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611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3:28:0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曲阜师范大学611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曲阜师范大学611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试读: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6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物资

2研究假设

3元认知

4最近发展区

5隐形课程

二、辨析题

1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替代教师的角色。

2由德育课程承担学校德育的作用。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4惩罚是一种负强化,不应在教学中使用。

三、简答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步骤。

3简述朱子读书法。

四、论述题

1论述环境对人的作用。

2论述孔子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3论述教育行动研究作用。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6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物资

答: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①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反映了教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的专门化程度和一定的教育观。②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成为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③教育辅助手段是指帮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它与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并不是教育中需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而是某些信息载体传递时必须有的工具或手段。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结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一个好的假设,是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理论的前阶,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核心。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非方向性研究假设,往往是当研究者对所研究对象的内在关系不甚了解,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只能肯定研究对象内在诸变量之间有相关,但不能肯定是何种相关。

3元认知

答:元认知就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包括有关个人、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活动的内容则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确定阅读目的、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若发现错误则纠正等;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认知过程或认知结果等;元认知的目的是监测认知活动的进展(即给主体提供有关进展的信息),并间接地促进这种进展;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使主体的认知活动有所进展。

4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儿童发展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强调教育活动应该建立在第二种水平上,应立足于不断地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5隐形课程

答: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②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③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④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二、辨析题

1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替代教师的角色。

答:错误。

先进的教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结果,教育技术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教育技术永远替代不了教师。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不可取代,教师的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所以,上述观点错误。

2由德育课程承担学校德育的作用。

答:错误。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可以从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方面来说:(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树立合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德育课程设置科学,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有方,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等是学校德育出实效的重要保证。(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学校德育过程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校德育不仅仅应由德育课程承担,还包括其他因素。所以,上述观点错误。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正确。

从理论来源上来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离不开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曾是杜威的学生,受其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他并非照搬杜威的观点,而是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杜威根据美国当时社会的实际,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等观点,陶行知在受其影响之后,根据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所以,上述观点正确。

4惩罚是一种负强化,不应在教学中使用。

答:错误。

一方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所以说惩罚不是一种负强化;另一方面,惩罚有时候也会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应该全盘否定,如通过学生迟到会被罚打扫卫生从而降低学生的迟到率。所以,上述观点错误。

三、简答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