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智库论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成果(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02:21:33

点击下载

作者:喻新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原智库论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成果(2014)

中原智库论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成果(2014)试读:

形势分析展望篇

2013~2014年河南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3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着力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稳中有为、持续求进,全省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仅使年初经济增速回落过大的局面逐步扭转,而且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更趋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但当前宏观环境仍然错综复杂,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有根本缓解,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 2013年河南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着力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发展新优势,稳中求进、稳中提质,速度与质量指标趋于协调,结构和效益指标明显向好,经济运行表现出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但当前经济环境依然复杂,需求不足与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内生动力依然不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一)2013年河南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2013年,在全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河南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同比回落,增长放缓。进入第二季度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稳、升、好”是全年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的主要体现。“稳”就是经济运行低位徘徊的局面得到扭转,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平稳,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等指标的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增速略有回落,但是在2013年前三季度均保持了小幅增长或持平态势,且各主要指标基本都在预期的目标区间内。同时,稳还表现在物价水平保持了基本稳定,且波动幅度不大。“升”主要表现为,2013年第三季度河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总体出现小幅攀升态势,尤其是与工业关联的指标持续向好回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通过克强指数对耗电量、银行贷款发放量、铁路货运量三个经济指标的结合来判断经济发展情况,呈现了稳中趋升的态势。“好”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经济效益开始向好,财政形势总体趋好,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根据河南省宏观经济数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各类影响变量的综合评估,预计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在9%左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7%、10.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2(以上年为100);出口预计增长19.5%,进口预计增长8.5%(见表1)。表1 2013年河南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一是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针对年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滑的复杂严峻形势,河南省委、省政府把稳增长、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关键、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启动了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活动,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的稳定回升。组织开展“强投资、促进度”活动,千方百计促开工、促在建、促投产,有效发挥了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二是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河南紧紧抓住三大国家战略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努力使三大国家战略转化为区域发展新优势。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新贡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为河南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区域增长极、增强区域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建设,空港与陆港联动发展,形成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新优势;航空经济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优势;河南在交通区位、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现代物流、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竞争优势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着力实施“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总体工作布局。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以及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推进,推动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资源集约利用,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成效。加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坚持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现代城镇体系构建,积极优化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四是着力形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河南把提升开放水平和深化改革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五是着力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是有力有效的。(二)2013年河南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与2012年相比:稳中有进(1)三次产业发展平稳。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23516.02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27.48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16.35亿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72.19亿元,同比增长8.7%。从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前三季度增长速度来看(见图1),在年初4个指标均以降速开局后,第二季度开始扭转了从上年第一季度开始的连续走低态势,开始逐步小幅回升,稳中有进态势明显。其中,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今年以来保持了环比上升,尤其第三季度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图1 2012年至2013年1~9月河南省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2)三大需求稳步增长。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2013年1~9月完成17776.24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7%,增速比1~8月微升了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增速比1~8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消费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分别比上半年和第一季度加快了0.2个和0.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市场活跃,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21.1%,比全省和城镇零售总额增速分别加快了7.7个和7.9个百分点。开放带动有力,前三季度,全省海关进出口总值增长14.4%,比上半年加快了2.0个百分点(见图2)。其中,出口增长19.3%,比上半年加快了5.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约5219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95.5亿美元,增长5.3%;预计全年利用省外资金可超过600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可望达到130亿美元。图2 2013年1~9月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值增速(3)结构优化调整成效显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成长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9.7%、5.8%,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和1.2个百分点;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5.3%,同比下降了3.0个百分点;六大高载能行业占比为38.1%,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从企业结构来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速为16.8%,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速为14.3%,分别比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了5.2个和2.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从投资来源看,1~9月,全省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4.9%,比总投资增速和国有投资增速分别快了1.4个和6.8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的81.6%,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从投资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速达到2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速达到43.5%,房地产业投资增速达到3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速达到50.2%,分别比总投资增速快了4.5个、20个、8.6个和26.7个百分点。(4)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达2756.7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半年和1~8月分别提高了1.2个和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9.2亿元,增长17.5%,比上半年和1~8月分别提高了0.8个和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就业贡献度增加,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12.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2.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低于4.5%的控制目标。2.与季度增速相比:稳中趋升

前三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6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表现为稳步上升态势(见图3),6个指标第三季度增速分别比第一季度增速快了0.3个、0.5个、1.6个、0.3个、5.5个和3.3个百分点。图3 2013年1~9月河南省6个经济指标季度增速比较3.与全国及中部六省相比:位次前移

与全国比较,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8.7%,比全国平均增速加快了1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半年前移了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比全国平均增速加快了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半年前移了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5%,比全国平均增速加快了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比全国平均增速加快了0.5个百分点(见图4)。图4 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国比较

与中部六省比较,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完成23516.02亿元,居中部六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776.24亿元,居中部六省第1位;此外,河南省进出口总值、进口值和出口值也均居中部六省第1位。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河南省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出总量位于中部六省领先地位,而相应增速则相对落后的特征。图5 2013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完成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较4.与目标任务相比:存在差距

河南省2013年1~9月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年目标值对比来看,生产总值全年目标值为增长10%左右,前三季度增速8.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年增长目标为11%左右,前三季度增速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目标为21%,前三季度增速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长目标为16%,前三季度增速13.4%;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年增长目标为15%,前三季度增速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实际增长目标为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前三季度两项指标增速分别为9.6%、12.5%,均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从对比情况来看,2013年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能较好完成全年目标;随着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内需潜力不断激活,同时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深入,富士康等重点项目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三季度末增速比全年目标增速慢了1.3个百分点,即使按全年9.5%的增长目标计算,也要低0.8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要实现全年增长9.5%的目标,第四季度增速需达到12%,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减速一方面是受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以及经济增长进入调速换挡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河南发展正在进入深度调整期,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型城镇化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等尚未充分激活、释放,内需拉动不足,外贸短板依然有待拉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三)2013年河南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稳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

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经济虽然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的趋势,但是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性依然存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内需增长动力偏弱,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来看,均存在增长乏力问题。企业景气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前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连续下滑,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并且均低于预期;前三季度,尽管城乡居民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上年同期而言增速回落明显,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个和3.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购买力的提升,也影响着扩内需目标的实现。2.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河南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从需求结构来看,投资仍然是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需求中唯一一个保持了较快的需求增长;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生产总值增速,发展依然滞后;外贸进出口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的井喷式高速增长后,受到全球需求紧缩的影响,增速比上年出现大幅回落,三大需求中消费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明显偏弱。从产业结构来看,六大高成长行业中的食品、轻工、建材等提速乏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增长形式尚未形成;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发展困难,特别是化工、有色、钢铁等行业是当前国内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国家宏观政策将更加强调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型,极易受宏观环境与政策变化影响,这些传统支柱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成为破解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点难点所在。3.工业持续回升压力依然很大

总的来看,虽然2013年前三季度工业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但是持续回升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河南工业结构的重化特征一直比较突出,近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但轻重工业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速一直快于轻工业增速,虽然重工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见效比较快,但是重工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影响整个工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此外,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虽然环比有所提高,但同比降幅存在扩大趋势。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连续下降压缩了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在宏观环境总体保持结构性偏紧的情况下,河南的传统支柱产业、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产业都将面临严峻考验。4.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大

2013年以来,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低迷、融资成本上升等是导致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5%,且连续9个月低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价格倒挂直接制约着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前三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省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既对全省投资产生了下拉作用,也对工业发展后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企业景气指数来看,企业融资状况连续下滑,企业生产扩张普遍放缓,投资意愿低,信心明显下降,显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更为严峻。5.农业稳定增产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河南夏粮、秋粮连获丰收,预计将继续保持在11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同时,粮食生产要在高基点上持续保持稳产增产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近年来,河南省虽然加大了资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河南农业基础较弱,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依然较大。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而目前河南省有效灌溉面积仍然只有耕地面积的72%,一些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落后导致无法灌溉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生产,农业生产基础和抵御风险能力都依然薄弱。此外,近几年农产品价格连续出现大幅波动,价格的不稳定性也对农业稳产带来一定影响。二 2014年河南经济面临的形势及总体走势展望

2013年以来,河南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保态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与国内外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密不可分。河南省经济发展既存在很多有利因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展望2014年,随着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总体好转以及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的实施,全省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一)对201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1.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复苏进程仍面临诸多风险

当前,世界经济将延续不均衡的复苏趋势。全球经济正在持续复苏,IMF预测2013年和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9%和3.6%;但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切换,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好于预期,这种分化局面可能延续到2014年,发达经济体将以更大的动能支撑世界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数据渐好,长期复苏基础趋于稳定。就业和非制造业数据改善支撑美国经济中长期向好。2013年10月,美国就业分项指数增至56.2,接近8月的高点,较好的就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生产情况趋于良好。同时,较强的消费信心与充足的生产动力形成良性循环。10月,美国非制造业指数升至55.4,预估为54.0;9月为54.4。随着经济数据向好,距美国退出刺激性货币政策的时间越来越近,政策退出对经济持续复苏影响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清晰、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计划是维持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欧元区首现增长势头,但复苏基础仍较弱。欧元区2013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衰退的局面。与此同时,欧元区投资者信心连续得到改善。11月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自10月的6.1跳升至9.3,高于预期的6.5,且为连续第三个月报正值。但欧洲就业和工资并未实现增长,金融市场分割、内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仍然存在,预计2014年经济可能维持当前的弱复苏格局。

日本虽然确立经济增长趋势,但其国内政策不确定较强。从经济数据看,日本短期增长态势仍然良好。2013年第二季度日本GDP增长3.8%,连续第三个季度经济增长,8月日本领先指标为106.5,较4月上升了7.2个点,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稳定。但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较强,安倍政府不断提出超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但面临较高的国家债务压力,财政来源的不确定将严重影响政策效果,并可能产生较大的连锁效应。

新兴市场增长虽然强劲,但也面临诸多内外部挑战。与欧美经济稳步复苏的态势不同,亚洲等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下滑、资本外流、股市动荡等多重风险。如印度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4.4%,低于2012年的5%,8月制造业PMI下降至48.5,是2009年3月以来首度跌破“荣枯”分界线。IMF最新报告将201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预期由此前的5.5%下调至5.1%。同时,新兴经济体还面临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受美国经济数据好转等影响,资金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资本大规模流动加大了我国资金面的复杂和紧张程度,将促使金融市场出现较大震动,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增长。2.国内经济环境继续企稳向好,但加快转型升级更为迫切

经济增长稳中趋缓,但下行空间有限。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低于2012年7.8%的增速,这与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速增长阶段的特征相一致,但经济下行空间有限。2013年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4%,比9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回升,创下18个月以来新高,而小型制造业企业PMI为48.5%,仍处于景气下降区间,这表明中国制造业虽仍保持增长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增速回落压力较大。从全社会用电量来看,8月全社会用电量明显上扬,增速由7月的8.3%上升到13.7%,而9月增速又回落至10.4%,显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仍旧存在。从大趋势看,改革加快推进已成必然,市场在消化吸收改革政策之后将释放巨大活力,传统生产方式在市场推动下逐步进入自动淘汰阶段,转型成效也将渐渐呈现。

持续增长后劲乏力,加紧推动转型迫在眉睫。通常经济增长趋缓可能促使政府通过投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从而挤压市场正逐步形成的自动转型态势。当前我国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增长与转型矛盾又现强化趋势,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同时协调改革步伐与增长空间是发展关键。政府可能采取折中策略,在保持适度增长空间内充分估计风险,推动渐进式改革和转型。

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是当前面临的两大风险。前期全球资本流入我国市场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金融资产泡沫,近期显现的资本流入放缓甚至流出现象如果加快,可能引起部分领域泡沫破裂。而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不完善积累的资金错配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近期市场资金紧张、成本上涨。审计署近期对地方债务进行审计,部分政府债务超出国际警戒线,在大规模圈地开发等发展模式下,随着债务到期和开发收益不足等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在加大。(二)2014年河南经济运行环境分析1.有利条件(1)国家战略红利逐步显现。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这是继国家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之后,河南又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规划中,国务院赋予河南省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制度、服务外包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上此前国务院赋予中原经济区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利,以及国家粮食核心区规划对河南的一系列扶持和补偿政策,河南省从中央获得的政策优惠前所未有。2014年,河南省在继续推进中原经济区、粮食核心区规划实施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河南省带来了诸多政策红利,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2)打造经济升级版效应明显。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思想,开始了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新探索。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从河南的特殊省情和区位出发,提出了“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部署。半年来,全省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认识把握规律、推动政策创新、完善考评体系,持续抓关键、出实招、见实效,初步扭转了年初经济增速回落过大的局面,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趋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2014年,河南省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加快转型升级的举措,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成为支撑明年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3)产业集聚区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导项目聚集,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9%,拉动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企稳向好的“中流砥柱”。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将对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系统总结和部署,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突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优化要素配置,强化招商引资、产业升级、改革创新、转移就业的主平台作用。这些政策举措的实施,将会形成明年全省经济继续向好的“助推器”。(4)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逐渐凸显。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河南开放的意识、周到的服务、优化的环境,增强了外资和国内各路资本入驻河南的信心,为河南经济注入了发展活力。五年来,全省共引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200多家,造就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汽车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撑力量。2013年,河南新引进了南航、东航等6家货运航空公司,新开通10条国际货运航线,与空桥、菜鸟等一批跨国公司战略合作不断深化。2014年,河南省将继续加快推进开放招商工作,抓投产、达产,抓落地、开工,抓项目引进,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会形成明年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5)新型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聚焦点。中共河南省委将于年内召开九届六次全会,专题研究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问题。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些工作的推进将会进一步带动消费和投资增长,成为明年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不利因素(1)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尽管欧美、日本等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复苏缓慢,外需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同时,我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未来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困难相对较多、增速相对较慢的阶段。河南省资源型工业突出、重工业比重较大的特征,经济下行的压力尤为突出。国务院化解过剩产能的五大行业,在河南就有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四个,这些行业受宏观环境与政策变化影响大,回升空间有限、动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下拉作用仍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短期内还难以对全省经济形成重要支撑。这些因素的出现对河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形成了不利的影响。(2)要素瓶颈制约仍未破解。一是建设用地需求缺口较大。“十二五”期间,全省每年建设用地需求为60万亩,但是新增建设用地供给只有20万亩,只能满足1/3的用地需求。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强度大的好项目难以落地,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二是资金瓶颈制约依然有待破解。目前,河南直接融资仍然不足,新增间接融资虽然较多,但主要流向大企业、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实体经济和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仍较难得到满足,融资成本也有提高。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河南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短缺,高层次技术人才尤其缺乏;同时,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提高较快等现象也比较突出。四是支撑发展的资源环境明显不足。河南工业结构偏重,“粗、低、重、耗”产品多,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大,环境承载力不足。(3)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增大。进入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随着市场需求回暖,产品价格逐步回升,企业用电量增加,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省能源消费呈现稳步回升、逐步加快的运行态势,节能降耗压力逐步增大。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能源原材料等高耗能行业,特别是建材及相关的钢铁、有色等行业可能复苏,将引起能耗、电耗增速的回升。此外,河南省节能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亟待解决和完善,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政策还不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在管理方式方面,政府责任重、企业责任轻,地方责任重、部门责任轻,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这些都有可能给2014年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带来挑战。(4)改革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牵扯面越来越广,牵涉的部门越来越多,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缺乏顶层设计支撑的情况下,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面临更多的挑战,下一步深层次改革难度越来越大。就河南省来说,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遇到了土地、户籍、社保、干部、人事、分配等诸多体制方面的障碍,这与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关;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总是不自觉地伸出那只不应该伸出的手,这与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关。在中央尚未做出改革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仍将长期困扰着我们,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体制性障碍。(5)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河南省是一个发展中的省份,民生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相对突出,因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就异常繁重和艰巨。2013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省内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人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给全省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带来了挑战。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企业不景气,经济效益下滑,政府收入增长放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弱化,特别是“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扩大,取消和免征多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进一步加大后期增收压力。2014年,河南省仍将在社会保障上加大投入,在政府收入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必然降低政府的投资能力,形成明年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三)2014年河南经济走势展望及主要指标预测

2013年以来,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全省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但当前宏观环境仍然错综复杂,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2014年,在没有其他大的风险的情况下,全省经济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持续。1.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稳中向好态势有望持续

当前全球经济总体正进入稳定但速度缓慢的复苏期。中央政策更加强调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支撑市场活动。2013年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201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的投资建设力度增大,河南省传统支柱产业持续回升的趋势明显。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将持续释放,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依然较好。随着产业集聚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企业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对市场预期的持续改善正在产生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当前河南省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9月,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1%,降幅较6月收窄1.3个百分点。河南省主要产品价格多数环比上扬。截至9月20日,重点监测的2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8种上扬,1种持平。二是铁路货运量、周转量降幅连续数月收窄。1~9月,铁路货运量下降0.7%,降幅比前8个月收窄1.4个百分点。铁路周转量增长0.4%,增速由负转正,比1~8月回升1.6个百分点,增速自1~5月以来连续回升。三是重点企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据重点工业企业月度趋势调查,9月,预计正常生产的企业占89.5%,比8月提高0.4个百分点,比7月提高0.5个百分点;销售形势明显好于8月的企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预计获得订单明显多于8月的企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2.需求不足与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1)宏观环境有较大不确定性。世界贸易组织在9月预计2013年世界贸易增长为2.5%,2014年增长4.5%,均低于早前4月的预计。尽管国内经济近期出现了企稳的迹象,但是回升的幅度相对有限,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宏观政策将更加强调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型,大力度刺激总需求的可能性较小,宏观环境将总体维持结构性偏紧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一些传统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2)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当前工业增速回升主要靠基础性行业拉动,受宏观环境与调控政策影响大,保持工业持续回升难度较大。2013年前三季度对全省工业拉动作用较大的前12个行业中多数为基础性行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2%。特别是有些行业是当前国内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极易受宏观环境与政策变化影响。在外部环境不稳的形势下,这些行业的未来走势将对全省工业增速产生较大影响。(3)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不高。2013年以来,河南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行。1~9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连续22个月下降,连续9个月低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价格倒挂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5.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低位运行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据调查,9月全省设备利用率超过50%的重点企业比重较8月下降0.3个百分点。1~9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7%,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省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既对全省投资产生下拉作用,也对工业发展后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4)投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2013年1~9月,全省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9.1%,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6.5%,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回落3个和9.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不足,可能对明年的投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房地产业后期走势充满不确定性。2013年以来,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全省经济稳中回升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014年中央可能会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形成的冲击不可低估。在2013年增长幅度较大的情况下,2014年全省房地产市场出现回调的可能性较大,对经济的冲击也显而易见,是否会导致宏观经济重新下行,还有待观察。

总之,当前宏观环境仍然错综复杂,需求不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宏观经济将呈现出慢节奏、弱复苏、会反复的区间震荡状态。然而,国内外环境的逐步改善、积极因素的不断积累以及稳增长政策效应的持续发挥,仍有助于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形成。2014年全省经济仍有望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速在9.5%左右。考虑到2013年新开工项目较少,2014年保持全省工业稳步增长的难度增加,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12.5%左右。投资仍将维持窄幅波动的格局,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3.8%左右。消费仍将维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左右。进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进口增长10%左右。物价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平均涨幅将维持在3%左右(见表2)。表2 2014年河南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三 促进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依旧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提振精神,坚定信心,把稳增长放在优先位置,坚持稳字当头,将短期与长期、治标与治本、疏与堵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坚持稳中求进,加大力度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坚持稳中提质,让稳增长与调结构、就业与收入、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协调推进,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中求好、稳中求优,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不断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目标迈进。(一)着力稳定增长,力促经济稳定回升、持续上升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全省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形成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下,应坚持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1.要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

要进一步加强预警监测,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全局性问题,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敏感性,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2.深入剖析问题、科学研判发展趋势

要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敏锐捕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科学把控经济走势,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研究制定并适时启动相关政策预案,做到见事早、判断准、出手快,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3.保持投资增长基本稳定,适当控制增长节奏

稳定投资增长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尽快启动一批符合国家规划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政策、资金、用地、环评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尽快形成产能、形成生产力,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二)着力促进转型,全力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

全国经济进入了中速发展新阶段,河南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需求不足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出任务,提升产业竞争力。1.稳定农业生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稳增长的重要保障,要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生产向种、养、加、贸一体化转变。2.巩固工业回升势头

把保稳定与促提升相结合,坚持促“好”帮“差”、抓“大”扶“小”、强“国”活“民”,确保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着力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技改投入、科技投入力度,使投资真正成为助推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动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3.加快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结构调整、社会就业意义重大,十分必要、十分迫切,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扶持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等的大发展。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分工合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三)着力夯实载体,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全力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和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发挥其引领全省转型升级和辐射带动作用。1.全力以赴推进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

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不仅是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是抢占未来发展优势的重大战略,要按照“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都市”的要求,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及相关服务业,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航空偏好型产业为重点,积极对外招商,特别要注重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强研究力量,全面展开中国(郑州)自贸区申报工作,争取设立汽车、医药等进口口岸。全力推进跨进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早日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规模。2.依托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严格落实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各地产业集聚区围绕产业链图谱,以发展高端、终端和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完善主导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培育纵向连接、侧向配套的特色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以“两区”为依托,以龙头引进和品牌塑造为重点,推动功能整合、集中布局,同步推进交通、热力、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两区”建设尽快出形象、成规模,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态势。(四)着力强化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聚焦点,必须强化其引领作用,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加速推进三年行动计划。1.新区建设要提速

郑州、洛阳、焦作、开封等城市新区要加快综合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排水、供热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口集聚。2.加快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间快速通道和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区骨干道路向组团延伸。3.持续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围绕建设“三大一中”和“两区两城”的目标,以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都市区建设,有序开展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与合村并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都市区承载力。4.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全力推进“米”字形高铁布局建设,加速城市群内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5.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建设规划“五规合一”的思路,出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有条不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着力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对外开放是河南基本省策,也是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最直接、最有效、最综合的战略举措,要坚持以开放扩需求、以开放促转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1.要科学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强化理性招商,抓规模、抓质量、抓结构,集中精力促进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注重引资与引技、引智的结合,吸引跨国公司来豫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推动本地企业与外企交流与合作,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业、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能力。2.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要以增强产品、产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实施出口品牌培育、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等外贸发展提升战略,在全省探索建立外向型产业园区,推动内陆开放型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优化全省对外贸易结构。3.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全面推进金融、会展、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等对外合作,鼓励央企、外资参与国有和民营企业改组改造。支持境内外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组改造,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4.优化投资环境

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增强审批透明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中心、联审联批中心、投诉权益保护中心等专门服务机构,全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六)着力进促改革,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深化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全省经济发展活力动力。1.继续简政放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要求和计划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严格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快推进其他具有行政审批性质管理事项的清理工作。有序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配套改革

统筹城乡改革,重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大省属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力度,重点做好河南煤化集团和义煤集团重组的后续工作;积极争取央企总部加快其在豫企业发展步伐,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4.深化金融改革

加大外资银行引进力度,推动中原银行组建工作,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推动形成国有、股份、民营、外资、地方五位一体的金融市场组织结构。5.继续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

重点制定水资源费调整方案,完善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完善阶梯价格制度,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七)着力破解瓶颈,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供应

生产要素保障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要继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破解瓶颈制约,切实保障生产要素供应,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1.强化资金保障

全面落实“新36条”,重点在铁路、市政、教育等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推出一批民间投资能够参与的具体项目,激发民间投资热情。从供需两方面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督促企业优化财务状况,策划好项目,政府牵线搭桥,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2.强化土地保障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标准,用地指标优先考虑重点项目,鼓励企业改扩建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同时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工作。3.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校企合作,持续探索联合共建、工学交替等合作模式,在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培训,保障企业用工需求。4.强化能源保障

妥善处理电网、电源与用电企业的关系,重点完善煤电互保政策,优化煤电互保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电力发展的良性机制。继续加大农电配网投入和改造力度,解决有电发不出、企业没电用矛盾。(八)着力惠及民生,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高度重视民生,要坚持民生优先,使经济发展从民生改善中获得持续动力。1.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小微型企业成长计划,扶持全民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帮扶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就业。2.全力推进扶贫开发

编制扶贫开发规划,重点做好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南太行等老区、深山区的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扶贫开发并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交通扶贫力度,推动贫困地区居民摆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3.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围绕群众关心的大气、水、农村等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改善居民生存环境。4.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和土地报批,推动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城中村、旧城区、棚户区改造,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同步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5.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科学预测人口变动趋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一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原载《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4)》)

[1] 课题组负责人:喻新安;课题组成员:完世伟、王玲杰、唐晓旺、袁金星。

2013~2014年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河南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河南省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极为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临新形势,必须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把握机遇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一 2013年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2013年,河南省持续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镇化载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全面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1.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2013年中央还将召开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问题。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河南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问题。《201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列为2013年重点工作,提出,探索走好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

为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推动河南省科学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以及相关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以总结河南省城镇化实践,进一步理清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举措,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最终将形成《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型城镇化辅导读本》三项成果,为河南省召开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准备。目前这三项成果的讨论稿都已形成,正在征集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指导意见》将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突出对全省新型城镇化的宏观指导作用,作为指导全省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行动计划》提出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具体措施等,是一个实施性、操作性的文件。《辅导读本》是一个带有知识性、辅导性的读本,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方向、基本思路。2.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2013年,河南省围绕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加快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随着全省产业集聚区内许多建设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带动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增加,产业集聚区就业承载能力增强。2012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280多万人,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65.1%。根据《2013年河南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方案》(豫政办〔2013〕48号),全省“两区”完成年度投资700亿元以上,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这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就业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