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心灵的唐诗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17:42:53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主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快乐心灵的唐诗故事

快乐心灵的唐诗故事试读:

前 言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由于古今中外的故事灿若繁星,而广大中小学生的时间又十分有限,我们便对众多故事进行了精挑细选和高度浓缩,既保持了故事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快乐阅读的首选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的最佳版本。

赠汪伦

李白十分喜欢游山玩水。这一天,他来到安徽境内,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有一个叫汪伦的人隐居于此,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他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也很崇拜他。当听说李白来到此地时,他便迫不及待地写了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信打开一看,见署名汪伦,并不认识,但他被这封信的热情豪爽打动了,就跟随送信人,来到了泾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在这里李白受到了汪伦的热情款待。谈笑中,李白问起汪伦信中提到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听后哈哈大笑:“这里的十里桃花就是十里桃花潭水,万家酒店就是一个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这才恍然大悟,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李白在桃花潭,汪伦天天陪他一起做诗饮酒,一起观赏美景。不知不觉,几天过去了,虽然他们相处时间不长,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天,李白要走了,汪伦来到江边为他送行,分手的时候,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汪伦用脚踏着节拍,大声唱起了送别的歌谣。李白被汪伦真挚的友情感动了,他当场提笔写下了《赠汪伦》并送给了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一生好游,当他来到襄阳时,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于此,非常高兴。他很钦佩孟浩然那种潇洒清远、冷漠仕途的品格,所以一到襄阳,他就登门拜访。孟浩然也很赏识李白的才能,就热情地招待了他,还留他住了十多天。共同的气质、共同的境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730年,在春光明媚的三月里,孟浩然将要去扬州,李白便到黄鹤楼为他送行。此时,江水茫茫,滚滚东去;岸边,花红草绿,云烟缭绕。孟浩然置身于这良辰美景之中,虽然与李白离别有些依依不舍,但他此刻游兴正浓,便毅然登船启程。

李白一直把他送到江边,船启动了,李白站在江岸上,望着渐渐离去的船只,挥手告别,孤帆远去了,终于消失在白云和碧水之间。可李白依然一动不动地望着船只远去的方向。这时,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头,仿佛是去追赶那远走了的人。李白诗兴大发,一挥而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 塞

在唐朝建国初期,经常发生民族战争。由于战火连年不断,当时,内地许多人被官府强行征去参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幸。

一天夜晚,一轮清冷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古老的边关渐渐沉寂后,身着盔甲、手持长矛的守关战士还在城墙上巡逻放哨,他们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了摆脱思乡的愁苦,战士们弹起了琵琶,本想弹一首欢快的曲子,可弹出的却是思乡别离的音调。开始,他们还随音乐大声地唱,使劲地跳,想用这种方法摆脱思乡的苦闷,可是后来,他们不唱了,也不跳了,一个个抱成一团痛哭起来,他们怎么能不想家呢?怎么能不思念亲人呢?持续的争战,将战士们的铁甲都磨破了,让不少年轻的生命也长眠在这里……

看到眼前的一切,王昌龄非常激愤,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能回家?使许多人抛尸野外?是朝廷的用人不当。那些吃朝廷俸禄的将军们,腐败无能,整天只知寻欢作乐,让胡人有机可乘,常常来侵犯。假如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他就可以将胡人赶得远远的,使他们不敢再越过阴山,这样,许多远征的将士,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诗人很希望朝廷能任用一名英勇善战的大将,于是就写了这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的凉州词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天,长安城雪花纷飞,寒气袭人。著名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相约来到一家酒楼,准备饮酒听曲。这个酒楼有许多卖唱的艺人,经常唱他们三人的诗篇。他们选了一处干净的座位坐下。演唱还没有开始,王昌龄笑着说:“我们三人的诗,平日里不分上下,今天如果谁的诗篇被唱得最多,谁就是第一。”高适和王之涣都点头赞同。

第一个歌女手执拍板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声音清悦,感情真挚。王昌龄击掌笑道:“这是我的”。又有一位艺人轻展歌喉,唱了一首高适的五绝,曲调婉转,情意绵绵,听后高适也得意地说:“这是我的一首五绝。”这时,王之涣有些坐不住了,抬手自信地指着乐队中最漂亮的一位歌女说:“等到那位女子上场时,她如果不唱我的诗,我就甘愿认输。”话音刚落,那位歌女便上场了,唱起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歌声凄婉动听,把大家带到了荒凉的边疆,在那里,边疆的战士吹着思念故乡的笛曲,可是故乡的春风,吹不到这遥远的边关。

酒店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沉浸在诗的意境里。从此,这首七绝便传开了,并博得唐绝句压卷的评价。

神童骆宾王

在骆宾王七岁那年,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大家见骆宾王聪明机灵,都非常喜欢他,于是客人们就有意提出问题来考他。没想到,七岁的骆宾王竟对答如流,一点也没被难住。客人们不由得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才智过人。

午饭后,大家一起在池塘边吟诗作对。有一位年纪稍长的客人,指着正在水里嬉戏的一群大白鹅,对骆宾王说:“孩子,看那一群鹅,你能以它们为题做一首诗吗?”正在一边玩耍的骆宾王向池里一看,一群大白鹅正如绅士般悠闲地游来游去,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正在青水中来回拨动;还有那弯弯细长的脖子,时不时伸长了,脆亮地高叫一声。看到这儿,骆宾王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了《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客人们听后,大为震惊,连叫道:“好诗!好诗!真是一个神童!”

从此以后,骆宾王的《咏鹅》诗和“神童”美名便传开了。

李白溪边受诲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顽皮,虽然父亲给他请了好几位老师,但因为他太贪玩,没有学习的恒心,每次都把老师气走了,李白也就更加无拘无束了。

一天,父亲把他叫到身边,询问他的学业有什么进展。小李白答不上来,父亲就生气地罚他到书房去看书,一天都不许出来。李白只好垂着头,没精打采地到书房去读书了。

到了下午,父亲出门办事去了。李白马上来了精神,他趁着其他人不注意,从窗子爬了出去,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跑到了小溪边。这里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了,他想下到小溪里去抓小鱼儿,就绾起了裤腿。

正在这时,李白忽然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溪边磨着什么。走近一看,老奶奶正在石头上使劲地磨着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杵。他觉得很奇怪,就问:“您磨铁杵干什么啊?”老奶奶回答说:“我家里的针坏了,我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什么?那您要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奶奶看了看他,说:“只要我坚持磨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李白“啊”了一声,好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转身就向家里跑去,一头就钻进了书房……

贺知章回乡

贺知章在为官时,官运亨通,一直到80岁,由于年老体衰,才告老还乡。

他怀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匆匆地踏上了这片让他日夜魂牵梦想的热土。在这里他听到了那熟悉的乡音。想到自己在离开这儿时,还是一个壮志未酬的热血青年,如今回来已是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了。这时,他看到一群无忧无虑的孩童正在玩耍,忽然想起当年和自己一起嬉戏的伙伴,他们现在也跟自己一样白发苍苍了。真可谓人事消磨、世事沧桑呀!往事还历历在目,可眼前却已物是人非了……“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到哪家去做客?”一声清脆的喊声打断了诗人的思绪。他赶忙笑道:“我就是咱们这儿的人,我这不是回家来了吗?”说着他抚摸着那个孩子的头。这时,孩子们都跑了过来,用熟悉的家乡话和他无拘无束地谈笑起来,一直把他送到家门口。

回到家后,贺知章感慨万千,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月下独酌

李白40多岁时,由于朋友的推荐而被召入京城,供奉翰林。当时李白豪情满怀,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晚年的唐玄宗已不是“开元之治”时的那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了,他只是把李白摆在御用文人的位置上,专为他寻欢作乐而填写一些曲词,李白对此极为不满。于是他对昏君,对朝政,还有那些趋炎附势的权贵们,不时地嬉笑怒骂、辛辣讽刺。结果他便经常受到这些腐败势力的攻击和诬陷,因此,他感到孤独、苦闷,常常借酒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一天晚上,李白独自踱步来到后院。此时,天气晴朗,明月当空,阵阵花香沁人心脾。看到这样美丽的夜景,李白陶醉了,摆上美酒,痛饮一番。可当他刚要斟酒时,一种孤寂的感觉袭上心头,这样美好的夜晚,却没有一个亲人和知心朋友与他一块痛饮。独自一人这样自斟自饮真的很乏味!很单调!他不禁有些黯然神伤。忽然他抬头看到了空中的明月,于是斟满了一杯酒,高高举起,邀请明月来一起饮酒。这时,皎洁的月光,将诗人的身影投射在地上,于是,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身影就成了陪伴诗人饮酒的“酒伴”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在十七岁时,便离开了家乡到京城长安谋求生路。在长安,他人地生疏,办事处处受阻,所以心情极为不舒畅。这一天是他离开家乡的第一个重阳节,他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过去,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和五个弟弟,按照当地的习俗登高远望,相互把茱萸插在衣襟上,然后,再畅饮菊花美酒。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可是,现在他一个人在遥远的异乡,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他觉得非常孤独,便独自登上京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举目向家乡的方向眺望。今年,兄弟们一定又登上了山顶,此刻也许他们正在饮菊花美酒,当他们相互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因少了自己而感到遗憾。他们会如他思念他们一样思念自己,会不时地牵挂他在长安的境况。诗人想着想着,一首诗便从心里涌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鸟鸣涧

唐朝诗人王维在20岁时,他的诗文就已经很有名气了。他博学多才,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绘画、音乐也很精通,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在京城长安,王维以诗会友,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当时的岐王李范也很喜欢诗文、音乐,他非常赏识王维的才华,就经常邀请他到府上谈诗论画。

有一天,王维问岐王:“我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不知能不能取得第一名?”岐王听后,悄悄对他说:“听说京城有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已经托公主给主考官写了一封推荐信,想取他为第一。你要取得第一可就有点难了!”王维听后很自信地对岐王说:“那个人的文章我读过,我相信我不会比他差!”

于是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扮成一个演奏琵琶的艺人,随自己一块去参加公主的宴会。到了宴会上,王维站在最前面,他五官清秀、年轻英俊,一下子就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岐王令他演奏一曲。

王维神情自若地坐在椅子上,调好弦音,开始弹奏自己新谱的一首曲子。悠扬的琵琶声盘旋在整个宴会厅上空,低时如涓涓流水,高时如疾风骤雨。一曲演完,满屋子的人赞不绝口,公主更是惊喜万分,便问岐王:“这位艺人叫什么名字?”岐王告诉她:“他叫王维,不仅精通音乐,还擅长绘画,诗文也称得上天下无双。”说着,便递上了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公主读完后不禁拍手称绝:“真是难得的好诗呀!”

从此,王维的名声更大了,在考进士时果然取得了第一名。

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将要出使安西。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渭城为他饯行。天空中下着小雨,平常飞扬的尘土被细雨沾住,空气新鲜而湿润,一排排的客店也被雨冲刷一新。客店旁边,柳树新生的叶子,在细雨中更显得青翠,惹人喜爱。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一看到眼前的依依杨柳,惜别之情便油然而生。现在正是春天,一派生机勃勃,这时送别友人,只有留恋没有伤感。

元二去的是安西,从长安城西出发,跨过陇山,再穿过河西走廊,然后进入安西。路途遥远,万水千山。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自然会想到,只要一分手,彼此就会天各一方,要想见面就很难了,他们已经饮干了无数杯告别的酒。最后王维又斟满了一杯,举到元二跟前:“请再干一杯吧!”元二已有些不胜酒力,就想推辞,这时王维迸出了肺腑之言:“朋友啊,你要知道,走出阳关以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要再想这样朋友相聚,开怀畅饮也不可能了,你怎能不一干而尽呢?”元二听后很是感动,一仰脖喝尽了杯中酒。

这时,王维提笔写下了《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 晓

有一年春天,孟浩然出游来到了乡间,那秀丽的春色、悦耳的鸟鸣使他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孟浩然只好住进了一户农家。晚上,外面忽然刮起了一阵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听着外面的雨声,诗人心中好不惬意,渐渐进入了梦乡。

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惊醒了诗人的梦。他睁眼一看,天已经亮了,一缕阳光从窗子射了进来,外面的鸟鸣声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着,似乎在合唱一曲春的赞歌,孟浩然觉得心里很舒畅。忽然他想起昨夜的那场春雨,在静谧的夜里,不知打落了多少花瓣。

于是,诗人迫不及待地推门去看,一股清新的气息,带着花香和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雨后的春色更加秀丽,更加使人陶醉。诗人在不知不觉中吟出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别董大

董大是唐玄宗时著名的艺人董庭兰,他善于弹琴,是高适的好朋友,他们两人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谈论大事,有共同的志向和愿望。

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纷。董庭兰要离开好友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临行前,诗人高适为他送行。天空中回归的群雁,时时传来哀鸣声,大地上的秃树枯草在北风中不住地颤抖。看着眼前这萧条、荒凉的景色,两人都十分伤感。临别前,他们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有道不尽的离别情。言语间,董庭兰总是担忧前途茫茫,在人生地疏的地方,可能不会再遇上像高适这样的知心朋友。高适劝慰并鼓励他:“你有这样卓越的才能,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也一定会有许多人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为了勉励董庭兰,高适就写了一首诗赠给了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这首诗约写于唐朝开元二十九年。

晚年受贬的王昌龄在江宁(今南京市)任职,他当时心情特别孤独郁闷。

此时,他的好朋友辛渐准备离开润州,北上洛阳赴任。在分别的前一天晚上,诗人冒雨赶到润州西北的芙蓉楼为辛渐饯行。

诗人是受贬才来这里的,他很想找朋友诉说一下心中的不快,可还没来得及诉说,朋友就要离他北上。今天他们俩好不容易聚到了一块,相互倾诉着心里话,真是难舍难分。不知不觉中,天渐渐亮了,王昌龄知道,天亮以后好朋友就要启程了,不知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再相见。

烟雨迷蒙,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两位好友站在芙蓉楼上,俯视楼下滚滚东去的江水。王昌龄慢慢抬起头来,望着西北方向的楚山,不无伤心地说:“辛兄,此次一别,何日才能相见啊!”

辛渐仍然凝视着流淌着的长江,心情沉重地说:“这几年,只因你不拘小节,不受束缚,总是发泄心里的愤懑和不满,所以受到许多人的诽谤。”

王昌龄感慨万分:“是啊,几年来屡次被贬官,先到岭南,后又到这里,贬来贬去,还是屈居下级官吏行列。”

辛渐接下来说:“但你还是保持淡然视之的态度,像过惯了被别人中伤、指责的生活。”

王昌龄停了停说:“我在洛阳有不少好朋友,他们也一定听到了许多小人对我的谗言,请你转告他们,我仍然不会被功名利禄和谗言所迷惑。”

辛渐关切地说:“昌龄兄为人善良,性格豪爽,昨天你为我设宴辞行,今天又送我来江边,情深意长,我不知道以后怎么感谢你。我走后,你要敞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很受感动,他久久地望着滔滔江水,吟出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辛渐被王昌龄的诗感动了,连连高声赞叹道:“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表明了你始终坚持自己清白自守的情操,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那么高尚,实在令人敬佩。我很高兴,因为我听到了你的心声,看到了你的思想,你的大作我定牢记心中。”

两位朋友再次道别,辛渐一步一趋登上了船,小船慢慢驶向远方。这时的王昌龄还久久地站在江岸,望着远去的帆影,他回转头来,又向远处矗立的楚山眺望。真像诗中所说的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楚山了。

千古感怀

陈子昂少年时代,勤奋好学,豪气满身。长大后,更是胸怀大志,一心想报效国家。他14岁时考取了进士,在朝为官。由于个性耿直,他对不合理的事情总喜欢提出批评意见,这样不仅得罪了一些朝廷权贵,就连皇上也给得罪了,所以他长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且还多次受坏人的迫害,不幸被送进了监狱。

当陈子昂冤案昭雪后,他便从军北征,当时任从军参谋。前方不断传来出兵不利的消息,他心里很着急,便向主帅澄清利弊,并请命亲自带兵打前阵。可主帅认为他只是一个书生,就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陈子昂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却屡遭冷遇。这一天他独自一人登上了幽州台,想到:自己虽有满腹才学,却遇不到像古代贤王那样的明君,即便是以后有明君,他也等不到了。茫茫天地里自己是多么孤独呀!感慨之余,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他仰天长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黄鹤楼

关于黄鹤楼有很多传说,其中的一个传说是这样的:一个姓辛的商人在此卖酒,但生意很清淡。有一位道人时常来他这儿喝酒,喝完转身就走,从不付钱。辛氏见道人洒脱豪放,不似平庸之辈,也就不计较,下次再来的时候,他依然是殷勤款待。一次,道士喝醉后,拣起一块橘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下即飞舞。”说完飘身而去。从此后,凡来喝酒的人,只要拍一拍手,黄鹤就会飞下来跳舞助兴。因此,辛氏的生意一下子兴隆起来。就这样过了十年,那个道士又来了,他狂饮完后,取出笛子吹了起来,黄鹤听到笛声,就从墙上跳下来,道人跨上鹤腾空而去,再也没有回来。辛氏感激道士,就在此建了黄鹤楼。

黄鹤楼有了这个传说,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到此来饮酒赋诗,所以黄鹤楼上已留下了很多诗篇。有一次李白和他的几个好友也到这儿游玩,当时正值风和日丽,天上白云朵朵,湖里碧波荡漾,水边青草丛生,偶尔还有小鸟飞来飞去。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李白如醉如痴,诗兴大发,也想在墙壁上留一首诗,可当他正想挥毫时,却看到了崔颢的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禁连连点头称妙:“好诗!好诗!”之后,他又不无遗憾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完,放下了手中已拿起的笔。

望庐山瀑布

传说中唐宣宗李忱登基之前,曾出家当过和尚。有一次,李忱游览庐山时,半路上遇见了一位老禅师,两个人便结伴而行。言谈中,老禅师得知他出身显贵,是当今皇帝武宗的叔父,只因他才华超群,受到皇帝妒忌。于是一气之下便放弃了荣华富贵,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过起了修身养性的僧人生活。

两个人来到了庐山香炉峰瀑布前。李忱触景生情,便对老禅师说:“先贤李白游庐山时,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句,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禅师看出他胸怀大志,但又不明白他为何闲居于僧道之间。他想试探一下李忱,便开口说:“我们也咏庐山瀑布,但可惜我只能吟出两句,下面就无法对出来了,还请你续吟。”

李忱当即答应下来。

老禅师低声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大意是:无数条小溪流,不辞劳苦地流过千岩万壑,汇成瀑布倾泻而下,远远望去,才显出山峰的高大。

李忱听后感到老禅师出语不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庐山的美景,又暗示出“出处高”的内在含义。于是很快续接了二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大意是:细小的溪流怎能留在这峻岭的山峰上呢?它要汇成瀑布,流入浩瀚的大海翻起波浪。

老禅师深感到李忱目标远大,文才不凡,便连声赞叹说:“续得好!这两句真是气势磅礴,满怀激情,希望你这条蛟龙,早日回归大海,掀起波涛,为天下万民造福!”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庐山又呈现出一番别有韵味的壮美景象,两个人才想起下山。

几年后,李忱真的返回朝廷接替唐武宗做了皇帝。

春 望

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杜甫一家逃难到羌村,因他去寻找朝廷军队,半路上不幸被叛军抓获,并困居长安。在那里,他时常忧虑国家的命运,经常深切地思念远在外地的亲人。

几个月过去了,不觉中春天已来到了饱受战乱的长安。这一天早晨,一声声鸟鸣惊醒了梦中的杜甫,他起床从窗口望去,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欢快的鸟儿在树枝上来回跳跃啼鸣,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没有使诗人喜悦,却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草木无情,逢春茁壮,山河无知,不改常态!

他思念家里的亲人,要是能收到一封家书,真比万两黄金还珍贵。他叹息着,梳洗起来,却发现头发都愁白了,一缕缕地掉了下来,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杜甫放下簪子,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这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心情舒畅,并时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事劳动,因此,他很关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这一年春天,很久没有下雨了,大地上的万物都急切地等着雨露的滋润。晚上,杜甫躺在床上心里惦念着田里的庄稼,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要是能下一场春雨该多好呀!不知过了多久,他朦胧间忽然听到屋外有淅淅沥沥的下雨声,他心里一喜,睡意全无,难道是下雨了?他忙悄悄爬起,轻轻打开窗子,一滴凉丝丝的雨水落在他的脸上,真的下雨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感叹道:真是一场知时节的好雨,它随风悄悄地落下,又不声不响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好雨!好雨!

杜甫趴在窗子上,喜悦地望着远处田野上的小路,黑茫茫看不到尽头,雨天一色,大地笼罩在雾蒙蒙之中,只有那锦江船上的灯火显得格外明亮。望着这场及时雨,杜甫心里甜滋滋的,明天早晨成都城里一定开满了被春雨淋湿的红花。想到这儿,他就异常兴奋,再也睡不着了,连夜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