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8:03:28

点击下载

作者:石运明,刘三光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肝癌

肝癌试读:

“贴心大夫”要说的“贴心话”

每一本书的开头都有一个“前言”,介绍一下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编写的方法等。《贴心大夫》这套丛书也不例外。既然叫“贴心大夫”,就要向您说几句“贴心话”,使它成为您的知心朋友,身边的医生,健康的顾问。

首先,说一下医学与健康和生活的关系。医学可以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或称为大众科学。因为医学与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谁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都应该学习医学,把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作为人生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

有人把健康比喻为“1”,家庭、事业、爱情、金钱等比喻为“0”,有了“1”作为支架,后面加一个“0”便成为“10”,加两个“0”便是“100”,只要“1”不倒,“0”越多,您拥有的也越多。如果“1”倒了,什么事业、家庭、爱情、金钱等都不存在了,等于“0”。身体是“寓思想之舍”、“载知识之车”,每个人都要珍惜健康的身体。

健康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领导人曾提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的确是这样,特别在农村,疾病是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越得病越穷,越穷越得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医药卫生工作是支持“三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人民的健康和小康建设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工作应该把“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治已病,治未病”,把医学知识教给群众,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基于以上认识,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北出版集团,从医药卫生、出版、科学普及工作方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策划了《贴心大夫》这套丛书。这套丛书作为一项医学科学普及工程,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然会成为党和政府的群众性贴心工程。

其次,介绍《贴心大夫》丛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到医院看病,挂号、排队,终于轮到自己了,大夫问完了病情,或者先开一堆检查、化验单,或者直接诊断、开药。患者还有许多话要问大夫,但看到后面排队候诊的病人以及大夫疲惫的面容,就不好意思再详细询问了,只能带着一头雾水去做检查、取药。这时候,患者多么希望有位大夫能够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讲这种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治疗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后果?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怎么预防等等。《贴心大夫》丛书恰好满足了患者的这一心愿,搭起了医患双方进一步交流的平台,对医生来讲,书不仅仅是门诊工作的延续,而且是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舞台;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书又是获得科学防病治病知识的课堂。

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几百种之多,这套丛书将分批推出,每病一书,按病名确定书名(如冠心病、骨质疏松)。每一本书主要回答六个问题:

1.为什么会得这种病:了解致病的原因,什么情况下什么人易得此病,包括起居、饮食、季节、环境等,为预防打好基础;

2.有哪些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应与哪些病鉴别,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需要做哪些检查:了解检查的目的,知道正常和异常结果怎么看,以及如何配合检查和检查前后应注意的事项;

4.如何治疗:了解本病常规治疗和特殊治疗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和谐关系;

5.疾病的预后和康复:了解本病的预后,如何预防复发,康复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家庭护理、常备药物、合理膳食等;

6.预防:通过介绍该病的病因和种种表现,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病有所了解,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工作。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介绍,掌握该病的知识,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全书在手,做到“小病不出门可自治,大病早就医去医院”。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

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

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读者无所适从;

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这套丛书包括多种病,由于每种病的性质、表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故写法有所不同,每本书的体例不一;又由于作者较多,写作风格各异。这既是各本书的特点,如果从整套书的体例来讲不一致也是缺点。在编写过程中,还是以方便读者阅读为出发点,体例服从不同病特殊性的写法。

人民群众的健康既是工作,更是事业。愿这套《贴心大夫》丛书的出版,能走向社会,进入家庭,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走进医院,进入病房,使医院不仅是医疗中心,同时也是医学宣传教育中心。李恩 于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1月

肝癌知识ABC

肝脏的结构

1.肝脏的位置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我国成年人肝脏的重量,男性为1230~1450克,女性为1100~1300克,占体重的1/40~1/50。在胎儿和新生儿时,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中国人的肝长径×宽径为25厘米×15厘米。

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呈现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右端圆钝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有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上面隆凸贴于膈,由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下面略凹,邻接附近脏器,此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纵沟及横沟。左侧沟窄而深,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右纵沟阔而浅,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窝通过下腔静脉;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

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锁骨中线交于第5肋水平。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部左右肋弓之间露出3~5厘米,贴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时在右肋缘下不易触及肝下界。如果肝上界的位置正常,成人如果在右肋缘下触及肝脏,则为病理性肝大。小儿肝脏下界可低于肋弓。由于肝上面借冠状韧带连于膈,故当呼吸时,肝可随膈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升降可达2~3厘米。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区如受到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导致肝脏破裂。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道,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5叶、4段: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又分为右后叶上下段。肝脏被许多条韧带固定于腹腔内,肝脏表面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着。2.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毫升。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给的1/4来自肝动脉,其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支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因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支循环开放,可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脏的中医概念

接受过中医和西医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对两者理论体系的差异缺乏基本的了解。首先,西医所说的“肝”的概念和传统中医“肝”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常西医所说的肝主要是从解剖学概念来认识,即一般人们心目中所认识的“肝脏”,是一较具体的概念。西医讲的肝脏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单位。肝脏是深藏在人右腹腔深部横膈膜的下面,具有解毒、合成、代谢、排泄及调整血液量的功能的一个人体器官。

而中医学所说的肝,比西医所说的概念更广、更复杂一些,它不仅是指解剖学上的肝脏,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是一较抽象的概念,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等都涉及中医肝的功能范围。同样,中医“肝病”概念也有别于西医所指的肝脏病,中医肝病的范围是以肝与胆的功能失调和其经络循行部位所引起的病症为主,主要是一组病症概念,由于中医肝胆生理功能上的特性及经络循行部位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病症很广。例如,某些眼科疾病在中医诊疗时,常可看到医生说是“肝火上炎”、“肝肾阴虚”、“肝血不足”等等,有些患者则以为自己的肝脏出了问题,但这往往不属于西医肝病的范畴。因而,两者间的概念不能混淆。

我们平日讲的乙型肝炎是指西医学上所讲的肝脏被病毒侵入引起发炎的病变。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容易有“肝火旺”的症状,但有“肝火旺”症状的人不一定就有肝炎的病变。要了解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或有无肝炎病毒的感染,必须靠抽血检查才能得知,而非靠中医的主观判断。相反的,要了解中医的“肝”是否有问题则非靠抽血检查,而是靠中医师的主观判断,现代中医则可靠生物能等仪器的检查作为佐证。

总之,中、西医学对“肝”的定义完全不同,对肝病的认识也就产生很大的差异。如果怀疑有肝病时最好先到医院接受抽血检查,以确定是否真有肝脏的毛病。不论接受中医或西医疗法,治疗疾病时必须“辨证论治”,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物。若确定有肝脏毛病时,定期的健康检查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合成车间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排出量的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1200毫升。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1)肝脏与胆汁分泌: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每天有600~1100毫升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2)肝脏与糖代谢:单糖经小肠黏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一般成人肝内约含100克肝糖原,仅够禁食24小时之用。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3)肝脏与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供全身各器官组织需要。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由于血浆蛋白可作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的更新之用,所以,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作用对维持机体蛋白质代谢有重要意义。肝脏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肝病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氨可升高。(4)肝脏与脂肪代谢: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此反应可被肝脂肪酶加速。甘油可通过糖代谢途径被利用,而脂肪酸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5)肝脏与热量的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身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在各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高0.4~0.8℃,说明其产热较大。(6)肝脏与维生素、激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1612素E、维生素K、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醛固醇和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出现肝掌、毛细血管扩张等临床表现。(7)肝脏的解毒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毒性物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解毒主要有4种方式:①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脱氧作用。②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③蓄积作用。④吞噬作用。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8)肝脏与人体的抵抗力: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静脉窦内皮层含有大量的枯否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门静脉血中99%的细菌经过肝静脉窦时被吞噬。因此,肝脏的这一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9)肝脏与血液循环: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10)肝脏与凝血:肝脏是人体内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向。(11)肝脏再生:成人肝脏重达1500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而且1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量亦高达1000毫升以上。肝脏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严重伤害,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照常从事其工作。实验证明,把鼠肝切掉一半后,老鼠照常进食并且朝气蓬勃地活着,检查其肝功指标往往仍正常。在人类,若肝脏内长了大小不等的多个瘤块,或癌肿已使肝脏变形,但只要这些占位性病变不压迫汇管区,只要尚存300克以上的健康肝组织,患者饮食方面仍无明显症状,肝功能也无太大障碍。经手术切除肝脏75%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同样的狗需8周,人类则需4个月左右。由此可见,肝脏具有其他器官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再生和恢复能力。

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肿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继发性肝癌是指身体其他部位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的癌肿,又称转移性肝癌。尤以腹部内脏癌肿转移多见,如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子宫癌及卵巢癌等,其次有乳腺癌、肺癌、肾癌、鼻咽癌等。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肝癌是一种病程短、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我国肝癌为欧洲的5~6倍。近年来,世界各地肝癌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我国江苏省启东县的发病率一直居首位。非洲撒哈拉以南和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欧美大西洋肝癌的发病率较低。

肝癌的病因复杂,98%的肝癌患者曾感染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具有家族史,虽不属于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是有家族史的比一般人群高数10倍。肝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30~50岁为最多,男女比例为2∶1~5∶1。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模式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东南沿海为高发区,以福建、广西、上海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

肝癌是世界上第六位最常见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1996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54万例肝癌患者,占癌症新病例的5.2%。肝癌的发病在世界上地理性分布的差异最大。在工业发达国家肝癌的发病较少见,而在发展中国家肝癌的发病较为常见,占全球发病患者数的80%以上。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占全球的55%以上。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主要病因。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其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高发有关。

其他致肝癌危险因素是:饮酒、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和引用被污染的水;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有机磷农药等可疑致癌物质。

肝癌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当患者出现自觉症状而就诊时,多属中晚期,预后不佳。未经治疗的患者常半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到5%。

在美国,5年生存率也不到6%,其他发展中国家肝癌的生存率较低。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1996年全世界死于肝癌的人数为53.6万,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7.5%。

肝癌的自然病理过程

我们一般认为的早期肝癌是指没有肝癌的症状和体征(如摸到肿块等)。因为没有任何表现,所以又称为“亚临床期”。晚期,是指有黄疸、腹水或肝外转移的病例。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则称为中期。简单地说,早期肝癌没症状,有症状的已经不是早期肝癌。肝癌早期由于没有症状,患者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这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虽然在病情发展后能产生症状,但常见的症状如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等,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类似。肝癌又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所以,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以能早期诊断肝癌,早期治疗。肝癌高危人群是指:有肝病史、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化或有慢性肝炎、年龄为40~60岁者。

关于肝癌分期的标准1977年我国曾拟定过1个I、Ⅱ、Ⅲ期的分期标准,简便易记,但Ⅱ期的跨度过大。因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在1998年大连会议所提出的分期的基础上参照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如下分期建议:

I期:1或2个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局限在肝脏1叶,无门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A级。

Ⅱa期:1或2个肿瘤、直径5~10厘米、局限在1叶,或小于5厘米、在2叶。无门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A或B级。

Ⅱb期:1或2个肿瘤、直径大于10厘米,或3个肿瘤、直径小于10厘米,在1叶;1或2个肿瘤、5~10厘米,在2叶。无或分支有门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A或B级。

Ⅲ期:癌结节大于3个,或直径大于10厘米,或在2叶;癌结节1或2个、直径大于10厘米、在2叶。门静脉主干有癌栓,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C级。

肝癌的自然病程:据国内一组经病理证实而未经手术切除的亚临床期肝癌的观察,以出现低浓度AFP至亚临床肝癌诊断确立(早期);自亚临床期出现临床症状(中期);自有临床症状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或恶液质(晚期);自晚期至死亡,其中间隔时间分别为10、8、4和2个月,相加至少为24个月。过去认为肝癌病程短,仅3~6个月,实际上这仅反映了相当于晚期的肝癌病程。

肝癌肿瘤的大小,治疗方法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材料,根治性切除者5年生存率达53.0%,其中多为小肝癌或大肝癌缩小后切除者;姑息性切除5年生存率仅12.5%;药物治疗少见生存5年以上者。早期肝癌体积小、包膜完整、瘤栓少见或无、肿瘤分化好、远处转移少,机体免疫状态较好,这些均是进行手术根治的有利条件。中晚期肝癌虽经多种综合措施治疗,但获得根治性治疗机会少,预后较差。

哪些人容易得肝癌

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为癌病致死率的第三位,而我国肝癌的发病(死亡)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有如此高的肝癌发病率呢?这就要说到肝癌的致病原因,较为公认的有:1.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病毒。全世界约有3亿HBV携带者,我国约有1.2亿HBV携带者。全世界每年有25万~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的疾病。每年肝癌新增病例可达30万。(2)丙型肝炎病毒(HCV)是1989年确定的肝炎病毒,大部分是由于输血引起的。40%~50%HCV感染者可以发展成为慢性患者,部分发展为肝癌患者。在发达国家流行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不是肝癌的主要原因。肝癌患者中抗-HCV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日本最高,尽管个别地区除外,HCV阳性肝癌比例不高,但不能忽视HCV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2.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菌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花生、玉米和稻谷等是最好的繁殖场所。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如受潮、通气不当、堆积时间过长都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从发生黄曲霉菌中毒的地区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3.饮用有机化合物、藻类毒素污染的水

在肝癌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县和海门县、上海南汇县等,饮用宅沟水、塘水者其肝癌死亡率明显高于饮用井水者,尤其饮用深井水者肝癌死亡率最低。科学家研究发现,塘水和宅沟水中的水藻毒素是一种强的促癌因素。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水中还有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物。4.吸烟

在某些乙肝感染发病率很低的发达国家里,吸烟可能是肝癌一个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研究报道,吸烟可使肝癌发病率提高1.3~2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有某一高水平的吸烟指标(PAH-DNA),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肝癌的发病危险比阴性对照高20.3倍。5.饮酒

尽管没有试验证据表明酒精本身是致癌的,但饮酒和酒精性肝硬化可以增加发生肝癌的危险性。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饮酒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较常人高数倍。6.电离辐射

据统计,在1930~1950年暴露于诊断性二氧化钍发生肝癌的危险增加13~126倍。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

肝癌的发病率

远高于正常人群。7.职业

研究表明,暴露于氯乙烯和无机砷的职业人员发生肝血管肉瘤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发现这两种化学物质与某些肝细胞癌和胆管肉瘤有关系。8.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生活变故如丧偶、亲人病逝等负性事件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怀疑、忧虑等个性特征也是肝癌发生的独立因素。肝癌的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发生约26万例。肝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某研究表明其性别比例约为2∶〖KG-*2]1。我国肝癌的分布: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部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部,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即使同一高发区,肝癌分布也不均匀,如启东市吕四区发病率较低,而江海区一直较高。

肝癌的死亡率

据全国死亡回顾调查显示,我国肝癌男性平均死亡率为14.52/10万,女性为5.61/10万,我国每年有9万~10万人死于肝癌。男性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宫颈癌和食管癌,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

肝癌的高危人群

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指在流行病学范围内,那些有发生肝癌的高度危险的人群。也就是说:在肝癌的高危人群中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以下属肝癌的高危人群:(1)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中老年人。(2)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史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持续的慢性炎症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3)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的肝硬化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由丙肝到肝癌一般需20~25年。(4)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人群。(5)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6)有长期饮酒、吸烟史的人群。(7)长期以发霉变质的粮食为主食的人群。(8)长期饮用污染水质的人群。(9)肝癌高发区的居民,特别是30~50岁的男人。

高危人群的监测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应定期查甲胎蛋白(AFP)值,最好每年2次,至少每年1次。(2)HBsAg阳性携带者,同时兼备其他危险因素,如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者,应每4~6个月做1次AFP检测和B超检查。(3)在每年一度的健康查体(通常为中年人)中加入AFP和B超项目。

为达到早期发现小肝癌的目的,应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与群众的宣传教育,属于高危人群对象者应主动定期到医院检查AFP和B超,并积极参加每年的健康查体。

肝癌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在肝癌高发区内,有很多肝癌患者家中均有家族肝癌史,也有一个家庭中发生几例肝癌的聚集现象。有资料表明在259例肝癌患者家庭中,有2人以上患肝癌者有40家,占15.4%,甚至有的家庭先后患肝癌者有9人之多,几代人中多出现肝癌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的这种家族聚集现象中,这些家族中同时也存在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聚集现象。患乙、丙、丁型肝炎的父母,特别是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有70%~90%成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易导致长期或终生带毒。如果婴幼儿期不能有效地除去乙肝病毒,则会引起慢性持续性感染,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乙型肝炎的子女会再将乙肝病毒传给下一代,再下一代也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因此,肝癌患者的家族聚集性主要是由乙肝病毒的聚集所造成的(即饮食条件相同加上疾病相互传染)。

目前,没有肯定的证据支持肝癌会遗传。

肝癌有高发区

在国外,肝癌主要流行在东南亚和东南非,非洲一些国家肝癌发病率也较高。如莫桑比克的洛伧索马贵斯,南非的斑图,尼日利亚的伊巴丹,新加坡的中国血统居民。而欧洲、美洲及澳洲肝癌的发病率很低。

在国内,肝癌高发病区主要有东南沿海地区,肝癌的发病率比内地高。高发区主要有以下地区:广西的隆安、扶绥,福建的厦门、同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以这些地区为中心,以同心圆递减规则向周围扩散。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温暖、潮湿、多雨。

肝癌较集中地分布于这些地区,提示环境因素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这些地区存在有某种强烈的致病因素。

肝癌没有传染性

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目前,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尽管肝炎病毒、黄曲霉菌毒素及其他化学致病物质与肝癌的发病有重要关系,但肝癌患者并无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排出,因此,肝癌没有传染性。

与肝癌患者接触密切的人患肝癌的危险性并不比不接触肝癌的人大。因此,肝癌患者无需采取隔离措施,而接触和护理过肝癌患者的人,也不必担心被传染肝癌。

应当指出,我国的肝癌患者不同于欧美的肝癌患者,多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生肝癌。由于乙型肝炎可以通过密切接触而相互传染,因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从而阻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但不可误认为肝癌有传染性。

肝癌的发病机制

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来自全世界的生态学、流行病学、实验室及动物学的大量资料确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指标,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

最近研究充分证明,丙型肝炎与肝癌相关。以后的多项研究也证明,肝癌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很大的相关性。

肝炎病毒感染(尤其乙型病毒感染)可引起肝脏大结节性肝硬化,部分患者由于肝细胞受到肝炎病毒侵袭而发生坏死—再生—增生—修复,或形成增生性大结节——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既有启动作用,又有促发作用。整合病毒DNA可使宿主的基因组发生改变,如宿主基因缺失、重排及加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等。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在它寄生的部位肝内二级胆管引起胆管上皮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再生—上皮细胞增生—腺瘤样组织形成—肝胆管细胞癌。

最近研究发现,过度吸烟与不吸烟比较,吸烟与原发性肝癌有弱的或中度的正相关。有些研究证据表明,吸烟会使肝癌危险性增加主要是HBsAg阴性的肝癌。所以,吸烟可能是与病毒不相关的肝癌地区的危险因素。

在化学致癌物中,如黄曲霉毒素、特殊职业毒物接触、吸烟、亚硝酸等也可诱发潜在性致突变性改变,并可加重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改变。肝癌发生顺序如下:正常肝细胞—慢性病毒感染—广泛的肝细胞死亡—代偿性肝细胞增生—肝硬化—特异性基因缺失的细胞生长—扩张性克隆环境—肝癌。

肝癌病例家族聚集现象,除共同生活环境因素外,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其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

总之,目前已确定的肝癌病因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经常大量饮酒,致使肝脏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可增加肝癌发病的危险性。食用污染黄曲霉菌毒素的食物可增加发生肝癌的危险性。

肝硬化能诱发肝癌

有资料表明,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100%,其中有些患者虽无明显的肝硬化表现,但病理学检查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在我国,大多数的肝硬化是由慢性乙型肝炎演变而来的。

近年来,又发现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丙型肝炎并不低于乙型肝炎。在病毒慢性感染的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清除病毒的能力也不断地降低,反复的肝细胞坏死、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最终演化为肝硬化。在肝细胞增生的过程中最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肝细胞恶变,因此,肝硬化能引发肝癌。在欧美国家,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肝硬化,是肝癌的最大祸首,酗酒者患肝病的危险性高出一般人的10%~20%。

有人提出,肝癌发生模式:慢性肝炎—肝硬化—局灶性腺瘤样增生—肝癌。

尽管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肝硬化患者迟早都会发生肝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极度降低,不能及时清除恶变的肝细胞时,才会发生肝癌。

肝癌有哪些表现

肝癌早期有症状吗

肝癌起病常隐匿,早期发病时患者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明确的体征,多在肝病随访或体检普查中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及B型超声检查偶然发现,此期称为亚临床期肝癌。而且约30%的晚期肝癌患者也暂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常有家属问,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正常人一样,是不是还没到晚期?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肝癌的常见症状

(1)肝区疼痛。右上腹疼痛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胀痛、钝痛、刺痛,有时向右肩、右背、右腰部放射,钝痛为癌肿迅速生长,肝包膜绷紧所引起,腰、肩、背等疼痛是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所至。一般情况下,肝区疼痛说明病情较重。(2)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及肠功能紊乱可致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腹胀亦可因大量腹水所致。腹泻也是肝癌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国内外均有报道,发生率较高,易被误认为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还可导致消化不良、嗳气、恶心等症状。(3)上腹肿块。肝癌患者的上腹部常可摸到巨大的肿块,常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这是逐渐长大的肿瘤块,此时肝癌已到中晚期。(4)乏力、消瘦、全身衰竭,少数呈恶病质。肝癌患者常较其他肿瘤患者更感乏力,此症状与慢性肝炎患者相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导致能量不足,或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使得代谢障碍、某些毒素不能及时灭活,或由于肝癌组织坏死释放有毒物质造成。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系由于肝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和肿瘤细胞消耗所致。随着病情的发展,消瘦程度可加重,严重时出现恶病质。(5)发热。一般呈持续低热或弛张型高热,37.5~38℃,偶尔达39℃以上,发热与癌肿坏死组织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造成高热。(6)鼻出血、牙龈出血、全身淤斑等出血征象。肝癌患者常有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它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为多见。(7)转移灶症状。常转移至肺、骨、肾上腺、胃、腹膜、脑及区域淋巴结,可以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肿瘤转移之处有相应症状,有时可成为发现肝癌的最初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可引起肺梗死,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和严重呼吸困难。癌栓阻塞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还可出现严重下肢水肿和顽固性腹水。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亦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8)全身症状。肝癌细胞代谢异常或癌组织与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征,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常见的有:①自发性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系因肝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或分泌一种胰岛β细胞刺激因子,或肿瘤抑制胰岛素酶,使糖原储存过多;亦可因肝癌组织过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症严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导致死亡,正确判断和及时对症处理可挽救患者生命。②红细胞增多症:2%~10%患者可发生,可能系循环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③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早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卟啉代谢紊乱有关。

肝癌的体征及并发症[]1.体征(1)肝大:占94%,1~3个月内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边缘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肿物,部分伴有明显压痛。(2)脾大:多见于合并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患者。(3)腹水:属于晚期体征,约半数为血性腹水,可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静脉及门静脉癌栓所引起。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有下肢水肿,轻者发生在踝部,严重者可蔓延至整个下肢,甚至渗液从患者大腿皮肤渗出。造成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压迫下肢静脉或癌栓阻塞,使静脉回流受阻。轻度水肿亦可因血浆清蛋白(白蛋白)过低所致。(4)黄疸:晚期体征,1/3患者有梗阻性黄疸,并进行性加重。(5)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此为肝硬化的体征。(6)转移灶体征:转移部位不同,有其相应体征。2.并发症

肝癌的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并存的肝硬化引起,常见于病程晚期,故常常是致死的原因。主要并发症有:(1)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为9%~14%,破裂限于包膜下,引起急骤腹痛,肝脏迅速增大,血液破入腹腔引起急腹症。轻者经数天出血停止,疼痛逐渐减轻。严重者有出血性休克,直致死亡。(2)消化道出血: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1%。合并肝硬化或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因出血性休克或肝性脑病而死亡。也可因胃肠黏膜糜烂、凝血机制障碍等原因造成消化道出血。(3)肝性脑病:为终末期的并发症,占死亡原因的34.9%,消化道出血、放腹水、感染、利尿剂及损害肝脏药物的应用、电解质紊乱均可诱发肝性脑病。(4)继发感染、血性胸腔积液及腹水:膈面肝癌可直接浸润膈肌或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引起血性胸腔积液,常见于右侧。

肝癌的腹水是怎样产生的

腹腔脏器晚期肿瘤可有大量腹水产生,而有些早期肝癌也伴有腹水,这主要是由于肝癌常常继发于肝硬化的基础上,严重肝硬化产生的门静脉高压症也可形成大量腹水。腹水出现时可有腹胀,大量腹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肌抬高压迫胸腔,造成呼吸困难。

肝癌造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水的机制有:(1)肝静脉回流不畅,造成肝脏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过多的淋巴液经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溢至腹腔,形成腹水。(2)门静脉高压导致所属毛细血管压升高,肠壁及肠系膜水肿,继而水肿液漏至腹腔。(3)肝脏功能不足时,体内抗利尿激素不能在肝脏有效灭活,这些抗利尿激素在体内水平增高,造成尿量减少,体液增加,形成腹水。(4)肝硬化加重肝功能损害,导致白蛋白合成障碍,造成白蛋白减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大量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这是肝硬化时产生腹水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肝癌晚期也可产生腹水。当癌肿广泛转移至腹膜,癌细胞浸润腹膜造成大量液体渗出,形成癌性腹水。癌肿转移至门静脉或肝静脉时,导致门静脉高压症,也可形成大量腹水。

总之,肝癌患者合并大量腹水时,说明肝癌已属晚期或肝功能严重受损,一般失去了手术切除癌肿的机会,治疗效果较差。

为什么有的肝癌患者大吐血

肝细胞肝癌常常继发于肝硬化基础上,肝脏硬化使门静脉血流受到阻碍,发生淤滞,使门静脉系压力增高,临床上称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有的晚期肝癌患者可出现门静脉癌栓,同样可引起门静脉血流受阻,产生门静脉高压症。另外,有部分肝癌患者肿瘤发生坏死破裂出血,溃破入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后也可引起呕血。

当门静脉高压症时,为了疏通淤滞的门静脉血到体循环去,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间存在的交通支逐渐扩张,形成曲张的静脉。临床上特别重要的是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与奇静脉分支间交通支,也就是食管胃底静脉丛的曲张。这一交通支离门静脉主干最近,离腔静脉主干也最近,压力差最大,经受门静脉高压也最早、最显著。由于黏膜因静脉曲张而变薄,易被粗糙食物所损伤;又由于胃液反流入食管,腐蚀已变薄的黏膜;特别在恶心、呕吐、咳嗽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门静脉压也随之突然升高时,就可导致曲张静脉的突然破裂,发生急性出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后均可造成黑便,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是由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如果出血量大,可出现呕血,呈咖啡渣样,这是由于血液经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当出血特别多时(一般超过400毫升),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为鲜红色兼有血块,出现大呕血。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大量呕血,除可造成急性失血性休克外,还可加重原已有损害的肝脏功能,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除积极治疗肝癌外,还应采取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措施,预防大量呕血。

为什么有的肝癌患者全身皮肤发黄

有的肝癌患者会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体内血清胆红素增高造成的,医学上称为黄疸。黄疸一般首先表现为巩膜黄染,然后全身皮肤黄染,并且逐渐加重。血清胆红素分为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通过肝脏处理后变为溶于水的结合胆红素。

肝癌患者由于癌细胞广泛在肝内播散或严重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广泛损害,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大量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患者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血中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呈浅黄至金黄色,尿色加深,粪便呈浅黄色。

有些肝癌肿瘤可以直接压迫侵犯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或在胆管内形成癌栓,压迫胆管造成胆汁排泄障碍,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毛细胆管因胆汁淤积而破裂,胆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血液,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造成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皮肤呈暗黄、黄绿色;皮下神经末梢受到结合胆红素刺激,可出现剧烈的皮肤瘙痒,甚至瘙痒发生于黄疸出现前;大便呈浅灰色或白陶土色,小便呈浓茶色。

黄疸还可由于溶血等原因造成。另外,过量进食高胡萝卜素食物(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非疾病原因也可造成皮肤黄染,需要与黄疸性疾病相鉴别。黄疸一般首先表现为巩膜黄染。当出现巩膜和皮肤黄疸,需要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早期治疗。

相关的检查与诊断

诊断肝癌的依据是什么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分为病理学诊断和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是依靠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或通过肝脏穿刺得到的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这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准确的标准。但我们需要为手术前或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诊断清楚,所以一般所依靠的是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包括:(1)临床表现:中年以上,尤其有肝病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上腹饱胀、食欲下降、消瘦、乏力、低热等,应该高度警惕。如果进行性肝大,摸到肝区有肿块或结节,质硬有压痛,应该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这是当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而且重要的方法。血清AFP≥400微克/升,或AFP>200微克/升持续8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以考虑肝癌的诊断。(3)影像学检查:原发性肝癌在B超、CT、MRI、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上都有较典型的表现,可以帮助诊断。B超检查可显示直径2厘米以上的肝癌,对早期定位诊断有很大价值。B超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已广泛用于普查肝癌。最近发展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分析测量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质。CT、MRI可显示直径2厘米以上的肿瘤,如结合肝动脉造影,对1厘米以下肿瘤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因此是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如果通过以上各项检查仍不能确定诊断,但又高度怀疑的患者,可以考虑做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或直接做剖腹探查,对可疑肝脏肿瘤做病理学检查,就可以确诊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进展比较快的恶性肿瘤,一般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平均为3~6个月,少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不到3个月死亡,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切除。原发性肝癌在早期一般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到症状出现时大多已属晚期。定期体检,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没有症状的原发性肝癌,这一点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内资料表明,对高危人群进行肝癌普查,其检出率是自然人群普查的34.3倍。对高危人群检测甲胎蛋白结合B超每年1~2次是发现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肝癌高危人群是指:有肝病史、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化或有慢性肝炎、年龄为40~60岁者。

总之,对于上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必须合理应用,全面分析,尽快做出早期诊断和定位诊断,才能够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原发性肝癌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肝硬化发展较慢,多有肝炎病史,有特殊的体征,如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蛛(蜘蛛痣)、肝掌等。肝硬化患者AFP多为阴性,少数活动性肝病患者也可升高,但通常持续一段时间后很快下降,并常常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严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或低浓度阳性肝癌不容易和肝硬化相鉴别,需要动态观察AFP浓度变化,反复查B超、CT、MRI或肝动脉造影等,一般还是可以鉴别的。(2)继发性肝癌:以消化道肿瘤转移至肝脏最常见,如胃癌、大肠癌等,多有原发癌病史。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较慢,AFP检测一般为阴性,多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除较轻的肝脏病变症状外,多为原发癌的相应症状,通过相关检查可发现原发癌肿病灶。继发性肝癌同原发性肝癌在CT、MRI和肝动脉造影等检查上有不同的表现。(3)肝脓肿:急性肝脓肿有寒战、高热等临床表现,容易同原发性肝癌相鉴别。而慢性肝脓肿吸收机化后同肝癌不易鉴别,但前者多有急性感染病史,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或穿刺吸脓等可以确诊。(4)肝脏良性肿瘤:甲胎蛋白阴性肝癌需与肝血管瘤、肝囊肿、肝棘球虫幼病(包虫病)、脂肪瘤等良性肿瘤相鉴别,其中肝血管瘤最常见。肝脏良性肿瘤一般没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借助B超、CT、强化CT、MRI以及肝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

此外,原发性肝癌还需与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相鉴别,如来自右肾、右肾上腺、胰腺、胃、胆囊等器官的肿瘤。

B超诊断肝癌

超声显像以其显示实质软组织脏器病变的灵敏度高和对人体组织影响小两大特点,以及费用低廉而广泛用于临床。B超下肝细胞癌具备以下特征:①声晕具有清晰的肿瘤包膜,结节中心呈比较均匀高回声而邻近包膜部位为一低回声暗环为“声晕”,系纤维包膜或肿瘤周围血管。②结节中结节:在高回声型肿瘤区内具有不同回声的结节,提示肝细胞癌中生长的新瘤灶。超声显像可确定肝癌位置,并可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内是否有癌栓形成,了解肿块与大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否癌肿播散及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对术前确定治疗方案,估计切除可能性及选择肝动脉栓塞适应证和术后监测复发均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广泛用于临床,除显示占位病变外尚可显示测量进出肿瘤的血流,以鉴别占位病灶的血供情况,推测肿瘤性质。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和瘤内局部注射已广泛用于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采用高分辨率的术中超声显像可精确定位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肝癌

在各种影像检查中,CT最能反映肝脏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从病灶边缘情况可了解其浸润性,从门脉血管的癌栓和受侵犯情况可了解其侵犯性,CT被认为是补充超声显像估计病变范围的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肝癌的CT平扫表现:病灶一般为低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部分病灶周围有一层更低密度的环影。结节型边缘较清楚,巨块型和混合型边缘多模糊和部分清楚。增强表现: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后病灶和肝组织密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谓之增强。包括:(1)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动态扫描或螺旋CT快速扫描,早期(肝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增强,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时间10~30秒,随后病灶密度迅速下降,接近正常肝组织为等密度,此期易遗漏;病灶密度继续下降肝组织呈低密度灶,此期可持续数分钟,动态扫描早期增强图易于发现肿块直径小于1厘米或1~2厘米的卫星灶,亦有微小病灶的发现。(2)非动态扫描:普通扫描每次至少15秒以上,故病灶所处肝脏层面可能落在上述动态扫描的任何一期而呈不同密度,极大部分病灶落在低密度期,因此病灶较平扫时明显降低。门静脉系统及其他系统受侵犯的表现: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系统癌栓形成率高,增强显示未强化的癌栓与明显强化的血液间差异大,表现条状充盈缺损致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血管不规则或不显影像。少数患者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肝门侵犯可造成肝内胆管扩张,偶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水等。肺部转移在胸部CT检查时呈现异常,比X线胸片敏感。

近年来新的CT机器不断更新,CT检查技术也不断改进,尤其是血管造影与CT结合技术,如肝动脉内插管直接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的CT-Angiography(CTA),于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注射造影剂于门静脉期行CT断层扫描(CTAP),以及血管造影时肝动脉内注入碘化油后间隔2~3周行CT平扫的Lipiodol-CT(Lp-CT)等方法,对小肝癌特别是1厘米以下的微小肝癌的检出率优于CT动态扫描。但上述多种方法中仍以CT平扫加增强列为常规,可疑病灶或微小肝癌选用CTA和CTAP为确诊的最有效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