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护理技能情景模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5:04:28

点击下载

作者:杨惠云 李谧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临床常见护理技能情景模拟

临床常见护理技能情景模拟试读:

前言

本书的编写筹备工作历经两年多时间。随着护理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培训工作的持续推进,低年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其快速成长尤为重要。护理管理部门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虽然有详细的培训方案、有序的实施推进,但实际培训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低年资护理人员由于其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牢固的职业价值观,虽然接受了标准化的各项操作技能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患者病情变化、突发意外状况或患者及家属质疑时,如何有效地应对、处理?如何保证操作的规范、安全完成?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如何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认同感?如何预见可能会发生的状况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都可能成为影响新护士培训效果的阻力,也会对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成为低年资护理人员高离职率的潜在因素。

为了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近年来,我们从教育理念到具体的培训方法都进行了反复探索,引用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从角色扮演到情景剧的尝试,均收到了很好效果。在与兄弟医院的交流中也得到了一致认同,希望将这样的培训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此项培训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投入,在实际推广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省内多家医院进行前期调研,同时邀请了来自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以及其他多家兄弟医院的护理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决定组织人力将临床常见操作情景编写成书,通过将临床护理操作中常见的问题情景化,并针对每一个情景问题附以应对方法,使护理人员能够借助他人的经验,快速掌握每一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做到应对自如。

为了保证此书的编写质量,前期我们就编写的可行性、内容、形式等召集编委们反复进行讨论和论证,这项提议也得到了省内多家医院和各临床专科的大力支持,最终确定以表格的形式再现操作流程、步骤和常见的情景问题,让读者对整个操作流程和每个阶段常见的情景有一个清晰的把控;情景应对部分提供了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这里要强调的是,所提供的应对方案虽然目前比较成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模仿,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应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景作出适当的变通与调整。

本书的撰写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概述部分;第二章是护理技能情景模拟,分为两部分,第一节是基础操作情景模拟,第二节是专科护理情景模拟,各包含了二十七项操作项目;第三章是围术期情景模拟,包含了七个专科围术期护理;第四章是不良事件情景模拟,共包括十项常见不良事件。本书在形式上有鲜明的特点,大量图表的应用非常清晰地将情景问题与操作环节呈现给读者,在知晓操作流程之余,更能预见到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一目了然。整本书内容融合了基础理论、专科知识、遇到问题的沟通技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与传统的培训教材比较更能贴近临床实践,生动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作为护士培训的辅助教材会让培训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对于低年资护士和实习护士而言,这本糅合了很多同行经验的书堪称良师益友,会传递给读者超越护理操作之外很多的信息,而这对于一名即将入行或入行不久的护士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主要供全国各大医院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使用,也适用于作为广大在职护理人员临床技能操作及突发状况处理的指导用书,同时可作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教学用书。

限于护理操作难易程度不一,故书中章节篇幅大小也有所不同。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理念和医学模式日新月异,护理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很多今天我们所遵循的制度和流程、操作和方法明天可能就会面临质疑和改动。由于编者能力所限,本书可能存在争议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予以指正!主 编2018年9月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adult learning theory)是指结合成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训学习理论,以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学习欲望和系统为基础而总结的专门指导针对成人培训的教育理论。该理论主要是结合成人培训、成人心理,配合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来构建成人学习模式的体系。成人学习理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填补了以前培训模式主要针对培训孩子和初学者而设立的空白领域,是培训理论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一、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成人学习的研究已有80余年历史,相关的理论模型也并非单一的,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早期的研究主要试图回答成人是否有学习能力的问题;到了中世纪,成人教育开始关注成人和儿童的学习方式究竟有哪些异同;从20世纪80年代起,成人学习理论开始与一些并非隶属于该领域的学科和研究方法相结合,尝试用多种理论模型来解释成人学习,认为成人需要专门为他们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成人学习能力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所教授爱德华·桑戴克(Edward Lee Thorndike)开始对成人学习及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年龄不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成人可以和儿童一样学习,甚至可以学得更好;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可能明显影响成人学习的因素不是智力,而是其他因素,比如健康、能力、学习兴趣和动机等。(二)成人学习动机

成人学习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很大区别,首先表现在动机方面。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霍尔(G.Houle)出版《心灵的探索》(The Inquiring Mind)一书,率先研究成人学习的动机,提出成人学习动机定向理论:成人学习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导向以及以学习为导向。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来自外部的刺激。例如:教师的褒奖、父母的压力以及考试分数等;1962年,美国学者约翰·斯通(John Stone)和拉蒙·弗里拉(L.Rivera)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对成人学习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主要结论是:成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重视应用性而非理论性;重视技能而非信息。1975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对不同性别和种族的学习者所选课程进行统计,得出与两位学者调查相同的结论。(三)成人学习特质的研究

成人学习者个体和儿童青少年学习者个体最大的不同点是认知结构的不同。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建立者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 S Knowles)对儿童教育学模式和成人教育学模式作了较为详细的区分: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只存在着少量的生活经验;而成人认知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有着丰富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既有以科学形态存在的成分,又有以经验形态存在的成分。二、成人学习的主要特征

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是西方成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基于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成人学习的主要特征可以总结为如下5点:(一)成人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

成人学习者和儿童、青少年学习者在学习的自主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儿童自幼依赖于父母,他们的生活和活动受到成年人的保护与管理,学习是儿童的中心任务,学习者主要是接受成人的教育。而成年人希望别人认识到他具有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能力,并受到尊重,因此,当某种学习或教育与他的这种自立的自我概念发生冲突时,成人就抵制或反抗。这正是成人与儿童自我概念的不同之处。成人教育不能像儿童教育那样,我教你学,而应该是我帮助你学。因此,诺尔斯把成人教育学称为“帮助成人学习的科学与艺术”。(二)成人拥有丰富多样且人性化了的经验

成人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会形成自己的个性,也是成人学习的丰富资源。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者选择和参加何种学习计划,都是以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为背景。这些已经人性化了的经验构成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他说:“人们在成长中已经积累许多经验,于己于人都是丰富的学习资源。人们从经验中学习比被动学习更多。”鉴于成人经验的多样性、固定性和个人差别性,诺尔斯主张在成人教育中尊重学习者的人格,制订有弹性的教育计划。(三)成人的学习意向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其发展任务密切相关

成人的学习意愿与其社会职责的发展任务有着密切联系。诺尔斯认为,有效学习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即准备。个人当前的发展基础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当前的学习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才能进一步发展。儿童已经形成身心的准备时,让他学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某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的转移,儿童学习的基本课题也发生变化,每个发展阶段中都有相应的“发展课题”。儿童的发展课题主要是身心发展本身产生的,他们所要学习的是那些与他的身心发展相符合的“必须学习”的东西。而成人的发展课题受其变化着的社会任务所制约。成人需要学习的是那些与他作为一个家庭主要成员、劳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等社会任务相符合的“需要学习”的东西。成人与儿童的社会作用和任务不同,两者在发展课题和学习的准备也不同。因此在成人教育中,教育计划要与成人的社会任务和作用的变化相适应。(四)成人的学习活动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为中心

个人成熟时,他运用知识的时间观念会发生变化,从将来运用知识的观念变成即刻运用知识的观念。因此,成人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儿童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中学毕业后才能用得上的,在知识与应用之间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差”。因此,儿童的学习是面向将来而积蓄知识和技术的过程。成人学习大多出于对现实生活压力的认识和反应,目的是解决当前的生活课题和满足某种要求。这对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的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教育计划,就要把调查和诊断学习放在核心位置。(五)成人的学习主要受内在动机驱动

所谓动机是指个人内在的心理过程。它在一段时间内驱动、指引和保持着个人的某种行为。基本上个人的需要和意向将影响其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克罗丝(Cross)研究认为,成人学习者不论是自学还是参加正规成人教育,都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首先受到内在的驱动,是连续性反应的结果。成人学习动机是由七个要素构成并相互影响的,这七要素包括自我评价、个体对教育的态度、学习可能达成的目标和期待、生活的变化、机会和障碍的影响。三、成人学习的过程

诺尔斯把成人学习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1.形成学习气氛

也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成年人有可能作为教育的主体而积极地参加学习。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主要应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入手。

2.建立合作规划的结构

即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学习的机构,如小型课程、行动项目、研讨会、俱乐部计划等,使所有参加者都可以参与学习活动每一方面的规划工作。

3.诊断学习需要

即判断对学习的一般需要,特别要让学习者自己诊断,这样能够提高学习者个人达到学习目标的动机和自觉性。诊断过程包括3个步骤:①形成一种理想行为或所需能力的标准;②弄清个体在每一行动和能力方面目前的水平;③弄清标准与目前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上述诊断过程中,使学习者认识到现有水平与所希望达到的行动目标之间的距离,具有决定性意义。

4.形成学习目标

在这个阶段,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制定选择教材、编制内容、教学程序、评价的基本标准。

5.设计学习方案

方案包括学习的单元、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教学的形态和方法、强化的条件、时间安排等问题。

6.开展学习活动

即实施教学方案,把设计的教学方案变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强调授课者与学习者共同探讨。授课者在这个阶段的作用是一个“程序技术员”,提出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帮助执行决定;同时授课者又是一个资源人,在需要时提供有关课目、技术、材料方面的大量信息。

7.评价学习效果,再诊断学习需要

评价学习效果,就是对照第三阶段设定的希望达到的行动模式,弄清学习者在新的水平上存在的优势和弱点。同时要发现已经被提高了的和希望达到的行为模式与现有行动能力之间在新水平上的差距。四、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障碍(一)环境障碍

环境障碍是大部分成人学习者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这类障碍主要是由家庭和工作环境引起。例如:家庭、工作环境中不具备学习需要的技术环境;家庭和工作的责任对学习经历和时间的影响;财政困难和交通不便等。许多成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而且对于他们而言,工作和家庭往往比学习更为重要,一旦工作和家庭责任与学习发生冲突,成人学习者大多数会选择前者。因此,工作和家庭压力对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影响非常突出,成为成人学习主要的障碍。(二)生理障碍

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生理功能也会出现衰变,如记忆力衰退、感知觉能力下降、各种器官活动速度减慢以及体力上的减弱等。这些生理方面的障碍对成人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又称为态度障碍或性情障碍,它主要是指影响人们参加学习的个人信念、价值观、态度或观念。在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使得成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较难发生改变,那些对学习有消极影响的思维定势会成为学习的心理障碍。例如:不容易接受新概念,担心年纪大了学不好,认为教师授课比自学好等。(四)学习能力障碍

成人和儿童一样也会存在学习能力方面的障碍。例如:由于离开常规学习时间过久,很多基本的概念、规律、原理可能被遗忘,需要复习或以前学习的知识已经陈旧,需要补充和更新;缺乏新的信息技能方面的训练,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要求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大部分成人长期缺乏学习技巧方面的训练。上述这些都构成成人学习能力方面的障碍。

总之,成人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我国现阶段教育体系的一大补充和完善,成人教育是构建知识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教育环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予职业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运用成人教育理论,把握并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与特色,不仅有助于提升成人教育自身的素质,还会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标和效果。(杨 会 杨惠云)第二节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发展完善的。所谓的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即个体利用自身拥有的能力或技能作出的判断,并在此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完成特定目标的信心和信念。它既是一种认知因素,也是一种主体动因因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随之应用到学校教育、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管理等各个层面。一、班杜拉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班杜拉早年接受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训练,他在继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收其他心理学派的成果,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变革者。其学术研究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程:(一)社会学习理论建立时期

班杜拉在斯坦福大学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过程中,采取现场研究的方法,考察人在现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学习行为,确立了观察学习在人类社会行为模式获得和社会文化传递中的重要性,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

1963年,班杜拉与沃特斯合作出版了《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一书,首次提出观察学习(observing leaning)和替代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的观点。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简单的亲历行为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更多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是观察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学会各种复杂的反应。观察学习包括以下4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观察者选取观察对象,注意其气质、行为等示范信息,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忆、保存,当需要再现时则通过对记忆中的符号进行转换、再现为合适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的示范行为都会再现,而是受到主体的选择,此为动机过程。观察学习的发生依赖于以下理论前提:①人有符号化能力;②必须进行认知构建;③承认学习可以在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发生;④必须承认个体受他人影响;⑤学习不一定需要强化。

1977年《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的出版,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二)社会认知理论发展成熟时期

在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初步形成了其人类心理功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主体能动性,“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集体,还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的和自我反思的。”他将人的主体性因素纳入心理和行为技能的因果决定模式中,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图1-1)。环境、人的内部因素和行为这三种因素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交互决定的。人的内部因素对个体的行为有着支配和引导作用;行为与环境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影响的,行为能够改变环境,但行为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而环境与人的内部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决定关系。在交互决定系统中,三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情境、不同个体和不同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图1-1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式图P代表人的内部因素,B代表行为,E代表环境,箭头表示因聚作用的方向

1986年班杜拉出版了《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系统阐述了社会认知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大量可用该理论解释的知识,使其体系更为完善,对学习理论、人格理论、教育、心理学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三)自我效能理论成熟完善期

随着对社会认知理论的进一步拓展,20世纪80年代后,班杜拉将其重点放到了对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并于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一书,对自我效能理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阐述,同时也具体探讨分析了自我效能在教育、临床治疗、运动等各领域的运用。二、自我效能理论简介

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做什么与否的能力信念。自我效能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生成能力,通过对认知、社会、情感及行动等各种技能的整合,从而形成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评估,最终成为个体的内在自我信念,从而对个体的行为、选择、情绪等产生影响。(一)自我效能理论信息来源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来源于人们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获取的关于自我能力、才智的信息基础,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变化受到信息源的影响。其来源主要有以下4种:

1.亲历的掌握性经验

即来自个体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通常来说,个体既往的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失败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亲历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否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个体付出的努力、执行任务中的环境背景等。例如,个体在执行一项难度较低的任务时,在资源充足的状况下,依然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获得成功,这样的成功经验并不能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同理,在阻力较大的环境中执行高难度的任务,虽然尽力却失败时也并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反而会激发出主体更强的意志力。

2.替代性经验

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来获得对自身能力可行性的认识。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获得成功,会提高个体自我效能,增强自我成功的信心。相反,看到其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两者的相似度越高,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也就越大。

3.言语说服

通过他人的鼓励、劝告而相信自己拥有获得成功的能力。特别是在个体遭遇困境怀疑自我能力时,如果有重要的人物对其给予积极评价,会增强自我效能。说服效果同样受到劝说者自身的能力、专长、威望及内容可信性等影响。

4.生理和情绪状态

生理上的疲劳、疼痛会增强个体的无能感,情绪上的焦虑、抑郁会使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只有当人们处于一个身心平和的稳定状态时才能冷静地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认知判断。

人们对来源于各种渠道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有效整合,促进自我效能的形成、信念的加强,最终影响着人们的身心活动。(二)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

自我效能信念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感觉、自我激励及行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来调节人类活动,这些过程通常是协调作用的,而非孤立的影响。

1.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信念通过思维过程对行为产生影响。首先,人类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是受思维调节的,因此,自我效能会影响目标的设定,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其目标设定越具挑战性。其次,自我效能影响认知构建,人们的效能信念会影响对情境的解释,高效能感的人想象成功的场景,其行为表现更为积极,而成功的行为则会进一步增加其效能感。最后自我效能会影响推理思维,对于不确定、压力大情境中的多种信息分析、处理,需要有强的自我效能感才能维持其任务定向。

2.动机过程

人类动机的产生是认知性的。通过认知性动机,人们激发其行为并根据预先思维指导其行动。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以及面对挫折、困难、失败时的应对态度,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会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或是条件不利;而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则会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的欠缺。

3.情感过程

自我效能在情感的自我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们面对灾难性事件、危险、意外等情境时,自我效能将决定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等情绪反应。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对情境的控制感越强。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则会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和焦虑唤醒,伴随着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等神经生理调节。

4.选择过程

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方式的选择。通常个体会选择自己能够有效应对的环境,避免无法控制的环境。环境选定后又会影响其行为和人格的发展。自我效能高的人选择的活动和挑战性往往也高,自我效能低者则会尽量避免失败,选取比较稳妥或易于实现的任务。三、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论自提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其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证实。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操作,还涉及社会人文知识、沟通交流技巧等各个层面,因此,护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我国护理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学方法也从相对单一的课堂讲授逐步引入PBL教学法、情景模拟,以及依托网络的互动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等,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相对处于起步阶段。

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护理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临床常见护理技能的情景再现与模拟,使护理人员在亲历性的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信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情景模拟过程中通过合理目标的设定,抛弃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利用具体问题,真实情境,将学生引入了一个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场景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思考、应对,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估、应变能力。通过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学习,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注重对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整体提升护理教学的效果。(李谧宁 杨惠云)第二章 护理技能情景模拟第一节 基础操作情景模拟一、床上洗头(洗头车)情景模拟

床上洗头是护士协助卧床患者完成头发的清洁和梳理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能够使头发整齐、清洁,去除头皮屑,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按摩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和代谢,保持患者舒适状态,提升自我形象。多用于长期卧床、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张力降低或共济失调的患者。(一)操作流程及常见情景

护理操作中常见以下情景,见表2-1。表2-1 床上洗头(洗头车)操作步骤及常见情景续表(二)情景模拟应对

1.患者拒绝洗头

处理原则:

耐心解释,取得配合。

护士:

患者因病情限制,不能自行清洗头部,需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床上洗头。洗头可以保证头发、头皮清洁,去除头皮屑,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按摩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和代谢。如果长期不洗头,容易滋生细菌,形成污垢,不利于清洁卫生,也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自我形象。洗头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做好保暖措施,嘱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

2.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处理原则:

与照护者沟通,取得配合。

护士:

昏迷患者意识不清,洗头过程中无法配合,因此,操作前应与照护者做好沟通,并取得同意。操作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头部,必要时照护者或他人协助。留置管道较多时,做好管道维护,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患者为儿童

处理原则:

耐心解释,鼓励配合。

护士:

儿童患者在洗头过程中,可能会哭闹,不配合操作,因此,可添置供患儿玩耍的儿童安全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操作前与照护者沟通,取得同意,操作过程中语调轻柔,安抚、鼓励患儿,同时也可让照护者协助安抚患儿。确保洗头过程安全、有效。

4.患者头发被毒物污染

处理原则:

严格控制水温,迅速清除毒物,限制毒物吸收。

护士:

患者头发被毒物污染时,水温应严格控制在25~38℃。因为温度过低时,易引起患者血管痉挛、头痛等不适;温度过高时,可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若患者头发较长,分泌物、呕吐物较多,可考虑剪短头发,迅速减少毒物残留。

5.患者担心受凉、感冒

处理原则:

注重保暖,及时吹干。

护士:

操作前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光线充足,准备干毛巾、吹风机。洗完后及时擦干水分并吹干头发,梳理整齐,避免受凉。及时更换污染衣物、床单。

6.患者担心洗头加重病情

处理原则:

准确评估,保证安全。

护士:

在洗头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确定病情允许时进行操作。在洗头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洗头可以保证头发、头皮清洁,去除头皮屑,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按摩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和代谢,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积极配合。

7.患者为产褥期妇女

处理原则:

耐心解释,取得配合。

护士: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产褥期不能洗头、洗澡,这并没有科学依据。长时间不洗头不仅不卫生,还会影响产妇的舒适度和心情,进而会影响母乳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产妇要保持头发清洁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清洁头发可以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宝宝接触妈妈后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对于产褥期妇女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争取配合。

8.患者颈部留置深静脉管道

处理原则:

妥善固定,避免污染。

护士:

患者颈部留置深静脉管道时,洗头前应固定好管道,可用半透膜覆盖穿刺点及导管接头,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或脱出。在洗头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污染管道及穿刺点。如半透膜浸湿、卷边,应及时更换。

9.患者颜面部有伤口

处理原则:

覆盖伤口,避免污染。

护士:

洗头前,颜面部伤口可使用防水敷料或半透膜覆盖,避免污染。操作中动作轻柔,防止污染伤口。如伤口敷料污染,及时给予消毒更换。

10.患者头发较长

处理原则:

梳理柔顺,确保舒适。

护士:

患者头发较长、干枯、毛糙,可使用较温和的洗发水和护发素,操作中轻轻按摩头皮、头发。洗后及时吹干,梳头时使用圆钝齿的梳子,避免损伤头发,洗完后梳理成发辫,既美观又舒适。患者若长期卧床,可建议剪成短发,干净利落,方便打理。

11.患者拒绝使用洗头车

处理原则:

充分解释,取得配合。

护士:

耐心向患者解释洗头车的优点,使用洗头车会让洗头过程更加舒适,洗头车的高低可以调节至舒适位置,避免过高或过低给头部造成的不适,还可电动加温且温度可调控,保证洗头过程中水温恒定。洗头车为流动水洗头、水量大、有下排水功能,与传统洗头方法相比更加干净、卫生、舒适。同时,洗头车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方便。如患者仍有疑虑,可以让患者观看其他患者使用洗头车的过程,打消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12.患者担心操作中水会进入眼睛或者耳朵

处理原则:

做好防护措施,动作轻柔。

护士:

备好耳罩、眼罩等防护物品,防止洗发液或者水进入患者眼睛、耳朵。洗完后及时取下,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并检查有无水或者洗发液进入眼睛、耳朵。若有洗发水进入患者眼睛,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眼睛;若有水进入耳朵,用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将水吸出。

13.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悸不适等症状

处理原则:

暂停操作,分析原因,对症处理。

护士:

操作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确保病情允许,可耐受操作情况下,方可进行洗头。在洗头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悸不适等症状,护士立即停止操作,用干毛巾擦拭洗发水泡沫,包裹头发,待病情稳定后再清洗干净。同时安抚患者,测量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吸氧等处理。(李坤颖)二、床上擦浴情景模拟

床上擦浴是护士协助制动以及活动受限的患者在床上进行的皮肤清洁护理,是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发生,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护理措施。适用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制动或活动受限(如使用石膏、牵引)及身体衰弱而无法自行淋浴的患者,床上擦浴能够使患者身体放松、保持身心舒适,增进健康。(一)操作流程及常见情景

护理操作中常见以下情景,见表2-2。表2-2 床上擦浴操作步骤及常见情景续表续表(二)情景模拟应对

1.患者拒绝擦浴

处理原则:

确定原因,有效沟通。

护士:

询问患者拒绝擦浴的原因,向患者告知擦浴的目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床上擦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让患者身体放松、身心舒适,增进健康,预防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擦浴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拉上围帘进行遮挡,消除患者的顾虑。

2.患者高热

处理原则:

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护士:

床上擦浴前根据病情需要测量生命体征。如患者出现高热,应和主管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继续擦浴,如果需要物理降温可继续擦浴,在擦浴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如有不适,护士应根据情况暂停或暂缓擦浴。

3.患者担心擦浴时引起疼痛或污染伤口敷料

处理原则:

正确摆放体位,消除患者疑虑。

护士:

擦浴时操作动作应敏捷、轻柔、减少患者翻动次数,以免引起患者疼痛或不适。需要更换体位时,护士耐心指导并配合患者的节奏,尽可能减轻患者疼痛。同时应远离伤口,或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伤口、病患部位和管路,避免污染伤口敷料,管路打折和扭曲。在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

4.患者住多人间病室

处理原则:

做好环境评估,正确选择擦浴时间。

护士:

护士进行擦浴操作时,应避开探视时间。同时做好病室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的解释工作,关掉电视,请陪护人员在病室外等候。擦浴时关好门窗,拉上窗帘和围帘,让患者安心配合擦浴。

5.患者要求家属进行操作

处理原则:

耐心沟通,取得配合。

护士:

护士为患者擦浴时,有些患者感觉不自在,会要求家属为其擦浴。护士应耐心解释在擦浴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以及肌肉、关节、肢体活动情况等,因此护士操作更便于观察。擦浴过程中注意遮盖身体其他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条件允许时可以让家属全程陪护,以便患者安心配合擦浴。

6.患者肢体活动障碍

处理原则:

保护患肢,便于操作。

护士:

擦浴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和紧张情绪。为患者脱衣时,遵循先近侧后远侧的节力原则。如患者有肢体活动障碍或肢体外伤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避免患侧关节过度活动,便于操作。

7.患者自觉发冷

处理原则:

检查水温,注意观察。

护士:

擦浴前向患者解释擦浴时皮肤上水分蒸发会带走体表热量,患者会感觉皮肤上有凉意。如果患者自觉发冷,护士应检查调节擦浴水温,必要时停止擦浴,为患者穿好衣裤,盖上盖毯观察患者体温。患者发冷情况好转后,护士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擦浴。

8.患者出现面色苍白

处理原则:

停止擦浴,对症处理。

护士:

擦浴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一般状况。擦浴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皮肤情况,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速等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擦浴,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吸氧。待患者情况好转后,护士再根据医嘱决定是否继续擦浴。

9.患者需要排便

处理原则:

停止擦浴,满足患者需要。

护士:

在为患者擦浴前应协助患者按需排便。温水擦洗过程中容易引起排尿和排便反射,这属于正常现象。为避免患者受凉,应先擦干擦浴部位,然后协助患者排便,满足患者需要。

10.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发红

处理原则:

祛除诱因,落实预防措施。

护士:

擦浴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果发现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发红应判断是否为压力性损伤,如果为1期压力性损伤应祛除诱因,避免局部受压,定时更换体位、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温水局部擦洗,禁止按摩,同时可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敷料加以保护,确保患者卧床期间皮肤的安全。

11.患者出现荨麻疹

处理原则:

停止擦浴,对症处理。

护士:

患者在擦浴过程中或擦浴结束后出现荨麻疹,首先考虑寒冷性荨麻疹,多由于皮肤接触冷风冷水后引起,临床表现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的皮肤出现风团和瘙痒,其发生与消退迅速。此时护士应调节室温及擦浴水温,必要时停止擦浴,保暖,遵医嘱对症处理,并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12.高热患者擦浴后体温未下降

处理原则:

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护士:

高热患者擦浴后半小时应复测体温,如果体温未下降,应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同时向患者解释出现高热的原因,安慰患者。按时监测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

13.擦浴后患者引流管引流不畅

处理原则:

祛除原因,确保通畅。

护士:

在擦浴过程中由于患者体位变化、更换衣物等原因,有可能出现引流管中凝血块移动堵塞管道,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护士应及时检查,确保引流通畅。如有堵塞,应重新更换引流管或引流袋,并妥善固定。嘱患者在翻身或更换卧位时,应注意避免导管打折或受压,保持导管通畅。(张格林)三、口腔护理情景模拟

口腔护理是对口腔黏膜、牙齿和舌进行清洁的一种方法。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遵医嘱予以特殊口腔护理,可以保持患者口腔及牙齿的清洁、湿润,防止口腔感染;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促进患者舒适;评估口腔内的情况,提供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一)操作流程及常见情景

护理操作中常见以下情景,见表2-3。表2-3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及常见情景续表(二)情景模拟应对

1.患者拒绝做口腔护理

处理原则:

耐心解释,取得配合。

护士:

个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机体具有一定抵抗力,通过日常饮水、进食、刷牙及漱口等活动可达到减少和清除致病菌的目的,一般口腔不会出现异常情况。但当个体处于疾病状态时,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并可能伴有进食和饮水障碍等造成的口腔自我清洁能力下降,口腔内的致病菌会大量繁殖,导致口腔卫生不洁而出现食欲下降、局部疼痛甚至引起全身性疾病。口腔护理就是帮助患者刷牙清洁口腔,查看口腔内的情况,予以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患者口腔清洁度差

处理原则:

足量棉球,擦洗干净。

护士:

在评估患者口腔情况时,如发现患者长期未清洁口腔或口腔的清洁度较差时,需准备充足的棉球,以便做口腔护理时有足够的棉球使用,保证清洁口腔的效果。

3.患者口腔内有感染

处理原则:

准确评估,正确处理。

护士:

评估患者口腔内黏膜情况,如发现患者有口腔感染,需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予以合适的口腔护理液,以促进感染的控制。如患者口腔内有溃疡形成,需评估溃疡面的大小、深度,告知主管医生,根据医嘱准备相应药品。在做口腔护理时,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彻底擦洗创面,然后根据医嘱涂抹药物。溃疡面较表浅时,可用“西瓜霜喷剂”喷敷口腔。溃疡面较深、较广、疼痛剧烈时,可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止痛效果较好。常用的口腔护理液及其作用,见表2-4。表2-4 常用口腔护理液及其作用

4.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处理原则:

谨慎操作,避免误吸。

护士: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不能配合操作易发生误吸、窒息等危险。在做口腔护理时需要做好以下措施:①采取侧卧位。②痰液较多时,先吸痰再行口腔护理。③禁止漱口。④棉球不可过湿,以不能挤出液体为宜,避免发生误吸。⑤正确使用开口器:应用开口器协助患者张口,先用压舌板伸入门齿,向下压,撑开一条缝,再将开口器闭合状态下伸入口内,移至臼齿处慢慢打开;做完口腔护理取出开口器时,先将开口器闭合,压舌板伸入门齿,向下压,再将开口器移至门齿处取出,动作轻柔,不可粗鲁,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患者出现恶心

处理原则:

立即停止,密切观察。

护士:

在做口腔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可由于紧张、恐惧、不适等原因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如恶心、流涎、上腹部不适、出汗、皮肤苍白、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表现。立即停止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症状不缓解,立即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6.患者发生误吸

处理原则:

立即停止,对症处理。

护士:

在给患者行口腔护理操作时,因棉球过湿、呼吸道分泌物多等原因,易发生误吸。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误吸的表现,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翻身拍背协助患者排出误吸物,密切观察患者缺氧情况,必要时予以吸痰处理,并予以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并做好记录。

患者发生误吸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在口腔护理操作过程中需做好以下预防措施:①患者头偏向一侧,如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②神志不清者避免漱口。③患者口腔分泌物或痰液较多时,可先行抽吸再清洁口腔。④擦洗棉球不宜过湿,以不能挤出液体为宜。⑤需取出患者佩戴的义齿和口腔内异物。

7.患者发生窒息

处理原则:

清除异物,解除梗阻。

护士:

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如果患者发生窒息,会出现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如果发现患者有窒息可能,立即给予以下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操作。②迅速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异物(手抠、血管钳夹取、吸引器等),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③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患者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立即予以头低足高位,拍背,开放气道,氧气吸入,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

发生窒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为昏迷患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棉球过湿或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漱口液流入或棉球进入呼吸道内,导致窒息。②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导致窒息。③为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导致窒息。④血管钳使用方法不正确,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导致窒息。

窒息的发生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重点预防。在口腔护理时一定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避免窒息的发生:①操作前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将棉球遗留在口腔。操作结束后,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再次核对棉球数量,保证棉球数量与操作前相符。②使用血管钳时先检查扣锁是否完好,使用时完全夹闭扣锁,防止棉球松脱。③对于清醒患者,操作前询问有无义齿;昏迷患者,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动脱落、义齿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④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应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最好取坐位。⑤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采取侧卧位;禁止漱口,擦洗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防止患者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8.操作结束后清点棉球数量与操作前不符

处理原则:

立即查找,再次清点。

护士:

给患者行口腔护理操作结束后,发现棉球数量前后不符时,立即仔细查看患者口腔内有无残留棉球,患者有无窒息倾向;操作环境周围有无掉落棉球;棉球数量清点是否有误等情况,查明原因找到棉球。找到棉球后再次清点,保证棉球数量与操作前棉球数量一致,避免误吸的发生。

9.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处理原则:

动作轻柔,对症处理。

护士:

在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可能由于操作原因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牙龈出血持续不止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应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复方硼砂漱口液、呋喃西林或0.1%~2%过氧化氢溶液含漱;发生牙龈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的方法,如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牙周袋内碘酚烧灼等处理。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注卡巴克络,酚磺乙胺,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的原因有:①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尤其是进行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和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②为昏迷、牙关紧闭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③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④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患者,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⑤止血钳使用方法不正确,止血钳直接触碰口腔黏膜,导致黏膜损伤。⑥患者口唇、口角干燥,未湿润就张口进行操作。

为了避免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①擦洗口腔过程中,动作应轻柔细致,特别是对放、化疗患者,凝血功能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防止碰伤黏膜和牙龈,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②使用压舌板、开口器时方法正确,压舌板及开口器应用纱布包裹。昏迷、牙关紧闭的患者使用压舌板或开口器时,应从患者口腔侧面臼齿处置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③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④擦洗时,应使用弯血管钳,棉球包裹住血管钳头端,不要使血管钳头端直接与患者的口腔黏膜接触。⑤按要求先湿润患者口唇、口角,必要时先涂抹液状石蜡或唇油,防止患者张口时口唇、口角干裂。擦洗后应再涂抹液状石蜡或唇油。(王 莉)四、会阴部护理情景模拟

会阴部护理是利用消毒液对会阴部进行擦洗和(或)冲洗的技术,能够保持患者会阴及肛门部清洁,促进患者舒适和会阴伤口的愈合,防止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一)操作流程及常见情景

护理操作中常见以下情景,见表2-5。表2-5 会阴部护理操作步骤及常见情景续表(二)情景模拟应对

1.患者因害怕疼痛拒绝会阴部护理

处理原则:

耐心解释,动作轻柔,取得配合。

护士:

会阴部护理是利用消毒液对会阴部进行擦洗的技术,是保持会阴及肛门部清洁、舒适,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生殖、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一项操作。向患者讲解擦洗的目的、意义,嘱患者尽量放松心情,配合操作,避免情绪紧张。在擦洗过程中会有轻微灼痛感,可选用温和的消毒液,注意动作轻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明显疼痛,应暂停操作。

2.患者因紧张拒绝会阴部护理

处理原则:

安慰患者,注意遮挡,保护隐私。

护士:

会阴部护理是利用消毒液对会阴部进行擦洗的技术,是保持会阴及肛门部清洁,促进舒适和会阴伤口的愈合,防止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一项操作。因会阴部有许多孔道,致病菌常常容易进入体内。另外,会阴部温暖潮湿,有利于致病菌滋生。故每日必须进行会阴部清洁、护理。护士操作前向患者讲解擦洗的目的、意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且用时要短。病房其余人员回避,注意遮挡及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3.患者大小便失禁

处理原则:

耐心解释,取得配合。

护士:

由于患者失去控制能力,会阴皮肤持续暴露于尿液或粪便中,导致组织耐受性改变、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致使皮肤脆弱、细菌过度生长,加之频繁清洁、摩擦刺激,皮肤出现红肿、溃烂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引起失禁相关性皮炎。在清洗会阴部时,应从会阴部冲洗至肛门部,冲洗后将会阴部彻底擦干,可在肛门和会阴部位涂一层凡士林或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4.护士为异性患者操作时

处理原则:

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护士:

为异性患者进行会阴护理时,患者会感觉到局促不安。故进行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可请一位与患者同性的医护人员陪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迅速,动作轻柔。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熟练、敏捷的操作技术可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

5.患者不清楚会阴部伤口如何护理

处理原则:

解释操作方法,告知注意事项。

护士:

会阴部血液循环非常丰富,无需包扎及覆盖伤口,只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血液及尿液等污染即可。住院期间,使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清洗,每日清洗两次。及时更换会阴垫、内衣裤,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侧卧时应侧向没有侧切伤口一侧,避免会阴切口处污染及减轻会阴水肿。

6.患者留置尿管

处理原则:

保持通畅,防止脱出。

护士:

会阴部有损伤时,为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需留置导尿。留置导尿期间,为了防止逆行感染,每日需进行会阴擦洗。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避开尿管。置管后嘱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时避免幅度过大。平躺于病床时,留置尿管应从患者腿下穿过固定在床旁,避免翻身将尿管打折、挤压、扭曲,防止逆行感染。

7.患者长期卧床

处理原则:

细心检查,防止感染。

护士:

长期卧床患者,会阴擦洗时应检查骶尾部及周围皮肤,根据皮肤情况,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患者每日大小便后由陪护人员用温水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尿垫。保持会阴及肛门部清洁,可以促进舒适,防止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

8.患者不清楚会阴护理方法

处理原则:

告知方法,解除疑虑。

护士:

会阴部护理是利用消毒液对阴部进行擦洗的技术,目的是保持会阴及肛门部清洁,促进舒适和会阴伤口的愈合,防止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一种操作。因为会阴部是敏感部位,擦洗时应使用温热的消毒剂,遵循由内向外,自上而下的原则。用无菌大头棉签蘸取消毒液擦洗,第一遍擦洗顺序为阴阜→两侧大阴唇→两侧小阴唇→尿道口→会阴部伤口及其周围→肛门(一个棉签只能擦洗一个部位,由上往下、从外向内擦洗)。第二遍擦洗顺序为会阴部伤口及其周围→尿道口→阴道口→两侧小阴唇→两侧大阴唇→肛周→肛门。

9.患者出现会阴水肿

处理原则:

及时评估处理。

护士:

会阴水肿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并给产妇带来痛苦。会阴部有水肿时,嘱患者穿宽松衣裤,并使用硫酸镁湿热敷进行治疗。方法是:清洁会阴后,嘱患者平卧屈膝,垫一次性小中单,将浸有50%硫酸镁的纱布块(温度40~50℃)取出后稍拧干(不滴水为度),覆盖在会阴水肿处,保持纱布的温度,每日2次。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干燥清洁。

10.会阴伤口感染

处理原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