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什么可以延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8:21:51

点击下载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命为什么可以延续

生命为什么可以延续试读:

生命为什么可以延续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ISBN:9787122244598本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生命为什么可以延续

不论是蔚蓝的大海、苍翠的森林还是白茫茫的两极,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显得更加迷人。

对于一个星球来说,生命无疑是十分珍贵的“奢侈品”,迄今为止,人类都还没有找到第二颗存在生命迹象的星球。地球上的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充满着神秘,我们熟悉身边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命,但我们却很少静下来观察它们,也很少思考它们存在的意义和它们延续的方式。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为什么会延续?

我们将从生命的定义开始,探究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消逝,一步步地揭开生命存在和生命延续的秘密。第一章生命为什么能够延续A1.什么是生命?

如果有机会从太空中俯瞰我们的地球,你一定会惊叹于她的美丽。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从静谧的农庄到幽僻的山谷、从深邃的森林到澎湃的大海、从荒凉的两极到热闹的草原,到处都有生命的存在。生命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不论是体型庞大的鲸鱼,还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菌,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生命。人们不难区分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什么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如果要给生命下一个定义却没有那么简单。从科学角度来讲,生命是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且能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生命的一般特征: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做出反应。以猫这种动物为例,小猫是被猫妈妈生出来的,这代表猫是可以繁殖后代的。小猫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食,同时也会把代谢后的废物排出身体,这说明猫在生长发育的同时也进行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小猫的长相与猫妈妈十分相像,但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不少差别,这就是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果我们在趁小猫不注意的时候猛地碰它一下,小猫一定会机敏地跳开,这就是猫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生命,就一定会发现它们全部都符合这些生命特征。

除了生命这个谜题, 21世纪困扰人们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宇宙的起源,而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将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次革新。如此看来,什么是生命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命?

A.鲸鱼

B.细菌

C.化石

2、下列哪一地点不存在生命?

A.农田

B.月球

C.南极

3、下列哪一项能够说明猫是有生命的?

A.猫的身体很柔软

B.猫的身体有一定的重量

C.猫有新陈代谢

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命的特征?

A.生长发育

B.新陈代谢

C.有一定的温度

正确答案: C B C CA2.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地球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摇篮,每天都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数目惊人的类似地球的星球,但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第二颗有生命迹象的星球,对于这些星球来说,生命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地球上的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对人类来说,100年的时间就已经很漫长了,那些能够活到100岁的老人更如凤毛麟角。然而,和地球的年龄比起来,100年的时间只能算是眨眼般的一瞬。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46亿岁了,而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只有几千年,人类想要探寻地球生命的起源,就必须借助科学实验的帮助。1959年,来自美国的化学家乌雷和米勒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在烧瓶中装入水、甲烷、氨气、氢气等物质,用来模拟地球刚刚形成时的大气和海洋,并用高压电弧放电的方式模拟原始地球大气中的闪电。一周后,烧瓶中居然产生了构成蛋白质的几种氨基酸,而蛋白质正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元素之一。这个实验无疑给人们揭示了生命发生的可能轨迹,科学家们认为,最早的生命诞生于远古的海洋,而当时复杂的大气环境和闪电提供的能量正是生命形成的基础。然而,关于简单的有机分子如何形成初级的生命,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

后来,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种原始的细菌化石,这种化石的年龄至少有34亿年,据此推测,地球生命的祖先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1、地球的年龄大概有多少岁?

A.5000岁

B.46亿岁

C.30亿岁

2、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大概有多少年?

A.几千年

B.几万年

C.几百万年

3、科学家们认为,最早的生命来源于哪里?

A.冰川

B.海洋

C.太空

4、生命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A.46亿年前

B.10亿年前

C.34亿年前

正确答案: B A B CA3.其他的星球上也有生命吗?

系列电影《星际迷航》是科幻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名字之一,自1966年至今,这部充满想象力的电影已经风靡了半个世纪。电影中,人类的科技高度发达,科学家和探险家们不断探索着银河系中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形形色色的外星人让观众叹为观止。《星际迷航》的风靡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和对外星生命的无限遐想,那么其他的星球上有可能有生命存在吗?我们都知道,生命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宜的大气条件和充足的水源,如果在某个星球上存在生命,那这颗星球就一定满足这个条件。1961年11月,11位权威科学家经过讨论得出了著名的宇宙绿岸公式,根据公式计算,仅仅在我们生活的银河系中,就有超过五千万个存在生命的星球,这些星球也像我们一样,期待着来自其他星球的生命信号。看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产生疑问,既然有这么多的外星生命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没见过“外星人”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宇宙实在是太大了。举例来说,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北斗七星,实际上距离地球约100光年,也就是说,即使用速度接近光速的飞船一刻不停地飞行,也要用100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而目前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M13星团离我们更是有2.5万光年之遥,可以想象,不管是我们还是“外星人”,都很难跨越如此远的距离限制。

值得欣喜的是,发射于1977年的旅行者1号飞船,已经于2013年9月13日成功飞出太阳系,进入了星际空间。从此以后,这艘携带着“地球名片”的航天飞船,会继续向宇宙最深处发送来自地球的问候。

1、人类发现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了吗?

A.发现了

B.没发现

2、宇宙绿岸公式是用来做什么的?

A.计算星球的绿化面积

B.计算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数量

C.计算生命的大概寿命

3、“光年”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

A.时间

B.距离

C.面积

4、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大概多远?

A.100米

B.100千米

C.100光年

正确答案: B B B CA4.地球上有多少种生命?

动物学家们曾在巴西的热带雨林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用喷雾麻醉了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昆虫,再利用事先布置好的纱网收集了这些昆虫。经过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其中有超过10%的昆虫是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这个实验说明,随着人类探索脚步的推进,新物种的发现会层出不穷,而根据国际物种勘测协会在2008年的一次报道:仅仅在2006年,新发现的动植物种数就达到了16969种。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生命种类十分繁多,要统计所有生命的种类绝非易事。想要系统地了解地球上生命的种类,我们首先要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现代的生物分类法,起源于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的巨著《自然系统》。在此书中,林奈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其分类。后来,人们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将物种的进化关系与林奈的分类系统整合,逐渐形成了沿用至今的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用界、门、纲、目、科、属、种对生物加以分类,从最上层的“界”到最精确的“种”,越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越相近。以我们自身为例,人类在动物界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属于灵长目、猩猩科、猩猩属、黑猩猩种。

在分类学的最上层,生物被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这5个界。接下来,这5个界又分别被划分为更多的门、纲、目、科、属和种。随着一级级的递进,生物从最开始的5个界,逐渐被细分为超过180万个种。可以说,系统分类学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序地排放到了自己的枝叶上。

1、著名生物学家林奈是哪国人?

A.中国人

B.德国人

C.瑞典人

2、《物种起源》是谁的巨著?

A.林奈

B.达尔文

C.沃森

3、下列哪一项不是系统生物学分类的级别?

A.门

B.纲

C.类

4、生物被分为几个界?

A.4个

B.5个

C.6个

正确答案: C B C BA5.生命是怎样延续的?

鲑鱼会为了产卵从大海洄游到大河,然后精疲力竭而死,一些雄性昆虫在交尾后会主动献出自己的生命,为雌性提供生产所需的营养,而一种生活在法属圭亚那的雌性蚓螈,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喂养刚出生的孩子。对于许多动物或植物来说,繁殖下一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它们自己的生命。生命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对寿命有限的生物来说,唯有繁衍后代才能使整个种群得以保存。所以,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就是它们生命的延续。与我们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生命大多与我们一样年轻,如果没有我们和它们的前辈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今天的地球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机勃勃。生命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会在一代代的新老更替中不断前进,延续种群的希望。繁衍生殖是生命延续的方式,而生物生殖的方式可以被简单地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的参与,这种生殖方式在原核生物和植物中较为常见。有性生殖的方式常见于多数的植物和绝大多数的动物,这种生殖方式需要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相结合。

有趣的是,虽然绝大多数生物不是无性生殖就是有性生殖,但竟还有一些生物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生殖方式繁衍后代,这真可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啊!减数分裂

1、下列哪一项不是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现象?

A.鲑鱼洄游

B.昆虫吃掉伴侣

C.猎豹追逐羚羊

2、为了延续种群,生物需要做什么?

A.侵略其他种群

B.休养生息

C.繁衍后代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繁衍方式的分类?

A.无性生殖

B.有性生殖

C.多性生殖

4、无性生殖常见于下列哪类生物?

A.原核生物

B.哺乳动物

C.灵长类动物

正确答案: C C C AA6.什么是无性生殖?

马铃薯(俗称“土豆”)作为中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常吃的土豆,并不是从种子发育而来的。每到种植季节,农民们会将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小块,然后将这些块茎直接埋进土里,三个月后,这些马铃薯块茎就会长成一个个成熟的马铃薯,再次被挖掘出来。与其他植物不同,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配对结合。我们把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相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作无性生殖。除了马铃薯块茎的营养生殖,植物界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还包括花卉和水果的扦插、嫁接等。在植物界之外,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以及许多昆虫的单倍体生殖也都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中,由于没有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的结合,所以子代不经历遗传信息的重组,其遗传物质和亲代完全相同。所以,运用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的植物,更容易保持亲代优良的性状。但是对于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凶险的动物来说,由于缺少了生殖竞争,无性繁殖的方式并不利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所以无性生殖仅出现在较为低等,进化较为缓慢的生物当中,如单细胞的草履虫、涡虫等。

与有性生殖的生物一样,无性生殖的生物也经历了大自然上亿年的筛选,往往能够在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恶劣环境的约束中找到生长繁殖的平衡点。树木嫁接

1、马铃薯的生殖方式属于下列哪一种?

A.无性生殖

B.有性生殖

C.嫁接生殖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无性生殖?

A.嫁接

B.扦插

C.胎生

3、下列哪种动物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A.蚱蜢

B.草履虫

C.毛毛虫

4、为什么无性生殖的生物可以保持稳定的性状?

A.子代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

B.子代不需要遗传物质

C.子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

正确答案: A C B AA7.什么是有性生殖?

萤火虫会用夜空中闪亮的光芒寻找伴侣,兰花会用醉人的香气吸引昆虫把花粉带给远处的伙伴,雄性孔雀会用开屏的方式吸引雌性孔雀……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有趣现象中,其实都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为了繁衍后代而使出的技巧。对于生物来说,两性的出现为物种的演化开拓了新的纪元。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当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各一半染色体,会在子代细胞中重新组合成一套新的遗传物质,通过不同个体的配对组合,子代生物就有了一定的多样性。不仅这样,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遗传物质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变,所以就有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说法。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转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举例来说,当生存环境发生剧变时,如果某个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发生了有益于存活的基因突变,那么它只能把这个突变遗传给它的后代,而那些没有发生突变的同伴会被环境淘汰。但是,如果某个有性生殖的生物发生了这种有益的突变,它就能够通过交配的方式将这个有益的基因遗传给更多的后代,从而保持了整个种族的延续。所以,有性生殖的出现,提高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在生命出现后的30多亿年中,前20多亿年的生物还停留在无性生殖的阶段,遗传方式保守,进化速度十分缓慢。随着有性生殖的出现,后10亿年来的生命出现了井喷式的进化。在现存180多万种生物中,有性生殖的物种占了98%以上,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1、下列哪种行为与有性生殖无关?

A.向日葵面向太阳

B.蜜蜂传粉

C.孔雀开屏

2、有性生殖生物是从什么发育来的?

A.精细胞

B.卵细胞

C.受精卵

3、“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A.遗传物质会发生突变

B.龙是神秘的生物

C.没有科学道理

4、有性生殖的生物占所有生物的比例是多少?

A.大约50%

B.大于98%

C.100%

正确答案: A C A BA8.生物为什么会死亡?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个体,总是逃不过死亡的结局。自古以来,如何延长人类的寿命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惜,无论人们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那么,生命为什么会死亡呢?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对每一个细胞来说,都有一套调节生长的机制,这种机制控制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死亡。对大多数细胞来说,死亡的命运是一定的,因为细胞会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完成自我更新,而那些衰老的细胞就会被基因控制,主动走向死亡。这个新老更替的道理,在生物种群中也同样存在。对于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用新生个体代替衰老个体可以保证整个种群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生物在不断繁殖的同时逃避了死亡的机制,那么生物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多,直到用尽了自然资源,而到了那时,这个生物种群乃至生物圈的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灭顶之灾。由此可见,生物的死亡是保持自然秩序的必要程序。

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不能给生命提供一个完美的生存环境,相反,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会在生物个体中不断地积累,这些不利的因素也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1、人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

B.真气

C.水

2、正常细胞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A.永生

B.死亡

C.变成化石

3、如果某种生物不断繁殖又不会死亡,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分外热闹,欣欣向荣

B.资源枯竭,生物灭绝

C.没有变化,一切如常

正确答案: A B BA9.龟为什么比人类长寿?

龟是动物世界里不折不扣的长寿明星。曾经有一位韩国渔民抓住过一只背上布满苔藓的海龟,这只重90千克,身长1.5米的海龟经过科学家的估算,已经有大约700岁的年龄了。那么,龟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呢?曾经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龟行动迟缓,新陈代谢极慢,这样慢节奏的生活让它们的生命过程也随之按下了“慢放”键。不过,这个说法似乎和我们倡导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背道而驰,有些人还也以此为借口拒绝进行体育锻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动物身体的细胞里有一种调节细胞分裂的“时钟”,它限制了细胞繁殖的代数及其生存的年限。人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到50代时,就再难以往下延续了,而龟可以达到110代,这说明,龟细胞繁殖代数的多少,同龟的寿命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其实,如果仔细查阅资料,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龟都是长寿的。比如有些常见的小型龟的寿命一般就只有十几年,而那些相对大型的龟往往都能活到百岁以上,所以决定龟类寿命长短的最大因素,其实是它们不同的遗传基因。

有趣的是,那些寿命长、体型大的海龟的后代,常常会因为各种环境中的危险而早早夭折,而其他的龟类虽然寿命不长,但后代的成活率往往较高,新老更替也更快。这样一来,不管是长寿的龟、还是短寿的龟,都能在自然界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海龟乌龟

1、动物界的“长寿明星”是什么?

A.人类

B.龟

C.猫

2、人类的细胞在体外可以培养多少代?

A.50代

B.110代

C.可以无限培养下去

3、关于乌龟的寿命,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乌龟都能活到100岁

B.乌龟的寿命大概是15岁

C.乌龟的寿命有长有短

正确答案: B A CA10.生物为什么会灭绝?

看过动画电影《冰河世纪》的观众应该对其中的三位主角印象深刻。而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电影中的猛犸象、剑齿虎和古树懒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大象、老虎和树懒并不是同样的动物。其实,这些在冰川时代大量存在的物种早已灭绝,今天的人们只能靠化石来想象它们活着时的样貌。那么,这些曾经活跃在地球上的动物,为什么没有存活到今天呢?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生物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大自然。比如,6500万年前,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让地球上的恐龙和古生植物几乎灭绝殆尽。而曾经四次出现的冰河时期,每次到来都会改变全球气候带分布,导致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灭绝。除了自然环境巨变带来的灾害,有些生物的灭绝是顺应了生物演化的趋势。比如,当一些动物进化出了甲壳的结构时,那些没有甲壳保护的软体动物就很快变成了食肉动物的最佳捕食对象,从而迅速走向灭绝。

不管是自然环境的巨变还是动物种群的演化,它们带来的物种灭绝都是大自然的选择,是缓慢且有规律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的活动已经成为了现代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人类在发展自身生存空间的同时,常常会对其他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破坏,而大量废水废气的排放会直接影响低等生物的生存,并间接影响到食物链中更高等级的生物的生长繁殖。此外,大量的动物被送上人类的餐桌,如曾经生活在毛里求斯的渡渡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82年的时间就彻底灭绝了。恐龙猛犸象剑齿虎

1、下列哪种动物目前还存在?

A.剑齿虎

B.猛犸象

C.松鼠

2、恐龙灭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哺乳动物大量捕食恐龙

B.小行星撞击地球

C.外星人捕杀恐龙

3、目前,导致生物灭绝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A.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

C.小行星撞击

4、渡渡鸟为什么会灭绝?

A.人类捕杀

B.食物短缺

C.火山喷发

正确答案: C B B A第二章微生物生命的延续A11.最小的生物是什么?

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的个头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巨大的蓝鲸对比于微小的蚂蚁,成吨重的河马对比于可以飘在水面的水蝇。16世纪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观察到了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命,我们熟悉的细菌就属于这种微小的生命,通常是被称为微生物。但是微小的细菌并不是最小的生命,病毒就远远小于细菌。1892年,俄罗斯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病毒,它们实在太小了,根本无法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到,必须依靠可以放大几万倍或几十万倍的显微镜。开始人们认为病毒不是生物,因为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仅有一个核酸的核心和蛋白质的外壳,并且不能像其他微生物一样在培养基中生长,必须依赖细胞生长。但是最后病毒还是被归为生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竟然发现了比病毒更小的生物。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植物病理学家迪纳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时,发现致病元凶是一种类似病毒,但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生命物质。这种物质被命名为“类病毒”。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只有核酸,目前被认为是最小的生物。

从看到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到发现比细菌更微小的病毒,再到发现目前最小的生命类病毒,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在逐渐深入。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在将来人们会发现比类病毒更小的生命体。破伤风病毒

1、下列哪种生物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A.蚂蚁

B.水蝇

C.细菌

2、最小的生物是什么?

A.细菌

B.病毒

C.类病毒

3、下列哪一项不是组成病毒的结构?

A.蛋白质外壳

B.核酸核心

C.细胞核

4、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显微镜发明于16世纪

B.病毒必须依靠细胞才能生长

C.病毒不是微生物

正确答案: C C C CA12.病毒是怎么“生”小病毒的?

母鸡生鸡蛋孵化成小鸡,青蛙产卵受精后变成小蝌蚪,植物开花授粉后结为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种子起传播与繁殖的作用。而我们人类,是母亲十月怀胎,产出小婴儿。那病毒是怎么“生”小病毒的呢?病毒也有爸爸和妈妈吗?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结构也十分简单的原始生物,它们的组成部分只包括装载遗传物质的内核和包裹它的外衣壳。病毒不能离开细胞而生存,所以如果病毒想产生更多的“小病毒”也必须依赖于细胞。当病毒遇到细胞时,它就会紧紧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并且穿透细胞膜,同时病毒会把自己的核酸核心注入细胞体内。这个核酸核心包含着病毒的所有遗传信息,一般为DNA或RNA。而这些遗传物质可以通过一系列生理活动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基因表达。病毒的遗传物质一旦进入细胞体内,一边自我复制,一边利用细胞内的能量和物质产生自己需要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中,一些是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一些则组装成为新的蛋白质外壳。这样,病毒就由一个核酸核心复制出成百上千个新的核酸核心,同时又产生了成百上千的蛋白质外壳。一切准备就绪后,核酸核心与蛋白质外壳重新组装成新的病毒,然后被释放出细胞。接下来,这些病毒又继续寻找下一个细胞,重复上面描述的过程,再产生更多的病毒。

在了解这些之后,你会发现,在病毒产生大量“小病毒”的过程中,并没有所谓的“病毒爸爸”和“病毒妈妈”。这仅仅是一个病毒自我复制的结果。

1、关于病毒的繁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毒的复制依赖细胞

B.病毒是从“病毒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C.病毒的复制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制

2、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A.DNA

B.RNA

C.QNA

3、病毒每次复制可以“生”出多少新病毒?

A.1个

B.1~4个

C.成百上千个

4、病毒完成复制后,接下来会做什么?

A.继续留在细胞里

B.被释放出细胞,寻找新的细胞再产生更多的病毒

C.被释放出细胞,进入空气

正确答案: B C C BA13.有没有“好”的病毒?

一提起病毒,人们往往会感到害怕,无论是常见的流感病毒,还是当年肆虐的SARS病毒,都给人们带来病痛与折磨。但有趣的是,病毒也并不全是“坏”的,很多病毒也有对人类有用的一面,并且可以被人们所利用。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它们可以特定地感染某一类细菌,导致该细菌破裂死亡。因此,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对抗某些细菌。比如,医生可以在烧伤患者的伤口处涂抹噬菌体来抵抗绿脓杆菌。科学家们发现,健康人的身体中也存在着噬菌体。比如,存在于牙龈周围的噬菌体可以很好地抵抗细菌,保护组织细胞。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能够感染昆虫的病毒被做成杀虫剂,这些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又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人们利用病毒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病毒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萨科奇病毒可以在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情况下精准地杀死乳腺癌的癌细胞,医生利用这个原理治疗了许多乳腺癌患者。有些病毒可以在“穿梭”肠胃时不被降解,人们利用这个特性将其制成口服疫苗的载体,让疫苗安全地通过肠胃而不被消化。

如今,很多病毒早已被人类“驯服”,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病毒将一心一意地为人类服务。噬菌体

1、病毒都是“坏”的吗?

A.都是

B.都不是

C.不都是

2、下列哪种病毒可以被人类利用?

A.SARS病毒

B.流感病毒

C.噬菌体

3、噬菌体感染的对象是什么?

A.病毒

B.细菌

C.人类细胞

4、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被人类利用的例子?

A.防治松毛虫的杀虫剂

B.萨科奇病毒

C.SARS病毒

正确答案: C C B CA14.艾滋病可以治好吗?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恶性疾病。人们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该病毒就会攻击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使大量的T淋巴细胞死亡,从而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一旦丧失免疫功能后,就非常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最终走向死亡。从1981年美国第一次报道了5例艾滋病患者,时至今日,虽然,科研工作者们穷尽一生研究、防治艾滋病,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然缺乏根治艾滋病病毒的有效药物。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鸡尾酒”疗法。鸡尾酒是西方人喜欢的一种饮酒方式,他们将几种不同风格的酒、饮料调在一起,形成风味独特的饮品。而鸡尾酒疗法也酷似鸡尾酒的调和方法,医生同时使用多种抑制病毒活性的药物,将它们搭配在一起给患者服用,从而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自从“鸡尾酒”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全世界已经有很多患者从中受益,延长了生命的同时也提高了生存质量。“鸡尾酒”疗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但目前仍然没有彻底根除艾滋病病毒的特效药物,所以艾滋病仍然是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

虽然目前人类并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是由于艾滋病病因明确,对艾滋病病毒研究逐渐深入,人类攻克艾滋病将指日可待。

1、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毒

B.噬菌体

C.细菌

2、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攻击什么细胞?

A.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血红细胞

3、什么是“鸡尾酒疗法”?

A.艾滋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定时定量引用鸡尾酒

B.在治疗艾滋病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每种药物都能特异性地杀灭或抑制艾滋病

C.中医疗法,用鸡尾炮制的烈酒,用于治疗疾病

4、艾滋病患者最主要丧失的是什么生理功能?

A.体温调节功能

B.运动功能

C.免疫功能

正确答案: A B B CA15.什么是细菌?

我们非常熟悉细菌这个词,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常会有它的影子:吃饭前,妈妈会嘱咐我们洗手,以免细菌从口入;酸奶中有许多益生菌,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摔倒后腿上有了伤口,医生会小心翼翼地消毒,除去伤口的细菌从而帮助伤口愈合;不能随地吐痰,因为痰液中的细菌会跑到空气中危害其他人的健康。细菌无处不在,但又无处可见。其实细菌非常的小,我们肉眼是根本不能看到的。要想看到细菌的“庐山真面目”,就必须借助显微镜的帮忙。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之后,人们对细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简单来说,细菌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有的细菌是球状的,有的是杆状的,有的则是螺旋状的。不管它们的外形如何,每一个细菌的基本结构都是相似的:首先最外层是细胞壁,就像是细胞的外壳,保护着里面的其他结构;有些细菌的细胞壁上还会长有鞭毛;细胞壁里面就是细胞膜,细胞膜包含着液体状的细胞质和承载了遗传物质的核酸。每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细胞,它们可以在自然界中独立地生存。

细菌既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可怕的敌人。人类的肠道中有很多有益细菌,它们一直生活在肠道里,帮助人们消化分解食物。但是细菌也可以导致疾病。比如,幽门螺杆菌,它们生活在人的胃中,导致胃炎,并且已证实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癌的发生。细菌感染也是人类手术的一大敌人,有些手术本身做得非常成功,病人却死于细菌感染。菌落

1、谁第一个发现了细菌?

A.列文虎克

B.富兰克林

C.达尔文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常见的形状?

A.球状

B.杆状

C.多面体状

3、下列哪一项是细菌不存在的结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4、细菌可以在自然界中独立生存吗?

A.可以

B.不可以

正确答案: A C C AA16.细菌会自然产生吗?

吃剩下的食物,如果储存不当,常常会腐败变质,发出难闻的气味。那好好的食物,没人碰它更没人放腐败的东西进去,经过一段时间怎么就变质了呢?如果取一些变质的食物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也就是说,是因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才导致食物变质的。那么起初一切正常的食物,怎么会有这么多细菌呢,细菌是怎么产生的呢?很久以前,人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回想食物变质的过程,看起来细菌像是自然产生的,所以很多人真的认为细菌是自己产生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反对这个“自然产生”的说法。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分别做了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但是在那个时代,不论哪一方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1862年,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从而证明了细菌是不会自然产生的。巴斯德给烧瓶安装了一个S型的细长的瓶颈,烧瓶中装有肉汤。给烧瓶加热煮沸肉汤后,让肉汤自然放凉,瓶口没有密封,新鲜的空气可以通过瓶颈接触到肉汤表面。但是经过了几个月甚至3年的时间,肉汤仍然没有变质浑浊,仅在瓶颈的弯曲部分有细菌生长。3年后巴斯德晃动烧瓶,很快肉汤就变质了。原来,煮沸的肉汤杀死了肉汤和烧瓶中的细菌,水蒸气又杀死了瓶颈中的细菌。冷却后,虽然空气可以自由流通,但是在空气中的细菌通过弯曲的瓶颈时,被阻拦在了瓶颈弯曲处,并没有到达肉汤表面。所以即使经过了3年之久,肉汤仍然没有变质。但是当晃动烧瓶时,细菌就脱落到肉汤里了,于是细菌就在肉汤中迅速繁殖了。所以巴斯德的实验告诉我们细菌是不会自然产生的。

1、食物腐败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细菌

B.病毒

C.食物本身的物质

2、细菌是否可以自己产生?

A.可以

B.不可以

3、谁证明了细菌是不会自然产生的?

A.巴斯德

B.列文虎克

C.林奈

4、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鹅颈瓶实验中的肉汤经过3年之久都没有变质的原因?

A.给肉汤加热时,高温水蒸气把瓶颈中的细菌都杀死了

B.空气中的细菌通过弯曲的瓶颈时,被阻拦在了瓶颈处,没有到肉汤中

C.鹅颈瓶中完全没有长出新的细菌

正确答案: A B A CA17.细菌为什么繁殖得那么快?

细菌繁殖速度是惊人的。制作酸奶的过程就可以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酸奶中主要有大量的乳酸菌,在自己家制作酸奶的时候,需要准备一大碗普通牛奶和一小勺酸奶。将酸奶放进普通的奶里面,酸奶中的乳酸菌就像“种子”一样“种”在奶里面。将奶放在较温暖的地方,几个小时后,这一大碗普通的奶,就全部变成酸奶了。可见乳酸菌繁殖的速度有多快。那么细菌为什么繁殖得那么快呢?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细菌是怎么繁殖的。细菌进行的是简单的二分裂无性生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细菌,自己分裂成两个子代的细菌,这两个子代细菌分别分裂成两个细菌,就得到了4个细菌,以此类推。别小看这种简单的分裂方式,如果进行一下计算,就可以知道数字以这种方式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况且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需要的时间并不长。一般为20~30分钟。不妨来做个简单的计算。以大肠杆菌为例,一个大肠杆菌分裂成两个大肠杆菌需要20分钟,变成4个大肠杆菌就需要40分钟,以此类推8小时后,一个大肠杆菌就会变为200万个大肠杆菌,10小时后就可超过10亿个。当然也有个别的细菌每个分裂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如结核杆菌需要18~20小时。但是比起其他物种的生殖速度,细菌的繁殖速度还不是最快的。菌细胞生长截片二分裂

1、制作酸奶时,为什么在牛奶中放入一小勺酸奶?

A.需要酸奶中的乳酸菌

B.需要酸奶的酸酸的味道

C.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作用

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A.有性生殖

B.出芽生殖

C.二分裂

3、一个细菌分裂为两个细菌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A.1天

B.1~2小时

C.20~30分钟

正确答案: A C CA18.青霉素是怎么发现的?

许多人感冒发烧后,会注射青霉素治疗。青霉素实际上是一种抗生素,也就是可以抵抗细菌的物质。它也是第一种被用来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而青霉素的发现却是个看似有些偶然的过程。青霉素是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的。1928年,弗莱明在一个培养皿中接种了细菌后,并没有及时盖上盖子就急匆匆地去度假了。当他再次回到实验室去查看培养皿时,吃惊地发现一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绿色的青霉菌。透过显微镜,弗莱明惊喜地发现那些青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已经全部死亡了,这很可能说明青霉菌能够分泌一种杀死其他细菌的物质。后来经过鉴定,这种青绿色的霉菌是青霉菌,于是弗莱明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是他没有成功提纯到这种物质。1929年,弗莱明公开发表了他的发现,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人关心他的实验。

后来,弗莱明将菌种提供给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这两位科学家成功地提取出青霉素,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945年,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弗莱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