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8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速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01:18:31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8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速记

中公2018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速记试读:

前言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繁多,很多考生很难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取得突破。考生要想在考试大军中脱颖而出,还需要踢好考试冲刺前的“临门一脚”。基于此,我们为考生推出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事业单位教材。本教材由中公具有多年考试教学经验的老师倾心编写而成,是广大考生临阵磨枪的“磨刀石”,虽然只有“小身材”,却有“大容量”,方便考生随身携带,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帮助考生节约备考时间,快速识记知识要点。考情导读指点

本书在每一部分设置了“内容导读”,此部分内容在总结四川省各地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和深入研究近几年四川省各地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每一个学科的考情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指导考生在总体上把握复习范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考生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为后续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直击核心要点

为了帮助考生消除复习阻力,本书将知识点反复打磨,去粗取精,对常考内容和知识主干进行详细梳理,提取核心要点,以精练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考生,方便考生迅速把握重点,加深记忆,夯实理论基础,进而节省更多备考时间。突出重要考点

本书精心选取知识点,在重要知识点处标注了下划线,提醒考生这些知识点是特别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需要下功夫重点记忆。不仅如此,本书还对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成表格形式,使考生学习过程更轻松、更有效,考生对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和考查频率一目了然,能够把握考试内容,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复习核心考点上。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2017年6月第一部分省情市情与国情地理内容导读综合近几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来看,省情市情与国情地理部分考查题量不大,主要为识记型的基础题目。省情市情的考查内容多集中在四川省历史人文、时政热点以及重要城市的市情等,个别试题常常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考查;国情地理部分,我国的自然环境、疆域和自然地理属于考查重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意抓住常考知识点,打牢基础,可以结合图表进行辅助记忆。另外,考生应该将基础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复习,以应对综合性试题。第一章四川省情一、自然概况1.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6万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地形: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 000~3 000米。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气候: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是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和低温等。2.资源概况

水资源:四川省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 400条,号称“千河之省”。四川水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但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月—10月,洪旱灾害时有发生;河道迂回曲折,利于农业灌溉;天然水质良好,但部分地区也有污染。

生物资源:四川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中国及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全省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100多种,其中以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居全国之首。动物资源丰富,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全国之冠。四川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四川雉类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雉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雉鹑、四川山鹧鹑和绿尾虹雉等。

能源资源:四川省能源资源很丰富,主要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21.2%,仅次于西藏。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3,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富矿区”。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川南,种类比较齐全,有无烟煤、贫煤、瘦煤、烟煤,褐煤、泥炭。油、气资源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发现天然气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9%。

矿产资源:①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②大型或特大型矿床分布集中,区域特色明显,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矿物原料基地。③部分重要矿产以贫矿和低品质矿为主,富矿不足。④矿床的共生、伴生矿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但增加了采矿和选冶工艺难度。

旅游资源:四川省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米仓山大峡谷入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至此,四川省已有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四川文化

四川文化特点:①文明渊源深厚;②地方特色显著;③文化珍品荟萃;④兼容多元文化。

四川文化符号:①大熊猫:被誉为“国宝”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有85%栖息在四川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四川因此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②火锅:火锅是四川最具特色的美食,是四川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③川菜:川菜位列全国四大名菜系(鲁、川、苏、粤),以清鲜见长,风格多样,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称,尤以麻辣最为知名;④川剧: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三、民风民俗

藏族风情:四川有藏族人口一百多万,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地区,是除西藏外我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另外在凉山州也有部分分布。唐卡和酥油花艺术是藏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四川藏族的居室建筑大都依山垒石为室,聚居成寨;在牧区,因牧民逐水而居,其住房多为帐篷。

羌族风情:羌族集中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四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羌族宗教信仰的最大特色是从先秦延续至今的白石崇拜。在羌族诸多祭神仪式中,最为常见的是祭天神,最为隆重的是祭山神。羌族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技术水准,尤其是碉楼和索桥,最能体现羌族的建筑艺术特色,很早就著称于世。

彝族风情:彝族人以黑虎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以此来传达和张扬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彝族人创造了自己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文字总数有一万多个。彝族人用自己的文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化,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学遗产,在四川流传的就有《勒俄特伊》《阿莫尼惹》等史诗般的巨著。月琴、三弦、口弦、马布都是颇具民族特色的乐器。

白马藏族风情:白马藏族得名于在帽子上插白羽毛。白马藏族经济活动以农牧业为主,副业狩猎、采药等。日常食物以燕麦、苦荞、洋芋等杂粮为主,喜饮咂酒,吸兰花烟,忌食狗肉。传统住房为土墙板屋,日常生活以火塘为中心。白马人日常生活常以歌舞相伴,其“酒歌”和“圆圆舞”独具特色。第二章重要城市简介一、成都1.成都概况

地理位置: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地形地貌:成都市地质历史悠久,地层出露较全。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

气候: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市花:1983年5月26日,成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正式将芙蓉花命名为成都市市花。

市树:1983年5月26日,成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正式将银杏树命名为成都市市树。2.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①土地类型多样;②平原面积比重大;③土地垦殖指数高。

水资源:①河网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②水质优良。成都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绝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的要求。

生物资源:成都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中药材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蜚声中外。

矿产资源:成都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特点:种类繁多;分布相对集中;共生矿多。

旅游资源:①人文景观多。成都市人文景观具有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②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俱全。③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④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自贡1.自贡概况

地理位置:自贡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东临隆昌、泸县,南界江安、南溪、宜宾,西与犍为、井研毗邻,北靠威远、内江。

地形地貌:自贡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由低山地貌、丘陵地貌、平坝地貌和沟谷地貌组成。低山呈条带状,分布在西北和东南,分布面积广,沟谷纵横交错,穿插在丘间。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坝地形十分狭小,分布零星,一般多为沿河阶地、丘陵间之平地。2.自贡民俗

自贡“三绝”:井盐、恐龙化石、灯会。

灯会:中国彩灯,饮誉古今;自贡灯会,久负盛名。自贡灯会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称。

剪纸:自贡剪纸纯朴古拙,情趣生动,不仅在四川备受称道,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郭沫若同志曾经亲自为自贡剪纸题字“中国自贡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或者剪画,是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代表自贡民间剪纸艺术倾向和成就的是余曼白的剪纸。

恐龙:自贡被称为“恐龙之乡”,以拥有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而闻名于海内外,其位于自贡市郊的大山铺,是在发掘现场建造的国内唯一的以恐龙化石为主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恐龙骨主要有“李氏恐龙”“多齿盐都龙”“天府峨眉龙”等,被誉为“世界奇观”。三、宜宾1.宜宾概况

地理位置: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会地。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自古以来,宜宾就是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

地形地貌:宜宾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态势。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气候状况:宜宾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2.旅游景观

兴文石海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宜宾兴文石海景区为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东通泸州,西接宜宾,与蜀南竹海相邻,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因全县石林、溶洞遍及十六个乡,故有“石海洞乡”之誉。景区以岩溶地貌为特色,以石林、溶洞为基础构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态,地下溶洞交错,洞中有洞,如迷宫仙境。2005年2月正式成为了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蜀南竹海:为我国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大氧吧。蜀南竹海集竹景、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于1988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9年公布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3年12月正式通过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2005年获评“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2007年年底荣获国家建设部评出的“最受群众欢迎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当首推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

夕佳山民居:夕佳山民居在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四、绵阳

绵阳概况:绵阳古名“涪县”“绵州”,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绵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绵阳人文绚烂,风光迤逦,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绵阳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汇流,绵山、富乐山、西山、南山群山环抱。

风景名胜:①大禹故里: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奠基人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称为“神禹故里”。1992年,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为这里题写了“大禹故里”的条幅。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由“禹穴沟”“历史文化古镇”“石纽山”组成。②王朗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全国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它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山—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五、德阳

地形地貌:德阳,又称“旌城”,地处四川成都平原东北部,距省会成都47千米。德阳市市境狭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东南部为盆中丘陵。

气候状况: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局部小气候。气温沿山体坡面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立体气温显著,气候类型多样。中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受亚热带纬度地带性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德阳旅游:德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拥有“长江文明之源”“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有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德阳孔庙,有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此外,三国遗址庞统祠、中国德孝城、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蓥华山风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

县域经济:德阳县域经济发展较好,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是四川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区域综合竞争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均位居四川省第二位。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自然条件: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唯一流经四川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

旅游资源:阿坝州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和若尔盖湿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7月12日,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门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阿坝是“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项民族文化遗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水能资源:阿坝州境内江河纵横。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发源于阿坝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其流域内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

生物资源:阿坝州地处我国自然地理垂直地带中两大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建立了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植物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同时,阿坝州还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第三章国情地理一、我国的自然环境1.我国的地势和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五种基本类型: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2.我国的山脉3.我国的河流与湖泊(1)主要河流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长约6 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约5 500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河。(2)湖泊

我国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4.我国的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二、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1.我国的疆域2.我国的岛屿

我国面积超过1 000平方千米的大岛有3个: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按其成因可分3类:基岩岛、冲积岛、珊瑚礁岛。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两个最大的基岩岛。崇明岛为中国第3大岛,也是中国最大的冲积岛。3.我国的人口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人口: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民族乡),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3个省,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4.我国的民族与宗教(1)我国的民族状况

概况: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 700多万人。超过4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2)我国的宗教

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我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汉族以佛教为主,维吾尔族、回族多信奉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大多信奉喇嘛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三、自然地理概况1.太阳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包括日核、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大气(1)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层由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具有反光镜的作用,把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间。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就是这个道理。

散射作用: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3)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降低很慢甚至增加的情况,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3.陆地(1)地壳与地壳运动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物质的一半;其次是硅,约占四分之一。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2)地震与地震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

烈度:其大小同震级、震中距离远近、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

对于震级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在同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带集中了全世界约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是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带。第二部分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导读分析近几年四川省各地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可知,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题量较少,主要是概念性的试题,还有少部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考生在备考时应以识记为主,增加知识储备,并加强相关试题的练习。另外,考生还应该及时关注与事业单位相关的新政策文件等。第一章事业单位概况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的概念: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应当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依法设立;二是从事公益服务;三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四是社会组织。二、事业单位的特征

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其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运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

经费来源的国家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又一个基本特征。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三、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

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主要有:①满足公共需要;②弥补市场缺陷;③节制政府失灵;④防止契约失效;⑤弥补志愿不足。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现有事业单位类别: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的细分: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五、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岗位的概念:岗位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岗位的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岗位的设置原则: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公开招聘制度:

回避制度: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①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②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③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

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聘用合同的类型:

聘用合同的期限: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考核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是为了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对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及其他素质进行考察了解,作出客观评价,并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等提供依据的制度。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考核种类: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的种类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等级: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培训制度的原则: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和讲求实效的原则。

人事争议处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改革的目标: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改革的基本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

改革的范围: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改革的主要内容:①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③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④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⑤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第二章公民道德建设一、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家庭美德规范构成。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三、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受到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四、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五、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一定社会范围内道德基本要求在不同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①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②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③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了各行各业都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职业规范中的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各有差别,但集体主义的确是各个职业领域所必须贯彻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因为集体是由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组织系统联系起来的各种社会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组织、共同的目标是构成集体的三大要素。集体主义原则是正确处理从业者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核心原则。第三部分政治内容导读政治部分是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试题所占比例较大,但考查难度较低,主要考查考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对时政信息的了解。内容主要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考生在备考政治部分时,一方面,政治理论知识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各个知识点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对于时政文件,平时应多浏览政府网页,关注一些重大时政新闻。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微信扫描本书封底二维码,在“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中及时查看更新的备考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哲学概述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物质1.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和运动3.运动和静止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三、意识

概念: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从内容上看,人的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②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③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④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制约因素:①受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②受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③受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四、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2.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辩证否定: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的结果。

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没有辩证否定就无法达到质变的目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重要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继承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而抛弃消极的已丧失合理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这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趋势。否定之否定与开始的肯定有着表象上的相似,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前进,而事物实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我们既要对事物发展趋势充满信心,又要对发展的曲折性有充分的准备。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实践

含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特征: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自觉能动性。

主要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2.认识

认识的特性: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的两次飞跃:3.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和谬误: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①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4.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七、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不同之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人的活动(包括意识)总是在一定客观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人的活动的目的和意志是由背后更深刻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总趋势是不被个人意志和愿望决定的。

社会规律与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关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则会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者关系: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二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部分。

二者关系: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革。

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

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交换的数量比例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实现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劳动。只有当私人劳动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了同其他商品的交换时,私人劳动才转化为社会劳动。二、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货币的五大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流通: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地由买者手里转移到卖者手里,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在不断运动。

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即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三、价值规律

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资源的配置;②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四、资本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不同阶段,最后又回到它原来形态的整个运动过程。

资本循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种资本形式。其中第一、三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五、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为了攫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取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中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而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会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剩余价值规律:即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增殖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六、利润和平均利润

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检验企业生产经营好坏、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利润是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表现形式。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率: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占社会总资本的比例。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平均利润理论揭示了工人受全体资本家剥削的事实,从而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经济根源。第三章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

时代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阶级条件: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运动的发展。

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概述2.三者的关系(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它在这三个方面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2)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它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党与党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3.新民主主义社会

性质:过渡性。

经济特征: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特征: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同时部分地、初步地开始社会主义的改造。4.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物质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壮大。

政治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

国际因素: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的支援。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两翼。5.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②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③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四、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