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外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11:28:36

点击下载

作者:周月明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00位外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00位外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试读:

卷首语

我,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每一个生命,生来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举世无双的禀赋。可为什么,绝大多数生命却在岁月的消磨中失去了光彩?是什么让生命的绚烂归于平淡?是什么让生命的坚定变得游离?

是因为,迷失了方向。迷失了方向,即使你从未停下脚步,也始终无法实现梦想。

是因为,早早投降。前行路上,有太多人知难而退,早早投降,看不到柳暗花明的绝美风光。

打开这本书,你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偶像。于是,哪怕山重水复,也不再迷失方向;哪怕千难万险,也不再早早投降。

祝愿每个人都能像你崇拜的偶像那样,把握住命运的转折点,练就独一无二的能力,散发举世无双的光芒。

诚信篇

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借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人。——华盛顿恺撒想要成为统帅的孩子名人档案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前100—前44),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他建立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其名字“恺撒”被后世帝王尊用为头衔。名人故事

恺撒出身于显赫的尤里乌斯家族,父亲曾担任罗马的行政官,母亲也是血统纯正的贵族。恺撒自幼就聪颖好学,除具备超凡的天赋,还有一般孩子不常见的顽强意志。

按照古罗马习俗,七岁之前的恺撒在家接受教育。他不仅跟从雄辩家阿波洛尼奥斯学习演讲辩论,还掌握了大量的哲学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同时也接受军事技术方面的教育,阅读理解了各种历史、攻城术和战术等方面的著作。他在母亲的鼓励下,从不畏惧困难,积极参加各类军事、体育训练,精通骑马、剑术等,整天都生气勃勃的。

小恺撒做事喜欢动脑子,最爱追问其中的缘由,直到将所有状况了解清晰才肯罢休。博学的母亲十分欣慰,不遗余力地讲解更多的知识。酷爱古希腊文化的恺撒文采过人,写出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等经典作品,让人赞叹不绝。

恺撒的家庭成员都是贵族,姑父马略是代表商人、贵族和平民利益的首领,在罗马具有很高的地位。恺撒十分崇拜姑父,一会儿缠着姑父讲打仗的故事,一会儿又缠着母亲复述那些趣闻,从不厌倦。每每听到精彩处,恺撒就会非常认真地说:“我将来也要像姑父一样,做一个伟大的统帅!”母亲总是郑重地点点头:“好孩子,你本来就不是一个普通人,我相信你!加油吧,将来一定会成功的!”恺撒也高昂着头承诺:“妈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待。不然,我就没有资格做您的儿子!”

牢记着和母亲的约定,恺撒展开了更为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甚至两次离开罗马外出求学,其间经受了很多磨难,遭遇了诸多危险。

第二次外出时,恺撒在旅途中遭到奇里乞亚海盗的劫持,被勒索二十塔兰特做赎金。血气方刚的恺撒扬言自己的价值更高,主动将赎金额度提升为五十塔兰特。等待赎金送来的日子里,面对海盗们的讥讽和打击,恺撒笑着说:“你们相信吗?等我回到家中,将把你们全部送上绞架!”海盗们不相信他有这样的本事,发出了一阵嘲讽的狂笑。

三十八天后,获得自由的恺撒组建了一支装备齐全的舰队,顺利捕获了所有海盗并将他们处死。恺撒骄傲地说:“我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实现!”

在姑父的帮助下,恺撒成为朱比特神的祭司,但他很快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随着姑父的去世,恺撒被另一权力集团打压,不得不进入比提尼亚、基利基亚等地避难。

前78年,恺撒的对头病故,他如愿回到了罗马。前60年,恺撒和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联盟。

有一天,恺撒看到几个将领在训练中眉头紧锁,马上站出来亲自示范,并鼓舞众人:“这点苦算什么!不多体验,将来怎么带兵打仗?怎么实现宏伟目标?”

从那以后,不管气候多么恶劣,也不管政事多么繁忙,恺撒都要抽空去参加相关锻炼,增强指挥军队的本领。他建立起一支拥有十个军团的强大武装队伍,为赢取罗马内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钢铁般的斗志,加上完善的训练,出任高卢总督的恺撒带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他先后八次率军远征,使整个高卢地区臣服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不久之后,恺撒的大军又占领了日耳曼的大部分地方。他还出兵攻打不列颠,成为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

前49年,恺撒成为统治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实现了幼时对母亲的承诺。恺撒去世后被列入众神行列,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名人名言唯一好的是知识,唯一坏的是无知。——恺撒康德拆屋搭桥的怪先生名人档案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与柏拉图、奥古斯汀并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名人故事

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父亲是一个勤劳的马鞍匠。康德生下来身体就不好,被诊断为胸腔狭窄。疾病让小康德不能剧烈运动,因而失去了很多同龄人能够享受的欢乐。

十六岁时,康德进入科尼斯堡大学,毕业后到科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做了一名家庭教师。因为教学能力很强,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他,康德的生活稳定优裕。

康德因身体被疾病缠绕,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方圆四十公里的范围。他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然后学习两个小时,给学生上课两个小时,写作到下午1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到了下午3点半,他会风雨无阻地坚持散步一个小时,像精准的闹钟一样。余下的时间又是读书、写作……晚上9点左右,他就上床睡觉。

几十年里,康德只有一次因为沉醉在哲学思想的奇异境界里而忘记去散步,让疑虑不安的邻居们都赶来探望,怕他出什么意外。

有一天,一个朋友邀请康德去参加婚礼。朋友家离康德家有十多公里远,中间隔着一条小河。康德算了算时间,说:“好的!我会在婚礼当天的上午11点之前到达。”

到了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康德坐着马车准点出发了。走到小河边,马车却停住了。康德问:“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不走了呢?”车夫说:“先生,桥坏了,过不去了。”“那这附近还有桥吗?”“有一座,但是很远呢,起码要走几个小时。”康德看了看怀表,低声嘀咕:“糟糕!那可不行!这样一定赶不上婚礼!”

康德向四周看了看,突然跳下马车,朝河边的一间破旧小屋走去。他急促地敲开门,一个农夫走了出来。康德说:“如果我要买你的房子,你要多少钱呢?”农夫很惊诧,脱口而出:“十个金币吧!可是,你买这旧房子做什么呢?”康德毫不犹豫地掏出十个金币,塞到农夫手上,说:“再求你一件事。如果你能从这个房子上取下几块木板,然后在二十分钟内将桥修好,我将把房子归还给你。”

农夫又惊又喜,赶紧叫来两个儿子,飞奔到河边开始修桥。桥很快修好了。康德再次看了看时间,一丝轻松的微笑浮现在脸上。他将房子还给了农夫,坐上马车奔赴婚礼。等他到达热闹的现场,时间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婚礼音乐刚刚奏响。看到康德的身影及时出现,朋友夫妇开心地露出了笑脸。

后来,农夫和车夫将这个奇特的经历讲了出来,乡间便有了一个“怪先生”的故事。新婚的朋友十分感动,特意给康德写信致谢:“您是如此诚信,我们深深地敬佩着您!”

康德在回信中说:“守信是一种质量,我们不能因为自认为偶尔的违反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就认为无关紧要,所以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守时。”名人名言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华盛顿砍断樱桃树的小男孩名人档案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总司令、美国立宪会议主席、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不仅是出色的军事家,还是卓越的政治家,具有仁慈建国者的美好形象。他为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名人故事

华盛顿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父亲是富有的种植园主。华盛顿自幼一直在私塾中学习,接受的正规教育很少,主要依靠勤学善思来完善自我。

有一次,父亲送给华盛顿一把崭新的小斧子。父亲说:“它是纯钢制作的,和大斧头一样锋利。希望它能带给你快乐!”华盛顿兴奋极了,拿着小斧头冲出了房间。他一会儿像英勇的武士,一会儿像强壮的伐木工人,自由穿梭于花园的树木之间。

突然,一株小樱桃树吸引了华盛顿的目光。看着它那细细的枝条,还有不太粗壮的树干,华盛顿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召唤,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小斧头。只轻轻的一下,树干就被砍出一道深深的凹痕。“哇,好锋利啊!”华盛顿兴奋极了,三两下就把小樱桃树砍断了。

华盛顿意犹未尽,又用斧子将树干上的枝丫剔除干净,做了一根木棒,左右摆弄。玩得正兴起的时候,父亲出来了。他一眼瞅见了倒在地上的樱桃树,惊讶地问:“老天,我的樱桃树呢?它怎么不见了踪影?这是谁干的?”华盛顿猛地反应过来,满脸羞愧地道歉:“对不起,爸爸!我想试一试斧子是否锋利,就把您的樱桃树砍了。”

一阵沉默后,父亲说道:“我的孩子,你砍断樱桃树很不对,但是你能够诚实地说出真相,这让我非常开心。”

就在那一天,诚实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华盛顿的心中。

父亲去世后,略有些急躁的华盛顿受到母亲和哥哥的引导,尽可能克服坏脾气,用公正平和的态度处理各种事情。

他学习非常认真。不用任何人提示,他主动将接触到的商业、法律、契约、汇票等文件格式誊抄到一个单独的本子上,用于掌握其中的要点。依靠这样的好习惯,他到成年以后都喜欢随时记录日常琐事,从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有一段时间,华盛顿很喜欢数学,便通过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实地丈量土地来学习数学,这也为他后来从事土地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管多么忙碌,他都不会马虎应对该做的事,一定要得到满意的结果才算结束。家里的人经常很好奇,问:“你是怎么让时间变得宽裕,让烦琐的杂事变得有序的?”华盛顿脱口而出:“只要做事不敷衍、不推诿,诚实面对,总会顺利解决一切麻烦的。”

少年华盛顿一天天成熟,全面发展着自己的才能。

在伙伴之中,他也是一个诚实守信、做事有担当的小首领。他的体育成绩很棒,跑步、跳高、拳击等都稳操胜券。为了保持领先地位,他坚持锻炼身体,得到了大伙儿的赞赏和喜爱。

为了让世人接受尚需改进的年轻人,也为了反省自己的行为,他收集了一百一十条处世格言,编著成《待人接物准则》一书。华盛顿对哥哥说:“尽管我自己不能全部做到,但我会尽力去靠近,让品行的美和善永远闪耀光芒。”哥哥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他未来的成长中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帮助。

成年以后的华盛顿被任命为政府土地测量员,从中锻炼了体魄和意志。后来又在俄亥俄河流域做土地贸易,逐渐成为当地大种植园主,继而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富翁。

1775年4月19日,随着波士顿人民在来克星顿打响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凭借非凡的才干,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之后又连任四年。

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参加竞选,回家做了一个平民。他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先例,让世界永远记住了他的谦逊和诚实。名人名言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借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人。——华盛顿司各特坚持还债的作家名人档案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小说家、诗人,其作品反映了英格兰、苏格兰和欧洲历史重大转折时期的矛盾冲突,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现实意义,被尊为“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的狄更斯、斯蒂文森,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俄国的普希金等著名作家,都曾受到司各特的影响。名人故事

司各特出身于苏格兰爱丁堡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萎缩,造成一生都行走不便。聪明的他十二岁就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充分吸纳各种知识,毕业后从事过律师、高等民事法庭书记官等多种职业,还担任过副郡长。

热爱文学的司各特利用地区优势,整理了家乡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歌谣,出版的《苏格兰边区歌谣》引起社会重视,随后出版叙事长诗《末代歌者之歌》以及历史小说《威弗利》,轰动英国文坛,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

尽管司各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生活却十分贫穷。朋友们心疼他,帮他办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由于司各特不善经营,公司不久就破产倒闭了,他背上了六万美元的巨债。

朋友们凑在一起商量,打算四处集资为他还债。司各特却拒绝了,说:“不!你们帮我的地方太多了,不能再拖累你们。请让我凭借自己的双手来还债吧!我可以失去任何东西,却不能失去信用。”大家都很佩服司各特的勇气,把他视作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从那天开始,司各特像一头不知疲惫的黄牛,四处打工赚钱。

一些报纸刊登了司各特的窘况,有些描写中充满了讽刺,有些则充满了同情和感慨。可不管是哪一种,司各特从来不愿意花时间看一眼,直接就扔进火炉里烧掉,说:“我不需要怜悯,我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一家出版社的主编找到司各特,说:“你是一个写作天才,现在却把时间浪费到琐事上,实在是太可惜了。既然有朋友乐意为你承担债务,你为什么还要拒绝呢?如果你愿意,请来我们公司写稿,生活就会恢复原来的安逸和舒适。”司各特却毫不犹豫地说:“谢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不要信用,怎么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呢?”

而另一位债主在看到司各特拼命工作后,主动提出免除他的债务,希望他能将精力用在创作中。司各特却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是我应该偿还的债务,我一定会信守诺言,不让你再次承受损失!”

当天晚上,司各特在日记中写到:“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睡得踏实和安稳。我的债主对我说,他觉得我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他说可以免掉我的债务,但我不能接受。尽管我的前方是一条艰难而黑暗的路,但却使我感到光荣。为了保全我的信誉,我可能困苦而死,但我却死得光荣。”

在沉重的压力下,司各特一度病倒。面对朋友们的焦虑和担忧,他却微笑着说:“别担心,我不会倒下的!我的欠债还没有还清,我就没有权力作出任何决定。等到有一天,我没有了债务,才能光荣而安详地离开人间!”

在信念的支撑下,司各特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通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债务。他说:“这是一条保卫诚信的道路,虽然艰辛,却让人走得无比自豪和骄傲。”名人名言在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人眼中,一切事情都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乍看上去似乎如此。——司各特林肯听从小女孩建议的总统名人档案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政治家。他领导北方军取得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他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名人故事

林肯出身于肯塔基州哈丁郡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因为繁重的家务和农活,林肯很难拥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历自然很低。

九岁那一年,林肯的母亲去世了。继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对他视如己出,常常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林肯非常感激,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次,林肯从邻居家借了一本《华盛顿传》。他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到床边的破墙缝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天晚上下起了大雨,雨水从缝隙里渗进来,将书浸湿得不成样子了。

从疲惫中惊醒的林肯已来不及抢救这本书了。第二天,他忐忑不安地来到邻居家道歉:“先生,真是对不起!我没有钱买新书,您能让我替您割三天草,用来抵偿吗?”邻居很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坚决不同意。林肯却固执地说:“先生,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如果您拒绝我,我会很难受的。请您一定要同意!”邻居点头答应了,忍不住发出赞叹:“遇到你这样诚实守信的孩子,真是我的快乐啊!我家的书,你想看就借去看吧,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林肯乐得差点蹦上天。

艰苦的生活在一天天继续,林肯长期找不到固定的职业,当过摆渡工、种植园工人、店员和木工等。几年以后,精通测量和计算的林肯成为一名土地测绘员。他一边从事土地测绘工作,一边继续努力,他窗前的灯火总是闪烁到深夜才熄灭。

在那个时期,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和《美国历史》,以及各种类型的历史和文学书籍,逐渐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

年轻的林肯在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看到黑人奴隶像牲口一样被脚镣、手铐锁住,甚至被鞭打、被烧红的烙铁烫,禁不住内心的悲愤和同情,发出誓言:“太可耻了!等我将来有机会了,一定要打垮这个可恶的奴隶制度!”黑人的悲惨遭遇激起了林肯心中的怒火,让他有了从政以改变更多人生活的渴望。

在一场政治集会上,林肯首次发表了抨击黑奴制的政治演说,并提出许多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当选为州议员,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政治生涯。经过不懈努力,待人诚恳温和的林肯以两百万票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终于可以一展宏图。

林肯竞选总统时,曾收到一个小女孩的信。小女孩说:“亲爱的先生,我非常渴望您能当总统。我有四个哥哥,有两个愿意投您的票。您要是留胡子,我会让另外两个哥哥也投您的票。您知道吗,您太瘦了,留胡子会英俊很多。所有女士都喜欢有胡子的先生,她们的丈夫也会投您的票。我祝愿您当选,希望您蓄上胡子!”林肯接受了小女孩的建议。

林肯就任总统后,专程去探望这个可爱的孩子。他吻着她的手说:“瞧,我听从了你的话,蓄起了胡子。”直到去世,林肯一直都留着浓浓的胡子。

林肯不仅对孩子诚实守信,对待反对者也保持了谦逊包容的态度。

有一次,一个议员不满地说:“亲爱的总统,你为什么要试图跟那些敌对分子做朋友呢?你应当想办法去消灭他们。”林肯不慌不忙地回答:“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林肯凭借符合历史潮流的执政理念以及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景仰的总统之一,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名人名言我不一定会胜利,但定会真诚行事;我不一定会成功,但会抱持一贯的信念。我会和任何正直、持平等观念的人并肩而立。——林肯燕妮·马克思伟大男人身后的伟大女人名人档案燕妮·马克思(1814—1881),德国社会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夫人、助手和战友,一位对信念坚贞、对爱情执著的传奇女性。在马克思最艰难的岁月里,燕妮以她的温柔和智慧,给予了丈夫最有力的支持。名人故事

燕妮出身于德国贵族家庭,是一个聪颖美丽的女孩。她自幼具备独立坚强、勇于创新的个性,接受了良好完整的教育。

燕妮的父亲与马克思的父亲是朋友,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却像一个小妹妹一样崇拜着目标远大、才华横溢的马克思。由于两家门第悬殊过大,他们的恋情不被家人赞同。在苦恋了七年之后,两个年轻人不顾万千阻碍秘密订婚,之后在克罗伊茨纳赫喜结良缘。

两人热恋期间,燕妮被家人管束,无法给马克思写信倾诉相思,马克思就将自己的爱情写成了一首首诗,足足有三本集子那么多,陆续寄给心爱的姑娘。燕妮珍藏着爱人的心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未给任何人看过。

婚后不久,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马克思被当局驱逐。燕妮跟着丈夫流亡国外几十年。

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家庭主妇,燕妮无私地陪伴在丈夫身边,将他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给予最大最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后,燕妮成为马克思最称职的秘书,不仅认真誊抄手稿,纠正错误并润色,还要承担发通讯、草拟信件等工作。除了这些,燕妮还亲身参加社会活动,不断发表政治文章和论文。她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读者,而宣言现存的手稿中,还有几行出自她的手笔。

让燕妮备受折磨的,是一直都难以驱散的贫穷和灾难。

一天深夜,便衣警察逮捕了马克思。惊慌的燕妮顾不上家里还有三个熟睡的孩子,出门去找朋友求助,却在半路被巡警抓进了监狱。

在那个漆黑的,关满了穷人、流浪汉、罪犯和妓女的房间里,一个好心的难友将自己的硬木板床让给了她,这让燕妮感动万分。谁能想象,这个面色苍白的女士曾经是盛装舞会上最美的公主?

夜晚是如此漫长,直到接受了两个小时的审讯,燕妮才顺利回到贫穷的小屋。

燕妮不畏惧与丈夫一起坐牢,不畏惧受人讥讽而沦落街头,也不畏惧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都当完以换取生活费……但面对三个孩子被饿死却买不起棺材的悲剧时,这个出身富裕家庭的女人痛不欲生。她伏在孩子的身体上悲惨地哭泣,令人目不忍睹。

但即使这么艰难,燕妮都没有动摇对丈夫的爱。她经常对人说:“我很幸福,因为有马克思在身旁,他是我生命的支柱!”

沉重的经济压力不断加到燕妮瘦弱的躯体上,直到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系列第一部出版后,家庭经济才有所改善。但此刻的燕妮,已经被病魔折磨了多年,再也没有时间好好享受这迟来的安定和无忧。

1881年12月2日,患上癌症的燕妮在伦敦去世,马克思悲痛欲绝。

燕妮一生都在兑现自己对丈夫许下的诺言——“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路填平,扫清阻挡你的一切障碍!”燕妮永远地留在马克思的心里,留在世人的心里。名人名言我希望卡尔跟我在一起是幸福的,正像我自己希望跟他在一起是幸福的一样。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不仅应该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也应该成为他的同志、他的谋划人,不仅要相信而且要相敬,因为其中包括我的全部精神生活。——燕妮·马克思屠格涅夫不说谎的小评论者名人档案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等。他的作品文笔细腻,富有诗意,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名人故事

屠格涅夫出身于沙皇俄国时期的旧式贵族家庭。他的军官父亲只顾着个人享受,一点不关心家庭;出身于地主家庭的母亲时而温柔地对待儿子,时而对儿子加以严酷的惩罚甚至鞭打。这一切让屠格涅夫的童年充满了奇异的色彩。

屠格涅夫记忆力很强,特别喜欢读书。母亲拥有一间很大的书房,里面有许多当时很珍贵的法文书。屠格涅夫总是趁着母亲不注意,在自己称为老师的一个仆人的帮助下,悄悄偷走几本,拿到秘密的地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在庄园里的每一棵大树下,都留有他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只有沉浸在这样的思考中,他才能忘记烦恼。每当看到文中的人物拥有独特的个性,屠格涅夫就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我也要这样!”

有一天,大作家米特里耶夫来庄园做客。喜欢炫耀孩子才艺的母亲将屠格涅夫叫到客厅,说:“儿子,把你最喜欢的故事朗诵一段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也不羞涩,马上背诵了一篇米特里耶夫的寓言。他的声音悦耳动听,根据情节发展抑扬顿挫。米特里耶夫非常高兴,问:“小家伙,你喜欢我的东西吗?”屠格涅夫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喜欢,先生。”米特里耶夫继续问:“撒谎可不是好孩子!你真的喜欢吗?”屠格涅夫眨巴了一下眼睛,又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我确实喜欢您的寓言故事,但是,如果一定要比较,那我更喜欢克雷洛夫先生的。”米特里耶夫哈哈大笑,摸着他的脑袋说:“克雷洛夫先生的东西也真是不错,你很有眼光啊!”

客人离开后,母亲有些不高兴,指责道:“你怎么能当着一个作家的面赞扬另一个作家?多不礼貌啊!”屠格涅夫却毫无愧色,勇敢地说:“做一个诚实的人不对吗?难道我应该为了讨客人的欢心而说谎吗?”母亲听了无话可说。

屠格涅夫很反感落后的农奴制度。他从不将农奴们当成私人财富,而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一次,母亲要把一个农奴小女孩卖给残暴凶狠的地主。看到小女孩即将面对凶险的未来,屠格涅夫将她藏了起来,并拿着枪对买主、警察和母亲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带走她,我就毙了你们!”众人被他的气势吓住,只好放弃了这桩买卖。

屠格涅夫长大以后,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和身心去体会世界,并把真实的生活反映到作品中,成为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屠格涅夫因为写出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的《猎人日记》而被当局放逐,但他仍以笔为武器,在放逐期间写出了短篇小说《木木》,引起社会极大的震动。

有一次,屠格涅夫在街头遇到一个乞丐。他翻遍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到一分钱,便十分抱歉地握着乞丐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惊讶万分,感动得泪流满面,感慨地说:“一个高贵的绅士能叫我这个穷苦的人‘兄弟’,这样的礼遇是我一辈子都碰不到的,谢谢你了!”

屠格涅夫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陆续写出了《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名著,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引发人们思考的形象。作为旧制度的叛逆者,屠格涅夫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名人名言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能吃苦。——屠格涅夫凡尔纳靠一个人一支笔实现高产的作家名人档案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作家,《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著名科幻历险小说的作者,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一百多年来,作者笔下很多虚构的东西都成为现实。而众多发明家和科学家也纷纷表示,当年就是受到凡尔纳伟大想象力的启示才走上科学道路的。名人故事

凡尔纳出身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他的家在港湾附近。天性就热爱自由和浪漫的凡尔纳喜欢去港口观看那些来来往往的船只,和来自不同地方的水手们无话不谈,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去神秘的地界探险。

但父亲并不赞成儿子满脑子天马行空,说:“什么生活都不如居住在城里幸福。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凡尔纳被送到巴黎学习法律,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

有趣的是,脱离父亲严厉管教的凡尔纳并不专心上课,总是溜出门去玩耍。在一次逃学途中,他认识了著名的作家大仲马,二人竟然迅速结为忘年交。从此以后,凡尔纳就成为大仲马家的常客,耳濡目染,也跟着大文豪学起了写戏剧。

听闻儿子的选择后,明智的父亲不再坚持让他成为一名律师,开始大力支持他跟随大仲马学习。有的时候,父亲还将自己感觉有趣的案例写下来,寄给儿子做素材。

自从走上写作的道路,凡尔纳变得非常勤奋。

他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当时很多作者都试图把自己熟悉领域的知识融入作品,比如大仲马是将历史学融进文学,而巴尔扎克则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只有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于是,凡尔纳以此为基础展开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凡尔纳善于构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产作家。成名以后,各种议论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嫉妒和恶意的攻击。有人对他成功走上写作道路提出非议,污蔑他聘请了很多写手和科学家隐匿在办公室,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

这样的传闻给记者们提供了素材。一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先生,我们想参观一下您写作的地方。”凡尔纳回答:“哦,那没有什么好看的,我的桌子上乱糟糟的。”记者坚持自己的提议:“没有关系,我只是想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已。”凡尔纳还是说:“真的没有必要……”记者见凡尔纳态度比较坚决,只好摊牌说:“是这样的,我们听说您有一个‘写作公司’,里面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为您……”

凡尔纳这才知道记者的真正意图,因为他自己也早听过那个谣传了,于是带着记者走进工作室。迎面出现的,是一排排的大柜子和密密麻麻的小抽屉。在屋子的中央,放着一张巨大的写字台,上面散乱堆放着各种书籍和卡片,还有一部正在撰写的手稿。除了他们俩,屋子里再没有一个人。

凡尔纳看着记者失望的表情,对他说:“请见见我公司的员工吧。”记者吃惊地看着凡尔纳:“在哪里呢?”凡尔纳打开柜子上的一个抽屉,里面分门别类地放满了各种科技资料卡片。凡尔纳说:“我们公司最主要的员工您已经看见了,就是本人——儒勒·凡尔纳。其他的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记者被凡尔纳的坦诚感动了,回去后立即写下了澄清事实的报道。名人名言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凡尔纳列宁打碎花瓶的小男孩名人档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俄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第一任领导人。这个知识渊博、诚恳守信、一生写下五十五卷著作的革命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名人故事

列宁的父亲是国民教育总监,获世袭贵族称号,母亲是一个聪明、善良、吃苦耐劳的好女人。在家人的呵护下,列宁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过着幸福的生活。

半岁那年,列宁兄妹随父母搬到了一幢木制的带有阁楼和回廊的平房,每天都能在附近的院落和花园奔跑玩耍。

有一天,列宁和妹妹玩“赶马人”的游戏,由列宁先扮演马夫,妹妹扮演马。他用绳子套着“马”,高高地举起树枝制作的“鞭子”。“马”很驯服,乖乖地听从号令。等到列宁扮演马的时候,不管妹妹怎么吆喝,“马”都溜到一边不听话。

听到妹妹的抗议,列宁振振有词:“马的力气比人大,如果你不好好待它,它自然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除非,你给马喂一点带盐的黑面包!”妹妹很生气,却又找不到话来反驳,只好闷坐在一边,哭泣着说:“我不玩了!你欺负人!太没有意思了!”一连几天,妹妹都不乐意和列宁做游戏。列宁觉得委屈,跑去向妈妈抱怨。

妈妈说:“你们当初说好各扮演一次马夫和马,妹妹遵守了约定,而你,为什么要凭借小聪明修改规则呢?不尊重别人的孩子,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列宁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去向妹妹道歉。那一刻,他懂得了许多道理。

列宁一天天长大,他做事更稳妥了。他很喜欢读书,每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就会与人分享。

有一天,八岁的列宁跟随父母去看望外地的姑妈。

几个幼小的孩子格外激动,聚在一起东奔西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列宁躲进卧室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姑妈床头一个漂亮的花瓶。他吓坏了,东看看西望望,发现没有人注意,便赶紧把地上的碎片扔进了垃圾箱。面红耳赤的他回到客厅里,却再也不敢大声说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晚餐桌上,姑妈笑眯眯地说:“我很纳闷,刚才是谁打碎了我的花瓶?你们可知道,这个花瓶是我最喜欢的呢,非常珍贵!”几个孩子都使劲摇头。列宁的心怦怦直跳,两腿发软,脱口而出:“哦,不,不是我!”“哦,是吗?”姑妈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每个孩子,“那好吧,这个花瓶真神奇,自己掉在了地上,没有人对它的失踪负责。”

列宁再也吃不下一口面包,推说吃饱了,赶紧跑进卧室里装睡。直到离开姑妈家,他也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列宁回到了自己家中,脑子里却还总是浮现着花瓶的碎片。

这天晚上,妈妈来到列宁的卧室,一边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讲着每日故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坐起来,哭泣着说:“妈妈,对不起。我欺骗了你们。那个漂亮的花瓶就是我打碎的!我不是有意的!”妈妈紧紧地搂着他,开心地说:“我的儿子,我一直在等你说实话!你终于有勇气了,真好!给姑妈去一封信吧,告诉她你做错了事,请求得到原谅。”列宁破涕为笑,立即拿起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封道歉信。

不久之后,列宁收到姑妈的来信。姑妈不仅原谅了他,还称赞他是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列宁开心极了,对妈妈说:“做一个诚实的人真好,不用每天提心吊胆,那样的滋味太糟糕了!”妈妈笑着说:“可不是吗!心里有阳光,就不会让阴暗和罪恶来作怪。”

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地位,成年以后的列宁都将诚实守信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中。当他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去抗争、去努力的时候,人们记住了他美好的品质。名人名言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凯瑟琳·格雷厄姆新闻界的“第一夫人”名人档案凯瑟琳·格雷厄姆(1917—2001),美国传媒界的领军人物,华盛顿邮报社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她以一份报纸拉开了“水门事件”的序幕,直接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名人故事

凯瑟琳·格雷厄姆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是名震华尔街的大银行家。

在整个家庭中,凯瑟琳是唯一对新闻业感兴趣的孩子,并从大学毕业后当起了报社记者。但因为结婚生子,凯瑟琳变成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家庭主妇,由丈夫出面打理家族企业华盛顿邮报社。

不久,因为丈夫自杀身亡,凯瑟琳不得不出面主持大局。人们都不看好这家被一个女人管理的报社,预言它不久将出售或倒闭。

凯瑟琳面对巨大压力,努力而认真地展开各项工作。让人欣慰的是,她懂得选拔任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在她雷厉风行的管理下,《华盛顿邮报》开始出现崭新局面。随着保守派的纷纷离去,《华盛顿邮报》也从始终与政府站在一边开始越来越倾向于自由派立场,尽量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

当“公正、真实”成为凯瑟琳坚持的办报宗旨,人们开始在《华盛顿邮报》上看到许多被其他主流媒体屏蔽的新闻,其销量急速上升,一点点在市场站稳了脚。

1971年,《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发现当时呼声很高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赢得竞选,竟然让人在竞选对手的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来搜寻情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总统。

记者向核心管理层汇报了这个事件。是否报道这一事件,凯瑟琳与同人们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如果事件被如实报道出来,报社面临的风险将会很大,可能被找茬查封,相关人员甚至可能因各种“巧合的罪案”被投进监狱。凯瑟琳十分犹豫,为究竟是坚持新闻的公正公开还是固守自己的利益而矛盾。左思右想之后,她选择了刊登新闻,结果不出所料,立即引来一片哗然。

正在准备参加连任竞选的尼克松总统被这个“炸弹”弄得焦头烂额,派人威胁凯瑟琳说:“你必须马上停止报道。否则,如果我连任成功,《华盛顿邮报》将没有好下场。”但凯瑟琳绝不放弃,鼓励旗下的编辑记者:“我们已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没退路了。务必把事件的全部真相告知民众。”她大胆地将那些威胁的话放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人们为她的勇气而惊叹。

经过长达两年的努力,“水门事件”终于真相大白,尼克松也灰溜溜下了台。《华盛顿邮报》因为坚持“公正、真实”而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国报”。毫无疑问,凯瑟琳改变了《华盛顿邮报》的命运,《华盛顿邮报》也改变了她的一生。

凯瑟琳是一位智慧的女性,她让新闻业保持独立,能够在强权下无畏地追求正义,不愧为“世界十大杰出女性”之一。名人名言办报者不应对编辑、记者指指点点,办报者的责任,是尽力确保报道全面、准确、公正和质量最佳。——凯瑟琳·格雷厄姆宽容篇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苏格拉底一个快乐而痛苦的人名人档案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自己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创立了教学中的“问答法”,极大地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名人故事

苏格拉底出身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父亲是一个雕刻匠,母亲是一个助产妇。苏格拉底外表丑陋,鼻子扁平、嘴唇肥厚、眼睛突出、身材矮小,却具有不可思议的卓越才智,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幼年的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艺,没有机会读书。喜欢思考的他不甘心蒙昧一生,依靠自学掌握了很多知识,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学堂的社会道德教师。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弟子,苏格拉底从不骄傲,他常常谦逊地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一生结过两次婚,情投意合的第一任妻子早逝,第二任妻子脾气暴躁,常常难以控制情绪而大发雷霆,当众令苏格拉底下不了台。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家里的院子里给学生们讲课,妻子忽然冲进来说:“老头子,快去帮我挪一下橱柜!”苏格拉底正在兴头上,便敷衍道:“你等一等,我马上就过来。”妻子面色阴沉地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妻子在房间里叫嚷起来。苏格拉底还是舍不得停下谈话,便装作没有听见。妻子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奔出来,还高高地卷起了袖口,嘴里叫嚷着:“懒惰的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

苏格拉底清楚妻子的火暴脾气,不想与她发生冲突,赶紧示意学生们离开院子。趁着众人都在疾走,苏格拉底也混在其中,打算暂时回避一下。

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妻子端着一盆水追上来,狠狠地泼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来不及躲避,从头到脚淋了个透。妻子还不罢休,嘴里骂骂咧咧的。

学生们看到老师的狼狈样,都觉得很难过,想要说点安慰的话。苏格拉底却抹了一下脸上的水,满脸笑容地说:“瞧!我就知道,打雷过后一定会下雨的。我们刚才应该准备一把雨伞呢!”学生们都被他的诙谐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

可妻子的行为实在太乖张了,人们纷纷劝说苏格拉底与她离婚。苏格拉底摇摇头说:“你们只看到了她凶悍的一面,不知道她也温柔体贴。我们一起生活多年,她对我照顾得还不错。”面对众人的批评,苏格拉底始终维护着妻子,甚至还给抱怨母亲过于强势的儿子上了一堂“爱母课”。

事实上,苏格拉底确实没有错看妻子。在他后来遭受冤屈失去生命时,妻子一直抱着苏格拉底高喊:“你是我的,我不久就会来找你!”

苏格拉底不仅对家人宽容,对陌生人或敌人也很大度。

有一天,苏格拉底失足落入水中,眼看着要沉入水底。一个正在钓鱼的人目睹险情却无动于衷,直到学生的及时出现他才算避过一劫。没过多久,这个钓鱼人也不幸落水,正在河边散步的苏格拉底与学生一起把他救了上来。看到钓鱼人熟悉的面孔,学生们都很后悔。苏格拉底却毫无怨言,笑着说:“我们人多,当然要救他!”

心中有着阳光和爱的苏格拉底一生坦然,从不为外界的任何阻挠苦闷,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讲学布道、传播哲学思想,让智慧的光芒照耀后世几千年。名人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我宁愿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苏格拉底富兰克林丢掉仇恨种子的人名人档案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起草了《独立宣言》。他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制造了避雷针,建立了近代牙科医术,最先组建起消防厅,创立近代邮信制度……富兰克林以其天才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生于美国波士顿,因家庭成员众多,只念了两年书就被迫辍学。

留在家中做事的富兰克林协助父亲做剪烛芯、看店铺的工作,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每天空闲时,他都会四处找人借书阅读。凭着不懈的自学,他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等。

长大后,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去哥哥开的报社做了学徒。

哥哥对富兰克林并不友好,甚至有些苛刻。只要一看到弟弟出现错误,哥哥就会破口大骂,还会给以严厉的惩罚。其他的学徒都很惊讶,不敢相信富兰克林就是老板的亲弟弟。但富兰克林对此从不抱怨,还对别有用心的好事者说:“他是想让我早点出师,才会更加严格。我们兄弟的感情很好!”

但哥哥一天比一天冷酷,富兰克林只好小心翼翼地工作学习,躲开打骂。

因为接触的知识分子很多,思维活跃的富兰克林有了极大的进步,能够写出很有见地的文章。他不敢用真名在哥哥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只好编出了一个笔名,然后看着自己的思想变成铅字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夜深人静的时候,富兰克林会拿着报纸沉默无语,为这种无法与人分享的喜悦备感伤心。

哥哥的报纸发行量很大,刊登了许多抨击残酷现实的进步文章,因此触怒了州议会。警察局逮捕了富兰克林的哥哥,要求他说出发表激烈言论的作者。哥哥坚持不肯透露,于是被囚禁了起来。

州议会的官员找到熟悉发稿流程的富兰克林,提出各种条件诱使他说出真相。一个熟悉他们兄弟二人状况的警员说:“你哥哥又自私又冷漠,对你也不好,你没有必要为他保密。拿着这一笔酬金,你就能离开他的报社,自己独立!”富兰克林却不为所动,使劲摇摇头,说:“我是一个小学徒,什么都不知道!”

不仅如此,富兰克林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州议会,努力争取让哥哥获得自由。有了这些支持和帮助,哥哥终于在一个月后走出了监牢。

由于个性差异太大,富兰克林最终与哥哥分道扬镳。在一位爵士的帮助下,富兰克林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并大获成功。

经过很多年的打拼,富兰克林成为真正的企业家,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由于表现出色,他连续两年担任州议会秘书,在政坛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令人尴尬的是,新议员并不喜欢富兰克林,在公开场合发表批评意见。富兰克林没有反唇相讥,而是开动脑子去寻找打破僵局的话题,争取获得对方的理解与认可。

一次,富兰克林听说议员有一本珍贵的藏书,便连夜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先生,我和你一样,是一位古书爱好者。真希望你能体谅我的急迫,将你拥有的奇书借来一看。在那个美妙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一起享受古文化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议员收到信后,将书寄给了富兰克林。几天之后,富兰克林将书完好归还,并写下了一封感谢信:“这本书是时代的奇迹!我很惊讶,也为你能够与它走到一起而高兴!”议员很受触动。后来,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富兰克林正是凭着这种宽容大度而又机智的处世态度和一个又一个举世惊叹的发明创造,最终成为影响世界的伟大名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叮嘱家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印刷工富兰克林。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品格呀!名人名言如果不想死后就被遗忘,那么你生前或者写下值得一读的东西,或者做出值得一写的事情。——富兰克林拿破仑创造奇迹的“斯巴达汉子”名人档案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一生指挥大大小小六十多场战役,成为与恺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并获得“奇迹创造者”的美誉。名人故事

拿破仑出身于科西嘉岛上一个并不富裕的贵族家庭,父亲夏尔·波拿巴是当地有名的律师。科西嘉岛被法国占领后,夏尔接受了法国的赦免,这使得他的家族后来有望进入法国皇室,为拿破仑的发展奠定基础。拿破仑从小就勇敢机智、顽强好斗,颇让大人们头疼。七岁时,拿破仑突然醒悟,觉得一个人光有蛮力是不行的,便下定决心开始认真学习知识。为了能够安静思考,他喜欢带着书到海边的一个小岩洞里钻研,刮风下雨也不间断。

十岁那年的春天,拿破仑被父亲送到布里埃纳军校公费学习。布里埃纳军校是当时法国的一所皇家军校,提倡绝对服从和刻苦耐劳。父亲说:“儿子,我希望你能挺住所有的考验,为我们家族增添荣耀!”拿破仑说:“您放心,我会让所有人惊叹的!”

因为身材矮小、衣着简陋、说话又有着浓重的科西嘉口音,拿破仑看起来就像一个乡巴佬,与周围来自富有家庭的孩子格格不入。那些同学讨厌他的独立与沉稳,指责他为人傲慢,还想方设法捉弄他。很长一段时间,拿破仑都被孤独和讥讽缠绕着。

有一天,一个男孩撇着嘴说:“我最讨厌拿破仑!他就像一个野蛮人,根本不配和我们在一起!”马上就有另外一个孩子接茬:“我听说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叫斯巴达的城邦,那里的人都好勇斗狠,喜欢打仗,也没有什么知识。你们猜,拿破仑是不是来自那里?”“一定是!只有野蛮的地方才会生出野蛮的人!”“哈哈哈,斯巴达汉子!野蛮人!”

很快,校园里上上下下就几乎传遍了拿破仑的外号——“斯巴达汉子”。只要一碰到他,同学们就会嗤嗤地低笑,窃窃私语。

面对这样的侮辱,拿破仑并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去找那些肇事者算账。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暗自检讨了为人处世中的不妥,还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斯巴达英雄那么威猛,我希望自己可以和他们一样无所畏惧地征服世界!”

聪明的拿破仑一边咬牙坚持学习,一边创造机会改善与同学紧张的关系。

大雪纷飞的冬天,军校的学生们在露天展开各种训练。拿破仑情绪饱满地带着众人挖壕沟、筑城墙,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干。在训练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见识了拿破仑卓越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纷纷认定他将来必有作为。

退一步海阔天空,拿破仑打破了僵局,逐渐有了要好的伙伴。

紧张而严酷的五年学习结束了,成绩优异的拿破仑又转到巴黎军官学校深造。学成后,拿破仑随军各处作战,很快就凭借一个个胜仗而成为全国闻名的军事统帅。他在调动千军万马时,散发出令人折服的独特魅力。

一天晚上,拿破仑率领大军进攻意大利。夜幕降临,拿破仑照例到营帐外巡视。走到一个哨所旁,他发现站岗的新兵竟然靠着大树睡着了。看到新兵那稚嫩又困倦的样子,拿破仑克制住蹿上来的怒火,沉默片刻后,悄悄地拿起士兵身边的枪,一声不响地站起岗来。

过了一会儿,士兵突然惊醒了,发现统帅正拿着自己的枪守在身旁,吓得浑身颤抖,一个趔趄就跪倒在地。拿破仑慢慢地扶起士兵,说:“小伙子,站稳了,拿好你的枪!这些日子很辛苦,你一定觉得很难过。可是你要记住,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也永远需要你打起精神来面对。你的一个小疏忽,有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的惨剧!希望下一次,能看到你挺起胸睁大眼站好岗!”士兵满脸羞愧,发誓说:“将军,请您相信我!”

拿破仑的宽容和大度迅速在军营中传开,士兵们都非常感激,更加坚定了与统帅一起生死作战夺取胜利的信念。有了广大将士的积极支持,拿破仑最终成为叱咤风云的“战争之神”,登上了人生发展的巅峰。名人名言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拿破仑卡莱尔重写书稿的幸运儿名人档案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苏格兰评论家、讽刺作家、历史学家,其作品《法国革命史》《过去与现在》等在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很大的影响。他为人谦和,不喜欢高谈阔论,常常劝人“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却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名人故事

卡莱尔年轻的时候很贫穷,脾气也很古怪,几乎无人愿意与他来往。幸运的是,一名聪颖富有的女孩欣赏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成为他的妻子。

几年过去了,四十岁的卡莱尔终于完成了呕心沥血的巨著《法国革命史》。他兴奋地拥抱身旁的妻子,大声说出自己的感谢。

妻子问:“书稿完成了,你准备请谁来看第一稿呢?”卡莱尔想了想,说:“穆勒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知识渊博。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关注着我作品的进展,还经常有不错的建议。请他来看第一稿,肯定是最合适不过的!”妻子点点头,说:“我相信,有了他的帮助,你的作品将展露出应有的价值!”

卡莱尔将《法国革命史》的书稿带到穆勒家,恭恭敬敬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穆勒显得很吃惊,一边打量着厚厚的书稿,一边说:“我真是既荣幸,又忐忑啊。你的作品那么精湛,我迫不及待想要一睹风采。谢谢你的信任!”

送走卡莱尔后,穆勒立即吩咐家人挂出“免客牌”,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仔细审读起来。每看完一个章节,他都赞叹不已,恨不得马上去和卡莱尔交流感受。

这天晚上,疲惫不堪的穆勒放下书稿,起身到院子里散步。

一阵凌厉的风吹来。堆放在书桌上的书稿被吹到了地上,一张一张又一张……

回到书房的穆勒不见了书稿,急得唉声叹气。他的妻子也觉得蹊跷,赶紧叫来仆人询问。新来的女工怯生生地说:“夫人,刚才刮大风,我去主人的房间关窗户,看到地上有很多废纸,就全部捡起来丢进壁炉烧掉了……”“你,你——”穆勒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在地,“你让我怎么向别人交代!”

整个晚上,穆勒都呆若木鸡,痛苦得难以自拔。

第二天清晨,眼眶深陷、面容惨白的穆勒来到卡莱尔的家。不知情的卡莱尔匆匆穿好外套,风一般冲下楼来,紧紧地抱住他说:“我猜,你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我讨论吧?快说说看,你对稿子有什么建议?它们是不是让你感到有意思?”可穆勒的身体僵直地立着,颤抖的嘴唇说不出一句话来。“怎么了,我的朋友?”卡莱尔发现了异样,惊讶地松开了双臂。“我,我——”穆勒就像一个灵魂脱壳的亡人,每一个字都来自遥远、黑暗的冥界,“我看了你的稿子——但是,很抱歉——一个愚蠢的仆人把它丢进了壁炉——我——”“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明白。”卡莱尔目瞪口呆。“是,是这样的——”穆勒终于鼓起勇气,将事情的缘由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明白白。与他面对面的卡莱尔立即坠进了无边的深渊,瘫坐在椅子上。“我对不起你!我真想——真想——”穆勒流下了眼泪,“请你提出赔偿要求吧!什么样的惩罚,我都愿意接受!”卡莱尔沉默了许久,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说:“噢,别让这个打击再来折磨我们了!我想,这或许是上帝的考验吧!他大概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必须要重新写一次。我决定再写一次,让他老人家开心。你不要过于自责了。”

送走穆勒之后,妻子忧伤地说:“亲爱的,你的书稿草稿早就不全了,重新写一次,该会有多么艰难啊!”卡莱尔说:“我怎么忍心看到朋友如此痛苦呢?不幸已经发生了,发怒或懊恼都于事无补了。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卡莱尔投入到《法国革命史》的第二次写作中,并最终达成了心愿。而让人惊讶的是,他依然恭恭敬敬地将书稿送到穆勒家请他审看第一稿。穆勒激动地说:“这是卡莱尔对我的信任,我不会辜负他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法国革命史》这一部旷世奇作,穆勒不仅细心审读勘正,还不遗余力地对外界宣传,帮助卡莱尔扩大影响。他们之间彼此包容、体谅、信任的故事,成为学界流传的佳话。名人名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卡莱尔李斯特一堂课的老师名人档案李斯特·费伦茨(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他为人友善,给许多后辈无私的关爱与宽容,对欧洲民族乐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名人故事

李斯特是技艺高超的“钢琴之王”,华丽的技巧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每次他登台演出,音乐厅里都座无虚席。

有一天,一位年轻人前来拜访李斯特。年轻人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鞠躬行礼:“李斯特先生,久仰您的大名。您的技巧确实高超,但是我觉得个人情绪的表现性太强。而我自己,开创出一种既浪漫又纯真的风格,却很难得到认可和承认,希望您能帮助我。”

听完年轻人有些自负的话,李斯特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把他带到了钢琴前,说:“我想亲耳听一听。”年轻人优雅地坐下,美妙的曲子立即从灵动的指尖流泻而出。李斯特陶醉其中,毫不吝惜地给出赞美:“年轻人,你的钢琴弹得太好了!我相信,你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现在让我想一想办法,让众人接受你的出色技艺。”

两天后,李斯特将年轻人带到了自己将要举办演出的音乐厅。

夜幕降临,大厅里像往常一样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各界名流。几曲结束后,李斯特让站在旁边的年轻人坐到了钢琴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