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点归纳、习题详解、考研真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5:54:3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考研网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点归纳、习题详解、考研真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点归纳、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试读:

前言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提高专业课成绩,我们从指定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包括科研机构)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所选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针对性强 本书按照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教材的章目编排,每章总结归纳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和难点,并精选了大量的名校考研真题,使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参考性,以便考生复习备考。(2)全面系统 本书每章都由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和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四部分组成。本书秉承“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教材、贴近考研真题、贴近命题方向,帮助考生全面进行复习。(3)解答详尽 本书所选部分考研真题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本书对每道题(包括名词解释)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便于考生掌握应试技巧和作答思路。

本书免费赠送超值大礼包,具体包括:①视频课程(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②名师考前直播答疑;③3D电子书;④3D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押题);⑤手机版(电子书+题库)。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登录圣才学习网首页的【购书大礼包】专区(www.100xuexi.com/gift),免费领取本书大礼包,咨询电话4009008858。

本书由圣才考研网主编,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陈世佐、邸亚辉、王巍、杨辉、匡晓霞、蔡霞、赵芳微、蒋珊珊、段瑞权、娄旭海、李昌付、涂幸运、张宝霞、黄前海、李雪、肖萌等。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6年5月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比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等。(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比较如表12-1所示。表12-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比较(3)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如图12-1所示。图12-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框架【名师点读】本考点为基础考点,考生需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整个理论框架,熟记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这些都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也是学好宏观经济学的必要准备。此外,考生应学会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进行对比,找出它们异同点,这将有助于考生整体把握宏、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考点2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①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其基本公式为:GDP=C+I+G+(X-M)。

其中,C表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I表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公债利息;X、M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X-M就是净出口。

②收入法(或成本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基本公式为: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其中,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名师点读】本考点比较基础,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应加以重视,牢记GDP、GNP的区别以及GDP的核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有名义和实际之分,其差别可以用来反映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本考点主要以概念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相关考研真题如下。1.【概念题】国内生产总值(GDP)[厦门大学2014研]2.【概念题】国民生产总值(GNP)[四川师范大学2015研;武汉理工大学2013研]3.【概念题】转移支付[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

考点3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中讲的国民收入是衡量社会经济活动成就的一个广泛概念,实际上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12-2所示。图12-2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名师点读】本考点为非重点知识,但考生不应掉以轻心,如2014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中,就针对不同指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考查。【计算题】某经济体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显示(单位:亿美元):净出口150、净投资1250、储蓄1600、资本折旧500、政府转移支付1000、企业间接税750、政府购买支出2000、社会保险金1500、个人消费支出50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0、公司所得税为500、个人所得税为800。请计算:GDP、NDP、NI、PI和DPI。[武汉大学2014研]

考点4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1)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内涵

①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是一种定义的恒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②该等式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

③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投资。

④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储蓄主要由居民户进行,投资主要由企业进行,个人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也不相同。这就会形成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均衡,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2)不同经济社会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①两部门 (消费者和企业)经济的恒等式:I=S。

②三部门 (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经济的恒等式:I+G=S+T,或I=S+(T-G)。

③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经济的恒等式:I+G+(X-M)=S+T+K。其中,S表示居民私人储蓄,(T-G)表示政府r储蓄,而(M-X+K)则表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r【名师点读】国民收入恒等式为贯穿整个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知识点,是重要考查内容,应重点掌握。理解储蓄—投资恒等式时记住十个字:定义的恒等、事后的恒等。说定义的恒等,是因为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被定义为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说事后的恒等,是因为强调的是事后的分析,这个跟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两回事,那个强调的是事前的相等。

考点5 失业的衡量(1)失业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2)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和劳动力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3)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4)失业率计算的局限性

①凡是得到支付报酬的工人都被统计在就业者之中,但不能明确地区分是全日制工作还是打短工。这种忽略了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的情况会导致失业率的低估。

②存在劳动者未能充分利用其技能的问题,即失业率被低估。

③劳动者可能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而虚报、谎报就业状况以谋取好处、骗取失业救济金等,导致计算的不准确。【名师点读】本考点是基础知识考点,应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需要注意的是,失业率的计算并不是失业人数和总人口的比率,而是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和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失业率计算的局限性也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在考题中,考生应引起重视。

考点6 物价水平的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物价总水平或者说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值,这个加权平均值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1)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为:(2)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3)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

名义GDP (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即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4)CPI和GDP折算指数 (GDP平减指数)的区别

①GDP折算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②GDP折算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进出口并不是GDP的一部分,而且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CPI则包括消费者所购买的所有物品。

③二者衡量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不同,CPI确定不同物品价格的固定加权数,而GDP平减指数确定可变的加权数。即CPI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而GDP折算指数允许一篮子物品随GDP组成部分的变动而一直变动。【名师点读】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大重要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有多种,考生应重点掌握不同指标的含义。相关考研真题如下。1.【概念题】名义GDP和实际GDP[国际关系学院2014研;中央民族大学2014研]2.【概念题】潜在产出(潜在GDP)[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研;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浙江大学2013研]3.【概念题】GDP平减指数[山东财经大学2013研]课后习题详解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③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答:(1)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从其含义可以看出,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经济中,流量和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经济存量都是过去经济流量的沉淀和积累,而任何经济存量的变化则又直接表现为某种经济流量。举例来说,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2)从流量和存量的含义可以看出,财富是一个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答:人们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与之不同的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此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答: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经济学上的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答:之所以说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其原因在于: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发生了实际的交换活动,所以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此期间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GDP。

答: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虽由出售产品的企业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虽然不购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产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这辆卡车在生产出来时已计入当年的GDP了,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能重复计入GDP。(3)购买股票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4)购买一块地产不能计入GDP。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购买土地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故不能计入GDP。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然而,应当清楚认识到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的概念可以看出,GDP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注:该题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很多同学在解题时认为GDP总额会增加,其错误在于将进口看做独立变量。

思考一个更为简单的问题:一宗进口业务对一国的GDP有何影响?如果根据支出法核算GDP,会得出一宗进口业务会使一国的GDP减少,但这是错误的。一般地说,一宗进口业务会使一国的国内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净出口等量减少,GDP数量不发生变化。

11.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即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万美元。(2)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是否正确?(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的实际GDP为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为185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850-1800)/1800≈2.78%。(5)题目中所给的结论是不完整的,原因如下。

①名义GDP的变动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所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导致的名义GDP变化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故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通过实际GDP来比较GDP的变化。

②虽然选择不同的基期计算出来的实际GDP不相同,但是GDP的变化趋势应该是不变的。

所以,“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是不正确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的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13.假定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由GDP=C+I+G+NX可得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NDP-D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C=3310-3000=310(亿美元)。D

14.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1)用S代表储蓄,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DC=4100-3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S、S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pgr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本题中,S=BS=-200(亿元)。gS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r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Spg+S=300-200+100=200(亿元)。r(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愿意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的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名校考研真题详解一、名词解释

1.潜在产出(潜在GDP)[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研;南京财大2015研;浙江大学2013研;中央财大2009研;四川大学2007研;北航2006、2004研]

答: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增加潜在产量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四川师范大学2015研;武汉理工大学2013研;北京理工大学2012研;财政部财科所2007研;南开大学2005研;深圳大学2005研]

答: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或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②私人国内投资总额;③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④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从收入方面计算,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等。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外国,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3.GDP平减指数[山东财经大学2013研;人行研究生部2009研;武汉大学2008研;厦门大学2006研]与消费物价指数[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武汉大学2006研;南开大学2006研;人行研究生部2000研]

答:GDP平减指数 (GDPdeflator)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生活费用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用加权平均法编制而成。用公式表示为: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消费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4.国内生产总值(GDP)[厦门大学2014、2008研;北大2011研;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财政部财科所2006研;上海交大2006研;四川大学2006研;北交大学2005研;华中科大2005研;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其中,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名义GDP和实际GDP[国际关系学院2014研;中央民族大学2014研;武汉大学2000研]

答: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6.转移支付[北师大2013研;北邮2010研]

答: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做的支付,它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消费者呆账、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款项。转移支付不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其原因在于转移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其中,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等。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如公司对于下属非营利组织的赠款。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卖出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但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7.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东北财大2012研]

答:最终产品是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型钢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需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例如服装是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必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这些产品也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二、简答题

1.政府转移支付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武汉大学2015研]

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1)转移支付的定义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全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变动。据此,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也被看做是政府转移支付。(2)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的原因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为它们并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转移支付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像负税收)。由于GDP要衡量来自物品与劳务生产的收入、用于这些物品与劳务生产的支出,所以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购买。

2.支出法GDP由哪些部分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中国最终消费率为什么偏低?[华南理工大学2012研]

答:(1)支出法GDP的构成部分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四项支出的总和。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用字母I表示)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用字母G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净出口(用字母NX表示)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Y=C+I+G+NX(2)最终消费率的定义

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3)中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原因

中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过慢,多年来均低于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直接影响消费总额。

②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也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偏低且持续下降,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逐年增加,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增长。

③物价上涨降低了实际消费水平,房价高企更是拉低了其他消费项目的支出。近年来,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居民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房价畸高捆绑整个国民经济,扭曲资金配置,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④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影响居民消费预期以及跨期消费选择。教育支出大,医疗支出多,养老金制度也不健全,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挤占了正常消费支出。

⑤城镇化进程较快,但质量偏低,许多城镇人口都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其权益未得到切实保护,享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消费水平也远低于一般市民。

3.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当期GDP。(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投资的增加。理由如下: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库存的电视机可看做是海信公司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应计入GDP。(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理由如下: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外国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4.关于国民收入核算:(1)利用GDP将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生产或福利进行比较时,会高估还是低估中国的总产出或总福利?(2)利用GDP体系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取得的巨大成绩时,会高估还是低估?[武汉大学2008研]

答:(1)利用GDP将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生产或福利进行比较时,会低估中国的总产出或总福利。这是因为: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活动。有些非市场经济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这些活动不发生支付行为,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但是,如果这些工作由雇佣的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按照国际标准,相应的活动就必须反映在GDP中。可见,由于GDP不能反映某些非市场经济活动,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和可比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家务劳动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比如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育养,许多老人被送到养老院去照顾等。而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家务劳动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来承担。同样的家务劳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程度高,对GDP的贡献就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低,对GDP的贡献就小。因此,利用GDP将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生产或福利进行比较时,会低估中国的总产出或总福利。(2)利用GDP体系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取得的巨大成绩时,会高估成绩。这是因为:

①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采伐树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GDP却不考虑相应的代价。再比如,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有害物质,GDP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却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显然,GDP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资源环境不断恶化,这没有反映在GDP中。

②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如果为了经济增长有高速度,而拼命消耗资源,对资源采取低效的、掠夺式的利用,那么,可能一时经济上去了,以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和潜力却丧失了。目前,中国就面临着这种低效率的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③GDP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这个国家的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没有增加,或增加得较少,所以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或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从人均GDP中看不出由于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而产生的福利的差异状况。而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就面临着这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状况。

5.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深圳大学2007研;北大1998研]

答:(1)福利水平的概念

福利水平是人们效用的满足程度,而人们的效用是由消费活动和闲暇来决定的,所以一种指标是否很好地反映福利水平,要以能否准确地衡量消费和闲暇来决定。(2)GNP不是反映一国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的原因

①GNP包括了资本消耗的补偿,而这部分与消费和闲暇数量水平无关;

②GNP包括净投资,而净投资的增加只会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增加未来的消费,这不仅不会增加本期消费,反而会减少本期消费;

③GNP中的政府支出与本期消费没有明确关系,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用于社会治安,这是社会治安恶化的反映,从而很难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人们的福利水平;

④计算GNP时需要加上出口,减去进口,而出口与国内消费无关,进口与国内消费有关;

⑤GNP没有反映人们闲暇的数量;

⑥GNP没有考虑地下经济,而地下经济与福利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GNP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国的福利水平。

6.试述GDP、GNP、NDP、NNP、NI、DI和NT几者之间的关系。[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北大2001研]

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GDP=GNP-国外净要素收益。(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等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关系为:GDP-折旧-间接税=NI。(6)DI(disposable income),即可支配收入。N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但总收入并不等于可支配收入。某人一个月的总收入中要扣除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和个人所得税;此外,他也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比如国家发给的住房和国家的特殊津贴等,进行了这些加减之后的钱才是这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全社会可支配收入DI就是从NI中扣除相应的项目,即DI=NI-社会保险费-经营利润-企业留利-个人所得税+国家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其他。(7)NT(net taxes),即净税收的简称,是指政府的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部分。它与GDP的关系为:NT=GDP-DI。

7.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南开大学2005研]

答: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范围不同

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①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②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③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即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2)衡量方法不同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3)内容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4)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民,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8.宏观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什么?[西安交大2004研]

答: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实质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分为经验实证和逻辑实证两种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逻辑实证的方法也被称为演绎的方法,或抽象分析的方法。逻辑实证对因果联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排除一切无关和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有关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在一种“纯粹”的环境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逻辑实证的第二步是在建立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等手段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有关结论,以描述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均衡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从自然科学中借用来的。在力学中,均衡可以指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经济中,均衡的这层意思基本上保留下来了。对均衡状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运动趋势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揭示经济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是很有益的。(3)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均衡的研究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这三个角度。

①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初步的,从而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它着重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它假设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②比较静态分析是从静态分析发展而来的。它着重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

③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这一维度中考察。在宏观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按动态的视角展开的。随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的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高级宏观经济学几乎完全建立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之上。(4)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①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与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的基本倾向分不开的。这些总量分析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一类宏观经济现象。

②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果对不同时期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5)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研究宏观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并列地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例如对总产出的研究,在萧条经济场合,侧重于需求分析;在膨胀经济场合,侧重于供给分析。在短期,侧重于需求分析;在长期,侧重于供给分析。(6)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存量和流量是对经济变量的一种区分。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存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流量。宏观经济学侧重于流量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不研究一国总财富的决定,而着重研究一国一年新增财富即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在研究上的这种侧重是由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决定的。三、计算题

1.假设一个橘子岛国只有两个公司:橘子公司生产橘子,橘子汁公司生产橘子汁。这两家公司在2013年收支表如下:(1)请用产出法来计算橘子岛国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2)请用支出法来计算橘子岛国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3)请用收入法来计算橘子岛国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4)假设在以上经济活动之外,橘子公司还从中国进口了$10000的橘子,通过产出法、支出法、收入法三个方法来计算该国新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清华大学2015研]

解:(1)用产出法计算GDP,有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故GDP=(100+200)+(350-200)=450(万元)。(2)用支出法计算GDP,有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