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海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23:51:52

点击下载

作者:牛刀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债务海啸

债务海啸试读:

序 中国经济危机分析

《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黄金崩溃》和这本书都属于“牛刀警示中国经济”系列,这一系列会彻底打破中国人的财富梦想和争做世界第一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偏偏国际资本的一些大鳄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对中国资本的情况了如指掌。现在看来,他们在对时间节点的拿捏上真是天才。最准确的就是,选择2013年2月这个曾让我十分头疼的时间节点对人民币开展猛烈的攻势。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是中共十八大开完,中国政局又进入一个稳定时期,这个时候攻击人民币可谓不算是乘人之危。

二是奥巴马竞选完毕,于2013年1月20日宣誓连任。在此之前,全世界都知道,奥巴马和罗姆尼一唱一和,针对中国汇率大加挞伐。其实他们是一阴一阳:奥巴马是阴的,他早就布置好了对中国的金融战略,只等2013年2月1日后开始实施;罗姆尼是阳的,公开要对中国汇率进行攻击,并指责中国实行汇率操纵。不管是阴还是阳,其真实意图已经大白于天下。在奥巴马宣誓完后,美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周期,第一战役就是向中国发起金融攻击,以此宣布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周期。

三是人民币总额将要在此时(也就是2013年2月上旬)宣布突破100万亿元,这是全球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因为全球诞生了一个超级货币泡沫,对全球金融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必然促使所有国际资本卖空人民币。这是不用动员的,因为全球金融史上最大的货币泡沫已经一览无余,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人类的视野中。市场会突然明白,原来如此,中国经济的所谓增长完全是货币泡沫带来的。而且,这种巨量货币必将带来巨量负债,这种超级负债也会让国际资本找到攻击中国的借口。

四是Swap的到期。这是在2011年布置好的,本来是2012年12月5日到期,却被伯南克推到2013年2月1日,真是神机妙算啊。所谓Swap就是2011年11月30日,美联储及其他五家央行宣布将联手把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美联储发表声明,该行将把美元互换利率(Swap)下调至美元隔夜指数掉期利率(OIS)加50个基点,此前为美元隔夜指数掉期利率加100个基点,同时还将把互换协议的到期时间延长到2013年2月1日。声明表示,美联储将与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联手采取这一行动。现在,已经聚集的能量只要释放出来,足以使人民币兑美元瞬间从6.3元贬值到8.6元。

这样看来,所有唱多中国经济的人恐怕都要跳楼,财产损失不说,一切幻想都会崩溃,只留下恨不能自杀的愧疚。一切的后果,我在《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一书中作了具体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投资攻略和债务攻略分析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用重笔分析了国际资本在他国先以自己的投资获利勾起他国官员的欲望,用以钱生钱的生动案例引诱高级官员进行投资,尤其是撺掇政府来投资,这样获利更大且还能表现政绩拉动经济增长,并且理论基础很稳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凯恩斯的理论。中国很多官员当时并不了解凯恩斯,自然就很相信投资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们胡侃,再加上投资毕竟很诱人,而负债不在考虑之列,因为欧债危机告诉大家,西方国家同样债务累累。

从过程到结果往往为一个经济周期。在这个周期里,国际资本采取一切力量购买资产,当资产购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逼迫这个国家本币升值升值再升值,升值到本币升值的顶点,再开始卖空资产,这个过程被称作投资攻略。这个过程一是通过本币升值的方法攫取这个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收益;二是鼓动这个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借债投资,以这种投资引发债务膨胀。而债务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际资本就会采取攻击汇率的形式引发金融危机。在攻击汇率的时候,国际资本采取的是债务攻略,促使内债瓦解外债急剧膨胀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个国家的汇率打回原形,从中牟取巨额暴利。

累积筹码集聚做空能量,盯住这个国家方方面面的债务,以及这些债务对金融机构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成为做空基金施展债务攻略的准备阶段。对中国来讲,目前这个过程已经完成。

大崩盘前夕的征兆

从最近的电视和报纸上的评论,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处在混沌之中,搞不清楚会发生什么事,出一点问题说什么的都有。比方说,对人民币目前的异动,在众多的观点中,大约有这么几种:

一种是QE3是美元释放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大学教授。

他们的逻辑是:中国经济下滑接近底部,最近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表明,一些代表经济景气的指数出现回升的趋势。虽然中国经济2012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是,毕竟,这里的投资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当经济企稳与高回报相叠加时,对资本的吸引就会产生。相比美国,其国债收益率和存款利率都非常低,一下子印那么多钱(QE3),前两次的经验已经表示,这些钱不可能完全流入到本国的实体经济中去。中国香港、中国内地都出现了汇率的剧烈波动,这与QE3的关系十分密切。

对于这个观点,我的反驳是,这些儒夫子始终走不出书斋,本次QE3根本就不可能释放美元出来,我已经在博客上讲了多次,这次不再重复。

第二种是舶来的观点。新加坡一个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最近发现海外的投资机构开始对中国股市表现出兴趣,只是限于额度的限制,还不能大规模进入。但他说,这是一个信号。

这个观点同样有诱导之嫌,我认为这只是机构对中国萎靡不振的股市的一种炒作,没有任何价值。

第三种是外汇资深人士何志成认为:“一方面跟央行逐渐放手有关,另一方面跟市场不成熟有关,还带有很重的结售汇率市场的痕迹。我认为,当前连续触及涨停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性因素,是上个阶段企业银行推迟结汇增持外汇头寸的结果。”

这个观点只解释了市场表象,没有反映市场的本质特征。

第四种是开发商大叫买楼,说是热钱进入,必定会炒楼。这就是个很可笑的说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的呢?这事应该是这样的,自2012年4月16日以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到1%时,人民币即期汇率一直随美元涨跌,美元走强,人民币下跌;美元走弱,人民币上涨。唯独这一次是个例外,在人民币走强时,美元同时走强。这是一种违背规律的现象,是应该特别警惕的,因为这明显是有国际资本在买入人民币,每一天买入量都非常大,一直到拉住涨停,而且,连续12个交易日不停止。我们要研究的是,为什么这么大批量的资金在此时买入人民币,而在买入人民币的同时,却没有发现美元汇率的下跌?这里面的逻辑是很清楚的,因为买入人民币的国际资本只能是美元,原则上在市场买入人民币时,美元指数应该下跌。这里面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人民币不是国际主要货币,因此,人民币汇率没有参加美元指数只是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撇开美元指数的走势来谈人民币市场动态;第二个是在第一个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来研究人民币这次异动,就会形成另一种逻辑,那就是这一次国际资本买入人民币是为了以后的卖空。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见国际资本已经买空了人民币资产,累积了大量的筹码,因为我们印的钞票越多,他们买空人民币资产累积的筹码也就越多。在发起总攻之前,他们会算一笔账,他们手上的筹码是不是具备足够的攻击力。如果不够,就要在2013年2月之前增加筹码,而增加筹码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向中国官方借入人民币,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市场买入。

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一是中国官方报道: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RQFII)投资额度,至此,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据悉,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相关机构踊跃购买,预计本次新增的2000亿元额度也将很快用完,届时监管部门还会继续增加投资额度。这种行为可以认为是向中国官方借入人民币。

另一种就是现在的市场表现已很明显,那就是做空基金正在拼命吸筹。我在微博上解释这种现象是因为无法说明解决的方法,只能告知网友最后的结果,那就是:现在人民币涨得越多,2013年就会跌得更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崩盘,现在正处于前夜。本书要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惊心动魄,震撼全球。相信大家从中可以悟出相应的道理。谢谢。

前言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在人类的经济史上,有两种衰退或引发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一类是典型的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还有一类是资产负债失衡型的经济衰退。中国现在遭遇的是双重衰退。也就是说,中国本次衰退既是经济周期中的必然,又是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型的人为。这种情况,在全球经济史上很少见。

莱加顿研究所2012年全球繁荣指数排行榜上,中国排第55位,2011年为第52位。这个排名的倒退,说明经济衰退在加剧,因为这个指数按照经济、创业与机会、政府治理、教育、健康、安全、个人自由、社会资本8个指标评分加总。中国经济和社会资本分项排名分列第11名和第29名。指数编制负责人表示,中国提高总体排名必须改善“个人自由问题”。

让我们先来说说经济的周期性衰退。

经济周期的推演是如何来的,这是我们要作深刻研究的。中国有句古话:天要灭你,你无处可逃。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经济周期性问题。

美元指数28年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是这样的:从西化到现代化,再到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政府开始反对全盘西化,那就是说明,当时的中国在西化,只是不能全盘西化。这个从客观上说明,当时的中国西化确实很严重。西化没人敢说了,但是,新的名词又诞生了,那就是后来讲的现代化。这个“化”没人反对,政府也支持,甚至对任用的干部也提出“四化”: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在中国提了16年,近8年才提出全球化,因为世界是平的。全球化在中国也没人反对,但是,实施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当。全球化的四大要素,我曾经给大家讲过,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资金自由化、人力资源自由化。这四大要素看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从中国这种经济和社会现象,我们大约看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

远的我们不说,今天的世界各地都面临巨大的变化: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二是以网络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这两点直接牵动文化层面的深层转变,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英国工业革命到美洲的崛起,欧美地区将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包括宗教信仰、现代科学、国家组织等推广于全球,冲垮了很多民族千年的文化。整个世界呈现出风水轮流转的态势,此起即可能彼落,此盛即可能彼衰。

而暗中操纵经济的涨落、操纵通胀和通缩的,都是国际资本。中国和印度、巴西、俄罗斯在通胀时,欧美国家是在通缩状态。而一旦欧美国家通胀,或者是美国单独通胀时,其他原来通胀的国家将全部转向通缩。中国首当其冲。

为何会这样,我慢慢说来。

正像中国人喜欢研究周易八卦一样,西方经济学界也在不断研究全球经济周期性变化。他们发现,人类的经济周期与太阳黑子运动有关,每个周期或者是17年,或者是11年。当太阳黑子运行到东方时,东方国家经济开始繁荣;当太阳黑子运行到西方时,西方国家经济开始繁荣。2013年,太阳黑子将运行到美洲,说明美国经济开始繁荣。这是很可怕的,因为美国经济体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印度、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占三分之一,欧洲、日本、拉丁美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占三分之一。

这种经济周期决定,从201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大衰退。恐怕所有在等待中国出现经济奇迹的人要全部绝望,他们不可能等来一场所谓的繁荣,而可能是长达10多年的大衰退。国际资本肯定明白这个道理,再不动手就没有机会了。这不是科幻小说的预言,而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必然。目前,中国经济的迹象显示,中国债务危机即将爆发,或者正在爆发之中。因为民间高利贷正在崩盘,等来的将是企业债务链的崩裂和地方政府在债务面前的慌乱无助。此消才能彼涨,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大家一起繁荣的事根本就不可能。

关于欧债

正在写作本书时,传来欧债消息:西班牙窘境仍然没有改观,2012年7月,西班牙商业银行中流失的存款总额高达750亿欧元(约合940亿美元),这一数额相当于该国整个月度经济产出的7%。这必然导致欧元区政府对欧债作出进一步救助。

与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一个相通的现象是,西班牙人有强烈的买房偏好,而不喜欢租房子。西班牙经济为重买房、轻租房的现象付出的代价还在于,租房不便导致劳动力不能在各地区自由流动,使西班牙的高失业率雪上加霜。2011年11月,西班牙的融资债务成本上升了18%,面临着像爱尔兰一样的债务危机。而西班牙一度繁荣的房地产业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众多烂尾工程,很多房价跌去40%。房产商当初搞开发的钱都是银行贷款,这些贷款现在都成了不良债务。现在西班牙以降低移民标准的办法,吸引各国移民买房移民,但是,很不奏效。

其实欧债危机根本就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如果欧债危机完全解决,那么,美元欧元兑换率应该回到1:1。之所以留下来一个危机不让爆发,一是美国在等总统选举结束,因为奥巴马在竞选时说过,要帮助“我们的盟友欧洲”;二是攻击人民币的时机还没到,而绝对不是国际资本给欧元留情面。

欧债危机的大戏也在2013年拉开序幕,与人民币一起遭到国际资本的围剿。欧元、人民币要为之前的这么多债务吃苦头了。

关于全球债务

有人问我,印度、巴西也是新经济体国家,也存在债务问题,为什么国际资本不去攻击这两个国家?我的回答是:第一,这两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一两千亿美元,没什么意思,而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万多亿美元,这么一块肥肉,谁不想吃?第二,印度和巴西债务问题远远没有中国这么巨大,这两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相对健全,不容易攻破,而中国金融体系有巨大的漏洞,很容易攻破。

国际资本不是疯狗,不是见谁就咬谁的。国际资本先后三次攻击欧元,前两次都是大获全胜,达到目的。2012年是第三次攻击欧元,2013年是第四次,这次肯定会把欧元打趴下。为了攻击欧元,国际资本早在12年前就作了充分准备,分阶段实施,既打击欧元,又不影响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是他们的原则,除非有巨大的利益。

对付中国,其实他们准备了20多年。开始是用自己投资获利的事实鼓励中国不惜举债进行投资,在这个阶段,国际资本动用一切力量,包括动用美国政府和国会两院的力量逼迫人民币单边升值,一直到中国债务达到顶峰时才罢手,因为他们已经撤回美国制造业和美元,开始作好债务攻略。这个时候,美国就会攻击人民币定价体系,逼迫人民币出现巨幅贬值,使它回到真正的价值。这样,这个周期就结束了,以后人民币是涨是跌已经不重要了。

1997年东南亚之所以停止对港元的攻击,那是留下的伏笔,就是为了这次对付人民币,连带港元一块儿收拾。如果港元本身不存在泡沫和债务的问题,那就不存在攻击的问题。问题是香港房价泡沫是显而易见的,就连这次港府对外籍人士购房征税的事,他们在1997年就想到了。新闻一出,大家都在窃笑。港府必定会这样做,但是,这个绝对不可能刺破香港房价泡沫,泡沫破灭一定是港元遭到攻击后的事。

全球其他国家有的现在正在聚集债务,例如俄罗斯债务越来越多,最后俄罗斯的债务可能和现在中国差不多。如果这次经济周期是11年,那么,11年后,国际资本必定会攻击俄罗斯卢布。如果这一轮经济周期是17年,那么,17年后,俄罗斯卢布就会崩溃。在这个经济周期里,他们的全部目的是把俄罗斯养肥,吸引俄罗斯经济高增长,然后打击卢布,兼把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一块儿收拾。这就等于玩游戏,只是他们玩的是超级游戏,你我这样的一般人玩不起。但是,把这一切弄懂了也是蛮有意思的。

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症状如下:

经济分大周期和小周期。大周期,就是上面我们讲的根据太阳黑子运行的周期确定人类的经济周期。而小周期是指繁荣、衰退、调整、复苏,这个小周期我们一般称之为经济规律。经济衰退,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但是这个定义并未被全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比如,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就将经济衰退定义成更为模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是: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经济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其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商品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赢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经济大周期的衰退,就不能不谈美元,也不能不谈国际资本。经济大周期的衰退,是很正常的,就像美国在上一个经济周期内就历经网络破灭后的磨难。美国人原本在克林顿规划居者有其屋的蓝图时,做着人人都有住宅的美梦,不小心陷入房利美的陷阱里,便采取资金便宜贷款容易的办法鼓励人人买房。8年里,房价上涨仅仅只有一倍,次贷危机就爆发了。不仅房价被打回原形,还引发债务危机,全球经济为此受到极大的影响,全球虚拟资本被蒸发掉50万亿美元。但是,美元用自己独有的储备货币的优势,成功地向全球转嫁了危机。在这一轮周期里,全球经济最为典型的就是新经济体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全球经济全面爆发恶性通胀,而欧美国家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一直处在通缩状态。

经济的大周期是一种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什么加息降息对经济大周期几乎不起作用。也就是说,中国以后无论怎么增加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都毫不起作用,不仅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增加债务。本周期到来的时候,美国经济走出泥泞,开始复苏,而且动能越来越强劲。这就很可怕,几乎完整地印证全球经济学界对于经济周期的哲学判断。也就是在未来,美国经济将保持至少11年以上的增长时期,而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都将陷入衰退之中,至少11年。人生有几个11年?

更可怕的是,每一轮周期的开始,都有国家发生金融风暴,这也成了惯例。从全球各个国家经济状态看,这次金融风暴发生地一定是中国。这是基本判断,而且,正在发生。

现在,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型衰退。

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型衰退是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创造的一个新名词,用来形容日本的经验。个人失业或企业亏损,将导致总和所得萎缩,进而造成经济衰退,不过,当失业率达到高峰时,经济数据可望出现复苏迹象。然而,若经济的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就算总体获利已由谷底翻扬,实质经济恐怕仍是要持续衰退很长一段时间的。这是因为获利复苏后,企业或个人要么把获利存起来,要么就是拿来偿债,不会马上拿来消费。而消费是经济繁荣最根本的推动力,当消费不旺时,经济总是陷入衰退之中,所以资产负债失衡后,经济衰退是有其固有的特征的。总要等到债务清偿到一定程度后,企业或个人才有钱进行更多的消费。

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很明显无法说它是一个真正的复苏,因为现在都是靠注入流动性资金缓解危机的,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产生虚假的繁荣,经济有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真正复苏。事实上,在过去的经验中,低利率从来不是提振经济的推手,只有实质的需求,才有助于带动经济,日本便是个典型的例子。近20年来,日本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准,而经济增长率也在零上下徘徊。日本面对经济所采取的做法,实不足为美国借鉴。美国目前的情况,就是资产负债严重失衡。这种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因为首先需要填补资产负债表中的黑洞,或者在经济复苏以后去杠杆化方可。

而中国即将陷入的不仅仅只是周期性衰退,还掺和着资产负债严重失衡性衰退。这就变得很可怕。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人人赚钱只为还债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要彻底解决好这些债务问题,至少也要5到8年,这还要看管理层是否有足够大的魄力,否则,拖来拖去要搞10年以上。

中国还有没有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业?回答是:有。但是,这些行业受管制比较严重。

比如,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中国还在实行固定汇率,实行外汇管制。这种固定汇率,必然鼓励中国人持人民币去国外消费,而不是帮助中国刺激内需。金融服务业只要放开一点点,就能促进整个经济的复苏,但是,也就将蚕食金融产业的利益。如果维护金融产业的垄断现状,中国的高利贷还要祸害很多人,中国的债务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

第一部分 人人欠债的时代已经来临

引言

无论我走到哪里,地方政府官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开门就是还债。这种心态说明,中国地方债务偿债的高峰快到了,拿什么还债,谁的心里都没有底儿。

在网上聊天,一个网友告诉我:真被你说准了,真买不起房了。他给我讲了一件事,他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个外企,收入一直不错。2010年上海盛行丈母娘概念,他也没有逃脱,被丈母娘逼着去买楼,拿出了两位老人终生的积蓄,交了首付买了一套280万元的房,有140万元房贷,要做20年月供,每月还款1.1万元。当时小两口每月收入1.7万元左右,心里想的是只要努力工作,以后肯定有加薪的机会,而房贷不会再涨,结果房子买到后6个月,央行开始加息。一年后,同样是这个楼盘的房子只要220万元就可以买到。这个无所谓,因为大家预期房价万年涨,现在调整只是暂时的。然而,2012年上半年,男方所在的外企大量裁员,他也在被裁之列,至今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房子断供已经在所难免,因为男方两老的退休金只有5000多元,根本就无法偿还月供。

企业就更不用说,破产会一个接着一个。偿债,是中国未来不可逃脱的宿命。

第一章 民间高利贷为何最先崩盘

第一节 从温州企业家跳楼与跑路说起

中国的问题首先看民间,民间的反应是先行指标,因为普通的个体是最软弱的,所以,第一批死的绝对是民间的高利贷。我首先去的是温州,温州的高利贷链条正在陆续崩盘。不过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温州民间对跑路的老板不是怒骂,对吴英也满怀同情,而且,不少温州受害人对逃跑和跳楼的很多人颇有好感,他们告诉我:“真正跑路的都是好人。”

曾经的温州市市委书记陈德荣说:“没有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没有温州的市场经济,就没有温州的企业家。温州人一开始兜里没有几个钱,如果不是凑钱,怎么当老板?所以,民间金融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如果把它跟市场经济,跟企业家精神对立起来,把它妖魔化的话,我认为对温州是不公的,更不利于温州的发展。应该说温州人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好的,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家。当然,他们可能会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但是出现的这些问题中相当一部分可能是由于我们市场改革不彻底,是市场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他们跳楼、自杀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人无信不立,我们温州的企业家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他们的信用,你还能去指责他们什么呢?他们都已经把命搭上去了,我觉得这是最惨烈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我认为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开拓市场的精神。”

陈德荣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究其原因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在《穷人通胀,富人通缩》这本书的序言中,我曾经表述:中国经济形态已经裂变,央行如果不加息,穷人将要杀人;央行如果一加息,很多富人就要自杀。真的不幸被我言中。从2010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以来到2011年4月间,大批民营企业老板开始跑路。

跑路的、跳楼的接踵而至。

温州资本是中国民族资本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一直深深担忧的。在金融被垄断的情况下,民族资本生存和壮大的风险极大,一遇金融风暴,首先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民族资本。这一轮从2009年开始的央行货币放水不仅让民族资本资产全面缩水,而且还导致民族资本被迫开拓民间借贷资源,向民间寻求高利贷。最后在很多企业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其他资金来源又突然被断掉,逼迫这些企业的领头人跳楼或跑路,在这背后一定有华尔街的影子。我并不赞成什么“阴谋论”,因为这不是阴谋,而是资本本性使然,也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

第二节 两种情况将导致经济崩溃

因为这么多债务事件的发生,我格外关注当时的宏观经济数据:2011年9月前半月,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减少4200亿元,以至于半个月的贷款只有870亿元。2011年中期,四大国有银行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是48.4%。按照比例算,这意味着全国的银行9月上半月的存款流失可能超过8000亿元。如此多存款的流失,在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2006年以来,9月的存款从来没有下降过,为什么在2011年9月出现如此异常?钱去哪里了呢?

另一组数据是:2011年8月,我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达3769.4亿元人民币(约合590.2亿美元),而当月贸易顺差177.59亿美元,FDI为84.46亿美元。以此估计,当月的热钱量约为328亿美元,约合2100亿元人民币。在这个时候,境外热钱显然在加速流入中国境内,但为什么这笔钱没有进入股市,也没有进入楼市(因为这两个市场都保持平稳),甚至没有留在银行里呢?8月的热钱涌入和9月的银行存款流失,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一个可靠的解释是:银行资金和境外热钱几乎同时进入了中国民间的高利贷市场。热钱此时进场,绝不是好事,很有可能一把绞杀中国的民间高利贷。而且,如果出现如下情况,游戏将over(结束)。

一种情况是银行收缩银根,贷款规模减少,企业主突然在审批期限内贷款没有批下来。这时候将会出事,一则高利贷将压垮这家企业,二则企业资金链将戛然而止,这家企业将连锁影响到其他相关企业,最后波及高利贷和银行,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崩溃。第二种情况是银行没问题,企业主拿到贷款,但整个经济列车开始减速,货物卖不掉,大量货款收不回。企业主必须扩大贷款,而银行考虑风险,不肯扩大贷款规模。结果导致企业拿不到更多的钱,最后垮掉,波及上下游企业,最终导致经济崩溃。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经济崩溃。现在的问题是,要想让经济不崩溃,则银行不能收缩银根,经济不能减速,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中国的经济增长依赖的是货币的不断超发,只要货币减少投放,则经济立马崩溃,而货币不断超发存在着更大的危机,这么做只能拖延时间,而高利贷是不能拖时间的。

目前,我们很遗憾地看到,银行已经在紧缩银根,因为超发货币于事无补,只能不断增加债务。因此,央行只能动用逆回购这种工具调节银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性,而无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更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经济也开始减速,从11%的增长回落到7.4%,因为投资降下来了,出口受阻,内需不振。这样看来,高利贷体系的崩溃,几乎就迫在眉睫了!中国经济减速是一种大趋势,无可避免!

而且,中国经济的减速绝对不只是一两年的问题,而是长达11年以上的过程。目前出现的是铁路投资负增长,公路投资即将负增长,卖地收入即将负增长,城市建设投资即将刹车,水利没钱,保障房搞不大,这一切,怎么可能让经济不减速!投资下去了,消费上不来,进出口贸易面临困局,经济怎么可能不减速!经济减速,企业一定会遇到困难,中小企业最终必然一排又一排地倒下。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第三节 中国高利贷市场的起源与危机

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中国还会有一个畸形的高利贷市场呢?因为中国对金融异乎寻常的管制。几千年来,中国的民间信贷一直是有序进行的,无论是钱庄、银铺、票号,还是后来的银行,民间的自律行为支撑着古代和现代的金融业。但当代中国将银行收归国有,即便后来进入市场经济、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也有着全世界几乎最严苛的管制。存款利息不自由,贷款利息不自由,设立银行不自由,民间吸收存款有罪,但放款却无罪。结果,官办的银行无法满足民间的金融需求,最后形成了一个畸形的高利贷市场。

有人说,为什么以前高利贷也存在,但从来没有像2012年下半年这样问题突出呢?因为大量中小企业主都不愿意倒闭,都想苟延残喘再活几天,有的甚至在做着政府再次救市的美梦。结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要依赖高利贷,以至于高利贷市场疯狂发展,利率飙升。它恰恰意味着大量中小企业即将倒下!不仅是温州,常熟、厦门、福州、泉州、无锡都已经开始传出高利贷链条崩溃的消息。其实,这只是开始,刚刚开始,因为每一个高利贷链条都不是封闭的。这个链条的资金,往往来源于另一个链条的放贷。你倒下了,必然牵连到别人。这个链条断了,势必影响一大批的企业。企业完蛋了,必然影响到这些企业关联的银行。

现在很多企业主正在大肆举债,其原因是市场在盛传十八大后政府会出台刺激经济计划,会比2009年规模更加宏大。由于这个原因死撑活撑的企业很多,借高利贷维持的肯定不少。但是他们完全错估了形势,中国已经无法刺激经济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债务过于庞大,越刺激债务越庞大,金融体系安全就越有问题。也就是说,这样搞下去,金融体系注定崩溃。国家为求自保,必然不敢宽松货币,这就是央行连续两个月天量逆回购而不采用降准降息的主要原因,因为央行天量逆回购只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而降准降息是为了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是,在天量逆回购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继续衰退时,企业的艰难生存状态根本无法改变。

为什么问题的爆发点是在温州和长三角一带?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地方是中国进出口最为活跃的地方,也是容易遭到热钱攻击性投机的地方。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民间资金有一个主要来源是承兑汇票。承兑汇票是一种信用票据,主要用于商业贸易往来的远期交易,主要是起支付作用,就是双方贸易往来可以放心,有银行信用作担保。但是,民间常把承兑汇票作为金融工具的衍生品使用,常常买通银行官员开出虚假贸易合同,然后进行贴现(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转让票据兑取现金。银行放款的一种形式),而贴现率非常低,只要经济状态好,立马将钱放出去就可以赚钱,而且利润率很高。这样,民间常把承兑汇票这种支付工具演变成信贷工具,这样产生的危机其实是一种商业性的次贷危机,后果比房地产次贷危机影响还大,破坏更加惨烈。

另一个是民间资金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国际信用证。信用证是从事国际贸易所开出的类似于承兑汇票的金融衍生品,其作用也适用于信贷。因为国际贸易是用美元结算的,所以这种破坏力远比承兑汇票更大。这就是民间高利贷在温州等沿海城市爆发的主要原因,因为沿海很多进出口企业从事这种信用证贷款业务。这就等于变相借美元来做高利贷,一旦国际贸易受到影响,这个信贷泡沫就会最先爆裂。如果这种负债过高,人民币贬值幅度就更大。

这两种投机资金共同作用于沿海地区,危机四伏。更加糟糕的是,如果2013年2月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这种国际信用证衍生出来的高利贷将瞬间摧毁沿海地区所有的进出口企业。真正的危机会出现在2013年2月以后。

温州民间集资的风险在哪里?

严格地说,我从2003年就开始接触温州的民营资本,那时温州有着和珠三角一样的辉煌,并且,温州人的精明强干和投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当时,我在《深圳晚报》做副总经理,和《温州晚报》一起搞活动时,结交过94个温州的中小企业主,参观过他们的企业。那个时候,温州人投资实业比较多,对投资方向选得很准,而且,他们还有很多温州华侨带来欧洲的许多信息。这一点比我们深圳还强,因为深圳当时的许多经济信息来自香港,而他们的信息来自全球很多国家。那时,我记得和一位做豆浆机的老板一起喝酒,他告诉我,温州不愁钱,就怕找不到好项目,不管是什么产业,我们温州人都敢干。

我说,深圳应该不愁项目,深圳是全国最好的创业型城市,人才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都很明显,只怕没钱。当时,我还和他讲过马化腾50万元创业的故事,因为我家和马化腾的家距离很近,平时吃完饭后散步10多分钟就走到他家,经常和他父母一起聊天。

那个老板一听很高兴,他告诉我一个秘密,那就是温州人的融资渠道很便捷,大家彼此很信赖,只要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一点,就可以找到很多资金。我一听就哑了,因为这属于民间集资,国家是不允许的,属于非法的,当年海南泡沫破灭就与非法集资有关,所以,国家一直禁止。但是,我个人当时的感觉,用当时流行语来说,这个事情可以打擦边球,不一定违法,但是肯定违规。所以,也没有反对他,更没有阻止他。

当年,我曾经初试期货,和朋友们一起玩玩,因此,我了解资本市场的凶险。同时,也学到一些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知道金融只有中国是垄断的,而在欧美国家都是放开的。当时,市面上流行一套小说,是台湾一位叫高阳的作家写的,叫作《红顶商人胡雪岩》。那里面写到江浙在清朝时私人就能开钱庄,不知为何中国现在反而不行,更不理解汇率对本币的影响有多大。带着许多迷茫和不解,我开始接触各种金融知识,苦心钻研,慢慢感觉到中国要出大事。尤其是2009年大规模印钞后,民间集资要出问题,可能第一个出事的就是温州。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的汇率是固定的。固定汇率的规律是,在升值阶段热钱流入推动经济增长,而一旦升值到顶,热钱流出就会导致经济衰退,而且,极易产生经济的大起大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市面上到处是钱,货币流通速度特别快,资产价格全面上涨,人的头脑极易发热,钱生钱的奇迹和传闻到处都是。于是,民间集资空前高涨,高利贷四处滥溢,热钱乘虚而入进入高利贷市场,赚一把就走的态势不可改变,首先崩盘的就是民间高利贷。

第二,我们的金融是垄断的。而温州民间资金高达7500亿元人民币,一旦出事,国家资本无法拯救。尽管温州出事后,温家宝总理去了一趟。当时,我就发了一篇微博:“温总理去了一趟温州,紧接着就有新闻报道,温州政府向央行申请600亿元贷款。不管这个600亿元贷款能否放下来,都引起网友的关注。如果600亿元贷款投向温州,那么,义乌给不给?鄂尔多斯给不给?通州给不给?三亚给不给?威海给不给?武汉给不给?香港给不给?”这篇微博引起热烈的反响。显然,政府是从维稳上考虑的,因为这600亿元投下去,肯定回不来。这根链条上只要有一条断裂,那么,就将影响整个市场,甚至产生海啸一般的威力。

第三,将会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仅仅是胡福林的眼镜产业,该集团总部就有3000多员工,还有很多大大小小专门为他们做配件的作坊式工厂,也有员工至少6000人。我去温州时,温州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像胡福林这样的企业至少已经倒闭了600家。也就是说,影响了至少500万到600万人的就业问题。有一篇新闻报道,说高利贷跑路潮后,温州已经是一座空城。意思很明显,很多外来工走了。

第四节 中国高利贷的发展超乎你的想象

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金融垄断下,高利贷四处衍生,各种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地下资本市场,却没有得到有力的管理。形式上多种多样,最低的一层被称为日息或天息,比“驴打滚”还黑。借了以后,哪怕1分钟以后还,也算1天,日息率5%,往往只在赌场存在。高利贷市场最早正是在街市的赌档萌芽,香港黑社会称“大耳窿”。你要不还,就敢剁你,没有一分钱坏账。这种形式以前一直只在香港电影中存在,现在遍布城乡,比香港电影还电影,多少人家破人亡!

好一点的是“民间钱庄”,被官方称为“地下黑市”,不管如何称呼,都处在半公开状态,只是不敢作广告而已,但是,街坊四处传开,有的城市这样的钱庄比米铺都多。这个市场几乎是半公开的,缺乏监管。借款人一般都很守信誉,坏账率很小。这个市场的传统借贷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中的高风险追逐者。这种民间钱庄,有极其便利的一面,然而,政府一直不肯发牌,好在也没人查处。不过,隔三岔五地会有一些公职人员在这里拿些茶水费。

再就是有背景有靠山的,有的是当地官员或者是金融从业人员参与,就是以民间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当铺为代表的游走于体制边缘的“准”借贷市场。它们不是黑市,但经营手法越来越黑。其业务主要是超短期的保命贷款或过桥贷款。目前这个市场很活跃,不仅放贷,而且开始变相吸收存款。由于它们有“准”金融许可的牌照,因此更容易成为高利贷市场的金融中介。在温州,这样的“准”字金融机构,往往是热钱的落脚点,来得快走得快,直接将中小企业逼入跑路境地的大多是这些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对外宣称贷款利率上浮15%~20%,但各种手续费、担保费、抵押品验证费等名目繁多,慢慢加上去,贷到手之后,会发觉40%都不到。而这,还不是最黑的。

有“红帽子”的就是信托公司。我的朋友财经作家朱大鸣就写过一篇博客,私募基金是推高中国房价的新祸首,他就是写这种黑幕的。他在博客中说:“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专业与不专业的、鱼目混珠的私募基金应运而生。都想趁信贷收紧,在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窘迫的局面下,大发一笔横财。”

信贷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无门,资金链极为紧张,证监会等管理部门又堵死了房企走IPO、发债等融资渠道,房地产私募似乎成为房企筹集资金的唯一通道。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早些时候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达千亿。

然而,房地产私募基金正像毒药一样吞噬着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私募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要求是25%,甚至更高达30%。所以,房地产私募基金已经演变成另一种高利贷,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危险,也是推高中国房价的新祸首。

近些年,房地产信贷受到严格控制,信托渠道被卡死,如果项目入市遇到销售不畅通,资金收回成本显然会大增,资金链很可能很快断裂。通过股权转让或者股权投资形式获得现金流的只是少数相对优质的项目,不少房地产企业陷进高利贷的旋涡中,结果负责人不是逃跑就是自杀。鄂尔多斯就是一个显著的样本。

目前市场上很活跃的私募基金95%是不正规的,说白了就是金融中介。几个人合伙成立一个所谓投资咨询公司,就开始到处拉钱、找投资。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多数私募对房企或项目进行股权形式的投资来获取股权收益,但实际上仅承担了债权的风险。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家房企被私募基金搞得亏损了3个亿。这家企业在2009年以8亿元拍得一块土地,自有资金4亿元,私募借了4亿元。由于市场不好,楼市受调控影响,这家企业当然不敢盲目入市,土地就搁置在那里。但按照私募基金的退出机制,2012年2月到期,必须拿回投资与回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家企业以6亿元将土地转让。私募拿回4亿元本金及约1亿元利息,这家企业只拿回1亿元,直接损失了3亿元。这算什么私募基金?这家企业实际上就是借了30%的高利贷,被高利贷害死的。

企业为了求生存,必须加快销售资金回笼。特别是近几年拿地的企业,土地成本极高,房价不涨反而回落,房企拿地时候的预期落空。项目开发只能保本运作,成本控制合理,略微有赢利,控制不好,或为了杀出一条血路,加快资金回笼,就只能亏本销售。所以私募基金在里面兴风作浪,只能加快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或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旦市场变暖,房地产企业就抬高房价,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受损的还是真正的购房者。

这种私募形式在内地很多城市也有市场。他们利用委托贷款模式使高利贷市场“合法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信托产品三方协议”,基本上都是房地产项目。贷款人将物业抵押给银行,由银行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并提供担保,然后由信托公司合法地放贷。目前,各类信托产品普遍以15%左右的利率吸收存款,发行理财产品,然后以20%以上的利率放贷,如果加上各种手续费,贷款实际利率也将近30%。

城商行和信用社这些金融机构抬高了高利贷市场的底线,使得高利贷市场更加公开化。为什么城商行一个普通行长年薪都是几百万?一言以蔽之,利润非常高。我们国家的银行,40%多的是活期存款,2011年下半年,年息只有0.5%,贷款国家基准利率是6.35%。而按照国家规定,城商行和信用社可以高于基准利率80%左右放贷,因此将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抬高到了年息12%左右,这个利差得有多大!财政存款利息极低,年息0.3%、0.4%就能拿到了。另外,他们还可以加名目繁多的手续费。他们做初一,那些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就敢做十五,黑市利率就能奔天上去。

再看国有股份制银行。这个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管制,不敢任意提高利率。但由于国有股份制银行发放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可以上浮20%,再加上担保费、手续费,可以上浮到30%,而国企上浮5%就很困难了。因此,他们就采取提高个人贷款比例的方法,来弥补在国企贷款上的亏损。2011年以来,工行、农行这些国有银行的基层行,都在大力推行个人贷款。以前这方面业务做的比例不高,就占10%左右,2012年比例达到30%~40%。这些个人贷款,实际上本质是中小企业贷款,90%的背后都有企业行为。当然,也有个人贷出来之后拿去炒股票、装修的。

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子市场就这样出现了。只要有资本存在,只要金融产业还处在垄断之中,社会就会混乱,而危机就将一步步逼近,民间高利贷崩盘只是开始。

一问一答

问:你那篇《吴英罪不至死,请求刀下留人》的博客我看了,网友评价很高,你能再谈谈这件事吗?答:写这篇博客时,二审法院判决死刑消息传来,我深感震惊。吴英有罪,但是罪不至死。所以,我当天约请上海法律界的朋友一起讨论,连夜将这篇博客发了出来。当时,我写了按语:今天,我和几位法律界朋友共同探讨了吴英案件。作为社会公众,作为法律人,我们与吴英素昧平生,但鉴于吴英案的影响,从案件一审我们就一直关注,现浙江高院终审判决吴英死刑。从基于社会公正的角度、从基于法律一体适用的角度、从杜绝因社会身份不同致定性量刑不同的角度、从基于现实中制度和社会对民企桎梏的角度、从以人为本慎杀少杀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呼吁最高院:吴英罪不至死,恳请刀下留人!当时确实很激动。因为那时,我就预感到民间债务问题很严峻,如果杀吴英,那将会有很多冤魂出现,因为中国的民间借贷的确非常兴盛,有的后果很严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民间发生这种高利贷现象和我们体制上垄断金融有关。现将这篇博客全文转载这里。一、吴英案定性本身争议很大,应疑案慎杀。第一,行为主体究竟是本色集团这个法人单位,还是吴英这个自然人?本色集团是按照《公司法》成立的法人单位,吴英仅仅是这个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如果资金往来是以单位为行为主体的,则属于民营企业,民间融资即借款行为,则判决吴英个人承担法律责任不但属于混淆刑民、以刑代民,而且是公然的主体错误、张冠李戴。假若如此,吴英个人根本无罪(从公布的信息看,不排除构成行贿罪)。如果浙江高院撇开《公司法》,在没有经过“揭开公司面纱”程序,仅以刑庭审判人员的个人认识就在刑事案件中对本色集团的法律人格直接否定,将责任直奔吴英个人,实际是对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无知。请问,《公司法》和《刑法》都属于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浙江高院是如何一体适用的?第二,即使是吴英的个人行为,究竟能否构成集资诈骗罪争议很大,应疑案慎杀。其一,吴英究竟有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开信息显示:检察机关认为,吴英借贷利息高达100%甚至400%,而2008年世界金融行业最高赢利率也不过17.5%,因此本色集团不可能具有还贷能力。即控方认为本色集团公司旗下产业是否具有偿还高息借贷的能力,成为吴英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依据,这是根本错误的。法律规定:非法占有为目的系指“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还大量骗取资金,肆意挥霍或者骗取资金,并据为己有”。而吴英投资本色集团,虽然带有赌的色彩,但是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经营一定会失败,不属于“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还大量骗取资金”。另外,虽然吴英有购置包括法拉利在内的大量高级轿车的行为,但这些车子是用于公司经营的,怎能属于肆意挥霍?其二,吴英究竟有没有使用诈骗方法?检察机关称:吴英明知本色集团的经营状况不可能负担如此高额的利息,仍向债权人大量借贷用于偿还利息,明显属于诈骗,本色集团旗下产业不过是吴英非法集资的工具。而中国法律规定:诈骗系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吴英将集资款用于归还本色集团经营所欠债务,是公司正常的债权债务偿还行为。关键是吴英有没有虚构集资用途,有没有编造虚假证明文件,如果没有,就不构成使用诈骗方法。其三,吴英究竟有没有非法集资?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所谓非法集资,是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吴英的集资对象是否属于“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范畴?检察机关认为,吴英与大部分集资对象之前并不认识,应该归入“社会公众”范畴。而从全案来看,检察院认定吴英的集资对象只有林卫平等11人,这些人有些是吴英的亲朋好友,有些后来成为了本色集团的高管,属于特定人员,不属于“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二、即使吴英构成犯罪,也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罪不当死!第一,生命权高于财产权,这是一种全世界通行的普世的现代价值取向。即使吴英构成了“集资诈骗罪”,也仅仅侵犯了其他人的财产权,因为侵犯财产权而剥夺生命权,这种价值取向有太大问题。试问:生命与金钱,究竟孰轻孰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钱没了还可以再挣,可是人头落地谁可以复生?面对一个二十几岁并非罪大恶极的年轻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先让本色集团破产还债,同时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吗?谁能断定吴英后半生就不能东山再起,赚回这几个亿还清债务?这符合我们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吗?!第二,即使吴英构成“集资诈骗罪”,其社会危害性究竟达没达到极其严重不杀不可的地步?值得商榷!在财产性犯罪中,以金钱的绝对数额判断所犯罪行的严重性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穷人一块钱和富人一块钱的边际效用不可等量齐观!借钱给本色集团的人都是资金经营者,钱就是他们经营的产品,他们都有着相对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而且,他们是为了未来能有高回报而愿意承担这种鸡飞蛋打的高风险,他们都是有过错的。也就是说,在吴英这个案件中,受害人和加害人双方均有过错,当然应该减轻对于吴英的处罚程度。第三,即使吴英构成“集资诈骗罪”,也完全没有达到不杀不可的地步!任何人创业、任何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可是现实是我国的金融制度并没有给民营企业安排多少可行的渠道融资,这种歧视性的金融制度是“非法集资案”频发的制度土壤。对企业而言,政府部门存在的要义,首先应该建设一个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的融资制度,简单地让胆敢“非法集资”的创业者以命埋单是不合理的!第四,与其他犯有严重罪行而没有判死刑的案件比较,判处吴英死刑,显示了因社会身份不同而导致量刑不同的严重社会不公。看看网络公布的那些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骗光了众多退休工人养老金的木业非法经营案、动辄过亿的官员贪腐案。如果吴英该杀,那么比较而言这些人都应该杀十次,但有几个判了死刑?!如果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和被停职审查的张曙光最后都能幸免于死,国家却让一个小女子付出自己的人头来为畸形的制度埋单,我们一直张扬的法律正义何在?!第五,死刑应严格限制用于惩治暴力犯罪、官员贪腐。暴力犯罪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官员贪腐危害也极大,我国的死刑应该严格限制在这个范围以内!把吴英这样一个被媒体描绘成“亿万富姐”,实则打掉牙朝肚里咽的无权无势的艰难创业者推上断头台,实在不应是我们保留死刑的本来意义,虽然其经营手法和理念的确存在严重问题,但是罪不该诛!将制度和社会问题归结到一个毫无特权和资源的草根女子身上是不公平的。吴英案的本质是中国民间金融环境的产物,是融资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事件。此类事情可以说在全国颇多,当统筹解决之。判死刑不仅是法律的耻辱,也是全体公民的耻辱,更是对社会公序良俗和民智的侮辱!吴英罪不致死,我们呼吁并恳请最高院刀下留人!这不是我唯一一篇从法律角度阐述民间高利贷的文章,以前我就提醒过社会主义高利贷问题。

问:你觉得高利贷问题能解决吗?答:唯一解决的办法是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应该放开,政府应该制定政策鼓励钱庄合法经营。如果金融服务业能够放开,法制和管理能够跟上,民间借贷行为应该得到保护。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务谁最先破产

第一节 苏南之行

第一次去苏南无锡市是因为我的首部长篇小说《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现场签售会在那里举办。当时的无锡市经济,属于苏南模式,是各级政府树立的典型。无锡市的一位老板陪我一起在太湖边逛了一圈,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都在大兴土木。名曰加快城市化进程,实质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来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

自己创造的财富,谁都会格外珍惜。比方说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们从一个小作坊干起,一步一步地把企业做大,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还为政府解决了许多就业问题。这个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珠三角和许多沿海城市。但是,无锡市从发展的第一天起,就缺少制造业成功的典范。他们靠什么?靠借贷。我去的时候,无锡市正在搞一个概念,那就是城市双核。什么是双核?他们跟我解释,就是一个城市拥有两个中央商务区,这两个中央商务区就是城市化的新引擎,激发城市的发展。我问当地的老板:钱从何来?他回答:政府有钱,没钱可以印钞。

如果大量印钞,那这个钱就不是钱。美国是这样规定的,M2增速不能高于5%,如果高于5%要经过美国国会表决,任何人不能做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货币增长的速度不能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中国则不然,中国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此作了决定,M2不能高于17%。

当时,我就想这种发展方式会出大问题。现在来看无锡市,萧条处处可见。2012年7月,为了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我又特地去了无锡市两次。一次是新闻报道,无锡市新城区管委会已经发不出公务人员的工资了,说是拆迁不力,政府无钱进账,所以无钱发工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是依靠财政收入发薪,而是靠拆迁来发薪。还有一次是为了写作本书特地去无锡市考察。当了解了无锡市的债务情况后,我扪心自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体制啊?

我不能明白的是:什么事情都应该一步一步地慢慢做,为什么要把几十年的事几年给做完?100年才能干完的事,总想用5~8年就干完,这是一种什么心态?2011年,无锡市原市委副书记毛小平被免职时说了一句真话:无锡市真的没钱了。其实毛小平这句话说错了,在中国,没有钱,可以印出来。但是,债务是一定要偿还的,任何时代,债务都是躲不掉的。

开门就是债,这就是无锡市的现状。

2012年2月,媒体报道,无锡市政府向江苏省19家省级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千亿元,常务副省长出席了贷款仪式,无锡市常住人口610.73万,人均借债1.6万元,烂摊子省里不帮怎么办?网上评论,若以市场经济的标准衡量,无锡市政府已经资不抵债,事实上已经破产。没有关系,直到银行破产之时,那时的债才是真的债。

无锡市政府的欠债可能已经高达95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债务是如何欠下的,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干的。

先说无锡市新城区。按照最早的规划是5.45平方公里,2006年扩张到220平方公里。中国的城市化就这样变成造城运动,没有城市可以造一个城市出来。无锡市规划五城,光其中一个新城就173平方公里,比鄂尔多斯的康巴什还要大73平方公里。

无锡市的一个政府建了一座大楼,圈太湖风景区几千亩良田,拆了两个自然村。设计至少可以使用100年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7年即被拆除,你要建新医院就建新医院吧,何故去拆刚建好的医院?这一切仅仅只为增加GDP。

无锡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是“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首批“江苏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因影响美观,投资近3个亿的项目运行不到两年就被拆除。由于拆迁,大量企业外流,仅安徽一个县就有无锡市的企业700多家,不少是高新技术企业。

无锡市原是鱼米之乡,稻田是湿地生态之最,毁田造园投入大量养护费,而现在几成地方平时都是无人区。我坐高铁去无锡市,路两旁全部都是楼盘,空空如也,根本不见鱼米之乡的影子。大拆大建之中,政府得到了什么?换来的是100年也还不清的债务。

无锡市还标榜科技创新,鼓吹“超常规政策和措施培育壮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但在哪里可以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工业设计园是开发商在饭桌上聊出来的点子,他们到科技部搞了块牌子,当初就在大厅里搞个展区,真正的工业设计企业只有两三家,实际上是座写字楼,领导来参观就叫其他企业关门。

无锡市2011年财政收入是多少?名义上为615亿元,有没有虚报暂且不论,相对于9500亿元的债务,每年利息都至少要680亿元,试问,拿什么还?

从1.6万元/平方米直接跌到0.69万元/平方米,无锡市“金融第一街”最南端,上演着一次令人惊叹的房价跳水。跳水大甩卖的楼盘其背后的母公司近一年来资金紧张,四处融资。奇怪的是,市政府居然出面干预,说房子卖得太便宜了,甚至规定必须将房价卖到1万元/平方米以上。如此荒唐之事都出在无锡市,2013年那里会是什么样子?

无锡市,是中国二线城市的一个缩影,不知道自己如何定位,只是一届接着一届地搞投资,搞出一个惊天的经济大泡沫,不知如何收场。所以,在中国一定要出现一场惊天动地的经济危机,才能摧毁一切泡沫。

第二节 珠三角东莞市镇街经济为何破产

因为在深圳工作多年,我对东莞市是太熟悉了。这个地方曾经是外来工最多的地方,说四川话的、湖南话的、江西话的、安徽话的、东北话的都有知音,都是一样的外来工。东莞市也是一个不夜城,各大镇街都一样繁荣,走到哪里,都是笙歌艳舞灯火辉煌。盛极而衰,2007年开始,东莞市就有出口订单减少的情况。2008年次贷危机时,东莞市受到的冲击极大,大量企业一夜之间倒闭。2009年年初,东莞市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发展越快,债务问题就越大。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以投资拉动经济放大到极致,就会到不能不崩溃的地步。东莞市全市的镇街,都是超出财力大量负债搞各种投资。网上发了一条新闻:东莞市某镇政府已经严重收不抵支,负债16亿元,理论上已经“破产”。镇长说,上级如果再不来救就等着收尸。还有一个镇政府,年均可支配财政收入仅为2亿~3亿元,但负债已经达到惊人的31亿元!东莞市这些富裕出名的镇街之所以濒临破产,这和多年的“大跃进”投资政策有关。

对于镇级政府来说,土地租金收入是主要的来源。可是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倒闭,出租收入大幅减少。卖地的收入也是如此,东莞市某镇以外销房地产出名,外销房占当年商品房销售总额的91%。可是自从金融危机来临之后,这个镇的经济就不行了。

依赖土地租金收入,不仅是镇级政府如此,农村集体经济和本地居民也是如此。有大量外来打工者,很多村民就通过出租房子来赚钱。如今,依靠出租房子来获取的收入,已经比之前下降了很多。

当年,东莞市某镇实行“教师医生工资赶超公务员,户籍人口免费公交,从幼儿园到博士的25年免费教育、免费体检”的政策,但是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一切,结果只能导致债务越来越多。如今,该镇在东莞市各镇街的经济总量排名已经跌到了倒数几名,好些重点项目停止贷款。

其实,东莞市神话的破产,只是中国制造业出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已。进入2012年之后,东莞市经济并没有改善,而是情况越来越严重。东莞市有一些镇街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甚至高达两位数的负增长。东莞市经济排名也跌出了全国前20。

东莞市模式曾经被看成一个神话,如今却要面临破产。可以说,东莞市后劲不足了,给人感觉就是伤了元气。东莞市现在留下的是数不清的空房子和荒芜的海岸线,不知套死了多少民间资金,可以说这足以把东莞市前20年创造的财富全部套死。逃走的外资不算,中国民间大把老板手上囤积几百套住宅,一旦他们全部破产,东莞市房地产的死期就到了。因为需要现金,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抛售房产,房产将一钱不值。

这两个富有代表性的城市,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都曾经有过辉煌,都成为内地许多竞相攀比的榜样,都一样陷入债务的泥淖之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如果GDP增长建立在债务的增加和不断膨胀上,这样的GDP再多又有什么用?像无锡市这样的政府早就应该宣布破产,现在一千亿一千亿的贷款往里砸,根本就不可能填这个窟窿,也永远填不满。中国的金融系统是环环相扣的,只要一个“环”出现断裂,整个系统就将崩溃。这是我走遍中国七个省四个一线城市和多个三、四线城市得出的结论,再拖下去,危机将会接二连三地爆发,根本捂不住。

世界上其他国家成功的城市化范例说明一个真理——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化才是牢固的,而中国大量出现的以泡沫资产摧毁制造业的“城市化”,根本就背离了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只能留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泡沫破灭。城市化在中国遭到空前的扭曲,各级政府把大拆大建理解为城市化,造成的后果可能是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最终会通过一场惊天海啸般的金融风暴来完成。

一问一答

问:怎么最近看见你东跑西颠,尽谈债务问题,原来是在写书啊?答:是啊。房价问题就快爆了,不需要谈,所以,我只是偶尔出面表个态。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很多人看不懂,我就从三个方面作完整的表述。其中,货币和债务问题都很严重,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很多人不知道,我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从国际财经的视野为大家作一个解读。这个可能更有意义。2013年是美国推出美元指数期货28年,人类经济史上经历了两个周期,很快将进入下一个周期,我一直在研究这个事,我有使命向大家贡献我的研究成果。目前,中国经济会进入深度衰退,这次怎么刺激经济都不可能起作用。

问:看见你和一个县长的对话,地方政府债务真的有那么严重吗?答:原来一直在家里分析地方政府的债务数据,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我跑了七个省十几个县,实地看看,和很多人一起聊聊。大家都是一句话:不管借了多少钱,反正都是国家的。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点玩世不恭。后来,我又和一个市长谈到债务问题,他所在城市的总体债务都在市里,也就是市里的债务包括了各个县里的。包括农村在内,总人口500多万的城市,债务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而财政收入只有不到100亿元,还利息肯定有困难,更谈不上还本金了。借新还旧,可能会成为地方政府唯一的模式。

问:其他国家存在地方政府负债行为吗?答:在中国,有的城市是以城投公司的名义对外招标的,而城投公司又是政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的。这里面的债权债务关系很难理顺。所以,县长、市长压力很大。东莞市是个地级市,他们的镇政府是县级建制,所以,他们镇长才会说,如果上级再不管,就等着来收尸。

问:看见你的博客说,山东乳山一个20万人口的城市,却建了25万套住宅,这怎么住啊?答:我今年去了乳山,海边真美。北方的海气势浑厚,平静之中让人激情满怀,壮阔啊,北方的海和我们南方的海到底不同。他们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这么多的房子,挤占资金包括投资人和银行贷款不下2000亿元人民币,完全不知道当时怎么那么疯狂。有人提议,把这些房子给炸了,再重新规划,又创造一回GDP,拉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反正钱不是自己的。

问:你为什么认为无锡市债务问题最大?答:无锡市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富庶之地。在无锡市的太湖边上,我时常想的不是怎么写书,是在想,中国为什么搞出这么一个经济大泡沫?无锡市现在的日子很难过,有些区政府完全没有钱给公务人员开工资,很多政府单位要依赖罚款才能搞到活钱。2013年开年,无锡市至少要拿到2000亿元贷款才能勉强维持。但是,很遗憾的是,他们再也拿不到了,可能省长出面都不行。道理很简单,政府换届,银行贷款可能暂时冻结,这是惯例。这样,政府很多部门完全开不出工资。如果一个城市债务爆了,其他城市就会连环而来,一个接着一个地爆,上级政府将应接不暇。

第三章 企业负债,剪不断理还乱

第一节 江西赛维的债务冰山

离开无锡市,我去了江西赛维,这一路十分沉重。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同属于泡沫年代企业负债的典型。对于大企业来说,尽管没有多少高利贷,但是,那种出奇高的负债,也只有中国企业才会有。何故?因为他们身后有政府背景,一旦破产就会由政府埋单。就拿赛维来讲,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10多家金融机构与两家地方国企向赛维提供的借款额高达128.85亿元。其中,期限不高于1年的短期借款高达82.67亿元,这将对基本面临严重恶化的赛维形成严峻挑战。赛维债务的爆发,只是冰山一角。

这种公司必然是:兴,靠政府,因为政府可以动用财力和信誉,为发展企业进行融资;败,也靠政府,因为大家都要到企业里面分利,企业必然会破产,留下一堆烂账,最后,由下一届政府处理。

2012年年初,江西赛维LDK与四家投资机构签署了2.4亿美元的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如果赛维的多晶硅业务未能在年底之前顺利实现分拆上市,赛维恐将再次面临破产危机。其实,赛维这些年以来不断重复“融资—扩张—再融资”的道路。“中短期内整个光伏行业都难有起色,现在宣布的投资,未来很难真正落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赛维这条路很难走到底。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初步决定对多数中国太阳能面板课征35%的关税,这也将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1月初的最终投票结果定调。按照惯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过去鲜少驳回课税的决定。若想要国际贸易委员会改变判决,至少要有4名委员变更去年投下的选票,而国际贸易委员会6名委员去年一致同意“美国太阳能业者受到中国进口品实质上的损害”这一观点。

据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审理案件中,将检视美国太阳能制造业者是否在实质上受到损害或受到实质损害的威胁。代表德国太阳能巨擘美国分部SolarWorld Americas以及其他美国太阳能业者的主要律师蒂姆·布莱特比在接受采访时大倒苦水,称已有多达13家公司倒闭、破产或大幅裁员。

美国商务部2012年3月20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初步判定自中国进口的硅晶太阳能电池、模组必须缴2.90%~4.73%的平衡税。此外,依据美国商务部5月17日公布的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认定强制应诉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税率为31.22%,常州天合光能公司税率为31.14%,其他59家单独税率应诉企业税率也均超过30%。

2012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遭遇三面夹击。

除美国外,欧盟委员会2012年9月6日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为止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印度反倾销局近日也发布公告称,该局2012年9月12日收到企业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等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部分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这对江西赛维同样将产生不良影响,可谓雪上加霜。

在2012年7月12日召开的江西新余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份市政府关于将赛维LDK向华融信托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议案。这一议案被媒体解读为地方财政替企业还债,随即引发巨大争议。

曾经风光一时的明星企业赛维LDK在光伏业寒流的旋涡中正越陷越深,200亿元的债务压顶,随时面临崩盘。新余市人大议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不是新余市兜底,是江西省在兜底。“你往那边看,平时全是来要债的。”7月18日下午,两位前来赛维LDK签署供热合同的人士告诉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但至少在当天,债主堵门的情形并未发生,偶尔有几个工人进进出出,显得很平静。根据新余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赵鸿鸣最新的解释,在商定这一信托计划时,尽管赛维公司已经以资产作为抵押,但为了使政府督促企业如期归还贷款,相关信托机构特别要求地方政府将贷款还款计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这有用吗?如果没有用,赛维将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一解释背后的关系是,赛维以资产抵押向华融申请信托贷款,地方政府以财政预算作担保。在这一信托计划之前,赛维与华融之间还有一笔三年期5亿元的信托贷款,2012年6月底到期。当时,这份信托计划的实际担保人除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个人外,同时还有新余市政府。“只有两种情况,政府可以为企业作担保,一是政府下属的平台公司,二是有特殊情况的国企,新余市政府目前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而《担保法》中也明确说明,禁止政府为企业作担保。也就是说,这是一件打不起官司告不起状的事。这样的企业,也只有中国才有。

前述文件中同时勾勒出一个奇怪的三角关系。赛维新的信托计划发行目的实际是为归还省财政,5亿元的资金以赛维为轴在华融与地方财政之间来回流动。而最新公布的《关于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向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叙作(受理)5亿元人民币信托贷款的情况汇报》披露,地方财政已经为之前的这笔信托贷款埋了单,资金来源则是省财政“赛维LDK稳定发展基金”。

对于新余市来说,救助赛维的意义可谓重大。原本因一家钢铁厂而设市的新余,赛维的出现一下子让这座小城站在了新能源的前沿。在赛维成立之前,新余市钢铁产业占GDP的比重曾一度高达70%。2005年通过引进赛维,新余完成了华丽转身。新余不再只是一个钢城,也成为新能源的新兴城市。我虽然不知道欧盟为何要制裁中国的光伏产业,只是知道这种一哄而起的新兴产业就犹如2000年美国的网络泡沫一样,会产生全行业泡沫的破灭。债务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新余当地政府的宣传口径,新余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重点工作,都是围绕赛维而展开的。在新余市的三大产业规划中,赛维承担了其中光伏业千亿企业的任务。而围绕着赛维,新余陆续引进的光伏制造企业已经超过100家。2011年,新余市光伏企业销售收入的409亿元中,赛维一家贡献了60%以上。新余副市长贺为华的说法是,“只要赛维生存下来,整个产业链就不会停”。但是,这位市长大人可能并不知道,在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向全球推广后,光伏产业无疑会被淘汰。也就是说,按照全球经济的新周期来说,光伏产业命不久矣。

第二节 无锡尚德救得了吗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无锡尚德。

2012年10月长假刚过,新闻报道说:“在尚德电力陷入危机之时,创始人施正荣因为拒绝牺牲个人利益,使得公司错失被拯救的机会,企业从而进一步陷入泥潭。同时,施正荣心里很清楚,只有把尚德电力推给政府才是最大的解脱。这其实也是另一种跑路。施正荣目前担任尚德电力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此前,公司于8月16日公告其辞去了CEO职务。”报道称,2012年年初,国开行曾经提议施正荣以全部个人资产作担保,为尚德争取新的银行贷款,但遭到了施正荣的拒绝。同时,他还拒绝了来自无锡市政府希望他退出在尚德的个人股份,以让无锡国联接盘的设想。尚德电力2001年成立时,由无锡市政府动员当地国有企业与施正荣共同出资。而施正荣的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伤心,但并不让尚德元老或高管们意外。一位已经离职的高管称,他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危机在多年前就埋下。

其实,施正荣很清楚尚德电力已经无力回天。

尚德电力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7年前,当它出现在纽约交易所的时候,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成为中国的骄傲,更是成为无锡当地的骄傲。其时正逢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大出风头,无锡尚德的股票因此也被华尔街的金手指们捧上了天。但是,时至今日,无锡尚德的这些荣耀都已成为明日黄花,财务及经营状况的持续恶化,使它滑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由于股票收盘价已经超过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该公司已接获纽交所警告,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改变这一状况,股票将被摘牌——中国概念股越来越多地在纳斯达克退市。

无锡市政府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产品根本就无法再出口。而这些官员根本就不知道经济的大趋势,以为撑一撑就可以撑过去,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机会了,只有尽早宣布破产才是唯一的出路,越往后资金窟窿只会越大。

无锡尚德要保住在纽交所的上市牌子,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原以为可以指望像国内A股市场那样通过其壳资源的交易来达成目标,美国股市不会理这个。无锡尚德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经营和财务状况,重新获得股市投资者的认可。

为了把尚德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无锡市政府开始对这家自己土地上的著名民企出手支援。2012年9月27日,无锡市市长朱克江来到尚德公司现场办公,一个由中国银行牵头的多家银行组成的财团也随之出现,进入尚德公司准备向其发放贷款。无锡市政府自己也是负债累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种稳增长害死人的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们低估了经济衰退的力量,将会摧毁一切泡沫和骗局。所有的好心帮助,都将成为这家公司最后的负债,因为该破产的企业一定要破产,否则,贻害无穷,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9月27日,中行当场拍板向无锡尚德发放2亿元贷款,但是,开拓市场什么时候能够见效,现在还未见分晓。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尽管银行已经市场化,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必须听命于市长。因此,市长可以带着银行行长现场办公,但是,市场却是市长难以驾驭的。

对一个企业来说,获得银行信贷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把产品卖出去、保证资金灵活周转才是企业的生命线。然而,国内消费市场长期的低迷,并不是政府出几条措施就能改变的。

无锡尚德原是一个外向型企业,产品以外销为主,现在面对美欧市场对中国出口的抵制,他们想要把产品销往国内市场,但内需市场却难以提供配合,政府又能拿出什么样的举措?中行2亿元资金,可能折戟沉沙。这种行政干预金融的事,在中国非常普遍,很多巨额资金将会打水漂。中国银行业危矣。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一轮中国经济的衰退是谁也救不了的,发行再多的货币也没有用。不管是企业还是银行,该破产的一定要及时破产,再重复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会导致系统性崩溃。

在整个宏观经济出现下行的背景下,整个无锡的版图上,陷于困境中的企业绝不止尚德这一家。那么,无锡市政府又能救多少个尚德呢?要求银行对所有的企业都像尚德那样大方,银行即使有这份心愿也没有这种实力。那么,对于那些未曾得到市长恩泽的企业来说,岂不是反而会产生遇到冷落的委屈?

中国银行业的真实负债率有多严重?

同样这种现象,还存在于许多大型国企中。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率维持在0.9%不变。美林银行业分析师吴旖指出,这个数据掩盖了中国经济中的重大风险,靠中国银行系统喂养的大批“僵尸企业”正在啃食中国经济,甚至有可能将中国经济推向“迷失的十年”,就像日本经历的那样。

三一重工、武钢、河北钢铁等,这样的企业其实早已没有必要存活下去。但是,他们都接到上级指示,不能辞退工人,没有钱发工资可先去银行贷款。这种维稳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而且根本就没有用。中国可能陷入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现象。那是20世纪90年代,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再度实现独立后,试图加入欧盟,实现对欧元的货币钉住制度,就像人民币钉住美元一样,拉高资产价格,助长了奢靡消费之风,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消费热潮。一掷千金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无节制地借贷消费。结果,一场金融危机下来,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受到打击,政府债务危机开始爆发,拉脱维亚最后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援助。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减速,实力最弱的企业挣扎在倒闭的边缘。当他们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这些企业理应破产,然后银行注销他们的贷款并承担损失。但政府不允许银行系统注销这类坏账,反而迫使银行继续向这些本应倒闭的企业发放贷款,甚至远远超出他们的还款能力。结合相关媒体的报道,官方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低得让人惊讶。媒体报道指出:中江集团已申请破产,对建行欠债30亿元;翡翠航空于2012年6月进入破产清算环节,对中国银行欠债30亿元;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集团欠下180亿元银行贷款,正被银行密切关注;陷入困境的10家太阳能光伏企业集体欠下1110亿元银行贷款。媒体曝光的这几单案例说明中国银行系统面临的坏账风险远高于官方数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6月末温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几乎翻番,不良贷款率为2.69%,较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吴旖称温州是中国经济压力的早期反映,值得继续密切关注。

决策层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而是出于维稳的目的对企业的破产行为进行拖延,因为银监会的拨备率已经从2011年的217%提高到2012年6月末的290%,表明金融系统烂账坏账已经达到历史性的高位,已经非常危险了。

全国660个三、四线城市中,像赛维这样的公司大约有370家(我2011年调查的结果),银行的烂账已经突破3万亿元(2011年末的数据)。这种烂账,在GDP下滑时就会自动现形。也就是说,其他类似的公司都将爆发,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目前,中国金融系统已经岌岌可危。我们金融系统总资产113万亿元,总负债106万亿元,实际净资产只有7万亿元。我们的烂账是多少呢?企业烂账(不包括40个大中城市企业烂账)有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是烂账呆账,因为地方政府永远还不起,很多城市连利息都还不起)12万亿元,连带债务4万亿元,总共高达19万亿元。

房地产烂账也将爆发出来。房地产烂账集中产生在三、四线城市,鄂尔多斯一城2000亿元,加上温州、威海、乳山、义乌、岳阳、长沙、南昌、厦门、海口、太原、运城、临汾、大同、石家庄、安阳、郑州等城市,烂账不少于7万亿元(不包括已经、正在和将来要断供的房贷约1.1万亿元)。乳山甚至提出,把新建的住宅炸掉,因为不可能卖得出去,这个城市只有30万人。空置住宅25万套,全部炸掉,直接产生的烂账可能达到1200亿元。

算起来,金融系统全部烂账至少已经高达26万亿元,相对于7万亿元的净资产,中国所有银行已经破产。没有哪个国家是这样搞经济的。这种做法,一时轰轰烈烈,实际埋下了巨大的危机,随时都将爆发,清算债务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节 中国债务问题是否到达临界点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博客——《临界点》。先将这篇博客转载于此,以飨读者。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来看,1500年前后是一个临界点,那时全球的很多国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的统治者没有珍惜这个时机,与世界文明失之交臂,从此落后世界500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临界点。不久前去安徽,我专门跑到乌江边,不是因为西楚霸王在那里自刎,而是奇怪写下“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为何在那里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篇?现在想来,项羽最值得后人敬重的是他准确地分析了秦朝的灭亡,所以,他率一干小众击溃了秦朝大军,这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辉煌。秦始皇最大的功过都在兴建长城上,说他有功,是他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当时的奇迹;说他有过,是他因为修长城耗尽了朝廷银子,致使民不聊生,引起民愤。所以在他死后4年,秦王朝被项羽覆灭。2012年春节后,和朋友们一起去苏北,路过江阴大桥。我们在桥头小憩,眺望长江,无限感慨。与我同行的一位朋友在江风中点着香烟,好大一会儿才说:“当年我们家老爷子就是从这儿打过长江的,死了多少人啊。”打过长江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临界点。这一次发生临界点主要原因是蒋政权在国统区发行了金圆券,引起国统区的通货膨胀,激发了民变。这两件事情连在一起,让我无限感慨。当今中国的房地产就犹如秦始皇当年修长城,耗尽民财,引发民怨。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又一次历史性的临界点来到了。

临界点的出现中国的历史常常令人惊奇,在惊天动地的一刻,时常会出现逆转。我们关注的是往哪里转。目前,中国的矛盾,从资本的角度看,是国家资本、权贵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尖锐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中国的各大财团都是权贵资本的典型代表,他们以圈地运动的形式掠夺民财,致使中国的住宅价格体系出现天大的泡沫,世界经济史上都极为罕见。鬼城和空房遍布全国,并导致制造业出现整体性崩溃,国民所有的财产都凝固在不动产上。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中国家庭资产78%在不动产上,由泡沫和债务两部分构成,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内需增长。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中国经济的大衰退正在来临。在这种大衰退中,货币滥发已经失去作用,只能增加政府和国民的负债,而债务危机正在爆发的过程中。中国GDP在2011年只有47万亿元(水分至少20%),而金融系统总负债105万亿元(这个没有水分),是GDP的223%,全世界罕见。仅这一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继续投资就是继续增大负债,这么做尽管可能拉动一点经济增长,但是,后果是金融体系将崩溃。这个数据其实就是一个临界点,周小川不可能不知道。美国的政府债务是GDP的126%,意大利超过120%就发生债务危机,但是,这些国家债务风险很分散,比方说,中国、日本就持有美国债券。而且,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购买中国债券,如果经济大萧条,全民承担债务的能力根本就没有。如果经济增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依然会下降,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官员更加腐败。中国目前的政府债务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是一团烂账,究竟是多少,谁都不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那就是上层建筑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体制不顺,经济发展越快就会出更大的问题,继续高速发展,只有一条路:崩溃。如果降低经济增速,矛盾就将爆发。什么是临界点,无法走了就是临界点。

临界点会发生吗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世界经济史上,在西方,每当出现这种历史性的临界点,总有一种力量在推动历史往前走。比方说,曾被喻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开始衰退后,美洲迅速崛起,华盛顿永远为美国人民所敬仰,为世界人民所瞩目。再比如,1500年前后,这个被誉为世界文明史的分界点,英国在此之后推动了工业革命,而中国明朝自永乐大帝之后就开始衰落,到万历年间连作坊式的小工业都滋生腐败。张居正无奈地将小作坊都掐杀了,这就是所谓倒洗澡水连孩子都倒了。一直到如今,落后了世界500年。从历史来分析,中国历史到达临界点后往往不是朝前走,而是往后退,这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剧。关键时刻,一个强有力的力量摁住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这种悲剧可能还会发生。

一问一答

问:你觉得企业债务链哪一条会先断?答:如果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光伏产业债务链2012年底就会彻底断裂。但是,2012年10月,国务院几大部委联合拯救光伏产业,可所有措施都不是什么拯救,而是给钱。我算了一下,国家电网等单位和央企实际支持700亿元以上。但是,光伏产业是个无底洞,给过700亿元,2013年就要给2000亿元。有一个产业链拯救不了,那就是房地产债务链。2009年以来的3年中,开发商重新背上近16万亿元的债务,近4500万个家庭背上了3万亿元的债务,而在未来的10年里,这4500万个家庭的80%没有偿债能力。当然这是私人债务,但是,会影响整个房地产债务链。对开发商来说最致命的是房地产信托产品中的外资,这等于借入的是美元,最后开发商将要用人民币来还。如果人民币出现巨幅贬值,这些开发商全部要破产。这叫一报还一报。

问:看见很多钢贸企业老板破产跳楼的消息,你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答:拯救钢贸企业至少需要1万亿元,这个漏洞远比光伏产业要大。最严重的钢铁企业,涉及就业量非常大。这些大型钢铁企业实际上已经破产,工人工资完全发不出。但是,“上级”不允许他们辞退工人,可以贷款发工资。2012年5月,武钢、河北钢铁、鞍钢都出现债务问题。央行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继续放大房价泡沫,其目的之一就是带活房地产,增加钢铁的销量。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房地产和钢铁都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不可能让所有家庭都买上十套八套房子吧?中国经济增长完全依赖货币的做法,注定有玩不下去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萧条就要来临,而大萧条本身就要终结一切泡沫。别看现在银行还十分光鲜,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银行破产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问:你认为企业债务应该如何解决?答:很简单,按照法律,该破产的一定要破产,捂是捂不下去的。中国有《破产法》,就应该按照法律来执行,而不能按主观意志办事。很多人指望政府成为神仙,天天救市。美国雷曼兄弟这家百年老店都可以破产,而中国企业却一定要去救。救市,源于中国的行政体制对经济规律的悖逆。救市的本质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何为集体决策?这个不同于美式的决策制度,本经济体有颇具特色的集体决策制度。据说,这一制度能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实现1+1>2的结果,而且,能防止出现封建式的独裁。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证明:集体决策一定优于个人决策。在缺乏委托—代理机制制衡的情况下,所谓的集体决策,几乎全部沦为少数人团体牟取私利的工具。更有甚者,集体决策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将优秀者淘汰出局的手段。名为人人负责,实际上人人无责,每个人都可以为防止承担个人责任而逃避对公众的责任。

问:央行天量逆回购,2012年10月31日创下历史上单日巨量,你有什么看法?答:央行在公开市场展开3950亿元逆回购操作,创史上单日新高,从释放的资金量上看相当于一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业内专家指出,央行开展如此大规模逆回购,也意味着其动用降准等深度流动性释放工具的可能性降低。逆回购,是指向金融系统释放流动性,而不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这个意义在于:一是银行资金非常紧张,尤其是面对年终债务到期,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所以,先要保证银行不破产;二是说明央行不准备给企业和私人注入流动性。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只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了,但是,央行不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何故?银行内部风险太大。这样一来,投机资金就会枯竭,所以,房价就会下降,因为市场上没有增量资金。

第四章 债务的衍生

第一节 中国债务转嫁的原因

之前讲过,中国金融机构的钱都被外资赚走了,再加上还有很多不良债务,这也就是中国银行股被卖空的主要原因。不管银行股股价如何低迷,也不会有人购买,因为市场明白,一场轰轰烈烈的金融风暴必然爆发,有些银行的破产是必然的。

债务的解决之道,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大肆印钞冲抵债务,这样债务在海量的钞票发行中人间蒸发;第二种是债务违约,到期因为没钱支付这些债务,只好采取违约的方式延期,一天一天往后拖,但是,终归会有最后一天;第三种方式是对美元实行贬值,损坏其他国家的利益。显然,第三种选择不可能,因为那时美国正在逼迫人民币升值。第二种方式会让政府有失体面,也不好交代,所以,选择第一种方式最为妥当。

财政赤字是政府转嫁债务的第一个原因。

2008年以前,中国政府具体负债的体现是赤字。财政赤字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也是这一年发生的,举国震惊,如何消除财政赤字成为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

当时恰逢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政府制订了一个投资大计划,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几万亿元的货币投放也导致房价上涨,全民积极买房,有效地助长了私人借贷。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带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一方面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政府财政收入也提高了,可以化解赤字,一举数得。同时,大量地王也诞生了。北京中服地块经过96轮叫拍,溢价率超过486%,相当于标准地价的五倍。这种飙涨的地价给了市场一个鲜明的印象,那就是房价必然暴涨。于是乎,全国各大城市地价猛涨,一个又一个地王就此产生,房价随之猛涨。房价像脱缰的野马,一跑起来根本挡不住。而房价上涨带来的金融风险足可以摧毁整个金融体系,最后终将得不偿失。道理很简单,100万元的房产,短时期内突然涨到300万元,实际上还是这个房子,并没有创造一分钱新的价值,价格却突然涨了三倍。这种现象等于在银行创造了200万元的货币,而这200万元其实就是泡沫。这种资产一多,货币必然贬值,通货膨胀就会爆发,金融系统的崩溃也就不远。

看上去,近几年中央政府不仅没有多少债务,财政收入还有盈余。实际上,债务只是转移出去,并没有消除——各级地方政府在这种经济大跃进中增加的债务逐步形成了天文数据。而地方政府却不懂这些债务是怎么来的,因为当时去贷款时很多项目是上级批下来的,并没有抵押品,也没有说怎么还,只是要把钱花出去。上面的还款日期根本就不是从经营利润中推演的准确日期,而是随口说一年或者三年。现在的问题是,2013年有很多债务集中到期,所有市长和县长都会两手一摊:没钱还。

如果不处理,银行的坏账烂账就会堆积如山;如果处理,那就不用说,很多银行只有关门大吉。

当时有很多传说。一个二线城市的地产商因为涉嫌行贿受贿和其他经济犯罪,判其入狱6年。2009年他出狱后,正遇4万亿救市,他入狱前圈了两块地,他当时在银行贷款只有1000万元,七八年后,这两块地在2009年地王声中价值暴增,后来评估为1.5亿元。他当即在银行又贷出1个亿,继续开发房地产,一举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开发商。这个故事,我并没有去核实,其实也根本不用核实,与其命运相似的恒大、富力、合生创展等公司在盲目扩张面临破产的时候,突然咸鱼翻身,其创始人一举成为中国的顶级富豪。

那么,从经济学上来讲,是谁救了他们?当然是全体老百姓,这等于中国13亿人平均每人拿出将近2万元的铸币税送给政府和开发商,他们岂不发财?

1929年,当美联储的信贷与GDP之间的比例超过160%时,全球第一次经济危机开始爆发,华尔街许多投资人排队跳楼,黑色星期一成为经济史上永远的记忆。中国2012年9月末信贷投放余额达到66万亿元(不包括金融衍生品),按国际通用的数据模型,2011年中国名义GDP是47万亿元,实际只有40万亿元,信贷与GDP的比率是165%。这个比例比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的比例还高出5%。最为奇诡的是,美国这种债务比例是在11年的经济周期内衍生出来的,而中国这种债务是短短3年内衍生出来的。这里面的风险究竟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一旦爆发出来,必然是翻江倒海般掀起滔滔巨浪。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爆发时,巴西等拉美国家采取很多手段纷纷削减普通百姓的债务,由政府来为危机埋单。在波罗的海国家发生债务危机时,拉脱维亚被迫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也不增加百姓负担。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政府宁可雷曼兄弟破产保护,也不让危机的后果由买房人承担。在本次欧债危机中,希腊一旦发现民众生活质量下降时,政府全力帮助受困家庭改善生活。在中国完全不同,一切后果让全民承担。

无论我们的经济数据多么好看,实际上无论是谁都会知道经济危机说来就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经济不能靠大量印钞票了。1.靠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长的话,再高也没有意义;2.不用老盯着三驾马车,三驾马车是一个短期的政策调整;3.现在情况就是恶性循环,你用投资拉动,最终需求还是在下降;4.人民币是国民承担,所以要很谨慎;5.流通货币量过多,是房价高的根本原因。”

我们真的不能再稀里糊涂地看中国的债务了。

公务员太多,是中国政府转嫁债务的第二个原因。

福利增加容易削减难,古今中外如是。如宋代几个皇帝就头疼冗官问题,范仲淹搞庆历新政,主要内容也是针对公务员泛滥的现象,最后乌纱丟了也解决不了。再看看中国历史上民养官的比例:据198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公布的中国历代官民的比例:

西汉,1:7945;

东汉,1:7464;

唐朝,1:2927;

元朝,1:2613;

明朝,1:2299;

清朝,1:911;

现代:1:67。

1998年,财政部部长助理刘长琨透露:汉朝近八千人养一个官员,唐朝三千人养一个官员,清朝一千人养一个官员,现在四十个人养一个公务员。仅仅过了11年,官民比例竟从“1:67”升到了“1:40”。难怪农民说:“几十个大盖帽管着一顶破草帽。”

2012年两会上又公布了一个数据,我国行政管理费用25年增长87倍!如今每年的公务员招考,如火如荼。在世人心目中,最好的职业已非公务员莫属了!还有那些靠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呢,名义上不是公务员,不还是要纳税人养着吗?据《瞭望》周刊报道,中国内地公务员与国外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公务员的收入差距较大。这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与国外以及港澳地区的人均收入就没法比!

中国的很多县级公务员人数不在少数。我访问过安徽一个县,总共人口只有30万,县城人口不到16万,但是,公务人员包括教师、医生和离退休人员等多达3万人。基本上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分之一是离退休人员,三分之一是普通公务员,三分之一是干部。很多机构的人员平时不需要上班,只是到时间去点个卯。冗员太多,但是,完全不能裁去。

目前,这个县里欠债36亿元,已经没有任何抵押物品,所有山林、水面和未来的土地储备已经全部抵押给银行了,就连各级办公楼房也已经抵押给银行了。以后除非上级政府拨款下来才能搞什么基建,否则,财政岌岌可危。除了投资,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活动能够带来增长。将来钱从何来,根本就不知道。

第三个原因是投资转嫁。

在2011年47万亿元的GDP中,有57%是靠投资拉动的,也就是说26.8万亿元的GDP是靠投资拉动的,这种GDP最后带来的必然是负债的不断放大。

中国要不要投资?答案是肯定的。GDP离不开投资,但是,一个健康的经济运行体,投资比重不能超过30%。超过30%就表明该经济体过热,应该刹车,何况,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连续3年超过52%,这将出现金融危机。

目前,港口码头已经过剩,高速公路也已经差不多了,建筑空间已经不大,不足以支撑投资增长;机场在三、四线城市还有空间,也已经不大,像这种速度,2015年机场基本建完;高速铁路,严格来说,中国地壳已经负载过大,不适宜再建大量高铁。现在地方政府,今天要仿古,明天要造城,没关系,自己拿钱去建,它有吗?让中央政府拿钱,这就不仅仅是窟窿,而且是无底洞,永远填不满。

关键问题是,前期烂尾的项目、缺少资金的项目和低效过剩的项目根本就没有梳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本身就是一场灾难,再继续大手大脚上项目挥霍财富,接下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大,负债就更大。

第二节 中国债务的分布

在中国,债务进行过转嫁,并扩大了全社会的债务,我们来算算账,了解目前中国债务的分布和影响。

一是中央政府的债务

首先是社保基金的缺口有1.8万亿元。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撰写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3亿,暂且算有1亿人享受退休待遇吧,一年的退休费多少?按平均退休费每人每月1500元计,每年每人1.8万元,全部退休费用是1.8万亿元。

亏空的钱去了哪里?

其一是社保。

臭名昭著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中,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违规拆借社保基金达32亿元;山西太原社保基金挪用诈骗案,涉案金额也近1.8亿元。此外,黑龙江阿城市社保局将918万元借给企业用作活动资金;河南濮阳市劳动保障局减免企业870多万元费换取六辆轿车使用……造成的社保资金损失都是天文数字。

再看广州一地。2003年,广州市社保基金被挪用近9亿元的事情曝光。2004年,广州市劳动局透露,大概有85%的社保基金被投进房地产行业。由此揪出广州市劳动公司经理刘雨宏,他从1993年至1996年期间,违规审批社保基金7亿余元非法运营,造成损失5.2亿元的惊天大案。而到了2007年4月2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广州社保基金治理的调研情况显示,广州尚有6.6亿元社保基金没有追回。

联合国测定到2075年,中国仅养老基金缺口就达9.5万亿元。这个数据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但是,前提是货币不能贬值,如果再次发生近几年这样的货币贬值行为,那就不可能是9.5万亿元,而是N个9.5万亿元。这种缺口每年以22.2%的涨幅蔓延,如此速度之扩张,假如不从根本上加以遏制的话,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其二是住房公积金。这个本来为普通民众设置的社会福利体系被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冲击得稀里哗啦。在2008年以前买房的人资产全部暴涨,而暂时没有动用公积金买房的人资产全部缩水。

举一个例子,2008年在一、二线城市用住房公积金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在上海内环大约6000元一平方米,这套房子相当于60万元,在北京三环内大约也是如此,广州天河大约70万元。而在两年后,这些房产上涨三倍,其实就表明其他人住房公积金缩水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如果住房公积金余额为2.7万亿元,那么,后面的钱全部缩水至三分之一。

其三是医疗卫生的欠账。这么多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医疗卫生的开支只有4%~6%,而美国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在14%~16%之间。越往后,人民币贬值就越厉害,欠债就会越多。据我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多4%,财政赤字将会突破5万亿元。这笔账,永远还不清。

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

打开门就是债——这是一个县长目前的工作生态。最近,我在各个省跑,看到的听见的都让我非常担忧,很多政府一打开门就面对着逼债。这种工作环境将会持续很久,也会继续恶化。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无解的。首先,无论怎么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都会无济于事,面对巨额、低效、毫无收益的投资,谁都惧怕,私人投资者无人敢买,外国投资者更是不可能,自己卖给自己等于欺骗。其次,地方政府连法人都不是,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第三,地方政府债务根本就是一团烂账,因为这里面除了银行贷款,还有民间集资、企业参股和拖欠的工程款,谁也理不清楚。

三是企业的债务

前面提到的江西赛维LDK在2012年10月22日星期一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2年10月19日与Heng Rui Xin Energy Co.,Ltd.(“HRX”)达成股权收购协议,HRX同意以0.86美元/ADS的价格收购赛维近期发行的普通股,相当于赛维LDK此次增发前全部发行及流通股本的19.9%,锁定期180天。这一收购价比赛维目前的股价溢价25%。根据收购协议,HRX有权指认三名赛维LDK新董事,同时双方同意将增加两名独立董事。值得注意的是,江西新余政府所有的资产管理公司拥有HRX的40%股权,另外60%股权由一家名为Hi-tech Wealth Investment and Developing Co.,Ltd的公司所持有。这一收购意味着,新余市政府正式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入驻赛维。这种情况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到了破产的时候政府会来扛。新余这样做了,无锡也正在这样做,别的城市政府也已经行动起来,那么,地方政府究竟是政府还是财团?这种债务转嫁的方式能够挽救企业吗?

第三节 中国正在形成三条债务链

一条是政府的债务链

这条债务链是极其脆弱而风险又极大的,随时可能断裂。这条债务链发端于中央政府,蔓延到全国各级政府,小到乡镇,大到中央各部委,环环相扣,如果一个地方断裂,势必影响全局。就像是2011年日本的海啸,半小时前还是阳光灿烂平静如秋,紧接着就是山崩地裂、海啸惊天、世界瞠目。

做过链条的工友一定知道,锻造链条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环扣一环,而每一环都承受一样的力量,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出现断裂。前面我们讲了中国政府债务这条链条是如何锻造的,现在的数额是如何的庞大,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预防链条断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一夜之间所有的“环”全部断裂,而是只要有一“环”断裂就将影响整个金融系统。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早已超过20万亿元,还债主要靠卖地。而2010年至2012年卖地收入每年约3万亿元,但这3万亿元主要是大城市所得。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前20名的城市共成交近1.24万亿元,也就是说其他地方只有1.76万亿元的收入。除去各种成本真正拿到手的钱也就是5000亿~6000亿元,而20万亿元的债一年利息就1.2万亿元,这样的融资难道不会出问题吗?

如果保持不崩,2012年12月30日前,全国银行系统大约要增加1.2万亿元的新增债务。如此循环下去,政府债务在2015年将出现崩溃式危机。要解决政府债务问题,不痛下杀手绝对不行。

2012年年底,地方政府很多债务到期,根本还不了,只有批出一些项目,才能缓解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地方政府拿到项目就能在银行拿到贷款,就可以拿去填以前的窟窿,根本不会把新项目搞起来,更谈不上拉动经济增长。我所了解的几个中西部省会城市都是如此,而且上级批出的几千亿元项目还不够还所有地方政府到期的债务。

昆明市政府曾在采取一切措施,加紧征税收费,试图将2012年财政收入做到381亿元。这点钱除去开支,还利息都不够,而面对200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债务中三年到期必须偿还的400亿元根本无法使劲,只等破产。其他诸如南昌、合肥、长沙等欠债大户,和昆明市差不多。现在发改委紧急批出8000亿元项目,何故?是真的上新项目吗?NO,不可能。就像湛江钢铁项目一样,只搞一个剪彩活动就无影无踪,只把新项目的钱去还旧债了,而且,8000亿元根本还不了所有地方政府的到期债务。从这个残酷的现实来说,这些钱不可能拉动经济增长。发改委心里肯定清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2009年和2010年只要有批文,各家银行抢着放贷,而且上面有任务,一定要把钱花完。这样,市场上流动性像洪水一样泛滥。这些钱是这样用的,如果本项目10个亿,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桥梁、机场、港口,基本只有45%真正可以用到项目上,55%被各级官员采取各种方式以这样的费那样的费的名义私分。很多官员拿到钱马上就去买房子,还让所有亲戚朋友都去买房,这样自动形成一条炒楼的信息链,很多楼盘就是他们炒起来的。

二是企业债务链即将断裂

与20世纪90年代沿海三角债不同,本次中国企业债务链随着经济的衰退逐步崩裂,是因为本次自动形成了各种形态的债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四种:

1. 钢铁行业没有1万亿元根本无法解决问题;2. 房地产业的资金链即将断裂,2013年2月是房地产企业的生死大考,6000亿美元的信托产品面临赎回,到时到底要还多少钱只有天知道,开发商只有一条路——降价;3. 造船业资金链全面断裂,受进出口萎缩的影响,现在已经断裂了一半,后面的就快断了,很快就坚持不住了;4. 高能耗及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债务链危机开始爆发,这些本应在2008年就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了3年,就像房地产死撑了3年一样,都要走到尽头了。

来看看钢铁行业。这条债务链的生成与铁矿石有关,容我慢慢说来。金融攻击的要诀是:要其灭亡,首先要其疯狂。曾经是35美元上下一吨的铁矿石,2009年后价格发生飙涨,何故?因为中国拿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铁公基是最主要的资金流向,所以,铁矿石的需求猛增。到2011年,全球铁矿石价格暴涨到180多美元一吨,也就是在那时,中国进口了9848万吨铁矿石,至今大量躺在港口睡大觉。这笔钱共计约180亿美元,相当于1118亿元人民币。

我们看看这条产业链,先有铁矿石,再有钢贸公司,再有钢企,再有成品企业,再到市场上消化产品,由5道产业组成。每一道都会放大金融杠杆最少2倍,最多4倍,以平均每道环节3倍来算,可放大债务效应10倍以上。也就是说,仅钢铁企业就将影响资金1万亿元。而这1万亿元大多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如果产业链不断,那么,大家都赚钱;如果产业链崩溃,那么,债务危机就将爆发。

以下是《重庆晨报》报道的一个典型案例:2012年10月21日下午,陈志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事中最大的债权人、唐山永锋钢管老板李德清,在唐山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寻求和陈志强谈判未果后,当场服下一瓶老鼠药,后被家人送至医院抢救。“人一直在ICU(重症监护室),医院已经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现在我们自己借给他(陈志强)的钱已经不希望讨回,只是想要帮其他老百姓要回一些损失。”10月22日中午,李德清的儿子李海路悲戚地说。2012年8月4日,身为唐山市丰润区保强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冀丰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志强,涉嫌高额民间集资后携款“跑路”,后在菲律宾被抓获归国。经陈志强及保强钢铁向外直接借款、多级借贷的关联人数或多达1000人。而这层层借贷的资金,又多从李德清处转手至陈志强,总额高达2.75亿元。经李德清向陈志强借出2000多万元的债权人吴莫(化名)称:“没有任何关于他资金去向、偿债能力的报告,也没有任何具体的还款计划,我们怎么放心他出来后不会再跑一次?”据几位债权人当时与陈志强面谈的记录,陈亲口承认其总的外债金额为13亿元。其中,新疆地区的银行贷款3.5亿元;民间借贷4.5亿元;以新疆冀丰钢铁名义向深圳、北京两家国企的借款为1.5亿元;剩下的3.5亿元,均来自唐山地区的民间借贷。陈志强19日当天这样向债权人表态:“冀丰钢铁每吨钢的利润600元,一年的利润在1.5亿元,两年内可以把欠唐山老百姓的钱还清,共计3.5亿元。”对于目前新疆部分钢厂是否具备这一赢利空间,22日,一位钢铁行业分析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国内20MnSi合金钢坯价格普遍在3400元/吨上下(过磅),而新疆市场HRB335、HRB400代表规格售价分别为在4150元和4340元,因此具备高炉炼钢、连铸能力的生产企业,毛利在600元甚至更高一点,理论上是存在的。”事实上,面对上述解决方案,无论是陈志强方,还是债权人方,都明白此时寻找担保人之难。“目前钢铁行业的危机实质是什么?”22日,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副秘书长盛志诚向记者分析道:表象来看,由于钢铁下游的机械制造、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的增速放缓,需求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现在的情况是,铁矿石价格一路下跌,而从趋势上看,根本就没有止跌。这样一来,围绕铁矿石的后续资金链全部会爆裂,直接的影响就是这1万亿元资金。试问,中国有多少这样的1万亿元?

再来看看房地产债务链。房地产业的资金链是最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攻击的,2013年2月是房地产企业的生死大考期,6000亿美元的信托产品面临赎回,到时到底要还多少钱只有天知道,开发商只有一条路,降价。房地产完全赚的是普通老百姓的钱,房地产衍生的债务远比钢铁产业杠杆效应要高,地方政府现在死保房价最后坑的是最广大的买房人。这个债务链何时崩裂,只有一个迹象可以显示,那就是人民币何时开始贬值。具体原因,我不多讲,因为已经多次论述。

天就要亮了。

还有就是家庭债务链

一个白领家庭凑了一点钱付首付,背负的债却要用20年甚至30年才能还清,房贷占家庭收入80%的比比皆是。这样的私人债务水平,全球都少见。现在中国有钱的早就有了住宅,没钱的则是买不起。这种畸形的住宅生态,迟早要产生裂变,只有一个结果,泡沫彻底破灭。中国未来的经济萧条绝不是几年的事,按照周期性推算,至少11年,最长17年。

一问一答

问:最近传闻QE3后,有80%的热钱将流进中国,你对此怎么看?答:要看热钱来干什么,炒高中国股市楼市?做梦吧。热钱到港,有两个目的。一是冲垮人民币定价体系,这个我已经多次讲了。二是与陈兵香港已经3年的国际资本合流,在2013年攻击人民币。

问:郎教授说房产比黄金保值,你对此怎么看?答: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说明中国的房价泡沫巨大。提起房地产,郎教授抛出观点:1.中国的房地产比美国的房地产保值,在美国,股票的保值性要强于房产,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2.房地产增值空间胜黄金,最具投资价值。从第一点来说,人民币兑美元将出现天量贬值,而这种天量贬值将刺破房价泡沫,中国经济要衰退17年,如何保值?至于第二点完全就是忽悠。郎咸平是什么人?他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没有一篇经济学论文能够得到经济学界的认可,他只是曾经当过教授,所发论文均属财务学文章,根本不了解实体经济运营。一个什么也不是的人,却在中国得到开发商的热烈追捧,为何?大家想想。再看看同样研究房地产问题的曹建海是什么人。他是在中国这个贪欲时代难得的淡泊名利一心钻研学术的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轰动,那才是真正的玩学术的人,是真正的可以称得上经济学家的人。2009年夏天,郎咸平在上海演讲,我一个在杭州做生意的朋友,当时去听了他的演讲。郎咸平告诉现场的人,现在是“现金为王的时代,留好现金,有很多廉价的资产会出现”。结果,我的这个朋友拿着两亿元现金,却遇上中国各种资产价格暴涨两年的状态,加上利息现金留在手上,不仅没有赚钱反而缩水至少40%,他气得直打头。2010年,郎咸平在东北一个开发商那里演讲,我后来听见一个现场网友发给我的录音,里面讲到关于中国GDP的计算问题,那个观点,都是我在《穷人通胀,富人通缩》这本书中的观点。其中有一个观点是错误的,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总队一位总队长看见后指出了我的错误,但是,书中一直没改,郎咸平居然重复我的错误,这不是可笑的吗?你们在曹建海的学术论文中,可否看见哪个观点是别人的?没有。请大伙儿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人一向是功名心很重的,历朝历代,文官武官都重功名。但是,历朝历代,太重功名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西湖三杰之一于谦,一心为江山社稷考虑,为民族千秋万代着想,每次谈到朝中大事,都坚持“江山为重君为轻”。他这么做是不是对的,历史早有公论,于谦绝对是青史留名之人。可惜,在英宗年代,还是被英宗杀了头。英宗在杀于谦前,在刑场上对于谦说:“我是在成全你,我将来会留下千古骂名,而你将永垂青史。”英宗不只是留下千古骂名,而是影响中国民族从此落后500年。因为明朝时,中国的GDP超过当时的英国,后来一直处在被掠夺的地步,历史在倒退。中国历史不管往哪里走,都与郎咸平无关,他在中国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最后,他是明星还是小丑,根本就不重要。

问:这三年中国债务暴增对经济有何影响?答:我在后面写了,中国经济将遭遇双重衰退,泡沫要破了。

第二部分 国际资本如何卖空中国

引言

在卖空中国之前,有一个过程,那就是买空中国。

从中国这30多年的经济实践来讲,第一波买空浪潮发生在珠三角繁荣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那时很多外资大量涌入,包括中国港资、台资,以及亚洲、欧洲及美洲的资金,当然,欧洲和美洲的资金要晚半拍。那个时候,主要是买空中国的工业用地。说到底,那个时候,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一样廉价,很多外资在珠三角跑马圈地。但是,真正大规模开发房地产是在2003年后,尤其是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升值以来。

第二波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那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批准了QFII,那么,外资不仅可以买空不动产,也能购买金融证券资产。当然,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我们一步一步朝自由市场经济走近,关键是,要设立防火墙,防止外资买空卖空的行为导致的资产价格的大起和大落。因为在买空的时期,资产价格必然大幅上涨,也就是我们看见的,从1996年后,中国股市开始上涨,到2007年达到6124点的高峰的主要原因。而2009年中国大肆印钞后,外资察觉到中国经济要出大问题,因此纷纷开始卖空中国。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卖空的部分事实和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买空和卖空的资本现象,值得我们长久地回味,更加值得我们思考:在以后的国际金融活动中如何避免类似现象再度发生。

第五章 国际资本的中国投资攻略

说投资是一种货币攻略,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其理由是,投资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赚钱与亏损都属正常,不应过于计较。有的甚至认为,资本市场的最大特性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要能赢利,应该不择手段。这是民间的思维,当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投资时,就不仅仅只是赚钱这么简单了。

中国现在这个历史时期,实际上是在为1500年那个时代埋单,因为那个年代,中国正处在明朝鼎盛时期,与世界各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那时的经济总量高于当时的大英帝国,民间小作坊四处开花,四大发明享誉海内外。但是,统治者完全不从民族发展强盛的方向出发,而是天天笙歌艳舞日日把酒当歌,沉湎于奢靡之中。在经济上,他们仿效秦始皇造长城,在全国各地修桥铺路造园子,也就是现在一窝蜂搞房地产开发,结果财富在内耗,而且消弭了民族的创造激情。从此,中华民族落后世界500年,最后江山易帜,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

历史,殷鉴不远。当一国将财富变成钢筋水泥,而另一国将财富变成科技和工业时,这两国的命运在若干年后显然不一样。道理很简单,逻辑很清晰,不用推理,我们也可以看出以后的结果。

在现代国际金融中,投资也成为一种攻击他国货币的方法。因为一国大量投资,必然带来疯狂的负债,而负债最终将遭遇清算。比如当今中国,在2009年后连续3年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私人债务突然暴增,而且数量惊人,一个巨大的危机正在袭来。

如何应对危机,应对突如其来的山崩海啸?我们必须来看看投资这种方法运用的前因后果,来寻找中国未来的方向。

第一节 外资投资中国的玄机

首先来看外资投资中国金融产业获取暴利的情况分析。1.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近8.3倍,世界罕见。2. 中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3亿元),收购价格1.22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6.26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倍。3. 兴业银行:2006年,中国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共出资27亿元,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后,股价达到37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370亿元。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的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亿元,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4. 深圳发展银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亿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值9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元获得了700多亿元。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这样的状况如何能改善我国银行的治理结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5. 华夏银行: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买进时每股价格4.5元,现在近14元,净赚56亿多元人民币。目前,德国人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股,该银行名义上还是中国的银行,实际已成为外资控股银行。6. 中国交通银行:汇丰银行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汇丰净赚近800亿元,20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元,合计将近1400亿元,10倍回报。7. 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两家净赚1300多亿港元。8. 浦东发展银行: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38元,花旗净赚62亿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权,一旦行权将赚取62亿元的数倍。9. 民生银行: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亿美元(约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当时每股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2元多,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0亿元,净赚约40亿元。

上述交易低价转让外资净赚约9200亿元,加上广发银行,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转让的损失,再加上已经全部完成合资的等待上市的几十家地方银行,未来损失将更加惊人。

单看这些数据,这是赚钱多少的问题。如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