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即生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8:44:08

点击下载

作者:康桥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试读: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接纳过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论是千年前的零星游客,还是百年来的传教士、学者或者大师,他们先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寞和当代的崛起。他们经历了从好奇、探究、兴奋、赞叹,到幻灭、深思的心路历程,最后形成了专业的海外中国学。不知不觉中,这些亲临中国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从五四时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远万里,亲临中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让我们不但有幸目睹他们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并开始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来华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印度的泰戈尔,法国的萨特……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们多年来关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现象。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中国的文化名流,也曾激励过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是的,他们与中国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

我们收录这些大师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愿以此来纪念这些文化名人,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亲历中国丛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亲历中国丛书编委会2014年6月

序 杜威对中国的指点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教育学家杜威,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在20世纪亲临中国的大家之中,杜威的影响最大,对他的争议也最大。

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一个村庄,1875-1879年在佛蒙特大学求学,后曾任教于中学,1882-188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884年后,先后在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1899-1900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2—1904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育院院长。1904-1930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930-1939年担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1905-1906年担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曾被授予美国多所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逝世于纽约。杜威学识渊博,一生著述颇丰。杜威早年接受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的理论,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实用主义体系。

杜威曾于1919年4月30日—1921年7月11日来华访问,共计在中国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12天。

邀请杜威访华的,主要是杜威的中国弟子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然而,究竟是什么机构出面邀请,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主要是北京大学、尚志学会、新学会、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的一些教育会。

杜威本来并没有访华的计划,他于1919年2月至4月,作为“交换教员”,由哥伦比亚大学派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学。此时,杜威已经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得知杜威访问日本的消息后,原先就有意邀请杜威访华的陶行知等,就一面写信给杜威,一面写信给哥伦比亚大学。杜威来华后,所作讲演备受欢迎,又一再延长访华日程。

杜威到达中国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知识界极其渴求新知识新学说,因此,杜威所宣传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改良主义的思想以及他的教育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知识界。

杜威在中国的演讲次数,数以百计,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在北京的系列讲演,二是在全国各地所作的巡回讲演。他在北京的讲演,主要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和教育部会堂举行,主要由胡适等人任翻译。这些讲演,后来由晨报社结集为《杜威五大讲演》出版,后不断重印,成为当时人们争相阅读的畅销书,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又足迹遍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及东北地区,这些巡回讲演的内容也被全文记录下来,并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这些小册子印数之大,难以统计。

据《胡适日记》记载,杜威本不是一个擅长演说的人,但他每次讲演之前,都作了充分准备,讲演的主要内容,都以书面形式事先交给口译人员,以使他们想好合适的中文词汇。

杜威的“五大讲演”,是指他在北京所作的五个系列讲演,共58讲,其一为《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其二为《教育哲学》,其三为《思想之派别》,其四为《现代的三个哲学家》,其五为《伦理讲演纪略》。此外,杜威在北京还作了关于“现代教育趋势”和“美国民治的发展”的系列讲演。《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一共讲了16次。杜威从19世纪的社会科学讲起,介绍了霍布斯、斯宾诺莎、黑格尔、洛克和卢梭的理论,同时也在分析之中,宣传了他的实用主义的理论。他指出:不同的人,由于属于不同的“宗教和政治”,属于不同的“经济和家庭的群”,属于不同的“地理区域”,难免会发生冲突,因此,要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着手,调整国家、政府、人民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主张提高“人的权利”,包括“生活的权利”、“行动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和“契约的权利”。他所理解的改良主张,一是“民主的保民政策”,二是“利用普及教育,使人人的机会平等”,三是“利用专门知识,研究专门的问题”。

尽管杜威的主张在当时渴望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的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界引起了不小的共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改良主义与当时刚刚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格格不入的,对于五四时期中国的现实政治而言,他的理论不免有点隔靴搔痒。《教育哲学》也讲了16次。

杜威首先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没有趣味,所以我们应该改良学校的制度和教材,使他们也能感受教育的教益”。接着,杜威提出了“不以学科为中心,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主张从游戏、运动、手工三方面着手,“以本能为基础,使儿童利用本能,得到应得的知识”。他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的生活和本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良好的公民,而学校的学科,正是其中的桥梁。这里,杜威指出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讲述了他的名言:教育并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活。

至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杜威列举了四种方法:游戏、有组织的活动、演戏和工作。他说:“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科学的方法便是试验的方法。这方法的大意,简单说,便是用人的动作,将一方的心的作用与别一方的天然界的事实连起来。”“试验方法的重要分子,便是‘假设’。这不是空守,也不是武断,只是提出假设来作试验的指挥。”这里,不乏中肯之言,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痕迹。

杜威也重视人格教育。同时,他也谈到了学制组织、职业教育等问题。在讲座末尾,他补充说:“现在乘此改造教育制度的机会,中国倘能避免西洋失败的弊病,将来成效一定比西洋为大,我可以断言的。”

杜威的教育理论,几乎为当时刚刚走出私塾教育的中国教育界全盘接受,盛行一时,影响极其深远。比如他后来在南京暑期讲习班的讲演,男女同学共同参加,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男女同校”。以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北京、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纷纷办起了“实验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实验学校还命名为“杜威学校”。

1919年10月20日,杜威60岁生日之际,蔡元培先生在生日宴会上发表演说,简要地评价了杜威哲学,认为它是由康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并比较了杜威哲学与孔子学说的异同。

杜威在中国的代言人是胡适,他曾撰文引发了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他曾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把杜威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两条:一是“历史的方法”,即从历史背景出发,研究一种学说的来龙去脉;二是“实验的方法”,认为“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胡适后来发展了杜威的理论,提出在科学研究上,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等理论。

1955年,中国大陆继批判俞平伯的红学观点之后,发动了一场批判杜威、批判胡适的运动,声势浩大,不少知名学者纷纷撰文,这些文章还结集为《胡适思想批判》出版,其中虽有一些切中要害的中肯之言,但总的来说,对杜威总的态度是彻底否定。改革开放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指引下,不少学者开始重新评价杜威,并有一些论文、论著问世。

几十年来,杜威哲学在中国起起落落,从开始的盲目崇拜,到后来的彻底否定,再到如今的“重读杜威”,可以说,杜威的理论伴随我们走过了这些岁月。

本书全文收录了杜威“教育哲学”和“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讲演。这两个讲演的内容,至今值得一读。此外,本书还选择了几篇颇具代表性的评论文章,书后附有杜威在华活动的年表。

我们谨以本书来纪念杜威访华,纪念杜威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并以此献给当今的中国读者。编者2014年6月

教育哲学演讲

一 教育之所以必要

我开端先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是不可少?第二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哲学,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哲学是重要,是不可少?

解答第一个问题,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人类在婴孩时期,自己不能生存,要是没有父母去教育他,扶助他,就不能成人了。有许多低等动物的教育,从小到大,不过都有偏于形体一方面,人类却不能仅注重形体一方面,还有心理、知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也都应该注重的。因为人类的婴孩时期,是个渐进的时期,什么人都要经过的。教育就是从这个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所以,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简单说,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生”与“死”两件事。当人类生下来的时候,不能独立,必须倚靠他人,所以有赖于教育;死去的时候,把生前的一切经验和知识都丢了,后世子孙倘要再去重头研究,岂非太不经济,甚至文化或可因此断绝。所以,因为人类有死的一件事,也非有教育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之子孙不可。

解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并不是说教育哲学万不可少,不过是很重要。我们且从反面看,倘使人类没有教育哲学,对于教育事业必定不去研究不去思想,但看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从前怎么教,现在也怎么教;或学他人的时髦,或由自己的喜欢,成一种循环的无进步的教育。这就是没有教育学说的流弊。教育哲学就是要使人知道所以然的缘故,并指挥人去实行不务盲从,不沿习惯的教育。

在一种保守的社会里,教育哲学是用不着的,从前的旧社会大概都持这种态度;最近二三百年来,方才有点进步。社会学上有个笑话,说在以前石器时代,斧头都是用石做的,后来有一个人发明了铁也可以做斧头,于是那时候的人就由他所发明的铁斧,把他杀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社会的进化的确如此,往往自己不喜欢进化,也不喜欢别人进化。

但是,另一种社会里,学说却是不可少。这种社会不但不反对变迁,并知变迁不可没有;故能欢迎变迁的潮流,预料变迁的趋势,设法去帮助改良的人物,做改良的事业。当现在变迁很快的时代,多少潮流在外面激荡:我们应该去选择哪一种是对,哪一种是不对,辨别哪一种是重要,哪一种是次要。当这时代倘没有教育哲学的指挥,一定不能从这许多互相抵触、互相冲突的里面,选出哪一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潮流趋势来。

教育与长进(growth)是很有关系的,教育就是长进。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试看,最下等的动物,其初生的婴孩,与父母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形体之大小而已;等级渐高,婴孩时期也渐久。一直到最高级的人类,婴孩与大人便完全不同了。我们看了这个比例觉得很奇怪,以为阶级最高的人类,产生婴孩便应该立刻变成人,岂非可省许多事?讵知这正是人类的极大的利益。因为有了这一个很长的婴孩期,正可在此期内,尽量地教育他。人类的进化全仗这婴孩期的长久。

再拿人类社会来看,也可以看出渐进的阶级。初民社会生活简单,教育也简单,不过无形中的一种仿效罢了,就是现在的文明社会也大部分还是如此。他们没有学校的教育,只靠着直接的教育。一切人生日用的事,都是他们的教育。试看大多数的人,对于种种常识实在比我们多。他虽然不曾受过有法式的教育,然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教育,不过他们所受的是“不文”(illiterate)的教育罢了。这种“不文”的教育,人类从前受了都是不知不觉的。后来渐渐进化,觉得一切知识的经验都不可不保存,使它传得远、传得久,于是文字也就发明了。

后世的人把文字当作一把钥匙,去从古人经验所得的知识里面取出种种东西来应用,这实在是一件最便宜的事。

不过,有了文字教育以后,渐渐与以前直接的人生日用的教育愈趋愈远了。文字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我们固然承认它是必需的,因为没有它,便不能把古人的东西保存起来,传授下去。但是,这与人生日用愈趋愈远的流弊却也不少,大略说,可以分下列三种:(一)这种文字教育——学校教育——的结果,必定养成一种特别阶级。所谓读书人、文人、学者,都是从这种教育养成的。这种教育与旁的社会也很有关系,受这种教育的人大约只有三种:第一,是古时的祭司、牧师、握教育权的人;第二,是有权势的人,从前所谓治人的人;第三,是有资产的人。(二)这种教育的结果,渐渐趋于保守古训和文字的方面。古代保存下来的东西,固然是最好的一部分。但是,大家把这保存下来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反把人类社会日用的教育看轻了,以为社会日用的教育,不能算作正式教育的一部。这就是第二个流弊。引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culture”这个词,本来是栽种的意思,是一件人生日用的事物。后来,把受过教育能通几国文字的人,也叫作受过“culture”的了。这就是从实用方面趋于文字方面的一个例子。这种趋势,很可以从历史上看出来。欧洲数百年前,自然科学早已发明了,学校里面却还不曾将它收到课程表里去,间或收了,也不能占重要的位置。从一般人的眼光里看来,以为这种自然科学,比较那讲文字、讲道德的等等高深学问下贱得多。从前希腊文明发达到这般地步,却是不重科学,现在欧洲重文轻实的趋势,也还是受了希腊的影响。(三)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校渐成独立的机关,与社会不生关系。社会上早已成为过去的东西,学校却还在那里教;社会上很有重大需要的东西,学校反不肯教了。大家看得教育当一件容易的事,以为只要一本书一般小孩子就办得到的,无所用其研究的。所以,学校变了最古的东西,最守旧的东西。举一个西洋教育史上的例子:二三百年以前,欧洲商业很发达,那时候还没有轮船,所以商品都是大家合股装在帆船里运输的。因此,那时对于这件事的计算,如盈余分配等事,非常重要,特在数学里面添了一门,现在轮船发明了,这种事实全没有了。但是,数学书里面关于这类计算盈余分配的算法,却想尽种种方法,不能把它废去,问它为什么呢,说是从前传下来的东西,虽然没有用,也不能去掉的。

以上三种流弊,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教育哲学应该提出来要讨论的问题:(一)怎样可以使特别阶级的教育变成大多数,变成普及;(二)怎样可以使偏重文字方面的教育,与人生日用的教育得一个持平的比例;(三)怎样可以使守旧的教育,一方面能保存古代传下来的最好一部分,一方面能养成适应现在环境的人才。这就是教育哲学应该提出来讨论的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当中,第三个最为重要。我们是现代的人,是20世纪的人。以前保存下来的东西,我们当然是不够用的。我们应该想法子改造从前教育的目的、方法和材料,使它们适应现代的需要。

指挥教育、改造教育,好像驶一只船:装载货物固然应该持平,不要使它畸轻畸重;然装了以后,不能扬帆开驶,使满装了货物的船停在船坞里腐烂,当然是不行的。古代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我们应该把这满装货物的船,乘风前进,不使它停在船坞里腐烂。

我开场从长进讲起,现在也用长进来结束。人类共同的组织,也从幼稚时代到长大时代。下等动物的繁殖,与它的父母没有分别。小猫大猫,小狗大狗,都差不多。两千年以后的猫,我们可以预料同现在一样,但是两千年以后的人类,我们可就不能知道了。所以,我们要是不喜欢暗中摸索,听其自然,就应该用教育哲学去指挥引导,向着我们预定的方针,达到我们希望的目的。因为人类的进化很难推测,若听其自然,暗中摸索,是非常危险的。教育的所以重要,就是要使它免除这个危险。所以,教育不是个人的事业,是社会的、公家的、政府的责任,是人类社会进化最有效的一种工具。

二 教育与儿童和社会

我先把上次所讲的总括起来:教育之所以必要,因为儿童初生下来很弱,不能独立,与成人相差的距离太远了,所以要有这个长时期的抚养、教育和训练。这就是教育所以必要的缘故。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今天所要讲的教育的三个要点:(一)儿童的方面;(二)将来儿童要进去做人的社会方面;(三)介乎二者之间的学校和教材。第三点最重要,因为它的目的是要使儿童进到成人社会里面去。教育哲学是指挥它联络儿童与社会两方面使它成一个过渡的桥或摆渡船。

因为教育是要把三方面调剂得宜,所以不是容易的事。第一,要有对于社会生活的知识——社会的哲学——就是要对于社会有很明了的观察,知道它的趋势和需要,预备使儿童将来入哪一种社会最为适宜。然后可以定教育的目的。

社会生活的知识使我们可以定教育的目的,这是远的一端。那近的一端就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欲望,等等。总之,儿童的心理学是第二件要知道的。譬如驶船一般,它的目的地固然不可不知道,但船的本身和船中的货物也不可不知道。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地,是远的方面,儿童就是教育的本身,是近的方面,都是应该知道的、注重的。

单有上述两端,还不能够做教育事业,因为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学校和教材等琐细的事。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都不可不知道的,而且还须懂得这种学科的意义,一方面对于儿童有什么意义,一方面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三者联络起来,然后可以当得教师,讲得教育。

因为教育所包的范围如此之大,所以是很困难的事业;也因为它所包的范围如此之大,所以是很有趣味的事业。试问世间哪一种职业所涵的方面有这么多,一方可以知道社会进化的情形,一方有可以研究儿童发展的机会,而一方自己还可以得到学问。这不是很有趣味的事业吗?

将以上所讲的记在心头,我们可以看出从前种种教育方法和教育哲学的失败,都由于三方面调剂不得其平。今天所要提出来讲的,是从前的人把介乎二者当中的学科看得太重,却把儿童与社会两方面看得太轻的流弊。

学科最容易离其他两方面而独立,因为学科是教师天天所见的东西。凡是近的东西天天见了,一定愈看愈大,并且能把其余的大东西都遮住了。正如拿千里镜来看近的东西一样。又如将一个手指放在眼前,可以把一切东西都遮住了。学科本来是联络儿童与社会的两岸的过桥,现在这过桥离了两岸而独立了。

把学科独立,与儿童实际生活脱离关系,其流弊有下列三大端。(一)第一个流弊可以分作三步。(1)学科与真生活断绝,生活自生活,学科自学科。(2)学科变成纸上的假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3)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用。

最显著的一个例,就是成人把自己的种种知识用尽方法缩成一小块,使儿童熟读背诵,或用韵语,或如西方宗教中用的问答体。一切道德都已改变了,文字也已改变了,他们都不去管它。久而久之,自然毫无意义了。

创造这种制度的人,以为儿童将来一定能懂得的、应用的。其实终于不能懂得的,更不必说应用了。因为这种都是成人认为真理的东西,对于儿童本来没有意义。儿童的经验里面从来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不能懂得了。不能懂得,自然不能应用,自然对于行为不能发生影响了。儿童在未进学校以前,与他的母亲和他的同伴玩耍,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些事都是他能懂得的,能用得的。一进学校便换了一个新天地,见的东西都是不曾见过,听的东西都是不曾听过。他于是以为学校里面这些东西,本来与实际生活没有关系的,本来只是骗骗先生的。我们废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在学校里头得了这样一个教的人和学的人都不希望实际应用的结果,这时间和精力不是完全白费了吗?

不但旧式的读经和宗教问答有这种坏结果,就是新式的各种科学,如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等,要是离开了人生日用去讲,其所得的结果也与旧式的教育完全一样。

譬如一个学化学的人,对于所学的东西,只是认为化学的东西,化学教室里头的东西,徒然记着许多符号、公式和种种试验的把戏。你若问他应用方面的,如肥皂怎样造法,为什么可以去衣服上面的污,他就不知道了。学植物、学动物的人也都如此。这种现象本来不能怪他,因为他本不知道所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有什么关系。所以,教育的人要是不把人生日用的实际生活放在心头,那么,无论什么学科,都得到与旧式读经和宗教问答的同样坏结果。

这种结果还可以养成知行不合一。譬如某人学了许多学问,别人就名他为书生。这个书生的名字不是恭维他,是侮辱他,是表明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因为他所知的学问不能影响到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不根于他所知的学问,于是养成人家看轻知识的一种习惯。实用教育的所以重要,就是这个缘故。说到实用教育,人家每容易起一种误会,以为实用教育就是吃饭主义。其实并不然。吃饭固然未始不重要,教师能教得学生得到饭吃,也是很好的。但是,这个实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他用所学的东西,指挥他的一切行为;教的人能知道学科对于儿童和社会的意义,儿童也知道学科对于社会的意义。(二)从上面第一个流弊看来,学科先与真生活脱离,次变成纸上的假东西,再次不能实际应用。这种学科,要是学生能用心去学它,也未始不可略有所得。无如与人生日用太没有关系了,儿童一见便生畏怯。即使勉强学它,也是看作例行公事,骗骗先生罢了。这因为儿童对于它全然没有兴趣,没有兴趣自然觉得困难,自然常常有逃学的事听见了。

儿童因为没有兴趣,所以视求学为困苦的事。一般人——有许多学者——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人类的天性是不喜欢求学的,而人类的生活是不得不求学的,于是想尽种种方法去训练他,使他不得不求学。讵知他学了仍然不能知道。这就是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社会没有关系的缘故。倘人把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社会连贯起来,那么儿童决没有不喜欢求学的,因为好学正是儿童的天性。

我们试看儿童在未进学校以前,与他的母亲或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何等喜欢求学:忽而问这样,忽而问那样。可见,儿童对于求学,本有很大的喜欢的趋向。就是间或有几个例外,也一定或是白痴,或是心理上起了变态。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学校制度的不适用,非但能使儿童本来喜欢求学的,变为不喜欢,且能使他一见学问,便生畏惧。这种学校制度还不是天天在那里造成一种人为的白痴吗?

西洋某国的修身书里面有一课讲学校内的义务的,是个问答的体裁。问的是为什么不应该逃学。那答语是个譬喻,谓牙齿痛了,应该就医,能忍得住痛苦的,一会儿就医好了,倘忍不住这短期的痛苦,那便永远痛苦了。这可见它的用意是根本承认求学为一件很苦的事体。

固然,我们总免不掉到牙医那里去就医。但这是偶然的,不幸的事体,是消极方面的,不是积极方面的。求学也是如此,困难痛苦都是消极的方面的事。要是我们能够把积极有用的一方面提出来,决不会没有趣味的。

我们不要说儿童对于求学的苦乐关系甚小,要知它的结果影响于社会者很大而且很久。因为儿童学了这种讨厌的东西,将来出校以后,一定不能在社会里去应用,社会便因此受了很大很久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去掉它的困难痛苦的一部分,提出它的有用处、有趣味的一部分。功夫既省了,社会上也得应用了,儿童也不感受困难苦痛了。(三)这种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结果,其流弊在社会上是太不公平。一种书生是天生做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成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结果,大多数的人遂没有求学的机会了。

加以书本子上的学问——文章经传——在社会上很重要,于是,书生在社会上也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余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有没有趣味,却不去管它了。这还不是不公平吗?

因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没有趣味,所以我们应该改良学校的制度和教材,使他们也能感受教育的利益。倘是主张民治的教育——民治国家的教育——的,尤其应该注重大多数人的教育,使一般的工人、匠人、农人都能在民治国家、民治社会里尽一分子的责任。

今天所讲的多是消极的方面,下一次将提出积极的方面来讲。

三 游戏与活动

第一次讲演的大要,是教育本于儿童的生长。儿童自婴孩以至成人,其生长有一定的程序,教育也跟了他的生长,有一定的渐进的程序。第二次讲演的是教育应该一方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一方与社会的需要,互相联络。否则不能收教育的效果,并大略指出学科与儿童及社会两方面脱离关系的种种流弊。

教育的最大毛病,是把学科看作教育的中心。不管儿童的本能经验如何,社会的需要如何,只要成人认为一种好的知识经验,便练成一块,把它装入儿童心里面去。现在晓得这种办法是不对了。其改革的方法,只是把教育的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上面。依照儿童长进的程序,使他能逐渐发展他的本的本能,直到他能自己教育自己为止。譬如说,某人是受教育了。这并不是说,某人从此不长进了,不过说,他受了教育到这个时候,从此可以利用他自己的机能向各方面充分发展罢了。

照以前所讲,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座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情性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

从前我在美术学校讲演“现代教育的趋势”的时候,曾举儿童学话的事做个例。儿童学话由于他的本能,不是勉强可以教的。他一方有听话的本能,一方又有自己发音的本能。成人所可教的,不过中国人教他听中国话、说中国话,不要听英国话、说英国话这种方法罢了。要是自己没有本能,就是教也没有益处的。儿童所以能很自然,一方因为有他自己的本能,一方有父母的教育,一方又有社会环境的需要。教育是利用他的本能及环境,使他朝我们所预定的方向去。

儿童不但有听音和发音的本能,还有一种同样的欲望。父母教他的时候,必须利用他的本能欲望,造成种种环境的条件,使他不得不用这种名词、这种文法,并且必须使他用了有效。一切教育都是如此。这是拿天然的本能欲望作基础,还出一种环境,使他朝着所定某方向走去的一种方法。

我为什么再三申明天然本能的重要,因为有许多教育学者把这个不学而知的本能看得太轻了,以为儿童一定不能由婴孩一脚跳到成人的阶级。所以,他们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他们以为儿童期是完全白费了的,哪里知道这是真正的教育基础!

举两个理由,证明中国今日为什么应该格外注重本能的教育。第一,如果教育的目的是造成贵族的专制的国家的,那么,用这种装进去的方法也就够了,因为学的人多少总可得到一点知识。但如果在民治的共和的国家,那么,教育便应该人人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去做一个真正的民治社会、民治国家的分子。第二,如果在太平时代,这种旧法也未始不可勉强过去。然在今日变迁活动的时代,又不能不变迁、不能不活动的时代,格外应该重视这种本能的教育。因为成人的性情已经固定,很难变迁,儿童的本能却是软的、易变的、可方可圆的,我们可以利用它朝着最新的最适当的方向走去。

以上所讲的是个绪论,不过很长了。今天所要提出来讲的是“游戏”和“做工”与训练本能的关系。游戏与工作,对于身体的机能,本来很有关系的。东洋诸国对于体育向不注意。西洋以前也是如此,以为身体是精神的仇敌,须先把身体镇服下去,然后可以有精神的发展。教育者先有了这一个根本观念,所以对于儿童一意要他静止,不准活动,然后把他认为宝贝的东西硬装下去。这种根本观念与新教育的精神恰恰相反。我有一次在美国讲演教育,说中国的教师教儿童均须高声朗诵,这种教育固然不好,但身体上总还有一部分的发展,比较西洋只准静坐,并声音都不许一发者,还略为好些。教育倘不注重身体机能,是一定没有好效果的。游戏与工作,便是最与身体机能有关系的东西。游戏是儿童喜欢向哪一方面发展的活动,并不是坏的玩耍。倘能让它自由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许多种类。然大概是模仿成人的举动居多。研究社会学的人,谓就在野蛮社会里也是如此。西洋儿童的游戏种类很多,如设为主客的往来,我请你吃饭,你请我吃饭,以及煮饭烧菜等等动作。女小孩子则玩洋囡囡,为它穿衣脱衣。近城市的小孩子,则有火车装运货物等游戏。可见,这些大概全是模仿成人的。

小孩子有这种模仿成人社会的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它造出许多有意义的游戏,用最容易的方法输入社会实用的知识。幼稚园发明者德国人福禄培尔就是应用这种方法的。我因此重新引起以前两句话:中国今日实在有拿人家发明的东西,到本国来应用的好机会。虽它的细目,自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而它的普通的方法,究竟是人家费几百年的心力发明的,拿来应用岂不很好。

这种幼稚园的制度,固然可以利用儿童模仿成人的天性,使他做有意义的活动;然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女教员的问题。这种初等教育断不是老年人或粗心男子所能胜任的。女子最能细心体会儿童的性情,倘能把幼稚园的教育移到她们手里,定可使她们做母亲而兼做教师的,理会福禄培尔的学理,将她所需要的恩物唱歌等等东西,用中国的材料,照中国的情形,造成一种新的幼稚园制度。倘能于我回国的时候做到这一层,我就很满意了。

游戏场上有组织的运动游戏,其对于体育方面官能方面的好处不用说了。还有重要的是能发生一种社会的性质:一方能养成领袖的人才,一方又能养成辅助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能有一种通力合作的“teams”的精神。

其他还有道德方面的训练。第一,可以养成一种好汉(sportsman)的态度。好汉能主持公道,什么诡计作弊等等的事,都是好汉所不取的。第二,能有对于运动本身的一种兴趣:不为卖钱,不为卖名,而对于运动自有很大的兴趣。这很可以养成尚武的精神。从前拿破仑被威灵顿战败滑铁卢的时候,威灵顿曾说,这一次的胜利并不是战场里得来的,是球场里得来的。这话虽然或系那种踢球的人造出来的也未可知,然其中确有道理。就看这一次的大战,英美军队平素并没有像大陆方面的训练,然竟能打得胜仗,这就因为他们的训练在运动场上面的缘故。法国人因英美人喜欢运动,特为他们造了许多运动场。现在法国自己也晓得运动的重要,添造运动场不少了。

现在我们要讲到做工了。凡是真有价值的手工,一定含有一点游戏的动作。儿童不特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还有一种喜欢制造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天性,使它变为有用。第一,训练他的官能。第二,使他随机应变。第三,最重要的,时有输入知识教育的价值。

何以说有输入知识教育的价值呢?譬如木工里的锯、锤、刨这种东西,用久了都是要发热的。人类几千百年前对于这件事已习见了,等到近来,始发明力学上“能力永存”的道理。然这道理是很抽象的、很高深的,要是不能在这种锯锤发热的浅近事物上面引他进去,对他说明,儿童一定很不容易懂得的了。其余如烧饭的时候,可以讲化学的道理;种花的时候,可以讲植物学的道理。这种都是手工上可以输入知识的极大价值。

最后举一个例,5月里我初到南京的时候,南京高等师范的附属幼稚园正在养蚕。他们从选择蚕子和保存蚕子做起,渐渐用桑叶饲养,让它作茧;待我到时,已在抽丝的时候了。这种层次渐进的训练,倘抽象的看来,不过很有趣味罢了,其实在知识上有极大的价值。小孩子从蚕子看起,进而幼虫,再进而作茧,变为飞蛾,几个礼拜以内看出生物的全套变迁,一定能看到许多生物学上的知识。再讲实业方面,从选择蚕子入手,一直到丝的价值、绸的好坏,都可以使儿童知道。蚕丝为中国南方出产大宗,儿童从这里得到这许多顺序渐进的知识,都可在社会应用。这种灌输知识的价值还不大吗?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今天所讲的,千万不要误会,以为这种游戏、运动、手工,不过是因为恐怕小孩子学得太苦了,给他一点有趣味的东西,像那吃苦东西的时候,给他一点饴糖一样。要晓得这并不是搁糖的教育方法。这是以本能为基础,使儿童能利用本能,得到应得的知识的教育方法。

四 做戏与工作

我前次讲过,教育的三大部分。第一是社会,就是教育的目的。第二是学校和学科,就是中间一座过渡的桥。第三是儿童的生活和本能,就是教育的起点。并述这三部分当中,教的人每每容易偏重第二部分,而看轻第一、第三两部分,使学科成为孤立的东西,与将来的社会无关,与现在的儿童生活也无关。上一次提出方法来,用(一)游戏和(二)有组织的运动,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本能,使他能自由发展。今天继续再提出两种方法,就是第三“做戏” (dramatization)、第四“工作” (work),并说怎样能使它们与学校联在一起。

先讲“做戏”。儿童的心理,与戏很有关系。人类的意思影像当中,有一种向外表现的趋势。即成人也是如此。喜了要笑,悲了要哭,除了故意镇静以外,平常没有不向外表现的。儿童的意思、观念、影像都是具体的居多,所以格外容易于他的言语上、指使上、容貌上表现出来。游戏是用动作表现心理,做戏也是用动作表现心理,不过较有条理一点。儿童的心理每于言语、指使、容貌上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使它表现某种知识意志或感情。

从学科里面,选出几种最容易用做戏来帮助的。如文学、历史及人文地理,都是与人类社会很有关系的学科。文学中的小说和故事都可以用戏做出来的。人文地理中的人情、风俗、习惯,可以用戏做出来的。至于历史,更没有不可用戏做出来的了。不过我用“做戏”这个名词,似乎太重一点。因为平常人总以为一出一出一幕一幕的才可以算“做戏”。其实“drama”这个词,在希腊文里本来不过是“做”字的意思。倘儿童的程度,够得上把有头有尾的戏做出来,也未始不好。不过我所讲的做戏,却近于希腊文的原意思,是广义的做戏,并不是限于一出一出的。这不过是把历史事实分别担任,逐段演出来罢了。故事、小说、人情、风俗都是如此。总之,要使书本子上的东西,能有一种动作的表现,使儿童把自己看作书中事物的一部分。并不是说狭义的,一出一出的平常戏剧家所演的戏。

用演戏的方法帮助学科,其最显明的利益,就是使儿童有趣味。我上次已经讲过,我们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怕他学得苦了加点糖的教育方法。所以,使儿童有趣味,还不是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使它有知识方面的作用。第一能使他设身处地,知道他自己就是戏中的人物:戏中的悲欢离合,仿佛是他自己的悲欢离合。我们成人平常看戏也是如此。看好的戏,往往好像台上台下合而为一。所以,儿童在做戏的时候,做的人固然自以为戏中的一部;就是看的人,也自以为戏中的一部。这时候,古代的人都仿佛当作同时的人,历史上的事也都仿佛当作自己的事。这种输入知识的方法,比那空讲日球月球这种干燥的东西,自然格外亲切有味。就讲道德方面,从前的种种格言式、教育训式的方法,收效很少。倘能用演戏的方法输入道德教育,收效一定比那种纸上空谈的道德教育为大。我从前讲过,道德教育应该要先从行为做起。现在不得已而思其次,从做戏的行为上,也可以养成道德的习惯。第二个知识方面的作用,是可以引起儿童有选择的能力和安排的能力。一段故事里面,并不是都可以演出来的,于是选择出最精彩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当中,又不是个个人相宜的,于是你做这个,我做那个。但这还是个人方面,等到选择定了,于是大家商量怎样安排,怎样说法,怎样做法,哪一句话,哪一件事,应该要,应该不要,然后做成连贯的戏。这不但是个人方面,还能使他们有选择安排的能力及共通的精神了。所以,弄好弄坏,都要大家负责。这样,不但使儿童有被动的吸收,并能养成自己活动的和选择连贯的能力。

第三个作用,可以使儿童的知识影响格外明了、正确。平常教习发问,儿童照书中回答,即使不错,也是很大意的。但倘要他实地做出来,那就非懂得一字一句的意义,和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可了。

最后第四个作用,就是能养成社会的共同生活的习惯。课堂中你做卷子,我做答案,都是单独的。一到演戏的时候,大家的言语动作都要互相照应;成功失败是大家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所以他能养成通力合作的精神,不但浅而易见的使儿童有趣味罢了。

次讲“工作”。工作也可以利用来使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发生关系。我们先问问工作是什么?工作与游戏的区别是什么?我们所以叫它做工作,不叫它做游戏,其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目的在要造成一种看得出的可以留存的出产品,不像游戏的单使儿童有兴味、有动作罢了。儿童倘有想留下一点结果的意思,不但玩玩就算了,那就是从游戏时代进到工作时代来了。不过工作与游戏,在儿童眼光里,区别不大甚严。往往我们成人认为极苦的事体,如煮饭烧菜等,大家都不要干,要使厨工去干的,在儿童却极喜欢,并极有趣味,当作一种游戏去干,这一点也是应该注意的。

刚才讲过“工作”与“游戏”的区别。此刻再要讲的就是“工作”与“功课”也略有不同。“功课”也是“work”,但它有自上而下的意思,有用教习的威权压逼出来的意思。我所谓工作是自动的,与儿童的心理连贯的,能发生一种出产品的工作。这与自上而下用教习的威权压逼出来的工作截然不同,又与强迫要做,不做要罚的“苦工”(drudgery)也截然不同。

这种不但有兴味、有动作并且有结果的工作,在教育上的利益,据我看来,第一,因为有实在的出产品,就是开始教儿童做事要有目的。一切动作都集中在目的上,一切精神都贯注在目的上。第二,教儿童对于材料要有选择的方法和手段,处处须与他的目的互相照应。这可以养成一种判断的能力。现在的学校里造出许多无用的人才,就都因为没有判断力,而且它的方法手段,与目的不能互相照应的缘故。他们倘能经过这种工作,一定于知识上有很大的益处。

不但如此,我所最注意的是在借此输入有用的知识,甚而至于高深的科学知识。譬如植物学,现在中学堂里教的总是科学家最后研究的结果:例如学名什么,普通名词什么,属于什么类、什么门、什么种、什么族。这种干燥无味的教授当然不能在小学里教,即使教了,至多也不过使儿童记得许多名词,或再多也不过拿到真的植物能辨别哪一类、哪一门、哪一种、哪一族罢了。我们倘借工作的方法输入知识,儿童一定很有趣味。例如种花种树这等事,儿童都是极喜欢的。有许多植物,在短期内可以看出它的发芽、长成、开花、结子;教习便可随时随地教以种种有用的知识,甚而至于复杂繁难的科学知识。

譬如种花,拿种子放在泥土里,或湿棉花里,或吸水纸里,都会抽芽;但种在湿棉花里的芽,便比种在泥土里的短,种在吸水纸里的,又比湿棉花里的短。后来吸水纸上湿棉花上的,待滋养料一完,都渐渐地枯了,而种在泥土中的,却发生滋长,以至开花结果。因此,可以教他们所以然的道理,如日光、水分、热度、土性的肥瘠,以及肥料选择,等等。这种都是与人生日用很有关系的科学知识,平常不能用以教中学以下的学生,一用工作方法,便很容易输入了。

再举高深点的一个例:前几年有个科学家,考查生物的生长要费掉多少能力,于是,他在一株正在生长的南瓜外面,套上一只木箱,上置计算重量的码子,看它穿破箱盖的能力有多少。这种试验,儿童看了,以为植物生长的时候,竟能举得起多少重,自然觉得很有兴味。因此,可以教他,凡是营养料能制造出很大的能力的道理;再推及于人类的能力,也由于营养料造成的。又如植物在生物界是怎样一个地位,它怎样靠营养料生长,人又怎样当它作营养料。这都是很高深的学问,借了工作的方法,便可以尽量输入了。

科学的教授,在高级学校里,这百年来,经了一大革命,就是添出一种“试验室”的新方法;物理、化学等等学科都有试验室,可以实地试验。它的根本道理,和我们所讲的道理完全一样,就是要使学的人不但得到书本子上的学问,还要使他自己的动作参加在试验里面,看出某种试验是否能得与某种学理相合的效果。这就是用试验的结果来证明学理的方法。既然高级学校添了试验室,得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可以觉悟,幼稚园及小学,也应该与高级学校打通,有一种试验的精神。我很奇怪,人类发生自然科学何以这样地晚呢?人类的四周都是自然现象,本来早可以发生自然科学了,何以一直要等到最近的百年呢?据我看来,自然科学所以发生这样晚的理由,在于人类观察事物,有了一点常识,便不肯再去观察,只是用耳朵当眼睛,去听别人家讲的道理,或自己闭了眼睛去想出道理来。要补救这种弊病,我想倘能懂得或利用我们所讲,常常用结果证明学理的试验方法,或者科学的发达,因此可以格外有点进步罢。

以上所讲四种方法——游戏、有组织的运动、演戏、工作——我们已经把利用儿童的本能和生活作基础的道理讲完了。但这还是教育三大部分之一。以后再讲社会与学科两方面。

五 环境与习惯

我再请诸君回想上几次讲过教育的三大部分:第一,儿童,就是教育的起点;第二,学校与学科,就是一座过渡的桥;第三,社会生活,就是教育的目的。第一部分前已讲过了,并且略及第二部分。今天及下一次讲第三部分,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总括说:教育的目的——民治国家尤其如此——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详言之,就是使社会各分子能承受社会的过去或现在的各种经验,不但被动地吸收,还须每人同时做一个发射的中心,使他所承受的及发射的都贡献到别的公民的心里去,也来加入社会的活动。

做一个好的公民,这句话看去仿佛有点政治的意味。人每以为所谓好的公民,总是指着对于选举等事能尽公民的职务,有忠心没有欺诈而言。这一部分固然也重要,在民治的国民尤其重要。因为不但自己不作欺诈卑劣的手段,还贵能互相监督、互相纠察,使大家做一个良好的公民。但做这种用知识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良好公民,还是很浅近、很明白一方面。还有那非政治的一方面:第一,乃是要做一个良好的邻舍或朋友,因为人是共同生活的;一切公共娱乐以及图书馆等等都很重要。进一层,第二,不但我受别人的益处,还要别人受我的益处。第三,经济方面应该做一个生利的出产的人,不要做分利的人。第四,应该做一个好的消费家。生利固然不容易,消费也不容易。譬如各种货物,要监督它使它没有假冒,便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说应该要做一个好的主顾或消费家。我因此连带想到女子教育的重要。女子与消费的接触最多,因为女子总不能与家庭脱离关系的。要是女子有了教育,便可以随时限制随时鉴别消耗品的好坏,做一个良好的消费家。西洋女子就是大家在那里注意消费品的监督或限制。最后一层,第五,较为肤泛,便是应该做个良好的创造者或贡献者。

我对于做良好公民的意义,举几个例,不过要表示说明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造成一班学者或读书人,只有了书本子上的学问便可完事。它的真正目的是要造成社会的有用分子。所以,良好的国民,不是单能读几本书。他们一定还能对于社会有所贡献。倘学校要造成这种良好的国民,可以有三部下手的工夫:(一)使儿童有对于社会尽义务的兴趣或心愿,不是强迫的,是从感情发生的。(二)知识方面,使他知道社会生活和社会需要是什么。(三)单知道他的需要还没有用,还要训练出一种本领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教育者又应该从技能一方面下手。

现在要问,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社会的目的?说起来,方面很多。我且举几种最重要的:第一,保存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从语言文字下手。儿童学话的时候,已经把许多大人的经验都灌输进去了,但范围很窄,一用文字,那范围便格外广了。虽几千百年的东西,也可藉此保存下去了。

用语言文字保存过去的成绩——这一层非常重要;但大家都知道,而且都看得太重了,竟当它作学校的唯一目的,所以也不必慎重地提出来。语言文字还有社会的作用一方面,平常往往把它看得很轻,所以不可不提出来请大家注意。因为要是不注意这一层,便是抛却儿童的社会的天趣。倘能随时注意利用他的谈话,使他常做演戏等事,或不至专流于没有用的语言文字的教育。

我看见报载中国的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用白话作教科书的议案,我非常喜欢。因为我虽然不大晓得中国的情形,然能用国语作教科书,总算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我刚才讲过教育并不是要造成许多用不着的专家。所以,教育应该格外注意社会方面的用处。有许多人把保存和传授误为抄袭,不知所谓保存传授者,其材料虽然不变,其形式本不妨常变。他们因为把历史看作循环的,不看作向前进步的,所以有这种错误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要使古代传下来的死东西活转来,能在现在的社会里应用。

耶稣《新约书》里有个寓言,很可以拿来证明这个道理:有一个主人,把许多钱分给三个仆人,自己出门去了。第一个仆人拿了主人的钱去做生利的事业,赚了一倍;第二个赚了好几倍;第三个恐怕钱弄坏了,尽力地把它保存起来,不敢动它。过了几年,主人回来算账,知道这事,遂赏了一二两人而罚了第三人。因为他把主人所给他的钱不曾发生一点效果的缘故。古代的学说,也与钱是同样的道理:倘把它藏起来,不加一些利息上去,仍旧把原物奉还古人,这非但一方面我们自己不能拿来应用,一方面也太对不起古人了。

以上是第一层方法。至于第二层方法,就是选择社会的哪些部分对于儿童有需要。社会各部分并不都是好的,都是有用的。所以全赖有选择的效用,使现在、过去、将来种种事业都集中于学校,做个儿童的工具。要使他不但保存古代已往的成绩,还能于现在及将来的社会有选择的能力。

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因为学校是造成新社会的,去掉旧弊向新的方面发展的,且含有不曾发现的能力预备儿童替社会做事的一大工具。许多旁的机关都不及它。例如警察、法律、政治等等,也未始不是改良社会的东西,但它们有它们根本的大阻力,这个阻力唯有学校能征服它。

有两个理由可以证明别的机关虽然也是职在改良习惯,而一定不能做到与学校同样的地步,就是别的机关无论如何有大的能力,它的效果一定不及教育。第一,因为这种机关都是管理成人的。成人的习惯早已固定了,很不容易使他改变;即使他们受了教育的影响,当时承认改变了,但一到外面恶社会里头,他的决心便立刻消灭了。所以第二个理由便是环境的不良。有这两个理由,我们费了许多的精神,想去改变成人的性质,实在是一大悲剧。至于学校内的儿童,性质既没有固定,习惯也未曾养成,倘能施以良好的教育,尽可有任人伸缩的余地。至于它的环境,虽然也和社会生活一样,但这学校内的社会生活,却与平常外边的社会生活不同。因它是曾经一度选择过的,比较地格外精彩。这就是别的机关改良社会的能力一定不能及学校的缘故。

环境的关系既如上述。我此刻再讲一点习惯关系的重要。譬如烟酒这类东西,习惯了便不容易除。又如,年长的人学外国文,觉得里面有许多声音竟发不出来。这因为他对于这个声音从来没有发过的缘故。儿童便不同了:他的习惯没有养成,一切思想行为信仰等等都可以在他恶习惯未曾养成之先,把新的好习惯尽量输入。要使他的好习惯渐渐养成了,有抵抗坏习惯的能力。

我们可以说儿童或少年的教育,使他养成一种新的习惯,实在是世界将来的极大希望。倘使没有新习惯的发生,自然灰心厌世,从此没有改良纠正的希望了。须知儿童便是代表将来,老年人便是代表过去,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可不必计较,有了儿童,便可重新做过。这就是儿童代表新希望的道理。

古犹太的先知有句格言说:“A little child shall lead them”。这实在是儿童代表将来无限成功的预言。法国当世大文豪兼历史大家Anatole Francaise在一个教育会议的席上演说:“我对于诸君有无穷的希望、无穷的感动,因为世界将来的希望和成就都在诸君的手中。大战以后,无论胜的败的,国内都经过一大捣乱,将来全在诸君的整理和改造。请诸君放大胆子做去,因欧洲倘不愿再陷于发狂和野蛮的地位,则必请诸君造出一种新的人类。有人说,人类总是坏的,不会改善的了。这话大错。要知道人类已经改善不少了。这改善的能力,最大者便是教育。所以教育实在比空气和饮食还要重大。”

刚才讲过第一层保存传授过去的成绩。第二层使儿童养成改良社会的预备。此刻讲第三层是扩充推广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本来是很小的,不过零碎的家庭生活罢了;一到学校,便较家庭扩大了。现在还要使它联络起来,养成更大的社会环境。

这第三层最重要,因为要使他从家庭很小的环境扩充开来,使他从历史文学等学科知道不但有我们现在的人,上面还有古人;不但有我们中国,还有不同洲、不同文、不同风俗的外国,其余科学如化学、物理、天文,等等,也都是如此。总之,要使儿童的环境扩充,并有应付环境的技能。所以,这扩充儿童更新更大的环境一层,在三层当中最为重要。

何以在现在的时代,这一层尤其重要呢?因为现在是东西洋文明最接近的时代。我时时注意此点:究竟我们所要接近的交换的是真文明呢,还是在战场上以枪炮相见的文明呢?我们倘使要接近的交换的是和平的真文明,那么,做教习的人应该要有国际文明的互相了解,使儿童有世界的眼光、世界的环境,并使各民族间互相了解的程度逐渐增加,互相冲突的程度逐渐减少。然则此时扩大儿童环境的一层,还不是更加重要吗?我并不是单说中国的学校应该扩充儿童的环境,使儿童有世界的眼光,就是世界各国也都应该如此。不过中国此时却有特别重要的机会:因为东方所得的西洋文化,好处不如坏处,益处不如害处,道德经济各方面已经起了纷乱的现象。但这万万不能再用长城去抵拒它的了。所以现在唯一的救济方法,便是开着门把西洋文明的精彩灌输进来,使新输入的真文明抵抗从前所受的害处及危险,养成一班新的积极的人才。所以,扩充儿童环境的一层,在现在的中国自格外重要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