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常见病药食宜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21:47:47

点击下载

作者:孟昭全,路芳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老年常见病药食宜忌

中老年常见病药食宜忌试读:

前言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愈来愈强。一日三餐提倡膳食平衡,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吃得科学,同时更注重饮食搭配方法。当患病以后,更要了解中西药物及食物之间的宜忌等知识。

食物或药物宜忌是指食物与食物之间、各种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搭配不当,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这种反应大多呈慢性过程,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降低药物或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导致营养缺乏,代谢失常而患病。食物或药物宜忌的研究属于正常人体营养学及药理学范畴。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食物或药物之间的各种制约关系,以便于人们在安排膳食中趋利避害。提倡合理配餐,科学膳食,避免食物或药物相克,防止食物或药物中毒,提高食物营养素或药物在人体的生物利用率,对确保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患了某种疾病之后,饮食和用药需要注意什么;哪些食物或药物吃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哪些食物吃了不利于患者所服药物疗效的发挥,甚至降低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哪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需间隔用药……这些都是患者及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此,我们组织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专家,查阅海量文献,针对临床上患者及家属经常问到的问题,编写了《常见病药食宜忌丛书》,旨在帮助患者及家属解惑,指导药物与食物合理应用,以促进疾病康复。

患者自身情况各异,疾病往往兼夹出现且有其个体性,各种药食宜忌并非绝对,还需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制定更为个性化方案,以利于疾病向愈。另外,中外专家对药食宜忌的相关研究从未停止,还会有更新的报道出现,我们将及时收录。基于上述原因,本丛书虽经反复推敲,但仍感未臻完善,其中的争议亦在所难免。愿各位读者、同道批评指正,以期共同提高。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常见病药食宜忌丛书》编委会2016年7月编写说明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日三餐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讲究科学饮食,膳食平衡。随着科学饮食的发展和营养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在注意科学膳食的同时,更注重饮食搭配、药食宜忌。当患病之后,更需了解疾病与药物及食物宜忌等有关知识,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有关机构的密切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食物或药物禁忌,是指食物与食物之间(包括各种药物或营养、化学成分)存在着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搭配不当,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这种反应大多呈慢性过程,往往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降低药物或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从而导致营养缺乏、代谢失常,产生疾病。食物或药物禁忌的研究是属于正常人营养卫生学及药理学范畴,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食物和药物之间的各种制约关系,以便于人们在安排膳食中趋利避害。提倡合理配餐,科学膳食,避免食物和药物禁忌,防止食物或药物中毒,提高食物营养素或药物在人体的生物利用率,对确保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患了某种疾病之后,饮食和用药上需要注意什么;哪些食物或药物吃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或加重病情;哪些食物吃了不利于患者所服药物疗效的发挥,甚至降低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哪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需间隔用药;哪些药物与药物及食物禁忌,这些都是患者、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家属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获得了花费少、见效快的效果。有时我们也经常指导中老年人认识中老年人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掌握一些简易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常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为此,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我们组织医学、药学、营养学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博采众长,搜集中外,熔铸古今,编写了此书。

本书介绍了中老年常见病,每病按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饮食原则、饮食搭配、药膳食疗方及禁忌)、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及禁忌)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广大医护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防治中老年常见病的家庭科普用书。

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虽经反复推敲,积极努力,但仍感未臻完善,望同仁及广大读者赐教。编者第一章 中老年人的饮食与用药特点及原则一、中老年人的饮食特点

人由幼年、青年、中年逐步进入老年以至死亡,这是机体生理发展的必然规律。防止或延缓衰老,以求得健康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众所周知,人在50~60岁后生理功能衰退,代谢变慢,腺体分泌减少,肌肉活动和抵抗力下降,身体则会逐渐出现某些衰退现象。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对于营养素的要求与成年期基本相同,因此必须供给符合老年人生理状况的各种营养素。1.热能供给量应适当降低

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又因活动量日益减少,脂肪性组织增加,因而对热能的需要比成年人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热能的供给可减少15%~30%,有6270~ 8360kJ就足够了。老年人要保持健康壮实,不要过于肥胖。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热能过多,转换成脂肪存于体内,且易患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以至于影响寿命。如果超重,就应减少一些高热能的食品,如肥肉、米饭、糖、面食、油炸食品等。2.多供给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

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常头发脱落,指甲断裂,肌肉松弛,额头出现皱纹,衰老现象逐渐明显,许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必然现象。其实不然,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为头发、指甲、肌肉都由蛋白质构成,要维持它们的弹性和光泽,必须供给适量的蛋白质。一般认为,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左右。虽然中老年人体内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所需要蛋白质较多,但在“量”的方面不宜过多。这是因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肾功能减退,而且还可能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每日需要多少蛋白质呢?一般地说,5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的蛋白质,可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1.2g供给,如果低于0.7g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供给食品应以鱼、瘦肉、蛋、奶类、大豆或豆制品为主的优质蛋白质。3.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脂肪供给的热能比蛋白质和糖类高1倍以上,过多的脂肪会沉积在体内使人发胖,而且不利于心血管和肝脏维持正常功能。由于老年人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减退,因此要少吃脂肪多的食物,特别是要少食动物性脂肪。当然,控制脂肪也不必过严,因为如果食物中脂肪过少,一方面会影响营养素之间的适宜比例(一般膳食中的脂肪占总热能的20%~25%),另一方面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增加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供给量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热能需要较少,因此维生素B 、维生素B 、12烟酸需要量可适当降低。但维生素D对中老年人却非常重要,供给适当量的维生素D,能促使钙质很好地吸收,从而避免中老年人过早地脱落牙齿。美国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需补充一些维生素,老年妇女应比正常需要量多供给18%~ 20%,这就需要在膳食供应上多给些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对老年人更为重要,因为它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中老年人血管硬化,增强中老年人的抵抗力,延缓衰老过程。其他,如维生素B 、维生素B 、维生素E也应充分供应。12因此,中老年人应多食些绿叶蔬菜、西红柿、鲜枣、橘子等。5.注意补充含铁和钙的食物

中老年人缺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引起腰痛、驼背、内分泌障碍、甲状腺肿大、失眠等,因此要供给足够的钙,可喝牛奶,吃豆制品、虾皮、海带等食物。另外,中老年人循环系统功能较差,体内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都降低,造血功能衰退,血红蛋白量减少,易出现贫血,故应多供给含铁丰富的绿叶蔬菜及海带、木耳等食品。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低盐,以防高血压发生。6.供给充足水分

由于中老年人直肠、结肠萎缩,排便能力差,肠道中黏膜分泌减少,容易引起便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中老年人每日可饮水2000mL左右,并且吃些粥和汤,可以满足水分的供应。水分太多也不好,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7.调整中老年人食谱、配制膳食和掌握饮食制度等方面应注意的原则

(1)食物要多样化: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多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适宜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2)油脂要适量:要避免吃太多的脂肪,特别是含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性脂肪。因为对中老年人来说,过多的动物脂肪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易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3)食盐要限量:这对中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食盐摄取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用量是每日5~6g。

(4)甜食要少吃:多吃糖对牙齿不利,而且食糖只是纯热能食物,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对于只需低热能的中老年人来说,不要经常食用含大量糖的甜食。热能高对中老年人无益。

(5)饥饱要适当:中老年人消化能力下降,饱食不利于健康,且容易发胖,“食不过饱”的目的就是达到营养适宜的程度。当然,过分节食使身体消瘦下来对健康亦不利。

(6)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与青壮年相比有很大差异,为使中老年人能充分摄取必需的营养,要尊重中老年人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供中老人爱吃的食物,除注意其色、香、味以外,饮食环境也很重要,如要避免让老年人单独用餐等。

(7)饮食务求清淡: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基础上,中老年人的饮食以清淡为宜。清淡与素食是有区别的,平衡膳食、荤素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互补作用。吃荤食以瘦肉为主,并将筋膜和血管剔去,因为这些结缔组织不易消化。肉最好是煮、蒸、炖或做成肉菜汤,而不宜炒食。

(8)食物要易于消化:65岁以上老年人应该与5~6岁的幼儿吃相似的食物较为合适,肥肉、重油点心、油炸糕、油拌凉菜等最好不吃。宜多食入口即溶的软食。

(9)宜少量多餐:为了节食,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但营养必须优质而充足。为了适应中老年人的消化能力,每日可把三餐分成四五餐吃。

(10)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其中纤维素与果胶能促进肠蠕动,可防止粪便在肠内滞留,以预防便秘和肿瘤。

中老年人要健康长寿,除注意饮食营养外,还应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认真地做好自我心身调节,适当辅助以抗衰老中药,是通向健康长寿的成功之道。二、中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原则1.中老年人用药特点

药物进入人体后受到多重处置,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部环境也逐渐向老化方向发展。乃至生理、药物代谢动力都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1)中老年逐渐形成吸收功能的变化,对药物的吸收与青壮年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消化道内的吸收面积减少、内脏供血减少、胃pH值增加、胃肠蠕动下降,消化道外的吸收变化表现在老年人皮肤、肌肉血流量减少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下降等方面。

(2)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由于老年人肝脏萎缩,肝脏的容积减小,肝血流量减少。酶的活性与诱导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也随之降低。另外,还表现出排泄功能的变化。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老年人的肾脏体积变小,肾脏功能随之减退,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排泄功能降低。使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体内过量滞留,容易产生蓄积中毒。

(3)中老年人常常身患多种疾病,同时病情相对复杂。因此,在治疗某一种疾病时,还要考虑治疗其他病症,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或者出现拮抗作用,在药效方面会产生毒性或无效。因此,中老年人用药物治疗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4)有些中老年人自认为“久病成良医”,缺乏科学的用药知识,自作主张,或单凭药物说明书使用。岂不知每个人的体质及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往往发生用药不当或错误。例如,有的药物长期服用疗效不确切,但由于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因对药物的迷信,有时适得其反。有的中老年人多处就医,以为医生所给药物总是好的,本人思想上也认为“多多益善”,所以难免用药混乱。许多药物性质大同小异,患者不了解,每日大把吞服,这样就容易产生服药过量,导致不良反应。所以,中老年朋友在用药问题上要特别慎重。2.中老年人用药原则

(1)选药原则: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了解患者病史及现用药情况,明确诊断和用药指征,选择合理的药物。可用可不用的药物以不用为好。中老年人除急症和器质性病变外,一般应尽量少用药。在充分了解药性和适应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要做到四知:一知,患者疾病情况;二知,药物的治疗效应;三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四知,患者全身其他情况。用药前应认真权衡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大小。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中老年人用药,要应用最少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同时合用的药物以不超过3~4种为宜。因为作用类型相同或不良反应相同的药物,常造成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要避免不适合中老年人应用的药物,不可滥用滋补或抗衰老药,中药和西药不能随意合用。

(2)剂量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最合适的剂量,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成人剂量的3/4,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比例。老年人剂量范围应为成年人的3/4~1/2。Freeman认为,按成人剂量计算,50岁后每增加1岁,药物用量应减少1%。但口服用药时考虑到老年人胃肠道吸收功能不好,可酌情增量。严格遵守剂量个体化原则,老年人用药后期反应的个体差异比其他年龄组更为突出,所以最好根据患者肾功能降低的情况来调整剂量。严格遵守剂量个体化的原则,这对于主要由肾脏排泄,或其代谢物由肾脏排泄,而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尤为重要。

(3)使用原则:治疗方案应尽量简单,最好每日用药1次,这样可以减轻患者负担。选用适合中老年人服用方便的药物剂型,中老年人使用液体剂型较为适宜,服用胶囊剂和大的片剂则相对困难。提倡自我用药和自我监护(毒性较大的药物例外),充分调动身积极性,重视中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有条件时,应对中老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病情好转后,要及时停药。做好患者病史及用药史的记录。药物的名称、标记(剂量与用法)应简明醒目,并应将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向患者或家人交代清楚。3.中老年人慎用的药物

(1)中老年人对镇静、催眠、安定类药物较为敏感,特别对巴比妥类药物有时反致兴奋不安、精神不稳定等,所以要尽量少服用安眠药。

(2)要慎用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等,因可引起胃出血或加重溃疡。

(3)降血压药物对中老年人敏感性较高,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利血平等)可引起抑郁,应慎用;神经节阻滞剂,如胍乙啶最好不用。

(4)治疗心脏病的洋地黄类强心苷药因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使用时要密切观察。

(5)利尿药的持续应用可产生中老年人低血钾,大剂量或快速利尿可导致低血压、血容量减少等,故要慎用。

(6)属于肾原型排出的抗生素易在中老年人体内蓄积中毒(如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噻啶、庆大霉素、磺胺二甲基唑及四环素类等),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最好不用。

(7)某些导致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都应慎用或不用。

(8)降血糖药物,如氯磺丙脲可引起低血糖,最好不用。

(9)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尽量少用,或短期使用。激素易发生溃疡病,促进骨质疏松,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和真菌感染。

(10)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如吗啡、哌替啶、可卡因等应尽量少用。

(11)抗凝血药也要慎用,在中老年人易产生出血等并发症。

(12)肾上腺素类药物、抗抑郁药、引起尿潴留的抗胆碱药、左旋多巴等治疗精神病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都要慎用。4.中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在为中老年患者治病时应特别注意,中老年人心血管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血容量不足,血管运动的调节能力下降,加上应用多种药物,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因此,在使用利尿药、抗交感神经药物、硝酸酯类药、降压药时,较易引起低血压。中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心脑组织的供血已处于临界状态,如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2)用药治疗糖尿病时,应避免低血糖反应,因老年人的低血糖易诱发心脑的并发症。

(3)有些药物长期大量的应用,会使人体功能发生改变。如长期大量的使用泼尼松可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甚至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4)药物廓清率降低是中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中老年人心力衰竭常伴有药物分布容积和药物廓清率的明显降低,因此在使用利多卡因、奎尼丁、茶碱类药时,其负荷量应减少1/3,维持量也宜相应减少。在治疗中老年人心力衰竭时,应用强心苷类,特别是应用地高辛时,因中老年人肾脏排泄地高辛减少,其半衰期延长,所以应减少用药剂量。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给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注意患者的肾脏功能,避免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应用利尿药时要考虑到,中老年人长期低盐饮食易致低钠血症。应用强利尿药可使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发生尿潴留。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致严重的精神错乱、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在烦躁不安时,应用镇静催眠药不可过多,以免抑制呼吸。5.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1)对中老年人用药,必须考虑到用药的危险性及老年人可能多病并存的情况,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

(2)要经常检查中老年患者的用药方案,熟悉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减少用药的种类、剂量,缩短用药的疗程。

(3)在用药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正确区分药物不良反应和疾病本身症状,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4)在使用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5)有些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所用药物应交代清楚,指导合理用药。家庭护理人员尽可能照顾好中老年人服药,避免多服、少服、误服、漏服。第二章 内科疾病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病毒感染人体,局限于鼻腔及咽部的疾病,部分患者有细菌混合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除感冒外,还包括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1.病因

(1)普通感冒: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80%以上为病毒所致,有15%~20%与细菌混合感染有关。病毒与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鼻咽部,一旦受寒、劳累、雨淋,局部微生物便可繁殖滋生而感染本病。

(2)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根据其内部及外部抗原结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乙型及丙型流感相对较少,且仅感染人类。2.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

(1)症状:主要是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或仅1~3日。自然被感染或试验性感染者,临床表现为鼻腔黏膜充血、流鼻涕。病毒感染者有2/3的病例流鼻涕、打喷嚏,其次常见有一半的病例主诉有咽痛,有1/2~1/4的病例有音哑、咳嗽、咽痒等,伴体温升高者并不很常见,约1%的病例口表体温在37.6℃以上,除头痛外,常伴上呼吸道症状,冠状病毒引起的感冒也与前者大致相似,如无合并症者,5~7日全部症状可自行消退而获痊愈。

2)体征:除少数有低热、咽红外,基本无异常体征。

(2)流行性感冒

1)症状: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一般多发生于冬季,潜伏期为1~3日,主要是突然起病,高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发热3~5日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老年流感患者,原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受抑制者,病情可持续发展,可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发绀等。

2)体征:双肺可有干啰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阴影等。3.辅助检查

首先分清是病毒感染或有细菌混合感染。病毒感染者末梢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偏低,咽拭子无重要细菌生长;若有细菌混合感染者白细胞增多,咽拭子培养有致病菌。

(1)病毒分离:收集标本可采用鼻洗液、咽拭子、鼻拭子、痰、血、穿刺标本,一定要在2~3小时接种完毕或保存在-70℃~-20℃。病毒分离检查方法比较复杂,目前国内尚不能普遍推广应用。

(2)血清反应:主要用患者血清与标准抗原或用从患者分离出的新病毒做抗原进行试验。其主要试验方法有:补体结合实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间接(被动)血凝试验。【饮食宜忌】1.饮食宜进

(1)饮食原则 1)发热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热期间胃肠功能常受影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米汤、烂面条、蛋汤、藕粉等。 2)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因蔬果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病毒增强抵抗力作用,如白萝卜、芥菜、龙须菜、白菜、油菜、西红柿、苹果、柑橘、枇杷、罗汉果等。 3)风寒型上感者宜食温热性或平性食物:如醋、胡椒、花椒、肉桂、大米粥、砂仁、金橘、柠檬、佛手柑、洋葱、南瓜、青菜、赤小豆、黄花菜、豇豆、杏子、桃、樱桃、山楂等。 4)风热型上感者宜食用寒凉性食物:如苹果、柿霜、枇杷、柑、橙子、猕猴桃、草莓、无花果、旱芹、水芹、苋菜、菠菜、金针菜、莴苣、枸杞、豆腐、面筋、瓠子、红薯、马兰头、菜瓜、绿豆芽、柿子、香蕉、苦瓜、西红柿等。 (2)饮食搭配 1)萝卜与大枣:将白萝卜与大枣煮汤服用。具有辛温解表、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寒型上感。 2)菊花与芦根:鲜芦根20g,甘菊花5g,煎汁代茶饮。适用于风热型上感。 3)西瓜与西红柿:将西瓜适量取瓤去子取汁,西红柿适量用沸水烫后去皮取汁,两汁混合后代茶饮。具有清热解毒、祛暑化湿之功效,适用于暑湿型上感。 4)芫荽与茅根:将新鲜芫荽、鲜白茅根冬各60g,分别洗净,用温开水浸泡片刻,取出切碎,捣烂取汁,两汁混合后早晚服用。适用于各型上感。 (3)药膳食疗方 1)鲜葱白10g,豆豉10g,生姜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饮3~5日。适于发热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或更有喉痒、咳嗽、口不渴之风寒型流感及普通感冒。见有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咳嗽痰黄等症状之流感或普通感冒则不宜。 2)白萝卜250g,甘蔗汁30g。萝卜洗净,切块,煎汤。取汤加甘蔗汁调匀。每日1剂,分2次服,连饮3~5日。适于恶寒轻而发热重、口渴、咽痛、头痛、鼻塞流涕、无汗,或有咳嗽痰黄等症状之感冒,而不宜于恶寒重而发热轻、口不渴、鼻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的感冒。

3)白菜根100g,白糖15g。白菜根洗净,切片,水煎20分钟,去菜根,加入白糖调服。每日2剂,连饮3~5日。适于夏季高热、汗多、口渴引饮、头痛头胀、面目红赤或烦闷喘咳之暑热型流感及普通感冒,而不宜用于夏季恶寒无汗、鼻流清涕、渴不喜饮之感冒。

4)鸭蛋2只,冰糖30g。鸭蛋打开,去蛋黄。冰糖用开水化开,调入蛋清。每日1剂,连服3~5日。适于发热重而恶寒轻、咽干口燥、咽痛、痰黄之风热型流感,或发热、面目红赤、口唇干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之燥热型流感。不宜用于恶寒重、口不渴、鼻流清涕、咳嗽稀痰或无痰之感冒。

5)白扁豆30g,白菊花15g,白糖15g。白菊花煎汤,去菊花,加入白扁豆煎至烂熟,加白糖调服。每日1剂,连食3~5日。适于发热不扬、恶寒无汗、渴不喜饮、不思饮食、倦怠乏力之暑热夹湿型流感。不宜于高热、口渴引饮、汗多、面目红赤之暑热型感冒。

6)鲜葱白15g,豆腐250g。豆腐切块,葱白切粒。豆腐加少量水烧开后,加入葱白,再沸后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食数日。适于各种感冒的辅助治疗。

7)糯米50g,连须葱白10g,生姜10g,米醋10mL。糯米淘净与生姜同煮数沸,加入葱白,煮至粥将成,再入米醋再沸,趁热顿食,食后盖被取汗。适于发热轻而恶寒重、头痛、无汗、口不渴等症状的风寒型感冒。不宜用于身热重、不畏寒或恶寒轻、汗多、口渴等症状的春天风热、夏季暑热、秋季燥热等型感冒。2.饮食禁忌

(1)忌饮水不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为特征。目前无特效治疗措施,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大量饮水后,可通过多次排尿减少全身中毒症状,缓解病情。

(2)忌食辛辣肥腻食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期时,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辛辣(如辣椒、姜、葱蒜等)、肥腻(如肥肉、油炸食品等)食物不易消化,而且还能助湿生热,加重胃肠道症状。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忌食辛辣肥腻食物。

(3)忌食咸寒之物:咸菜、咸带鱼及各种过咸水产品,其性寒、凉,食后会使病变部位黏膜收缩,加重鼻塞、咽喉不适症状。过咸之物还易生痰,引起咳嗽加剧。故本病患者不宜多食咸寒食物,特别是风寒型上感,尤不宜多食。

(4)忌饮咖啡、浓茶:咖啡、浓茶都属兴奋之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兴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机体抗病能力低下,需安心静养,这些兴奋之物食入后会使患者休息减少而不利于健康的恢复。此外,茶叶中的茶碱还可降低解热药的作用。故上感期间最好不饮用以上兴奋之物。【药物宜忌】

1.西医治疗

(1)当前尚无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只限于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可用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

(2)抗生素对无合并症的感冒患者一般不用,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直到咽培养链球菌消失为止,以免继发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或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急性发作。有干咳者可给予复方合剂喷托维林。若咳嗽特别剧烈致不能入睡者,可用可卡因。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碘化钾、溴己新、沐舒坦等。或可结合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以利痰咳出。鼻塞可用1%麻黄碱滴鼻。

(3)除药物外,一般支持疗法不可忽视。如有发热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和充足的饮料及饮水,房间空气要流通,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

(4)流行性感冒:对症治疗:高热身痛较重时,给予阿司匹林0.5g,口服,同时物理降温,并酌情输液;干咳者,可给予喷托维林25mg,每日3次。临床初步应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显示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一般用量为200mg/d,每疗程5日;药物有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眩晕、共济失调,老年患者剂量应减半。甲基金刚烷胺的副作用较轻,更适合临床应用。

2.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普通感冒

①风寒感冒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清涕、咳嗽、声重,痰吐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解表散寒,辛温宣肺。

方药:葱豉汤加味。葱白2枚,豆豉10g,防风10g,桔梗10g,前胡10g,杏仁10g,荆芥10g,羌活10g,甘草10g。

加减:如头痛恶寒较甚,肢体酸痛无汗者为风寒较重、肤腠闭塞,可用荆防败毒散: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10g,甘草10g,党参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②风热感冒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泄,头痛且胀,咳嗽,咳痰稠黄,喉部猩红作痛,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0g,竹叶6g,芦根15g,薄荷10g,豆豉10g,牛蒡子10g,桔梗10g,生甘草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③夹湿感冒

主症:一因冒寒晓行,感受雾露之湿,或远行汗出,淋受凉雨,其湿从外受,病在于表,其特征为恶寒、身热不扬、头胀如裹、骨节疼痛。二因脾胃有湿,复感风邪,其特征为外有风寒表证,内有胸闷、呕恶、纳呆,口淡、苔腻等里证。治法:疏风散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蔓荆子10g,甘草10g,防风10g,藁本10g。加减:脾湿兼有外感风寒,前方加苍术10g,厚朴10g,半夏10g,茯苓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④夹暑感冒

主症:夏令感冒,往往夹当今暑邪为患,而暑邪又每多夹湿,因此见证较为夹杂,除出现风热本证、夹湿兼证外,并见发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解表清暑,芳香化湿。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2g,香薷10g,厚朴10g,扁豆10g,酌加藿香10g,佩兰10g,滑石10g,甘草6g,荷叶10g。

加减:若湿重于暑,寒热汗少,头胀胸闷身痛者,可用藿香正气散:藿香10g,厚朴10g,苏叶10g,陈皮10g,大腹皮10g,白芷10g,茯苓12g白术10g,半夏10g,桔梗1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香薷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⑤气虚感冒

主症:恶寒发热,热势不甚,但觉时时怕冷,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语声低微,气短,倦怠。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人参10g,茯苓10g,黄芪10g,苏叶10g,葛根10g,前胡10g,桔梗10g,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⑥阳虚感冒

主症:阵阵恶寒,甚则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面色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阳解表。

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0g,附子10g,白芍10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

加减:如有口干、鼻塞、黄涕,加金银花10g,荆芥6g,防风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⑦血虚感冒

主症:头痛、发热、恶风,无汗或少汗,面色无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或脉象结代。

治法:养血解表。

方药:葱白七味饮加味。葱白连根2根,葛根10g,豆豉10g,生姜3片,麦冬10g,熟地黄15g,黄芪10g,当归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⑧阴虚感冒

主症: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加减。玉竹12g,葱白3枚,桔梗10g,白薇10g,豆豉10g,薄荷10g,炙甘草10g,大枣5枚,麦冬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荆芥10g,防风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流行性感冒:属于中医的时行感冒,发病较急,病情较重,传染较快。

①轻型:临床症状与脉象同普通感冒,可按其8种类型去辨证。

②重型

主症:突然发冷发热,有时体温可达40℃左右,周身酸痛不适,或剧烈头痛,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清瘟解毒,发汗退热。

方药:银翘散加味。金银花30g,连翘15g,竹叶10g,牛蒡子10g,荆芥10g,薄荷10g,豆豉10g,桔梗10g,生甘草10g,芦根15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羚羊粉0.5~1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药物禁忌

(1)忌以果汁或清凉饮料服药:果汁或清凉饮料的果酸容易导致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而大大降低药效,而且治疗上感药物本来对胃黏膜就有刺激作用,果酸则可加剧对胃壁的刺激,甚至造成胃黏膜出血。

(2)复方阿司匹林

1)忌饭前服用:复方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如饭前空腹服用,药物直接与胃黏膜接触,可加重胃肠反应,故应在饭后服用。

2)忌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咖啡因及茶碱等成分,而咖啡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可加重复方阿司匹林对胃的损害。

3)忌过食酸性食物:因复方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与酸性食物(如醋、酸菜、咸肉、鱼、山楂、杨梅等)同服可增加对胃的刺激。

4)忌饮酒:在应用复方阿司匹林治疗本病时,不应在用药期间饮酒,否则会引起胃黏膜屏障的损伤,以至于胃出血。

5)不宜与苯巴比妥同服:因为苯巴比妥有酶促作用,可降低水杨酸类(如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等)的药效。

6)忌与甲氨蝶呤合用:甲氨蝶呤能被水杨酸类置换出来,同时又竞争性地从肾脏析出,使水杨酸类在肾脏的排泄率下降,结果引起肝功能障碍、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等毒性反应。

7)忌与汞制剂及麻醉药合用:因复方阿司匹林增加汞制剂及麻醉药(阿片制剂)的毒性,服用剂量过大时,有中毒的危险。

8)忌与呋塞米合用:因呋塞米可竞争性抑制水杨酸盐从肾分泌性排泄。故两者合用可导致水杨酸钠蓄积中毒。

9)不宜与氯化铵合用:氯化铵使尿酸化,可减少水杨酸钠的排泄,在大剂量用水杨酸钠时,可增加水杨酸钠中毒的危险。如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时,应当监测水杨酸钠的血清浓度。

10)不宜与含酒的中成药同服:水杨酸类(如水杨酸钠、阿司匹林)与含酒的中成药,如风湿酒、国公酒、参茸精、五味子糖浆等同服,能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严重时可导致胃肠道出血。

11)不宜与降血脂药考来烯胺合用:由于考来烯胺为阴离子型交换树脂,与药品合用可因静电吸附而形成复合物,妨碍其吸收而降低疗效。

12)禁与碳酸氢钠合用:碳酸氢钠能降低水杨酸钠在肠道的吸收,使血中水杨酸钠的浓度较单用时为低,碳酸氢钠还增加肾脏对水杨酸钠的排泄,因此两者合用时血中水杨酸钠的浓度迅速降低,疗效下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更不宜合用,因合用可使过多的钠离子进入体内,促发或加重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水杨酸钠可与氢氧化铝、碳酸钙或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合用。

13)忌与抗凝血药合用:因本类药若与抗凝血药(如肝素、双香豆素等)合用,易使后者的抗凝血作用增强,引起出血。

14)不宜与口服降血糖药同服:水杨酸类可竞争性地置换口服降血糖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等),增加后者游离的血药浓度因而使降血糖药作用增强,严重者可使患者出现低血糖休克。

15)不宜与对氨基水杨酸合用:水杨酸类可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对氨基水杨酸,导致其毒性增加,同时后者可置换前者,导致水杨酸类的毒性增加。

16)不宜与吲哚美辛合用:吲哚美辛是非甾体镇痛药,实践证明,它可增强阿司匹林致溃疡的作用,故两药不宜并用,胃溃疡病患者更严禁合用。还有报道认为,阿司匹林在肠内可抑制吲哚美辛的吸收,降低吲哚美辛的疗效。

17)不宜与糖皮质激素同服:阿司匹林能提高肝脏微粒酶的活性,加速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的代谢,降低其在血浆中的浓度,使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减弱或消失。阿司匹林与糖皮质激素均可能导致畸胎,若两药合用于妇女妊娠早期,其致畸作用协同,可使畸胎发生率增加。如果两者必须合用,其适宜的方法是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前2周加用阿司匹林,持续应用到糖皮质激素停用后2~3周。如病情需要,可小量维持2~3个月。

18)不宜与活性炭同服:因为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减少阿司匹林的吸收,降低其疗效。

19)不宜与丙磺舒、保泰松合用:水杨酸类能竞争性抑制尿酸的排泄,阻碍保泰松的抗炎作用,并使丙磺舒的作用减弱。

20)忌与苯妥英钠合用:因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可竞争性地从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置换出苯妥英钠,从而增强后者的作用和毒性。

21)不宜与含有硼砂的中成药同服:硼砂含碱性成分,可减少阿司匹林的吸收,使其疗效降低,故阿司匹林忌与含硼砂的中成药如痞气散、红灵散、行军散、通窍散等合用。

22)慎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阿司匹林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等)都能升高血清尿酸,如合用应注意其用量。

23)不宜与氨茶碱同服:因氨茶碱属碱性药物,能碱化尿液,使阿司匹林排泄加快,疗效降低。

24)不宜与氯化铵合用: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与酸性药物氯化铵合用,可增加对胃的刺激,又可促进胃肠道吸收及肾小管吸收,增加毒性。

25)不宜与乐得胃合用:因乐得胃属碱性药物,可使胃肠道pH值升高,减少阿司匹林的吸收。另外,乐得胃尚能碱化尿液,使阿司匹林在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疗效降低。

26)不宜与咖啡因同服:因咖啡因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可加重阿司匹林对胃的损害。

(3)对乙酰氨基酚:忌与速效伤风胶囊同服。速效伤风胶囊系由牛黄、咖啡因、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等中西药物组成,其中对乙酰氨基酚能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抑制骨髓。如果伤风胶囊再与西药对乙酰氨基酚并用,就会相互增强对骨髓的抑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4)金刚乙胺

1)慎与中枢神经系统药合用:金刚乙胺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及安定药并用时,可使中枢不良反应增强。

2)慎与糖皮质激素合用:金刚乙胺具有显著抑制病毒脱壳的作用,但无杀灭病毒作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虽可减轻病毒感染的中毒症状,但不利于消除病毒。故两药合用应慎重。

(5)忌用滋补药物:上感开始时,切忌用滋补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等,以免滞留邪气。

(6)慎用热性药物:风热型上感或风寒型上感出现热象时,要避免使用热性药物,如干姜、附子、肉桂等。

(7)忌滥用抗生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如果滥用抗生素,把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则可导致耐药或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

(8)不拘用清热解毒中药:流感属于中医学“时行感冒”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风邪类时行疫毒侵袭肺卫所致,治疗宜辨证论治,或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或扶正祛邪,不可拘泥于清热解毒一法。风寒型者用紫苏叶、羌活、白芷等;风热型者用菊花、牛蒡子、金银花等;热毒型者用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等。二、慢性支气管炎【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在我国是多发病、常见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000多万人患此病,患病率为3%~5%。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患病率较50岁以下者高3~ 8倍,50岁以上患病率可高达15%~24%,表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很高,值得关注。

1.病因

(1)遗传因素: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从家族史上分析,患者家族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遗传因素的患者,常在童年时期曾患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虽经治疗常遗留下肺部的永久性损伤,以致到了成年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这种患者血中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及丙种球蛋白。

(2)大气污染: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雾等,对支气管和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31000μg/m 时,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就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屑、蔗尘等,也刺激支气管黏膜,并引起肺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3)吸烟:现在公认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发病因素。纸烟所含的焦油和烟碱能抑制气道纤毛的活动,削弱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的阻力。经常吸烟的患者其发病率是不吸烟患者的2倍以上。

(4)感染:患者痰中的细菌有草绿色链球菌、奈瑟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4种。感冒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占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的半数以上。病毒感染后,致呼吸道柱状纤毛上皮细胞损伤,为细菌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

(5)过敏因素:过敏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服解痉药,有时也有一定疗效。认为细菌致敏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有关,尤其是喘息型与Ⅰ型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致敏原为螨、细菌、粉尘等。用抗原脱敏药有一定的疗效。

(6)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本病病理改变的一种内因。动物实验证明,以毒扁豆碱和二异丙氟磷酸使副交感神经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可使呼吸道杯状细胞分泌亢进。国内很多单位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约半数患者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多数表现副交感神经亢进,相对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从而支气管分泌亢进,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

除以上外,气候的变化、冷空气刺激支气管黏膜使分泌增多,导致气道阻力增高。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防御功能退化,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2.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按下列分型和分期。

1)分型: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实际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2)分期: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

①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②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③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仅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2)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可减少或消失。啰音的多少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3.辅助检查

(1)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在无合并症时,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正常,痰涂片可显示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及一些混合菌落。

(2)肺功能检查:在本病初期大气道通气功能在正常范围,仅在小气道功能检查时见到异常。随着病情加重,通气测定也有了改变,第一秒时间用力呼气量(FEV )、用力肺活量(FVC)以及1秒量/用力肺活量比1值亦下降。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即使早期也常见肺通气功能异常,甚至两次发作之间亦可见通气功能异常。

(3)X线检查: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呈阴性,或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或呈索条状。这是支气管纤维组织增生变厚的征象。并发肺气肿时可兼有肺气肿征。【饮食宜忌】

1.饮食宜进

(1)饮食原则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选用鸡肉、鸡蛋、猪瘦肉、淡水鱼、豆制品等,以补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消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缓解期在冬季最好吃羊肉、牛肉、狗肉等,以起到温补的功效。还应供给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对传染病及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维生素C多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如大枣、酸枣、山楂、柑、橘、西红柿、菠菜、小白菜、大白菜等。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特别是呼吸道上皮组织的健康,对减轻咳嗽、防治哮喘有一定的益处。维生素A在动物性食物,如肝、肾、蛋黄、奶油等中含量最丰富。

2)宜选用具有健脾、益肺、理气、止咳、祛痰作用的食物,如梨、橘、枇杷、大枣、百合、莲子、银耳、核桃、蜂蜜,以及猪肺、羊肺、牛肺等,这些食物既能强身又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3)宜增加液体摄入量: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以清洁气管。每日至少应饮水2000mL。

(2)饮食搭配

1)银耳与黑木耳:有补肾润肺、生津、提神及润肤的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有明显疗效;黑木耳可益气润肺、养血补血,对久病体弱、肾虚腰痛有辅助治疗作用。两者搭配,疗效更加显著。

2)银耳与雪梨、川贝:银耳和雪梨均有滋阴润肺、镇咳祛痰的功效,川贝亦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三者搭配,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3)萝卜干与鸡蛋:将萝卜干与鸡蛋同煮后食用,有润肺化痰、养阴滋肝、消谷宽中之功效,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

4)杏仁与百合:杏仁与百合搭配食用有滋阴润肺之功效,适宜于慢性支气管炎阴虚患者。

(3)药膳食疗方

1)白萝卜500g,杏仁15g,猪肺250g。萝卜洗净、切块,杏仁去皮尖,肺洗净、开水汆过、切块。同煮烂熟,少量食盐调味,喝汤吃肺和萝卜。每周2~3剂,连食3~4周。适于咳嗽、痰多、口燥咽干等属痰热型之慢性支气管炎。不宜用于咳嗽痰稀、畏寒怕冷等属虚寒痰盛型之慢性支气管炎。

2)燕窝3g,银耳6g,冰糖15g。燕窝、银耳清水泡发,洗净,加入冰糖。隔水炖酥服食。每日1剂,连食2~3周。适于咳嗽、痰稠、气短、口渴等属肺虚痰热型之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清稀、口不渴、畏寒、便溏之慢性支气管炎不宜食用本方。

3)老雄鸭1只,冬虫夏草15g。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冬虫夏草置腹中,用丝线缝好,放沙锅中慢火炖烂熟,调味分次服食。每周1剂,连食3~4周。适于咳嗽久虚不复,或带痰血之肺虚痰热型之慢性支气管炎。

4)羊肉250g,小麦60g,生姜10g。共入锅炖成糊状,食盐适量,调味服食。每日1剂,分2次食,连食3~4周。适于咳嗽稀痰、畏寒怕冷等属虚寒痰盛型之慢性支气管炎。不宜用于咳嗽痰稠色黄、口渴咽干属痰热型之慢性支气管炎。

5)胎盘1个,怀山药30g,芡实30g。红枣10枚,生姜10g,白酒适量。胎盘洗'净,擦少量盐,开水烫煮片刻,冷水漂洗数次,切块。入锅加白酒、姜片炒透,与山药、芡实、红枣同入沙锅,加水炖至烂熟。调味分次服食。每周1~2剂,连食10剂。适于肺肾两虚久咳喘嗽者。不宜用于咳嗽痰多或有发热属实多虚少之慢性支气管炎。

6)雪梨、鲜藕各250g。梨去皮、核,藕去节、洗净。同捣烂,绞取汁。代茶频服。每日1剂,连服3~4周。适于咳嗽少痰、舌红、口干属肺阴虚之慢性支气管炎。不宜用于咳嗽、痰多、畏寒、便溏属虚寒痰盛之慢性支气管炎。2.饮食禁忌

(1)忌油煎炸及不发酵的面食:因为这些食物不易消化,食后妨碍脾胃运化,生热胀气,煎耗津液,助湿生痰,以致咳嗽、咳痰症状加重。无论是急性支气管炎,还是慢性支气管炎,都应当忌食煎炸之物。

(2)忌辛辣、油腻或过咸、过甜食品:甜食和咸食摄入过多会刺激咽喉,诱发咳嗽;辛辣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摄入过多,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出现黄痰、黏痰等症状时会助热化火,不利于控制炎症;过食油炸食物和肥肉及糖果、奶油等过甜食品等可助湿生热,致痰多黏稠不易咳出。

(3)忌海鲜食物:如黄鱼、带鱼、蟹、虾等应忌食。

(4)忌奶制品:因奶制品易使痰液变稠,感染加重,故应忌食。

(5)忌温补食品:本病常由外邪引起,故急性期禁止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公鸡肉、麻雀、海马、荔枝等。

(6)忌大量饮酒: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饮用一定量的白酒,尤其是少量葡萄酒或专治气管炎的药酒对本病有一定好处。但如果大量饮酒,不仅易造成肝损伤和脑萎缩,而且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减弱,容易使本病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可导致肺气肿和肺心病。

(7)忌过酸食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多食甘酸性凉食品,如椰子、樱桃等,因甘可以生津、酸可敛津,均可聚生痰湿。《医林纂要》说:“多食生寒痰。”支气管炎患者食用则会加重病情。

(8)忌食酱:酱味咸容易积湿生痰,痰浊阻遏肺气,会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故忌多食。

(9)忌过热、过冷食物:过冷或过热食物可刺激气管引起阵发性咳嗽,应忌食。【药物宜忌】

1.西医治疗

(1)抗菌消炎药物:根据病情选择有效抗生素,如有条件在应用抗菌药物前,留痰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为选药依据。抗生素可选用:

1)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发作时亦可用160万~240万U静脉滴注。青霉素注射前要先皮试。

2)红霉素:0.3g,每日3~4次,或1.0~1.2g,静脉滴注。

3)麦迪霉素:0.2~0.3g,每日4次,口服。

4)螺旋霉素:0.2~0.3g,每日4次,口服。

5)氨苄西林:2~6g/d,分4次口服或肌内注射,亦可静脉滴注。

6)先锋霉素:静脉注射0.5~1g,每日4次。磺胺类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唑(TMP-SMZ)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可加倍。还可用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等。当感染的症状缓解或减轻时,痰转为白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时,再用1周即可停用。以上介绍的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者,基本上可以解决,如果感染非常严重,特别是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体虚患者,如使用以上药物仍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可使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药物。

(2)支气管舒张药:慢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喘息型支气管炎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要解除平滑肌痉挛,通畅呼吸道,达到改善通气功能及平喘目的,药用:

1)氨茶碱类:氨茶碱:0.1~0.2g,每日3次,少数喘息严重者,静脉注射氨茶碱0.25g加25%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可用5%葡萄糖500mL加氨茶碱0.5g。每日总量不超过1g。二羟丙茶碱:口服0.2g,每日3次;0.25~0.5g,肌内注射;或加25%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或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氨茶碱缓释片:每次1片,每日2次。

2)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药:0.1%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多用气雾吸入;沙丁胺醇2~4mg,每日3次,口服,或雾化吸入0.2~0.4mg;特布他林气雾吸入0.25~0.5mg,或口服5mg,每日3次;氯喘气雾吸入0.3~0.5mg,或口服2.5~5mg,每日3次;氨双氯喘通气雾吸入10~20μg,或口服30μg,每日3次,亦有肛栓剂,每晚睡前肛门1粒;丙卡特罗口服25μg,每日2次。

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剂量因病情而异,通常剂量为100~400m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待病情初步缓解后,可改用泼尼松10mg,每日3次, 1个月后可改用10mg,隔日1次顿服,一般可在0.5~1个月停用。地塞米松,一般对氢化可的松无效者可选用此药,剂量为5~10m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用法与氢化可的松相同。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泼尼松口服,方法亦同上。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需服泼尼松者,予20mg隔日顿服,于2~3个月停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