彩,才能让居民在住宅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

3)人文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

4)艺术性

艺术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以及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5)科技性

居住区室外空间的创造是一门工程技术性科学,空间组织手段的实现必须依赖技术手段,要依靠对于材料、工艺、各种技术的科学运用,才能圆满地实现意图。这里所说的科技性特征,包括结构、材料、工艺、施工、设备、光学、声学、环保等方面的因素。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居住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高档化、舒适化、快捷化、安全化,因此,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增添了很多高科技应用的设计,如智能化的小区管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智能化生活服务网络系统、现代化通讯技术等,而层出不穷的新材料使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四、动画设计1.动画设计的定义“动画”一词,广义地讲,是指把一些原来不会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成为可以活动的影像。“动画”的叫法应该源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把以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叫做“动画”,“动画”一词便留传了下来。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医学界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0.3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或30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10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动画设计是新兴的设计类型。动画设计分为人物造型设计和动画场景设计(见图1-11)。动画设计师是动画影片中负责绘制动画的工作人员。动画设计师要运用运动学原理,使静态的人物、场景在二维、三维中连贯的运动。同时为这个动画提供艺术的诙谐性,这是动画的主流特性。图1-11 动画场景设计

动画设计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础上,确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状后,完成场景环境和背景图的设计、制作。对人物或其他角色进行造型设计,并绘制出每个造型的几个不同角度的标准页,以供其他动画制作人员参考。在动画制作时,因为动作必须与音乐匹配,所以音响录音不得不在动画制作之前进行。录音完成后,编辑人员还要把记录的声音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上,即第几秒(或第几幅画面)开始说话,说话持续多久等。最后要把全部音响历程(或称音轨)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与声音对应的条表,供动画制作人员参考。动画设计发展前景较好,在动漫动画制作、广告策划制作等方面,都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而且在动画行业工作的薪水相对较高。2.动画的类型

动画的分类没有一定之规。从制作技术和手段上看,动画可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按动作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二维动画(如《小虎还乡》)和三维动画(如《海底总动员》)。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播放画面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播放24幅)和半动画(每秒播放少于24幅)。3.动画设计的特征

1)创造性

动画设计是赋予生命的艺术,它是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整理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概括,创造出一个新的虚拟世界。动画设计是对现实世界的重新定义,将许许多多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个性,使之有了具体的形态、语言、生活经历和外表特征。

2)夸张性图1-12 角色动作的夸张

动画设计为观众带来的是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一切元素都经过了动画设计师的夸张与变形处理,在具备现实世界构成元素的特点的同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提炼和组合。夸张是动画设计中的精髓所在,这里包含了情节内容的夸张和角色动作的夸张(见图1-12)。

3)趣味性

趣味性是动画设计一个主要的特征,相对于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等设计类型对于严肃体裁的表现优势而言,动画设计更适合通过活泼有趣的形式来传达制作者的思维理念。

第三节 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设计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实用的与审美的双重属性。艺术设计与制作,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工艺,进行造物制器的物质生产,同时又反映出造物者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因而设计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设计的本质是人在对物的认识中而改变物的性质,通过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为人所用,在造物中成为自然人化的结果,获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一、设计的艺术特征

设计的艺术特征包含:①对设计物象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及材料肌理特征等加以理解与表现;②依据功能性、舒适性、装饰性、审美性等需求进行主观的、合理的、符合形式美感法则的创造性活动。

20世纪末兴起的现代艺术与限度设计的步伐正好合拍,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等一系列艺术运动,都在力图定义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美学形式与功能。艺术的发展与设计的发展并行不悖,二者都是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比较自由的领域,它们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二、设计的科技特征

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它是将当代的技术文明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去的工作。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设计人员选择现有的材料和工具设备,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创造。技术形成了包围设计者的环境,无论哪个时代的设计和艺术都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生活。随着技术、材料、工具的变化,设计创造也不断发展变化。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技术的一个部分。世界各国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已充分意识到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见图1-13)这一性质,将科技潜力转化为国家实力。德国最早意识到设计这一性质并有效加以利用。图1-13 设计中的科技性体现三、设计的经济特征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带来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增加了对设计的投入,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

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值的方法之一。同一商品,非知名品牌的价格与知名品牌的价格相去甚远。包装的差别也会造成商品价格的悬殊。消费者不仅仅依靠显而易见的商品功能上的优点,还要根据商品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和其社会标记来作出购买决定。现代消费的多层次性要求同一类商品有不同的附加价值。设计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把握市场的文化脉搏与经济信息,针对不同消费层的消费心理和经济状况,开发出适应不同消费层的商品。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不仅仅是从商品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材料与感性三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行。

第四节 设计的功能与价值

一、设计的功能“功能”一词与“机能”、“性能”、“功效”、“功用”的概念相似,《辞海》对“功能”一词有这样的解释:一为事功和能力;二为功效和作用,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设计的功能应是指设计产品对人所发挥的效用。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因此,设计功能也应是多层次的,可以分为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1.实用功能

设计最本质的功能是实用功能。实用功能也称物质功能。实用,作为设计产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特性,是产品的核心概念,也是设计的本质特征。实用功能是通过设计物与人之间的物图1-14 水杯的实用功能质和能量交换,直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体现出社会生产的目的性,如水杯具有盛水的实用功能(见图1-14)。设计者在设计一件产品之前,先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来自于人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对材质的选择、工艺的加工、结构形态和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处理或运用都必须符合这个目的性,产品的实用功能就是这一目的性的体现。一方面,实用功能体现在设计物自身的物质属性所具备的用途,另一方面,作为与人交换和满足的媒介,实用功能还表现在由物质属性共同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所发挥的功能。

物质属性是指设计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由结构、材料和工艺技术等因素组成的特殊的物的品质,在形成过程中,是以最合目的性的用途为原则的。制作一只杯子的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相适应的工艺技术也是各具所长,构成杯子的结构形态更是丰富,要从这繁多的种类中,选择适宜的材料、完善的技术和可靠的结构,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杯子的具体用途。不同的用途直接决定了不同的杯子可能存在的不同的物质属性,使每个杯子都区别于别的杯子而构成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因此,物质属性是实用功能产生的基本条件。2.认知功能

认知是人对外部信息的输入和加工的过程。认知功能是由设计物的外在形式所实现的一种精神功能。通过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听觉器官等感觉器官接收来自物的各种信息次级,形成整体知觉,从而产生相应的概念或表象。所以,认知功能的取得,还需要具备实用功能的物向人传达足够的信息,以表明它的特质。特殊的造型、色彩和标志显示了物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方式。如书籍中文字的排列形式是从左向右排列的,提示着人们阅读的顺序和方式。又如道路上设计的标牌(见图1-15)指示着人们行图1-15 具有认知功能的道路指示牌进的方向和目标。凡此种种,设计的内容可直接影响着人对物的认知定向,影响着人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观念和心理趋向。3.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指物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能唤起的人的审美感受,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是设计物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高级精神功能因素。它是通过设计的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从而唤起人们的审美情趣。一件服装,当它具有审美内涵时,穿着在身上,走在大街小巷,就不仅具有保暖、避暑、护身的实用功能,更是一种精神、气质的体现。一座建筑,当它包含有文化内涵时,就不仅具有居住、生活的实用功能,更具有一种精神氛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在物质的东西中增添精神层面,在实用的东西中增添审美层面,使设计整体拥有了人文精神。设计也因此具有了文化的意义。

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否唤起人的美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审美功能的依据。美感的取得,一方面来源于物自身的整体形象所显示的功能美和外在形式构成的形式美;另一方面,来自非功利因素的人的情感体验。具备功能美和形式美,但无法引发人的情感体验的物,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情感体验的超功利性和直觉性,都使得审美功能以非理性的非逻辑性的复杂的状态出现。

综上所述,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共同存在于某一设计物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三位一体、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设计审美的表现应与实用性结合,围绕其功能内涵而展开,使之与使用目的相一致,并与社会意义、道德价值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由于设计物的本质差异,这三种功能的倾向和比例会有所不同,对于商品包装来说,三种功能几乎比例均等,而对于汽车来说,轿车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比卡车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只具备其中一种或两种功能的设计物是不存在的,比例的大小,并不表示这种功能可有可无,而是显示了相对于其他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二、设计的价值

设计的价值就是以价值为标准对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把握,对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设计的价值的存在表明,设计一方面要受到社会总体价值观的深层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受到设计者个体或群体的价值倾向的影响。所以,设计并非一种纯粹客观的行为,设计理性既是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结合,又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结合,它既追求客观真理,又追求幸福、美好、正义、善良等与人类情感、经验、意志、想象和直观能力相关的东西。1.社会价值

设计的社会价值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的体现。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设计已与国家的经济命运、资源的开发、建设的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密切相关,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问题。重视与推进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已成为关系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把握,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设计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性。从设计本身的发展来看,设计的起源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劳动的分工;其二是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低消耗成为可能。2.经济价值

设计的经济价值必须将设计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才得以实现。社会经济是基础,设计要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循环经济时代。所谓的循环经济,是指一种以资源高效率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资源高效利用除物质方面的资源整合与利用,也有知识方面的资源整合与利用。不断地创新设计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之一。3.文化价值“文化者,人类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是梁启超关于“文化”的定义,其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含在文化的领域之内。因此,设计作为人类活动之一,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设计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设计中传播的信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观念;第二,特定的民族文化或亚文化群的人文特征,其中渗透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第三,人类所获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文化知识;第四,一定的道德价值,即精神文化价值;第五,特定的审美价值,给受众一种审美感受,使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心理上的满足。

第五节 设计的流程

现代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一定的流程,设计流程是有目的地实现设计计划的次序和科学方法。每一种设计类型都有固有的流程,应该遵循合理的设计流程。不过设计流程不应该是生硬的,而应该是动态的或循序渐进的,设计流程不应该成为设计师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绊脚石。设计师不能拘泥于某种设计流程,要根据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条件和时间进行选择和确定,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圆满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的一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准备阶段

设计的准备阶段是围绕着设计主题规划,以相应的人员组织、进度计划、广泛的调查、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与综合为内容的。设计的准备阶段的结果将是构思设计的前提和基础。1.人员组织规划

以设计小组的形式组织设计师、工程师、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专家。2.进度计划规划

合理安排设计的进程和实施计划的具体方案。有目的、有秩序地设定各个阶段的主题和具体任务,并制订详细的计划进程表。3.广泛的调查阶段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市场调查、产品调查三大部分。(1)社会调查:从社会需求、社会因素(人与设计物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常是有针对性地对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与购买动机、消费者购买方式与习惯等涉及消费者的内容展开调查。(2)市场调查:针对设计物的行销区域对环境因素(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地域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经济环境是指国家经济大环境,如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能源与资源状况、市场物价与消费结构等。地域环境是指设计存在的外部因素,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等。社会文化环境是指消费者的总体文化水平、分布状况、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政治环境是指政府的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内容。市场环境是指与设计物相关的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分配路线、竞争情况、经营效果等。(3)产品调查:对产品的现状及历史进行调查分析,主题是产品自身。产品现状的调查指对产品的使用功能、结构、外观、包装系统、生产程序等方面,从人体工学、消费心理学及管理学等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产品历史的调查指对产品的历史发展状况的调查,包括产品的变迁、更新换代的原因及存在形式等内容。另外,对法规方面如产品的商标注册管理、专利权及有关的政策法规调查也属于产品调查范畴。4.资料分析阶段

配合调查各组成因素而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其内容大致与调查内容相一致,不可忽视的是在许多资料中存在着的潜在价值,往往是影响准备阶段结果的重要因素。把以上内容的研究分析结论加以综合整理,完成设计准备阶段的过程。二、构思阶段

设计的构思阶段是设计师创造性能力充分展现的阶段,其基础是准备阶段的研究分析结果。在构思阶段,创造性思维和技术的灵活运用或交叉使用使构思得以完美体现,如智力激励法、属性列举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等的运用。在构思阶段运用创造性技术得到的构思内容,以草图、草模等形式进行表现。

草图是捕捉构想火花的有效手段,也是传达设计师意图、思想的工具之一。其绘制要求能够较为准确清晰地表达概念和重要部分,不追求细节的完善和完整,形式可分为理念性草图、样式草图和坚定草图等。理念性草图仅具备大致形态,以量的积累奠定质的突破。样式草图为理念性草图中筛选发展而来,具有重要部分的细节处理形态和简单的色彩。坚定草图是对样式草图的又一次优选,基本上按照正确的比例、透视、色彩和质感的要求制作三视图和效果图。草模也称“粗模”,即设计展开前的初创模型。草图为平面形式,草模为立体效果。对于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来说,草模能帮助设计师进一步研究结构的连接与合理性。通常采用容易加工的黏土、油泥、纸材、石膏、发泡塑料等材料制作。设计的构思阶段需要企划和设计人员集思广益,在收集大量流行信息的基础上,作出预测性的判断,并在大量的构思中选出有商业价值的方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