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综合大学学生工作新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02:43:28

点击下载

作者:周志文,蒲于文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研究型综合大学学生工作新探

研究型综合大学学生工作新探试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程序正义原则

12姜华 赵露(1.法学院;2.校团委)

摘要:程序正义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其核心是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程序正义原则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做到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程序正义原则已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践中得以贯彻实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从理念重视、高校体制/机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辅导员实践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程序正义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生为本 辅导员

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观念。它源于英美法系的著名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对其在法律上的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215年的英国《自由大宪章》。程序正义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一个案件的裁判要做到过程公正,要保持过程的正当性、合法性、合理性,其背后体现的是尊重和保护个体权利的重要思想。

高校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领域。在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程序正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一、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学生易于理解和可接受的方式实现。”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阶段,其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合理性、易理解性和可接受性来实现其目的。将程序正义原则所要求的过程正当、思想合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二)有利于实现教育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人性化不仅仅要求体现在学生实体权利的实现,更要求在满足和实现学生实体权利的过程中体现对其主体地位的尊重。(三)有利于学生权利保护的加强

程序正义的核心即是对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调程序正义原则有利于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通过合理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各项权利。高校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在时代发展中得到极大提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正当权利。二、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

程序正义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对个体权利的保护。程序正义原则不能仅仅简单地理解为处罚过程的公正,实际上它包括一系列的公正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程序正义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工作理念上的体现——实现程序正义的前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程序正义原则必须在理念上加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将学生权利实现与保护置于要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作出重要转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这既是程序正义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理念的要求。(二)制度设计上的体现——实现程序正义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设计上,包括管理体制的变革、具体规章政策的制定等都应当体现出程序正义的要求。具体而言,这既要求制度本身在设计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同时也要求在运行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只有在制度设计上做到程序正义,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程序正义。(三)具体工作中的体现——实现程序正义的保证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程序正义原则是实现程序正义原则的重要保证。辅导员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应当将程序正义的理念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堂教育、组织生活、谈话、奖助学金评定、研究生推荐等各方面。三、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

总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历程,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权利保护、以学生为本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化。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进步性的体现

1.政策导向明确。教育部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体现在了诸多规章和政策中,以指引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体现了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的现代学生管理趋势。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正义原则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该《规定》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明确学生管理工作中“育人为本、依法建章、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四个原则;第二,增加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专章;第三,对学生处理和违纪处分标准更加明确清晰;第四,对学生违纪处理程序更加规范;第五,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规定》增设了学生对处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这体现出了高校学生管理无救济就无处分的法治思想。以人为本时代理念的程序正义原则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一些具体的规章和政策规定中得到了体现,这对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程序正义原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2.实践中前进。各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中央的具体指引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以学生为本,在以下各方面都坚持了程序正义原则:第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高校以教育部最新规章及政策修订完善了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处分条例、宿舍管理规定、奖助学金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第二,加强高校硬件、软件建设。各高校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利益需求,这实质上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尊重的体现。第三,注重程序的正当性。各高校在涉及对学生奖惩事项方面都明显注入了程序正义原则。无论是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各类优秀的评定,还是对学生的违纪处分,都十分注重过程的正当性。第四,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其主要体现在建立了国家、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奖助学金制度,这是对个体权利尊重和保护的重要体现。第五,辅导员工作的改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人员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其自身素质不断增强,这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提供了进一步支持。(二)主要不足

尽管近几年来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不断改进与加强,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仍然有相当的不足。这一不足主要体现在理念重视仍需提高、制度构建尚需完善、实践水平有待提升。四、进一步加强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一)理念上进一步重视

法治社会的实现需要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程序正当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更应当从理念上重视程序正义原则。因为,只有重视该原则,才会在具体的育人政策和育人行动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正当方式(过程)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同时,我们还应强调的是该原则不仅仅针对学生工作系统,还应当包括高校中为学生服务的各个部门和具体教职员工。(二)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是高校诸多制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功能的发挥与实现还受制于高校其他诸多制度条件。因此,要实现程序正义原则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就必须进一步推进高校体制/机制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以学生为本是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只有从根基上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促进教师和学校育人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社会功能。(三)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

1.制度建设:我们应当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大力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保障制度的应用;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构建。

2.队伍建设:以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为导向,推动辅导员工作的与时俱进。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首先应当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加强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学历提升、工作技能提升、社会经验提升等,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加强待遇保障等。(四)提升辅导员的具体实践水平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程序正义原则能否贯彻实施以及实施得好与不好,这与辅导员具体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相关性。因此,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大力提升实践程序正义原则的工作水平。

辅导员要树立育人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辅导员既要坚持师生之间的上下级原则,同时也应当将学生视作朋友。在现实中,若辅导员有浮躁心态和侥幸心理,对学生敷衍和应付了事,则是对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的一种侵害。因此,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应当真正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和岗位职责,以一种博大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参考文献[1]徐亚文.程序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高兆明.制度公正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4]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5]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朱文兴.论维护公平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5)

试论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王彬 黄小虎(外国语学院)

摘要:“以人为本”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倡导“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实施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我国高校确立“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意义

办学理念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定向作用,创建一流大学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指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理念。高校作为知识产生、传播、创新和转化的重要基地,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人”而展开。从目的而言,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从途径而言,师资队伍又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根本依靠。在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共同的研究性课题。世界各国著名的大学大都具有明确体现“以人为本”核心的办学理念。例如,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探测、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促进学术,使之永恒,造福子孙,培养政治领袖和学术领袖”;东京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以质取胜,以质取量,培养国家领导人和各阶层的中坚力量”。这种“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它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素质提高,立足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对高校至关重要。这种办学理念激励着一代代人为实现和保持其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关于人是历史活动主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国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面对新的发展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要真正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理念内化为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高校只有把“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办学理念运用到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去,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二、“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法则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高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原则,是新形势和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人,不仅要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授者和道德风尚的引领者,更应该自觉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者、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出发,就必须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这一观点上,展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野;从教育的本来意义上,追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上,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涵。

1.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以人为本”的重点在于发挥积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要充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在形势政策课、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学生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融课堂教育、日常管理、交心谈心、就业指导咨询、心理辅导、服务、保障于一体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创新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激发潜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并在个性和人格上都得到健全发展的优秀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保证学生与教育管理者地位平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达到学生有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意识的教育目的。这对培养学生独立创业者人格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指导和帮助。思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把自己的工作加以细化,做到学生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老师关心和关注,老师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来关心、教育和管理自己的,而不再仅仅是“同学们”当中的一员。这将更加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还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实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制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校在依法治校的框架下,应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适应和协调,不能背离培养人和教育人的根本目的。要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法人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减少行政处罚的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高校大学生行为管理与社会行为管理的接轨,使大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以及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当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他们能通过申诉、诉讼等手段及畅通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清除障碍,创造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1]周济.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林春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9(9)[4]闫月勤.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3(1)[5]张俊,张绍红.关于构建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邓丽(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在面临各种新形势和新问题的时候,应当以人为本,并通过工作中的不断创新来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代里总结以往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理论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只有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得其要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胡锦涛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找到了一把钥匙。

要深刻学习理解并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就必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归根结底,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推进我们的工作。

作为专门从事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研究生辅导员,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以人为本,全面把握各年级研究生的特点,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目前研究生分散性、流动性、年龄跨度大等特点,我们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就建立起研究生的数据库,涵盖了他们的专业方向、联系方式、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及特长等,同时保持不断更新,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对于一年级研究生,我们主要关注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能否尽快进入自己的专业角色;而到了二年级,则转向他们专业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的规划;针对三年级,我们需要关心他们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和就业问题。针对每个年级不同的特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择业等方面的各种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还经常与研究生交流,对他们真诚以待,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总之,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过科学的管理、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和优质的服务,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建立一支可靠的研究生干部队伍,做辅导员的好帮手

要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有一支可靠的研究生干部队伍,他们主要包括班干部、党支部干部、研究生会干部以及研究生社团干部等。我院研究生干部的产生,一般是通过多种途径告知全体学生,调动广大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并在他们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出一支群众基础好、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然后,我们对研究生干部进行培训和管理,并通过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班委会、党支部、研究生社团等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学术、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以活动促管理,以研究生党、团组织建设促管理。三、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

面对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研究生,虽然是比较成熟的成年人,但在学校期间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学业问题、恋爱问题等。我院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视。我院学生工作组安排了一名专职教师作为我院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同时,还要求辅导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加强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联系,做到准确掌握、及时上报、密切关注,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每年研究生新生进校后,都要进行新生心理测试,专门进行心理适应教育,内容包括心理适应、学习适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等,通过教师讲授、班级讨论以及邀请心理健康中心教师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受到学生的欢迎;对高年级学生展开情感、意志、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我院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年的“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期间,研究生会都要举办展板比赛、心理漫画比赛,以及发动学生参加心理健康征文比赛等。此外,由于研究生的流动性和分散性,我们还特别加强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把加强安全防范变成研究生的自觉行为。四、创新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推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而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才能取得发展。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任务、途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观念。第一,要用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来指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研究生文化层次呈现多样性、年龄跨度逐渐增大、个体经历有较大区别、价值观念有明显不同等特点,要重点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二,要树立时代观念。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跟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跟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跟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跟上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时代。第三,要树立价值观念。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思想觉悟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工作热情的释放、创造力的发挥,以及群体思想的凝聚、社会行为的整合等,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的价值,而且所创造的还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未来价值。第四,要树立科技观念。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只有时刻关注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才能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代不如一代”, “现在的学生不可思议”等感慨,这正说明,我们需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追寻当代研究生的思想轨迹,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研究生为本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适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参考文献[1]赵秋芳,刘顺喜,孙凤余.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227[2]李祖超,夏婷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18-23[3]蔡东.高校扩招后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探析[J].内江科技,2007(10):7-8[4]黄寒冰,亓鸣,韩君.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研究生教育和谐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229-230

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董春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近年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引起了教育部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无论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还是导师本身的职责,抑或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特殊性,都需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强化导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导师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条件对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事实证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在21世纪,中国要实现腾飞的梦想,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处在教育的高端,研究生群体承载着“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研究生不仅要学问高深,而且要品德高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发展报告(2002—2010)》在关于研究生培养方向上,明确指出:“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全面素质”,既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有益于社会,才能为完成“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其次是导师的职责所在。导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其基本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还规定了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这充分说明,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仅是业务方面,还包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年龄较大,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更多的压力,有的研究生甚至要承担家庭的责任;扩招后,研究生生源趋于多样化;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一些研究生的人生理念和信仰迷失,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研究生在读期间,与导师的互动频繁,每星期或半个月都能见到导师,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生,都以获得导师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作为在读期间的最大希望。这就为导师在研究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便利条件。导师因为与研究生接触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尤其是那些德才兼备的导师,他们对研究生的影响有可能改变研究生的一生。二、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采取的对策

在评聘研究生导师时,经过严格的挑选。遴选研究生导师,不仅应注重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还应看重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对导师的师德、责任心和水平进行认真的考察。导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学校进行的各种量化考核中,将导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列为考核导师合格与否的尺度之一。一些导师在科研任务等压力下,更注重学生的学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因此,对导师的考核,应加强对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考核,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与评优、评职称挂钩,强化导师的德育意识。如今,由于研究生政治工作队伍有待充实,造成研究生辅导员所管学生数量大,要将学生工作做好,就需要导师的密切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纳入对导师的考核内容,可加强导师与专职政治工作干部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对导师进行培训,使其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以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导师进行专门培训,特别是新任导师,更要认真学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认识当代研究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方可取得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生是高层次的人才,对研究生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的成败。而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则事关“科教兴国”的战略能否实现。因此,研究生的导师要主动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 〔2000〕3号,2000-04-06[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发展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3]佟福锁.浅析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4]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5]彭娟,姚利民.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7(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杜晓燕 谢均 王智猛(化学学院)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校党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党员队伍迅速扩大。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学生党建 问题 措施

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对推动高校各项工作,实现党的育人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对于扩大党在青年学生中的群众基础,将更多优秀的青年学子吸引到党组织中,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一)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冲突,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企图也从未改变,青年学生成长环境的主导影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复杂化,表现出一定的盲从和功利的倾向。(二)课程修读自主化,学生统一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高校开展学分制教育,学生选课自由,同一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不统一,但是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有集中教育和统一指导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因学生选课不能统一而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重复进行,则不仅人力不够,而且也失去了集中教育的氛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三)学生党员分布结构矛盾突出

高校学生党员往往比较集中在三、四年级,尤其是在毕业班中,而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中党员人数极少甚至为零,这一结构性矛盾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它对党员发展步伐的规划有一定影响。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学阶段的党建工作较滞后,不少普通中学的党建工作是空白的,致使大学新生无论在行动上或在思想上对入党问题的认识非常肤浅。二是由于大学的党建工作缺乏紧迫感,没有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新生入党问题,常常固守于传统工作模式,致使大学新生入党积极性不高。(四)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在近几年的扩招大潮中,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但对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迅速扩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与相对薄弱的党务干部队伍出现了矛盾,学生党建工作量增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人手短缺的窘境,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结构存在着单一性和局限性,使得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求。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党建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把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和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要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来抓,本着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党组织的目标管理中去。(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常情况下,党组织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党员的形象是具体的,青年学生往往通过学生党员的外在形象和具体表现来认识党组织。如果我们的发展质量不高,学生党员不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然会造成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曲解,打击他们入党的积极性。建立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健全教育保证机制;完善党建制度,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建立考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对学生党员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保证学生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榜样示范性。只有学生党员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党支部才能具有号召力。(三)注重创新,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党建工作要注重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载体、方法要在服务发展的前提下改进与创新。内容上要富有新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体现时代感。要突破思维定势、传统工作模式和常规运作方式,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切实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例如,实现入党教育方式多样化,部分活动采取开放式;实现党建工作向网络的延伸,建立党建专题网站;实现党建工作向公寓的延伸,将党组织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到学生公寓;实现党建工作向社团的延伸,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充分发挥社团载体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把高年级党建工作向教研室延伸,实现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多数高校中,学生党支部的指导教师由专职辅导员兼任。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首先要加强专职、兼任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担任,支委由学生党员担任。选配专职辅导员时,要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管理能力强、热心学生工作的教师并进行岗前培训,每年进行岗位考核。学校党委组织部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定期进行理论研讨,一年一度的岗位考核评比,使党建工作进入规范的轨道。党建工作的前期培养和教育,可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程给予学生引导和教育。(五)调整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规模,探索“支部建在班上”的新形式“支部建在班上”是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加强,有助于高校党组织实行有效的领导。做好班级党支部的筹建工作,要完善班级党支部的管理,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为保证党员比例和高年级党支部建在班上,就必须注意在低年级特别是大二发展党员时各班党员人数均衡的问题;否则,高年级时很可能出现有的班党员人数过多,有的班连建立党支部的基本条件都没有的问题。因此,做好班级的团组织活动,合理规划各年级和各班的党员发展计划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努力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参考文献[1]王颖.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3)[2]王凤林.努力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9)[3]沈文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传统继承与方法创新

冉红艳(学生工作部)

摘要: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之一。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和挑战下,高校需要调整思路,以更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完善党员发展体系,引入马克思主义元典阅读,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等工作思路的创新,以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建 传统继承 方法创新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核心,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党组织需要以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加强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武器,使之在新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学生党建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客观条件的新的建设体系,以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一、做好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武器(一)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党在新形势下自我更新,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自身的科学态度。早在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内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指出,党的内部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正确的内部斗争,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统一,使党发展壮大。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作为共产党人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淡化之势。具体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片面理解“和谐”,扭曲了“批评”与“团结”的辩证关系,认为批评就是破坏团结;第二,一些党员同志明哲保身,一团和气,批评过于委婉,谨慎有余,魄力不足,丧失了共产党人敢作敢为的宝贵品质;第三,部分党员同志不当地进行批评。由于理论水平的缺失,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抓住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不涉及原则与[1]理论问题,从而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庸俗化、浅薄化。

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一优良传统的重要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保持先进性、自我更新的制度基础;批评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教育人、团结人、帮助人、鞭策人,统一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团结。(二)加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有效解决学生党建中的各种问题

面对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出现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正视问题,加强引导,疏而不堵。毋庸置疑,实事求是是开展党内批评的基础。只有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够正确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学生党建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入党动机功利化、基础理论薄弱化、考察程序形式化等。对于这些问题,只有首先承认和面对,然后才能有效地解决。

基层党建工作者要努力培养民主、活泼的组织氛围,鼓励组织成员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相信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同时,也只有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党建工作者才能真实地发现组织成员的观点以及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在党内讨论中,应减少甚至避免人为设置的思想禁忌,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讨论问题。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新一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党建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三)密切联系群众,完善群众评价制度

建立广泛的民主监督制度和渠道,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这是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保持党员先进性、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保证学生党员质量的有效途径。要维持学生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就需要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关注点,通过实行不同级别的群众满意度评比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满意度评比,一方面可以成为基层党组织成长的一面镜子,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起到督促、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互动联系,提高了群众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起到更好的宣传、带动作用。二、做好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完善和创新党员发展体系,突出实践与成效

党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党员培养的有效载体,党校需要在坚持中创新完善。要改变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一维模式,引入社会实践环节。引入实践环节,就意味着要改变以往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听其言,信其行”的简单模式,代之以“听其言,观其行”的客观评价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则要突出讨论交流,消除人为的思想禁忌,在基本理论学习之外,多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搭建理论与[2]现实之间的桥梁。(二)引入马克思主义元典阅读,加强党员理论指导

问道经典,解现实之惑。青年学生在现实实践中遇到困惑,需要理论上的解释和精神上的支持,进而寻找信仰作为生命与行动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也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选择。那么,马克思主义如何解决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指导,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从何而来?无疑,马克思主义元典阅读是一个极为有效和直接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在不同时期的阐释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在继承中发展,是活的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元典阅读也能够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对发展对象进行有效甄别,使之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体现组织的严肃性;元典阅读,能够从理论高度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新的组织成员心中形成以社会发展为己任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实行元典阅读,就要求高校在党建过程中,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基层党建工作人才,这对基层工作者的素质和理论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笔者在此提供几种方案,以供参考:

1.学校定期举行党建基层工作者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

2.充分发挥各高校中政治学院的带动作用,学术与应用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一线教授专家的引导下进行元典阅读。

3.将元典阅读引进党校培训课程。

4.在基层党组织中提倡元典阅读,并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三)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心理引导

在基层党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党员的心理引导。实际上,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3]想、道德问题,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这些障碍虽不一定是病理性的表现(多数只是认知、态度上的问题),但仍发挥着巨大的消极作用。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创造性的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为党建工作服务,收到更好的效果。(四)与时俱进,探索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学生党员先进性的现实要求与体现

党的先进性具有时代性,要求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时代主题、时代特征不断变化,党的先进性也应与时俱进、因时而新,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其内涵。党的先进性还必须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为基础,通过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只有在高校生活的现实中得到体现,才具有模范作用,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宣传和服务功能。

具体到学生党建工作中,就是要积极探索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先进性建设在高校学生党员中的现实要求与具体体现。例如,在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学生党员积极组织的各类志愿者服务工作;在寝室生活中,学生党员要努力带动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的养成;在学习实践中,学生党员更要加强专业学习,形成模范带动作用;在荣誉利益面前,学生党员要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这些都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总之,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需要在生活中培养,在困难中磨砺,在考验中升华。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并加以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才培养服务。在新形势的挑战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只要将我党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创新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参考文献[1]方玖胜,凌取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批评”建设,提高学生党员质量[J].学理论,2009(20):264-266[2]马蓓蕾.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197-199[3]庄乾坤,孙红,邹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3):128,130

浅谈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

12倪胜巧 邓薇(1.计算机学院;2.学生工作部)

摘要: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提出了新的方法和途径。科学发展观强调,加强并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大学生特殊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不断碰撞的事实,注重观察社会新闻对大学生的综合影响。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把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思想教育 能力教育一、大学生思想、能力现状浅析

大学时光是大学生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无论是教育教学氛围还是学校管理制度,大学的教育生活环境相对于中学的教育生活环境都开放了许多,给了同学们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自由,也更能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因此,大学的教育对大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四年里,同学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各种能力和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开始具备完整的人格和思考能力。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做好这两项工作将会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社会人,有德有才才是大学培养的最终目标,也只有这类人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作出突出的贡献。有德无才虽然能够踏实地去做每一件事,但缺乏基本的能力基础和创意,难成大事;无德无才是不折不扣的废物,注定碌碌无为,平庸一生;而有才无德,稍有不慎,则会误入歧途,对社会危害极大。

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便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最紧迫的头等大事。大学生的思想和能力都正处于进一步的培养提升阶段,在大学时代,人的思想和能力的可塑性也相对较高,大学四年的学习和交流会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最需要被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加强正确的思想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其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完善的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适应并立足于社会。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

通过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这个问题凸现在我们面前。是延续我们所强调的课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上的重要功能和至关重要的意义,还是在此基础上探寻一些更加科学、更加客观、更加完善的方式方法呢?

通过仔细分析,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方法的学习,体会到党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的一把利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并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的指导方针,同时它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字,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的核心所在。(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也是全面统一的发展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与能力素质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正因为如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同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要提高到新的水平、开创出新的局面以及取得新的成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有着战略性的意义。(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

1.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在过程维度上应有的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育工作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利益,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同学们思想、性格、能力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结合其自身兴趣爱好和理想,给予尊重、理解、支持、关怀和一定的指导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为同学们创造自主选择、自我管理的环境和机会。从广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倾听他们的心声,维护他们的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提升他们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大专业知识积累,重视学生视野开阔,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智力因素与心理因素、知识与才干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在空间维度上应有的状态。全面协调,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