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务礼仪(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22:05:17

点击下载

作者:刘国柱,王振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商务礼仪(第2版)

现代商务礼仪(第2版)试读:

前言

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掀起了学习礼仪的热潮,特别是随着中国向国际化迈进步伐的加快,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规范的礼仪都将是顺应时代进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前提。讲求和注重礼仪不仅体现在它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上,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它的经济价值上。学习、运用现代商务礼仪在业务往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纷杂的环境下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已成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个人良好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宽容、友善的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手段。

本书的编写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商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务礼仪的基本原理;个人形象礼仪,如仪容、举止风度礼仪、表情礼仪、商务场合着装礼仪、交谈礼仪等;日常生活礼仪,如见面礼仪、馈赠礼仪、就餐礼仪、各种聚会礼仪等;办公事务礼仪,如打电话礼仪、接待礼仪、会议礼仪、商务礼仪、商务文书礼仪等;行业礼仪,如公司礼仪、商店礼仪、服务业礼仪等;营销礼仪,如商品推销礼仪;外事活动礼仪,如外交礼仪、国旗国徽国歌礼仪;求职上岗礼仪等。所述内容力求准确、实用,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以章次顺序排列):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刘国柱(第1、3、8章)、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王振林(第2、9、10章)、牡丹江大学黎云东(第5、6章)、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金焕(第4、7、11章)、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王振国(第12章)。刘国柱、王振林担任本书主编,阎实担任本书主审。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礼仪方面的书籍、文章及网络刊物的相关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所疏漏,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日趋完善。

薛辛光

2009年1月

出版说明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对新型教材的需要,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了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主干教材14种。由于这套教材的主编多是所在院校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或教研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者,全国性或地区性专业学会会员以及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且全部教材均配备了方便教学的教学资源,因此这套教材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相关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其中6种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反映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经验,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07年7月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规划教材”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编写研讨会,明确要求以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要求为切入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对第1版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充实资格认证、案例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与第1版教材相比,修订后的第2版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教材内容和体系力图体现教育部16号文件“工学结合”精神,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教材内容兼顾学历课程与职业资格应试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形式,按岗位工作流程和需要进行编写,以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顺利取得“双证书”。(3)教材中适当引用与教材内容贴切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训操作,缩短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4)教材配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高职师生的教和学提供方便和帮助。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所必需的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建议和习题参考答案等。利用教学资源,可为课程教学安排提出指导性意见,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解决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料方面遇到的困难;精美、形象的电子教案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相信,修订教材的出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高等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教材中所存在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将通过今后的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完善和充实,以便我们更好地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电子工业出版社 高等职业教育分社

2008年6月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与“经济管理基础课”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

主任 胡德华

副主任 张智清 钟立群 于翠华 阮红伟

委员 陈文汉 代海涛 冯丽华 符莎莉 李辉作 刘国柱 尚徐光 宋冀东 王培才 薛辛光 叶萍 臧良运 张启杰 张庆江

第1章 礼仪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 明确礼仪的含义与特征

● 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1.1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自古以来,礼仪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讲究礼仪看做自己走向社会的名片、广交朋友的法宝,甚至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1.1.1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漫长历史过程。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礼仪的萌芽时期(前5万—前1万年);第二阶段,礼仪的草创时期(前1万年—前22世纪);第三阶段,礼仪的形成时期(约前21世纪—前771年);第四阶段,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约前770—前221年);第五阶段,礼仪的强化和衰落时期(前221—公元1911年);第六阶段,现代礼仪时期(1911—1949年);第七阶段,当代礼仪时期(1949—)。

现代礼仪源于礼,而礼之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一方面,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过少而产生崇拜引致;另一方面,礼起源于人类协调矛盾冲突的需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传达善意,于是礼便产生和发展起来。

礼的宗教起源于自然界,是古人敬天畏神的观念和认识的反映。远古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很低,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和无法驾驭的自然力量,如电闪、雷鸣、地震等,原始人往往迷惑不解,从而对自然界产生神秘莫测感和恐惧敬畏感,进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并采用原始的宗教仪式,如祭祀、崇拜、祈祷等,企图以人们的虔诚来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古经《礼记》曾对礼的起源和发展作出概括的描述,大意是:远古时代,人们把黍米和猪肉放在滚烫的石板上烤炙而食;在地上凿坑作为酒樽,用手掏捧而饮,并且用茅草茎捆扎成鼓槌来敲击土鼓,以表示对鬼神的祭祀。这就是远古时代拜神灵的礼仪,也即是礼的开始。后来,礼逐渐演变成为一整套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的政治制度和文物典章制度,尤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举行的祈福求福活动;殷商时代盛行的先王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古代礼仪的形成。

另一方面,人们在维持着“人伦秩序”和防止部落冲突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礼。人就其自然力量而言,不如牛马等动物,而人类却能以群体的力量战胜和驾驭牛马等动物及其他自然力量。人类的社会群体性又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因此,以狩猎为主的人类祖先在打猎时,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当不同部落里的人相遇时,如果双方都怀着善意,便各自伸出手掌,掌心向前,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石头或其他武器;走近之后,相互摸摸右手,以示友好。这一源于安全需要的动作沿袭下来,便成为今天人们常用的表示友好的握手礼。另外,在解决人们的矛盾和部落的冲突时,常常因“止欲制乱”而制礼。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黄帝、尧、舜、禹等“圣贤之人”是被当时的人们所普遍称道和尊重的典范。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礼仪的内容得到不断完善和充实。周代“礼”的内涵已由原始社会的祭神仪式演变为封建等级秩序,大到国家政治、小到家庭生活,无不按照一定的程序、仪式进行。尤其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礼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视为“国之基”、“君子之大柄”。中国古代礼仪对后世影响甚大,例如:【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定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告诫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一是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二是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做“弱冠”。【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才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祭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佩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如下几类。

●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 佛道徒之死称:涅、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被西方侵略者打开,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渗透进来。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在介绍西方文化、科技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礼仪引入中国,一些西方流行的礼节在中国被接受和运用,如人们今天普遍使用的握手礼、注目礼、敬礼等礼节。辛亥革命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旧礼仪中的糟粕部分被摒弃,代之而起的是符合现代社会道德、思想、伦理观念的新礼仪。

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的一些礼仪也传入中国,如人与人之间互称“同志”。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增多,西方的一些礼节也以更快的速度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礼仪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因素。1.1.2 西方礼仪文化的演变

西方的礼仪文化从古希腊罗马直到近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孕育和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礼仪。

古希腊文化一直被称为西方人的文化摇篮。古希腊文化的集中体现——希腊神话与传说,也构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宗教。这种宗教,“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礼仪。一般总是先有仪式,神话、教义、神学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1卷,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早期希腊宗教构想出了大量具有人性色彩的神,如奥林匹斯山上的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均是与人相似,可以与人平等交谈或像人那样需要吃喝与睡眠的神,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愿望去选择神。奥林匹斯山诸神被所有的希腊人承认,但每个城市又保留着地方神和世代相传的宗教礼仪。

到了中世纪,欧洲兴起了基督教宗教礼仪。基督教宣扬博爱,主张爱人如己,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中提出“你们愿意人怎样对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这一节文字被后人称为“黄金定律”,与中国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义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基督教宗教礼仪强化神性、神威和神权,忽视人性的价值和人权,故在中世纪后期日渐腐化和不合时宜。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欧洲人展开了对基督教神学的清算,从对宗教礼仪的强调转而崇尚一种新的、肯定世俗生活合理性的、强调人的社会交往和发展完善的人文交际礼仪,从而揭开了西方礼仪文化史新的一页。文艺复兴由于讴歌人的尊严和价值,大大提高了人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和荣誉的热爱,于是人文礼仪和社交礼仪被提到实现人自身价值的高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强调指出,要成为一名绅士,首先需要的是美德和礼仪,品德加上礼仪,犹如钻石经过琢磨,更能使人喜爱。品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品德发出光彩的是良好的礼仪。洛克所说的礼仪主要指待人接物、处世为人的礼貌、礼节和风度。

洛克之后,欧洲的礼仪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讲求礼节礼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礼仪和社交礼仪。因此,可以说,人类的礼仪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风俗与传统,为现代礼仪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厚的养料。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他们的礼仪随之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1.2 商务礼仪的含义与特征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奥运会申办成功,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活动。交际范围的扩展,交际关系的复杂,交际频率的加快,都产生了一种迫切的社会需要——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清除交往中的障碍,更为顺利地进入各种交际场合,从而为事业的发展打开局面。

要了解商务礼仪的含义,首先需简要了解一下礼仪的含义。而要理解礼仪的含义,有必要搞清楚礼、礼仪、礼貌、礼节等相关概念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2.1 礼仪的含义

何谓礼?“礼之名,起于事神。”在《说文·示部》中将礼解释为:“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神福也。”其本意是敬神,表示敬意的活动。由于礼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矩、仪式,于是又有了礼节、仪式的概念。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把这种礼仪活动由“祈神”转向敬人。所以,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以示尊重他人的准则。与“礼”相关的词主要有:礼貌、礼节、礼仪。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其实,从内涵上来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礼节,是指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问候、祝贺、致意、慰问、哀悼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其实际上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人们以一定的约定俗成并共同遵守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具体行为规范体系。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及其完整的过程。不过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待人的尊敬与友好等情感。有鉴于此,为更完整、准确地理解“礼”,采用礼仪这一概念来对此加以表述,是最为可行的。

三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关系,其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懂得了这种划分的相对性,将有助于我们在认识各种礼仪形式时融会贯通。就此,可以进一步对礼仪下一个更为完整的定义:礼仪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际生活中,集体创造并共同遵守的一种用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包含有尊重、爱护、关心他人等意义的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系。

从不同的视角可对礼仪这一概念作殊途同归的诠释,以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与把握:从修养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于对礼仪的认知和应用。从道德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被界定成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标准做法、行为准则。从交际角度来看,礼仪既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从民俗角度来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审美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心灵美的必然外化。从传播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1.2.2 礼仪的特征

与其他学科相比,礼仪具有一些自身独具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其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五个方面。

1.规范性

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性,不仅约束着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使之合乎礼仪,而且也是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必须采用的一种“通用语言”,是衡量他人、判断自己是否律己、敬人的一种尺度。总之,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因此,任何人要想在交际场合表现得合乎礼仪,彬彬有礼,都必须对礼仪无条件地加以遵守。另起炉灶,自搞一套;或是只遵守个人适应的部分,而不遵守不适应自己的部分,都难以为交往对象所接受、所理解。

2.限定性

礼仪,顾名思义,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通情况之下的、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特定范围之内,礼仪肯定行之有效。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范围,礼仪则未必适用。这就是礼仪的限定性特点。理解了这一特点,就不会把礼仪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也就不会在非交际场合拿礼仪去以不变应万变。必须明确,当所处场合不同,所具有的身份不同时,所要应用的礼仪往往会因此而各有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差异很大。对这一点,是不容忽略的。一般而论,适合应用礼仪的,主要是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三种交际场合。

3.可操作性

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它不是纸上谈兵、空洞无物、不着边际、故弄玄虚、夸夸其谈,而是既有总体上的礼仪原则、礼仪规范,又在具体的细节上以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仔细周详地对礼仪原则、礼仪规范加以贯彻,把它们落到实处,使之“言之有物”,“行之有礼”,不尚空谈。礼仪的易记易行,能够为其广觅知音,使其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交际实践,并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而且反过来,又进一步地促使礼仪以简便易行、容易操作为第一要旨。

4.传承性

任何国家的礼仪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何国家的当代礼仪都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对本国、本民族既往礼仪成果的传承、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这就是礼仪传承性的特定含义。作为一种人类的文明积累,礼仪将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的习惯做法固定下来,流传下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不是一种短暂的社会现象,而且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更替而消失。对于既往的礼仪遗产,正确的态度不应当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应当是有扬弃,有继承,更有发展。

5.变动性

从本质上讲,礼仪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它是在人类长期的交际活动实践之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绝不可能凭空杜撰,一蹴而就,完全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由此而引起的众多社交活动的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又要求礼仪有所变化,有所进步,推陈出新,与时代同步,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他们的礼仪随之也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这就使礼仪具有相对的变动性。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它看做一成不变的东西,而能够更好地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对待它。也不会对礼仪搞“教条主义”,使之一成不变、脱离生活、脱离时代。1.2.3 商务礼仪的含义

商务礼仪是公司或企业的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为了塑造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规范或程序。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并且比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的内容更丰富,它不仅以对顾客的尊重为基础,而且以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来体现这种尊重。同一般的礼仪相比较,商务礼仪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

1.3 商务礼仪的功能和作用

1.3.1 商务礼仪的功能

商务礼仪具有以下功能。

1.沟通功能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双向传播。人通过礼仪沟通彼此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了解,密切和升华感情,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共享和情感的交流,使人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作为有理性的社会存在物,自会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自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共振、共鸣的心理现象,形成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的沟通效应。

2.协调功能

礼仪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行为所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通过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方法固定下来,并不断地支配和控制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礼仪是人际交往和谐发展的调节器。礼仪的发展史表明,礼仪一开始就是一种协调众人行为的规范,也就是以虔诚的手段或方式去处理人我、己群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社会交往的顺利实施。

3.规范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无论是从事生产活动还是日常生活,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生活准则和规范,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礼仪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态度、动机和行为方式,协调着人们的关系,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社会的运行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人际关系的协调融洽,家庭的和睦与安宁,都要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礼仪的规范和要求。

4.评价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及精神风貌。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通过一个人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则可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标准。这就是礼仪的评价功能。1.3.2 商务礼仪的作用

礼仪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体现着人们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代表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礼仪是形成相互尊重的人文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均把礼仪上升到治国安邦、济世安民的高度,认为“隆礼贵仪其国治,简礼贱仪其国乱”。荀子在《荀子·修身》中则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在当代社会,礼仪已不再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但是,它在社会生活中仍起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环节、各个角落,成为社会交往、事业成功、组织兴旺、国家富强以及国际间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现代生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现代礼仪的基础是平等待人,礼仪本身表现了对他人的尊敬,所以遵守礼仪可以缓和人际交往中的摩擦。

第二,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敲门砖。在西方,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可以使人通向四面八方。一个具有礼仪这种美德的人,“他凭着这一点点成就,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宽”。

第三,礼仪是国家富强、社会文明的标志。古人曾经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将礼仪列为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礼仪是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尺度,体现着人们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代表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故此可以说礼仪是形成互相尊重的人文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

第四,礼仪是衡量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本章小结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需要。把握好礼仪的概念,理解礼仪的含义,就要学习和掌握礼仪主要特征、主要功能和作用。因为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概括,理论的学习对于礼仪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和人们协调相互关系的实际需要。中国现代礼仪同古代礼仪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对中国古代礼仪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扬弃的原则。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商务礼仪的作用有()。

A.沟通功能 B.协调功能 C.规范功能 D.评价功能

2.古人对“死”有很多讳称,天子死称()。

A.薨 B.崩 C.百岁 D.千秋

二、填空题

1.礼仪起源:一方面源于(),另一方面源于()。

2.同一般的礼仪相比较,商务礼仪有很强的()和可(),并且与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

三、问答题

1.试述礼仪的基本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礼仪的概念。

3.礼仪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

四、判断题

1.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

2.国际通行礼仪源于西方礼仪。()

第2章 服饰礼仪

【学习目标】

● 服饰修饰的知识与技能

● 根据有关佩饰的要旨进行个人形象设计

服饰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心理学现象“首因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得体的着装,不仅能体现一个人较高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而且能展示一个人的品位、提升个人素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其个人教养以及个人品位的最形象的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商务人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总的来说,应注意掌握服饰选配的基本要求,着装礼仪、佩饰礼仪的基本常识。

2.1 服饰概述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必需品之一。服饰被称为人的第二肌肤。服饰的诞生与礼仪的起源联系在一起,正因为有了服饰,人类才得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礼、义、廉、耻及爱美之心。在现代,服饰不仅具有御寒遮体的基本作用,而且还具有更高层次的作用,影响着社交的成功和事业的顺达。因此,我们有必要注重服饰,使之与自己所扮演的社交角色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相符,与所在企业的整体形象协调。2.1.1 服饰的作用

服饰对于人们除了最为原始的基本功能遮羞挡风外,在现代社会,服饰大体上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装饰性作用

天生秀美、风度潇洒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我们却可以靠化妆修整、着装佩饰等后来的修饰手段,弥补和掩盖容貌、形体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在视觉上把自身较美的部分展露、衬托和强调出来,使形象得以美化。

在色彩方面,人的肤色是单一的,而服饰的色彩是丰富的,可以通过服饰的色彩来调整和衬托肌肤的颜色。例如,脸色偏黑的人不适合穿着颜色过明或过暗的服饰。

在造型方面,服饰可以对人的形体加以改造,扬长避短,展现人的形体美。例如,腿形粗短或成“X”形腿,可借长裙“藏拙”,而优美修长的双腿,则可用短裙或佩戴脚链使之得以充分体现。

服饰不但能掩瑕扬瑜、美化形象,还能通过讲究仪表所折射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更深层次地美化形象。每个人的形象,就像橱窗里的风景画,没有理由将憔悴的面容、邋遢的服装展现在众人面前。修饰仪表,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尊、自爱和对社会、对他人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礼仪。而得体的修饰所反映出的个体风采和审美能力,又从另一角度美化着你的形象。

2.社会性作用

服饰不可能与人的社会生活脱节,任何一种服饰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风貌。同时,服饰还能反映社会等级差异和分工不同,传递着职业区别、年龄划分、经济状况、情感倾向等信息。服饰在社会生活中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形成的价值是有形的。它不但影响人们办事的效果、社交的成功、事业的顺达等许多方面,还控制和左右着周围人的态度。“以貌取人”是不足取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且相当普遍,且根深蒂固。仪表修饰,作为一种非语言行为,对人的影响力,绝不亚于语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语言。它作为一种角色整饰的手段,帮助人们从外观静态地塑造所期望的形象。这样,能使和你打交道的人首先在心理上认可你的身份和角色,产生一种与期待相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有利于双方在某一目标中尽快地达成互相沟通与合作。

一个人若能成功地推销自己,几乎就可以推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推销员的服饰应根据推销商品和推销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一名推销汽车部件的推销员,西装革履地去一家汽车修理厂推销汽车部件。结果,这家修理厂的员工对他十分冷淡。这名推销员很苦恼,他去请教一位知名的营销专家。这名专家让他下次去的时候穿着与修理工人一样的工作服,这样会让工人们觉得他是与工人们一样身份和地位的人,更加有亲近感,结果非常的成功。

商人在贸易谈判时,着装多选择色彩凝重、沉稳且合体的西服。因为合适的西服颇具影响力,能左右人的判断,在短时间内凝聚起有权威、讲信义这些生意场上最重要的气质印象。从外表的角度来看,身材高大而略胖是男士的最佳形象。但在生意场上,作为贸易谈判的对手,如此形象却易使对方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下意识地采取保护措施,以免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不容易谈成生意。因此,这类男士就需借助仪表修饰进行印象整饰,减弱原先那虽佳却会对所扮演角色带来不利影响的形象,重新塑造角色形象。应选择浅灰、浅褐等色调柔和、质地相对柔软的西装,配上斜条纹与纯色的蓝灰色领带和浅蓝色衬衫,避免色彩的强烈对比,再配上款式显得较轻巧的皮鞋,将原形象冲淡。要避免穿强化原形象的暗色、黑色和细直条纹的西服。

可见,服饰除了能美化形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塑造形象。人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的,所以服饰应根据身份和角色的不同而随时改变和调整。譬如,商界领导的服饰宜端庄、稳重,质地较高档,款式略保守,以体现一种权威感;公关经理的服饰形象应与企业形象一致,因为人们常通过其形象来评价其企业。

通过服饰进行印象整饰,塑造形象,还有一个潜在的作用,不但能使人的外在形象与角色形象相符,有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内在素质。当一个人的仪表修饰得与其本身素质不同,却又是他的期望形象时,就会比较容易适应与仪表形象相协调的行为。久而久之,修饰形象便会渐渐改变其性格、气质,乃至心态。2.1.2 着装的原则

服饰是人形体的外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得体的服饰不仅能充分展示美好的形象,而且反映出一个人内在高雅的审美。

商务人员着装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和谐与适体原则

和谐就是指一个人的穿着要和他的年龄、性别、容貌肤色、身体造型、身份职业和环境相吻合,强调整体效果的协调统一。(1)与个人的性别年龄相适宜。男性服饰要体现刚毅有力、优美自然的男子气韵,绝不能弄得不男不女、不伦不类;女性则要展示温柔妩媚、典雅端庄的女子风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同年龄的人处在社交、事业和生命的不同发展时期,应体现不同的风格,从服装款式到色彩均有讲究。在非正式场合,青年人着力展示青春风采,淡淡妆饰,以体现自然之美和塑造个性,服饰质地不必太考究;在正式的工作场合,年轻人为了显得更加成熟、稳重,可穿一些深色、正统的服装。中年人力求突出成熟风韵,妆色柔和,服饰优雅,不逐时髦,服饰质地考究;老年则适当渲染岁月赐予的财富,创造高雅持重、深沉理性的睿智风格。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中老年人的服饰也在鲜明化、明亮化。(2)与自己的容貌肤色相协调。每个人的容貌肤色都不相同,有的人肤色深、有的人肤色浅。每个人五官的形状、大小、分布和比例不尽相同,服饰要根据各自特点扬长避短。肤色较深的人穿浅色服装会显得时尚健美,肤色较白的人穿深色服装更能显出皮肤的细腻白嫩。总之,每个人应以不同的妆色和服饰颜色与之相配,既要使原先不甚理想的肤色得以改善,又要有一种和谐感。(3)与自己的身体造型相协调。每个人的身体造型都各不相同,不同的形体,着装的意识应有所不同。要想通过得体的修饰来展示自己的长处,掩盖自己的弱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造型。常见的身体造型有“A”形、“Y”形、“H”形、“X”形四种类型。“A”形身材的主要特点是:上半身较苗条,下半身较胖。此种身材的人,上衣多为紧身式,裙子则为宽松式。这样既能体现着装者上半身的身材优势,又能适当地遮盖下半身的身材劣势。不仅如此,它还在总体造型上显得松紧有致、富于变化和动感。“Y”形身材的主要特点是:上半身较胖,下半身较苗条。此种身材的人,上衣多为宽松式,裙子多为紧身式或长裤,总体感觉上松下紧。一般来说,它意在遮掩着装者上半身的短处,同时衬托下半身的长处。这种造型会让着装者看上去亭亭玉立、端庄大方。“H”形身材的主要特点是:此种身材看上去略显肥胖。因此上衣易宽松,裙子多为筒式。这样,上衣与下裙便给人以直上直下、浑然一体的感觉。既可以让着装者显得优雅、帅气,又可以为身材肥胖者掩盖弱点。“X”形身材的主要特点是:腰部较纤细。此种身材的人,上衣多为紧身式,裙子则多为喇叭式。这样可以有意识地以上紧下松来突出着装者纤细的腰部,且可以体现着装者娇好的身材,看上去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另外,除了上述四种身体造型外,还有几种特殊造型,如:“O”形、“B”形。这样身体造型的人,要针对自己的脸形、颈型、肩型、体型、手型、腿型等身体特征,找出其优势和劣处,再选择与之相适宜的服装的色彩、图案、款式和质料,利用饰品的造型、色彩和大小等进行修饰,力求突出体型优点,淡化体型的弱点。(4)与个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宜。服饰与职业身份相适宜就是要合乎和体现自己的职业身份特点以及表现内在的素养,与所从事的职业和身份的角色形象相协调。例如,教师在学校里不易穿奇装异服,在上课时不能浓妆艳抹、珠光宝气。一般情况下,公关工作者服饰须优雅、大方、考究;商界推销人员的服饰则须体现既稳重、可靠而又有魅力;男性主管要追求干练、稳重的风格,并略微保守些。

2.整洁与整体原则

服装的选择不以高档时髦为原则,其最主要的是要干净整齐。一个穿着打扮干净整齐的人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因而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而一位衣着肮脏、褴褛的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消极颓废的。所以,在社交场合中,合适的整洁的服装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想让人接受你,首先得让人接受你的服饰。如果你的穿着不能为他人所接受,你的言行举止乃至你的一切也就很难为他人所接受。

着装,是以人体为基础的,要塑造良好的个体形象,应注意着装的整体协调,首先是服装本体在色彩、图案、款式、质料和风格上要统一和谐;其次是佩饰的整体协调,也就是要让所有的修饰效果造就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3.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在社交场合中,要穿出自己的个性、品位,树立自己的个人形象。人人都希望自己以一个独立的个体为社会所接受,但在突出个性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要赶时髦。最时髦的往往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最容易过时的。第二,穿出自己的特色。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同的年龄、经历、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等,自然会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因此,服装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并通过服装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个性。但前提是,必须深入了解自己,才能让服装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个性化原则在社交场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行为学家迈克尔·阿盖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以不同的衣着打扮出现在某城市的同一个地方。当他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地出现时,向他问路、问时间的人都属于彬彬有礼的绅士阶层;而当他破衣烂杉、蓬头垢面地出现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无业游民。这个实验表明了人们总是习惯通过服饰来判断自己可能交往的对象。在社交场合中,你的服饰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另一张脸,是你自己个性的反映。

4.TPO原则“TPO原则”的概念是由日本男装协会于1963年提出来的。“TPO原则”是人们着装的总原则,即,要求服饰因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化而相应变化。“TPO”分别是英文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首字母,意思是时间、地点、场合。(1)服饰的变化与时间相协调。时间的含义有三层:一是指每天的早上、日间和晚上三段时间的变化;二是指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三是指时代间的差异。要根据一日里因时间变化所具有的不同光照以及人们从事的不同活动和对礼仪的不同要求,一年里随四季更迭所形成的不同气候条件、自然背景,及其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影响,根据并顺应不同时代的界定、潮流和节奏,选择与之相适宜并协调的着装和佩饰。在西方,不同的时间里有不同的着装要求。例如,男士在白天不能穿小礼服和夜礼服,在夜晚不能穿晨礼服;女士在日落前则不能穿过于裸露的礼服。(2)服饰的变化与地点相协调。这里指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要求来着装。例如,在气候较冷的地方,服装应以深色或暧色为主;在气候较暧的地方,服装应以淡色或冷色为主。(3)服饰的变化与场合相协调。这里的场合主要指商务人员一般能够遇到的场合,大致有三种:公务场合、社交场合、休闲场合。

不同的场合与气氛,都具有不同的服饰礼仪规则。服饰修饰的效果只有合乎所处的这些特定场合的气氛,并与其融洽和谐,才会使交际对象感受到你的礼貌、诚意、教养和情趣,在一开始就产生好感。上班要穿得整洁、大方、美观,不可妖艳。女士在夏季不宜将吊带背心和超短裙穿进办公室,男士则不能穿短裤和拖鞋。社交场合要穿得时髦、流行又不失高雅,在出席婚礼、宴会等重要场合时,女士既可以穿西服套裙和中式服装,也可以穿旗袍和晚礼服,男士可以着中山装,也可以着正规西装,但必须系领带,休闲装要穿得宽松、舒适、随意,棉制的衬衣、T恤、牛仔装是郊外游玩的首选,穿上它们可以使你显得轻松和惬意。

2.2 着装的礼仪规范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即使他默默无语,从他的着装也可以了解到他的过去。”可见,在人际交往的场合,着装是当事人考虑的重要因素。每个人所选择和穿着的服装,直观地呈示出个人的精神内涵、审美品位和礼仪素养。2.2.1 男士西服着装规范

西服,又称西装、洋服,它产生于欧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一种服装,也是男士们在正式场合着装的最佳选择。男士们要想使自己所穿的西装真正称心合意,就要了解西服在选择、穿法和搭配上相关的礼仪规范和要求。

1.西服的选择

挑选一套面料上乘、做工精细、款式大方、适合于多种场合穿着的西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1)面料。一套西服,无论其花色多么漂亮,裁剪多么合身,缝制多么精细,但如果面料本身质地不理想,只穿一会儿就会起皱或起球,那就会失去原来的风采。鉴于西服适用于多种场合,且往往在正式场合被充当正装或礼服之用,故此,其面料的选择应力求高档。多数情况下,毛料是西服面料的首选。

男性西装的质地可以表现出一种优雅的个性,一种良好的品位和一种尊贵的气度。

下面介绍一些西装的常用布料及其优缺点,如表2.1所示。表2.1 西装的常用布料及其优缺点(2)款式。男式西装的款式,永远没有女性服装变化快。男士西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两件套,包括同色和不同色;一种是三件套,即上装、下装和马夹。在参加高规格的商务活动时,以穿三件套的西服套装为好,因为它看起来要更加正规一些,但是要注意马夹的前胸与后背应采用统一的面料。

两件套西装可分为三种:一是单排扣的西装,造型轻盈,稳重大方,适合于中、青、老年人穿着或在正式场合穿着;二是双排扣的西装,造型端庄、大方,适合中、老年人穿着或在非正式场合穿着;三是改良型的西装,称为休闲西装,这种西装为便装,它的特点是活泼、年轻、有朝气,适合青、中年人穿着,不论学习、工作、外出都适宜,实用性强,但不正式、有欠气派。休闲西服大都适合在非正式场合穿着,但有时也用于舞台表演,其面料可以是棉、麻、丝、皮,也可以是人造纤维,其颜色多半都是鲜艳、亮丽的色彩,并且多为浅色,其款式强调宽松、舒适、自然,有时甚至以标新立异见长。通常,休闲西服基本上都是单件的。(3)颜色。西服的颜色必须庄重、正统,而不应太过于亮丽和花哨。据此,适合于男士在正式场合中穿的西服的颜色,应当首推藏蓝(青)色。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灰色、黑色或棕色的西服。但还要因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法国人在正式的场合中首选是黑色。按照惯例,职业人士在正式场合不宣穿颜色过于鲜艳或发光发亮以及朦胧色、过渡色的西服。(4)图案。商务人士要求看上去成熟稳重,过多的图案会适得其反,所以其西服一般以单色无图案的为最好,也可选择带条纹的西服。(5)版型。西服的版型指的是西服的外观形状。目前,全世界的西服主要有欧式、英式、美式、日式四种版型。欧式西服洒脱大气,英式西服剪裁得体,美式西服宽大飘逸,日式西服则贴身凝重。男士应根据自己的身材和气质来选择。一般来说,欧式西服要求穿着者高大魁梧,美式西服穿起来稍显散漫。比较而言,英式西服与日式西服更适合于中国人的身材和气质。(6)尺寸。穿着西服,要大小合身,宽松适度。在任何场合,所穿的西服过大或是过小,过松或是过紧,过肥或是过瘦,都会影响整体效果,损害其个人形象。(7)做工。做工精致与否是判断西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挑选西服时,检查其做工的优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看其衬里是否外露,二是要看其衣袋是否对称,三是要看其纽扣是否缝牢,四是要看其表面是否起皱,五是要看其针脚是否均匀,六是要看其外观是否平整。

2.西装的穿着要求

俗话说:“西服七分在做,三分在穿”。西服的穿着也必须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根据西服穿着礼仪的基本要求,男士在穿西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西服上衣左边袖子上的袖口处,通常会缝有一块商标,有时,那里还同时缝有一块纯羊毛标志,在正式穿西服之前,一定要将它们先行拆除。通常,在购买西装时,销售人员应将其拆除。有的人故意将商标露在外面显示其西服的品牌和档次,这是不妥当的。(2)西装必须合体。合体的西装是保证西装挺拔的基本条件。合体的西装要求上衣盖过臀部,四周平整无皱褶,手臂伸直时,袖子长度应到手虎口处,领子应紧贴后颈部,衬衣的领子应露出西服上衣领子约1.5厘米,衬衣的袖口应比外衣的袖口长出约1.5厘米。与上衣相配的通常是面料相同的西裤,其应有合适的腰围和长度。合适的腰围应是裤子穿在身上并拉上拉链,扣好扣子后,腰处还能伸进一只五指并拢的手掌。合适的裤长应该是裤子穿上后,裤脚下沿正好触及脚面,并保证裤线笔直。如果裤子太长,裤线就会弯曲,从而影响西裤的挺括;如果裤子太短,坐下或蹲下时容易露出内裤,甚至皮肤,显得不雅观。实际上,一件西装上衣最好配两条裤子,因为裤子比上衣容易起皱,更应该经常更换,而裤线保持笔挺,会使人显得精神抖擞。(3)西装的纽扣。穿西服时,上衣、马夹与裤子的纽扣,都有一定的系法。通常,单排两粒扣式的西服上衣,讲究“扣上不扣下”,即只系上边那粒纽扣,或全部不系。单排三粒扣式的西服上衣,可以系上面两粒纽扣或只系中间那粒纽扣。在外国人眼里,只系上面的扣子是正统,只系下面的扣子是流气,两粒全系上是土气,全都不系是潇洒。在较正式的场合,一般要求把扣子系上,坐下时应解开。双排扣的西服上衣则必须系上所有的纽扣,以示庄重。穿西服马夹,不论是将其单独穿着,还是与西服上衣配套,都要认真地系上纽扣。在一般情况下,马夹只能与单排扣西服上衣配套。马夹也分为单排扣式和双排扣式两种。根据着装惯例,单排扣式西服马夹的最下面那粒纽扣可以不系,而双排扣式西服马夹的纽扣则必须全部系上。

目前,西裤的裤门上有的是纽扣,有的是拉链。前者较为正统,后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不管穿何种西裤,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将纽扣全部系上,或是将拉链认真拉好。(4)西装的口袋。男士着西装时千万不要放太多的东西在口袋里,既不美观,又失礼仪,还会把西装弄变形。西装上衣口袋只做装饰,不放东西,必要时,也仅仅装折好的花式手帕,不应再放其他任何东西,尤其不应当放钢笔或挂眼镜。西装左胸内侧口袋,可以装记事本、信封式钱包、票夹、小计算器等。西装右胸内侧口袋,可以装名片夹、香烟、打火机等。外侧下方的两个口袋,原则上不放任何东西。除此以外,西服马夹的口袋只起到装饰作用。除可以放置怀表外,不宜再放别的东西。而西服裤子侧面的口袋只能放纸巾、钥匙包或者钱包。其后侧的口袋,一般不放任何东西。裤兜与上衣口袋一样,不能装物,以求裤形美观。(5)西装的衬衫。与西服配套的衬衫应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衬衫下摆要塞进西裤,袖口须扣上不得翻起。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扣。

与西服搭配的衬衫,应当是正装衬衫。正装衬衫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正装衬衫要选用精纺的纯棉、纯毛面料。以棉、毛为主要成分的混纺村衫,亦可酌情选择。

第二,正装衬衫必须为纯色。在正式的商务活动中,白色衬衫是男士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蓝色、灰色、棕色有时亦可考虑。

第三,正装衬衫一般没有复杂的花纹和图案,某些细条纹的衬衫可在一般的场合中穿着。但是,条纹衬衫不能与条纹西服相搭配。

第四,正装衬衫的衣领多为方领、圆领和长领。在选择时,要考虑本人的脸形、脖长以及领带结的大小来选择。(6)领带的搭配。男士穿西服时最重要的配件就是领带。在欧美各国,领带与手表、装饰性袖扣并称为“成年男子的三大饰品”。男士在挑选领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面料。好的领带多采用真丝面料。以涤丝制成的领带售价较低,易于打理,有时也可以使用。目前比较时尚的打法“男人的酒窝”即用真丝领带打成。除此之外,由棉、麻、绒、皮、革、珍珠等制成的领带,在正式场合均不宜佩戴。

第二,颜色。在正式场合里,蓝色、灰色、棕色、黑色等单色领带都是十分理想的选择。切勿使自己佩戴的领带多于三种颜色。同时,也应尽量少打浅色和颜色鲜艳的领带。

第三,图案。主要是以单色无图案的领带为主,有时也可选择以条纹、圆点、方格等几何形状为主的领带。

第四,款式。领带的款式往往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因此,职业人士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领带有箭头与平头之分。下端为箭头的领带,显得比较传统、正规;下端为平头的领带,则显得时髦、随意一些。二是领带有宽窄之别。除了流行的因素外,领带的宽窄最好与本人的胸围和西服上衣的表领形状相一致。三是简易式的领带,如“一拉得”领带、“一挂得”领带等,均不适合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四是领结宜与礼服、翼领衬衫搭配,并且主要适用于出席宴会等重要社交场合。

第五,质量。一条好的领带,其质量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外形美观、平整,无跳丝、无疵点、无线头,衬里不变形,悬垂挺括,质地厚重。

领带的常见打法有四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