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业文化提升职业道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06:37:06

点击下载

作者: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编写组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传承工业文化提升职业道德

传承工业文化提升职业道德试读:

前言

工业文化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传承工业文化 提升职业道德》一书是以工业文化的发展为立足点,以知名企业的工业文化的发展历史,取得成就,工业文化遗产、发展方向等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工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工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发展关系。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工业文化,如工业文化的概述,工业企业文化与工业精神文化、工业文化与诚信理念、工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及工业文化的发展走向。下篇侧重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上、下两篇共11章,通过企业精神文化作为一个内在的线索,将工业文化的传承与职业道德的提升联系到一起。《传承工业文化 提升职业道德》旨在让人们对工业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自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在世界兴起到目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企业文化。工业文化显得陌生。而工业文化理论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它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现代管理学说。“它在管理上以人为中心,重视文化和精神因素,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选择标准,但它并不忽视经济、技术因素的重要性。”而企业文化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现代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们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承工业文化精神,提升职业道德,对现代化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透过工业文化的发展脉络,了解工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学习者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建立民族自豪感。并在企业发展中,做到专业,求实,创新,成为优秀的人才,为工业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上篇工业文化第一章工业文化概述

工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文化表现在观念形态、制度形态、物质形态等多个层面的管理制度、生产方式、工业信息化、继承、引进与创新的工业制造、经济效益和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工业(Industry)文化是指采集原材料,进行生产、制作,经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各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经典案例】

鞍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和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恢复生产和建设发展中,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后涌现出以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模范人物,产生了著名的“鞍钢宪法”,形成了鞍钢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中最本质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这是鞍钢企业文化历经几十年的传承和积淀形成的核心内容,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同,成为鞍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财富。

鞍钢作为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坚持严格鞍钢集团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统一。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注重人的因素,把激发、调动及保护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力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有效的管理,引领全体员工创造卓越的工作绩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同时,要从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坚持依法治厂,从严管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为企业生产运营和职工人身安全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案例分析】

以劳模精神为丰厚底蕴和深刻内涵的鞍钢精神,是鞍钢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基础。辽宁是英模辈出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291人,各类先进模范人物14万人之多。而鞍钢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建厂60多年来,培养出各级劳模5804人,其中全国劳模101人。建厂60多年涌现出来的孟泰、王崇伦、郭明义、李超等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比学赶超。这些先进典型群体,不仅是企业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更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几代鞍钢人的坚持传承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鞍钢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以“创新、求实、拼争、奉献”为内涵的“鞍钢精神”,构筑企业的精神高地,成为引领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其核心内涵就是“用先进典型,树核心价值”。【理论指导】一、工业文化的概念

工业文化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自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在世界兴起到目前,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论总结还很薄弱,对企业文化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的概念,因而企业文化概念有不同的表述。

工业文化理论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它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现代管理学说。人们在研究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经从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它在管理上以人为中心,重视文化和精神因素,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选择标准,但它并不忽视经济、技术因素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现代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国内外对工业文化概念的界定之所以说法不同,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对于文化概念的表述历来意见不一致,使企业文化概念的表述也难以相同;二是文化背景不同,论述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使工业文化概念的表述出现多种说法;三是企业文化理论形成之初,西方学者比较注重研究经营成功公司的实际管理经验,只是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基本内容做过一定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而没有对企业文化概念提出一个完整、准确、科学的表述。

较为科学的工业文化概念应做如下表述:企业文化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并为企业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以及反映企业文化特质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物质实体。其表层文化为物质文化,浅层文化为行为文化,中层文化为制度文化,核心层文化为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二、工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工业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必然产生一系列文化现象。当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其文化也有不同的风貌。

如果只对生产物质财富的企业进行分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工业企业可分为以生产为中心和以工业服务为中心两类。这两类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目标,在一定的风险环境中致力于生产或服务的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如果市场上出现某种产品供不应求,就存在建立企业或继续生产该物品的动力。凡是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工业企业,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量就大。为持续满足社会需要,工业企业决策者就会采用先进技术以及各种文化力手段,生产具有特色并能多获利润的产品。

工业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必须盈利,并把利润作为企业追求的经济目标。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应力争使产品的工艺水平始终居领先地位,这是企业所追求的技术目标。工业企业要达到所有的目标,必须满足员工、员工家属和整个社会的需要,并将其列入企业所追求的社会目标。这个社会目标当然还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保证现在和未来的人类有良好的生存空间。企业这一经济单位,与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许多人对如何定义企业做过很多尝试,但看法不一,分歧较大。由于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所以便有不同的定义。目前,经济学家对企业这个概念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社会性工业企业观

这种工业企业观的出发点是,在企业里,人们是作为共同协作的团体成员来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果从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群体行为的角度来研究,人们便把企业理解为社会的单位,这与企业社会学的观点是一致的。那些具有行为科学组织观的企业经济学家也支持这一看法。

2.技术性工业企业观

这种企业观的出发点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在生产产品时不可避免地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性要求。这种观点迎合了技术人员,在企业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来的一些企业经济学家也持有这种观点。

3.法律性工业企业观

从1972年联邦德国颁布的《企业法》来看,除了合作式家庭作坊以及公共管理方面的服务机构外,企业可被理解为人事手段、物质手段和非物质手段的一种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不断追求超出自我需要的技术、经济目标。一个经营单位可包括多个企业,但那些远离主体企业或由于任务以及组织方面的原因而处于独立状态的卫星企业,为便于安排生产,应具有独立性。

4.经济性工业企业观

这种企业观最为普遍,把企业看成集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目标于一体,以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为己任,具有自主决策、自我承担风险等特点,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持这一观点的人们在研究一个现实企业时,虽然也注意到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他们总想从特定的经济角度来剖析企业的主要特征。如果说除了经济角度以外,还要从社会角度、技术角度、生态环境角度来研究企业的特征,这时主要应研究其与经济性的关系。

如前所述,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各个方面产生的文化现象,均属工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如企业运作中工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文化的内在结构;如何营造工业文化;如何借鉴中外企业文化;企业营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广告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环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此等等,都是工业文化的研究课题。

工业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中,有不同的工业文化模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研究范围。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必然有不同的工业文化模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研究范围。既有日本的“松下文化”,也有美国的“IBM” 文化。即使在同一国度,也会因地域、企业各自不同的历史(创业史),形成不同的工业文化,如我国的“大庆文化”“鞍钢文化”“宝钢文化”都有独特的内容。【知识链接】通用电气的奇迹是如何诞生的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CE”)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8年。目前,该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经营生产,并在26个国家拥有250多个工厂,员工近30万,销售额、利润长期居世界500强之前茅。1998年7月7日成为第一家市场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企业,与1981年相比,17年间市价增值25倍。据《财富》杂志1999年全球最大企业500家排行榜资料显示,通用电气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为1004.69亿美元,利润为92.96亿美元,资产额为3559.35亿美元。

CE在1981年韦尔奇上任后,从文化变革入手创建了一整套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韦尔奇指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必须不断变革。我们拥有的最大力量就是认识自己命运的能力,认清形势、认清市场和顾客、认清自我,从而改变自我,掌握命运。这个阶段企业确立的目标是“使组织觉醒,让全体员工感到变革的必要性”。韦尔奇提出了著名的“煮青蛙”理论:如果你将一只青蛙丢进滚烫的热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免于一死。但是,你将青蛙放进冷水中逐渐加热,则青蛙不挣扎,直到死亡,因为到水烫得实在受不了时,青蛙已无力挣扎。韦尔奇告诫员工,CE决不能像冷水中的青蛙那样,面临危险得过且过,否则不出10年,企业必定衰败。这个改革过程经历了5年,在这5年中,韦尔奇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时员工关心的是自己的晋升和职业保障,而不关心企业的改革和文化的变革。

韦尔奇认为,管理的关键并不是找出更好的控制员工的方法,而是营造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给员工更多的权利与责任,让员工与管理者实现互动。美国康柏电脑公司董事长本杰明·罗森指出,正是由于韦尔奇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做了成功的改革,创立了快速适应市场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使CE成为企业界的奇迹。

韦尔奇认为,原先的科学管理回避企业中人的情感问题,而人总是带着情感工作的。韦尔奇努力开发情感潜能的巨大力量,主张要赢得员工的“心”和“脑”,公司员工心往一处想,企业才有凝聚力,大家开动脑筋,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出来。心和脑的潜能都用在企业发展上,大家都来为企业的未来描绘蓝图,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企业就无往而不胜。

为了使全体管理者和员工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公司用“自由辩论”的办法进行各方面、各个层次人员的沟通。韦尔奇认为,真正的沟通不是演讲、文件和报告,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环境。是站在平等地位上开诚布公地、面对面地交流,是双向的互动,只要花时间做面对面的沟通,大家总能取得共识。GE有一个培训中心,每年可以培训一万名企业骨干,在这个培训中心,企业员工可以和总裁进行面对面的辩论,也可以抒发不满、提出问题和建议,目的是培养员工自信、坦率和面对现实的勇气。对于员工提出的问题,主管必须采取行动,组织员工目标小组提出解决方案,到目前已经有20多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公司还抓了以下4项工作:①建立信赖,每个GE人都要坦率直言,不必担心因提意见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②赋予员工权利,第一线的员工掌握的信息往往比一些顶头上司更多,公司要求管理者给予第一线工人以更多的权利与责任。③清除不必要的工作,缓解员工过度的负荷。④建立GE新范例:把公司塑造成不分彼此的新组织——消除公司各职能部门的障碍,除去阻碍人们彼此合作的“管理阶层”“职员”“工人”之类的标签,铲除公司对外联系的高墙,进一步搞好服务顾客、满足顾客的工作。

聘用和选拔管理者是企业最难处理的问题,也是企业最关键的问题。韦尔奇说过,只顾企业的短期利益,任何人都能做到;只顾长期利益,任何人也都能做到。如何平衡这两者最难,能妥善地平衡这两者的管理者才是最好的管理者。琼斯用了7年的时间才将韦尔奇从一批优秀的候选人中选拔出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选拔人才的科学管理方法是最重要的。通用电器公司的选拔人才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EMS(公司选聘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员进行初评和筛选,并向总裁汇报。EMS的主要功能就是评估合乎规划最具体的主管规划,这些人员除了记载候选人的绩效表现外,还根据他们的主观印象、评价等制作“成就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由总裁亲自对被圈定在小范围内的候选领导进行面试、笔试等综合测评,内容包括意志力、机智、聪明才智、自信、变革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同情心、吃苦耐劳精神等15个测评项目。

第三阶段,将EMS制作的“成就分析报告”和总裁的测评意见提交董事会,由董事会最后做出裁决。

上述通用电气公司的这个选聘程序反映了西方大企业成熟和模式化的选拔人才方法,一丝不苟的琼斯坚持挑选总裁必须对每个候选人做长期的考查,最后理性地确定最具有资格的人选,“这个结果成为企业史上继承规划的最佳典范,也显示了独具慧眼的琼斯作为管理决策者的过人才智和美德”。第二章工业文化与工业精神文化

工业文化就是工业化时代的文化。工业文化是集原(材)料进行生产、制作,经历了手工业、机械大工业、现代工业各阶段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器物(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文化理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作为一种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内涵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一、工业精神文化的内涵【经典案例】

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冰箱总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2000年,海尔总资产40.35亿元,固定资产12.14亿元,年销售收入48.28亿元,利润总额4.24亿元。目前,海尔集团在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 000多个营销点,产品销往87个国家和地区。在短短17年时间里,海尔是如何从一个即将关门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成为成千上万企业竞相仿效的对象?

1984年,一位用户要买一台冰箱,挑了许多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还是有缺陷的。顾客走后,现任海尔集团董事长、时任海尔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派人把库里400多台冰箱全部开箱,将发现有缺陷的76台冰箱,摆在车间里让每一个员工参观,让大家说怎么办?一致的看法是,便宜处理给职工,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但职工的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张瑞敏决定砸毁这些有缺陷的76台冰箱,很多职工在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案例分析】

通过这种有震撼力的场面,将依法治厂的观念渗透到职工的心中,让职工深深地意识必须要守诚信,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有效。迄今为止,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唯一一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09001国际质保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IS014001认证的家电集团,也是中国第一个列入美国UL认证名录的企业,并通过了欧盟EN45001认证,是中国第一家在国内就可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理论指导】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精神文化包括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品牌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质量文化、企业文化等。

工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工业精神文化,相对于工业物资文化和工业行为文化来说,工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工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地位。工业精神文化,是指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工业精神、工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也是工业物资文化、工业行为文化的升华。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通过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式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工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精神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随着这种实践的发展,企业逐渐提炼出带有经典意义的指导企业运作的哲学思想,成为企业家倡导并以决策和组织实施等手段所强化的主导意识。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家的事业追求、主攻方向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企业家常常以各种形式,在企业组织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强有力的贯彻。于是,企业精神又常常成为调节系统功能的精神动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员工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将企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精神恰好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难把握的因素。现代管理学特别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本管理,其最终目标就是试图寻找一种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将全体员工团结在企业精神的旗帜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企业精神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给人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也给人以约束。二、工业精神文化的内容和特征【经典案例】

海尔冰箱事业部订单经理李少杰提起2004年8月3日,十分兴奋地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我的事迹。当时我在车间里还没下班,爱人打电话给我,那高兴劲儿可别提了!之后又有不少亲友打来电话祝贺。这一段时间里,我在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钣金线的节拍比前段时期20秒/台又有提高,达到19秒/台。这次企业选择我作为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我更加明白:有创新,才能成功!”

对于这一天,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长田丰青同样难以忘怀,“妈妈,你太厉害了,你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8月3日晚上,我正在家看连续剧,突然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我那铁杆球迷老爸连球赛都不看了,抢过话筒向我祝贺!那是7月31日,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了我的创新成果。回家我把这事说了,没想到球迷老爸每到《新闻联播》时间就马上换频道,连亚洲杯也“忍痛割爱”,直等了三个晚上,终于看到了报道!第二天一上班,迎接我的都是同事们祝贺的笑容,我简直就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说真的,要不是在海尔,我做梦也上不了中央电视台。就拿这项创新说吧,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就很快改造出了一台先进的仪器。要在别的企业,可能提也白提。真幸运,我是一名海尔人!【案例分析】

在海尔,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普普通通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能够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一些生产线上普通的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搞一个技术改革,自己回家拿出钱,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做。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心去创造,去发明,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再提高一步,不管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只要是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他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只要员工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你就肯定他的价值,这就是管理的核心。

海尔人深信,文化的真谛是创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不更新,不创新,就等于自我抛弃。但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要“创出更多有价值的订单”, “创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创出更高的企业美誉”,尽可能以较少的投入创出有利于国家、人民、社会、企业和职工的较大效益。企业好比一条大河,每个员工就是大河的“源头”,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源头喷涌不止,大河奔流不息。【理论指导】

1.工业精神包括三个内容(1)员工对本企业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2)由企业优良传统、时代精神和企业个性融合的共同信念、作风和行为准则;(3)员工对本企业的生产、发展、命运和未来抱有的理想和希望。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炼出能够充分显示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风貌。

2.工业精神文化特征

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式,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从工业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工业精神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它是工业现实状况的客观反映。工业生产力状况是企业精神产生和存在的依据,工业生产力水平对企业精神的内容有着根本的影响。工业精神文化是工业现实状况、现存生产经营方式、员工生活方式的反映,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离开这一点,工业精神文化就不具有生命力,也发挥不了它的应有作用。(2)它是人们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只有当一种工业精神文化成为人们一种群体意识时,才可认为是工业精神文化,而且还取决于这种工业精神文化在工业企业内部的普及程度,取决于是否具有群体性。(3)它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工业精神文化一旦确定,就相对稳定,但这种稳定并不意味着它就一成不变了,它还要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精神文化是对员工中存在的现代生产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以及企业理想、目标、思想面貌的提炼和概括,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看,都具有稳定性。(4)它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工业精神文化应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精神,这样才可使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更具有针对性,让企业精神充分发挥它的统帅作用。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其创新精神的结果,因而从企业的未来发展看,创新精神应当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5)要求务实和求精精神。工业精神文化的确立,旨在为工业企业员工指出方向和目标。所谓务实,就是应当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意义,切忌凭空设想和照搬照抄。求精精神就是要求企业经营上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致力于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6)具有时代性。工业精神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企业个性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体化。优秀的企业精神应当能够让人从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赋予企业的勃勃生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精神应当渗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确立消费第一的观念、灵活经营的观念、市场竞争的观念、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等。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应成为每个企业培育自身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三、工业精神文化作用和意义【经典案例】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一真理,海尔集团认定用户的使用实践是验证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基准。用户满意程度是企业各部门工作成效的标志。必须建立健全的“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不仅满足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用户群体的具体要求,而且,实行“个性定做、快捷送货”的模式,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装配着大小、高低、宽窄不同的各类特殊冰箱,使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满足。全公司已形成了最深刻地理解用户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期望、最具体地分析用户使用效果的“三部曲”。高速旋转前进的局势,深刻展现着“国际竞争胜利的关键,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而质量的优劣已升华为用户满意度高低的新观念。同时,海尔集团实施“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的战略举措。明确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关系,让企业内部“人人面对市场”,“人人都当‘老板’”。而全集团,面向全球,利用全球先进技术,丰富资源,开辟全球多元化市场。此外,并准备定期进行内、外部用户真实评价调查,开展提高用户满意度比赛;成立“用户满意学院”,将用户满意作为新兴学科进行认真研究,以确保全球用户持续满意和完全满意。【案例分析】

海尔人深深地理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用户是永远的主导者。“一个用户就是一个市场”。对用户真诚与否,是赢得用户的分水岭。企业拥有了用户,便拥有了一切;失掉用户,便必然失掉一切。企业卖的不只是产品,更主要的是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文化,是通过产品与用户的“感情交流”。海尔人要“以对用户的真诚,换取用户的钟情”。特别重要的是,这个真诚不是说在嘴上,登在报上,而是渗透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之中。不是一时所为,而是要坚持到永远。否则即使一时侥幸取胜,终究也会惨淡收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而市场的最大资源就是用户的钟情。【理论指导】

由于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由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企业精神在塑造企业形象中的作用,发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教育和约束作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导向作用

企业精神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而且体现着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确立良好形象的战略意识,它一旦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就会产生目标导向作用,企业员工就会时时以企业精神为标杆来衡量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以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

2.凝聚作用

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它对企业员工有着巨大的凝聚作用。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是观念统一性的表现,即观念相同的人们之间比较容易沟通,也比较容易达成行为一致,而观念不同的人们则不容易沟通。在观念同一性的作用下,全体成员会把自己的切身利益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热爱自己的企业。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甚至作出必要的牺牲。

3.教育作用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内容上讲,企业精神的教育作用就在于形成企业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念。第二,从途径上讲,企业精神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育高素质的新人,而培育企业精神的过程,是以先进的文化改造人的世界观的过程,也是对企业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他们在方法、途径、目的上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培育健康正确的企业精神,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4.约束作用

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它能够衍生出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对员工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企业经营方针、经营思想、经营作风、精神风貌的概括反映。其核心是价值观。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就能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通过培育和再塑企业精神,有利于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能够完成企业既定任务的纯洁员工队伍。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知识链接】孙星:迈向工业强国需要强有力的工业文化

新华科技4月21日电“思享+”主题沙龙之“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中国制造2025' ”研讨会4月2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致辞中指出,制造强国建设包括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两个方面。硬实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实力。软实力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文化;第二层是价值观;第三层是制度。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的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除了科技上要领先,文化上同样要先进,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谈到工业文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作用,孙星认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二是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中国工业软实力;三是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四是提升中国工业产品的品质及附加值。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括起来是3句话,即“一条主线,双轮驱动,四个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改革;“双轮驱动”就是要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四个坚持”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人才为先、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战略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作创新等。

一个国家要成为工业强国,首先要成为创新大国。从全球看,当今世界强国都是工业强国,制造强则工业强。但工业强国的衡量不仅仅依靠工业科技水平等硬实力指标,还包含许多非技术的因素。即工业的软实力,如管理制度、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它体现的是工业管理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创新的理念和工业的精神等,属于工业文化层面的范畴。

因此,我们说制造强国建设包括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两个方面。硬实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实力,软实力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文化;第二层是价值观;第三层是制度。价值观和制度广义上讲均是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人类思想、科技、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的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我认为,除了科技上要领先,文化上同样要先进,也就是说,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有人说,制造强国建设只要买先进生产线,釆用先进技术,生产高端产品就行,我想,这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况且高端生产技术人家根本不卖给你。制造大国建设必须创新,需要软硬结合,需要文化助力。推动价值观、行为规则、标准、质量、工业设计、宣传建设,从产品层面来说,目的是打造全球的品牌,让产品有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从国家工业形象来看,目的是打造“中国工业精神”,实际上,过去中国工业一直拥有这种精神,比如石油工业的铁人精神,国防军工领域的两弹一星精神等,但遗憾的是,这种精神我们丢失了、淡薄了。从打造软实力看,要具备中国工业自己的价值观,具有改变规则的能力。

工业文化不仅是衡量一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工业发展的倍增剂和灵魂,它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量。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工业文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作用在于:

一是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大批具有现代工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建设者。

二是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中国工业软实力。国家间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竞争,也是软实力的竞争。只有软硬实力兼备,才能掌握制定规则的权力,才能赢得优良的发展环境,才能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打破西方国家主导的局面。

三是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来临,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并将推动技术体系、生产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发生变化,这些行为会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产生新的工业文化并推动工业转型提升。

四是提升中国工业产品的品质及附加值。文化影响产品,工业文化的背后是社会文明。加强设计和融入人文气息可以直接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及附加值,而社会风气、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同样会影响工业产品的品质。第三章工业文化与诚信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健康社会必须倡导的价值导向。在企业这种多元文化的组织结构中,以人为本的诚信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以人为本诚信文化的建设,才能在企业中真正树立诚信理念,赢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经典案例】

1995年,格力空调销量特别好,为了使企业更上一层楼,当时董事长朱江洪到意大利考察,恰巧碰到一个客户抱怨格力空调噪音大,要退货。董事长当即就让工作人员把空调打开看看,原来是空调外壳里的一块小小的海绵没有贴好。这个由于工人操作不严谨而引发的质量事件,让朱江洪感觉很羞愧。尽管当时空调销路很好,他还是下令开始整顿质量。正是因为这个事件,使格力人萌发了“狠抓质量,打造精品”的念头。自此,格力人开始像修炼生命一样修炼质量。尽管已隆冬时分,但在珠海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呈现的却是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场面。记者看到,每个工作台上都贴有醒目的《总裁十四条禁令》。企业抓质量不稀奇,但由公司总裁针对质量下禁令,记者却是第一次看到。“保证空调质量关键是要控制住几个重要环节,格力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制定出苛刻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在这道‘高压线’面前不容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公司副总裁黄辉告诉记者。为了控制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格力建立了行业独一无二的零部件筛选分厂,这个分厂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都要质量“过滤”,连最小的电容都没漏过。1999年开始,格力投入百万元巨奖推行“零缺陷”工程,不久,率先引进“六西格码管理法”。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美国一家企业订购了4万台的格力空调,结果发现有问题的只有4台,也就是万分之一的维修率。凭着坚实的质量保证,格力还在空调行业破天荒提出“整机六年免费包修”,这令许多空调品牌望尘莫及,也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案例分析】

由以上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就其实质来说是契约经济,也可以说是信用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已经进入诚信时代,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底线,诚信是随着企业的建立而确定的,并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每一次的诚实对人,每一次的信用体现,都构成了企业的信誉积累。纵观历史,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基础之上。信用是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誉、实力和形象。只有坚持诚信,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创造长远发展的条件,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理论指导】一、诚信是推动工业文化的精神动力

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有了它,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内涵,有了它,企业才能有市场和发展的后劲。诚信是品牌的基础,因为诚信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命力,良好的信誉是品牌的前提。品牌的支撑点就是可靠的质量和诚信文化。两者良性互动。企业要创名牌,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始终把诚信放在首位。“产品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有了诚信,人就会对所做的事情奉行忠诚、诚实和正直的态度,事情就会一帆风顺。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一个成功的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往往还隐含着商品背后的文化。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市场经济中,失信会使自己、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失信会使企业倒闭,失信等于自弃。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创办企业、聚集财富,企业就会越办越好,财源也就会越开拓越广阔。相反,丧失诚信的企业必然是茫茫商海中的过眼云烟,最终将使财源枯竭。归根到底,企业的发展是由市场评判的。企业的利益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竞争的发展,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也给企业更多的压力。只有消费者可以在很多相关选择中进行选择时,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才有意义。正是市场的发展,使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企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产品和服务才变得优良起来。同样,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企业会越来越重视信誉的建设。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们也是在经历了无数的企业生生死死之后才意识到信誉的重要作用的。

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要从培养诚信精神、诚信意识入手,以忠于企业的团队精神为重点,以敬业、务实、创新、奉献等为内容,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为企业的振兴而攀登、奋斗。培养企业诚信理念和诚信精神,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诚信观。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确立诚信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的前提;其次,还要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价值和道德导向,培养和强化企业员工的诚信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诚信服务水平,在企业上下牢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使诚信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融入日常工作规范中,变成自觉的行为与行动培养,从而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诚信反映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道德走向,除了要树立公共道德之外,更需要企业内部成员的道德人格化。人是社会的主体、企业的主体、家庭的主体,塑造道德人格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从一定意义讲,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公平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透明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对过去传统思想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道德人格和诚信责任,培育具有企业道德文化的诚信精神,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道德标准的需要。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二、诚信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还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诚实守信和诚实信用的合成。诚实是内在的品质,信,即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义务。信的含义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完善的质量和服务。进一步说,应当把讲诚信作为一种义务。诚信既是契约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资本,它以一种价值资源的形式参与操纵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品牌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实际上就是以其诚信积累道德资本的结果。企业在进行所有经营活动时,不论是对内部员工,对外部其他企业、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应该坦诚相对,不欺骗,不作假,坚守承诺不失信。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应该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诚信经营应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企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没有了诚信,其他任何企业道德都无从谈起,企业文化也将是残缺不全的。企业各方面的行为,包括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等行为都应该在诚信经营这个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诚心地围绕市场和消费者这一核心目标采取行动,同时最有可能地为行业规范和整个社会真正尽到一个企业公民应尽之责。缺乏诚信经营这一核心企业价值的主导,企业的行为往往就会流于过度地追逐自身的利润,而忽视对消费者、合作伙伴甚至是对行业和国家利益的关注,从这个角度讲,讲求“诚信经营”已经成为衡量合格企业公民的重要指标。人在职场,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人际关系是职场的根基,否则即使你是靠技术求生存的人,没有和团队的精诚合作,孤军奋战,在现代职场想成功是很困难的。大家知道微软的几乎所有软件和系统都不是某个人的独立作品,都是团队的力量,尽管大家作用不尽相同。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任何本领都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

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有了它,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内涵,有了它,企业才能有市场和发展的后劲。诚信是品牌的基础,因为诚信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命力,良好的信誉是品牌的前提。品牌的支撑点就是可靠的质量和诚信文化。两者良性互动。企业要创名牌,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始终把诚信放在首位。“产品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有了诚信,人就会对所做的事情奉行忠诚、诚实和正直的态度,事情就会一帆风顺。企业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和立业之本。构建企业信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员工个体的诚信,就不可能有企业整体的诚信。建设诚信企业,必须着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靠制度规范诚信行为、打造诚信员工队伍。这当中,诚信教育是基础,个人信用是前提,企业信用是中心,政府信用是重点,立法建制是关键。要建立企业自己的诚信体系,并勇于公开承诺。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有可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既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品牌塑造、融资等多个领域,比有形资产更加可贵。在西方有“信誉就是金钱”的理念,可见讲诚信是企业潜在价值最大的无形资产。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准绳,它不仅影响到顾客、员工、企业、受益人切身利益,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企业只有以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责任,来管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诚信纳税,企业才能得以长久稳定地发展。否则将落下千古骂名,丢名又丢利,永无出头日的结局。我们必须时刻倡导,诚信社会,从每个人、每个组织做起。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生存条件,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离不开企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诚信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诚信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诚信经济,遵循市场诚信秩序和诚信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诚信是公平竞争的基础,谁践踏了诚信,违背信誉原则,谁就践踏了公平,践踏了自己。诚信准则的建立不仅需要制度来强制约束,更要把诚信转化为自律行为。有句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有企业经营的准则,与做人有做人的道德标准是一个道理。企业到任何时候都有它的生存发展规律、办事准则,谁违背了这些要求谁就将受到惩罚。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竞争,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所做出的一切必须以尊重社会、尊重消费者为前提,唯此,才能实现尊重自己,获取更大的市场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企业和企业家,只有通过自己的诚信经营先争到诚信的“名”,才能获得更大的“利”。古今中外,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企业家可能短暂获利,但他们都不能长期辉煌。只有牢固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坚持诚信经营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纵观当今社会,诚信与非诚信较量是何等激烈。眼前一些商家、厂家、个体业主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假冒伪劣大行其道,坑害消费者,严重影响消费者利益,更可恶的是一些假酒假药的上市直接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虽然这些不法分子暂时获取了一点利益,但是他们在走一条自取灭亡之路。有的企业始终恪守诚信这个原则,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第一。他们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烙印,在社会上留下了烙印。东菱电梯用200万元买诚信,郭天恩主动寻找52年前的债主还钱,难道说他们傻吗?不是!因为他们把诚信看得比金钱还重要,他们把良心当作无价之宝,给人们留下的美好记忆是金钱买不来的。讲诚信者必然获得人们的认可,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同时也获得了广大的财源,这是社会给予诚信者回报的必然结果,所以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一定要恪守诚信,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小小的团队或个人,一定要讲信誉,要讲职业道德,全社会都讲诚信,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华诚信之美德才能发扬光大。东菱电梯讲诚信,在激烈市场拼搏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事实也充分说明诚信是企业竞争之基本。企业的诚信文化是企业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却只注重企业的最低层诚信。诚信是双方的信任与依赖,而有些企业是一方了解另一方的信息,可是另一方却对信息全然不知,或者了解甚少。没有充分地做到双方相互盈利。比如在制药方面,药厂对于药物的配方掌握十分清楚,可是相对于消费者,对于药的内在成分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这种药可以治病。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消费者与药厂之间形成相互的诚信,相互的信任。在这种互信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必须要达到利益双赢,讲究诚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诚信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不仅应该只局限于以前的消费者,还应该在保留现有消费者的基础上,拓展市场,增加新的消费者。从而使其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四、提高诚信的相关措施

创建企业的诚信文化。企业文化是贯穿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影响巨大。长期积累的企业信誉、企业美誉度、企业忠诚度等文化积淀,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树立鲜明、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理想、追求、责任、承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员工的诚信意识,树立恪守信用的美德;完善企业信用机制,为诚信建设制定规则,用法律制度保证建立信用体系的长效机制。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树立“重合同,守信用”等诚信服务的观念,打造企业品牌,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对于设计工程企业来说,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诚信理念和形象,特别是要利用好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各种证明企业信誉证书,在经营管理中,只有把容易做的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其他企业不屑做、做不好的事做好,才能“接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增一分信誉,铸一座丰碑”。施工企业通过规范的驻地建设、合理的现场布局、科学的施工组织、文明的施工现场,将诚信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传递给业主,使企业的诚信理念和企业形象与产品有机地融为一体。

企业的诚信观念树立,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今日中国处于一个经济转轨时期,对于转变时期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诚信建设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建设不仅仅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密切相关,更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发展是不可划分的。总而言之,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坚持把诚信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完善的诚信体系。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每个企业都应该要清楚诚信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制定出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有效举措与方法,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章工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一个组织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社会责任通常是指组织承担的高于组织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市场经济给企业创造了一个自由配置资源、自主经营的发展环境,但企业仅仅依靠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服务、增加的创新力度等措施是难以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还必须与市场、社会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融合,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竞争力。【经典案例】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