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05:18:56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试读:

前言

那是童年时代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们时常躺在家乡的草坪上,仰望着美丽的星空。那闪闪烁烁的星星,有的明亮,有的灰暗,但都眨眼眨眼地看着我们。偶尔还能看见一颗颗流星划过,无影无踪地消逝在天边的夜色里。大人们说流星会带来灾难,使我们感到了害怕。小小的星星,带给我们童年多少思考与多少幻想啊!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也看清了人类历史的天空,那是群星闪烁,星光灿烂,使我们感到人间的美好和光明。当然也有流星划过,果真给人类带来了不小罪恶和灾祸。真可谓,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英雄流芳百世,狗熊遗臭万年。这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啊!

在我们人类历史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英雄人物,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书写着世界,推动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乱世恶魔,他们是人间的虎豹豺狼和亡命暴徒,唯恐天下不乱,制造着人间灾难,践踏着人类文明。他们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以一己之私心而放之四海,以一人之狂妄而加之全球,简直野心勃勃,横行于世,然而最终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成了人类的跳梁小丑,落得成了人间的笑柄。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有人成了人间英雄,却使有人成了人间恶魔呢?这是不得不思考的深刻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让英雄辈出,让恶魔永远消失,才能更加体现我们人类社会的高度智慧和文明。

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的最新资料和研究,特别编撰了这套《世界巨人传》。有针对性地精选了世界近现代著名的具有雄才伟略的政治家,他们是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撒切尔夫人。同时精选了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他们是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朱可夫、巴顿、布莱德雷、麦克阿瑟、马歇尔。还精选了世界近现代的臭名昭著的枭雄悍将,他们是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山本五十六、川岛芳子。

我们精选编撰这些世界巨人的传记,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是采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小故事来表现他们的人生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人生追求的完整过程,以便引起我们读者的深深思考。

同时,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主要精选编撰了“二战”时期的世界著名巨人的传记,相信具有特别的深刻意义。广大读者阅读这些“二战”巨人传,能够加深对“二战”有关人物命运与世界和平等问题的思考,能够起到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罪恶战争席卷全球,世界当时人口总数的80%约20亿人口受到波及。

通过全世界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通过代表对垒双方巨人斗智斗勇的较量,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和平战胜了灾难,人类迎来了新的希望。在这场人类命运终极大较量中,人类的高超智慧和巨大力量,简直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又是集中体现在对垒双方代表的巨人身上,那更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此,我们广大读者阅读这些世界巨人的传记,一定能够获得智慧的神奇力量。第一章青年时代

我喜欢争论,我喜欢辩论,我不希望任何人干坐在那儿,一味地附和我,那不是他们的工作。——撒切尔夫人年少时的平民生活

历代历届英国首相自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到现在,只有一点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即对他们执政期间所发生的每个灾难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尽管一个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或遭遇的失败从理论上讲是集体的事,但责任最后实际还是在唐宁街10号,还是落到现任首相的头上。

这对首相虽说不公平,然而却可使人们判断他们作出的决策正确与否。这种情形使得大多数首相在任期结束时都看上去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老出10岁,显得面色苍白、体态臃肿,而且精力衰竭。

然而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她职期间却是个例外,她不仅在治国成绩上文治武功、成绩斐然,而且变得更有力、更大胆、更加容光满面,在唐宁街10号安然度过了一个个年头;并且在1983年6月9日竞选连任胜利后,带着一种长久以来就曾注视着梦寐以求的某种神圣东西的战斗者的坚定信念开始了她的第二个任期。

1979年5月,她成为英国第一个女首相。首相的生活足以使强壮的男子不堪重负。而她一周工作7天,每天规定工作20小时。她朋友很少,没有什么嗜好,除了家庭,她对任何政治以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姑且不论她关于医治英国病的论点正确与否,单就她对她自己的信条的矢志不移,也是令人钦佩的。她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政治上丝毫不讲妥协。

她对世界的看法非常简单,这个世界之正确与谬误、善与恶从来▲撒切尔夫人就是泾渭分明,决不存在中性。这是一幅深深染上了基督教的基本信条色彩的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她看到了欧洲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潮流是20世纪的一大威胁。

在从政之初,她并没有想当首相的雄心。她曾想寻找某个什么人,希望通过他把她非常热爱的祖国从社会主义的威胁中拯救出来。当她发现在保守党领袖中没有人具有勇气冒着声名扫地的危险,以采取可能会不得人心的必要手段来扭转这种潮流时,她自己就站了出来。

她曾说:“如果没有什么人对我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我这人就没味儿了。世界上每个人一生中所干的事都会招来物议,如果你只是想博得人们的喜欢而不愿惹来攻击,那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以无所事事而终吧。”

玛格丽特企图恢复某些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价值观念,并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自尊自爱,自力更生。永远想着帮助他人、永远想着改善自己,并且通过勤奋工作来达到这一点。他们应决心成为这个社会出类拔萃的成员,这并不是有什么人要他们这么做,而因为那是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对自己的家庭负起责任,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那对我来说就是具备了一种优良社会的基础了。”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从小就培养起了这种价值观念,还在父亲的膝头上就懂得了对企求名望的蔑视,她领导这个国家时所体现出来的性格和态度都是来自她的家乡格兰瑟姆,来自她那青少年时期孤独而又有些沉闷的家庭气氛,来自她那严厉而又专制的父亲。

玛格丽特的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店主,她是他与他的妻子的第二个女儿。她的父、母亲是严谨而又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在林肯郡小市镇的贫民区中一个热闹的十字路口开设一家食品杂货店。他们的每一样财产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精打细算的结果。

这种可贵的家风继承了玛格丽特外祖母那维多利亚式的严谨、廉洁和一丝不苟地工作的思想,并且支配着她的生活,尽管这种思想显得有些过时,她一有机会就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她的外孙女们。在玛格丽特生活的最初10年中,她的外祖母与她家一起生活,而她深深影响了玛格丽特价值观念的形成。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兹,也就是后来的撒切尔夫人出生,她出生在英国的格兰舍姆镇一个并不算富有的小业主家庭,她家世代都信仰基督教。

这个小镇始建于撒克逊时代,那还是丹麦人建设的一个地区中心。在12世纪期间,北大路开始改道,从镇中间穿过,从此,在地图上就标明了格兰舍姆小镇的位置。这个小镇,交通运输一直是它的主要行业。

在18世纪时,在小镇开凿了运河,从外地把煤、焦炭和石头等都运进了格兰舍姆小镇,同时也把玉米、面粉、麦芽、羊毛和牛奶等源源不断地运了出去,小镇从此有了可靠的经济收入。

但是,格兰舍姆小镇大规模的发展,那还是在1850年修建了铁路之后。铁路的运输带动了小镇大的发展。

在格兰舍姆镇上,最具有特点和最有意义的建筑,是那金碧辉煌的市政大厅,还有耸立在它前面的格兰舍姆最著名的儿子伊萨克·牛顿爵士的一座塑像。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只是一个小店主,她的母亲比阿特丽斯·史蒂芬森在出嫁前做过裁缝。上溯家谱,她的祖父是鞋匠出身,外祖父当过铁路路警。从各种情况看来,这只是一个不很富裕的笃信基督教的小业主家庭。

所以说,撒切尔夫人绝非生来的统治者,她缺乏先天条件,没有丘吉尔等多数保守党领袖那样显赫的家族背景。但正是这样的闭塞小城镇,这样的仅够温饱的小业主家庭,这样的勤劳俭朴、乐于助人的父母,才塑造了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品德,培养了她那无坚不摧的勇气与高度的责任心,形成了她那套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念。

玛格丽特的父亲有7个弟妹,他是大哥,13岁时就被迫辍学外出谋生。由于手头资本有限,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只好从事食品杂货买卖。他跟比阿特丽斯·史蒂芬森结婚后,夫妻俩全力以赴地经营一爿小食品店,过着克勤克俭、聊以糊口的生活。

据撒切尔夫人后来回忆,当时她家既没有房前花园、浴室和室内厕所,也没有热自来水,家具都是一些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笨重、过时的低档品,厨房面积很小。所以,罗伯茨在当时确是英国千万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之一。

但是,维系这一平凡之家的男女主人,却都很不平凡。艾尔弗雷德·罗伯茨的生活方式、道德信念、思想作风都在幼小的玛格丽特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50多年后,当撒切尔夫人搬进英国首相府伦敦唐宁街10号时,她一再表示,她的信仰和使她获胜的信念与父亲的教诲和罗伯茨家族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息息相关。

她说道:“我把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父亲。”而当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五年之后,她在大不列颠的权威如日中天,在国际舞台上也声势显赫,但她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对自己在格兰瑟姆的丰富童年生活迄未须臾忘怀。

她在答复电视记者的提问时,曾不胜感慨地回顾道,她一生念念不忘的,是父亲那“正直诚实的品德”。她说道:“他教导我必须首先寻求我的信仰,然后把它付诸实践。在关键问题上不要妥协让步。”

的确,撒切尔夫人学习做首相,正是从学习她父亲开始的,是从格兰瑟姆的童年生活开始的。

根据玛格丽特的记忆所及,她父亲在辛勤经营食品店的同时,贪婪地猎取知识。罗伯茨先生是“她所熟悉的人中读书最多的人”。他广泛阅读政治类书籍,平时还爱看传记和历史方面的书。罗伯茨夫妇除是严谨、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外,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教会活动。

罗伯茨先生也热心地方上的政治活动。玛格丽特两岁时,她父亲就当选为格兰瑟姆市镇自治议会的议员,而且一干就是25年,1943年,罗伯茨先生成为格兰瑟姆市的市长。

他在商业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在这个小市镇上的艰苦创业史,他言行一致、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勤慎肃恭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成为格兰瑟姆镇上居民的精神楷模。这一切,都不能不对幼小的二女儿玛格丽特产生巨大的影响。

玛格丽特在小的时候非常乖,每当阳光透过菩提树叶照进房间,她的妈妈、姐姐或者在店里干活的其他人,都不时过来搂抱她或者塞给她一块糖。

在格兰舍姆小镇,玛格丽特有生以来第一个清晰的记忆是关于交通的记忆。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玛格丽特坐在婴儿车里,大人推着她穿过小镇来到公园。她在路上看到了格兰舍姆镇的繁忙场面,那就是斑驳的色彩,穿梭般的车流,来往的人群,还有喧闹的嘈杂声,互相交织在一起。

这是一个快乐的记忆,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朦胧,使首次置身于外部世界的小玛格丽特产生了良好的感觉。

小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兹世世代代都是北安普敦的鞋匠,当时那里是一个巨大的制鞋业中心。罗伯兹当初本想当老师的,但家里供不起他上学,于13岁辍学。他到欧德尔学校的食品店做工,这是一所不错的私立学校。

1913年,罗伯兹当上格兰舍姆一家食品店的经理。他当时一个星期挣14先令,12先令用于食宿、一先令积攒起来,剩下的一先令才用来零花。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罗伯兹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他至少六次报名参军,每次都由于健康原因被拒绝。

罗伯兹来到格兰舍姆小镇四年后,在当地的卫理公会教堂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比阿德利丝·艾塞耳·斯蒂芬逊。她是一个裁缝,自己开了一家店。1917年,罗伯兹与比阿德利丝·艾塞耳·斯蒂芬逊在他们相识的那座教堂结婚。

比阿德利丝·艾塞耳·斯蒂芬逊很节俭,至1919年他们就能够利用抵押贷款在白帕娜特买下他们自己的店。他们的家就在店的楼上。

1925年10月13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玛格丽特就诞生在这里。然而,夫妻俩做梦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小女儿竟然成为叱咤风云的英国女首相。

后来,罗伯兹的经营又扩大了,店里请了3个店员,童年的小玛格丽特也会忙着帮助大人把茶、糖或饼干分装成一磅或两磅的小袋,以使顾客买这些食品时不耽误时间。

玛格丽特在柜台前忙着时,窗外不远处的通往北方的铁路上不时有列车隆隆驶过。她干起活来从未感到厌烦,经常觉得很快乐。她的家人都在勤奋工作,只要店里繁忙,她随时参与帮忙。

在房子的后部有一个凉爽房间,他们称作“老面包房”,那里挂着咸肉,需要剔骨,切成细片。整个房间里弥漫着香料、咖啡和熏肉的宜人香味。住在商店的楼上,小玛格丽特可以比其他阶层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见到父母。无论是吃早饭时,还是吃午饭时,或者是下午喝茶或吃晚饭时,她都能见到父亲。父亲对女儿非常关心和疼爱,全家人在一起和睦快乐,周末一起外出做礼拜、郊游、参加音乐会、举行家庭音乐会,有时父亲甚至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他们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交谈。在这个家庭里,父亲道德高▲撒切尔(左)4岁时与姐姐在一尚,妈妈性情贤淑,他们恪守着维起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节俭、克制、爱国、富有责任感,他们把这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在家里从不懒散。一方面是因为家人认识到懒散是罪过,另一方面是因为总有很多活要干。

小玛格丽特还向妈妈学习做家务。妈妈教玛格丽特熨烫男衬衫,还教她不损害刺绣的熨烫方法。

妈妈在火上把大而扁平的熨斗烧热,并告诉玛格丽特一个秘密:在熨斗上涂大约6便士硬币那么大小的一块蜡,这样烫出的亚麻制品特别光亮。

玛格丽特在白帕娜特的家不仅每天打扫,而且每年春季进行大扫除,为的是把平时打扫不到的死角打扫干净。她还能把地毯吊起来抽打。

妈妈从拍卖行买来的红木家具质量很好,她和妈妈用温水和醋质混合液刷洗,然后上光。

玛格丽特童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热水和室内厕所,她也没有值钱的玩具、服装。这并不是罗伯兹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养成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的习惯。

她们家从不浪费东西,什么都量入为出。一般来说,对一个家庭的最过分的挖苦莫过于说这一家子太“小气和吝啬”了,他们却从不以为耻,还因此而自豪。

战时的艰苦对她家来说并未有太大影响,甚至能节省出来一些食物,并将它们分送给孤寡老人或病人。他们听收音机时记下节约型的菜谱,如“伍顿爵士土豆饼”,这是以战时的粮食部长命名的一道节约型的菜。

她父亲不仅参加教会发起的募捐,而且还常作为市议员或以个人名义参加募捐。而她最喜欢参加的是圣诞儿童食品救助团募捐,为生活困难的孩子募捐。

妈妈是一位出色的家庭厨师,而且很有条理。妈妈一周烤两次面包,还烤制馅饼、蛋糕等糕点。她的家制面包颇有名气,她的姜汁面包也一样享有美名。

妈妈是个专业裁缝,玛格丽特穿的大部分衣服是她缝制的。那时有两种很好的衣服式样,一种叫新款,一种叫巴特里克。

在格兰舍姆和诺丁汉的减价市场上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质量很好的布料。所以家里人的衣服花钱不多,质地不错,且款式时髦。

玛格丽特的空闲时间比其他孩子要少,但她喜欢独自一人长时间散步。

玛格丽特喜欢乡间的美景并在其中陶醉于自我思考。有时她沿曼索普路走到镇子外边去,然后走到镇的北部,从北大路回来。有时漫步走上霍尔山,到那里采集野蔷薇或黑莓。

如遇下雪,那里还可以滑雪橇。

玛格丽特成名之后,面对无数次的记者采访,她虽然很少提及母亲,但显然这位只会吃苦耐劳、不爱抛头露面的家庭主妇对自己女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撒切尔夫人后来回忆道:“星期天早上,母亲常常起得很早,烤饼做饭,到我们八点左右下楼时,第一炉饼子已经烤好了。她是个非常能干的妇女。她结婚之前做过裁缝。她整天都从来没有过片刻空闲。她既要在食品杂货店里干活,还要干家务、做饭和手工洗烫所有的衣被。衣物从不送洗衣店,都是在家里洗。”

谈到父母对她和大姐事事严要求时,撒切尔夫人还回忆说:“我们是卫理公会教徒,尊敬他人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思想中,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向我灌输:‘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要去做它或想做它。你决不能说,由于他们在做它,所以我也想做它。’”尽管玛格丽特认为要求孩子们做与众不同的事“总是困难的”,但她却明确指出:“这正是父亲要她毕生都遵循的教导。”

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亲熏陶和教育下,玛格丽特从上小学时起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她5岁时就被送进初级小学念书,但不是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而是送去离家较远的亨廷顿托尔路小学,每天来回四趟,要步行走4英里多的路。

她每周还要去上三次钢琴课,以陶冶情操。当玛格丽特11岁时,通过了县中学的奖学金考试,正式升入凯蒂文女子中学。在努力学习并积极参与校内各项活动的同时,玛格丽特还是她那闭塞的小镇同学中关心时事、参加社会活动最多的一个。

她经常跟父亲一起探讨一些问题。而随着玛格丽特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父女俩思想交流的层次也愈来愈高,方面也越来越广。因此不妨说,这位小城商人、业余传教士和地方政治家不仅是这位未来女首相的父亲,同时也是她那思想和品德上循循善诱的导师。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

玛格丽特出生在一个讲求实际、严肃认真、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

卫理公会教堂是罗伯兹一家生活的中心,每个星期天11时,全家去教堂做礼拜。在此之前,玛格丽特要去学校,为唱圣歌的小孩子伴奏钢琴。

父亲罗伯兹在格兰舍姆及其附近还是一个担任传教的居士,经常有人请他去传教。罗伯兹的传教很有感召力,知识性很强。他传教时经常用一种说教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对幸福的虔诚。

塑造了撒切尔夫人那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决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和临危不惧的钢铁意志的,正是她终生敬仰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的确,这位生活在一个闭塞小城镇里的小商小吏,竟然培育出了一位特色鲜明、敢作敢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英国首相,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无怪乎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在位时,对这位锋芒逼人的英国女首相也曾不以为然,他说道:“一个杂货商之女成了一国之主,岂非咄咄怪事!”后来,又是这同一位德斯坦,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惊呼:“撒切尔夫人将和丘吉尔一起并列为半个世纪以来英国最重要的首相。”

其实,撒切尔夫人在问鼎保守党和英国最高权位的拼杀中,从来没有为自己不是豪门出身而曾有过自卑感。▲撒切尔夫人儿童时代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罗伯茨并非等闲之辈。尽管他12岁时就失学了,但一直刻苦自励,自学成了材。在二女儿还是两岁时,罗伯茨就成了格兰瑟姆自治议会的议员,在她11岁时,又成为这个市镇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以后又历任议员财政委员会主席、格兰瑟姆的国家储蓄委员会主任和治安官,1943年又出任其政治生涯的顶峰——格兰瑟姆市市长。

所以说,杂货生意虽然是罗伯茨一家的生活来源,但罗伯茨一生的主要兴趣则是在政治上。在罗伯茨先生的眼里,政治生活既有权力的诱惑,又闪耀着奉献的光辉,不仅可以满足这位不懈奋斗者的勃发野心,又符合他那圣卫理公会教徒的责任感与道德观念。

父亲对政治生活的如此热衷,不能不使小玛格丽特很早就对政治生活萌发了兴趣。罗伯茨经常带自己的小女儿去听那些来到格兰瑟姆访问的政治家的谈话,并与他们会晤。这使玛格丽特很早就摆脱了女孩子的腼腆,敢于在人前大大方方地言谈。1935年英国议会选举,使仅有10岁的玛格丽特头一次接触到了国家级的政治,并实际投身于选举委员会的事务。

罗伯兹对玛格丽特的影响至深。女儿很小的时候,罗伯兹就谆谆告诫她千万不要盲目迎合他人。

小玛格丽特觉得活动太多了,有几次曾设法逃脱。有一天,她回家鼓起勇气跟充满威严感的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罗伯兹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

见孩子不说话,罗伯兹缓和了语气,继续劝导玛格丽特:“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罢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再也不吱声了。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她想:是啊,为什么我要学别人呢?我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刚买回来的书我还没看完呢。

父亲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父亲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识,这一品格传导到了女儿身上。他为弥补没有儿子的遗憾,努力将女儿塑造成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

罗伯兹经常教育女儿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不管当时她的感受如何,但是在长大后的她看来,这种情操正如对她父亲一样对她也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罗伯兹教育女儿“与众不同”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是值得赞赏的品格。这种早年的教育成为玛格丽特以后发挥作用的因素,她那时面临的是从未曾被女人统治过的男人的世界,她必须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行事,这是一个女人必须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学会生存的陌生领地。

由于父亲的缘故,玛格丽特整个青少年时期都生活在地方一级的政治边缘上。罗伯兹先生的小店不仅是经济交往的场所,而且成了商会中热心政治的小商人聚集的地方。

玛格丽特的父辈们还常在她家讨论时政、国际大事和探讨自由经济。罗伯兹就有意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拥有机智沉着、语言丰富、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

11岁时,玛格丽特进入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维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而使同学们甘拜下风。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不管她的问题是比较幼稚,还是比较尖锐,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脱口而出,而其他的女孩子则往往怯生生地不敢开口,她们只能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

回家后,玛格丽特向父亲汇报学校的情况时,父亲总是鼓励她:“孩子,你有这样的信心,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辩论家。”父亲的不断鼓励使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了自信。

玛格丽特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演讲从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演讲技巧一点也不高超,用她同学的话说是根本不能振奋人心,这自然不受同学欢迎。玛格丽特却毫不顾忌,一有机会就上台演讲,而且滔滔不绝。

有一次,因为她讲的内容大家不感兴趣,而且她又讲了很长时间,那时尽管台下时有嘘声,讽刺嘲笑随之而起,玛格丽特自信好强的个性却使她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依然毫不脸红地演讲下去。甚至到后来,听她演讲的人都跑光了,她却仍然坦然地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完才停止。很多同学对她这种突出个性不理解,但她对别人的议论也毫不在意,一直维持着独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当时她对希特勒的行径也有自己的认识。她们家附近有一家卖鱼片的店,她经常去买全家星期五的晚饭,在那里排队的人常常组成一个很好的论坛。有一次辩论的题目是希特勒。

有一个人说,希特勒至少使德国人有了一些体面,而且使火车正点了。她激烈地反对这种观点,因此一些大人对她的看法感到非常震惊,而且无疑的还有些恼怒。开店的女老板笑着说:“哦,她总是不停地辩论。”

除了对政治活动之外,玛格丽特对法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经常跟随担任市治安官的父亲一道去地方法院;进入中学高年级后,玛格丽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旁听法庭的案件审理。大学毕业之后,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在当选为议员之前即通过了法律考试,成为一名专业律师。这就为她后来向高级政巅攀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玛格丽特于凯蒂文女子中学毕业之后,即选定冷僻的化学专业,1943年10月,顺利地进入梦寐以求的英国最高名牌学府牛津大学的萨姆维尔学院深造。当时英国的传统学科以古典文学和历史竞争最为激烈,化学则相对冷僻,选择这一专业的姑娘就更是寥寥无几。有人说,撒切尔夫人当时对专业的选择反映了她头脑的现实与明智。广泛涉猎各科知识玛格丽特4岁的时候,父亲进入了市议会,从小商人变成了政府官员,从此进入了仕途,后来还做了格兰舍姆市的市长。父亲从小就辍学,但他一直很喜欢读书,玛格丽特十来岁时经常替父亲跑图书馆,替他取书、还书,家里的杂务也经常由她和比她大4岁的姐姐承担。父亲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玛格丽特除了上学外,还要上补习班。从5岁起,父亲就让她学习钢琴,教她的老师很好,妈妈也会弹钢▲撒切尔夫人青年时代琴,所以,玛格丽特进步很快,后来在当地的音乐会上还得过几次奖。

玛格丽特学琴用的钢琴是她的叔叔约翰·罗伯兹在北安普敦制作的。叔叔还制作教堂用的风琴。玛格丽特10岁时去看望叔叔,叔叔在花园的一个谷仓式的建筑物里制作了两台钢琴。叔叔让玛格丽特用其中的一台演奏,这让她感到特别高兴。

那时,玛格丽特一家每到晚上就在家里开音乐会,玛格丽特弹钢琴,父亲有很好的男低音,他和也是低音的妈妈及朋友们唱一些他们喜欢的老歌,如《圣城》、《失去的琴弦》,以及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等人的作品。

11岁时,玛格丽特离开亨廷拖耳路小学后,到凯斯蒂温和格兰舍姆女子学校读书。她中午回家吃午饭,比在学校用餐节省些。每天来回走五六英里路。这个学校的校服颜色是海军蓝,所以人们称这里的学生为“穿蓝校服的女生”。

在这个学校对玛格丽特影响最大的是化学老师,以至于后来玛格丽特决定专修化学。当时,至少在女校中,攻读自然科学的女生也并不多见。

一些关于科学突破的报道助长了玛格丽特对自然科学的天生爱好,如原子的裂变、关于塑料的研究开发。玛格丽特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正在展现。

玛格丽特想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且她知道,她必须自己谋生,看来从事自然科学是一条充满信心的道路。

玛格丽特的父亲要玛格丽特抓住每一个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一起去诺丁汉大学听关于当前国际事务的课外讲座。这类讲座在格兰舍姆经常举行。讲完课后有一段活泼生动的提问时间,有很多人参加。“二战”期间,卡姆登学校的女生撤退到格兰舍姆后,学校实行倒班制,因此周末需要加班,但要按照宗教的要求做。

玛格丽特的父亲经常与玛格丽特讨论她在学校读过的东西。有一次,他发现玛格丽特不懂沃尔特·惠特曼的诗,这一点很快得到补救。父亲还鼓励玛格丽特读一些古典作品,如布朗特姐妹、简·奥斯汀,当然还有狄更斯的作品。

玛格丽特15岁时,父亲当上了市长,还兼任地方治安官。所以,玛格丽特假日时常跟随父亲去法院,有时还旁听法庭审理形形色色的案件。礼拜天,父亲则要带玛格丽特去听布道,这些活动都对玛格丽特产生了很大影响。

宗教生活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知识活动。传教士们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观点。

公理会牧师蔡尔德经常应邀到格兰舍姆布道。玛格丽特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在当时曾透彻地说明了一个颇为先进的思想:不管父亲还是妈妈有什么罪过,都不应该使他们的子女受到牵连。

玛格丽特记得他谴责了法利赛派。该派把非婚生育的孩子视为“非法”。镇上的人都知道,有些孩子没有父亲。听了蔡尔德牧师的布道后,玛格丽特为另眼看待这些孩子感到内疚。

除此之外,格兰舍姆的电影院,也给玛格丽特的少年生活增加了无限的乐趣。而且幸运的是,玛格丽特的一位名叫坎贝尔的顾客拥有三家电影院,他们经常邀请玛格丽特去他们那里听留声机。

玛格丽特在坎贝尔家认识了他们的女儿朱迪,她后来成为著名演员,与诺埃尔·科沃德搭档演了战时喜剧《笑逐颜开》,这个喜剧使夜莺在伯科利广场歌唱成为名曲。

由于玛格丽特认识坎贝尔一家,玛格丽特的父母比较容易接受电影院这个事物。只要玛格丽特去看好电影,父亲就十分支持。

在平常日子里,看电影或戏剧的伙伴都是玛格丽特的同龄人。一般每周有一个新电影,但有些电影索然无味,放映不了6天,就从星期四开始放映一个新电影。有些人接着看第二个电影。

在当时,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玛格丽特已经接触了好莱坞的梦幻世界。花9个便士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电影院里先看新片预告,再看伴以活泼逗趣解说的英国有声电影新闻。随后是公众教育性的短片,如《犯罪没有收益》等,最后才是真正的大片。

玛格丽特后来常常想,自己出生在1925年而不是早20年的世纪初是多么幸运啊。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生活在英格兰小镇的女孩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广泛的戏剧演出。

格兰舍姆是个小镇,但每当看电影时,玛格丽特就仿佛在充满梦幻般的想象王国中漫游,她决心有朝一日要到现实世界中去周游。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很少参加此类活动,因为她要准备紧张的入学考试,她的目标是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热切关注和了解时事

有一天,玛格丽特的父亲买回了一台菲利浦牌收音机,玛格丽特听说这个消息,激动地从学校跑回家,当她听到从里面发出的各种声音,感觉特别兴奋。因为自此之后,她的生活节奏就不再是扶轮社、教堂和商店,而且还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

收音机为玛格丽特打开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当时,玛格丽特对20世纪30年代政治世界的了解不够深入,但通过收音机,有些事情还是留在了她的记忆中。例如大萧条的年代,这是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经济灾难。

这次灾难对格兰舍姆影响较小,但对附近的农业地区影响较重,而北部重工业地区的城镇受影响更大。

对于那些处于落后地区的国家和大陆,玛格丽特曾经充满浪漫的幻想,幻想英国人能够带给他们什么好处。玛格丽特曾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讲述的故事。牧师说他在中美洲的一个部落工作,那里非常落后,他们没有文字书写他们的语言,他为他们创造了文字。后来,玛格丽特认真地考虑过去印度当文官。在她看来,印度帝国是英国的最大附属国。当她与父亲讨论这个问题时,父亲说:“当你真的参加印度文官队伍时,也许印度的文官制度已不复存在。”后来的事实表明,父亲的话很有预见性。任何人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记忆,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后来事件的深刻影响,儿童的记忆也是如此。▲撒切尔夫人青年时代玛格丽特记得父母对国民联合政府的软弱表示不安,因为当1935年阿比西尼亚遭到意大利入侵时,国民联合政府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援。

在英对德宣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玛格丽特只知道自己对希特勒的看法。在电影院观看新闻短片时,她对褐衫党集会时那种大摇大摆的样子感到非常厌恶,而且很不理解。玛格丽特在大量阅读中,还了解到许多有关纳粹政权所做的野蛮和荒谬的事情。

家里的阁楼里有一大批杂志,其中有一些关于大战的著名照片,一队英国士兵被芥子气毒瞎了眼睛,他们正在走向治疗站,每个人都把手搭在前边人的肩上,由前边的人领路。

早在1938年9月,也就是签订《慕尼黑协定》时,妈妈和玛格丽特就买了很多为防空遮窗用的布料。一有空袭,家里人就爬到桌子底下躲避,等警报解除的信号响起后再爬出来。有一次,玛格丽特正和朋友们戴着防毒面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人高喊德国飞机来了,他们立即飞奔到一棵大树底下躲避。

1941年1月,格兰舍姆镇遭到轰炸之后,玛格丽特问父亲能不能去看看爆炸造成的破坏情况,可父亲不让她去。在那次空袭中,有22人被炸死。

实际上,格兰舍姆当时起的作用比玛格丽特知道的要重要得多。隶属于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轰炸机第五部队就驻扎在这里,而很多轰炸德国的计划就是在哈罗比大路旁的一幢大房子里制订出来的。军官们就在埃尔默街的埃尔姆餐厅里吃饭,玛格丽特上学时经常路过这里。

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侵捷计划。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主权,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战争阴云布满欧洲上空。玛格丽特的父亲投入大量精力组织镇上的防空,以至于他没有时间干其他事了。事实表明,玛格丽特的家庭本来就是一个热心政治的家庭。尽管这里边蕴涵着严肃的义务感,政治也是乐趣。

玛格丽特当时还小,不能为父亲竞选市议员做宣传。但是她得到一项工作,就是折叠那些鲜红的宣传保守党候选人维克托·沃伦德爵士的传单。传单上的红颜色染到玛格丽特的湿润的手指上,有人说“那是沃伦德夫人的口红”。

选举那天,玛格丽特的重要任务是在保守党委员会办公室和投票站、也就是她所在的学校之间来回传递投票情况的信息。

玛格丽特当时不理解关于重整军备和国民联合政府问题的争论。后来,当她十几岁时,她经常与其他保守党人激烈争论,鲍德温在竞选中是否误导了选民,人们普遍认为他没有告诉选民国家面临的危险。

事实上,要不是国民联合政府在那次选举中重新当选执政,就根本谈不上重振军备应该更快一些的可能性;如果工党上台,很可能会做得更差。国民联合政府也根本不可能阻止大战的爆发。

战争还是很快降临到英国人的头上。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星期天上午11时,按照英国的最后通牒,德国人应该撤兵。

玛格丽特守在收音机旁翘首以待,但希特勒拒绝撤兵。这是玛格丽特记忆中自己青年时期唯一没有去教堂的一个星期天。内维尔·张伯伦从唐宁街10号的内阁办公室现场播出命运攸关的讲话。

他告诉人们:战争开始了。

此后的一个傍晚,玛格丽特与父亲一起散步,她问父亲:“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战争呢?”

父亲忧虑地说:“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怎么结束,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我们一定会胜利。”

1941年10月,正当玛格丽特为进入萨默维尔学院努力时,突然意外地收到一封电报,萨默维尔学院说由于有一位新生没有去注册,可以给她提供一个位子。

父亲罗伯兹大力支持玛格丽特的理想,他为此专门给她请了拉丁语教师。玛格丽特的学习异常刻苦,她通过死记硬背,成功地在几个月内学完了五年的拉丁语课程,终于拿到了打开牛津大门的钥匙。在牛津大学埋头苦读的乐趣

1943年,罗伯兹先生将18岁的小女儿玛格丽特送到牛津大学读书。玛格丽特是罗伯兹家族里第一个上牛津、剑桥的人。

牛津是与剑桥齐名的高等学府,牛津也是培养政治家和优秀人才的摇篮。英国历史上50位内阁首相就有24位毕业于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离格兰瑟姆虽只有二三百英里的路程,但对这个从未出过家门、孑然一身又孤陋寡闻的罗伯茨小姐来说,遇到了多方面的麻烦。有人说,牛津对这位新生的确“不是天堂,而是炼狱”。

首先,玛格丽特必须通过“乡音”调整关,因为她入学初期带有明显的林肯郡的乡音,竟成了同学们嘲讽的笑柄。在当时的英国,英语的发音是否纯正,是一个人是否出身于名门贵族、是否受过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如果能讲一口纯正的“牛津英语”,那就是上等人的气质了。▲年轻时的撒切尔夫人

初到牛津的罗伯茨小姐急于纠正自己家乡的土音,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听起来不伦不类,引起哄然大笑,遭到讽刺挖苦。经过顽强努力,玛格丽特的口音总算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后来,在她成为英国下院反对党领袖时,又有特定的公关专家帮助纠正她的发音。所以此后人们在广播或电视中所听到的撒切尔夫人的声音,早已不是她在来牛津前的那种乡土“原音”了。

其次,顾名思义,女子学院都是女学生。但是罗伯茨小姐却很难跟这些女同学融合到一起。她的言谈举止似乎比同学们成熟一些,但有时说出来的话和做出来的事却又显得幼稚可笑。因此,玛格丽特经常遭受到同学们的冷遇和疏远。这既使她不胜苦恼,又加剧了她的恋家情结。这位女首相后来追述她在牛津大学生活时不禁感慨系之:“我老是想家。当你在家时,绝对体会不到孤独的滋味。头一次尝到孤独的滋味还真叫人难受哩!”

在牛津大学的4年时间里,玛格丽特基本上是独往独来,没有结交下几个知心好友。到牛津求学的第三学年,她干脆搬出了学院的宿舍,邀了两个女同学合租一套公寓。她们之间虽能和睦相处,谈笑不苟,但始终没有成为知音。

初到牛津时的孤独、压抑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并没有使玛格丽特对学习与工作的刻苦精神有丝毫消减。她仍像在凯蒂文女中学习时那样,在萨姆维尔女子学院也是同学中最用功的一个。当时学院课程之繁重,实验活动之多,令许多学生都感到头痛。而玛格丽特却总是那样精力充沛,勤奋好学,而且把一切都安排得那样井井有条,稳妥有序,显露出一个女强人的特色。

她经常从晚上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早上六点半钟又起床。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觉。这种在牛津大学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她出任英国首相时仍然不改。这一特色使不少强有力的男士也不禁望而生畏。

英国政坛老手、希思派干将、后来又成为撒切尔夫人麾下核心人物的威廉·怀特洛就这一特色说道:“她的精力十分惊人。谁要是认为妇女不具备男人那样的精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她比男子的精力还要旺盛一倍。她要是让我一天干她那样多的工作,那就要我的命了!当她以这种步子做事时,一天下来,她周围的人都累得精疲力竭,而她却仍然精神抖擞。”

这个一度是撒切尔夫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保守党元老,也就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膝下。这当是后话,是40年以后的事了。

玛格丽特是在隆冬的严寒中到萨默维尔去参加牛津入学考试的。在第一个学期的生活开始之前,玛格丽特对前去就读的学院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对整所大学的全貌更谈不上什么了解。她来到萨默维尔,开始了第一学期的生活,很想家,对新环境了解不多。

萨默维尔常会使人感到震惊。对于它的外观,最好的评语大概只能说是朴实了,很多不太好奇的人虽然从那里过路,也许不知道那里就是萨默维尔学院。但谁能想到,院子里边竟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地,四周的房子相对而立,掩映成趣。

战争对大学生活的影响很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于玛格丽特这些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来说,年龄上只要长一岁,无论在观点还是在成熟程度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牛津和萨默维尔虽未直接受到战争影响,却都深深地打上了战争的烙印。尽管附近的考利有一家发动机厂,后来又成为一个飞机修理中心,但不知为什么,牛津从未遭到过轰炸。

不过像其他地方一样,整个镇子和学校都实行了灯火管制,而且受到战时物资匮乏的种种影响,配给学生的东西多数直接发放到学院。

在头两年里,玛格丽特住在学校里,又从格兰舍姆带回一只旧扶手椅,这些东西多多少少让她感到那些房间是属于自己的。在第三年和第四年,玛格丽特和两个朋友合住在华尔顿街。

玛格丽特很少应邀出去吃饭,但还是感到食堂的伙食平淡无味。有时她会拿剩下的一点餐券买些果酱和其他东西。她不再往茶水里加糖了,正是这种简朴的生活,为她的健康和体型带来的一个小小的好处。此外,使用热水也都有严格的限制,例如规定浴缸里的水不得超过五英寸。

玛格丽特是罗伯兹家族里第一个上牛津剑桥的人。尽管她的父母不露声色,但她知道他们为自己能上牛津深感自豪。

入学前,玛格丽特对牛津大学的了解远不及同龄人。但玛格丽特认为牛津就是最好的,如果自己真想有所作为,那么牛津就应是自己始终如一的追求,没有必要降格以求。本地的一所诺丁汉大学也是出色的学校,而且它的理科专业相当不错,但玛格丽特从不为它所动。

在牛津大学,玛格丽特从不迟到,从不拖交学术论文。她无疑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尽管如此,一贯认真严肃的玛格丽特也不乏女郎的纯情和浪漫。她在大学时期也曾经历过自己的初恋,但最后以门阀之见而告吹。姑娘失恋后一度痛苦万分,她破天荒第一遭发现自己引为自豪的父亲和精神支柱的家庭在名门贵族面前的卑微。初恋的失败兴许成了玛格丽特在权力的阶梯上不断向上攀登的动力。

与初恋的情人分手之后,玛格丽特·罗伯茨小姐虽也曾在爱河中游泳过,但都因多种原因而未能成就姻缘。由于与萨姆维尔学院的同学们合不来,她更愿与学院以外的男同学交往。大学毕业之后,直到步入政治舞台,她的朋友中多以男性为主。撒切尔夫人似乎觉得在男士的圈子里更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一些。撒切尔夫人自己就曾经说过:“给我六个男士和真理,我就能改变一切。”

在大学四年紧张的学习之余,玛格丽特·罗伯茨小姐还参加了许多在老家不可能接触到的政治活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她没有置身于政治之外,而是积极、活跃地参加了保守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成了牛津大学保守党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之一。

1946年,玛格丽特被推举为俱乐部的主席。当时,英国政局动荡不定,保守党和工党斗争激烈,玛格丽特则毫无保留地站到了保守党的一边。从某种程度上说来,这与她那保守主义的传统家教不无渊源,但更重要的是玛格丽特在牛津的政治活动中深受保守党政治的熏陶。

她非常钦佩温斯顿·丘吉尔,并立下宏愿要做他那样的政治家。牛津大学也确实是培育叱咤风云人物的苗圃,许多攀上英国政治权力顶峰的人,都曾是牛津大学名气很响的牛津联合会的成员,如四次出任英国首相的自由党领袖威廉姆·格莱斯顿、三次出任英国首相的保守党领袖罗伯特·索尔兹伯里、一度出任英国首相的保守党领袖哈罗德·麦克米伦、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的工党领袖詹姆斯·威尔逊和一度出任英国首相的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等。这些人都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

牛津大学对玛格丽特还有一种吸引力,那就是它的学院制度。牛津大学由若干学院组成,但大学也有一些中心机构,比如博德林图书馆。

那时大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院内,其次是其他一些机构,比如教堂和社团,而这些机构又有它们自己的天地。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作为一名理科生,玛格丽特的日常活动自然更多地穿梭于学院的众多机构和设施中间,比如化学实验室。

从1944年开始,牛津的气氛随着因伤病退役的军人的归来再次发生了变化,他们或是来完成一个缩短的战时学位,或是开始一个完整的学位。这些军人有太多的经历,在校的学生对此望尘莫及。

起初,玛格丽特是自我封闭的。在这种全新的环境里,玛格丽特感到羞怯和无所适从。她依然坚持在格兰舍姆的习惯,独自长时间散步,环绕基督教堂草坪,穿越大学公园,沿着查韦尔河或泰晤士河而行,享受独处的乐趣,陶醉于万般思绪之中。不久,她便开始能够体味牛津的生活乐趣了。

玛格丽特在牛津的头几年恰逢战争接近尾声,随着战争结束和军人复员,牛津成了一个各种观点和经验的交汇地,这让玛格丽特受益匪浅。

牛津娱乐活动的节奏加快了,8浆划船比赛又恢复了,玛格丽特去河边观看过比赛。

玛格丽特第一次去跳舞,有时甚至喝一点儿酒,第一次抽了香烟,尽管不怎么喜欢,虽然她知道如果坚持吸下去的话就会品出味道来的。玛格丽特决定不吸烟,把钱省下来每天买《泰晤士报》。

她在老剧场和新剧场观看契诃夫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她还观看过一部精彩的牛津大学戏剧社的演出,是在学院花园上演的,由牛津当时的时髦人物肯尼斯·泰南主演。

玛格丽特的牛津生涯本来可以更丰富多彩些,但她手头不富有,而且若不是她的导师、总是乐于帮忙的化学家多萝西·霍奇金向学校建议,使她得到一点奖学金,不然的话她将入不敷出。玛格丽特还得到一些教育基金的帮助。

如果当时玛格丽特愿意承担一些教学任务的话,她会从这些机构中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但她知道自己并没有从教的天赋,她确信好的老师需要有一种天赋,而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这种素质。

来到牛津的玛格丽特埋头学习。在第三学年里,她与另一位同伴合作写的论文获得了基可尔笛论文奖。这是一项标志着一定学术水准的论文奖,非一般学子所能攀及,因而也就没有人敢于蔑视得主。

多萝西·霍奇金致力于调光晶体学的研究,这又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拥有这样一位有才华的科学家和天才的教师,对学院来说是一件幸事。

霍奇金夫人是皇家学会的会员,后来为第一种抗菌素盘尼西林分子结构的发现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为此她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奖。

在玛格丽特大学生活的第四年和最后一年,由多萝西·霍奇金指导,玛格丽特与一位德国流亡者格哈德·施密特一起研究简单的蛋白质短杆菌肽B,这是修完第二部分化学课程所必需的研究项目。

宗教在玛格丽特的牛津生活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很多年轻人进入大学后,一方面由于接触了无神论,一方面可能出于不太好的原因,从而失去了他们的信仰,这种故事非常多见。但玛格丽特却从未感到过类似的危机。

卫理公会在信仰方面给了玛格丽特一只稳固的船锚,当然,还让她有了很多社会关系和朋友,这些人都有着与她相同的世界观。

星期天,玛格丽特通常会去卫斯理纪念教堂做礼拜。像格兰舍姆小镇一样,那里有一种既温暖、冷静而又令人感到快乐的社会生活氛围。初来乍到,身处一个多少有些陌生的环境,这种氛围更让玛格丽特觉得亲切和值得珍惜。

这所教堂里有个非常活跃的学生联谊会,星期天晚做礼拜之后,通常会在牧师家里举办一个大型的咖啡晚会,同时也会就宗教或者其他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偶尔玛格丽特也会去牛津大学的圣母玛丽亚教堂,听一场别有趣味的布道。有时,玛格丽特也去学院的小礼拜堂,如果听说是海伦·达比希尔小姐布道,她就一定会去的。

在宇宙俱乐部和科学俱乐部,玛格丽特也遇到过其他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听过很多知名科学家的讲座。其中包括伯纳尔,他的政治观点与当时很多科学家一样相近。但是他们从未幻想过把他们的政治观点带入师生关系之中。热衷于校园政治活动

牛津大学是培养天才的摇篮。来到牛津大学之后,玛格丽特在参加政治活动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朋友。这使她的眼界大开,接触到格兰舍姆不可能接触到的政治活动。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两三年。战争的烟火弥漫着整个伦敦的上空,学院到处是反对纳粹的呼声。玛格丽特没有置身于政治之外而静心地钻进象牙之塔,相反却非常活跃地加入了保守党协会的活动。这与她父亲的生活方式、思想作风和保守主义倾向有很大的关系。

在牛津大学,很少有人像玛格丽特那样把自己的一半时间花费在协会工作上。由于她的献身精神、出色的工作和非凡的组织才能与雄辩的口才,到了第三学年,她就成为牛津保守党协会的主席,并直至大学毕业。

这和当时牛津大学尚将女子排斥于牛津联合会的时代极不吻合,而且是牛津历史上的头一回。这并非牛津的才子们甘拜下风,而是协会里事实上无人能胜过玛格丽特的必然结果。

保守党的很多重要人物常常去牛津的协会讲演,讲演前玛格丽特总是以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的身份在饭店宴请他们。

那时,尽管玛格丽特才20岁出头,但她常常以极其自信的外貌和纯然坦荡的方式来接待她的上司们。

在宴会中,她总是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淋漓尽致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善于控制和掩饰自己所有的感情。

由于玛格丽特在牛津大学的名声,1945年大选前夕,格兰舍姆保守党候选人乔治·沃兹专门写信给玛格丽特,特邀她利用暑假回去作为他的代理人参加竞选。玛格丽特出色地完成了代理人的任务。

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学生对国家的主要贡献莫过于刻苦学习,获取知识,而不是想入非非,得陇望蜀。但玛格丽特还是想尽量多做一些实事。

每周一两个晚上,她去卡法克斯的军队食堂服务。来自附近的福德基地的英国士兵和美国航空兵是军队食堂的常客。

玛格丽特在最后一学年认识了威廉·利斯·摩格。他早年就已成为《泰晤士报》的知名编辑。

玛格丽特同威廉的关系始终不如同爱德华那么密切,这个人让人觉得他拘谨的外表下透出某种坚毅,似乎生来就属于高层次。

闻名遐迩的自由党人罗宾·戴同爱德华是牛津学生会的头面人物。玛格丽特和他后来在同一个律师事务所工作过。

另外一位明星人物是托尼·本。那时他仍然使用他的全名尊称:尊贵的安东尼·韦奇伍德·本。玛格丽特和他的意见总是相左,但他辩论时总是彬彬有礼,言辞有力。他是个爱国者,随着社会主义越来越落后于时代,他居然变得很传统了。不过他与玛格丽特共同的宗教根源使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谅。托尼当选学生会主席时,玛格丽特还应邀去参加了庆祝会。托尼严守新教教规,庆祝会没有准备任何酒。玛格丽特作为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的一名干事,自然而然地参与了1945年的大选活动。在牛津,她忙于牛津市下院议员昆廷·郝格的竞选活动。像牛津大学保守党学生会的很多成员一样,玛格丽特听了保守党▲年轻时的撒切尔夫人中央总部的斯特拉·盖特豪斯夫人讲的关于公众讲演的课。她强调表达要简明,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

其实在选举会议上,当你从来不知道候选人到达之前你要发言多长时间的时候,有时喋喋不休是很有用的。

但是,对玛格丽特个人来讲,最有价值的经历还是当一个富有幽默感但又挑剔的听众提问时,这时她不得不独立思考答案。

有一次,一位老人在一次这样的会议上给玛格丽特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玛格丽特对福利问题的看法。

老人问道:“就因为我节省了一点自己的钱,就不给我‘援助’。如果我把钱都花光,他们就会帮助我了。”

对于一个新福利国家,这是一个早期警告。这个警告不久就要摆在政治家的面前。

保守党支持的候选人失败了,玛格丽特感到很震惊也很难过。她回到格兰舍姆“电影院”,在屏幕上看到更多的结果显示出来,情况并没有好转。这使玛格丽特感到痛苦和迷惑。

1946年3月,玛格丽特成为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的司库,同月晚些时候作为牛津大学代表之一,出席了在伦敦的沃尔多夫饭店举行的保守党大学生联合会的会议。这是玛格丽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她非常高兴。

玛格丽特讲话支持更多的工人阶级出身的人士参与大学的保守党政治活动,她感到人们有必要丢弃那些令人感到沉闷的、谨小慎微的保守党观念。

她说:“我们都听到了关于这个时代是普通人的时代的论调——但是请不要忘记也需要非同寻常的人。”玛格丽特想或许本来还可以加上“妇女”两字。

1946年10月,玛格丽特当选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成为第三位担任该职位的妇女。那年夏天,玛格丽特通过了期末考试,并开始了四年级的争取化学学士学位的研究工作,因此,她有较多的时间参加政治活动。

玛格丽特平生第一次出席了那年在布莱克普尔市召开的保守党年会。她立即被吸收入党。

在格兰舍姆和牛津,成为一名保守党员令人感到不同寻常。而现在玛格丽特突然置身于有着与自己同样的信仰,和对谈论政治有着永不枯竭的热情的数以百计的人们中间,心中感到万分激动。

由于当上了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玛格丽特从此实现了自己迈向政治生涯的起步。

这是因为,在牛津大学就读期间,玛格丽特几乎花费了自己的一半时间去干协会里无人干的琐碎事,而且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最终成为该协会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主席,这大概是对她三年来献身于协会工作的忘我精神的酬报。

这一职位给玛格丽特提供了大量机遇,扩大了她在政治上的接触范围,大开了眼界,锻炼了驾驭自己的能力,学会了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社交技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