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用技术与实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8:37:24

点击下载

作者:胡宝珅 邓先娥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统计实用技术与实训

统计实用技术与实训试读:

前言

统计实用技术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知识和技能,尤其在经济领域应用更为广泛。凡有数字的地方,都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至少也要能够“读懂”或“正确使用”这些数字,这就必然会用到统计知识和技能。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统计实用技术也就具备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自2009年《统计实用技术》和《统计实用技术实训》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院校师生的欢迎,授课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其中部分教师反映非统计专业本课程学时数有限,原有两本教材内容较多,规定课时内不能完成教学。为满足少学时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需求,特在原有两本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本书。

本书除将实训内容纳入各章之后外,还对一些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以使本书更为简洁、新颖。

本书适用学时数为32~64 课时,如学时数为64~96 课时则推荐选用《统计实用技术》和《统计实用技术与实训》,这两本书将尽快推出第二版。

本书从统计实用技术方面来阐述统计的内容,这也是高职高专统计课的一次重大改革。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财经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为此,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努力打造以下特色。

第一,采用了模块的形式。本书打破了一般教材的学科体系结构,采用了以相对独立的统计实用技术为独立单元(模块)的形式,每一个模块都是一项独立的统计实用技术。它更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

第二,体现了基层工作的内容。高职学生的工作层面在“基层”,因而本书加大了基层工作的内容,增加了统计记录和统计整理的分量,对总量指标分析也增加了许多对基层来说比较实用的内容。本书对传统的统计原理进行了知识结构的调整,减少了统计分析的比重,总量指标分析以前的部分占到全书的50%以上。所以,本书不仅可供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更适用于实际工作岗位上的统计工作者。

第三,突出了技能操作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尽量减少理论性的阐述,回避了争议性的内容,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各个能力点和技能点,让人一目了然。

第四,大量吸收了实际工作中的新成果。具体体现在本书内容上的“创新性”,这也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同类教材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这些内容主要来源于“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它们也是基层工作最为实用的部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上需要而且也已经出现了的东西,教材上就应有所体现并加以完善和提高,否则就是落后于实践。这些内容包括:①在统计分组中增加了“不规则分组”、“统计编码”;②在统计表中增加了统计的种类、新的设计形式,更加完善了制表规则;③在统计图中调整了统计图的分类、增加了“其他象形图”的内容、完善了绘图方法;④在统计汇总中增加了“传票法汇总”;⑤在抽样调查中吸收了“对称等距抽样公式表”的方法;⑥在总量分析法中增加了“总量指标的常理界限”分析、“形象转化”表达法;⑦在相对分析法中增加了“相关相对数”的概念、“百分点”的使用、“成折数”的使用和表示方法;⑧在动态分析中建立了“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公式:定基增长速度=Π(环比增长速度+1)1;⑨在统计分析中把“分析法与分析指标”区分开来(如平均法与平均数不是一回事),这就避免了只会计算不会分析等问题。这些新增加的内容,都是在以往教材中没有但实际工作中又非常有用的、技能性较强的内容。

本书由胡宝珅、邓先娥任主编,并进行总体策划、设计及最终定稿。编写人员的具体分工如下:胡宝珅(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并负责全书的总纂;邓先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三章;张立国(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编写第六章;陈娟(辽宁商贸职业学院)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王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肖文博(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编写第十二章。

本书是省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精品课程网站(www.nyjj.net.cn,进入“精品课程网”,选择“统计实用技术”即可)提供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试卷样本、实训资料、电子教案等,读者可直接下载使用,也可参照本书末页“配套资料索取说明”直接索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统计局和宁安市统计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请将您的建议发送至hbs570214@163.com。胡宝珅2012年10月第一章 统计实用基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对统计工作及统计常识有个基本了解;理解统计的含义及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掌握统计的特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初步了解Excel 软件等,为以后学好统计打下一定的基础。【案例导入】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哪些显著提高?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但效果却大不一样。

角度一:改革开放30 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30 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很快,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较快的增长,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面积也都有了一定的增加,各方面都很好,都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角度二:改革开放30 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30 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 年到2007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 786 元,实际增长39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 元增加到4 140 元,实际增长30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 亿减少到0.14 亿。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网络电视台,2008)

案例分析“角度一”是普通报告的角度,也是口号式或定调的角度,是用“比较级”或“最高级”的语言来阐述改革开放30 年来的成绩。它能给人以振奋,但仔细推敲又总有一丝“不踏实”的感觉,让人说起话来总感觉“底气不足”。“角度二”是统计报告的角度。它用脚踏实地、证据确凿、掷地有声的统计数据来说明情况。它以不容置疑的根据、精确无误的数据、恰如其分的结论,把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情况,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时,“口号”的味道没有了,“以权定调”的感觉也没有了,它给人说话以底气,让人愿意接受、敢于传播。这就是统计的力量!可见,学好统计学,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尽可能用准确的数据说话,也会有“可靠感”。

统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能性的分析工具,应用极为广泛。无论从事科研、生产,还是经营、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即使机关单位或家庭也一样离不开,统计早已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不是为进统计局才学统计,也不是为从事统计工作才学统计,而是只要从事生产或生活就需要学统计。

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统计具有不同的性质。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这就是统计学的范畴,它应侧重于理论的研究;从技能性工具的角度来研究,就应该是统计的实用技术,它应侧重于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技术操作。作为高职高专层面的新型高等教育来说,后者就更加适用。第一节 统计的含义及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所谓统计,一般是指统计工作或统计科学,但在国际上许多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还包括统计资料。这是因为在英文中统计一词是借用statistics,而这一词汇最初就是“统计资料”的意思,所以在“统计学”形成之后,自然也就多了“统计资料”这一含义。而在我国,如说某人是搞统计的,则是指他专门从事“统计实际工作”或专门从事“统计研究工作”。(一)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指统计的实践活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称为统计工作者,从事统计工作的部门则称为统计业务部门。

1.统计工作的内容

统计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等。(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它的成果是各种形式的调查资料,包括数字资料、统计图表和必要的文字说明。(2)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它的成果是各种形式的统计数字或统计图表。(3)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它的成果是计算出来的各种分析指标和对这些指标的分析说明,也包括通过计算分析后所形成的统计分析报告。

以上三个阶段,常常是顺次进行的,所以,也可称之为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或一般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统计工作流程示意图

2.统计工作的层次

统计工作按其不同的层次可分为基层统计和综合统计。不同层次的统计工作,包含不同的统计内容。(1)基层统计。基层统计是指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基层单位的机构和个人所从事的统计工作。基层统计工作的重点是统计记录和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一般来说,基层统计的内容较少,工作也较简单,对其人员的技术性要求也不算太高。但对数字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是因为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综合统计工作的质量。(2)综合统计。综合统计是指综合统计机构和个人所从事的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执法、统计宣传等一切技术性和管理性的统计工作。一般来说,综合统计具有内容全面、工作复杂、技术性高、政策性强等特点。综合统计属于高层统计,它对统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是理论和实践都比较过硬的人才。(二)统计科学

统计科学是指系统阐述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从事统计科学研究的人员称为统计研究人员。(三)统计工作与统计科学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科学是相互联系的,二者有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统计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与总结,但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1.现象的数量特征

现象的数量特征即该现象在数量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如研究某企业生产的好坏时,统计上要用产量的多少、生产规模的大小、成本的高低、利润的多少、发展速度的快慢等数字来说明。这种用数量特征来研究现象的方法称为统计方法,它与统计学产生之前那种“比较级”、“最高级”等思辨式的方法形成了质的区别。从人的思维发展上看,总是遵循“质—量—新的质”这样的认识规律,即是说,人们从对现象“质”的认识到提高,中间是通过对“量”的认识而达到目的的,这也恰好说明了统计的重要性。

2.现象的数量关系

对某一现象的认识,不能脱离它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必须在普遍联系中认识事物。这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在统计上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因而,这种“数量关系”必然是统计的一种研究对象。如在研究企业的生产状况时,常常要研究产量与利润的关系、产量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工人与产量的关系、固定资产与产量的关系等。在统计上,对现象进行“数量关系”的研究,比对“数量特征”的研究更深化了一步。

另外,统计上在对现象进行数量方面的研究时,常常会遇到“数量界限”的确定问题。这种数量界限,就是哲学里讲的“度”,它是现象实现质变时在量上的分界线,它是统计在现象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量变状况的集中反映。因而,统计上确定“数量界限”非常重要,它是决定统计分组的重要因素,也是统计决策的关键。如在计划检查时,100%就是最关键的“数量界限”;考核学生成绩时,60 分也是最关键的“数量界限”;检验产品质量时,某一质量标准的最低数值,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数量界限”。

实际上,本书所研究的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在社会经济现象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统计小常识政治算术

17世纪中叶,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写了《政治算术》一书,它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本书里,他运用了大量的实际统计资料,第一次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说话的方法,阐明了英、法、荷三国的国情国力,并得出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悲观”的结论。这一方法被广泛接受,形成了“政治算术学派”,这就是我们现在“经济统计”的主要方法内容。

用数字来说话的方法,就成了经济统计学中最实质性的特征。

三、统计的特点

了解统计的特点非常重要,它可以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或少犯错误。一般来说,统计有以下四个特点。

1.数量性“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的研究对象告诉我们,统计在认识事物和说明问题时,总是用数字作为自己的依据和出发点。因此,统计工作的直接目标是数字,统计的成果表现形式是数字(或绝大多数是数字),统计分析报告也是以数字为依据(它与一般的行政报告是截然不同的)。总之,没有数字,就不是统计。

2.条件性

统计上的数字不同于数学上的数字,统计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反映某一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结果,当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数字也会随之变化。统计上的数字也称之为指标数值,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出现,都必须阐明它的限定条件:时间、地点、内容等。例如,2011 年某企业总产值987万元,这里的“2011 年”为时间条件,“某企业”为地点或空间条件,“总产值”为内容条件,“万元”为计量单位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使其指标数值表现为“987”这一数字,若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化,都可能使其数值不再表现为“987”,而可能为其他数值了。统计上的数字都是如此,它绝不像数学那样把所有的条件都抽象掉而孤零零地表现为一个抽象的数字。

没有任何条件的抽象数字,不是统计数字。

3.总体性

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比,统计则不纯粹是对个别事物的记录,而是要通过这些记录来综合说明事物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总体构成和比例关系等,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而,在统计上要特别强调“不能以偏概全”,越是高层统计越是如此。如研究人口规律或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就不能以个别单位或小范围的数字为依据,必须依据总体资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总体性规定了统计必须以大量数据来体现规律。

但统计的总体性,并不排斥对具体的、个别事物的正确记录。这是因为个体是构成总体的基础,否定了个体也就否定了总体,歪曲了个体也就歪曲了总体。所以,统计上特别强调“从具体事物入手,从大量数据着眼”。从这一点出发,就产生了统计的特有方法——大量观察法。

4.差异性“没有差异就没有统计”。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总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总体内部也存在着差异。统计上承认这种差异,也严格地反映这种差异,这也是统计的“具体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认识差异才能认识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差异是事物本质的一种体现,因而,统计上特别注重对差异的分析,从而也形成了统计上的另一种特有方法——差异分析法。

四、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统计是人们做到“心中有数”的手段,现在不能想象没有统计的部门或单位会是什么样。越是高层机关,越需要统计。然而,不论综合统计还是基层统计,都必须以统计人员为主体,因而,统计人员的素质就至关重要了。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方面。

1.人格素质

人格素质是前提,缺乏人格素质的人,能力越强则破坏性越大,所以单位在选人时就更要注意这一点。具体说来,统计人员应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媚俗,不媚势;要有法制观念;要有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精神;要有拼搏进取,不图名利和安逸的品格;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2.业务素质

只具备人格素质而缺乏业务素质也无法干好统计工作。具体说来,统计人员应该精通统计业务;要懂得经济理论;数学知识要够用;社会心理学要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也要熟练。

在调查指标的设计中,心理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内容,故而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是统计人员的功课之一。

计算工具是统计腾飞的翅膀,它包括计算器、计算机、网络、统计软件等。

3.身体素质“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以皮毛相比,身体是“皮”,其他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单位选人时非常重视这一点,然而青年学生却常常有所忽视。

统计人员的素质,可形象地表示为图1.2。图1.2 统计人员素质示意图

小常识德智体什么都不能缺

没有人格素质的人谁都不敢用;没有业务素质的人想用也不好用;没有身体素质的人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会用!年轻的学生,是不知道,还是不愿去想,或是不用去想?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个体(一)总体

总体是指统计研究对象的全体。它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各个基本单位所构成。

1.总体的构成条件

作为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其中,同质性是构成一个总体的最基本的条件。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按所含基本单位数是否有限,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进行全面调查也可进行非全面调查,对无限总体则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在实际中,有时为调查和计算等的方便,常常把很大的有限总体当做无限总体来处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对全国人口进行抽样调查等。(二)个体

个体就是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也可称为个体单位。如把全国的村办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则其中的每一个村办企业即为一个个体。个体是依总体的属性而存在的,所以,统计上也称这样的个体为总体单位。

二、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

标志是说明个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在统计调查时也常称为调查项目。统计中的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

数量标志就是用来反映个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如产品产量、固定资产原值、牲畜头数等。数量标志的表现形式均为数字形式。

品质标志就是用来反映个体单位属性特征的标志,如人的性别、产品品种等,其标志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文字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物的属性特征,为了便于或适应计算机汇总整理等需要则采用了代码的方式,如人口普查时,把男性赋值为1,把女性赋值为2,这时的“性别”仍为品质标志,因为,这里的“1”和“2”是代码而不是数值,它们是不能参与运算的。

把标志区分为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便于安排它们的表格设计形式、调查时确定对方的回答形式等,亦可事先安排统计汇总整理和分析等形式。

三、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指标与标志不同,指标均能表现为具体的数字,而标志除数量标志表现为数字形式外,品质标志一般只能表现为文字的形式。(一)指标的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指标,必须体现出六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内容)、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常以隐匿的形式出现)、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指标数值。例如,某企业2011 年的利润为2700万元,这里的指标名称为“利润”,计量单位为“万元”,计算方法是“收入−支出−费用−税额”,时间范围为“2011年”,空间范围为“某企业”,指标数值为“2700”。这里任何一个要素的缺乏,都将使指标无法确定。(二)指标的分类

统计上的指标多种多样,从不同角度划分则有不同的分类。

1.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按指标表现形式进行的分类。

绝对指标也叫总量指标,它是反映现象规模、水平、总量的指标,如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数、总产值等。总量指标通常是通过汇总(加或减)而获得的。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相对指标是用来反映相关事物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如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计划完成百分比等。相对指标通常是通过两个指标的对比而获得的。

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事物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一般水平的指标,如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职工平均工资、工人劳动生产率等。平均指标是平均分析法的结果,平均分析法详见以后有关章节。

2.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按指标性质进行的分类。

数量指标是用来说明总数量、总规模的指标,即用来说明数量多少的指标。一般表现为总量指标或绝对量的形式,如产品产量、利润总额、企业数等。

质量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单位水平的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如管理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重、劳动生产率等。质量指标是认识总体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其数值不依总体外延范围的变化而增减,而依总体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指标与品质标志不同,前者表现为数字形式,后者则表现为文字的形式。(三)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标所组成的整体。一个指标常常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反映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需要用指标体系。

构成指标体系的条件有二:①一系列的指标,一般需要三个以上的指标;②指标间要有一定的联系,这是最根本的条件,它要求所有的指标必须要从不同方面来综合说明同一个问题,否则,就不是指标体系或不是一个指标体系。

四、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

统计上的绝对量指标,按其取值的特点可分为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亦可叫离散指标,是指仅能表现为整数取值的指标,如人数、工厂数、机器数、总体单位数等。

注意

判断一个标志或指标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是与计量单位有直接关系的。如载重汽车,若用台来计量则为离散变量,若用千瓦来计量则为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亦可叫连续指标,是指可以出现小数的指标,如身高、体重、长度、产值、利润等。

一般来说,对连续指标进行统计时需规定精确程度;进行分组时要采取连续分组。第三节 Excel的基本操作(一)

Excel是Microsoft Office 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之一。它能够进行统计运算、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完全能满足基层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需要。其他计算机办公软件中也有类似软件,如WPS Office 中的WPS 表格,更为简单直观,功能与之类似。考虑软件的普及程度,为方便教学,本书选用Excel 电子表格软件作为教学软件。

选用电子表格软件作为教学软件,是基于如下考虑。(1)非专业性。电子表格对一般的统计工作均能处理,是一个小型的统计软件,它的功能虽与专业的大型统计软件(如SAS、SPSS 等)相比还差得很远,但对于一般的非统计专业人员来说却足够用了。(2)灵活方便。通常计算机上均安装有Excel 或WPS 表格之类的电子表格软件,它们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使用起来远较专业统计软件灵活方便。(3)应用广泛。尽管是非统计专业人员的统计软件,但电子表格统计功能还是比较齐全的,它可以进行日常运算、统计制表、统计制图、统计分组、样式储存、统计汇总、统计计算、统计分析等工作。(4)使用成本低。电子表格软件相较专业统计软件不仅购买成本低,而且学习所需的时间较少费用低。

从目前来看,Office 2003 版本使用得最为普遍,功能也最稳定,下面以Office 2003 中Excel 2003 为例,来说明Excel 的基本操作。至于Office 2007 版本,其统计运算功能与前者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对于使用Office 2007 又希望实现Office 2003 操作界面的读者,可在网上下载一个“Office 2003 与Office 2007 兼容界面”的软件即可。

一、建立工作簿

建立Excel 工作簿的步骤如图1.3所示。在某一个文件夹下右击,就会出现一个备选框,把光标移到“新建”→单击后则会出现如图1.4所示的图标。

文件夹出现图1.4所示的图标,表明一个Excel 工作簿已经建立。Excel 工作簿,也就是Excel 文件,它的级别相当于一个Word 文件。

双击该图标,便可打开这个工作簿,也就打开了一个工作表,如图1.5所示。图1.3 建立Excel工作簿图1.4 已建成的Excel工作簿图1.5 打开的工作表

工作表由许多小格子构成,这些小格子叫单元格,每一个单元格都是相对独立的。在每一个单元格中,可以输入文字,也可以输入数字;每一个单元格,既可以储存文字和数字,也可以进行数字间的各种运算,尤其数字运算的功能特别强大,这也正是Excel 能够成为统计运算工具的所在。

在Excel工作表中,最左端的号码是行代码,用1、2、3 等表示,如图1.5 左侧所示;上端的字母是列代码,用A、B、C等表示,如图1.5上端所示。每一个单元格也可以用相应的代码表示,如A2 表示第A 列与第2 行相交的单元格,B5 表示第B 列与第5 行相交的单元格等。

统计小常识你知道吗?

在Excel工作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单元格,都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器!建立了一个Excel 工作簿,就相当于拥有了无数个计算器!这些计算器不但可以进行数字运算,还可以进行各种函数运算、简单编程、储存或调用程序等,而且还能进行“分工协作”。

Excel相对专业统计软件简单易学,没有“阳春白雪”之难,这是专业统计软件不能比拟的!

二、增减工作表

一般来说,一个Excel 工作簿中自带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如图1.5 的左下角所示)。不同的操作内容,可以存入不同的工作表中。

当具有独立体系的操作内容太多时,就需要增加工作表;若原有的内容过于陈旧或新增内容有错时,又需要减少工作表。(1)增加工作表。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单击如图1.6所示的工作簿菜单栏中的“插入”菜单项,再将光标移动到“工作表”单击。此时,工作表的左下角就会出现一个Sheet4,这表明工作表Sheet4 已被插入,如图1.7所示。图1.6 插入工作表的操作过程(2)减少工作表。若要删除工作表Sheet4,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光标移动到工作表左下角的“Sheet4”→单击鼠标右键,则出现一个快捷菜单,单击“删除”即可,如图1.8所示。图1.7 插入一个工作表(Sheet4)后的界面图1.8 删除工作表Sheet4 的操作过程

图1.8所示的菜单中,还可完成“重命名”、“移动或复制工作表”、“选定全部工作表”等任务;“插入”即增加工作表,较“(1)”中所述方式更为快捷。

三、资料录入

要利用Excel 对资料进行操作,首先就要把资料录入到工作表中。录入资料的过程,就是建立原始数据库的过程。(1)录入文字。如录入表格名称、指标名称、分组组别、必要的说明等,都需要有文字的录入。只要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法录入即可。其相关操作与Word 文档基本相同。(2)录入数字。一个独立的数字应该占用一个单元格,以便于将来的运算操作。每个单元格中的数字,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有常规、数值、货币、会计专用、日期、时间、百分比等。常规是指在单元格中直接录入的形式,如“234”;货币形式如“¥234”;百分比形式如“234%”。

单元格内的数字形式设置方法如图1.9所示,选中要设置的单元格→右击鼠标,出现快捷菜单→单击“设置单元格格式”菜单项,出现“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见图1.10),在“数字”选项卡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文本”形式特别有用,当录入诸如01、02 等序号或2.20、5.30 等金额时,一般情况下是录不进去的。这时就需要先把有关的单元格设置成“文本”的形式,之后再录入就可以了。图1.9 设置单元格格式图1.10 设置“常规”等数字形式

四、选中

要对文字或数字进行修改等操作,首先就要选中这些文字或数字。(1)选中一个单元格。只要把光标移入该单元格并单击即可。单元格被选中的标志是:该单元格的四周有黑框,如图1.11所示的C11 单元格。图1.11 选中一个区域(2)选中一行。把光标移入该行最左端的行代码处,单击即可。行被选中的标志是:该行上下有两条黑线,黑线中间呈浅蓝色。(3)选中一列。把光标移入该列最上端的列代码处,单击即可。列被选中的标志是:该列左右有两条黑线,黑线中间呈浅蓝色。(4)全选。即选中整个工作表。把光标移入该工作表的左上角(即第1 行之上与第A 列左侧的交叉点处),单击即可。整个工作表被选中的标志是:该工作表全部呈浅蓝色。(5)选中一个区域。把光标移入该区域的左上角,按住鼠标左键往右、往下拖动,直至把整个区域选完后再放开鼠标左键。区域被选中的标志是:该区域四周有黑框,黑线中间呈浅蓝色,如图1.11所示的B2:C11。

五、对工作表进行修改

1.基本操作

使用电子表格时,对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是最基础的操作。

修改单元格中内容的操作方法如下。(1)删除整个单元格的内容。选中要删除的单元格,按Delete 键。(2)替换整个单元格的内容。选中要替换的单元格,然后录入新的内容,录完后再单击其他单元格。(3)修改单元格中的部分内容。选中要修改的单元格,此时,该单元格中的内容都会显示在工作表上端的“编辑栏”(即“=”后面的空白行)中,单击编辑栏中要修改的部位,进行相应的修改操作即可。如删除C2 单元格中多余的一个“中”字(见图1.12),或插入一个其他的字符等,此时的操作基本与Word 文档相同。双击该单元格,也可直接在单元格内进行编辑。图1.12 利用编辑栏进行修改

插入行或列的操作方法如下。(1)插入行。如果要在第3 行前插入一行,则其具体操作步骤为:选中第3 行→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菜单项→单击“行”即可,如图1.13所示。图1.13 插入行的操作(2)插入列。如果要在第C 列前插入一列,则其具体操作步骤为:选中第C 列→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菜单项→单击“列”即可。

删除行或列的操作方法如下。(1)删除行。如果删除第2 行,则先选中第2 行;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项;单击“删除”即可。(2)删除列。如果要删除第B 列,则先选中第B 列;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菜单项;单击“删除”即可。

2.给工作表命名

系统中默认的工作表名称为Sheet1、Sheet2、Sheet3 等形式,但当工作表较多或较长时间不用时,各工作表中的内容就很难记得清楚,所以需要给工作表重新命名。如把Sheet1 更名为“总产值情况”,只需右击工作表左下角的Sheet1→在出现的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录入“总产值情况”即可。

六、保存

以上的操作,如果不进行保存,若突然断电或有误操作时就会丢失数据,所以,我们要养成随时保存数据的好习惯。(1)平时保存。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或执行“Ctrl+S”命令即可对文件进行保存,菜单栏中也有“保存”命令。(2)另存为。如拟将Excel 文件另存为其他文件,则可单击菜单栏中“文件”→单击“另存为”,则出现图1.14所示的“另存为”对话框。在“保存位置”下拉列表框中确定存放的位置,如D 盘;在“文件名”文本框中录入需要命名的工作簿名称。如录入“学期成绩情况”;按“保存”按钮即可。如果未按本节所述步骤先建立Excel 文件,而是直接从开始菜单中打开Excel 软件,则执行“保存”命令时也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图1.14 第一次保存和给工作簿命名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2.统计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3.如何判别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4.构成指标的六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其中的“计算方法”也算做一个要素?统计表中的指标也都具备这六要素吗?

5.如何判别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6.如何建立Excel 工作簿?如何增减工作表和给工作表命名?

7.如何对工作表进行修改?如何对数据资料进行保存?技能实训【技能目标】

能够具备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够利用Excel 进行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的区别、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的区别,能正确区分三种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分类和鉴别(一)离散型指标和连续型指标的鉴别

1.实训材料

某地统计报表中所涉及的有关指标如下:(1)现有股份制企业的个数;(2)流通企业的个数;(3)技术培训机构的个数;(4)总户数;(5)总人口(万人);(6)年内出生人口数;(7)年内死亡人口数;(8)土地总面积;(9)耕地总面积;(10)果园面积;(11)可养殖水面面积;(12)当年受灾面积;(13)总播种面积;(14)粮食播种面积;(1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粮食总产量;(17)油料作物总产量;(18)烟叶总产量;(19)役用牲畜头数;(20)出栏肥猪头数;(21)牛奶总产量(t);(22)鹿茸产量(kg);(23)饲养蜜蜂箱数;(24)拖拉机总量(标准台);(25)轮式拖拉机数量(混合台);(26)汽车总台数;(27)农用载重汽车(kW);(28)渔业用船数量(艘/t/kW);(29)电动机数量(台/kW);(30)排灌能力(m3/s);(31)水电厂数(座);(32)高压输电线路(km);(33)工业总产值(万元);(34)工业增加值(万元);(35)上交利税总额(万元);(36)货物运输量(t·km)。

2.实训要求

将以上指标分为离散型指标和连续型指标,并填入下表。

注意:①其中第(5)应为离散型,尽管有时可能出现5.3 万人的数字,也仍为离散型,这是因为在判断前应先把单位化成最小单位,再看是否有可能出现小数;②其中第(28)和(29),应按不同的单位分别进行判断,这是因为计量单位不同,其数值表现也会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分类;③其中第(30)双重单位。(二)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鉴别

1.实训材料

某企业汇总报表时涉及的有关指标如下:(1)职工人数;(2)工资总额;(3)劳动生产率;(4)单位产品成本;(5)设备利用率;(6)设备台数;(7)原材料利用率;(8)主要产品产量;(9)工业增加值;(10)新产品数量;(11)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12)废品量;(13)利润额;(14)原煤产量;(15)彩电产量;(16)营业收入;(17)单位价格;(18)计划完成百分比;(19)人均收入;(20)用电总量。

2.实训要求

1)将以上指标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并填入下表。

2)将以上指标按其不同性质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并填入下表。

3.简略答案

1)相对指标包括:(5)、(7)、(18);平均指标包括:(3)、(4)、(11)、(17)、(19)。

2)质量指标包括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两类。

二、Excel的基本操作

1.实训材料

某年1月份牡丹江市地方财政收入情况见表1.1。表1.1 某年1月份牡丹江市地方财政收入情况

2.实训要求

1)建立一个工作簿,并将其命名为“牡丹江市财政收入”。

2)把表1.1 中的资料全部录入到工作表Sheet1中,并将Sheet1 改名为“1 月份财政收入”。

3)先在D 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再把该资料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以上操作,应在7 分钟内完成。

提示

本次操作的结果应该保存,以备后用。第二章 统计记录与统计调查【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统计记录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统计记录,并能正确运用统计记录的成果;掌握基本统计单位的条件和基本情况记录的内容,并会自行设计基本情况记录;熟练运用统计调查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并能利用Excel 进行基本的操作。【案例导入】

下文摘自某市某区的一篇题为《××区统计人员现状分析》的报告。

在2011年年底,对全区统计人员的现状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如下。

一、统计人员现状(一)总体情况(1)从文化程度看:全区共有统计人员8884人,初中及以下1122人,占总数的12.6%;高中3239人,占总数的36.5%;大专3400人,占总数的38.3%;大学及以上1123人,占总数的12.6%。(2)从任职情况看:专职统计人员2502人,占总数的28.2%;兼职统计人员6382人,占总数的71.8%。(3)从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率看: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4558人,占总数的51.3%;未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4326人,占总数的48.7%。(4)从统计人员考取统计职称情况看:全区具有初级统计职称904人,占总数的10.2%;中级统计职称114人,占总数的1.3%;高级统计职称3人,仅占总数的0.03%;而没有统计职称的统计人员为7863人,占总数的88.5%。

……

启发思考(1)以上这些数据,可采用什么调查方法获得?(2)从以上资料看,基层统计队伍的现状如何?它会保证基层数据的质量吗?基层数据的质量会影响全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吗?(3)基层的统计记录、统计整理及统计分析工作,什么样的人都能做好吗?

统计记录与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不同层次的机构应有不同层次的内容。一般来说,基层单位常常从事的工作就是统计记录,而综合统计机关常常从事的工作则是统计调查。第一节 统计记录

一、统计记录活动

统计记录活动,是指基层单位为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而进行的资料积累工作,是对统计对象的数量描述和数量反映。

统计记录活动是基层统计工作的基本活动,也是主要活动。但统计工作绝不仅仅是统计记录。实际上,统计记录是最简单、最初级的统计工作,它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统计理论,也不必非用特别高级的统计人员,但是,它对统计人员的人格素质要求特别高。

基层的统计记录活动,是一项非常琐碎、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然而这一工作特别重要,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1)统计记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没有统计记录,也就谈不上统计整理、分析、预测、信息服务等。(2)统计记录是统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有真实、可靠、完整的基层统计记录,才会有正确、科学的结论,否则,无论统计整理、分析等方法多么科学,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统计记录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基本素质高的基层统计人员和好的统计工作基础。

一般来说,统计记录的成果包括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三种形式。这也是基层统计人员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

二、原始统计记录

原始统计记录是指基层统计人员为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而做的最初记载或简单的归类。原始统计记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填制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最初依据,也是进行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预测等工作的前提,是统计工作质量的最初保证。

原始统计记录有以下几个特点。(1)形式比较灵活。它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要真实、可靠,能满足统计整理和分析的需要即可。(2)内容无统一规定。记录的内容无所不包,也无法做出统一规定,只要能按照指标的六个要素记录清楚即可。(3)没有严格的手续要求。它与会计不同,在原始统计记录上很少必须要求有领导人、审批人或经手人签名盖章等严格的手续。事实上,它是以统计人员的人格素质和信誉作保证,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相应的部门予以佐证。(4)没有严格的归档要求。这也是与会计有着明显区别的地方,会计上的原始记录一般要保留十几年或几十年,但原始统计记录在把它整理出来以后,就具有与原始统计记录同等的作用。而作为记录基础的原始统计记录可以由会计部门或其他部门归档,有的原始统计记录也可以不归档。

原始统计记录的依据或说数据来源通常有以下两种。(1)经济活动的现场。原始统计记录通常都是直接根据经济活动的现场来做记录的,这是第一手资料,常常是最值得信赖的统计资料。(2)各业务部门的原始记录。统计上的原始记录可以建立在会计核算和各部门的业务核算基础之上,如根据会计上的出库单整理成统计上的某种材料消耗记录等,这在会计上一般不能作为原始记录,而在统计上是可以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会计资料,当它分散在会计凭证或账簿中时仍然是会计资料,但它一旦被按照某一种标志系统地整理出来后就变为统计资料了。这些工作,即使是由会计人员来做的,实际上它也是统计工作。

原始统计记录的形式有以下三种。(1)现场记录的灵活形式。它是指在经济活动的现场,用各种不太规范的记录形式所作的最初记载,如土地丈量记录、市场调查记录等。(2)系统化了的统计数据形式。它是指对大量同类经济活动所作的规范化记录或粗略整理后的数据形式,如设备维修情况记录、加班情况记录、使用原材料的分项记录等。(3)灵活多样的统计表格形式。这是在实际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始统计记录形式,如表 2.1和表2.2所示。表2.1 ××企业3月份产品生产情况 单位:件表2.2 ××企业4月份用工情况统计

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的原则和要求有以下几点。(1)记录要及时。及时才能准确。(2)记录要真实、全面、系统。原始统计记录是一切后续统计工作的基础,所以,它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3)记录的内容要能满足“指标六要素”的要求。(4)要便于汇总整理和提供信息。原始统计记录不是统计的最终工作,因而,在进行原始统计记录时,必须要考虑便于汇总整理、便于提供信息的问题。

三、统计台账

统计台账是根据统计报表和统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登记的表册。它是介于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报表之间的一种汇总形式。(一)统计台账的作用和特点

统计台账有以下几项作用。(1)可弥补原始统计记录的丢失。(2)可满足报表的需要,并提高报表的及时性。填报统计报表,常常需要对大量平时资料进行汇总,而这些大量的汇总工作均可利用统计台账的形式,在平时的闲暇时间将其处理完毕,从而大大缩短填报报表的时间。(3)可满足领导了解情况的需要。(4)有利于及时发现差错并更正,保证资料的准确性。统计台账是对日常资料的集中与汇总,因而便于比较分析,便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更正。(5)统计台账是重要的统计档案。从统计档案的要求来看,可以没有原始统计记录,但不能没有统计台账。

统计台账相较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报表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册形式。统计台账是由若干张表格所形成的一个表册,这样便于保管和填写。(2)内容系统、规范。(3)按时间顺序连续记录。统计台账的记录周期,要小于报表的报送周期,并要求连续记录。(4)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统计台账与原始统计记录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5)有严格的归档要求。因为统计台账与原始统计记录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而且它又比原始统计记录全面系统,易于查找、易于管理,因而统计档案中不能缺少统计台账。(二)统计台账的分类

统计台账按不同的标志可分为不同的种类,这里主要是从便于基层统计人员自设台账和记录台账的角度而进行的分类。

1.按级别分类

企业台账大体上可分为班组统计台账、车间或部门统计台账、全厂或公司统计台账等。一般来说,规模小的企业或单位只有一级台账,对于规模大的单位,由于内部层次多,除设各级台账外还设有内部报表。

农村统计台账,基本上可分为两级:村级统计台账和乡级统计台账。

2.按记录指标是否固定分类

企业台账可分为定指标台账和不定指标台账两类。

定指标台账指根据统计报表和统计主管部门的要求,必须按规定统一印制指标的台账,也可称为定长台账。定指标台账的样式如表2.3所示。表2.3 畜牧业统计台账(定长台账)

不定指标台账指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行安排记录指标的台账,也可称为不定长台账。其特征是指标栏为空白栏。不定指标台账的样式如表2.4所示。表2.4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台账(不定长台账)

3.按是否反映指标计算过程分类

工业台账可分为指标记录台账和指标计算台账。

指标记录台账是指台账中所记录的指标数值,仅是现象表现出来的结果或经计算后所获得的结果,如表2.5所示。表2.5 农村基层组织、户数、人口及劳动力情况

指标计算台账是指台账中所记录的指标数值之间,反映了一定的计算关系或计算过程。在指标计算台账中的指标,应是具有完整“因素体系”和“平衡体系”的指标体系;仅有“累计”数者,不是指标计算台账。

指标计算台账的明显特征是,表中或表下常常带有计算公式或用指标代码标注的运算关系式。指标计算台账的样式如表 2.6所示。指标计算台账具有“附表”的作用,便于计算检查和发现问题。表2.6 工业产品生产、销售总值台账(指标计算台账) 单位:万元(三)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的原则和要求

建立健全统计台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1)记录要及时。(2)记录要真实、准确。(3)台账的设计要反映出时间的渐移性。(4)台账资料要满足报表的需要。(5)台账资料要满足本企业领导了解情况及决策的需要。(6)必要时,要反映某些重要的计算过程。(7)台账的设计要体现精简的原则。(8)要有专人记录、专人保管,并按时归档。

四、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就是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严格填报的统计表。实际工作中常常简称为“报表”。(一)统计报表的填报依据

基层单位的统计报表,其主要填报依据有以下三种形式。(1)原始统计记录。(2)统计台账。这是最基本的填报依据。(3)会计资料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这些资料与统计资料相比,都是基础资料,而统计资料则属于高层汇总资料。(二)统计报表的格式结构

统计报表的表现形式就是统计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统计表,它有自己的特殊格式(见表2.7)。(1)表名,即报表的名称。表2.7 的表名为“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表2.7 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2)表衔,是统计报表和普查表区别于一般统计表的部分,它包括表号、制表机关、文号等,如表2.7所示。“表号:606 表”,即该表的代号,它的使用常常是专业人员的“专利”。“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用来反映制表机关的级别。“文号:国统字(2008)105 号”,用来说明该报表的严肃性和出处。(3)表体,即表的主体,包括格线、行标目、列标目(表额)。(4)表注(表脚),一般包括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或对表中某些指标的特殊说明和规定等。(三)统计报表的分类

统计报表按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分类

统计报表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1)国家统计报表,是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它的主要标志体现在表衔上。如国家统计报表的制表机关是“国家统计局”,文号是“国统字(××××年)×××号”。(2)部门统计报表,是对国家统计报表的重要补充。它的表衔形式为:制表机关一般为“××部统计司”、“××省××厅”等形式,文号也有相应改变。(3)地方统计报表,也是对国家统计报表的重要补充。其表衔形式一般表现为:制表机关为“××省统计局”等省级统计局的字样,文号也有相应改变。

2.按报送周期分类

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可分为月报、季报、年报等。其中除年报外,其他报表均称为定期报表。

3.按报送方式分类

统计报表按报送方式可分为网上直报和其他方式报送两大类。(1)网上直报,即用统计部门统一规定使用的特殊软件和规定的级别与方式报送的报表。网上直报已成为目前统计报表的主要报送方式。它方便、快捷、实用。(2)其他方式报送,包括使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寄送等方式报送的报表。具体的报送方式由各地市统计局或部门统计机构具体规定。

另外,把统计报表按其要求填报的范围分,又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两种。这也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分类。(四)填报统计报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填报统计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如实填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是对统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统计法的最高要求。(2)要注意报送时间。统计资料的及时性,是对统计人员全局观念的要求。(3)要注意报送方式。尤其要注意特殊标出者,如“软盘”、“传输”等。(4)要注意学好指标解释。千万不能凭自己的理解,否则,就失去了统计的“高度的集中统一性”,使资料无法汇总和分析,使历尽辛苦而得来的资料变成毫无意义的垃圾。

对于指标解释应该理解并熟记,这是“业务能力”的体现。(5)要注意表内和表间的指标关系。一般来说,只要认真填报、如实填报,指标关系就能满足!

统计小常识报表制度与报表的关系

报表制度,是一种统计调查的方式,是要求以报表形式上报统计资料的严格制度规定。这一方式是具有“高度的集中统一性”的,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