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与心灵贴得紧紧的:“大拇指教育”36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11:43:50

点击下载

作者:胡爱花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教育与心灵贴得紧紧的:“大拇指教育”36计

让教育与心灵贴得紧紧的:“大拇指教育”36计试读:

一所优质学校应有的文化迹象

建设优质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追求,而这一追求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发起一场变革,以及在变革中能否生成特定的学校文化。

今天,“文化的力量”正日益凸显其重要功能。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营造了一种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氛围和言行标准,赋予了这所学校师生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特有的“身份认同”,使他们在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主动“调适”自身的身份要求和特有倾向。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每一所学校都会有一定的文化存在,也有其相应的文化特点。一所学校的文化究竟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乃至学校变革的顺利推进。一所学校能够持续其特色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润育,学校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为学校文化的特色,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学校要想有足够的“磁性”,就必须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想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持续不断的、强大的变革能力;而强大的变革能力基于特色鲜明、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基所在。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在学校教育哲学里。学校文化虽然可以通过学校的建筑与仪式、环境与布局表现出来,但实际上,真正催人奋进、真实感人的文化力量,还是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和大家鲜明的个性与为人来“呈示”。

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文化,最关键的不是看“大楼”,而是看“人”,看教师有没有真实的个性,有没有感人的故事,有没有被学生记住,有没有真正影响学生的人生与成长;教师在工作中能否做到劳逸结合,能否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团队成员和师生之间能否相互激励;教育过程是否充满谅解和同情,教师能否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和压力;在学校全部生活中是否充满了对人的细节关怀……我这样说并非要否认和排斥学校的硬件建设。有钱当然要投入,但在投入过程中不妨更注重“软文化”建设,在开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经营学校文化品质,让未来的历史呈现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涤荡,形成鲜明深刻、一以贯之的学校教育哲学。因此,我们要积极整合学校文化变革架构,使学校“硬文化”与“软文化”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让学校真正散发出恒久的、迷人的文化芳香。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丹尼尔·丹尼森教授在经过对1500多家样本公司的研究后指出:适应性(adaptability)、使命(mission)、参与性(involvement)与一致性(consistency),是理想组织的四大文化特征,这四大文化特征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按照丹尼森教授的观点,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真正的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一是全体教师有没有都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二是全体教师是不是每天都会想“这件事”?三是学校中的每一个人能不能每天都用“这个方法”去做事或者每天都能表现出来?如果肯定地回答第一个问题,则表明学校存在着价值观;肯定地回答第二个问题,则表明这种价值观已融入了大家的思想;肯定地回答第三个问题,则表明这种价值观已融入了大家的行为,学校文化得到了落实。所以,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一种表现,是一种感觉,尤其是一种别人在你身上感受到的感觉,它最终必然要融入到你的思想与行为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不同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的原因所在。

我认为,一所优质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要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有不断提升变革能量的内驱力,要有永远秉持“学生第一”的教育立场。今天,我们不论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是都希望孩子幸福?人们都在追求幸福,但往往追到了别的,而忘却了幸福使命本身。学校应当成为一个真实的、合宜的、儿童能处处发现自己的幸福世界。须知,儿童才是学校文化变革的核心,我们应努力彰显学校文化的“人学”内涵,让我们的孩子有爱、善良、高贵、干净、宽容、尊重;让他们有学习的愿望、热情与能力;让他们头脑自由,能有尊严地面对世界;让他们心灵丰富,服膺真理与崇尚智慧。这样,教育改变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的命运,而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在我的概念中,一所学校如果有以下特征,肯定不能算作真正的优质学校:没有主张变革的学校领导;教师没有专业自主权,不能参与学校决策,自我效能感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缺少学习的气氛,没有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成功的路径单一;学校评价教师的维度单一;忽视学校的道德责任等。这些学校往往把外在的或上级的要求作为关注点,重视短期利益和可见的成果,注重外部表现多于内涵发展,在乎的是学校的“结果性表征”,引以为豪的是好的生源、好的教师、好的成绩等。

其实,优质学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卓越的过程,是与时俱进地获得变革理念、提升变革能量的过程,是不断通过“增能”与“进步”实现超越自身的过程。我坚信,不论学校现有的起点如何,只要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采取适当的措施,持续变革,每一所学校都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学校。从本质上说,优质学校是一种理想与实践的文化。如果从文化变革的视角描绘,优质学校大概是这样的:有鼓励不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存在追求卓越的文化机制;有共享的价值观和愿景,学校发展凝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智慧;有博大的胸怀,学校汇聚着不同性格、不同才情、不同背景的教师,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享受到专业尊严和自由创造的欢乐;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责任,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使命,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不因为是“好学校”而停止探索的脚步。

教育是最应该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事业,学校是最应该充满对美好人生憧憬的场所。假如教育失却理想,我们还能有什么?假如学校没有憧憬,我们还能有未来吗?

学校文化变革从其品质来说,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是能够让生命活力涌流的,是能够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的。近些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参与了不少学校的文化变革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些认识,有了和一线学校一起“整理”学校文化变革经验的冲动。这便是“学校文化变革”丛书的背景和缘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励,让我们有勇气拿出我们关于学校文化变革的“意见”。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给广大中小学文化变革实践者提供些许参考。杨四耕2013年5月12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序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教育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儿童天性。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特长爱好、奇奇怪怪的梦想和愿望,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去读懂他、理解他、尊重他,才能去引导他、激励他、点燃他。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教育工作者应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我想,明德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如此的了不起”的办学理念就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听胡爱花校长介绍,学校自创办以来以“大拇指教育”为宗旨,围绕学校龙头课题“‘大拇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研究”,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孩子竖起大拇指,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行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大拇指教育”的滋养下,成为“正气、大气、雅气、灵气”的“四气”少年。

厚厚的书稿,飘着淡淡的墨香,我欣喜于《让教育与心灵贴得紧紧的——“大拇指教育”36计》这本书诞生于一所建校才三年的学校。明德外国语小学是在奉贤经济创新转型发展,奉贤教育着力由资源规模、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到资源足、质量优的品质化发展转型时期创办的,“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成为奉贤教育新的发展目标。所谓“自然”,就是要尊重学生禀赋,遵循教育规律,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所谓“活力”,就是要激活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活力,激活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活力,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活力;所谓“和润”,就是要让奉贤教育达到既遵循教育客体规律又激发教育主体活力,主客体融合、活力朗润的高品质发展状态。在胡爱花校长的带领下,明德外国语小学以“高起点、高品质、国际化、有特色”为定位,倡导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坚持办一所有灵魂的学校,围绕“大拇指教育”开展深入而有意义的探索,与其他一所所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新建学校一样,给奉贤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细读书稿,我更欣喜于明德外国语小学教师的教育智慧。明德人心念学生,潜心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一路耕耘,一路积淀,一路收获。“计”就是注意、策略、计划的意思。书中的一计就是一个充满先进理念、理性思辨、鲜活实践的案例。“36计”就是36个案例,四十多位教师围绕“大拇指教育”,将自己的教育思考、实践和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着明德人自己的教育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引人思考,每一个案例皆可以借鉴。解读每一个案例,我清晰地看到了明德人通过“伸出大拇指这样积极赞扬的动作、语言或符号,激发孩子内心的正能量,肯定孩子的做法,欣赏孩子的表现,支持孩子的态度,激发孩子的潜能,点燃孩子的梦想”,努力实现信任儿童、赞赏儿童、鼓励儿童的“大拇指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我深深地感受到,“大拇指教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明德人围绕“童趣”、“宽容”、“激励”、“欣赏”、“爱心”、“倾听”六个维度,提炼总结了“大拇指教育”的“36计”。由理念付诸行动,由行动升华到计谋,明德人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育人文化。

教育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是教育的契机;教育无定法,每个方法都源于对学生的爱。“大拇指教育”,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 施文龙2016年11月18日前言大拇指比食指更管用

小时候,总听家人说邻家某某特别棒,会烧饭了、会洗衣了、会摘马兰了……而排行老三的我,在家什么家务都不会做;未到上学年龄,父母就把我送到学校跟姐姐一起读书,在长长窄窄的板凳上,我怎么也坐不住,于是“逃学”,躲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农户家里……这种种状况,父母并没有责怪,反而有时还会竖起大拇指夸我会剪喜字、会画图、会折纸工、会在母亲头疼的时候讲《蜜蜂和熊》的故事逗她开心(当时也只会讲这一个故事)。到了入学年龄,虽然我不像其他小朋友能从1数到100,但老师竖起大拇指夸我个子长得高……

于是,当我成了老师的时候,为人母亲的时候,面对着我的学生和孩子,我会有意无意地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长处、闪光点、与众不同之处,并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我也试图让每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是最了不起的。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孩子在指责中学会抱怨,在表扬中学会自信,在鼓励声中阳光成长。老师和家长应该在不断地鼓励和肯定中,培养出充满积极的人生态度、向上的生活热情、坚忍不拔意志的孩子。

十年前,我走上了校长岗位,作为校长,我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行动。我一直在思考:“教育是什么?”“小学教育应该有什么特质?”

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唤醒,唤醒孩子的灵性和欲求。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是点燃,点燃孩子的兴趣和激情;教育是催生,催生孩子的智慧和正能量;教育是支持,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教育的特质是什么?小学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儿童成长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的奠基工程。因此,小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同时,也关涉到一个儿童一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小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拥有人文素养、智慧品质、个性特质、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基础。学校应该给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优美环境、丰富课程、一个舞台、一片天地。

2013年9月,奉贤明德外国语小学在奉贤人民的期盼中诞生了,“明德”一词是从《大学》中撷取而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告诉我们:博学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于是,明德外国语小学确定了“高起点、高品质、国际化、有特色”的办学定位,以及“凸显国际化、追求个性化、实现现代化”的办学目标。明德外国语小学位居南桥新城大型居住区四标段内,其生源来自奉贤青村光明社区的拆迁安置居民的孩子,是当地的农民子弟,这些孩子因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里孩子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了不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千年种子。作为一所新开办学校,需要有能够凝聚师生的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的整体发展。我们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确立了“每一个孩子都如此的了不起”的办学理念,把“大拇指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哲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大拇指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旨在让全校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信仰——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潜能和才华,他们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他们都应该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同时,“大拇指教育”构建学校特有的文化——尊重、激励,自信、向上,温暖、开放。“大拇指教育”是指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激励的、引导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渴望成功的内在心理动力,给予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实现自己梦想的教育。“大拇指教育”是通过伸出大拇指这样积极赞扬的动作、语言或符号,激发孩子内心的正能量,肯定孩子的做法,欣赏孩子的表现,支持孩子的态度,激发孩子的潜能,点燃孩子的梦想。

三年来,我们坚持“大拇指教育”的研究,从校园文化的架构,到学生课程的设计;从“大拇指教师”的修炼,到“大拇指学生”的培育……教师们在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同时,自身的专业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一位教师迸发出无穷的教育智慧,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顶梁柱,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员。

三年来,大家慢慢提炼出了“大拇指教育”的六个核心词语——“童趣”、“宽容”、“激励”、“欣赏”、“爱心”、“倾听”。“大拇指教育”是充满童趣的教育,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位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一个又一个学习活动之中;“大拇指教育”是一种宽容的教育,教师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帮助学生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大拇指教育”是充满激励的教育,教师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期待感;“大拇指教育”是欣赏教育,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大拇指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教师用博大的爱去关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大拇指教育”是教师蹲下身子倾听学生心声的教育,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分享孩子们的快乐、分担孩子们的烦恼……

围绕“童趣”、“宽容”、“激励”、“欣赏”、“爱心”、“倾听”六个维度,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又创造性地总结了“大拇指教育”的“36计”。“童趣”中的“相映成趣、单刀趣入、标情夺趣、知情识趣、妙趣横生、多元趣评”六计,让学校充满磁性,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伙伴、爱上学习;“宽容”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增添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将错就错、徐徐图之、有容乃大、反求诸己、换位思考、身体力行”,每一计都给予学生最佳的教育时机;“糖衣炮弹、耳濡目染、身先士卒、大浪淘金、同心尽力、有的放矢”通过“激励”手段,计计满足学生的内心渴求;“欣赏”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一种认同,一种尊重,一种肯定,“伯乐一顾、了如指掌、知人善任、海纳百川、齐头并进、爱屋及乌”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有存在感,成就感;另外,围绕“爱心”的“兼爱无私、爱如己出、爱人以德、周听不蔽、倾囊而授、润物无声”和“倾听”的“因材施教、察言观色、抛砖引玉、以诚相待、感同身受、水到渠成”,每一计都是“大拇指教育”的一种理念、一种实践、一种创意和成果。

明德外国语小学的教师团队,老中青结合,而年轻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每一位教师围绕“大拇指教育”,俨然是一个教育的研究者,从一个维度、一条妙计着手,在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反复行动,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实践。从这些来自明德外国语小学每一位教师的最接地气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德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天才”,都是高手,明德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如此的了不起。其“了不起”体现在每位教师都能围绕“大拇指教育”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讲述自己有效的做法,体现了无穷的教育智慧。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领域,思考“36计”中每一计的内涵、现实意义,罗列操作要点,分享应用案例,写出温馨提示……虽然,有的篇幅还略显稚嫩,但对于一所成立才三年的学校而言,对于很多职初教师而言,他们的分享是弥足珍贵的。我很珍惜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都很珍惜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成果。

明德外国语小学的老师真了不起!“大拇指教育”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在市、区级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展示风采;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技能比赛、课堂教学评比中纷纷得奖,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才满一年的教师也能够获全国微课制作一等奖。每一位教师都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

明德外国语小学的学生真了不起!“大拇指教育”让明德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快乐每一天,收获每一时,成长每一刻”,孩子们正朝着“正气、大气、雅气、灵气”的“四气”少年的特质发展。曾记得,2013年9月,胡睿小朋友胆怯地站在123名小朋友中间,很不起眼,而如今,那百灵鸟般的歌声,响彻浦江两岸,在上海市青少年声乐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佳绩;李怡菲小朋友成为奉贤区红理会理事;陈欣蕾小朋友在全国青少年国际跳棋锦标赛中获得冠军;蔡佳卿小朋友成为方言达人……曾记得,2013年11月,奉贤区组织经典诵读比赛,学校选派“童子军”与大哥哥大姐姐们角逐,到如今,经典诵读、健美操队、啦啦操队、国际跳棋队、舞蹈队……纷纷代表奉贤,参加市级层面的角逐,每一次的比赛,孩子们出色的表现都得到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都能捧回最高奖;明德外国语小学学子在“大拇指教育”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竖起大拇指,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竖起大拇指,让每一位教师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竖起大拇指,明德外国语小学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大拇指永远比食指管用!胡爱花2016年10月1日于明德园第一章童趣:将学习变为趣味探索之旅

孩子们虽懵懂,却非无知,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教育,若能好好对待这番好奇,必将让孩子的学习路途变得风光旖旎。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从何而来?让学习由浅入深,让成长多元立体,使学习成为一场趣味探索之旅,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何为“趣”?当人们看到有趣的东西时便会想方设法去获得,当学习成为趣事,何愁孩子们不会千方百计去汲取?第1计 相映成趣

相映成趣,也就是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妙趣横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而构建起师生共同提高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打造童趣课堂,以此改变沉闷的教师单向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发言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实意义】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观众坐在教室里,对于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的效率比较低。而在相映成趣的课堂模式下,每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鲜和未知的,他们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们会非常专注,精神高度集中。因此,相映成趣的课堂意义在于:(一)学生学得更有趣

兴趣是学习的诱因,只有觉得学习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足。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去挑战自己,比如在游戏环节,或者是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会愿意去尝试,并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爱上课堂,爱上学习。(二)学生学得更高效

学生“真学”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即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点,还能运用知识点完成任务,甚至能在活动过程中拓展或者联合之前的知识点,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三)学生学得更自信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更加强烈。在以往的课堂中,总有部分学生,他们从不发言,缺少教师的关注,容易被边缘化。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他们也可以去参与学习,参与小组合作,在同伴的带动下,他们会变得自信,而原本就是小组领导者的学生则会更加自信。【操作要点】“相映成趣”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我觉得高效的课堂应该实现每个学生自主地成长,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进步,课堂上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洋溢着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温馨。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自觉渗透课改理念,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让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创设思考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这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疑问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是丰富的,他们的学习也是有效的。(二)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学中,我们要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性格情趣、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回答问题,进行对话表演,在课后督促小组成员背诵课文、听写单词,并帮助解决小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共同进步。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2.有序组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务,就必须与其他成员互相协助,有效沟通。而要使这些沟通与合作有效,教师在课前应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精心辅导。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任务,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营造讨论氛围,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热情。

3.评价奖励,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其次,除过程评价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并反省自己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加入到合作学习之中。(三)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直观操作可以驱动其内在的思维活动,借助外显的动作促进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才会印象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应用案例】

在《1AM4U1 On the farm》这个单元的第1、2课时中,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认识chick、duck、cow和pig这4个农场动物所对应的叫声,同时学习在农场情境下开展小对话。第3课时是一节巩固提高课,教材设计的是动手操作和角色扮演两个环节。在以往,课堂教学往往会省略动手做面具这个环节,因为教师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学生的角色扮演,制作面具会浪费时间。但是仔细研读教材,我发现角色扮演是在戴面具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面具更能增加学生对于角色的认同感,不可省略。

因此,我提前一天让学生预习如何制作面具,并且要求学生和小伙伴(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先做好面具的框架,涂色则留到课堂上完成。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和学生做了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即播放声音,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目的是巩固本单元的核心词汇。接着,出示一个学生制作的面具,请他来说说制作的过程。同时,纠正学生对于单词draw、cut和stick等的错误发音,并请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并且说一说制作的步骤。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对于本课时的第一个知识点,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接着,请学生为自己制作的面具涂上颜色,并思考如何戴上面具介绍自己,时间为5分钟。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为自己的作品涂上喜欢的颜色,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

但是,到了自我介绍的环节,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英语不到一个学期,对于英语句法理解得不够好,还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此时,教师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用英语介绍:“Hello!I’m a cow. Moo... Moo...”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立刻就有不少孩子举手,戴上面具来展现自己。而其他学生也在同伴的自我介绍中,学会了如何介绍自己。

我继续引导学生:我们每个小动物都非常特别,你能不能用更多的话来介绍自己?比如“Hello!I’m a cow. I am big. I can run. Moo... Moo...”我们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大家来试一试,不会说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忙,最后我们来开个party,请小组来表演一下。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许单个学生并不能完成,但是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设置了party的情境,学生没有负担,会更乐于表达。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并且学会了综合运用以往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更有成就感。【温馨提示】

1.丢掉“师道尊严”的包袱,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以学识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多亲近,少冷漠;多鼓励,少指责;多注意,少冷落。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差异,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性的材料,激发他们的潜能。(夏静)第2计 单刀趣入

单刀趣入,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在这里,单刀趣入是指单刀直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就直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现实意义】

19世纪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操作要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心里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先让学生报数,教师很快说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便被教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头脑中便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判别出来”的疑问,使他们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判别方式,然后教师再顺势导入课题。(二)故事引入,启迪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小学生天性喜新好奇,喜欢故事。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导入设计,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三)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念。(四)利用游戏,创建氛围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别出心裁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对新课的学习。【应用案例】

在《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中,教师编排了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9/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着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6/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猴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教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在《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他们认识同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所花费的时间不大一样;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可以提高计算速度。我是通过讲故事导入的:高斯是德国数学家,他小时候喜欢数学,10岁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题:1+2+3+4+5+…+99+100=?当别的孩子动笔算的时候,小高斯却已经算出得数是5050。同学和老师都感到惊讶。你们知道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对吗?原来他采用了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后来,高斯成了一个大数学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这样的导入生动形象,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建构了故事与所学知识的桥梁,缩短了学习新知识的距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盎然的兴致投入到学习中去。【温馨提示】

单刀趣入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设计导入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3.导入对学生接受学习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得新课一开始就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庄雪薇)第3计 标情夺趣“标情夺趣”原指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在此引申为在“大拇指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兴趣,除基础课业学习之外,调动学生对音乐、棋类、美术、体育等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元化、多方位的发展,注重习惯和个性的培养,做到德、行、才兼备。【现实意义】

苏格拉底曾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首要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点燃他们“求学”的火焰。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纯粹的基础课业早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谐社会的新公民是更有教养的公民,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多方位得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古有学子苦学琴棋书画,对于现代学生而言,兴趣培养的选择方向更加广泛,除了琴棋书画,还有各类新的乐器、体育项目、舞蹈、陶艺、剪纸以及“乐高”等。这些兴趣爱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的开发智力,有的锻炼身体,有的陶冶情操……这使得现代教育愈加关注对于学生基础课业学习之外的兴趣培养,即关注对学生“物外之趣”的培养,点燃学生“乐学”的火焰。

学生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个性是教师需要加以关注的方面,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习惯和个性正是除知识本身之外教育所留下的,它们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面貌。“标情夺趣”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各类兴趣的修习中养成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个性(在西方称人格),兼备良好的德行。【操作要点】

兴趣是第一位的,培养孩子的“物外之趣”并不急于一时,也并不是要“面面俱到”、样样都学,最关键的还在于兴趣——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产生兴趣的可能。(一)了解学生,点燃兴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有更加偏爱的兴趣爱好。张洁曾说:“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兴趣一部分是先天因素,一部分是后天养成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如果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倾向,就要尽可能地鼓励、支持孩子去学习,激发孩子更浓厚的学习热情。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倾向,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去发现、去挖掘孩子可能感兴趣的项目,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可以鼓励运动能力较强的孩子去参与一些球类的体育项目,或是学习一种舞蹈。对于这些兴趣项目,孩子并不一定不感兴趣,他们可能只是不了解。这时,教师和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去参与、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二)及时鼓励,体验收获

但凡是学习,总是要有所付出的。当孩子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有的孩子接连遇到了几次困难就失去了兴趣,畏难而退。事实上,孩子只是害怕失败,如果让他体验到成功,那就能重新点燃兴趣。比如孩子从零开始学习钢琴,从只能准确地弹出一个音符到弹对几个音符,这就是进步。教师和家长及时的鼓励与赞扬会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帮助他重拾信心,甚至更加“奋发向上”。(三)由点及面,重在坚持

赞科夫指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当孩子对某一种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这种兴趣往往会迁移到同类型的其他项目中。当孩子喜欢看一本童话书,他就有可能会喜欢看其他的童话书,进而对所有的童话书充满好奇。这种兴趣就是绝佳的学习动机,促使孩子更主动地去学习。黑格尔也认为,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由一个点慢慢拓展到一个面,这个过程或许是缓慢的,但只要坚持,一粒种子也会长成参天大树。(四)由表及里,修身养性

卢梭认为,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学生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当孩子在学习某一个项目并产生兴趣的时候,我们所要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孩子所学项目的情况,还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这个项目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比如耐心、习惯、偏好、思维方式、承受挫折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要透过现象的表面来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适时修正一些不良的状况,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此外,琴棋书画类兴趣爱好本身就有修身养性的效果,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用案例】

明德外国语小学的特色“快乐330”课程就是为孩子多元化发展而设立的,包含体育、美术、乐器、舞蹈、棋类等项目。课程采取走班制的方式,在每学年初由孩子自主选择所学课程,然后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学习一个项目,原则上在选定一个项目后不能轻易更换,至少学习一学年。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知道自己选择的项目要坚持到底,不能随意地半途而废。

我们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也较为胆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年初开始自主选择兴趣课程时,他怯怯地站在各个项目介绍点前不知所措。这时,我走过去,弯下腰,轻轻拉着他的小手带他去各个项目点,简单地向他介绍了每个项目,并观察他是否感兴趣。当我带他来到吉他项目点时,他指着海报上的吉他图片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吉他,是不是很漂亮?”他的小眼睛一亮,高兴地说:“我家里也有个吉他,比这个好看!”“用吉他可以弹出很好听的音乐,你要不要学?”他低下了头,轻轻地说:“可是我不会,万一学不好怎么办?”我拍拍他的背,指着旁边报名的小朋友说:“不要怕,看,这么多小朋友在报名呢,你可以的!”于是,他高兴地在吉他班报了名,回到教室还兴奋地告诉其他同学自己要学吉他了。

课程开始后,每周五这位学生就背着吉他充满期待地走进校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能够弹出一段简单的曲子了,平时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也变得集中了,性格开朗了些,有时候下课还能听到他在轻轻地哼唱。孩子对于某一个项目的兴趣激发是需要契机的,教师要抓住机会来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孩子在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会逐步改善。

在我执教的诗歌诵读项目中,有一个学生虽然选择了这个项目,但似乎兴趣并不高。每次在学一首诗的时候,他总是看一看、听一听,就开始玩文具了。我观察了他几堂课的表现,发现在我第一时间出示一首诗的时候,他都会抬头看一眼,听我朗诵一遍,然后再自顾自地玩耍。这说明他对于诗歌其实还是有好奇心的。于是,我在示范朗诵好之后,穿插一个关于诗歌的小视频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再次进行教学的时候,我发现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大家一起学习朗诵的时候,他会轻轻地跟着学,但当我请他单独朗诵一句时,他却不愿意。我猜测他可能是因为不够自信,并非不感兴趣。于是,我邀请了其他几位男生和他一起来朗诵,这时他愿意了,朗诵完,我及时表扬了他。接着,我再邀请一位学生和他一起朗诵,这次他又犹豫了,我满怀期待地看着他,鼓励道:“刚才我就站在你的旁边,听到你的朗诵了,很好听,再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好吗?”他依然犹豫,“那老师和你们一起朗诵,好吗?”这次他同意了!我用手势引导他和另一位学生一起朗诵,我清楚地听到了他的朗诵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这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积极了,能够一个人激情地朗诵诗歌了,对于诗歌的兴趣也愈来愈深,变得自信了!对孩子的一项兴趣爱好的培养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与加强的,同时孩子的个性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温馨提示】“标情夺趣”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技”与“才”只是一部分,切不可为了培养所谓的“技”和“才”而忽视孩子的兴趣,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去学习,反而伤害了孩子的个性。

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兴趣。因此,在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且要适时加以调整。(瞿文逸)第4计 知情识趣

知情识趣,出自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三卷:“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它是懂情意、善体贴的意思。一名知情识趣的教师,不仅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更能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现实意义】“知情识趣”是尊重学生的一种态度,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是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理念。知情识趣的教师能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从而使学习更有效率,进步更大。知情识趣的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年龄层次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最优成才方案,并且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操作要点】

要成为一名知情识趣的教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经常了解和研究学生,既掌握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记忆力、兴趣、爱好、注意力、理解能力、知识的储备和努力的程度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教学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班集体教学上,同时应善于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生。(二)面向大多数学生,注意学习进度和深度

教学必须从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出发,既不能估计太低,降低要求,放慢速度,影响培养规格,也不能估计过高,内容过难,分量过多,进度过快,结果完不成教学任务。(三)注意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如组织各种校外活动、课外小组活动、开设选修课,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四)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拔苗助长,应采取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沟通与教育方式进行引导。知情识趣的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智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细心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努力程度又有清晰的了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使之走上合适的成长之路,成为相应的有用人才。【应用案例】

知情识趣的教师能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针对各年龄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小学低龄段的英语课堂中,可采取如下方式:(一)歌曲表演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唱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歌曲、歌谣、小韵文等进行教学,把音乐和英语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二)游戏表演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三)角色表演《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而这些角色表演“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安排“角色表演”,让学生自己体会。如教学有关购物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超市、菜场等购物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等角色。小学教材的内容以对话为主,角色表演不失为活化教材的一个好方法。当对话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演绎时,书上的对话就被演“活”了。

在教授牛津版1A Unit 2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Give me a rubber,please. Give me a ruler,please.”这是一个发生在美术课上的情景,英语课上创设类似于美术课上学生相互交换或借用美术工具的情景,能达到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熟练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但我想到可以借用故事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促使他们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知之后自发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于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Give me ______,please”及相关对话之后,我想到了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我借用了其中的一个场景,即渔夫的那位贪婪的妻子不断提要求,而渔夫一次又一次去求金鱼的过程。事先我准备了两把椅子,一把给扮演金鱼的孩子(考虑到一年级孩子身材较为矮小,而金鱼这个角色在整个故事中体现得比较伟大),另外一把则是给自己准备的,因为教师在整个post-task故事的体验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扮演的渔夫妻子的角色又比较盛气凌人,所以目的在于凸显出这样的戏剧效果。此外,我还准备了一条黄颜色的披巾给扮演金鱼的小朋友做道具,一件厨房用衣给自己做道具,这样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在教学进行到五分之四时,我展开了故事的讲解。以下是我改编的解说词:The fisherman is kind but poor. His wife is poor,too,but she is very greedy. One day,the fisherman saves a goldfish,and the goldfish promises to give him everything. His wife says,“Give me a hut!!!” The fisherman says to the goldfish,“Give me a hut,please.” The goldfish says,“OK,here you are.” His wife says,“Give me a castle!!!” The fisherman says,“Give me a castle,please.” The goldfish says,“OK,here you are.” His wife becomes the queen,the emperor,the pope. At last the goldfish gets angry and takes back everything,the fisherman and his wife become poor again.因为学生对于这个经典的故事比较熟悉,所以在我的指导下很顺畅地理解了故事。接下来,我就安排了体验活动。我站在椅子上模仿渔夫的妻子提出无理要求——“Give me a ______!!!”在语气和表情方面,我夸张地表现了她的张扬和无理,结果孩子们马上就理解了这个角色的特征,露出畏惧和害怕的表情。然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在座所有的学生来表现渔夫在和金鱼的谈话中所表现出的面对妻子的怯懦和面对金鱼的难堪,结果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到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扮演小金鱼的孩子,她平时比较散漫,但这节课上她表现得非常大气。毫无疑问,这个角色给了她一个转变的机会。最后,我让更多的孩子轮流来体验凶悍的妻子提出不同的要求,结果孩子们提出的要求都比较cool,比如“Give me a bag,please.” “Give me a computer,please.”虽然他们提的要求不符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但是这些不同的要求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经历了一个权衡的过程,反映了他们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而教师恰好可以从中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温馨提示】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锻炼敏锐的目光,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尊重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发光发亮。

2.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利用儿歌、对话、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富有童趣的学习氛围。

3.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具,突出课堂的童趣性。教师要自身投入,表现要适当夸张,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4.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要指令清晰,能有效完成活动和任务。教师要把握上课的节奏,重视学生的反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茅婵玥)第5计 妙趣横生

作为一名教师,再没有比上一堂妙趣横生的课更令人感到幸福了。上这样的课,教师感到酣畅淋漓,学生则兴趣盎然。上这样的课,学生回味无穷,教师则久久不能忘怀。上这样的课,像炎热的夏季吹过凉爽的风,像严寒的冬天燃烧起熊熊的大火。

这样的课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激情与智慧的联袂,是此时、此地、此景、此心的共鸣。【现实意义】

构建妙趣横生的小学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样的课堂重点强调“趣味”二字。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轻松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可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幽默语言和肢体语言的作用。【操作要点】(一)幽默语言:教学幽默不仅是催化剂,更是兴奋剂

幽默的语言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无限魅力。教学幽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