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工秘密档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6:16:06

点击下载

作者:林汶奎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特工秘密档案

美国特工秘密档案试读:

前言

现代化的战争其实已经不再单单强调刀枪碰撞、肌肉格斗了,因为当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后,军事特工成了能够左右战争走势的天平砝码。因而,为了能在战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都开始努力发展自己的特务组织。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中,记载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有九大特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联邦调查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国安部、俄罗斯对外特工部、以色列摩萨德和特殊使命局、印度调查分析局、巴基斯坦三军特工处、英国军情六处。”由此便可以看得出来,世界九大特工机构当中,美国的特工机构占据了头两名,堪称世界特工界的霸主。

像历史上所有发生的事物一样,要成为一个领域的排头兵,美国的特务机构就必须有自己绝对的优势。大体说来,美国特工机构的优势是和政府的投资、人员选拔方面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国会在历任总统的授意下,每一年都要拨给特工机构一大笔钱,这从经济上给了美国特工组织很大的支持。而现代化战争比拼的其实就是经济实力——有了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可以为自己的员工购置一流的设备、装置。另一方面,在特工选拔上,美国人也是精挑细选的,所以越是像中情局、联邦调查局这样的机构,他们的门槛越高,而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其治下的特工“少而精”。

要在同行之中做到出人头地,除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和人才优势外,还需要一点点运气。而美国的特工机构也正好赶上了一个“乱世”,先后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洗礼之下,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都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在此之前,前者在业内只是一个不受待见的新生儿,而后者更惨——刚刚建立时它只有34名员工,完全是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正是这样两个毫无来头的小辈,几乎抓住了每一次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顺利上位,成了一等一的巨擘:中央情报局把全世界搞成了地球村,而联邦调查局更是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特工基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惊世大案都与中情局、联邦调查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密谋行刺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攻击利比亚前最高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策划刺杀朝鲜领袖金日成、阴谋炮打天安门……其实,不光是一些国际事件,美国的特工组织还不遗余力地从国内找热点。在此期间,“3K党”、总统肯尼迪被刺、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除了政治大事,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还在其他特工机构的支援下顺利逮捕了一大批穷凶极恶的连环杀手。比如臭名昭著的泰德·邦迪、杀人饮血的理查德·蔡斯、邪教头子查尔斯·曼森等。这些消息在特工的忙碌下纷纷走上T型台,而正是借着这一阵阵东风,弱小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才在镁光灯的照耀下完成华丽转身,成为特工界数一数二的龙头单位的。

当然,美国的特工在很多时候也不是绝对受到民众拥戴的——既然在业内做得风生水起,那么他们在信息搜集方面就必须不择手段,而这一点却让很多百姓怨恨不已。而且,说得直白一点,特工分子就是以诈术为己方谋求利益的,他们玩弄、欺骗、控制目标对象的做法也是有违人道主义精神的。而在处世手段上,这些特工更是显得冷酷无情——对待敌人,他们往往采取的是最极端的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比如约翰·肯尼迪之死、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之死……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稍微对美国高层流露出一丁点的威胁,马上就有人会出来解决他。至于这些杀手的确切身份,90%以上都是中情局或者联邦调查局的特工!

可以说,美国超一流的特工机构从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而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它确实做出了很多震惊一时的大事,但同时也犯下过一系列难以饶恕的罪行。用人们评价埃德加·胡佛的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的特工历史那是再合适不过的,那就是:“毁誉参半”。其实,无论从一个社会人,还是一个机构的角度来说,这都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美国特工机构诞生的渊源,并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曾经涉及的暗杀他国领导人与本国领导人、干涉别国政治和本国政治的秘密事件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也为大家讲述了一些为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特工的故事。此外,自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诞生以来,各位美国总统对它们的态度本书也作了相应的介绍。

其实,本书中的一些事件也折射出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相信读者读完本书中的内容之后,一定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所收益,并且曾经在读者眼中的关于特工的秘密相信读完本书也不会再是秘密,而这也正应了本书的书名,即《美国特工秘密档案》。显然,本书的书名最突出的意思,即揭秘。而读完本书,读者也必定可以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以及它们之中的特工的工作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第一章 是谁造就了美国的秘密特工组织

在普通人看来,美国警察绝对是真正的“狠角色”,而比这些警察更为专业化的恐怕也就只有无孔不入的特工组织了。在很多人看来,那些被派出去执行任务的特工无一不是能力出众、专业化水平极高的人中翘楚,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美国特工集体是在乱世当中诞生的,可以说它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美国,而且就连国父乔治·华盛顿也是特工出身!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特工机构越来越被细分,但是当我们翻看历史的卷轴时,依然会对早期稚拙的美国特工组织肃然起敬。比如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等。

1.谁是美国特工组织的先期倡导者

1776年7月4日,当66名来自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独立宣言》上郑重其事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恐怕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8年之后,由这一宣言最后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竟然在战斗的初期,是作为英国特工的身份出没于战场之上的。

1732年,华盛顿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叫做威克弗尔德的庄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庄园主,家境比较富裕,而这也正是年幼的华盛顿可以用斧头砍倒普通农民眼中非常珍贵的樱桃树的重要原因。后来,华盛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留给他的额度不大也不小的财产。或许是出于对自身现状的满意,华盛顿参加了政府军,但是这个时候的弗吉尼亚,是处于英国王室的庇护之下的。

华盛顿最早对特工重要性的认知是在1753年爆发的法国与印第安人战争中形成的。当时华盛顿被弗吉尼亚总督任命为中校,他和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携手作战,击杀了法国指挥官朱莫纳维尔。当最后法国人控制住局面,逮捕华盛顿之后,他们给了后者一份用法文写成的文书。内容是“华盛顿承认自己对杀死法国军官一事负责”等等。华盛顿看不懂这份文书,而法国人自然也不会告诉他,于是他就这样被扣上了“杀害法军指挥官”的罪名。而实际上,朱莫纳维尔是被印第安人杀死的。其实,这件事正是华盛顿后来决定打好特工仗的出发点。

1755年,英法两国在争夺北美殖民地利益上爆发了严重冲突,弗吉尼亚总督甚至代表英国政府写好了对法国当局的一封信,要求他们立即放弃这块土地,以免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在总督大人想来,这封信件写得理直气壮,义正词严,那些贪得无厌的法国人读了以后一定会羞愧难言,打消对弗吉尼亚的觊觎的。由于紧迫的时局已经让双方变得非常敏感,所以他认为这封信还是秘密送抵比较合适。

一番考量之后,他相中了华盛顿,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小伙子虽然很年轻,但是体格强壮又不乏聪明睿智,而且看起来还非常低调沉稳。最重要的是,他对英国王室忠心耿耿——在他的眼中,英国国王是“世界上最好的国王”。

于是,华盛顿满含着为国献身的信念,接受了这一份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之后,他顺利地穿过了危险地带,将这封信交到了远在俄亥俄州的法国指挥官手里。这一次的经历其实算不上险象环生,由于华盛顿自身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他从容地骗过了一系列的关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他还和当地的一些法国军官搞好了关系,同时他还发现酒馆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好地方,于是他就整日不断地光顾当地的酒馆,从中搜集到了不少的情报。

真正让华盛顿认识到特工信息的重要性的是1755年的杜肯堡战役。当时,华盛顿作为英军总司令布雷多克麾下的一名副官随军出行。在这次战役当中,法国军队凭借自己高超的特工水平掌握了英军的动向,并且根据这份资料在孟加拉西河设下了伏击圈,致使布雷多克的军队遭遇重创,而他本人更是身受重伤,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华盛顿作为这次战斗的亲历者,虎口逃生,这在后来证明是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的一大幸事。可以说,这次教训让华盛顿清楚地认识到了特工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也为他后来建立特工机构作了铺垫。

1758年,华盛顿决定不再为英国王室掌控下的政府部队服务了,于是在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开始了长达15年的种植园生活。在这15年里,他看到了英国殖民者对家乡人民的盘剥压榨,而当这样的残酷剥削演化出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华盛顿义无反顾地站到了革命军的一方,并把自己的智慧带到了革命阵营之中。

1775年4月,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任职之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他开始着手策划美军的特工系统。1776年,华盛顿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执行侦察和突击任务的“诺尔顿突击队”,而这算是美军特工组织的鼻祖。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人是需要人们记住的,他的名字叫做内森·黑尔。在“诺尔顿突击队”成立后没有多久,英国人就对北美大陆的“叛军”发动了猛烈进攻,而为了刺探敌情,华盛顿虽然派出了很多特工,但是收获的结论却是不尽相同的。在你死我活的战斗当中,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于是华盛顿觉得有必要再派出一名狡猾的特工,打入敌军后方,从而刺探对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兵力部署等等。在他的这个念头还在酝酿阶段时,一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主动要求承担这个任务,而他就是黑尔,军衔上尉。

黑尔看上去信心十足,但是他却很年轻,只有21岁。因而华盛顿有些担忧,而黑尔的战友威廉·赫尔上尉也来劝说他放弃这个任务,但是黑尔根本没有动摇,他简单地回复对方说:“对于我来说,任何有益于独立事业的服务都是光荣的。”

经过一番伪装之后,黑尔来到了康涅狄格的诺沃克,随后他成功地潜入了敌营。就在他暗自庆幸的时候,他却不知道,有一双眼睛已盯上了他——英国上校罗伯特·罗杰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其实,罗杰斯已经盯了黑尔好几天了,而且为了弄清楚眼前这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是否真的就是一名美军特工,他还主动找到对方谈话,并且交换对战争的看法。由于天真的黑尔把罗杰斯当做了大陆军的特工,于是就小心地告诉了对方自己的意图,并且受邀前往罗杰斯的家中共享晚餐。而这一次聚会则给黑尔带来了大麻烦——在晚餐的进行过程当中,一群英国士兵包围了罗杰斯的住地,逮捕了黑尔。

很快,黑尔就被送上了绞架。在被处死之前,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一句让人过耳不忘的话:“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有一次生命来献给祖国。”说完这句话之后,黑尔作为美国史上第一个遇害的特工就英勇就义了。这件事对华盛顿的触动很大,不只是因为他损失了黑尔这样一名年轻有为的栋梁之材,也让他看到了特工人员专业性不强带来的严重危害。于是,华盛顿加大了特工工作的财力投入,并且决定要给那些完成任务的工作人员额外的奖励。

很多时候,为了确保情报的可靠性,华盛顿通常会向目标区域同时派遣两名特工。这两人彼此之间不仅不了解对方的信息,甚至都不知道,在自己的工作区域,还会有另一名特工也在执行同样的任务。

在华盛顿的大力支持下,很多优秀的谍报人员相继涌现了出来,其中以本杰明·陶马奇少校的“考尔帕”小队最为出众。

1780年,陶马奇少校收到了一位代号为“夫人”的特工发来的消息,说是英军主将亨利·克林顿爵士计划从海路攻击纽波特罗德岛的法国军队。此时的法军已经和美国独立军达成了协议,法国政府派遣部队漂洋过海前来助战,而英国人则试图在法国军队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发动突袭,从而消灭敌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华盛顿立即展开了行动,他开始了自己高超的骗术:一方面他让一名伪装成庄园主的特工跑到克林顿爵士那里报告说革命军计划攻击纽约;另一方面,他又派出军队,做出向纽约进军的样子。

克林顿爵士果然中计,他思之再三,最后签发了一道文件,将原本派往袭击纽波特罗德岛的军队调回,全力增援纽约。华盛顿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以及特工准确的情报,成功地保护了友军部队,而纽波特罗德岛的法国军队,也在后来的独立战争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独立战争开始后最初的几年里,革命军的战况比较紧张,为了更好地获取情报,华盛顿发现,仅仅靠一部分特工在外围发掘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而最好的办法是将自己的人打入敌方内部。至于让谁去执行这样一个长期任务,他相中了约翰·霍尔尼曼。在战前,约翰·霍尔尼曼是一名做纺织行业的生意人,这个时候他被改装成了一名牛肉买卖商。

可以看得出来,霍尔尼曼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头脑,闻风而动是他的毕生绝学。在牛肉生意的掩护之下,霍尔尼曼和不少英国军官攀上了交情,取得了不少情报。为了保证霍尔尼曼的安全,华盛顿还专门制造了前者是“革命军敌人”的假象,他不仅发布了一道逮捕“英国奸商”霍尔尼曼的命令,并且将他关押了起来。

就在霍尔尼曼被单独看押的这段时间里,他向华盛顿详细地报告了当地英军的情况。华盛顿对外宣称“霍尔尼曼将在第二天接受军事审察”。但就在这一天晚上,革命军的军营突然起火,使得霍尔尼曼趁机逃到了英军的营地里。

他向英军指挥官鲁尔报告说,革命军内部已经混乱不堪了,而且内讧不断,根本没有能力进攻了。指挥官被他的经历所欺骗了,也就放松了对革命军的戒备。而恰恰就在第二天夜晚,华盛顿率领部队突袭鲁尔驻守的特伦顿,大破敌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要做特工工作,不只需要学会如何刺探情报,还需要拥有一双能够识别特工的眼球。华盛顿在1777年的一次成功“反特工”操作,既保护了革命的力量,同时也为革命军继续斗争作出了极大贡献。

这一年的冬天,美军驻地来了一名嘴里不干不净的商人,他大骂英国人如何如何欺侮他。而这样的小伎俩在华盛顿的眼里简直不堪一击,虽然很多美军将士都建议将这个居心叵测的家伙抓起来,但是华盛顿却再一次巧妙地施展了诈术,将计就计。他命令各个分队将超过本队实际人数3倍的人数报告到一名参谋那里,同时又让这名参谋和那位惹人讨厌的商人交上了朋友。

到了晚上,这位参谋将商人带回自己的房间吃晚饭。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接到华盛顿的命令留下商人自己走了。就像所有的特工一样,这位商人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展开了搜查。很快,他便在桌子上轻而易举地发现了一份关于革命军实力的报告,而且上面有确切的军队人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商人迅速离开了,并且将自己的情报统统报告给了英军指挥官。原本英国人是想要攻击革命军的,但是通过这份报告,他们发现敌方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一时难以攻克,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次成功的“反特工”运作,使得革命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为他们后来的大逆转做足了文章,而华盛顿也因为又一次的灵光闪现,巩固了自己“特工大师”的头衔。

2.谁是美国特工组织的规划者

在独立战争的硝烟结束后,华盛顿被推选为了美国总统。连任之后,美国“国父”坚持不再执掌大权。可以说,这为后来的美国总统立下了标杆。在随后的200多年历史之中,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期间连续4次入主白宫,其他人不管是声名在外的杰弗逊还是万人敬仰的林肯,都没有超过这个界限。而华盛顿归田之后,他的特工系统却没有停止,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方式,美国的特工机构一直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以致在这一段时间里,就缺少了像黑尔、霍尔尼曼、女特工“355”这样能够名垂青史的人物。为了将国家特工机构进一步完善,美国当局专门成立了中央情报局CIA,而这里就引出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威廉·约瑟夫·多诺万。

和华盛顿一样,多诺万也是出身军旅,这个有着爱尔兰血统似乎总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在大学时代和罗斯福是好友兼同学。在1912年,即在他29岁的时候,他加入了纽约国民骑兵警卫连,很快就被提拔做了连长。到1916年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自己看来非常光荣的称号“野蛮的比尔”。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多诺万随同陆军上将潘兴远征墨西哥,大家长途跋涉,非常辛苦,很多人东倒西歪,抱怨连天。多诺万当时的军衔是上尉,他大声鼓励大家说:“看看我吧,我连气都不喘,你们为什么吃不消?”听到这句话,有人在队伍中悄声说:“我们可不能和你比,因为你是‘野蛮的比尔’!”“比尔”在美国历史上很有名,这个人非常凶残,冷酷无情,而且在2003年的时候,著名导演昆汀·卡伦蒂诺还拍摄过一部赫赫有名的电影——《杀死比尔》。没多久,多诺万的名声就传开了。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野蛮的比尔”这个称呼贬斥意味太重,但是对于素来以强硬、迅速、不屈服而著称的多诺万来说,这倒成了一种赞美。

但是作风顽强的多诺万在政界的遭遇却并没有如他想象那么顺利,一连好几次,他参加州长竞选都被挑落马下,最后勉强当选罗彻斯特市市长,而他的同窗好友罗斯福,却凭借出众的个人魅力坐上了美国总统的位子。在多诺万看来,自己完全可以为这个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当一个中等城市的市长。受此影响,没过多久,他就重操旧业,干起了律师的老本行。

前面说过,美国当时的特工机构是非常不成熟的,而这一矛盾在蛮横的埃德加·胡佛就任联邦调查局局长之后愈加激化:当时罗斯福特意下令给联邦调查局拨了一笔30万美元的运作资金,这一做法让其他的特工机构非常不满意,而得寸进尺的胡佛又提出了要和陆、海军特工部不定期交换情报的要求。很显然,这一提议是不能被对方接受的。而国务院、财政部等机构也不甘心自己的特工职能遭到削弱,于是暗地里和洋洋得意的联邦调查局作对。而在大家钩心斗角、互不相让的时候,纳粹军队却高歌猛进,一连攻占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由于国际战场上的形势对同盟国非常不利,罗斯福感到非常失望,为了能够得到更好、更精准的情报,所以他将所有的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以及相关的对敌破坏工作都交给了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而其他部门的特工职能则一律被免除。

在这期间,日本和德国的特工活动频繁,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侵犯美国特工系统。由于缺乏严密的保护和反特工能力,所以致使美国这一时期的大量信息外泄。先是诺顿轰炸瞄准图纸外泄,后来美国反特工系统成功地摧毁了一个名叫格里布尔的组织,一举抓获了18名德国特工。

英明的罗斯福看到了建立一个系统成熟特工组织的必要性,于是他想起了大学时候的校友多诺万——一个聪明机警而又狡猾强硬的家伙。当罗斯福把这个意图稍稍透露给多诺万的时候,他马上就答应了下来。1940年,多诺万在罗斯福的邀请下,欣然前往总统办公室。在场的除了罗斯福,还有国务卿、陆军司令,以及海军司令。在这次的会面当中,可以说多诺万绝佳的口才帮了他很大的忙——他的论述严谨精辟,在座者都被他的言语深深打动,而且当他们抬头注视这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时,多诺万的成熟睿智再一次将他们征服。在这次交谈当中,多诺万再三强调美国要作好战斗准备,并且随时准备给予英国有力的支持。在谍报方面,鉴于当前美国特工机构的混乱,多诺万建议总统“建立一个统一对外的特工机构”。对此,罗斯福深信不疑。

1941年,罗斯福下令组办特工协调局,多诺万被任命为局长。特工协调局的主要职责就是收集、核对各个部门递交上来的信息情报,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然后把它们交到总统手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工协调局是联邦调查局、陆军、海军特工部与总统之间的纽带。对于他麾下的人员,多诺万也是只求一技之长,而那些实力比较平衡却无过人之处的人,在多诺万手下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这使他招来了很多批评——在一些政敌眼中,多诺万的部队就是一帮鸡鸣狗盗之徒,见风使舵、投机倒把还可以,但是要这些混吃混喝的家伙在自己面前大呼小叫,那还真是受不了;更有甚者,称多诺万手下的一些“得力干将”,连领取日常工作用品的常识都没有,更别说让他们去做尔虞我诈的情报工作了。研究开发处的处长斯丹利·洛弗尔就是这样一个剑走偏锋的典型人物。有一天他向大家提议道:给纳粹头子希特勒所吃的蔬菜里注入雌性激素,让这个鼓动能力超群的家伙胡子掉光,变成娘娘腔,从而破坏他在纳粹军中的形象,进而达到攻击敌方的目的。虽然这个提议看上去荒诞不经,但是战争时期的对敌政策,确实是不择手段的,而希特勒也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部下中建立起了图腾式崇拜,通过这样一种手法来动摇军心,确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多诺万对于自己的选择非常得意,他要的是天赋,因为工作能力是可以经过后天培训和经验积累得以提高的,但是天赋却是一门学不会的技术。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之下,多诺万培养出了艾伦·杜勒斯、理查德·赫尔姆斯、威廉·科尔比、威廉·凯西等尖端人才,而且他们在中央情报局成立之后坐上了局长的宝座。出于对多诺万的敬佩,虽然多诺万没有在中央情报局任过职,但他们依然在中央情报局总部给他立了一座雕像,而且在庆典的时候,还会在会场的正面悬挂多诺万的巨幅照片。

特工协调局成立之后,没过多久就遇上了一件足以将美国特工机构钉上耻辱架的事,而这一事件也差点让多诺万再一次下岗,但是好在多诺万及时、准确地作出了反应,才将这一危机化解,而这一次的重大事件就是震惊世界的“珍珠港被袭”。堂堂美利坚合众国,竟然让矮小狡黠的日本鼠辈成功羞辱,这一点让罗斯福感到颜面无光,在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指责特工机构办事不力的情况下,他便产生了解散特工协调局的想法。

在总统办公室,罗斯福大发其火,他敲着桌子痛斥手下的那些特工部门负责人,但是多诺万很快就说服了自己的老同学,还为自己拉来了一个“意外的盟友”,那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多诺万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下,罗斯福将特工协调局和军方特工力量结合,组成了美国战略情报局(OSS),而多诺万当仁不让地出任了局长一职。

战略情报局是美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特工机构,也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在战争期间,为美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多诺万还想将战略情报局的权势扩大得更大一点——他计划在美国建立一个常设的统一的中央特工机构,但是这却遭到了以老对手胡佛为首的一大批人的反对。而且,战略情报局自身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机构膨胀、严重亲英、人员腐败等问题在舆论媒体的攻击下显露无遗。最重要的是,罗斯福作为多诺万的支持者这年与世长辞,继任者哈利·斯·杜鲁门对多诺万的部门并不是很热心,因而没过多久,战略情报局就被解散了。但是随后的事情并不是像杜鲁门想象得那么简单,他发现当战略情报局倒台以后,单单依靠现有的特工机构不能应对眼前的局势,于是他又建立了中央情报组(CIG)。而这一做法无疑是总统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但是既然要纠错,那么就需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这也是杜鲁门能够从伟大的罗斯福手中接过权杖的一大原因:1947年9月18日,在杜鲁门的支持下,中央情报局正式成立,局长由总统亲自任命。在后来的近6年时间里,杜鲁门还坚持了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接见的第一个人,就是中央情报局局长。

多诺万在中央情报局里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甚至在他退出特工行业第一线的时候,中情局也没有建立起来,但是中央情报局的骨干、核心都是他在特工协调局、战略情报局任上提拔、发掘出来的。如此看来,多诺万对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说杜鲁门迈出了这实质性的一步,那么多诺万就是那个完成了一切所需要的准备工作的人。即使没有在新生的中央情报局工作过一天,但多诺万也得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荣誉——美国中央情报局之父!

3.“珍珠港事件”折射出美国特工的哪些致命弱点

在美国不算太长的历史上,“珍珠港事件”绝对算是一个奇耻大辱了——这个挥之不去的羞辱一方面来自于被害者的强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施暴者的弱小。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美国人对那一次的偷袭事件耿耿于怀。在他们看来,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在当时算不上领袖,但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强大的国防系统庇护之下,竟然让日本人钻了空子,美国人实在想不通。

在珍珠港遭遇袭击之前,国际形势一片混乱,欧洲大陆已经成了纳粹党的天下,只剩一个大英帝国还在勉强支撑。而美国当时表面上看来是置身事外、风平浪静的,实际上暗地里却早已经是暗流涌动、蓄势待发了。罗斯福以及他的国会不停地打量国际形势,并且商议切入战场的时机。关于美国加入同盟国,这一点几乎是没有异议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掌握战场上的情报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特工机构玩栽了。

珍珠港一出事,美国国内舆论一致声讨特工机构。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责问,这些整日里钩心斗角的权术家也只好低头不语。因为早在日本天皇决定攻击珍珠港之前,这一则消息就被泄露了,只是当时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一些偏见,致使这件事就被忽视了。而当偷袭成为事实之后,一切都晚了。

其实,整个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事情发生前,有一个叫杜桑·杜斯科·波波夫的人曾经向联邦调查局透露过这个消息,但胡佛当时根本就不信任他。

波波夫年轻的时候在德国学习法律,毕业以后,进入了德国军事特工部门。虽然是为纳粹效力,但是波波夫还是像其他有正义感的人一样,痛恨纳粹的残暴统治。因而,在德国人将波波夫遣往英国从事秘密活动时,他一踏上英国国土就反水了——波波夫来到英国之后立即和英国的特工部门取得了联系,他告诉对方说,自己愿意做一名双重特工,一方面为英国人提供重要、可靠的情报,另一方面帮德国人做点无关紧要的事情。

英国当局认可了波波夫的设想,便把波波夫留了下来,从此波波夫就开始了自己出色的特工工作。德国方面不明就里,一直将波波夫这个早已和自己站到对立面的卧底当做是战斗英雄,而且他们于1941年5月,又将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波波夫——在美国建立特工网。由于有英国方面的介绍,所以波波夫的身份也得到了美国的承认,而且在胡佛的授意之下,波波夫可以直接和联邦调查局联系。表面上看来,波波夫在美国应该是可以受到尊重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波波夫准备起程前往美国的时候,他的同窗好友约翰·耶布森,前来为他送行。两人相谈甚欢。耶布森告诉波波夫说:“前几天我刚看了意大利的一个海军基地,英国人可真了不起,他们成功地将这个基地端掉了,炸得一片不剩。”随后,耶布森还说到了日本也计划在半年内实施一次同样的轰炸,而且他还说他们向意大利要了相关的详细资料,试图将这个过程复制一遍,其目标就是美国。凭借自己敏锐的职业素养,波波夫一开始不能深信这一点。毕竟美国还没有正式宣战,轴心国为什么要给自己凭空增加一个强大的敌人呢?但是随后的事情却让波波夫意识到,耶布森的猜测很可能就是一种事实:在和德国特工部交接工作的时候,对方给了他一份调查清单,上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海域的,而且有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夏威夷岛的。德国人想知道这里的弹药库、储油库、飞机场、潜艇基地以及停泊基地等等。

波波夫不动声色地接过了这份清单,走出了情报部的大门。很快,他就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告诉给了英国的情报部门,英国的情报部门吩咐他立即将这个消息传达给美国。于是,波波夫将日本计划偷袭珍珠港的资料全部缩拍在一张相片当中,携带着各种证据,联系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最开始和他碰面的是助理局长厄尔·康内里和纽约特工头子波西·萨姆·福克斯·沃思。他们看过波波夫提供的资料之后,感觉还是不能轻易地相信这么一个双重特工。虽然在福克斯·沃思看来,日本人的计划太过详尽具体,看上去可信度不高,但他还是承诺会将这个消息反映给局长胡佛。

过了几天,联邦调查局的人就把波波夫请进了局长办公室,当他的脚刚刚踏入办公室的大门之时,波波夫就已经觉察到,眼前的这些人极度不信任自己。这一点,波波夫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满含着愤怒与嘲笑写道:“没有人介绍,没有寒暄,没有礼仪,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胡佛已经坐在写字台后面了,像抡大锤的人寻找铁钻一样。福克斯·沃思一声不吭地坐在安乐椅上……”

暴躁的胡佛黑着脸,冲着波波夫大声喊道:“你是个假特工!”于是,这次不愉快的谈话只持续了几分钟就结束了。虽然对波波夫这个人带有强烈的鄙视和怀疑,但联邦调查局还是觉得,有必要将这件事告知总统。可是胡佛并没有将波波夫缩拍在相片上面的详尽资料交给罗斯福,而只是将德国人发明的缩拍技术说明书和一份微缩样本通过总统助理埃德温·沃森交了上去。由于这样就等于是给罗斯福报告了一下德国的最新谍报技术,所以罗斯福在百忙之中只是稍稍了解了一下与之相关的材料,并没有太多过问这件事。

波波夫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在自己的住宅里安装了相当数量的摄像机和窃听装置。这点让他大失所望,在愤懑之余,他很快就离开了纽约。

3个月后,“珍珠港事件”便爆发了,理直气壮的胡佛只能死撑到底。战时的美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责问胡佛的失职,而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更没有几个人来提这件事了。但历史总算是还了波波夫一个清白,只是代价太大了。

其实,珍珠港事件是可以避免的——美国人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日本军队将要袭击珍珠港的风声,但是正确的消息却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在这起事件当中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素来看不起那些拥有双重特工身份的特务,对这些人处处设防;同时他也不信任外国的情报工作者。在他看来,没有哪一个外国人是比自己手下的精英更可靠的,而正是在这样狭隘、偏执的民族精神支配下,使得波波夫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了。与此同时,声名显赫的胡佛,也从此被记录上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一个月,联邦调查局还发现了另外一件让他们无比汗颜的事情:特工罗伯特·西弗斯发现,在当年11月22日出版的《纽约人》杂志上曾刊登过两则广告,其中也暗含着珍珠港将要被袭击的信息。

这两则广告中小的一份上面主要是一黑一白两颗骰子,三维立体,人们可以看到骰子的三个面。白色上面写着12、24和XX(双星),黑色骰子上面写着0、5和7,并且在骰子上面标注了这样的字样“请看第86页的广告”。

翻到第86页,这里也标注出来了几个字——“嘿!注意!当心!”联邦特工分析说,这些数字组合起来就是12月5日或者7日,而珍珠港就是在12月7日被摧毁的。对于这一条信息,联邦警察展开了严密的考察,但是这一切在胡佛弃用波波夫现成而又精准的资料面前,显得极其愚蠢可笑。如此的后知后觉根本不能为事件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这注定是美国特工系统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会被永久性地刻录在史书上。

当然,“珍珠港事件”也给美国最高执政者上了一课——罗斯福由此看到了自己所辖的特工系统办事的效率是多么低下。在好友多诺万的帮助之下,他很快就建立了一个战略情报局,将所有的情报资料都收归到他本人名下,以便增加强情报的清晰度,使国家的首脑能够将视野顺利地延伸到白宫以外。

4.中央情报局里隐秘的特工机构

CIA局长也是中央情报主任,他负责管理整个全球情报界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工作。和其他组织一样,中央情报局也细分出了很多分属部门,而且每一部门由一名副局长领导,同时还有直属局长和副局长的秘密办公室。

中情局最出风头的部门是行动处,除此之外还有科技部、外国广播信息服务部、国家图像译度中心、中枢情报部以及行政管理部。(1)行动处

这个部门的工作一直都是中情局最为艰难、最为隐秘、最为光荣的工作,而经典电影《007》系列就是从中情局的行动处中取材的。

在1973年以前,行动处还被叫做“计划部”。在此之后,它的任务越来越重,被细分出了11个重要部门,包括反特工中心、特工训练中心、军事行动办公室、反恐怖活动中心、国内资源处、地区部门等等。如果想要当上行动处的处长或者是副处长,这对于一名特工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但是按照“有能力者居之”的原则,这也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下面来为大家大致梳理一下行动处的六大重要特工组织及其主要职责。

①反特工中心

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主要是为了打击敌对势力的特务组织而建立的。它的存在大大地保证了美国自身情报的安全性,因为一旦嗅到有外国特工组织破坏和渗透美国特工机构的气味,反特工中心的人员就会悄然而出,在适当的时刻将对方一举拿下。

②特工训练中心

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为中央情报局培养可以派往各地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虽然对加入特工组织的人要求都很高,考试选拔也非常严厉,但即便是锱铢必较、细致入微的考量,也不能杜绝一切叛国者——从特工训练中心,还是走出来了一些为钱卖命的家伙。在成功入选之后,新手特工是不会被直接投放到一线工作的。按照历任局长的惯例,他们最少需要“3年经验”!

③军事行动办公室

这一部门主要负责对一些准军事行动计划的可能性作出评估。一旦政府希望对某地进行一场军事行动的时候,军事行动办公室就会对这一次的行动作出预测,制定出一个可行性报告,然后军方再根据这份报告,作相应更改,或者放弃,或者直接展开军事行动。而在军方进行战斗的同时,本部门也需要时时刻刻为军方提供情报,以取得知己知彼的效果。

④反恐怖活动中心

中情局的反恐职能是由罗纳德·威尔森·里根总统在1986年亲自授权的。对于外国恐怖主义分子,中情局可以对其进行追踪,并且实施抓捕,带回美国听审。到2002年,布什甚至签发了一道文件,授权中情局“暗杀恐怖分子可以不通过请示”。这样一来,中情局在“反恐”这一事件上,就由从前的消极防御转化为主动攻击了。在目前国际局势比较安定的情况下,中情局的反恐职能是最闪耀夺目的了——这个反恐怖活动中心有200多名成员,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联邦航空局、国防部,都在这里设有常驻人员。

为了打击恐怖分子,这里还设有一个资料库,对于那些灭绝人性却藏头露尾的恐怖分子,中情局都有完备而详细的资料。也就是说,有人试图从这些黑名单上摇身一变做个无辜良民,那是没有可能的。

反恐怖活动中心的职责和联邦调查局有些类似,甚至很多地方可以说是重复的,而这在案情处理上就难免会发生冲突和意外。

⑤国内资源处

国内资源处是分为两大科的,即外国资源科与国家信息收集科。前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拉拢一些外国人,说服这些人为美国中情局服务。可以说,这些人的个人水平都比较高,因为他们大多是一些留学生、外交官、学者等等。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打着商业公司的旗子,因为绝对不能向外人随意透露自身信息。而国家信息收集科的方向是对内的,它将从国外回来的美国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搜集起来,然后加以分析处理。

⑥地区部门

这些部门就相当于中情局的国外分部。美国人在俄国、欧洲、东亚、拉美、南亚、非洲等地区都设有分部,各个分部负责管理自己辖区内的情报工作。在真正执行任务时,分部还是缺乏灵活性的,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130多个工作站,专门为自己物色代理人,执行秘密任务。(2)科技部

科技部的分部也不少,它最重要的下属部门是研究开发办公室,很多大型的复杂设备,都是这个办公室的杰作,比如卫星、飞机、人工智能等等;与之相对的是工程开发室,这里主要开发的是一些相对小型的项目,如一些特制的轮船、汽车、无人驾驶机等等;比它们的研究范围还细小的就是技术服务办公室,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专家,他们专门给那些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提供设备,像一些监听装置、外形奇特的枪械,都是由这些人研发的。(3)外国广播信息服务部

外国广播信息服务部负责监听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台,并且将这些信号全部记录、编译,然后从中找出有用信息。这个部门的类型其实和技术情报办公室很相近,后者主要是负责对世界重要战略信息的窃听和截取。而这一点就有别于广播信息服务部了,因为它属于对特殊信息的监控范畴。可以说,技术情报办公室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据美国记者统计,1975年,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公开承认自己窃听过5万人的电话,累计次数达到了50万次。而实际上,人们估计这个数字还要大很多。

关于如何窃听,这些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像钢笔、打火机、手表、纽扣,甚至是鞋跟,都是窃听器的载体、平台。比较高端的还是美国最近研发出来的一种“药丸窃听装置”,只要目标对象将这枚药丸吞进肚子里,它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留在人的肚子里窃听!(4)国家图像译度中心

国家图像译度中心主要研究来自空中侦察的图像,其雇员大概2000人。这个部门不仅是美国特工界内最年轻的成员,而且是保密程度最高的秘密机构,因为他们对图像和情报的科学分析对白宫决策层的决策影响很大。(5)中枢情报部

中情局最重要的特工机构叫中枢情报部。在这个部门供职,最核心的一个要求就是严密,绝对不能出现“可能”、“大概”、“也许”之类的字样。这里的雇员达到了3000人,并且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博士或者大学教授。

既然是一个3000人的团队,那么分工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中枢情报部下分十个分部门,依次是情报收集及评估办公室、情报专业委员会、政策辅助办公室、辅助服务办公室、反犯罪和毒品办公室、环境中心、反武器扩散中心、高级分析工具办公室、地区分析办公室,以及跨国事务办公室。这十个办公室分工详尽明确,主要将有关国家安全的某个问题的所有情报综合起来,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和预测,上传给总统、国会,由总统、国会对整个事件作出决策。(6)行政管理部

这个部门也可以拿来和社会上的普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相差不大。因为特工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里对医疗、训练都有专门管理的部门,其他,比如保安、财务、后勤、人事、招募等,都设有专门的小分部。

可以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冷战之中诞生以后,在工作上和联邦调查局形成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扩展壮大。到现在,中情局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即从战果这个角度上来说,它是成功的。

第二章 谁是特工组织的幕后操纵者

在普通人看来,美国的特工组织五花八门,而且有很多部门在职能上都有重叠、冲突,很有滥竽充数的味道。但是话说回来,这样将工作细分也是严谨合理的,因为在美国人心中,执行任务的特工是人类中的精英,他们无所不能,只有将这些任务具体细分清楚,才是一个明智选择。这样一来,在庞杂的美国特工机构中,大家各司其职,就诞生出了带有顾问性质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总统提供贴身保镖的财政部特工处、专门处理邮件犯罪的邮政部特工……

1.美国国防部存在一个秘密的特工组织

1972年,权倾一时的胡佛归西,在他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48年时间里,一共有8名总统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16名总检察官交接过权杖,但是这期间却没有一个人敢去质疑胡佛的权威。在他死后,有人还悄悄地说,还好胡佛是死在了任上,要是他提前退休或者交出大权,那么他肯定会被别人谋杀!由此可以看出,素来标榜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它的内部政治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如此也就不难衍生出国防情报局这样一个机构了。

早在罗斯福时代,总统就将美国的特工机构全权委任给了联邦调查局、陆军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但是这样依然不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权力欲望,为了拓宽总统和国会的视野,杜鲁门总统又设立了直接为总统服务的中央情报局。这让胡佛非常不满,和中情局对着干就成了他的乐趣,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闭塞了总统的视野。

在1961年8月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国防情报局。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削弱胡佛以及他的联邦调查局。

在最初建立的时候,美国军方的想法是了解死对头苏联的导弹研发水平,但很快,这一方向就转化成了对内服务:领导者拨动了自己的方向,决意把它的主要职能转到国防武器预算上去。而这一变化也无疑削弱了国防情报局原本的攻击性。其实,从国防部的本意上来说,这一点也确实无可厚非,因为国防部的建立主要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如果是本末倒置的话,那就不合适了。

国防情报局的最初任务比较简单,这其实是为了平息胡佛大人“愤怒的抗议”。在最开始的时候,国防情报局只是负责收集、管理军事情报和资料,监督各个军事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整合情报资源,协调各个部门,满足国防部各部门的情报要求等比较琐碎的任务。如果只是这些工作,那么不用特工,一些大学毕业的初级生也完全有能力胜任。于是在1964年之后,当胡佛的怨气稍稍缓和了一点,国防部又延伸了自己下辖的这个工具的职能范围,第一点就是授权国防情报局涉足国家军事图像管理系统。

在此之前,比如军事图像的采集、处理、释译,都不在国防情报局的触及范围内,而到1964年之后,这个担子渐渐地就放到了它的身上,同时国防情报局还承担了国防系统内的图书馆特工机构的建立。

国防情报局的第二个职能延伸很有些新闻传媒的意思,它被赋予了情报传播的任务。到最后,遵照上级的指示,国防情报局可将自己手头的初级情报和已经处理好的情报,拿来与整个国防系统进行交流。不仅如此,其他一些合法的非国防机构和国际组织,也是其宣传交流的对象。

此外,国防情报局还负担起了国防部所有自动化数据处理项目和特工机构的相关任务。比如情报有效期时长的确定、数据处理任务的分配和工作重点的确定;还有为一些有潜在价值的数据制定政策和进行指导、规划;把制订好的计划下放到陆、海、空军的执行单位去。

国防情报局的第四个重大附加职能是“负责秘密的特种军事行动计划”,这给了国防情报局更为重要的舞台,让以往一直待在逼仄一隅的国防情报局和一线军事行动有了直接性的联系。显然,这对于国防情报局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扶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建议取消国防情报局。理由是这个部门不断向外扩张延伸,而从它的实际效果和情报质量来看,这里也都没有持续开办的必要。由于这一观点最后没有被采纳,所以国防情报局终究被保全了下来。但是它不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么贪心了,现在它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四个方面:危机处理、科技情报、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及搜索管理。根据国防部的要求,国防情报局应该建立一个能对“显示器和预警情报”进行即时分析的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都可以看做是美国国防部急需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科技数字化前哨的标志。为此,国防部不惜向上申请了巨款。而一伸手,就要来了70亿美金,可谓财力雄厚。

国防情报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防情报计划部,由计划部主任管理本部,他需要在军事部门和中央情报局的配合下起草一份国防情报计划的预算,并且监督下属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情况。

在综合国防情报计划部之外,还有四个独立部门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个就是情报与外国事务处。这个部门主要扮演的是一个纽带角色,桥梁两端一边站立的是美国国防情报局,另一边是国家外国情报计划办公室、情报界的其他机构。双方谈判的焦点往往就集中在“限制战略武器”、“战略武器的裁减”和“互相均衡裁军”这三个方面。

四个独立部门中的第二个叫做资源和系统处,这一部门主要管理并协调国防部的特工系统计划和情报界以及国防部系统之间的关系,像研究成果的传播、保存、恢复等,也都是由资源和系统处负责掌管的。在这个部门还设有人员资料科、通信科、技术服务和支持科,后两者主要负责国防安全通信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管理和图像加工、处理等等。

第三个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它的下面还下设有四个小分部:现实情报科、显示和预警科、国家军事情报中心行动科,还有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室情报支持科。其中,责任最重的还要属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室情报支持科,其主要职责是保持与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联系,并且将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意见传达给国防情报局,而在必要的时候,这里还需要为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提供人才!

现实情报科不仅为国防部提供确切完整的情报、资料,并且起草国防情报通告和每一周的情报摘要;显示和预警科主要是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信息分辨、归类,最后传达出去;国家军事情报中心行动科,其负责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内国家军事情报中心的管理工作。

四大独立部门中最后一个是管理与行动处,下设有三个小分部,即搜集管理科、武官与训练科、计划与政策科。第一个小分部的主要任务是将国防部所需要的资料搜集整理,然后加以分析识别,最后如实上报。另外,保持同联合侦察小组及其他侦察机构的联系也是这个分部的任务之一。

武官与训练科负责国防情报局的训练和教育项目,因为国防部武官都是经过任命的外交官,所以他们被派驻美国在各地设立的大使馆当中。

计划与政策科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计策与政策办公室、国家情报与战术情报计划办公室,更多的意义属于后方单位。

总体而言,美国国防部情报局的诞生对于美国特工组织是又一次细分的结果,而这也是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可以说,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不可能将一应事务都揽到自己名下。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既然在专横的胡佛时代,国防情报局都挺了过来,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机构从根本上讲是合理可行的,在将来的日子里依然会对整个人类社会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2.谁是被美国雪藏多时的秘密特工组织

说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政府雪藏多时,一点也不为过,就如同它的名字“National Security Agency”一样,“Security”也有机密的意思。1952年11月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下令,创建了这样一个特工组织,由于这在当时是高度机密的事情,所以杜鲁门将它的总部秘密设在了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在创办之初,国家安全局主要负责收集那些对外发出的情报和外国信号,而很多时候,破译密码就是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其实,国家安全局一方面要攻击外国信号,一方面它也需要保护自己国家的政府密码通信和系统不受侵害。

从原则上来说,国家安全局的情报搜集是针对国外信息的,但是一心只瞄准国外信息的研究人员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很多时候国家安全局也会悄悄地搜集本国信息,以备对比研究。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电台、广播、互联网等等,因而其工作人员常常在这些平台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军事和外交的秘密通信,是他们最关注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发现国外局势的发展变化和动态,美国政府为国家安全局聘请了许多“高人”。在专家数量上,可以说国家安全局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虽然国家安全局的数学博士和电脑专家,是眼下各个特工机构之中最多的,然而数量似乎并不能完全决定一切——国家安全局里的这些专家办事效率太低,花费又高,致使整个安全局一年的预算达到了100亿美元。据说,光是坐落在马里兰州的总部,一年交出的电费就上了2100万美元,绝对是所有情报部门的“烧钱状元”。而这就引来了其他部门的不满,而且这还为国家安全局NSA博得了这样一个不怎么中听的雅号:“No Such Agency”,即“无此机构”的意思。

为了保证出行方便,国家安全局专门在巴尔的摩到华盛顿之间的高速公路上给自己开了一个特别出口,上面标明“NSA雇员专用”几个字。

在具体的操作阶段,由于国家安全局惯用的手段就是收听各种信息、情报,但这一点却颇遭人权主义者诟病,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政客为了获取信息,往往不择手段。虽然有时候是为了国家大事可以不拘小节,但是更多的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危急时刻”。所以在各方的压力之下,国家安全局在自己颁布的指令当中第18条这样说道:“没有得到最高大法官的书面授权下,工作人员不得收集、监听美国公民、注册公司的通话、邮件等信息。”其实,话虽然是这样说了,但是为了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将自己需要调查的目标对象交由其他的特工机构进行调查,然后再将得来的信息共享,而这样就做到了原则、工作两不误。

为了保证部门的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局工作的人,都是需要持有认证卡的。这里的认证卡,即出入证被分成了三种颜色——持有红色证件的人是受限制的来访者,他们在这里没有任何正式职务,只能在允许的地方参观;持有黄色证件的人可以进入办公大楼的底层,活动范围稍微比第一类持红色证件的人大了一些,但是依然会受到很大约束,而他们在身份上和特工机构也有一定的联系,大多是国防部或者中央情报局的有关人员;最后一类持有绿色证件的人属于内部工作人员,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地游弋于各个办公区。

以上几种出入证上面都载有持证者的详细资料,如果有必要,这里的保卫人员会要求来人将自己的证件放到电子识别仪器上,以此来辨别该证件的真伪。这个证件是不用担心被伪造的,因为设计师已将指纹识别系统注入了该证件当中。这就是说,没有正式的合法渠道,外来特工就是花样再多,也进不了国家安全局。

在国家安全局成立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当局将此作为一个国家机密来对待,外人很难得知国家安全局的运转以及动态,而在里面工作的员工对此也是三缄其口,甚至连自己在国家安全局工作这一事实都是极力回避的。在“冷战”结束以前,甚至知道这一机构存在的人都很少。其实,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国家安全局的功能和职责。当有人问到联邦调查局或者中央情报局时,美国佬一定会夸夸其谈,就像自己以前在里面任过职一样,但是要说起国家安全局,就几乎没有人能接得上话了。这个现状直到最近才被打破——美国政府出人意料地将这个机密公之于众,而且当权者还得意扬扬地设置了开放日,将自己负责印制核武器作战密码书的印刷厂和测试窃听天线的无回声室等秘密机构对外开放。对于类似的对外开放,国家安全局高层的意思是“宣扬国家安全局的宗旨”。当然,对外开放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随便什么人想入内参观都畅通无阻。一般的来访者都是政府要员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情报工作人员,而普通老百姓想要进去观摩一番,依旧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3.谁是美国总统的幕僚司

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总统的幕僚司,这一点也不为过——与其他委员会不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政治地位都是非常高的。1947年,在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法》正式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的几十年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议说取消这一机构,而类比其他的一些相似机构,或多或少都遭到过指责,而国防情报局还在派克委员会的指责下差点被取消。但是到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身上,却没有几个人多嘴。其实,这一点和这个机构本身的组成人员有很大关系。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之初,条文就明确规定:由美国总统出任委员会主席,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为法定会议成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担当军事顾问,中央情报局局长担当情报顾问,而且后两者也必须入场参加会议。显然,这些人都是国家顶尖人物,足以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保驾护航。通常,美国总统还可以指定一些相关人物出席会议。这个规定看起来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实际上却是非常科学的——往往在发生大事或者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坐在白宫里的总统就需要一个能够从实际出发、深度解析并且能够化解问题的人来协助。一般,这个时候总统选定的人不是专家就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将,而有的时候,他们在政治地位上可能根本不能和总统、国务卿相提并论,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上,却是最让人放心、最科学合理的。

国家安全委员会平时的日常工作是交给总统身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全面主持的。一般情况下,国家太平,总统也就没有必要整天拉上一大帮人搞机密活动了。而在工作职责上,国家安全委员会需要将一切有关国家安全的政策统一、协调处理,并且向总统提出一些关于国家安全的方针建议。此外,在总统制定、协调和审查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内政、外交、军事政策的时候,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是需要协助的。

从这个机构本身的运行特点上来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说是担当了总统的特别顾问这一角色。在需要的时候,美国总统就会发下指示,召集政府高级官员,一同研讨眼前出现的问题。当然,这些出席会议的人只能是提提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因为从根本上讲,还是总统自己来拍板下令。而且,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时候,总统就会把它交给自己的助理,让他负责打点。这就很像将军和他的幕僚。战争时期,每个将军都会为自己供养一些用来出谋划策、商讨敌情的幕僚,这些人需要将自己的见解提供给主人,供其参考,而在听取了多方意见之后,这些将军会最后作出一个判断,得出结论。在美国总统身边,国务卿、副总统、国防部长这些人可以划分为一个层次,他们其实和总统一样,都是需要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这一阶层就和一线靠近了一步,他们的手头都有自己相关情报部门分析整理的翔实资料,完全可以作为探讨问题的依据;到了最后由总统亲自指定出席的那些人,他们的目标就更为细化了,完全是聚焦在了所讨论的问题本身上面去了。可以说,他们就是为了这些问题而准备的那个答案。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世界其他一些重要国家当中也都出现了,只是随着国别的不同,国家安全委员会具体的职能和权限范围也就不一样了。但是从大的方面上来看,是所谓异曲同工而已。除了美国以外,苏联也有自己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不过苏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最早是从一个反特工机构改造出来的,所以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谍派”的味道,而像巴西、马来西亚、智利、南非、泰国、土耳其等国家,也都专门设有自己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为自己的国家元首或者国会提供有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建议,以确保危机来临之际,政府最高层不是孤军作战。

4.美国财政部里的特工竟然是总统的保镖

为什么堂堂美国总统,需要从财政部特工处来给自己抽调保镖呢?当很多人发现布什、奥巴马等人身边站着财政部特工的时候,都忍不住要问一句为什么。其实,这些特工隶属于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叫什么名号,并不重要——在美国历史上,总共发生过11次精心策划刺杀总统的事件,而其中有7次被这些保镖成功阻击,看起来成功率不高,只有64%,但是想想那些谋杀案的杀手,个个都是绝顶聪明、有备而来的匪中翘楚,所以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总统的性命,实在是难能可贵了,要是再算上一些政治因素,那么这成功率还要更高一些。

美国财政部特工处成立得比较早,距今已经超过了140年。虽然在近些年爆出了部分特工在退出总统保镖这一耀眼职务之后迅速堕落,整日纵情烟酒、赌博等丑闻,但是人们对于“总统保镖”这个光荣的群体依然推崇备至。

由于承担了总统保镖这样一个任务,财政部的特工选拔也就需要严格控制了。按照历来的标准,凡是想要担任总统保镖这一重任的人,都必须是热爱祖国的美国公民,年龄需在21到35周岁之间,体格健壮,举止得体。在满足了一系列的外形要求之后,负责选拔的官员还要看这个人的智商以及应变能力。目前在财政部特工处工作的特工有一半是退伍军人、军队尉官、校官,还有一半则是拿到大学证书,修读过心理学、犯罪学、治安管理学的高校毕业生。

如果这些人生理条件和智力都达到标准的话,考官还会对他们进行一个深度调查,看看他们有无家族遗传病、精神病史等等,在周围人群中的形象如何。一旦这些全部通过,那么基本上就没有多大问题了。财政部特工处会专门安排一个为期50周的训练,所有被选中的初级特工将被带到马里兰州一个叫做贝尔特维斯的小村庄——财政部特工处在这里专门圈出了500英亩的面积,建起了一座培训中心。所有的新手都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军事化培训管理。训练的主要项目有体能、水中生存、场面控制等等。这些训练是非常艰苦的,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有些残酷,只有那些在军队中服役过的战士才不会抱怨,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将留下来看做是无上光荣。

在训练中心,财政部特工处的领导还是要时不时地对今后的这些下属进行认证、识别。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各种审查,包括一些药物测试和测谎等等,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保证,将这些特工送到总统身边之后,特工会全力保证国家元首的安全。

训练中心另外一个重点培训的方向是保安技能,因为这些人或许对专业知识有很多掌握,但是细化到如何做一名一流的保镖,就不是那么专业了。保安技能训练的第一步,就是驾车技能。这一点千万不能小看,因为在任何时候,保持机动性是掌控战场主动权的先决条件,不管是追击疑犯,还是脚底抹油,都离不开驾驶。直道驾驶没有多少实战意义,这里的训练项目大多都是如何在弯道急速驾车,很多做过总统御驾的车下岗后都会被带到这里,供学员学习。

此外,特制武器的使用也是这些人的必修课。可以说,全美国最尖端的新式武器,在贝尔特维斯的训练营里都可以见到。比如一些口径9毫米的半自动手枪等等。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如何熟练使用这些功能各异的武器,是保证总统个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训练课上,教官还会将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重大谋杀要人事件剪辑成影像,不断播放给学员看,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工一定要有“定力”,不能因为身边的因素而发生太大的喜怒变化——不少杀手都是在对方心态发生变化的那一瞬发出致命一击的。当年肯尼迪在总统选举时成功击败对手,连身边的保安也陷入了狂喜状态,从而在总统车队经过埃尔姆大街时,给了杀手可乘之机,开枪击中了总统。

实际上,很多特工在保护总统的工作上都是隐性的,如我们看到的那些西装革履的保镖,实际上都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特工都身着便衣,扮成普通人掺杂在了人群中,密切关注着周围的“一草一木”。按照财政部特工处的规定,这些保镖需要在总统出行前48小时赶到目的地,对这里进行一个严密的排查,务必保证这里的安全性。随后,他们需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拥有全套保密通信设备的指挥中心。也就是说,两天以后,总统光临此处的时候,他的所有言行,都已经处在一种监控之下了。

对总统的保护也不只是体现在对人身攻击的防御上面,作为总统的保镖,他们的触角是无所不在的。比如奥巴马在白宫之外喝了一杯水,这个杯子也是要被收走、销毁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总统的DNA不被外泄。

按照财政部特工处的标准,这些特工不单单是要保护在任总统的人身安全,他们的职责范围还包括:当任总统、副总统及其直系亲属的人身安全。也就是说,总统的儿女、父母都是在受保护范围之内的。如果是前任总统,那么财政部特工处就需要负责这位前总统及其配偶的终身安全;如果他们的孩子没有满16周岁,那么他们也是要受到保护的。另外,当遇到一些外国来宾的时候,这些特工也会负担起他们的保卫工作,而这些人主要是外国元首及其配偶,还有那些特别邀请来的重要嘉宾。

如此高水平的服务也必然会为特工带来高收益的物质回报,因而一旦进入了特工处,他们的生活就可以发生一个质的变化。根据以往的表现与本身受教育程度,他们会被拿去和政府行政官员进行类比,分成一定的薪水等级,有GS-5级、GS-7级,甚至是GS-9级。但结算工资还不算完,到年底,他们还会有一笔相当于原始薪水25%的额外奖金。也就是说,与同等级别的政府官员相比,他们的薪水是按照125%这样来领取的。

其实,这些人不但薪酬高,而且生活保险、社会福利等等都是有政策性优惠的。按照规定,他们一年可以休13到26天的带薪假,至少13天的病假,而且即便是退休了,他们也会有很高的退休金。但是如此的高薪水生活,实际上却没有几个人愿意长时间干下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压力太大。

在普通人看来,财政部特工处里面走出的精英,论身手、智慧,都是一流高手,再加上国家最顶尖的武器装备,绝对是宝马配英雄。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除了想入非非的约翰·辛克利在对朱迪·福斯特的无限崇拜下愚蠢地行刺里根总统之外,其他杀手都是一些游离在特工组织之外的不世高人,一些财团、政客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并且在刺杀计划的实施上还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更为要命的是,英勇的特工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杀手什么时候出现,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些杀手其实是占据着优势的。

由于在这样担惊受怕的生活之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来自各界的指责,甚至是牢狱之灾,所以很多特工都过早地白了头,而且在工作紧张的时候,大家还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假期,从而在一次筋疲力尽之后,又把这个过程重复一遍。在这种高压的生活之下,很少有特工能够在总统保镖这个位子上干超过5年的,但其实在这5年时间里,他们便可以存下一笔为数不菲的款子。

5.中央情报局的“能”与“不能”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杜鲁门在面对各种难以调和的压力之下才宣布成立的。在此之前,中央情报局其实早就有了自己成熟的模型,因为它的倡导者威廉·约瑟夫·多诺万在此前主持开办的情报协调局、战略情报局,都已经为后来的中情局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央情报局的历史,其实可以延伸到多诺万时代,而这也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众多的美国特工机构当中,中央情报局被奉为元老级地位的原因。

在普通百姓的眼里,中央情报局似乎是无所不能的,而且由于在手段上讲求效率,无所不用其极,让很多人将它和联邦调查局混淆在一起,将它看成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天神。而实际上,按照中央情报局法定的职能范围来说,它也不是万能的。从大的方面上来说,联邦调查局是对内抓特工、惩治恐怖分子的,而中央情报局只是搞一些国际情报,对外展开特殊任务。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央情报局没有逮捕权,这里的特工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监控目标对象,但是如果说“以中央情报局特工的身份逮捕某某”,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样就从职责范围上区分了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而如此安排也自有它的道理。在中央情报局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之时,胡佛就对它排斥、打压。如果想要让两者能够和平共存,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它们做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虽然胡佛坚决反对,但是政府最高层还是将收集国外情报这一任务加到了中央情报局的头上。

在最初的《安全条例》当中,法令规定中央情报局的职能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前两方面是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协调政府各个部门、机构有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情报情况,并且给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第三方面,即中央情报局需要做的是“联系和评价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如果政府内部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情报传播,那么这里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提供有用的机构和设施。

第四方面,即为现存特工机构的利益,从事共同关心的辅助服务,目标是“更有效、更集中地执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

最后一方面看起来适用于所有的特工机构,条例上面是这样说的:“履行影响国家安全的有关情报的其他职能和义务,以便国家安全委员会能够随时进行指导。”

从上面的规定来看,中央情报局主要还是一个情报提供机构,它没有军队指挥权,没有逮捕权,只是一个情报搜集者而已。但是我们也不能小看了中央情报局的功能——正是在得到了大量的情报信息之后,国家高层、国家安全委员会才能顺利做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国家安全。在“9·11”事件爆发以后,美国公民呼声一片,强烈要求加强国家特工机构,而这其中当然以强化中央情报局为首要目标。

虽然说中央情报局在具体权力上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它无法指挥军队和其他特工机构,不能逮捕犯罪嫌疑人,但是它在情报收集这一点上却是“无法无天”的,只要能把消息弄到手,这些人可以说是不惜一切手段。而往往中情局派出的特工,都是瞄准了目标国的高级机密的。为获得目标国的高级机密,他们威逼利诱,暗施手段。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继任苏共第一书记。1956年2月14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的内部会议上,赫鲁晓夫大胆地质疑了斯大林,并且言语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批判味道——大谈斯大林在坐上国家元首宝座之后,做出的那些有悖于国家领导人原则的事。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苏联各个阶层人民的偶像。而赫鲁晓夫这一次的发言带有强烈的颠覆意味,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消息虽然是共产党内部的机密,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却立刻得到了这个消息。苏共几十年来的旗帜斯大林出现了将要被打倒的倾向,而这对于美国当局来说是一件无比兴奋的事情。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表现得异常激动,他立刻派出手下两员得力干将情报处处长罗伯特·艾默和计划处处长威斯纳去办理。

为了取得赫鲁晓夫当时在会议上的发言报告,这两位年轻的处长可以说是机关算尽。艾默接到的线报是,苏联人将赫鲁晓夫这次的发言报告复印件也给了南斯拉夫政府一份,于是他就试图利用南斯拉夫正在接受美国人几十亿美金援助的弱点,去得到赫鲁晓夫的报告。而为了保险起见,艾默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美国赴南斯拉夫交换外交意见的特使。在见到对方外交官之后,他也没有立即提及赫鲁晓夫的事,而是绕了好大的弯子,到最后才不露声色地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一个报告,其中提到了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他们把这个报告也给了你们代表团一份……苏联是一个大国,美国总统对此很关心,想要看一下那份报告,你看怎么样……”

冷战时期,南斯拉夫在政治上毫无疑问是靠近苏联的,但是美国这个时候凭借自己为对方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的优势,试图收买苏共阵营中的一分子。还好南斯拉夫也不是“贫贱能移”的主儿,领导人铁托发下话来:“我们尊重友国。”一句话立即将艾默的计划砸了个粉碎。

就在艾默和南斯拉夫人纠缠不休的同时,计划处处长威斯纳又在勾引苏联的一个友国波兰。不过他的运气比较好,此时恰逢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贝鲁特在莫斯科逝世,波兰内部掀起了一阵骚乱,无数双眼睛都盯在了“第一书记”的宝座上,而这样就给了威斯纳一个可乘之机,于是在波兰国内一片风雨交加之际,他顺利地交易到了波兰人手中的那份报告。但这份报告却是美中不足的,赫鲁晓夫发给其他代表团的报告,都是经过删节的,威斯纳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几经周折,他又通过别人介绍,从一个加入苏共的犹太人手里,花费了几十万美金,买到了赫鲁晓夫讲话的原本。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央情报局身上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美国特工惯用的第一大获得情报的手法就是金钱攻势。所以,每一年国家拨给这里的钱都要在80亿美元上下,这为特工顺利收买知情人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次就是他们令人厌恶却又无可奈何的高科技窃密手段,依赖着稀奇古怪却又防不胜防的高科技,这些特工在刺探对方机密方面很是顺手。各种微型摄影机、录音机、照相机,再配上专业水平高超的特工,可以说,只要是被美国中情局盯上的,就不会有几个可以完美脱身!

6.美国国务院里隐藏着一个外交特工司

在众多的特工机构当中,掌管财务大权的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算是一个比较显眼的部门。在设立之初,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国家外交人员不受侵害,可以说它也是一个保安部门。只不过财政部特工处的工作人员是专门为总统、副总统、外国元首而服务的,而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职责范围则更加扩大了一点,主要负责保护住在大使馆里面的工作人员。简单而言,在分工上面,一个保护的是元首,另一个保护的是使臣。

同美国建立密切外交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9个,而美国总统也就在这159个国家和地区安插了外交使团,使团和领事馆加起来一共是285个。由于基数太大,这样看来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任务也挺重,毕竟保护这285个领事馆和使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一些本身治安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社会氛围普遍“仇美”的东道国,美国特工需要时时刻刻防范那些无意或者有意的外来袭击。例如与美国南北相望的巴西,就是一个充满着街头格斗的国家,很多地痞恶霸通过走私军火和政府公然为敌,而军方坦克被迫向窝藏在贫民窟里的犯罪集团进攻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如果是负责保护类似派往巴西的外交使团、领事馆,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特工就需要繁忙一点了,因为时刻关注当地的军民对峙情况以及犯罪集团的动态,做好自己的防御工作,都是工作中的重点。

最困难的就要属“仇美”氛围浓烈地区的保护任务了。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仇美分子的打击目标非常明确,但是他们平时并不刻意地展现出这一点来,可他们却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张嘴咬人。而完事之后,由于大家互相保护、协助,这又为顺利破案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此“仇美”地区的安保工作,是最让无所不能的特工头疼的事情。

自从2001年布什吹响对阿富汗的战争号角之后,美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死亡1800余人。从现代战争的角度上来看,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人民的心理承受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接的战斗中,美国军人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来去自如,伤亡概率非常小,而随后的10年里,视美国大兵为侵略军的阿富汗军民,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打击停驻在自己国土上的美国人,而在这份超过1800人的死亡名单当中,有一大半名字都是美军控制阿富汗之后出现的。

在如此地区,保护驻外使团的安全就显得无比严峻了,一旦被授予了保护阿富汗地区使团安全的任务,这些特工要做的首先就是暗中祈祷!而偏偏还有些爱过嘴瘾的大使,早就习惯了嘴上不饶人——前不久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卡尔·艾肯伯竟然跑到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一所大学里面发表演说,指责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口不择言”。这个举动显然非常疯狂,被人盯梢自然是少不了的事情,还好艾肯伯就快卸任回国了,他要继续留在阿富汗绝对是特工的一大麻烦。

从编制上来讲,美国国务院外交安全司对外宣称的特工、情报员、技术分析员一共有1800名,但是实际数字要比这个高出很多。实际上,为了保持正常运转,国务院外交安全司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了34000人,除了那些可以看见的保安、特工之外,很多人都是隐性的。

由于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国务院外交安全司手里是有着财政大权的,这一点倒和财政部特工处形成了对比,财政部特工处在头衔上挂了一个“财政部”的名号,但是实际上却是担任了总统保镖的职务,而真正的财政大权,是掌握在国务院外交安全司手里的。由于主要处理的是国家外交方面的事务,国务院外交安全司还对护照和签证造假、回国流亡者、反恐协调等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在打击外来偷渡分子以及非法移民上,也是和国务院外交安全司分不开的。

在国务院外交安全司众多特工里面名头最响亮的一个人就是迈克·伊万诺夫,他因为被称为“赖斯的影子”而闻名于世。对于国务院外交安全司的特工来说,能够当上保护国务卿的保镖就是最高荣誉了,而当康多利亚·赖斯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看见伊万诺夫的身影。这名强壮的华盛顿地区中学橄榄球球星总是和赖斯保持着高度默契,有媒体戏称,甚至在赖斯还没有迈步的时候,伊万诺夫就已经知道她将要去哪儿了。

在普通人看起来,或许保镖更多的是一个武力上的活计,然而事实上伊万诺夫告诉我们,要做好重要人物的保镖,需要动更多的脑筋,而且这一点是没有捷径的。在每一次出行之前,他们都要给自己的保护对象严格规划好行动步骤,甚至连走路迈出的步子都是经过预算了的,这一点在伊万诺夫等人心里也是背得滚瓜烂熟的,甚至就连赖斯将要登上台阶的第几层都被早早计划好了,而作为专业的保镖,这些人苛刻的职业化态度甚至要求他们将赖斯的高跟鞋和台阶地面软硬程度都考虑进去!

就是按照类似严格的标准和细心的安排,国务卿和自己的保镖之间的默契也才能体现出来,而也正是在如此严谨、细微的工作态度之下,伊万诺夫和他的同僚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赞扬,同时他本人在业内的声名也如同坐了火箭一般地飙升。当人们查看他的个人履历时,才发现,他在负责美国国务卿的安全工作之前,还曾两度为令无数人心乱神迷的戴安娜王妃做过保镖,而约旦王后努尔也曾接受过他的保护。

7.沉默的美国邮政部里竟然也有秘密特工

同其他特工机构的高调相比,美国邮政部特工就显得十分低调了,因为这个部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邮政邮件,而邮政部特工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护邮件和邮政系统。据统计,美国每年的通信量在全世界要占到当年的40%以上,而海量的信息传输也给了很多敌对分子可乘之机。2006年美国邮递员为1.4亿个地址投递过邮件,而一年以前,这个数字是1.3亿。如此庞大的邮件投递系统,使得邮政部的特工一直处在十分繁忙的工作状态中。

说邮政部特工“低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工作更多是处于第二线的,这里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像联邦调查局或者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那样怀里揣着先进的秘密武器,眯着狡黠的目光,四处寻找作战机会,他们的工作对象更多的是一封封文字邮件。这样,邮政部特工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曝光的机会,而在同行之间也往往遭到忽视。而实际上,做特工这一行,低调一点才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则。

不光是在行动上备受冷落,邮政部特工的身份认证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最初在1776年,时任美国邮政总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将威廉·戈达德任命为第一任邮政检察官,戈达德和他的下属的任务比较简单,主要是保证邮政线路的安全和调查看那些邮政局局长是否有违规现象;1830年,美国政府新成立了“邮政案件和训练局”,邮政检察官就正式成了它名下的特工,这些人的工作更加细分了一步,他们还需要负责邮件犯罪的调查,类似抢劫邮局、攻击邮递员等案件,都是他们负责处理;1880年,美国国会正式任命了邮政检察长,“邮政特工”这一说法被正式提了出来,而随着邮件投寄量的不断上扬,针对邮件的犯罪案件也屡禁不止,所以打击邮件诈骗、邮件偷盗也就被纳入了邮政部特工的工作范围;到1954年,这些特工有了一个正式的对外称号:“邮政监察员”。

实际上,邮政监察员的工作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点和其他部门的特工一般无二。他们不光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一些关于邮政财产失窃方面的案子作出反应,还要能够对那些利用邮件实施的生化攻击、金融诈骗、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案件进行有效侦查。由于现代化邮件传输渠道的多样化,火车、飞机、邮政卡车等等都是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邮政部特工的眼光和身手都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邮件犯罪上,罪犯的作案手法是非常多样化的,其中利用邮件进行诈骗活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而20世纪中叶的“库利西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库利西家族在这一时间内主动充当了很多慈善组织的“宣传人”,这个家庭将这些组织的宣传信件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出去,以此来筹集善款,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照着投寄人的地址将自己的捐款汇了过去,但这些钱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无可奈何地流入了库利西家族的钱袋子。到最后东窗事发,人们才发现,顶着慈善事业光环的库利西家族,竟然在50年代从伊莉莎白·肯尼修女基金会骗到了1200万美元!库利西家庭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到1963年,亚伯拉罕·库利西和他的儿子戴维·库利西双双入狱,同时其他家族涉案成员也都受到了牢饭的招待。

其实关于金融方面的犯罪还不是最危险的,一些利用邮件来谋杀的案子才是最让人恐惧的。1936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克斯巴里市就发生过一起利用邮件操作的谋杀案——一名叫做马隆尼的市民收到了一封邮件,里面有一盒雪茄,当他打开这盒雪茄试图一探究竟的时候,这个盒子却爆炸了,致使马隆尼当场死亡,而一同被炸死的还有他的孙子。这一事件让威尔克斯巴里市民人人自危,甚至很多人都不敢接收外来邮件了。此时,邮政部特工不动声色地展开了调查,他们很快从炸弹残片上发现了蛛丝马迹,这份没有被炸弹完全销毁的邮件上面还保留着投寄人的信息。根据这一线索,警方很快就找出了真凶——米歇尔·富格曼,而为了追查凶犯,邮政部特工还专门模拟了那颗使人丧命的炸弹的构造,以此来协助侦破。

一般,利用邮件来从事犯罪活动的人往往智商都比较高。在1999年还同样有一些邮件,吸引了邮政部特工的眼光。那是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特工丹尼斯·辛普森在机场邮政中心检查邮件,在成堆的信息当中,隐藏着这样两封邮件,它们都是从一名叫做罗伯特·弗朗西斯的人手里发出来的。弗朗西斯将这两封邮件以不同的两个投寄地址投出,分别寄往两家“不同的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电话号码却是相同的。这样的把戏被辛普森一眼就看穿了,他看到,根本就没有“第二家公司”,便认定弗朗西斯一定在试图隐瞒什么。于是,辛普森立即申请了搜查证。拿到搜查证之后,他打开了这两封邮件,发现其中各有一盒被掏空了的录音带,每个空盒子里面被塞入了7000美元。这种情况更加引起了辛普森的怀疑,之后警方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弗朗西斯其实是一名毒贩,他一直在从事毒品交易活动。而就是凭借这个线索,警方成功抓捕了弗朗西斯,而且在2002年,这名狡猾的罪犯及其同党受到了7年到终身监禁的惩罚。

8.FBI如何在动乱年代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在美国众多的特工组织之中,联邦调查局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不管是从出镜率,还是知名度来说,它都在业内独领风骚。然而把历史向前翻,在它刚刚建立的时候,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组织最初只是一个侦探机构,和那些私家侦探经营的侦探公司相比,只是规模大了点而已。联邦调查局诞生的直接动因是美国西部长期存在的土地非法销售活动,政府对此表示很有压力,为了彻查这一现状,西奥多·罗斯福授权司法部长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组建了一个小型侦察机构,当时处于1908年。

在最初成立的时候,联邦调查局远远没有如今这般风光,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夹缝之中的。其实,在1908年的美国大陆上,早就有了很多的特工机构,比如财政部特工处、邮政部特工等等,国家为此要支付很大的一笔款子来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营。可以说,联邦调查局的成立必然会分走一部分属于其他组织机构的预算,这肯定会招致其他相关机构的排挤和压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小的联邦调查局就像一个哭泣的小姑娘,只能依靠伟大的罗斯福来扶持。

在最初建立的时候,和其他那些钟鸣鼎食之家相比,联邦调查局几乎可以说是穷困潦倒,而据后来的局长罗伯特·米勒回忆说,那个时候算上主要负责财务的会计,全局上下也只有34名员工,其中8人还是从财政部特工处借来的。不光是同行,就算是当时的创办人也对联邦调查局很不看好,司法部长波拿巴甚至在联邦调查局成立6个月之后才第一次提到了这个部门。更悲哀的是,直到那时联邦调查局依然没有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人们在提到它时不得不尴尬地开动自己的大脑,搜索一切合适的词语来指代它。由此便可看出,业内对于这个新生儿的轻视程度。到1909年,这个小型侦察机构才有了正式的名字,即调查局(BOI),当时还没有“联邦”字样。这个现状一直持续到了1925年,政府高层才在调查局前面加上了“联邦”,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本那个无助的小型侦察机构在身份上才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但是这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它在国内特工机构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状态,直到胡佛出任局长以后,局面才被彻底扭转了过来。

1932年7月1日,年轻的胡佛将“联邦调查局”正式改名为“美国联邦调查局”。三年以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联邦调查机构作用及其职权的法案》,而这支队伍的称谓也就尘埃落定了,至此,美国联邦调查局才算是摆脱了“无名氏”的痛苦。

随着政治地位的节节提升,联邦调查局的职责范围也渐渐加大,从一开始只是为了美国西部土地非法销售问题的调查,到如今“保护美国免受外国特工和恐怖分子侵害,为联邦、州、地方或者国际机构提供指导和执法帮助”。

在同一年里,还发生了一件对联邦调查局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事,那就是“查理绑架案”。1932年2月29日,新泽西州发生了一件大事,著名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拨通了警局的电话,告诉警方说自己的儿子小查理遭到了绑架!这一消息一经传出,无数美国人都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慨。因为林德伯格曾经于1927年驾驶着飞机从美国的纽约机场起飞,历经3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直抵法国巴黎。他的这一举动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个是“第一次实现了由美国往巴黎的直达飞行”,另一个就是“诞生了航空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有了这样光彩的历史,林德伯格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就随之提高了很多,而在小查理诞生之后,无数的鲜花、贺词也就纷至沓来。如今,这个胆大妄为的绑匪抓走了可爱的小查理,那么这个行为就如绑架了无数美国人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

在众目睽睽之下,警方很快就着手调查此案,而联邦特工也以一个协助的身份出现在了犯罪现场,但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凶手是一个针对联邦政府的恶棍,所以整件案子还是掌控在新泽西警方手里的。不幸的是,林德伯格一心只想救回自己的宝贝儿子,他和警方的合作并不是非常积极,这对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林德伯格的坚持下,当地政府同意了林德伯格用钱赎人的做法,而这个时候,联邦调查局出了一个主意,可以说这也为日后案件告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工要林德伯格在自己的赎金之上标出记号,林德伯格照办了。但是当林德伯格把7万美金交给绑匪之后,却一直没有找到小查理。一个多月以后,人们发现了孩子的尸体,经过验证,孩子在遭到绑架的当天就死亡了。由于狡猾的绑匪掩盖了几乎所有的痕迹,所以这个案子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成了悬案。

随后,在8月份,禁酒局、身份证局和联邦调查局合并,胡佛任局长。从人员配比上来说,禁酒局是最大的,有1200人,但是他们却纪律松散,效率低下,而调查局虽然只有360人,却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而正因如此,铁腕的胡佛才吞并了其他两个部门,将它们改造成了自己想要的工具。当部门扩充之后,经费的问题也就好办多了——联邦调查局顺利地建立起了自己先进的侦破体系。这一点可以说成是联邦调查局本身条件优化的完成过程。

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撑,联邦调查局的发展也就开始朝着有利的一面进行了。1933年10月,美国政府将“查理绑架案”的侦破权交给了联邦调查局。一接到这一任务,胡佛立即就派出了精英特工,全力追查真凶。1934年9月18日,调查局特工发现了几张流入罪犯手中的赎金,而正是通过这个线索,他们顺利地查找出了绑走小查理的恶棍理查德·霍普特曼,并将其绳之以法。“查理案”的成功告破让联邦调查局在美国大众心里的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而胡佛和他的下属也借着林德伯格的名人效应在镁光灯下大秀了一把,其知名度就如同坐上了火箭,直奔云霄了。

其实,联邦特工的权力范围被扩大也是有很大的机遇在其中的,所谓的胡佛执政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随后爆发的世界大战才是全面推动联邦调查局成长的直接动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调查局被授权承担起反特工任务、反蓄意破坏和煽动暴行任务。长期的一线工作给了这个小机构难得的曝光机会,而在实战当中美国百姓也看到了它的真实水平。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乱过去没有多久,美国就遇上了罕见的经济大危机,股市暴跌、经济崩溃,无数人在一夜之间家产荡尽,从百万富翁沦为了穷光蛋,而这在刚刚登上局长宝座的胡佛看来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经济不景气,社会治安也就随之不稳,那么联邦调查局的职能范围拓宽,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正如胡佛所料,1932年,自美国国会颁布《联邦反绑架法案》开始,联邦调查局手中的权力就一直呈扩大趋势,到1934年之后,胡佛手下的特工都可以持有武器、逮捕疑犯了。可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因为有枪的和没枪的办事效果远远不同,即枪支大大提升了联邦调查局特工的办事效率。

经济危机残留下来的痕迹还没有完全消退,美国又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旋涡,而且这次战争直接将联邦调查局推到了世界化的舞台之上:国会授权联邦调查局可以涉及中南美洲的刑事案件调查和情报活动。美国加入同盟国之后,战争的形势很快就明朗了,轴心国在美国原子弹的威胁之下举旗投降,《波茨坦条约》签订,随之冷战时期又到来了……

可以说,胡佛和他的联邦调查局是在国家一系列的动荡之中顺利上位的。由于在战乱时期不能依靠常规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不择手段的胡佛也就成了动乱年代的最大受益者,而且由于他的成功经营,联邦调查局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跃成为了美国特工组织中的龙头老大。

第三章 美国是如何培养出世界级的超级特工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国特工,对已被成功招募的特工来说不是很难,但也不会很简单。美国的大型特工组织每一年都会向社会展开招募,中央情报局甚至还会为自己打出广告。通常说来,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招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它们一个主要负责国内犯罪调查,另一个则旨在国际情报的搜集。它们两个可以说囊括了整个特务机构的所有活动范围。从人员选取的角度上,被选取的人员都要经过一系列的严格审查:不属于美国公民的不要、年龄太大或者太小的不要、有犯罪前科的不要……但是在这个注重个人能力的舞台上,不管你有什么背景,在考官眼里都是个0。此时,或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比较合适:“机会人人平等,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个罢了。”

1.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联邦调查局的秘密特工

既然美国的特工在世界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而联邦调查局门下又是美国一流的特工组织,所以要想进入联邦调查局的大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削尖了脑袋使劲往里钻,所谓有竞争就有了压力,这对于负责选拔的官员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成千上万渴望加入特工组织的人来说,却是非常痛苦的。每一年,都会有很多人因为落选而黯然神伤,甚至为此掉下眼泪。

由于每一次公开招募时报名参加的人都非常多,以至于想要加入特工团体的人把整个招募现场搞得车水马龙,而负责招募的人对此也很无奈。

联邦调查局的总部设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上,整座大楼呈米色,在阳光力度不佳的情况下,它显得非常普通、平淡,唯有在阳光稍强的日子里,它才会懒洋洋地反射出几道亮光来。这座大楼就是“埃德加·胡佛大楼”,显而易见,这是为了纪念显赫一生的前局长胡佛而起的名字。它是联邦调查局的总部,特工得到任何重要文件、消息之后,都会将其传到这里,而调查局的高层官员也都是在这里供职。

从联邦调查局最初建立的那一批班底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英团队,即使当初是一个只有34人的小作坊,但他们也是个个身怀绝技。按照这一规矩,后来的联邦调查局人员选拔也是非常严格的。到目前为止,联邦调查局一共有3万余名员工,其中有1.2万人做着我们所崇拜的特工工作,另外1.8万人属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支持人员。虽然特工的招募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具体到一些内部工作上,这些条件显然就放得比较宽了,现在联邦调查局的雇员当中,甚至还包括1000多名残障人士!实际上,在1972年以前,联邦调查局里面依然没有一名女特工,但这个现状随后就被打破了。管理者发现,其实一些女特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更加仔细、不易被觉察出来。所以,到了现在,埃德加·胡佛大楼里面坐着1.3万名女性,而且以前受到排斥的少数民族人士也在这里得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在这里占有7000多个席位。

从1908年的34人,发展到今天的3万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奇迹。那么,这些员工又是如何被招入的呢?事实上,每一年联邦调查局高层都会发布消息对外展开招募。一般,想要加入的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报名来申请名额,而这就是招募的第一步。

负责选拔的官员会将这些报上来的名单逐一核查,如果谁有违法犯罪的记录,那么这个人就等于和自己梦寐以求的特工职业说拜拜了,因为这里是不招那些有犯罪前科的人的。而且,年龄太大或者太小都会成为很严肃的障碍,一般选拔官只要那些23到36岁之间的人。此外,没有工作经验的也不能留下。因为这代表社会经验的缺失。所以,如果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特工,那么3年以上的全职工作经验也是必需的。在学历要求上,必须是本科毕业生,而且所学的专业必须在物理学、计算机、财经、会计、信息技术、工程、执法等相关学科范围以内,同时他们还需要对军队、情报、语言等方面有详尽的认识。那么,如果哪个不幸的文科生一定要想加入这个团队,那么他必须熟练掌握多种语言。而所有这些条件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参加报名的,都必须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充满热爱之情的美国公民!

第一步的海选是一个残酷的过程,由于条件过于苛刻,所以淘汰了一大批人。即便如此,剩下的人由于基数太大,也不能直接面试,于是就到了特工选拔的第二步。这一步说起来还是比较有趣的,申请者会被进行一个相当严格的背景调查,而“测谎”在这一轮考试中也会闪亮登场,选拔官会根据得出的结论来继续自己的考察。实际上,“测谎”本身的可靠度也不是100%的,只要个人心理素质够好,撒个小谎也是不会给人发现的。美国历史上就有过几起类似的例子,一名叫做其普的连环杀手面对警方先进的测谎仪时,面不改色心不跳,从而成功地通过了测谎。然而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不仅如此,负责选拔的人员还会细致地探访这些申请者的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连他以前工作过的单位都是重点光顾的对象,也就是说,所有和这个人有过联系的人只要活着,都有可能成为选拔者造访的对象。造访完成之后,选拔者会给自己的考察目标做一个评分,最后决定哪些人离开,哪些人留下。

第三步是面试和笔试。那些被书面邀请的人会被带到指定地点进行考试。可以说,这一步对很多人而言依然很残酷。因为面试和笔试的很多题目都和逻辑推理、联想有很大关系。比如问题:“马戏团里有两名侏儒,矮一点的那个是瞎子。后来团里只要一个侏儒了,两人就决定比高,谁的个子高谁就自杀。可是在约定比试的那一天,矮个子侏儒自杀了,人们去看他的时候,只看见满地的木屑和木头做的家具,请阐述矮侏儒自杀的原因。”这在很多人看来,根本就是一个无头无尾的故事!然而,要做一名联邦特工,通过这样的考试却是必须的。按照官方的解释,高个子侏儒是真凶,他偷偷将矮个子侏儒的桌子腿、板凳腿都削短了,当第二天他可怜的瞎眼同伴醒来后,摸到自己所有的家具都变矮了,他以为自己长高了,就在绝望之中自尽了。

在足够优秀的情况下,最终通过前几轮考验的人将被带到一个特定的训练营中参加集训。据统计,前几轮的考试将淘汰85%的报名者,剩下来的15%可以说是集天赋、人品、智慧于一身的精英分子。选拔官将会把这些准特工集中到华盛顿司法部或者是弗吉尼亚州关蒂科海军基地,让他们在这里接受一个为期3个月的培训。而来到这里的人还要时刻谨记的一点是,他们的命运依然还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因为这次训练营里依然会有人被淘汰。所以,如果想要留下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联邦特工,那么刻苦训练、认真听从上级的教诲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在胡佛执政时期,甚至连一些拼了命认真训练的人最后都会被遣送回家的,但这和胡佛本人的好恶、喜欢听小报告有很大关系。

胡佛担任调查局局长48年,可以说是占了联邦调查局历史的一半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只要是不讨他喜欢的人,基本都会被扫地出门。但胡佛本人对来到训练营中参加集训的准特工非常重视,所以他常常会抽出时间来视察这些人的训练情况。只要是胡佛要来,那么提前一天,教官就会非常隆重地搬出一大堆条条框框,让这些“未睹天颜”的毛头小子记住:“头发剪整齐、擦亮你的皮鞋、穿上干净的白衬衫,恭敬地注视领导的眼睛……”甚至连握手的时候,这些人也必须记住,手不要颤抖,力度要适中,手心不可以出汗。很不幸的是,长久以来,胡佛早就被塑造成了一个神级人物,当准特工有机会能和这位大神有一丁点儿肢体接触的时候,紧张、恐惧、兴奋都会一齐涌上来。也就是说,想要毕恭毕敬地和胡佛完成一个简单的握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好在能被带进训练营里的人也都不是什么蝇营狗苟的小角色,很多人还是经受住了这些考验。

在胡佛的注视下,另一个必须谨记的就是不能有消极的言论或者举动出现——胡佛提倡打小报告,所以只要谁有什么不和谐的声音传出,那么他就可以打点行李,准备回家了,而且不管他本人的能力有多强,都只能接受这样的结局。胡佛时代的副局长威廉·沙利文就回忆说,和自己同在一届的训练营中的一个小伙子,人很聪明,但是在言语上却很犯傻,他告诉沙利文说,自己参加的这个训练营有很多问题,虽然大家都认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小伙子还是被遣送回家了。

可以说,在华盛顿司法部或者弗吉尼亚州关蒂科海军基地的训练是联邦调查局选拔特工的重头戏——在3个月的集训里面,学员需要掌握的科目被划分为6门主科,9门副科。主科的内容主要是联邦刑事法和一些调查方法,而副科就是具体教导如何使用各类武器以及犯罪现场的证据搜集等等。当3个月的集训结束后,考官会举行一个考试,考试的内容就和以上15门科目密切相关。既然是精英考试,那么这个合格线也就不能太低了,联邦调查局特工的收录线是需要85分的。在考试结束以后,这些准特工就可以安静地等待结果了。如果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么他们就按照文件上指示的办公处去报到;如果没有被录取,那么他们什么也不会得到,甚至连考试成绩单也不会有人给寄回来。

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伊斯兰教义和肢体语言也被加入到了特工学习的课程里,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出现了紧张态势,很多国际犯罪也都在事后证明和宗教有关,因此伊斯兰宗教也被拓展进了联邦特工的学习范围。

当这些初级特工被调查局高层认可,下放到各个办事处、分局工作之后,他们这才算是迈进了联邦调查局的大门。既然门槛高,待遇自然也就非常不错——但凡新入职的特工,都可以得到一份年薪不低于5.7万美元的合同。

2.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央情报局的秘密特工

在招募特工的时候,历届中情局局长都非常信奉开山祖师多诺万的理念:一定要有智慧的!愚蠢的人是做不好特工的,不够狡猾的人也不能被委以重任,那样只能像天真的黑尔一样,被送上绞架。

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情报员,还需要有优秀的表现能力、不怕以身犯险、身处绝境也不自暴自弃。不仅如此,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如果要做一名优秀的特工,只要符合以上几点就可以达到;但是如果想要扬名立万,那就必须得有一技之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美国中情局特工选拔被专业化到了两点,即观察力测试与意志力测试。

被选拔出来的人员还需要接受严格的训练,但与以前多诺万式的赶鸭子上架不同。还没有等初级特工从过关斩将得到录用的喜悦中清醒过来,负责训练他们的教官就来了。在为期3个月的训练当中,这些初级特工会被集中到总部去听课。在总部他们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理论知识,比如伪装呀,目标国家的风俗地理呀,语言文化等等。3个月之后,他们会被带到弗吉尼亚州一个叫做皮里营的农场,然后展开实操阶段的培训。这一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是一些徒手格斗的内容。但是这里的搏击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搏斗。因为特工和敌人之间的较量,往往是不能置对方于死地的,他们学习的主要是一些利用手掌、手指、脚跟去击中对方要害的“散手”,这其中结合了中国功夫、柔道、擒拿术之中的精华部分,既可以防身,又能够顺利抓捕目标,留下活口。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接受一些翻墙入室的训练,同时也得接受必备的窃听、监视手段的训练。

为了避免这些没有实战经验的初级特工一招不慎犯下大错,中央情报局会在训练结束后将这些人集中分配到情报局的各个下属部门,等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这些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分子才能被派往世界各地,从事不同的特工工作。

在人员选取上,中央情报局是很倾向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的,他们会在学校里建立自己的联系点和眼线,而一些大学教授其实也和中央情报局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他们平日里会密切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旦觉得谁有做特工的天赋,他们就会暗中对其进行关注和记录。一到学生毕业的时候,也就是这些人最忙碌的时候,中情局招募办公室的人就会和他们安插在学校里的联系点取得联系,搜集毕业生的个人简历,从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人。而很多时候,招募者会要求和自己挑选的学生在校园里单独会面,从而趁机招揽人才。

通常,中情局外派的线人还喜欢在一些快餐店、酒吧当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因为这些地方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更重要的是,比起整日待在学院里做学问的教授、学者,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而这一点正是被历届中情局领导人所重视的。比如一些人擅长开锁、喜欢偷窥,或者有杀手天赋的人等,在招募人员眼里都会很被看重。

中央情报局也是通过网上报名开始选拔的,这一阶段和联邦调查局相差无几,第一步都是逐个核实姓名、资料,看看申请者有没有什么不适合做特工的背景和资料,比如“申请者是否喝酒、吸毒、有无在国外居住的亲属、是否同性恋”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大力宣扬人权的国度,同性恋依然是被排斥在中央情报局之外的。在负责选拔的人眼里,他们的工作应该是宁缺毋滥的,因为招入一个不合适的特工,只能给中情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第一步通过了,那么就会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工作人员会对这些可以做特工的人进行一个安全检查,深入调查对方的家庭情况、本人经历等等。其实,这一条也是非常麻烦的——如果这个人属于外来移民或者是拥有多重国籍的,工作人员在精心挑选的时候也会思之再三。虽然持有多国国籍在他们眼中看来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个要和当时负责挑选的人联系起来——如果这个负责挑选的人对拥有多国国籍的人士有排斥心理,那么这个申请人就会被直接淘汰了;如果负责挑选的人需要一部分持有多重国籍的人来打入别的国家,那么这个人肯定会被另眼相待。当然,这个多重国籍持有者,必须是拥有美国身份的。

当前两步顺利通过之后,申请者将会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考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身体检查和毒品测试、精神测试、心理测试和测谎。

身体检查和毒品测试是每一个想要做特工工作的人的必经之路。这个地点一般都在中央情报局下属的医学实验室当中进行,如果发现申请者有体质上的问题,检查人员就会打出一份单子上报,而这个人也就被淘汰了。

接下来进行的还有精神测试。每一名申请者都会被问到2000个左右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人对这些问题嗤之以鼻,但是负责选拔的人却将其奉为法宝,并且乐此不疲。据一名参加过心理测试的美国女孩琳德西·莫林回忆说,她当时收到的很多问题听上去和特工没有一点联系,最让她郁闷的是一些“是否”判断题。比如考官一本正经地对她说:“听着,琳德西,你的下一个问题:比起消防员,你更想要成为一名花匠吗?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在她的自传《揭露我自己:我的CIA特工生涯》当中,琳德西还说,当时她和负责筛选的老精神病医师有这样的一段交锋——先是那位形容枯槁的老头告诉琳德西说:“你的精神测试结果不尽人意。比如,你在这个问题‘我从来不希望我是异性当中的一员’中,你给的答案是‘否’;另一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发生过异常性行为’,你的回答也是‘否’。但我们一般不接受性异常患者。”

被一个枯树皮一样的老头子说成是“性异常患者”,21岁的琳德西花容失色,涨红了脸,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那么我想我首先得搞明白这一点,你所指的‘性异常’究竟是怎么一个概念!”那名精神病医师也无比镇静地盯着琳德西的眼睛,回答她说:“我很想知道,你在回答‘否’的时候,你自己眼中的‘性异常’是指什么?”还没有等琳德西回答,老头又继续追问了一句:“你有什么性试验?”

关于当时的情形,琳德西说:“我恨不得当时就站起来跳出去,头也不回!”但是和其他渴望得到工作的求职者一样,琳德西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她坐在那里没有动,到了最后,精神病医师在琳德西的文件上这样写道:“在性方面,你显得不正常。”

如此的精神测试确实让很多人尴尬无比,但是要通过中央情报局的这一轮考验,仅仅这样还不够,他们还需进行测谎实验呢!工作人员会邀请合格的申请者来到自己安排好的小屋子中。这个小屋子是没有窗户的,里面布局很简单,精密的测谎器就摆放在桌子上,工作人员将感应器贴在目标对象的胸部和腰间,然后提出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类似“你是否属于恐怖组织的一员?”、“你是否在为外国特工机构工作?”、“你偷过东西吗?”、“你有过吸毒的历史吗?”、“你是否曾蓄意破坏联邦政府的财产?”……这样的问题会被反复提出来问好几遍,有时候是立即重复,有时候是在问过几个问题之后突然杀个回马枪。在大部分时候,虽然测谎仪还是起作用的,但是这个仪器也不是百分百正确。如果真的有人能够对测谎仪隐瞒什么,那只能说他是“心理素质硬到家了”!

当这一轮的考验完全通过了之后,申请者就会被安排参加“观察力测试”和“意志力测试”。“观察力测试”主要是考察这些未来特工的眼力的,这一部分的题目由专家或者考官自己来拟定,很有点像我们喜欢玩的“找茬游戏”。实际上,“观察力测试”的难度比起后来的“意志力测试”要小很多。考官的惯用的意志力测试手法就是,将申请者和其他恶名昭著的杀人犯锁在同一间黑屋子里面。可以说,这一招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因为美国在很多州都没有死刑,而不少囚徒都是穷凶极恶的连环杀手,所以他们有的就被判了终身监禁,致使他们原本就非常扭曲的个人心理更加狰狞,所以没有人敢保证自己会不受到侵害,而且在美国集体监狱中,常常发生狱友互相残杀的情况。而那些胆敢和杀人犯共同关押在一间黑屋子里的人,他们的意志力可以说都是超出正常人水平的。此外,在考验别人意志力的时候,考官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在未经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将申请者从家中带走,也是关入一间黑屋子里,然后置于强烈的反光灯下。这一招也是非常狠的,很多申请者会因为表现出巨大的不适应而惨遭淘汰。当然,经过这一轮的考验之后,剩下的人基本上也就一只脚踏入中央情报局的大门了,而他们的身份也就被写入了“EOD”名单,即“进入工作状态”的意思。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部工作,他们就可以直接被转为正式特工了。

近年来,出于对一些热点地区的特别对待,中央情报局领导还提出了“多样性原则”,而这一指导思想被运用到招募当中,就使得一些会说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申请者备受青睐。据统计,在2006年,中央情报局有23%的新人是非洲裔、亚裔、拉美裔美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同时阿拉伯裔、南亚裔的雇员也渐渐提升了他们的总体比率。

和联邦调查局的人员选取相比,中央情报局员工的入选难度不相伯仲,二者在选材方式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都要经过提前网上筛选、心理测试、测谎、面试等几个环节。不同之处就在于,联邦调查局最后还会对自己的学员进行一个严格的考试,而报名参加中央情报局的人,只要通过面试,经过为期半年以上的训练,就可以进入各个分部参与实习了。

此外,在招募方式上中央情报局最近几年也是采取了公开化的路子,因而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情局为自己打的广告。而素来以隐秘著称的联邦调查局,在对外招募时往往搞得很神秘,所以要他们出去大张旗鼓地给自己做广告,那也是不可能的。再有一点不同的是,也可能是进入中央情报局相对要容易一些的原因,所以中情局的员工工资没有联邦调查局的员工工资高。相比起一被正式录用就可以获得5.7万美金年薪合同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中央情报局的新人一年只能领到2万美元。

3.FBI如何训练和培养超级特工

联邦调查局保持着自己一贯的隐秘作风,如果由于工作需要,想得到这里的内部消息无疑比登天还要难。而这一点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专属培训基地“调查局国家学院”的建成方式就略知一二:外部有浓密的大森林完全掩盖,如果不是经人介绍,第一次路过这里的人还会以为,这里就是一片草木葱郁的大雨林呢!这个训练中心其实是坐落在弗吉尼亚州关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内部的,属于“国中国”,和埃德加·胡佛大楼仅仅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为了保密起见,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就低调地隐藏在丛林深处了。据资料显示,这片森林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85亩。

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是在1972年悄然开办的,当时胡佛局长已经走到了他个人生涯的末期,但是这个时候胡佛强硬的处事态度却没有丝毫改变,甚至愈加充满怀疑,而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多年以来积累下的海量政敌击倒,他必须为自己培养一批绝对忠实的心腹,于是当有人建议开办一个特工学院的时候,胡佛立即点头答应了。在最初开办的时候,调查局高层给这个学院的定位是高级特工和特工培训机构。由于委身于丛林深处,即便是人们坐上直升飞机,也不能看到联邦调查局学院的全貌。

2009年的5月底,《世界新闻报》的记者有幸得到了进入联邦调查局训练中心的机会。在穿过大片的丛林之后,这些记者便进入了学院内部。据这些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们刚刚走进学院大门,就传来了一阵阵的枪声。按照规定,对于学院内部的情况,这些记者是不能摄像的,所以在进入学院之前,他们都要经过一个非常严密的盘查,类似于针孔摄像机这样的装备,在联邦调查局特工眼里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如果有谁试图耍点小聪明将这些“违禁物品”带入基地内部,那么结果只能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自取其辱了。

学院媒体官科特·克劳福德一直对记者是耳提面命,这里甚至连拍照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未经允许,来访者一律不得拍照,即使是那些得到许可的记者,也必须遵守这样一条规则,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你拍可以,但是不准对着人拍。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在这里培训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将来是要被派出去执行秘密任务的,他们的任何信息都要严格保密,一旦将这些人的真人照流传出去,那么不光对于被摄者本人,对联邦调查局来说都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威胁。

由于学院内部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来到这里的所有学员和工作者的生活安置问题也就显得十分突出了。最近几年,这个训练中心招入的学员都超过了1000人,再加上一些内部培训师、教官,这里的人口密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为了安排这些人的饮食起居,建筑工人在这里修建了3座住宿楼和1座餐厅大楼。由于学员还需要接触一些理论知识,所以教学楼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作为一名特工,强壮的体格、敏捷的身手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3个月的时间里并不能保证让一名体质一般的人员变成施瓦辛格,但是设计者还是给这里安放了一个设备齐全的大健身房和一条室外跑道。像前面说的那样,3个月的魔鬼训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体格,也就是说,联邦特工矫健的身手,还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拥有的。

在进入训练中心之后,《世界新闻报》的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状,那就是在这里面竟然还有礼拜堂,而这当然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延伸。历任的调查局局长都想要为自己培养出绝对忠诚的干将来,而在他们看来,有信仰的人会比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更加可靠。

为了应对一些大的集会或者典礼,训练中心还有一个足以容纳1000人的大礼堂。假如调查局高层视察这里的工作进展情况,或者教官需要通过大集会的方式向学员传递什么信息,都是要通过这个礼堂的。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恐怕还要数训练中心的汽修厂了。一般,不明就里的人乍一看,还以为是自己走错了地方,而实际上,这个汽修厂完全是根据需要而建立的。因为按照要求,这里的毕业生都要会驾驶,而且教官训练的内容也不像有车一族那么斯文秀气,他们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学会高速驾驶的技巧以及如何在高速行进当中拐弯等。如此刺激的飙车无疑让诸多学员大呼过瘾,但是对于汽车本身来说却是一个相当残酷的现实——有数据显示,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弯道行驶对车体本身的损耗非常严重,而且为了让学员取得较大的进步,派往这里的汽车造价都比较高,所以设计师就给这里修建了一个维修厂。

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建筑就是法医研究与培训中心。之所以要建它,是因为在这里训练的学员,在考试合格、成为正式的特工之后,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派往犯罪现场去,而这个时候有一些法医方面的知识就显得非常有用了。实际上,现场搜集证据还不是第一位的,最为关键的是学习法医知识,可以帮助联邦特工在办案时找出头绪。

抛开这些后勤行政上的建筑,剩下的就是那些关于真枪实弹的演练场地。和记者刚刚进入大门的时候所听到的一样,这里有很多靶场,其中1个室内的,8个室外的,所有的学员都将按照教官的安排,专心练习自己的射击水平。而为了提高学员实战能力,这里还有4个飞碟靶场和1个步枪冲锋枪靶场!说到实际操作,训练中心还有一座“模拟城市”,专门用来给训练营中的未来特工练手,而同时,毒品管制局训练学院的学员也是在这个模拟城市当中开展实际操作的。这样的实际操作对这些准特工的意义是很大的,调查局高层对于这一点也非常重视。

此外,这里有一个专门用来供学员实习用的“霍根银行”。据说,该银行每天都会被“洗劫”3次!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从那些准特工刚刚踏入训练营的那一刻起,负责培训他们的教官就会告诉他们:“你们是尖子,是精英,是全世界最被精心挑选的人!”这样的话语与其说是洗脑,不如说是为这些准特工注入了强烈的使命感。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学员建立起无比的优越感,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官在进行授课的同时,还会把美国的传统文化——个人英雄主义带入课堂,而且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向学员讲述联邦调查局历史上的每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而这里被提到最多的一位英雄就是沃尔特·瓦尔什,他甚至能够在心脏中弹的情况下回过头来击毙对手。这显然超越了生理极限,绝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汉!

总体来说,位于丛林深处的联邦调查局训练基地对于学员的专业性培养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这些队员塑造成对联邦政府忠心耿耿、身手不凡的人才。

4.CIA如何训练出纵横全球的超级特工

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区别是:联邦调查局特工要对付一些危险的犯罪分子,而中情局的特工主要是为了刺探情报,获取消息源。所以说,联邦调查局的训练“偏武”,而中情局则稍稍“偏文”。

当那些申请者获得准许进入培训阶段的时候,他们就等于开始了自己的特工生涯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那么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是必须的,所以中央情报局特工的培训方式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保密训练”。作为特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是他们的头号任务。就像一位中情局高层人士在“北弗吉尼亚州征募司令部”特工招募现场上所说的那样:“掩盖身份——生活在谎言当中,这一点确实很困难,但是你们必须这样做。不用担心,我们也会为你们提供大量的可靠帮助。想象一下吧,实际上你们需要做的保密任务已经开始了,那就是你们需要找到一个完美的理由,来彻底隐瞒今天你申请加入特工组织这样一个事实。”

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很多被招募进去的特工都在总部存有自己的秘密档案,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有一部分被派出去执行秘密任务的人,他们的档案只有极少数的负责人知道。这虽然为他们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也引出了不少无名英雄——有不少人直到牺牲,他们的身份也没有得到确认。

中央情报局主大厅的墙壁,被设计成了一座“星墙”,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一个在执行任务中死亡或者失踪的人员。这些星星的数量是70颗,但是只有40颗是“有名有姓”的,其余30颗星星究竟代表谁,就连中央情报局自己本身也搞不清楚。实际上,自中央情报局建成以来,这里损失的优秀人才数量远远超过了70人。

这虽然很残酷,它使得一大批对联邦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最终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但是这也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安全所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其实,就连那些不参与第一线情报搜集的中情局雇员,他们也必须记住:“不得向任何人,包括配偶,提起自己工作的细节内容!”也就是说,保密和沉默,从特工工作本身来讲,是必须的,而这也是中情局所有人员需要上的第一课。

按照中情局的工作方向,接受训练的特工大多数是要被派往国外执行任务的,这就意味着和其他民族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所以他们的第二个培训方向就是伪装和语言训练。这两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伪装训练不光包括学员在自己外形方面的伪装,还包含了身份伪装、观点伪装等等,但外形伪装是最首要的一点。在早期的时候,中央情报局的伪装道具比较少,多是一些大衣、帽子之类的,可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他们渐渐将一些硅胶做成的假鼻子、假耳朵等运用到了实战当中来。类似仿制的人体器官都是后勤行政方面负责制造的,特工培训很少涉及到这些,他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使用这些现成的道具。

在中央情报局历史上,最有名的易容大师叫做鲍勃·巴伦,他给很多特工都化过装,而且在25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为在外执行任务的特工作了不少贡献。

除了如何熟练戴上假皮肤,学员还需要学会在和别人交往时如何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这就涉及到了身份伪装和观点伪装等等。在外执行危险任务的特工都是有自己的假身份的,他们的证件通常都是由政府出面办理的,所以很难识别真伪。有时候需要将一些特工塑造成商人、游客等,而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还需要和对方特工接触。那么这个时候,特工就需要将自己伪装成敌方阵营的一员。当然,到国外工作,如何隐藏或者报上虚假的政治倾向,这也是中情局特工的必修课。

实际上,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一名特工如果到了需要进行易容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几乎可以断定,他的处境已经非常糟糕了。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大家还是和平共处的,那么在训练营当中接受的语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中央情报局特工的语言训练也是分得很细致的。好比说,你将要被派往埃及,那么阿拉伯语就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没有人会专门再外送你一个翻译,而且埃及本土的人文风貌、历史、国情、民族信仰等等,都是学员需要认真研究的。就比如说,埃及人非常忌讳打哈欠,在他们看来,打哈欠是魔鬼在作祟,如果实在忍不住打了一个,那么就需要赶紧学习埃及人的做法,说出“请真主宽恕”这几个字来。

语言训练的另一个内容还包括社交语言的使用。因为那些被长期派驻国外的特工,按照高层的意思,是希望让他们成为一个固定的眼线。如此一来,和当地政府、百姓之间搞好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所以,不会说话的特工是没有用的,他们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取得别人的好感,征服别人。关于语言培训,中央情报局是和国际热点联系比较紧密的。就目前来说,学员需要掌握的语言有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汉语、阿拉伯语,以及德语,而另外一些高级特工还被要求掌握比较少见的小语种。

为了让特工更好更快地掌握一门语言,2002年的时候,中央情报局还专门成立了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就在北弗吉尼亚州的一片商业区里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因为这片广袤的商业区四处都是高楼林立,就像一片原始丛林一样将这所学校掩盖了起来。中央情报局的管理者本身也没有想给这座大楼悬挂什么标志、牌子一类的,所以如果有人路过了这里,那么在他看来,眼前这座大楼和其他建筑不会有什么区别。

在中情局大学里面特工主要是学习一些关于语言类的知识,同时也会对学员的团队意识作一些训练。这门课的代号是“CIA201”,培训期为3周。这门课程看起来是非常有趣的,教官会要求他的学员将自己的队友用绳子绑紧,然后吊到离地面10到20米的高空,而那些被吊在空中的人就被称为“鼯鼠”。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要培养队友之间的信任度。“CIA201”还有其他很多花样来提高学员的协作能力,比如教官会让自己的队员一起去走平衡木。注意,是集体上!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官透露说,这一项任务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大家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站稳了,因为只有当所有人的脚都站稳了之后才算成功。

和所有的特工机构一样,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也是要在参加正式工作之前接受模拟实战的。教官会先让学员观看一段录像片,片子的内容是自己的国家遭受非法入侵,是假设的,不是真实的。在这样一部带有“受虐妄想症”的视频当中,入侵者使用了坦克、导弹,以及生化武器等。看完这段录像,教官会发给学员每人一本关于交战国双方的真实情报手册,然后要他们提出对冲突后果的构想。可以看出,中央情报局的实战模拟和联邦调查局是有不少区别的。中情局更倾向于预测、防范,带有很深的预见性;联邦调查局更注重在事件发生后如何正确处理。在学生做自己的构想时,教官还会人为地设计出很多噪音来干扰他们,比如电话、敲门等。

文化课上的学习大致到此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在完成3个月左右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员会被带到弗吉尼亚的“皮里营”农场当中进行强化训练。这里的课程包括徒手格斗和特工知识的专业化训练。

考虑到自己的生源大多是一些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从整体上讲,如果遇到敌对分子,比力气他们是不会占到上风的,所以在皮里营训练中心,教官教的都是一些“巧劲”,即让学生学会攻击敌人要害部位的技巧。

为了让特工学会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混进别国国境,“皮里营”还有专门的模拟国界线,特工就在教官的监督之下完成一次次非法越境演习。关于特工技巧,仅仅学会潜入敌方国境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工还需要明白如何监控、盯梢,如何建立安全的接头地点、怎么样收发密码电报、怎样纵火、爆破,以及绘制地图等等。如果不幸被人盯梢或者跟踪了,他们还要学会安全逃出对方视线的方法。当然,研究敌方的反特工机构的行动方法和组织机构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哪个特工能对自己身边的反特工机构了如指掌,那么他的生存概率就不是普通特工所能比拟的了。

在皮里营的训练时间一般来说会稍长一些,差不多会达到9个月。当这9个月的培训过去之后,学员会被安插到各个分部中去进一步实习。而如果想要成为那些被派往世界各地的秘密特工,最短也需要3年的工作经验。

5.联邦调查局都有哪些特殊道具、特殊武器和秘密

“酷刑”

相较于其他特工机构,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是允许持有武器的,而这些特工本身实际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其实,这也是他们长久以来和凶犯打交道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对比中情局的特工,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需要应对的场面往往更多一些——他们不但要主动攻击犯罪分子,有的时候还需要将自己的行迹也伪装起来。以下便是特工伪装自己常用的道具:

第一种道具,即“足迹伪装鞋”。它可以顺利地帮助自己的主人掩盖很多问题,而在设计原理上,它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把动物的足印花纹复制到鞋子的底部。特工穿上这样的鞋子走路,也是为了销毁自己的部分证据。千万不要小看了脚印,现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足迹研究人员,一部分专家单单凭借现场的一个脚印就可以识别出罪犯。当然,这种鞋子在美国的特工人员当中使用范围还是很广泛的。也就是说,它不只是联邦调查局特工的御用品。

第二种是用特殊材质书写的信息。从表面上看,这份文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用紫外线一照,就可以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实意图。可以说,书写这份文件的人需要有专门的用具的,但是这在联邦调查局特工眼里,根本就是小儿科。

第三种是做成手表的照相机。它也是联邦调查局特工惯用的道具。因为它的伪装性非常好,还便于携带。当然,在平常没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这个照相机还是被用作为普通手表的。

在情报获取方面,联邦特工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就算是那些只可以打下一个钉子的地方,他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安插眼线的点。不仅如此,一杯看似平常的饮料,往往隐藏着一些问题。其实,杯子中的液体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就在于杯中的那一根牙签——它实际上是一个窃听器。它的造价是500美元,不算太贵,但是它的覆盖半径达到了100英尺。

由于很多时候联邦调查局探员都需要面对危险的犯罪分子,所以设计师也造出了一种既可以用来拍照,又能拿来射击的多功能手枪。其实,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非常高明的技术。简单说来,设计者只是把一架微型照相机安装到了手枪枪身上而已,而从内在联系上说,枪和相机是没有关系的,就好比是家里的电脑又多了一个看电视的功能一样。

正常情况下,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还是以攻击性武器为主的,他们的主要武器配备包括手枪、冲锋枪、各类炸弹、防弹衣等等。

调查局的HRT反恐小队有一种专用手枪,型号是M1911,它的设计者是约翰·摩西·勃朗宁。这一款手枪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新品种,其优势在于结构简单,不易出现故障。最早的M1911手枪可以装7发子弹。由于在投入使用之后,它受到了很大的赞扬,于是联邦调查局就将这一款手枪直接分配到自己的HRT小队名下了。

在主武器上,调查局特工一般使用的是MP5冲锋枪和M4A1卡宾枪。MP5冲锋枪的祖籍是德国,美军现在使用的这个型号的枪是HK公司根据调查局的要求专门开发出来的。经过这一次改良,MP5冲锋枪的口径达到了10毫米,比此前增大了1毫米。了解枪械的人都知道,枪支口径增大一毫米,其射出的子弹威力也会大大加强,而其中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高的。MP5冲锋枪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射击精确度非常高,后坐力也很小,军人甚至可以只用一只手就完成射击。唯一的不足恐怕就在于它的造价比较高,但是这在“不差钱”的美国人看来,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M4A1卡宾枪原本是从M16突击步枪当中演变出来的,相比M16,它的最明显特征就是短小精悍。这种枪属于3发点射,和CS系列游戏当中一样,它的威力强,命中率高,深受联邦特工的喜爱。这种步枪的单支造价在800到1200美元之间。这看上去不是很便宜,实际上这点钱在M700狙击步枪眼里看来根本不算什么。M700狙击步枪为了防止撞针意外断裂,甚至采用了钻石来做撞针,而这也正是它号称精准度最高的中口径狙击步枪的原因之一。

联邦调查局特工在防御上也非常讲究,他们的头盔采用的是MICH2000型号的头盔。这种头盔采用的是记忆海绵,以此可以保证佩带者的舒适程度。如果有谁拿错了头盔,那么他一戴在头上,就会立即觉察出来。在造型设计上,它是没有帽檐的,这样可以让佩带者的视野更加开阔,耳朵部位的突出部分也被缩减了,因为这样特工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听力。当然,没有刺不穿的盾,所谓的防弹衣和军用头盔等等,都不能完全保证能够抵挡住枪弹的袭击,只能是最大程度地减免伤害罢了。

和其他特工机构还有一个区别就是,联邦调查局拥有对目标动刑的权力,这一点是美国总统布什在位时批准的。既然是精英分子,那么这些特工的刑讯逼供也就显得不那么血淋淋了,因为他们更注重在精神上打击对手,以此来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就联邦调查局内部目前曝光的一小部分审讯方式当中,人们可以看到,这些特工会强制嫌疑人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剥夺他们的睡眠。科学家认定,人在没有睡眠的情况下,只能存活一周的时间。而目前世界上持续没有睡眠的纪录保持者是一名叫做克莱尔的英国姑娘,她连续178个小时没有睡觉。不过,她是在参与比赛。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将一个人单独放在一个屋子当中,连续50个小时不让他睡觉,这个人就会产生幻觉,并且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心神紊乱;当这个时间到达70个小时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和感觉就会麻痹;如果到了120个小时,这个人就会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可以说,剥夺别人睡眠是一个非常狠毒的审讯方法,而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如果对方实在坚持不住了,那么给他一段休息时间,等两天之后再来提审时没有皮肉之伤。这种方法相当管用,它在保证了不对犯人造成身体伤害的前提下达到了严刑逼供的目的,这一关是几乎没有人能够过得了的。

联邦调查局的另一个比较著名的审讯方法就是把犯人的眼睛蒙起来,然后让他像狗一样蹲着。此外,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还惯用心理战来折磨对手,以求达到审讯目的。简单说来,他们就是将这些人脱光衣服,以头高脚低的姿势固定在器具上,脸用玻璃纸盖上,用冷水朝身上猛冲,这可以直接达到窒息的效果。这种“缓死亡”的逼供方式会对犯人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杀伤,能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死亡来临的前一刻。在逐渐感知死神降临的觳觫中,不少响当当的硬汉都屈服在了联邦特工的面前。

据统计,很少有人能在这个刑罚上坚持14秒,最高纪录来自一名叫做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的基地成员,他坚持了2分钟,但是到最后,他依然没有逃过招认的结局。

6.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都有哪些神奇装备

说起美国的特工,人们很快就会想到他们神奇的武器装备,因为这保证了他们在危机来临之时全身而退,并且顺利地完成任务。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这些特工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严格培训出来的,但是在现代化谍战当中,主要依靠的还是科技的力量。总体而言,这些特工使用的装备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区别,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特工使用的装备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前者在攻击性上比较突出,而后者则在情报截取上很熟练。那我们就来看看中央情报局特工的秘密法宝吧!

这是一个瑞士产的烟丝盒照相机,左边是一个使用35毫米胶片的微型照相机,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发条装置,可以在曝光的同时自动向前推动胶片;右边是一个造型精美的烟丝盒,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旁边那个小巧的照相机藏入腹中。比起针孔摄像机来,烟丝盒照相机的优势就是选择性很强,使用者可以悄无声息地选择好自己的目标然后进行拍摄。另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我们使用针孔摄像机,由于它的透光量太低,曝光时间是很长的,如果晚上使用针孔摄像机,一次曝光时间往往会达到1小时以上,而烟丝盒照相机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另外针孔摄像机往往是提前被固定安放好了的,而烟丝盒照相机是可以随时移动的。

另一个中情局特工喜欢使用的工具就是“书信抽取机”了。这个工具的设计很简单,后部是一个手握的把手,前端为长长的探棍,使用的时候,人们将探棍小心翼翼地从信封顶端没有封口的地方插进去,接着再将整封信慢慢地卷起来,抽出。偷拆别人信件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这在宣扬人权的美国社会也是违法的,但是为了工作,中情局的特工还是需要这样一种工具的。其实申请搜查证也是一条路,但是这太耗时耗力,更何况在一定情况下,这些特工是没有机会向上级请求指示的。而当那些收到信件的人,看到自己的信件完好无损时,也是不会对信件投递过程产生猜疑的。

第三个值得记录的是“立体式照相机”。它的历史已经比较久远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们就尝到了这个家伙的好处,它由飞机携带拍摄,带回来的胶片可以通过3D方式观看,这为分析师提供了不少方便,同时也为同盟国取得最后的胜利作了不少贡献。

下一个登场的相对而言比较好玩,因为它看上去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对,它是一只蜻蜓,但是它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窃听器,而且它还是中央情报局研发办公室的荣誉产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它就踏上T型台了,而且凭借其逼真的外观,它可以安全地在人们眼皮底下飞来飞去而不受打扰。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架蜻蜓无人机上面携带了全套的窃听装备,完全可以在绝对隐秘的情况下将目标对象所说的话语传送回自己的基地内部。

为了对目标水域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探索,中央情报局在20世纪50年代还研发出了下面这种双人式半潜水艇。和普通潜水艇相比,双人式半潜水艇体积要小得多,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潜艇座舱非常狭小,只能勉强容纳两个人。因为主要是对付一些探索任务,所以这艘潜艇上面也不携带武器,在入水和回收的时候,它们还需要母船帮忙。像这种双人式半潜水艇的优点就在于小巧灵活,不易被察觉,但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不能自主下水、回收,被敌人发现以后没有办法反击等等。

第六种特别工具的功能也很强大,它是一架微粒照相机,而这也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于美苏两国之间的竞赛越发激烈,情报工作也日益严峻,很多时候,特工辛辛苦苦搞到了消息,却在最后发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倒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微粒照相机就可以产生很大作用了。这个不起眼的家伙最拿手的就是,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将一整本书的信息缩拍进一张胶片里。最绝的是,这张胶片将会被做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标点符号,然后植入一本厚厚的书当中去!试想一下,当你要从一本被书写得密密麻麻的图书当中察看每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一个问题总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而类似这样的把戏,放在专业反特工中心,依然还是经不起推敲的。

还有一个工具是一个被改造了外观的照相机,它被设计成了一个火柴盒,这个“火柴盒照相机”是同中央情报局有合作关系的伊士曼柯达公司开发出来的,虽仅仅从外观上看,它和普通火柴盒一般无二,但是很明显,这又是一个危险的家伙,只要有需要,它就会快乐地眨眨眼,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拍摄下来,传回总部邀功去。

接下来的这种工具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它看上去像一发子弹,但实际上它的体内没有火药,设计师将它掏空后做成了一个容器,还给它起了一个非常酷的名字,叫它“死亡钉刺”!这枚钉刺在特工接头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信息传递方将胶片、文件等放在钉刺里面,然后把它钉在双方约定好的地点,由另一方去取回。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线人的危险,而且这枚金属钉刺防风又防晒,胶片藏身于此,根本不用担心有提前曝光的危险,而特工也可以确保自己辛苦得来的信息不会因为一些自然因素而遭到破坏。

第九种值得记载的工具是一个叫做M-209的密码盒,它的设计者叫做鲍里斯·哈格林。由于体积小,携带方便,M-209密码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它可以熟练地运用转子对重要的军事密码进行解码或者重新编码。

接下来上场的是一种比较损的工具,它的物理结构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科技含量,造价也不高,但往往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对整个事件的贡献才是最大的,而它就是“钢铁侠”,学名叫做“轮胎刺”。它的特点是,不管怎么扔出,它都有一面是朝上的,坚硬锐利的开口可以确保穿透大意的汽车轮胎,而失去了机动性的战队,绝对是一个完全被动挨打的角色。

还有一种深为中央情报局特工喜爱的照相机可以安装在鸽子身上。和其他微型照相机一样,它也非常便捷小巧,把这样一个装置固定在成年鸽子身上,不会对鸽子造成丝毫压力,它们照样可以按照自己的路径顺利地完成飞行。这款鸽子照相机比起其他同行的优点就是,画面清晰,在细节上的成像优势明显。

第十二种高级装备看上去是一件时尚的流行装,但是这只是它两大实际用途当中的一个而已,因为这件漂亮的衣服还可以用来拍照、摄像!自从女特工被引入谍战之后,她们的道具就显得与众不同,而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大名鼎鼎的女特工,以至于伟大的爱因斯坦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苏联女特工的情网之中。而且,从世界特工过去的历史记录来看,女特工往往都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人间尤物,再加上服装设计师的推波助澜,她们在工作中就更轻松了。因为女特工穿上类似这样的衣服,出入于各个隆重的宴会当中,谈笑风生之际也就将整个会所的情况拍摄下来了。至于摄像头、录音器的安放地点,纽扣、挎包、项链、耳环、戒指、手镯、头巾,都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一种装备是一条“地图围巾”。设计师将一份地图印制在了柔软的丝绸之上,特工可以将它折叠起来,也可以选择把它当做围巾绕在脖子上。其实这个创意不算新鲜,中国人或许是玩这个的老手了——古代科举考试,就有很多考生将备题写在衣服的内侧,大大方方地穿进考场去。但在特工队伍当中,“地图围巾”的取材是非常讲究的,将它打开或者收起的时候,这条围巾不会发出一丁点的声响,而且,印制图像的染料也是防水的,不会因为沾水或者出汗就掉色。通常,这种围巾上面印制的是一张逃生地图,即特工可以在它的帮助下脱离险境。

按照美国人的观点,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如果一架飞机出了故障,他们最先考虑的是保证自己驾驶员的安全,其次才是飞机的安全着陆。本着这样的原则,中央情报局开发出了一种“A-12飞机马刺”,在正常的飞行过程中,这种飞机马刺就将飞行员的鞋后跟绑住,系在座椅下方和一条缆绳相连的球体上面。假如飞机遇到了紧急情况,飞行员就会拨动弹射按钮,将自己从机舱当中“发射出去”。

虽然说中央情报局自己本身的创造力非常高,但这里的特工依然会引进一些外国的先进技术,而费尔班·赛克斯战刀,就是从英国引入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费尔班·赛克斯战刀是为了纪念它的发明者W.E.费尔班和E.A赛克斯而起的。这两个人都是英军军官,军衔上尉。由于刀身尖利细长,所以这种刀具非常适合用来攻击人体的柔软部位。

美乐时相机也是美国人从外国引入的。这款由拉脱维亚人沃尔特·扎普设计的相机代表着世界微型照相机的先进水准——它携带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轻松地握在手里,尤其让人兴奋的是,用美乐时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非常高。因为当时是1937年,世界各国的照相技术普遍都还不高,能用上这种在现在看起来老掉牙的相机,绝对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

还有一种出镜率比较高的装备是“震动入侵者探测装置”。它的角色和哨兵是等同的,但是“震动入侵者探测装置”却更加敏锐,它可以觉察到人感知不到的动静,只要外在环境稍微有一些震动,那么这个装置就会发出信号。

下面这种装备也是非常巧妙的,它有两个功能,其一是普通脂粉盒,香艳动人的美女特工会在需要的情况下给自己补补妆,它和市场上出现的脂粉盒没有丝毫的差别。其实,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第二个功能上:“密码载体”。设计者在这个盒子的镜面上印制了微小的文字,这些不易察觉的符号其实都是一些密码,那些被派出执行任务的女特工,就可以在假意补妆的时候瞄一眼上面刻录的文字。

下面的武器其实从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为战场装备,但中央情报局的特工确实使用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美国战略情报局(中情局的前身)的特工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说是日本人非常怕蝙蝠,而且是畏之如虎。于是,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总统罗斯福,没有想到,罗斯福居然也相信了这一点。于是一场关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闹剧就上演了,多诺万派出大量人手,捕捉了数十万只强壮凶狠的北美大蝙蝠,并且一本正经地开始训练起它们来。按照美国战略情报局高层的意思,这些蝙蝠是要大摇大摆地栖息在日本居民的屋顶上的,这样才会引起极大的恐慌。此外,美国军方还给这批蝙蝠的身上捆绑了微型定时燃烧炸弹,试图让它们给日本带去熊熊烈火。

一切就绪之后,美军统帅严肃地点头下达了攻击命令,于是飞机从美军第21空军司令部起飞。一架架B-29轰炸机呼啸着在日本东京领空盘旋游弋,然后投下了他们精心准备的“炸弹”!然而不幸的是,弱小的蝙蝠根本不能适应高空寒冷的温度,因而很多无辜的蝙蝠就在下投的过程中被冻死了,而剩下的一部分幸存者也都奄奄一息,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更别说是放火了。但最让美国人颜面尽失的是,中情局上交的这个情报在今天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八卦——日本人根本不害怕蝙蝠!

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人为自己准备的道具都是科学合理、出人意料的,但是也会出现像用蝙蝠携带微型燃烧弹去攻击日本军民的情况。从本质上来说,用蝙蝠携带炸弹攻击敌军和把摄像机安装在飞鸽身上去采集图像,二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工作人员合力研究出来的结果,但问题的结果却是它们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

第四章 美国特工组织极力掩盖的那些凶杀真相

美国特工作为世界上四个最强大的特工组织之一,在各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面对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形势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美国的特工组织也在疯狂地进行着一系列的更为秘密的行动,而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利益,特工组织又在极力地掩盖这些事实的真相。

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联邦调查局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著名的两个特工组织,在二战以后这两个特工组织就一直在进行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的活动,包括在冷战期间美苏两方的明争暗斗,还有那些处在危险边缘的弱势国家的内政,甚至是美国肯尼迪总统的遇刺、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害以及尼克松总统的丑闻等等。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密谋秘闻都有着美国特工组织的影子。而在这些密谋秘闻中,无论是中情局还是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都在极力地掩饰真相,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相不存在。

1.推动“匈牙利事件”的幕后推手

1956年10月发生的“匈牙利事件”至今在人们心中仍然是一个惨痛的记忆——苏联的两次出兵导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了流血冲突。其实,匈牙利事件是发生在冷战期间苏联试图控制匈牙利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