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5:50:20

点击下载

作者:宋心田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试读:

前言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心理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新兴的老年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以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功能为基础,并受社会的制约,所以老年心理学涉及生物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的内容。研究范围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智力、性格、社会适应等方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心理学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在中国,有关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述。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的思想,提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见解。在《道德经》和《庄子》中,明确提出了无欲、无知、无为的“返朴归真”思想,对中国历代养生学以及老年心理学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近2亿之多。老龄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而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又是核心问题。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自然有一定程度的退化。漫长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老年人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的固定看法,晚年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会发生改变。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个性、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老年人由于职务地位变化引起失落感和疑虑感,有的因为健康问题等引起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有的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在这些消极心理的推动下,很多老年人成为了精神上的孤独者,他们似乎对晚年生活失去了信心,常常想法怪异、行为失常,他们同生活“叫板”、和老伴儿“较劲”、同子女“冲突”。这些消极的情绪不仅会蚕噬心灵,对身体也会构成极大的伤害。

医学表明,当人处在情绪状态时,会引起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例如当人在发怒时,心跳加快,常达80次至200次/分;血压上升,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至230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钟可达40次至50次。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由此,会使很多老年人追求晚年健康、幸福的梦想破灭。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消极心理呢?这是因为进入老年以后,当遇到一些外界和生理方面的变化时,很多老年人没有能够调整心态来适应这种变换。可见,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多是由不能适应人生的转变引起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这是客观规律,我们不能改变它,就要学会适应它。所以我们老年人只有积极地去适应这种转变,才能获得晚年的健康和幸福。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保持大脑中枢神经的健全,往往会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因此,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多与年轻人交朋友也大有裨益,老年人可以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从中得到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可让自己的事业或追求在他们身上延续,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为了帮助老年人消除负面心理,更好地享受快乐的生活,我们特意组织相关人员编撰了《老年心理学》一书。书中对老年人在情绪保健、心理问题、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指导,以帮助老年人从心理上尽快走出这些问题的困扰。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而今国家的发展进步已为老年人奉献余热,以及享受美好的时光提供了许多广阔的活动舞台。愿广大的老年朋友都能享受一个充实、快乐、幸福、美满的晚年。

第一章 角色定位的心理认知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熟悉的集体,内心往往会有一种空荡荡感觉。这主要是我们的人生角色开始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的表现是我们离退休后,伴随而来的是每日无所事事,孤独,失落感等。在生理因素方面,我们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等都在逐步退化。这些变化使很多老年人不能适应,并由此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老年生活。 为此,我们老年人应该尽快适应角色的变换,有效地调整各种不良心理,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乐趣。

第一节 老年角色定位与心理认知

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的过度,一个人的角色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自中年步入老年后,我们也就自然地进入了老年的角色。就老年人而言,虽然在体力和精力上不如青年人和中年人,但老年人在人生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仍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所以老年人大可不必陷于自卑、空虚、抑郁之中,应该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个积极而正确的认知。这对我们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的幸福与美好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认识老年的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担当的功能性职责的总和。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人进入老年期后,角色会发生很大变化,精神心理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据中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内80%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

其实人生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我们完全可以适应它。一般来说,老年角色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主要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

主要角色表现为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力,能对自己思想和行为负责,且能够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角色。次要角色则为上述能力减弱或缺失的一种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精神沮丧,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出现失落感等精神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则可能出现病理上的变化,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因此,老年人应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使心理得以放松,并善于适应角色的变化。(2)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

工作角色指人在社会或单位内从事一份工作,担任一个或几个职务并因此而拥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一种角色。休闲角色则指老年人因离退休而使工作、职务发生变化,使拥有的权利丧失。转变为休闲角色的老年人可能出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等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心理状态下,可渐出现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如患精神、心理疾病;或沉湎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或嗜好中。所以老年人应善于转变思维方式,把从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视为职业生涯的结束。不妨多做一些在职期间无闲顾及的事情,如看书、写作、绘画和旅游等;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间接为社会作贡献。(3)配偶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

配偶角色是指一个人作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并享有作为丈夫或妻子的特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单身角色则为丈夫或妻子因衰老、意外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自然成立的一种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心情悲伤,以泪洗面,睹物思人等症状,并产生消极心理。所以老年人应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将配偶的不幸去世作为一种考验,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否照顾好自己;能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使配偶在九泉之下安心。也可以适当考虑再婚。(4)居家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

居家角色是居住在家中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相互依存,并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集体角色则为丧失居家角色而住进养老院或其它老年集体机构,过上集体生活的一种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的老年人,性格内向者可出现自闭、郁郁寡欢等症状;性格外向者可因与他人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冲突,并萌发“别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等极端想法。长期处于消极心理状态下,可能患上自闭症和心身疾病等。为此,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随遇而安,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性格内向者应广开心胸,主动和他人交朋友;性格外向者应主动接触和帮助他人,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总之,老年人对自我角色以及出现的心理矛盾应有良好的认知,这样才有助于解决心理和生理上出现的问题。

2、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老年人学习新东西、新事物不如年轻人,其实习也易受干扰。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2)记忆的变化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表现在能认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义记忆完好,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另外,老年人在规定时间内速度记忆衰退。记忆与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状况、记忆的训练、社会环境都有关系。(3)思维的变化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影响,而且个体差异很大。(4)人格的变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也相应有些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近年来有人认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绝望之感。(5)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贴心小提示

老年人要想让自己的晚年健康、幸福,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如何培养和增强心理健康呢?具体来说,有如下方面:

一、提高精神境界

孔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孔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到老,学到老,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发展,老年人不仅应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在退休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壮年人,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社会进步。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

三、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及脑力活动,就会感到生活充实,情绪乐观。有利于克服老年人常有的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延缓和推迟衰老。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除家庭关系外,老年人还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经常和一些老朋友、邻居及原先的同事一起聊天、活动、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

第二节 消除离退休综合症的障碍

光阴流逝,岁月匆匆。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就从中年步入到了离退休的年龄,随之就要离开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要离开我们熟悉而热爱的岗位。蓦然间的时空转换,往往会使我们老年人感到生活不习惯,并有一种无聊和失落的情绪充斥到心中,这其实就是离退休综合症的反映。如果不能有效地调整,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老年生活。

那么如何消除离退休综合症呢?这应该是我们众多老年人都普遍关系的问题。

1、了解离退休综合症的概念

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和身体健康。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变动,因此,我们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适应不了突然的改变,因而会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这就是“离退休综合症”。

2、认识离退休综合症的原因

首先,我们突然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昔日的地位、权力以及被人尊敬的情况一下子都消失了,在心理上就很不适应。昨天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按部就班地去工作,今天一离退休就变得无所事事,从此生活就失去了规律性和紧张感,便会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

其次,我们在离退休时没有思想准备,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安排。随着我们老年人的体力下降,如果家庭照顾不周、慢性疾病缠身,或行动不便,更会加重心理障碍。

其三,我们离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了,社交活动减少了,生活单调了,就容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这就会加速我们生理衰老的进程,容易使我们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疑病心理等。同时,我们离退休后老伴身体不好或过早去世,家庭纠纷多、生活不安定、年迈多病等都会加重心理障碍,就会引发我们的离退休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的特征

离退休综合症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无力感

我们许多老年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让位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我们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常会有种无奈和无力之感。(2)无用感

在老年人离退休前,一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而一旦离退休,好像一切化为乌有,离退休好像成了一种“失败”现象,好似由有用转为无用了,如此的反差,我们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无用感。(3)无助感

我们老年人离退休后,往往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便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和无所适从。(4)无望感

无力感、无用感和无助感都容易导致我们离退休后产生无望感,对于未来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加上我们身体的逐渐老化,疾病的不断增多,有的老年人简直觉得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感觉是油干灯尽了。

当然,并非我们每一个离退休老年人都会出现以上情形,离退休综合症形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生活形态和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会适应离退休后的心理

离退休以后,社会职能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新的反应。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与他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尊严、愉快和烦恼紧密相关。因此,离退休是生活中一次重大的变革,常常需要经过四个时期,才能在心理上适应而安定下来。(1)期待期

即知道自己要离退休了,心理上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对离退休持不同态度的人,心情是不一样的。此期情绪波动较大。(2)离退休期

即正式离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的时期。此期的心理反映比较矛盾,如有的老同志猛然间从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无所适从,有些不太适应,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往往愉快和留恋交织在一起。(3)适应期

离退休以后,生活内容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老年人容易产生不安、抑郁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反应。闲散的生活有时也会给一些人以轻松舒适感,但对有些人来说,长期的懒散生活,只会使人厌倦,甚至有人发生一时性的情绪和心理机能失调。因此,必须以新的内容充实离退休生活,多寻找自己的乐趣,使生活富有色彩而逐步适应。

最后是稳定期。即建立了新生活秩序的时期。此期老年人的心理活动趋于稳定。

4、防治离退休综合症的方法

离退休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我们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离退休障碍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适应障碍,它表现为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认知和情感的不适应等,这些适应障碍究其实质,就在于离退休导致了我们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从职业角色过渡为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从交往范围广、活动频率高的动态型角色转变为交往圈子狭窄、活动趋于减少的相对静态型角色。

对于部分曾是领导干部的老年人来说,还从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如果我们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也就会出现新旧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那么,我们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就由此产生了。

因此,要预防离退休综合症,我们老年人就应该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的转换。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生命的衰老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我们老年人应有的权利,也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我们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老年人在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我们的离退休老年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我们老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一方面,学习可以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我们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我们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尽管缩小了,但不应自我封闭,我们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我们要与家庭成员间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总之,离退休之后,我们老年人仍然可以过得很好,因此我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老年人应学会科学安排离退休后的生活,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老年朋友,也许你即将离退休,或者已经离退休,面对生活中突然失去工作的现状,也许你会感觉到生活空虚和寂寞,甚至对离退休以后的生活感到恐惧。在这里介绍一个摆脱老年离退休综合症的“四字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掉”,即掉价。很多老年人在离退休前都有一定的职务,离退休了,由“某某长”、“某某总”一下子变为了普通老百姓,地位的变化相应带来生活待遇的变化。“掉价”是个客观事实,你不愿承认也得承认。此时,我们就要主动把架子放下,如果自己不掉一下架子,谁还买你的账?在这点上还是有自知之明好,免得受窝囊气,自讨没趣,自寻烦恼。如能返朴归真,自我“掉价”重新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就会自我安慰、自我愉悦,保持心理上平衡。“笑”,就是笑对人生,乐观潇洒。要看破红尘,淡泊名利,去私寡欲。你把自己看成了一个普通老百姓,还有什么东西丢不掉呢?如果你放下了架子,平等待人,心境轻松,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要学会自寻乐趣,苦中求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对那些不称意的事情,泰然处之,一笑了之,化忧为喜。“跳”,就是跳跳蹦蹦,多运动。要活跃老年生活,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积极参加各种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比如跳跳迪斯科、打打门球、唱唱歌、演演节目,能者多劳,劳者多乐。老年人要打掉孤独感,在运动中度晚年。“俏”,就是“老来俏”。生活潇洒一些,充沛生机和活力,衣着要整洁大方,色泽鲜亮一些,款式新颖一些,不要总是灰黑蓝三色,一年四季老一套。生活不要奢侈,但也不必寒酸。穿着代表一个人的心境,要把自己打扮得年轻一些,不要不修边幅,胡子拉碴,显得老气横秋。俏,显示着乐观幽默,反映心灵美。“四字诀”互相联系,其中“掉”是关键,如做不到正确自我认识,自觉“掉价”,则“跳”也跳不起来,笑也笑不出来。只有在“掉”字上大彻大悟的人,才能面对现实,随遇而安,愉快地欢度晚年,延年益寿。

第三节 正确对待老年怀旧心理

人到老年,都会怀念自己以前走过的日子。当他们分享着自己的美好回忆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幸福。并且适度的怀旧心理对老年人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够帮助老年人度过愉快的生活。

但怀旧的内涵有很多,它既包含有正常的、健康的含义,也可以有消极的、病态的含义。如果常常陷于消极的怀旧心理之中,就会使老年人自己的身心遭到较大损害。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年人要正确对待怀旧心理。

1、认识老年怀旧心理

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老年朋友爱提当年勇,并喜欢对人叙说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及如何能干。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回归心理”,即迷恋过去,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

怀旧心理它不一定是贬义的,它既可以有正常的、健康的含义,也可以有消极的、病态的含义。

先说健康的怀旧。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甚至健康的状态,它的积极作用包括:它可以帮助人调整心态,使其更加平和,返朴归真,可以帮助人认识自我、宣泄感情。例如当杜甫写下“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诗句的时候,他便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且梳理了自己的心情,宣泄了自己的忧伤。

再说病态的怀旧。任何情绪与行为,一旦执著,就难免走向病态。怀旧也是一样。不少老年人爱回忆往事,其实老年人过度怀旧是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它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组织的一系列退化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渐渐衰老,思维能力下降,远期记忆能力反而增强,因此对贮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印象非常深,难以忘却,常常表现为回忆过去,或触景生情,念叨不绝,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一旦在这方面受到抑制,则焦躁、易怒、焦虑、抑郁,形成病态怀旧心理。

一般说来,病态的怀旧行为有如下特点:

形象不合时宜,有些服饰、装束、语言、物体过去风靡一时,现在已不合潮流,但仍然保持过去的做法。

对社会抱有偏见。偏见是一种心理定势和社会心理刻板印象。认识上极端保守,如同“九斤老太”。总是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对新生事物看不惯,崇尚传统,尤其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

严重回避现实。病态怀旧者,不满现状,又无能为力。大多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眼不见心不烦”,不看报、不学习,怀疑与否定一切。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反对者,也是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者。

病态怀旧心理对我们老年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它会加速人体的衰老。临床医学统计表明,有严重怀旧心理的老年人,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比正常老年人高3倍至4倍,同时也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消化性溃疡等病。

2、以良好的心理应对老年怀旧

我们老年朋友要克服病态怀旧心理,首先要确定衡量是否病态的标准。一般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喋喋不休谈过去,带有厌世、抑郁、愤怒、抱怨等负面情绪,那么他应该有某种程度的心理情结。此时,我们老年人就需要采取措施,来正确面对怀旧心理了。(1)正确评价自己的过去

我们老年朋友的过度怀旧心理,可能和对过去一些事的不正确评价有关。因此,要想尽快从过度怀旧心理中走出,就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评价一生中的“是”与“非”,不要为“是”沾沾自喜,过分高兴;也不要为“非”而耿耿于怀,悲痛欲绝。(2)积极参与现实生活

怀旧的产生部分是因为我们老年人无事可做,因此,如果能够做一些事,使自己充实起来,无疑对走出怀旧心理起作用。具体做法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事物,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活动,要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3)处理现实与过去关系

这就要在过去与现实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例如我们老年朋友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找一个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造辉煌,不忘老朋友、发展新朋友,继承传统厉行改革等,从新旧结合做起。(4)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

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宁静、维持心灵平和、返朴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因此,也不应对怀旧行为一概反对,正常的怀旧还是要提倡的。(5)注意对身心的调适

面对病态怀旧心理,我们老年人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心理,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要积极对待新事物。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项目,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等,并以舒适为宜。(6)注重加强人际交往

多参加一些人际交往活动,互相交流信息,这对我们老年人十分重要。如果老年人之间缺乏信息传递,就会感到空虚,抑郁,还会促进脑细胞衰老。因此,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青年人谈心。

贴心小提示

你如果患有病态怀旧的心理,那么往往是过度自尊、过度自负和过度自卑的矛盾结合体。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增强你的自信和心理承受力,消除不适应。其具体疗法如下:

一是认知疗法,你应该认识到病态怀旧这种心理疾病的详细情况和危害,要积极接受治疗。

二是紧张疗法,适度的紧张会让你不得逃避。

三是期望疗法,建立康复的目标,并把目标层层分解。因为“海市蜃楼远不如眼前的一根香蕉”。

四是家庭疗法,你要积极争取获得家庭的支持,例如可以让老伴或者子女适时提醒。

五是学习疗法,单纯地否认其行为错误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通过对适应技巧的学习可以迅速填补空白,逐步改变观念。

六是计划疗法,将计划明确写在纸上,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计划。

七是非我疗法,你的患得患失主要都是由于对自己、对过去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过度关注。非我疗法是指利用移情、转移注意、改变世界观价值观等手段,将你的认识挤出意识,让你在特定时期忘记你的心理疗法。

第四节 失落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所谓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

在这种失落的情绪影响下,很多过着“三饱两倒”的生活,庸然无序,吃饭不香,见人话少,烦躁郁闷,危害极大。

那么老年人们应该如何认识和面对失落感呢?

1、认识老年失落感

失落感是一种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绪体验。如忧伤、苦恼、沮丧、烦躁、内疚、愤怒、心虚、傍惶、痛苦、自责等。

老年人比较容易有失落感,这是因为许多老年人在离退休前,黎明而起,吃些早点,拎起皮包匆匆而去;傍晚回来,睡一夜,第二天再上班。天天、月月、年年如此,虽说有些机械单调,但相当充实。

而一旦退休,生活变的悠闲了,但也无聊了。往沙发上一靠,度日如年,失落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退休前担任领导或白领阶层,这种失落感尤为明显。往日的荣耀没有了,待遇不如从前了,办事、说话也没人听了,就连生病都没人过问。这些变化过去没有感受过,所以常把“人走茶凉”挂在嘴上。

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别人看来明明身体很好,自己却感到一天天的衰老,记忆力也差了,对生活感到枯燥无味,整天唉声叹气,无奈与不满的心理日趋严重。

2、消除老年失落感的方法

失落的机制是以哀为主体,并夹有“怒”和“惧”成分在里头的消极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尤其是强烈的失落感会引发人精神产生不良状况,严重的容易导致崩溃。所以我们老年人为了保持身心健康,还是应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莫生“失落感”,远离“失落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调适。(1)看淡人生名利

淡泊名利自然就淡薄了失落。有位哲人说:“人的欲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合情合理的欲望可以使人产生不懈的追求和前进的动力。然而也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说,这便是“欲海难填”。一个人一旦刻意于追名逐利,永不满足,“失落感”就会总是伴随左右,而且还会生出许多事端,甚至葬身欲海!

离退休朋友步入老年,深知人生几十年,餐食三两米,夜宿五尺床,一切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再让名利折磨自己?人一旦淡泊了名利,就会达到“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的境地,“失落感”从何而生?(2)去除盲目心理

舍弃盲目必然就能舍弃失落。人们的“失落感”往往是由盲目攀比产生的,而且多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自己越优越,越比自己越完美,越比自己越盲目。当然,越比也就越憋气,便产生了极强烈的“失落感”。因而怨天尤人,折磨得自己无精打采,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老年朋友尽管已经离退休,仍应注意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做到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正确看待环境。上不攀,下不比,快快乐乐过自己,永远也不会失落,那才叫“潇洒老一回哩”!(3)树立“补偿”心态

过去为了工作,兢兢业业奋斗了几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与家人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以前我们对家庭和子女的关心可能很少,某种程度上会有一种亏欠心理。

此时,我们闲下来了,正好可以利用退休后闲暇时间较多的机会,帮助老伴做些家务,帮助子女照顾、教育孙辈。这些都是很好的“补偿”办法,还能融洽家庭气氛,享受天伦之乐。(4)保持胸襟坦荡

胸襟坦荡就能荡涤失落。古语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失落感”不在客观而在人的自身。“酒不醉人人自醉,语不伤人人自伤”,道理也在于此。生活中有许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自己让自己陷入了失落,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麻烦,自己给自己酿造了苦酒。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遇事总爱斤斤计较,想什么都不公平,看什么都有毛病,心理失衡,心事重重,遇事总感到失落,总也没有平衡之时。久而久之,不折腾出病来才怪哩!如能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失落感”能奈我何!(5)保持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才能百病不侵,所以我们老年人要消除不愉快心情,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认识到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自己应该努力适应新的生活,避免使自己总是沉浸在消极、悲观、伤感的不良情绪之中。(6)广交青年朋友

与年轻人交友,建立“忘年交”,这使老少两代人在思想上互通、道德上互敬、精神上互慰、智力上互补、生活上互助,对于老年人来说,“忘年交”的可贵之处是使自己在与青年人交往中,又能够找回失去了的“童心”,增添“第二人生”的欢乐,使晚年的生活过得更丰富、更愉快、更幸福。

总之,进入老年,我们广大老年朋友一定要远离名利,远离失落,不想岗位,不去攀比,怀着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最现实的事情。

贴心小提示

老年人失落感产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无事可做,所以要消除老年人失落感,就应该经常找一些事做,找一些休闲娱乐的事情打发时间,不要让自己闲下来。

例如我们可以多参加社会活动。进入老年,我们没有多少具体的事可以做,所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加社区内包括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种工作,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学习新知识,而且还扩大了接触社会面,融入新的集体中,结交新的朋友。

我们还可以丰富生活内容,培养生活情趣。进入老年以后,我们老年人应该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鱼、集邮、欣赏音乐、书法绘画、弈棋、学电脑、旅游等。由于过去工作忙而无暇顾及的爱好,离退休后,有了充足闲暇的时间,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丰富自己晚年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此外,我们老年人还应该坚持健身体育活动,作息有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序,有节奏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保持离退休后的生活具有稳定良好的情绪。

第五节 去除记忆力衰退的心理恐惧

记忆是大脑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逐步衰退,记性越来越差,总爱忘事,这让很多老年朋友感到沮丧、苦恼。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达到七八十岁,记性也还好,有的年仅五六十岁,记性却很差,就是同一个年龄,记忆减退也有各异。从这个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并非不可挽回,只要我们调整心态,记忆力衰退并不可怕。

1、记忆力衰退的概述

记忆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一种功能。随着年纪变老,大脑的记忆功能会起变化。人至高龄之后,对记忆减退十分敏感,并且存有恐惧心理,以致加剧记忆力的改变。

例如,有位中年妇女常常夜里梦见自己记忆力完全丧失,连东南西北的方向都搞不清了,70岁时,她竞陷入了严重记忆障碍的状态,连子女的名字都记不起,甚至识别不了方向,唯独记得她中年做过的梦,说自己记忆力变坏是实现了梦的预言。这位老妇人活到84岁,临终前竟能写出一封非常完整的信,记述了家庭生活的琐事,一切都十分准确。

从上面这个事例我们能够看出,老年人的记忆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而是常年存在着恐惧心理使他们陷入了严重的记忆障碍之中。因此,为了正确面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问题,我们老年朋友要对老年记忆要有正确的认识。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的记忆力是有所衰退,个别的老年人出现急剧减退的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但从整体上讲,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严重。

心理学研究证明,社会上对于老年记忆错误的传统观念与老年人对自己记忆失去信心,是加速老年记忆衰退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比年龄增长对记忆的影响大得多。因此,消除对老年记忆的错误认识,从对老年记忆衰退的烦恼情绪中解放出来,对于防止老年记忆衰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每个老年人的记忆力潜力都大得多。有些学者指出,人的大脑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没有发掘出来,据估计,大脑未加使用的潜力竟达90%。

有的学者指出:如果你始终好学不倦,那么你的脑子一生中储藏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里藏书的50倍。这就是说,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册书籍的知识的总量。记忆力好的人,就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也能记忆犹新。人的记忆一般能够保持长达70年至80年以上。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记忆力确实存在一定的衰退,但其衰退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因此,我们不必为记忆力的衰退感到恐慌,而应该积极地去面对这一现象。

2、懂得老年记忆力的护理

保持良好的记忆能力,有所作为地度过晚年对我们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为了防止我们记忆力的衰退,我们应该学会做好对记忆力的护理。(1)保持心情舒畅

要维护我们的记忆力,我们要保证稳定情绪,舒畅心情。心情舒畅时,精神轻松愉快,记忆反应灵敏,思维联系广泛,处理问题确切。反之,无意关心事物,记忆难以建立。(2)调节大脑功能

大脑需要适当调节才能不会变钝。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应该安排一定时间听音乐、散步、栽种花木、短程旅游等活动,这样可以可调节大脑功能,增强记忆。(3)保护大脑神经

大脑神经受损会促使记忆力减退,故老年人注意保护大脑神经更为重要。具体做法包括搞好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力戒过量饮酒、吸烟和过度用脑等,都是保护大脑功能、加强和保持记忆力的重实措施。”(4)锻炼大脑功能

老年人往往因事务繁忙或生活过于悠闲,学习文化知识和某种技艺的机会少,容易引起大脑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因此,我们平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使大脑功能得到锻炼,延缓衰退的进程。(5)保持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性强,大脑功能活动正常,可使意识清晰,思维有条不紊,记忆深刻准确。因此,我们老年人要有合理有序的生活节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睡眠充足,饮食适量,这对增强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很有帮助的。(6)注意加强身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智慧在于运动”,防止身体早衰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因为一切体力活动都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使生命活动旺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运动促进老年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更为重要。当然运动情况应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做到合理安排。(7)注意科学的饮食

大脑在工作时,要消耗大量的氧和营养成分,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大脑需要的营养第一位不是蛋白质,而是一种叫做“结构脂肪”的东西。它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脑、肝脏、心、肺及肌肉中。人缺乏结构脂肪,其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因此要多吃粗制食品、植物果实等,因为其中含有人脑必不可少的无机盐类。(8)注意合理地用脑

大脑的正常发展,一方面需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核糖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大脑是否得到严格、系统锻炼有关。这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影响,也就是取决于用脑的程度。二者缺一,都会使脑的功能濒于枯萎。

有的神经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大脑,受训越少,衰老也就越快,而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就发展得越慢。所以终生勤用脑,是推迟衰老的一个妙方。

大脑使用越少,衰老越快。应该养成定时的习惯,定时起床、吃饭、工作、学习、睡眠,这种习惯可大大提高思维的效率,每个老年人都应摸索出自己思维活动的规律,并充分利用之。

总之,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记忆状况,制定有效措施,保持或增强记忆力,以防止记忆力过早减退。

3、减缓衰退的方法

影响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主要是与个体内部的生理因素、外部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人在老年多加强意义记忆,既可弥补机械记忆之不足,又可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记忆。要想改善记忆,可以试着采取到以下几种措施:(1)建立积极的心态

信心足而头脑灵,有决心而记忆深。如学习外语,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中国话都没学好,还学什么外语,连学的问题都没解决好,怎么能谈得上记忆和学好;如果持另一种态度,觉得“别看我年龄大了点,但一定能学好它”,通过刻苦学习,就会学得好,记得牢。

此外,要对记忆减退现象有个正确认识,从心理上消除“衰老到来”的沉重负担。在回忆事件时,一时记不起,不要焦急,要相信这种现象会延时解除,随时会在头脑中回忆起来。

出现健忘情形时,要尽量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激动。防止不良情绪对细胞造成强烈刺激。同时要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以和睦、宽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周边的人和事,才有利于预防智力和记忆力的衰退。(2)明确识记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识记的持久性依赖于人所确定的识记任务,目标确定为暂时记住与确定为永远记住,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老年人在识记有价值的材料时,要有明确的记忆目标,要有恒心,强迫自己的大脑长期记住它。(3)运用记忆经验

别人总结的记忆经验,可使本来枯燥的记忆材料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朋友说,他的电话号码是24361,话音刚落,爱因斯坦马上说:“我记住了。”朋友很惊讶,爱因斯坦笑着说:“这是两打与19的平方组成的一串数字。”原来爱因斯坦采用了规律记忆法。

在一次晚会上,大家邀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个节目,华老推却不过,答应背圆周率数字,此语一出,四座皆惊,面面相觑,圆周率有上百位数字,如何背得出,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华老却不慌不忙,准确流畅地背出一串串数字,博得满座掌声。

大家询问华老为何有这般超人的记忆力,华老诙谐地说,我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些数字的谐音,讲述一个故事:“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原来华老是利用的谐音记忆法。

另外,还有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等,均可供我们老年人在记忆过程中借鉴。(4)反复记忆内容

俗话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不断地反复学习某一项内容,是记忆的有效途径。

有一位学者说,高中时有个朋友,记忆力非常好,很多别人记不住的英语单词,他都很熟悉。一次,同学们发现他的英语单词本上写着很多“正”字,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答道:“在必须记住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决心反复记忆13次,那样记住的事情就不会忘记。因此,每当学习时就划正字,直至13次为止。”

原来他记忆超人的秘诀在于不断反复。古人说:“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就是这个道理。(5)记忆重在理解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所学的知识,才能经久不忘。有的人不求甚解地读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养成挑书读的坏习惯,不去深究其意,结果读一本忘一本,到头来什么也记不住。(6)注意合理休息

休息是记忆的润滑剂,有助于我们老年人顺利地进行记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头一天晚上怎么也解不开的问题,第二天早晨吃饭时或上班的路上,突然迎刃而解,可见休息对提高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7)选择正确记忆方式

老年人的记忆尤其有特点,面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问题,老年朋友应该依据自己的记忆特点,选择正确的记忆方式。

①从记忆的性质来看 老年人有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无意识记忆很少应用。有意识记忆指的是有明确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无意识记忆则是事先没有明确识记目的。老年人要充分发挥有意识记忆的作用,以补偿无意识记忆的不足。

②从记忆的内容来看 老年人的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具体的形象记忆则相对地减少。老年人要尽量运用抽象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③从记忆的方法来看 老年人的机械记忆效果差,而意义记忆效果较好。老年人要发挥意义记忆的优势,避开机械记忆的劣势。(8)经常地写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些事情也可用文字帮助记忆。如,家人的生日、朋友聚会的时间都可用笔记下,甚至去超市购物前,也可将欲购商品写个字条放在口袋内,购物时拿字条做对照。(9)形成习惯思维

人老了家里的常用物品,钥匙,手提袋,雨伞等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用时顺手可得,用完后记得仍旧放在原来的地方,强化记忆到时候就不愁找不到了,这样就容易形成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总之,老年人一是要勤于用脑,经常阅读和写作。坚持读书、看报、写作的良好习惯,使脑细胞老化进程大大减慢;二是要学习新事物,如学英语、学电脑等,不但要学还要记,尤其要加深理解。三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延缓脑细胞的减少和老化。

贴心小提示

也许记忆力减退是你深感苦恼的事情,其实,你的记忆力衰退是可以克服的。下面就向你介绍几种增强和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一是打坐冥想。每天进行打坐冥想,可以使得大脑皮层负责决策、注意和记忆的部分增厚。具体方法是:在早晨或傍晚,采用盘坐式,闭上眼睛,集中精力,进入较深的意识状态,可以试着专注想象一个图像、一种声音或是只注意你自己的呼吸声,冥想20分钟,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是穴位按摩。现将按摩的两个穴位介绍如下:

大钟穴:位于足内踝后5分(即太溪穴)直下与后跟筋腱侧边的交点上。

天柱穴:位于第一、二颈椎水平正中(即哑门穴,一般人在颈项后头发际上5分处)旁1.3寸的颈项后大筋(斜方肌)外缘。

按大钟穴时,以大拇指腹自下而上揉摩120次。按天柱穴时,可用食、中、环三指相平,自上而下均匀推按120次。两穴均早晚各按摩一次。

三是中药治疗。中药远志是增强记忆的妙药。其配制方法为:每次取远志100克,水煎3次,取汁浓缩,炼蜜成膏,每日早晚各服食一汤匙,温开水送服。服完后再另配制。如不服用蜜膏,也可用远志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晚服一剂。常服远志可使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记忆良好。

第六节 有效减缓老年人语言功能衰退

老年语言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口齿不清,有时甚至出现表达障碍。这会让老年人郁闷、沮丧,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尤其我们老年人本来与外界交流就逐渐减少,如果语言功能再逐渐衰退,那么进一步减少我们与别人交流,这无疑会加剧我们的孤独感。因此,老年人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语言功能衰退,以使我们的老年生活不再那么孤独。

1、认识语言功能的衰退

语言是人类所独具的一项重要功能,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老年朋友语言逐渐变少起来,与别人的交流也逐渐减少。这种减少,有时可能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由于口齿不清、言语含糊、口头表达能力下降导致的“语言功能衰退”。

导致老年人语言功能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如患帕金森症等。生理的变化致使我们老年人口水分泌多、咽喉部肌肉紧张、肌肉协调性差,这些变化都会造成我们语言表达出现一定的障碍。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缺少锻炼。随着我们老年人机体的老化,身体各个部分缺少运动,加之与外界交流的减少,致使我们的大脑反应速度变慢,这也会加剧我们的语言功能衰退。

2、应对语言功能衰退的方法

随着语言功能衰退的出现,我们老年人的语言障碍越发明显,发音吐字不够清晰,表达自己意思困难,这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因此使我们变得少言寡语,孤独寂寞,精神抑郁。为了减缓语言功能的衰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克服:(1)勤于动脑

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中枢,语言能力也要受大脑支配。适宜地动脑,脑细胞会更发达,脑力更强,寿命也更长,语言能力衰退就慢;反之,懒于动脑,脑子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因此勤于用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老年人精神上的长跑。

勤于动脑的做法可以是多读书、多看报。这不仅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国家大事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并对未来产生新的期望。

有位日本科学家用超声波测量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的大脑,发现平时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保养,使大脑不会过早衰老,从而也会使人的语言能力不会出现衰退。(2)勤于动嘴

嘴是脑的近邻,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脑。平素多说笑、多咀嚼,都会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年人应广交朋友,多说话,多谈心,也可以在空闲时,多给儿孙们讲讲故事,说说笑话,这种勤用语言功能的“大脑体操”,能使大脑思维更加灵活。

多咀嚼,同样可防止大脑退化,增强记忆力,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保养,从而使老年人的语言能力不会过早衰老。(3)勤于动手

人的一双手,是人体中最为灵活的器官,也是人体各器官中用得最多的器官。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管手指运动的区域远远大于其他器官运动的区域。人的双手通过神经末稍与大脑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运动或者刺激双手,就能通过手脑反射,活化大脑功能。

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脑子,防止大脑语言能力的退化。具体做法如如弹奏乐器、打扑克牌、学绘画、练书法、写文章、打毛衣,转动“健身球”等,都会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4)勤于动腿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的确,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是否强健,是衡量一个老年人是否健康的首要标志。多让腿部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腿部的衰老,还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强化呼吸道功能,扩大肺活量,使心脏跳动有力,肠胃蠕动加快,脑子反应灵敏,不易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此外,“脚为心之泵”,勤洗脚,搓脚心,可刺激“涌泉穴”与脚底神经,可调节情绪,活跃思维。而要使大脑灵敏不衰老,经常参加锻炼更为重要。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跳交谊舞等,不仅能改善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愉悦,而且会使大脑得到更充足的供血,促进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和记忆功能,这对于防止大脑的语言能力衰退很有益处。

总之,我们老年人语言能力的衰退既有身体疾病引起的,又有缺少锻炼,大脑功能推脱引起。我们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了语言功能衰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那就从治病开始;如果大脑等身体功能退化引起的,我们就应该端正心态,勤于锻炼。

贴心小提示

老年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语言表达困难,出现语言表达能力衰退时,请不要害怕,下面我就介绍几个克服语言表达障碍的小秘方,希望对纠正你语言障碍有所帮助。

一是舌运动的锻炼。保持舌的灵活是讲话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坚持练习以下面的动作: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舌头在嘴间尽快地左右移动;围绕口唇环行尽快地运动舌尖;尽快准确地说出“拉——拉——拉”、“卡——卡——卡”、“卡——拉——卡”,重复数次。

二是唇和上下颌的锻炼。缓慢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上下唇用力紧闭数秒钟,再松弛;反复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状,再松弛;尽快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重复数次;尽快说“吗——吗——吗”,休息后再重复。

三是朗读锻炼。缓慢而大声地朗读一段报纸或优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读诗歌,唐诗、宋词或者现代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诗歌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可以治疗语言障碍,又可以培养情操,好的诗歌还可以激发您的斗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是唱歌练习。唱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您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歌曲来练习。出现语言障碍之后,你虽然说话变得不利索,可唱歌却不受影响。坚持练习唱歌之后,说话也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锻炼肺呼量,有利于改善说话底气不足的感觉。

第七节 应对思维能力衰退的心理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大脑反应迟钝了,本来瞬间就可以反应过来的问题,自己现在要想很长时间才能反应过来。同时,自己的那些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似乎也没有以前强了。

难道老年人的思维能力真的会衰退吗?老年人应该怎么正确面对这一现象呢?

1、认识思维变化的原因

思维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和反映。人类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这是一种高级、理性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老年以后,老年人的思维变化确实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一般来说,我们老年人思维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我们年老时仍能保持。

然而,我们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总的来说,我们老年人思维弱化及障碍的表现形式如下:

思维迟钝、贫乏。对有些事情联想困难,反应迟钝,语言缓慢;有些老年人不愿学习,不想思考问题,导致词汇短缺,联想易间断,说话常突然中止。

思维奔逸。如对青壮年时期的事情联想迅速,说话漫无边际,滔滔不绝。

强制性思维。不自主的偶发毫无意义的联想,或者反复出现而又难以排除的思维联想。

逻辑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推理及概念的紊乱,思维过程繁杂曲折,内容缺乏逻辑联系。

2、应对思维变化的方法

人在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维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创造思维,而有些人却有严重的思维障碍。

多数情况下,我们老年人的思维变化是由我们听力、视力等认知能力降低,记忆力下降,或者出现错误思维方式等因素引起,所以我们老年人在应对思维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测试并维护听力

医学人员发现,很多老年人因为听力衰退,所以经常要花费很大气力去捕捉别人的说话,领会别人说话的内容,这无疑使我们老年人的思维能力有所降低。因此,进入老年以后,我们每三年应做一次听力测试。同时,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我们的听力下降,例如调低音响等。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就会出现听力下降,导致重听、耳鸣的现象,通过耳朵的运动,可以防治和减轻重听、耳鸣。例如用手指按摩耳廓,上下左右拉动耳轮,用手指伸入耳孔轻轻摇旋转,或者掌心盖住耳孔,用手指敲击后枕部,做“鸣天鼓”的动作等。(2)控制BMI指数

BMI(身体质量)=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理想的BMI指数应在25以下。一项在记忆力测试中,BMI为20的理想者在过目16个单词后能回忆起其中的9个,而BMI为30——即迈入肥胖门槛者,则只能回忆起其中的7个。BMI对记忆力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老年人要提高思维能力,还要学会控制体重。(3)注意合理饮食

研究表明,多吃绿叶类蔬菜可延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这或许是由于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E的缘故,因此,我们老年人在饮食中不妨多增添些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菠菜或葵花子等。

此外还要经常食鱼。研究发现,每周至少食鱼一次者与不食者相比,其智力测试成绩明显优异。因此,我们老年人应该保证每周食两次鱼。(4)增强注意力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人在筛选不同感觉信息方面的效率有所下降,而混乱的环境则会干扰大脑记忆的形成。为了减少干扰,日常不妨对自己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如在打开电视或收音机的环境下,用做文字游戏或数字游戏、字谜的方法来训练注意力。(5)检测并控制血糖

研究表明,长期血糖高的女性即使没患糖尿病,其认知轻度损害或患老性痴呆的风险也较高。因为长期高血糖可以导致大脑或血管损害。

具体做法包括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血糖,每天步行30分钟,可以把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值上;每天吃4顿至6顿小餐,有助于血糖的平稳。(6)注意降血压

人的大脑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萎缩,而高血压则会加速萎缩的进程。高血压患者比正常者认知损害的可能性高出40%。在具体做法上,我们老年人应该每天至少摄取3份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有助于降低患高血压风险。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心情、其他食物等方面,来想办法降低我们的血压。

老年人的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但这种变换主要和我们认知、记忆等能力的变化有关,所以只有我们正确对待,老年思维能力衰退并不可怕。只有我们老年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积极培养我们思维品质,那么恢复和保持其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实现的。

贴心小提示

为了验证老年人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一项实验对2500名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在研究期间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也有30%的人认知能力保持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以下的几个方法是造成他们差异的原因。

锻炼。每周至少一次中等至剧烈程度的运动,老年人保持认知能力水平的几率高30%。

教育。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保持认知能力水平的几率几乎比其余人高出3倍。

不吸烟。非烟民比烟民更容易在老年时保持思维敏捷。

社交活动。参加工作、担任志愿者或者和他人共同生活,能使老年人比其他同龄人保持认知能力的可能性高24%。

此外还有经常擦鼻。鼻是人体呼吸的通道,如果经常鼻塞,呼吸不畅,不仅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缺氧症状,还是造成记忆力衰退的病因之一。所以要增强记忆,就该从防治鼻病做起。可以用摩擦鼻梁两侧的方法来强化鼻子的机能,每天摩擦鼻50次,有发热的感觉即可,要坚持不懈方可见效。

第八节 延缓心理衰老的重要秘诀

日本著名医学家本田一夫说:“影响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因素,即心理性衰老。有人认为心理衰老才是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衰老,要想延缓衰老,就必须先防止心理性衰老。”

中医常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其实心理衰老是比躯体衰老更应予以重视的。那么我们老年人应该如何应对心理衰老呢?

1、了解心理衰老的原因

心理衰老是指我们进入老年后表现出的思维迟缓、记忆力障碍、性格改变、动作缓慢等一系列衰老现象。产生心理衰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生理上的因素

我们到了老年,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各种神经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致使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减低,脑血流量和脑的摄氧量减少,这些都导致了精神衰老。(2)疾病的因素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两种疾病,最易促使精神衰老,其他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也是常见因素。(3)心理上的因素

主要是急剧的精神刺激,以及长期的“老年性忧郁”,这些最伤人精神,催人衰老。(4)生活上的因素

如酗酒,纵欲,过食“肥甘”或营养不足,平时不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与适当的活动,过于安逸。

2、认识心理衰老的表现

人进入老年期后,生理衰老明显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心理衰老也随之而来。老年人心理衰老的表现千变万化,一些老年心理学家归纳出10余种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征,其主要表现有:(1)感觉、知觉衰退

眼睛老化,听力不如从前,味觉迟钝,以前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感到淡而无味。(2)记忆力衰退

熟人的名字老是记不起来,读书前看后忘;电话号码总要反复看几遍才能记住;刚说过的事,一转身就忘了;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3)想象力衰退

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言语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而且啰嗦。(4)思维能力衰退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点害怕学习新事物、新知识。(5)情感变得不稳定

较易动感情。遇到困难,不像以前那样镇定自如,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对喧闹声感到很烦躁,看不惯年轻人的言谈与行为。(6)意志衰退

做事缺乏毅力和探索精神,喜欢凭老经验办事,下决心要做的事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动,进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7)反应能力下降

动作不如从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劳,恢复得较慢。睡眠时间也比以前少了。(8)兴趣爱好减少

生活中感兴趣的范围变小了,不再有兴趣看小说、电影、电视,不再喜欢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9)产生衰老感和死亡感

总感到自己老了,经常想到自己已临近死亡,常回想已故的亲友,又联想到自己,悲悲戚戚。(10)性格更容易发生变化

性格易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11)容易焦虑不安

很多人在度过更年期后,情绪逐渐趋向稳定,但是焦虑不安一直持续到老年期。当环境中有不利因素时,就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12)情绪明显地变化

老年人情绪反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刺激趋向冷漠,喜怒哀乐不易表露,或反应强度降低,使人易产生冰冷之感。另一方面遭到重大刺激,情绪的反应却特别强烈,难以抑制。(13)敏感多疑

感觉器官不敏锐,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往往却很认真,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做对他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14)易产生孤独感

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年人本身衰老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疏远老年人及老年人自己退出社会也是原因之一。他们的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15)容易自卑

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遇到生活以及疾病等诸多困难时,均可使老年人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加重了。(16)习惯心理

巩固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决定了老年人的习惯心理很巩固。年龄越大,形成的习惯越固定。(17)个性心理特点明显

人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老年人比起青年人与中年人更显得个性化,例如,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3、应对心理衰老的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们的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是不平行的。同时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心理特点又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采取一些措施,推迟我们老年人心理衰老是可能的。(1)精神状态要积极

积极的精神状态,主要为进取心、希望、理想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

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状态下,我们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2)扩大社会交往

当我们心情不悦的时候,不妨借访亲探友散散心,有人说,朋友是最好的药,找同事、老乡、老战友互相谈谈心,说说心里话,诚挚的友情可以治疗精神上的创伤,消除寂寞和惆怅,冲淡和消除不良情绪。(3)忘年交不服老

所谓忘年交,就是忘记年龄、职业、辈分、性别的一种平等的社交活动。老年人和青年人结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挚友,并保持不断的往来,就属于这种交往。

忘年交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社交往来,而且能使老年人忘记年龄、萌发童心。老年人较深的阅历,丰富的经验,是青年人所缺少的。而青年人接受新鲜事物快、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进取心强的特点,又是老年人所缺少的。

通过忘年交让缺少的和富有的经常在一起交流,可以优势互补。青年人身上的那种活力,对老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老年人达到“忘老”的境界,甚至出现“青春重返”的感觉。

老年人通过这种心理暗示,会产生愉快、轻松、乐观、充满希望的情绪,增强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调节在最佳水平上,保持整体的平衡,延缓衰老的进程。(4)常回忆童年趣事

老年人的远记力保持良好,对童年时代的许多趣事往往记忆犹新,不妨经常“看电影”,回忆童年时代捉迷藏、拍蝴蝶、捉蟋蟀、放风筝,随着父母外出踏青,在外婆家撒娇讨吃、或学唱一段戏曲。这样脑子里经常想到昨天我还是个活泼的小孩,现在还不算老嘛!从精神上保持“鹤发童颜”。(5)常拜访童年故人

青少年时代是人的黄金时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值得人们回忆的,如果童年时代的同学、朋友离自己不远,不妨经常上门拜访、聊天时多谈一些当年在小学、中学中的学习和生活,找一些相处中有趣的事聊聊,以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

老年人还可拜访学生时代的老师,虽然教师可能已是苍苍白发的老年人,但是在老师面前,我们总是学生,总感到自己年轻。

如果身体条件许可,我们还不妨回到童年时代居住过的旧居,或去拜访少年时代读过书的母校,故地重游,可以触景生情,童心又可再度萌发,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回到学生时代。(6)培养一种兴趣

有些老年人喜欢赋诗作词,有的爱好书法绘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则酷爱写作,许多作家到晚年,仍能写出他的传世佳作。有益的兴趣和爱好,会使我们晚年生活显得光明和美好,使我们变得积极和开朗,像郑板桥拿起画笔、陈景润钻研数学、福楼拜写起小说那样,彼时彼刻,一切无聊和空虚,一切心理压力都与他们无缘了。(7)参加娱乐活动

娱乐既舒畅胸怀,乐而忘忧,又可作为疾病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都有娱乐来防治疾病的,故形成一种新型的娱乐康复学和娱乐康复疗法。

娱乐疗法的具体内容很多,包括音乐、舞蹈、智力游戏、观看文娱节目、琴棋、诗画、书法等。

因此,如果我们心中不愉快,不如去看看电视、电影,听听音乐或戏曲,通过这些活动可减轻你的痛苦,甚至使自己的痛苦转而同情艺术角色中的不幸遭遇。(8)选择外出旅游

我国山河秀丽,名胜古迹遍布各地,我们老年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出家庭小天地,来到大千世界,心胸可为之一振,那巍峨的高山、莽莽的草原、滔滔的江河、辽阔的平原、浩瀚的沙漠、宝石般的湖泊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我们如能涉足其中,可使我们心旷神恰。

壮丽的长江三峡、水墨画似的漓江山水、雄伟的五岳名山,以及其间的苍翠的树木,飞泄的流泉,烂漫的山花,绿树掩映在深山伟岩间的排寺古刹,屹立在山巅的宝塔和亭楼,都会使我们心醉,使我们倾倒。此时此刻,我们的一切忧愁苦闷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9)继续发挥余热

对于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他们在老年阶段尚能保持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离退休后整天闲着没事干,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不少人总想找点事做。

大部分离退休老年人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某些特长,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和生产技术指导。

这是一种积极、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也可使老年人精神上有所寄托。一旦老年人专心致志于某一事业,往往使一切痛苦和忧愁都置于脑后,心理压力也减轻了。

贴心小提示

心理衰退除了是由老年人机体衰老引起外,还因为老年人缺少脑力和身体的锻炼,所以加强锻炼也就成为我们老年人延缓心理衰老的一个秘诀。

一是多用脑,勤思考。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老年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

其实,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即使高龄老年人,仍能掌握新知识。因为老年人的理解力与判断力不容易降低,容易降低的是记忆、计算能力。当然,在提倡用脑的同时,必须强调要合理地、科学地用脑,而平时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规律,对保护大脑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我们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加主动积极地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

第九节 远离灰色黯淡的心理

所谓灰色黯淡心理,就是指自卑失望、悲观沉沦的一种思想情绪。进入老年以后,事业的失落,加上身体的衰老,心理不知不觉间变得暗淡起来。这种灰色心理如得不到及时防治,不但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我们身体健康。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克服灰色心理呢?

1、认识灰色心理

美国社会医学家经过调查发现,许多中年男人,常会出现消沉颓废、郁郁寡欢等不良心理状态,而自己又矢口否认,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之为“灰色心理”。

灰色心理的发生,多起因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上,人从童年、少年、青年而到壮年,有一种永无止境的感觉。但进入中老年,这种成长就逐渐地由缓慢而停止,开始出现衰退。

此时,即使身体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也有力不从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如白发、皱纹的出现,肥胖身躯的形成,动辄产生疲劳感等,都引起情绪失衡量,精神反常。

具体来说,我们老年人产生灰色心理是基于老年人的以下几个特征:(1)自信又自卑

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资历、地位、成就、经验等,可说是一种优势。但社会的年龄歧视,离退休人员社会地位降低,家庭人际关系的改变又导致自卑。(2)既自主又依赖

老年初期,离退休不久,独立性强,生活尚能自理,希望与子女分开住,但想到将来年龄增加,又想与子女在一起。(3)既感温暖又感孤独

目前我国社会为老年人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时时可感受到温暖;但由于人际的改变,子女多不在身边,甚至很少探望,二老相对,有的失偶,常感到孤独。(4)既叹老,又不服老

身体的改变,疾病时时在提醒“年纪不饶人”,但有时又感自己还健康,还能有所作为而不服老。(5)既愿奉献,又求索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想做贡献,使心理满足,又对既得利益嫌不足,心里还想索取点什么。(6)既留恋传统,又向往现代化

虽然进入了21世纪,老年人大都习惯于传统生活,但现代文明的渗透诱使他们产生赶潮流的潜意识(7)既想重建家庭,又不愿冒昧

孤枕独眠时想到了伴,但重建家庭又困难重重,子女关难过,顾虑重重,犹豫不决。(8)既希望彻底解脱,又怕死神真的来临

老年人经过一生的磨难,大都从心里能视死如归,但真的见到离世的人又非常害怕。正是因为有以上的这些心态,我们老年人容易形成灰色心理。

灰色心理是一种消极不健康的心理,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使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紊乱,身体疲倦,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以及出现头痛、失眠、忧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病症,存在这种心理,容易使人衰老。所以,“灰色心理”使我们的老年生活也就“灰色”了起来。

2、应对灰色心理的方法

存在灰色心理的人,并非有什么生理缺陷、短处,或患有绝症,而是不能自我悦纳。总是认为自己老了,什么都不行了,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在心灵深处笼罩着一片不散的愁云。所以要克服灰色心理,还是要以心理调节为主,并加以其他辅助措施。(1)做好心理调整

进行认知调整,学会泰然处之。我们到了老年,应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是由旺盛走向衰老,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为生命的衰老而难以自拔是没有必要的。而豁达坦然,平静地接受人到老年心身所出现的种种变化才是理智的。

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注意劳逸结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切忌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主动避免因生理变化对心理造成的冲击。(2)保持豁达心态

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冷静对待,顺其自然。在遭遇不幸时,既不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也不杞人忧天惶惶不安。正确看待人生成败,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提高对挫折的应对能力。(3)合理安排生活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所以我们老年人要合理地安排老年生活。虽然此时我们的体力走下坡,做事情精力有所下降,但若仍然维持适度紧张有序的生活,可以避免心理失落,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心态。

同时,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是生活体验的丰富,积极状态可增强生命的活力。所以,我们应该让生活方式多样化,不要把生活视野固定在某一点上,若能积极地把兴趣放在知识、运动、娱乐等方面,使生活丰富多彩,可以活跃单调或疲倦的生活。(4)适当变换环境

在缺乏变化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而有所变化的环境可激发人的潜能情绪状态。所以,为了改变“灰色心理”,我们老年人可以尝试着改变生活环境,避免灰色心理的侵蚀。

如果无法变换生活环境,也可以采取短期外出旅游,或到子女、亲戚家小住等方式转换心境。同时,增加一些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是摆脱“灰色心理”的好办法。(5)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在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家庭中,处理好夫妻和代际关系很重要,家人互谅互让、互相信任,在心理上彼此支撑,就会多有一份好心情。

至于社会其他人际关系,把握互相谅解、宽容大度、求同存异的原则行事,学会换位思考,就能减少无原则的是非摩擦。此外,还应多与年轻人交往,从中可以感受生命的活力。(6)学会主动倾诉

倾诉是我们老年人宣泄情绪的一种好方法,但有很多老年人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倾诉。特别是一些男性老年人,觉得向他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是不光彩的事,有损自己的形象。

其实,这种态度才是真正的自找苦吃。倾诉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技术,适当的表达有利于释放心理压力。老年人要敢于敞开封闭的心扉,学会主动倾诉,将压抑在心头的郁闷痛苦在亲友面前痛快地倾吐出来。

贴心小提示

灰色心理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主要的是失落、自卑感。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克服这些情绪的小窍门,通过克服这些消极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灰色心理的目的。

适当地学会吃“酸葡萄”的心理,不妨学点“阿Q精神”,善于解脱自己,凡事要看得开、放得下。

对他人、对现实多一份关怀,正确运用“宽容与理解”这对人际“法宝”,改变争强好胜的好斗心态。

必要时调整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生活情趣和爱好,丰富生活内容避免过于单调。

安排好起居,讲求劳逸结合,专业的解压技能,比如冥想,反省。“现代社会太躁动,人们往往容易忘记自己,所以常常自省这对摆脱困境、摆脱灰色情绪很重要。”

有意识地陶冶情操:不贪求、不计较、不把事做绝,当糊涂时且糊涂,该让步时就让步,以培养开朗的性格,宽广的胸怀。

第二章 老年问题的心理淡定

心理问题是老年人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指老年人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觉、知觉、人格特征等。老年人常常会伴有恐病、焦虑、抑郁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困扰了我们的老年生活,使我们的老年生活变得暗淡无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心理疾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老年抑郁症、老年强迫症等。 ,, ,所以我们老年人在患有这些心理问题前应及时做好调整力争不让这些心理问题光顾我们;如果我们已经患有了这些心理问题,也不要过于紧张,应该抱着乐观的心态,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化解这些心理问题,做到从容淡定的对待人生。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失眠有很大关系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长期失眠不仅可引起我们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极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还会严重影响我们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

那么我们老年人该如何认识和面对失眠问题呢?

1、认识老年失眠的原因

据调查,我国有35%的人存在失眠,17%患者失眠症状相当严重,其中,中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心理因素

不仅心理障碍的人常常伴有失眠,即使正常人在情绪困扰、心理有压力时也会引起失眠。抑郁、焦虑对健康过度的关心是慢性失眠者的共同心理特点,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均有失眠,70%失眠者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抑郁。

失眠者往往对入睡时间估计过长,对睡眠时间又估计太短,这些人本身对失眠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是“越怕失眠越失眠”,不良暗示往往是导致失眠直到失眠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2)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外出)、声音嘈杂、灯光太亮、室温过热过冷、湿度太大、床铺不舒服、房间太拥挤等都会影响睡眠。另外,睡前饮茶、喝咖啡也会影响睡眠。(3)疾病与药物因素

疼痛、呼吸困难、哮喘、频繁咳嗽、心悸、腓肠肌痉挛等都能影响睡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或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后突然停药也会出现失眠。

俗话说“少年睡不够,老年愁难睡。”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较短,易早醒,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但也有些老年人却经常性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有的甚至彻夜难眠。长此以往,会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老年人就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失眠问题了。

2、应对老年失眠的方法

现实生活中多数老年人的失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对于这一类失眠,无需药物治疗,可通过改善睡眠习惯和进行心理调适来达到目的。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该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一般说来,应对老年失眠,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种:(1)学会心理调节

心理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更是这样。对入睡难,宜泰然处之,不可心存忧惧,否则只会使入睡更难。

平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虽未入睡,躺着也是休息,和睡眠的作用是一致的。这样就会心情平静,容易入睡。老年人活动、工作不多,一日睡眠4小时至7小时已足够,不必担心。

遇到失眠问题,我们老年人不要害怕,而是应该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做好心理调节,我们老年人还要学会自我解脱,也就是在睡前将白天的事情与衣服一起脱下。记住心理学家的建议:努力活在今天,不要让头脑塞满过去痛苦的回忆或者未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年人在睡觉前应该清理自己的愤怒、委屈和妒忌这些负面情绪,不要想复仇计划,最好想些愉快的事,这样会有利于我们的睡眠。(2)利用声音睡眠

与其他古典音乐比起来,莫扎特的音乐最具有治疗失眠的功效。它可以使血压和脉搏正常,降低神经紧张。不过如果我们不是他的音乐爱好者,睡前也可以听其他舒缓的器乐曲。

最好乐曲里有波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海鸥的叫声,它能使我们很放松。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那就打开电风扇,单调的嗡嗡声会使我们昏昏欲睡。(3)多参加运动

实践表明,白天多进行一点体力活动有助于正常睡眠。所以我们老年人白天要保持一定量的体力活动,尤以规律性的运动更为重要。下午要有足够时间的室外活动,以便接触阳光。因为形成睡眠生物钟节律需要阳光。

此外,对于很多城市的老年人来说,选择一项活动,例如遛狗也会有利于消除失眠。这是因为与四条腿的“朋友”交流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神经紧张;其次,无论你愿不愿意,晚上你得领着它去散步,这样就可以克服我们的懒惰心理。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4)布置睡眠环境

维持合适的睡眠环境,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卧室保持光线黑暗和安静,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湿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但应防感冒。

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鲜花。一般来说鲜花的香味容易让我们无法入睡,而绿色植物在夜间会与我们抢夺氧气,影响睡眠质量。

卧室内最佳温度为18度至22度。人体在这个温度内感觉最舒适,所以比较容易入睡。

卧室墙壁的色调以淡色为主。淡绿色,红色等凝重的色彩容易让人兴奋,无法入睡,对于焦虑型失眠者更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则应避开蓝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颜色。

卧室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在选择卧具方面,老年人易生骨关节疾病,应避免睡棕绳床,以木板床为宜,上垫床褥,宜柔软、平坦、厚薄适中,过厚易引起虚热内生,过薄则易受寒气外袭,都令人夜寐不安。被子、床单、枕头均须整洁,使人感到舒适。枕头宜有适度弹性,如木棉枕、稻草枕、蒲绒枕、散泡沫枕等。(5)上床前注意事项

睡眠之前的那段时间很重要。在这段时间,我们做好调整,才能为下一步的睡眠做好铺垫。

首先是晚上19时后不要再吃正餐。这不仅对睡眠有益,对身体也同样有好处。在日常生活,如果晚饭没有吃饱,也不要再吃,可以喝点酸奶或者吃些水果补充一下。

避免睡前兴奋,睡前兴奋,会招致失眠和多梦。因此睡前不要做强度的活动,不宜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不看深奥的书籍。

相反,睡前看一些无聊的书或者电视节目也是一种很好的催眠方法。一个有趣的事实:当我们觉得不感兴趣和无聊时,血压会降低,精神萎靡,非常想睡觉。相反,当我们专心致志时,我们感觉不到疲劳。因此,专家建议失眠者不要晚上工作或者看有趣的节目。

睡前少饮水先小便,老年人肾气亏虚,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患,则应睡前少饮水,解小便后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当然,睡前可以喝杯温牛奶或温蜂蜜水。大多数人喝过后会像小孩一样甜甜睡去。同时失眠者在“药补不如食补”的今天,如果采用得当的食疗方,除不良反应外,且有一定的催眠功效。

要让自己按时睡觉。如果我们老年人能做到这一点,失眠的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身体已经“知道”该睡觉了。

睡前如果有条件可以泡个香精油澡或者海盐澡,放松一下。洗澡时水温不要超过37度,泡10分钟至15分钟即可。洗澡完成后,马上进被窝。

如果洗澡不方便,也可以选择睡前用微烫的热水泡泡脚,至额头有些小虚汗为佳,可用镂空的磨脚石搓一搓,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专家指出,在冬季坚持泡脚和足部按摩,对治疗老年人失眠效果很好。

如果老年人出现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饮食不佳、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可用热水泡脚30分钟,再搓脚心10分钟至20分钟,直至发热,会感到神清气爽,全身轻松。

对一般失眠者,可先用热水泡脚20分钟,水最好泡在足踝关节以上。泡完脚后进行足部反射区按摩,首先将足底搓热,再搓足背及足部内外侧,然后重点按压肾、心、肝、失眠点、大脑、垂体、三叉神经、甲状旁腺、性腺,每个反射区按压5秒至8秒。

睡前半小时的散步会很好的缓和神经系统。散布的时候努力避免负面的情绪和焦急的思绪。这一切会给我们一个安稳的梦。(6)上床后注意事项

在睡眠时我们老年人也要注意睡姿,以右侧卧尤好,这样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舒展上下肢,将躯干伸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保持气血通畅,呼吸自然平和。

当然,在床上时不要“翻烧饼”。如果30分钟已经过去了,我们还睡不着,不要躺在床上“翻烧饼”。起床做一些放松的事,如听听轻松的音乐,或是翻一翻杂志,或是喝一杯热牛奶。等有一些困意了在躺下睡觉。

睡眠诱导也是我们克服失眠的一个方法。睡前听听曲调委婉、节奏舒缓的音乐,或者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如:雨声、虫鸣等。有两个简单的方法:一种是放慢呼吸、想象一下你吸进的气是如何从体内呼出的,这一练习可以在白天做,时间长了晚上做就可以帮助你的睡眠。

另一种是当你想起不愉快的事情时,你要努力尽快想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冲淡这些不快。具体的做法是:专注地让脑子去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构思给某人写一封长信,也可以是编造一个长长的故事,或者想象自己在一个喜欢的环境里散步,捕捉我们在此境中的听、嗅、触、味、视觉感受等。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第二天便可继续我们前一天未完成的想象。

按摩穴位治失眠。具体做法是按摩一组穴位:百会、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神门、内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按摩次数以大眠程度为准,失眠轻少按摩几次,失眠重多按摩几次。按摩后立即选一种舒适的睡姿,10分钟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继续按摩一次即可入睡。

此外,对重度失眠者,除上面介绍的方法外,还可加用酸枣仁20克、远志20克、合欢皮10克、朱砂5克煎水,睡眠会有很好的改善。

当然,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专业的失眠治疗。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贴心小提示

引起我们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是多样的,对应的老年人失眠种类也有多种,因此应对措施也是多样的。在治疗过程中,只有针对每一种失眠特点,对症下药,注意日常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睡不踏实,气血不足的老年失眠患者。他们多属于气血不足型。通常表现为每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这类患者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同时,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是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各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可随时喝。

入睡困难,肝郁气滞的老年失眠患者。这类患者多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会伴有前胸和腋下肋骨胀痛感。

在治疗上,这类患者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宜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

此外,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也有一定作用。

时睡时醒,脾胃失和的老年失眠患者。这类患者多属于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同时可伴有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情况。

治疗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可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中老年失眠者的调养佳品。

整晚失眠,心肝火旺的老年失眠患者。这类患者多属于心肝火旺型。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表现为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神经衰弱、心慌、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可以服食酸枣仁粥。做法是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药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还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

第二节 学会防治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将会使老年人的精彩生活成为梦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防治这种疾病呢?

1、了解老年性痴呆

进入老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老年期疾病向我们走来,其中老年性痴呆就是给我们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常见疾病。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已知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痴呆,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学说、病毒感染、金属作用、免疫功能紊乱等。

此外,老年人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丧偶、文盲、低语言水平、缺乏体力及脑力锻炼等,也可加快脑衰老的进程,诱发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是近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智能有所下降,空间定向不良,常有走丢、不识归途、或主动性减少,情感不稳,但日常生活尚能保持。

进一步发展则认知功能减退、出现失语、失认、有时有意识障碍。可出现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生活起居已不能自理,常有不耻行为、伦理道德行为均可有改变。

有的甚至出现幻听、幻视、妄想、躁狂或抑郁的症状。晚期则全面智能障碍,卧床、无自主运动。缄默无语、或言语支离破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最终因并发症导致死亡。

2、认识老年性痴呆的信号

老年性痴呆症发病常很隐匿,不为人们所注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患上了这种疾病。因此,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使我们老年人得到及时治疗,延缓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中,老年性痴呆的信号主要有以下多种情况:(1)记忆力日渐衰退

影响日常起居活动,如:炒菜放两次盐,做完饭忘记关煤气。(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

例如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等。(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

例如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例如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自己在哪个省份。(4)判断力日渐减退

例如烈日下穿着棉袄,寒冬时却穿薄衣。(5)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

例如跟不上他人交谈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6)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例如如将熨斗放进洗衣机。(7)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

例如情绪快速涨落,变得喜怒无常。(8)性格出现转变

例如可变得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9)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例如终日消磨时日,对以前的爱好也没有兴趣。

以上是平时我们老年人在生活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的现象,当出现以上信号时应当警惕。如果你在几个月内经历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那我们就考虑去医院接受检查或者治疗了。

3、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措施

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老年性痴呆除在已病之后积极治疗之外,未病之时更应立足于预防。我们老年人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工作。(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老年人身体开始逐渐老化,在身体的带动下,心理素质也开始脆弱起来。为此,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一切,并能冷静、妥善地予以处理,避免偏激,固执等心理偏差的产生,保证心理反应适度。

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学习,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防止寂寞。培养业余爱好,增进生活情趣,调剂精神生活,改善心境,生活有规律,使心理活动和生活富有节奏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2)注意精神调养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调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应该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意志和,精神定,悔论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宁,这是精神调理的第一要义。

这就是说,我们老年人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虑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才能健康不衰。

要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因为忧郁症也是老年性痴呆症的危险因素。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维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如大怒、忧伤等对大脑的功能是一大危害,所以应以宽阔的心胸面对人生,调节情感,做到情绪愉快而稳定,心理协调,正确对待环境的刺激。(3)安排合理的饮食

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每天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应保持平衡,饮食饥饱适中,体重不宜过重。低脂肪饮食,以植物油为主,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5%,尽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或瘦肉等。少吃油煎、烟熏食物,禁烟酒。(4)多参加各种锻炼

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发现,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人中,低学历占较大比例,所以老年人不要怕多用脑,多用脑勤用脑的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会相对较少。“生命在于运动”,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机率,其实,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5)防治疾病伤害

疾病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老年人要积极防治各种老年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积极的意义。如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易发生脑梗死;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并有吸烟、嗜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当等种种不良生活习惯者,常有多次发作的脑梗死,造成脑部广泛病变,脑组织萎缩,因而易患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或同时存在混合性痴呆。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病毒感染。有研究认为,某些病毒感染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4、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老年性痴呆症对我们老年人的危害极大,但到目前为止,老年性痴呆症治疗方式虽然很多,但尚无确切治疗方法。因此,我们还应该从早发现和日常护理着手,来应对这种疾病。(1)早识别早治疗

一般人会认为“人老了,记性差”是正常的,但我们老年人不可过于忽视记忆力的变化。为此,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老年痴呆的知识,早一些区别什么是良性记忆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非常必要。目前有研究发现,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群中,有40%的人可能最终发展为老年性痴呆。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遏制。临床研究也发现,早、中期及时的治疗可使治疗有效率达到70%。(2)疾病的日常护理

患有老年性痴呆的人日常中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甚至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一般护理时,应该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安全护理,防止跌伤、伤人、玩火、噎食等以外;基础生活护理,协助料理个人卫生;参与工娱活动及行为治疗。

尤其是血管性痴呆者常伴有吞咽困难,进食时不宜过快,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要注意个人卫生,要提醒自己或者让亲属提醒自己洗脸刷牙,经常洗澡,若不能自理,可以让身边的人随时给予帮助,避免毛巾、脚布错乱使用。

天气变化时,及时关心增减衣服,以及衣着的整洁,防止乱穿衣或倒穿、反穿衣裤等。保持室内保持环境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老年性痴呆是对老年人影响极大的一种疾病,以上只是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至于具体的治疗,老年朋友还是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去专门的医疗机构,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接受专业的治疗。

贴心小提示

老年性痴呆症的特点是,精神和智力异常,病人的知觉、智力、记忆能力持续性减退。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年老肝肾亏虚、脑髓不允所致。

因此,中医在治疗上多采取滋补肝肾、填髓健脑的中药和食物进行治疗和预防。如枸杞子、鹿胶、龟胶、莲子、山药、黄芪、获苓、胡麻仁、核桃、紫菜、海带、大枣、百合、桑甚子、赤小豆等药食兼宜之品。下面就介绍几种老年性痴呆食疗方:

核桃粥:核桃30克,粳米200克,大枣10枚。洗净,放入锅内,文火熬成粥,每日服两次。

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洗净,放入锅内,文火熬成粥。服时可加蜂蜜一匙搅匀。每日早、晚服食。

枸杞粥:枸杞子20克,小米100克,猪瘦肉末30克,洗净后放锅内共熬粥,服时加少许精盐调味,可经常食。

牛骨髓粥:牛骨髓15克,黑芝麻15克,糯米100克。将芝麻、糯米洗净后,同牛骨髓一起煮粥。食用时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服两次。

羊骨粥:羊骨1000克,大米100克,精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莲米10克(研细)。

胡桃首乌炖猪脑:胡桃仁、何首乌各15克,天麻6克,猪脑一副,调味品适量。

第三节 神经衰弱与精神状态有关

关于神经衰弱,简单地说,就是该兴奋时不能兴奋,该抑制时不能抑制,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不能平衡。

神经衰弱的表现比较复杂,会同时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比如,睡眠不好,心情烦恼,体力衰弱、有疲劳感,并伴有心慌、食欲不振等。

如果出现了这些状况,那么你很可能是患有神经衰弱。对此老年朋友应懂得心理调适和预防。

1、了解神经衰弱的诱因

“神经衰弱”可直译为“神经的虚弱”,它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大都具有神经质素质。目前认为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

具体来说,一个正常人的大脑皮层有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它能指挥一个人白天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夜间则处于抑制状态,正常睡眠。而神经衰弱患者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晚间失眠,白天则没有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关于老年人引发神经衰弱出现的原因,目前,国内医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

部分老年朋友敏感、多疑、胆怯、主观、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显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发病;性格特征不显者则须较强烈或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发病。(2)精神因素

这被认为是诱发老年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如亲人死亡、家庭不睦、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律颠倒及长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均可能诱发本症。(3)躯体因素

老年人各种躯体疾病或能削弱躯体功能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老年神经衰弱是在患者性格特征或躯体因素基础上,精神因素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内抑制功能活动削弱和兴奋相对亢进,从而出现极易兴奋、也易疲劳状态,也削弱了对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而出现各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2、认识神经衰弱的症状

患有神经衰弱病的老年人表现的症状复杂,同时有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归纳起来可分为六大类症状:(1)脑力不足、精神倦怠

机体表现为: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2)对内外刺激的敏感

综合诸多病人的症状,可归纳出神经过敏的特点:没有器质性病变存在;病人对某个部位、某个症状越注意,痛苦就越明显,倘若转移其注意力,则明显减轻甚至消除;病痛部位的分布不一定符合解剖部位,而且位置也不固定,或会变动;病人叙述的症状多而杂,使人不得要领,讲了大半天,最后还搞不懂他哪里不舒服。(3)情绪波动、易烦易怒、缺乏忍耐性

往往表现为:易烦多忧,易喜善怒。(4)紧张性疼痛

通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疼痛的表现也往往很复杂,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有的病人还表现为钝痛或刺痛。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病人紧张性疼痛表现繁多,但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5)失眠、多梦

具体表现为患有神经衰弱的老年人在睡眠时,大多出现失眠,少数表现为嗜睡多梦,睡后仍困乏。

3、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

神经衰弱虽然不会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但它却降低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每天白天头晕脑胀,晚上睡不着,让他们不能安享晚年夕阳幸福。

那么老年人神经衰弱怎么办呢?(1)消除恐惧心理

神经衰弱并不可怕,它不是一种令人死亡、发疯或变傻的可怕疾病,患者的大脑不会出现任何病变,所以这一称呼已从不少国家的疾病名单中消失了,而代之以“疲乏综合征”。

神经衰弱患者有各种躯体的或心理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不正常的病理体验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但是无论如何脑内是没有器质损害的,因而是不会影响我们老年人的“智力”、“记忆力”的。

现实生活中,个别老年神经衰弱患者生怕自己患的是“精神病”,或担忧将来会转为“精神病”。曾有人对许多精神衰弱患者随访五年,没有发现一人发展为精神病。可见,患有神经衰弱的老年朋友没有必要为此担忧,否则愁上加愁,会使“神经”更加“衰弱”。(2)进行自我调整

神经衰弱的出现主要和我们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有关,所以老年人平时要注意对自己身体、心理的调整,具体表现为: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机体的自我防卫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注意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等。(3)采用放松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学会精神上和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疗法。即练习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志逐渐放松全身肌肉,藉而获得心理上的松驰。

具体做法是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

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把牙关咬紧,使两边面颊感到紧张,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驰感,逐次将头部各处骨肉一一放松。

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使脖子的肌肉弄得很紧张,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止。

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将两手用力握紧,直至发麻、酸痛、两手开始放松,然后放置在舒服位置,并保持松软无力状态。

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气,憋几秒钟,缓缓把气吐出,再吸气,如此反复,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这样反复类推,将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

最后,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保持2分钟至3分钟。按此法学会如何使全身肌肉放松,并记住放松的次序,每日照此法做两次,持之以恒,可使自己的心身轻松,从疾病中解脱出来。(4)催眠暗示疗法

此法老年人不可单独使用,必须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它是利用催眠术使患者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然后进行言语暗示或精神分析,以达到了解病因和消除症状的治疗目的。

进行催眠暗示治疗时,医生首先让老年患者集中注意力,凝视一物体,同时用单调的语言,使患者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然后针对患者的病状,用坚定有说服力的言语暗示,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最终治愈疾病。(5)参加多样化活动

通过参加多样化活动,可以调节我们老年人的大脑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神经衰弱的目的。

例如有位数学老师由于经常进行单一而过度的数学思维活动,导致了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

在医生指导下,他采用多样化活动的治疗方法治疗,即每天从事多种活动,如做家务、到菜园子劳动、浇灌花草、修剪盆景,搞些小修理,指导孩子学习,探亲访友等,每种活动的时间都不长,一个接一个,很紧凑。一段时间后,他睡眠改善,上床就寝,很快就能入睡了。

按照这位老师的体验,如果一天只从事单一的活动,尽管很疲劳,也难入眠。

多样化活动之所以对治疗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是因为在多样化活动的情况下,由于大脑广泛区域神经过程交替活动,使脑细胞得到了锻炼,逐渐增加了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作用。

因此,到了夜间,大脑中经过白天兴奋性活动的许多神经中枢都发生了负诱导作用,并迅速成弥漫性抑制。这样,“常夜难眠”就变成“长夜好眠”了。(6)药物辅助治疗

借助药物也可以有效治疗老年人的神经衰弱,经常使用的有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这些药对稳定病人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有明显效果,其中抗焦虑药又多有改善睡眠作用。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黛力新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若部分病人自觉脑力迟钝、记忆减退,可予服用小剂量脑代谢改善剂,如吡拉西坦、银杏叶片等。

此外,老年人神经衰弱的疗法还有物理治疗,具体有经络导平治疗、电磁场治疗、脑功能保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

总之,神经衰弱症状繁多,且病程迁延,得病后短期内能药到病除者甚少,虽现有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不少,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法都各有所长,很难说其中的哪种方法效果最好。选择治疗方法一般都因人而异。

治疗神经衰弱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一旦方案既定,不宜随意更动,见效后仍需要做适当巩固。若我们能调动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更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贴心小提示

治疗老年人神经衰弱的方法很多,食疗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神经衰弱的老年人,饮食宜清淡,以平补为主。避免吃辛辣有刺激性的温燥食品如胡椒、辣椒、葱蒜等食品。这里介绍老年人神经衰弱的食疗谱供参考。

百合米羹。生百合100克至150克,蜂蜜50克,搅拌蒸熟,临睡前半小时食之。适用于神经衰弱、睡眠不宁。

酸枣芡实粥。炒酸枣仁60克,粳米400克。将酸枣煎熟,去渣取汁,与粳米一起煮粥,每次适量食用。酸枣仁具有抑制中枢神经、镇静、催眠等作用。

玉竹猪心。玉竹50克,猪心500克。将玉竹切碎煎水两次,取汁1500毫升,再将猪心与药汁入锅内加葱、姜等调料同煮,至八成熟时,捞出放入卤汁中加入盐、糖等成浓汁,糊住猪心即可。玉竹猪心有安神宁心,养阴生津之效。

桂圆枸杞粥。桂圆肉15克、枸杞子10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酸枣仁15克(煎汁去渣),共煮成粥,晨起空腹和睡前各服一次。适用于血虚眩晕、耳鸣、失眠等症。

桂圆芡实粥。桂圆肉、芡实各20克,粳米100克,酸枣仁15克(煎汁去渣),共煮成粥。食用时调入蜂蜜,分早晚服用。适用于神经衰弱、智力衰退、肝肾虚亏等症。

远志枣仁粥。远志、炒酸枣仁各10克,粳米50克,先将远志、酸枣仁水煎去渣取汁,再与粳米煮成粥。晚间睡前当消夜食用,适用于血虚所致的惊悸、健忘、失眠等症。

核桃茯苓粥。核桃仁50克,茯苓25克,粳米100克。将核桃仁、茯苓研末,与粳米一同煮粥,可用食盐与香油调味,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芝麻核桃粥。黑芝麻、核桃仁各50克,桑叶60克,粳米100克。桑叶煎煮取汁去渣,芝麻、核桃仁研末,与粳米共煮成粥。加少许糖调味,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与肾虚多梦、失眠、腰痛等。

猪心小米粥。猪心一只,小米100克。将猪心切成细丝,锅中放油微炒,和小米做成稀粥,加盐少许即可。以粥代饭,早晚各食一次。有宁心安神、促进睡眠之功效。

花生赤豆汤。鲜花生叶15克,赤小豆30克,蜂蜜两汤匙;水煎服,临睡前饮服,可治失眠症。

第四节 学会去除人生的焦虑感

人们在不同场合常有焦虑体验,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然而,焦虑过度、持续时间较长就是一种病症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爱丽恩指出:“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焦虑症状。”

那么老年人焦虑症到底有什么表现?老年人患上这种心理疾病后该如何调整克服呢?

1、了解老年焦虑的原因

焦虑失调是我们老年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和表现之一。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状况,老年性焦虑症通常有其特殊性: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失眠、健忘等;躯体化症状较突出,如头痛、头昏、胸闷、游走性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感等;常与躯体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合并存在。

老年性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叠加诱导形成的。(1)心理状况变化

我们到了老年,生理和心理状况发生变化,性格逐渐向以自我为中心、顽固、多愁善感及孤独等方向发展。(2)一些外在的刺激

例如我们人老了,某些急、慢性病痛也接踵而至,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老年人的焦虑往往与躯体疾病并存,二者之间又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症状表现得更加突出,因而往往忽略了焦虑的存在。(3)家庭因素影响

如经济财产问题、尊老爱幼问题、健康问题、邻里关系及突发事件等,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让老年人陷入焦虑泥潭中。(4)遗传因素影响

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

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最后,社会环境因素如退休后的失落感、对践踏社会道德的不满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2、认识老年焦虑的分类

焦虑是老年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一般而言,从焦虑的对象来划分,焦虑可分为三大类:(1)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

如我们老年人渴望心爱的孙子、孙女考上大学,他们目前正在加紧复习功课,在考试前爷爷显得非常焦急和烦躁。(2)神经过敏性焦虑

即不仅对特殊的事物或情境发生焦虑性反应,而且对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焦虑反应。它是由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的忧心忡忡、挫折感、失败感和自尊心的严重损伤而引起的。(3)道德性焦虑

即由于违背社会道德标准,在社会要求和自我表现发生冲突时,引起的内疚感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有的老年人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如自己本来是被周围人认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但在电车上看到歹徒围攻售票员时,由于自己势单力薄,害怕受到伤害而故意视而不见,回来后,感到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深感内疚,继而坐立不安,不断自责。

从焦虑的缓急程度上来分,老年焦虑症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大类: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灼、紧张、惊恐、激动或有一种不舒适感觉,由此而产生牵连观念,妄想和幻觉,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病程一般不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

慢性焦虑症情绪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其焦虑程度也时有波动。老年慢性焦虑症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3、防治老年焦虑的措施

焦虑心理如果达到较严重的程度,就成了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中心症状,呈急性发作形式或慢性持续状态,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这种疾病对我们老年人的身心有很大的危害。

所以我们老年人应该在焦虑还没有演变成为疾病前,就应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1)保持良好心态

进入老年,我们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离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因为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

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所以我们老年人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

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

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遇事不要太心急,要以一颗坦然的心面对各种意外事件。(2)学会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

其次我们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3)经常自我放松

如果当我们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

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宽松和宁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4)适应环境变化

很多老年焦虑是由于外界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所以我们老年人应该学会如何融入退休后的社会,适应离退休后的各种变化。

如通过积极的户外生活、参加老年大学、加入老年俱乐部等,及时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可以减少焦虑的发生。(5)利用药物治疗

如果我们焦虑过于严重时,还可以遵照医嘱,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心理调节。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

如果患了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则应向心理学专家或有关医生进行咨询,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4、治疗老年焦虑症的方法

老年焦虑情绪继续严重,就会演变成为老年焦虑症,对老年焦虑症的治疗是综合性的,药物治疗虽然是主要部分,但还考虑到老年焦虑症的发病比轻壮年有较多的心理因素,如生活单调、寂寞,若无子女在身旁孤独感更甚;还有生活上的困难,对心理产生影响,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此外,老年人合并躯体疾病,也要同时治疗,要考虑到多种药物应用的相互作用。(1)利用药物治疗

一种是苯二氮类药物,这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品种很多。

还有一种非苯二氮类药物,属于新一代抗焦虑药,根据症状还可以用一些抗抑郁药,但这些药物使用都有严格要求,必须由专科医师进行。

选用抗焦虑药物要注意充分考虑到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特殊心理,即更担心药物副作用、关注药品说明书的每一个细节、服药依从性较差、喜欢选用副作用小的中成药进行卫生保健。因此,老年用药要以“安全为主、疗效其次”为原则。选用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疗效确切的中成药类。(2)采用心理治疗

常用的有认知疗法、放松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疗法等。(3)利用认知疗法

这是目前心理治疗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对焦虑症不了解或有不正确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体验和躯体感受应给予合理的解释,消除或减少其对疾病的过度担心和紧张,从而调动患者的能动作用。若同时联合药物治疗,更会提高疗效。(4)“迪普音”音乐疗法

迪普音是一种对频率、相位都进行过特殊处理的声音,它的频率与人耳固有频率相同,能够在耳蜗、耳前庭狭窄的空域内引起共振,并通过共振对中耳、内耳进行按摩理疗,对耳神经能起到调剂的作用,减轻耳前庭功能紊乱状态,反馈到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和脑垂体,帮助内啡肽生成,降低、平抚焦虑不安的情绪。(5)选择支持疗法

老年焦虑症患者大多伴有某些心理问题,需要有人来帮助和支持解决,尤其是让亲属的参与更为重要。

上面介绍的几种心理疗法,我们老年人尽量不要自己实施,应请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来实施。我们要相信,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恰当的心理治疗,老年焦虑症会得到明显改善,并可争取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贴心小提示

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焦虑症,除了常用的情绪疏导外,还要注意饮食。那么吃什么能帮助老年人调理情绪呢?具体的老年人焦虑症饮食原则如下:

一是:素食食用化痰、顺气的食物。如竹笋、冬瓜、萝卜、橘子、柚子、西瓜、海带、海白菜;肉食主张食用:鸭子、鹅、鸽子、鹌鹑、乌鸡等。

二是:一些粥类食品也能起到养生静心的功效,如枣麦粥、人参莲子粥、山药大枣粥、肉桂粥、小米粥、南瓜粥等。

三是:多吃偏寒凉的食物和偏酸甜的食物。偏寒凉的食物有百合、芹菜、萝卜、薄荷和多种绿叶蔬菜;偏酸甜的食物,可以缓解人的紧张不安。代表食物有:西红柿、红薯、山楂、苹果、赤豆、大枣、山里红、芍药花等。忌食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此外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食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四是: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这是因为老年焦虑症患者容易失眠,加上心理的焦躁情绪会消耗掉体内的大量能量,因此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五是: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

第五节 善于防治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0万人以自杀结束生命,有相当一部分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曾出现过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解决老年人的抑郁症,也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1、了解抑郁症的病因

老年抑郁情绪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

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2)心理因素

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

一是我们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

二是我们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

三是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我们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此外,周围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会引起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3)人格因素

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2、认识抑郁症的症状

老年抑郁症是我们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活动减少为主要表现,归纳起来,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有:(1)抑郁心境

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2)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3)意志活动减退

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4)躯体症状

大部分老年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5)其他方面

老年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痴呆。

3、防治抑郁症的方法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老年人心理疾病,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广大老年朋友应该做好抑郁症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患上抑郁症,要及时接受治疗。(1)培养广泛兴趣

我们老年人要多动脑、多学习。学习可延缓心理的老化,推迟大脑的衰老,所以人虽离退休了,学习却不能终止,每天多动一些脑筋,保持大脑功能的灵活性,可使人精神振作。老年人学习保健知识,还能指导自己更好地生活,防止疾病的发生。(2)矫正饮食习惯

到了老年,一些不良饮食习惯要及时矫正。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可进食易消化的蔬菜、水果、鱼类,不宜进食含脂肪过多的食物。

老年人食欲不振,进食减少,影响钾离子的吸入,当血钾过低时会产生情绪抑郁。所以当老年人食欲不振时,必须加以注意补钾。若因高血压而服用利血平、降压灵之类药物,时间过长也可诱致抑郁情绪产生,应引起注意,及时更换药物,防患未然。

平时还要多吃一些食含钙类的食物,如黄豆及豆制品、红枣、韭菜、芹菜、蒜苗、鱼、虾、芝麻、冰糖、蜂蜜、核桃、牛奶等。忌食酒类及咖啡等食品。如果餐前用脑过度,进餐时情绪激动、愤怒,餐后立即用脑、用力工作劳动,均不利于病症的消失。(3)注意起居生活

我们进入老年,虽然离退休了,但也要注意生活规律,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一些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能使我们老年人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精神上有了寄托。而且由于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从工作生活中得到乐趣,感到晚年生活是充实、幸福的。(4)亲近大自然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特别要注意心胸开阔、乐观舒畅。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旅游活动,开阔眼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可使老年人心情欢快、坦然。同时也可做些种花、养鱼、养鸟、钓鱼、下棋等事情,增加生活情趣,开阔心胸。(5)避免精神受刺激

我们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老的步伐加快,一旦受了刺激出现消极情绪,就要积极摆脱它。如与家人闹矛盾生气,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看戏、散步等方式来缓和一下情绪;若身体疲劳,兴趣减低时就要马上好好休息。

一旦出现负面情绪,不要恐慌,可以吃巧克力等自己喜欢的零食,先缓解焦虑情绪,也可以通过购物、运动等自己习惯的解压方式放松心情,但不可过度依赖。(6)多与别人交流

老年人离退休后往往觉得孤独寂寞,平常缺乏兴趣爱好的老年人遇上不如意之事,更容易胡思乱想。不同境遇的老年人,如果多参加一些社区的活动,不仅可以扩大朋友圈子,而且不少老年人可以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既丰富了生活内容,又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开导,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效地预防抑郁症的出现。

因此,进入老年,特别是遇到不顺心事情时,我们应广泛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痛苦,寻找他们的帮助。同时应胸怀坦荡,真诚坦率,豁达大度,宽仁博爱,使自己有个好心境。多交几个无话不谈的朋友,你的快乐就会增加,忧伤就会减少。

当遇到烦心事,最好找个人倾诉一下内心的压抑,千万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在心里,与其他朋友一起分享各自的快乐和痛苦,才能心胸舒畅。因此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丰富了生活,又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开导,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效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出现。(7)适当做一些家务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子女做些家务,例如收拾房间、买菜、教导孙辈等,要知道老年人决不是家庭的负担,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8)不过分关注健康

老年人要关心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这本没有错,但决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健康上,很多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经常是这样“研究”出来的,越琢磨就越觉得自己不舒服,很容易就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里,使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全是疾病,再也顾不上那些美好的东西,如此又怎能不抑郁呢?(9)借鉴日光疗法

在冬季以及阴雨连绵的季节,老年人最易发生抑郁症。这与他们大脑垂体中松果体激素分泌失调,导致生物钟节律变化有关。因此,在冬季或阴雨天气利用室内灯光照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10)采用按摩穴位法

简单的按摩减压法,操作如下:将右手中指尖放在左掌心——劳宫穴,再把左手中指尖放在右掌心,闭上眼睛,排除心中所有杂念,两手指尖用力按压两分钟。

另外,按摩“身柱”和“肩井”两个穴位。“身柱”位于背部第三胸椎下方,为了使颈、背伸直。指压时挺胸,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

采用同样的要领指压后颈根和肩膀中央的“肩井”,它能除去肩部的紧张,从而通过身体放松,来达到使时刻紧绷的精神放松的目的。(11)睡眠剥夺治疗

这是一种短暂剥夺睡眠的疗法。具体方法是我们在治疗日保持不睡觉,必要时可午休30分钟至60分钟,晚上通宵不眠;次日白天继续保持觉醒,且不准午休,直至晚上睡眠为止,作为一次治疗,每周治疗两次,8次至10次为一疗程。当然,如果老年人及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则禁用该疗法。(12)利用药物治疗

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种类很多,如三环类多虑平、阿米替林以及四环类麦普林等。但这些抗抑郁药必须由医师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患者应按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贴心小提示

中医强调辩证论治,对老年抑郁症的诊治同样也是如此。中医对抑郁症首先要辨明虚实,然后分别选用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抑郁症的实证常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和痰气郁结等。对肝气郁结者,症见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多弦细。其治宜以疏肝理气为主,可选用四逆散治之。方药及用法:炙甘草、炙枳实、柴胡、白芍药各3克粉碎为末,白开水调服,每天一剂,分3次服下。

对气郁化火上逆者,症见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咽干,苔黄舌红,脉多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选用加味逍遥散。方药及用法: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白芍、柴胡各6克,栀子、牡丹皮各3克。每天一剂,水煎服。

对痰气郁结者,症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治宜利气化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等方。方药及用法:半夏、厚朴各10克,茯苓、生姜各15克,紫苏叶6克。每天一剂,水煎服。

此外,抑郁症的虚症通常可分为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大类。对久郁伤神者,症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疲乏无力,治宜养心安神,可选用加味干麦大枣汤。方药及用法: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酸枣仁15克,远志、香附、柴胡、郁金、香橼皮各1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

对阴虚火旺者,症见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其治宜滋阴清火,养血柔肝,可选用滋水清肝饮。方药及用法: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柴胡、白芍、酸枣仁、当归各10克,牡丹皮、栀子各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第六节 抛弃敏感多疑的心理

敏感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具有敏感多疑心态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于是就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这种心理既会折磨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据有关资料表明,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疑心理,可以说敏感多疑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

1、认识老年敏感多疑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有程度不同的猜疑心,而在我们有些老年人身上则表现得更突出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我们到了老年,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的现象,如视觉不明,听觉不灵,记忆不强,行动不便等。而有些老年人当自己看不明、听不清又记不住时,就爱反复地发问,如果得不到比较满意的答复,有时就会主观臆断别人是在背后议论自己,甚至是在有意讽刺、挖苦、欺侮、排斥、冷落和陷害自己。个别的老年朋友,还会疑神疑鬼地感到别人是在算计他,想偷窃他的财物。

所以,有些老年人常爱把存款之类的钱物东塞西藏,结果到后来自己也记不清和找不到时,就认为它果然被人偷走了。

还有少数老年人,常常对邻居和子女婿媳的一言一行斤斤计较,甚至向怀疑心理向发展,轻者可以变成老年乖僻,重者可以患上以猜疑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期妄想症”。

由于猜疑,还可以引起另一种我们老年常见病,称为“疑病症”。一般来说,我们年老体弱的人容易感觉身体不适,其实这是很自然的。

可是,有些老年朋友因对外界的兴趣减少,对自身的关切增多,而且不时目睹同龄人不幸患病离世等,就使他们终日担心自己也会得病。

因此,略感不适便猜疑身体有病,急于投医求药。而且,他们一方面担心查出病情,尤其害怕身患绝症;另一方面,当查明并无病症时,又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疑心医生和家属对自己隐瞒了病情。

总之,人老以后,人格待征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归纳起来有:自我中心性;内向性;保守性;好猜疑;常向坏的方面去猜测、嫉妒心强;缺乏坚韧性和灵活性;比较执拗;适应能力较差;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疑心病大;依赖性强;有抑郁倾向。

这些变化首先是生理改变造成的。由于老年人感觉能力衰减,对外界认识造成困难、易于凭主观去猜测。老年多疑以胡乱猜疑、嫉妒、乖僻的形式反映出来。

精神方面的因素是多种的,如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的减少,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家庭中的地位改变和不睦等,均使老年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增加了戒备心,从而使老年人总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

凡事都有度,对于老年朋友来说,留份疑虑、多生个心眼或可起自我保护作用,但猜疑过度,且又毫无根所据,则多半是病态现象。老年人如出现上述这些多疑现象,又不能接受别人解释,事实面前也不能令其信服,则已经转化为病态,应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2、防治老年敏感多疑的方法

患有敏感多疑这种心理疾病的老年朋友,常常使自己陷入一种痛苦、迷惘、惊恐的精神状态中,同时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带来了很多烦恼。因此,防治老年敏感多疑就成为保护我们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患上了敏感多疑心理,应该怎么办呢?(1)了解原因,树立信心

老年敏感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往往和消极的暗示有关。为了有效地防治“老年多疑症”,首先要了解它的成因。

其一,不安全感所致。我们到了老年,精力逐渐衰竭,体力不支。这种感觉,带给他的心理感受是“我已经老了”。他认为,在家庭中他已从“当家做主”的地位上跌下来,开始变成累赘,我们会由此生出许多“猜想”,如子女是否嫌弃他了等。往往会在疑心重重中越陷越深。

其二,主观臆断所致。老年人在判断问题时常常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带有许多个人经验的因素。因而,这些判断往往有失误。但是,越是这样的判断对于他就越有诱惑力。

如何解除这种由“不安全感”引起的“多疑症”呢?那就是树立老年人的自信心。所谓自信心,就是想方设法,用事实证明我们还没有老,应该让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认识危害,加强修养

我们老年人要认识到无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我们认识了多疑的危害,就要果断地克服多疑,要用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只要我们心广大如天地,虚旷如日月。就不会为这些小事而斤斤计较,无端猜疑了。(3)自我暗示,厌恶猜疑

当我们老年朋友猜疑别人看不起自己,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对自己撒谎的时候,我们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默念“我是他的长辈”、“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猜疑它”、“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讨厌猜疑”等。

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可以帮助我们老年朋友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4)热爱生活,培养爱好

我们老年人的最大痛苦是缺乏生活活力,为此,我们可以发展一些个人爱好,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我们可以买一些金鱼、鸟雀之类的小动物,让自己增加新的生活情趣。也可以养一只小猫,让我们与小动物之间建立感情交流。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让自己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和家人多交谈。没事的时候让子女多陪同自己外出散步、游玩,以改变闭塞的生活方式。

我们进入老年,生活圈缩小了,再加上耳聋更加重了孤陋寡闻。如果能够让子女与老伴要常陪自己到外面走走看看,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这样能延缓我们耳聋老年人心理的衰老进程,缓解因耳聋而产生的古怪性格。作为耳聋老年人,本身也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生活,多与人接触,多开展一些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且以更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5)巧妙转移注意力

对我们老年人的多疑,儿女解释了几次之后,有时会有点不耐烦,他们常常会抱怨:“你怎么那么犟呢?”很明显,出现这种情况无疑对我们的打击很大,也令子女头疼。

为此,平时我们可以告诉子女,让他们在我们出现多疑时找一些活动让我们转移注意力。

具体做法是告诉子女,当和我们起冲突时,子女不要和我们争论,尽量理解我们老年人因为年龄大而产生的一些情绪。如果和我们老年人沟通总是有矛盾,子女可以把机会“让”给老年人的同学、朋友,同龄人的支持和理解,也许能让我们老年人多疑的问题更好地化解。

另外,我们的儿女如果有时间,可以让他们多和我们接触。以把我们把注意力从那些“疑点重重”的事情上转移开。生活中有了新内容,新的社会关系,我们老年人自然会少留意过去的事。

当然,老年人敏感多疑的程度有轻有重,如果过重已经影响自己的生活,那时就应该去医院接受更为专业的治疗了。

贴心小提示

老年人敏感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它是家庭成员、朋友、同事情感之树的蛀虫,是生活、工作道路上的羁绊。下面就介绍一些方法,帮助你克服这种心理:

一是身体疾病早发现。生理疾病是我们老年人出现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身体不舒服应及早就医,但不要对疾病过于焦虑。

二是身体动,心理也要动。有的老年人很注意锻炼身体,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人交流是一种“心理运动”,一些问题在交流中自然就过去了。

三是刺激性大的事情少参与。我们老年人打打牌,打打麻将是不错的脑力活动,但要注意输赢。如果输赢太大,尽量少参与。因为刺激太大对我们的心理影响不好。

四是动用老年人的智力。据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智力发展仍具有相当的潜力,我们老年人并不是“不中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参加一些从前因为工作忙而没法做的兴趣爱好活动。

第七节 摆脱老年恐病症的心理

我们老年人经常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遭遇各种疾病,有的甚至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加之,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常常表现出各种不适,所以,老年人更会感到人的生命似乎是非常脆弱,所以特别容易产生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这种心理不仅对老年人的心理不好,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都会起到负面作用。

1、认识老年恐病症的心理

有一些老年人本来身体很健康,可一看到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也觉得自己身上这痛那痛,顽固地认为自己也患了某种疾病。虽经检查未发现异常,自己仍不能消除疑虑,由此产生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给工作及家庭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就是“恐病症”。

老年恐病症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身体“自然滑坡”

我们到了老年,大部分人会出现“生物性衰老”现象,比如劲头不足、容易疲倦、胃口差、皮肤松弛、体重增加等。(2)敏感多虑

我们老年人往往多思善虑,看了某篇医学科普文章,常会联想到自己,有时不免把自己身上的不适症状和书本上讲的来个对号入座。(3)容易触景生情

老年人常去医院看望病人,总认为病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惶惶不可终日。例如一位年逾古稀的洪阿婆去医院探望一位年纪相仿的患肺病的老姐妹,紧接着又参加了一位同事的追悼会。这让她联系到自己近几月的身体不适,于是长吁短叹。(4)心情不佳

有些因工作不顺利、子女不孝或不在身边、经济拮据等原因,心情不佳的老年人,看到同龄人生病、致残或死亡后,很有可能堵气地想干脆和他们一起生病、致残或死亡算了。这样,由环境影响心理,心理影响行为,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就仿佛真的成了“病人”了。

2、防治老年恐病症的心理措施

老年恐病症是一种不正常的精神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我们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如果我们有了恐病症,就必须尽快给予治疗。要对付恐病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保持情绪乐观

临床实践证明,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的生理机能,尤其是免疫机能和内分泌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协调机体反应性,有利于预防疾病;一旦真的不幸患上疾病,也比较容易治愈。

因此,“恐病症”患者应摒弃恐病心理,培养豁达、乐观的情绪,不疑病,不恐病,首先从精神和心理上拒疾病于千里之外。(2)做好心理防御

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是“恐病症”产生的心理基础。心理状态正常者不疑病,不恐病,生了病也不害怕;而心理状态不正常者则无病疑病,小病疑大病,大病疑绝症,处处从坏处着想,成为疾病的奴隶。

由此可见,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它相当于一堵“防火墙”,可使人免于“恐病症”的侵袭。(3)充分相信医生

关于我们老年人自己有病还是无病,小病还是大病,大病还是绝症,最有权威的无疑是医生。

因此,老年恐病症患者一旦怀疑自己有病,切不可盲目“自我诊断”,“自我药疗”;不可自作聪明地找科普报刊甚至医学专业书籍“自我印证”,因为未经过医学专业训练的患者,无法驾御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也不可求神问卦。而应该找信得过的医生,由医生帮你解决难题。(4)正确对待疾病

人毕竟是血肉之躯,终会有患病的时候。如无患病固然可喜可贺,但如经医生检查我们确实是患有某种疾病,患者则应该面对现实,不逃避,不讳医,勇敢面对。在疾病面前,我们老年人应该“在战略上貌视疾病,在战术上重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把疾病治愈。这时,患者切勿以对付“恐病症”那套方法来对付真正的疾病,以免耽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对付“恐病症”的办法还有一些,如有意识地向医生学习,增加防病治病的知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多接触一些情绪乐观、身体健康的人,以便使自己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等。

总之,恐病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老年人一定要善于创造一个欢乐、开阔的环境,用新的乐趣、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会抵制恐病情绪。每当有了恐病思想时,可找知心朋友倾诉你心中的疑虑、恐惧感,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因为这样反而会憋出病来。

贴心小提示

克服老年恐病心理,需要老年人在对待疾病问题上,克服疏忽麻痹和神经过敏这两种心理。患病后要及时诊治,正确对待,又要防止“草木皆兵”,避免盲目猜疑。同时老年朋友也可以做好以下两点,来应对恐病心理。

首先是学会宣泄恐病情绪。积极扩大兴趣爱好,如习练书画、养花养鸟、收藏垂钓、外出旅游等。充实的业余生活,能带给你融融情趣,能“乐以忘忧”。

精神有了寄托,也就摆脱了孤寂、郁闷、恐病的感觉。另外,要广交益友,找知心朋友倾诉心中的疑虑、恐惧感,利于恢复心理平衡。

要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因此,老年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第八节 正确地面对老年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甚至很痛苦,但却无法摆脱。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面对老年强迫症呢?

1、了解老年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症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其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1)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其中强迫联想表现为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强迫回忆表现为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强迫疑虑表现为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强迫性穷思竭虑表现为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强迫对立思维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2)强迫动作

强迫的动作很多,主要表现为强迫洗涤,既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3)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4)强迫情绪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5)强迫对立思维

此种恐惧与病人的强迫性思维有联系,病人害怕自己会出现对立思维,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害怕在某些场合自己会出现强迫,而感到恐惧,从而尽量逃避参加这样的场合。(6)强迫行为

具体表现,可以是屈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上;可以是对抗性强迫行为,如反复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把强迫意向转变成实际行动;也可以是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家门必须先跨左腿、出门之前必须按序化装等。此外还可以是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强迫眨眼、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2、认识老年强迫症的病因

引发老年强迫症的病因很多,一般可以把这些病因归结为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因素三个方面:(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近亲中的有患有强迫症的人,那么这类老年人的患病率高于一般老年人。(2)性格特征

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3)精神因素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精神因素是该病的一个非常重要诱因。一般认为,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3、治疗老年强迫症的方法

一般来说,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而我们老年人整日没有多少事做,心情不好,再加上身体的某些不适,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强迫症状更加严重。

同时,因为有强迫症,我们老年人容易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严重时可能会作出一些过激行为,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精神疾病。因此,如果我们患有强迫症,我们就应该抓紧治疗。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调整治疗

对于老年强迫症患者来说,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我们老年朋友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

我们老年人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如果我们老年朋友不能自己找出原因,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年人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我们老年人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老年人要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2)人际关系治疗

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它强调老年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动员家人、朋友加入进来。具体方法如下:

老年人要告诉家庭成员,使他们成为我们老年人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老年人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把我们老年人自己置于他们的严密监护下,当我们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我们老年人的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的发生。(3)药物辅助治疗

患有强迫症的老年朋友,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

氯丙咪嗪,它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mg至300mg每日分两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

氟西汀,即百忧解,它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每日20mg至80mg。

氯羟安定,它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每日1mg至2mg。(4)精神外科治疗

严重的强迫症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因此,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老年强迫症患者,应该需求相对专业的精神外科治疗。

此外,四步法、生物反馈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心灵重塑疗法、森田疗法、暴露疗法等,对于治疗老年强迫症都有一定效果。

贴心小提示

老年强迫症是一种很顽固的心理疾病,我们越是想抵制它,它表现的也就越严重。通常情况下,转移注意力是治疗老年强迫症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那就是15分钟法则。

对于患有强迫症的老年人来说,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要将强迫思考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极大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痛苦。我们运用15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

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则就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的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做“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然后我们要做其他有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

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评估强迫症的冲动,看看强度是否下降,并且记录下来。即使一点小小的下降,也要鼓励、奖赏自己。

虽然这种方法练习的目标是延迟15分钟,但只要不断地练习,将会大大地减低强迫症的强度。一般而言,越多的练习,就会越顺手。不久之后就可以延迟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了。

第九节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人都会有死亡的这一天。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凡夫俗子都无法避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却产生了恐惧死亡的心理。死亡或与死亡相关的各种字眼,都成了他们最大的忌讳。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认识和坦然面对死亡呢?

1、了解恐惧死亡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怕死,我们老年人更是如此。很多老年朋友到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但自己已经老了,没有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便觉得死亡是很恐怖的东西,而且遇到不好的子女不孝敬他们,使他们没有勇气面对死亡。

有些老年人一生病的时候,对死亡极其恐惧。看到墙壁或天花板,就以为那里有鬼,老是想到阎王要来索取他的命了,整日茶饭不思,精神恍惚。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这么恐惧死亡呢?从人类的进化来说,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惧,这并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人死了,感知觉活动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没有人知道死亡以后是怎么样的。对死亡的未知,也是人们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死亡比年轻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到了老年,死亡的几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同学聚会,去公司参加庆典,与周围同伴聊天时,发现自己当年的同学、同事、老伙伴相继过世,难免不胜唏嘘,恐惧感也不禁在心底产生。

同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死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恐惧死亡的原因。

此外,我们人类是有想象力的动物,当我们从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等节目中看到那些濒死者的挣扎、呻吟、亲属的哀号……往往会想到“自己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是那样?”这种对痛苦的害怕,不免会转移到恐惧死亡上来。

2、以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死亡

不管我们怎么想,人总是要死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正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能使生存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平静地面对死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也是一种积极的、勇敢的选择。

我们老年人不仅要正视死亡这一现实,更应该将死亡与生命融合起来,以平静、淡漠的心态迎接即将来临的死亡,从容地走完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1)做好心理准备

一般说来,很多老年人一般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此时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剩余时间,让晚年生活过得丰富而多彩,不使生活中留下过多的遗憾。(2)克服懦弱思想

有些老年人因为恐惧等原因,常常还会选择一些极端的行为,如自杀等。我们老年人应该明白,生比死更有意义,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轻生。

死亡只是使我们的生命划上休止符,而世界照旧存在。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消失了,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使我们失去了独一无二的真正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3)提高心理品质

我们老年人正确地对待死亡,还需要成熟的个性、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情绪等心理品质,它们对于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法国的哲学家蒙田老年人说:“人到老年,既受不了生,也受不了死,对生活既不反抗,也不能逃避,怎么办呢?”对此他下了结论:“人生幸福取决于安详和知足的心境,果断和自信的心灵。”在即将告别人世之际,这份安详和知足、果断和自信对于保持平静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珍贵。(4)有知足心理“知足常乐”是很多信奉中庸一类人的人生格言,生活知足,寿命也要知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我们之前离开人世的又有多少?对自已的寿命知足,会使以后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5)要重视现实

人总是要死的,我们虽然可以通过锻炼、保养、医药等争取健康长寿,但何时死亡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生死由命”虽是宿命论观点,但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现实。“死去原知万事空”,留恋、牵挂是没有用的。

既如此,我们又何必对死亡害怕和恐惧呢!与其怕死也死,不怕死也死,那我们又何必怕死,把死看做是一种回归不是更好吗!

毛泽东说:“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老年人对待死亡也一样,在战略上藐视它,不怕死。在战术上重视它,坚持科学锻炼、保养、防病治病,争取健康长寿。我们主观上不怕死,客观上就有可能不死,这是健康长寿的另一个方面。

贴心小提示“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结果,现在我国的平均寿命已达70多岁,耄耋老年人多得很,百岁老年人也不少。但人到“古稀”总是“隔天远,隔地近”,死亡总会不期而至,或迟或早无法预料,所以我们要能够正确面对死亡。具体可以参照一下做法:

一是正确地对待疾病,疾病是人类的敌人,它危及我们老年人的生存。和疾病作斗争,某种意义上是和死亡作斗争。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强化人的免疫功能,乐观的态度、充足的信心是战胜疾病的良药。

二是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我们老年人应该明白,任何人都不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关键。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才构成了人生的意义。

三是要过开放性的生活,人老了不要封闭在自我的圈子里生活,要多融入社会,走走亲戚,会会朋友,街坊邻居串串门,打打麻将,下下棋,谈古论今,聊聊天。这对陶冶心性,开阔胸怀,调整心态很有好处。

第十节 克服厌世轻生的心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厌世轻生行为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一般认为,老年人风雨一生,历经世间沧桑,心理上应该更加成熟,不会轻易选择轻生这条绝路。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有厌世轻生的心理,老年人厌世心理应该怎样克服呢?

1、认识厌世心理的产生原因

我们在经历世间的风风雨雨之后,不知不觉间跨入了人生的暮年。劳累了一生,此时安闲来下来,本应该安享晚年。不幸的是,有些老年人迫于各种压力,却厌恶人世,视余生为畏途,心理处于极度压抑、消沉甚至绝望的状态。

老年人产生厌世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类。(1)外在原因

最为普遍的是受子女或其他亲属的抛弃虐待,使生活失去依托,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理感到极度的压抑、空虚、孤独、失望和悲观。

此外,家庭纠纷、经济拮据、老年丧偶、夫妻离异等,都可能使老年人感到晚年生活的无趣无望,产生严重的丧失感和绝望感。(2)内在原因

最多的情况是体弱多病,病魔缠身,久治无效,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还有些老年人性格孤僻偏执,不善社交,觉得生活孤单寂寞,苦涩乏味,产生厌倦感。

2、应对厌世心理的措施

厌世心理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他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很强的危害性,尤其是老年人。我们老年人要摆克服悲观厌世心理,就需要摆脱孤独,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顺利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1)正确的人生观

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能力,即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观。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持正确的认识,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

也许在我们进入老年以前,我们的人生观中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勤奋的,凡事追求完美等。进入老年以后,我们的人生观可能要做一些调整,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量使自己有完满完成目标的可能。这样,我们的心情才会十分愉悦。(2)保持乐观心态

乐观是心胸豁达的表现,乐观是生理健康的目的,乐观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乐观是生活快乐的保证。虽然我们已经进入老年,事业很难再有突破;虽然我们可能疾病缠身,每日忍受疾病痛苦;虽然我们的亲人子女可能对我们不孝,我们终日处于孤独、无助状态……但是,只要老年人愿意,都可以保持乐观。因为,乐观将使我们心理年龄永远年轻。(3)学会调控情绪

进入老年的人情绪也会多变起来,消极的情绪会经常找上我们。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因此生活中应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换个方法变个方式思考,我们将大有收获。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时向朋友、亲人倾诉,以疏散郁闷情绪。自我放松,多参加休闲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搞好人际关系,我们会发觉你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4)不嫌弃自己

不会嫌弃自己的人,对别人的褒贬好恶也就比较淡然,而自我嫌弃心理特别重的人,对他人也就非憎必爱了。在人际关系中如果大家都自我嫌弃,关系一定搞不好,如果对自己的性格急躁不以为然;能够自我宽容,那么他对同样是性格急躁的朋友也能够宽容。在宽容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就会觉得人生很美好,也就不会产生厌世心理。(5)不自寻烦恼

老年人有些烦恼是自己寻出来的,俗话说:“自作自受”。不要为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塞翁夫马,安知祸福”,凡事都有两重性,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因祸得福、乐极生悲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事。

因此老年人对一些生活琐事不要过分认真,有时我们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生闷气,家里人莫明其妙,不知你的气因何而起。(6)避开差的环境

我们老年人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场景,并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一些阴影,例如看到一些亲人临终的痛苦,参加一些朋友的追悼会等。

既然这些环境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可以尽量回避去参加这些活动。对世俗复杂环境能避开的就避开,不要轻信别人的胡言乱语,这无疑对我们心理有很大的帮助。(7)培养多种兴趣

我们老年人一般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没有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就会产生孤独感。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些个人兴趣爱好,如种花、喂鱼、养鸟、下棋、绘画、集邮等,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中消除孤独心理。(8)与晚辈交朋友

我们老年人如果只有同龄朋友,往往会在好友的相继去世中体会到自身“来日苦短”,从而产生悲观情绪。因此,我们在多与老年人交友的同时,还应该多与晚辈交朋友。

这样一方面可以摆脱孤独心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情绪中受到积极的影响,找回青春,恢复信心。(9)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应该多寻找一些合适的机会,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继续发挥个人余热。在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延缓衰老进程,摆脱孤独心理,保持身心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年人除了要帮助摆脱孤独、克服厌世心理外,我们还应该尽量远离各种危险品,如果有身体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更不可被人蛊惑,一时糊涂走上绝路。

贴心小提示

实践表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是可以改变人的心情的。为了克服的厌世心理,我们老年朋友就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改变我们的厌世心理。

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对生活失去兴趣的人,经常眼神呆滞,愁眉苦脸,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则眼睛总是闪闪发亮满面春风。

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所以,我们老年朋友要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受疾病困扰时笑得出来,就会提高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做人一定要昂首挺胸。遇到挫折而气馁进而厌世的人,常常会垂下头。而乐观的人,得意的人,获得胜利的人总是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昂首挺胸,我们的情绪也常常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