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无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20:30:46

点击下载

作者:周洁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德育无墙

德育无墙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德育无墙作者:周洁排版:KingStar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3ISBN:9787566807847本书由广州暨南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敞开心扉,融入自然,滋养万物,就是更清冽的甘泉。

跨越心界,穿越时空,共营生命,就是更广阔的未来。——题记第一章共识形成:教育“无墙”的萌发春暖花开,心悦人美。木棉花,总是应时而开,那五片拥有强劲曲线的花瓣,围绕着一簇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紧实的花托,一朵朵如饭碗般大,迎着阳春,自树顶端向下蔓延,红艳似火,将广州点缀得格外清丽。在如此清丽的广州,与华侨学府——暨南大学相邻的是石牌村,一个典型的超大“城中村”。石牌小学就坐落于其中,她看似没有木棉花养眼,却有着木棉花那般奋发向上的精神,更有着一种“无墙”的心根……第一节石牌小学:发展,渴望“无墙”一、“城中村”小学的焦渴(一)走进“石牌村”,看见城市,看见“村”

1.“城中村”特征:亦城亦村,亦旧亦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成为广州市最大的典型的“城中村”,具有“四多”特点:居住的人口多,街巷多,出租屋多,店铺多。如今,石牌村面积为0.73平方千米,有着3 000多栋4~6层高互相拥挤的“握手楼”,共有170多条小街巷,街巷宽度2米以上的占27%, 1.5~2米的占40%, 1~1.5米的占20%, 1米以下的占13%。村内住有5万多人口,其中4万多为外来人口,人口结构复杂。村内有1 300多间店铺,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村四周是广州CBD的高楼大厦和繁荣的商业街,周边毗邻IT销售圈、天河娱乐城、天河电影院、地中海国际大酒店(五星级)、总统大酒店(四星级)、大华酒店(四星级)、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与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相邻。

由宅基地扩展起来的密集建筑群,被周边高楼大厦包围着,由170多条窄小的古巷支撑着,有5万多人口在这里生活着。它是村民租赁经济的载体,它是新进移民的落脚地,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文化,它是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桥梁”——这就是石牌城中村。(摘自《城市化中的石牌村》封面折页)

2.“石牌村”写照:传统与现代兼具,经济与文化齐飞

石牌村发源于南宋时期。在历史变迁中,石牌村形成了“崇文尚德”的文化传统:石牌村的池、董、潘等几大姓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中原主流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华夏文化与海外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社区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崇文重教、弘扬祖德、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石牌城中村有其特有的经济表象。石牌城中村的经济,目前以租赁业为主,村属三骏企业集团公司拥有10亿元固定资产,年收益近3亿元,计30多万平方米物业的集体经济。村民个体经济则主要是指出租屋的经营。同时,为满足村民及移民(外来人口)共计约6万人的生活需要,“城中村”内孕育出一个由几个大肉菜市场和1 300多家小型的服务性商铺及两条繁荣的商业街(石牌东路、石牌西路)构成的特有的经济体系。

今天的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就坐落于其中,位于石牌绿荷西大街1号。(二)迈进“石牌小学”,看见现代,看见“弱”

石牌小学创办于1918年。民国时期,小学逐渐取代私塾。民国早期,番禺县在石牌乡建立了番禺县第四区第七小学。民国17年(1928年),几位村民捐资办起了志诚国民小学。民国23年(1944年),志诚国民小学从潘氏宗祠迁往董氏良湖公祠,改名为番禺县第四区石牌中心小学;1950年,改名为广州市第三十三小学;1952年,改名为白云区第一工农子弟学校;1956年,改名为广州郊区石牌小学;1969年,改为附设有初中班的石牌七年制学校;1976年,改为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的石牌八年制学校;1986年,学制调整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实行义务教育,改为石牌九年制学校,简称为“石牌学校”;1988年,初中与小学脱钩,改为六年制的石牌小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1.石牌小学:随城市化而现代化

改革开放之后,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在石牌村村领导和村民重视教育的观念的支持下,石牌小学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水平都大大提高,于2002年10月16日晋升为广州市一级学校,同年11月26日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无论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石牌小学基本上都实现了现代化。

从硬件条件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石牌小学硬件建设的投入方面,除20万元是由政府支付的外,3 56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都是由石牌村村委会和现在的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支付的。这些支出还不包括每年给学校(含幼儿园)的节日慰问金、奖教金、岗位津贴、教师活动经费等。正是这样,石牌小学旧貌换新颜。截至2002年,石牌小学拥有1 000多名学生,校舍面积达12 167.8平方米,各种功能室齐全,设备先进,达到省级标准,各教学区相对独立,育人环境优良。

从软件条件来看,2002年,迎接广州市一级学校评估时,石牌小学教师65人,他们积极进取,在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学校有个好的领导班子,时任校长朱吉伦是一个受到师生称赞的好校长;注重提高师资素质,既抓师德建设,又抓业务发展;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课内容,开设了众多兴趣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石牌小学:评上市一级,再上台阶却不易

广州市一级学校评估团对石牌小学进行评估总结,对石牌小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广州市一级学校评估团对石牌小学评估总结”之“意见和建议”的主要内容如下:(1)学校周边环境的脏、乱、差和部分外来人员素质较低,对学生有负面影响,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此引起重视,进一步净化、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从以前被他人看不起到现在得到家长的好评,我们的办学单位、三骏公司也曾出力整治,但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环境、卫生有待于进一步整治,治安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搞好,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优良的环境,使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个地方环境好了,对石牌村的经济、地位、形象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2)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了较好水平,德育方面也有了成效,下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做到科研兴校:加大科研力度,提出更多好的课题,进行合理高效的组织领导,鼓励全体教师参与,保证充足的经费,制定管理制度,进而获得中期和最后成果;以科研促进学习,促进观念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并且通过科研提高教师水平;一边搞科研,一边进行教学改革。另外,科研方面课题的选取很重要,要有较高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3)培养一批有潜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狠狠抓好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鼓励创优争先。培养在区、市都有影响的教师,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5)进一步搞好活动课程。这一方面应该依靠学校本身的教师来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同时充实一些课程班级的人数,避免有些班因为人数少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总而言之,办好一间学校,要注重三个工程:第一,重人才工程。天河区委、区政府现在回过头来给村民补课,就是希望提高村民的生存能力,不断提高村民的素质,为社会培养人才。第二,重形象工程。要不断改善学校周边的环境,提高办学声誉。第三,重民心工程。学校建好了,有质量、有声誉,才会民心所向。家长很感谢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们,因为学校办好了,他们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二、“校家社”互动的甘露(一)推行“经典诵读”,展现协作,展现“奇”

面对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蓬勃发展、家长的教育期待,为响应“市一级学校评估意见与建议”,直面学校发展的问题,突破学校发展的困境,自2004年开始,石牌小学以“中华经典文化诵读”为突破口,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促进学校发展。其具体做法是:定方案,启活动;营氛围,置环境;校家社,齐诵读;精交流,促提升。

1.定方案,启活动

根据学校周边环境缺乏书香氛围这一状况,石牌小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即学校首先召开家长委员会,再召开全校家长动员大会,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进而,在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师郑千一的指导下,学校制订了“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的方案,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筹备和启动阶段——成立工作小组,进行教师培训和资料准备;初级阶段——开展班级诵读活动和学习资料包分享活动,同时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深化阶段——巩固成果,向家庭、社区拓展延伸。

在方案中,学校明确提出了“经典诵读”的活动目标:依托“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与石牌幼儿园及广州市113中学一起,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积极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实现“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经典诵读价值。

2004年2月,在天河区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隆重地举行了“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的启动仪式。天河区政府、天河区教育局、石牌街道、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领导和学生家长们都到会热烈庆贺,并纷纷表示将竭尽全力支持学校,共同提升石牌教育的品牌。

2.营氛围,置环境

为营造诵读氛围,学校既倡导各班积极展现诵读经典的风采,又注重发挥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无论是学校宣传栏,还是校园随处可见的宣传小标语,一言一语尽显诗书之气。多姿多彩的宣传栏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观看,走廊墙的国画、书法,虽是稚嫩之笔,却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学校专门设置“诵读阁”: “品德阁”和“品诗阁”。“品德阁”里写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满招损,谦受益”等经典名言。为体现学校经典诵读的传承性,“品诗阁”里写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经典名言。“诵读阁”的设置,从大厅到走廊直至操场,同学们每天穿行于其中,如同穿行于经典文化的时空,畅游于经典美文的海洋,沐浴于民族国粹的精华之中。

3.校家社,齐诵读(1)推进班级诵读,打造学习型学校。

学校坚持每天下午用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诵读经典美文。逐渐地,学生都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笠翁对韵》(选读)、经典名言警句等,甚至已开始阅读《论语》、《大学》等。这些古老的经典著作,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蕴含深刻的哲理,学校选择其精华部分让孩子们每天坚持诵读,孩子们的识字量加大了,理解力加强了,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每天,同学们都自觉地利用时间进行诵读,他们诵读时的神情像唱歌一样,满脸洋溢着愉悦之情,可见同学们对诵读经典活动的喜爱。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2)推进家庭诵读,打造学习型家庭。

在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下,家庭诵读小组迅速组建起来,有的家长自告奋勇当组织者,召集居住较近的家长开会,商量诵读的时间、地点、内容及人员的分工。有的负责教孩子诵读,有的负责后勤工作,有的负责印发资料等。家庭诵读小组诵读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活动开展得很顺利。

为了更加有效、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也使诵读活动更有目标性和系统性,所有家庭诵读小组在每周二下午集中进行活动,由老师对家长进行指导,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有经典诵读、记忆古诗、亲子游戏等。在热心的家长们的带动下,家庭诵读小组不断扩展,人数不断增加,效果越来越好。有些家长,从刚开始的“陪太子读书”到自己也喜欢上了诵读,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变得自信了;有些家长放弃了打麻将,专心参与诵读活动。家长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书香活动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诵读已成为家长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家庭出现了“让琅琅读书声赶走麻将声”的喜人局面。(3)推进社区诵读,打造学习型社区。

为扩大诵读规模,学校将这一活动推向社区,在家长义工队长潘翠姬、何燕兴、朱慧婷的组织下,家庭诵读小组向社区延伸并开展活动。他们利用双休日时间,将诵读地点选在宽敞的董氏祠堂,并将诵读内容进行拓展。老师为家长们准备丰富的诵读资料包,其中包括名言佳句、古诗词、经典故事、成语等。诵读之风在石牌社区悄然兴起,书香之气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荡漾。

这一活动得到石牌社区的大力支持,他们把学校附近黄金地段小区内一百多平方米的原办公用地改为学校的社区诵读点,由家长带领着孩子来到这里,实现学校、家庭、社区联手诵读。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聚满了热爱诵读的学生和家长,高大的玻璃窗上张贴着一张张装饰精美的经典名句,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致典雅的古诗文等。进入其中,大家直接与经典面对面,与美文对话。从中,大家都感受到: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不仅可以使中华民族的文明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还能让孩子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更能体现石牌小学“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的校园文化精神。

4.精交流,促提升“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在“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积极走向外省进行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友好交流和互动。2005年,石牌小学时任副校长池瑞香到江苏省镇江市参加全国“营造书香校园”研讨交流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受到一致好评。由郑千一老师牵头,从甘肃远道而来的贾敏老师与石牌小学师生进行诵读交流,并亲自为学生、家长上诵读课,交流效果非常好。

2006年4月,在天河区教育局王芹副局长的带领下,广东教育学会研究部吴占华部长亲自带领一行专家到石牌小学交流“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其中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2006年9月,在天河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天河区未成年人‘三教结合’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石牌小学校长周洁就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工作中,学校如何积极开展诵读活动,如何打造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教育工作者们的极大关注,得到好评,并且学校的这一经验被推荐到广州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为了进一步分享诵读成果,诵读小组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学校诵读小组的家长和孩子们排练的《悠悠唐宋情》节目参加“颂中华,诵名篇佳作——石牌街社区经典名著朗诵比赛”,获得一等奖。2007年7月,该节目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全球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大会”,获得一等奖。

几年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家长的精神内涵,营造了家庭、社区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家长教育的综合素质,家长关注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由原来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参与实践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家长们定期开设“家长论坛”,探讨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与心得,并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网站开设了“诵读之家”栏目,为家庭诵读活动的拓展深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学校、家庭、社区诵读小组活动,拉近了学校、老师、家长、孩子间的距离,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营造了学习氛围,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使家庭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如此,石牌小学演绎了诸多让人惊奇的故事。周洁校长于2008年讲述的“荔枝酒”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荔枝酒,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春天的广州,空气总是湿漉漉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让人提不起劲来。望着输液管里药水不紧不慢地滴着,我心里总感觉有不好的事会发生,如这里的天气一样让人感觉不踏实。“铃铃——”电话声响起,是张校长的电话。糟糕,是二年级的俊钊同学在放学排队时,不小心被后面急着走的嘉炜同学撞倒了,还磕破了头……

安全无小事,更何况发生在俊钊身上。记得前年我刚到石牌小学工作,一天下午,一年级学生放学后,一位身材高大的家长气势汹汹地冲上二楼兴师问罪:他没接到孩子。老师们听说后,马上分头去找,结果在离校门口不远处找到了这个自己溜走的调皮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俊钊,他调皮的个性和爸爸暴躁的脾气都让人感到有些无奈。

第二天,我回到学校,就询问张校长事情处理得怎样,张校长的一番解释让我顿然释怀。昨晚,班主任张老师带着嘉炜及其家长到俊钊家登门致歉,俊钊的爸爸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宽慰张老师和嘉炜一家:“孩子在一起,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学校教育孩子们要友好相处,宽厚待人,孩子是朋友,家长也是朋友。”一句“家长也是朋友”,让我感慨万千。真是真情付出,必有回报!两年来,俊钊的爸爸在老师的号召下,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两次的经典诵读活动,一次在学校,一次在社区。在诵读活动前后,学校、老师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随着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家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们也更加坚信,经典诵读活动是营造人文石牌良好氛围的切入口。

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我更加思绪万千:二年级开展诵读活动时,有家长听说此事后,自发组织了几十位同年级同学和家长,买了书和水果探望俊钊。俊钊的爸爸感动极了,把自己酿好的荔枝酒拿出来招待家长们,还特意送来一大瓶给老师们。

每当看到这酒中一颗颗洁白圆润的荔枝,嗅着酒中散发的点点荔枝清香,我的精神都会为之一震。荔枝酒,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里那一抹不同寻常的新绿,让所有了解它的故事的人都为之心动……(二)唱响“同一首歌”,展现生机,展现“渴”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优势,石牌小学携手家庭、社区,共同打造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的新型校园,共同唱响石牌教育的“同一首歌”。其着力点在于,密切联系社区,发挥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补充、强化和丰富作用。具体做法是:整资源,聚合力;携家社,丰内涵;重交流,享成果。

1.整合资源,凝聚家长学校的合力(1)建设一个基地。

在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石牌小学成立“青少年法制宣传基地”。该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家长提供法律知识的咨询,又通过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系列活动,引导家长学法、知法、守法,营造依法规范办学的良好氛围。(2)开展多项专题培训。

学校根据本校教育教学情况,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举办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的家长专题培训,使教育有的放矢,使家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给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讲授“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小学一年级学生意志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等专题课程;二、三年级注重孩子的文明礼貌培养,故给家长开设“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讲座;四、五年级注重法制教育和自主能力培养的交流,故给家长开设相关课程;为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开设“陪孩子走进青春期”课程。学生家长们一致认为:这些正是他们所需要掌握的科学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3)加强与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互动。

学校利用社区内的高校优势,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大学生、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开展联谊活动。尤其是来自港澳地区的学生,凭着他们丰富的志愿者活动的经历,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学校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生家庭做心理健康辅导,并追踪建立个人辅导记录,让大学生与家庭结“对子”,让心理辅导走进家庭。(4)加强与“关工委”互动。

学校长期与天河区和石牌街的“关工委”(即“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络,请“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到校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为家长开展育儿咨询、心理咨询、营养讲座、免费借阅书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受家长、学生的好评。(5)加强与社区文化互动。

学校十分珍惜社区资源,并根据“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特点,积极发挥石牌社区的优势,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如社区交通安全、远离毒品、清除乱贴乱画、清洁公共卫生等公益宣传活动。寒暑假、节假日时,学校组织学生与家长参加“石牌欢乐进万家社区文化行动日”、“石牌地区环保手工大赛”、“石牌地区家庭才艺展示”等活动。学校还经常联合社区企事业单位,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石牌街道办事处、石牌街派出所、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开展富有石牌特色的大型活动,如“经典伴我行,规范在我心”、“经典你我同行,共建和谐社区”、“相约石牌,唱响和谐”等活动。家长与社区人士不仅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而且为活动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展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成果,表彰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家庭。在一系列活动中,学校始终坚持携手家庭一起倡导道德规范,践行文明行为,营造了整个社区都来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也使学校、家庭、社区成为合作共赢的教育团队。

通过一个基地的建设、多项专题的培训、三个平台的互动,家长们深刻体会到:“这样的活动真好!不仅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懂得了如何以科学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孩子,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我们家长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教育难题。”

在这一整合资源,凝聚家长学校办学合力的过程中,石牌小学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必须从学校所在的社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客观地面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层次、思想认识、生活习惯等差异,积极寻求一种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互动渠道,促使家校共同关注下一代的成长,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软实力”,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2.携手家社,丰富家长学校的内涵(1)组建家长义工队。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宣传动员,学校向全体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石牌家长义工意愿表”。家长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家长义工队。家长义工队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家长学校工作的机制,提升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其意义在于:家长更广泛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他们更能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体现家长义工们的爱心和热心以及团结协作、自觉奉献的精神。(2)积极参与,活动纷呈。

石牌小学家校的有益互动,深深感染了所在的社区,尤为可贵的是,每年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投资数十万元,与学校一起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及大型表彰活动。无论是“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还是其他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类主题活动,学校都为孩子和家长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并借助这些活动大力表彰品学兼优的学生及支持学校教育的家长。家长们也十分珍惜这些机会,从活动的筹备、礼品的包装,到节目或项目的排演、组织,随处可见家长们忙碌的身影。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不仅唱响了师生、家长心目中的“同一首歌”,更成为学生和家长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这些富有意义的大型活动,在众人心中永不闭幕!(3)拓展实践,回报社会。

学校通过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内涵,营造了家庭、社区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家长教育的综合素质。通过家长学校的建设,家长们积极实践,回报社会的愿望日渐强烈。无论是多次为汶川地震灾区而进行的捐款捐物活动,还是携手西部希望小学而进行的“手拉手”活动,石牌家长们始终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这些公益活动,表现出了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的宽广胸怀。

3.注重交流,分享家长学校的成果

在创建家长学校的过程中,学校编写了《诵经典美文 做少年君子》等亲子共读的校本教材,汇编了师生作品集《品味教育的甘泉》、《为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成长传递快乐》,定期出版校刊《春塘小荷》,与家长一起分享教育教学的成果。

如此,石牌小学创建家长学校的一些做法吸引了海内外同行的关注,彼此就家长学校的做法进行了友好交流和互动。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天河教育强区复评工作中及“国际儒学联合会暨全国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上,学校的这些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海内外同行的极大肯定,不仅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还得到了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及夫人吴小南女士的充分肯定及赞赏。

尤其是对外交流活动中,石牌家长处处体现出一种主人翁的精神风貌。如2008年3月,香港教育代表团的70多位老师、家长及学生们慕名而来,与石牌师生、家长共同分享家长学校建设的成果。“香港考察团来访”活动一路走来一路笑,充分展示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热情,以及不求回报、以校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受到香港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2008年6月,学校迎来了美国校长考察团的参观活动,家长们把这次对外交流活动当作展示中国教育成果的一个窗口。他们为美国客人们表演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家校撑起爱的天空》,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大家对教育的共鸣。尤其是当家长和孩子们把他们共同完成的福娃刺绣赠送给客人们时,他们高兴极了,他们相互传阅、欣赏着各自得到的刺绣作品。当得知这些作品是妈妈们带着孩子一针一线,用“十字针”绣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而爸爸们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来支持他们完成作品时,在场的美国校长们感动不已,他们用掌声和激动的泪水向在场的家长们和学生们表示感谢。通过与师生、家长的互动交流,他们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像家一样的学校”、“妙不可言的学校”、“来石牌参观是中国之行最美好的礼物”。

随同考察团来校的教育界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如果所有社区都像石牌社区这样支持学校,学校不愁办不好;如果所有家长都像石牌的家长这样理解教育,不愁孩子教不好;如果所有孩子都能得到这样的教育和熏陶,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桃李不言,下至成蹊。”石牌小学携手家庭与社区,创建家长学校的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得到了普遍关注。学校连续多年被授予“社区建设突出贡献奖”并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少年报、共鸣和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赞誉。

石牌教育“同一首歌”的唱响,展现出石牌小学与家庭、社区积极互动、协同育人的勃勃生机,也展现出石牌人意欲乘势而为、整体提高办学质量的渴望。第二节石牌小学:教育,需要“无墙”一、“无墙化”理念的确立(一)梳理“办学基础”,发现经验,发现“问”

面对日益上升的办学效益,石牌小学如何乘势而为、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并确定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行动,是学校新一轮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008年,石牌小学开始了学校新发展规划的研制,主要包括对“办学基础”进行梳理、对“办学理念”进行提炼、对“发展定位”进行确立、对“发展行动”进行研拟。

对于石牌小学“办学基础”的梳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办学传统与优势,二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办学基础”,从中总结出石牌小学的办学经验和今后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

1.石牌小学办学传统与优势(1)以经典诵读为引领,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德育网络。

根据学校周边环境缺乏书香氛围这一状况,学校德育工作以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为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班级诵读蓬勃发展,诵读之风在石牌悄然兴起,书香之气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荡漾。同时,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种有益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石牌家长、石牌社区成为学校办学的坚强后盾。(2)以校本研训为载体,聚焦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学习搭建各种平台,让教师在不断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学校“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思维导图学科应用研究”课题被立为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项目之一,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学校注重盘活集体备课教科研活力,强调进行“交流式”集体备课,提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个性化备课,并邀请天河区教研员到校听评课,指导教师教学。(3)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成效。

学校党、政、工、团(少先队)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它贯穿于每周的升旗仪式,强化于每周的教师大会,落实于每班的中队主题会,完善于每一次的行政班子民主生活会,体现于每一次的大型活动。同时,学校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让每一位教师乐于展示自我,进一步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树立一批师德典范,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4)以差异发展为原则,开展多彩活动,落实因材施教。

学校一向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超越自己。一方面注重学困生的跟踪转化工作,建立跟踪转化档案,积极探索转化途径;一方面注重把好毕业班出口关,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生全员参与,并开展各类竞赛,让学生发挥所长、树立信心、激发潜能,为个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三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石牌小学焕发新的光彩: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广州市首批书香校园”、“广州市德育先进单位”、“天河区先进集体”、“天河区德育先进单位”、“天河区书香校园”、“天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社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殊荣。学校龙狮队、武术队、科技队等特色队伍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多次获得团体一、二等奖。学校的“家庭诵读社团”、“龙狮社团”被评为全国“童趣杯”优秀社团。学校因此被誉为“石牌社区传播知识与文明的殿堂”。

2.石牌小学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学校教育哲学尚未形成,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石牌小学近几年在德育、教学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以点带面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由于学校尚未形成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与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学校各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统帅,使得学校难以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提升整体办学效能,办出品位。因此,如何明晰学校发展的方向,确定学校教育哲学,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优质办学之路,彰显办学特色,是石牌小学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教师队伍发展还不均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石牌小学做了许多工作,效果较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学校各级骨干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人均年龄偏大,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因此,学校的师资队伍还需要整体优化。学校要积极依托校本,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学校成为教师提升内涵、实现自身价值的沃土。(3)学校德育理念还需提炼,德育品牌塑造应更有特色。

近年来,石牌小学在已开展的课题“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效应互动研究”的基础上,以经典诵读为引领,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但由于学校的教育哲学还未形成,德育品牌意识还不鲜明。这就需要进一步梳理学校德育的实践经验,提炼学校德育理念,在学校教育哲学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德育的整体性构想与实践,让德育品牌塑造得更有特色。(4)学校课程理念不够明晰,学校课程建设还有待加强。

为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常态化实施,石牌小学应在开足规定课程的同时,充分调动学校师资,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目前,石牌小学因课程理念还不够明晰,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还不够,与国家及地方课程相整合的校本课程还有待开发并形成体系。因此,石牌小学整体的课程有待进一步规划并有效实施,开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进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5)学校文化内涵需更丰富,学校文化建设还需加强。

石牌小学在“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已体现出强大的文化力,彰显出石牌小学的学校文化特征。但是,在挖掘石牌社区文化尤其是“石牌精神”等文化内涵方面,石牌小学还需更深入地探索如何有效地整合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在提炼“无墙化”办学经验的方面,石牌小学要从校本文化建设的视角着力,使学校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二)提炼“办学理念”,发现创新,发现“特”

对于石牌小学“办学理念”的提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墙教育”的提出,二是“无墙教育”的基本观点。从中,我们发现石牌小学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发现石牌小学发展要体现校本化特色。

1.石牌小学“无墙教育”的提出

基于石牌小学的“办学基础”,石牌小学对以学校“校、家、社”协同育人为基石,推行“经典诵读”和唱响“同一首歌”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两点认识:

第一,面对石牌小学所处社区和学生家庭的特殊性,石牌小学既要有足够的“作为”化解“城中村”的“冲击力”,又要发挥社区的优势,提高家长的素质,最终才能擦亮石牌教育的品牌。而积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是石牌小学破解发展困境的“作为”之一。

第二,石牌小学走“校家社一体化”的育人之路,是“开放办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与实践,也是一种“无墙化”办学思想的彰显。事实上,石牌村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从相对封闭向自主开放发展的过程;今天的石牌村,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践行者,又是“无墙化”思想的彰显者。

那么,石牌小学的办学“作为”如何进一步深化呢?其关键就是:传承与创新。

一所学校总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得以进步的。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和时代进步的背景下,面对石牌人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尤其是石牌社区对石牌小学教育不遗余力的支持及对石牌小学教育工作所寄予的厚望,如何寻求学校发展变革的新道路,促使石牌小学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再上新的台阶,就显得更为必要、更为迫切。立足于石牌社区一贯重视教育的办学传统,着眼于“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广阔未来”的教育理想,传承与创新学校的发展优势,石牌小学对学校发展新征程作出进一步思考,提出“成长自由自在,未来海阔天空”的办学理念,即“无墙教育”的学校教育哲学。

这一学校教育哲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人之学习需要“无墙”,学校发展应该“无墙”,学校教育应该“无墙”。(1)人之学习需要“无墙”。

有人类就有学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学习史。原始状态的人主要是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是不拘于形式的,也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出现后,一部分人的学习方式则主要转向从书本中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信息成了学习的主流方式。学习的组织更由过去单一的学校形式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各行各业的学习型组织,并建立了团队的组织形式以发挥团队的智慧。学习成员也由青少年群体扩大到多种群体。进入学习化社会后,学习已融入人生的每时每刻。一个人只要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每天都能够对生活产生新感受和新体验,从生存体验中获得新知,这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可见,人类学习的方式历经了从“无墙”到“有墙”再到“无墙”,甚至还可以超越国界,面向世界探求智慧。学习已成为全方位、全时空、全人类的活动。大千世界本来就蕴藏着无限未知,作为“未完成”之人需要随时随处地学习,以不断地“变成一个人”。即人之学习需要“无墙”。(2)学校发展应该“无墙”。

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自然会形成其独特的组织。然而,随着时代的加速变化,一方面,“教师和学校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属于他们的教育经验优势,必须面对新的任务: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并向他们提供真正理解信息社会的钥匙”。另一方面,“不能再把周围社会的种种问题拒之于校门之外,贫穷、饥饿、暴力、毒品和学生一起进入学校中来,而这些现象不久前一直存在于学校之外,是未入学儿童们的伙伴”。同时,“今天,公众越来越认为在有关教学组织安排的决定方面,他们有权发表意见”。“加强学校和地方社区的联系就成了使教育和其环境相依为命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且,“我们时代的社会既有过去的经验,也有必需的现成的或潜在的资源(当然我们也不要低估了其中的困难)。这就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使他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民主主义的促进者、世界的公民、发掘自己潜能的主人。同样,这也可以帮助他通过现实去寻求其走向完人理想的道理”。这就需要学校向世界开放,延伸到一切空间和时间,跨越学校围墙的限制,建构无围墙、无国界、无时空的广阔学习空间,让学校的教育价值向校外延展。即学校发展应该“无墙”。(3)学校教育应该“无墙”。

作为生命一部分的教育生活,应作为“整体的教育”存在着,致力于把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全人”发展。而现代学校教育却有许多有形或无形之“墙”,即将课堂、教学、教育从自然、生活、社会中割裂开来,形成的一堵堵厚厚的不可分割的教育之墙。学生在“围墙”里传承着古人的经验,教师的思维被限制,生命的自由呼吸逐渐微弱。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需要通过打破藩篱——不同班级学生差异之墙,学科之间各自为政之墙,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分界之墙,传统与现代局限之墙,中西文化分隔之墙等形形色色的墙,为人的成长创造更广阔的个性化空间,实现人与“我、你、他”的融合共生,达至与“真、善、美”的融合互生,达成教育与生命发展的和谐之境。即学校教育应该“无墙”。

基于此,石牌小学提出“无墙教育”,就是期望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围墙”的教育体系,让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没有围墙”。即“无墙教育”是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广阔未来”为追求的教育,是旨在促使学生具有强烈动机并密切联系周围环境的教育,要让出身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的学生,在尽可能好的心理条件下获得知识,帮助他们克服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发展需求,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即自我更新者。也就是说,遵循新的教育精神,让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持续而长久的好奇心,培育一生发展所需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石牌小学“无墙教育”的基本观点(1)“无墙教育”是直面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

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无墙教育”,以“直面生命,提升生命”为取向,强调真正的本领、动机和才能,强调优秀的性格和态度,强调助人发现共同的人性,认定这方面的价值高于分数、分等、学分的价值,有意识地关怀师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让师生活跃在充满各种“刺激”的活教育中,成为自我更新者,享受价值生命的超越过程。(2)“无墙教育”是创新发展、多元开放的教育。

创新发展是学校进步的动力,多元开放是学校进步的体现。“无墙教育”,以“创新发展,多元开放”为形象,意在打造一个全面的开放的教育体系,把学校扎根于社会、社区、家庭之中,尽可能地化一切经验和现成或潜在资源为学校教育的积极力量,使得学校处处“无墙”,事事“无墙”。人人“无墙”学习,天天“无墙”学习,以帮助学习者(师生及相关者)在这个体系中能纵横移动,整体提升生命的质量。(3)“无墙教育”是消除隔阂、整体和谐的教育。

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都在于与生活合一,在于与他人的互助互长。“无墙教育”,以“消除隔阂,整体和谐”为要略,倡导成长的自由和发展机会的无限,注重各种隔阂的消除,各种壁垒的融通,讲究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包括师生和谐、生生和谐、课堂间的和谐等,讲究教育内外环境和谐,致力于让每个生命在“校家社”的融合中健康成长。(4)“无墙教育”是立足当下、走向未来的教育。

教育是在当下进行的,必须在当下就有实在的效果,又能引导学生走向未来。“无墙教育”,以“立足当下,走向未来”为眼界,追求当下的教育效果,并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致力于拆除禁锢学校教育思想的“围墙”、围困师生身心的“围墙”和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围墙”,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自在的学习天地,使他们成长为自我更新者,快乐地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二、“无墙化”发展的构想(一)树立“发展定位”,明晰思路,明晰“标”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每所学校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有目的地发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成为优质学校。

1.石牌小学战略定位:显童韵,重开放,创特色,有品位(1)显童韵。

教育的任务不是超越儿童的生长规律去“拔高”儿童,而是要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进而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无墙教育”意在:尊重与保护儿童的天性,让儿童自己开发、塑造自己,让教育跃动着童趣、童真、童味、童心的生命成长韵律。在教育过程中彰显童韵,就是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创造性地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共振,让儿童在幽默、诙谐、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有了这种顺应儿童自然成长规律的“近距离”教育,精心呵护童趣、童真、童味、童心,就能达到“尚自然、展个性”的目的。(2)重开放。

学校的开放,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生创造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无墙教育”力求: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及其自我学习与创造能力提高的教育观念;“打通教室墙壁”,建立开放式的教与学的空间,使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能相互学习、互动交流;整合使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设计、实施、整合课程,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协同教学;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评价观;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3)创特色。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学校特色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石牌小学开创了以经典诵读为引领、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特色办学之路,在经典诵读、社区资源整合、集体备课教科研、第二课堂、课题研究、学困生帮辅等方面,都形成了本校发展的特色优势,颇有成效。在“无墙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石牌小学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将“无墙意识”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以便更好地实践“无墙教育”这一颇具特色的办学理念。(4)有品位。

学校品位体现在:学校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以及具有精神感染力的教育活动体系;学校真正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发展性组织;合作性同事关系、体悟“教育人生”的教师群体;高效率的人性化管理;完整、鲜明的学校品牌识别系统;创新性的学校文化。石牌小学追求有品位的办学战略,就是期待:以“无墙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导,对学校进行品牌经营,做出内涵、品位、信誉和口碑来,使石牌小学成为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区满意的“显童韵、重开放、创特色、有品位”的优质学校。

2.石牌小学发展目标:创新发展,多元开放(1)明晰学校愿景与哲学,让学校发展有个性。

在全面分析本校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以及校外发展环境基础上,石牌小学确立自己的学校教育哲学,进而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制定发展策略。就是在此过程中,能够把握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整合和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创造性地实施学校发展方案,实现学校的个性化发展。(2)搭建教师成长新平台,让教师发展更主动。

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更清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目标,能自觉地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发展计划,使其不断完善。在构建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时,石牌小学要注重搭建新的平台来唤醒教师的发展意识,让教师主动承担起变革的责任,积极地领导或参与变革,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3)确立学校德育新理念,让德育特色更鲜明。

近年来,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石牌小学立足于实际,不断创新机制,积极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区,走“校家社三位一体”德育特色化之路。在此基础上,石牌小学要基于办学理念确定“无墙德育”理念,并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构想,探索德育的实效性与特色化,塑造出鲜明的德育品牌。(4)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让学校课程有特色。

创建学校品牌,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现代学校的生命线。只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才能成就学校的特色,塑造学校自己的品牌。石牌小学要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身心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活动设计,使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童趣,让学生乐在其中。(5)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有品质。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也是围绕着学校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学校价值观是联系形形色色的学校文化子系统的纽带,是学校建筑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因此,石牌小学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就要在“无墙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升品质,培育“成长自由,机会无穷”的学校文化。

3.石牌小学培养目标:让每个人成为自我更新者

以“让每个人成为自我更新者”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其魅力在于,它不但引导学生成为自我更新者而不断地走向成功,也让教育者本人甚至家长和相关的成人都可以在儿童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1)让每个学生成为自我更新者:健康、自立、好奇、责任、合作。

健康——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会健身和保健,学会交往和合作,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并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和谐”地融入家庭、学校、社会、国际与自然。

自立——使学生能清晰地寻找自我以及生活的轨迹,坦然地对待生活,确信自己能当自己的主人,以便他们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并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好奇——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持续张力和想要认识、理解新事物的欲望,让他们善于发现“新问题”,总是想知道“是什么”,爱追问“为什么”,愿尝试“怎么办”,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助于终身持续在工作之中与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责任——使学生具有社会良知(包括道德),摈弃极端个人主义,以保证他们对世界持续好奇而不与社会相脱离或起冲突,使他们承担起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等的各种不同的责任。

合作——使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懂得人的相似性与相互依存性,具有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让他们不仅能明白怎样学习,也能意识到学习是生活本身的一种价值所在,从而创造学习机会,同时享受学习过程,并在与他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2)让每位教师成为自我更新者:健康、学习、热情、独立、协作。

健康——教师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自己敢于应对压力、善于调控情绪、勇于完善自我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投入教育情境,收获职业生涯的乐趣和进步。

学习——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学习,并乐于追寻那些能让自己生活、分享、叙述学习事件的新方式和新语言,让自己每一段学习经历都成为一段经由教育的努力后而收获快乐的过程。

热情——人生如果没有“热情”,不但事事索然无味,而且可能一事无成。教师要热情地工作,才能让学生的心智、身体和灵性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呵护,使学生能快乐、有趣而又有深度地学习,老师自己也能乐在其中。

独立——倡导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的自主规划,渴求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就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体现出一种独立的思考意识,展现自身所具备的丰富学识,不断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协作——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在与他人不断对话的过程中,交流和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彼此之间商议与争论,给教师个人和专业生活注入了新的价值,用新的成分丰富了教师不同的个性。而教师之间的互相讨论,共同负责,协同工作,也是一个对孩子们很重要的社会学习的范例,这种社会学习对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有益的。(二)研拟“发展行动”,明晰方略,明晰“路”

1.“无墙文化”:成长自由,机会无穷

石牌小学“无墙文化”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培植“让每一个生命都成长自由,让每一次发展都机会无穷”的“无墙型”学校文化。其行动方略主要有三:(1)以“无墙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

基于“‘无墙教育’让人成为‘自我更新者’”的要义和“利用‘一切资源’为教育服务”的规则,“无墙教育”创造的是“成长自由,机会无穷”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将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视为真正的价值,就是要在学校的机制和精神方面都把个人看作具有特性的人,而不是把人当作物品;就是要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个别化,让每个人都成为具体的人,“这种具体的人是生气勃勃的,有他个性的各个方面,有他自己的各种需要”。以“无墙教育”作为石牌小学的价值追求,就是坚信培植“让每一个生命都成长自由,让每一次发展都机会无穷”的“无墙型”学校文化,可以帮助每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使他成为发展的主体,可以帮助每个人通过实践去寻求自己走向“全人”理想的道路。(2)把“无墙教育”理念物化为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属于物质层面的学校文化。把办学理念物化为学校环境文化,既诠释了办学理念,又使学校环境建设有了中心。石牌小学践行“无墙教育”,就是要让全校教职员工形成“无墙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无墙意识”,做一个自主发展的现代人。办学理念物化为学校环境文化,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文化氛围,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造就人,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3)发扬“石牌精神”,使学校与家庭、社区更融洽。

学校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和社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本身内部的进步,事实上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有关。石牌社区虽然复杂,却孕育了优秀的社区精神。1948年,曾任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的郑彦棻教授著文《发扬石牌精神》。他提出:石牌所表现的精神,第一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第二是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集体精神;第三是向民众学习、为民众谋福利的服务精神。教育需要创业精神、集体精神、服务精神。“无墙教育”秉持的是开放办学的思想,更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拥有创业精神、集体精神、服务精神,发扬“石牌精神”,使学校、家庭与社区更加融洽,使学校教师、家长与民众之间更好地合作,让人们享受到教育的魅力,进而认同和支持学校的使命和目标,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进步。

2.“无墙德育”:敞开心扉,收获甘泉

石牌小学“无墙德育”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创建“让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让每一个人都收获甘泉”的“无墙型”德育模式。其行动方略主要有三:(1)更新观念,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理念。

在任何一个时期,德育都是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为了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得到良好的熏陶,学校更需要认真做好德育工作。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德育理念可以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使之更加具有实效。根据“无墙教育”的核心价值,石牌小学确定以“敞开心扉,收获甘泉”为“无墙德育”的理念,即以此更新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怀着让所有人生活得更美好的期许,努力为学校发展服务,创建“让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让每一个人都收获甘泉”的“无墙型”德育模式。(2)传承创新,提升“经典诵读”的内涵品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