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07:04:17

点击下载

作者:刘小刚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训

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训试读:

前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一门学科。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活动。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感觉理论与实际有较大差距,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究其原因,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实训操作时间不足,以及缺乏典型的操作案例有一定关系。

本书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设计上侧重于实务操作,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选取典型业务将各个模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图文并茂,操作性强。对于实训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性操作步骤,本书在理论讲解过程中都会有截图,并有相应的分析说明,便于学生理解。

2.体系完整,应用性强。本书针对应用型人才培训的目标,编写体系按照每章内容前面有“学习目标”,章节内容中关键点有“温馨提示”,章节后面有“本章小结”,力争做到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财务业务、供应链业务兼顾。本书以用友ERP-U8.72版为蓝本,业务设计上既有软件安装、基础设置、总账业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也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等供应链与应收应付管理等模块业务。

4.案例典型,注重实用。本书对于软件各个模块的介绍力求完整,对于实训操作案例力求典型,建账时采用年中建账的方式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薪资模块分为正式工和临时工多薪资类别核算,同时考虑职工薪资准则的变化以及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等最新法规变化。

5.教学资源丰富,便于教学与自学。为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本书配备相关教学软件的安装程序,详细介绍了软件的安装过程,另有教学PPT、上机实训以及操作说明等教学资源,便于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时有选择性地使用。

本书注重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培训之间的协调,同时兼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信息化工程师资格认证及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需要。因此,本书适用面较广,既可作为财会类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会计实务工作者自学教材。本书由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拥有丰富会计电算化教学经验的专业老师编写完成。本书由刘小刚担任主编,负责每章操作实训总体设计,全书大纲经过全体参编人员讨论后由刘小刚修订。具体分工为:刘小刚编写第1—3章;仇艳、刘小刚编写第4章;陈丽编写第5章;曾晓霞编写第6章;朱珍琪编写第7章;侯文杰编写第8章;侯文杰、刘小刚编写第9章,最后由刘小刚进行初稿的修改和总撰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借鉴了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相关法律法规、软件使用手册以及参考文献中注明和未能及时注明的作者的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编者2015年5月第1章总论学习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特点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熟悉会计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功能了解ERP及其发展熟悉用友ERP-U8的基本结构1.1会计电算化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国民经济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逐步从财务会计转型到管理会计;从财务预算转型到业务预算;从关注结算效率转型到现金池业务管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财务信息的大数据、财务信息的云化、智能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1.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及其软件市场的培育,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等;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1.1.2 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特点

会计电算化除具有电子计算机具备的一般特点,如运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适应性强、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外,与手工会计相比,它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人机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人员根据经济业务填制或自动生成电子会计凭证并审核后,执行“记账”功能,计算机将根据程序和指令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及报表编制等工作。2)会计核算自动化、集中化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试算平衡、登记账簿等过去依靠人工完成的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将分散的数据统一汇总到会计软件中进行集中处理,既提高了数据汇总的速度,又增强了企业集中管控的能力。3)数据处理及时准确

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和报表编制等工作,使会计处理流程更为简便,核算结果更为精确。此外,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软件运用适当的处理程序和逻辑控制,能够避免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出现的一些错误。4)内部控制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内部控制由过去的纯粹人工控制发展成为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控制形式。内部控制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要求更加严格,实施更加有效。5)规范化与标准化

由于财务会计软件大多是采用了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及《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软件,因此,会计电算化从填制会计凭证、数据输入到登记会计账簿、数据输出、编制财务报告等方面都更加标准、规范。1.1.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费城公之于世。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1958年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汉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硬件设备成本的降低以及计算机的微型化、普及化,为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科研试点阶段

1983年以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以理论研究和试验准备为主。该阶段的代表项目是1979年财政部直接参与和支持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3年,上海市在吴径化工厂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工作的试点。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电算化工作主要是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最为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发展非常缓慢。

发展缓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时我国经济改革刚刚起步,尽管部分企业已开始会计电算化的试验工作,但相当多的单位还没有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更没有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可以说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列入各级单位的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当时我国计算机设备十分缺乏,性能相对较低,价格又十分昂贵,汉化的工具软件很不齐全,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缺乏会计电算化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2)自发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我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加上微型机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出现,企业也有了开展电算化工作的愿望,纷纷组织力量开发财务软件。主管部门也组织开发行业软件,采用行政手段全面推广,会计电算化的覆盖面迅速扩大,但甩账率低。但是这一时期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之我国计算机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同样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和会计软件的开发,多是单位各自为政,盲目自行组织和开发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适用性差。财务软件一家一户地自己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稳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财政部、各地区财政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逐步开始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逐渐成熟,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软件产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软件产品;很多企事业单位逐步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纷纷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或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面,全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专门制订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计划,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①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1990年7月再次颁发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的补充规定》,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发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们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高会计核算软件开发质量,形成和完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相继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1989年,财政部组织通过了我国第一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先锋CP-800”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拉开了我国商品化通用软件发展的序幕。通用会计软件的研制得到发展,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市场初步形成,这一切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加强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院校开始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1985年,财科所研究生部建立了研究生会计电算化专业,专门培养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1996年,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会计电算化专业博士点。4)规范提高阶段

为了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财政部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同年7月又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3个规章,这些都给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了会计软件应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观点,此后,我国会计软件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会计软件市场逐步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各类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竞争中功能不断扩展。

2008年11月,由国家财政部发起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China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Committee, CAIC)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迈出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一步。2009年4月,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纳入会计信息化的标准;2010年10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颁布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这使我国会计信息语言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2013年12月,财政部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制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明确提出财政部负责全国会计信息化的主管工作,并对软件供应商提供会计软件及其服务以及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等方面作出了规范。1.1.4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从会计电算化构成的角度看,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人员、硬件、软件和会计规范。1)人员

人员一般是指直接开发、使用、维护计算机系统的人,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系统的开发人员,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分析员、系统编程及测试人员;另一类是系统的使用人员,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凭证填制、审核人员和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等。系统管理员是财务软件系统的最高权限管理者,主要负责为单位建立账套,确定该账套的操作人员并授权,以及财务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工作。账套主管则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相关人员各司其职,一起完成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由于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财政部1995年印发的《关于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过初级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少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2)硬件(1)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一般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和通信设备(网络电缆等)。

输入设备主要包括键盘、鼠标、光电扫描仪、条形码扫描仪等。在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中,键盘一般用来完成会计数据或相关信息的输入工作;鼠标一般用来完成各种用户指令,选择各功能模块的功能菜单;扫描仪一般用来完成原始凭证和单据的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存入相关数据库中或对比认证。

处理设备主要是指计算机主机。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主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按照程序给出的指令序列,分析并执行指令。

存储设备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即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一般容量较小,但数据存取速度较快。断电后,RAM的数据将消失。外存储器一般存储容量较大,但数据存取速度较慢。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U盘、光盘等。会计软件中的各种数据一般存储在外存储器中。

输出设备有显示器和打印机。在会计软件中,显示器既可以显示用户在系统中输入的各种命令和信息,也可以显示系统生成的各种会计数据和文件;打印机一般用于打印输出各类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各种会计资料。(2)硬件结构

硬件结构是指硬件设备的不同组合方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常见的硬件结构通常有单机结构、多机松散结构、多用户结构和微机局域网络四种形式。

①单机结构。单机结构属于单用户工作方式,一台微机同一时刻只能一人使用。单机结构的优点在于使用简单、配置成本低,数据共享程度高,一致性好;缺点在于集中输入速度低,不能同时允许多个成员进行操作,并且不能进行分布式处理,适用于数据输入量小的企业。

②多机松散结构。多机松散结构是指有多台计算机,但每台计算机都有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每台计算机仍属单机结构,各台计算机不发生直接的数据联系(通过磁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传送数据)。多机松散结构的优点在于输入输出集中程度高,速度快;缺点在于数据共享性能差,系统整体效率低,主要适用于输入量较大的企业。

③多用户结构。多用户结构又称为联机结构,整个系统配备一台计算机主机(通常是中型机,目前也有较高档的计算机)和多个终端(终端由显示器和键盘组成)。主机与终端的距离较近(0.1 km左右),并为各终端提供虚拟内存,各终端可同时输入数据。多用户结构的优点在于会计数据可以通过各终端分散输入,并集中存储和处理;缺点在于费用较高,应用软件较少,主机负载过大,容易形成拥塞,主要适用于输入量大的企业。

④计算机局域网络。计算机局域网络(又称为网络结构),是由一台服务器(通常是高档计算机)将许多中低档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由网络接口卡、通信电缆连接),相互通信、共享资源,组成一个功能更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络通常分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两种结构,主要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下,服务器配备大容量存储器并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会计数据的定义、存取、备份和恢复;客户端安装专用的会计软件,负责会计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响应速度快,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缺点在于系统客户端软件安装维护的工作量大,且数据库的使用一般仅限于局域网范围内。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下,服务器是实现会计软件功能的核心部分,客户机上只需安装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优点在于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运行成本低;缺点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3)软件

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用来控制计算机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一类软件。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撑软件和语言处理程序等。

①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负责支撑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以及用户操作环境的系统软件,具有对硬件直接监控、管理各种计算机资源以及提供面向应用程序的服务等功能。Dos, Windows, Unix, Linux等是常见的操作系统。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是指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数据冗余度小、可共享等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 Sybase, Visual FoxPro, Informix, SQL Server, Access等。

③支撑软件。支撑软件是指为配合应用软件有效运行而使用的工具软件,它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④语言处理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包括汇编程序、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等,其任务是将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代码。(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根据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项任务的实际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软件,即凡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而开发和研制的各种程序,都可称为应用软件。会计软件就是一种应用软件。会计软件按照取得方式可以分为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其中,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三种具体开发方式。

①购买。企业作为用户,付款购买即可获得通用软件的使用、维护、升级以及人员培训等服务。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有:a.企业投入少,见效快,实现电算化的过程简单;b.软件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运行效率高,能够满足企业的大部分需求;c.软件的维护和升级由软件公司负责;d.软件安全保密性强,用户只能执行软件功能,不能访问和修改源程序。采用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有:a.软件的针对性不强,通常针对一般用户设计,难以适应企业特殊的业务或流程;b.为保证通用性,软件功能设置往往过于复杂,业务流程简单的企业可能感到不易操作。

②自行开发。自行开发是指企业自行组织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有:a.企业能够在充分考虑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最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会计软件;b.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对系统充分了解,当会计软件出现问题或需要改进时,企业能够及时高效地纠错和调整,保证系统使用的流畅性。采用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有:a.系统开发要求高、周期长、成本高,系统开发完成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试运行;b.自行开发软件系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普通企业难以维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软件人才队伍。

③委托外部单位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是指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进行会计软件开发。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有:a.软件的针对性较强,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b.对企业自身技术力量的要求不高。采用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有:a.委托开发费用较高;b.开发人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业务流程和客户需求,会延长开发时间;c.开发系统的实用性差,常常不适用于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d.外部单位的服务与维护承诺不易做好。

④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是指企业联合外部单位进行软件开发,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网络信息部门进行系统分析,外单位负责系统设计和程序开发工作。开发完成后,对系统的重大修改由网络信息部门负责,日常维护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有:a.开发工作既考虑了企业的自身需求,又利用了外单位的软件开发力量,开发的系统质量较高;b.企业内部人员参与开发,对系统的结构和流程较熟悉,有利于企业日后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采用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有:a.软件开发工作需要外部技术人员与内部技术人员、会计人员充分沟通,系统开发的周期较长;b.企业支付给外单位的开发费用相对较高。4)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指人们在从事与会计有关的活动时应遵循的约束性或指导性的行为准则。为了指导和规范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及本单位工作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到分工明确,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规则,事后有检查。1.2会计信息化1.2.1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1999年4月,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的观点,并指出会计信息化的含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相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

究其实质,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全面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其具体包括会计数据采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会计信息输出的无纸化。

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2009年4月12日财政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对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措施和要求提出了指导意见。1.2.2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联系(1)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而迈出的第一步。它首次把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中,把会计工作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中解放出来,不仅缩短了财务处理时间,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了会计工作的“无纸化”。与此同时,在财务部门配备了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这些设备客观上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广大会计人员树立了会计电算化的观念,培养出一批批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而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在社会上初步形成了一支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的队伍并培育了一些知名软件开发企业,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软件基础。因此,建设会计电算化客观上为发展会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2)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只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仍需要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的全面信息化,如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组织信息化等,不仅将会计信息子系统有效地融合到企业整体信息系统中去,而且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整合,形成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统一。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1)两者的目标不同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第一个阶段,它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比较低。它主要是以实现会计业务核算的计算机处理为主要目的,使用简单的信息技术通过一些方法上的创新来模拟人工会计的核算过程,从而取代会计核算的人工操作。而会计信息化则处于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较高发展阶段,它比前者有着更高的目标。会计信息化以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为目标,它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与会计更加全面地结合,在实现会计核算“无纸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既发挥了会计的核算功能,又发挥了会计的监督管理功能。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对手工会计的一种模仿,而且深刻影响了会计的发展。(2)两者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不同

虽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手段的一次重大变革,但并没有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基本结构产生本质的影响,它只是由计算机技术代替了人的大部分劳动,并没有比手工会计有更多理论和实务上的创新。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并不深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会计信息化的产生是会计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与前者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会计信息化不仅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而且能够主动地影响会计的发展方向,包括会计信息容量、质量的变革。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计信息化所引入的网络技术动摇了传统会计的理论根基,使得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理论的合理性进一步受到质疑。(3)两者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不同

由于两者在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而前者是在被动地适应这种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子系统的联系,使得会计信息较人工记账阶段更加准确、传递更加迅速、使用更为便利,但因其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后者则是主动地适应这种要求。由于会计信息化提出得较晚,因此它在产生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为企业整体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但能够使财务信息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发挥财务会计的作用;而且还能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支持,把会计的服务管理放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大环境中考虑,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完全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1.2.3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1)会计信息化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生产会计信息的“加工厂”,会计信息化则侧重号召会计工作者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出能带来增值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和传递,会计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数据直接来源于其他业务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平台。电子化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疾驰在网络之上,电子签名代替手书签名,财务报告实时可得,异地的会计凭证库中的发生额一触即发,无论是在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在网上洽谈生意、获得竞争的机会。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信息也就更能显示增值空间与决策支持的作用。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2)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组成内容

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信息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其高水平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和支撑。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为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必然产物。因此,厘清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至关重要。1.3会计信息系统1.3.1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结构1)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IS),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会计信息的系统。究其实质,是通过输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运用会计本身特有的一套技术方法,对本单位的经营效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定量描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可靠信息,从而方便单位领导者作出有效的管理决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2)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等。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实际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中,投入使用较多的是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账务处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薪资管理子系统、应收管理子系统、应付管理子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采购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存货核算子系统、财务分析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项目管理子系统以及其他管理子系统。(1)账务处理子系统

账务处理子系统是以凭证为数据处理起点,通过凭证输入和处理,完成记账、银行对账、结账、账簿查询及打印输出等工作。目前,许多商品化的账务处理子系统还包括往来款管理、部门核算、项目核算和管理及现金银行管理等一些辅助核算的功能。(2)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主要是以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明细账为基础,实现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等功能,同时提供了固定资产按类别、使用情况、所属部门和价值结构等进行分析、统计和各种条件下的查询、打印功能,以及该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数据接口管理。(3)薪资管理子系统

薪资管理子系统是进行工资核算和管理的子系统。该子系统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员工及其工资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完成员工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个人所得税计算和按照部门、项目、个人时间等条件进行工资分析、查询和打印输出,以及该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数据接口管理。(4)应收、应付管理子系统

应收、应付管理子系统以发票、费用单据、其他应收单据、应付单据等原始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采购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及冲销,并对往来业务中的票据、合同进行管理,同时提供统计分析、打印和查询输出功能,以及与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账务处理等子系统进行数据传递的功能。(5)成本管理子系统

成本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功能,以满足会计核算的事前预测、事后核算分析的需要。此外,成本管理子系统还具有与生产子系统、供应链子系统,以及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存货核算等子系统进行数据传递的功能。(6)报表管理子系统

报表管理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连,可以根据会计核算的数据,生成各种内部报表、外部报表、汇总报表,并根据报表数据分析报表,以及生成各种分析图等。在网络环境下,很多报表管理子系统同时提供了远程报表的汇总、数据传输、检索查询和分析处理等功能。(7)存货核算子系统

存货核算子系统以供应链子系统产生的入库单、出库单、采购发票等核算单据为依据,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并将核算完成的数据,按照需要分别传递到成本管理子系统、应付管理子系统和账务处理子系统。(8)财务分析子系统

财务分析子系统从会计软件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运用各种专门的分析方法,完成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分析,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生成各种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正确依据。(9)预算管理子系统

预算管理子系统将需要进行预算管理的集团公司、子公司、分支机构、部门、产品、费用要素等对象,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定义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等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然后确立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方案,指定预算审批流程,明确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以便实现对各个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利用预算管理子系统,既可以编制全面预算,又可以编制非全面预算;既可以编制滚动预算,又可以编制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同一责任中心,既可以设置多种预算方案,编制不同预算,又可以在同一预算方案下选择编制不同预算期的预算。预算管理子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各子公司预算的汇总、对集团公司及子公司预算的查询,以及根据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自动进行预算执行差异分析和预算执行进度分析等。(10)项目管理子系统

项目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企业的项目进行核算、控制与管理。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计划、跟踪与控制、终止的业务处理以及项目自身的成本核算等功能。该子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项目的各种资料,包括项目文档、项目合同、项目的执行情况;通过对项目中的各项任务进行资源的预算分配,实时掌握项目的进度,及时反映项目执行情况及财务状况,并且与账务处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子系统集成,对项目收支进行综合管理,是对项目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控制。(11)其他管理子系统

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其他管理子系统一般包括领导查询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等。领导查询子系统可以按照领导的要求从各子系统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处理,以最直观的表格和图形显示,使得管理人员通过该子系统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决策支持子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决策模型,实现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业务决策辅助信息。

上述各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有着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它们共同构成了会计软件,实现了会计软件的总目标。1.3.2 会计软件备子系统的数据传递

会计软件是由各功能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为实现相应功能,相关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互通数据。

①存货核算子系统生成的存货入库、存货估价入账、存货出库、盘亏、毁损、存货销售收入、存货期初余额调整等业务的记账凭证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以便用户审核登记存货账簿。

②应付管理子系统完成采购单据处理、供应商往来处理、票据新增、付款、退票处理等业务后,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以便用户审核登记赊购往来及其相关账簿。

③应收管理子系统完成销售单据处理、客户往来处理、票据处理及坏账处理等业务后,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以便用户审核登记赊销往来及其相关账簿。

④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生成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变动、固定资产评估和折旧分配等业务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以便用户审核登记相关的资产账簿。

⑤薪资管理子系统进行工资核算,生成分配工资费用、应交个人所得税等业务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以便用户审核登记应付职工薪酬及相关成本费用账簿;工资管理子系统为成本管理子系统提供人工费资料。

⑥成本管理子系统中,如果计入生产成本的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定义为来源于账务处理子系统,则成本管理子系统在账务处理子系统记账后,从账务处理子系统中直接取得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数据;如果不使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存货核算子系统,则成本管理子系统还需要在账务处理子系统记账后,自动从账务处理子系统中取得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折旧费用等数据;成本管理子系统的成本核算完成后,要将结转制造费用、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结转盘点损失和结转工序产品耗用等记账凭证数据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

⑦存货核算子系统为成本管理子系统提供材料出库核算的结果;存货核算子系统将应计入外购入库成本的运费、装卸费等采购费用和应计入委托加工入库成本的加工费传递到应付管理子系统。

⑧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为成本管理子系统提供固定资产折旧费数据。

⑨报表管理和财务分析子系统可以从各子系统取数编制相关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⑩预算管理子系统编制的预算经审核批准后,生成各种预算申请单,再传递给账务处理子系统、应收管理子系统、应付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进行责任控制。

⑪项目管理子系统中发生和项目业务相关的收款业务时,可以在应收发票、收款单或者退款单上输入相应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业务凭证传递至账务处理子系统;发生和项目相关采购活动时,其信息也可以在采购申请单、采购订单、应付子系统的采购发票上记录;在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引入项目数据可以更详细地归集固定资产建设和管理的数据;项目的领料和项目的退料活动等数据可以在存货核算子系统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凭证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

此外,各功能子系统都可以从账务处理子系统获得相关的账簿信息,存货核算、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子系统均可以从成本管理子系统获得有关的成本数据。1.3.3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ERP是集成了业务和财务系统的全系统。一个强大的ERP系统一般包括采购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账务处理、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人力资源管理等子系统。在企业内部,再也不应该有独立的、分割的管理信息子系统,所有的业务、管理、财务都应集成在一起,通过ERP实现物流、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都集成到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任何一个ERP软件都包括会计信息系统。

从信息集成角度看,在ERP系统中强调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集成,此时会计信息的采集嵌入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并从价值反映和管理的角度实现会计管理的职能。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是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和表现。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ERP系统则以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根据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能跨越职能领域的边界,实现整个企业信息的集成。ERP系统能够把财务的管理控制真正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计划、预算、监控、分析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最末端,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三者整合于一体,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为企业的运作提供决策支持。1.4ERP简介1.4.1 ERP的概念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译为“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开发设计、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品质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将企业与其外部的供应商、客户等市场要素有机结合,实现对企业的物资资源(物流)、人力资源(人流)、财务资源(财流)和信息资源(信息流)等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即“四流合一”),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强调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配置和使用资源的效率。1.4.2 ERP的发展历程

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理论;第二阶段是六七十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阶段;第三阶段是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阶段;第四阶段是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阶段;第五阶段是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目前仍处于发展之中的第二代ERP,即ERP-Ⅱ阶段。1)库存控制订货点理论阶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企业控制物料的方法一般采用控制库存物品数量的方法来实现,在计算机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发出采购订单和向供应商进行催货是当时所能做到的一切。库存控制订货点理论其实就是一种库存补充方法,保证仓库中的某一物料始终都有一定的存量,以便需要时随时取用。当库存量达到或低于预先确定的数量,即再订货点时,就要立即进行订货补充。而再订货点、订货量的确定又与最大库存量、安全库存、单位时间的库存消耗量等有关。2)物料需求计划阶段

20世纪60年代,人们为了克服库存控制订货点法的弊端,进一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积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订货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物料”的需求,从而发展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的理论。MRP的基本思想就是物料的需求量是由生产(生产计划)来确定的,同时这种需求还与产品结构有关。3)制造资源计划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为了使计划活动覆盖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使计划更趋于合理,切合实际,在MRP的基础上,将上至企业的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下至车间的作业计划及车间的生产作业执行情况,均纳入MRP的管理范围,并根据企业实际的制造资源对各级计划进行能力核算,使之更趋于合理和可行。同时,在各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为避免某项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偏离了原计划,对该计划乃至其上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一个闭环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制造资源计划,其英文名为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由于其缩写与物料需求计划(MRP)相同,所以在其后加上“Ⅱ”,即缩写为MRP-Ⅱ。4)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20世纪90年代,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已纷纷意识到必须对企业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包括物料、设备、人力、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管理,把企业中的供、产、销、人、财等活动连成整体,使其形成一个系统,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紧密相关,同时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在此情况下,美国Gartner Group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这一思想完全体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一种面向供应链和流程的信息集成。5)ERP-Ⅱ,即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进入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合作得到了强化,ERP系统为满足这种协同商务的要求,使决策者即业务部门实现联合和作战推出了新一代ERP,我们将此阶段的ERP称为企业资源计划的第二阶段。1.4.3 用友ERP-U8简介

全球的ERP软件供应商比较多,国外主要有德国SAP公司的SAP R/3,美国Oracle公司的Oracle Applications,荷兰Bann公司的IBann ERP,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等。国内的ERP软件主要有用友软件公司的U8系列产品,金蝶软件公司的K/3系统,航天信息公司的Aisino ERP A6软件等。下面主要介绍用友ERP-U8。1)功能特点

用友ERP-U8是企业级解决方案,定位于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中端应用市场,可以满足不同的竞争环境下,不同的制造、商务模式下,以及不同的运营模式下的企业经营,提供企业日常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到办公事务处理等全方位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用友ERP-U8是一个企业综合运营平台,用以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信息化的不同要求:为高层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收益与风险的决策信息,辅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各个运作层面的运作状况,帮助进行各种事件的监控、发现、分析、解决、反馈等处理流程,力求做到投入产出最优配比;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便利的作业环境,易用操作方式以有效履行其工作职能。2)总体结构

历经多年的发展,用友ERP-U8管理软件以销售订单为导向,以计划为主轴,其业务涵盖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CRM(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会计、决策管理、人力资源、集团应用以及企业应用集成等。用友ERP-U8管理软件的总体结构如表1.1所示。表1.1 用友ERP-U8管理软件的总体结构

从表1.1可知,用友ERP-U8管理软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它对应了高等教育的多个专业方向,如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对于教学而言,如果全面展开上述所有内容,将会面临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综合考虑财会类专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学时的基础上,选择了其中的财务会计和供应链管理两部分中的常用子系统搭建了本书的实验体系,以支撑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财务会计中选择了总账管理、UFO报表、固定资产、应收管理、应付管理等主要子系统。供应链管理中选择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等主要子系统。另外,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资管理、计件工资。3)数据关联

为了对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行模式有一个总体认识和了解,需要掌握这些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如图1.1所示。图1.1 子系统间的数据关系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的特点,并简要回顾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对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基本内容作了概要说明;然后阐述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及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在对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进行了介绍。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一部分,在对ERP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本实验体系的用友ERP-U8软件。第2章软件安装环境与系统管理学习目标了解软件安装环境掌握各种环境下软件的安装方法掌握操作员及其权限设置掌握账套管理了解年度账管理精通系统维护2.1软件安装环境

用友ERP-U8.72有网络环境和单机环境两种使用方式。

网络环境下可多人使用该软件,使用配置比较高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具有计算、保存数据等功能。服务器上需要安装IIS(互联网信息服务)、SQL数据库及补丁,然后再安装用友软件。其他计算机则作为客户端,客户端只需要安装用友软件,安装时选择“客户端”即可。

单机环境下用户机器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必须安装IIS(互联网信息服务)、SQL数据库及补丁,然后再安装用友软件。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切换远程服务器,即通过在登录时改变服务器名称来访问不同服务器上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单机到网络应用模式的转换。2.1.1 硬件环境

个人学习常常将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应用客户端同时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中,则其所要求的基本硬件配置情况如下:

CPU至少为Intel Pentium4(奔腾4)1.8 GB,最好为Core2(酷睿2双核)2.66 GB以上。

硬盘500 GB以上。

内存不能太小,建议2 GB以上,最好能达到4 GB,否则运行速度将会非常缓慢。

安装操作系统的系统盘最好要有30 GB以上的空闲空间。

因要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数据库服务器,所以需要保证存储数据文件的逻辑磁盘至少有10 GB以上的空闲空间,并且磁盘分区的文件系统格式应为NTFS。这是因为U8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和临时文件均会被保存在这台服务器的硬盘上。2.1.2 软件环境

任何一款应用软件的运行,除了要有基本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一定的软件环境的支撑,尤其是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用友ERP-U8.72也是如此,下面是运行用友ERP-U8.72所必需的软件环境。

其操作系统必须是微软的Windows,版本需要是Windows 2000或以上的Server版或Professional版(特别注意,用友ERP-U8.72不能在Home版上安装),并且要打相应版本的关键补丁,其中操作系统版本与对应补丁如下所示。

必须安装IIS(互联网信息服务)。IIS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组件,默认情况下不被安装。

浏览器需要IE 6.0或以上版本。

数据库系统需要安装SQL Server 2000或以上版本,并且打相应版本的关键补丁。

如果之前安装有其他用友版本,必须彻底卸载。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用友ERP-U8.72的安装程序将会自动检测软硬件环境,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停止安装过程。2.2系统管理

用友ERP-U8.72包含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数据共享,完整实现财务、供应链等管理,对于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各个子系统共用一个数据库,拥有公共的基础信息,相同的账套和年度账。系统管理就是服务于各个子系统的公共平台,可以完成账套的建立、修改、删除、引入及输出,操作员的增加、操作权限的设置,角色的分配等操作。2.2.1 系统管理的内容1)用户及其权限管理

为了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系统管理中提供了用户(操作员)及操作权限的集中管理功能。通过对操作员分工和权限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与业务无关的人员进入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对系统所含的各个子产品的操作进行协调,以保证各负其责,流程顺畅。操作权限的集中管理包括定义角色,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员以及设置每个操作员的功能权限。2)账套管理

账套指的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构成的账簿体系。一般来说,可以为企业中每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一个账套,最多可以建立999个账套。账套管理包括账套的建立、修改、删除、引入和输出等。3)年度账管理

在用友ERP-U8.72软件中,用户不仅可以建立多个账套,而且每个账套中还可以存放不同年度的会计数据。这样对不同核算单位、不同时期的数据只需要设置相应的存放路径,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年度账管理包括年度账的建立、清空、引入、输出和结转上年数据。4)设置统一安全机制

对会计电算化用户来说,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是必需的,为此,用友ERP-U8.72软件设立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机制。在系统管理中,可以监控并记录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设置数据自动备份、清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任务等。2.2.2 设置用户

为了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系统提供了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功能,以便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操作分工及权限控制。

角色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拥有某一类职能的组织,这个角色组织可以是实际的部门,也可以是由拥有同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例如实际工作最常见的会计和出纳两个角色。在设置了角色后就可以定义角色的权限,当用户归属某一角色后,就相应地拥有了该角色的权限。设置角色的方便之处在于可以根据职能统一进行权限划分,方便授权。角色的管理包括角色的增加、删除、修改等维护工作,在系统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预置了相应的角色,企业在设置用户时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角色。

用户是指有权登录系统,对应用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即通常意义上的“操作员”。每次注册登录系统,都要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检查。只有设置了具体的用户之后,才能进行相关的操作。

设置用户是在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的。系统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二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

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控制和维护工作,可以管理该系统中所有的账套。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注册进入,可以进行账套的建立、引入和输出,设置操作员和账套主管,设置和修改操作员的密码及其权限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