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与彼得·圣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3:03:29

点击下载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试读:

编者的话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坚实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先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溯源返归故里,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PeterM.Senge)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简称SoL)的创始人兼主席,是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被誉为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学书籍之一。

圣吉博士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颇有兴趣,早在大学期间即开始修习禅宗,并有所证悟。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曾先后四次带领团队拜访南怀瑾先生,就修行和人生中的困惑求教于先生。本书的上编是二人的问答对话,话题甚广,既有关于安那般那出入息的问与解,也有针对生命起源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哲学探讨,还有对某些问题的思与辩,比如关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问题,等等。在下编中,南先生给国际跨领域的知识分子和行业领袖讲解了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南师从《易经》入手,指出“宇宙万有随时随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而且,“变的法则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只有认识变、领导变,才能智慧地处理各种问题。南师更以此为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科学、认知科学联系起来,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和万物的关系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遵南师遗愿,对已在大陆出版过的简体字版作品进行重新整理和修订,陆续推出,力求贴近原讲原述,还原作品原貌。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东方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上编南怀瑾与彼得·圣吉整理说明《远见杂志》二○○六年六月号,有一篇对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的访问,在介绍中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一九九○年出版《第五项修炼》一书后,十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引起广大而深远的影响,带动了许多企业竞相推动学习组织。“这几年来,彼得·圣吉开始接触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并且多次到香港拜访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今年再提出新的管理思潮《修炼的轨迹》,将管理再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张明正先生在接受访问时说:“我曾当面问彼得·圣吉,为什么学理工出身、后来成为组织学与管理学大师的他,会去拜禅学大师南怀瑾为师,又对中国的儒释道倍加推崇?”

圣吉博士在新书中说:“在我们寻求如何为这个领域开拓新知时,有幸遇到中华文化界修为涵养极高的大师们,并承蒙他们指点。与南怀瑾大师的会谈尤其关键。他帮助我们明白,我们探索领域的共同基础。我们真心感谢能有这个机会,与中华文化世界的广大读者分享我们这趟旅程的一些见解。我们也期待能有更深度的跨文化对谈,继续与你们共同学习。”(《修炼的轨迹》第一页)

中山大学杨硕英教授说:“《修炼的轨迹》中涉猎了不少中国儒释道的修炼,其中有些背景资讯顺便一提。圣吉读斯坦福大学时就开始修习铃木大拙的禅宗。我一九九一年寄了一些南怀瑾先生佛道两家著作的英译本给圣吉,他非常用功,在世界各地演讲时均随身携带阅读。一九九五年我带他至香港见南先生,此后圣吉就依南先生的指点下苦功,每天早晚各打坐一小时,终年不断……并遵照南先生的指点,开始非常认真地研读《管子》及《大学》。”(《修炼的轨迹》第九页)

在圣吉博士一九九五年初次拜访南师后,《远见杂志》即于当年七月号发表《当彼得·圣吉遇到南怀瑾》一文,此后各方多所好奇,并关心后续的发展。

两年后(一九九七)的六月,圣吉博士一行五人到香港,参加南师主持的禅七。据杨教授说:“他们返美后五人每月聚会……温习禅七所学,非常精进。近年来圣吉向南先生请益的次数就更频繁了。”

圣吉博士平时与南师的问答,皆由彭嘉恒翻译联系。二○○三年起,一连三年,圣吉博士一行,每次以三日的时间,前往拜会南师,继续他的参访学习。

二○○四年圣吉等人的新著Presence:An Exploration of Profound Change in People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在美国出版,中译名称《修炼的轨迹》,于二○○六年六月在台湾出版。中译本第四页说:这本书“却有如禅宗师父的一棒,告诉你:打开你的心智模式吧,没有答案。……学习大师不怕承认他仍在探索、在学习,他谦虚为怀地说:我们所知有限,我们所学到的一切,仍有永恒的奥秘蕴藏其中。”

圣吉在这本新书中说:“南大师的种种成就,似乎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美国国务院驻中国的一名高阶官员曾告诉过我,按照传统,中国皇帝的顾问必须是集一切文化传统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这位官员说:‘南先生可能是符合这种传统的最后一人。'”(二四○页)

圣吉博士一行,十年来锲而不舍地研习中华文化,就像他的恩师佛睿斯特(即杰伊·弗莱斯特)一样,“总是献身于探索最重要的问题……”圣吉的著作,曾被《纽约时报》评为十年中最具影响力者。由种种迹象显示,圣吉是站在时代的前端,他的努力似乎引导着西方文化的行进。在他们这本新书中,更突显出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这对人类文化而言,颇具积极意义,也是可喜的现象。

至于有人曾问圣吉参学禅宗南大师一事,足以说明他对中华文化的领悟超过了一般学者。禅宗虽源自印度,但这颗种子飞到中国后,在儒道老庄及诸子百家的沃土上才能茁壮,开花,结果,形成另一支中华文化,已为世所公认。各方涉入虽或深或浅,但千余年来对文化各层面的巨大影响,堪称无言可喻。深入研究,禅更关联时代热门的生命科学,由此可知,圣吉等的文化智慧非比寻常。

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之故,我们将三次访谈真实记录,整理出版了这本书,其中二○○三年的参晤,系由石宏先生整理完成,并译成英文寄交圣吉博士。

其余二○○四年及二○○五年两次的记录及整理,参加工作的人很多,如官大治录音,刘煜瑞、赵云生实况笔录,检对许衡山,初步校录整理马宏达,电脑校正宏忍师,资料查对张振熔等,现趁此出版之际,特别向他们致谢,并向三次担任口译工作的彭嘉恒先生一并表达谢忱。

又,书中的内容提要,为编者所加。刘雨虹 记二○○六年七月于庙港第一章

时间:二○○三年十一月十日至十四日第一讲

内容提要:

学禅定是什么目的

截断众流

顿然而悟

知觉与感觉

风和气

南师:开始讲修持之前,我先问你,在你几年前来这里参加禅七打坐以前,你有没有在别的地方学过静坐、瑜珈、冥想之类的?

圣吉:我初学静坐,是在加州一所由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开办的禅修中心。那是很多年以前了,我当时约廿一岁,还是大学生。其后我也陆续参加过一些其他的静坐活动,像是印度大师SwamiMuktanada的课程,还有一些开发人类潜能运动之类的修习。

南师:以你的年龄,应该没有见过铃木大拙本人。

圣吉:是的,我参加他的禅修中心时,铃木大拙本人已经去世了。

南师:铃木大拙只是讲禅,不做工夫的。修持正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题目。无论如何,比起密宗还有一些其他的门派,至少你由禅宗开始,算是走了一个比较好的路线。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再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学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入世还是出世?因为目的不同,开始修持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到最后仍然是相结合的。

圣吉:好一个简单的问题!好,我给一个简单的回答,我想为人类做出贡献。

南师:好,这是你现在这一次的答案,你自己记住。你每天打坐几次?

圣吉:早晚各一次。

南师:每次多久呢?

圣吉:早上一坐约四十五分钟到七十五分钟,晚上约半小时。我早上也做气功,所以一共要用上两小时。

南师:针对你的目的,我们谈一些修持的方法。你做了精神会好,心理也会宁静很多。

上次你来这里的七天当中,我们有没有提过生与死的问题?人怎样生出来的,死时又是什么情形?

圣吉:有的。

南师:现在我们只讲生的一面。生命都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觉的,像是意识、思想、情绪;另一个是感觉的,例如疲劳想睡、肚子饿要吃等。知觉用现代话说是心理的,感觉是生理的;西方说知觉是理性的,感觉是感性。西方认为理性是唯心的,这不同于我们讲的唯心,他们认为感性是唯物的。

当你打坐时,你的思想在转动,有时多一点有时少一点,你清楚吗?

圣吉:很清楚。

南师:这个思想,缩小到唯识的说法,是属于第六意识的分别意识。你还记得,我说过第六意识不属于身体,也不属于脑,不在内,也不在外,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密宗和西方观念认为第六意识是在脑,这是错误的,因为脑仅仅是身识的一部分。

我常听人说打坐坐不久,坐久了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痛。如果有人用枪指住你的头,你敢动一下就开枪,你还敢下座吗?这时第六意识都知道,可是身识就不影响你了。

圣吉:是的,我有时打坐时腿部抽筋,非常痛,但是还会忍住不动。如果是在睡梦中抽筋,我一定会本能地放开腿去按摩它。

南师:不错。所以打坐坐不住了,到底是身子坐不住还是心坐不住?自己检查看看,大部分都是第六意识要你下座的。第六意识昼夜都在不停地流动,连睡眠时也不停,仍在做梦。不过也会有短暂的停止,不做梦了,好像真睡着了,其实那个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是第六意识呈现的昏沉境界,我们叫它睡眠。你打坐时有过第六意识被截断的经验吗?

圣吉:有时候有,但是不常。

南师:可惜那一下你把握不住,否则今天的你就不同了。不只是你,所有的人都不行。这一刹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时来到,行住坐卧,任何姿势都有可能发生这个第六意识之流被切断的情形。这像是把流水一样的知性从中截断,是很不容易发生的。下次碰上了千万不要错过,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

圣吉:我是碰过几次的,其中一次是我在一个冰冻的湖边上,它突然来了,我的念头完全停下来,当时没有任何感觉或知觉。在打坐时,也发生过几次。

南师:好。铃木大拙讲了很多这种境界,但不要搞错,这完全不是开悟。这仅仅是个提供开悟的机会,也不要认为是开悟之门。历史上很多祖师,就是在这意识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断的时候,爆发出开悟的。

这个境界在一般人大喜、大怒、大哀、大乐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你能在它来临时认得它,多保持在这个境界,迟早可以开悟的。

在中国宋朝的时候,有位官做得很大的文人,他去请教一位禅师,问佛经上说一阵黑风把你吹到罗刹国土,是什么意思。哪晓得这位一向待他很好的师父,居然把脸一变,把他羞辱痛骂一顿。这位官员素来对师父恭敬,不料被这么一骂,气得不得了,正待发作,此时师父又收起忿怒之相,对他说,喂,这就是一阵黑风把你吹到罗刹国土了。这文人惭愧之极,当下称谢。

这个境界甚至在打仗杀敌之际都会呈现的。不但如此,我年轻时人家问我,什么工夫才能开悟?我告诉他们,很简单,开悟的前奏境界就像是你大便憋急了,在大街上来回找厕所找不到,正急得不得了,忽然找到,裤子一脱,咚,哇!那差不多是了。

另有一个禅宗故事,有个居士在外参禅三十年不开悟,灰心了,算了,还是回家吧。他回家当晚就与妻子行房,正当紧要之际,他忽然一跃而起,大呼我悟了!把太太都吓昏了。我可不是鼓励你们天天去找另一半练习这个!

禅宗祖师说过“截断众流,顿然而悟”,那个时候才有顿悟的可能。截断众流是定的境界,顿然而悟是慧的境界,这叫定慧等持。一切众生随时都有截断众流的情况,只是认不得。当年我在四川从山上下来,看见一头牛,农夫把它背上的重负卸下来,这牛已累到极点,就顿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就上前拍拍它,对牛说,老兄,你怎么不悟呢?可惜牛不懂。

在中国的《高僧传》中提到过有两位同参的师兄弟,程度都很高了,其中一人明白前生来世事,自己也知道将要死了,死后会投胎作牛还债,就告诉他师兄,请到时提醒一声。这僧人随后就死了,师兄也依僧制将他火化。十八年之后,这师兄有位徒弟要下山去南方,师兄就吩咐徒弟在某日某时某地,你会见到一头牛,你上前对它呼唤我师弟的法名,并且帮我对它读一封信。徒弟依照指示,届时果然在师父讲的地方碰到一头牛,就上前连呼名字,并且拿出信来读:“可以解脱了!”那牛听了,站着就死了,就解脱了。

你静坐要找好的境界,当你一上座刚把腿盘起来那一刹那,就是最好的。当你把腿盘好了,心里想着要打坐修行,妄念就来了。

这一大段是讲关于知觉、理性的部分。现在来讲感觉部分,生理的。我们采用佛家的说法,这个身体有五大:地、水、火、风、空,这你已经知道了。你知道中国正好发射了载人卫星去太空吗?

圣吉:知道。

南师:我们就用这个讲。这个地球的土地是地,大地是浮在水上面,是有温度的。温度高的叫热,低的叫冷。最冷到零下几百度,但还是有个温度的,是相对的。地、水、火外面包着一层是气。气不是风,气动了叫风。火箭上升时,冲到大气层时会发高热,因为与气摩擦的关系。气的外面是空,这空还是东西,是物理的空,不是佛家讲的空。

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五脏六腑、骨骼这些都是地,是浮在水上,人体的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也是温度。包含这些东西的是气体,这气体是宁静的,还是物质,动了就是风。它是无色有质的,也就是眼睛看不见的。虚空也是如此,无色有质。人体向两侧张开双臂所形成的一圈空间就是虚空,这个里头有光的,现代科学可以照相出来。这就是地、水、火、风空五大。

圣吉:您所说的,罩在身体外面的光环(Aura),与五大是什么关系?

南师:地、水、火、风每一样都自己会放光的。所以修白骨观到最后要你观想白骨流光,其实白骨自己会发光的。

五大当中最重要的是风大,风大不是呼吸,但是到我们生下来成了后天的呼吸作用。人为什么要呼吸?照科学的道理,吸进来是氧气,吐出来成了二氧化碳。碳气在身体内不对了,自然要吐出来的。树木也呼吸的,不过白天吐出来是氧气,到晚上也吐出二氧化碳。所以晚上不要去树林走,不要以为那儿空气新鲜。

圣吉:容我打个岔,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是否仍旧算是地大?我的意思是,因为氧的流动形成了风,可是氧本身是地大。

南师:氧是风大,可是要知道,这个身体里面完全没有碳也是不行的。所有的草木、动物、矿物,乃至一个细胞,都有膨胀收缩,也就是这个呼吸的作用。如果把呼吸停掉就进入那个空大,物理空的境界,空大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圣吉:您说的停止呼吸是停止心肺的口鼻呼吸,还是停止整个身体的呼吸?

南师:这个我们等一下再谈。

胎儿在母亲子宫中不是用鼻子呼吸,完全靠脐带。生下来把脐带一剪,嘴里面的脏东西掏干净(顺便一提,这脏东西都是胎毒,如果挖不干净日后会引起各种疾病),婴儿哇的一声,先把生命中的气吐出来,鼻子才吸入第一口气,以后就不断一呼一吸到死亡为止。(有经典说法不同)

你打坐时气住了,鼻子呼吸停了,此时会感到慢慢下腹在动,就像胎儿不用鼻子呼吸用脐带呼吸一样。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他一到这个阶段,就有一股气向前冲。在肚脐以下耻毛以上的一条线的位置,我们过去叫青春腺,气冲到这里,性欲就上来了,就非要解决不可,结果就放掉了。此时如果可以不犯性欲,身体自然就一天天好起来了。在我的少年时期常觉得青春腺这里很舒服,你年轻时也觉得如此吗?

圣吉:我不记得了。

南师:你太聪明了,聪明的人青春期来得早,容易早熟。你大概很早就失去青春了,哈哈哈!在座其他人也一样吗?至少你们小时候在屙尿后会哆嗦一下吧?有吗?

明天我们继续讲,要教你用功的方法,今天先把法门的名称告诉你,叫做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气,般那是进气。严格说来,安那般那是关于膨胀收缩,不是指呼吸。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圣吉:我想澄清一下关于五大的问题,譬如水,煮沸了成汽,就不是水了,水结冰了,就成了固体的土了。是否正确?

南师:是的,水大和土大关系很密切,所以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但不是说四大可以变来变去,佛讲过的:“四大性离”,它们各有各的范围,水化成蒸气,是水受风的影响,变成蒸气的现象,不是水变成风。四大性离,组合起来变成物质世界,变成身体生命。四大最后归到空,空大又和四大彼此不相关的。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第二讲

内容提要:

安那般那出入息

修出入息是修什么

呼吸不是息

念头和气

南师:今天开始为你讲安那般那的修行方法。这在佛家讲算是共法,不是不共法。为什么呢?因为像印度的军荼利(今多译为昆达利尼)瑜珈或其他瑜珈门派,婆罗门教,西藏密教,小乘、大乘,乃至其他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在讲修定求静,都共同走这个路线,所以称为共法。至于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共法,是讲般若、智慧的成就,不过仍然是要配合共法的修行而来。

现在我们把名词重讲一下,呼出去叫安那,吸气进来是般那,中文叫出入息。上次说过,人在胎中是不用鼻呼吸的,所以胎儿没有出入息。但是胎儿自己有股生命的功能,自己有息,有生有灭,是生灭的现象。比喻来说,就好像是电流一样,记住这只是比喻。但是生灭不是中断的,而是相续不断的。

胎儿出生,脐带剪断了,嘴巴里的脏东西挖出来,开口“哇”一声,原来生命里的气呼出来,然后鼻子吸入第一口气。最后死的时候又再呼出最后一口气。佛经、密教、道家都没有交代清楚的一点是,婴儿从生下来到死亡,都是呼吸自然往来;但是胎儿没有鼻孔或毛孔的呼吸,只靠一股用今天的话说是能量的作用,不断地膨胀收缩,生命就逐渐成长。真修息是修那个作用,不是呼吸往来的作用。这一点要先交代清楚。

现在一般的呼吸修持方法叫数息观,分数息、随息、止息。包括日本禅宗在内,大家都把呼吸往来当成息了,他们讲的数息,不是指那个不呼不吸生命本源的息。中文里“息”是休息之意,《易经》观念的息是成长的意思。呼吸往来是消耗放射的作用,吸进来呼出去是生灭法;但是“息”不是消耗,而是不进不出,停止在那儿。这个是了生死的法门。

中国的天台宗讲得非常清楚,把呼吸和息的关系分成四种:一进一出很急促的,只到肺部,例如在跑步时的呼吸,叫作“喘”。不急促的往来呼吸叫作“风”。比较深长的,宁静了的呼吸,譬如在打坐或者睡着时的,很细,连自己都听不见声音,只在鼻尖上有感觉的叫作“气”。你观察人的睡相,如果还有呼吸往来,这人没真正睡着,脑中没有完全休息。有那么一刹那,这人不呼不吸了,那是真睡着了,那是“息”的境界,完全宁静了。普通人在静坐或睡眠时碰到这个境界是很短暂的,马上又回到呼吸往来境界,气又一进一出。一个人打坐时,在他旁边可以听到他呼吸很粗的,那根本就是在散乱,哪里是打坐!有经验的老师只要一看一听,就知道此人是否真正在打坐。

西方的运动不谈,现在连东方练武术气功的,甚至瑜珈的,都教人把气吸进来,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后叫这个是“气”,那是完全搞错了,这是在玩弄“风”。而且把气憋在肚子里,只会搞得肚子愈来愈大。这么做,充其量只是帮助内脏运动而已。

你注意一下八九岁的童子,他身子的肺部和胃部是圆满成一条线下来的,他呼吸进来是遍及全身的。真练工夫的人,懂得吸气进来时,腹部是收进去的。打拳的人一出拳会“喝”一声,这是把气放出来增加力量,比闷声不响出拳的力气大。但这只是风的作用,不是息的作用,气真的充满时,不呼不吸了,只要意念一动就起作用了。

普通人呼吸都是肺部作用,只用到一半呼吸,不要说息了,连气都不算。能练到气了,身体绝对会健康的。有禅定工夫的人,呼吸就不在肺部,而是在丹田,这是自然的。童子成长了,有了男女关系之后,气就破掉了,呼吸就只有一半了。丹田呼吸指的是在娘胎里用肚脐的自然呼吸,但这还只是气,不是息。

像某人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最近几个月跟着妈妈打坐,她就告诉妈妈,其实人的呼吸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在肚子这里呼吸的。成年人能做到随时这样呼吸,此人一定健康。至于进一步练到长生,也要从这里开始练。

为什么跟你讲这些呢?因为我看到你在报告中说,自己打坐时呼吸停止了,其实还没有停止,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详细为你说一次。不过要注意,如果工夫到了止息境界,身心会起很多变化,这慢慢再说。你要知道,念头和息是两回事,假如我们每个思想都能和息配合,就进入禅定了。

多年以前,我大概二十五六岁时,有一天陪同我的老师散步。他忽然抓住我的手,问:“是思想先动还是气先动?”我毫不考虑就回答:“当然是思想先动。”他把我的手一放,说:“了不起,你真懂了。我问过好多的老前辈,他们都认为是气动了念头才动,其实不是的。”

所以,念头和气是两个东西,要能做到呼吸不动,念头专一不散乱,这叫作“心息相依”,在密宗叫“心气合一”。念头不散乱,只有一个念头,与气合一了,是很重要的。像这个女孩,虽然已经有过月经了,但是因为心念比较清净,就容易做到在丹田呼吸。年纪愈大,心愈乱。思想愈动,气也愈短,就不容易做到了。

打坐时能先做到气充满下半身,继而到四肢,然后鼻子没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圣吉:我有时打坐时呼吸停了,我注意到:如果又开始呼吸,是因为我的念头动了。换言之,也是念头先动,气再跟着动。

南师:是的,念动然后气动。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动了,息也就动了。安那般那这个法门是非常细的,这一次我不能详细讲,只能初步说说。有时一个人在极度专心工作时也会有暂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极度惊吓的时候也会如此。这是因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念头清净了,呼吸也放慢了。了解这个,对于你的身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第一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长短,佛经说:“息长知长,息短知短。”而息充满全身也知道,息导致全身每一个细胞起变化也知道,这个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可是一般人解释错了,认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进一出的呼吸上,变成在练气了,这是大错特错。知道息长短,是要知道这个不呼不吸暂停期间的长短。开始时,这个暂停的期间是很短的,慢慢练习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它配合,气就能充满你全身。今天已经讲得很多了,你去练习练习,明天再继续。第三讲

内容提要:

六字口诀

安那呼出病气业气

南师:昨天讲安那般那,讲息的道理,有什么体会吗?

圣吉:很有用。

南师:我知道你以前学过,也会用呼吸法门,现在要懂息的道理。

圣吉:我就这个问题想请教老师,当我的呼吸全静下来了,我是清楚知道的,一切都静了下来。可是当我的鼻子呼吸停止时,我仍然觉得腹部的中心,大概就是丹田位置仍然在呼吸。这是否就是老师在第一天所讲的,细胞也会有的膨胀收缩功能?

南师:你问这问题代表你没把昨天讲的听进去,这个法门的确很难。我先回答你的问题,然后再把安那般那法门讲一次。你太着意在呼吸的一进一出上了,我教你的是个大的呼吸法门,你专重鼻子的呼吸变成在练气功了。

我们现在讲的是禅定,你打坐时先把念头放松,什么都不去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抛开。自然地呼吸,开始时是用鼻子呼吸,当你静下来了,呼吸会变得深长。慢慢地自然会成为丹田呼吸,不用你去着意或者去守住丹田的。密宗和道家会要你守丹田,我们现在讲的安那般那法门不用这个。

圣吉:我的经验是它会自然发生,不可能人为产生。

南师:对,就像昨天告诉你的,你要知道呼吸变得深长。现在我为你重复一次安那般那的要点。这个法门依中国的天台宗,是有为工夫配合无为工夫一起的,上座后身心都放掉,一切不管,先清净一下,即使是假象的清净也没关系。

其次,你调整清理身体内部。一般人饮食男女没有断的,身体都有毛病,就成为修行的障碍。天台宗用“六字口诀”来清理身体内部。这个法门最原始是跟着佛法传到中国来的,不是天台宗的祖师们所创造的。后来中国的道家也学着用。六个字和相对应的器官是:

呵(读如“猴”)→心

呼→胃

嘘(读如“河威”合音)→肝

吹→肾

嘻(读如“河宜”合音)→三焦(荷尔蒙系统,甲状腺、胸腺、肾上腺)

呬(读如“斯”)→肺(括弧内为国语发音)

这些字本身没有意义,你每一口气拉长读一个字,但是不能读出声音来,你只是要借用它们发音的嘴形,以听不见嘴中发音或呼气的声音为准。看我做(南师示范)。

当你一口气吐出“呵”的时候,观想在心脏部位的业气、病气都吐出来了。一口气吐尽了,把嘴一闭,身体自然会吸气进来,完全不用你去指挥,也不用费力。你如果在吐完气之后还拼命吸气回来,是错误的做法。另外五个字也是一样。

好,你每次练习安那般那,第一,把念头都抛开,放松身体。第二,用六字口诀调整身体里面的器官,或者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也用呼气的方法清理。例如,你觉得胸口闷闷的,可能是心或者肺的问题,就用“呵”或者“呬”字。腰部不舒服可能是肾的问题,就用“吹”字。余法类推。这里面还可以配合特定的动作,可以练武功练剑,有一种功夫可以把吐气练成嘴中的吹剑……我们这儿讲不完的。

做完全部六字口诀也要用上不少时间,把内部打扫干净,气路通畅了,就自然进入安那般那呼吸,但不用特别去注意呼吸。我在第一天说过,风大是五大中最重要的,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气不通而起的。

你做了清理,如果还有哪里不对,再用安那排出病气业气。你如果思想不能静,能真练好了出气,思想烦恼也会少了。我们人在大烦恼或者累极了的时候怎么做?是不是长叹一口气?对不对?叹出去就舒服了。男女在做完那事也会叹一口气,然后睡得像两条死猪,舒服了。人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是出去的。人出生时,第一口气也是出去的。

讲回静坐,练完了六字口诀,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着呼吸。记得知性不是在脑中的。呼吸变得深长,你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念头此起彼落,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你也非常清楚。佛经讲得很清楚,呼吸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为什么如此?佛没有说。那同你的身体健康有关系。如果静坐时你的呼吸忽长忽短,这可能是你当天的情绪不定,吃的东西不对,乃至天气变化都会有影响。

当呼吸粗重时,你会感觉到在鼻尖,渐渐、渐渐地,感觉到了眉心,最后才到了头顶。当你还不够静时,你好像感到有东西进出。其实并不是空气真的进出你的头顶,都只是你心理的感觉。当你念头定住了,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那就是息。

所以,你在练习时,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好像在看着一个小孩子在房中跑来跑去,你知道他在那儿,不用去帮他忙。这也像是看着水中的鱼游来游去,你知道鱼在那儿,你不用去碰它。看着呼吸的长短、进出,慢慢地,愈来愈深愈长,到了不呼不吸了,就是止息。

止息以后,知道全身充满了气。如果觉得哪里不通,用意识观,把那部位的病气业气送出去,甚至放个屁放出去。最麻烦的是气到了性器官,这时候不要去管它,把这个看的念头也去掉,它就没有了。你愈看它就愈是帮它,它就愈来愈强,直到你忍不住了,只得去寻求发泄。当这种问题来了,你要知道如何处理,懂吗?

当你全身充满了气,把念头都抛开,慢慢地气也稳定了,这时就可以常在不呼不吸中。其实也不是绝对地不呼吸,只是隔了许久才呼吸一次。如果此时有气进来,把它放出去,身体就空灵了。这时身中就会生起光明,可能在头部或者在背上,或者最好的情形是在下半身生起的。此时口水分泌会特别旺盛,不用吞咽,它自然会下去,这就是甘露,是最好的双性荷尔蒙。慢慢地连身体的感觉也没有了,进入了光明定中。

我只能为你讲到这里了,讲多了反而会害了你。

很多人以为吸气能充实生命,就练吸气,真是愚不可及!真正的秘法正好相反,要舍,把它放出去。大乘道叫布施,把自己的气乃至生命给一切众生。

练习中最难的是腰部以下,到腿,到足趾。两足是最难打通的,一旦通了,就会生起非常舒服的感觉,继而产生乐感,比性的快感还要好。乐感由腿上升到头,由脑所生的乐感是无比的欢喜,无法形容的。到了这一地步,身体就不是障碍了。一般人打坐总还觉得身上有这里或那里的不舒服,就是觉得有身,所以身体就变成了障碍。身体不障碍,下一步就要修菩提了。到这里为止是共法,外道也可以修到的。至于身体上的各种感觉,酸痛胀麻痒等等,大类的有三十四种之多,我们下次再讲。今天所讲的足够你消化一年了。

圣吉:的确,的确。

南师:你们有练瑜珈的,如果筋肉拉不开时,用呼气的方法可以帮你伸展开来,你气吸得愈饱,愈难伸展开来。气跑到了脑子是最难放的,比下半身的气还难放掉。能把脑中的气放掉了,头都空掉了,什么智慧都发起了。真正的问题是在上面,不是在下面。下面的问题都是假的,都是由上面来的。所以把头砍掉就什么问题都没了。这不是笑话,佛陀教的白骨观的修法,就有观想把头骨切掉,倒转过来放进腹腔的空间中,如果你能观得起来,什么高血压之类的,就都没了。今天到此为止,去练习吧。第四讲

内容提要:

止和观是方便

生理是五阴中色法

色受想行识

知时知量用功

表色形色显色

南师:今天是这一回为你讲修持的最后一次,主要做些补充。在开始之前,我先问你两个问题。前几天听下来,实验得如何?

圣吉:我对“止”和“观”仍然不是分得太清楚,而且愈搞愈糊涂。我懂了什么是止息,但是不肯定是否这时要开始用观,次序是否如此?

南师:你先要了解,我们在讲的是禅定法门,而止观是个总的,两者有关联可是逻辑上不同。止和观就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是所有宗教所有法门在修行上都用上的,它同我们所讨论的种种生理情形是有连带关系,但是并不只是生理的。止和观是一种方便,是一种手段。禅定不过是止的其中一种,但是不能说禅定就是止。其实当你进入止息境界的时候,你早已经在观了。昨天说过,这个观是知性的作用。这个的确不容易搞清楚。

我再讲一次,从佛法立场来看,所有禅定的工夫,包括大小乘的戒、定、慧、六波罗蜜,所有宗教的祈祷,各种的瑜珈、冥想等等,都是要证入菩提的手段。手段不是目标,目标用现代的词汇来讲是形而上的,手段是形而下的。一旦进入了形而上的境界,所有形而下的都成了空话废话。《楞严经》告诉我们:“但有名言,都无实义。”手段是一种方便,你一定要搞清楚。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你还记得我们在九七年打禅七时讲过的“四禅八定”吗?

圣吉:记得。

南师:好。我们开始今天要讲的材料。

修行的人经常被各种幻觉拉着走,我第一天对你说过,人生无时无刻不受知觉和感觉的影响。我们的各种情绪,像喜怒哀乐,是感觉来的,不是知觉。换言之,它们是生理的,不是心理的。

现在你手中拿的材料,是我今年稍早在大陆打七时所讲的内容,抽出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三十四种色法,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大略说一下。

根据佛学的归纳,这个生理的、物理的是属于五阴中色法的范围。《心经》上说五蕴皆空。五蕴就是五阴,阴就是盖住了的,人类自己不知道。

第二个是受,是感触,譬如我们感到冷暖舒不舒服,男女饮食的快感不快感等等,都是受阴范围。受的对面是触,就是交感,生命与物理世界接触的交感作用,触与受是连着的,是感觉。我们生命活着每天大都被感觉拉着跑,自己都在糊涂中。有人做工夫发起了特异功能,神通境界,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感觉的物理变化,都靠不住的。依佛学的归纳,触受只有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们每天在清醒时多数是在苦受中,乐受是很少的,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在不苦不乐受中也很少,只有在睡眠和昏迷中才有。

圣吉:请问为什么五阴又叫作五蕴?

南师:阴是说有这个作用,可是人的智慧却看不见,所以是阴暗的,也叫做五蕴,蕴是聚集的意思,也有累积的意思。阴是盖着的意思。这两种叫法都对,也只呈现其中一面的意思。所以佛经从梵文翻成中文时,也碰到过大问题的。例如第八识阿赖耶识就只好翻音,成为阿赖耶识,是蕴藏的意思,它的内容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个功能,翻成一个功能都不全面。五蕴同阿赖耶识整个关联的,生命的本能就蕴藏在里面。

五阴是分类归纳生命的存在,物理的是色阴一种。其次是受阴,是心理和物理世界交感而起的。然后是知觉的,思想,想阴。再来是行阴,这个高了,是所有物理世界所依靠的动的力量。现在人类所使用的动力像太阳、石油,并不是永恒的。今天的科学还没有找到那个永恒的动力,假使找到了,整个人类思想就通通变了。我们的生命有个东西在驱动,那就是行阴,是永远在运动的。这个观念是心物一元的,行阴的后面是整个唯心的,是心物一元的唯心的识阴。这就是五阴。

时间关系这个题目我们只能讲到这里了。现在赶快回头讲三十四触,只能念一念。其中三十种是所触:轻、重、滑、涩、软、硬、缓、急、冷、暖、渴、闷、力、劣、饥、饱、酸、痒、胀、麻、粗、细、酸、黏、老、病、死、疲、息、动。我再加一个静,就成为三十一种。还有四种是能触:地、水、火、风,是基本功能,都是生理的。

这些还只是主要的类别,如果依照现代医理学、心理学,还可以再细分出很多种。为什么要认识它们?你做工夫时这些现象会不规则地随时出现,你认识了就不觉得稀奇了。你用功进步,身上毛病好了,皮肤也变嫩了,返老还童了,都是自然的变化。如果思想认识不清,自以为了不起了,可以去当教主了,那就走偏了。你认识清楚了,这些都是心理的、物理的自然变化。

每一个名词包含的内容都很多的。例如人的老病死,到疲到息,这其中分析起来有很多的。在修行做工夫上,有四个字特别重要:“知时知量”,你要记住。同时,你把这四个字用到世法上,像你讲的管理学,也都用得上,投资、打仗都要“知时知量”,非常非常重要。

今天所讲的牵涉起来非常广了,正式讲起来恐怕要上一学期的课。发生了问题你要知道该如何去调整,这中间又要牵涉医理。例如你用功起来,到了一个阶段全身发痒,你怎么处理?这可能要靠药物帮助,但治本还是要用工夫转过来。或者用其他方法,像传统中医的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该用哪一样?这治疗还要配合气候,这又要懂气象懂天文。所以生命活着,你要去玩它是很麻烦的,最好死掉!

圣吉:那我怎么办?住得离老师那么远!

南师:没有办法了。除非你整家搬过来跟着我十年吧,假定我还没有死。这边有的人跟着我很多年了,有人还跟了我快三十年了!

时间来不及了,赶快讲第二个题目,三类色法:

一、表色,表现出人生命的,有四对八种:行、住、坐、卧、屈、伸、取、舍。

二、形色,有形的,也有四对八种: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

三、显色,它是主要的,不属于表色、形色的,有十二种:青、黄、赤、白、云、雾(云轻雾重)、烟、尘(烟凝结了变灰尘)、明、暗、光、影。

为什么要你知道这些呢?你打坐修行时见到这些显色,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被这些幻象所迷,自以为了不起了。这些都属于“独影意识”境界,都是物理的作用,是身体内部摩擦产生的自然现象,不是神通。

你注意喔!我并不是说这些都是不好的,都不应该要的。不要误解。是要你碰到这些现象知道是什么作用。

有些人专利用它们来修某一种特殊的法门。讲一个例子,我年轻时在西藏住过,同学们在玩时,有一个入定,他的身体隐藏到一团彩色的光影中,就看不见了。我就伸手到他的光影中去,拍他一下,“不要玩了!”一般世俗的人看到可不得了了,以为他有神通啦。

这种情形在高原气候地区比较容易发生,像西藏地区、云贵地区、不丹、北印度。我觉得那里像是神仙国境,人到了那里好像身体都轻了许多,感觉飘飘然的。

这些不一定是坏事,不是叫你要,也不是叫你不要,“知时知量”是最重要的,这一知是最难的。你经历了这些境界,到你死了,那个中阴身也有物理作用的。今天的科学是没法讲这个的,可是这几年西方的电影也变了,开始接受因果、前生后世以及中阴身的观念了。

中阴身有没有物理呢?都属于光、影、明、暗的。这在佛学叫作“法处所摄色”,属于意识变出来灵魂的境界。例如,注意,这只是比喻,我们做梦可以闻到气味,尝到东西;有时候,你在梦中哭了,一醒过来发现枕头是湿的。你们可能没这个经验,可是在我身上发生很多次,特别是在对日抗战期间。我当时是个军官,驻守在四川,家人都留在东边老家,在日本人的占领区内,国破家亡,与家人不能通讯,不知生死。我当时是带兵的,表面很风光,可是回到自己的房间中,好多次在梦中见到父母亲都会哭,早晨醒来枕头就是湿的。

再假如我死了,你们围着我哭喊,我在旁边也会受到你们的情绪影响,会跟着哭。这就是阿赖耶识的中阴身,它同样会流泪,不过不是我们活着这个物理世界的眼泪。这种法处所摄色是非常细致的,这是个大科学,能结合起来研究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心能转物,物能转心”的道理了。

好了,差不多了,你明天要上路了,就讲到这里吧。第二章

时间:二○○四年十一月八日至十日第一讲

内容提要:

最早讲生命科学的人

宗教追求什么

生命的生理问题

气与生命

生命本元之气

什么是种子气

南师:你这一次来,虽然问题还没有提,但是我知道你们的问题大概在什么地方。刚才我们先谈了美国现在认知科学的情况,你大概讲了一下。正如我所想的,认知科学走到旁门左道了,没有真正向认知科学的本题发展。换句话说,他们对认知科学的研究,配合了脑科医学、心理学,慢慢和西藏密宗尤其与达赖那一派的结合,把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演变成对前生后世有没有灵魂存在的问题了。这个路线,离认知科学主题也越来越远了。

如果真正讲认知科学的话,就是过去希腊哲学所讲的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对于能知觉、能思想的本身问题的研究。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文化讲的知性,也就是讨论能够知道一切的“能知之性”是什么,这才是正题;当然也包括了灵魂等问题。这个问题这次暂时不谈,等你下次来,我们再讨论。真要建立认知科学的方向的话,要好多科学家参与,尤其是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等等。等我庙港那里的建筑好了,我通知你约一些科学家来,像研究物理学的、真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化学、医学等等,这些人一起来,我们再来讨论。这是就我们刚才在外面喝茶时谈到的问题,我给你的一个结论。

我看了你们两位(以前一同来的),对你们两位有一个感想;你们的身体、精神比以前差了,你们太忙了,不知道你们感觉到没有。

圣吉:我自己没有太觉得。

南师:你们太忙了,给名困住了。名气越来越大,演讲越来越多,消耗也越多。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消费刺激生产,但人不是物质,人的生命、精神消费太多,生产反而就没有了。人消耗的越多,接触面越广,知识也越渊博,越渊博消耗越厉害。你们自己也没有注意,其实,我也老了,人是一年比一年老的,我现在八十七了,快到九十了,你们也要注意这一点。

你们上一次来(一九九七年),我给你们讲的禅修,到现在七年了,他们出家都十几年了(指在场的出家人),他们比你年轻,还不到四十,现在希望来这里专修。所谓专修,他们当然没有女人,什么都没有,单独在这里,一天到晚做这个事。将来修到什么程度,还不知道。这是讲他们出家人的事。所谓出家,就没有夫妻关系,没有儿女关系,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没有。你们在家的,不会进步太快,因为在家的有老婆、孩子、名誉、工作,社会关系一大堆,都是拖住自己的,所以很难。因为难,现在我再浓缩给你们讲一下。你们只有三天在这里,希望你们重新有一个认识。

一个生命活着,只有两样东西,我从前给你们讲过的,一个是生理的,身体的;一个是精神的,思想的。精神思想同现在所讲的认知科学有关系的。现在把精神思想摆一边,先把生理、精神两个东西合拢来的一个人,简单地讲一讲。

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的,最早提出来的是释迦牟尼。以我的观点告诉你们,整个佛学,包括密宗、禅宗,佛学的小乘、大乘,等等,各门各派综合起来,可以下一个定论,就是专讲生命科学的。

释迦牟尼为什么出家?就是想解决人类的生命问题。这个生命问题,其实也是全世界所有宗教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小而言之,解决人类自己生命的问题;扩大来讲,解决整个宇宙人类的生命问题。包括宇宙怎么起来的,这个世界怎么形成的等等。整个宇宙可以说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在哲学思想里头,当年柏拉图就提出二元论,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拿人来讲,就是生理与精神。

所以你们现在要有这个基础的认识,要认识为什么要去打坐,为什么修持求证这个。所以首先就要了解这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理问题,一部分是精神问题。

从一九九七年到现在,你们所追寻的、所感受到的,也是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次你来,要重新作个检讨,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重点。

我们这个身体活着,拿现在唯物观点,以及世界上的知识,配合医学、生理学来说,这个身体是完全唯物的。身体大概有几个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骨骼上面加肌肉,等于我们盖一栋房子,钢筋外面加水泥;然后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荷尔蒙)系统、生殖系统。再分析呢,有很多的细胞、血液,等等。我们不作详细分析了,不然越分越细,越分越多。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分析人这个身体,认为是由三十六种东西组成,跟我们讲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他等于是把一个人大体地解剖了讲,有三十六样东西,不是详细的。我们刚才讲的,不是把人体分开了讲,而是抟起来这样一个系统。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过去,佛把物理、生理归纳为五大部分,以前给你讲过的,有地、水、火、风、空五大类。你回想一下,还记得吗?

圣吉:都还记得。

南师:现在我们偏重讲五大中的风大,就是气的问题了。你打坐,搞呼吸,都经验过了。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请你们答复,为什么修行打坐,叫你们专注在呼吸,才会自然达到止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

圣吉:把思想停止。

南师:你所理解的就是这样吗?

圣吉:停止了身体活动,所以就停止了思想活动。

南师:这样的认识是不够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我们由这个方法开始修?

Hanig:我想到呼吸的四种形式,风、喘、气、息。一步一步的,慢慢由喘—风—气—息,就可以到达认识生命的真谛。

南师:这个理解也是不够的,这是讲生命里头风大的现象和过程。因为我们呼吸就是这样。你这个呼吸的过程讲得也不对,也许是翻译的过程误解了,现在给你补充纠正。

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风,在中国讲,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了呼吸。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的。我们粗的呼吸叫做喘,喘气;比粗的呼吸缓慢的,叫做呼吸的气;比呼吸的气缓慢的,自己也听不见,感觉不到,好像鼻子也不呼吸了,那个叫做息;都属于风大的范围。风、喘、气、息,次序是这样的,搞清楚了吧!

这种讲法,只是把现有生命的风大与气,以及息的关系加以解释。真正的佛法,关于风、喘、气、息,只是对现有生命来讲的。这几部分非常重要哦!这是关系我们生命的存在。如果气息不对了,就与衰老、病、死亡关联,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修行叫你们先注意这个。这个都没有问题了吧?(圣吉:是的。)

我刚才强调了三次,这是对现有生命讲的。那么在佛学里头,这方面有个名称,叫做“长养气”,现有生命的气,是这个情况,这还不是生命本有的气。你这次来,我们先从这里讨论。

一个胎儿,在娘胎里没有牙齿,鼻子没有呼吸,只有脐带跟母亲的身体连着,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医学研究,母亲把饮食经过消化吸收后,变成另外一种营养,通过脐带送到胎儿身体里来。那种营养,长成胎儿的细胞、肌肉、骨头,成为整个的身体,这其中的变化一时也讲不完。《入胎经》还没有英文翻译本,请你们用英文给他讲一下这个七天一变的过程。(彭嘉恒用英文简略讲解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变化。)

胎儿成长,七天一个明显变化,经过三十八个七天,婴儿出生。每个七天,生出身体哪一部分,长哪一部分神经,很详细的。这个胎儿的成长是个大的科学,要配合现代的医学、脑科学讲,一时讲不完,下次来再给你们讲。他们这样的翻译还不够,必须懂得现代医学、解剖学的人翻译给你们听才行。下次,你最好把好的医生约来,我们两边合作,把这个讲清楚。

胎儿通过母亲的脐带得到营养,但是生命的成长,主要是“气”。“气”对胎儿来讲不是呼吸哦!释迦牟尼当年在印度用梵文讲的,但是后来印度没有保存,都在中国译的佛经里。这个“气”,刚才我们讲的呼吸的气,叫做“长养气”。但胎儿这个“气”,就不叫“长养气”,而叫“报气”,也叫“报身气”,是果报来的。中国道家把这个叫做“元气”,这个就不是呼吸的气了;胎儿在母胎中还没有呼吸。

经过三十八个七天,最后一个气,使胎儿倒转,就出胎了。医生剪断了脐带,挖出了嘴里的血块,外面的气从婴儿的鼻子进去了,婴儿“哇”的一声,呼出了生命的报气,鼻子吸进了气,就是“长养气”呼吸开始。这个长养气进来、出去,进来、出去,没有停止;一直到最后一口气进来不出去了,或者一口气出去不再进来了,呼吸一停止,人就死亡了。所以我们讲这个气,风、喘、气、息,是存在于现有生命活着的这个阶段。

从婴儿脐带一剪断开始,这个长养气随时随地在用了,叫呼吸。吸进氧气,到身体内变二氧化碳,身体不需要二氧化碳,必须要排出来,所以要呼出去,一呼一吸,永远在那里这样呼吸。

现在你打坐修道,呼吸即使到最细,完全止息了,仍然是在长养气中搞,还没有认得胎儿时那个生命本身的元气。

所以要先了解风、喘、气、息,乃至不呼不吸,完全到止息,几乎恢复到胎儿时的那个情况,你才认识到真正生命需要的那个原来的元气。

要认识了生命里那个本元之气,才开始叫做真正修禅定、做工夫,才能控制这个生命,才能转变生命。

这样就产生了印度的瑜珈,被密宗吸收了,变成密宗这些法门,变成修禅定的一些方法。瑜珈、密宗、禅定,这些都吸收了这个元气的道理,才讲气脉问题,就是气跟脉的关系。脉是身体上生理的变化。

这几年你们打坐,都很有进步,很有修养。但仍在长养气中后天的一呼一吸上面做工夫。虽然已经有一点效果了,还不是究竟。气必须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由病痛、障碍,才能恢复到绝对的健康。等于恢复到婴儿刚出娘胎时那样柔软,那样健康了,这时开始修禅定,才能进一步认识生命。

在认识生命以后,才进入到后面还有的那个能量,那个能量姑且叫气,在佛学里叫做“种子气”,相似于现在量子物理学所讲的那个最后最后的东西,要到这一步很难了。

今天先告诉你们这一步,要重新有一个认识,希望你多用一点功,把你的身体精神快一点变化好。

圣吉:谢谢老师!

南师:佛说,人全身的气脉大概有十万八千条。比如一块牛排,一条一条肌束纤维,就是一条脉。所以,人的身上究竟有多少条脉,你就有个概念了。

种子气的气是空的,通量子物理学。种子气是心物一元的,是念力,也是心力。

圣吉:我觉得胎儿的成长,就像花的种子成长变化,宇宙的道理也一样。

南师:对。

圣吉:唯物论不能解释没有出生以前的东西,只能说明已生,或已死亡的东西。

南师:对。

圣吉:明年就又老一岁,所以我要用功。

南师:中国有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李某不是去年的李某,明年的李某不是今年的李某。这是客气地讲;不客气地讲,今年人还见面,明年那个人走了,换了新的人了。第二讲

内容提要:

时间用在哪里最好

圣吉谈工作与修行

如何达到止息

圣吉:昨天老师提醒我老化了,而我自己原来却没有感觉到,心中着急。我已经认识到修行是生命的中心,请老师指点我。

南师:你有修行的发心,把修行当第一,好!很多人都认为修行是第一,但因为生活没安排好,把修行摆到第五、第六位了。名望、事业、金钱、利害,乃至家庭、夫妻,这些都排在前面,反而把修行放到后面,普通人都如此。

我当年,年轻正飞黄腾达之时,为修行而摆下一切,这个是很难的。所以,学道如牛毛,但真的走这条路的很少。真走这条路,要调整生活。你到中国这样跑太辛苦了,我心疼你。这些活动演讲,虽很重要,但是,时间安排得太紧,太疲劳,对身体是有妨碍的。正如古人的话,这是细细消磨渐渐衰。

我的一生,从二十几岁起,在声望最好时,为修道都放掉了。几十年来,很多升官发财机会,一概不理。现在为了年轻人的修持,才有这个环境,这里十五楼如此,在庙港的建设也如此。不然,我个人一概不要这些,这个可作为你调整个人生活的参考。

外面找我的人非常多,一概不理。我的书,那么一大堆,大多是同学们的听课记录。为了这个修行,我没有时间动笔写书。若放开的话,很多人来找,就没有时间修行了。真修行只管自己,你有缘找上我,其他外国人想找我的也很多,都拒绝了。下面给你讲一个生活安排的方法。

你著的书,在中国名气越来越大。名气大,要写的赶快静下来写,不然,今后很难坐下来写书了。以你的管理学,可配合认知科学,写薄薄的也可以,新的书出来了,你的名气和影响更大。比如说,美国的亨廷顿,他对于世界趋势的论断,是有问题的。美国不了解东方,东方包括中国与印度,他也不了解少数民族。你把这个写写,介绍介绍东方文化,也是对美国的贡献,使美国领导人头脑清楚一点,如此对世界也有贡献。中文的书,可找人合作翻译,彭嘉恒也可帮忙找这样的人,把东方文化介绍给美国。修行,可来这里个把星期,再回去,这样做可减轻劳累。这个供你参考。

圣吉:感激老师。我这辈子钱也够用了,请问,时间用在何处最好?

南师:修行。

圣吉:我的工作有三个内容:团体共事、写书、巡回演讲。我感到做这些事,也是为贡献世界。比如我到中东,与石油大老板谈世界形势,谈人类未来,谈如何改进他们自己,我认为这也是修行。但是,如此一来,用于工作的时间多,用于打坐修行的时间少,就没有时间打好个人修行的基础。

打坐修行方面,早上打坐四十五到六十分钟,晚上三十分钟,作白骨观,也观舍利子,也用观音法门,也用观心法门。打坐时,呼吸能很快轻下来。以前身体有痛,现在不大痛了。下座,大都是自己要下来,而不是为身体所逼,身体较轻灵了。特别是白骨观,有些心得。数次作白骨观,把头拿了下来,风可以吹过骨架,有一次把骨架吹成灰尘,这个境界持续了四分钟。以前每日四次大便,现在每日三次,体重减了三四公斤。

南师:这个就是昨天讲的,身体四大与风的关系。修白骨观,配合安般,最后白骨化空,你的经验是对的。不过,你白骨化空只到达一次。无论是修白骨观,或是安般法门,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的变化次序是:一、没有痛苦;二、舒服;三、身体没有了;四、自身发光明。空明之中,越定久越好。把修行放到第一,慢慢做到这样,到达了,再谈第二步。

圣吉:回美国以后,我的时间安排拟作如下调整:上座能坐多久就坐多久;一天之中,尽量能达到打坐二到三个小时,旅行时间少一点;一年当中,要到中国在老师身边住几个星期修持;工作方面,保留与外界的碰面、交流,减少演讲。

南师:刚才你讲的,工夫与生活方式的安排,这个是对的。尤其在中国方面,在我没有死以前,你今后可以调整安排。假使我明天死了,后天死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没有死以前,在上海,在庙港,你可以在这里集中时间学习。你在中国到任何一个地方讲课,讲完就到这里来。再出去讲,再回来;东南西北你都可以去讲,然后回来,等于在中国有个据点了。你讲课回来,到这里找个清静的地方进去修习,这样你就不辛苦了。此其一。

第二点,刚才工夫方面还没讲完,工夫方面不管安那般那,还是白骨观,达到止息后,进一步到达没有身体感受,把身体转化了。这个里头提到气脉,下一次来再详细讲。安那般那和白骨观最后一个目的,要认识到空,身体感受没有了,知觉仍然存在的。可是知觉很清净,没有妄想了,整个是空灵境界。所谓空灵不是思想观念,是身体没有障碍了,没有苦,只有乐,后来舒服也没有,最后化成空。这个空的境界,是有光明的,在这个里头定久了,身体就会起变化。这一步很重要,以后等你到这一步再谈了。

圣吉:谢谢老师!第三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