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实用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16:51:21

点击下载

作者:胡玲敏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会计实用教程

财务会计实用教程试读:

第1章 明确财务会计目标

经济思考: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信息社会中会计所提供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各方使用者的重视,并依赖它们作出相关决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社会对财务会计发挥作用的要求也不相同,经济背景制约和推进会计的发展。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对财务会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会计核算的流程更为简便、快速,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及时按照财务会计的理论内涵和规范对新时期出现的复杂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反映和监督,同时更关注于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那么,你认为在后危机时代财务会计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掌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明确财务会计目标。

2.熟悉会计要素和计量属性。

3.知晓财务会计规范。

案例导入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小毛2009年从学校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担任会计,由于企业刚刚成立,具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司老板对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不是很了解,但他非常关心会计人员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比如税收方面的优惠,降低费用等。如果你是小毛,对于老板的需求从实际角度出发,应该怎么开展会计工作呢?

一、认识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会计核算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者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也称为对外报告会计。任何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离不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立足于构成会计主体的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企业财务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连续、系统、全面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为企业的不同利益关系者提供会计信息。

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实务在经济工作中日趋重要,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会计。会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融合,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成为会计实务工作者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制定者选定会计和报告方法的依据。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经过几年的实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欧盟、中国香港等地区实现了与国家会计准则的等效性。国内外会计界对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形成了基本共识。

二、明确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期望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境界,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财务会计实务工作的起点。财务会计目标依存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有关部门、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以及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而最终向外部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财务报表。换言之,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是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的中心部分是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报表目标三者具有趋同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其中,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要求,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⑤附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任务二理解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与核算基础

财务会计是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要使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履行其客观职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会计核算所用的时间和所处的空间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从而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些基本条件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也是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所做的合乎常理的判断,又称会计假设。

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货币计量、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四个方面,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1.会计主体——明确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前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财务会计的外在经济环境是市场,内在环境则是企业、事业等独立核算的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每一个经营主体(企业)的基础上,从而把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把该主体(企业)的活动与企业所有者的私人经济活动严格分开。

2.持续经营——明确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会计主体前提解决了财务会计为谁核算的问题,但会计工作同时还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目标持续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对于会计十分重要,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也相应地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以持续经营作为前提条件。持续经营前提为财务会计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相对稳定的时间条件。

3.会计分期——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其结束的时间是无法预见的。企业不能等到其经营活动结束时才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因此,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月度等,会计期间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4.货币计量——明确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财富的物质代表等三种主要职能,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要求币值稳定。在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5.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时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费用的确认,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明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作决策有价值,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有用性是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化。根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8项。

1.可靠性。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列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在我国,会计信息满足相关性应该具备三点:符合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情况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保持明晰性。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首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企业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再者,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事项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一般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当两者不一致时,应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对相关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例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收入,但实质上企业并没有把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并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已签订了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该区别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以及不同的披露政策。

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据此作出相关决策的,那么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的收回、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商品的返修或退回等。因此,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需保持应有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凭证;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编制财务报告;及时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第2章 熟悉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属性

在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和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后,我们必须进一步熟悉会计工作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对象与核算要求。

根据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财务会计对象所进行的基本分类,称为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大会计要素。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这6项要素的特征都是围绕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确认的,它们共同构成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并体现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因此也成为财务报表要素。

一、资产及其确认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资条件,比如货币资金、原材料、房屋设备、专利技术等,这些资源在会计上就是资产的表现,资产的多少代表了企业的经营规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

1.理解资产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可以来自企业的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这是资产的重要特征,说明资产必须是有用的。

企业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存货,是否应作为资产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企业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资产,其他企业和个人未经同意,不能擅自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换而言之,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企业对该资产的经济利益享有排他性。

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了一套生产设备,租赁期限为9年,该设备的使用期限为10年。请问:企业能否将该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并没有实现,因此不形成资产。

2009年,ABC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进口商品的合同,但合同尚未履行。请问合同签订时能否确认该商品为企业的资产?

2.熟悉资产的确认条件。

企业确认资产,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流入企业,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特征。(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能够确认的重要前提,在实务中资产的取得是有成本的,其购买或生产成本必须是可以获得的,或者企业取得的资产在某些情况下成本很少或者没有,但是在市场可以获得公允价值,那么也符合了可计量的确认要求。

对资产的确认,关键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未来的经济利益。任何一项资源,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企业过去为取得该项资源曾发生过巨额耗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已确认为资产的,也应从账面上剔除。如上述的待处理财产损失以及实际上已没有任何价值的存货和淘汰的设备,就不应该作为资产。同时,确认资产必须有确凿、可靠的证据,即在交易发生或完成时形成的各种价格。资产的确认除了符合资产的定义外,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B&B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度有以下事项:(1)发生研究支出1000万元。(2)引进了一批人才,人力资源丰富,预计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请问:该公司的研究支出和引进的人才能否确认为资产?

答:研究支出虽然能可靠计量,但是很难判断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人力资源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其成本和价值难以可靠计量。因此,这两个事项都不能同时符合资产确认的两个条件,不能确认为资产。

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并按流动性的强弱从高到低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

二、负债及其确认

1.理解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如企业购买货物尚未付款形成了应付账款、尚未归还的借款、尚未缴纳的税金等;也包括企业承担的推定义务,如售后产品的保修服务等。而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尚未确定,不是企业现在承担的义务就不属于负债。(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与资产相对应的是,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非流入,这是负债最本质的特征。负债需要以资产或劳务来偿还,如现金或者实物资产、提供某种劳务等。(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这一点与第一条是相关联的。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必然是发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非来自未来。比如企业向银行达成了半年后借款的意向,但在款项未到账之前,就不会形成负债。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500万元,即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负债。企业同时还与银行达成了2个月后借入20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请问:这2000万元是企业的负债吗?

2.负债确认的条件。企业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在实际中,企业履行义务流出的经济利益根据义务的产生条件具有不同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法定义务的经济利益流出是确定的,如应付账款、银行借款、应交税费等是必然需要企业以相应地资产来偿还,而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则带有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合理估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与资产的确认一样,这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共同要求。对于法定义务的计量,可以根据相关的合同、协议金额来确认,而对于推定义务,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估计履行义务的最佳支出合计数。

3.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非流动负债),并按流动性的大小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三、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

1.理解所有者权益及其来源。(1)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其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四、收入及其确认

1.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在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就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是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所以不应确认为收入。

企业向银行借款500万元已存入企业银行存款账户。请问:这500万元是否属于企业的收入?

分析与思考:收入与利得有何区别?

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利得是指除收入以外的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通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例如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收益即是一种偶发行为,不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以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属于企业利得而不是收入。

2.收入的确认。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五、费用及其确认

1.费用的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分类。按照经济用途,费用可分为产品费用和期间费用。(1)产品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为间接费用。(2)期间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无直接或间接关系,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产品的管理和产品的销售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质量、产品制造过程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断其所属的产品,因而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是应从当期损益中扣除。

3.费用的确认。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某企业用银行存款400万元购买生产用原材料。请问:这400万元是否属于企业的费用?

答:该购买行为尽管使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了400万元,但并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它使企业增加了另外一项资产(存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当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确认为费用。

某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1000万元。请问:这1000万元是否属于企业的费用?

答:该偿付行为尽管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1000万元,但是该流出没有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是使企业负债(应付账款)减少了,因此不应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作为费用予以确认。

六、利润及其确认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取得当时的成本,是基于真实交易的价格,历史成本为交易双方所认可,并具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减少了人为的判断。负债按照因承担现实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实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也叫做现行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在原始交易日,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代表相同的数量,等同于当时资产的交易价格,在资产负债表后,两者在数量上往往出现不相同的偏差,这种偏差来自市场物价的变动、技术进步及对资产预期等原因。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比较与分析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也称为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目的在于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更好的吻合,更具有相关性。

第3章 知晓财务会计法律规范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是指国家为管理会计工作而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体系主要是指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管理和会计业务处理三个方面,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组成。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

一、会计工作方面的法规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统辖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并由财政部负责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法律依据。

会计工作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会计工作的规定、办法、规则等。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二、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

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配备、职责、权限、技术职能、任免和奖励等方面的规定。如《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等。

三、会计业务处理的法规

会计业务处理的法规主要是对会计业务处理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具体要求和使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的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1.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事项的标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1)1992年11月财政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于1993年7月1日开始生效,它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把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工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实现了会计指标的统一工程。(2)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3)新一轮的会计准则修订在2010年启动,预计在2011年年底完成,2012年起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实施。

2.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是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国家特殊规定以及公司对财务制度的选择而实施的。(1)《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目前,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中型企业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今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都将逐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从而实现全面的国际趋同。(2)《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小型企业,其中有些业务的处理相对简化。《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具体会计核算办法,它们相互之间是前者统驭后者,是以《会计法》为根本所组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工作的规范体系。

一、思考题

1.会计前提有哪几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会计要素有哪些?每一要素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4.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由哪些内容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

A.实物B.货币C.劳动量D.价格

2.导致权责发生制产生,以及预计等会计处理方法运用的基本前提是()。

A.谨慎性B.可比性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3.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相关性B.可比性C.一致性D.重要性

4.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称为()。

A.资产B.利得C.收入D.利润

5.下列属于资产项目的是()。

A.原材料B.预收账款C.营业税金及附加D.资本公积

6.下列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有()。

A.专利权B.厂房C.机器设备D.存货

7.下列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两年期借款B.预收账款C.管理费用D.长期股权投资

8.在企业会计法规体系中,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A.《会计法》B.《企业会计准则》

C.《企业会计制度》D.《小企业会计制度》

三、多项选择题

1.会计监督包括()。

A.会计师事务所监督B.国家会计监督

C.社会会计监督D.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2.下列各项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可靠性B.完整性C.相关性D.连续性

3.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

A.国家政府部门B.投资人

C.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D.银行等金融机构

4.下列各种方法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有()。

A.复式记账B.预测决策C.财产清查D.成本计算

四、判断题

1.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了亏损,必将导致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2.会计主体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3.会计主体一般都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4.某项财产物资要成为企业的资产,只要该企业拥有其所有权就能将其确认为资产。()

5.会计的发展是在社会政治变革中产生的。()

6.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指企业发生的所有的经济活动。()

7.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部分。()

8.我国企业会计采用的计量单位只有一种,即货币计量。()

9.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10.会计要素中既有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又有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分析下列经济业务,说明各项业务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期间,并注意比较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企业销售产品一批,价值20000元,货款下月收回。

2.企业销售产品一批,价值50000元,货款收到存入银行。

3.收到上月的销售款8000元,存入银行。

4.用现金购买了办公用品600元。

5.预收到某单位的购产品款3000元,约定下个月1日发货。

第4章 模块一流动资产核算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日趋完善,但是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很多特有的业务,如企业的改制、兼并等。这些问题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涉及。因此,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同时,如何体现本土化,也是在准则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经济思考: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项目组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营运能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遇到了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困难。由于国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出口企业未能及时收回外商的货款,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材料,国内材料供应商的欠款也无法按时支付,从而导致企业的经营链条不能正常运行。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面临资金困境、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应该有何作为呢?

项目一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熟悉货币资金管理的内容,明确货币资金收付和清查业务的核算要求。

2.熟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内容。

1.掌握本外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

2.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持有、期末和处置的核算。

案例导入

小方是海滨学院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2010年7月来到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科做出纳工作。有一天,生产车间的采购员小李匆匆来到财务科,说要借款1200元现金去当地采购一批急需的原料,这时小方是否可以将这笔资金借出,应该办理哪些手续呢?

货币资金处于货币形态,可以随时用作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在我国会计实务中,通常所说的现金是指狭义的现金,即库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各个企业单位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因此,对货币资金的核算、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任务一核算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通常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由于库存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正确进行现金收支的核算,并监督现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一、库存现金的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进行现金收支的明细核算。有外币的企业,应当分别以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库存现金日记账采用订本式账簿,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序时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天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的合计数和现金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严禁以“白条”抵充库存现金。月份终了,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应与“库存现金”总账的余额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模块一流动资产核算

二、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企业同时还应设置“库存现金”总账,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每一涉及现金增减变动的现金收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直接登记库存现金总账,企业日常现金收支业务较为频繁,为了简化核算,也可以根据汇总收付款凭证或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总账。【业务处理1.1.1】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8日开出现金支票一张,从开户行提取现金5000元备用。

根据现金支票的存根,公司会计人员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业务处理1.1.2】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10日销售产品收到现金702元,其中价款600元,增值税102元。

根据产品出库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702

贷:主营业务收入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客户名称:浙江宏大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05月10日NO10756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备注1001库存商品AM8件2300600

销售部门负责人:高敏发货人:曹文军提货人:段卫民制单:何键【业务处理1.1.3】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15日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200元。

根据购货零售发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200

贷:库存现金200

三、定额备用金的核算

定额备用金是指企业预付给职工和内部有关单位用作差旅费、零星采购和零星开支,事后需要报销的款项。备用金业务在企业日常的库存现金收支业务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备用金的预借和报销,既要有利于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正常进行,又要建立必要的手续制度,并认真执行。

定额备用金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由会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核定,拨出一笔固定数额的现金,并规定使用范围。(2)必须设立专人经管定额备用金。(3)支付零用现金时,必须由指定的负责人签字同意。(4)备用金经管人员必须妥善保存支付备用金的收据、发票以及各种报销凭证,并设置备用金登记簿,记录各项零星支出。(5)经管人员按规定的间隔日期或在备用金不够周转时,凭有关凭证向会计部门报销,补足到备用金的规定金额。

定额备用金一般都是采用定额拨付、先拨后用、用后报销的办法,通过“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或单独设置“备用金”账户核算。【业务处理1.1.4】2010年5月滨江华光有限公司的会计部门对经理办公室建立了2000元备用金定额。(1)以现金拨出备用金时,根据借款单,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2000(或:备用金2000)

贷:库存现金2000

借款单

2010年05月05日

借款人姓名马玲部门经理办公室借款金额人民币(大写)贰仟元整¥2000.00借款理由定额备用金批准人丁强归还时间(2)月末,经理办公室报销购买办公用品的开支共计900元以现金支付。根据购货零售发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900

贷:库存现金900(3)假设企业认为该部门的备用金没有继续设置的必要而予以取消,核销备用金时,经理办公室应在报销的同时交回剩余的备用金,根据购货发票和收款收据,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1100

管理费用——办公费900

贷:其他应收款——备用金2000(或:备用金2000)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清查是指对库存现金的盘点与核对,包括出纳人员每日终了前进行的库存现金账款核对和清查小组进行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库存现金盘点、核对。库存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清查的内容主要是检查账款是否相符,是否有白条顶库、超限额留存现金等。对于清查的结果,应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单”,填写现金实存数、账存数和库存现金溢缺情况,并由出纳人员和盘点人员共同签字盖章。如果有挪用库存现金、白条抵库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于超限额留存的库存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如果发现账实不符,除应及时查明原因外,还须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业务处理1.1.5】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31日对库存现金清查时,发现短缺200元,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单”。

2010年05月31日

实存金额账存金额实存与账存对比盘盈盘亏备注1206.7元1406.7元200元原因不明

负责人:李卫盘点人:张青出纳员:张艳批准处理前先调整账面,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00

贷:库存现金200

经批准后,由出纳人员赔款40%,其余部分记入“管理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出纳员张艳80

管理费用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00【业务处理1.1.6】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6月30日对库存现金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溢余150元,经仔细清查后,发现该企业出纳在支付工资时,少支付给冯芳100元,其余50元不能查明原因。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批准处理前先调整账面。

借:库存现金1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50

查明原因经批准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50

贷:其他应付款——冯芳100

营业外收入50

知识链接

1.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1)职工工资、津贴等。(2)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款项。(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属于上述现金结算范围的支付,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以现金支付或签发现金支票支付;不属于上述范围的款项支付,一律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2.库存现金限额。为了保证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单位留存一定数额的现金。库存现金限额由单位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开户银行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审查核定。

一般按照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现金开支的需要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发达地区的企业,库存现金限额可多于5天,但不能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量。企业每日的现金结存数,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不足限额时,可以签发现金支票向银行提取现金补足。

3.库存现金日常收支管理。企业在办理有关现金收支业务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现金的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当日送存银行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2)企业在现金结算范围内支付现金,可以使用本企业库存现金,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但不得坐支现金。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从本单位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现金的行为。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企业应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3)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如实写明提取现金的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方可支取。(4)企业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方可支付现金。(5)不准用不符合国家会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不得“白条顶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用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不准保留账外公款(即“公款私存”),不得设“小金库”等。

任务二核算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企业应当根据业务需要,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在地银行开设账户,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进行存款、取款以及各种收支转账业务的核算。

一、银行存款的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银行存款明细核算。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订本式账簿,由出纳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每日终了及时结出余额,并定期与银行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还要与“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对,保证账账相符。有外币业务的企业,还应分别按人民币和外币进行明细核算。

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企业同时还应设置“银行存款”总账,会计人员可以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库存现金付款凭证直接登记,也可以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或科目汇总表定期汇总登记。【业务处理1.1.7】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6月5日购入A材料一批,价款为40000元,增值税为6800元,合计46800元,开出转账支票支付。【业务处理1.1.8】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6月15日收到滨江天勤有限责任公司还来前欠款项30000元,存入银行。

三、银行存款的核对

为了检查企业和开户银行登记的企业账目是否正确,查明银行存款的实际余额,企业应定期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业务分析1.1】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6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65000元,而银行对账单余额为58000元。

请分析:为何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

在会计实务中,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两者的余额往往是不相等的。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存在未达账项;二是双方账户记录可能发生错误。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由于办理结算手续和凭证传递、入账的时间不一致而形成的一方已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值得注意的是,未达账项是引起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未达账项通常有如下四种情况:(1)企业已经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如企业于月末将转账支票送存银行,而银行尚未入账。(2)企业已经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如企业已开出转账支票付款,而银行尚未办理转账付款。(3)银行已经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如企业委托银行收取货款,银行已经收妥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4)银行已经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如银行代企业支付水电费,银行已经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

经过逐笔核对,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发现有下列未达账项:(1)企业送存银行转账支票一张,系销售收入25000元,银行尚未入账。(2)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支付办公费3000元,银行尚未收到支票,未入账。(3)银行代企业收取前欠销售款17000元,已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收款通知,未入账。(4)银行代企业支付本月水电费2000元,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未入账。

根据上述未达账项,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双方余额。

复核:李卫制单:张志文如果调整后余额相等,则说明双方记账无错,否则说明双方记账有误,应进一步查找原因。

需说明的是,该调节表只起调节试算企业与银行之间账目是否相符的作用,而不能作为调整账面余额的凭证,不能据此更正账面记录。至于产生的未达账项,须等双方接到相关凭证后,才能据以登账。该调节表调整后的存款余额,为企业存放在银行的可实际动用的存款数额。

知识链接

1.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目前企业通过银行办理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主要有以下9种结算方式。(1)银行汇票。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出票银行,由出票银行签发,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银行汇票。银行汇票一律记名,可以背书转让,其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个月。(2)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承诺其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本票一律记名,允许背书转让,其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最长不超过2个月。(3)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是同城范围内应用较广的一种结算方式,具有方便、灵活等特点。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0天。(4)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一律记名,付款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可在同城和异地使用,并可背书转让或贴现。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

商业汇票通过“应收票据”、“应付票据”账户进行核算,具体账务处理见模块一项目二应收和预付款项内容和模块三项目三应付及预收款项内容。(5)汇兑。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它适用于单位和个人之间各种款项的结算。汇兑是异地结算的一种,有电汇和信汇两种方式。(6)委托收款。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同城、异地均可使用,既适用于在银行开立账户的单位结算,也适用于水电、邮政、电信等劳务款项的结算。单位和个人凭已承兑的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凭证,可使用委托收款方式收取款项。委托收款按款项划回方式不同可分为邮寄和电报两种。(7)托收承付。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买卖双方签订有购销合同的商品交易。(8)信用卡。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信用卡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和普通卡。(9)信用证。信用证是国际结算的一种主要方式。它是进口方银行根据进口方要求,向出口方开立,凭出口方提交的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一定金额的付款承诺。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均可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

银行、单位和个人在办理转账结算时,都必须遵守“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予垫款”的原则。

2.银行存款的管理规定。(1)银行存款开户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以便于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等结算。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可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等。

基本存款账户是企业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该账户为企业的主办账户,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及其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应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企业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是企业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结算账户。该账户用于办理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一般存款户可办理现金缴存,但不能支取现金。

临时存款账户是企业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例如,为了满足企业临时性采购资金需要等。该账户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企业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该账户支取现金,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

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专项存款户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只能用于办理本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内的资金收付业务,不得出租和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2)银行结算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是办理银行结算的主要依据,企业和银行办理结算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办理支付结算时,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

任务三核算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外埠存款等。有关其他货币资金收付的业务,通过设置“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进行核算。

一、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企业填写“银行汇票申请书”、将款项交存银行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持银行汇票购货,收到有关发票账单时,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科目;采购完毕收回剩余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科目。【业务处理1.1.9】滨江华光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7月23日向开户银行申请开立60000元的银行汇票;7月25日持银行汇票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货款50000元,增值税8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7月30日,银行转来多余款收账通知,收回余款1500元。(1)7月23日,根据银行汇票申请书存根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6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2)7月25日,根据材料入库单、购货发票(略)等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