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22:06:52

点击下载

作者:泡爸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

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试读:

导言

这本书的章节与《时间简史》一一对应,所阐述的思想也完全一致。

不同的是,没有任何物理基础的孩子、中学物理忘得一干二净的成年人,也能够完整、明白地看懂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

这本书将孩子带入一个完全可以理解,又激发想象的宇宙时空,开启科学热情。第1章我们的宇宙图像

宇宙中的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当有人把这个问题提给牛顿的时候,牛顿知道,他必须回答。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呢,谁让他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者呢。

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之处,正跟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有关。

万有引力定律是一条优美、和谐、简单的定律,咱们有必要讲一下: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成反比。

问题就出在这里。

宇宙中的行星受到恒星的吸引,行星转动时产生向外的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恒星对它的引力相等,所以,行星围绕恒星转动,这一点不难理解。

难以理解的是,宇宙中有那么多的恒星,恒星之间也是有引力的,这些恒星为什么没有在相互间引力的作用下,塌落聚集,一起落到某个地方去呢?

难道,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中的恒星不起作用么?那这定律也太不咋地了吧?关于宇宙中星球的问题,早在牛顿之前4000年,古希腊人就已经开始琢磨了。他们的认识是从地球开始的。他们很聪明地意识到,地球可能是个圆球。站在地球的北极,北极星在头顶正上方,需要仰视;站在赤道,北极星在水平方向,可以平视。

这个意识首先来自于对船的观察,观察地平线外驶来的船,古希腊人注意到,这些船总是先露出船帆,然后再露出船身。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

这个意识还来自于对星空的观察,古希腊人发现,旅行时,越往南走,天空中的北极星就越低,更加靠近地平线;而越往北走,北极星就越高。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非常可惜,古希腊人没机会走上北极点,如果他们走到北极点,他们还会发现,北极星已经升到了他的头顶,因为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地平线上,船总是先露出船帆。

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观察更加仔细,他发现,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圆的。

结合这些观察,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说:地球是圆的。这个结论很正确。他还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月亮、行星、太阳,以及其他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围绕着地球转动,他们的转动轨道是标准的圆周形。

我们都知道,后面这些结论是有问题的。但麻烦的是,西方世界很有势力的基督教会完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且把这个观点跟上帝创造世界联系在一起。

教会不好惹。1800年后,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判断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但他迟迟不敢正式公布,40岁就判断出的理论,到70岁才敢写成书。拿到书的当天,哥白尼去世了。哥白尼的宇宙模型: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们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后来,伽利略用他的天文望远镜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他观测到,木星的几个小卫星是围绕木星旋转的,而不是如地心说的理论,全都围绕地球旋转。

再后来,开普勒提出,行星的运动轨迹,不是圆周,而是椭圆。有意思的是,开普勒的结论来自于它的实际观测,而他本人,却对这一观测结果很不喜欢,他觉得,椭圆实在不如圆周完美、和谐。伽利略和他的著作《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书影。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都曾受到过教会的迫害。牛顿比他们幸运,到牛顿的年代,科学已经从被教会打压的异端邪说转变成受到公众尊重的知识。前人的努力,帮助牛顿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千万别迷信万有引力定律来源的苹果说,如果没有开普勒的理论基础,牛顿被苹果砸100次,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讲到牛顿,让我们再回到宇宙中星球分布的问题。牛顿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如果宇宙中只有少量的恒星,显然他们会相互吸引,落到一个中心点。但宇宙中有无限多的恒星,分布在无限广的空间里,所以,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恒星落去的中心点。但是,这个解释难以令人信服。按照牛顿定律,如果只有少量恒星,那么它们就要塌落聚集。那么,即便在这些恒星周围添加更多牛顿与开普勒均匀分布的恒星,按照牛顿定律,添加的恒星对原来那些少量恒星是不会产生影响的。原来的,该塌还是要塌啊。

所以,牛顿的解释站不住脚。

后来,有人帮牛顿解释说,星球间的距离非常大时,引力就不再是引力了,而变成了斥力。这些引力和斥力,保证了宇宙中星球的稳定平衡。

可是,如果宇宙真是这样的话,那宇宙的平衡岂不太脆弱了?任何一个领域的恒星位置稍微有一点变化,宇宙的平衡就要被彻底打破。

宇宙如何保持平衡这个问题,牛顿没能正确回答,牛顿的同时代科学家也没能正确回答。甚至,牛顿之后200年,一直也没有人能够正确回答。

科学不够发达的时候,很多科学问题是被当做哲学或神学问题思考的。比如宇宙的起源,最先给出解释的是几大宗教。

哲学家也喜欢干这事,牛顿之后,有个相当著名的哲学家,康德,非常认真地思考了宇宙起源和时间问题。结果呢?这位理性哲学大师在自己的思考中迷失了。对于宇宙有没有起源的问题,康德发现,无论怎样回答,总有矛盾:如果宇宙没有开端,那么时间就是无限的,怎么可能存在无限的时间呢?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在这个开端之前呢?岂不还是有着无限的时间?时间不可能是无限的呀。

这个问题,还是得靠科学来回答。

1929年,哈勃在观测中发现,宇宙中,远处的星系正在离开我们远去。这个结论让他认识到:宇宙正在膨胀。很快,这一见解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宇宙正在膨胀,星球相互远离。

宇宙正在膨胀,宇宙并非处在一个静止、稳定的状态上。这一发现,解释了牛顿没法回答的问题,宇宙中的星球,正如气球上的几个黑点,随着气球的不断变大而远离,膨胀的力量使它们不至于塌落聚集。

宇宙正在膨胀的发现也预示着,宇宙是从一个点开始的,那是一个尺度特别小、密度特别大的点,宇宙正由这个点的大爆炸而来。

在这个点里,科学理论失效了。大爆炸之前,时间也不存在。科学发现解决了康德的困惑,宇宙不存时间不是无限的,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个点开始的。

科学的发展是有节奏的,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但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1800年后,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他以为星球们在做圆周运动。开普勒观测到星球的椭圆运动轨迹,他本人却不喜欢这个观测结果。

然后,牛顿站在开普勒的肩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这些定律使牛顿成为人类历史上几乎是最重要的科学家。

接下来,你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并不完美,某些方面,甚至牛顿本人也不买账。银河系中心。

当牛顿的运动定律与某些观察结果不一致时,爱因斯坦找到了新的理论:相对论。相对论使爱因斯坦名扬天下,他被认为是牛顿之后最值得与牛顿相提并论的科学家。可是,相对论也束缚了爱因斯坦,使得他迟迟不肯接受另一个重要的科学理论:量子理论。

接下来我们会讲到,相对论有正确的地方,量子理论也有正确的地方。但它俩之间并不协调,甚至相互违背,怎么办?

不用担心,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对于求知,人类有着深切的意愿,科学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要到哪里去?

或许,某一天,这些哲学意义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回答。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时空弯曲。第2章空间与时间

亚里士多德非常相信思维的力量,他认为,统领宇宙的规律,可以用纯粹的思维找到,他不觉得实验和观测,有多么大的必要性。

亚里士多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同时释放两个物体,重的那个,一定比轻的那个,落得更快。

之后的1900年里,这个说法从未遭遇挑战,直到被伽利略否定。

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抛下两个铁球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实际发生。不过,伽利略确实做了类似的斜坡实验:让不同重量的球从光滑的斜面滚下。通过观测,伽利略的结论是,球体滚落的时间,跟它的重量没有关系。

伽利略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它还开启了“实验科学”的大门。近代科学也被称为“实验科学”,每一条科学规律都必须得到实验的验证,而且要经得住反复验证。这种实验精神,来自伽利略,这也是伽利略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也可以说,是伽利略将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工作彻底区分开来,哲学家负责思考,科学家负责观测和实验。在月亮上不存在空气阻力,一根羽毛和一个铅球以同样的速度下降。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牛顿总结出他的三大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也是如此地优美、和谐、简单,我们讲一下最简单的第三定律吧。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简单吧?容易理解吧?牛顿运动定律带给牛顿极大的荣耀和成就。

但是,前面讲过,牛顿运动定律所揭示的一个事实却让牛顿非常不舒服。

这个事实是:物体间的运动状态都是相对的,所以,宇宙中不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

一个物体处在什么位置,处在哪个空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位置,也没有绝对空间。

这一点在生活中不难理解。当一个物体以10千米/秒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运动,对比跟它同一方向以8千米/秒运动的物体,则它的运动速度是2千米/秒。而如果与它自己相比,它的速度其实是零。

正如一个人在运动的火车里起跳,他跳一次,落回原地;过一会,再跳一次,又落回原地。在他自己看来,两次跳跃并没有空间上的区别。但对于火车外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这两次起跳完全发生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空间。

然而,发现这个观点可以被推广到整个宇宙,牛顿感到非常难以接受。他认为,如果宇宙中没有一个绝对的静止状态,那么,这个宇宙也太没秩序、太没意义了。

如果牛顿多活200年,知道20世纪初的科学发展状况,他的态度,可能会从拒绝接受,变成大为恼怒。因为,这时候,科学家们不但不认可绝对空间,他们甚至认为,时间也不是绝对的。

也就是说,两个人使用同样的钟,为同一件事计时,任何误差都没有。但事情结束时,两个人的钟却显示不一样的时间。

这怎么可能?

不但可能,而且是必需的。

没有绝对时间的观念,起源于人们对光的认识。

起初,有人发现,光是有速度的。

很多年后,两个美国科学家决定对光的速度进行测定,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进行光速测定,因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地球的运动方向跟太阳光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地球处于不同运动方向时,太阳光的速度应该有所不同。

1887年,这两个人得出了惊人的结论,这个结论之所以惊人,因为跟他们的预想截然不同,这个结论是:无论地球如何运动,太阳光的传播速度完全一致。

这怎么可能呢?

当地球向着太阳运动时,太阳光速应该快啊,因为,还要加上地球运动的速度嘛。

当地球背着太阳运动时,太阳光速应该慢啊,因为,还要减去地球运动的速度嘛。

所以,这两个人的结论才惊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物理学家麦克尔逊,另一个是化学家莫雷,这个实验被称为著名的麦克尔逊一莫雷实验,麦克尔逊还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这个结论对物理学界的震惊可想而知,因为,它彻底否定了牛顿运动定律。这就等于说,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开,旁边开过一辆更快的火车。那辆火车的速度,不管是跟地面比,还是跟开着的汽车比,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嘛!不管朝哪个方向跑,太阳光照射过来的速度是一样的。

在速度慢的世界里,确实不可能。但是在速度快的世界里,速度快到可以跟光速相比的时候,这事就可能了。

1905年,爱因斯坦用他的狭义相对论说明了这个可能性。

狭义相对论包含以下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

不管观察者处于什么运动状态,物理定律不变。光速不变性原理:

任何光线都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来自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

狭义相对论认定光的速度是恒定的。两个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各发出一束光,在相同的时间里,两束光走过的距离不一样,但光的速度是一样的。而在第三者测量的“相同的时间”里,这两个物体所经历的真实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天哪,时间居然可以跟着速度变化,可快可慢!时间变成了相对的,绝对时间也不存在了。

这个结论不但会让牛顿大为恼怒,恐怕现在也还有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如果一个人乘飞机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往东飞,他的速度等于飞机的速度加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相比往西的飞机,往东的速度更快。他所经历的时间,就比那个往西飞的乘客更短。这个结果,已经被精准的钟表测量所证明,也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换一种形象通俗的说法,这叫时钟变慢,运动使得时钟变慢。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足够快,快到可以跟光速对比,那么时钟变慢的效应将会非常明显,以至于出现儿子比老爸还老的现象。

回到飞机的例子,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寿命更长一些,可以绕着地球往东飞,连续飞一辈子,大概可以增寿零点几秒。

狭义相对论还表明,一个物体的质量也跟速度有关,速度变大,质量也随着变大。当一个物体以10%光速运动,它的质量将增加0.5%;当它的速度达到光速的90%,它的质量将变成原来的两倍。速度再往上,离光速越近,这个物体的质量增加越快。它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因为那时,它的质量将变得无限大。这也是狭义相对论的另一个简单明了的结论,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地球上,沿地面行走,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弧线,而不是直线。

狭义相对论太伟大了,它解决了光速不变的问题,很多人为之欢呼。

但爱因斯坦却发现了问题。

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8分钟,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感受到的太阳光,是8分钟之前的。如果太阳突然消失,8分钟后,光才停止。可是,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也会突然消失,不会等8分钟。

那不等于说,引力比光跑得快吗?凭什么?引力可以跑得比光还快呢?

这个问题,爱因斯坦从1908年开始琢磨,一直琢磨到19巧年,想明白啦,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什么是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说,引力不是力,而是一种弯曲。

引力是一种弯曲?这是什么鬼话?听不懂啊。

是的,广义相对论不好懂,如果广义相对论好懂,爱因斯坦就不那么稀罕了。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后的几年里,科学界流行一个有趣的说法:世界上真正懂广义相对论的人,包括爱因斯坦,只有三个。当然这句话有开玩笑的性质。

一个人从北京出发,直直地走到广州,他走过的路是一条直线吗?不是,他走过的是一条弧线,因为地球是圆的。

一个物体放在那里,一动不动,1小时后,它的位置变化了吗?从三维空间来看,没有变化,但是,如果把时间也算作一个变量,在增加了时间的这个四维空间里,它变了。

质量的影响可以带来空间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质量,能够引发其周围空间一时间的弯曲,这种弯曲,在广义相对论之前,被称为引力。

有点似懂非懂?别担心,不影响阅读后面的内容。远处行星发出的光线,在太阳的引力下,发生了折射。

我们来看看广义相对论的结论吧:

广义相对论认为,遇到质量大的物体时,光线是会弯曲的。比如,一些恒星的真实位置,可能跟我们观测到的不一样,因为,它所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太阳时,被太阳给弯曲了。光线可以弯曲的结论,后来被科学观测证明了。

广义相对论还认为,地球上的一个水塔,其顶部的钟和底部的钟,走得不一样,底部的应该慢一些。这一点,也被科学实验证明了。从广义相对论出发,还可以推断出:宇宙必须有一个开端,并且可能有个终结时刻。有意思的是,广义相对论推断出宇宙的开端,宇宙的开端却否定了广义相对论,整死了广义相对论。什么意思?接着往下看。人们发现,安放在塔基的更靠近地球的钟比安放在塔顶的钟走得慢一些。第3章膨胀的宇宙

定势很可怕。

很多时候,一个人脑子里的定势,会严重束缚他的思想。

宇宙膨胀这个事实,在牛顿时代,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是完全应该被想到的。如果宇宙是静态的,它一定会在引力的影响下开始塌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