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就得看医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4:08:27

点击下载

作者:薛焕德,李涛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病就得看医生

有病就得看医生试读:

第一章 就医的基本流程

去医院看病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有很多的步骤,如果不熟悉这种流程的话就会手忙脚乱,多跑很多冤枉路,费时费力,所以去医院之前有必要先掌握在医院看病的步骤。

就医的基本流程图示:

选择医院→弄明白应该看哪个科→选择医生→挂号→填写病历卡→候诊→诉说病情→接受

医生提问→接受医生检查身体→听取医生的初步建议和判断→接受医生开具的实验室

检查单→计价处划价→收款处交款→前往各部门接受检查→收取检查报告→递交检查报告

单给自己的医生→听取医生的综合判断

住院治疗→办理住院手续→入院诊治

接受医生的处方

仔细弄明白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和复诊的时间转院办理出院手续料理后事出院后复诊

计价处划价→收款处交款→取药→回家按照医嘱用药→复诊

去注射室接受药物注射

以上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医院就医都要经历的一个基本流程。这是一个步骤比较复杂、耗时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花费的时间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级别以及病情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在门诊量比较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上诊治一个不太复杂的疾病,完成这个过程平均要花费2-3小时左右,但是这其中病人与医生直接面谈的时间大概不会超过30分钟,一般是15-20分钟,其它时间都花费在排队挂号、候诊、划价、各种化验检查、取药等环节,所以去门诊就医前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把自己要向医生诉说和询问的事项熟记于心(笔者建议最好做书面记录),这样在与医生见面时就不会顾此失彼,言不达意,浪费时间。接下来的几章具体介绍了每个步骤的实施要点。

第二章 选择医院、科室和医生

作为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笔者对患者“有病乱投医”的现象感受颇深。其实,即便对于我们这些医疗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来讲,一旦患大病求医又何尝不是件令人费神的事。应当去哪所医院?找年龄大的老医生还是年轻医生?找主任医师还是找副主任医师?看医院和网上介绍的众多专家,究竟哪一个适合自己?等等。医院的网页上的医生简介,许多是由医生本人所撰写,因此,要想向患者推荐一位具有真才实学、对某种疾病确有专长的专家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这些介绍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未必能够说得上哪一个专家最好。不过根据我们在医院的长期工作经验以及对于各个医院的了解,仍然是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循的,对于一个患有疑难疾病的求医者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1.专业对口,是这方面的专家或具有您所患疾病的专长,而不是能治疗百病的“万金油”医生;

2.重视医院的声誉,尤其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多数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3.省级以上大医院相对较好;

4.选择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看病。发表文章和科研项目多少,以及担任各种社会职务的多少与医生的声望有关,但与看病效果并无必然关系;

5.在职称相同的情况下,临床经验和看病的效果与看病的时间比较密切,而与学位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工作时间不长的高学历医生由于用了较多时间从事学位研究工作,往往在临床经验方面比大学同年资的本科毕业生要弱,但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6.职称最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但并非越老越好,中、壮年医师即可。对于同一所医院的医生来讲,有些医生尽管年龄较大,但职称相对较低者往往不是最佳选择。当然非常年轻,就是主任医师也未必一定好,因为目前在国内的医院评定职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发表文章等,所以应当注意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从事研究还是从事临床工作;

7.选择教学医院的医生。有三个原因:第一,教学医院的医生一般是从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的,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敬业态度都非常出众;第二,教学医院的医生身兼临床、教学、科研三职,始终受到最正规的考核与培训(比如我所在的医院,大夫们每年都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并且与最新的医学前沿保持接轨;第三,教学医院里专家云集,而且有教学相长的风气,如果一位年轻医生对你的病情产生了疑问,她会毫不犹豫地向一位资深专家求教。

第一节 选择哪个医院

当一个人自己或其亲属患病时,都希望尽快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挑选医院就是为了这个目的。那么,应当去什么样的医院看病呢?基本原则是大病进大院小病进小院。目前市区医院从规模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这些医院因医疗设备和技术等的不同,各项收费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中小医院床位费、门诊挂号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相对便宜一些。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发烧、高血压、腹泻等一般的中小医院都能治疗,选择此类医院比较划算;如果患的是疑难杂症、危重病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突发病等,最好选择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了四处辗转求医的费用,最重要的是避免耽误病情,利于早确诊早治疗。在实行公费医疗或者医疗保险的地区,首先应当去合同医院或者定点医院看病。但是,通常所选择的定点医院也有两到三家,包括社区医院和综合性大医院。一般来讲,对于小伤病或者是慢性病平时取药,还是在离家近一些的社区医院比较方便,常常可以避免大医院挂号、就诊、划价、取药处处排队的麻烦,而且价钱也要便宜不少。但如果病情较重,或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时,仍然应当去大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对于慢性疾病或者病情较重时,选择医院有一些学问。一般来讲,各地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省医院学科比较齐全,综合实力比较强,具有危重疾病的抢救和处理复杂疾病的能力。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市级医院也都具有较高的水平。除此以外,各个医院常常有某些科室在当地具有一定特长,除了当地群众口碑外,还可以通过向医院的朋友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许多人认为,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找中医,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现在许多中医院也有较好的设备和抢救能力,在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效也很好,有些中医院在急诊抢救方面甚至一点也不比同级别的西医院差。不过总的来讲,在外科方面,多数中医院所开展的高难度手术还是比同级别的西医院要少些。中医在肝炎、皮肤科、肛肠科等方面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患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应当去专科医院看病。专科医院的医生比综合医院的医生在专科方面更有经验,这样不仅对病人本人有好处,对社会也是尽一份责任。

康复医院是专门收治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用康复治疗的方法使病人康复的医院。康复治疗是用无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如理疗、体疗、按摩、气功、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治疗等,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身心治疗,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的生理功能和工作、学习、劳动的能力,使残、病者在身体功能上、精神上、职业上得到康复,能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有些病如小儿麻痹、严重烧伤、外伤毁容或毁肢等,虽然治疗,病情已控制,但仍可给病人带来后遗症和残疾,造成病人精神上的负担和生活、学习、工作的不便。凡属于这些病人,康复期都需要从普通医院转入康复医院治疗。许多慢性病、老年病也可以接受康复治疗,概括起来下列几类病人可到康复医院治疗。

1.身体有残疾和精神障碍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脊髓损伤、小儿麻痹等后遗症;运动系统疾病,如骨与关节炎、损伤、畸形、腰、腿、颈、肩痛等;感官系统残疾,盲、聋、哑、口吃、失语等;心肺功能障碍,如冠心病、肺疾病等;还有各类精神病。

2.老年慢性病人、心、脑、血管病恢复期及骨关节疾病需康复治疗及护理帮助者。

3.慢性病人:某些慢性病恢复期或术后,需要进行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职业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看哪个科

对于一些很少患病的人,初次去医院看病时可能不知道应该看哪个科。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在医院门诊咨询台问一下,讲讲您的病情或者症状,请护士帮助判断应挂哪个科或者看哪个专家。一般来讲,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是比较有经验的护士,她们会给您一个初步建议;如果找不到咨询台,可以问一问医院的医生护士,或者在挂号时问一问工作人员,他们也可以给您一些建议。通常经过一个医生初诊之后,他会告诉您初步诊断,对于病情较复杂一时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医生会建议您做进一步的检查或者看别的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可能涉及的科室,注意有些症状可能涉及到多个科室,究竟是哪个科的疾病,需要医生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来判断。

内科系统

消化内科:消化不良,便秘,轻度腹部疼痛,腹泻。

呼吸内科:咳嗽,喘促,发热,咽痛,胸闷,胸痛。

心血管内科:心悸,气短,全身浮肿,胸痛(尤其是左侧心脏前压迫性疼痛)。

血液科:皮肤紫斑,经常鼻出血。

神经内科:偏瘫,肢体麻木,头晕,走路困难,面部歪斜,眼睑下垂,失眠,情绪异常。

内分泌科:肥胖,口渴,怕冷,多食,多汗。

肾病内科:面部浮肿,尿少,或无尿,腰痛。

肿瘤内科:各种肿块的保守治疗。

风湿免疫科:各种慢性关节疼痛。

变态反应科:各种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

放疗科:肿瘤的放射治疗。

外科系统:

各种创伤、包块、肿瘤、剧烈腹痛、乳腺包块、皮肤体表感染化脓、深部溃疡。

在大医院,外科通常又详细分为不同专业的科室,初次患病时,很难具体了解应当看哪个专科,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医生初诊后推荐到适当的专科医生处就诊。

普通外科:如剧烈腹痛、腰痛、腹部包块、肿瘤、乳腺包块疾病。

骨科:骨折、活动时关节疼痛、腰部或下肢疼痛、颈部疼痛、背痛、上肢麻木、外伤截瘫急性期、四肢肿块等。

肛肠科:便血、排便疼痛、痔疮、肛周瘙痒。

胸外科:主要是针对肺部肿瘤的手术治疗。

心脏外科: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手术治疗。

血管外科:主要是做血管手术、大中动脉硬化所导致的狭窄、动脉瘤等。

儿科:主要是看14岁以下的儿童内科疾病。在大型儿童医院也有内外科很细的分科,即便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每个儿科医生的业务通常也对某一些疾病种类有所侧重或者说具有一定专长,个别医院还专门设有小儿外科。

眼科:视力减退、眼痛、眼睑红肿、视觉异常、眼睑下垂。

耳鼻喉科:涉及听力下降、耳鸣、外耳道流脓、耳部疼痛、鼻阻、长期脓鼻涕、咽痛、

声音嘶哑,有部分头痛的病人也与眼睛疾病或副鼻窦疾病有关。在有些医院,眼科和耳鼻喉科合称为五官科。

少数医院可能还会有一些独特的科室,但无论如何,基本科室只有内、外、妇、儿。不能确定时,先按大致的情况选择内、外、妇、儿科看一个医生再说,医生会给予您进一步的建议。

第三节 选择哪个医生

选择医生是看病的关键。多数人认为,医生越老越有经验,职称越高看病越好。各个医院的医生栏目介绍的专家各有特点,挂号费有高有低,难以选择。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医院的医生挂号费的高低主要是根据医生的职称确定的。通常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等几个级别,有些医院还设有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比普通医生高很多。挂号费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生的水平,但不绝对,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长期从事临床第一线的工作,所看的病种是否与他(她)过去的经验相符合,所以首先应当看医生的特长在哪个方面,自己的病是否就是这位医生的专长。有些医生名声很大但主要从事基础研究,而有些医生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即便是临床医生,还要注意找对专业对路的临床医生比较好。

老年医生和中年医生各有优势,尤其是外科,老年医生对于诊断和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比较好,但年龄较大的外科医生通常已经不做手术,倒是中年医生对新的诊断治疗技术比较熟悉,手术技术也处于巅峰期;对于内科系统来讲,虽然不存在外科做手术的技巧问题,但老年医生的经验较丰富,而中年医生对于新技术的掌握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如果有可能,最好还是向医院的朋友打听一下您所患的病由哪个医生看最好,因为最清楚医生看病好坏的是同行,尤其是同一科室的医生。由于一个医院正主任医师并不是很多,对于同样是正主任医师来讲,一般差别不会很大,主要的差别在于这个医生的专长方向,这才是最主要的。

医生看你,你也要“看”医生。医生有权利对你进行“盘问”,而与此同时,你也有权利好好审视你的医生,以便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医生。

1.什么样的医生值得信任?也许你的医生态度不那么热情,但他(她)往往直接切入你问题最根本的部分,能够准确反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并且他(她)的答案听上去非常合理,采纳他(她)的建议往往能使你事半功倍;而如果你面前的医生特别和蔼可亲,但似乎总是提出让你感觉不喜欢的治疗方案并试图勉强你接受,告诉你他(她)给你开具的处方是最有效和不可替换的,果真如此,你有理由选择那个态度冷淡但更专业也更值得你信任的医生。

2.留意细节。其实,你审视医生的重要部分就是一些小细节,比如他(她)的仪表是否整洁,是否总是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是否专心地与你交流,是否同情你的处境而不只是看到你身上的“疾病”等等,这些都是你“看”医生时不可忽视的细节。

3.交流的舒适度。即使是最好的关系有时也会存在沟通问题,除非你对你的医生完全满意,否则就值得花费点时间好好解决一下沟通问题,因为和医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你已经尝试了改善你和医生的沟通,但效果不大,就该考虑换个医生了。这并不说明医生水平不高或者你是个挑剔的病人,你只是选择了一种最节省时间同时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而已。

4.注意别人对一个医生的口碑。这往往是一个使你找到一位满意的医生的有效而且省力的方式。

第三章 门诊就医

门诊就医是最常见的就医行为,也是步骤最为烦琐的就医经历。我们在第一章所介绍的就医流程主要就是指的门诊就医而言的。门诊就医有普通门诊与急诊之分,我们平时常说的“看门诊”主要是指的普通门诊。

门诊就医还有个初诊和复诊的问题,即门诊病人一般分为初诊病人和复诊病人。那么什么是初诊、什么是复诊呢?初诊病人,医学上定义为“伴有初诊行为的病人”;复诊病人即不伴有初诊行为的病人,也就是在初诊之后继续到医院诊治的病人。初、复诊的概念是以疾病为依据的。病人患了任何一种急、慢性病,第一次到医院门诊就诊时,都叫做初诊,此时医院就计算为一个新病例,下次续诊时,即为复诊;同一个病人,得了另一种疾病到同一个医院门诊,医院将其作为另外一个新病例,并列入初诊。任何慢性病病人,只要是该年度第一次到某医院门诊就诊,均算为初诊,以后本年度再到该院门诊时,一概称为复诊。做这种规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准确统计发病人数,为政府提供卫生统计数据。

第一节 普通门诊

一、去看门诊之前要注意的事项

体内疾病常从面部及五官的颜色上表现出来,如白色主虚、寒、失血、夺气、脱津等;黄色主脾虚证、湿证、黄疸病等;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痛、气滞血瘀及惊风证;黑色主肾虚、水饮与寒证。又如贫血的病人的面色、嘴唇及指甲呈苍白色;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两颧及口唇多呈紫红色;一些内分泌疾病患者眼圈灰晴;患有胃病及消化不良者面部往往有褐斑;神经衰弱的病人面色无华、头发稀疏枯搞等。所以看病前不要化妆和擦胭脂、抹口红、画眼圈、涂指甲等,不然会掩盖本来面目,给医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诊。观察舌体、吞苔的变化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不适当的饮食也会造成舌苔假象,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喝浓茶及食用可能着色染苔的食物。

看病之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长途步行、喝酒、饱食或情绪过于激动,这些因素均使脉象快而有力,从而掩盖真实的脉象;也会影响血压等因素。

如果要去医院做化验检查更要注意一些事项,不注意的话往往就会影响化验结果,例如化验大便应三天前吃素食,不要吃维生素C;化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等均不能吃早饭,前一天不要喝酒、熬夜,近几天应停服其他药物;做尿的化验检查,一般留取早晨第一次尿,尤其是妊娠试验时,等等。

二、门诊挂号

有病看医生,走进医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挂号,但是经常有病人不知道该挂哪一科的号或挂错了号。如果未能确定哪个系统的病,您可以先看普通门诊,经检查后再看专病门诊或专家门诊;也可先到咨询台去询问,以便获得专业的帮助,否则,挂错了号不仅会浪费时间,还看不好病。那么怎样选择挂号呢?就目前医院来讲,挂号大体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普通门诊。普通门诊分普通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理疗科、小儿科、中医科等等。初次来看病或常见病可看普通门诊。

第二类为急诊。医院的急诊室一般都是昼夜应诊。看急诊时应先到急诊挂号,由护士为您分诊,告诉您看哪个科,使您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例如,高热、昏迷、突然剧烈腹痛、各种急性创伤、心脏病突然发作、中风、哮喘急性发作等均可去急诊室看病,千万不能耽误。

第三类为专病门诊。近些年来专病门诊发展很快,如原来大内科分出了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肾脏病科、风湿病科等。每一个专科就主要疾病又相应分出专病门诊,如心血管内科有高血压门诊、冠心病门诊、高血脂门诊、心律失常门诊等;内分泌科有甲亢门诊、糖尿病门诊;消化内科有胃病门诊、肝、胆、胰腺门诊等等。这些专病门诊由专门研究诊治某种疾病的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应诊,医生相对固定,既有利于诊治疾病、科研,又避免了原来引起病人抱怨的“看一次病换一个医生”的现象。由于专病门诊多,病人要选对自己需要的门诊,如果出现胃痛、反酸、呃逆时,可看胃病门诊;肝区痛或腹痛可看肝、胆、胰腺门诊;咳嗽、咯痰、哮喘可看肺部疾病门诊;贫血、皮下出血、瘀斑、白细胞减少者可看血液病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看风湿病门诊,等等。如果病人自己不能确定应该看哪个门诊,在挂号前可以先在门诊大厅的“导医台”进行咨询。

第四类为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应诊。这类医生在医学某一领域中有独特专长,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患了疑难病症或长时间未确诊的病或久治效果不佳的病,均可看专家门诊。专家们出门诊都有固定的时间,在挂号大厅中有各位专家的简介,包括姓名、照片、职称、职务、专长等,可根据自己的病情挂相应专家的门诊号。由于专家出门诊时间固定,您的病可以得到连续的观察和不间断的治疗。

第五类是传染病门诊。一般综合性医院都设有肝炎门诊和肠道门诊。肝炎门诊主要看肝炎病人;因进食不当,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可直接去肠道门诊看病,那里有专门医生为您检查、化验和治疗,并指导您掌握预防和隔离等方法。

不少大医院门诊挂号通常是在早上上班前一小时左右,以便在门诊一开始病人就能看上病。不少大医院挂专家号都需要提前排队。现在有些大城市的一些医院已经使用排号机,可提前去拿排队号,等快到挂号时再去挂号,但要注意,排队机排队时,叫过了号人没有到就自动作废,要重新排号,所以等快到了的时候,一定要坐在挂号处等待叫号。多数医院还是人去排队,有熬夜起早、交通堵塞等诸多困难,很不方便。对于经常需要看病的患者可以采用预约卡,提前一天早上打电话预约挂号,可以解决挂号难的问题。

三、填写门诊病历卡

病人挂完号后会获得一本病历,在病历的封面上一般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电话、籍贯及过敏史等栏目,这些内容都是要求病人认真填写的。这些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一个病人关系重大,如果填错就可能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例如,地址填错无法通知病人或病人家属;年龄填错影响医生开药的剂量;由于病人中同名同姓者很多,故在询找病历时还要参考性别、年龄、住址等才能使所找的人确实无误;又如过敏史,有的人对某药物过敏,病历上应具体填写,使医生开药时注意,避免发生意外;电话也很重要,一旦病情变化或者发生意外,电话就是通知单位或家属的最快捷方式。

在看病时更不要用别人病历或他人名字看病;病历要长期保存,不要随便更换。看病时要随身携带病历,以便查阅就医历史,进行前后对比,了解诊治效果,查看以前检查、化验报告单等。

四、候诊

挂完号等医生看病这一段时间是候诊。病人应按先后顺序就诊,所以候诊也需要排队。各个医院候诊的排队方式有所不同,有些医院在挂号时已经有了门诊排队号顺序,但也有些医院的门诊按照病人到达后的先后顺序排队,所以到门诊后可以向护士了解候诊的规则。一旦确定了自己排队的位置,可以估计一下等候时间,不必一定等候在候诊室。不过经常也会出现前面的患者未到,医生先看后面的患者的情况,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确定是否留在候诊室。

有的医院有候诊大厅,有的没有大厅,只在走廊等候,无论地点在哪儿,在候诊时都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这不仅为病人需要,也是医生看好病应具备的条件。病人不要进入诊室围观大夫,妨碍医护人员工作;不要自己翻阅病历,若有不明白的问题在看病时可请医生解释。候诊时要保持候诊室清洁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果皮,如因病呕吐要及时清扫或请卫生人员帮忙,要尊重卫生人员劳动。

在候诊时如出现特殊不适或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找护士或医生给以妥善处理。

如果陪同老人、重病人或小孩看病时,作为陪同人也应该遵守候诊室的规定,在医生诊查时只进去一人陪同,其他人员应在诊室外等候。

五、叙述病史

面对医生时,病人希望医生认真倾听自己叙述病史,自己也能够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但有时候难免会说些用处不大的细枝末节,既耽误时间也让医生不容易抓住重点,而且由于接诊每个病人的时间有限,医生没有办法一次花很多时间与病人天南地北、漫无目地的闲聊,医生希望病人能够准确的描述对病情诊断有用的部分,因此,不时要打断病人和家属过于罗嗦的讲话,提出医生希望了解的问题。如何把握时间把重要的、有用的讯息简单明了地告诉医生,协助医生正确诊断并提供适当处理是做一个聪明病患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工夫。

一般来讲,医生希望了解患者以下问题:首先要明确引起病人此次就医的原因,简称主诉(Chief Complaint),就是用一句话明确地说出病患这次就医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两个月内体重不知为何减轻了十公斤”,或是“最近三天咳嗽有黄痰”等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主诉。当然,症状不会如此单纯,因此必须更进一步清楚地描述,比如,主诉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何开始的,症状发生有哪些特点或者规律,病情在发病后出现了些什么变化(减轻还是不断加重),在其它医院看过没有,做了什么检查,结果如何,做了什么诊断,经过了什么治疗,效果如何,其它还有什么不舒服,以往患过什么疾病,经常服用的药物是什么,等等。以腹痛为例,要明确指出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质(闷痛、绞痛、胀痛等)、发作的型态(突发、持续、时有时无等)、一次发作持续多久时间、多久会发作一次,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作(空腹、饭后、睡觉、不定时等)、用什么方法会改善(喝牛奶、吃东西等),什么情况下会更严重(喝茶、喝咖啡、紧张等),如果有其它症状也要一起陈述,例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烧、发冷等,把同时期发生的伴随症状都一并说出来。很多时候,病人可能为了同样问题已看过其他医师,这时也可以说出之前的诊断、治疗方式与疗效,供后续医师参考,避免重蹈覆辙。在医师开处方之前,如果病人曾经有药物过敏反应或是目前怀孕,请务必明说,以免发生不良后果。如果病人有慢性病、手术或长期服用的药物,也请告诉医师,因为有些药物会加重原有病情,或是与其它药物发生不良的交互作用。

其实,医生希望了解的这些问题,也是平时患者和家属观察疾病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上述事项好象很多,记不住怎么办?没问题,只要事先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纸上,条理分明地写下来,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可以避免看病时紧张遗漏某些病情,又可避免过分罗嗦,长此以往,也有利于自己掌握病情的变化规律。

怎样正确地向医生陈述病情,以供医生正确地作出诊断和治疗呢?

1.抓住主要问题,集中、简要、有条理地向医生讲述自己的不适、疾病的表现。陈述要全面,不要遗漏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但要针对医生的提问回答,切不可罗嗦、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否则会分散医生的注意力,漏记重要情况,影响对诊断的分析判断。

2.不能自己陈述病情者可由亲朋代劳。代言者要熟悉和了解病人情况,最好事先复习一遍病情,归纳条理后再向医生陈述。

3.要如实反映病情,不能夸大或隐瞒。有病治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要相信医生会对病人的隐私保密。

六、门诊检查

确定诊断是需要证据的。无论是哪个科看病,医生除了询问病史外,还会给病人做些身体检查,听一听,敲一敲,按一按,也就是所谓“视、触、叩、听”。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重视诊断证据的时代,大多数情况下单靠手工检查已经不可能够得到确切的诊断,因此,还会有一些客观检查。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症状的产生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哪些是导致具体这个病人的原因,需要有客观证据。在这些检查中,有些是为了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有些是医生高度怀疑的因素,需要通过检查来取得证据。很多情况下,不同检查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需要多种检查互相补充,最后才能得到确诊的依据。

门诊检查基本包括排泄物(如大小便、痰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等)、血液(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电解质、心肌酶谱、血脂等)、微生物学(如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病毒分析等)、影像学(如B超、X光照相、CT、核磁共振、各种内窥镜检查等)、生物电学(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以及活组织检查等等。

七、划价收费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无论是化验检查还是取药,都需要到划价处算出药费或检查费,然后去交费处交费。有些医院将划价和收费一次完成,减少了病人排队的时间。有些医院要求病人购买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交费卡,大大加快了划价交费的过程。在一些采用电脑管理的医院,医生在电脑上开处方后电脑自动算药费,并将处方传到药房,病人只要在药房取药时用交费卡划一下就一次完成了,不过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推广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像在超市一样用银行卡交费。

八、药房取药

将处方划价、交费后就可以到药房取药了。在综合性医院,药房有西药房、中药房、和中药饮片(汤药)取药处,在有些医院还有医院制剂药房。有些大型医院在各个科都设有这个科专用的药房。医生需要根据不同取药地点分别开出不同的处方。看病结束拿到处方时,如果不清楚,应当问一下医生在哪个药房取药,不要跑了冤枉路,找错了窗口或排错了队,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需要在医院打针,取药时还会开具注射单(有些医院注射单是由医生开给病人),打针时,护士要收取。对于口服西药,药房会在包装纸袋上写上服用方法,如果不清楚当时就问一下。许多中医院都提供中药汤药的代煎服务,收取一定费用,一般需要等2-3小时才能取,有些医院对附近地区的患者还提供汤药送药服务。在医生开药时或者划价交费时要向工作人员声明需要在医院煎药,以便给您开具相应的单据。

很多患者到医院看病后,都是领了药就匆匆离去,对于所服药物的使用等常常是一知半解,这样难免带来健康隐患。为了用药安全,患者及家属在领药后应了解一下药物的相关事项,看清楚药袋上所标示的用法与各个警语,若有不明了的地方,则要去找就诊医生或药物咨询柜台咨询清楚,总之要做到明明白白,以下七点尤其要清楚。

1.核对处方。在药剂师接到医生处方后,通过查对,将药品发给病人。但难免有疏漏之处,因此,病人亦应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一一核对,如有发错的药品应及时更换,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查看药名。了解自己的用药记录,药袋上都有附上药品的中文商品名,可以清楚地知道所服用的药物名称,这样服用后发生过敏或其他异常现象时,可以正确的告知医师是何种药物所导致,以避免再次开同类药品。

3.注意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很重要,过了有效期,药品将会失去治疗作用,其毒副作用亦会大增加,这样的药绝对不能服用。为此,我们在领到药品后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以判别该药有没有过期失效。

4.了解药效。知道药品的疗效,可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与医师的治疗方式,同时亦可避免用药错误。

5.了解用法。患者绝对不可凭着自已过去服药方式使用目前所开出的药品,因为医师会依病情变化而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与用法。有些药品属于塞剂,千万不可误食;其它如眼药水、耳滴剂、鼻喷剂、吸入剂、贴片等,各种剂型的使用方式都不同,因此使用前务必再次确认药品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用的安全又有效。

6.明确疗程。用药疗程亦是治愈疾病重要的一环,所以药品该使用多久也应问清楚。尤其像抗生素类的药品,杀菌效果与疗程息息相关,患者必须遵照医师指示接受完整的疗程,不可因症状改善就不再服药,以免造成抗药性、病情复发或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7.了解用药的注意事项。患者应清楚所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例如有些药品不可与葡萄柚汁一起服用;有些药品会造成嗜睡,开车时应小心;有些药品不能与酒同服等。

九、服药

通常西药房在发药时会告诉你如何服药,同时还会在药物包装上写上服用方法。要注意有些药物是饭前服用,有些药物是饭后服用,治疗糖尿病的拜糖平则是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通常是在早晨起床后服用,等等,如果不清楚可以向医生询问。

另外,服药一定要定时、定量、定疗程,要遵守医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用,想不起来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这样是治不好病的。

第二节 急诊

医院都设有急诊室,急诊室分为接诊室、抢救室、治疗室及观察室等。凡因患各种急重疾患或外伤,需要即刻抢救与处理的都可以看急诊。

一、什么情况去急诊?

急诊,不仅仅是处理急性病的地方,在非医院正常上班时间发病是多数人去急诊的原因,不过,并不是所有病都适合去急诊。比较而言,急诊室注重于疾病的抢救和紧急处理,常规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比较少,各方面的专家上班的也比较少,所以突然发病的疾病,如突然神志不清、发热、急性腹痛、腹泻、胸痛、剧烈咳嗽、突然心慌、剧烈头痛、哮喘发作、呼吸困难、各种大量出血、血尿、眩晕、肢体瘫痪,肢体抽搐,或外伤等,去急诊就医较适合。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有时也需要立即到医院急诊,以便获得及时处理,而对于一般普通疾病或慢性病还是在门诊看病更适合些。

哪些病人属于急诊范围呢?

1.急性发热性疾病,成人体温在38℃以上,小儿39℃以上,全身症状明显者。

2.体温在35℃以下者。

3.严重哮喘、急性呼吸困难、窒息及呼吸衰竭者。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5.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6.各种原因引起的抽搐。

7.各种急性外伤,如脑外伤、脊椎外伤、骨折、内脏损伤、肌肉撕裂伤。

8.烧伤。

9.急腹症,如不明原因的腹痛、肾绞痛、胆道痉挛所致的绞痛等。

10.各种急性出血,如呕血、便血、尿血、咯血等。

11.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12.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和脑血管栓塞)。

13.各种急性炎症。

14.急性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15.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碱中毒及呕吐、腹泻至失水者等。

16.耳道、鼻腔、咽部、气管、支气管、食道及眼内异物等。

17.各种中毒、吸毒、自杀、溺水及电击者。

18.急产、难产、流产、产前产后大出血、子痫等。

19.各种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二、家属注意事项

较重的病人去急诊看病通常需要家属的陪同。一方面帮助病人上下车、搀扶行走困难者行走或者找车运送、找医生、带领检查和交费取药等,更重要的是知情者还要给医生介绍病情。患者一旦发病后,在帮助病人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尤其是对于昏迷或者不能表达的患者,要观察病人的痰、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精神状态,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摸摸脉搏,初步估计心跳快慢或者脉搏是否整齐等。

对于突然胸痛、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有可能患了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应让病人平卧休息,不要随意移动,不少老年人都自备有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可以先给老人含服后再去叫救护车。对于突然昏迷者应将病人在床上放平,如果病人呕吐,则应轻轻将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重新吸入呼吸道产生窒息。

突然意识不清并且肢体抽动的患者有可能是癫痫发作,许多家属不知所措,常常去按压患者的肢体,企图不让肢体抽动,其实肢体抽动是按压不住的,按压人中穴效果也不好,多数情况下患者肢体抽动只会持续2-3分钟,意识也会随后自然逐渐恢复。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止患者肢体在抽动时受伤;在病人出现呕吐时,将头部或身体倾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导致窒息。

三、叫救护车

对于突发重病患者,家属应当立即呼救请人帮助,将患者移放到平地或床上,给救护车打电话,争取时间尽早到医院就诊。目前各地的急救中心的电话都是统一的“120”,有些城市还有其它的电话号码。一般来讲,救护中心会询问初步的病情和症状,以便判断需要带上什麽设备和药品。从打电话到救护车达到通常还有一段时间,这期间,一方面照顾病人,可以询问清醒的病人哪里不舒服?病人的主观症状和感受对于医生迅速判断病情非常重要,因为有些疾病的清醒时间比较短,可能会很快瘫痪或陷入昏迷。在没有病人的主诉,没有知情者的情况下医生只能通过体格检查和理化检查了解病情,这样得到较准确的诊断所耗费的时间要长得多。如果没有救护车,自己找车时最好找能让患者平卧的汽车送往医院。

四、就诊前的准备

许多地方都实行医疗保险或者公费医疗,就诊前最好将这些证件找出来一起带到医院,带上足够的现金,尤其是自费病人,至少要带上银行卡,现在一般医院内或附近都有自动提款机。同时也要寻找患者过去的病历、X光片、CT片、挂号证和平时常服用的药品等,以便医生能够较快掌握病人过去的情况。怀疑药物中毒的患者,一定要带上用过剩下的药物或者药瓶。最好由了解病人情况的家属或亲友陪同前往医院。

五、在救护车上

救护车上有医生和护士,也有常用的抢救药品和设备,如氧气,输液,心电图,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等。但如果过去病人有特殊的病史,如安装有起搏器也应向救护车的医生说明,以便更加迅速准确的处理。有些情况救护车上的医生还会向病人或者亲属了解。

六、选择医院

对于急性重症患者,一般首先选择就近的医院,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作时尤其如此。患者旧病复发,不太危急的情况下则最好到过去经常看病的医院,医院的病历可以为医生提供最可靠的病史,在需要收住院时,医生更容易掌握病情。

七、去急诊室

达到医院后,首先将病人送到急诊室,等医生护士看一下再挂号也不迟,以免耽误病情。急诊也需要挂号,医院急诊通常也是按不同病种就医的。有些地方也需要排队,但危重病人优先。急诊的程序基本是这样的:

1.由接诊护士测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测体温时一般患者用腋表,小儿、昏迷、精神失常、惊厥患者用肛表。接诊护士还要简要询问病情以确定就诊科目,然后办理挂号,并同时通知有关科急诊值班医生。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诊者,由首诊科负责处理。

2.接诊医生诊查后,记录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3.传染病患者应到隔离室就诊。

4.对重病及病危患者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须有专人陪伴,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5.需要抢救的危重病者,在值班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和酌情先予急救处理,如止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痰等,亦可请其他值班医生进行初步急救。

6.病情需要时,转入急诊观察室观察。

八、化验与检查

一旦到达急诊,医生看过病人后通常会开出一些化验单和检查单,协助诊断,即便是最近刚刚做过的检查也需要重新做,以便比较病情的变化。如心电图、血糖、血压等。急诊化验与检查基本上都在急诊室附近,新建的医院设计更加合理。急诊室附近的检查科室,如化验室、放射科、CT室都不会很远,而且走廊里会有明显的指示牌,一看便知道,或者稍微打听就知道了。

胸闷胸痛的患者需要做心电图、胸部X光透视或照片;昏迷病人需要抽血化验外,有时候还需要做头部CT,尤其是头痛、瘫痪的患者;生育期妇女下腹部剧烈疼痛的患者有时还需要做腹部B超。就诊时应心中有数,以便带足钱。

目前不少医院做检查项目时还需要去检查科室先划价、交费,等交完了费后再把病人送到检查的地方,因为检查科室不一定有足够的坐位,或者有些条件较差的医院冬季比较冷,而夏天又热,但急诊室一般都是有空调的,以免让病人在不好的环境中久等。

急诊划价、交费和取药一般就在急诊室附近,不难找到。

九、急诊陪护

做急诊陪护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又需要比较强的责任心。在急诊做陪护主要任务有:观察病人情况,随时向医生汇报;陪同病人检查;当急诊留观的病人在做静脉点滴治疗时,病人小便比较多,需要给病人拿便器和倒掉排泄物或者陪同病人上厕所;要观察点滴是不是顺利,静脉针附近皮肤有没有肿胀(静脉液体溢出于皮下);当点滴快结束时,要告诉护士,以便更换液体或者拔出点滴针。难的是急诊看病时,医生经常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变化开出检查或处方取药,因此病人陪同家属常常需要一趟又一趟的去划价、交费、检查、取药等,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第三节 门诊就医的注意事项

一、请其他医生会诊

病人在就诊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自己的接诊医生无法完全确诊或处理,或者病人自己对于接诊医生的诊治有所疑问,这时病人应该寻求另外医生的会诊。一般在下述情况下要请其他医生会诊:

1.如果您的医生三次诊治仍未作出确切诊断而病情持续发展时;

2.若医生认为您患有严重的慢性或潜在性致命疾病,如糖尿病、癌症时;

3.若医生诊断为罕见病时;

4.如果医生说您的疾病为情绪所致时;

5.如果医生建议您接受手术治疗的时候。

二、抽血化验小知识

病人到医院作血液化验检查时如果不注意抽血的注意事项及时间,就会影响看病治疗的效果,也会耽误时间。

1.抽血的前一天,最好洗个澡或将双手臂洗干净,这样抽血时,消毒会更好,避免伤口感染。

2.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

3.到医院前,可适量喝一点水,对调节机体代谢平衡有好处,并可减轻头晕,心慌。

4.针对不同的化验项目要问清医生,区别对待。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餐前血糖,早上一定不能吃饭,才能检查;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粉蒸肉等。查胆固醇前,少吃鸡蛋。

5.看病时,一定要求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给你带来不便。注意了这些,抽血会更方便、更迅速,更好地为您节约诊断时间。

三、谨防“号贩子”和“医托”“号贩子”是指将医疗机构的挂号凭证,尤其是专家门诊号倒卖给等待就医的患者并从中牟利的人;“医托”是指利用各种欺诈手段,将患者从正规医疗机构诱骗至不正规甚至是无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从而获取“好处费”的人员。一些规模比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医院往往有所谓的“号贩子”“医托”出没。“号贩子”倒卖挂号凭证,虽然扰乱了医疗秩序,是不正当牟利,但还不至于误导病人;而“医托”的行为就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误导病人,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因此患者要特别提防“医托”的欺骗,不要轻信陌生人提供的医疗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医托”惯用的骗术:

1.现身说法。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病愈历程”向患者推荐某医院;

2.移花接木。以“某专家出国了,你这病不能拖啊”,“专家号已经满了,你排不到的”等说法,利用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

3.低价促销。以大大低于大医院看病费用为诱饵,诱骗患者到某医院就诊。

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最容易受“医托”蒙骗的有四种人:

1.患慢性疾病,经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

2.有难言之隐,不愿去正规医院就诊的;

3.老年人、农村患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的患者;

4.疾病本身需要手术,患者怀有侥幸心理,以为通过保守疗法可以解决的。

另外,除患者要谨慎之外,笔者在此呼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醒目位置放置警示牌,张贴防范标语,提醒患者谨防“号贩子”、“医托”的行骗行为;同时严格挂号管理,防止医院内部人员“批发”挂号凭证给“号贩子”,合理配备医疗技术力量,安排好专家门诊,规范和简化就医流程,增加门诊服务窗口,方便病人就医。

四、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到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其中有传染病病人,所以到医院看病要注意自我保护。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到医院看病应戴口罩,这是一种文明道德的表现;看完病一定要洗净手方能进食,以防医院物品和化验、检查报告单上的病菌污染双手,感染疾病。目前许多医院越来越注意采取防止交叉感染的系列措施,如门诊大厅有一次性喝水杯,检查室有一次性床单,打针有一次性注射器,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杯、弯盘,等等,目前在正规的规模较大的医院几乎所有可以为一次性材料代替的都不再继续使用重复使用品。使用一次性物品有时是要收取费用的,但一般都不会很高,建议病人应接受使用,虽然多付了几块钱,但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这是值得的。

五、百姓看病常犯的几种错误

1.急诊病人看“慢诊”。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士因胃痛、呕吐挂了消化内科的号等待看病,在做化验时突然倒地不醒人事,待急诊科医生、护士赶到现场,方知他患的是极易与胃病相混淆的下壁心肌梗塞,可惜的是因耽误时间太久,急诊医生刚刚伸出救援之手,生命就离他而去了。因此,假如你突然呕吐、头痛、抽搐、腹泻、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原有的慢性病突然加重,看病时一定要先到急诊。急诊属于全科医学,医生具有很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和迅速、敏捷的反应能力,诊断迅速,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很少因判断有误顾此失彼贻误抢救时机;急诊在医院被称为生命的绿色通道,这里除有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外,还配备了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可以确保急诊急救的各个环节准确、快捷、顺利,所以急诊抢救迅速、及时,可以避免因为时间的拖延而使病情恶化。

2.儿童有病不到儿科看。

一个仅有5岁身高的8岁儿童,在成人内分泌内科查了好几天,最后才知道,想让孩子长高,应该找儿科内分泌专家。儿童绝不是成人的缩影,成人疾病专科不能包治儿童同类疾病。我国规定,15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均应到儿科就诊,国际上已有专家提出应将儿科就诊年龄提高到18周岁。国家之所以限制就诊年龄,是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机体各脏器发育尚不成熟,功能也不健全,也就是说儿科疾病无论是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都有其特殊性;在用药方面,不管是药物的种类、剂量都有许多与成人不同之处,例如内含可待因、阿片的强力止咳药,小儿应用会抑制呼吸,儿童使用强地松等药物,必须精确地按体重计算确定用量等等;在疾病治疗方面,尽管儿童许多疾病的名称与成人相同,但治疗方法确不尽相同,例如儿科治疗肥胖有其独特的即不影响儿童发育又能减重的方法,不主张象成人那样强行抑制饮食和热量的摄入,其它儿童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疾病特征,绝不能等同于成人。

3.轻信广告病急乱投医。

不少病人一看到什么“一针灵”、“一帖灵”的广告便盲目就医,结果钱没少花,病却越治越重,最后还是不得不到正规大医院就医诊。临床医生常常会碰到被不负责任的广告和医托骗得很惨的患者,为此笔者提醒患者,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要相信科学,谨慎对待医疗和药品广告,盲目、迷信只能给病人增加新的痛苦。

4.千里寻医却不带病历资料。

在临床上常遇到许多外地患者看病时忘记带上在当地医院的病历和以前做的化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不得不重新进行重复检查,从而带来起码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浪费时间,耽误确诊。好的医生可以从以往的检查资料中迅速发现诊断疾病的线索,初步判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帮助患者以最短的时间确诊疾病,如果病人没有携带既往的临床资料就无法做到这点;另一方面,重新开化验单、检查单,重复检查,浪费金钱,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所以保存并携带病历资料到新的医院看病,也是少花钱治好病的窍门之一。

5.隐瞒病史影响诊断。

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宫外孕,可当询问患者性接触史时,患者却矢口否认,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经腹腔穿刺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不凝的鲜血,如不及时手术,很快会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后来的剖腹探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患者险些因隐瞒病史而丧命。提醒病人,病史的采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史不详会影响医生对疾病及时正确的诊断,因此,无论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如果这些隐情与你的疾病相关,面对医生时切不可隐瞒病史,一定要如实相告。

6.频繁更换医生。

有不少的病人看病是抱有这样一种心态:多跑几家医院、多找几个医生,多听听不同意见,多史几种治疗方法,也许对病情友谊,自己也放心,“货比三家”嘛。瞧,这位把看病当成买菜了!其实,当一种疾病确诊后,尽量去看固定的医生。选择一个固定的、让你信任的医生无疑节省了很多口舌,而且对病人的病情发展过程和诊断治疗过程也很熟悉,一个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的医生会给病人更大的帮助。另外,无论你在你的前任医生那里做的检查多么全面,到了新医生处几乎无一例外都要重新做些重复性的检查,浪费时间与金钱。所以,病人频繁更换医生是一个不太明智的做法。

7.病人自己点名要药。

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这类多为一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他们自认为久病成医,当医生提出根据病情需作必要的检查时,他们常常觉得麻烦,没有必要,哪里不舒服,拿点药吃,症状减轻了也就算了。需要提醒这样的病人,这种做法一来耽误诊断,贻误病情,二来不利于合理地、系统地治疗疾病,三来容易制造医患矛盾。

8.不重视复诊。

有些病人看了医生后病情有所减轻就不按医嘱复诊,或者自己按照医生先前给的处方抓同样的药继续用,或者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了就干脆自行停药。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延误病情,耽误更合理的治疗。

第四节 医院、诊所和药店,我们该去哪里治病?

以前没有诊所和药店,病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往医院跑,现在出现了非常多的诊所和药店,再加上医院,患者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但也多了选择的烦恼,因为要确定在哪里看病买药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定夺。那么根据什么来选择呢?我们建议这么做:

一、可以在药店买药自服的

在药店买药不用挂号、排队,价格也比医院诊所便宜,方便实惠。这些情况下可以不用看医生,直接在药店买药:

1.常规药如果用完了可以直接到药店买。现在国家对于处方药的要求不严格,所以人们可以在药店买到大多数想买的药;

2.“老毛病”复发了,又知道哪种药有效,可以去药店买来用;

3.自己比较了解的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外用药等;

4.使用过的中成药;

5.医生开给的处方药,因价钱或不想在医院排队而到药店购买。

二、可以在诊所看的病

诊所是指那些有行医执照的医生所合法开设的门诊医疗机构。因为这里看病相对较医院便宜,也不用排队,服务态度也比较好。为避免被“宰”,还是社区内的熟悉的诊所更可靠一些。

1.常见的、易于诊断的普通病症而非疑难病;

2.诊断明确的病;

3.为避免医院注射室的拥挤和护士的生硬态度,可以在诊所打“点滴”和肌肉注射;

4.例行的监测,如血压、血糖、尿糖监测等;

5.一般的医疗咨询,如关于某种药的使用方法、某些病的注意事项、关于保健的常识等。

三、去医院。

1.急性病;

2.严重的疾病;

3.疑难病症;

4.诊断不明确的病;

5.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

6.传染性疾病;

7.需要使用具有明显而严重副作用的药物治疗的疾病;

8.需要住院的疾病;

9.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

第四章 住院治疗

无论是在一般的普通门诊还是急诊,一旦病情需要,医生会给病人开具住院证,让病人住院治疗。一般来说,住院是为了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对疾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地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确诊和康复,或者有些疾病严重到使病人失去活动能力也必须住院,而凡是危重的、危及病人生命的疾病更是必须要住院治疗才是唯一可选择的途径。

第一节 办理住院

一、住院时需要准备什么?

住院时需要带上基本的生活用品,如洗漱物品、暖瓶、换洗内衣等,有些医院需要自带餐具;还需要携带必要的证件,如病人身份证、医疗保险证(卡)、公费医疗证明等和尽可能全面的疾病的诊治资料,如以前的病历、检查化验结果报告、X-线、CT、MRI照片、心电图等等以及现金(提醒大家:目前几乎没有医院接受银行卡结算)。

二、办住院手续

1.住院处登记:

在住院处办理的住院手续主要包括登记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亲属(或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还需要交医疗保险本(卡)或者公费医疗证以及住院押金(一般数额大约人民币2000—5000元)等。记住在住院处登记时需要出示病人身份证,所以送病人住院时别忘记带上它。

2.护士站登记

在住院处办完手续后,病人即被送入病房的护士站,在此要将在住院处办的手续交给病房护士站的护士,这些手续包括:已经交费盖章的住院证、门诊或急诊病历以及由住院处填写的病历首页,然后病房护士给病人称体重,测体温,发放病号衣物和安排病床号,然后病人即可进入病房的相应床位。

三、住院须知

在任何医院都有一些住院规则要求病人及其家属必须遵守,一来是为了指导如何办理住院手续,二来规范病人及其家属的行为,以利于维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病人住进医院后,本人及家属都要遵守相应的住院规则。一般住院规则主要有以下内容:

1.住院病人应当遵守病房的作息时间,经常保持病室内外的环境整洁与安静,不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和喧哗;

2.住院病人的饮食须遵照医师的决定,不能随便更改;院外送进的食物,须经医师或护士同意后方可食用;

3.住院病员不能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得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

4.住院病员和家属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翻阅病历及其其它医疗记录;

5.住院病员不得随意外出或在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批准后,方可离开;

6.爱护公共财物,损坏时照价赔偿;儿科病员损坏物品可以酌情处理。

7.贵重财务自行保管,防止遗失;

8.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员和家属不得乱串病房或自行调换床位,非探视时间不许会客,以免影响治疗和其它患者的休息。

第二节 在住院期间

一、向医生介绍病情

一旦病床安排停当,医生就会来看病人。神志清醒表达无严重困难的病人最好自己向医生介绍病情,神志不清或表达严重困难的患者应由家属或亲友向医生介绍病情。但通常都是病人和家属互相补充,使医生有全面的了解。

医生希望了解的问题一般有:身体主要有哪些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开始的,症状发生有哪些特点或者规律,病情在发病后出现了些什么变化(减轻还是不断加重),其它以往就诊的情况和检查结果,经过了什么治疗,效果如何,其它还有什么不舒服,以往患过什么疾病,经常服用的药物,等等。病人在病房和医生的交流不会像在门诊就诊那样时间仓促,所以病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详细陈述病情,以便医生对于病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加有利于诊断。

有些病人不理解,为什么每来一个医生都要给他们讲一遍病情?实际上,询问病情的医生有一下几位:门诊或急诊医生、病房值班医生、病床的分管医生、主治医师和病房主任。有时候还有会诊的医生。一般来讲先由值班医生或主管医生询问病情,第二天主治医生会进一步询问,主任查房时还会对疑点进行确认。对于询问病人的病情一事医生之间是不能互相包办的,每个医生的经验不同,关注点不同,得到的结论或者诊断也会有所差异,多位医生、特别是不同级别的医生的各自询问可以互相补充,避免误诊。

二、医生的诊断

1.确诊不容易

每个病人和家属都希望医生能够尽快作出明确的诊断,所以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重金寻求“高明的医生”。高明的医生与不高明的医生如何区分?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些病人和家属在询问病情诊断时,医生总是“大概”、“可能”是某某病,甚至过了几天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回答,病人和家属难免会着急,会怀疑“这个医生到底行不行啊?”。

实际情况是,许多疾病,尤其是已经辗转多个医院的病人,确诊都有一定难度,诊断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许多病,直到最后也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即便是有一个诊断,证据也未必充分。那么很快就能给您一个肯定诊断的医生是否就是高明的医生?未必!往往在基层医院的医生容易给病人语气十分肯定的诊断,否则会失去病人的信任;而大医院的医生诊断时考虑的问题较多,往往比较慎重。在国内一些大医院,同行的医生看起来似乎比较容易诊断的疾病,即便是很有名望的专家,在写门诊诊断时还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号,原因很简单,就门诊的条件来讲,检查项目还没有做全面,没有足够的客观检查支持这个诊断。

影响确诊的因素大体包括医生自身的技术水平、医院的设备条件、疾病的复杂程度(有些病人同时身患数种疾病,使病情复杂化,影响确诊)、罕见疾病,另外,当疾病处在某些阶段时,还不能充分将这个病的特点显示出来,也会影响确诊速度,使医生无法很快做出诊断。

所以,在一些会诊中心,即便多位知名的专家一起会诊做出的诊断有时也只是一个笼统的诊断,甚至只是一个症状诊断而已。这是因为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对所有的疾病做出确切诊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不过,总的看来,按照医生的经验发展过程,往往是在刚开始当医生时常常会很快做出肯定的诊断;积累一些经验之后,考虑的问题比较复杂,往往开始“可能”、“大概”起来;经验非常丰富之后,做出诊断又变得简单。

总之,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确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有些病在一定阶段甚至无法确诊。

那么,病人和家属应该怎么办?我看只有一条,就是看您对这个医生的信任程度如何,如果信任,就放心的让医生去处理好了,因为医生和病人家属的共同目标都是要让病人早日康复。如何才能信任医生?一是医生的口碑,二是看医生的工作态度。如果已经产生不信任,那么赶紧换个医生或者转院,因为不对医生的不信任会导致病人心理负担加重,也使病人不愿意配合医生的诊治,这对疾病的康复是极其不利的。

应该知道,即便没有确诊并不等于不能治疗,因为治疗疾病的方法有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有解决病人症状的治疗或支持性治疗,在病人没有确诊时,还可以采用诊断性治疗,观察病人对于药物的反应,最后得出诊断。所以病人和家属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2.关于误诊

常常听到病人或家属说,患病后开始到了某某医院,按照某病治疗,结果病情耽误了。其实这中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正如同病人所说,的确存在误诊耽误了病情,但是,按照我们做医生的经验,这种情况很少见。多数的情况是,开始时病人只表现出一般性的症状,比如发烧,经过几天之后,特征性的症状才逐渐出现,这时病人到了另一个医院得到了确诊,但不能因此说前面就是误诊。在许多大医院,比较有经验的医生做出一个诊断往往很慎重,往往写“发热待查”、“偏瘫原因待查”或者只写一些症状性诊断,留有余地。

三、向医生询问病情

刚刚入院时,病人或者家属都迫切的希望了解患者的诊断和病情的轻重,但是有许多疾病都需要一定检查之后才能确诊。刚刚入院时多数病人并不能马上确诊,或者对病情的了解不够完善,医生常常只是告诉病人或亲属一个或几种可能性最大的疾病诊断。确诊一般要等检查报告出来之后,由上级医生做出。

病人和亲属都希望马上知道所患的疾病有多大的危险性,会不会遗留后遗症,有时候这也需要一段时间,观察病人的发展趋势并且等检查结果报告出来后才能比较准确的说出来。

解答病人或其家属对病情的询问一般都是有该病人的主管医生负责解答,一般情况下,病人住院后,凡涉及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方面的事情都有主管医生负责,因此病人及其家属要直接与其主管医生沟通。

四、住院后的病情演变

1.病人及其家属要理解疾病的演变

几乎每种疾病都有自身的变化规律。比如许多儿童感冒发烧,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退热,第一天高烧,第二天中度发烧,第三天低热;又如急性脑梗死72小时后,坏死的脑组织进入水肿高峰期,这是病情最重的阶段,会持续大约3-5天。之后,脑水肿开始消退,渡过这个阶段后病情逐渐稳定,并向好的方面转化,尤其是一部分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后的头2-3天内病情逐渐进展,症状也会不断加重,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可靠的预防方法,不过经过几天稳定期后症状仍然会有所恢复的。所以,一些急性疾病在入院时可能还处于初期,严重程度还没有很高,但是入院后病情继续进展,情况比开始时要紧急,很多病人及其家属会误以为这是医院和医生给治坏了,甚至与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产生对立,这是不恰当的行为,会给病人的救治带了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贻误时机。病人及其家属要多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今后可能的演变趋势,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冲动。

2.病情加重的原因

住院后病情加重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所患病本身的演变。如进展性脑梗死,常常开始时肢体瘫痪症状比较轻,甚至还可以走路。可是进入病房后,或者躺了一晚上后,第二天早上胳膊腿完全不能动了。这是因为这类疾病缺少特效药物,入院休息后,血流速度缓慢,血栓更容易发展,也就是说病情的发展并没有停止。(2)出现了新的病灶。有些病人入院后症状已经有了改善,甚至快要出院时症状又突然加重,做检查发现出现了新的病灶。为什么住院治疗就不能防止病情的发展呢?主要是所患的疾病缺少特效药物,还不能有效的阻止新的病灶的形成。或者因为某种诱因而出现新的病灶。(3)出现了合并症。久病的患者和老年人体质比较差,常常多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部疾患等,一旦遇到感冒或者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这些老毛病再次复发,并且引起继发性全身情况恶化。(4)其它因素。如意外摔伤,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等。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病情加重都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疾病本身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使然。

3.病重通知

病人住院后如果病情加重,医生就会向病人亲属及时通知病情变化。通知的意思主要是让亲属有所思想准备,尤其当病情加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与病人亲属的沟通尤为重要。有时也需要亲属配合治疗措施,如手术签字、特殊检查和特殊用药的签字等等,当病情进一步加重,已经有明显危及生命的迹象时,医生还可能发出病危通知。

对于医生发出的病重通知,病人家属要理性对待,及时深入的和医生沟通,全面详细地了解病情,以便全力配合医生的诊疗。

五、住院期间的诊疗护理

1.医生查房

医生查房是每天都有的。医院的查房通常是三级:主管医生(一般是初级职称的住院医师)查房、主治医师(中级职称)查房和主任医师(高级职称)或副主任医师(副高级职称)查房。主管医生每天都要巡查自己所负责的病房和病人,查房的目的在于了解病人今天的病情变化,并且向上级医师汇报,也要请示上级医师需要做些什么处理;主治医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两次直接面对病人的查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通常是查新入院或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有时主任的查房时还可能邀请多位高年资医生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倾听各位医生对于诊断治疗的看法,最后形成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

至于每天查房的时间,内科通常是在上午进行,而做手术的科室,比如外科、骨科、妇产科也可能安排在下午查房。总之每个医院和每个科室的情况有所不同,可以事先打听这个

2.住院检查

通常住院的病人都有较多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医院的常规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胸部X光片、心电图等;二是获取疾病的诊断证据,包括确诊所需的检查,鉴别其它类似疾病所需要的检查以及与确定病情程度有关的检查等。有些检查直接关系到用药的选择,如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抗生素等。又如头颅CT区分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也就确定了是用止血药物还是抗凝药物;有些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的趋势,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或结局。而且住院检查不是一次就可以的,如果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或者病情演变不稳定的话就要不断进行动态的检查,很多是重复性的检查,还有一类检查是为了观察治疗的效果,往往要对同一项目进行不断的复查,以便确定治疗效果和修正治疗方案。对于这些重复性的检查,有的病人或者家属可能觉得太浪费,特别是血液化验项目还要经常抽血,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就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对此,病人及其家属要理解重复检查的必要性,积极予以配合,以利于对病人的诊治

3.用药(1)用药途径和种类

住院病人的用要主要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点滴(俗称打吊瓶)、静脉注射(就是将药物用注射器通过静脉短时间内直接推注入身体,这种方法用药起效迅速,往往用于抢救或需要速效的药物)、局部外用和雾化吸入这样几种。不同的用药途径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和病人自身的情况,往往几种途径并用,而且通过每种途径给的药往往还不止一种,因此不少住院病人抱怨使用药物太多,甚至有少数病人把口服药偷偷扔掉。医生用的都是些什么药物呢?简单来讲有一下几类:一是直接治疗主要疾病的药物,这类药物有时不止1个,可能有2-3个药物,如比较顽固的感染发热;二是控制与主要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疾病的药物,如脑梗死时,需要对合并的高血压进行处理,给予的降压药物,对于某些顽固的高血压有时需要联合使用3-4个抗高血压药物;三是支持性治疗的药物,如脑出血昏迷的患者,除了要给予脱水药物外,还要给予补充能量和水分,以保证病人的基本生命运转所需;四是解除患者某些症状的药物,如止痛药、失眠用药。在比较重的病人身上,同时应用几类药物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这些药都是必要的,医生不会无故给病人用药,所以病人要积极配合医生的用药,那些把药扔掉的病人是极其不明智的。(2)药物的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病人比较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药物在人体内会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对人体来讲有些是有利的,有些却是有害的,医学上把不是针对治疗目的的药物作用称为副作用,多数情况下,副作用主要指对健康不利的作用,而且许多情况下药物的副作用是导致病情恶化的原因之一,但不绝对,比如脑益嗪是用来改善脑供血的药物,但这个药有嗜睡的作用,对于睡眠好的人来讲,这是个副作用,但有时候医生却专门利用这个作用治疗失眠,这时就不能称为副作用了。

医生在治疗疾病时,由于药物品种有限,缺乏理想的药物,有时不得不使用一些副作用较明显的药物,有时甚至治疗作用与副作用相互矛盾,不得不像走钢丝一样尽可能的保持平衡,尽可能大的取得疗效而减少副作用,因此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身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所以,无论对医生还是病人,药物的副作用往往难以避免,但医生总是会设法将其减小到最小程度。(3)药物效果与价格

有些患者家属会向医生提出希望给患者用最好的药物。一般来讲,进口药物或中外合资公司生产的药品价格较高,质量也比较好,但对于治疗来讲,价格昂贵的药物却未必一定适合每个病人,疗效的关键在于药物对症,而不在于药物的价格,即便是同类药物,价格高的药物疗效也不是与价格成正比的,昂贵的药物不一定效果更好,所以应当让医生根据患者和家属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4)自费药物

所谓自费药物就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公费医疗所划定的可报销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刚从国外进口的新药,二是主要属于改善生活品质,不属于治疗重要疾病的药物(比如具有美容性质的药物),三是比较昂贵的药物,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近年来新批准上市的新药都有2-3年的试用期,这段时间属于自费,目的是观察这个药物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以后才能最后确定是否进入可报销药品目录。是否使用自费药物主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经济情况。

此外,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还规定部分药品实行部分自费,自费比例多数规定为10%,但有地区性差异,病人可以在医院查询相关资料。

4.一些常用的辅助治疗(1)吸氧

呼吸困难、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休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当血液中氧浓度较低的时候需要给病人吸氧,改善氧气的供应。多大量的氧气合适,主要取决于病情,并不是氧气开得越大越好,比如严重肺心病的患者,氧气量太大反而不利于呼吸。总之,应当按照医生的意见给氧,不要自行调节。(2)鼻饲(能量、水分、药物)

对不能进食或进食发呛的患者,医生常常要求给病人插上鼻饲管,但有些家属不理解,认为太难受。其实,鼻饲管在开始插入的过程中有些不适,之后不适感会降低,许多病人长期佩戴鼻饲管。鼻饲的目的主要有:1.保障患者的营养供应;2.口服药物的给药通道;3.避免患者进食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对病人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措施。

病人和家属必须知道,鼻饲是病人不能很好进食情况下的必要的补救和安全措施,不可因为看起来不好看,或者开始有些不适应就拒绝使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太多了。(3)导尿

导尿的目的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保持尿潴留的患者小便排泄通畅,防止肾脏受损;2.保持会阴部清洁;3.医生掌握病人的尿量。

经常反复导尿容易引起尿道的损伤,也容易导致尿路感染,所以一旦插上导尿管要注意防止某些神志不清、固执的病人把尿管拔出。

属于尿失禁的男性病人有时可以采用类似阴茎套样的外置导尿装置,方便、无痛苦,还可以避免尿路感染。(4)吸痰

危重病人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时常常痰液很多,如果听到喉中痰鸣声较大,或者患者呼吸困难时,可能需要给病人吸痰,应当告诉医生或者护士,请她们判断。通常普通吸痰只能吸出喉部(声带)以上部位的痰液,对于昏迷的病人,为了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和呕吐物误吸,常常需要做气管切开才能够将喉结以下气管中的痰液吸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感染控制、痰液减少、病情稳定之后,才可以将气管插管拔出,之后切开的气管和伤口可以自行封闭痊愈。(5)输血

输血是对急性大量失血病人和可能引起大量失血手术病人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输血前要给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液配型,只有完全匹配的血液才可以用来输血,否则可能引起输血反应,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如果需要病人家属去去血,一定要记住不要摇晃盛血袋,要水平持袋,最好用一手平托另一手覆盖其上,这样既拿的牢靠又可以给血液加温(因为血库提出的血液都是经过低温储存的)。另外建议每人都明确自己的血型,以备万一之时可以节约时间。(6)特殊护理(特护)

有时候危重患者或者一些大手术后患者需要护士专人护理,称为特护,通常是由一位护士管理同一个病房的几位甚至一位重症病人,其间护士也会换班。医院对特护收费比较贵,医疗保险对特护的报销有一定限制。但有的时候特护是必须的,如果病人的病情一定需要特护,那么建议家属最好以病情为重,尽量满足需要。

说到特护,有的病人或家属会想起这样一个词:ICU病房。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 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中小医院是一个病房,大医院是一个特别科室,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的基本宗旨是为危重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ICU又分综合和ICU专科ICU(如烧伤ICU、心血管外科ICU、新生儿ICU等)。CCU是专科ICU中的一种,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

ICU主要收治对象是: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②需要心肺复苏者;③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④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病人即转回普通病房。

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超机、床旁调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由于ICU是在现代医疗装备下对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因此,在ICU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

在ICU,每个病人24小时均有至少一名护士护理,所以在综合ICU中病人与护士的比例为1:2~3,专科ICU中的比例为1:1~2。只有在保证足够的护士编制的前提下,才能保证ICU的护理质量。

ICU能使重危病人得到早期而又准确的诊断,紧急而又恰当的处理以及24小时全天候的护理,因此ICU病房对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危重病人来说,无疑是战胜死神的极好战场。但是ICU也是昂贵医疗的代名词,我国ICU的基本费用大约每天4000—6000元人民币,而且大部分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赔付范围,普通百姓无力承担如此数额的医疗费用。在此提醒病人及其家属在进ICU前一定要考虑到可能花费的数额,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7)陪护

危重病人、行动不便、或者儿童有时医院会要求亲属陪护,现在大医院也有经过初步培训的专门陪护人员。陪护的主要工作有:病人的起居,排泄,定餐,进食,喂药,接送病人去检查科室,协助护士照看静脉输液,以及协助病人的移动或活动,防止病人摔倒等。通常医院可以提供收费躺椅供陪护休息,但不允许陪护躺在病人床上休息。

如果病人需要陪护而家属又没有时间和精力的话,那么陪护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目前陪护的价格一般在800—1500元之间,但有地区差异;另外,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和未经培训、没护理经验的价格相差比较大,病人家属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能力进行选择,不过建议对于危重病人最好选择经过专业培训有护理经验的陪护人员。(8)对传染病的处置

严重的传染病必须住在传染病医院,或者医院的传染科,无论在传染病医院还是传染科,通常不允许家属陪床,以免发生感染,病人的护理都是由医院的工作人员担任。根据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禽流感等;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经血液或体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还有接触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等。其实,传染病的概念很广,有些常见疾病尽管也属于传染病范畴,但由于病情相对较轻,危害不甚严重,通常也没有要求到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科)诊治,如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等。

对于传染病人,家属要注意交叉感染的问题,尽量注意隔离。

六、陪护人员对住院病人的护理

1.与医院配合协助医护人员管理照顾好病人

督促病人与医院配合,遵守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监督病人对医嘱的执行。

2.翻身拍背

危重病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痰液不容易排除,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所以家属或者陪护人员要经常翻身拍背,帮助排痰。方法是:将病人翻向一侧,将手握成空心掌,从腰部以上开始(注意一定要避免拍击患者腰部),由下而上拍打患者背部,当向另一侧翻身时再拍打另一侧。刚去医院时,一定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二便

对于病人的大小便,陪护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以下内容:用纸记录下每次的小便量、大便数量和次数、大小便的颜色,尤其要注意是否带血,黑色大便可能有消化道出血,应当留下样本请医生护士看了以后再倒掉,必要时要送检。

4.饮食

医院会给可以进食的患者制定进食类别。如流食、半流食、普通食物,水肿或高血压的病人低盐饮食或高蛋白饮食,高脂血症的病人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提供糖尿病饮食等。根据医生确定的饮食类别由营养科的工作人员会提前到病床前,让病人或家属选定菜单。有些医院允许患者家属到营养食堂自行定餐。自带饮食需要经过医护人员同意。自带食物要防止患者消化不良或腹泻,尤其是给病人吃香蕉,有时会有腐烂,容易造成腹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术后护理

通常大型手术后病人会被送到监护病房,直到从麻醉中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才送回普通病房。具体时间依手术不同和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异。监护病房不允许亲属进入,送回普通病房后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会允许家属陪床。这时,患者因为手术创伤疼痛,行动不便,大小便、饮食都需要别人帮助。虽然主要是由护士观察病情,但家属也应当注意观察伤口包扎纱布渗血,患者脸色和精神状况,以及其它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对于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在下一章有专门的论述,敬请读者查看)

6.保持病房卫生

陪床人员应当注意保持病房卫生。保持床头柜、地面的清洁,不要在病房中吃花生、瓜子等带壳的食物。果皮、废纸应当放在垃圾桶中。及时清除病人的排泄物,并注意病房的通气,保持空气新鲜。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患者家属带来了陪床用的被褥和衣物,以及躺椅、行军床等堆放在一起,有些陪床将衣物或尿布洗后晾晒在病房中很不雅观。

7.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

有淋浴设施的病房要经常为病人洗澡,但要注意别让病人着凉,没有淋浴设施的话,要经常给病人以温水擦洗身体和洗头;天天洗脚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为病人修剪手脚指(趾)甲和理发剃胡须;保持口腔卫生和会阴卫生,等等。

七、转院

住院病人转院一般有两种情形:病人所在医院没有能力处理该病人而需要转往高级医院;病人或者病人家属要求转院。对于前者一般不会产生异议,而且医院会出车将病人送往所要转入的医院,并且还会派出医护人员一路监护,途中有情况会随时处理。对于后者往往是医院和医生并不认为有转院的必要但病人或者其家属极力要求转院,如果医患之间对此沟通不充分的话,容易产生矛盾,而且医院会让病人办理出院而不是转院,所以患者自行提出转院要慎重,一定要转的话,一方面要和医院协商好,另一方面要在要转入的医院把病房确定好,如果病人病情重的话,要谨慎移动,并且一定要保证在转院途中有医护人员的监护,同时要保持必要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用药抢救。

对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病人,转院前还要确定要转入的医院是该病人的定点医疗机构,如果要转入非定点医疗机构要到社保管理机构申请备案,否则可能无法获得保险赔付;如果要转出本地到外地的医疗机构更要首先咨询社保管理机构了解相关政策,一般来说,即使允许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病人转入外地医疗机构,但对于到外地就医病人的住院时间是有规定的,超出这个时间的费用是不予理赔的,所以病人或其家属要确切知道外地就医的有效时间。

另外,到社保管理机构办理转院申请时要出示病人所在医院所开具的转院证明。

八、住院费用查询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许多医院的病房护士站就都可以查到已经使用的费用,费用余额等,也可以查到每日用药情况清单,有很多医院定期给病人发放费用清单,病人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花费,而且病人出院时住院处给他们一份正式详细的全部费用明细单和发票以作为住院费用报销之用。

第三节 出院后的调养

一、家庭准备

出院前应根据病人情况在家里做些必要的准备。如老年偏瘫患者轮椅,病床,保姆。下肢骨折的患者的拐杖,行动不便上下楼的安排,冬季取暖等问题。

二、家庭调护

病人出院后在没有医生护士的管理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规律的治疗和生活规律?除了患者本身的自觉性外,常常还需要家属的帮助和监督。在家庭环境中,有几件事情必须注意:

1.按照医师的要求,按时服药;

2.出院时医生对病人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必须遵守;

3.生活起居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4.定期到医院复查,出现异常情况时随时到医院复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