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是什么玩意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8:11:51

点击下载

作者:柯亮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厚黑学是什么玩意儿

厚黑学是什么玩意儿试读:

第一章 出来混,你不可不知厚黑学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所著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屡屡提到“厚黑”一词,而近两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和《杜拉拉升职记》也由于主人公“狠手腕”与“厚脸皮”的机智灵敏让人津津乐道,并由此引发了一股谈论及学习“职场厚黑学”的热潮。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想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单靠埋头蛮干已然不够,你还必须使用一些“厚黑”的技巧,处理好日常业务及人际关系。如果你还不知道“厚黑”为何物,那你可就比不懂“囧”为何意的网民还“奥特”(out)了。

厚黑学,你非懂不可

“厚黑”即“面厚而心黑”,是指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懂得采用一些不那么纯粹公正和妥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自己的成功,但这并不等同于为坏作恶。

厚黑是千古不传的神秘法则,是人生成功的不二要诀。正如李宗吾所说:“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而心黑而已。”相信大家都耳闻过“厚黑”一词,但光是听说过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明晓蕴涵在这两个字里的智慧。

一、李宗吾的厚黑学

要谈论“厚黑”,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始祖李宗吾。李宗吾原名李世铨,入学后改名李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后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他于25岁思想大变,觉得与其宗法、信仰孔孟之道,不如宗法、信仰自己,于是改名为李宗吾。“厚黑”一词源于李宗吾1912年以“独尊”之名发表的《厚黑学》一文。随后,他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谈论“厚黑”学问。他自封为“厚黑教主”,自诩其学说能与道、儒、释相提并论,被誉为“蜀中奇人”。1937年,李宗吾将其在成都《华西日报》上连载发表的《厚黑丛话》专栏结集成书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厚黑”二字传遍全国。乃至后来,传到欧美,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于“厚黑”一词,李宗吾在《厚黑学》一书的前言中自述道: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而所谓“厚黑者”,用李宗吾的话说就是:“不薄者谓之厚,不白者谓之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在他看来,三国时,曹操仗着一个“心黑”,不仅杀了吕伯奢全家和才子孔融、杨修,还杀了国舅董承,最后更是杀了皇后和皇子,并悍然自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其心之黑,可谓到了极点。凭着这种“心黑”的程度和手段,曹操能够称雄也在情理之中。而其对手刘备的特长则全在一个“厚”字,三番五次寄人篱下、三顾茅庐求孔明相助、为了逃离东吴对着丈母娘和新婚妻子下跪痛哭,甚至连摔孩子收买人心的事都做得出来。有了这样的“厚度”,刘备能打下一片江山,成就一番事业,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二、现实中的“厚黑”传说

也许有读者不禁要问了,李宗吾真的那么“传奇”吗?《厚黑学》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有用吗?

是的!古时如此,当代社会亦然。不仅在古代,在现今社会的官场中、职场中及各种人际交往场合,无不贯穿着厚黑学的使用。某公司有两个同时被招进来的新职员。领到第一个月工资之后,这两人就如何使用这笔钱进行了交流。A对B说:“现在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们买些礼物去部长家慰问一下,你看怎么样?”听到此话的B,充满疑惑地看了看A。B的想法与A不同:“年纪轻轻的家伙,怎么学会阿谀奉承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与部长有什么关系?与部长一起吃午饭都觉得别扭,还要去他家?这小子,真是虚伪呀!”不过,A的想法却是这样的:“部长是我们的上司,况且第一个月的工资是比较有意义的,怎么可以就这么算了呢?拜访上司是下属的应尽之责。不仅是上司,还应该拜访上司的夫人,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才好啊!”

一个人认为是虚伪的事情,另一个人却认为是应做的礼节。各自的想法都有道理,也不能说谁对谁错。但是,在日后的工作中,哪一个人会更能获得领导器重、更有竞争力,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在不远的将来,谁将先登上通往胜利的台阶,答案显而易见。在日本有“销售之神”之称的原一平,27岁时才开始从事保险销售业务。当时,原一平揣着自己的简历,走入明治保险公司的招聘现场。一位资深的主考官瞟了一眼这个身高只有145厘米、体重50公斤的家伙,面无表情地抛出一句硬邦邦的话:“你没法胜任保险工作。”原一平问:“何以见得?”主考官说:“我们公司要求每人每月要完成1万日元的销售业绩,你觉得自己能行吗?”原一平大声地告诉主考官说:“我一定能完成每月1万日元的业绩!”其实,有经验的人都会明白,每月1万日元的业绩,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尤其是对一个没有任何销售经验的新手来说,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原一平就能不顾是不是真的能做到的后果,厚着脸皮地喊出:“我能行!”此后,原一平勉强地成为一名见习推销员,没有办公桌,没有薪水,还经常被老推销员当“听差”使唤。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开始了他的销售神话。

无独有偶,在中国也有一个掌握厚黑学真谛的传奇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唐骏。还在北京邮电学院上学的唐骏,曾经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考研究生。据说,当时每个重点院校只有两个名额可以保送到美国。唐骏虽然考了全校第一,却没被保上。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被不公平地刷下,他四处去打听,知道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还有一个名额,就立刻去北广找老师,说想把学籍从北邮转到北广。老师问其原因,唐骏并未老实相告是因为想出国,反而编故事说自己热爱传媒,想为中国的传播事业尽一分力。老师感其言、信其真,就同意了。经过复杂的转学手续转到北广后,唐骏立即向老师申请出国留学,老师于是起疑,就问他是不是为了出国才转到北广的,唐骏又否认,说自己是想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传播技术,回来更好地为中国的广播事业作贡献。他的“真诚”再次打动老师,老师再次相信了他,给了他保送出国的名额。事后,唐骏说起这次经历时,还不无得意地认为那时候的老师太“纯”了。但是,天不遂人愿,好事多磨。虽然唐骏出国的申报名额已经交到国家教育部了,但因为时间已经耽搁了,还是没能顺利拿到出国的签证。于是,唐骏就去找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司司长。司长跟他说已经审批完了,来不及了。唐骏仍不死心,就想了一个非常“厚脸皮”的办法:开始去国家教育部“上班”,“上班”地点是教育部门口。每天司长早上来上班的时候,他就迎上去说:“司长好,来上班了?”中午,司长出门去对面食堂吃饭的时候,他就说:“司长吃饭啦,吃好点哈。”等司长吃饭回来的时候,他就说:“司长吃完了,还有点时间,你可以午睡一会。”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他就跟司长说:“司长下班了,再见。”就这样一天两天,司长很奇怪什么时候教育局门口多了个保安,还只跟他打招呼。人哪,不怕被人恨,不怕被人凶,就怕被人盯。时间久了,司长开始有些“不安”了。到了第五天,司长受不了了,就在中午唐骏照例说“司长吃完啦,还有点时间可以午睡一会”的时候,司长说:“我不午睡了,你跟我来一下。”就这样,唐骏跟着司长进了办公室,填了一堆的表格。两天后,他得到了那张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纸——出国留学批准证。

从编故事说“为了中国的传播事业而转学”到“为了中国的传播事业而出国”,再到每天厚着脸皮盯梢教育部的司长,试问,这不是“脸皮厚”是什么?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脸皮厚”,日本的原一平成了“销售之神”,中国的唐骏成了“打工皇帝”。

但是,“厚黑”并不是去拥护或者赞扬那些不法之徒们所做的翻脸不认账的行为,更不是拥护绝对违背伦理道德的无耻行为。这里所说的“厚黑”,是从肯定的角度出发,带着善意的心态和强大的自信感,为了自身合法目的的实现而进行不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的行为,比起遵从世俗的看法和意见,更倾向于依照自己的信念去执著地行事、为人。

这种“厚黑”让你不会在小事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而是让你拥有一种顽强豁达的心态并助你大步流星地前行;这种“厚黑”让你不会回避自己的恐惧与惊慌,而是迎难而上挑战原本畏缩的事情;这种“厚黑”让你不在意其他人的非议和不理解,而是能够泰然处之,执著于自己的信念;这种“厚黑”让你不会轻易因失败灰心或迷惘,而是更能够坚忍不拔地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厚黑学——让你时时处处做赢家的“秘籍”

“厚黑”这门学问流传已久,在古代君王治理国家事务的典故中已多有体现,现今社会更是处处充斥着“厚黑”能手。

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国,苟不厚黑,箪食豆羹不可得。”要成就千乘之国的伟业,或者你不想没饭吃,就得厚黑。那些善于用手腕、耍手段,深明厚黑智慧的人往往更容易事业有成,重权在握,呼风唤雨。厚黑学不愧为大部分成功者的“秘籍”。

一、历史上的“厚黑”之道

李宗吾所提倡的厚黑智慧是一种可以让人在时时处处都做赢家的智慧,那些历史上流芳百世的王侯将相无一不是熟习“厚黑”之术的专业人士。春秋时期,鲁国人为开发积泽地区,有意放火烧荒。谁知,当时正刮北风,火焰乘风向南蔓延。国君哀公很着急,恐怕大火吞噬了整个鲁国,亲自率众前往积泽救火。但这些救火的人,一到现场,都不参与救火,而是去追逐野兽。火势越来越猛,鲁哀公将孔子找来,问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追逐野兽的人自得其乐不受惩罚,救火的人自找苦吃得不到奖赏,因此,这大火便无法救灭。”哀公说:“这话说得在理。”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奖赏,救火者都给奖赏,从国家的财务上看,也赏不过来。您应该使用刑徒之法,首先惩治那些不救火的人。”于是,哀公下令:“不救火与临阵脱逃同罪,追逐野兽与八禁同罪。”这法儿真灵,号令还未传遍,铺天盖地的大火已经被扑灭了。

鲁哀公以赫赫君主之尊,指挥救火,竟然无人响应。而孔丘三言两语的建议瞬间就灭了熊熊大火。还有一个例子,也能看出厚黑学中提倡的“赏”与“罚”的重要性。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载,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即墨大夫一心一意治理所辖地区,没有巴结齐威王左右的人来替他说好话,因此每天都有人在齐威王面前指责他;而阿城大夫玩忽职守,致地方民不聊生却重金收买齐威王左右来替他说好话。好在齐威王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派人调查清楚真正的事实,赏赐了即墨大夫一万户的俸禄,而下令把阿城大夫和受贿赂的左右大臣煮死。从此,齐国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和教育,谁都不敢再像阿城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亲信搞欺上瞒下、玩忽政务、邀功冒赏,人人全心全意为国家办实事办好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

鲁哀公和齐威王的治国用人之道,正是厚黑学提倡的办事策略,一个是“赏”,一个是“罚”,不听信谗言,赏罚分明,驾驭厚黑智慧,对领导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当今社会需要“厚黑”

如果说在古代,“厚黑”是上层人士专有的谋术的话,在现今这个机会众多而又竞争残酷的社会中,“厚黑”则关乎每个人的事业和人生。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你若拉不下脸去向客户推销你的产品,那你就有可能失业;如果你是一个员工,你若不能厚着脸皮去取悦上司、藏着心思与同事竞争,那你就有可能落在队尾甚至是被踩在脚下;而如果你身为一个领导,若不能狠下心辞掉办事能力不足的员工,你的团队就有可能效率低下,进而让整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与朋友的交际中,你如果不能厚脸觍颜,那你就有可能屡屡闷头吃暗亏……

在这里,我们要隆重推荐一位深明厚黑精义的大腕——女星范冰冰。有人不喜欢她,说她虚伪,说她是花瓶。可是,“范爷”有一点人所共识,就是她厚厚的脸皮和高明的手腕。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还没有开机就出了事,在山西启程大典上,因为观礼台的倒塌,有记者受伤,不少人也受到惊吓。在之后的仪式活动中,只有范冰冰和张丰毅拉着记者一路上嘘寒问暖,给予安慰。在回程的火车上,范冰冰不摆明星大腕的架子,与记者同一车厢。相比其他明星的沉默,范冰冰则表现得十分活跃。她借着上卫生间的机会来到记者中间,与大家攀谈起来。聊着聊着,她还坐到了记者的座位上。之后,她更是让助理推来送餐车,任大家选用。助理手中拿着钞票高呼:“范小姐请客,大家随便吃。”传说中大方的范老板,再次展现大家风范。

有人会说范冰冰是虚伪作秀,但这就是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不管是真诚也好,虚伪也罢,她就是能放下大腕的架子跟记者打成一片,较之他人的低调,脸皮着实够厚。还有她一系列嘘寒问暖的行为,俨然是一套高明的公关手段。这次观礼台的倒塌事件竟然大大提升了范小姐的人气、公众形象和影响力。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感叹李宗吾厚黑智慧的玄妙。

由此可见,李宗吾所发明提倡的厚黑智慧,看似浅陋寡薄,甚至恶俗,不为君子所取,实则是字字珠玑,且无处不在、俯拾皆是。你若还不懂厚黑智慧,那就真是处在淘汰边缘了。

厚黑学——正所谓放得下面子,狠得下心

说到“厚黑”,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面厚,二是心狠。面厚即是指要“厚脸皮”,甚至有时候要“不顾廉耻”;而心狠是说不要太过善良,甚至可以为“奸”使“诈”。

一、“厚黑”要求放得下面子

厚黑首先得放下面子。无论你承认与否,中国人是出了名的爱好面子。国人爱面子,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儒家思想教导人们要重视“礼、义、廉、耻”,因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富强”,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就有结缨而死的光辉事迹。儒家学派所认为的“廉耻”,早已被后人花样翻新,反复演绎,成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面子情结。“面子”在国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而其内涵也颇为丰富。有人为了面子互相攀比,如春秋战国时代临潼斗宝的典故,东晋时期石崇和国舅斗富的趣事,爱面子的隋炀帝甚至命人用丝绸裹树、免费供应外国人用餐。近现代爱面子斗富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有人死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请客要不惜重金,送礼要贵重稀有,各种名目的礼尚来往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俗语有云:“人情大似债,头顶着锅儿卖。”想必这也不是夸张捏造的。有人因为害怕被人说爱计较、没涵养而放弃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即俗话说的“鬼迷熟人”。甚至还有人为了面子宁可赴死,古人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即是如此。这在西方,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在中国,这就是真理。因一句“家丑不可外扬”,有人遇到有损家族或家庭的不名誉之事,如子女不孝、妻子被虐待、丈夫怕老婆、女儿被人欺辱等,宁可憋在心里头,也不愿说出来,生怕会遭人耻笑。中国人在劝解家庭纠纷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想必大家都记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上那根没有竖起来的柱子,也就是这根柱子让开幕式的点火仪式成为一个残缺的作品。但在闭幕式上,出人意料的是,火炬台仍以开幕式时“残缺”的状态搭着,开幕式上的失误,就这样被组委会再度摆在全球观众的面前。组委会究竟想怎样?全世界的观众都在注视着。这时,只见一个装扮成电工的小丑来到没有竖起的那根柱子前装做检查的样子并找到故障。最后,他试着将那根硕大的柱子从地下拉起来。在小丑卖力的拉动之下,那根柱子缓缓地和其他几根柱子搭在一起。紧接着,小丑又“请”出了那位沉着冷静的火炬手多恩。她随即点燃了奥运火炬,这一幕令全场观众沸腾不止。开幕式上的错误,就这样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决了。

温哥华奥组委的这种“弥补”方式,不仅是一种幽默,更有一种伟大的勇气。他们放下了面子,勇敢地直面错误,最终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尊重。

我们要学会放下面子。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曾说过:“如果您放下权威,放下优越感,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放下,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更是一门心灵的学问。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老师也能学学温哥华奥组委的做法,放下面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就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最终获得整个班集体团结一致的共同进步吗?放下虚无的骄傲和虚荣,是一种平等的体现,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

那么,怎样才能放下这“珍贵”的面子呢?

其实也不难,尤其是对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新世纪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个性张扬、与众不同和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社会里,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丰富多彩。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如果不能抛开成见,就不能抓住想要的机会。很多时候,只有“厚颜无耻”,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想来,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帮我们把脸皮磨厚了。

二、“厚黑”教你“诈”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好人也得“三分坏”,就算偶尔用了“奸”的手段,你也不要怀疑自己善良的本性。对付什么样的人就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会产生更大的伤害。“好好先生”做不得,要做好人,就要做一个能够掌控局面的强悍的好人。

一个不懂得用手段,只会忍让的老好人,只会一辈子受坏人的欺负,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妻儿老小以及身边的其他人跟着受气。说好听点,这种好人的一大弱点就是心软;说不好听点,这种人就是不会明辨是非,缺乏真正的正义感,反而助长了坏人的气焰。很多年前,有一部热播的香港电视剧叫《义不容情》。这个片子讲述了一对兄弟的故事,一个好人哥哥,一个坏人弟弟。这个弟弟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坏到据说把一个看该电视剧的老太太都气得心脏病突发送进了医院。可是,剧中这个好人哥哥却一直对他关爱有加,一味地信任和宽容他。后来,哥哥经过种种磨难,终于成了富翁,而坏人弟弟恶贯满盈为人唾弃,身体也落下了残疾。但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弟弟出狱后,好人哥哥善良地收留了他,并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公司里做事。弟弟为了争夺哥哥的财产,不惜在哥哥一家的饭菜里下毒,最后哥哥虽然被抢救过来,但他的孩子却被亲叔叔毒死了,他的妻子也因此离开了他。

剧中好人哥哥的妻子是由刘嘉玲扮演的,这也是刘嘉玲众多出彩的角色之一,她将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诠释得十分到位。在剧中,好人的妻子总是提醒好人提防他的弟弟,想办法跟弟弟进行斗争,这却被好人认为她冷漠无情。最终酿成了悲剧。由此可见,做个老实巴交的好人,被人欺负不说,还会连累自己的亲人朋友。

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想要达到真正为善的目的,有时候你需要暗藏一些心思,以便能够发现环境中的危机。同时,你也要会采取一些“奸”的手段和招数来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子。比如,有些心术不正的人想要通过巴结领导和煽动群众来破坏整个团队的稳定,你就要比坏人更会“巴结”领导,更能“煽动”群众。只有具备这种“奸”和“狠”,你才能不被打倒,才能在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同时维护整个团队的利益。著名的忠臣屈原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曾感慨道:“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意思是说所有人都奸就他不奸,他不屑与世人为伍。渔父听了,就告诉他:“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意思是说他们都奸,你也得奸,然后才能扬其波、啜其醨,运用自己的才能大展宏图为天下谋利。

屈原的正直太过偏执,其实是陷入一种道德洁癖的困境。因为过于用条条框框的道德规范来束缚自己,反而压抑了自己的本性,眼光心胸都变得狭隘,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再比如,好人和坏人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好人只会跟人家傻傻地表白一句“我爱你”,老实巴交地妄图用真心换取女孩的信任。而坏人会采取各种手段哄女孩开心,甜言蜜语,花前月下,或者是更直接的金钱攻势,鲜花香水,珠光宝气,把女孩哄得笑靥如花、晕头转向。这时,女孩会选择谁就无须多言了。爱情总是盲目的,即使她知道老实人是一个靠谱的好人,她也会选择能够给她带来即时快乐的人。而往往坏人得手之后就不会珍惜,反而三心二意,脚踏多条船,伤透女孩的心。

可是,从李宗吾的厚黑智慧来看,正是这个好人的不努力把女孩害成这个样子。若是他真爱这个女孩,他就应该采用一切方式保护她。即使有些方式不是那么正义和妥当,但至少,这一切的悲剧不会发生了。

因此,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的好人,造福人类,泽被后世,那你千万不能一味宽容忍让。不要相信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通过不断地开导劝解就能感化恶人。要做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有时候就需要掌握一些“厚黑”的技能。

厚黑学教你深谙诈而不欺之道

“厚黑”是教你“诈”,并不是教你“欺”,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要把握好“诈”的度,才不会做出损人利己、令人后悔的事。做到“诈”而不“欺”,才算是深谙厚黑之道。

使诈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孙子兵法》中就讲“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而且,兵不厌诈已成为古代战场上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如果在古代战争中,哪方不会使诈,不光会输掉战争,自己也会被敌方和广大观战方看轻,更会失去江湖地位。因此,在硝烟弥散的战场上,要想打败对手,就必须巧妙运用计谋,以诈取胜。

一、“诈”于战场

历史上就有很多以诈取胜的经典战争案例。春秋时候,郑国的国君武公因为北方的胡地盛产名驹,可做战马,便想攻略胡人,将胡地收归己有。他心里一直都在想着如何才能使胡人疏忽懈怠,不对自己加以防范。如果那样,不必费太多的力量,消耗太多的人力物力,就能得到胜利的果实。首先,他派遣使臣到胡国去,要求和胡国共结盟好,和睦相处。胡人的酋长答允了他,但对郑国,却依然严密地戒备着。郑武公为了使胡人松懈对自己的防备,又进一步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胡国的酋长做妃子。胡国的酋长也应允了他,迎娶了郑武公的女儿。不过,他仍然在和郑国相邻的边界上屯驻重兵,严加防范。有一天,武公召集了全国的文武官员,问他们:“我想开拓疆土,增强国势,你们大家认为最好先向哪个国家下手?”朝堂上的大部分文武官僚因为不知道武公的心意,都彼此相互对望着,不敢表露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一位叫关其思的大夫,早就看出了郑武公有意进伐胡人,心里在想,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刚好和武公的想法一样,一定会得到重赏,便向武公说道:“臣以为目前如果攻打胡国,最容易成功,也能有最大的收获。”郑武公大怒,斥责他道:“我的女儿出嫁胡主,已结成姻娅,成为兄弟之邦。你竟然劝我攻打胡国,岂不有损我们的邦交吗?”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胡国,胡国的酋长确信郑武公没有攻打自己的野心,自然也就松懈了对郑国的防范,便把驻屯在边界的守军撤回到北方的都城去,郑武公趁着胡人松懈之际发动大军,以迅雷之势攻入胡地,最终灭胡。

关其思能揣测到郑武公的意向,自然算是一个聪明人。但他却没有想到郑武公正在千方百计地诱使胡人松懈对郑国的戒备。关其思一席话差点泄露郑武公的天机。而郑武公更是使诈高手,因势利导骗得胡国最终被灭。春秋时,燕国派大将乐毅攻打齐国,占领了七十多座城池,只有即墨还未攻下。田单是即墨的将军,他决心誓死保卫城池,而攻城的乐毅是他最大的威胁。于是,他利用乐毅与燕王之间的矛盾,巧用反间计,散布乐毅要造反的谣言,使昏庸的燕王撤掉了乐毅。而后,田单又假意降燕,却暗地准备,乘夜大摆“火牛阵”,使围城燕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正是田单在国家危难之际使诈迷惑了敌人,才打败了侵略者,保全了国家。假如他在这种生死关头仍秉承“诚信”的美德,和敌人硬碰硬,恐怕齐国的历史就要在此完结了。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对阵。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重掌国政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使诈之于古人,反倒是谋略的一种体现。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名垂史册的唐太宗、宋太祖,哪一个不是使诈的专家。而对他们所创下的伟业来说,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又算得了什么?这些不诚不信反而正是其成功的关键,也正是令我们后人手捧青史,欷歔赞叹的地方。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能否像古人一样使诈?商场如战场,在异常激烈的商战中,“诈而不欺”之道当然也是可取的。但我们所说的“诈而不欺”是指在不犯法、不违规的情况下运用计谋,使个人或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商海赢得先机、击败对手的策略。

二、“诈”于商场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洛夫曾说:“在我的哲学词典里,手段和目的是可以互换的词汇。”如果在商场上恰当运用诸如“避实就虚”、“暗度陈仓”、“扮猪吃虎”等计策,你的对手就摸不清你的虚实强弱,你就能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最终达到“治人而不治于人”的效果。

建材业界流传着一个非主流企业成功进入湖北市场的经典商业案例。地板企业L公司工于使诈,取得了竞争的胜利。L公司作为一个新进入湖北市场的地板品牌,在销售渠道上没有任何资源优势,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所需的渠道资源成为L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L公司在省会武汉的大武汉建材城、金马建材市场、金太阳建材市场这三个武汉市的著名建材市场租了三个200平方米以上的大门店,装修成L专卖店。其次,借用广告效应,L公司在《武汉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打出了一系列的广告。而后,L公司又开展了“美丽家庭,我来选”、“地板时装秀”、“设计大师签名售板”、“家装美学讲座”等促销和公关及一系列事件营销与会议营销活动。通过这些举措造大声势,给当地的其他地板商造成了L公司要在武汉市大干一场的错觉。于是,武汉的地板商开始坐立不安,思考应对战略。但其实L公司的目的并不在武汉。在浩大虚无的宣传背后,L公司实际上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放在武汉市以外的市场,它不动声色地在湖北省的孝感、黄石、十堰、宜昌等地级城市、县级城市进行招商。同时,公司L派出了十几个经过专门培训的招商专干,通过按区域进行划分包干的方式,进行原始的地毯式的一对一传统营销。这样一来,L公司仅仅用了三个多月,就在武汉周边地区开了三十多家L地板专卖店。又经过几个月的有序经营,L地板已经大面积占领湖北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在这个时候,L公司并没有就此满足,它认为反攻武汉市地板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进行反攻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L公司开始了“围剿”武汉的攻坚战。

这种声东击西、虚晃一枪的“商不厌诈”的策略,麻痹了竞争对手,使L公司赢得了进攻时间的同时,也积累了进攻的经验与实力。最后,L公司成功地实施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挤入湖北省木地板销量的前五名。

做善事也需要厚黑学

李宗吾研究厚黑学,最终都是为了最大化地实现社会利益。他有一条公例:“用厚黑学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发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宗吾先生倡导以厚黑谋公利、做善事,可谓大智慧。在他看来,对付坏人决不能用仁义道德的手段,而要用更高超、更狠辣的手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服对方。

韦小宝的“痞善”

身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最传奇的人物韦小宝,他那堂·吉诃德式的建功历程着实让人直呼不可思议,但这部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及金庸本人的钟爱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就来看一看韦小宝的“厚黑学”。韦小宝初出江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杀了欲捕茅十八归案的清廷军官“黑龙鞭”史松,救了“江洋大盗”茅十八。但茅十八非但不感激他,反而怒不可遏,对他大加斥责。因为,韦小宝是通过使用撒石灰这种为江湖英雄所不齿的下三滥手段弄瞎了史松的眼睛,然后一刀结果了他。后来,韦小宝又用同样的手段弄瞎了武功深不可测的海公公的眼睛,并用诡计帮助康熙降伏了天生神勇、让人望而生畏的“满洲第一勇士”——朝中权臣鳌拜,从而一举扬名天下,成了康熙身边的红人,深受重用。

作为在妓院出生长大的韦小宝,其拿手好戏撒石灰、撒香灰这种痞子手段虽为各路江湖英雄所鄙视,但这些手段在打斗中效果显著,选准了时机一用,就能降伏对手,取敌性命。从实用的角度看,这种为广大武林人士所不齿的手段的确是最管用、最厉害的招数和“功夫”。

茅十八崇尚与尊奉的是江湖上不成文的规矩——用真实的本领与对手正大光明地决斗,但这个“游戏规则”却无法说服韦小宝。在韦小宝看来,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要杀人的,为什么不用更有效、更便利的手段呢?从小无论是从说书先生那里听来的历史上改朝换代、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故事,还是在妓院中亲身体会的人情世故都告诉他:目的是第一位的,为达目的无所谓手段公正与否。最后受人赞美和推崇的往往是得到胜利的一方,而非因为坚守莫名的行为规则遭到失败的另一方。

茅十八的坚持就像是老师、家长、亲戚、朋友以及众多励志书籍,一直以来灌输给我们的为人处世的规矩,而厚黑学提倡的则是韦小宝所践行的“痞善”哲学。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武馆的高材生半夜只身回家,在街上遇到小混混挑事。这位高材生用平日学的武术不仅没打过小混混,还被对方揍了一顿,最后还被抢走了钱包。后来,这位高材生就去找他的武馆老师。老师说:“我们平日所学习的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跟街头打架不一样。”这次经历让这位高材生明白了,强身健体所重视的一招一式的武术套路,用来对付街头无赖是行不通的,甚至可能会成为取胜的障碍。

茅十八的坚持和武馆的教学就像是为了让我们强身健体用的“花拳绣腿”,而韦小宝的小伎俩则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应付坏人、除恶行善的“绝招”,我们所需要的只是脸皮“厚”一点、心里“狠”一点,这就是厚黑学要教给我们的。

第二章 厚黑学里的几位“腕儿”

古往今来,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无一不是精通厚黑学的大腕,他们有的是脸皮厚,如刘备;有的是心黑,如曹操;有的是脸皮又厚心又黑,如司马懿和管仲。但无论是哪种“厚黑”,只要学得透彻、掌握得好,大多能功成名就。但也有一些学厚黑学不到家的,终究在自己的人生和历史上留下了遗憾。本章中,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厚黑“腕儿”,学学他们的心计和气魄,为我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增添资本。

脸皮够厚的“腕儿”:刘备

三国时期的刘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宅心仁厚的典范,但事实上,刘备的奸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输给曹操。另外,刘备还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群杰出的追随者帮他出谋划策,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这个特殊的魅力,恰恰就是脸皮够厚。

李宗吾在他的厚黑学理论里,对刘备评价道:“刘备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俗语也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那么,究竟刘备是怎么靠他三寸厚的脸皮,哭出一个江山来的呢?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桃园结义的拜把子兄弟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恰巧这天诸葛亮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诸葛亮,不料,这位架子颇大的准军师又出外闲游去了。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并说明想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局的心意。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这时候,关羽和张飞已经非常不乐意了,堂堂七尺男儿竟要三番四次低声下气,两人除了不满这位不知好歹的乡野之人之外,心里也对刘备有点小怨言。这次,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一番畅谈之后,刘备表明来意,诸葛亮以“自是乡野闲人,懒散惯了,不愿理会朝政”推托,刘备当场就痛哭流涕道:“先生若不出山,东汉江山如何是好?天下百姓如何是好?”这场情真意切的“戏”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试想,大多数人在屡次被拒绝吃到“闭门羹”之后会因为面子挂不住而放弃,而刘备正是以他这种“不以为耻”的厚脸皮,不仅赢得了诸葛亮的忠心,还为自己赢得了求贤若渴、敬贤重士的名声,而后,他获得众多贤人异士的拥护和爱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除了脸皮厚,历史上的刘备也是一个十分奸诈的人。最初,刘备能当上平原县令全是因得公孙瓒的保荐。但在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之时,刘备却以对抗曹操解救徐州的名义,带着关羽、张飞到徐州援助陶谦。后来,曹操退兵回濮阳。按理说,刘备应速速赶回公孙瓒身旁帮助他对抗袁绍。可是,他并没有回去,而只是打发赵云回去,自己却稳坐徐州要塞——小沛,直到陶谦三让徐州后病逝,当上徐州太守为止。这时候,公孙瓒已快被袁绍消灭了,刘备也只字未提救援公孙瓒的事。公孙瓒当年保荐的恩德,想来已是付之东流了。

另一个著名的关于刘备耍无赖的厚黑故事就是刘备借荆州。当初,周瑜派重兵攻打荆州,经过夷陵之战等一系列悲壮战役,将曹操打出了荆州地区。可当周瑜率军来到荆州城下时,城门紧闭。当先锋周泰叫门时,城门上旌旗竖起。原来,刘备趁曹吴交战之时,听从诸葛亮之计,已将荆州三郡拿下。这时,吴侯孙权派鲁肃来讨要荆州,刘备一见鲁肃就哭,一句话也不说。鲁肃心软了,同意等刘备夺下东川时再取回荆州。但是,当刘备真的夺下东川时,吴侯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前来讨要,刘备表面上假惺惺地说马上奉还,却暗中命令关羽守好荆州。后来,关羽坚持不还荆州,甚至要杀诸葛瑾,诸葛瑾狼狈逃回。这时,刘备说等他攻下西川,再派关羽去镇守,荆州必当奉还。但是,当他真的攻下西川后,鲁肃再次前来讨要荆州时,刘备又哭着不给,让东吴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刘备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仁义只是他“黑心”的掩护。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体现在他对刘璋的态度上。刘璋为益州牧刘焉之子,刘焉死后,他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的意见,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张鲁、曹操。不料,此举竟变成引狼入室。刘备不但没有帮助刘璋退敌,反而攻击刘璋,又安排法正为自己内应。最后,刘璋不得已只好投降。

这些故事都说明了刘备的本质其实是脸皮够厚、心肠够黑,称他为“千古厚脸皮”也不为过。但这也是他的本事,当初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曹操和刘备,一个心最黑,一个脸皮最厚,简直就是三国时期的“厚黑双骄”。

心够黑的“腕儿”:曹操

孙权曾经说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意思是说曹操以杀人太少为过错,离间别人,使别人骨肉反目是何等的残酷。但同时,他驾驭将领的优秀才能也很少见,这就是曹操式的“厚黑”。

对出了名的心狠手辣的一代枭雄曹操,李宗吾评价道:“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的心之黑,真是达到极点了,而他狠辣的作风在他早年入仕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都城,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十多根五色大棒,立在衙门左右。曹操明令:“有犯禁者,皆棒杀之。”有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果断从事,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此后,“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但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蹇硕等不敢明着对付他,就调他到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表面是升职,实际却是降低曹操的地位。这一年,曹操刚刚二十三岁。迁顿丘令后,曹操并未改变自己果断从事的狠辣作风。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后,曹操被迁为济南相。在担任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权贵,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一直对自己年轻时候果断从事的作风骄傲不已,他在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中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要是因为畏惧权势,不敢果断治理;或者因为心软,不能执行严酷的刑罚,也就不会成就后来那个唯我独尊的乱世奸雄曹孟德了。因一部《三国演义》,大多数人对曹操存有误解,认为他就是那种该被唾弃的奸诈小人。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曹操当真是想篡夺汉室天下,那他为什么一辈子都没有称帝呢?

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的心狠手辣全是为了维护大汉王朝的安定与和谐。在东汉动荡的背景下,这个艰巨的任务要求他必须舍弃妇人之仁,必须行事果决,甚至“狼心狗肺”。作为臣子,不管天下人怎么笑骂丑诋,曹操以他自己的方式行事和坚持统一北方,安抚乌丸、匈奴、羌,帮助大汉王朝延续了二十多年。

曹操式的“黑”就是厚黑学想要提倡的黑,是一种手段、权谋之黑,而非曹丕式的目的、结果之黑。曹操与曹丕,一个想做周公,一个想做皇帝;一个心怀天下,为天下而心黑手辣,一个只为自己,为一己之私而独断专行。

曹操之黑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黑得大度,黑得光明磊落。古往今来,天下英雄,数来数去,敢自称奸雄,凛然做一世奸雄者,也只有曹操一人了。许邵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知道后,居然大喜过望。毛宗岗认为曹操:“喜得恶,喜得险,喜得直,喜得无礼,喜得不寻常,喜得不怀好意。只此一喜,便是奸雄本色。”曹操的黑,黑得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这正是厚黑学所提倡的黑,为公利而黑,为卓越而黑。

厚黑“大腕儿”管仲,佐桓公九合诸侯

在李宗吾看来,春秋时期的管仲也是出了名的厚黑大家。“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若是没有不居小节而胸怀大志的管仲,齐桓公一统天下的大业恐怕难以实现。

管仲出身于破落名门之后,曾经显赫辉煌的家族史让他一方面超凡脱俗、志存高远,一心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早年辅佐公子纠沦为阶下囚,后经挚友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他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略,助齐桓公成就霸主地位。

李宗吾在《厚黑丛话》中称:“孙权和刘备,互争夺荆州,是小厚黑。管仲和苏秦的法子,才算大厚黑。”他认为:“管仲劝齐桓公伐楚,是把锅敲烂了来补。”他那种敲法,是很艺术的。讲到楚之罪名共有二项,一为周天子在上,他敢于称王;二为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这本是彰彰大罪。乃楚遣使问出师理由,桓公使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又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舍去两大罪,而责问此极不要紧之事,岂非滑天下之大稽?昭王渡汉水,船覆而死,与楚何关?况且事隔数百年,更是毫无理由。管子为天下才,这是他亲自答复的,难道莫得斟酌吗?他是厚黑名家,用补锅法之初,已留锯箭法地步。假令把楚国真实罪状宣布出来,叫他把王号削去,把汉阳诸姬的地方退出来,楚国岂不与齐拼命血战吗?你想长勺之役,齐国连鲁国这种弱国都战不过,他敢与楚国打硬战吗?只好借周天子之招牌,对楚国轻轻敲一下罢了。楚是堂堂大国,管仲不敢伤他的面子,责问昭王不复一事,故意使楚国有抗辩的余地。楚王可以对臣下说道:“他责问二事,某一事,我与他骂转去,骂得他哑口无言,包茅是河边上芦苇一类东西,周天子是我的旧上司,砍几捆送他就是了。”这正是管仲的妙用,口骂无凭,贡包茅有实物表现,齐桓公于是背着包茅,进之周天子,作为楚国归服之实证。古者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周天子祭祀的时候,把包茅陈列出来,贴一红纸签,写道:“这是楚国贡的包茅。”助祭的诸侯看见,周天子在面上岂不光辉?楚国都降伏了,众小国敢有异议吗?

管仲就是利用补锅锯箭法,将弱小民族联合起来的同时,也在慢慢削弱楚国的力量,最终成就齐国的统一大业。管氏的补锅锯箭法与苏秦的法子结合起来,就是厚黑之国的外交政策。

厚黑“小腕儿”孙权,修炼不够,大业未成

被李宗吾先生称为“小厚黑”的孙权早年与晚年的表现,可谓判若两人。不管他年轻时如何所向披靡,他年老的时候却不顾厚黑哲学,导致心态浮躁、行为紊乱,最后招致自己的覆灭。

作为三国的一方霸主,孙权统治长江以南达半个世纪之久。

前期的孙权,雄才伟略,用人不疑,任人唯贤,赏罚分明,由此指挥部下赤壁取胜,败备夷陵,擒羽荆州,备受各方豪杰的推崇。他不但让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慨,也让刘备不禁有“吾不可以再见之”的赞叹。至于曹魏的谋士,如程昱、刘晔、贾诩等,也都对孙权的政治之才百般推崇,而蜀营的诸葛亮、蒋琬等人也对孙权的用人之术十分钦佩。但晚年的孙权,老朽昏惑,独断专横,刚愎自用,废除无罪之子,言行举止就像昏庸的君主一般,不仅猜疑成性,并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妄想,由此,他越来越独断专横,滥杀功臣,使得东吴的稳定局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吴嘉禾元年,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使者向孙权称臣。当时,公孙渊是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称臣的举止让孙权异常自得,他不仅派遣使者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更派张弥等将兵万人支援公孙渊。对此,文武大臣都极力反对,声言这是公孙渊的计谋,因为他背叛魏国后受到压迫,就想利用东吴来对抗魏国,所以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派个使者去即可。可孙权不听群臣所劝,坚持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事实证明,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又归降了曹魏一方。这使得孙权勃然大怒,声称:“我活了六十岁,还没有这样被人骗过。我要是不杀掉这个鼠辈,还有什么脸面在皇帝的位置上坐着!我一定要亲自去杀了这个小人,以泄我心头之恨。”最终,经大家苦苦劝说,才避免了这场没有任何胜算的战争。关于这件事,张昭曾经苦心相劝,结果自取其辱,孙权仍一意孤行。张昭一气之下,装病在家。孙权闻知后很生气,命人弄来泥土,将张昭家的门口堵住。张昭气愤之余,也让家人从里边用泥土堵住,自己就干脆不出门了。后来,孙权亲自求张昭出门,才化解了这场闹剧。另嘉禾三年,孙权设立中书校事,以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人恃宠弄权,挑拨君臣,作威作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十分残忍,使得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重臣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濬窃窃私议,“言至流涕”。赤乌四年,由于太子孙登早逝,引起太子之争。孙权听信谗言,有意废黜新立太子孙和。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并请求到建业来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孙权不但不许陆逊还都建业,还以亲附太子之名处罚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此外,孙权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责骂陆逊,导致陆逊忧伤过度,含恨而亡。不仅如此,晚年的孙权骄奢淫逸,又好神仙术,一度遣将入海寻求亶州仙山,导致吴国赋役繁重,刑罚残酷,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人民便经常起义反抗。当时,陆逊曾上书,劝谏孙权实行恩德治国,放宽刑罚,并减轻赋税。孙权却在复信中为自己的残酷刑罚作辩护,实在与其早期的恤民如子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进入晚年的孙权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早年的孙权身为东吴的统治者,尽管东汉的皇权已经名存实亡,但他也还是处于人臣之位。而吴国立国后,疆域大致确定,政治环境相对和平。孙权对外进攻虽实力不足,可划江自保却绰绰有余。因此,他将政治重心放在吴国的治理上,整顿内部,回笼权力。这样他的思想观念经历了从地方诸侯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的转变,这使孙权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我警惕,由礼贤爱士、虚心纳谏变得越来越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权力使人有自信,也使人产生焦虑。其权力越大,焦虑也越大。根据帕森斯原理,在官场上,上级选拔下级,一般不会选那些比他聪明或能力比他强的人。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里,上级是不会允许下级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的。因为那样不仅会威胁到他的地位,还会损害他的威望。例如陆逊,本是江东大族,家族势力甚为显赫,由此功高盖主,为孙权所忌畏。这样一来,陆逊越是拥戴太子,孙权越疑惑不安,怕将来陆逊也导演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剧。因此,他逼死陆逊,而选择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简单的侨居大族诸葛恪为首辅。这样老朽昏惑,独断专横,最终招致吴国的覆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厚黑学集大成者——司马懿

在三国这场政治游戏中,魏、蜀、吴三国争权夺势仗打得不亦乐乎,最后却被晋朝得了天下,让人实在不得不佩服这位笑到最后的赢家——司马懿。

在李宗吾看来,司马懿也是精通厚黑学的大家。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熏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着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如果说南擒孟达、西拒诸葛、东平公孙等战例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那么,他多次装病、韬光养晦、奇诛曹爽则显示了他政治斗争上的厚黑才能。在三国这个危险动荡的政治游戏中,他一直能够游刃有余;在魏国的时候,他历恃四主二朝,虽然几次遭受外放冷落,几次被褫夺兵权,但他总能化险为夷,甚至咸鱼翻身,直到最后位居权力的顶峰。这无一不是又厚又黑的功劳。胸怀大志的司马懿极善于掩饰自己,尤其能“装”。当初曹操想起用他时,他不愿意去,就装病。结果,曹操说如果不去就要强行用武力将他绑去,司马懿这才屈服。后来,司马懿又故技重施。正始八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到迁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同时通过“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没有办法,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辞了职。随即,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正始九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司马懿装病,就让即将要到荆州任刺史的河南尹李胜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让两个侍婢扶着自己,假装病重得连衣服都拿不稳,掉在地上。还特意指着嘴说渴,待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嘴去接,汤流满襟,像是连吃也吃不动。李胜见状说:“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沉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善为之,恐不复相见,如何!”李胜说:“当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非并州也。”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懿年老,意荒忽,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当与君别,自顾力转微,后更不会,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令师、昭兄弟结君为友,不可相舍去,副懿区区之心。”因流涕哽咽。胜亦长叹,答曰:“辄当承教,须待敕命。”李胜回去后,对曹爽说:“太傅患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曹爽等人便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使其有机会暗中布置,在曹爽陪同皇帝曹芳祭拜先帝之机,司马懿调兵遣将夺取了曹爽的兵权,逼迫曹爽屈服,最终一举消灭了曹爽的势力。

后人在评价司马懿的时候,经常拿他和曹操作对比。表面看来,这两人都位极人臣,擅长运用权术。但如果说曹操是团勇往直前、敢作敢当的火,司马懿则是阴柔的水,更隐蔽、更厚黑。要说司马懿之黑,就连曹公也要输他三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曹操本想得了陇右就回军,可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力劝曹操去取蜀地,可曹操倒是比司马懿懂得满足,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最终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可见,司马懿之野心胜于曹公。其实,曹操多少带有点文人气质,相比而言,司马懿才是一个天生的厚黑型政治家。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感到了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这时又显示出他比曹操更加狠辣的一面,他劝阻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曹操听从他的计策。后来,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司马懿有野心,深藏不露,他的厚黑全在一个“等”字。等时机成熟,等万事俱备,暗暗地熬出自己的天下。司马懿的厚黑之道赫赫有名,就连他的后代——晋代历代国君也很景仰。晋明帝在位时,有一天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他晋朝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的业绩和种种残忍厚黑的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听了,顿觉惭愧难以自容,很不好意思地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第三章 厚黑学的智慧体系与三重境界

要掌握厚黑学的技巧,首先就需要了解厚黑学的智慧体系和厚黑学的三重境界。厚黑学的心理状态和行事方法,概括来说,其实就是“权谋”二字。权谋于心,要求我们培养厚黑的心态,拿厚当挡箭牌,拿黑当撒手锏,一步一步掌握厚黑学的三重境界。厚黑学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重,厚而硬,黑而亮;第三重,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最终练就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浑似天成的厚黑高手。这门学问是需要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的。

练就一个厚黑的内心状态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寻职位、谋官位、争地盘的斗争无处不在。若想在各个战场始终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要厚黑兼修,全面磨炼自己的厚黑技能;另一方面要厚黑兼施,以达相得益彰的效果。

宗吾先生的意思是说,有了厚黑心理,你才会成功。厚黑心理,即厚脸皮与狠手腕的心理。成功需要厚脸皮和狠手腕,而且脸皮还要厚得有技巧、有分寸,手腕也要狠得恰到好处。我们可以将这种心理状态和处事方法概括为一个词——权谋。

什么是权谋?一直以来,《三国演义》就被人们看做是讲授权谋之术的经典读物,宗吾先生亦将其看做“厚黑宝典”。权谋之术上可以治国安邦,下可以求全自保。诸葛亮以它确立了天下三分之势,司马昭用它开启了一统天下之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中游走的皆是些权谋之术。就连一个小狱卒的老婆也都有权谋之术,颇有先见之明地烧毁了华佗的遗作,以防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

如果你处处用权谋,吃饭走路都忘不了它,那就说明你真正培养出了一种厚黑的内心状态。这是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权谋是唯一可信、实用的成功手段,我们可以先用排他法来说说。曾经有开发商为了制造火爆的售楼场面而花钱雇一些人(俗称“房托”)来现场排队。“房托”也不是随便选的,例如小户型的楼盘要雇大学生,以提升楼盘品质;一般住宅楼要雇四十多岁的家庭主妇,既有亲和力又有煽动性。除了雇“房托”,开发商还会有意让购房者集中在某一天(通常是开盘日)同时来到现场,人为地制造热闹火爆的场面。例如,销售人员会电话通知客户,告诉他如果在某一天来现场购房可以享受一个较大的折扣,或者有什么优惠活动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原来比较分散的客户能够集中在某一天来现场,给外人以购买踊跃、销售火爆的印象,通过刺激消费者来最终收获良好的售房业绩。

说起来,开发商的这种行为并不诚实,但事实就是这样的,开启成功之道一定不只是真诚就够的。如果有了真诚就能成功,那么一个男孩子很真诚地爱着一个女孩,但为什么往往得到的却是对方的白眼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类的嘲讽?也有人认为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热爱这份事业,但其实学术史上有不少人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误打误撞入对了行,成就斐然。由此可见,热爱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另外,有人觉得做事业需要雷厉风行,果断处事,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成功。但只要抢占先机就能成功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专利发明无人问津呢?由此可见,什么样的先机值得耗时间去抢占,也需要有长远的考虑和深远的谋略。

还有人认为,成功的重点在于努力,但只要埋头苦干就能成功吗?如果你熟悉厚黑,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以往人们认为只要掌握一门手艺,走到哪里也不会饿死。但是,活在信息发达的大时代,这招已经不管用了。如果你只会手艺,不懂社会,不懂人生,不会权谋,就是在自己的家门口都很难混出名堂来,更不用说走出去了。生在当今社会,就像登上了一条逆流而上的船,不进则退!在这个竞争异常的年代,想要取得好的结果,就一定要有非常好、加倍好的表现!另一方面幸运的是,生在如今,也是搭上了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你会跟着它一起快速前进,看到远处和更远处的风景,有无限的机会供你创造奇迹,有大把的青春任你奋斗。但是,你得抓牢,保证拥有和它一样的速度,才不至于被甩出窗外。但要怎样才能拥有和这个社会一样的速度呢?怎样才能上演自己无限的精彩呢?其实,这就需要你懂得权谋,拥有厚黑的内心状态和厚黑的执行力。

厚——你坚实的挡箭牌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不要脸”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甚至会赢得别人的赞赏。现如今,脸皮厚已经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了,反而是一项优秀的技能。

提到脸皮厚,我们总会想到战国时期的大将吴起和他吮痈舐痔的故事。这故事说的是,吴起做主将的时候,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队中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就主动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一听到这事,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勇往直前,在战场战死了。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知道他也会在什么时候战死在沙场,因此我才哭他啊。”

吴大将真不愧为厚黑学的优秀学员,宗吾先生也曾“表扬”过他的厚黑智慧,够黑,为了能当官,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杀了;脸皮够厚,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去做为,别人下属甚至为吮痈舐痔的事。在士兵和一般人看来,吴起是爱下属如自己的好将领,但在懂得厚黑之学的兵卒的母亲看来,吴起就是在运用厚脸皮和高超的手腕收买人心,好让士兵们为他拼死卖命。果然,多数士兵看到大将军这么宅心仁厚,居然为那个士兵吸吮毒疮,追随这么慈爱的将领,一定不会错。这些士兵到了战场上,杀敌就有了劲头,纷纷想要用自己的英勇来报答大将军的恩情。于是,士兵个个英勇杀敌,为吴起建立了赫赫战功。

像吴起脸皮这样厚的人,估计世上也没几个。在当今社会,脸皮厚一点同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遇到一些麻烦和困难时,只要你脸皮厚一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厚脸皮可以算是用来阻挡一切外力最坚固的盾牌。

比如,你的客户由于你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冲你发脾气,你该如何做呢?这时候你就要注意,脸皮厚也需要掌握技巧,要厚得恰到好处才不会把事情搞砸,并达到你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觉得立刻服软,非常真诚而软弱地向对方道歉,就能平息对方的怒火,那么,你就错了。这种方法虽然真诚且合乎礼节,但却存在很大的弊端。要知道,人际交往尤其是商务上的往来,有些人的发怒是策略性的。也就是说,他对你发怒是刻意为之,目的是为了抢占你的利益。这时,你如果真诚地向他道歉,就正中他的圈套,结果可能是你既输了面子,又赔了生意。道歉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有另一些人会用另一种方法来应对对方的怒气——一言不发,任凭对方数落。他们认为,对方迟早或疲倦或觉得没劲。这种默默的厚着脸皮挨批的方法,不仅让你不用承担责任,还不会搞砸双方的合作关系。

其实,不论是商界,还是政界,往往是厚脸皮的人在左右着大局。尤其是在谈判的时候,这种倾向更为明显。

我们在这里,要告诉你一种“厚”的方法,让你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平息对方的怒火。比如,你碰到了一位非常难缠的女客户。我们知道,一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怒,很多女性会认为:“反正我是女性,你是男性该尊重我,我是女同胞你更应该理解我!”虽然你的这位女客户人挺漂亮,可发起火来一点也不婉约。她会因为你没有按时交货而不远万里,飞过来数落你,你呢,不光挨她的骂,还得陪吃陪聊陪玩,浪费时间金钱不算,还要遭受情感打击。可是,事情已然如此,面对女客户的指责,机关枪扫射一样的骂人频率,你能够做什么来尽快有效地扭转这个局面呢?其实,这时只要你伸出一根手指,假装在思考好像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她,但又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时,按照我们的推算,她肯定会中招。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受到外界反常的举动刺激后,他的脑子就会出现一种短路状态。这时候,你的女客户就是处于脑子短路的状态,她会有些不知所措地问你:“什么?什么事?!”这时候,她的愤怒指数已经有所降低了,因为她的注意力已经被你的手指分散了。

这时候,只要你抓住她的短路状态,赶紧换话题转移她的注意力,就能够摆脱这个困境。比如,你可以说:“我觉得你很像一个人,有没有人告诉过你像那位……那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她当然会很好奇:“像谁?”这时,她的愤怒指数又降低了。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假装做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对她说:“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其实很像李嘉欣。”李嘉欣可是女人们不懈追求的美丽目标。你的女客户听到你的话,反应大概就会是先愣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这时,你还要适时地跟上一句:“最近很火的,你的员工不会一看到你,就想起‘加薪’的事吧!”女客户肯定会更高兴,因为她被你的幽默逗乐了。这样一来,之前被指责的问题状态简简单单就解决了。而我们用到的,不过是把握人心的小技巧,还有不吝于赞扬别人的语言,甚至是夸张和虚构的厚脸皮。这就是从厚黑学中能够学到的东西,能够普遍适用的技能。

黑——你锋利的撒手锏

厚黑学中的“厚”是对内而言的,指的是自己的脸皮要越练越厚,但单单“厚”是不够的。对外的时候,你就需要学会“黑”,心狠手辣一点,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句话说得好,社会是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对自己的对手心慈手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又有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代社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机会和竞争,如果你选择做老实的好人,不“下手”努力争取的话,你很容易就会被对手打倒,落在整个团队的后面。当然,这里的“下手”,并不是让你去害人,而是让你在知己知彼之后,使用比对方更高明的计策,用正当的行为以取得胜利。电视剧《潜伏》被网友热议为“职场厚黑学宝典”。主人公余则成的确是够厚够黑,对于那些国民党对手来说,这个看似老实巴交的白面书生可谓心伏杀机,随时都有可能结果了他们的性命。陆桥山是其中最郁闷的一个,要说其他人,死前最起码知道是为啥死的,而陆桥山呢,无怨无悔地走入余则成设下的圈套,死前还在和自己心目中的大好人余则成聊天呢。余则成在暗杀陆桥山这件事上,确实表现出了足够的狠,因为陆桥山一直跟他“关系不错”。当初,官迷陆桥山一心想要当上副站长。为了给自己当官多点筹码,他费尽心思拉拢站长的心腹余则成。余则成十分富有斗争经验,一张憨厚笑脸迎人,左右不得罪人,无论谁来拉拢都十分配合,与人称兄道弟推心置腹,背地里则利用李涯与陆桥山的斗争进一步取得站长吴敬中的信任。最后,再利用二人的窝里斗,让李涯与陆桥山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余则成轻松地坐享其成。这些笑里藏刀,以逸待劳的厚黑手段就不提了,单说陆桥山之死,本来陆桥山把余则成当做知己,并无加害之意,也没有对余则成的官场地位构成威胁。但是,因为他要加害进步学生,余则成就秉着宗吾先生提倡的厚黑救国的精神,对他下了狠手,在陆桥山和自己约会的时候安排杀手一枪打死了他。

在余则成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不管对方与你是否有交情或者是否威胁到你,只要形势需要,你就要舍小义取大义,将其扫除,决不能手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有人说,成功靠努力,怎能靠“黑”呢?当然,成功需要努力是肯定的,但怎样努力才会更有效、更聪明呢?这要靠“黑”、靠权谋和手段了。在这里,我们先要明确一个心理上的概念,那就是世界上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在我们游走的空间中存在着大块大块的灰色地带。我们不老实,但也不会犯罪,我们走的是灰色路线。只有这样,才能掘出我们人生的第一桶金。近些年的电视剧真的是灵活多了,有些片子也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借鉴了。有一部叫《岁月》的电视剧,你若是个有心人,或许也能看出一些门道,里面绝对有厚黑智慧的某些印迹。主人公是一个小人物,在卫生局这种机关单位里消磨岁月。他也努力工作,也才华横溢,但却只有消磨岁月的份儿。有一天,这个小人物终于大彻大悟,他要以手段来谋求高位。他从一个好朋友口中得到了机关中很多人正在密谋把正局长的问题反映给市委的消息,而且大家已经开始了秘密的签名活动,组织者正是觊觎局长之位的副局长。得知这个秘密消息的小人物转头就将此事汇报给了局长,于是,局长先发制人,跟市委通了气,这次秘密活动就此失败了。从此,这个小人物就平步青云,从科长、处长、局长助理、副局长,直至那个正局长最后“传位”给他。

片中的这个小人物一直觉得自己告密这件事不甚光彩,如鲠在喉。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是一个立场的选择。你是想要做毫不相干的第三者,还是想要参与到这个职场斗争中来?我们进入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往往发现里面的职员是分团队的。不同领导带领的不同团队之间相互竞争,或是为权、或是为钱、或是为名。有的人会觉得很为难,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有选择好立场,你反而会被整个公司的大团队疏离。在这个例子中,这位小人物其实就是选择了他的立场。经过一系列缜密的研究和考察选好立场后,就需要一些技巧和手段来为你的团队服务了。这些技巧和手段就是竞争的技巧和手段,说不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适者生存,没有人可以顺顺利利地过一辈子。人就是需要在不断的比较和竞争中成长,你是这样,你的对手也是这样。这里有一个发家致富的小故事,说明了使用技巧的优势。李严在他们那个小地方相当有名气,是屈指可数的富翁之一。据说,当地小孩子不好好学习,父母都会以李严的事迹来教育他们。可是,李严是单靠好好学习就发家致富的吗?几年前,李严还是个包工头,带着一帮民工到处盖房子。而现在呢,他在搞房地产,二三线的楼市价格在如洪水一样猛涨,你说他能不赚钱吗?可他搞房地产的大量资金是他做包工头赚来的吗?几年前,一家大工厂要在当地开分厂,李严就想给人家工厂盖厂房。但是,盖房子的多得是,人家这么大的工程怎么会选中他?于是,李严就使了计谋。他听说管工程的这个人刚刚落户到当地,孩子上幼儿园有点问题。李严辗转打听到当地一所很好的公立幼儿园居然由于学生转学还有一个空置的名额,就赶紧给这位工程主管报信去了。于是,工程主管的孩子顺利地上了幼儿园,而李严也得到了这个大工程。你说李严行贿了吗?没有,他只是帮了人家一个忙。工程主管违规操作了吗?也没有,李严的建筑队证件、资质都齐全,活干得还很漂亮。话又说回来,就算你活干得再好,证件再齐全,如果你只是傻傻等着别人来找你建房,不主动采取一些侧面手法出击,你也得不到这么大的工程。李严偶尔也会跟别人说,他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可是,具体怎么努力呢?他会告诉别人当初他是多么踏踏实实地带领工人们干活,但他不会说自己当初多么踏踏实实地跑遍了本地所有的幼儿园。

李严的故事其实在提醒我们:踏实干活的人多着呢,而踏实跑幼儿园的人却没几个,可最终成功的却往往是后者。

厚黑学第一境:不惜一切去取胜

说完了厚黑学的智慧体系,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厚黑学的三种境界。

宗吾先生将厚黑学分为三步功夫,第一步就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是说磨炼厚黑功夫最初,脸皮就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而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但即使能够做到脸皮厚如城墙、心思黑如煤炭,也只能算初步功夫:“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因此,“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虽然够厚够黑,但也是只厚只黑,缺乏内涵,认准了厚黑的路子就一条道跑下去,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后人怎么评说指点,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一切代价,此可称为“踏破铁鞋”型的厚黑。宗吾先生好以三国人物说事,这里我们也举出一个三国人物,此人堪称“踏破铁鞋”型的厚黑的典范人物。俗语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意思说三国中的人物最厉害的是吕布,马呢,当属吕布胯下的赤兔马。要说这个评价真是高啊!可惜吕布不爱惜自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骁勇,以蹩脚的初级厚黑学方法处世,为人面厚心黑但脑子一根筋,最终落得个名败身死的下场。要说吕布的脸皮,实在是厚如城墙,张飞给他起的绰号“三姓家奴”真是切中要害。说起来,我们还应该佩服张将军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过人的文采。瞧瞧吕布脸皮有多厚:竟然心甘情愿给三个人做儿子!要知道世上什么都可以认,只有爹不能随便乱认。可见吕布是厚黑学的坚定实践者,为了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不惜认贼作父。当然,厚只是一方面,要是了解一下他认干爹的过程,就会发现他真是心如炭黑啊!初始,吕布因其勇武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骑都尉,丁原后屯于河内,任吕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于是吕布认丁原为干爹。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但董卓入京之后,觉得丁原甚是不顺眼,就诱吕布杀了他的干爹丁原。而后,董卓任他为骑都尉,非常信任、喜爱他,不久再任他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吕布又认了董卓这个干爹。而后,王允等人又为扶汉室于将倾,密谋杀死董卓,又看上了这个能杀自己干爹丁原的吕布。王司徒以貂蝉作为诱饵,巧使连环计,在董卓和吕布之间制造矛盾,而后又撺掇吕布杀死了自己的第二任干爹。为了自己的前途,连续杀死了两任干爹,吕布之心何其黑也!可是,吕布并未就此飞黄腾达,因为他还继续使用着他的蹩脚厚黑法,厚着脸皮四处攀附。董卓死后,其旧部属李傕和郭汜等本想解散部队,归隐田野,途中遇贾诩献计。于是,李郭二人召集旧部,攻入京城,吕布战败,仓皇出逃。后来,吕布先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骄恣,所以拒绝了他。于是吕布改投袁绍,在袁绍处,吕布与他联手大破黑山军。但吕布又自恃有功,向袁绍请兵,袁绍不应许。吕布领导的将士又多暴横,所以吕布又被袁绍赶走。之后,吕布投靠了张杨。几经周折,吕布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徐州,但好景不长,曹操来攻,吕布的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吕布终被擒杀,完结此生。

吕布的为人处世,不可谓不厚,亦不可谓不黑,但自己颠簸一生,几乎一天风光日子也没过上,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真是可惜了一身高强的功夫。难道宗吾先生之厚黑学有误,使得够厚够黑的人的下场如此惨不忍睹?非也。吕布之所以落得悲惨下场,关键在于他只实践了厚黑学之皮毛,而未得其精粹。这就如一个带着皮的玉米,煮出来喷喷香,吕布一下子剥下皮塞到嘴里,狼吞虎咽地把皮吃了进去,而香香的玉米粒碰都未碰,这样是什么后果?只能消化不良、肚子疼。

因此,我们学厚黑,千万不要觉得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样不管不顾的,是一根筋、蛮干的表现。就拿时下热议的职场桃色陷阱一事来说,且不说那些心甘情愿往陷阱里跳的男性朋友,就说那些为了争取上位,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女孩们,虽然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但也搞坏了自己的名声,真正的厚黑不是这样的。

典型的职场桃色陷阱故事是这样的:下班后,一切安排妥当,女孩子会给上司打电话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头晕难受,没有办法才请上司帮忙的。这时,男人并不会想太多,唯一能做的就是马上去女孩家帮助她。等到了之后,女孩就说,刚还头痛得厉害,现在好多了,没有事了,来了就坐下喝杯茶吧。在悠闲惬意的情景下两人四眼相对,大部分男人在这种情况下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在那一刻,职场女人就以为只要付出身体,自己升职的愿望就会实现。可是,结果没有那么简单。这位女职员即使成功得到升迁,但因为其卑劣不光彩的手法,她会在以后的职场中遭到同事的排挤,而如果这件事被上司的老婆知道的话,上司也保不住她。以后“江山代有才人出”,还会有后面的女孩用同样的伎俩。到那时,这位女职员只能灰溜溜地走人,好日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多数事实证明,这样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晋升或者其他利益的女孩最终都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因此,厚黑绝不是这么硬生生地用的,要讲策略、讲技巧,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踏破铁鞋”型还需继续修炼。

厚黑学第二境:面厚心黑出绝招

像吕布那样“踏破铁鞋”型的厚黑是不可取的,这种程度的厚黑不仅让你成不了事,还会让你做不了好人。厚黑之术起码要修炼到第二步,才能具备出绝招的实力。

李宗吾所说的厚黑第二步是指“厚而硬,黑而亮”。精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精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曹操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附,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做到第二步,虽然已经同第一步有天壤之别,但也还是露了迹象。所以,曹操的本性,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历史上臻于这厚黑第二境界的人大多成就了一番伟业,只是名声不太好,或者稍稍有些被后人说三道四的小瑕疵。不过,若是真的能做到这第二步,厚黑学也算修炼得不错了。这样的人物有不少,如越王勾践、秦始皇、刘邦、曹操、刘备、朱元璋甚至拿破仑,都有着厚黑第二境界的特质,那就是实力强、招牌硬,尽管名声不怎么好,但还是有大量的粉丝团围观拥护,近来历史学家也纷纷为其正名。下面这位就是深谙厚黑第二境界的高手。张作霖幼年丧父,身世卑微。他通过多年的奋斗,最终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人称“东北王”。张作霖也是精通厚黑之术的佼佼者。张作霖之厚,可以说功力了得。他是个很圆滑的人,日俄战争时期,他左右帮忙,又左右打击。弄得无论是沙俄还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在清廷、日本和俄国三者之间周旋,对于朝廷的“中立政策”,他持阳奉阴违的态度,对于恶斗中的日俄双方则采取双管齐下、投机取巧和从中渔利的立场。在斗争复杂的各方之中应对自如,让人不得不赞叹他的权谋手段。而且,张作霖还善于巴结讨好上司。初到新民府时,他就知道如何与上司相处。他把争取知府增韫的信任摆在首位,投其所好,“馈以金钱”,执礼甚恭,服从命令,听从调遣。同时,笼络绅商,认真办事,约束部下,管理有方。这就深得知府增韫的赏识,被倚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又略施手腕,挤走了新民府的巡警局长王奉廷。没费太大的劲儿,他就控制了新民府的军事实权。在这方面,他表现了巧于应对的能力和善于收买人心的功夫。至于张作霖之黑,自不必说。他能从一个民团武装的小头目起家,自然做了不少扫除异己的工作。而对于各种与自己争权夺利的势力,张作霖更是毫不心慈手软,坚决将其铲除。然而,张作霖如此面厚心黑,却有许多人拥护爱戴他,终生听命于其左右,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为何?因为张作霖有实力。他一生戎马征战,组织团练,剿灭胡匪,扫除蒙患,在人群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他又仇恨侵略,重交情,讲义气,对朋友慷慨大度。据说,孙中山先生早年就曾接受过他的资助,并与之结下了一生的友谊。张作霖本人吃苦耐劳,身先士卒,战功赫赫。经过多年苦战,他将白音大赉击毙,生擒牙仟,并打败了陶克陶胡。后来,追击陶克陶胡800里,一直将陶克陶胡赶到蒙古国。危害东北边疆多年的蒙患就此解除,这也打击了蒙古分裂主义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人人皆知张作霖之厚之黑,也有许多时人与后人对其颇有非议,但这都不妨碍别人对他心悦诚服。盖棺定论,张作霖不仅一生极尽辉煌,他也无愧为一个爱国之人。

乱世枭雄张作霖的经历告诉我们,以厚黑处世,可能会受到许多人的非议,却会成就自己一生的荣光。只要你有实力,那些非议之人照样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历史成灰,硝烟已过。如今,想再做一个张作霖那样的乱世枭雄恐怕是没有机会了。不过,也不必遗憾。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只要你学好厚黑之学,照样能在商战之中抢占先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工作中多运用一些手段,做到诈而不欺、群而不党,相信你也会成为一位商场之中的枭雄。

如果没有方舟子先生的揭露,“打工皇帝”唐骏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概要用完美来形容了。

1984年,唐骏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凭借着“厚脸皮”的作风留学日本、美国。唐骏曾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有“打工皇帝”之称。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以二百六十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集团总裁。2008年,唐骏又以10亿元身价跳槽至新华都集团。假文凭事件出来之后,有人揭露,唐骏的“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称号是厚着脸皮找比尔·盖茨要来的,甚至有人还说那根本就是他自封的。还有人爆料说,他跳槽新华都是他和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联合导演的炒作行为,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等等。无疑,唐骏是够“厚”的,但他也厚成了“打工皇帝”,也厚成了商界名流,让人不能不承认他的成功。唐骏这种“厚”正是厚黑学所提倡的,也是普通人需要学习的。

厚黑学第三境: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厚黑学已经练到炉火纯青时,就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了。这时候,你就像武学功夫里所提倡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一样,厚黑浑似天成了。

宗吾先生讲的厚黑第三步是指“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李宗吾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他还说:“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按其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

李宗吾在这里还没有谈到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其实这个观念更加接近厚黑的第三境界。看来,不管是哪种思想学派,世间事物发展到了极致,都会出现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状态,厚黑之道也是如此。如果你精通厚黑,却无人觉得你又厚又黑,说明你已接近化境了。中国古代文化向来讲究事如“蓝田玉暖”、“良玉生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境界看上去真的很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厚黑境界修炼最高、成绩最为突出的一位——唐太宗李世民。

提到李世民,我们都会觉得,他真不愧为“千古一帝”,甚至有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会误以为他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文武双全,内外兼修,早年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推翻隋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指挥了多次战斗,立下赫赫战功。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知人善任,选拔良才,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登基即位之后,他能够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人;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的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人们把他统治的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精于书法,行书写碑被后世称为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他也著有多篇传世文学作品,文学成就斐然。唐太宗的文韬武略、诗词歌赋过人,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一点儿都不过分。可是,如果我们要说唐太宗也够厚够黑,你相信吗?但一个连自己亲兄弟都能杀害的人不算黑心吗?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后来,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便成为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次年改元贞观。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其实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也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李世民痛下杀手。这样一个双手沾满了同胞兄弟的鲜血,还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的人,难道他不够黑吗?不仅如此,李世民的脸皮其实也很厚,厚到杀死自己的弟弟后将弟媳占为己有,并且要在皇后死后,立此女为后。这位先嫁弟弟再嫁哥哥的女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杨妃,曾是隋朝王爷的女儿。她在丈夫死后,居然和杀夫仇人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即使是在相对开放的隋唐时代,也是有许多人看不惯了,认为他们伤风害俗,以致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想立杨妃为后,遭到一群大臣的集体反对,立后之事才就此作罢。

可是,够厚够黑的李世民为何能成为千古一帝,广受后世敬仰?这就在于他的厚黑已臻化境,他真是做到了“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即使做了再多莫名其妙的厚黑之事,旁人和后人也都觉得这些丝毫不能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伟大正义的光辉形象。一个人能够厚黑到如此程度,真是将厚黑学发挥到了极致,后人也只有望尘莫及的份了。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讲究一句话叫“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也可用在厚黑学里面,也就是说你要让人看不到你在做什么、想什么。这样即使你做了再多脸皮厚、心子黑的事情,别人也都好像没看见,反而让别人觉得你什么都很好。说起来,这事真是比登天还难,古今中外也没有多少人能够习得这么高境界的厚黑之术。具体的方法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在平时的修炼和积累中自己领悟了。

第四章 学者先要会疑,以厚黑创新道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要乖乖接受家长、老师所教授的规则标准,从来都不懂得要对它们存有怀疑之心,以致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和想法,只晓得按部就班地行事。这在现今这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是大忌。而厚黑学认为,只有拥有和坚持自己独立的思想才是符合当今生存之道的。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学会对任何事情存有怀疑态度,多想一想存在的原因,多分析考察存在的合理性,判断存在的必要性,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实现自己的目标。

摒弃心中的各种束缚

欲精通厚黑之道以成就一番事业,你首先要挣脱内心的各种束缚,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都处于一个自由的状态,摒弃所有世俗的规则和看法,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从现在开始,摒弃那些对你心灵与个性的种种束缚。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参透厚黑之道,从此走向成功。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面子问题,我们内心当中还有其他种种束缚,这些束缚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每时每刻都在影响、限制着我们的行动,使我们无法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甚至我们的思想也会受其影响,逐渐丧失自我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种束缚,就是服从,不敢反驳、不敢拒绝,甚至不敢询问别人要求你做某件事的理由。小时候上学,只要老师让你把某句话抄一百遍,你想都没想为什么,就已经下笔开始抄写了。长大后,你谈恋爱,只要父母说,这个女孩疯疯癫癫的,不适合你,别再和她交往了,你就立刻和她划清界限。就算平时和与你身份平等的哥们在一起玩乐,只要对方说一句:“今天我们去吃涮羊肉吧!”你大脑都没转一下,就跟着一帮人直奔涮肉馆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

这就是可怕的服从。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要去看看现在幼儿园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明白了。为了从小培养行为、规矩,防止淘气惹祸,幼儿园的老师总是让他们小手背后、小脚并齐,不然就会被批评,甚至被惩罚。因为害怕受罚,大多数孩子即使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只能乖乖照做。久而久之,服从心理一点点被培养起来,自我思考的能力逐渐丧失。我们就是在这种老师、家长和整个大环境的胁迫之下,自我意识被一点点地侵蚀殆尽的。不过,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那就还来得及修正。这点说来也不难,就是只要在别人提出命令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好处在哪里,不服从的话对我会有什么损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问题开始,慢慢唤醒自己沉睡许久的自我意识。

服从心理的可怕在于它会催生另一种束缚,那就是认命心理。一旦从服从他人上升到服从命运,人就活得越来越可悲了。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一个老等着别人来肯定,没有别人的赞扬支持就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你是不是经常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好,经常陷入迷惘状态而裹足不前动弹不得?你是不是一遇到很难的抉择的时候,还没尝试就想放弃、直接认输?你是不是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什么才能让你更轻松快乐?这就是可怕的认命心理。

在婚姻中,就经常出现认命的例子。有些女性和丈夫冷战已久,可能一开始还积极地去寻求办法解决,可随着时光的推移,她们就默默地接受了自己的生活,不作任何改变,这代表着她们已经认命了。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面对婚姻、工作、社交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仿佛失去了重心。但无论怎么样,最后我们都会选择继续下去,维持现状,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认命”。可是,你其实可以努力去争取另一些可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当前的状态。人生是要走下去,但怎么个走法,是一条路走到底还是在你感觉并不是你想要的状态的时候换一条路走,选择权掌握在你的手上。对于一个人而言,活着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要有所成长,而不是忤逆自己的心意维持现状。我们往往害怕如果换个方式从头再来失败的话,最终什么也得不到。想要有所得到就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跟着自己的心走往往比简单地维持现状更难。但是,只要你够坚定、够努力,你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且你也会因此感到更加快乐,也会因此找到你存在的意义。这些都是认命的生活方式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所以,想要成就自己独特的人生,首先要摒弃世俗观念,只忠于自己的心意,才能从习以为常的思考与行为模式所带来的束缚中超脱出来,并且靠坚定、强烈而持续的动力不断地努力,才不会让自己处于违背心意和怕被人非议的烦恼中。如果这时候有智慧之人的帮助,那就更好了。但最关键的还是坚定自己的心意。

此外,胆小怕事也是束缚你做大事的一个心理弱点。或许普通人与强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吧。普通人遇事总爱躲着走,为了顾全自己,不敢惹祸上身。有人会说,这不正符合厚黑学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吗?不是的!这种行为并非符合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而是一种逃避。真正熟练运用厚黑学的强者就会站出来,用自己强有力的手腕和过人的智慧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他人的利益。即使不能立即行为,也会等自己的能力酝酿好之后站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有胆识、有魄力的成功之人。有一批游客到新疆最北部游玩。在准备返回时,有三个人迟迟不见人影。过了好一会儿,在大家都担心他们是不是出了意外时,他们才从远方缓缓走来。后来,大家准备上车时,这三个人居然还要先去吃饭。其他游客都很愤怒,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只有一个北京女孩站出来了。她首先想阻止那三个人点菜,让他们买点快餐带走,但没有成功。后来,女孩向导游和司机求助,也未成功。这时候,北京女孩过去和他们理论。其中一个迟归者说:“大家都没说什么,你一个人就代表大家了?”北京女孩就回到车上寻求其他游客的帮助,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即使很多人还在抱怨。后来,等这三个人吃完饭上车之后,车上的人立马转移了话题。在返回的过程中,北京女孩突然要求让迟归者向大家道歉。车内顿时鸦雀无声。有人说:“算了吧,大家在外都不容易。”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这时,北京女孩说:“我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原先我还不信,但现在倒还真有点相信了。”此话一出,大家都沉默了,只剩大巴车缓缓前行的“隆隆”声。

很多时候,一件小事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蕴涵着这个人将来会成功还是失败的潜质。如果让你判断这些游客中哪个会有成功的未来,你肯定会选择那个女孩。其他人的胆小怕事,也体现了他们注定平庸的人生。那么,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该跟那个北京女孩一样敢于担当,勇于冒险,做一个不怕外力压迫的人。摒弃那些心灵与个性上的种种束缚,就从现在开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参透厚黑之道,从此走向成功。

坚守信念,是你的厚黑进阶之法

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各种束缚之后,你还需要有足够坚定的勇气我行我素,这样才能打破自己的成长背景和他人加在你身上的条条框框,才能最终破茧成蝶。

非凡的人向来都有很坚定的属于自己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从来不介意别人的想法,即使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培养非常厚的脸皮和非常狠的手腕。这种置别人看法于不顾的做法让他们避免受到别人的摆布,最终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想要有专属于自己的目标并坚定执行,你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自我观察是自我发展的根本之道。必须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在不同的处境中应该选择什么行为才更恰当、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但这个世界并不像书本和老师口中说的那样简单,了解自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思考,想想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为什么不这么做,这是很重要的。别人的意见不该成为主导你行为的规则,自己的行为必须由自己来掌控。人生就是这样,不管你走哪条路,你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是,走自己发现的路,即使会犯下错误也心甘情愿,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深刻地知道不足并且改正。而盲目依照别人教条的标准行事,你永远也看不见事情的本质。

在不停地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你曾经学过的观点和思想会经由你亲身验证,在深刻地分析了解之后,你会更加坚持正确的,同时抛弃错误的。更为重要的是,你将会使自己挣脱需要他人赞同的枷锁。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自我的意识,你的想法和规则也许跟你平时学到的或者别人教你的不一样,你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把它们表达出来。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夏奈儿其实并不是以时装设计师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她原是法国上流社会一位富有的贵夫人。她因为不喜欢当时的服装风格而总是坚持穿自己想要的感觉,全然不顾当时的潮流。她那独一无二的风格,尤其是她的发型和高高翘起的衣裙下摆底边,与当时所有的时装标准格格不入。因此,当她开始步入时装设计界时,她那古里古怪、别出心裁的设计遭到了猛烈的抨击。然而,在她辞世后,她的设计却成为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时装变革的基础。如今,时光已然流逝了一个世纪,但她的名字——夏奈儿——依然在世界大牌女式时装中独领风骚。

打个比方,大多数人过去所受的教育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有人扇你一耳光,你应该转过脸来让他扇另一侧。这样的话,你就肯定失去了自己的本位。要找回自己的本位信念,很简单,当你被人扇了一个耳光,你马上抬手回敬他两个耳光,这样你就不会再挨揍。

打人的例子很简单,也很易实施,抬抬手就可以了。但是,在生活中,有时候你真的遇到一些比挨打更郁闷的事,你可能就不会轻易还手而首选屈服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告诉我们,能忍自安。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忍可能就是一辈子。而厚黑学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还击,并且要强力地还击。

要树立自己的本位信念,你需要兼具创造力和破坏力,两者之间互为补充,不能用一般的善恶标准来判断,每一种力量都会在其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你应该把握好何时该运用自己的破坏力,何时该向别人的威力屈服。厚黑智慧并非是教你一味地逞强,在李宗吾看来,有时,适当地示弱很有必要。在微风中,小草容易倒伏,参天橡树则巍然挺立。但如果刮起一阵狂风,大树可能会被连根拔起,但倒伏在地的小草却会安然无恙。

人生需要靠信念的支撑。没有信念而活着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信念是呼吸的空气,是沙漠中旅人的甘泉,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会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地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无论何时,你都没有理由放弃胜利的梦想,即使在你适当地屈服之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伟人在别人之前先知道自己伟大。”

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信心,财富和事业都可以重新再来,只要你相信自己。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拆散由信念粘合在一起的团体。共同的信念铸成铜墙铁壁,可以抵挡各种打击和侵袭;共同的信念结成的长链,可以攀上峻山险峰。而一旦你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念,你将一蹶不振,永远与成功背道而驰。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辨清区别,让理想照进现实

最近有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其实这两者并不是互相对立不能统一的,想要深入理解厚黑学,必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做个有理想的现实派才是正确的选择。

世界上每个领域都存在两种人,即理想派和现实派。理想派往往期待很高,想法偏于浪漫,觉得社会问题只要按我们的理想率性而为,就会得到完美的解决。他们往往对今天太悲观,对未来太乐观,觉得自己掌握了走向未来的全部蓝图。而现实派则恰好相反,他们的想法偏于实际,总是觉得现实比理想实在,遇事多想客观存在的难处,觉得问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对今天可能没有理想族悲观,但对于未来也没有理想族乐观。

遇到任何问题,这两派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分歧其实就是两派的思路大不相同所致。理想派重感情,现实派重理性;理想派心高气傲,现实派持重老成;理想派敢想敢干,现实派顾虑重重;理想派高调激进,现实派往往低调保守;理想派往往乐于强调公平;现实派往往重视效率,强调个人进取精神的意义。

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两派人多有分歧,比如遇到不断飙升的房价,理想派就认为房地产商哄抬房价的行为是不道德、不正义的,他们会要求立即大幅降价,以求“大庇天下寒士”;现实派则会分析房价高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未必能立即降价,而且真的这么干也可能会扰乱经济秩序。这时,理想派可能会觉得现实派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地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的;而现实派则觉得理想派是在传媒面前作秀,表面上为人民谋求利益,实际上是想成为公众明星。

其实,真正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一座不太长也不太短的桥。它长得需要你努力向前,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到达彼岸;也短得让你一眼就能看见桥那边的迷人风景。那些迷人的风景萌发于人的心底,是经得起时间的流逝、道路的坎坷的,是风雪不断的人生路上长明的指路灯。但能够达到对岸风景的这座桥,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有时它需要你亲手去建造。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梦想,否则日子会太乏味;也不能没有理想,不然生活会失去目标。理想与梦想有机地组成了生活之梦,使它不会偏离现实太远,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这些理想总是与现实有些距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多限制性的因素,就像天与地的距离。但如果一个人只溺于理想而逃避现实,他就会失去立足之地;而如果一个人只活在现实中而缺乏理想,他又会丧失美丽的蓝天和光明。人生存在的目的,就是寻找那条天与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地平线。

而本书所讲述的李宗吾的厚黑智慧是一门现实主义学问,要掌握厚黑学,就一定要先搞清理想与现实的区别与界限,坚定地站稳脚跟。人生于世,会遇到各种各样与我们的期待格格不入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现实。对这些状况,我们首先要勇敢面对,才能找出解决和改变的方案。如果一个人,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过巨大而不敢去面对现实,总是逃避的话,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困境,永远也无法获得新生,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就像身处战场,如果你一开始就躲在队伍后面,连对手的样貌也看不清,那你又何谈取胜,何谈成功?厚黑学要教你的就是培养面对强硬对手的勇气,勇敢地站在他面前,看清他的一举一动,并判断出他的实力,再依据不同的现实制定不同的策略,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虽说如此,厚黑学也从来不否认理想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半点属于自己的期待和理想,整天只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人同样可悲。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想讨论那些高尚、遥远、笼统的大道理,诸如为理想而奋斗终生之类的,我们只想讲实在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那他肯定就不会有前行的动力,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整天忙忙碌碌,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但却不知为何而忙,最终只能造成身体上的疲惫,导致精神上的恍惚和委靡。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小事,关键是他永远也不可能跟成功扯上关系。这样的人会跟高薪水、高职位、财富、美女……所有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都没有什么关系。多可悲啊!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又现实又有理想的人。因为现实也要有理想作为前进的指路牌,而理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支撑。当然,这里的理想应该是基于个人的现实基础而制定的目标,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如果理想的大厦太过遥远而不切实际,那很快就会倒塌,在实现不了的同时也会摧毁你一直以来的信仰,这是最糟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客观地、有根有据地制定我们的理想。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可他并不专注于诗文一途,因为他的理想不在于诗,而是在于政治。因此,虽然他赋诗作文往往率性而为,但他真正目的是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以达到效法前朝谋臣策士平步青云、辅弼帝王的政治理想。他在奉诏进宫前写作诗文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希望经干谒、终南捷径或军幕而步入仕途。后来,他在供奉翰林期间写作诗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博得皇帝的信任,进而期冀皇帝委以重任。而后他在赐金放还后写作诗文则是为发泄幽愤,争取再次回到权力核心,再为“帝师”。对其平生所作诗文,李白亦不甚重视。虽先后交与魏颢、李阳冰编撰,可到李阳冰之手,已是“十丧其九”,致使李阳冰不得不从旁处多方搜求,但结果仍然不可得,李白的大部分作品纪元混乱,为后世留下不少谜题。

李白到底不是政治家,也缺乏政治家分析形势、判断事理的能力,更没有应付事变、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才能。从个性、气质等内部归因来说,李白只适宜于“删述”而不适宜从政。从外部归因来说,李白也不具备施展政治才能的客观条件,晚年的玄宗已让开元盛世的繁荣冲昏了头脑,变得不再注重政事,斗志消退,只知道骄横荒淫、沉溺于酒色温柔之乡,所谓的“求贤诏”有名无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李白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主张过于文人化、理想化。所以,李白即使一生热衷于政治,迫切希望建功立业,但始终在奋斗和失败中生活,一生都处在痛苦和幽愤之中。李白的一生,确实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但也是悲剧的一生。虽然顽强而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因实际上长于此却寄情于彼,无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一生郁闷,无所适从。

学则需疑,非学无以质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

摒弃世俗的想法,坚守自己的信念,就要求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存有怀疑之心,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而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一套独有的价值观。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说道:“黄帝而后,人心就不古了。尧夺哥哥的天下,舜夺妇翁的天下,禹夺仇人的天下,成汤文臣武将叛君。周公杀兄篡位,我那本厚黑学,直可送推到尧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合一片了。”

宗吾先生的怀疑精神真是了得,以至他将先贤至圣们个个怀疑了一遍,得出了“道德作为一种手段,它的威力真是太大了”的结论。其实,在他之前,也有人说过此类的话,如宋儒张载有云“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意思是说对看似不该有任何怀疑的事情提出质疑,深究其真相与本源,才是真厉害呢!就算最后没有探究出什么高深的真理来,这种怀疑精神也是该大力提倡的。要学习宗吾先生的厚黑之道,就该懂得怀疑是进步的基础,它能给你指出前进的方向,而于不疑处生疑,更会帮助你磨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有时候甚至能提升你的人气,获得无数人的关注与效仿。人们对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怀疑其实在这个计划早期就已经开始了。1974年,比尔·凯恩与英国一位摄影师大卫·柏新发表《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美国的30亿美元诈骗》,成为质疑登月的奠基之作。比尔·凯恩也因此被称为“登月骗局说之父”。书中提出阿波罗登月照片涉嫌作假,并且具体描述了整个造假的过程,并质疑政府造假的动机。怀疑阿波罗计划作假的人认为,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及其他登月行为并未真正发生,而是在地球上的摄影棚里拍摄的。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戈尔多夫的《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登月照片和录影提出质疑。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太空人当时只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并未踏上月球。怀疑种种,众说纷纭。就在登月成功40周年前夕,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列出十大理由表示质疑:一、美国宇航员高高举起飘扬的星条旗,而月球上并没有风;二、这幅由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拍摄的照片上,看不到一个星星;三、登月舱的照片上看不到爆炸的弹坑;四、登月舱重达17吨,却在停留的沙地上未留下任何痕迹,而旁边宇航员的脚印却清晰可见;五、宇航员的脚印是在月球精细的沙土中,那里没有湿气、大气与重力,却意想不到地保存得那么完整,好像是踩在潮湿的沙地上;六、登月舱离开月球返回地球时,火箭上看不到火焰;七、如果把宇航员在月球上漫步的录像快放,你会觉得这好像是在地球上拍摄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八、该登月的宇航员是暴露在范艾伦辐射带的放射物下的,按科学研究,他们根本无法从月球活着回来;九、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与科学家从南极洲采集的岩石是完全一样的;十、所有六次登月都是在尼克松总统任内完成的,尽管40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却没有其他任何一位领导人能在任内完成登月的壮举。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回应这些质疑。两派互相争辩,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本书不是科普读物,我们也无意去判断两派谁是谁非,我们看到的只是登月之事在几十年的争辩当中,从未被人遗忘,而且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质疑与反质疑的活动中。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助燃了人们对科学的激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怀疑的用处,不光能得到真理,还能扩大影响。

厚黑学认为,怀疑是进步的阶梯,怀疑精神着实应该好好提倡。有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方有大将之风。这里“不疑”的做法或想法,已经背离了宗吾先生的厚黑之道。厚黑是什么?即面上与心里不一致。我们不能心里怎么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做,做到口是心非才是厚黑的处世哲学。因此,你口头上可以说“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你的内心和实际操作是不可如此的,做实诚君子不是厚黑学要教给你的。刘备对诸葛亮有多么信任,我们应该都了解。他从来不怀疑诸葛亮的才能和忠心,把全部的事业都交给诸葛亮管理,甚至全部军队任凭他调配,将领任凭他任用。刘备这样做换来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作为宗吾先生树立的厚黑学的代表人物,刘备真的就那么“没心没肺”吗?当然不是。刘备临死前的一番话,正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不然。刘备临死之时,还在使用厚黑之术。他对诸葛亮说:“要是你将来看刘禅这小子不争气,就干脆废了他,自己当皇上,我坚决支持你!”这就好比一个病人在临死之前跟自己的至交好友说:“我的万贯家财你想要就都拿走吧,别给我的孩子留一点!”结果是这个朋友肯定会赶忙拒绝说:“我一分也不要!我一定会帮你照顾好妻儿!”诸葛亮也是这样,刘备算准了他肯定不会接受自己的“好意”,反而会全心辅佐刘禅。其实,刘备是不好明说自己的担心,只好换个方式。他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你再有本事也别惦记我的江山,你该做的是辅佐我的儿子。连诸葛亮他都不放心,都要委婉地指示一下,可见,刘备并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实践证明,刘备的怀疑论是非常正确的。作为真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诸葛亮,最终讨了个失败的教训。刘备临死前问诸葛亮:“你觉得马谡这个人怎么样?”诸葛亮说:“我觉得这人不错啊!”刘备摇摇头,告诫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并没有听他的,直到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大家都以为他是可惜马谡,殊不知他是想起了先帝,先帝早就告诉过他马谡不可重用,而他……唉!

宗吾先生的厚黑学要告诉你的就是,一定要怀疑!而且你还要坚信,别人也在怀疑。比如,公司将要派你去做某件重要的工作,领导身边就会有人跟领导嘀咕说,你刚刚进公司不久,业务可能还不够熟悉,怎么能做这么重要的工作呢。这时,如果你听到领导说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你千万不要觉得领导是在器重你,或者是你自己能力超强。大凡领导讲出这句话,是想给下属一种心理安慰,让他有些安全感的同时也给他压力。事实上,他也不可能坚决放心。所以,你也不能完全相信领导对你的态度,你必须有所怀疑。有了怀疑,你才会仔细谨慎、认真负责地去工作,才会把事情做好,而不会恃宠而骄、盲目乐观而搞砸领导交给的任务,最后失去领导的信任。

越是怀疑权威的东西就越能接近“道”

怀疑是一种勇气,越具有怀疑勇气的人越能够做好自己。无论对象是什么,厚黑学要求我们时时存有怀疑态度,越被认为是权威、不可推翻的东西,越应该有勇气去怀疑。

宗吾先生觉得,越是权威如圣人者,越值得怀疑,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不讨论孔圣先贤,说一个较近一些的人物,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被后人尊称朱子。他强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说白了就是要将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本性欲望统统地消灭干净,又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想来朱熹本人该是一个一身正气、目不斜视的正人君子了。可是,我们真该怀疑一下这位理学大师,因为事实根本不是那回事。有关朱熹的一连串绯闻加丑闻,见于历史上很著名的“庆元党案”。《宋史》卷三十七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说的是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意思是说,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做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更厉害的是朱熹家中的儿媳在丈夫死后还怀孕了……最后,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个案子在当时就弄得朱熹声名狼藉,所谓的“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究竟是否存在,我们不好判断,但“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却是真实的。当时朱熹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兼老师,这么高的地位,若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谁敢诬陷?谁能诬陷?而以道学扬名、特别注重气节的朱熹本人却只是灰溜溜地上表认罪说:“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且还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数条,并说要“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悔过自新。一代大儒,就此斯文扫地。他没有承认自己诱奸过儿媳妇,但也没有否认。想来这种事放到任何被污蔑的人身上,谁能不反击呢?可见这件事是真的。于是,案子有了结果,朱熹被撤职了。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也被逮捕,解送道州。朱门理学瞬时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其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往日信任朱熹和朱学的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不要以为朱熹只是个特例,我们心目中其他的古圣先贤全都完好无损、灿烂辉煌。事实远远超出大众的想象,因为历史是别人转述的,我们并没有亲眼见证。就像听多人夸赞一个人的人品但我们自己不能当面确认一样,我们不会真正信任这个人。往往只要稍作怀疑,就能知道很多所谓“真理”的奥秘。还记得那个陪我们度过美好童年的小和尚一休吗?他算不算是我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呢?在故事里,那个随时可以用智慧化解难题的可爱小和尚简直就是真诚与智慧的化身,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一休哥的原型名叫一休宗纯,他的母亲是日本南朝贵族之女,曾得宠于北朝后小松天皇。虽然她当时已有身孕,但因遭谗伤,仍被赶出皇宫。后来,她在民家住下,生下了一休。一休六岁出家京都安国寺。他天资聪颖,又肯刻苦修行,很快便熟读各种佛经和很多流行的诗歌俳句,被人称做安国寺神童。这好像就是我们童年记忆中那个聪明可爱的一休师傅。可是,一休的言行却不是那么回事,纵观他的一生,行为极端,过的是放荡不羁的生活,完全同僧规背道而驰。他纵情诗酒,流连青楼。在作品集《狂云集》中,他极其坦白地公开宣扬自己投身欲海的欢乐:“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1437年,一休43岁,正值大德寺为开山大灯国师举办百年大祭,一休带了一个女子去参拜国师之墓。寺僧聚在一起诵经,为国师祈求冥福。一休非但不去诵经,却带那女子夜宿庵房,一边听诵经,一边同女子调笑。他认为,开山国师绝不会接受那群“邪恶败类”诵经的,与其诵经不如同女子谈情更合真性情。到了76岁,一休爱上了一个名叫森的盲歌女。森也不年轻,当时已经40岁了,他们两人的交情维持了10年之久。一休写了很多香艳的情诗给森,诸如“木凋落叶更回春,长绿生花旧约新;森也深恩若忘却,无量亿劫畜生身”,“梦迷上苑美人森,枕上梅花花信心,满口清香清浅水,黄昏月色奈新吟”等等。

总的来说,一休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奇人,他既是一个悟道的禅宗大师,又是一个不守清规、放浪形骸的僧人,他的真实形象与我们心中的一休形象实在相去甚远。当个人坚守的“道德”与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有理由背叛其道德立场。连中国的道德高标——圣人孔子,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孔子曾经生活在陈国,后来离开陈国时途径蒲地,却正好碰见公叔氏在蒲地叛乱。蒲地人将孔子扣留起来,不允许他离开。在孔子的请求下,他们提出条件:假如孔子不去卫国,他们就让孔子离开。孔子对天发誓不会去卫国,于是他们放了孔子。结果,一出东门,孔子就直奔卫国而去了。

由此可见,越是圣人和众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就越值得怀疑;越是对那些权威的、无比确定的和不容置疑的东西大胆怀疑,人就越能接近“道”的境界。

怀疑是为了推倒,推倒是为了新建

怀疑并不是目的,怀疑是为了推倒,推倒也不是目的,推倒是为了重建,但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属于你自己的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怀疑与推倒重建的精神在“打假斗士”方舟子先生身上得到深刻的体现。方舟子与其打假团队成员到处怀疑,目的是为了打假,打倒那些虚假的东西,重建世人心中的学术和科学净土。但这种行为也引起那些“造假斗士”的反抗。2005年9月,方舟子在接受一家网站在线访问时,将矛头指向肖传国。称肖所谓“国际公认”的“肖氏反射弧”理论,是利用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的“自吹自擂”,并质疑其治疗效果。这时,担任《中国新闻周刊》科技部主任的方玄昌开始与方舟子交往,并撰写和编发多篇打假报道。方玄昌通过调查,公开质疑肖传国的“肖氏手术”疗效,在网络中盛传一时。肖传国也在网上称方玄昌是“首恶”之一。2005年,49岁的肖传国正在积极地参与申报中科院院士补选,“二方”领衔的质疑让肖传国最终落选。肖传国将自己“院士梦”的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双方在北京、武汉打了数场官司,肖传国以侵犯名誉权为名连续五次起诉方舟子。其中,在2006年7月的一次判决中,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判决肖传国胜诉,令方舟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最后,法院强行从方妻账户上划走赔款。判决一出,立即在学术圈引起强烈反响,并形成挺方派与挺肖派两个阵营。数百位海内外学者以署名公开信的形式对判决表达不满,支持方舟子。这次判决还催生了一个基金,用以支持方舟子学术打假。而被方舟子“打假”伤及的一些人则结成“反方同盟”,成为肖传国的支持者。2010年6月24日晚10时50分许,方玄昌下班回家路上遭袭,被两名男子操钢棍往死里打。而8月29日17时,方舟子在北京住所附近遭到两名歹徒伏击。所幸二人虽受伤,但无生命危险。不久,方舟子被打一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肖传国被警方抓获。至此,共有4名嫌疑人落网,警方同时起获了羊角锤、钢管等作案工具。

虽然打假的路上遭遇各种阻力,但却阻挡不了打假斗士们不断怀疑、推倒的脚步。虽然方舟子先生的行为并没有多少厚黑的味道,但他大无畏、遇强则强的怀疑精神的确值得厚黑学员学习。与之相比,肖传国先生倒是很“黑”,但他的行为不是厚黑的“黑”,触犯法律绝不是厚黑学提倡的行为。

那么,在推倒了之后该怎样重建呢?宗吾先生告诉我们治学的三步:第一步,以古为敌。读古人之书,就视此人为我之劲敌,有了他,就莫得我,非与他血战一番不可,逐处寻他缝隙,一有缝隙即使攻入;又代古人设法抗拒,愈战愈烈,愈攻愈深。必要如此,读书方能入理。第二步,以古为友。我若读书有见地,即提出一种主张与古人的主张对抗,把古人当如良友,相互切磋。如我的主张错了,不妨改从古人;如古人的主张错了,就依着我的主张,向前研究。第三步,以古为徒。著书的古人,学识肤浅的很多。如果我自信学力在那些古人之上,不妨把他们的书,拿来评阅。当如评阅学生文字一般,说得对的,与他加几个密圈。说得不对的,于他划几根杠子。世间俚语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况古人的书,自然有许多理存乎其中。批评越多,知识自然越高,这是普通所说的教学相长了。如遇一个古人,知识与我相等,我就把他请出来,以老友相待,如朱晦蓭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知识在我之上的,我又把他认为敌,寻他的缝隙,看攻击得进不进去。

这些方法对我们当下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必须要知道,怀疑和推倒都不是最终的目的,重建属于自己的体系才是我们最终要做的。举个例子说,你在工作中发挥厚黑智慧,于不该疑处生疑,比如怀疑你的上司的工作能力。然后,你用尽种种厚黑智慧,包括给上级打小报告、拉拢同事结成反对派同盟、明里奉承暗里下绊、消极怠工致使领导无法开展工作等。总之,你够厚够黑,终于把领导搞到引咎辞职的地步。这样就算完了吗?你甘心吗?这是你的最终目的吗?当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建”,重建你的领导地位,重建你所在部门的关系系统、人脉,重建你这个新领导的好口碑、好形象。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第五章 云在青天水在瓶,顺应本性

宇宙万物固有的本性——趋利避害,放到现今这个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上,就是说要顺应自己的心意,以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为行事的准则,时时刻刻为自己着想。适当地以自己为中心,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方向,不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一心一意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利己的对立面并不是损人,要将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的公益结合起来,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人之本性在于趋利避害

所有生物,包括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与口腹之欲一样,是下意识的反应。厚黑学就是要教会我们更好地实践趋利避害的本性。

关于人性的问题,有很多的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影响最深的可能就是英国大哲学家休谟的一本书,叫做《人性论》。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思想,说人性就是人的“自利性”,也可以说是“利己性”,这也是他研究人性的核心观点。这是理所当然的,想一想,如果一个个体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根本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当然,这里的“利己”并不是指损人。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也是有论述的,他曾经给人性下过一个定义,说人性即人的需要。恩格斯也曾经讲过,人的需求有三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中国有个人叫广子,这个人比孔子的资格还要老一点。在其著作《广子》中,他是这么论述人性的:“人之情,逢利无不趋之,逢害无不避之。”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趋利避害。何谓趋利避害?顾名思义,就是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

初中生物课上讲草履虫从有盐的水滴中跑到清水水滴中的趋向是应激性的体现,也是最原始的趋利避害的表现。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是这样,头脑高度发达的人也是这样。

如果能让人感觉到有利可图,或者能远离危害和困境,每个人都会去做。比如说,哪个员工太懒惰,不积极,不上进,经常说一句动一下,有的甚至说十句动一下。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上层的管理方法不好。想来如果答应一个人只要他向前一步,就给他“一百万”,看他会不会动?如果还不动,那就在他后面再放一只三天没进食的“饿狼”,此时他不仅会动,而且还会拼命地跑起来。这就是人性的本质,既需要利益诱惑,也需要危险恐吓。

趋利避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要趋利避害,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利,哪些是害,只有正确认识利和害才会有趋避的行动和目标。简单的直观的利害,容易认识,比较复杂的利害关系,往往很难搞清楚,因此趋利避害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果你身为老板,想要实现企业的目标,那就必须大力倡导或要求员工去进行一系列的积极行为。而要使你的员工尽心尽力,则需要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因此,身为老板的你就需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正确引导员工认识“利害”关系,让员工认识到他们的积极行为是不仅对企业,对他们自身也是极有利的,让员工将企业发展中的“利害得失”与自身发展的“利害得失”紧密结合起来,就能通过引导员工的“趋利避害”获得企业的效益。

追求自己的利益,无可厚非

与生俱来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不用因为这个就怀疑自己的人格。

什么叫利益?马克思这样概括:“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所谓利益,其实并非像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是罪恶的根源,而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这里所讲的人的需要。‘利’是人类为满足需要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益’则是这种物质文化对于人的需要的符合。利益是一切行为的动因。”

追求利益,继而追求美好生活,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欲望。正是这种无止境的追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为利益的不断驱动,人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创造自己的事业,改造这个世界。想想人类历史上的改革与战争,无一不是受利益驱动而起的。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人们追求利益、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漫长过程。要是没有了利益的驱使,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到现今的繁荣。追求利益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如果没有物质基础的保障,精神上的追求也只是空谈而已。有个古老的传说叫“夸父逐日”,即表达了人们对于一种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也需紧跟它的步伐,而这种前进的动力就是利益。

李宗吾先生说过:“利益相悖,弃人顾己。”利益是大家的共同追求与目的,并非道貌岸然者口中的洪水猛兽,它需要我们努力去打败敌手才能得到。厚黑学倡导人们积极追求利益、追求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清静无为、坐而论道;厚黑学引导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始终保持一份激情、一份斗志、一份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没有对利益的积极追求,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生活;没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但这里的利益,并不是罔顾道德的利益,更不是泯灭良心去追求的私利。春秋时期的管仲看起来好像是只讲“利”的功利主义者,但他绝非唯利是图的小人。他只不过是善于从整体上去把握事情的利害,知道如何舍小利求大利。而且他所图的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一些“大利”。正如他在与鲍叔牙合伙经商之中,经常多分钱给自己,而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却不以他为贪,或是认为他对朋友不义,而是因为他家中太贫,希望母亲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与顾求朋友的利益比起来,孝道当然是更重要的。所以,管仲就只能舍轻求重。又比如,当初管仲所效忠的公子纠死了之后,按理他也要以死效忠。可他权衡利弊,认为大义在于振兴齐国,而不单单以死效忠。于是,他毅然决定返齐为相,辅佐曾经的仇敌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再比如管仲临死之前,齐桓公要他指定一个人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却没有以朋友的小利来推荐对自己有着大恩的鲍叔牙,而是从国家的大利着想,推荐了他人。

管仲作为厚黑学的大家,灵活追求利益。他万事以利益为先,不受腐朽道德的捆绑,大事看“大利”,小事看“小利”,从而成为出色的商人与政治家。

追逐利益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工业革命后的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的利益追求中,实现快速的自我发展。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科技成果的研发,其背后都有“利益”两个字的身影。

比如,汽车厂商为什么要推出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它更节油,销量更好,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农民为什么要使用改良的稻种?因为亩产量高,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追逐利益本身不但没有错,还是人类社会前行的动力。

当今社会还有一种合理利己主义的概念。合理利己主义认为: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它要人们“合理地”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利己主义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它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任何为他人利益活动的事,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人们只要按照这种“合理”理解的自己利益去组织社会,个人利益就可以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利益并不有悖于道德良心,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理应对它有所追求,而大可不必自惭自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