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全35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6:43:41

点击下载

作者:(清)刘鹗,(清)曾朴,(清)吴趼人,(清)李宝嘉,(明)罗贯中,(明)施耐庵,(明)吴承恩,(清)曹雪芹 等

出版社:湖南魅丽优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全35册)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全35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全35册)作者:(清)刘鹗,(清)曾朴,(清)吴趼人,(清)李宝嘉,(明)罗贯中,(明)施耐庵,(明)吴承恩,(清)曹雪芹 等排版:燕子出版社:湖南魅丽优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5-05-01ISBN:9786123021368本书由湖南魅丽优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围炉夜话

小窗幽记

菜根谭

老残游记

孽海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长生殿

西厢记

桃花扇

牡丹亭

杨家将演义

儿女英雄传

三侠五义

隋唐演义

东周列国志学

纳兰词全集

元曲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楚辞——朱熹集注今译本

诗经全集

鬼谷子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容斋随笔

闲情偶寄

幽梦影

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下)

浮生六记返回总

目录

目录CONTENTS

围炉夜话

出版说明

第一则

第二则

第三则

第四则

第五则

第六则

第七则

第八则

第九则

第十则

第十一则

第十二则

第十三则

第十四则

第十五则

第十六则

第十七则

第十八则

第十九则

第二十则

第二十一则

第二十二则

第二十三则

第二十四则

第二十五则

第二十六则

第二十七则

第二十八则

第二十九则

第三十则

第三十一则

第三十二则

第三十三则

第三十四则

第三十五则

第三十六则

第三十七则

第三十八则

第三十九则

第四十则

第四十一则

第四十二则

第四十三则

第四十四则

第四十五则

第四十六则

第四十七则

第四十八则

第四十九则

第五十则

第五十一则

第五十二则

第五十三则

第五十四则

第五十五则

第五十六则

第五十七则

第五十八则

第五十九则

第六十则

第六十一则

第六十二则

第六十三则

第六十四则

第六十五则

第六十六则

第六十七则

第六十八则

第六十九则

第七十则

第七十一则

第七十二则

第七十三则

第七十四则

第七十五则

第七十六则

第七十七则

第七十八则

第七十九则

第八十则

第八十一则

第八十二则

第八十三则

第八十四则

第八十五则

第八十六则

第八十七则

第八十八则

第八十九则

第九十则

第九十一则

第九十二则

第九十三则

第九十四则

第九十五则

第九十六则

第九十七则

第九十八则

第九十九则

第一〇〇则

第一〇一则

第一〇二则

第一〇三则

第一〇四则

第一〇五则

第一〇六则

第一〇七则

第一〇八则

第一〇九则

第一一〇则

第一一一则

第一一二则

第一一三则

第一一四则

第一一五则

第一一六则

第一一七则

第一一八则

第一一九则

第一二〇则

第一二一则

第一二二则

第一二三则

第一二四则

第一二五则

第一二六则

第一二七则

第一二八则

第一二九则

第一三〇则

第一三一则

第一三二则

第一三三则

第一三四则

第一三五则

第一三六则

第一三七则

第一三八则

第一三九则

第一四〇则

第一四一则

第一四二则

第一四三则

第一四四则

第一四五则

第一四六则

第一四七则

第一四八则

第一四九则

第一五〇则

第一五一则

第一五二则

第一五三则

第一五四则

第一五五则

第一五六则

第一五七则

第一五八则

第一五九则

第一六〇则

第一六一则

第一六二则

第一六三则

第一六四则

第一六五则

第一六六则

第一六七则

第一六八则

第一六九则

第一七〇则

第一七一则

第一七二则

第一七三则

第一七四则

第一七五则

第一七六则

第一七七则

第一七八则

第一七九则

第一八〇则

第一八一则

第一八二则

第一八三则

第一八四则

第一八五则

第一八六则

第一八七则

第一八八则

第一八九则

第一九〇则

第一九一则

第一九二则

第一九三则

第一九四则

第一九五则

第一九六则

第一九七则

第一九八则

第一九九则

第二〇〇则

第二〇一则

第二〇二则

第二〇三则

第二〇四则

第二〇五则

第二〇六则

第二〇七则

第二〇八则

第二〇九则

第二一〇则

第二一一则

第二一二则

第二一三则

第二一四则

第二一五则

第二一六则

第二一七则

第二一八则

第二一九则

第二二〇则

第二二一则

附录

《围炉夜话》民国排印本现身宜昌

返回总目录出版说明《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所著的一部处世绝学,与明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陈继儒所著的《

小窗幽记

》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王永彬,清朝咸丰时人,自谓“读书农人”,将自己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累积的心得,即一些做人的道理,“辄述诸口”以教育子弟,使子弟在启蒙时期便习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于是他虚拟了一个冬日与好友围拥炉边、畅谈文艺的情境,完成了《围炉夜话》这本佳作。全书语言亲切自然、明晓易读,意蕴颇为深远,富有哲理,有着很多深刻独到且发人深思的见解。《围炉夜话》不仅是清朝时期一本十分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也是一本通俗格言集。它总共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道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集中华民族处世哲学之大成,并汲取了历代格言的精髓与语言的精华。其作者王永彬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后充满理性和睿智的老者,用谈话记录的方式悠悠地叙述着自己的人生经验。他对修身养性、勤俭持家、交友处世、尊老爱幼等方面都进行了关注和阐释,还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认为家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心忧天下,希望统治者能够善用人才,挽回世道人心。其娓娓之言,体现了他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疲倦地送走白昼的喧嚣,围坐炉边,感受世界的宁静,体悟生命的精彩,《围炉夜话》的魅力正在于此。该书自面世以来,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们的案头必备书之一,盛传不衰。直至今日,仍然能够让人从中受益。221则人生哲理和行为标准,正如寒冷的冬日里温暖的炉火,给人温暖,给心慰藉。

本次出版的译评本,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参照了许多现行的版本,对书中一些难懂或者容易造成误解的字词做了详细明晰的注释,并对每一则话语都进行了点评。虽然只是编者的一己之见,但都力求把握住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除此以外,编者还特意增加了“炉边书香”这一板块,萃取古今中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与原文相得益彰,使得全书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原著中因作者所处时代及其思想局限而失之偏颇的地方,编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读者朋友有所助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错讹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编者序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第一则①②③④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⑤可无忧勤惕厉功夫。注释

①子弟:对后辈的统称。《荀子·非十二子》:“遇长则修子弟之义。”②气象:气概,指人的言行和态度。 ③检:检讨,反省。 ④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 ⑤忧勤惕厉:担忧不够勤奋,戒惧无所砥砺。译文

要在后辈幼年时就对他们进行教导,以便培养他们正直宽大、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自我反省,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评析

本则前半部分讲后辈的教养,后半部分讲成人的修养。要想后辈堂堂正正做人,父辈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教给他们正直的品质;除了重视后辈的教育之外,父辈也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忽视任何一件小事或小的想法,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炉边书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第二则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译文

和朋友交往,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长处,并且用心学习,这样才能取长补短,获得益处;对于古圣先贤留下的良言警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遵照着去做,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评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交一些“酒肉朋友”,被朋友的缺点同化。可见,益友才是我们所追寻的真正的朋友。

读书不是光读了就行,还要以圣贤的话作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做人行事。否则读再多的书,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读书。历史上那些奸相,如秦桧、严嵩,虽然都读了很多书,所做的事却为人们所不齿,因此遗臭万年。读圣贤书,行圣贤事,才是我们所追寻的真正的读书。炉边书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第三则①②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注释

①惟:只有。 ②妨:障碍,妨碍。译文

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有力行节俭,才可以渡过难关;资质愚笨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勤奋学习,就可以赶上别人。评析

人难免有贫苦潦倒的时候,这不完全取决于才能。在贫困的日子里,如果不节俭,就很可能撑不下去。所以,人处在贫困中更要以淡泊之心、俭朴之态慢慢谋求宽裕之道。

人的天资各不相同,有的人愚笨,有的人聪颖。但是,古往今来,也有很多天资愚笨的人取得了成功,而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勤奋的重要性。炉边书香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第四则①②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注释

①稳当:安稳而妥当。杜牧《宜州留赠》:“为报眼波须稳当,五陵游宕莫知闻。”②本分:安分守己。译文

安稳而妥当的话,通常都很平淡,不足以吸引人,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安分守己的人,是最快活的人,只可惜愿意做安守本分的人太少了。评析

很多人都喜欢听华而不实的假话、套话,结果上当受骗,受到伤害。其实,说话最重要的是平实与可靠,这样的话虽然平淡无奇,毫无吸引人的地方,可是真诚、妥帖。所以说:“其人实者,其言平以安。”

人生在世都希望过得快活。可是很多人都深陷名利场中不能自拔,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而快乐也离他们越来越远。其实,安分守己就是一种快乐。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生活,你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第五则①②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注释

①处事:接触、对待各种各样的事情。 ②切己:切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译文

处理事情要多替别人着想,读书求知要靠自己切实用功,勤于钻研。评析

处理事情是一门学问。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会对自己处理事情很有帮助,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还能体现出自身的修养。相反,如果凡事只考虑自己,则会重重受阻,更谈不上别人的支持和理解了。

读书也是一门学问。读书不仅可以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和见识,还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品质。读书不仅要能吃苦,还要能深思。只有靠自己切实用功,才能学有所成。炉边书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第六则①②③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注释

①信:信用,信誉。 ②立身:安身,树立人格。《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③恕:原谅,宽恕。《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信用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以做人不能没有信用;宽容他人是待人接物的重要品行,所以应该终身奉守。评析

恪守信用,不仅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品行得到升华,还能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赢得朋友的尊重和友谊。言而无信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他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宽容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宽恕那些过而能改的人,就能广结良缘,和别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炉边书香人言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许慎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林逋第七则①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②乃因多积财而丧命。注释

①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纵横家。口才极好,善于辞令。起初说服秦惠王吞并天下,没有被采纳。之后又游说五国合纵抗秦,迫使秦废帝号,归还所攻占赵、魏两国的部分领土。后来纵约被另一位纵横家张仪所破,苏秦便到齐国做了客卿,与齐大夫争宠,最终被处死。 ②石崇:字季伦,西晋南皮人。与潘岳、陆机、陆云等俱附贾后、贾谧,时号“二十四友”。父亲是西晋开国元勋,号称“娇无双”的美男子石苞。石苞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并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崇尝劫掠远使商客,积聚了无数财产。于河阳置谷金园,奢靡成风,与贵戚争富斗气。贵戚王恺虽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仍比不过石崇之富。后八王之乱,因与齐王冏善,为赵王伦所杀。译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极好的口才,但苏秦就是因为能言善辩而遭受杀身之祸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聚积的财富越多越好,但石崇就是因为富可敌国而招致无妄之灾的。评析

凡事皆有两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拥有好的口才,能言善辩,固然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但也要懂得适时收敛。物极必反,言多必失。要懂得审时度势,该沉默的时候就保持沉默,使自己保持清醒和冷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如果被金钱所驱使,或贪赃枉法,或暴尸荒野,皆是必然。靠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得来的财富,心安理得,用于正途,广做善事,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炉边书香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冯道《舌》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黄昇《鹧鸪天·张园作》第八则①②③④⑤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⑥化邪心。注释

①宜:应当,适宜。 ②严气:严肃的态度,严厉的作风。 ③躁气:暴躁、浮躁的心态。 ④小人:泛指心术不正、品行猥琐的人。 ⑤敬心:尊重、谨慎的心态。 ⑥邪心:不正当的心思。译文

教育小孩应当严格,这样可以平息他们浮躁的心气;对待小人应当尊敬,这样可以感化他们,使他们摒弃内心的邪念。评析

小孩子一身稚气,心性浮躁、顽皮好动、固执任性,这就要求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采取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规定以克制他们的娇气、顽气和躁气。百依百顺只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性,无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挫折。所有的溺爱都是不完整的爱,不严无以成材。对待小人也是一样,要用心对待,不能疏远、鄙视他们,在交往中适当地提防,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良知,感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重塑自我。炉边书香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金兰生《格言联璧》第九则①②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③④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注释

①谋生: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②恒业:经常而持久的事业。 ③就: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 ④章程:办理事务的规章和程序。译文

擅长谋求生计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的老老少少在家里家外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持之以恒地完成,而不用刻意地去追求家庭的富贵;擅长处理事务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加以判断,订立一个办理的规则和程序,而不会去想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评析

安守本分,并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件事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谋生计贵在有恒,不需要处心积虑地四处积聚财富,只要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勤俭持家,各安其业,这样即使不能一时便富可敌国,也可和睦融洽,得以长久地维持生计。

君子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想处理得当,就要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事物的各个环节认真梳理,最后得出清晰的脉络,订出具体的规则和章程,这样处理起事情来才能得心应手。炉边书香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第十则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①②③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德行,不仅文章。注释

①生资:人的资质和天分。 ②机巧:随机应变,巧妙获取。 ③德行:道德品行。译文

不应该得到的名声和利益得到了,那么即便是福分最终也会变成祸端;最困难穷苦的时刻都能忍耐过去,最终困苦一定会转变为甘甜。人的资质和天分的高低是由是否忠诚守信决定的,而不在于是否有机变取巧的心思;学业的精深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文章的好坏,更取决于他的道德品行。评析

诚然,功名利禄都要靠自己争取,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方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名利,始终是不会属于自己的,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困厄和穷苦最能磨砺人、锻炼人。面对艰难困苦,就应该迎难而上,敢于在困苦中开辟一片新天地,展示强者的风采。渡过难关,必然会苦尽甘来。

只有些机变取巧的心思和华美的文辞并不算什么,天资再高的人,若不忠诚不守信,其人格也高尚不了;同样,文章写得再好的人,若道德败坏,也会受到世人唾弃。所以说,以德为本,身体力行,才能称之为学业之美。炉边书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第十一则①②③④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⑤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注释

①奢淫:奢侈,荒淫。 ②底:止境,尽头。 ③安:如何。 ④君子:泛指有才华并且道德高尚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⑤名节:名誉和节操。《汉书》卷七十二《两龚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译文

社会的风气日益趋向奢侈荒淫,毫无有止境的迹象,如何才能出现一个敦促世人古朴的君子,有着力挽狂澜的能力,使社会恢复原有的质朴;世人日益丧失廉耻之心,逐渐达到了消亡的境地,怎样才能有重视名誉和节操的圣人来挽救世风日下的社会,唤醒世人的心,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万古不没,与日月争辉。评析

世风日下,人心日丧,这样的社会正需要君子和贤人站出来力挽狂澜,用自己的德行改善社会风气,起到教化的作用。当然,整个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单凭一士之贤,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作用,还需要社会上的千千万万的人同心合力,以天下为己任,方能共享天下太平。第十二则①②③④⑤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注释

①统:总管,统领。 ②官骸:五官和形骸。 ③百体为君:人体器官中的首要地位。 ④神明:神祇。《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⑤宰:主宰。译文

人的心统管着五官及身体各个其他器官,在人体各个器官中居首要地位,所以必须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心思才能不出错;人的面部有眉、眼、鼻、口等器官,组成了一个苦字(两眉如草头,两眼为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接着一个口,组成一个“苦”字),便可知道人的一生都没有安闲逸乐的时候。评析

身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纯正的心,遇事能够保持清醒,碰到难题能够有稳妥谨慎的心态,那么就能胸怀坦荡地行走于社会。要记住:心正则事明,心偏则事乖。同样,在人的一生中,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如己所愿,一帆风顺,艰难困厄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来挑战我们的斗志和潜能。坚定信念,以苦为乐,勇于向前,那么我们一定会获得充实且精彩的人生。炉边书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施第十三则①②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③④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⑤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注释

①伍子胥:春秋楚国人,后为吴国大夫。名员,其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子胥投吴,辅佐吴王攻伐楚国,五战之后攻破楚国都郢,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复仇。后来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国请和,夫差不从。后来夫差听信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身亡。 ②申包胥:春秋楚国大夫。复姓公孙,封于申,故号申包胥。与伍子胥原为好友。伍子胥奔走吴国,告诉申包胥他必定让楚国灭亡,申包胥却有心复存。等到吴师攻伐楚国,申包胥到秦国乞求援助,在秦廷痛哭七日七夜,秦乃出兵援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楚昭王返国后要以功行赏,申包胥逃而不受。 ③恃:凭借,依靠。 ④刘季:即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国之君。古时以伯仲叔季排行,刘邦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称刘季。 ⑤侯景:南朝梁怀朔镇人。字万景。初为北魏尔朱荣手下将领,后归高欢。高欢死后,降梁,后又举兵叛乱,围梁都建康,武帝陷台城,被逼饿死。551年,侯景自立,称汉帝。胡作非为,史称“侯景之乱”。后被梁朝大将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逃亡时被部下杀害。译文

伍子胥为了报父亲和兄弟的大仇,借助吴国的力量,攻破楚国都城郢。申包胥为了救楚王的性命,借秦国之兵,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知人的意志力的强大。秦始皇灭东周的那一年,颠覆秦朝政权、创建汉王朝的刘邦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后来颠覆了梁朝政权的侯景前来归降梁武帝,由此可知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评析

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决心和意志往往是决定事情成败的最关键一环。要相信人的意志力是无坚不摧的。困难越大,决心也就越大。勇往直前,事情往往就有了转机。炉边书香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金兰生《格言联璧》第十四则①②③④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⑤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注释

①韬藏:深藏。 ②浑金璞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和未经雕琢的玉。比喻人的品性纯真质朴。《晋书·王戎传》:“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③暗然:昏暗没有光泽的样子。 ④章:同“彰”,显明。 ⑤已:停止。译文

真正有才能的人一定都是韬光养晦的,像没有经过提炼的金和未经雕琢的玉一样,虽然不是很耀人耳目,但时间久了必然会放出光芒;做学问不能时断时续,应该像行云流水一般经流不息,每天都在不断前进。评析

真正有才能的人必然是谦恭的,深藏不露的。他们不夸夸其谈,故弄玄虚,显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那些喜欢自我炫耀、自我卖弄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浅薄无能之徒。只有求知若渴,韬光养晦,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最终得以绽放异彩。

做学问是没有止境的,贵在持之以恒。不能躁急如骤雨,消融如春雪,那样只会荒废学业,最终使自己的才华枯竭。炉边书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第十五则①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③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注释

①余庆:遗留给子孙的福泽。 ②余殃:遗留给子孙的祸患。 ③益:增加。译文

长期积德行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必然都是福泽恩德;而多行不义的人家,留给子孙的必然多是灾祸。由此可知,积德行善以遗留恩泽给子孙,是为子孙谋虑深远。贤能而积聚了许多财富,这样就会使他的志向逐渐消失;愚笨而积聚了许多财富,这样就会增加他的过失。由此可知,遗留许多财产给子孙,会有很多祸害。评析

乐于积善的人,不仅会收获受到恩泽者的感激,还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尊敬。而多行不善的人,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怨恨。要想真正为子孙后代好,就应该以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以礼教于子孙,使其向善。

财富无论多么丰厚,终有尽时。如果因为沉迷财富而丧失了斗志,那么渐渐地也会人财两空。所以遗留给子孙丰厚的家产还不如遗留给子孙创造财富的能力。炉边书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第十六则①②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③④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⑤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注释

①成德:养成好的德行。 ②姑息:过于宽容,没有原则的宽容。 ③系:关系。④下流:品行低下。 ⑤上达:德行高尚。《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译文

常常见到对后辈要求严格的,容易使后辈养成好的德行;对后辈姑息纵容的,后辈大都有败坏的德行,这些都是因为父兄教育的关系。又常常见到有的后辈原本十分聪明,后来却品行低下;有的后辈原本十分愚笨平庸,后来却德行高尚,这些也是因为父兄培养的关系。品行低下卑鄙,就是因为看不破一个“利”字,学业没有长进,就是因为丢不开一个“懒”字。高尚的德行能够感化他人,如果这种有高尚德行的人手握大权,那么这种感化就尤其迅速;富足的钱财反而会牵累自己,如果拥有财富又身处乱世,那么这种牵累就尤为深重。评析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就尤为重要。“子不教,父之过。”然而教子也需有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严爱相济,宽严有度。在这样的良好家庭氛围中,子女才会乐于接受教育。

德和财是人生的两大财富。有德之人当权,振臂一呼,万众响应,所以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和更大的社会影响。而财富丰厚的人如果身处乱世,往往容易遭人忌恨而难以自保,甚至家破人亡。炉边书香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悔,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金兰生《格言联璧》第十七则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①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②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注释

①苟且:马虎随便,不严肃认真。 ②乡党:犹乡里。《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译文

读书不论天资秉性的高低好坏,只要能够勤奋好学,乐于请教,每一件事都理清其来龙去脉,就自然会有通晓道义的那一天;立身处世不嫌弃出身贫贱、地位低微,只要能够为人忠诚敦厚,做事老成,言行举止没有一丝马虎随便,严肃认真,便足以成为乡里邻居们所敬仰的人。评析

读书是一件不能掺杂半点投机取巧的事。除了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外,还应该勤于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既定的,但书本外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志于道、行于道,日后必有所成。

人的出身是无法改变的,人生的道路却是自己所选择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即使过得平淡,也必然会被周围人所敬仰。炉边书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以为不知而必求之,终能知之矣。——程颢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第十八则①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

②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注释

①乡愿:指貌似谨愿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 ②鄙夫:鄙陋浅薄的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哉?译文

孔子为什么厌恶伪君子?因为他们表面看似忠正廉洁,却不过是假面孔罢了;孔子为什么厌弃那些品行鄙陋的人?因为他们十分计较个人得失,尽是世俗的小肚鸡肠。评析

伪君子较之于小人,更为可怕。似廉而贪,似忠而奸,虚伪矫饰,笑里藏刀,满腹都是害人的假道学,这样的人切不可与之交。

鄙陋浅薄的人总是心有戚戚,希望得到又害怕失去,自私自利,畏手畏脚,永远也成不了大事。炉边书香乡愿,德之贼也。——《论语》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第十九则①②③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④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注释

①打算:考虑,计划。 ②得计:计谋得逞。 ③家声:家世的名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其家声。” ④元气:人的精神。译文

凡事都精打细算的人,自以为计谋得逞,占到了许多便宜,然而败坏了祖宗遗留下来的家室名誉的,一定是这种人;诚实质朴、敦厚老实的人,起初并不能让人感到有很特别的地方,然而能够培养子孙后代奋发精神的,一定是这种人。评析

有的人总喜欢精心算计别人,为了一点利益斤斤计较,唯利是图,唯名是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上。这种人必然不得人心,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那些诚实质朴的人,看起来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和踏实劲,使得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力量。炉边书香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管子》第二十则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译文

心中能够辨别事情的利弊,处理事情的时候才能刚毅果断;人要不忘廉洁知耻之心,立身做人就不会做出卑贱下流的事来。评析

明是非,通情理,晓大义,是每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拥有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处理事情时必然刚毅果决,能够迅速地选择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做出决定,结果往往事半功倍。

人与禽兽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廉耻之心的。那些寡廉鲜耻、毫无道义的人,迟早会遭到社会的唾弃。而廉洁公正的人就像一块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炉边书香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第二十一则①②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③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注释

①愚忠:不分是非黑白,一味愚昧地尽忠。《管子·七臣七主》:“重赋敛,多兑道以为上,使身见憎而主受其谤,《故记》称之愚忠谗贼,此之谓也。” ②愚孝:不分是非黑白,一味愚昧地尽孝。 ③两行:这里指两种不同的答案。译文

忠诚到了盲从的地步,这就是愚忠,孝顺到了愚昧的地步,这就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和孝不是那些所谓聪明伶俐的人就能够做得来的;仁有虚假的仁,义也有虚假的义,由此可知,仁义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那些仁义之士中,也不是没有奸佞险恶的人藏于其间。评析“忠”字下面有一个“心”,“孝”字下面有一个“子”,由此可见,忠孝本身就是一种至诚至纯的感情。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无论是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还是尊敬父母的孝顺之意,都是如此,不需要雕饰,更不需要心机和滑头,发于赤诚之心,至情至性,这才是真正的忠与孝。现实生活中不乏假仁假义之徒,虽然满口仁义道德,所行却尽是阴险狡诈之事,足以见得仁义的崇高和可贵了。炉边书香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第二十二则①②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③④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注释

①作威福:即“作威作福”,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②烟云过眼:即“过眼云烟”,比喻极快消失的事物。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③平地亦起风波:此处比喻无端生事。杜荀鹤《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之二:“只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 ④颠倒:此处比喻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译文

玩弄权势的人,即便是在亲戚朋友的面前也要作威作福、滥用权势,却不知道权势转瞬即逝,顷刻间便可消亡得不留痕迹;奸佞险恶的人,就是在太平盛世也要为非作歹,哪里知道天地间自然会有神鬼明断,不会任恶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评析

小人得势,常常盛气凌人。他们的精神虚空,只能用形式上的虚妄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连在亲朋好友面前也要颐指气使,逞一时之威,全然不懂“富贵如浮云,聚散无常”的道理,这样的人终会众叛亲离。奸佞之徒虽然能兴起一时风浪,但邪恶永远压制不住正义,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炉边书香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苏轼第二十三则①②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③④;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注释

①不着意里:指不放在心上。 ②不着眼里:指没有嫉妒心。 ③胸襟:胸怀和气度。 ④志量:抱负和度量。译文

自己家里达官显贵,却不将它放在心上并刻意炫耀,别人家里达官显贵,也不羡慕嫉妒,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啊!把古人的忠孝之教放在心中,时刻不忘身体力行,把今人的忠孝事迹常常挂在嘴边,并对其大加称赞,这是多么宏大的抱负和度量啊!评析

平常心待人,平常心处事,长存光风霁月之心,这是君子所为。胸怀广了,胸襟大了,能够容纳宽宥的事物多了,追求的东西便慢慢接近了。富贵从来不是用来证明一个人有多么成功的唯一方式,所以能够坚守本心,从其所好,视繁华若敝屣,必然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

古人忠孝的事迹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卧冰掏鱼、割臂伺母等。这些忠孝之士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对他们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品行修养。炉边书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我想一切胸襟宽广的人都有雄心大志,但是我所器重的心怀大志的人,却是那些坚定而有信心地走这条道路的人,而不是那些企图一蹴而就、浅尝辄止的人。——狄更斯第二十四则①②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③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注释

①放生:释放鱼、鸟等动物。佛家以不杀生为善举,所以有“放生”一说。②物命:万物的生命。 ③责:要求。译文

做君王的人虽然没有让人都去放生,但也不会让人无缘无故地去残害生命,这样就会使天下人珍惜生灵;圣人不要求人一点过错都没有,只是在别人犯了错误时,循循善诱,使其改正,只有这样,人心才能由恶转善。评析

真正的王者都施行仁政,视民如子,使民以时。这样的天下归心,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强调政法制度,百姓自然会拥护君王,使得政业兴旺,国强民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犯过各种各样的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无需求全责备,只需用一颗能够宽容并积极引导的心,便往往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炉边书香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第二十五则①②③④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注释

①大丈夫:有志气的男子。 ②士君子:指有节操和学问的人。《荀子·修身》:“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③立言:著书立说。古时将立德、立功和立言称为“三不朽”,作为人生的崇高理想。《旧唐书》

卷一

六《韩愈传》:“愈所为文,务求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 ④平正:持论公平公正。译文

大丈夫在处理事务时,只考虑这件事是否正确可行,而不管给自己带来的是福还是祸;有节气的君子著书立说时,更注重的是公平公正,如果能更进一步精细详实,就更加可贵了。评析

大丈夫处事,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合乎天道人道,是则行,不是则不行。他们总是把自身的祸福安危置之度外,一身轩昂正气更显得义无反顾了。“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文章能够作到如此便是至高境界了。炉边书香实事求是,因寄所记。一切文字不外此两种,在赋则尤缺一不可。若美言不信,玩物丧志,其赋亦不可已乎。——刘熙载《艺概》第二十六则①②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③济之才。注释

①科名:此处指科举功名。 ②性命之学:讲求生命的形而上境界的学问。③经济:经国济民,经邦济世。李白《李太白全集》卷十二《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译文

存有追求功名利禄心思的人,不一定有琴棋书画的乐趣;讲求生命的形而上境界的学者,不能没有经邦济世的才能。评析

成家立业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也许建立功名在一部分人眼里尤为重要,甚至愿意放弃生活的清闲与逍遥,无视生活的兴趣和快乐,奔波劳累,一心只为求得功名,最终仍然一事无成,甚至连生活最基本的滋味也不曾体会,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最可悲的。炉边书香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庄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第二十七则①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②③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注释

①伎俩:把戏,花样。 ②簸弄:造谣生事,颠倒是非。《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蔡京、蔡卞为人反复变诈,欺陷忠良,天下不安,皆有京、卞二人簸弄。”③挑唆:挑拨,搬弄是非。译文

泼妇大哭大闹、恶语怒骂的把戏无非就是那么几样,只要安静下来,任由她胡搅蛮缠,不去理会,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停止吵闹。奸恶的人造谣生事,搬弄是非,那种情况和形势看似很窘迫,其实只要淡然处之,不要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流言便会自动消失。评析

流言和无理取闹都是会不攻自破的。有时候一味地去解释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只要静心屏气,淡然处之,公道自在人心。所谓静能止闹,淡而消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就是最好的见证,流言必然得不到依附而自生自灭。不争一时,保持长远的目光,才能够走得更远更洒脱。第二十八则①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注释

①菩萨:梵语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的意思是正觉,萨埵的意思是众生。菩提萨埵的意思是既自身求得正觉,又普度众生。此处是指有慈悲之心,能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译文

愿意竭尽全力去救助身处困境的人,便如同再世的活菩萨;能够不受各种教条束缚、超然俗世的人,便可称之为大英雄。评析

能够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行为是可贵的;能够冲破牢笼、洞明事理的精神也是可叹的。急人之难、拔人之苦比平日里无事时送上千万条祝福要有意义得多。在复杂的环境里经历磨难,仍然能够坚持本心,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杰出的人。炉边书香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洪应明《菜根谭》第二十九则①②③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注释

①气性:脾气,性情。王充《论衡·无形》:“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 ②乖张:性情执拗、怪僻。 ③深刻:尖酸刻薄。译文

脾气暴躁、性情怪僻,多半是寿命很短的人;说话太过尖酸刻薄,必定是福分浅薄的人。评析

脾气暴躁、性格执拗的人世间很多,他们大多缺乏道德修养,拿别人的过失和自己置气,心胸狭隘,不是伤人便是自伤,这样的人注定不能长寿。

牙尖齿利的人往往缺乏真正的涵养和胸襟,总是自以为是,常常见罪于他人,不容人者必然也会为他人所不容,不尊重他人的人必然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最终只会郁郁而终。第三十则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不能够不高远,如果志向不高远,就容易被世俗所左右而同流合污,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能够太大,如果野心太大,就会舍弃当前切实可行的事而好高骛远,追逐遥不可及的目标,最终很难有所成就。评析

眼光和志向都要放得远一些,这样才能预留出空间来有所发挥,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然而,空有野心,总是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自己不断地在做无用功,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所以一个人的志向不能不高远,野心却不能太大,这里有对现实状况十分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支撑,需要我们加以分辨。炉边书香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第三十一则①②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③世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注释

①谄:阿谀奉承。 ②利济:此处比喻有益于世,造福于世。《黄帝·宅经上》:“金玉之献,未足为珍。利济之徒,莫大于此。” ③经纶:经世治国之学。《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译文

贫贱和地位低微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可耻的是贫穷低贱的时候去谄媚奉承他人,以求得施舍;富贵也不是值得荣耀的事情,富贵而又能帮助他人,以利于他人、利于时代才是光荣的。讲求治世治国之学,必然要明白实在;有了真正的学问,决不会去故弄玄虚。评析

贫贱与富贵并非都是不可改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纵使家贫位卑,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和远大的志向,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即便家财万贯,身居高位,也不能够骄奢淫逸,放纵自己。只要贫贱时能保持一颗淡泊的心,安贫乐道,富贵时能做到不为富不仁,达己达人,必然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第三十二则①②③④

古人比父子为乔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⑤⑥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注释

①乔梓:又作“桥梓”。乔、梓均为木名。乔,即乔木,一种木本植物,高大挺拔,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梓,一种枝干相对矮小而轻软的落叶乔木。《尚书大传·梓材》:“伯禽与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笞之。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商子而问焉。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焉,名乔。’二三子往观之,见乔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乔者,父道也;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复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后以“乔梓”喻父子关系。 ②花萼:花、萼同根而生,同出一枝,后以花萼相依比喻兄弟相亲。 ③芝兰:香草名。《孔子家语》卷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此比喻朋友间相互劝勉,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和优点。 ④敦伦:敦睦人伦,即使人伦关系和睦。 ⑤秀才:原指才能优秀。始见于《管子·小匡篇》:“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到汉代时为举士的科目。南北朝时最重视此科。唐初置秀才科,在各科中地位最高。后专称府、州、县生的生员。 ⑥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太学)读书,称为贡生。 译文

古人把父子关系比喻成乔梓,把兄弟情义比喻为花萼,把朋友关系比喻为芝兰,敦睦人伦的人应当由万物的事理推知人伦之理;现在的人称呼读书人为秀才,称呼贡生为明经,称呼举人为孝廉,作为读书人,应该顾名思义,从它们的名称中领悟其中的含义。评析

世间万物皆有事理,由此及彼,便可推出人伦之理。父子之间应该父慈子孝,兄弟之间应该兄友弟恭,朋友之间应该肝胆相照,如此这般方为真情所在。

读书的目的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而是修身养性,明事达理。如果目的混淆,就枉费了“秀才”“明经”“孝廉”等名号了。炉边书香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第三十三则①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②③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注释

①不肖:不如,不像。 ②率:做表率,做榜样。 ③徒:白费。译文

父辈兄长有好的德行,晚辈学来可能不像;父辈兄长有坏的德行,晚辈学来却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导晚辈,一定要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言行,为晚辈做好表率,而不能只做徒劳无功的言辞教育。君子有了过失,小人会出于嫉妒不能容忍他;君子没有过失,小人也会出于嫉妒不能容忍他;由此可知,君子与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不能言辞过于激烈地指责他们。评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疼儿女的父母。可是有时候教育的方式不正确,可能会贻误孩子的一生。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就像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一样,要想水往上流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先端正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起到极具说服力的表率作用。

小人喜欢嫉妒,这是小人的本性,不易更改。所以君子与小人接触时,一定要谨言慎行,正己正身,平心静气,防止被小人抓住把柄。炉边书香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朱柏庐《治家格言》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王符《潜夫论》第三十四则①②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注释

①妄为:胡作非为。 ②贻:遗留。译文

立身处世不敢胡作非为,是怕使自己的父母蒙羞;创立事业时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以免种下祸根,给子孙留下祸患。评析

凡事不仅要为父母考虑,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光逞一时之能。否则,到了东窗事发之时,一切都悔之晚矣。一人荣显而全家皆荣,一人羞耻而全家蒙羞,家庭与个人就是这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更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做最好的自己。第三十五则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译文

无论做哪一种人,都不能有势利之心;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不能有轻率浮躁之心。评析

人生而平等,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不必对富贵的人阿谀奉承,也不必对贫困的穷人恶语相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在交心。只有付出了真诚和爱心,感情才能长久。工作也是如此,不论面对的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对待,尽力把它做好,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炉边书香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王通《中说》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毛泽东第三十六则①②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注释

①身份:此处指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②虚骄: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骄傲自大。译文

明白自己有多少能力,就不敢妄自尊大;想到不发愤图强的后果是十分惨淡,就该振作起精神,努力奋发。评析

人贵自知,然而自知有时候往往是最难的。有的人小有才能,就自以为是;有的人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本领,却非常的骄傲自大;有的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丁点利益。殊不知,用这种心态来看自己,无异于站在凸透镜前,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我们要常怀一颗谦虚的心,努力奋斗。要知道,相对于我们已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永远更为广阔。炉边书香一个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认为什么都不懂,中年又认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第三十七则①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大家渐及消亡,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注释

①大家:此处指大户人家。 ②因循:沿袭旧法,不懂得变通。译文

若是一个平常人突然遭受了灾祸忧患的打击,一定可以重整旗鼓,因为突来的灾害使他产生警戒心与激励心;但如果是高门望族逐渐衰败,就很难指望能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一些墨守成规的习性已经养成,很难再改变了。评析

人生之旅是奇妙的,遇到坎坷很正常,遭到不测也是常有之事,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些意外的变故。平常人遭受灾祸时,只要不是那种禁不起打击、一蹶不振的人,就一定会尽全力解决困难,重创佳绩。但如果是一个大户人家,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逐渐衰败了,就不是那么容易挽回了。因为冰冻三尺,实非一日之寒啊。炉边书香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第三十八则①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②,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注释

①穷:极,尽。 ②定数:命定,一定的气数。刘峻《辩命论》:“宁前愚而后智,先非而终是,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而谬生妍媸。”译文

天地永远存在,没有尽头,然而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过去一天,生命就短了一天;人的荣华富贵是命运注定的,然而学问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只要用功一分,知识便增长一分。评析

天地永恒,人生几何?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命,便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无论如何也不能彷徨蹉跎或浑噩度日,最好能每日都反省自己的所思所行。

富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一个人的学问和人格却始终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富而空虚,无乐可言;贫而乐道,其乐无穷。炉边书香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第三十九则①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注释

①立业:创立事业。译文

为人处世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创立事业无论大小,只要量力而行就可以了。评析

是非好坏常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所以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些原则难以准确把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创立事业也是如此,不求尽如人意,十全十美,但求量力而行,问心无愧。第四十则①②③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注释

①和平:平和中正。 ②文章事功:学问和事业的成就。 ③矫饰:故意做作而失去本来面目。译文

一个人的性格不平和中正,那么这个人做学问和做事也必定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一个人说的话虚伪造作,那么这个人的品德和心性也必定值得怀疑。评析

做人有时候和性情有着莫大的关系。俗话说:“读其文如观其人,观其人便知其文。”一个性情乖张、尖酸刻薄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开阔豁达、见地深刻的好文章的。要想有大气候,就需要沉下气来,不断充实自己,用一颗豁达的心去感受天地万物。

品人如品话,认识一个人很多时候是从他的言谈中开始的。如果这个人信口雌黄、满嘴胡言乱语,那么周边的人都会避之唯恐不及,更不要说信赖和尊敬了。炉边书香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国语》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