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学习力:日常学习难题的48个解决方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2:41:25

点击下载

作者:薛文英,简志峰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超强学习力:日常学习难题的48个解决方案

超强学习力:日常学习难题的48个解决方案试读:

前言

升学压力一直是家长、老师和学生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为什么孩子明明很聪明,但一遇到考试就会粗心大意呢?无论怎么教,孩子在考试中还是会粗心大意……父母遇到这些情况都会怪孩子的学习态度不佳。而事实上,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突破时都会产生挫折感,他们都希望获得师长的肯定,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客观地想一想:“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超强学习力》这本书记录的是我从事亲子教育工作20年来遇到的真实故事,为了保护隐私,故事中人物都用了化名。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犯错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无论是好的经验还是错误的经验,都以类似的形式出现在你我的身旁。希望这些分享能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教育反思:别让天才变差生,不要轻言放弃。

在尚未接触“视知觉认知能力”之前,我总认为自己是个笨学生,因为从小就需要很努力才能完成功课,但学校考试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中学阶段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日复一日的考试,每天都在考不好而被罚的担惊受怕中度过。“难道没有轻松愉快的读书方式吗?”我很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却打从心底排斥被压迫式的盲目填鸭式学习。

成为母亲后,我想起自己求学阶段的压力,暗自许下心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求学阶段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基于如此简单的原因,过去20多年的时间,我和一群有爱心、有创意的老师一同研究大脑认知学习的理论,试图寻找或激发出更多创新的教学应用方式。令人欣慰的是,在接触到大量案例之后,我现在能以健康的态度接纳考试制度的存在价值,最重要的是内心深处对考试的恐惧和压力感已经消失了。在学习和分享感觉统合教育的过程中,包括我的两个儿子在内的早期就参与感统训练的孩子们,也陆续长成善良贴心、有责任感,并且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学习型青年。克服学习的焦虑不能光说不练,必须做到理性思辨和身体力行。

先懂孩子才会教,教孩子更要懂自己。每个孩子都能进步,每个人在不同年龄也都能持续进步。看清楚、想明白、做仔细,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都在学习的道路上,记得要一步一步地、稳稳地、慢慢地走……薛文英2018年11月14日  第1章 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1 为什么要考试?不考行不行

许多聪明的孩子很爱问:“为什么要考试?”“可以不考试吗?”爸爸妈妈遇到这种问题不宜随口敷衍,而是必须认真地回答,因为孩子的价值观还在构建当中,父母对事物的评价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遇到对考试不太上心的低年级孩子,要耐心地提醒他们:“考试是为了让小朋友有机会再想一想,老师教过的听懂了没有?有没有记住重要的知识?考试时如果可以全部答对最好。万一还有不会的部分就要重新再学一次,直到学会了才行。”

对于小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件事,爸爸妈妈首先要明白,虽然不必为了偶尔考试失利而患得患失,但是我们也必须帮助孩子将还不熟悉的内容学明白,否则后续的学习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前面没学好会导致后面的内容无法理解。

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大多不能接受没道理的规定,父母也没法强迫他接受。其实考试就如同玩益智游戏一样,如果想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必须先让孩子明白游戏的规则。玩游戏之前,大人首先必须将游戏规则讲清楚。很多孩子在搞清楚上学的注意事项之前,实在很难理解考试的意义,有些低年级孩子会在考试时发呆,也可能分心,从而来不及答完考试题目。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对新环境的人、事、物总会充满好奇,部分孩子进入陌生环境会感到紧张,所以爸爸妈妈必须耐心地跟孩子说明为什么要考试,考试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考试要打分数等。让孩子觉得上学是一件好玩而值得期待的事情,把老师交代的事情当成玩游戏前的说明,而考试就是不同形式的益智游戏。

在小学中低年级,女孩的心智发育比男孩要早,所以,通常来说,班上的女生会比较守规矩,相对更在意老师曾经规定过的事情,也能自觉在考试时尽力争取好成绩。男孩的心智发育相对较晚,如果孩子尚未弄懂老师的规定,他就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最常见的包括:无法配合老师的规定、不清楚上课或下课的时间、常忘记带东西等。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被认同和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和自己比较就够了,因为当孩子发现通过努力就能进步时,便会产生成就感而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爱读书和爱玩的原理其实是相通的,只要对某件事情有兴趣,不需要别人催促,也会自动自发地去做。如果孩子害怕考试,大人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在不经意间让孩子对考试产生了反感呢?

小贴士

设定明确的目标

·如果孩子学习反应不够快,请多鼓励他,给他一些成就感,这样才能促使他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果孩子记忆力好、学什么都快,但是考试成绩不稳定,就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目标要略高出能力一点儿,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并且愿意争取更好的表现。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孩子很可能就变得什么事都不在乎,最终导致散漫失控。2 孩子是怎么学习的

为了孩子未来能上名校,大部分家长都重视教育,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来提高学习能力。比如送孩子出国游学,但出国十天半个月所得到的感官刺激,回到长期生活的环境中还能保留多少呢?我也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想通过旅行或游学经验让孩子增长见识,但在旅行中又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这孩子真不守规矩,叫他别乱动就是不听,骂了也没用,以后不想带他出去玩了!”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增长孩子见识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孩子究竟是怎么学习的呢?根据研究,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个人先天的学习能力之外,还有很多后天的因素,比如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追根究底,来自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比先天因素的影响要更为深远。

学习是通过模仿而来的,健康的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有模仿能力。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对外在事物的刺激是敏感的,因此婴幼儿所见所闻的事物都是学习的对象。想让孩子学会守规矩大约从1岁开始就可以教了,这样在2~3岁时就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我们发现在上学后经常丢三落四的孩子,从小在生活上也总是需要大人动手帮忙,想要他们自动自发地完成作业或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等就更难了。运动就是最基本的学习力

近几年来,我在接触到的一些上海中产家庭当中发现,幼儿在智力方面的成长速度普遍超龄,但是在与动作发展相关的能力方面反而落后很多。不少看起来表达能力很强的聪明孩子,却被爸爸妈妈抱怨总是动作慢半拍,在跳舞、弹琴或做其他活动时经常喊累。但是爸爸妈妈又不希望孩子半途而废,所以原本让孩子多学点儿东西的好意,反而成了家中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才艺需要有不同的基础能力。眼疾手快的人做起事来往往能掌握先机,手眼协调的孩子同样也有较强的学习优势,这种学什么都能举一反三的孩子除了有聪明的大脑,也具备灵巧的运动能力。

在关心儿童身心均衡发展方面,中国台湾的中小学虽然比较重视体能发展,但是在婴幼儿阶段,新手父母或照顾者同样都有保护过度、协助过多而干扰幼儿主动练习、培养运动能力的问题。所以,父母呵护孩子的天性是没有区别的,培养孩子良好自理能力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安心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自己动手。

小学生家长最不能忍受的是孩子家庭作业做不完,便干脆把孩子送到课后辅导班或请家教一对一指导。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能理解家长的压力,但我更想提醒家长的是,要关心孩子的作业是不是独立完成的。千万不能教出一个负责写答案的机器手臂,作业内容都是大人说一句,然后孩子跟着写一句。

小贴士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导孩子学习时要自己动脑想一想。如果现在孩子常说“爸爸妈妈或老师没教就不会”,家长对此也听之任之,那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一个老板没交代具体工作就混日子的员工,随时都可能被淘汰。

·当玩游戏或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大人可以给一点儿提示或用动作示范,最终的答案先保留,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3 学习有那么累吗“为什么孩子学习不认真,我已经警告过他很多次,数学的基础很重要,可是他每次一写作业就喊累,他怎么对学习一点儿都不上心呢?”

被妈妈批评懒散而且成绩不稳定的伟伟已经上五年级了。据妈妈说,伟伟的祖父母、父母都是高中或初中老师,苏州的书香世家对子女教育向来很重视,祖父母、父母从小就教导孩子读书识字。

伟伟妈妈感慨地问我:“这孩子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他还有救吗?”

在初见伟伟时,我确实发现他拿笔写名字时字迹相当工整,而且随手就能画出好多复杂的动漫机器人,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观察力和视觉记忆力。

伟伟爸爸说:“老师,我一下班回家就觉得心情烦躁,每天都听孩子的妈妈一直抱怨儿子写作业慢,不催促着就拖拖拉拉,学习被动,很不认真。这孩子连吃饭都很慢,长这么大也不懂得感恩,昨晚我特地夹个鸡腿给他,他还不要,真不知道怎么对他好了。”爸爸原本不太想说话,不知怎么突然也抱怨起来了。“是吗?我看他长得很壮,不像个食欲差的孩子,请问如果将鸡腿换成炸鸡他会吃吗?”我问。“当然,每次去爷爷奶奶家,他一个人能吃8块炸鸡呢!上小学之前他是在奶奶家长大的,他爱吃什么奶奶就会买来让他吃个够。”

听完伟伟爸妈的话,伟伟成绩不好的问题也就有答案了。

对于这个身材高大但整体运动能力不佳的男孩,我跟他妈妈说:“如果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好,一定要配合坚持两件事:第一,每天运动20分钟;第二,改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禁止吃零食,多吃新鲜蔬果。如果孩子喜欢炸鸡先不必完全禁止,但每星期不要超过两块。请记住:相同的食材用其他的烹饪方法都会比油炸更健康。我可以保证,如果这两件事能做到,他的学习一定会进步,但你们能帮助儿子做到吗?”

妈妈觉得很难改变,而且此事与学习无关:“老师,你弄错了吧?我们只要他认真把作业写完就好,作业都写不完了,哪里还会有时间运动呢?”

男孩的体重超过标准,画图精细显示手很巧,但肢体动作不协调、坐姿不良,整个人看起来松松垮垮的,无法长时间坐住,更别说要打起精神来写作业和复习功课了。

感统失调的孩子常在写作业时喊累,其实是真累而并非想偷懒。不当的饮食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读书用脑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血氧量。如果看到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想睡觉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他的大脑已经缺氧了。

学习要懂方法,做事要讲效率。没效率的学习还不如早点儿上床睡觉,千万别让孩子学没学到、玩没玩好、睡没睡够,最后连最基本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4 为什么考前复习,考后就忘

如果一考完就忘掉所学的知识,这就必须改善学习习惯,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很难得到长期的效果。平时大家会抱怨孩子“做事不上心”,要孩子把知识牢记在心里。严格来讲,记忆根本不是储存在心里,而是储存在脑子里。

更准确地说,记忆还可以分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深层记忆等。“考前复习,考后就忘”是因为前一天看书的印象只是暂时放在大脑的短期记忆区,一般在7天内就会遗忘。

如果平时没有复习,也没有将学过的知识重新提取整理,只凭着小聪明总在考前才死记硬背,就算能暂时记住内容考及格,过不了多久对考完的内容也会忘光。可是到了升学考试或专业资格考试时,一般考题范围都很大,不可能在前一天晚上把每本书都看完。所以必须将平时所学习的知识保留在长期记忆区,最后才有胜出的机会。动手操作有助于理解,理解才能记得久

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很有趣,相对死记硬背的苦读也更有效。我们得学会在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比较,善用视觉、听觉和身体感官的感觉来记住相关的特征,如此一来就能加深印象,常被广告宣传成神奇的图像记忆法就是类似原理。但是,知道了记忆方法也不能保证成绩就会好,因为记忆的速度是需要练习的。

脑子越用越灵,大脑学习新的知识时,需要和先前的信息做比较,所以不能只是念经一样的背诵记忆,多些联想、分类、归纳的思考练习,可以锻炼大脑,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如果我们让孩子习惯听大人指挥做事情,写作业时大人说一句,孩子才写一句,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并养成不良习惯,家长必须避免犯类似的错误。不要为考试而读书

深层记忆和情绪有紧密的联系,引发我们产生喜怒哀乐等强烈情绪的事件会让人记忆深刻而久远,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与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有关。我们经常告诉家人不宜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发脾气,就是因为在高压或恐惧的状态之下,大脑难以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即使大人教得很辛苦,但是孩子能吸收和记住的部分很少,因为负面情绪已经阻碍了学习。5 为什么一到考试就会肚子痛“女儿平时学习很用功,但是一遇到考试就会生病,所以总考不好。真巧了,考试当天早上送她去学校,一路上就听她说肚子痛,让人搞不清楚是真的不舒服,还是怕考不好被骂呢?”

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都会影响考试的表现,容易紧张的人在考试时也比较容易失常。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答案告诉家长为何孩子肚子痛,不过家长可以观察和评估这是偶发性的,还是经常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

大人不宜批评考试前容易身体不适的孩子,也不能责怪孩子得失心重或耐挫力不佳。因为有些孩子遇到陌生人或陌生环境就控制不住,连呼吸、心跳节奏都混乱了,这是因为感觉神经系统比较敏感而产生的生理反应,经验不足的人很难调整过来。有可能孩子想到一会儿要在不熟悉的地方考试,身旁的人都不认识,大脑调节压力的控制能力来不及起到平衡作用,于是身体就出现反应了。

有些孩子对发生任何事情都没什么感觉,能自己调节情绪,这种状态参加考试或在重要场合发言时通常能很好地展现平日的实力。如果孩子是一个容易紧张的人,在考试前最好不要和他强调考试考不好会怎样,也不要提处罚或特别的奖励,这些都会使他更加无法放松下来。改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提前知道考场、考试规则,考前一天将东西准备好就休息。以平常心看待考试

考试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情,如果父母本身在求学时成绩不佳,也不要把个人的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有自我意识,而且现在的儿童学习方式和30年前相比,变化太大了,所以不必在考试前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不要给即将考试的孩子太多压力。不同的孩子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不同,有人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人喜欢一个人静一静,所以父母陪考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要视孩子个人的需求来爱孩子,强迫会使他们更有压力。

许多孩子感觉不舒服时常会喊肚子痛,听到孩子说肚子痛或身体不适时,大人最好先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客观理性地作出判断,不要用紧张的语气追问孩子为什么,孩子通常很难清楚说出自己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儿。

在我儿子读小学的阶段,我也曾遇到过这种状况。孩子一早起床就说:“妈妈,我肚子痛,我今天不能上学了!”虽然看起来并不严重,但他捂着肚子的样子很可怜。奶奶坚持认为孩子不会装病,必须请假在家休息,不要去上学了。作为妈妈的我不好意思丢下他去工作,于是也只好请假在家陪他。谁知一整天下来,发现他一直找我聊天,精神和体力都很好,在家生龙活虎的,能吃又能睡。留意是否有特定相关的心理因素

一整天的互动下来,让我忍不住想:“儿子真的生病了吗?还是想要妈妈陪着在家休息一天呢?”我没有问孩子,因为他还小,说不清楚,关键是我也累了,自己刚好想休息一天不上班。

有过两次类似的经历后,我开始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情绪的关联。即使是活泼开朗的孩子和热爱工作的大人,大概有时难免也会突然想放空吧!所以,父母最好注意一下,当我们遇到孩子喊身体不舒服时,冷静想想,背后有没有隐含什么需要注意的状况。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到考试就说不舒服,请冷静评估原因,然后有效预防和调整。

小贴士

预防和改善方法

·症状: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时体力不支。对策:每天踏实学习、充足睡眠、健康饮食。

·症状:对陌生环境容易紧张。对策: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场,让身心调整到从容的状态。

·症状:为了补足精神,早餐吃够量。对策:考试期间保持平常心,通过适当运动来提升专注力。

·症状:担心考不好而吃不下。对策:定时定量地进食,保持思路通畅、体力充沛。

·症状:情绪受刺激(吵架、争执、突发事件)。对策:调整亲子互动沟通的方法,家人和考生都要减少情绪性言语,说话时多支持、少抱怨。6 为什么要上补习班“我想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主动学习的动机是指在没人催促或强迫下,人们会在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产生模仿学习的念头。要想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必须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所以让孩子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太重要了。

在儿子读高一时,我经常接到各种补习班打来的电话。每次我都忍不住问儿子:“儿子,你需要补习吗?补习班的人在电话里说可以上免费试听课!”

儿子说:“谢谢!不用了,我可以自己搞定!妈你要小心一点儿,那种电话有些是骗人的。”儿子的成绩虽然不是班上的前三名,但是一直保持在比较靠前的水平,所以我决定相信他。“补习班教的和学校老师教的一样,没必要学两次。”或许看到我的表情有些疑惑,儿子补了一句。原来儿子自己和同学相约去听过一堂补习班的试听课,拒绝参加的理由令人特别安心,从此我相信有些成绩好的学生真是不必补习的,这些能够专心上课的学生,只要认真接受老师教的知识,回家复习找答案,产生兴趣后就能举一反三。

补习是把不会的内容补足,重复练习加深印象而已。如果孩子已经懂了,当然就不必去补习了。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练习时间,这样能更广泛地吸收知识,重复练习,直到能够心领神会,进而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上补习班的3类孩子“孩子为什么要上补习班?”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资深老师——台北一个知名数学补习机构的刘老师,他告诉我,其实学生来上课的原因主导了效果——最终成绩进步的快慢。通常来补习班补习的学生大致有3种类型:

第一类,我妈叫我来的。这类学生上课眼神迷离,除非补习老师特别有魅力(或非常严厉)。

第二类,同学都去补习,跟别人一起来的。这类学生因为回家会被父母唠叨,所以不如来教室清静。

第三类,自己发现在学校学得不够,想学明白。这类学生上课特别专心,会主动发问或自学。

补习机构不是正规的学校,考勤制度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刘老师说:“风雨无阻按时来上课的学生,大部分是第三种类型的。第三种类型的孩子是老师们觉得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可以得到最大收获与成就感的学生。遇到一个真心想学的学生时,你会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知识都教给他。站在讲台上看到那种专注的眼神,很让人感动啊!”

我当然理解,因为我就曾经是个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我常常想知道“为什么”,所以总是爱发问。很庆幸自己能生在一个容许小孩天马行空乱问问题的家庭中,母亲会告诉我:“这问题很好,妈妈也不会,你要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可以算是刘老师口中的第三类学生,我想学就要设法去学明白。所以我喜欢学习,就算年纪大了也照样闲不下来。别逼孩子上兴趣班

在苏州和上海工作时,我发现每到周六和周日,家长们比平日更忙碌。因为好多人要送孩子去上课,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父母急着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学弹琴、学绘画、学打鼓,争取拿到各种考级证书,害怕孩子跟不上其他人。也有少数妈妈怕别人说自己不负责任,所以即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

可是在上了很多节课以后,孩子的能力变强了吗?孩子和父母变快乐了吗?真的不一定。因为很多孩子升学以后,因为课业压力变大,作业变多,就把全部的兴趣班都放弃了。还有个妈妈告诉我看见钢琴就生气,朋友笑她说把钢琴变柴烧了更有用,免得放在家里每次看到它就忍不住上火。如果为了学习而把亲子关系毁掉了,实在得不偿失,幸好最后这位妈妈想通了,不再强迫孩子,也不再折磨自己了。

是因为孩子喜欢才报兴趣班学某种才艺的吗?如果学了,可以持续多久?这是在安排孩子学习某种才艺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其实父母在让孩子学习某种才艺前,可以自己先去学习欣赏,如果真的很喜欢更可以自己先去学。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当孩子看到父母勤学的样子时,他就会模仿大人学习的态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自然会真正地用心学习。7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讨厌数学“视觉空间关系”“视觉形状永恒”“视觉推理能力”与理科的学习能力紧密有关。通过十多年的观察,我深刻感受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玩”出来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好玩的数学游戏,孩子们不应该听到数学就摇头叹息啊!

数理逻辑的概念可以一点一滴地渗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从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事物中逐渐学习数学逻辑。孩子在1岁之后,只要父母常和孩子说话,教他指认各种物品,正常的孩子都能学会分辨大小、形状,学会感受物体。孩子们必须通过身体运动和游戏来理解快、慢、距离、方位等抽象的概念。所以如果大人只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去记住书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可能孩子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所云,即使一对一重复地讲很多遍也是无效的学习。“我就担心孩子太累,所以常告诉他只要认真读书就好,不要担心其他的事情。”如果家长这样想,很可能就有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当孩子的头脑中只有考试和家庭作业,凡是考试不会考的内容都与我无关,孩子就变成失去主动探索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考试机器人了。教养中有一个误区是:以为爱就是全心全意的照顾,而全然忘了应该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能力、有担当、能为社会付出的人。

许多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学生无法完整说出今天自己吃了哪些食物、从没想过自己一天花了多少钱,从家里到学校最近的路是哪一条,不曾自己思考必须几点起床才不会迟到。这些和学校考试看似无关的生活小事其实都是数学的应用问题,但绝大多数的父母却从小就让孩子养成了被动拖拉的生活习惯。过早让孩子去计算无趣的数字,让孩子看到题目连想都不想地随便应付交差,这也是数学不好的孩子的常见毛病。

广义的数学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今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教孩子思考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很忙,事实上大家每天在重复没有效率、不经思考的动作,因此孩子的学习困难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成绩当然就无法进步了。

有时家长会问我如何教出两个数理成绩优异的孩子。回顾20年的育儿过程,我们其实没有刻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或专长,只是特别注意从小引导孩子发现事情的规律,拥有理性和感性均衡的逻辑思维。大儿子在7岁时曾经提出要求想养宠物,我问他:“为什么想养宠物呢?”孩子说:“小狗很可爱,还能陪我玩。”于是我用认真的表情对儿子说:“恭喜你,现在我们家多了一个弟弟,你可以暂时把他当小宠物来照顾,婴儿肯定比小狗更好玩,长大还会说话哟!”

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父母时常会感情用事而失去理智。数学逻辑的能力还包括平时生活中做事情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律,学习分辨是非善恶,学会比较和分析,这些都是父母和孩子谈话时日积月累的数理逻辑思维基础。

大儿子上小学之后我告诉他:“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认真工作、照顾家人,孩子在18岁成人之前都必须遵守父母的规定。弟弟以后也要遵守你的规定,大孩子就是小孩子的老师。中国人说长兄为父,所以爸爸妈妈不在时,弟弟必须要听哥哥的话。”孩子的责任是长大成人之前,必须设法将老师教的知识学会,父母无法帮你上学,也不能帮你考试。在教室听不懂就举手发问,下课找老师或同学问,再不懂就回家上网查数据、请教家人。就算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不是特别出色,但孩子已经养成独立学习、自律主动的做事习惯,学习成绩自然随着年纪长大而越来越稳定。

在分享教孩子的经验时,总会有妈妈说:“我无法像你一样做到‘狠心’放手啊!孩子做错了怎么办?”成长的过程有谁能不犯错呢?安心放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不好吗?做错了就再来一次,有什么关系?或许被焦虑型的妈妈问多了,我自己也忍不住怀疑自己是铁石心肠。于是我问儿子:“你能不能跟妈妈说真话,你觉得妈妈对你们狠心吗?我从来不会直接给你们答案抄,更不会帮你们写作业。”

哥哥笑着说:“你拜托那些家长别打扰孩子好吗?写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现在学校教的知识,爸妈也不见得都懂吧?”“爸妈插手过多只会越管越乱。妈咪啊!你就不知道我们班上同学有多惨了……”爱说笑的弟弟抓到机会,夸张地形容同学的家长热心过度的样子。青少年总喜欢装大人,大多不喜欢爸妈唠叨。

孩子必须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长大才会有好的逻辑思维。看到两个孩子都成了学习效率极高的学生,我也感到无比欣慰。幸亏我们坚持用轻松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两类不喜欢数学的孩子

有一天,我和两个儿子讨论自己的发现:“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孩子说看不懂、听不懂,另一类说数学老师特别凶。”能力和意愿对学习动机产生最关键的影响,孩子很难理解现在辛苦读书和20年后的人生有何关系。但上课时当下的感受却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专心听讲,所以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在上课时都要保持好心情。“老师通常不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很凶。”哥哥说。

我问:“是不是你们学校的老师经常会被学生惹得发脾气呢?”

弟弟说:“少数同学的上课态度确实不好,有些人在上课时基本没在听课,还有两三个人直接趴在桌上睡觉。有意思的是,我看他们每天放学后都去补习或请家教,无效的事情重复做,然后累得上课时无法专心听。”

哥哥说:“听不懂的人在上课时心情一定不好,想要保持愉快就只好发呆了!”“一发呆就更听不懂、学不会了,所以他们只好继续补习……”

听到两个孩子冷静分析同学们在上课时的身心状态,我有很深的感慨,家长和老师们真该听听孩子的心声:不是坐得越久成绩就越好啊!学习更有效率一点儿不好吗?

对于一个自控能力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想在上课时高度集中精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睡眠、饮食、运动三项缺一不可。如果体力、耐力和基础认知能力都没有达到正常的水平,只要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稍微提高,学生很快就会出现放弃的心态。

看不懂或听不懂与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关系,数学逻辑能力并非只要求计算速度要快,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几何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孩子只要关心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学习的机会就无处不在;可惜现在经常和子女聊天的家长并不多,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只问孩子作业写好了没,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交谈,等孩子年纪越大越和父母无话可说。

家长应该积极地培养孩子正向思维的习惯,别让错误的爱变成讨厌学习的理由。  第2章 小心天才变“差生”1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生潜力

很多家长听到有什么新鲜的课程就喜欢抢着送孩子去学,唯恐孩子跟不上同龄人。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课程招生的对象年龄不限,最小的不到3岁……

很多父母说:“我们家从来就不会给孩子压力,孩子长大后喜欢做什么都可以。”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们的真心话,因为家长内心或许都希望孩子能有特殊的表现,希望孩子在同伴中出类拔萃。爸爸妈妈嘴上说“没关系”,可是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还是免不了着急,到处打听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挤进名校。

每到双休日,在商场里经常能看到那些说话还说不清楚、走路都走不稳的孩子,却被家长打扮成了小大人的模样。难道大人不会担心安全问题吗?因为活泼好动的孩子戴着过多的饰品或穿着闪亮的皮鞋很不安全,跑来跑去容易刮伤,而且这些服饰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潜在风险。

通过一番观察,我发现流行的风潮似乎压过了大部分父母的理性。经济条件好的爸爸妈妈说:“钱不是问题,孩子喜欢就好!这是他自己选的。”但是,亲子教育不是买礼物,如果放任孩子自己选就是个大问题。无论学什么、吃什么、用什么,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决定是不对的。

家长都愿意给孩子最好的,但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教育呢?按照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身心发展的成熟度来安排,这才是最恰当的吧!

儿童的行为表现和价值观深受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当我们看到孩子对一些事情有好奇心或想模仿时,父母和家人是采取引导支持的态度还是采取压抑禁止的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是否有持续练习的机会或者有继续探索的动机。想培养多才多艺的孩子需要具备很多基本的能力,如语言认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只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和学习心态,无论将来想学什么都能得心应手。

健康的孩子好奇心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想要做事情的内在欲望也是挡不住的。不管有没有经过名师指导,当孩子发育到能控制身体动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所以孩子需要的是多看、多听,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去发现自己对什么事情很感兴趣,接着就是持续不断地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您家宝宝会有这些行为吗?

◆跑、跳、翻滚的动作比同龄孩子更灵巧。

◆只要听到音乐就能跟着节拍舞动,不需大人指导。

◆看到电视中出现有关跳舞的画面或大人跳舞会模仿做出类似的动作。

◆有机会拿起笔就涂鸦画图自得其乐。

◆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中会主动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

◆喜欢搭积木或拼拼图,而且持续时间比较久。

◆对认字特别感兴趣,很小就会看图说故事。

◆观察能力特别强,有搜集同类物品的偏好。

很早出现特别喜好的孩子或许有些天分,但是家长不必太着急。因为想培养孩子精通任何一项才艺都要经过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如果孩子因为被迫学习而有压力,那么就无法得到学习的乐趣,反而会心生反感。所以让孩子自发性地学习比强迫更好,父母也要关心孩子的基本体能和能力是否可以达到练习需要的强度,这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定的学习效果。

家长若了解大脑学习的原理,就能明白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游戏就是学习,爸爸妈妈不需要为能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担心,因为能否教出优秀的孩子和父母的学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学习更没有场地和时间的限制。父母保持开放而乐观开朗的心情,便能教养出人见人爱的优秀孩子。2 故意考零分的优等生

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被挖掘的潜力,教育孩子不能以一时的表现来论优劣。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孩子会越来越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受人欢迎,如果孩子什么事都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那么肯定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了。

孩子不想或者不能好好学习时,考试成绩不好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有位四年级的男孩讨厌上学,他的妈妈为此烦恼失眠,压力很大,都发展到害怕接学校老师的电话或留言的程度了。据说这个孩子在家不论家长是打骂还是耐心讲道理,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当男孩的家长找到我时,我想先和孩子接触一次,找到他不想上学的原因,究竟是孩子的理解力不佳导致上课听不懂而厌学呢,还是因为同学相处或其他原因造成了他这种逃避和反抗行为。

初次见到男孩时,我发现,他彬彬有礼,在进行视知觉学习能力测验时,他的态度从容,回答问题很准确,呈现出这个年龄少有的自信、沉稳和淡定。男孩的视知觉整体发展都快达到12岁孩子的平均水平了,按说,这是个视觉智商很高的优等生,能力超标,但学习的意愿很低。他的厌学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而并非他学不会。“亲爱的,你在班上常考前三名吗?四年级的功课对你来说很简单吧?你最喜欢上什么课?”我问。“不对,我是全班最后一名,大概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才是第一名。我不是好学生!”“别闹啦,我知道你就算只是上课听听,课后不做练习,考试也不会太差,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要考最后一名吗?我觉得你是故意的。”男孩露出笑容,好不容易才打开心防,告诉我故意考最后一名的秘密。

男孩说自从三年级开始,每次数学和英语就故意考全班最后一名,因为数学老师和英文老师一开始就冤枉他,叫同学不能跟他一样。“数学老师说我上课时做自己的事,不像别人一样认真听,就算考试满分也肯定是作弊抄来的,所以莫名其妙让我罚站!但我没有作弊!既然考一百分了还要罚站,为什么不考烂一点儿呢?反正就算考好他们也不信。”男孩一脸无所谓的表情,顽皮的笑容也只是故作镇定,这种淡淡的语气,让我感到心痛。

听完这个孩子说的学校的事,我终于明白他讨厌上学的原因了。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特别有主见,他们有超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但也因此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父母和老师其实一点儿都不必担心他们会有学习上的理解能力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更多的同理心和包容性。“我真的相信你没有作弊。数学课时就算自己看课本,然后专心听就能懂了,我猜你根本不必抬头看老师和黑板;因为你有很好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每科都考90分以上才是你正常的水平。请不要再故意考得很差了,妈妈看到你从第一名变成最后一名会很伤心的。”“考试只是让我们有机会反思懂了多少,我想你应该已经都听懂老师上课教的知识了,只是因为心底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而故意考低分。啊,你想让数学老师也不开心对吧?”

男孩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表情温和地倾听。“本来你只想让两个人不开心,可是现在最爱你的妈妈因此而伤心、有压力,你继续这么做就不好了。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想一想:令别人不愉快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聪明的人不会做对别人和自己都不好的事情。“你有能力证明自己能够考进前三名,快要升五年级了,高年级的成绩很重要,或许以后这些老师也没机会再教你了,学会原谅别人对自己的成长来说很有意义。你愿意原谅曾经误会你的人吗?如果你一直故意考零分,就没有人知道你有多棒了。我真的觉得这样太可惜。“小学时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将来进中学、大学的机会,我们没必要为了让别人不好受而耽误自己的大好前途,你说对吗?”

这个聪明的孩子听完我说的话点头表示理解了。男孩和我握手道别时答应以后要少让妈妈伤心,而是要用自己的优点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再故意拿考试开玩笑,因为这是一件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想把可爱的天才变成“差生”,就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请先接纳孩子,不要轻易评断孩子的学习态度。3 不要教出冷血自私的天才

英语补习班的班主任发现,在六年级学生中有个叫小杰的男生平常总是独来独往,下课也很少和同学交谈,偶尔说话,都是在同学身边说两句风凉话,这常常引起同学的反感。小杰的考试成绩基本能维持在中上水平,只是老师觉得他缺少孩子那种独有的活泼开朗。

有一天,这个孩子的家长将他送到我这里来,我找小杰谈话:“为什么你不和同学一起玩呢?听说你下课时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不行吗?我无聊,没什么好玩的。他们很幼稚!”男孩用空洞的眼神回答。“你觉得做什么比较好玩呢?”我很好奇。“老师,我会不会有毛病?为什么我的头脑想的常和别人不一样。”“这可有趣了,你举个例子讲讲有什么不同。”“我们在操场看到一只鸟飞过去,我听到同学们都在讨论那是什么鸟。可是我没有回答,因为我在想用什么方法把它打下来才好。”小杰说自己并不是坏人要射杀动物,只是想知道用什么东西可以将目标物精准地打下来。原来这男孩对武器特别感兴趣,他喜欢看各种与军事相关的新闻和画册,谈起我所听不懂的武器时,神采飞扬,充满自信。“哇,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看书,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知识。像你这个年纪的学生我估计没多少人能懂这么多。”原来男孩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课外阅读上了。我接着问:“你很有研究精神啊!记得这么多,可是你从没有想过花一些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玩吗?”“我妈叫我别浪费时间。”小杰明确地回答,显出超出年龄的理智和坚定的表情。“交朋友不是浪费时间,好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开心玩耍,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会给我们加油打气。我喜欢交朋友,我也喜欢跟你聊天。”

小杰说:“老师,你不是我的朋友。我妈说当学生就要专心读书,不要浪费时间和感情交朋友,以后每个同学都是我的对手,因为高考的时候要跟每一个人竞争。”

和孩子谈话到此,我放心了:小杰这个孩子智商很高,体能、学习能力都很正常。唯一的问题就是过于功利的价值观所造成的行为混乱。

小杰成绩一般,他不太喜欢上学的原因是“没朋友”。小杰的母亲可能不会相信,宝贝儿子提不起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过度望子成龙,给他误植了偏执的价值观。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鼓励孩子打开心门,学习的成绩才可能进步。

有些孩子天生是聪明的,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很多地方,教育资源都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很正常,可是在教育孩子获得知识的同时,绝对不可以忽略品格的教育。

学习的场所不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育孩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深信让孩子先学会交朋友,肯定比费心去计算每一次考试的分数更有价值。

教育天资聪颖的孩子必须特别重视品德教育,家长反而不太需要担心孩子一两次考试分数不够理想。因为天赋好的学生具备优秀的视觉和听觉认知能力,当这些孩子认定一个目标,愿意花时间去研究,通常就容易有过人的成绩表现。

父母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和行为,将聪明的想法放在正确的方向上。万一聪明孩子的目标偏离了正道,将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恐怕要比一位学习反应不好的孩子更多。

告诉孩子,我们一定要有好朋友、好品德,这些绝对比会考试更重要,希望孩子能永远记住“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避免犯下的错误造成无法收拾的残局。4 “提强补弱”要方法,别让天才变差生

当今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更多在线教学或自学方式。可是孩子的升学压力并没有减轻,家长非常焦虑,升学、补课的相关信息越多,思考就越混乱,部分家庭还因为孩子的学习观念不同而影响亲子关系。其实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短期的学习目标而伤害亲子关系,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辈子都需要有学习精神。

每当看到很会玩的孩子或者某个孩子经常做些与读书无关的课外活动时,我不会急着去打断他的活动,而是静静地观察他在做什么。“哇!你怎么学会的呢?”“做得真好,你愿意教我吗?”很多时候,我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潜力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努力有人看见时,总会露出喜悦的表情。开朗的孩子会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不好意思说话的孩子也会浅浅地微笑。每个人如果知道有人欣赏自己,自然会产生再试一次的动机,这就是培养孩子具备主动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件事。

想教出一位自动自发学习的孩子并不难,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阻止。我们要真正接纳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明白每个人的成长速度有快有慢,避免拿单一的标准套用在每个孩子的身上,这样自然就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虑、烦躁心理。

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进步,无论孩子或大人,都不必过于在意自己过去的成绩好不好,人人都可以试着做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找到自己一天最有精神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法来学习。当看书无法集中精神时,可以大声地朗读出来,也可以试着动手操作一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优势,找到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方式去练习就会取得进步。

学霸们的学习效率很高,通常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补习,更不用熬夜写作业。优秀学生不喜欢用大多数学生惯常的刻板方式来读书,而是更懂得采取激活大脑的方法来加深印象。如果学校老师或父母用某种统一的方式要求所有孩子,或许天才就没有机会展现实力。

每个人都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虚心请教才能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来接纳不同的孩子,别给孩子束缚,别让天才变差生。5 考验父母情商的聪明孩子

许多天赋好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较快,身边的人会觉得这个孩子虽然只有两三岁,但能言善辩,表达能力超群,很令人羡慕。不过,这样的孩子有时也会和父母发生冲突。

语言逻辑能力强的孩子似乎在很小的年纪就会开始挑大人说话的语病,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和管教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做会怎样?”父母经常被追根究底的问题弄得烦躁起来,可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孩子有疑问是好奇心使然,不懂就会有疑惑,并不是孩子故意唱反调啊!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代表他在思考,拥有思考能力也意味着孩子长大了。

在孩子提出新问题时,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和引导,如果孩子已经能认字,就可以开始教导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了。现代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很多,除了父母直接告诉答案,我们也可以教导孩子查字典、上网查数据、请教别人,让孩子养成自己找答案的习惯对于聪明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避免孩子产生厌学的心态“早点写完作业有什么用?每次写太快,我妈妈就会给我布置更多的作业,哎呀,反正无论我考多好,她都不会满足的啊!”小慧是个五年级的女孩,妈妈想了解女儿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而第一次见面时,聪明的女孩就说出母女冲突的答案了。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智商高而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常会这样说。

如果想让聪明的孩子保持稳定的好成绩,父母要用温和的方式开导孩子,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可以做好自己,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如父母所担心的那么弱小而无法独立,父母过度的呵护和压抑都会让孩子产生逃避的心态。

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较好的记忆力,他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辛苦地读书,成绩就能维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比起需要重复练习才能记住的同学,反应快的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差。然而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尽管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同时也期待聪明的孩子能表现得更好一些。因此父母在平时的言语交流中难免会有更高的要求或为孩子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代沟是两代人之间沟通不良的结果。而亲子冲突的最大原因就是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太大。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同年龄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都会不同,随着年龄增大而有所改变,因此父母和子女都要学习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也要同理对方的感受。

除了读书以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还要学习很多待人接物的经验。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建立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而学校教育无法给足的部分,这些有赖于家庭教育来补足。如果父母每天只跟孩子谈论读书、考试相关的话题,甚至针对考试分数而争论,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或逃避的状态。虚心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利他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能因为爱太深,因而忘记需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关心家人,以及为家人付出。培养特别会说话的孩子理性思维的同时,也要注意感性与理性平衡,避免孩子有得理不饶人的言行。“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考试?”这类问题是许多反应快的孩子常问的问题。大部分孩子或许觉得不该问或没有勇气说出心中的疑惑。只有少部分孩子会坦率地提出疑问。“考上好学校可以受人尊重”“能赚更多的钱”“能找到更好的对象”,老师、家长们往往给的答案无法满足有好奇心的聪明孩子,因为父母谈的未来遥不可及,孩子们无法想象。读书能改善家庭经济这样的说法,对学生而言已经不再具有说服力。

许多父母早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后,就会经常问宝宝:“你要不要学跳舞啊?”“今天想吃什么?”“你喜欢这位老师吗?”父母常常问孩子“要不要”,每当发现孩子有丝亳犹豫的表情时,大人也就放弃了。让幼小孩子做这种选择的亲子互动模式并不恰当,因为孩子从小到大的生活都很安逸,日积月累后,就导致孩子耐挫力差,在面对有难度或没有明显反馈的活动时,会缺少尝试学习的意愿。

我们需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对新事物感兴趣。为什么要学习?少点儿利己的理由,因为我们身处的大环境已经不再贫穷匮乏,父母和老师要引导给孩子设定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我想让自己更好,我可以帮助别人。”6 缺乏运动的孩子容易有挫折感“我家儿子可能真不是读书的料,学校老师经常找我告状,说他上课时从来不认真。我看他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真想把沙发扔掉算了。如果没地方躺,那他就只能坐好看书了吧?我们全家人都忍耐着不看电视,您看这样有没有用?”

一位气急败坏的妈妈通过朋友介绍约我谈一谈,在她说话时,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电视剧中夸张的亲子冲突场景。下一个场景则是父母都不做自己的事了,围着一个孩子坐好,看他写作业、背书的画面。“这可不妙啊!”如果我是这个孩子,肯定更不爱读书了,我打住自己的联想,努力保持倾听。“亲爱的,下回您不会想把睡觉的床也扔了吧?如果孩子放学回家看不到沙发椅,索性躺床上玩手机时,您想怎么办?”那位火冒三丈的妈妈听了我的话,露出无奈的笑容:“好吧,我不会把家具真的丢掉,当初买的时候也花了不少钱,那我该怎么教育孩子?”

原来电视剧所演的夸张情节,竟然也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每个人在情绪失控时都可能失去理智,冲动地冒出一些奇怪的念头。在教导孩子时更要留意自己的情绪,要设法使自己冷静思考,因为大人通常要比儿童更具有抑制冲动的能力。

父母和老师在遇到学生有不当行为时,必须针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之道,而不是粗暴地直接去除大人所不想看见的东西,否则学生无法改变想法和行为,只是单纯机械地达到大人希望他们去执行的目标。

为什么孩子总是坐没坐相,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呢?最大的原因是缺乏运动。有运动习惯的人通常肌肉结实,结实的肌肉才能更好地支撑身体骨架,不容易呈现弯腰驼背的姿态。因此,学生上课或写作业的坐姿不良,绝对不是骂人或处罚就可以改善的。

姿势不佳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为学习态度不好。您的孩子是否也有体力不足、经常喊累的情况呢?冷静想想,孩子多久没有运动了?姿势是无声的身体语言,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孩子真正的需要,而不是塞给孩子完全吸收不了的大道理。

试想,一个目标明确的孩子,如果身体动作总是跟不上,是不是就容易有挫折感、容易发脾气?如果孩子长期都得不到成就感,无法听到别人的肯定,长大后可能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7 “差生”究竟差在哪里

当今学习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很多在线教学或自学方式。但奇怪的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并没有缓解,家长也因此越来越焦虑,而且各种学习的信息越多,越不知道如何选择……在竞争压力大的一线城市,学习问题已经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了。在补习班任教多年的朋友感慨:一些“差生”其实很需要帮助,孩子们也希望自己成绩更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