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防治与调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7:18:28

点击下载

作者:裴欣茹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脏病的防治与调理

心脏病的防治与调理试读:

开篇的话

说起心脏病,人们不禁谈病色变。确实,心脏病现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心脏病的特点是,来势凶猛,突然袭击,往往就在几分几秒中划出阴阳两界。

病例一:我国国家蓝球队队员韩朋生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死于火车站站台上;

病例二:著名美国球员海曼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作而猝死于球场上;

病例三:某大学教授,白天还在给学生讲课,而到夜晚睡下后,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医学上称之为“心性猝死”。

但这是否是说心脏病患者只能听天由命了?非也。许多心脏病发作后起死回生的例子还告诉我们;心脏病并不可怕。特别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医药卫生科技含量的增大,心脏病的防治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人类完全能够预防、控制、治疗这种顽症。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使朋友们对心脏病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我们将分几章系统的介绍有关心脏病的知识,权当做为您的一个家庭保健医生。

心脏剖析

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心脏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恐怕有许多人只是一知半解,知知甚少。下面我们将分节进行介绍。

心脏的形态、大小与位置

人体心脏的形状和情人卡上的“情人心”大致相像。具体一点的比喻,则可说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做心尖,指向身体的左下方,大约在左乳头下13公分左右的地方。如果将手掌平贴在这里,则很容易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如果心脏没有毛病的话,则在此感觉到的心跳非常清楚,而且很规则。通常总在每分钟72次左右。

它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1/200,然而它却是维持人体生命时分秒都不可缺少的宝贝。从妇女妊娠7~8周时,就可以借助超声波听到胚胎早期有节奏的心脏跳动,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刻起,直到生命的终结,心脏就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对于这个仅重250克左右的心脏,人们充满了对它的敬畏。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心脏的大小和他本人拳头的大小相差无几。而且更加有趣的是,它的强弱也常和拳头的强弱成正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一个粗手粗脚的体力劳动者,和一个细手细脚的文弱书生,前者除了拥有一副较大的拳头外,同时也拥有一个强壮的心脏;后者,手无缚鸡之力,心脏相应也比较文弱。

当然,正如世间其它事情那样,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病理医学也不排除例外。而做出这种结论是医学界经过大量的解剖和统计后得出的。

说到心脏的位置,很多人都误认为它处于人体的中心。其实,正常人的心脏都是偏向左边的。它位于人体的胸腔内,左右两面是肺脏,前方是胸骨和肋骨。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人常诉说胸骨下疼痛就是这个道理。心脏在左胸腔内也不是正立的,绝大多数的正常人都是“歪心”的,甚至有些人的心脏还横躺着呢。

心脏的构造及活动情况

心脏是由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组成的。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就好像两个单向阀(单向开关),它们保证了在心室收缩时血液不会回流到心房中去。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将它用简图表示了出来。如图中,位在上方两上空间,称做左心房(LA)和右心房(RA),分别接收来自肺脏和全身的血液。位在下方的两个空间则称做左心室(LV)和右心室(RV),分别将血液送到全身和肺脏。隔开左、右心房的组织,称做心房中膈。隔开左右心室的组织称做心室中膈。在正常的心脏里头,心房中膈和心室中膈都是完全封闭的。如果有破洞的话,就是罹患先天性的心脏病,必须施行手术修补起来,才能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此外,隔开心房和心室的组织则称做房室膈。房室膈和心房膈及心室中膈的构造完全不同。房室膈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它像门扇一般,时开时关,以控制血液的流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房室膈是由两枚瓣膜形成的称做二尖瓣。由于它的形状很象僧侣的帽子,因此又称做僧帽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房室膈则是由三片小瓣膜组成的,因此称做三尖瓣。正常的心脏中,这两个瓣膜可以随着心脏的需要做适度的开关。如果,这两个瓣膜受到疾病侵袭的话,则心脏的功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维持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行,除了心脏之外,还有分布在全身各处大小血管,其中紧接心脏的大血管必须加以说明。上腔大静脉和下静脉搜集全身的血液而注入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右心室,将来自右心室的血液送到肺脏。肺静脉将来自肺脏的血液导入左心房。主动脉则将左心室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左心室和主动脉交接的地方有三片半月形的瓣膜,称做主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交接的地方也有类似的瓣膜,称做肺动脉瓣。这些瓣膜的功用和僧瓣及三尖瓣的功用相同,都可以防止血液的逆流。

上述的构造很容易在解剖过的心脏中辨别出来。然而,心脏的组织里头还有另一种构造则很不容易辨认出来。这种构造就是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导系统是由位在大静脉和右心房交接处附近的窦房结、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房室结、以及分在心室内的房室束及柏金氏纤维共同组成的。正常的心跳就是从窦房结发起,经由房室结、房室束、柏金氏纤维而传到整个心脏的。因此,这个系统的任何部分发生毛病,都会造成心脏的疾病。

心脏不断的压缩,不断地将血液送给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以满足它们的需要,然而,心脏本身也是一个器官,它也需要血管输送血液以满足它的需求。人体中,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在心脏的表面上形成类似皇冠的模样,因此习惯上我们都称做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可以分为左、右冠状动脉两大支,它们分别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主动脉窦内发出。

心脏的作用及重要性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正是因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由于心脏的“泵”的作用,血液循环才得以维持,血液从心脏射入动脉而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和器官,再由静脉还流于心脏。因为血液的流动直接取决于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使循环系统内保持足够的压力。如果心脏不能实现泵血功能,动脉血压即迅速下降,使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危及生命。如脑内血液循环停止3~10秒,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5~7分钟,大脑皮层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说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

心脏病的种类

一般将心脏及大血管疾病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心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后天性心血管病均为出生以后罹患,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克山病(实为地方性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雷诺氏病、高血压与低血压、动脉硬化与冠心病。此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病理生理症群。

一、高血压与低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正常人的血压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幅度,其收缩压随年龄增高而增高。通常认为在安静休息时,如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140/90mmHG),就是血压升高。但判定有无高血压,则以舒张压的增高与否为主要根据,而收缩压增高的意义则要参考病人的年龄来决定。

目前普遍应用的确定高血压的标准如下:

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收缩压≤18.7KPa(140mmHg),同时舒张压≤12KPa(90mmHg),此为成年人的正常血压。

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收缩压≥21.3KPa(160mmHg),和(或)舒张压≥12.6KPa(95mmHg),即≥21.3/12.6KPa(160/95mmHg)。

临界高血压:是指正常血压值与高血压诊断标准值之间的血压值。即21.1~18.75/12.5~12.1KPa(159~141/94~91mmHg)的范围内为临界高血压。

1.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称为高血压病,是指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约占高血压中的90%。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其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部分表现,约占高血压中的10%。(1)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所谓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发病原因尚没有完全确定下来的高血压病。但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遗传因素。高血压病多数有明显的家族史,即父母有高血压病,其子女就有患高血压病的可能。据调查,高血压病人约50~60%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其次是职业。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高。尤其是从事较紧张脑力劳动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电报员、会计、统计人员等。体力劳动者以农民最低。另外吸烟、超体重或肥胖患者以及食盐摄入较多地区居民患病率均偏高。

发病原理:一般认为主要是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在这种功能失调的影响下,体液、内分泌、肾脏等方面也参与了发病过程。

①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的发生过程:当有外界环境及内在的不良刺激时,例如长期或反复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易激动或心情不舒畅而表情沉默者),这时就引起了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则皮质的血管收缩和舒张中枢形成了以血管收缩神经激动占优势的兴奋灶。该兴奋灶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造成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初期血压升高仅是短期现象,以后由于在皮质下血管收缩和舒张中枢形成的兴奋灶变得固定,遂引起持久的细小动脉痉挛,使周围血管阻力持续增高,就形成了稳定性高血压。

②肾脏因素:细小动脉长时间的痉挛,使体内的各脏器发生缺血。当肾脏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肾素在血浆内将肝脏制造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成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又依次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和Ⅲ,使全身细小动脉更痉挛。

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使脑垂体后叶释放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增多,也能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和肾缺血。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还可使脑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钠潴留。另外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前者提高心脏的排血量,后者促使细小动脉痉挛但又都促进血压增高。

比较少见的一种高血压病叫作急进性高血压病,又称恶性高血压。多见于年青人,特点是病程进展快,血压升高显著,舒张压多持续在17.3~18.7KPa(130~140mmHg)或更高。视网膜病变显著,肾功能减退也很快,多在数月或数年内死于脑、心、肾并发症。(2)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

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症状或药物副作用的表现,所以发病原因是明确的。能引起高血压的常见疾病有:

①肾脏疾病: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先天性肾脏病变(如多囊肾)等。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主要发生于肾脏实质性损害以及血液供应不足。在缺血和缺氧的情况下,肾脏可分泌多种增高血压的因素,其中主要分泌大量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而产生大量血管紧张素Ⅱ,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形成高血压。此种高血压出现在肾脏疾病以后,即在未出现高血压时先有尿中蛋白,红细胞和管型以及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②内分泌疾病:如柯兴氏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绝经早期综合征等。

③嗜铬细胞瘤:是由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等处发生嗜铬细胞瘤,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因而使病人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时伴有剧烈头痛、心跳、大量出汗等特点。在无发作时,病人血压正常,感觉如常。如应用腹膜后充气造影、断层摄片、静脉泌尿系造影、肾上腺血管造影等,可作出瘤的定位检查。

④柯兴氏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本病多见于女性,多为30~40岁以下的女子。本病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起激素分泌过多所致。除高血压外,多数患者呈向心性肥胖(以脸、颈及躯干部更为明显)四肢相对瘦小。24小时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的测定以及头颅X线拍片、静脉肾盂造影和腹膜后充气造影等可助诊断。

⑤绝经期综合征:当妇女绝经期时发生一过性内分泌失调,表现精神烦躁、血压增高,对症处理以后即可痊愈。

⑥血管疾病:颅内病变如缩窄性大动脉炎、脑瘤等引起的高血压,只要进行手术治疗,血压很快可以下降;若不能手术者,可给降压药物对症治疗。

2.低血压的分类

所谓低血压,是指血压较正常人血压为低。但实际上与正常人血压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认为,只要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以下时,就可定为低血压。低血压时,有的人有症状,有的人毫无感觉。平常看到的直立性低血压,就是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血压一时性下降,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眼黑、甚至晕厥,若此时将患者即刻成平卧位,就可恢复。直立位低血压发生的原因:(1)服用较强效用的降压药后,使血压一时下降;(2)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或情绪不佳时可发生;(3)直立性低血压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特别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由于动脉硬化,使血压波动的幅度较大而易发生。

分类,和高血压病分类相似,同样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世界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英国,因患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死亡数和劳动力丧失人数,比患肿瘤、糖尿病和所有感染性疾病加上意外事故所致的总数还多。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较国外为低,但近年也有渐增趋势。

正常的动脉壁坚韧而富有弹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动脉壁即变厚、弹性减退,僵硬而脆弱。动脉硬化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有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及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动脉壁增厚等多种病变,但一般常用动脉硬化一词指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壁上有粥样硬化病灶,灶中有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同时有纤维组织增生及陈旧机化之血栓痕迹,因而使动脉壁变厚,这种病变常发生于主动脉、脑动脉及冠状动脉。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血液中胆固醇酯增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直接关系,造成高血脂的主要原因为高脂饮食的长期摄入,其次为紧张的脑力劳动及体力活动少。易发生高血脂的疾病和糖尿病等也常见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引起的临床病症也不同,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病时可有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脑动脉发病时可有脑血栓形成或脑溢血;肾动脉硬化则发生高血压;肢体动脉硬化则发生肢痛及运动困难;多发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常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时侵犯心脏瓣膜使之出现畸形的后果。如风湿热已静止,称为非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如仍有活动,称为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此时,心脏的损害仍在继续进行。

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大部分人于成年以前得病,女性较男性多。虽然造成心脏病的原因是风湿热,但不少病人并没有明显的风湿热的病史,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最为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损。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受损叫联合瓣膜病。瓣膜的损害常随着风湿的复发而逐渐加重,瓣膜常缩短并增厚,造成心瓣膜口关闭不全。瓣膜的粘连又可使瓣膜口缩小,从而造成狭窄。这种畸形的瓣膜犹如失修的坏门,往往既关不严,又开不全,造成狭窄和关闭不全同时存在。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各种感染所造成的心内膜及其心瓣膜的炎症。本病在青霉素问世前,即使能够确诊,后果也极严重。现代的治疗已使其预后大为改观。

本病常发生在原来有病的心脏上,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的心脏;也可发生于心脏手术后及动脉硬化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上。这是由于这种患病的心脏有的存在着明显的压力差或有形成涡流的血流冲击有病的心内膜(较少侵犯正常的心脏)。当人体内有急性或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存在时,病菌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血流,也可以因为拔牙,使隐藏在齿槽中的病菌(主要是链球菌)进入血流。当身体抵抗力良好时并不发病,但当抵抗力低下时,血流中的病菌就可以在缺损或病变(瓣膜病变为主)处繁殖引起局部的炎症,并在此处形成一个松的含有细菌的小赘生物,如赘生物脱落,进入血流,堵住血管,即造成栓塞。

多数病人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拔牙、扁桃体摘除或其它手术史。发病时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疲乏、消瘦,不思饮食,面色渐苍白,贫血明显,发热持续不退,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脾脏逐渐增大,并有轻微压痛。有时手指末端明显疼痛,表示有栓塞的可能。栓塞也可发生在重要器官,如脑、肾、脾、冠状动脉等。发生在脾脏时,可表现为脾大疼痛;发生在大脑可出现肢体瘫痪;发生在肾可出现血尿;发生在肠道可出现便血。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如有1周以上时间原因不明的发热或多发栓塞时,即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一旦怀疑本病,应立即住院,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凡是有心脏病的人,在拔牙、扁桃体摘除术或做其它手术时,均应在手术前1周起至术后2~3天,每日肌肉注射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若为心脏手术,则术后用7天为宜。

五、肺原性心脏病

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肺血液循环阻力增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担加重,时间一长则发生右心增大,最后可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根据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通常以慢性肺心病为常见。

1.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腔内的栓子进入肺循环,使肺动脉主干发生堵塞,引起肺循环突然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使右心室射血受阻,从而发生急性扩张和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并常使病人猝死。

引起急性肺心病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血栓,其他有脂肪栓、瘤栓、菌性栓、气栓或羊水栓等。这些栓子的来源见于:(1)周围静脉栓子:如下肢深部静脉炎或盆腔静脉炎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等的血栓脱落最常见。其他如长期卧床、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形成右心房的附壁血栓,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在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形成的赘生物(细菌和血块形成的凝集物质),均可脱落而引起肺动脉栓塞;(2)癌栓:如原发于胃、结肠癌以及盆腔脏器癌瘤的癌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肺,使肺小动脉发生广泛的栓塞;(3)其他:如长骨及骨盆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分娩时羊水进入子宫静脉的羊水栓,以及人工气腹、肾周围空气造影等空气进入静脉的空气栓等。

急性肺心病发病很快,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随之出现心慌、烦躁、恶心、呕吐、昏厥、出冷汗、休克等表现,部分病人胸前区出现剧烈疼痛,咳嗽,咯暗红色或鲜血痰。同时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末端呈紫蓝色,冷汗淋漓,肢体发冷,脉细弱或摸不清,血压下降或测不到。检查时可发现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浊音界增宽,博动增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有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同时可有心律失常及急性右心功能不全。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负担加重发生肥厚,最后发展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患病率较高。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最为常见。

慢性肺心病因为发病缓慢,所以病人表现除原有肺、胸部疾病的各种症状外,主要是逐渐出现肺、心功能衰竭的现象。在早期,若无呼吸道感染或劳累等诱发因素,病人的肺、心功能一般是代偿良好的。仅在活动后有心慌、呼吸困难、咳嗽、咯痰、乏力,并可有心前区疼痛和不同程度紫绀等缺氧征象。检查时除有肺气肿体征外,可听到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当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过劳,以及进入本病的后期,则出现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病人以右心衰竭为主,但急性肺水肿亦可发生。病人自觉明显的心慌、呼吸困难,紫绀加重,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呈阳性,并出现腹水及下肢水肿。此时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界扩大,两肺出现多数干、湿罗音。本病易并发下列并发症:(1)肺性脑病:为中、重度呼吸衰竭所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病人表现为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头痛头晕、昏厥、兴奋、失眠,伴有幻觉、精神错乱,甚至抽搐,昏迷以至死亡。(2)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及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淤滞,可使上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发生弥漫性渗血或因高碳酸血症产生应激性溃疡而出血。出血量可很多而急,使胃急剧扩张,甚至未及呕出即有失血性休克发生。(3)心律失常:由于心脏增大、心肌缺氧,使心肌兴奋性增高,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六、心包炎

心脏外面被两层浆膜组织所包裹,叫作心包。两层心包之间的间隙叫心包腔。正常的心包腔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若两层心包发炎,就叫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腔内出现大量积液或积脓,称之为心包填塞,可导致心脏受压。慢性心包炎时,两层心包可因疤痕粘连而增厚、变硬裹住心脏,影响血液进出,不仅造成静脉系统瘀血,也造成全身动脉系统缺血。

结核和风湿常可引起心包炎。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亦可波及心包。近年来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包炎比以前增多,尿毒症引起的心包不少见。

1.急性心包炎

一般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气短,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心前区疼痛。然而,结核性心包炎却常无疼痛,尿毒症引起的心包炎一般亦无疼痛感觉,而在反应灵敏的病人,或出现心包摩擦音时,则可有疼痛感觉。这种疼痛常向左肩背部放射,而有误诊为心肌梗死的,但是本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是有重要区别的。急性心包炎的疼痛,于深呼吸时及卧位时加重,而坐起、前俯时有所减轻,在床上翻身或旋转躯干时疼痛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通常并不受这些胸廓运动的影响。部分急性心包炎患者的疼痛,既不突然,亦不剧烈,而是慢慢发生的钝痛,且具有压迫感。少数病人的疼痛在右上腹部或右肋骨弓下缘,而误诊为肝胆疾病,应引起警惕。查体时医生可于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此音是由于心脏活动而产生,这种声音犹如揭开两层粘连的纸的声音。检查时听诊器必须紧贴胸壁。这是诊断心包炎的一种特异的音响,一般在几天内就有变化。不同病因的心包炎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结核、风湿、败血症、病毒感染和尿毒症等各自的表现。如迅速出现大量心包腔内积液时,可使全身静脉压升高,表现为颈部静脉怒张、面部水肿、肝脏肿大等。吸气时所测得的收缩压异常下降达1.1~1.3KPa(8~10mmHg)以上者称之为奇脉,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重者可出现心衰、死亡。心脏常向两侧扩大,看不到心脏的搏动。

这类病人作X线透视可以见到心脏向两侧扩大,搏动弱。心电图、超声波检查亦有改变。经检查不能作出病因诊断时,医生常动员病人作心包穿刺,同时将抽出的液体进行化验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病因,并能减轻心脏压迫现象。

2.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经过治疗后,心脏受压现象始终无改善,或暂时改善,随后又加重者,应考虑到已发展到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受压的程度较心包积液时严重,受压症状明显且常常伴有肝脏肿大和腹水。X线检查心脏不增大或略增大,搏动弱,临床上常把这种心脏叫作“小而静”心脏。有时见到心包钙化影像。心电图改变较急性期严重。

七、心肌炎与心肌病

1.心肌炎

心肌炎泛指心肌中部分或广泛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因除风湿热外,各种微生物均可引起心肌炎;可以是微生物直接侵犯所致,也可以是其毒素损害心肌的结果,特别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以肠病毒最为重要而常见,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及水痘病毒均可导致心肌炎。心肌炎以急性较易发现,病人多先有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四肢酸痛、胸痛、乏力、嗓子痛及腹泻等。与此同时或略后,则出现胸闷、心慌、胸痛等症,检查时多数可见心跳过快、偶尔心跳缓慢并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及心音弱或有杂音;特重病人因心跳过慢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发生昏厥或心衰、休克。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心电图检查可见心肌损害、心律不齐等。

2.心肌病

心肌病以原发性居多,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动脉栓塞为主要表现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增多趋势,可能与家族遗传、内分泌障碍及饮酒过多有关。

原发性心肌病,根据其病理与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扩张型原发性心肌病

最常见,多发生于30岁以上成年人,也可见于儿童。最初发现心脏稍大,但代偿功能尚好,无自觉症状;除非体检,否则不易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即逐渐出现,如心脏明显扩大则可有心悸,心力衰竭则可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及下肢浮肿出现,心电图检查可见左心室肥大、心肌损伤及各种心律失常。此型心肌病左心腔内常有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引起心、脑及肾等重要脏器的栓塞。本病如发生心力衰竭,其心脏杂音随心衰的好转而减弱或消失,而风湿性心脏病心衰好转时杂音增强,故此点可用于鉴别诊断。(2)肥厚型原发性心肌病

本型较少见,按其肥厚是否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又可分为梗阻与非梗阻两个亚型。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可呈家族性发病;约10%的病人合并有高血压,部分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可患本病。本病是心室间隔(尤为左侧)及左心室流出道的心肌过度增厚而致,由于肥厚的心肌向心腔内凸出,故重者引起左心室流出道血流梗阻。本病梗阻亚型临床表现与主动脉瓣狭窄相似,多有心绞痛样症状,晕厥也较常见,一般表现有气短、疲乏、头晕、心悸、咳嗽、咯血及浮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查体可发现抬举性心尖搏动,双蜂脉但脉压正常及广泛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可伴震颤,确诊常依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导管术。(3)限制型心肌病

极少见,心内膜或内膜下心肌纤维化而变硬,从而心腔扩张受限,收缩也受限制为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有颈静脉怒张、心音减弱、肝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及奇脉等,酷似缩窄性心包炎。

除上所述,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的“克山病”也属心肌病,特称“地方性心肌病”;本病病因尚未定论,可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如硒、镁、铜的缺乏或比例失调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感染、中毒有关。目前已确认不仅在东北,在内蒙、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湖北、四川、云南及西藏等省区的偏僻山区、丘陵地带,本病均有发生。本病的基本病变位于心肌,临床上有心脏增大、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表现,可发生猝死,既已往发病曾呈流行性。目前按其症状轻重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及潜在型四种。我国医学界对克山病的诊断要求有以下三项指标:①曾在克山病区连续居住三个月以上;②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奔马律、心源性休克、显著心律失常与心肌损伤心电图表现,X线证实心脏扩大及心搏减弱等其中一条者;③已排除其它病因性心脏病者。

八、常见的血管病

患血管病的人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常见的有:

1.多发性大动脉炎

本病也称无脉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多数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发病。当体检或看其它疾病时发现无脉搏和血压。但病人并无休克表现。这种现象可以持续一年半至14年以上,而不影响参加一般体力或脑力劳动。

本病病因不明,推测与结核病、风湿病等有关。也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在医学上把它包括在胶原疾病的范围内。

为什么没有脉搏、血压而病人并不表现休克,还活动如常呢?原来由于病变发展缓慢,起始于动脉外膜,逐渐向内扩展,引起动脉壁各层均有重度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同时伴有中层的弹力纤维断裂,这样有利于血栓的形成,迟早因为血栓越来越大而使动脉发生闭塞,血流不通。但是,由于发病缓慢,则有时间建立侧支,也就是所谓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这样一来,虽然没有脉搏、血压,病人则无休克或局部坏死现象。

2.雷诺氏病

本病是一种末稍血管痉挛性疾病,亦称肢端动脉痉挛症。发病原因不明,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当受冷或情绪激动时,尤其当受寒或与冷水接触后立即发作,故于冬季多发。发作时手指皮肤变苍白,这是由于末端动脉痉挛后,皮肤血管中红细胞减少所致,继而血管内血液淤滞且氧被耗竭而发紫。青紫常由指尖开始,然后波及整个手指或手掌,常伴冷麻、针刺样疼痛,数分钟内转为潮红,然后恢复正常。这种苍白→青紫→潮红的顺序性改变称为雷诺氏现象,由雷诺氏首先描述而得名。本病发作时累及的指趾多呈两侧对称性,偶见累及鼻尖、下颌、耳廓边缘和两颊部,保暖、揉搓后可缓解。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少数病人发作频繁,且持续可达一小时以上,严重者由于指趾端缺血缺氧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皮肤萎缩和变厚,指部变形或扭曲,甚至溃烂坏死。

雷诺氏征象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肢端动脉痉挛而继发,如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化学药物中毒(碑、铝、汞、聚氯乙烯等)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脊髓空洞症、慢性脊髓前角炎、紫斑病等。因此出现雷诺氏现象者,必须及时就医,找出原发病。

九、心律失常

心脏能够有规律地搏动,是由于心脏本身具有起搏及传导系统。该系统是由特殊心肌纤维组织构成,具有自动地、规律地发出激动及传导激动的作用。根据激动发出的快慢不同,把起搏细胞分为最高的或主要的节律点及低级的或潜在的节律点。高级的节律点发出激动的频率快,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活动。窦房结为心脏最高节律点,位于右心房的上部,每分钟自动发出有规律的激动60~100次。房室结(位于心房与心室的交界处)、心房、心室为心脏低级节律点,它们就控制了低位节律点,使之不能发出激动。在窦房结激动频率缓慢或低位节律点发出激动过早时,均可出现心律失常。所有的心肌细胞均有传导激动的能力,但在正常情况下,激动是沿着传导系统下传的,即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房室束→房室束支→心室。若正常传导速度发生改变,或激动不是沿着正常传导系统传导,亦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律失常很常见,特别是心脏病患者。一个人在一生中,几乎都有发生期前收缩的机会,甚至在某种诱因下,正常心脏亦可表现出一过性复杂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人,若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又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生突然死亡(猝死)。因此,对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正确与否,对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某些心脏病的第一个客观表现,可能就是心律失常。如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尤其前二者往往最早发现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的无痛性心肌梗死,有时因出现心律失常才被医师发现而确诊。

心律失常往往有助于心脏病的病因诊断与预后判断,有时还可指导治疗。虽然心律失常见于心脏病病人,但也可发生于心脏正常的人。因此,并非发生心律失常的人都是心脏病人。因为除心脏病外,体液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的过量或毒性作用、情绪波动、吸烟过多、饮浓茶、疲劳或酗酒等,均可引起心律失常。所以,一旦发现,应该到医院就诊,找出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

十、心力衰竭

由于心脏工作能力的减弱,即使心脏充分发挥了代偿能力之后(如心脏扩张、肥厚、心跳加速等),心脏仍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人体的需要时,称为心力衰竭。

心脏分左心(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包括右心房、右心室)两部分。左心血液为动脉血,色鲜红,氧含量高(静脉血经肺氧交换后进入左心)。右心血为静脉血,色暗红,氧含量低。因此,把心力衰竭又分为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若左、右心都衰竭,则称为全心衰竭。

1.左心衰竭

这是由于左心房或左心室血容量增加,心脏排出量减少,引起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使肺内血液流入左心受阻,发生肺瘀血,若肺毛细血管血液渗入肺泡,则形成肺水肿。病人开始表现平卧时憋气,逐渐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性哮喘),端坐呼吸,咳嗽,咯泡沫血痰,口唇手指末梢发紫,心率快,两肺有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出现以上情况称为急性左心衰竭。

2.右心衰竭

由于右心房或右心室回流血液增多,但由于右心室血液进入肺部受阻(如肺心病或肺动脉痉挛),则发生静脉系统瘀血。病人表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口唇、指趾明显发紫,心脏扩大及心率加速等。

3.心衰的诱发因素

常见的有感冒、体力过劳、情绪激动、心律失常、月经、妊娠、分娩以及洋地黄、输血过多等。心脏病病人若有上述因素之一,就可发生心力衰竭。

十一、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可因各种原因使某些器官的发育受到限制,或者不按照正常方式发育,这就产生了各种先天性的缺损和畸形。如果这种先天性缺陷发生在心脏和大血管上,就成为先天性心脏病。

引起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的原因很多,有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也有外在因素,多数在怀孕3个月内,因母亲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性疾病所致;或接受放射线照射较多;或服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癌药;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缺氧;或先兆流产等,都可能造成心脏发育异常。

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下列三种:

1.房间隔缺损

正常心脏有四个腔室: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的肌肉组织隔开而互不相通。如果这种肌肉组织由于心脏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而缺损的话,左右之间的血流则互相沟通,而称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通常左心房的压力要比右心房高,因此,左心房内的一部分血液就可以由于压力差,通过此缺损而流入右心房,从右心房经右心室流入肺动脉、肺组织的血管,再由肺静脉又流入左心房,其结果是逐渐引起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和肺动脉扩张及肺瘀血,造成心脏的部分无效劳动,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2.室间隔缺损

正常人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将其隔开。如果这种肌肉组织由于心脏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而缺损,则使左右心室之间直接相通,这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通常左心室的压力高于右心室,靠着压力差,左室的部分血液可以通过缺损的室间隔流入右心室,之后再由右室经过肺动脉、肺组织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又重新经缺损由左室进入右室。这种周而复始的无效劳动,久而久之,必然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导致左心室、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的逐步扩大和肺阏血。

3.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指连接在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一条血管,是胎儿所特有的,出生以后数周至数月仍然保持解剖上的开放。如果出生三个月后仍不自行关闭,还一直开放,这就是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动脉导管未闭。

患动脉导管未闭时,由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有压力差,即主动脉压力经常高于肺动脉压力,使二者之间发生了正常人所不需要的直接沟通,即主动脉内的部分血液不断地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流入肺动脉,再从肺组织回到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而到主动脉,又重新流入肺动脉。其结果是逐渐引起肺动脉扩张、肺淤血和左心房、左心室扩大。

先天性心脏病症状的出现和病变的程度有关,若病变显著,对心功能的影响大,症状就明显,反之则轻。有的不合并其它疾病,甚至可以和正常人同寿。症状多从幼年开始,多有容易疲乏、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发育缓慢。有的容易得肺炎,严重的也可发生心力衰竭。生下即有紫绀者,有的人称之为“蓝儿”,病儿体力极差,活动一多就气促,只好蹲下休息,也有的不愿活动。先天性心脏病容易合并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十二、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表现。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候,其特点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痛或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颈部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于休息或用亚硝酸酯制剂后迅速消失。

本病多见男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可与高血压、糖尿病同时存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周围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专家寄语

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而且也比较娇嫩。除遗传因素外,其它主客观因素如掌握处理的不好,也极易诱发心脏病。

专家寄语之一:诱发心脏病的五大因素

1.天气恶劣——若你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中,不仅会令你触发心脏病,而且会引发心绞痛和中风。

2.体形不佳——体重超重本身糟糕透顶,若你的脂肪又是过多的堆积在腹部而非臀部,那你就更容易得心脏病。

3.牙龈不好——倘如你患有牙周炎,那你得心脏病的可能性便会比正常人高出近一倍,因为细菌极易通过牙龈侵入血液,从而形成致命的血块。

4.脑袋秃顶——寸发不长、头顶闪亮者患心脏病的概率为平均值的3倍。

5.时机不顺——大多数心脏病在周一至周五期间发作,而且以下午4~6点最甚。

专家寄语之二:对心脏病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对于心脏病,大多数人都知道它的厉害,尤其罹患了此病的人更好象有随时听“阎王爷”召唤的感觉。

其实,大多数心脏病还是事先能预防的。如果我们对心脏病采取战略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态度,心脏病患者活长寿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导致心脏病的因素

为什么会得心脏病?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迫切希望知道的。大多数人是在罹患了心脏病之后,才有意识地去进行咨询了解,但这已悔之晚矣。俗话说:船到江心补漏迟。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有效的去预防,有目的的去解决。专家们根据多年来的研究、探讨以及对典型心脏病人各方面情况的收集、分析、汇总出导致心脏病的几大因素。

遗传因素

追踪冠心病病人的家族史,可见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有人观察到双亲中有一人患冠心病或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高出双亲均正常者2倍;如双亲都患冠心病或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可5倍于正常者。还有报道,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其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4倍。国外已经先后成功地培养出纯种的先天性高血脂鼠和低血脂鼠,易患粥样硬化鸽和耐粥样硬化鸽,充分支持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发病学上的作用。

冠状动脉疾患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种遗传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出生后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冠状动脉疾患的遗传倾向可能与其诸多的危险因素有关。冠状动脉疾患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

例如,高血压就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据统计,如果父母都有高血压病,那么其30岁以上的子女中出现高血压者占43.77%。当然,环境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脑力劳动过度、嗜烟、摄盐过多、多次妊娠等,对高血压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心脏病人除了控制饮食、改变生活习惯、进行药物治疗等方面治疗自身的疾病外,还应该认真注意培养自己子女的良好习惯,避免各种引起冠状动脉疾患的危险因素,以阻止或延缓在子女中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此外,冠状动脉疾患人的子女在婚姻问题上应该接受遗传咨询和婚姻指导,以便减少不利的遗传因素。专家们认为:不同的体质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而构成不同体质的原因,除了先天性因素外,与生活习惯的直接影响也有关系。

但是,在冠心病的发病上,不应当持“唯遗传论”,因为冠心病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遗传只可能成为冠心病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因素。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增加体力运动特别是加强体育锻炼和改变、调整膳食结构,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等)等有效措施来预防冠心病。国内外医学界一致主张冠心病要从小抓起,而现在的小朋友中超重者甚多,被称作“胖墩儿”、“小胖子”的为数也不少,及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孩子的活动量,改变孩子的身心条件,诸如这些问题,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候了!

精神因素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性格、精神因素的关系不大。另一种意见认为:性格易紧张及遇事易兴奋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之遇事不慌不忙者要高出6倍。国外有关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精神因素多忽略,而国内学者却颇为重视。据上海调查冠心病239例,认为从事脑力劳动,长期精神紧张、工作紧迫者易发病。人群中属A型行为(好胜心强,有敌视情绪,好攻击,缺乏耐心)者,冠心病发病率占75.73%,而属B型行为(与上述相反)者发病率低。其中有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发病因素(夫妻不和、工作不愉快、儿女关系紧张、离婚、丧偶等)者占35.14%。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叫做“七情”。七情本来是人的正常情态,亦即人体对于外界事所作出的正常反应,但在某一情志的长期刺激下或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下,七情就可以成为产生某些疾病的原因。中医学还认为:七情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哪一种情志失常,就会影响其所属的脏气,如过喜伤心、大怒伤肝、惊恐伤肾、大悲伤肺、思虑太过伤脾等等。因而,在冠心病的发病上,七情肯定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在冠心病的临床上,这类病人要占很大比例,而中医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处方,如“冠心病二号有”、“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就是由活血化瘀理气药组成的。长期失眠者,因身心得不到休息,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脂代谢紊乱,不但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使整个健康水平下降。这些都说明:精神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是有密切关系的。

至于由精神因素而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者,则更属屡见不鲜了。需要指出:不要以为悲、怒、惊、恐、忧、思这些情志对人有害,而“喜”则对人有利。一个人高高兴兴难道不好吗?其实,高高兴兴指的是一个人正常的情志,当然无害。但作为中医学理论上致病因素之一的“喜”,指的是突如其来的,强烈的精神刺激,这就有害于健康了。冠心病病人发生死亡的病例中,就有不少是受到突然的“喜”的强烈刺激而发病甚至猝然死亡的。例如,有一八十高龄的老太太,忽然接到几十年前失散的儿子从台湾寄来的信和照片,老太太喜极而泣,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去世。又如,在看世界杯足球赛电视时,一老年心脏病人(足球迷)一会儿大叫大嚷,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捶胸顿足,电视没有看完就猝然死去。这都说明:“喜”有时也是一种紧张因素,而紧张因素却正是冠心病人的大忌。

环境因素

受寒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的一个常见诱因。我国北京地区的医务人员,经过长期观察,认为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这一段时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我们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也发现,不少病人是由寒冷诱发。这是为什么呢?

一、寒冷直接刺激体表小血管,引起血管收缩,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二、寒冷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痉挛状态下的冠状动脉,自然不能给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

三、受寒冷刺激的血管发生收缩、痉挛,可使周围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四、寒冷季节,特别是雨湿霜雪天气,因气压低,加重了心脏的缺氧。

五、寒冷季节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特别是冠心病合并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其合并率约为25%),因长期咳嗽、气喘,在缺氧状态时,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之精神紧张,加重或诱发冠状动脉缺血,就是原来病变不甚严重的冠状动脉也会因此而发生痉挛,甚至引起心肌灶状坏死。

因此,冠心病人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进行户外活动时,要穿戴好衣帽、围上围巾,因为人体活动1/3的热量是从头颈部散发出去的。还要注意勤换鞋袜,足底不要受寒受潮,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是很有道理的。在大风、大雪、阴雨等恶劣天气里,不要去室外活动,散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冬季不要起得太早,这就是古人说的“夜卧晚起,必待日光”,以保护人体阳气,避免受寒。冠心病人也不宜作冷水浴,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或诱发心肌梗死。

需要指出:高热潮湿的环境,也易于诱发心绞痛。此处周围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心容量亦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而诱发心绞痛。

其它因素

除上述几种因素外,其它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吸烟关系

吸烟对人是有害的,这个道理人人皆知。吸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冠心病四个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超重、吸烟)之一。

吸烟后烟碱被人体吸收,可引起心率增快,吸烟者的心率通常要比不吸烟者快10~30次/分,同时吸烟还会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并使冠状动脉血流减慢。

燃烧香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3~6%,吸烟者血内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多,在不吸烟者的血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为0.5+-0.7%,长期吸烟者则可增至10~15%。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使血管壁发生相对性缺氧,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这就为血浆脂质在血管壁内的沉积制造了条件。吸烟还可促进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过高,其结果是既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也增加了血小板的粘滞性,从而引起冠脉痉挛和外周血管的阻力增高。

二、饮酒关系

从古至今,对于饮酒的看法都是毁誉参半。所有的酒,都含有酒精。如人们常常喝的白酒、葡萄酒及其他果汁酒、啤酒,只不过含量多少不一样而已。酒精对人体是有害的,它对人的心脏、肝脏、消化道粘膜、中枢神经系统都会造成损害。大量酒精不仅增加心脏的负担,损害心肌,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还会影响肝脏功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的溶脂活力;酒精还可诱发甘油三脂上升,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患冠心病的人从原则上讲是不能饮酒的,大量饮酒就更不应该了。

但是,如果仅仅是饮少量的酒,例如白酒一般每日不超过一两,或葡萄酒每日不超过二两,啤酒每日不超过一瓶(500毫升)。在这样的限量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不仅无害,而且有一定益处。当然,冠心病人如果饮用药酒,需要医生根据病情拟方配制,酒药方和汤药方的原理一样,必须对症下药,不是什么样的药酒都可以拿来喝。同时,饮用药酒也要适量。

因此,对于饮酒是否促发冠心病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如果从无喝酒习惯者,最好不要喝酒。有喝酒习惯者,可以适量地饮酒,但不可过量。药酒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三、饮食结构关系

身体健康离不开丰富的营养,而营养从何而来?饮食上来。而饮食标准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就好?并非如此。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保持身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营养的平衡搭配。打破了这种平衡,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因此,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讲求一下科学的饮食结构。

为什么胖子容易得冠心病呢?

肥胖在中老年人中相当普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胖子越来越多。不仅中老年以上人中胖子多,小孩子中的“胖墩儿”也很常见。肥胖被医学界看作是一个严重问题,许多专家对人们吃得太好,动得太少,胖子增多感到忧虑。据北京市1987年调查34006人(新生儿~81岁),肥胖者3560人,占10.5%,其中尤以50岁以上的人为多。肥胖人易患冠心病。曾有资料表明肥胖者的冠心病发病率为瘦小型的5倍。肥胖多在冠心病前7~8年发生,如肥胖是在短期内发生者,即突然“发福”者,更易发生冠心病,极度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就更高了。而一般肥胖和超重患者通过减肥以后,血压、血糖、血脂都随着下降,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四、年龄关系

冠心病的前奏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资料表明:这种硬化,在40~49岁占63.7%,50~59岁为77.25%,60~69岁为87.09%,70岁以上占100%。所以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以40岁以上的人为多。中医学也认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黄帝内经素问》),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大致可以以40岁为一个分界线,40岁以后,人体的阳气(泛指生命活动)、阴精(泛指一切营养物质)都削减了,健康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般情况下,中年以前较少疾病,一到中年,疾病就逐渐多起来:头上开始有白发,视力下降,看东西发花,牙齿松动、脱落,胃口也差了……。所以在中年以后出现冠心病这样的疾病,是不足为怪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冠心病属于老年病之一,但它又不仅仅是老年病。不要说40岁以下发生冠心病者现今已不算罕见,就从动脉硬化来说,也并不是从中年才开始,实际上从幼年开始就逐渐出现,只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病变的程度加重,速度也加快而已。因此,预防冠心病要从小孩开始。

记住:要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从小就要爱护你的心脏!

五、性别关系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男性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女性。二者之比值约为2~5:1。但是,另一个使人感到不解的问题是:这只是就女性在50岁之前而言,50岁以前,这种差异很明显;50岁之后,男女发病率之比就差不多了。

医学家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就是:主要与雌激素的分泌水平有关。什么是雌激素呢?

雌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是由卵巢合成并分泌的,其生理作用是:

1.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增厚,血管和腺体增长,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还可促进乳腺导管上皮增生。

2.增强输卵管和子宫平滑肌的活动,使其收缩力和收缩的频率增加,有利于卵和精子的运输。并有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的作用。

3.增加宫颈粘液的分泌,使宫颈粘液呈水样,较为稀薄,有利于精子穿过。

4.促进和维持女性副性特征。

5.有促进体内水和钠潴留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医学家们发现雌激素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在人体脂代谢方面产生特殊的作用,这就是:雌激素一方面可使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雌激素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女性在50岁以前,正是雌激素分泌旺盛时期,由于雌激素有这样的作用,所以,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在这段时期就显著地低于男性。女性在50岁以后其发病率增高则是由于雌激素分泌大大减少,甚至停止分泌的缘故。

此外,男性和女性在生活习惯、精神紧张程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男性吸烟者比女性多,饮食量大,社会应酬多,竞争性强等等,这可能也是冠心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的另一些原因。

六、体力活动关系

体力活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运动两个方面。缺少体力活动的人,容易患冠心病,在这一方面,医学家认为甚至比饮食因素还重要。从大量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出:冠心病的发病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轻体力活动者高于重体力活动者。有人调查体力劳动者冠心病发病率4.5%,而脑力劳动者为8%。还有人研究3800例尸检资料,发现轻工作的人冠心病发病率较高。有人随访254例确诊的冠心病,坚持体力活动者年死亡率为2%,而对照组高达12%。这些资料都充分说明体力活动对冠心病有一定好处。从医学道理上讲,包括以下几点:

1.体力活动后,微血管扩张,可改善心肌供血。

2.使冠状动脉扩张,侧支循环增多。

3.改善心脏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

4.增加血纤维蛋白溶解素,降低血小板凝集度。

5.减少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影响,从而减少严重的心律紊乱的危险。

6.长期体力活动,特别是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加心肌供氧。

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应该积极参加各项体力活动,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很有意义。已经被确诊为冠心病的人,也应该适当地运动,不过不能过于劳累而已。

病理因素

追溯心脏病的病发史,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一开始就患了心脏病,而是先有了其它病,后才导致了心脏病,具体有:

一、高血压的导致

根据最近的调查获悉,有75%以上的心脏病人原来患有高血压病。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表过美国5个地区对7065名无冠心病中年男性的前瞻性研究资料,该资料指出,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舒张压的升高而增加;单纯的收缩压升高,也同样使心脏病危险性增加。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当收缩压超过21.3KPa(160mmHg)或舒张压超过12.7KPa(95mmHg)时,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五倍。

二、中性脂肪超量摄取

许多人虽然很注意胆固醇偏高,却不太关心中性脂肪的问题。关于中性脂肪的问题,医生谈论甚少,因此,很少引起一般的人注意。

目前,我们都明白高中性脂肪血症,跟冠状动脉疾患也有极密切的关系,密切程度不亚于高胆固醇血症。中性脂肪的增加,系因吃下太多淀粉质所致,东方人以米饭为主,故要注意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由此可见,除了高胆固醇以外,高中性脂肪也是一害。

通常所说的高胆固醇血症,就是指250mg/dl以上,而高中性脂肪血症为150mg/dl以上,但在这以下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都限于正常范围以内,虽然实行一段时间的饮食治疗法,而这些脂质还表示异常高值时,那只有依靠药剂治疗,但仍不能忽视饮食治疗法。

三、高脂血症的引发

高脂血症为遗传性因素。如果家属里出现不少高脂血症的人,就叫做家族性高脂血症。倘若父亲或母亲为高脂血症,那就不妨去做一次血液检查。

希望诸位查看一下自己手脚伸展旁边的阿克列斯腱,有没有像黄痣般的东西?眼睑上有无黄痣般的东西?如有,就有可能是高脂血症,最好去做一次详细的血液检查。有些家族性的高脂血症,早在孩童时代就已存在。倘若自己得有高脂血症,孩子也很可能有高脂血症。这种家庭出生的婴孩,可在诞生时检查血液,若发现是高脂血症,就要改变牛奶的组合,早日采取动脉硬化的预防措施。

专家寄语

精神作用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好,免疫力就增强,即使有点病也能抵抗住,精神状态不佳,抵抗力就弱,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保持情绪的开朗尤为重要。那么请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专家寄语之一:心态不佳损心脏

研究人员发现,在行为和行动上敌视程度愈强的人,其心脏动脉中钙沉积愈多,而钙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信号,它会诱发和导致高血压及心脏病的发生。

研究人员曾对18至30岁之间的376名男女受试者做过试验。根据对受试者敌意程度的评估,他们被分成两组。通过对紧张环境的应答反应试验,一些持玩世不恭态度、且具有进攻倾向的人,均被视为怀有敌意者。

他们发现,敌视感强的受试者,其心脏钙沉积的发生概率比敌视感不强的人高出2.5倍。不友善的人,其动脉中钙沉积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情况显示,在受试者的动脉中积聚着大量的脂肪斑块,这些斑块正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先兆。

由此可见,敌意态度与心脏病的确存在一种奇妙的关系。

鉴于此,一些医学家倡导人们时时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心存善意。不要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看人要看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拿着放大镜找缺点;逢事,要设身处地,多为别人想一想;对于别人的失礼,不要耿耿于怀,老去钻牛角尖;不要老想着别人与自己过不去,其实,真正过不去的是你自己。心存善意,于己有利,也不会到处树敌,用不着防这防那,用不着成天惶惶不可终日,心态也就不会处于紧张状态。不少医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处于愉悦状态,大脑里会产生一种有利激素。这种激素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反之,心态不佳的人,大脑里会产生一种有害激素,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心态不佳不但损害心脏,而且危及心理健康,为了身心健康,我们当远离不良心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专家寄语之二:胆固醇侵袭危害心脏

一般人说:“老化始自血管”,的确,动脉随着年龄逐渐硬化,跟生理动脉硬化相辅相成者,这就是胆固醇。

由于动脉硬化不断在进行中,所以胆固醇、中性脂肪和钙质等,沉积在动脉的壁里,使管壁变得凹凸不平(叫做粥状硬化)。如果胆固醇很浓厚时,就会结晶硬固,或刺激周围的动脉壁,结果使动脉更加硬化,血管更加细小。

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率,据称胆固醇较高的人,远比正常人(胆固醇在200毫克以下)多出3、4倍。据目前调查资料指出,食物中胆固醇较高值地方的冠状动脉疾患,其发生频度所引起的死亡率,远比胆固醇较低地方为高。

心脏病的症状与特点

但凡是病,都有其症状特点存在,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像这种病,而症状反应却是那种病。因此,前者需要人们不要疏忽一丝一毫细小的病情反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后者,则需要医生和病人及家属认真细致地检查,排除干扰,判清病情,对症下药,早除病根。

各类病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对于医生判明病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一丝细微的病情变化也将会是一个诊断病情的依据。

一、心绞痛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时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明显,有的人不明显,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个症状。

1.临床表现

心绞痛疼痛发生的原因,简单地说,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或产生不正常的代谢产物,它们刺激了心脏的感觉纤维,反射到大脑皮层而引起的。其临床特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疼痛的部位,多在胸骨的后部(在两个乳头之间画一条边线,其1/2的地方),约占75%,也可见于心前区,约占15%。放射痛则可见于双肩(特别是左肩和右臂内侧、手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肩胛、胸背部、颈、咽、颊、下颌部、舌、鼻、耳垂、乳突,部分病例可局限于左肩、左臂,也有局限于下颌部而极易被误诊为牙病。(2)疼痛的性质有轻重之别。轻者只发作性胸闷或呈压榨性钝痛,紧压感,烧灼感,或为明显的压迫样及窒息样感。重者则为剧烈的绞痛,疼痛多由轻加重,直到不可忍受,同时还伴有压榨感、窒息感、出汗,患者自觉恐惧莫名,甚至产生“要死了”这样的感觉。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不一。有的一日数发,有的要很长时间才偶发一次。(3)疼痛持续的时间90%以上仅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最短的只有30秒钟,很少有超出15分钟的,但饱餐后出现的心绞痛例外,可持续30~60分钟。在一般情况下,疼痛持续时间不足半分钟或超出30分钟者,往往不是冠心病心绞痛。(4)疼痛的诱发因素常见的有体力活动(如登高、爬楼、跑步、打球),情绪激动(如看足球赛,看恐怖影视,紧张、恐惧、焦虑、大喜大悲),饱餐及餐后不休息就进行活动,受寒、吸烟等。(5)心绞痛的缓解除去诱因(如镇定情绪、保暖、安静地休息)疼痛常可迅速缓解。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片,疼痛也可以在1~3分钟内得到缓解。硝酸甘油对大多数心绞痛有速效,而对其他原因引起疼痛(如急性心肌梗死)无效,因此用硝酸甘油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治疗作用,而且用后疼痛是否可获缓解还可以作为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的一个内容。

2.临床类型

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随病变部位、程度及发展速度不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反应也不同,常见冠心病有以下类型:(1)劳累性心绞痛。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病变所在冠脉支配区域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安静时尚可通过侧支循环补偿,但当活动而需心肌加强收缩时,便表现出缺血、缺氧,新陈代谢不完全,乳酸、磷酸类代谢不全产物堆积并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从而引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部分病人疼痛向背、肩及上肢放射,这即为典型的心绞痛,因见于劳累时,故也称劳累性心绞痛。一旦活动停止,疼痛马上缓解,因此,这种心绞痛极少持续15分钟以上。除活动外,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也为常见诱因。所谓诱因,均为增加心肌需氧或减少心肌供氧(或加重血管狭窄)的因素。

上述为典型心绞痛。另有些心绞痛诱因不象劳累性心绞痛明确,症状也有差别。(2)变异型心绞痛。此时疼痛常无明显诱因,发作常于夜间或休息时发生,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久,发作时心电图上可有一过性S-T段抬高(缺血损伤改变),可能有冠脉痉挛。(3)卧位性心绞痛。发作时多于卧位休息时,坐起或站立则疼痛缓解,发作时疼痛程度也较重,甚至伴有大汗,面色青紫。据认为这种心绞痛是由于冠脉病变较重,卧位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及肺部淤血加重,从而表现出左心功能不全而致。(4)梗塞前心绞痛。表现为心绞痛加重,或过去没有心绞痛,突发严重心绞痛且伴心慌、气短、大汗、恶心呕吐甚至面色苍白,心电图多为缺血性改变。疼痛持续时间达数小时或数天,部分病人发展至心肌梗死。本型心绞痛也称梗塞前综合征,主要发病原因是冠脉痉挛。(5)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病变致血管严重狭窄或有持久的冠脉痉挛作用,使某支冠脉完全阻塞(多数有管腔内血栓形成),而这支冠脉支配区域的心室肌发生变性、坏死,因此为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约30~40%。

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凶险的病症,往往是使人措不及防。但它发症前仍有其预兆和症状。

1.严重的胸痛:其疼痛剧烈,持续数10个小时,服用硝酸甘油(心绞痛病人常用药)疼痛不能缓解;部位及放射性与心绞痛相似;常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表现。

2.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或休克症状:心肌梗死时,心肌坏死,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而致静脉淤血,出现肺循环阻力增加及肺水肿,谓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状痰及心动过速等症状。如病人出现血压降低至80/50mmHg时,说明有心源性休克发生,此时出现面色苍白、焦虑不安、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快而弱,尿量减少等表现。

3.常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此时心律失常并发于严重的胸痛,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多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颤动等,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有的病人快速与慢速心律失常兼而有之。

4.常出现心肌细胞内酶释放:心肌细胞坏死,细胞内结构成份漏入血液,因此,于血液内可检测出这些成份。最常检查的成份为酶,如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等。所以,临床上常测定血液中这些酶以诊断心肌梗死。

5.坏死心肌吸收后可出现发热、血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等非特异性反应。

6.心电图上有坏死性、损伤性及缺血性改变,并呈规律性动态演变过程。

心肌梗死病人往往在睡眠中,或者在安静坐着的时候,突然以胸部疼痛开始发作,这和狭心症是在运动时发作的,成为相反的对比。通常在发作前两三天,就感到不舒服,在胸部感到轻微的不快感,但是开始发作后的胸部疼痛,则从未经验过的,通常持续约30分钟。

这种疼痛,就像胸部被抓破一样,几乎快要死了,一直想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疼痛发自胸骨背面到心窝部,有时疼痛向背部和肩部发散。这种疼痛只有吗啡可以使其镇静下来,有时过份疼痛,还会引起休克以致死亡,所以一定要设法止痛,有时疼痛的部位在心窝部,往往被误为胃痛。

不过有时疼痛较弱,几乎不自觉,只是偶然的发现已经患有心肌梗死。

其次常见的是呼吸困难,病人会感到似乎无法呼吸及空气不足(空气饥饿感)。

同时,不仅在心窝感到疼痛,并且多半有想吐、呕吐、下痢等肠胃症状。由于疼痛太激烈,病人常会害怕是否会这样死去,因此面部表情也痛苦万分,额冒冷汗、脸色苍白如土,有时坐也不好站也不好,在床上翻滚,为了想舒服一点,只好做“起坐呼吸”。

三、常见的血管病

根据动脉闭塞部位不同,一般分上肢无脉症和下肢无脉症两大类。其临床表现如下:

1.上肢无脉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由于上肢、头、眼缺血所产生。活动时感觉上肢易疲劳并有疼痛或发麻、发凉感觉。有时出现眩晕、头痛或昏倒。患者单侧或双侧上肢的脉搏减弱或消失。上肢血压测不出或明显降低,下肢血压则正常或增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萎缩,动脉硬化、静脉扩张、出血或色素沉着。如果作主动脉造影,可显示主动脉局部狭窄或肾动脉狭窄。

2.下肢无脉症

由于下肢缺血,产生下肢麻木、疼痛、发凉等感觉,同时易疲劳。上肢血压呈持续性增高者,可出现高血压的各种表现,甚至发生左心衰竭。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测不出或明显降低,上肢血压增高。做主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可显示主动脉局部狭窄或肾动脉狭窄。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这些症状多种多样,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症状。最常见的自然症状是心悸、心前区痛、呼吸不畅和全身乏力,和正常人劳累后的症状相似。此外尚有易激动、失眠、多汗、颤抖、头晕等一般神经官能症的症状。症状常在恐惧或情绪激动时首次出现,以后病情时好时发,变化较多。睡前、醒后和情绪波动下易发作,过度劳累或情绪改变后可加重。

心悸最常见,患者自觉心跳,心前区有搏动和不适感,运动或情绪激动更甚。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多伴有窦性心动过速、血压短暂升高和心排血量增加。偶而可为过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所致。心前区痛多数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头下,疼痛的部位可经常变换,有时在胸骨下或左前胸。刺痛较短暂,每次一至几秒钟,隐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劳动当时不发作,而在劳动或精神疲劳后,甚至在休息时出现,发作时仍能照常活动。心前区的肋骨、软组织或其表面皮肤可有过敏点或压痛点。呼吸不畅主要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的感觉,因而加深呼吸。久之,血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可出现四肢发麻、手足抽搐、头晕等。有些患者喜作叹息样呼吸。屋内人多拥挤,通风较差时易发作,走路或上楼并不引起气急。

类似症状的鉴别

心脏病类型多种多样,有时不同的病症,反应差别却不太明显,稍一马虎就会误诊、下面谨就类似的症状为朋友们做一下鉴别,以便从细微处准确判断出病情,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一、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鉴别

二、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心绞痛的鉴别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性循环衰竭、疲劳综合征、紧张综合征,现在医学界主张统一称作神经性心血管反应。这种病人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也可能有心电图改变,而且更主要的是病人主诉为心前区疼痛,因此不少人年纪轻轻就被医生戴上“冠心病”的帽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综合症,多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如失眠、心悸、健忘、多梦、多汗、短气、乏力、情绪易激动、头昏、颤抖等。这个病出现的胸痛,有下列特点:

1.疼痛位置多在心前区,特别是左乳头下附近。疼痛一般比较轻,也不象冠心病心绞痛那样由轻到重,甚至痛得不能忍受,更没有那种明显的缩榨感、敝闷感。疼痛时间由数小时到数日不等,虽不因劳累或紧张而加重,但安静休息后不立即缓解,有的在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或竟然消失。有的病人胸痛与情绪有直接关系,例如一生气就痛,而一高兴就不痛了。

2.有的病人在心尖部或心前区会突然出现针刺样锐痛,但几秒钟就过去。

3.病人疼痛时可有胸闷的感觉,常主诉胸部“堵得慌”,因而在长长出一口气后就感到很舒服。

4.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不能缓解。

由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并非心脏的器质性病变,症状虽然很多,但预后良好,所以患者要放下思想包袱。而一旦真正放下了“包袱”,病情就可以迅速好转。中医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可以请教中医,辨证论治。针灸和耳针对本病也有很好效果。

本症还与下列情况鉴别(1)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率增快、心搏增强、多汗、手颤抖、精神紧张是本病和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共同表现。但本病甲状腺肿中且伴有杂音及震颤,基础代谢率、血清蛋白结合碘和甲状腺吸碘131率增高,可资鉴别。(2)器质性心脏病

有心前区痛者需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等引起的心绞痛鉴别。心绞痛多在运动或劳动的当时发作,部位多在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和左臂,发作时有一种胸部紧束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必须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才能中断发作。有心悸、心音较响及心前区轻度收缩期杂音者,须与风湿性心瓣膜病鉴别。(3)慢性感染

如风湿病、结核病等。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繁多,血沉正常,血清抗链球菌抗体不增高,无皮疹或关节炎表现,亦末能发现结核病灶,以及熟睡时心率未正常等,有利于摒除风湿和结核病。

三、胃心综合症与心绞痛的鉴别

胃心综合症是由食管或贲门(食道与胃接口处)发生痉挛而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与心前区痛。主要临床表现是左侧心前区疼痛,疼痛剧烈时呈绞痛,并可向左肩放射。其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区别是:

1.胃心综合症的发病以青壮年为多(40岁以下占绝大多数),而冠心病却多为40~50岁以上人。

2.冠心病心绞痛多因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劳累而诱发,胃心综合症在活动后却不致引起发作。

3.胃心综合症患者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特别是大量吸烟者,在溃疡治愈及戒烟后胸痛即迅速消失。

4.胃心综合症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正常,而通过钡餐造影检查可发现原发病灶。

四、痛风与心绞痛的鉴别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以血清尿酸增多、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肾实质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主要临床特点。这与中医学的“痛风”概念是不一样的(中医学的“痛风”,是一种关节呈游走性剧烈疼痛,并有日轻夜重特点的疾病)。痛风的好发年纪多在30~40岁以上,男性居多,多有家族史。痛风反复发作,进入慢性关节炎期,多见痛风石。所谓“痛风石”,即尿酸盐沉积增多而形成的痛风结节。痛风石可沉积于身体任何组织内,如脊柱、肋软骨、胸锁关节、甚至可出现在心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膜上,引起胸痛、脊痛,一般呈刀割样痛,偶尔可呈钝痛。此时极易与冠心病心绞痛混淆。

在鉴别上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病史中,痛风患者多有典型的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的出现,尤为其特点(痛风石最常见于耳壳和指、趾关节,可向皮肤穿破,排出白色豆渣状物——尿酸盐结晶,取样镜检,可见针状尿酸结晶)。

2.血液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超过5毫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