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15:27:52

点击下载

作者:陈小强,谢娟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试读:

前言

3—6岁是人生性格和心灵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启蒙的教育内容,在某个程度上决定了幼儿以后的发展。选择品质高雅,与幼儿心灵相通的经典文学,塑造孩子美的心灵,是立足于人生初始阶段,培养幼儿感知美、体会美、追寻美的教育。

幼儿文学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以3—6周岁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而创作的文学。幼儿文学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故事、神话、童话、戏剧、电影等。

本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学情况,在内容处理及编写上注重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采用理论—实践—提高的编写思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幼儿文学的主要接受方式是听觉和视觉,而不是阅读,通过对幼儿文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实例的分析,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带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点的掌握。同时引入相应的知识拓展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扩展学生思路,达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

本书主体内容包括幼儿文学概述、幼儿诗歌、童话、寓言、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戏剧,各部分可细分为基本常识、欣赏与创作、教学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富含实例与赏析,创作与教学等,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与生动实用的实例操作,让教师更方便把握学前教育学生实际所需的幼儿文学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所需要的幼儿文学。

本书由陈小强、谢娟主编,赵娟、郭琼、刘兰、宋泓、尹旖等负责编写。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学前教育项目组及教学部同事、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对全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及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欢迎专家同行和同学们批评指正。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发邮件到648372530@qq.com以便再版时修订。编者2014年12月第一章 幼儿文学概述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内涵“幼儿”一词的字面意义是指年幼的儿童,但它所指的具体年龄段,则根据人们对于个体童年期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而略有差别。目前在早期儿童教育界受到普遍认同的“幼儿”概念,界定在0—6岁这一年龄段,即儿童开始接受正式学制教育前的发展阶段。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幼儿为自觉服务对象、符合幼儿接受能力,并体现独特的幼儿美学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的命名主要是由它特殊的读者对象——幼儿决定的,幼儿文学的发展也是随着人们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不断认识而实现的。

考虑到幼儿文学的服务对象(幼儿)、形式特征(简单的、直线型的)、主要内容(幼儿文化和群体关系)、基本视点(幼儿视点)以及精神向度(乐观的、充满希望的、令人兴奋的)的问题,幼儿文学的内涵既应包括对幼儿文学的“幼儿”层面基本特征的规定,也包括对其“文学”层面基本特征的描述,所以通常将幼儿文学定义为:幼儿文学是含有多种文学形式,为儿童观察世界服务的,它传送一种简单的、直线型的信息,反映幼儿时期的一种文化和一种群体关系,表达了孩子乐观的、充满希望的、令人兴奋的视点。

这个界定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以幼儿为自觉服务对象

幼儿文学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基本前提,它可以是偏向知识性的,比如各种概念书和幼儿科普故事;可以是偏向生活教育的,比如一些以特定日常生活技能为培养目的的生活故事;也可以是偏向娱乐性的,比如许多有趣的儿歌、童话故事等,但所有这些,都应当建立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深切关怀的基础之上。(二)符合幼儿接受能力

幼儿文学在语言使用、题材内容、文本形态、文学手法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幼儿是否能够接受、理解。(三)体现独特的幼儿美学

幼儿文学应当在对于幼儿生命的观察与关切中,致力于发现、描绘和展示一种与幼儿期特殊的生活内容、生命感受、心理状态、情感体验等联系在一起的独特的幼儿美学。正是这一幼儿美学的成功建构,使得幼儿文学不仅是一种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文学,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学,不仅受到幼儿的喜爱,也具有吸引成人的独特魅力。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幼儿文学的存在,是由作者、读者和文本载体三个要素共同支撑起来的。事实上,幼儿文学受到这三个要素的特殊限制。(一)幼儿文学的作者

在幼儿文学的创作中,作者与其目标读者之间的年龄差距是最大的。一位幼儿故事的写作者,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对幼儿的心理、思维、生活等有着充分了解和敏锐把握的人。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幼儿文学的作者往往兼有多重身份,他不仅仅是文学写作者,同时也是幼儿的教育者、幼儿心理的研究者、幼儿生活的指导者。一名合格的幼儿文学作者除了需要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也需要掌握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二)幼儿文学的读者

幼儿文学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处于学龄前的幼儿,也包括所有有机会、有需要、有兴趣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人。幼儿文学向幼儿的传递,需要有一个中介性的角色。众所周知,年幼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具备阅读能力的,幼儿需要在成人(通常是父母或教师)的帮助下,才有可能阅读到幼儿文学作品。因此,幼儿文学的创作,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读者层面的特殊情况,并据此进行文学呈现上的特殊安排。

幼儿文学所对应的“幼儿”读者,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发展过程的简化了的统称,其内部还包含年龄、性别、个性特征、家庭状况、时代背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对不同的幼儿读者来说,适合其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也不尽相同。

在幼儿的文学接受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十分重要的成人读者的位置,他们是陪伴着幼儿并为幼儿朗读或讲解作品的父母、幼儿园老师等。他们构成了幼儿阅读活动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承担着为幼儿选择和提供阅读素材、朗读文本、解说文本等重要任务。这种幼儿文学所特有的“双重读者”的现象,也体现了幼儿文学的特殊性。(三)幼儿文学的文本

幼儿文学的文本可以从声音、形象以及讲述内容所承载的意味三个方面来加以注意。这三个层面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在纵向上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文学文本的结构。幼儿期的孩子对声音保持着高度敏感,进入语言学习阶段的幼儿对于儿歌、故事中那些富于音乐性的节奏、韵律等,同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文学文本中,音韵层面特殊的排列组合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样,图像作为一个意义传达的媒介,在幼儿文学文本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毕竟对于一个从未见过长颈鹿的幼儿来说,一幅绘有长颈鹿的插图可以解决许多语言无法描述清楚的问题。同时,幼儿父母、家长以及幼儿园老师也许也注意到幼儿文学所传达的意味,在面对幼儿读者时,它完全是清浅的、透明的,是一望到底的童年趣味,然而,对成人读者来说,它还天然地包含着另一种深刻的、悠长的、带有启悟性的人生意义。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特征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幼儿文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及其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决定了幼儿文学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等同于成人文学,而应该有属于幼儿文学自身的特征。幼儿模仿性强,可塑性很大,但是分辨力差;幼儿感知能力发达,感知的特点是轮廓大、线条粗。因此,幼儿文学就需要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突出,这样有利于幼儿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内容。

例如:

紫红紫红的葡萄,挂着一串串灯泡。我看着,看着,嘴里涎水在冒。一只小花猫,也瞅着葡萄叫。我对猫说:馋嘴可不好,千万千万,不要偷吃葡萄!

其次,从结构特点来看,幼儿文学作品多有单纯性、重复性和递进性。

蚕姑娘要到/蚕茧里去,又小又窄的/蚕茧里去。可是蚕姑娘/一定很高兴/因为她将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然后/展翅飞翔。

这首小诗讲的是蚕姑娘怀着美好的愿望钻进蚕茧里去,期待自己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读起来令人心动。

幼儿文学的语言,不仅需要生动形象,还要浅显易懂。表情达意不能太朦胧,作者要明确地抒发、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观点和感情。多象声词,多打比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例如:木马

马儿不吃草,马儿满地跑,跑过三座山,跑过八座桥……跑到哪里啦?还在屋檐下。

幼年时期是一个生活丰富多彩的时期,幼儿对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充满了新奇感。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充满生动活泼的情趣,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幼儿文学作品美好的主题、有趣的题材、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活泼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形式和出奇的表现手法等,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是快乐的文学。

除此之外,幼儿文学还应该具备下述美学特征。(一)稚拙美

稚拙是幼儿的本色。幼儿身心还没有健全,生活经验不足,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只能依赖于自己有限的经验,因此,幼儿文学作品就应具有稚拙美。稚拙美主要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幼儿的童真、童趣。稚拙美是幼儿文学所独有的一种美。(二)纯朴美

幼儿的心灵是纯洁的、真挚的,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充满爱意。(三)奇异美

在儿童的想象世界中,不仅溪水会与他们嬉戏,花儿会为他们开合,鸟儿会为他们歌唱,就连没有灵性的物象也会发生奇异的变化,来满足他们荒诞离奇的想象欲望,纯真的幼儿会对某支神笔充满向往之情。复习思考题1. 你是怎样理解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的?2. 你是怎样理解幼儿文学的美学要素的?第二章 幼儿诗歌第一节 幼儿诗歌概述一、幼儿诗歌及其发展

诗歌是以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饱含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语言是经过锤炼的,有音韵、有节奏的,并且采用分行、分节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来就有重视“诗教”的优良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一些先进人物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与不懈努力下,我国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将儿童看作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对象的,富于感情,最凝练,用有韵律的、分行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只是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必须是儿童能领略的。儿童诗,既有诗的共性,又有儿童诗的个性,儿童诗的特征是诗的特征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结合;它富于故事性和形象性,富有童情和童趣。

幼儿诗是儿童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3—6岁的幼儿为抒情主体并抒发他们的思想情感,表现幼儿情趣,意境优美清新,篇幅相对短小,形式活泼自由,适合幼儿欣赏诵读的诗。一般情况下包括幼儿抒情诗、幼儿童话诗、幼儿叙事诗、幼儿散文诗四种类型。(一)幼儿抒情诗

以短小的篇幅直抒胸意为主要特征。如冰心的《雨后》等。如“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二)幼儿童话诗

以表现童话内容为主要特征。它的语言比一般童话更精练传神,更富于音乐性。如金逸铭的《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等。如“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跳。”(三)幼儿叙事诗

以故事为主要特征,通常可以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内容。它往往对故事情节采用疏朗的、跳跃式的写法,以“情”为线索把事、景、形象、画面串联起来,如:“‘好!好!’/谁在叫/原来狗/在向猫打招呼呢/猫不知道做了什么亏心事/看到狗就叫/‘妈呀!妈呀!’”(四)幼儿散文诗

它以散文形式表现诗歌意境为主要特征。它是散文和诗歌相结合的产儿,是唯一不讲究音乐性和形体美的一种特殊样式。如郭风的组诗《林中》《红菰们的旅行》,斑马的《雨中,我望着一个渔翁》等。如:“夜晚的天空/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他们好像很怕冷/躲在妈妈的怀里/只露出小小的眼睛/我很喜欢看看他们/他们也喜欢看着我。”二、幼儿诗歌的特征(一)情感性

幼儿诗歌所抒发的是幼儿自然率真的情感,表达幼儿的情趣。它的抒情主体是以幼儿的身份出现的,具有创作主体的鲜明个性。要判断一首诗是否为幼儿诗歌,就看它是否以幼儿的心灵和眼光来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是否抒发幼儿的情感,是否表达了幼儿的情趣。(二)韵律性

幼儿诗歌在形式上比一般诗歌更为自由灵活,它摆脱了外在形式的限制和束缚,已经不再局限于像儿歌那样靠整齐的句式来表现了。(三)情趣性

幼儿诗歌当然要表现幼儿情趣,这也是幼儿诗歌区别于其他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幼儿诗歌的意境也迥然有别于其他诗的意境,即幼儿诗歌的意境大多是优美的,清新的。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没有幼儿情趣的作品不能称其为幼儿文学作品。(四)想象力

幼儿诗歌离不开天真而奇妙的想象,幼儿诗歌的想象应是幼儿特有的想象。幼儿的想象主要为再造想象,其内容非常简单,但带有鲜明的夸张性、幼稚性和虚幻性。(五)形象鲜明

孩子们天性好动,他们对活动、行动着的事物最感兴趣,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幼儿诗歌的形象要求鲜明生动,富有动感。(六)浅显性

幼儿诗歌的语言和结构都应该平易浅近,简洁明了,自然晓畅,使幼儿易懂、易诵、易记。第二节 幼儿诗歌的欣赏指导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好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因此幼儿诗歌赏析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小弟和小猫》 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

妈妈叫他来洗脸,装没听见他就跑;爸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咯咯地笑。

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

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

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给我洗个澡!”

赏析:这首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小弟弟的淘气和不讲卫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个小弟弟的形象如在眼前:小弟弟不讲卫生,不仅爸爸妈妈和姐姐不喜欢,甚至连小猫都不和他玩——形象生动有趣,主题鲜明。善意的幽默中传达出儿童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特有韵味,一切都显得温馨、纯洁、爱意融融,同时也让读到这首小诗的小朋友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幼儿诗歌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字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语言的欣赏

诗歌的语言精湛,语句凝练,要让幼儿学会欣赏。除了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情景美之外,还应从词句入手欣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在教学时结合欣赏多媒体,优美的诗句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欣赏幼儿诗歌的色彩、声音。例如:《大海睡了》 刘饶民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浪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赏析:寥寥数语就将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睡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体态。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可提高儿童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又如:《绿色的孩子》 胡木仁

树儿,

绿色的扫帚,把天空,

扫得湛蓝湛蓝。

树儿,

绿色的掸子,把云朵,

掸得洁白洁白。

树儿,

绿色的抹布,

把星星擦得闪亮闪亮……

树儿,

绿色的孩子,把地球,

打扮得多漂亮!

赏析: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幼儿抒情诗。作品由四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均精心设计了一个比喻,分别将树比喻成绿色的扫帚、绿色的掸子、绿色的抹布、绿色的孩子,每一个比喻都构成一幅图画,把蓝天、白云、星空、绿色的地球如特写镜头般地留在读者的心头。不仅如此,美丽的画面中还渗透着对树儿的赞美、感激之情,有了树儿的贡献,天空才会那么湛蓝,云朵才会那么洁白,星星才会那么闪亮,地球才会那么漂亮。情景交融,升华为一种优美的意境。让幼儿欣赏这样的作品,极易引发孩子们做一棵树、做一个绿色孩子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地球母亲的美好情感。《秋》 许浪

高粱熟了昂着头,

稻子熟了低着头,

玉米熟了歪着头,

芦花白了摇着头。

一阵秋风吹来了,

树上苹果露着头。

娃娃唱起丰收歌,

拍着手儿点着头。

赏析:这是一首采用“一字韵”形式写成的字头歌,几乎每句的末尾都押着“头”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儿歌共有八句,每句均为7言诗,句式工整。该儿歌描写了一幅秋天大丰收的图景:火红的高粱昂着头、金黄的稻子低着头、牛角似的玉米棒歪着头、各种颜色的苹果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露出了头,就连洁白的芦花也摇着头。这首儿歌旨在使孩子们认识常见的几种农作物和水果,同时也使孩子们明白丰收的背后有农民伯伯的勤劳和汗水。二、丰富想象力的欣赏

儿童诗歌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练,其中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有了想象,使他们看到了诗外的事情,这就是诗歌开阔的空间所提供的意境美。如:《我在草地上翻跟头》 朱效文

我在草地上翻跟头,

第一个跟头,看见绿色的天空挂满高楼;

第二个跟头,看见朵朵白云在我脚下游;

第三个跟头,看见我的双手托起了整个地球;

我在草地上翻跟头,每个跟头都有奇妙的镜头!

赏析:在草地上翻跟头,是每一个孩子都十分向往的乐事,翻跟头时所见的与正常世界颠倒的奇景,常常会让孩子感到有趣好玩。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现象巧妙构思,大胆想象,极力夸张,一句句生动有趣的诗句意境奇特,想象丰富,充满童趣。例如:《春天》 冯辉岳

大花猫,躲在屋顶上,一边洗脸,一边晒太阳。

小花猫,蹲在园子里,一边赏花,一边吃东西。

大花猫说:春天好温暖。

小花猫说:春天花儿香。

赏析:为了要描绘春天的景象,诗人结合花、猫、屋顶、太阳、园子……实物,运用躺、洗脸、晒太阳、蹲、赏花……拟人的手法,构成一幅生动有生机的画面,使儿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就是春天,体会到春天好暖和,春天花儿香。这种感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贴切自然,而不是以结论性的句子作排列组合,作抽象概论。《春江水暖》 木笛

春江水暖

谁先知道?

鱼儿

刚要说话

小鸭

就跳进水里

一口

把它吃掉

然后,还

扯着嗓子叫:

——俺呀

——俺呀

赏析:这是一首幼儿抒情诗,采用对比的手法抒写了幼儿的思考和发现,哲理性非常强。诗中,鱼儿和小鸭子的形象活泼生动,只有孩子才会这么细心,才会这么想象,才会发出如此疑问:鱼儿会不会冷?鱼儿去哪里了?鱼儿会不会被小鸭子吃掉?诗歌语言浅显形象,富有浓郁的幼儿情趣。《数蛤蟆》

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赏析:数数歌是我国传统儿歌中几种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一种与算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文学游戏形式。低幼儿童一般凭感觉认识事物,理性思维相对薄弱,对直观性较强的事物认识较快,易于接受,而对比较抽象、枯燥的事物领会较慢。《数蛤蟆》这首儿歌,以练习计数为目的,将抽象枯燥的数字与形象直观的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数目,巧妙地编织在七言句式工整的诗行里,易于上口,便于游戏。而蛤蟆跳水的情景,那扑通扑通的声音,在幼儿看来是十分有趣的。在娱乐中,提高了幼儿对数字概念的认识,增强和巩固了幼儿对数字的记忆。《老师蹲班了》 冯幽君

新学期的第一天,

力力背着新书包,

乐得直蹦高,

我是中班的孩子了,

再也不是小班的“小豆包”。

力力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们全班都升中班了,

王老师还把小班教。

老师蹲班了,

你说糟糕不糟糕?

赏析:孩子们一直以为,要是成绩不好,就不能升级,就得蹲班;没想到老师也会蹲班坐级,这怎么不让孩子们感到困惑。这首诗是幼儿抒情诗,既抒发了孩子们升入高一级又长大一岁的骄傲自豪,也抒发了孩子们为老师蹲班的苦恼,体现了幼儿文学的稚拙之美和纯真之美,幼儿情趣特别浓郁。例如:《笋》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赏析:诗是人类心声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抒情艺术,最容易表达强烈的感情。儿童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此诗中作者将春天里萌土的竹笋拟人化了,“悄悄地、拱、想、打听”等词语都准确生动地描述了竹笋发芽时的姿态,既有着娇羞,又有着热切破土而出的希望,形象有趣,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而“树绿的秘密、花开的消息”也体现出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给幼儿的心灵播下了对于语言的美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对文字的美感。

当然,对于所有的孩子,我们总是应该以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多一些宽容,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情抒发,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第三节 幼儿诗歌的教学

幼儿园各年龄段的诗歌,情感洋溢,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并集中体现了语言艺术的形式美特征,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刺激,形成情感的共鸣。诗歌教学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的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其次,诗歌学习是师幼共同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诗歌教学的组织与指导,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诗歌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诗歌教学,是值得我们大家一起进行探讨的。

下面以幼儿诗歌《摇篮》的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 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 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 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里的感觉,很多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里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 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 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像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像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 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一样的地方有哪些?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2. 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白云摇着它,它就睡着了。

幼:到了晚上星星就睡着了。(2)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3)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评析:用动作表现白云、浪花、风和歌声的轻柔,去体验这些摇篮的特点。)

3. 诵读诗歌,体会意境。(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将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3)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将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幼:轻轻的声音。

幼:不能太吵的声音。

幼: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4)引导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4. 表演诗歌: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评析:通过讨论,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朗诵这首诗歌所要注意的声音,用轻轻的声音进行朗诵,意境很美,在感受诗歌意境美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轻柔的热点。)(三)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 蓝天里除了有星宝宝外,还会有谁?

幼:蓝天里还有太阳。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用插卡的形式,将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 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有谁?

3. 花园里除了花宝宝外,还住着谁?

4. 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地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进行朗诵。(评析:用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进行故事创编,幼儿能看着图片完整地进行创编,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也使幼儿的朗诵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完整的句子创编。)(四)感谢妈妈

1. 妈妈很辛苦,把小朋友照顾得很好,妈妈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幼: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要喂我吃饭。

幼:妈妈生宝宝的时候,要去医院动手术,很痛的。

幼:妈妈要给我洗衣服,做饭给我吃。

幼:妈妈每天都送我上幼儿园。

2. 妈妈这么辛苦,你想怎样感谢妈妈呢?(和旁边的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感谢方法。)

幼: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妈妈就会很高兴。

幼:我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幼:妈妈回家的时候我给妈妈拿拖鞋。

幼:我帮妈妈扫地。

幼:我给妈妈唱首好听的歌曲。

3. 幼儿讲述感谢妈妈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感谢妈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送给妈妈一句好听的话,亲手做礼物送给妈妈,帮妈妈干家务等。

4. 布置感恩小任务: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自己的妈妈。(评析:回忆妈妈平时做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妈妈的辛苦,有的幼儿还想到了妈妈生宝宝时的辛苦,都说要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来报答妈妈对自己的爱。报答妈妈的方法很多,没有局限在送妈妈礼物这个方面,思维很活跃,能说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1. 将图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自己练习朗诵诗歌。

2. 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妈妈。

附内容:《摇篮》 黄庆云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幼儿诗歌?它的特征是什么?2. 幼儿诗歌教学练习。第三章 幼儿童话第一节 幼儿童话概述一、幼儿童话及其分类

童话作为我国古已有之的文学样式,其名称最早来源于日本。它泛指专为儿童创作的,内容上符合儿童想象、极具幻想色彩,同时又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指导方向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但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有时甚至就是同一回事,比如一篇故事,它极有可能既是童话又是传说还是神话,如所罗门、佛陀、耶稣、摩西的部分故事等。

童话的分类可概括为下述几种。(一)奇幻童话

奇幻童话主要是指运用超自然元素、天真烂漫的幻想等特点吸引儿童的童话故事。在这类童话世界里,总是存在一个幻想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为表里、互相照应,而主人公(多为儿童)往往能够在这两个世界中穿梭,不受时空的限制。比如美国作家李曼·法兰克·鲍姆的童话故事《绿野仙踪》,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多萝茜被一阵龙卷风刮到了奥兹国,打败了恶巫女之后又通过银鞋重新回到现实世界。在德国童话《胡桃夹子》中,女主角玛丽所生活的世界看似只有现实世界一个,但仔细读来不难发现,这个现实世界实际上也可分为“夜世界”和“昼世界”。而当玛丽和教父的侄子见面之时,这两个互为表里的世界才最终合二为一。其他代表性作品还有格林童话《亨塞尔与格莱特》、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英国)等。奇幻童话通过主人公的神奇经历(即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返真实与虚幻的世界),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幸福的渴望。(二)动物童话

动物童话特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动物,这类童话的内容以动物们的经历或历险为主(只作为配角出现的童话则不在此列)。这类童话在童话故事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如《安徒生童话》(丹麦)中就有大量的动物童话,其中包括《丑小鸭》《夜莺》《野天鹅》《屎壳郎》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这些主人公大多具有人类的性格特征,它们能像人一样思考、交流,它们身上也有着人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实际上它们的故事就是人类生活的一种特殊折射。这类童话故事之所以深受创作者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动物和人类最为接近,被赋予人的思想和性格之后,动物界可以作为人类世界的一种象征。同时,也因为动物与孩童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孩童天生便对动物有着一种亲近感。这种源于人类儿童时代的泛灵观念,使得儿童往往认为动物也是有思想和情感的。由于极为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精神气质,动物童话一直深受儿童读者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童话中的动物虽然有着人类的习性和思维,但作家们在创作时仍会保留它们身上原有的一些动物习性,如《小熊维尼·菩》(英国,A. A. 米尔恩)中的维尼,它身上不但有着儿童所有的天真烂漫,同时还保留着熊的特性(爱吃蜂蜜),以及熊给人的笨憨之感。(三)生活童话

生活童话是指以现实世界为舞台,以反映儿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童话。这类童话站在幼儿独特思维方式的角度上,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却仍然折射出幻想世界的影子,即故事本身仍具有夸张甚至荒诞离奇的特点。这类童话数目众多,如英国作家艾肯的《馅饼里包了一块天》、法国作家汤米·温格尔的《三个强盗》、德国作家戈·毕尔格的《吹牛大王历险记》、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等。需要说明的是,奇幻童话、动物童话和生活童话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

总而言之,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样式,以其大胆奇异的想象对启迪儿童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幼儿童话的艺术特征(一)虚化的故事背景

幼儿童话通常都会将故事背景虚化,即一般故事中需要交代的时间、地点、环境这类要素,在幼儿童话中往往一笔带过,极为简单。即使是一些以历史传说为蓝本流传下来的童话,对其时代的背景也几乎是粗略带过。早期的幼儿童话在介绍故事开端之时,使用得比较频繁的表达方式是“很久很久以前……”。不同的故事则根据各自的需要又分为“很久很久以前有某个小姑娘(小男孩)”或“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小村庄(城堡)”等模式。

幼儿童话这种虚化背景的手法,实则可以看作是童话世界对现实世界刻意保持的距离。这是由于幼儿童话的受众多以儿童为主,与现实世界的疏离可以使得儿童在立足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更快地进入故事本身以及自身所构建的幻想世界之中。(二)跳跃的叙事风格

幼儿童话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但内容却完整而丰富,有的时间跨度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想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将儿童带入一个内涵丰富的童话世界,按照常规的叙述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童话的叙事往往具有跳跃性,即仅选择故事中较重要的部分做生动具体的交代,而情节之间的串接以及相对次要的场景则简要交代或者一笔带过。这类叙述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直接交代时间,比如使用“一夜过去”“第二天早上”“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句子来提示时间的过去以及事件的发展。如在《上帝的小丑》(托米·特·鲍纳)这则童话中,作者便着重交代了主人公乔·范尼年轻时的经历以及晚年为圣婴表演杂耍时的场景,而中间乔的遭遇则略述或者直接提示读者故事时间推进。(三)简明晓畅的语言

幼儿童话所使用的语言大多简单流畅,力求避免儿童在阅读时因字词生疏而产生隔离之感。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帮助儿童理解故事本身,即能使儿童阅读的重心放在故事情节之上,从而更主动地去感知童话为其精心打造的浪漫世界,并感受其中的内涵。(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想要打动人,只采取单一的表现手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幼儿童话也不例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可简单概括为下述几种。

1. 拟人

拟人是童话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手法,它是指将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情感。在幼儿童话中,大多数物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如前文已提到的动物类童话。

2. 夸张

夸张即对事物言过其实,以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幼儿童话中使用夸张是为了突出剧情、强调角色性格,并创造出独特的儿童世界,以引起读者对此艺术世界的共鸣。如《夜莺与玫瑰》(英国,奥斯卡·王尔德)中,年轻的姑娘愿意与男子共舞的条件是收到一朵红玫瑰,几乎什么都不缺的男子却独独找不到红玫瑰。为了帮助男子获得爱情,夜莺四处奔走,最终用自己的鲜血和歌声造就出了世间最美的红玫瑰。这种夸张即是通过对困难的夸大来强调夜莺感情的真挚和纯粹,以激发孩童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3. 象征

象征也是童话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幼儿童话除了通过浪漫的想象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外,它还存在一定的教化功能,因此大多数童话都会反映某种社会现象或价值观念,这主要是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完成的。比如前文所述及的《夜莺与玫瑰》中,青年男子和夜莺所追寻的玫瑰就是纯洁爱情的象征。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欣赏

3—6岁幼儿正处于增长知识、渴求知识的时期,幼儿童话故事以其奇妙的幻想、拟人化的手法、生动的语言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因此,将知识、情感融入童话故事,是幼儿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会滚的汽车》: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它不停地滚啊滚……

一只小鸡见了它大声叫:“会滚的汽车,停一停!请你运我回家好吗?”“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一只小鸭见了它,大声喊:“会滚的汽车,停一停!请你运我回家好吗?”“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又一只小鹅见了它,大声喊:“会滚的汽车,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好呀!”

大木桶停下来说:“请上车吧!”这时,小鸡、小鸭和小鹅快活地唱起了歌。唱啊唱,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有劲儿,它们的歌声被一只狐狸听见了,狐狸走过来,流着眼泪说:“会滚的汽车,我的肚子好疼呀!请你送我去医院好吗?”“好吧!”大木桶同情地说:“请上车吧!”狐狸眨眨小眼睛,一下子就爬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医院到了,肚子疼的朋友快下车吧!”大木桶停下来喊。狐狸抱着圆鼓鼓的大肚皮,慢吞吞地爬出了大木桶,挤挤小眼睛对大木桶说:“嘿嘿!你这个大傻瓜!谁要来医院呀?”狐狸又指指鼓鼓的肚子说:“刚才我肚子饿呀,这会儿,我的肚子可饱呐!已经装着一只鸡、一只鸭、还有一只小肥鹅!”

说完,便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了。大木桶一听火了,用力一滚,便压住了狐狸的尾巴。狐狸痛得哇哇叫,张开了大嘴巴。“噗”,跳出了小鸡,“唰”蹦出了小鸭,跟着伸出了小鹅的脖子,小鸡、小鸭一起抓住了小鹅的长脖子,拉呀拉,小鹅也被拉出来了。大木桶又用力一滚,把狐狸压扁了。

赏析:这则童话故事的整体结构完整,情节曲折,结局圆满,具有强烈和大胆的幻想性。故事中的动物、木桶被拟人化,大木桶就像一个热情、勇敢的好孩子,他热情,但也糊涂,开始时没有识破狐狸的诡计,让狐狸将小鸡、小鸭、小鹅吃掉了。而最后运用了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让大木桶把狐狸吞进肚子里的小动物一个一个地救了出来。既表现了大木桶勇敢的品质,又营救出了小鸡、小鸭、小鹅,使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而且通过对狐狸“流眼泪”“眨眼睛”等许多细节的描写,将狐狸狡猾奸诈,贪婪成性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语言的欣赏

童话的语言简洁明快,语句幽默风趣,要让幼儿学会欣赏。除了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欣赏童话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之外,还应从词句入手欣赏作者的机智俏皮,极富个性的语言。如海伦·班纳曼的《小黑孩桑博》:

有个男孩叫桑博,他是个非常可爱的黑人小男孩。妈妈给他做了一件漂亮的红上衣和一条蓝裤子。爸爸给他买了一把绿色的伞和一双紫色的鞋。小男孩桑博高兴极了。

有一天,小桑博穿上妈妈做的衣服,穿上鞋,带上爸爸买的伞,一个人蹦蹦跳跳地到丛林里玩。

太阳照得火辣辣,

可我一点也不怕,

一把绿伞手中拿。

道路坑坑又洼洼,

可我一点也不怕,

脚穿紫鞋往前跨。

咚咚锵、咚咚锵,

……“小黑孩桑博!我要吃掉你。”突然蹿出一只大老虎,小桑博吓了一跳。“求求你啦,别吃我。我给你这件红上衣,好吗?”“好的好的。你既然愿意把那件漂亮的红上衣送给我。我就饶了你这一回吧。”

老虎穿上桑博的红上衣神气得不得了:“这回老爷我可就是森林里头号漂亮的老虎了。”

可怜的小桑博被老虎拿去了红上衣后,继续往前走。“小黑孩桑博!我要吃掉你。”又蹿出了一只老虎,小黑孩又吓了一大跳。“求求你啦,别吃我吧。我可以给你这条裤子。”“那好吧,你要是把这条漂亮的蓝裤子给我,我就饶了你这一回。”

这只老虎穿上了桑博的裤子后也神气得不得了:“这回老爷我可就是森林中第一号漂亮的老虎了。”

唉,可怜的小黑孩桑博的裤子又被要去了,但是他继续往前走。“小黑孩桑博,今天我要吃掉你。”又蹿出另外一只老虎,挡住了小桑博的去路。小桑博这次可吓得够呛。“我求求你啦,大老虎。我把这双鞋送给你。”“什么什么?鞋子!我就是要了那双鞋也没有用场啊。你是两条腿,可老爷我是四条腿啊。”

于是小黑孩桑博就说:“你套在耳朵上不就行了吗?”“嗯,你说的也是,这倒是个不坏的主意。那好吧,我就饶了你这一回。”

老虎把桑博的紫鞋套在两只耳朵上,觉得非常神气:“这回谁都比不上我啦。我可是真正成了森林中头号漂亮的老虎啦。”

可怜的黑孩桑博这下连鞋子也没有了,今天可够倒霉的。小黑孩桑博继续往前走。“小黑孩桑博,我要吃掉你。”好家伙,又跳出来一只老虎。这是小桑博碰到的第四只。他战战兢兢地说:“求求你啦。别吃我吧,我把这伞给你。”“你别开玩笑啦,你没看见我是四条腿走路吗?我拿什么打伞啊。”“咳!那不简单吗,你不会把伞绑到你尾巴上吗?”“噢,可也是啊。好的好的。我就放过你这一回吧。”

老虎把绿伞绑到了自己的尾巴上,来回走了两步,觉得非常神气:“这一回嘛,老爷我是森林中头号漂亮的老虎了。”

可怜的小黑孩桑博,爸爸、妈妈给的上衣和裤子、鞋和伞统统被老虎要去了。他难过得哭起来,“呜呜——呜呜”,好伤心哟。小黑孩桑博一边哭一边走着。突然,咕噜咕噜、咕噜咕噜,丛林里响起了可怕的老虎的声音。小黑孩桑博心里想:怎么办啊,老虎又要吃我啦?我身上什么也没有了,拿什么对付老虎啊?小黑孩桑博灵机一动,藏到了一棵大椰子树的后边,偷偷地往外瞧。“老爷我是森林里头号漂亮的老虎。”“是老爷我!”“不对。大爷我才是头号漂亮的老虎。”“你们都不是。我才是森林中头号漂亮的老虎。”

四只老虎怒气冲冲地吵着架。它们把从小黑孩桑博那儿要来的上衣、裤子、鞋和伞都扔在一边,只顾拼命地吵架。

这时,小黑孩桑博从椰子树后面喊:“喂!那些衣服和伞你们都不要了吧?”

可是四只老虎都一个劲儿地咕噜噜、咕噜噜,大声地吼着,哪里听得见呢。可不是吗,那四只老虎互相咬住对方的尾巴围着一棵大树咕噜咕噜地直打转转。“那么对不起了,我可拿走了。”说着,小黑孩桑博悄悄地从树背后走出来,把东西统统拿上,一溜烟地走掉了。

太阳照得火辣辣,

可我一点也不怕,

一把绿伞手中拿。

道路坑坑又洼洼,

可我一点也不怕,

脚穿紫鞋往前跨。

咚咚锵、咚咚锵,

……

老虎们互相咬着尾巴转起来没完,它们越转越快,越吼越厉害,一会儿工夫它们的耳朵呀尾巴呀,还有爪子什么的都看不见了。转得好快哟,哎,怎么啦,最后它们统统都化成了黄油!“嗬!可真是香喷喷的一大堆黄油咧。”

刚好这时,小黑孩桑博的爸爸来了。爸爸把那些黄油都装进一个大盆里,领着小桑博走回家。小桑博的妈妈见有这么多黄油,高兴极了:“咱们就用这黄油做烤饼吧。”

不一会儿,妈妈就端出了烤得焦黄的烤饼,真香啊!妈妈吃了二十七个饼,爸爸吃了五十五个。你猜,小桑博吃了多少?好家伙,他竟然吃了一百九十六个,因为他的肚子实在太饿了。

赏析:展读此篇,绚烂的色彩迎面扑来,有黑、红、蓝、绿、紫,令人眼花缭乱,但又丰富了彩色画面,让人眼前一亮。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儿童化,通过小男孩桑博四次与老虎的相遇和对话,突出了桑博应对危险的镇静与机智,一个勇敢、聪明而又可爱的小男孩形象在作者的语言描写下已跃然纸上了。

又如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下睡觉。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

大树很快乐。

赏析: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小男孩只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大树都以快乐的心情满足孩子的需求。当男孩儿最后一次来到大树身边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垂暮老人;大树用仅剩下的一个树墩儿去接纳这个疲惫的孩子,并且依然感到快乐。作者用“时光流逝”“很久很久”“又过了很久”这样的词语来完成时间的跳跃,在浓缩了人一生的时光里去表达对爱的理解,以快速的叙事节奏带给人绵长悠远的回味。

又以《三只小猪》为例:

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只可爱的小猪。妈妈每天很辛苦,小猪们一天天长大了,可还是什么事都不做。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猪妈妈把孩子们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子后就搬出去住吧。”

三只小猪谁也不想搬出去住,更不想自己动手盖房子,又不能不听妈妈的话。于是,他们开始琢磨盖什么样的房子。老大先动手了。

他首先扛来许多稻草,选择了一片空地,在中间搭了一座简易的稻草屋,然后用草绳捆了捆。“哈哈!我有自己的房子了!”老大乐得活蹦乱跳。

第二天老大搬进了自己的新家,老二和老三好奇地前来参观。老二说:“老三,你看大哥的房子,也太简陋了,我要盖一座又漂亮、又舒适的房子!”

老二跑到山上砍下许多木头回来,锯成木板、木条,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不久,老二也盖好了自己的木房子。显然比老大的要漂亮、结实得多。

老二很快搬到自己的新家住了,老大和老三也过来参观。老大赞不绝口,深感自己的房子过于简陋;老三看后说:“我盖的房子还会更好的。”

老三回到家左思右想,终于决定建造一栋用砖石砌成的房子,因为这种房子非常坚固,不怕风吹雨打,可这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啊!

老三每天起早贪黑,一趟一趟地搬回一块一块的石头,堆在一旁,再一块一块地砌成一面面墙。哥哥们在一旁取笑道:“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

小弟毫不理会,仍夜以继日地工作。哥哥们休息了,他还在不停地干。这样整整过了三个月,老三的新房子也盖好了!他好高兴啊!

有一天来了一只大野狼。老大惊慌地躲进了它的稻草屋。野狼“嘿嘿”地冷笑了两声,狠狠吹了口气就将稻草屋吹倒了。老大只好撒腿就跑。

老大径直跑到二弟家,边跑边喊:“二弟!快开门!救命啊!”二弟打开门一看,一只大野狼追了过来,赶紧让大哥进了屋,关好门。

大野狼追到门前停了下来,心想:“你们以为木头房子就能难住我吗?”他一下一下地向大门撞去。“哗啦”一声,木头房子被撞倒了。

兄弟俩又拼命逃到老三家,气喘吁吁地告诉老三所发生的一切。老三先关紧了门窗,然后胸有成竹地说:“别怕!没问题了!”

大野狼站在大门前,他知道房子里有三只小猪,可不知怎么才能进去。他只能重施旧伎,对着房门呼呼吹气,结果无济于事。

野狼有点儿急了,他又用力去撞。“口当”的一声,野狼只觉得两眼直冒金星,再看房子,纹丝不动。野狼真的急了,转身去找了一把锤子。

野狼憋足劲,挥起大铁锤敲了下去,没想到锤子把儿断了,锤子反弹回来,正砸在野狼的头上。“疼死我了!”野狼大叫。他真的无计可施了。

野狼只好满脸堆笑地请三只小猪一起去郊游。三只小猪很聪明,也很团结。他们提前到郊外摘了许多苹果。不久,野狼来了。

三只小猪按计划迅速爬到苹果树上。野狼迷惑不解地问:“你们到树上去干什么?”老三回答说:“我们在吃苹果呢!你要不要来一个?”

野狼馋得直流口水,便满口答应了。老三摘了一个大苹果丢下去,苹果顺着山坡滚下好远,野狼在后面追,结果越跑越远。三只小猪趁机跑回了家。

野狼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他绕着房子转了一圈,最后爬上房顶,他想从烟囱溜进去。老三从窗口发现后,马上点起了火。

野狼掉进火炉里,熏得够呛,整条尾巴都烧焦了。他号叫着夹着尾巴逃走了,再也不敢来找三只小猪的麻烦了。

赏析:在这个小小的故事里,作者以简单质朴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既充满趣味又意味深长,体现了幼儿童话的叙事风格的故事。它在叙述结构上以线性展开,在故事情节上采用三段式,还运用小猪的自言自语以及小猪之间、小猪和狼之间的对话来体现四者之间的关系,丰富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语言重复性基础上的变化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富有民间趣味。二、艺术特色的欣赏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呈现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学会品味文本的艺术风格也是引导幼儿阅读欣赏童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要从整体风格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作品洋溢的艺术氛围,还要从艺术手段的具体运用来考察作品的艺术特色。如阿诺德·洛贝尔的《信》:

蟾蜍坐在一片沼泽前面。

来了一只青蛙,说:“什么事呀,蟾蜍?看起来你很伤心。”“是的,”蟾蜍说,“我在等信,可这总是使我很不快乐。”“为什么?”青蛙问。“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收到过任何信。每天,我的信箱里总是空的。这就是我在等信的时候,为什么要伤心的原因。”

青蛙和蟾蜍坐在沼泽前,都很伤心。

一会儿,青蛙说:“蟾蜍,现在我要回家了,我要去办一件事。”

青蛙迅速回到家里。他找出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在纸上写了一会儿。然后又把纸装进信封,在信封上写上“一封给蟾蜍的信”。

青蛙跑出屋子,看到一只蜗牛。“蜗牛,请把这封信给蟾蜍送去,放在他的信箱里。”“没问题!”蜗牛说,“我立即送去。”

接着青蛙跑回蟾蜍的家。蟾蜍已经上床睡觉了。“蟾蜍,”青蛙说,“我觉得,你应该起来,再到外面等一会儿信。”“不,我已经等得很厌倦了。”

青蛙看看蟾蜍挂在外面的信箱,蜗牛还没有把信送来。“蟾蜍,你大概不知道吧?有人可能要给你寄信来了。”“不,不,我已经不指望任何人给我寄信了。”

青蛙又看看窗外,蜗牛还是没有来。“不过,蟾蜍,今天可能有人给你寄信来。”“别说傻话了,从来没有人给我寄过信,今天也绝不会有人给我寄信。”

青蛙再看看窗外,蜗牛仍旧没有来。“青蛙,你为什么老是往窗外看?”蟾蜍问。“因为我在等信。”青蛙说。“但是,你等不到任何信。”蟾蜍说。“噢,等得到的,因为我给你寄了一封信。”“你寄来了一封信?你在信里写了些什么?”

青蛙说:“我写了:‘亲爱的蟾蜍,我很高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最好的朋友青蛙。’”

接着,青蛙和蟾蜍来到沼泽前等信,他们坐在那里,都很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