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考上名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6:25:34

点击下载

作者:润物有声

出版社:树上微出版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也能考上名校

你也能考上名校试读:

前言

本书主要献给广大中学生,也可供家长阅读。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除了学习文化课,还有德育、美育、体育、劳动、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本书主要从学习文化课方面来阐述怎样让一名中学生成为真正的尖子生,从而考上名牌大学。这里讲的文化课在中学阶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课程,不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成才的方式有很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读书成才才是最好的途径,大多数人的成长是以读书为重点的全面成长。可有很多孩子在拼命学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强调学科的学习方法,但效果并不好。这样做只是治标之法,并不是治本之道(书中会讲解学习的本和标)。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笔者大学毕业,二十出头就开始搞家教。起始阶段,和学校的老师们一样,强调各学科的学习方法,讲解题方法,串讲知识。可是两年过去,效果不明显,成绩好的还是好,成绩差的进步不明显。有学生和我讲,我讲的东西和学校、补习班老师讲的东西大同小异。我感到汗颜,开始反思。一个孩子在努力学习,也学了各学科比较前卫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学语文和英语效果好些,而学数理化效果一般呢?同样的学习方法,这个孩子管用,那个孩子就不管用呢?……经过数年反复地实践、观察、思考再实践,终于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静心、自控力、精力这四点是重中之重,是搞好学习的根本要素。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操作方法来提高这四点。学习态度、兴趣和信心这三点也重要,但前四点都强,这三点不在话下。所谓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只要根本要素都强,学生就会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就能吃透解题方法,自然会持续地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不在话下;而根本要素不行,那些所谓的学科学习方法收效甚微,即使学了很多解题方法也不会运用。

摸索出这些东西后,笔者从1998年开始,重点辅导学生提高根本要素。先接触学生一段时间,看他哪个要素差,就着重提高哪个方面,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那些相信我的操作方法并坚持下来的孩子,一年后,成绩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且其他方面也得到好转。笔者搞家教二十多年,前面几年在摸索总结,效果一般;自1998年以后,笔者辅导过的,凡是从初中开始就致力从根本上提高并长期坚持的孩子,成绩不断进步,而且真正过硬,在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按照本书讲的东西只能逐步提高,至少要有半年时间才有效果。如果你正在读初三或高三,成绩虽然比较差,但还是愿意学习,那么在阅读本书的同时,最好找现任的或刚退休的毕业班老师辅导。这些老师知道考试的重点难点,熟悉近年来的考试题型,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对于短时间提高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样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进步不可能很大。

如果你还没进入毕业班,成绩一般,要立足从根本(本书讲的根本或学习的本,指上文提到的四个根本要素)上提高。这时也可以找辅导老师和参加补习班,但这不是治本之道,最好按照本书所讲的,从根本上提高,只要时间长一点,取得成绩的飞跃不是什么难事。

笔者辅导的学生都是以读书为主的。笔者向他们提出,既要全面发展,又要重点搞好学习,要把学习拔尖变成将来的一个强点。学习真的很强,将来至少有专业过硬这个强点;全面发展了,人活在世上就没有明显的短板,方方面面都应付得过来。笔者辅导过的学生,绝大部分成年后,不仅工作好,而且不走极端,生活得比较滋润。

本书不是休闲类书籍,看完不仅要耗时间,还比较耗脑力,大家要有点耐心。数学题那一章,你只看学过的内容即可。

按照本书的指导来学习,不仅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花钱极少,尤其适合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

说实在的,市场上的书,有很多是长篇大论,可对读者真正有用的可能就是少部分内容,甚至整本书都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笔者可以将本书写到二三十万字以上,但想想,如果写这么多,至少有一半是废话,没有实际意义,只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把道理和操作方法讲清楚就行了,因此只写下了六万多字。这样读者既可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省开支。当然,里面难免有错误,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学习好未必工作好吗

一个人努力读书是为了什么?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来有一份好收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可有很多人对学习和工作(收入)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正确认识学习优异对工作(收入)的重大意义,所以,有必要先把这些事情讲一讲。

学习好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有些人认为,学习好对工作、人生都有重要意义;可有些人却喜欢讲,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学习好未必工作好。这些人就举例,有些人一本毕业,在当临时工,收入很低;而有些人学习一般,却有一个好工作,收入比较高。当然,将收入高低作为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没有错。人活在世上,是很现实的,每天都要花钱,尤其在大城市,开支更大。如果找个工作,收入很低,自然不能算好工作。学习好到底有没有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些学习好的学生成年后,能不能找个好工作。那么,学习好真的未必工作好吗?

一、什么人拥有高收入

我们当前这个社会,拥有高收入的只是少数人。

那些拥有高收入的人,绝大部分自己有真本事。1、有些人专业出众,如计算机、财务、建筑、电气、法律等方面专业水平高,成为这方面的专家;2、有些人动手能力强,成为某个工种的高级技工(技师);3、有些人情商高,会管理,属于综合能力强的人才;4、有些人音、体、美、演艺等方面出色,成为有特长的人才;5、有些人创业能力强,创业成功;当然还有其他情况。

学习真正拔尖的人未必动手能力强,也未必能成长为综合型、创业型、特长型人才,但成长为专业型人才不在话下。而其他类型(非专业型)的人才,如果学习一般,虽然有较高收入,但层次上不去;如果学习也拔尖,那层次就上去了,有很大几率获得更高收入。

所谓“高学历,低收入”的情况。现实中确实有不少本科生,甚至少数研究生,工作一般,拿着一份低收入。多年来,笔者跟踪观察了很多这类人,他们学习只是一般好,并不是真的很好,算不上真正拔尖。他们高考最多考上普通一本的一般专业,继续发奋学习,再考上研究生。学习方面不够强,其他方面也没有特长,方方面面都很平庸,又没有社会背景,当然只能拿一份低收入。

有一个老乡,在某个大城市的一个大单位工作,公务员有三四百人,临时工有上千人。他那个部门刚好有一个临时工是研究生,月收入三千元不到。这个老乡屡屡拿这个事来讲,说什么学习好未必工作好。后来,我无意中认识这个大单位人事部门的人,摸清了情况。这个大单位临时工上千人,可没有一个是“985”大学的本科生,“211”大学的本科生有两个,他们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都过了,但面试都被淘汰。而老乡说的那个研究生,只是一个很普通大学的本科生,他虽然读了研究生,但专业水平很一般,学习根本不算拔尖,其他方面也没有特长。学习是不是真的拔尖,高考比考研更能说明问题。高考成绩好,就能证明学习真正拔尖;考研成绩好,不能证明学习真正拔尖。后文会进一步分析高考与考研的不同。

笔者辅导过的,高考考上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就靠专业吃饭,个个收入都比较高。一些机构的调查更能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本科在名牌大学就读,尤其是属于热门专业的,毕业后就业普遍较好,收入较高;而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参加工作后大多数收入一般,有些甚至很低。笔者调查过,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985”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后月收入两三千的只是极个别,他们一般拥有较高的收入;而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后月收入两三千的比比皆是。也了解过深圳等其他大城市,情况差不多。

可以讲,只要学习足够好,一般能找到好工作,或自己创业有成;当然,也有极个别真正的尖子生工作差、收入低,但这不是主流。

二、高考、名牌大学与工作

大家都知道,新高考方案近几年内就要在全国实施。新高考不分文理科,语数外3门作为统考项目属必考,再选考3门,又称“3+3”。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即依据前面所讲的“3+3”成绩,一参考即参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当然,少数重点大学具有“自主招生”的资格。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的考试,可以获得相应高校的降分录取。有些人认为“自主招生”不太公平,但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不能改变什么,就只能顺势而为。不管高考政策怎么变,将来只会越变越科学,绝不会走回“文革”时主要靠推荐上大学的老路。只要你自身过硬,不管高考怎么考试、怎么选拔都无所畏惧。

新高考招生,有个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不错。这尤其要求学生的学习效率要高,不要死搞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按照笔者讲的方法提高根本要素后,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不仅有时间去提高综合素质,也有能力应对“自主招生”的考试,而且笔者所讲的措施,对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名牌大学与找工作。所谓名牌大学一般指“985/211”大学,现在国家搞了“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985/211”大学基本入选了这些双一流。近年来,某些知名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本科在“985/211”大学就读,只要本科在非“985/211”大学就读的,直接淘汰。很多非“985/211”的本科生认为这是职业歧视。可企业这样做并没有违法,现在强调“依法治国”,只要没有违法,任何部门都不会去管。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将来拥有更广阔的求职渠道,还是得争取高考考上“985/211”大学。

不要被“高分低能”的说法蒙骗了。一些学习差的人很喜欢鼓吹“高分低能”。这方面要正确认识。首先是怎样定义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一个人只要有一种正当(不是搞歪门邪道)的能力强,那就是有能力。平常考试成绩好,不代表成绩真的过硬,其中有些人思维能力不行,只是拼命学习,靠题海大战暂时获得高分。关于高考成绩和平常成绩的比较,后文会分析。高考取得高分的学生,大学阶段只要正常学习,将来至少专业能力强,是属于有能力的,当然也有极个别因特殊原因影响属于低能。有些人说,“985”大学的一些本科生,动手能力弱,情商也不高,是低能者;但这些本科生的专业水平高,这就是有能力的体现。又有些人说,你没搞过全国调查,怎么知道?那同学们可以要求父母亲比较他们的同事和朋友,看看“985”大学的本科生有几个属于低能。

三、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尖子生呢

笔者刚开始搞家教,也很迷信学习方法,系统整理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数理化的解题方法上,更是手把手指导学生。可是收效甚微,两年过去,笔者辅导的那些学生大部分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笔者感到很迷惑,苦苦思考和实践,又经过了三到四年的沉淀,终有所悟。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静心、自控力、精力这四点是根本因素,所谓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当根本的东西不行,这些学习方法起不到多大作用;当根本的东西强,这些学习方法就如虎添翼。所以,一定要找到提高根本东西的方法,长期下功夫来提高。中学生小的有十二三岁,大的有十七八岁,应该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盲目地读死书。读死书没有意义,成绩上不去,身体还有搞垮。实践中发现,有极少数学生先天这四点都强,也不要刻意提高什么,自然而然学习就很棒。可这样的学生太少了,大多数学生总是有些不足,如有的思维能力一般,有的比较浮躁,有的自控力差,有的精力不够,所以,要对照检查,发现自己哪点不行,就要有针对性地补强。

笔者从事家教数年后,终于在1998年开始着重提高学生的根本要素。那时,有些家长不太相信笔者讲的道理,后来,有些本来成绩一般的学生通过笔者的指导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家长才相信了。如一个汨罗老乡,对笔者讲的东西半信半疑,好在他儿子相信我,还是要我搞家教。当时孩子刚上初二,很勤奋,语文、英语成绩较好,数学一般,物理很迷糊,就连地理某些知识也理解不透。但我教他的东西,他能坚持下来。一年过去,理解能力大大增强,数学、物理跃升到班上前五名。他还兴奋地说,以前看着地球仪,都没有真正搞清楚地球是怎样围着太阳转的,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很清楚了。他只是在一个普通初中读书,后来中考考上重点高中,高考也考上了名校。

二十年来,笔者用总结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辅导了多名中学生。那些从初一就开始按我的操作方法长期坚持训练的,中考成绩个个优秀,高考几乎都考上了“985/211”大学;那些从初二、初三才开始坚持的,中考成绩也比较好,大多数高考考上了“985/211”大学;那些高一开始坚持的,有相当一部分考上“985/211”大学;到了高二、高三才开始坚持的,也有少数能考上“985/211”大学。当然,笔者辅导过的学生还是有一些人没坚持下来,只是盲目地搞学习,家长也没当回事,笔者更不可能24小时守着他们,因此,这些人除了极个别高考成绩优异,其余都很平庸。

本书后面内容着重讲怎样提高根本的东西,既有一些理论上的道理,也有实际操作。某些内容可能有点费脑子,高中生阅读应该没有障碍;一般初中生也能看懂,如看不懂,可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

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学习真正过硬,在中考尤其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定要从根本因素着手来提高。

第二章要认清学习的本质

本章讲关于学习的一些基本认识。这有点说教的味道,但这些基本的东西一定要认识清楚。笔者在家教中发现,很多中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立场,只是被各种考试和补习班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很盲目地刻苦学习;家长也十分急功近利,紧盯着孩子近期的考试分数。如此学习,效果很差,最多平常考试有那么几次考高分,一到大考就吃瘪。为了避免陷入泥潭中苦苦挣扎,笔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深入认识学习,要以自我为中心来学习,将补习班和普通考试放在次要位置。

通过读书成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一般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学习成绩拔尖。可什么样的成绩才算真正拔尖呢?从分科来看,不仅是语文、英语等科成绩拔尖,也包括数理化这些科成绩拔尖;至于那些数理化成绩很一般,而其他科成绩特别好使得总分比较高的学生不在本书所讲的尖子生之列。从阶段来看,重点是初三开始到高三这个阶段,尤其是高三这一年;而那些初一、初二各科成绩很好,到初三、高中阶段成绩平常的学生也不在本书所讲的尖子生之列。

笔者从学生时代起,到当家教老师多年,观察了很多学习成绩真正拔尖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静心、自控力、精力这四点都比较强;而这四点都比较强的,也都能成为真正的尖子生。

要注意,那些从小很喜欢搞小聪明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十分灵活的人,往往学习不会真正很拔尖;因为这些看似聪明的人,并不具备复杂、高级的思维能力,后文会专门分析思维。

一、一些基本的认识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些小学生的父母很看重孩子的成绩,每次都希望孩子考试得满分。可是有很多小学阶段成绩很好的孩子,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从初三开始成绩就不行了,到高中更是成绩平平。小学的平常考试并不需要动多少脑筋,模仿和记忆多于思考,孩子小学成绩好不能代表学习强,更不代表学习有潜力。比分数更重要的,小学阶段要注重开发智力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思考)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健身习惯等。开发智力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终身受益。当然小学成绩虽然不要刻意追求打满分,自然而然打了满分也不是坏事。小学成绩也要过得去,如果成绩太差,会影响将来的学习。到了中学阶段,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开发智力,肯定会关心分数,因为有中考和高考。

什么是“读死书”?有些孩子只爱读书,其他方面很少参与,于是被某些人称之为“读死书”。怎么认识“读死书”呢?一个学生,如果思维能力不行,又不去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只是拼命学习,只会死记硬背,长期进行题海大战,不能真正把知识学透,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确实是“读死书”。至于那些只爱学习,没有其他爱好的学生,如果思维能力强,还谈不上“读死书”,当然还是要全面发展。

各类方法。学习某学科(即某门课程)的方法,称为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是指为解决某个思考上的问题所凭借的途径、办法,如:归纳与演绎,发散与集中,正向与逆向,原因与结果,联想与想象等。思维方法和具体题型、相关知识点结合,就产生了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本书讲的操作方法是指提高思维能力、静心、自控力、精力等方面的手段。

能力与方法。有人说学东西主要是学方法,那言下之意只要学会了方法,什么难题都迎刃而解了。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能力与方法不能等同,能力与方法不是一回事。在读书这方面,就要讲到学习能力,它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应与效率相关联。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就高;学习能力弱,学习效率就低。在读书这方面,学了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后,还得有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当思维能力强,学了知识和方法后,会有很强的运用能力;当思维能力弱,虽然学了知识和方法,但运用能力却不行。学了思维方法并不能代表思维能力有多强。比如,有很多写思维方法的书,你把书上的思维方法都学习了,是不是思维能力就由弱变强了呢?确实效果不明显。如果你思维能力不够,学了思维方法也会有点用,但只能思考那些简单、熟悉的问题,对于那些复杂、陌生的问题还是不行。

学习能力。本书主要讨论读书方面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习文化课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大体包括哪些呢?记忆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注意力、观察力是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和静心、精力、自控力密切相关,当一个人精力充沛,心能静下来,自控力又强,就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察力与静心、思维能力、精力和视觉相关,对学习文化课而言,并不需要视觉特别敏锐,当精力充沛、能静心、思维能力好,观察力自然强,这时记忆力也会好。因为只要四个根本要素都好,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也会好,所以本书对这三方面不做专门讲解。

会玩与会学习。有些人鼓吹,会玩的人一定会学习。这样的谬论竟然也有很多人附和。现在条件好了,大多数孩子都有条件玩,也比较会玩。在这些会玩的孩子中,有很多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塌糊涂,玩的方面也没玩出什么名堂来。大家可以观察,在你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会玩,玩得爽,不代表你一定会学习,更不代表你学习好。当然,玩和学习还是有一定关联,我们要把玩和学习有机统一起来。玩也是一种休息,在学习之余,在安全前提下,玩的时候尽情玩,不要牵挂学习上的事情,让神经系统充分放松,有利于下一轮的学习;学习的时候,要收心,忘记玩的东西,一心一意学习。这样才张弛有度,玩得开心,学习效率也高。。

不喜欢的东西也要学好。有专家认为,喜欢学的东西会学得更好。言下之意,不喜欢学的东西就难以学好。但是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语数外必考,不喜欢就可以不学好吗?当然不是,凡是必须要学好的学科,不喜欢学照样要学好,也照样可以学好。不要从小就找这样的借口:不喜欢的学科反正学不好,就懒得去学。

状元笔记。现在市面上状元笔记比较多,得看看这个笔记是否适合自己。笔者也和很多老师讨论过,他们并不是很看好状元笔记的作用。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不太一样,状元的笔记不会适合大多数同学,高考获得高分需要综合思维能力、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高考很牛的学生,平时笔记也不一定做得很多。有些学生本来很依赖别人的笔记,有了状元笔记他自己就不做笔记了。其实状元笔记的内容,普通的辅导书上也有,可一带上"状元"的光环就火了。有些同学买状元笔记就是一种精神安慰。成绩的好坏绝不是一本状元笔记所决定的。在这里,笔者建议,将状元笔记当一本普通辅导资料就行了,状元笔记可以借鉴,笔记主要还是自己做,这样印象才深刻。

二、高考成绩和平常成绩

讲到读书,就一定要讲到考试。中考和高考一定都会重点考察思维能力,尤其是数理化考试特别注重考察思维能力。考试不仅考知识和能力,还有考试时发挥得怎么样。有些人高考成绩很平庸,就找借口,说完全是考试紧张造成的。多年来,笔者和很多学生沟通过,参加高考时,都会有点紧张。考试前一二十分钟,因为紧张,很多人头脑一片空白,很多题都不会做;但随着考试的进行,人慢慢地放松下来,那些本来会做的题,又能做出来了。目前高考主要是笔试。其实,笔试的紧张程度远比不上面试和即席演讲。笔试是一个安静的场所,没有很多人盯着你,时间也比较长,有更多的时间来消除紧张;而面试和即席演讲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你,中途还可能被人提问,时间也较短,紧张程度更高,很难消除。参加高考都会紧张,一些学生说因为紧张,所以才考得比较差;但还是有学生虽然紧张,照样考得比较好。导致高考成绩和平常成绩相去甚远的主要原因是紧张吗?现在很多人把面子看得很重要,自己本来不行,也要说行。有些学生平常成绩本来就一般或者偶尔一次考试考得好,结果高考成绩不怎么样,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就故意和别人讲,自己平常成绩很好,就因为紧张影响了高考,导致成绩比较差。也有一些孩子平常成绩确实不错,而高考却相差很远。这些孩子平常成绩好,说明学习态度方面是没问题的,一直在努力学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紧张,而是思维能力不行,平常没有真正将知识、习题和解题方法融会贯通。

这里要讲讲考试的含金量。平常考试包括模拟考试在内,只要试题是在辅导资料上抄来的原题(包括只改动数字,不改变思路和结构),这个考试的含金量就不高,考得好不能证明成绩真正好;如果试题是专家、老师新出的题目,且难度和知识的结构比较合理,这个含金量是比较高的,考得好,说明成绩比较过硬。笔者辅导过很多学生,看过很多学校的考题,对照当年的高考题进行了比较,确实有很多区别。一般的高中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即使是比较重要的考试),含金量并不高,要么题目太简单,只要努力学习的学生都能考高分;要么就是从一些辅导资料、模拟试题找来一些现成的题目拼凑成一套试题,有些平常很刻苦但思维能力不行的学生,在考前就做过这些题了,所以能考高分。而高考题目含金量高多了,尤其是全国卷,试题并不是辅导资料上的原题,而是国家组织专家们新出的,难度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那些平常很刻苦但思维能力不行的学生,没有真正将知识学懂学透,面对高考,稍微难一点的新题(新题指之前没有做过的题,下同)就不会做,这样,高考成绩很一般,和平常成绩差距比较大。国家在准备高考工作时,有着足够的人力和财力,会组织一批专家(主要由大学老师组成,还有少数高中老师和教研人员)集中在某个地方重新出题,题目不会和课本及市场上的学习参考资料雷同,形式上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有不同的思路,并且做好了十分严格的保密工作。一般的高中学校自己组织出题,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而且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在思路上可能不同,高中老师猜题押题是没有用的。

笔者从事家教多年,也经常和高三老师讨论这些问题。其实,那些学习一直勤奋且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高考时无论紧张与否,一般都会考得比较好,因为他们的真实水平本来就高;那些思维能力不行而又拼命读书的孩子,在高考中无论紧张与否,成绩都只有一般,因为他们的真实水平本来就一般。笔者辅导过的学生,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且思维能力比较强的,高考成绩个个比较优秀,即使发挥一般,也能上一本线,根本就没有名落孙山的。很多人喜欢大讲平常成绩,否定高考成绩。因为含金量问题,一般学校的平常考试不能很好地体现真实水平,恰恰是高考更能反映真实水平。不能把考试紧张作为高考成绩很平庸的主要原因。当然事情总有例外,确实也有极个别思维能力强、学习勤奋的孩子,因心理素质极差或其他原因而导致高考成绩很平庸。可以说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能力,要提高心理素质,消除紧张,坚持体育锻炼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跑步等运动能有效消除紧张,提高心理素质,后面会讲锻炼的问题。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说平常考试一定要考得差,平常成绩好并不是坏事。但要搞清楚,这个考试的含金量怎样,考高分是什么原因,是建立在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基础上,还是题目过于简单,或是已经做过了很类似的甚至完全相同的考试题目。如果思维能力不行,这种“好成绩”是靠不住的。假设平常成绩都很差,那更要找原因,是思维很差,还是没有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或是其他原因。

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比较。大家都知道,模拟考试是中考、高考前十分重要的考试,不仅要看分数高低,更要看排名包括全校、全市(县)的排名。看排名,是看一个学生的成绩在一个范围内大体位于哪个档次。在含金量较高的初三或高三模拟考试中,看全校尤其是全市(县)的排名是有意义的,可以大概知道这个学生能考上什么档次的高中或大学。

三、高考、考研与思维能力

关于学历和智商的关系,笔者在实际比较中得出结论:高学历者未必高智商。笔者私下和很多教育工作者探讨过,就思维能力来讲,高考与考研相比,高考更能说明问题。一个高中毕业生,不管是文科生、理科生还是不分文理科,在一般地区(除少数特殊地区,下同)参加高考,如果能考上顶尖大学,就能够证明学习真正过硬,思维能力比较强甚至很强;而一个本科生即便考上了顶尖大学的研究生,也不能证明思维有多强。当然高考成绩差也不能证明这个学生思维能力就一定差,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那些思维能力不行的学生,如果不去提高思维能力,只是拼命学习,不管用什么学习方法,不仅第一次高考考不上顶尖大学,即使再苦读几年,再参加几次高考,仍然考不上顶尖大学。考研就不一样了,那些思维很平庸的本科生参加考研,经过若干年苦读还是有希望考上顶尖大学的研究生,笔者接触过的就不少,本科在二本甚至三本大学就读,经过刻苦学习,考研就考上了顶尖大学。如果同学们认识那些高考很牛并从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可以问问他们这方面情况。这些人对高考和考研比较了解,并且因为他们自己学习很强,也会愿意说真话。

某些大企业招人要求本科在名牌大学就读,他们相信这样做更容易招到人才。从将来找工作出发,高中生要力争高考考上名牌大学。

四、学科的相通性

我们要熟悉一个陌生地方的交通,首先要找一张地图,先搞清楚东西南北和主干道路的分布,这样对该地方的交通有个整体了解。其实学任何东西,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整体观,读书也是这样。我们不仅要整体认识某一科(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培养整体观),对于联系紧密的学科或者学科之间某些联系紧密的内容也要把它当成整体来看。学科之间是有关联的,不可人为割裂,在整体性的基础上还具有相通性,在学习中要把相关的学科真正融为一体。下面从四点来分析。

1、学习方法。各科的学习方法有相同的方面,如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做习题,阶段总结,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各科知识在理解基础上都可以读和背,等等。当然各科又有各自特点,个人情况不一,学习方法并不会完全相同。学生应该借助老师和参考书,结合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管采用什么学习方法,课堂认真听讲是必须的。

2、思维方面。首先,学习哪一科都离不开两个思维能力(指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下同)。如语文的语法、阅读理解、写作,政治抽象的哲学概念及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种推理和运算,历史事件、人文地理的分析等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而几何,天文地理,物理方面物体的运动,生物、化学中的微观变化和美术的绘画等都需要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的范畴),而任何学科的整体观、内容的关联、观点方法的创新等都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更容易跨学科将相关知识关联在一起融会贯通。

其次,在运用某一个思维方法思考不同学科的具体问题时,很多时候是可以关联起来的。虽然内容不同,但思考的脉络可能是相似的,关联起来思考,有利于更深刻认识思维方法和将各科知识贯通。如数学的推理题和化学的推理题,有可比性吗?确实有相同的东西,都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提炼出数学推理题的思考脉络来,加上适当的化学知识,可以变成一道化学的推理题,反之亦然。

3、具体内容。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好,对学习各科都有帮助。如数理化的定理、法则,政治的基本原理,地理、生物的基本术语的描述,文字表达精准又符合语法,语文基础好的话,有利于理解这些内容,而学习这些内容也有利于提高文字水平。历史、地理、生物等其他知识又可以成为语文写作和阅读方面的材料,政治给写作提供思想指导。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都离不开数学的概念和运算。各科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哲学可以给予各科宏观上的指导。

五、学习的本和标

很多人认为,学习主要是学方法。可是一些孩子学了很多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思维方法),也很努力,但学习还是流于平庸,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学习的问题,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只站在学习的本身来认识,也就是要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思维方法)。仅仅这样认识是不够的,这样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些天赋一般的学生在这种认识的束缚下,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平常。

那应该怎么认识学习呢?先看道家和中医对事物的认识。道家认为,万法归宗,指万事万物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不变,最终都归于道,道就是宗,宗就是本。中医讲究治病要求其本,病人的病症只是表象,是标。中医要在病人的各种症状中,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确定治疗方法,以治本为主,兼顾治标。那么学习有没有标本之分呢?答案是肯定的。成绩方面就是标,成绩只是一个表象,而学习的本起着根本作用。那什么是学习的本?前文提到的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静心、自控力、精力这四个根本要素就是学习的本。笔者在多年的家教中发现,这四点缺一不可,不能相互代替,任何三点好不代表第四点好。这四个根本要素,学生只要有一个要素明显不行,整体成绩就不能拔尖。

学习,从长远来看,一定要强本。当一个学生四个根本要素都强时,自然会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能坚持努力学习,并且学习效率很高,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成绩就会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本不行时,也能通过努力学习、参加各种补习班、搞题海大战这些手段偶尔提高了成绩,那是考试时遇到了辅导资料上做过的或课外补习班讲过的原题,分数暂时上去了,但这不是真实水平,一到大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就会被打回原形。这样提高是治标不治本,是没有用的。尤其有些辅导班号称“速成班”,可是速成的东西质量好吗?速成食品质量怎么样?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肯定不能速成,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思维方法)倒是有可能速成。当临近升学考试了,成绩实在还不行,可以去参加类似“速成班”这些课外辅导;在离升学考试还有较长时间,一定要立足于从本上来提高。

有的人可能很难相信上述道理,只是一味相信学习方法和勤奋。这里就来比较下,如学习数学,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错题集”的学习方法,就是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的典型题目写在上面,便于学习提高。这或许是一个好方法,但是效果怎么样呢?如果该学生的思维能力弱,他并不能将错题真正搞懂,不能将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虽然很勤奋,可是效果差;如果该学生精力不行,没折腾几下,就很疲劳了,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研究这么多错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该学生自控力不行,经常玩游戏、追电视剧去了,根本不能坚持来记录错题,还谈什么学习效果;如果该学生并不静心,只是逼着自己在思考错题,但学习时心猿意马,效率同样很低。使用其他学习方法也是同样道理。其实,学习的本不行,任你用什么学习方法,效果都不会好。再看看另外的情况,同样学数学,有的学生使用“错题集”的方法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勤于刷题,也就是搞题海大战,成绩照样真正拔尖;有的学生以钻研数学教材为主,很少做课外题,成绩照样过硬。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学习的本很强,他们即使换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还是很强,只是看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所以说,读书之道,一定要重视本的提高。

有人认为,学习态度、兴趣和信心这三点也很重要,诚然这三点也不可忽视,是学习的重要方面。当一个学生四个根本要素都强时,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自然会有信心,学习态度也不难端正;当一个学生四个根本要素一般时,一定要坚持从根本上提高,同时适当兼顾这三点,当根本要素都增强了,这三点也迎刃而解。很多父母对学习态度有误解,总认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学习不好的主因。其实只要好好讲一讲学习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明白努力学习是为自己好,学习差的主因还是四个根本要素不强。

又有人认为,读书还要有钻研精神和努力学习的持久性。是的,读书当然需要这些东西,上面讲的学习的本,已经间接包含了这些。当孩子思维能力好,自控力强,能静下心来,精力充沛,就会有钻研精神且能长期坚持努力学习。当学生四个根本要素不够强时,当然要强调努力学习,同时着力提高四个根本要素,当这四点都强了,其他方面自然变好。

笔者在家教中先后遇到过不少学习态度不端正、没兴趣读书、缺乏信心、比较懒惰、没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四个根本要素着手,帮助绝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某学生读初二,不把读书当回事,搞学习就是应付,成绩一般。父母很气愤,大骂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十分懒惰。第一次见面在一个周末,笔者陪孩子在小区走了几圈,聊得比较投机。孩子和我说,他知道读书是为自己好,那些没文化的成年人只能干那些很辛苦的工作,收入也很低。他其实想搞学习,但学习一阵子,就感到累,这时就沉不下心来,不想搞了。同时他的胃口也不好。看了医生,也没什么病。经过几天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精力不足,心也不是很静,但思维还可以。笔者建议,坚持慢跑,隔天一次;当慢跑那一天遇到下雨,就变成跳绳,也是慢跳。要求锻炼一定要坚持下来。同时,笔者还是要求孩子要努力学习,对弱势学科进行重点指导。三四个月后,孩子胃口好转,睡眠精神变好,精力增强,气质也发生变化,学习也不累了,学习态度自然端正了,成绩明显进步。还有一个孩子,对物理特别没兴趣,物理成绩很差,数学也一般。笔者接触后发现,他学习比较勤奋,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一般,导致理解能力不够,其他三个根本要素还行。于是笔者教给孩子一套手指操,至少隔天做一次,最好每天都做;在周末,笔者和孩子一起玩智力游戏。在讲解物理题时,特别强调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一个学期过去,物理进步明显,数学也提高了。笔者并没有辅导数学,可因为他的思维能力增强了,水涨船高,数学也自然提高了。还有很多类似例子,就不一一展开。

对于怎样提高思维能力,增强精力,培养静心,提升自控力,后文都会有讲解,要好好对照,看自己哪方面不行,就要补强哪方面。

在提高本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课内外习题和有选择性地参加补习班也是有益的。不管是否参加补习班,优秀的课外辅导资料还是要看一看,因为这些资料会补充一些知识,讲一些好的解题方法,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果不学别人的方法,什么方法都要靠自己去琢磨,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还是要学。

六、学习压力的问题

现在很多中学生学习有压力。为什么学习有压力?因为成绩不过硬。只要按照本书讲的去做,提高了学习的本,成绩就会逐渐变好,压力也自然会消失。当学习的本还没有全面提高,成绩一般时,这时要消除压力,最好借助体育锻炼,也可以看中医。体育锻炼如跑步,能很好消除压力;而中医认为健康的身心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当抗压能力差时,总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是可以吃中药调理的。后文会讲述体育运动和医疗问题。当然,心态也很重要,要努力自我调整。对于差生来说,不要太急,要提高成绩会有一个过程,急不来,只能一步一步地前进;某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总是想赶超那些极少数学习很牛的同学,但又达不到这个程度,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要知道,在某些学校的重点班(现在还是有些学校有变相的重点班)里,是有极少数天才的。天才很努力,你也很努力,天才还是比你强,这个要想得通,不要自寻烦恼。一个先天条件一般的孩子,按照本书所讲的方法提高自己,时间长一点,成绩可以比较拔尖,但能否超过那些很勤奋的天才呢?可能性很小。而天才只是极少数,不能超过他们,也没关系,这个要正确对待。

第三章语文和数学

大家都知道,在所有文化课中,语文、数学、英语最重要,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分值都是最高。因为讲学习英语的各类辅导资料太多了,这里不再重复,主要讲讲对学习语文和数学的看法。其实能学好语文、数学,就有能力学好其他文化课。这里讲语文、数学的学习也不是全部展开讲,一般的东西老师都讲了,主要讲学生不应该忽略的地方。

一、语文学习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基础好,有利于学好其他科。语文这科确实要长期积累,笔者搞家教多年,提高孩子数理化和生物等成绩比较容易见效,而语文的提高要花很长时间。

要学好语文,先从汉字开始。学习汉字生字最基本的手段是手写,手写汉字是基本功,绝不可等闲视之。手写是不可替代的。手写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能产生运动记忆,运动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难遗忘。手写将肌肉的运动记忆和字的形状按笔画顺序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直接形象的过程(对于提高形象思维有好处)。而电脑上的打字方法,字是作为整体出现,不会像手写那样关联生字。打字当然也有肌肉的运动记忆,但位置和性质不一样。有人说,屏幕上手写可以代替纸写,也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其实不然,书写是有个性、有风格、有连贯性的,在电脑或手机上手写,字写完就在屏幕上消失了,你不会去注意字的好坏、个性、风格,而你手写的笔迹整版都在,是你个性和风格的体现。字也是一个人的门面或者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手写字的好坏也代表这你的形象,况且,中国的书法是博大精深的,手写有利于对书法的传承。因此,无论中小学生一定要有一定量的手写生字,而且是要认认真真地写。

语法方面。现在一讲语法,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英语语法,好像忘记了汉语还有语法。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语法知识,怎么办呢?按照下面讲的,多朗读课本培养语感,平常多讲普通话,讲话或写作时向课本靠拢,这样就会逐渐培养出规范的语法表达习惯。这是要长期下功夫的。中学阶段学习了语法知识,涉及病句的分析,这往往是中、高考要考的内容。语法考试不仅涉及语法知识的学习,语感的培养,还有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怎么样,语法往往与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病句既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又要掌握分析方法,还得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行,方法就会打折扣。笔者一直强调读书一定要提高思维能力。

朗读方面。朗读是学生培养语感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手段,它的作用不可替代。朗读时,口腔、舌头和喉部肌肉要进行运动,也会产生运动记忆,这个对语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靠默读是很难起到培养语感作用的。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读”,包含了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个“读”,也包含了朗读。选入语文教材里的现代文,都写得很好,而且符合语法规范。当你朗读得多,不仅熟悉了字词句,而且培养了很强的语感,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也大有帮助,随口讲话,随便写段话,自然是既流畅又符合语法。美国原总统林肯有很高的演讲水平,但他曾经是个口吃者。他的演讲能力哪里来?主要是长期的朗读。如果学校没有对晨读的内容进行统一安排,那些不准备报考英语专业的孩子,至少要用一半的晨读时间来朗读语文课文。一般学生怎么进行朗读呢?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和精彩的部分。在学习了课文,有所理解之后再进行朗读。一定要开口读,要用心的读,声音要大点,要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朗读时要注意语速不要太快,也不能太慢,可以参照老师朗读该篇课文的语速、语气、语调;有条件的话,可以找朗读的课文的音频资料听一听并进行跟读。还要调整好呼吸,最好是腹式呼吸,如做不到也不要勉强,那就采用自然呼吸,尽量不要憋气。有些孩子朗读时,感觉气提不上来,可能是中气不够,要和营养、锻炼和中医调理结合起来。有研究认为,朗读还有益身心健康,对体质、形象思维、性格等方面都有改善作用。只要坚持朗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在辅导中学生学习语文时,特别强调手写汉字和朗读语文教材这两项基本功,督促他们坚持做好这两件事。

阅读理解方面。语文这科的中考、高考都有阅读理解题,且分值不低。阅读方面,字词句、语法、语感、文章结构和一些常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我们经常把解答这类题需要的能力称为阅读理解能力。其实,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具体运用。阅读理解方面,逻辑思维运用得多些,但也有形象思维的运用。有些人认为语文考试不用动脑筋;其实还是要动脑筋的,在这科试题里,除了最基础的字词、拼音,其余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运用。

课外阅读。阅读首先要选书,怎样选择语文方面的课外书呢?那要看是不是准备当作家,当作家怎么选择课外读物,这里不讲;如果不准备当作家,那课外阅读是为了学习好的方法,增长见识,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促进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话,建议多读语文类期刊,如《语文报》《语文学习》等,少读大部头的名著。语文类期刊有中学版、小学版,和语文教材有密切的联系,是对语文知识的深化、拓展,有很多语文名师在此撰文为你解疑答难,对提高语文水平很有帮助。即便为了提高作文成绩,语文类期刊也比作文选要好。很多孩子喜欢看作文选,以为有了好的范文就万事大吉,写作文纯粹是照搬照抄。刚开始写作文当然是要模仿,但一味模仿,难以提高水平,又容易误入歧途。而语文类期刊不仅仅提供范文,也会提供很多写作素材,对写好作文方面也会指点迷津。名著当然可以看,首先要选择读哪些名著,不要什么名著都看。选好书后,也不要全部章节都精读,一般章节作了解,只要略读,精彩部分才精读。一个对写作没有特别兴趣并不想当作家的学生,没必要花很多时间去看长篇小说(名著)。曾经见过很多孩子,一天到晚看长篇小说(名著),从小看到大,花费很多时间,语文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写作文也一般般,各科文化成绩平平,眼睛还搞成近视,看课外书纯粹变成一种消遣。无论是期刊类还是其他辅导书,应以提高整体语文水平、提高语文成绩为主,不要花大把的时间去看没有意义的课外书。

作文方面。不仅要学好教材,加强朗读,多阅读语文类期刊,还要动手写。写作方面也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如文章的整体框架、情节的安排等都要严谨,这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观点、塑造人物等都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学习语文功夫在平常,需要调配好时间,语文考试包括很多方面,作文虽然是重点,但也不要耗太多的时间。有些孩子写作速度慢,又喜欢反复修改,就写一篇作文,被弄得筋疲力尽,花去太多时间,那语文其他内容怎么办?还有其他文化课你学不学?作文水平一下子也提不高,暂时差点就差点,只能慢慢提高,时间还是要合理分配。笔者还发现一个现象,某些真正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学数理化很来劲,而对写作没有很大的兴趣;这些孩子成年后参加工作,写材料也不积极,是被逼迫后才硬着头皮去写材料的。不管是应付考试,还是将来工作,都要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写作方面还是要过得去,不能太差,还是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语文知识的总结。这里讲总结,不是要学生写篇文章来总结,那用什么方法呢?简单直观的方式,画知识结构图。前面讲,最好自己做笔记,这个知识结构图也一样,参考书上是有,但那是别人的东西,最好自己画。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图基本上是方方正正的,只是把知识简单的罗列,是代表共性的东西,而自己画的知识结构图不仅有共性的东西,还有自己个性的东西。在学完某一方面的内容后,就可以画了。画出的形状就像一棵树处在中间位置,向四周长出大的树枝,大树枝又长出小树枝。按照知识的分类由中间向四周画,线条主要是圆圈和曲线,尽量少画直线,线条的长短要根据内容和纸张的大小来确定。可以先画个草图,修改完成后再画一张正式的。如初中语法学完后,可以画一张这样的图,自己认为属于重点难点难以掌握的东西要做好相关标记,考试后还可将做错的语法题简要记录在旁边或记录试卷的页码,方便以后翻阅。这样对于整个语法知识一目了然,对于特例、重点、难点、错题都心里有数,便于整体掌握和复习。当你画过几次知识结构图,不仅会越画越好,也会从中逐渐尝到甜头。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有很多人特别喜欢跟风,学校和家长也不例外,拼命学英语的很多,扎扎实实学汉语的比较少。英语固然重要,难道我们的母语就不重要吗?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了很多年英语,一辈子都很难用上,而汉语你天天在用。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对孩子来说很有意义,不仅促进了参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于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对汉语的热爱。通过这些节目的播出,相信重视语文,愿意下功夫学好语文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二、数学学习

对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数学比较困难。他们觉得数学这科很耗脑筋,成绩难以提高,好像又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对学习数学也提不起兴趣。

数学不仅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而且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作为学生来说,即使不愿意去讲这些道理,也要学好数学;因为新高考数学也是必考的,且数学卷不分文理科,大部分地区考的是全国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分值高,且容易拉大分差,不学好数学,能考上好大学吗?(一)两个常见的问题

偏题、怪题。有时候数学或其他考试有难度,某些同学就称那些难题为偏题、怪题,但题目本身没错误,所需的知识也没有超纲,为什么称之为偏题、怪题呢?一方面可能是试题的原因,考察的是比较偏的知识和不常用的方法;另一方面可能是考生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讲到底还是思维能力的问题。不管数学,还是其他学科,对于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眼中没有所谓的偏题、怪题,更不会害怕所谓的偏题、怪题。

数学能力。有人可能会说,一些专家提出了若干数学能力,如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等,并没有明确指出是思维能力。其实,对于数学能力有好多提法,不管是哪种提法,比如上述关于数学能力的提法或其他提法,都是两个思维能力(指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下同)与具体的基础知识、思维方法及实际应用相结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较为具体的能力。如果两个思维能力都弱,那么任何一种数学能力都弱;只有两个思维能力都强,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思维方法和一定的实际应用,你的数学能力才会强,也就是解题能力强。可以说,两个思维能力就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不管数学能力的提法如何变,一定要抓住这个基本的东西。(二)思维能力、解题方法与解题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的思维分为三种,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笔者通过比较认为,灵感(顿悟)思维也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只是灵感(顿悟)思维对于创新的重要性,钱老才把它单独列出来。现在的考试都要考察能力,任何选拔性考试的笔试所要考察的能力,讲到底都要考察思维能力。文化课的考试尤其是数学这科的考试,一定会重点考察思维能力。

有人讲数学这科学方法十分重要,学数学主要是学方法。这个说法有点片面。学习数学当然要学方法。为什么要学方法?因为不管学哪一科,尤其是数学这科要涉及很多方法,包括学习方法、一般的思维方法、具体题型的解题方法。方法确实是有用的,而方法是很多人总结出来的,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不学别人的方法,什么方法都要自己思考,确实没这个时间和精力,所以要学方法。但我们不能为了学方法而学方法。有些学科,如历史、英语,学生学了学习方法,也花时间了,即使思维能力一般,效果也会比较好;而有些学科,如数学,假设学生思维能力一般,即使他熟悉了知识,学了学习方法,也学了很多解题方法,效果还是一般。我们比较在同一个班里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有些数学学得很好,有的很一般。有人说主要是学习方法问题,可都是同一个老师上课,老师讲的学习方法大家都学了,为什么他学了方法就行,你学了方法就不行呢?还有,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讲某类题的解题方法(思路),大家都学了,可是运用起来大相径庭,有的学了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有的却不行,题目变一变,就不会做了。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思维能力的差距,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很一般。一个综合性的数学题,既要考查基本知识(原理、思想)、解题方法(技巧),更要考察思维能力。当思维能力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时,不可能将题解出来,这个时候,你学了方法,也只能依葫芦画瓢,不懂得变化。可以说,学数学,肯定要学方法,但更要提高思维能力。而很多老师和同学往往很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对提高思维能力不够重视,尤其对提高形象思维不够重视。要明白,解题方法不等于思维能力,老师(包括学校、补习班、奥数班等)讲课,主要是讲解解题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思维能力这个方面。解题方法是手段,是形式上的东西,思维能力是根本性的东西,是学好数学的核心。思维能力强,学解题方法更容易,能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也能独立思考出好的解题方法,尤其形象思维强还会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如果思维能力不行,就不能很好地运用解题方法和基础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都熟悉的前提下,有些学生面对一道综合性强、有难度的新题时,将题看完,马上就知道怎么解题,好像没花什么时间思考;而有些学生即使能解出来,也要左想右想,搞好长时间,这样在考试中,时间是不够用的。为什么有些学生面对这样的新题,马上就知道做了?因为他不仅基础东西很熟练,而且两个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下同)都很好。当看题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话,各个具体环节不会有障碍,当然,有少数具体环节也会用到形象思维;看完题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话,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已知条件关联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了这个题目(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思路随之而出,这时再稍做分析,来理清具体的解题步骤。当然,一下子就得出的解题思路,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时稍做分析如发现错误,再对解题思路微调或重新思考。解题过程,就是两个思维不断交替协作进行的过程。当两个思维能力都强,不管什么题,都比较容易解答;而只要有一个思维能力比较弱时,很容易卡壳;当两个思维能力都弱时,更不可能将题解出来。

常规的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老师讲解启发后,学生来做题目,通过积极思考来提高思维能力。这种手段能不能提高思维能力呢?当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很多孩子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有很多人一直在认真学习,积极动脑,可是一直到高中毕业,思维能力平平。当我们通过常规学习来提高思维能力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增加其他方法。(三)奥数方面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奥数题当然也是数学题,但又不是一般的数学题。奥数题比数学教材上的题目要难,很要动脑筋。做奥数题有用吗?应该说奥数题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孩子的思路,增长见识,通过奥数竞赛可以选拔数学方面的人才。笔者在家教中发现,一些孩子本来思维不怎么样,也去参加奥数培训,他们连数学教材都没有吃透,对于奥数题,只是机械地记下了解题方法,理解不了,把题目一变,根本不会做。这样学奥数,既没有效果,又浪费时间。很多专家认为,在中国,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大约为5%,奥数并不是为大多数孩子准备的。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合适学奥数呢?达到以下程度,可以考虑学奥数:思维能力比较好,数学教材学得很扎实,又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达到这个程度,即使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参加奥数培训,也可以买些品牌的奥数书籍来学习;达不到这个程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