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学经典:千字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22:24:20

点击下载

作者:曹中本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学经典:千字文

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学经典:千字文试读:

写给学生及其家长的话

我的一位朋友,苦于孩子语文成绩不好,向我“求教”:让孩子怎么学,才能也像你那样成为一名省文科状元呢?

细想想,童年的启蒙教育对我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很小时,就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些书都背诵下来了。当时就是傻乎乎地背,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只觉得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也不知道读了这些有什么用处。

真正认为有用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觉得语文课根本不用太费心去学。有一次市里举行语文竞赛,出的题目都是陌生的文言文,我考了80多分,得第一名;第二名不到50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读那些东西有用了。高考语文我也答得很轻松,考试时间大约2小时,我70分钟就答完了,成绩不错,成了那年的省文科状元。

中国古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含意蕴的文字。像唐·张若虚的那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用现代白话文来解释,几百个字也写不出那种意境。而这短短十几个字,既有意境、情感,又有画面。

这让我感到:学语文就是要打好基础,打好文言文的基础,之后,学现代文就会很容易。

如何打好基础呢?小孩子就要从蒙学入手。中国传统蒙学教孩子识字注重音韵美,易于让孩子接受,还把枯燥的识字纳入百科知识的熏陶之中。本套书“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学经典”首发的四种,都是极其适合小孩子阅读的。《三字经》被尊为“蒙学之冠”。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百家姓》是关于姓氏的书,讲述了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分类,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大有裨益的,并且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即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千字文》记述的内容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其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弟子规》教导儿童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可以让人一生受用的书籍。全文三字一句,非常适合孩子的语言特点。它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易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兴趣,开发幼儿心智。

几位老先生认真做了释义,从古代的典籍中选了相应的故事来进行生动阐释,故事配有漫画,家长可以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既了解了相应的典故,还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且对将来写作文都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历久而弥新,足资开启民族的智慧。不背下20部蒙学经典,不背下《诗经》,不背下“四书”“五经”,不背下《古文观止》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近期看,语文是学不好的,也很难答高分;从长远看,是不能成为中国式文人的。

语文学习是无法拔苗助长的,要靠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而童蒙时期的启蒙教育就更为重要,犹如一棵幼苗得到了充足的养分滋润。我个人幼时有幸得到了全面的传统蒙学启蒙教育的熏陶,不但于高考中博得省文科状元,更重要的是一生都受用无穷。

应朋友之邀,我按难易程度把20部应读的蒙学经典排个顺序:《三字经》《百家姓》《小儿语》《小儿诗》《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弟子职》《格言联璧》《声律启蒙》适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四字鉴略》《五字录》《训蒙骈句》《增广贤文》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孩子阅读;《名贤集》《朱子家训》适合中学阶段的少年阅读。以上纯属个人由衷之言,仅供各位少年朋友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参考。《千字文》是本什么书?《千字文》是我国成书最早的经典蒙学读物,是南北朝时期梁人周兴嗣(sì)编写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哇,一千四百多年!老古董了,我干吗学它?《千字文》朗朗上口,易记易诵,虽只千字,却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记住它,就能懂得自然、社会、历史,以及怎样修养品德、为人处世、读书、务农、饮食、居住、园林等许多知识,因此广为流传,成为历代儿童的必读书,还传到了日本呢!

噢,是这样。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啊?《千字文》由于受一千字的限制,有的字很生僻,个别句子显得很牵强,这里配合原文讲些神话呀、传说呀、寓言呀、历史故事呀,等等,以便帮助大家理解原文内容。

噢,懂了,我一定好好读下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释义]天地刚一开辟时,天是黑红色的,地是黄色的,天地之间辽阔而空旷。

[注释]玄:赤黑色。宇宙:这里指天地间,世界。洪荒:辽阔空旷的样子。

盘古开天

①天地开辟之前,世界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

唰!

②有个叫盘古的巨人,用一把大斧劈开了这团气,轻的上浮成了天,重的下沉成了地。

③有了天地之后,天地之间浑浊不清;万物还没有生成,因而辽阔空旷。

这个神话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创造精神,因而人们一谈历史,往往就从盘古开天说起。

我们脚踩的地是什么?头顶上的天是什么?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释义]天上有日月星辰。太阳每天过午西沉,月亮每月十五圆满,群星都按时布满天上。

[注释]盈:满。这里指月圆。昃:太阳偏西。辰宿:这里指群星。

盘古之死

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非常疲劳,他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刚一躺下就死了。

啊,这世界太空荡了,怎么改变这世界呢?

②他死后,眼睛变成日月,头发变成群星,血液变成江河,骨骼变成山脉,汗毛变成花草树木……

神话里说,盘古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使世界变得富饶而美丽。

人人都有盘古精神,世界该多好啊!

在科学上是怎样解释日出日落的?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地面上有四时变化,春夏秋冬循环不已;人们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贮藏。

[注释]寒来暑往:指四季循环不止。秋收冬藏:泛指各季所务农活。

这两句从四季变化说到农耕。传说农耕是神农氏发明的。

神农氏教人农耕

远古时,人们靠打鱼捕猎为生。可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人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①后来有人发现,偶然撒落在地上的谷子,第二年长出来许多。

我们明年就多种些吧!

咦?去年只撒了一点点,今年结了这么多!

②再后来,神农氏发明一种叫耒耜(lěi sì)的农具教人们种植。务农的多了,粮食也就丰富起来。

垄要直,种要撒匀!

③有了粮食,人们生活变得安定了,也就更有利于安排生产劳动了。

发明农耕,这可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啊!

你知道春、夏、秋、冬都指哪些个月份吗?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为了按时安排农活,人们采用闰月的方法使历法上的四季符合自然规律。又用律管和吕管测定节气,使四时阴阳调和。

[注释]闰余:把余下的日子累成闰月。岁:这里指大自然的一年。律、吕:测量气候的竹管。律管、吕管各六只,对应十二个月。调阳:调和阴阳。

错闰三月

周襄王二十六年,风调雨顺,人们都希望有个好收成。

今年肯定大丰收!

①大家按月份播种,秧苗长得整齐、茁壮。

这是怎么回事?都没长成,怎么就上冻了?

哎!闰错了三月,地种晚了呀!

②到了秋收的月份,都快上冻了,谷子却都没成熟。

按自然节气,一年的立春到下一年立春为365天,规定每月30天,则一年为360天,每年余下的5天积成的一个月就叫闰月。春夏气暖,属阳;秋冬气寒,属阴。若不闰月,阴阳就会失调。

哎呀!这闰月可真重要啊!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阴云升到空中就会导致下雨;露水遇冷,就会冻结成霜。

[注释]腾:升。致:导致,造成。

阴阳调和了,到了什么月份、什么时令就有什么气象。唐代诗人杜牧有两首诗很能反映这种特点。

杜牧吟诗

请到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家?

①清明那天,杜牧在途中遇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牧童,便向他询问酒家。

②他诗兴大发,一路走去,不觉已吟成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一个深秋傍晚,他乘车去观赏山景,一片火红的枫林引发了他的诗兴,于是又吟出一首好诗来。

老师常说,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好作品,真是一点不假。

你知道二十四个节气吗?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金沙江出产黄金,昆仑山出产美玉。

[注释]丽水:即金沙江。玉:玉石。昆冈:指昆仑山。

卞和献玉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中得了一块宝玉,价值连城,他不敢自己占有这个宝物,就拿去献给楚厉王……

①楚厉王让玉匠拿去检验,玉匠说是石头。楚厉王便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你竟敢欺君!来人,砍掉他的左脚。

②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玉。

竟敢欺骗君王,砍去他的右脚!

我不是哭我的脚,我哭有人硬把宝玉说成石头。

③楚文王继位后,卞和不再去献玉,而是抱着玉石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血都哭出来了。

这块璧玉,就叫“和氏璧”吧。

④文王听说这件事,让玉匠一加工,果然是块稀世珍宝。

这里用金和玉两种稀有矿产说明我国物产丰富。其实,金、玉也不只是这两个地方出产。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最名贵的宝剑叫巨阙剑,最明亮的珍珠叫夜光珠。

[注释]号:称,叫作。

隋侯之珠

隋国是周朝一个诸侯国,隋侯有一颗明珠,叫“夜光珠”……

①隋侯有一天见江边有一条大蛇受伤,身子都快断了。

②后来,大蛇伤好后,从长江里衔出一颗大珍珠,来报答隋侯的救命之恩。

这珠子夜里会发光!

看呀,把整个大厅都照亮了!

在古代,剑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无论武士还是文人都有佩剑的习惯。珍珠则是名贵的装饰品。

人们常用“隋珠和璧”来指代宝器,也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常用兵器?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水果中,人们看重李子和沙果;蔬菜中,人们看重芥菜和生姜。

[注释]珍、重:珍视,重视。柰:沙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是西汉名将,他多次领兵反击入侵的匈奴人。匈奴人都怕他,叫他“飞将军”。

在这儿,全射进石头里去了!

射出的箭呢?

①李广箭法高明,一天夜里他见草丛中有只老虎,便一箭射去。黎明让人去看,原来是块大石头。

②李广口才不好,平时很少和人谈话;但他屡次立功,常常受到奖励。

将军,皇上有赏赐……

全分给大家吧!

③李广死的时候,无论远近,连不认识他的人都哭了。

这就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里的“桃李”,被用来比喻人品。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德才兼备,不用自己去说,人们也会承认和爱戴他。

噢,原来王昌龄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李广啊!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味咸,河水味淡,鱼在深水里潜藏,鸟在高空中飞翔。

[注释]鳞:代称鱼类。潜:隐藏在水下。羽:代称鸟类。

鲲鹏展翅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遥远的北方大海中有一种鱼,名叫鲲,大得不知有几千里长。

②鲲变成鸟,叫作鹏,它的背有几千里宽。

③鹏展翅一飞,翅膀就像漫天的云,只有飞到九千里高空才不受阻碍。

人们常用“鲲鹏展翅”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施展才能。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人类从开天辟地起,经历了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等许多时期。

[注释]龙师:指伏羲(xī)氏时期。火帝:指燧(suì)人氏时期。鸟官:指少昊(hào)氏时期。人皇:代称天皇、地皇、人皇时期。

钻木取火

①燧人氏之前,人们用不断加柴的方法保存火种,很容易熄灭。

柴不够,快去砍柴。

呀!风雨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能钻木取火,就可以随时吃到熟东西了。

看,冒烟了!

②燧人氏用一块尖锐的硬木头,在另一块硬木上钻,终于取出火来。

伏羲氏时用龙做官名,叫龙师;燧人氏时以火做官名,叫火帝;少昊氏时以鸟名做官名,称鸟官。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时期。

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神农氏教人农耕。在那个时候,这些发明都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啊!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到了黄帝时代,人们才创造了文字,穿上衣裳。

[注释]始、乃:才。制:造。服:穿。

仓颉造字

文字产生以前,为了帮助记忆,人们用绳子打结来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①伏羲氏时,人们开始造字,但很不完善,只是画事物的图形。

仓颉,你整理文字。

遵命。

②到了黄帝时代,史官仓颉奉命整理以前的文字,又造出一些新字,一套好用的汉字便产生了。

有了文字,人类文明才能广泛迅速地传播;有了衣裳,人们就增强了适应自然的生存能力。

你知道什么是象形字吗?

举出几个例子来。

胡曹制衣

人类在创制衣裳之前,夏天只在腰间围上树叶,冬天便披上兽皮。打猎、种田都很不方便。

有了丝帛,制衣就有材料了。

不错,不错。

①黄帝的妻子嫘(léi)祖发明了养蚕、缫(sāo)丝、织帛(bó)。

命你用这丝帛缝制衣裳给大家穿。

我一定做好,不让大家再穿树叶、兽皮了。

②黄帝又让臣子胡曹设计、制作出衣裳来。

这造字、穿衣可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进步啊!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在杰出的君王中,把王位和国土推让给别人的,是唐尧和虞舜。

[注释]推:推让,让给别人。国:土地。有虞:指虞舜(shùn)。有,助词,放在名词前作词头;虞,国名。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后封于唐,故称陶唐。

唐尧让位

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和人争吵。他不行。

您的儿子很

开明,他继位正合适。

①尧年纪老了,想找个继承人。有人推荐他的儿子,他不同意。

共工管水利,工作很出色!

他表面说好话,心里另有一套。用这种人,我不放心。

②有人推荐共工,尧也不同意。

③后来,尧经过认真考察,让位给舜。

在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帝王,即尧、舜和禹。

虞舜让位

①舜即位后,黄河水灾越来越严重,他便亲自到灾区去考察。

快跑啊!堤坝又决口了!

②舜发现负责治水的鲧(gǔn)工作不力,便废掉鲧,让鲧的儿子禹接替他。

你只会修堤筑坝,怎么能挡住洪水!

你是怎么治水的?

我不筑堤,而是疏通河道,开渠排水。

③禹经过十三年努力,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百姓又安居乐业了。

你一心为公,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定能把天下的事办好。

④舜年老以后,因为禹治水有功,便把王位让给了禹。

像尧、舜这样选贤任能,把王位推让给别人的做法,历史上叫“禅(shàn)让”。

谁好就让位给谁,太好了!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抚慰人民,讨伐暴君,殷汤打败了夏桀,周武王灭了殷纣王。

[注释]吊:慰问,安抚。周发:周武王,姓姬,名发。殷汤:即商汤,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朝曾迁都于殷,因此又叫殷商或殷朝。

商汤伐夏桀

他什么时候死,我们宁愿和他同归于尽。

②大臣关龙逄(páng)劝夏桀不要失去民心,他勃然大怒,杀了关龙逄。

你竟敢讥讽我!

推出去,斩!

你竟敢讥讽我!

推出去,斩!

③商汤看到夏桀残暴透顶,便召集商军誓师。

夏桀作恶多端,是上天要我消灭他,我们要听从天命啊!

④夏、商两军在鸣条这个地方打了一仗,夏桀大军一下就被商军打败了。

这样,夏朝就被商朝代替了,历史上把商汤伐夏叫“商汤革命”。商朝后来迁都至殷,因此又称殷朝。因此《千字文》里称“殷汤”。

武王伐纣

商朝最后一个王叫纣。他原本聪敏勇武,亲自领兵打仗,百战百胜,平定了东夷。但他后来只知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

哈哈!

嘻嘻!

①他不仅大造宫室,还把酒倒在池子里,让男女光着身子在里面追逐,他和宠姬(jī)妲(dá)己在旁长夜饮酒取乐。

②他还发明一种叫“炮烙(páo luò)”的毒刑,把反对他的大臣和百姓,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

我劝你,是为你好啊!

你是反叛!

看看你长的是什么心眼儿!

③他的叔父比干劝他,他不但不听,反而杀死比干,连心都挖了出来。

④周武王看到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只用五万人马便一举打败了七十万商军,建立了周朝。

武王伐纣的故事说明:一个王朝腐败了,失去民心了,就一定要灭亡。

复述商汤伐夏桀和周武王伐纣的故事。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英明的君王,身坐朝廷与百官商量治理国家的办法,把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是非分明。

[注释]问道:探讨治国之道。垂拱:垂衣拱手,形容太平无事。平章:辨别清楚明白。

周文王与姜太公姜太公是军事家,很有治国才能。周文王为了使周国强大起来,四处寻访这样的人才。

①姜太公听到周文王寻访人才的消息便装做钓鱼,天天到磻溪边上等他。

你钓鱼怎么用直钩,还不把钩放到水里?

我不是钓鱼,是钓君王。

②周文王终于发现了姜太公,请他乘车回宫,向他讨教国家大计。

先打密须国。

我想讨伐暴君,您看先打哪国?

密须国国君已失去民心,再厉害十倍也不可怕。

密须国强大得很,我们不是对手。

③有人反对姜太公,周文王却对他言听计从。

④周文王果然顺利地灭了密须国,随后有几十个诸侯都归服了他。

了解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是历史的经验啊!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英明的君王不仅爱抚、养育本土的平民百姓,他们的仁德也使外民族首领都归降称臣。

[注释]黎首:指普通百姓。臣:称臣。伏:屈服,臣服。戎、羌:古代我国西部的两个少数民族。

古公亶父迁岐

古公亶父是周国的开国之君。

好吧,都满足你们。

我们是来要粮食、布匹和牲畜的。

①古公重视农业,部落很富足,北方戎狄便常来侵扰。

②不久,他们又来要土地和民众,百姓愤怒了。

不能再忍让了,和他们打!

打仗就要死人。我不忍心让大家去牺牲。

③后来,古公就带着家人和随从、民众离开豳(bīn)地,跋山涉水迁到岐下,建立周国。

宁可不要国土,也不让百姓去送死,真是“爱育黎首”。

你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遐迩壹体,

率宾归王

不分远近,不论外族和国中之人,英明的君王都看成和自己是一个整体,因而民众全都服从他、归向他。

[注释]遐:远。迩:近。率:皆,全。宾:服从。归:归顺,归往。率宾归王

①古公在岐下安居下来以后,设置了政府机构,安排了负责官员。

我们设置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职,要各负其责。

您这样大年纪就不要去了吧。

跟着古公才好过活呀!

②豳(bīn)地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投奔古公。

③周围的国家听说古公仁爱也都归顺周国。人们纷纷写诗来歌颂古公。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古公亶父在历史上是影响很大的人物。《诗经》中有一首叫《緜》(mián)的诗就是专门歌颂他怎样迁徙(xǐ)创业的。

百姓跟从他,诸侯国归服他,真是“率宾归王”了。“壹”是“一”的大写字,你会写二至十的大写字吗?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凤凰鸣叫着,在竹林里吃竹籽;白马驹在谷场上吃豆苗。

[注释]凤:凤凰,传说中的灵鸟。场:晒打粮食的空地。

凤去秦楼

看呀!箫声把孔雀、白鹤引来了。

①秦穆公时,有个叫萧史的年轻人善于吹箫,那声音动听极了。

乖女儿,你那么喜欢他,就嫁给他吧。

②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非常喜欢萧史。

③结婚后,萧史每日教弄玉吹箫学凤凰叫,果然引来了凤凰,穆公很高兴。

呀,凤凰来了,吉兆呀,吉兆!

凤凰是灵鸟。穆公近来称王称霸,凤凰怎能留在他这里呢?

④秦穆公特意为他们修一座楼,叫凤台。可是,两人住了几年就同凤凰一起飞走了。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社会安定太平,连草木都更加繁荣;贤明君王的仁德让全天下都得到好处。

[注释]化:教化,教育感化,引申为安定太平。被、及:达到。赖:利益。万方:所有的地方。

草上之风

鲁哀公时,季康子掌管国家大事,他曾向孔子请教管理民众的办法。

杀死坏人,亲近好人,社会就能安定了吧?

不可。

那么,究竟采用什么办法好呢?

只要你想把国家治理好,老百姓就会好起来。

噢!您是说,要用官员的作风感化人民。多谢指教。

③季康子越听越不明白,孔子就给他打了个比方。“化被草木”原来这样具体。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人的身体发肤由地、水、火、风四种物质构成,内心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注释]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此:这。身发:略称身体和发肤。四大:指地、水、火、风。五常: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

王戎辨李

王戎是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他七岁时与小朋友一起玩,见路边树上有许多李子,大家争着去抢,只有他不动。

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李树生长在道边,还剩下那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我不摘。

呀,真是苦的!

王戎真有辨别能力!“五常”中的“智”,小朋友们往往只认为当聪明讲,其实这里有深明事理、分辨是非能力的深义。因而,“智”要从小修养。

你能说出王戎是怎么思考的吗?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从身体方面说,一想到父母生育抚养的辛劳,怎么还敢毁坏损伤!

[注释]恭惟:恭恭敬敬地想。鞠:养育,抚养。毁伤:毁坏,损伤。

范宣伤指

①范宣是西晋时人。他八岁时在园里挑菜不慎伤了手指,便号啕大哭起来。

呜——呜——

痛得厉害吗?

我不是因为痛才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啊!《孝经》里说,爱护身体,是孝敬父母的起码要求。

小孩子做事应恭敬谨慎,不让父母担心。范宣八岁就能做到这样,可不简单啊!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在内心修养上,女子要学习在节操上没有污点的人,男人要以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

[注释]慕、效:效法,学习别人的长处。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名将,他从小就立志在外交方面为国立功,羡慕西汉时出使西域的张骞(qiān)。

①一天,班超正帮哥哥在书房抄写书稿,听说匈奴侵扰边疆,就扔下笔,决心去从军。

大丈夫当去边疆立功,怎能老死书房!

班超保护了西域各族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畅通,封定远侯。

②班超从军后,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就,就要胸怀大志,从小就给自己树立起榜样。

说说你长大想做怎样的人,你现在是怎么努力的。

有榜样,才有努力的方向啊!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会了某种技能,千万不要舍弃。

[注释]能:技能。莫:不要。忘:舍弃,丢开,放弃。

负荆请罪

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多次立下战功。蔺(lìn)相如不过是个小官,因两难秦昭王,保全赵国不受屈辱,赵王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①廉颇不服蔺相如,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

蔺相如是什么东西,我非侮辱他一番不可!

②蔺相如知道后,处处躲让廉颇。

快拐进胡同里去,让廉将军先过去。

秦国就怕我和廉将军,我们俩若不团结,我们赵国还能好吗?

③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都埋怨他胆小怕事,他便给他们讲清了道理。

将军请起。

我不明大义,特来请罪。

④廉颇听说后,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前去请求蔺相如责打。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而能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廉颇知错就改,可钦可敬。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不要轻视别人而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步。

[注释]罔:通“勿”,不要。彼:他,别人。靡:不。恃:依仗,夸耀。

养由基恃射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射箭本领天下无双。

①养由基和潘党两人比赛射箭,他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树叶。他的劲很大,能把箭尾的羽毛都射进石头里。

真是神箭!

谁还敢比试!

当将军要以智谋取胜,你只有这一种本领就狂到这种程度,将来必死于箭下。

②楚王见他目中无人的样子,便严厉地斥责了他。

楚王没说错,后来养由基果然被人射死。骄兵必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能说说“取长补短”的意思吗?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说话要诚实,说过的话要使人可以得到验证,胸怀要宽阔得让人难以估量。

[注释]信:诚实。覆:复验,验证。器:气量,胸怀。量:估量。

与友期行

陈寔(shí)是东汉时有名的贤者,他儿子叫陈纪,那时刚七岁。

我在家等你,中午准时出发。

①陈寔与朋友约好,中午准时一起外出办事。

②过午好长时间朋友还没来,陈只好先走了。

再等就要误事了,我自己去吧。

伯伯来时,我告诉他便是。

说好了同行,却自己先走了。是人吗?

你不准时来,就是无信;当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

③朋友来时见陈寔已走,很不高兴。

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实实在在,说到做到。不守信,就没人和你合作,就办不好事情。

你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吗?

有头有尾地讲讲。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墨子因为看到把丝染上颜色而悲伤,《诗经》里称赞洁白的羔羊毛色纯正。

[注释]墨: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思想家,他看到染丝人把白丝染上色,就感叹地说:用青色染料就染黑了,用黄色染料就染黄了,不可不慎重啊。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齐威王赏罚分明

齐威王继位后,许多大臣都说阿大夫好、即墨大夫坏。齐威王便派人到两地去调查。

①一日,威王召集文武百官开赏罚大会,阿大夫和即墨大夫也被召来。

即墨肯定遭殃喽!

阿大夫肯定有重赏!

即墨地方人民富饶,公事办得妥妥当当,重赏!阿地田地荒芜,百姓冻饿,阿大夫专会贿赂大臣说他好话,杀!

②可是,威王的处理结果,大臣们谁也没想到。

后来威王把十多个受贿大臣给杀了。从此,齐国便兴盛起来。

这就是说,齐威王是非分明,要是听信受贿官员的话,那就糟了。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人只有仰慕有德有才的贤者,克制住不纯正的杂念,才能振奋起精神,修养好人格,达到崇高的境界。

[注释]景行:敬仰,仰慕。维:只。贤:德才兼备的人。克念:克制杂念。作:振作。圣:修养人格达到完美。

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xīn)都是三国时人,他俩常在一起读书,曾经是好朋友。

咦,铜钱!

①他俩一块儿锄菜园,地上有一个铜钱,管宁不理不睬,华歆捡起看了半天才扔下。

啊,真气派!

②他俩一起读书,门口有高官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跑出去看了半天。

你不是我的朋友!

③管宁见华歆贪恋富贵,便割断席子和他分开坐,不理他了。

管宁毫无杂念,一心向贤者学习,后来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受到世人称赞。

遇到不知该做还是不该做的事时,你怎么办?

德建名立,行端表正。

德行建立起来,名望也就建立起来。正如身子端正,影子就直;立柱是直的,影子也就端正。

[注释]行:体,身体。表:木柱。

宗承拒曹操

宗承因品德高尚而美名远扬。曹操说过,他宁愿对不起全天下的人,也不愿有一个人对不起他,因而臭名远扬。曹操多次想跟宗承结交,宗承连门都不让他进。

你虽然身为丞相,可是我的青松之志还在。

从前你不理我,现在可以交好了吧?

①曹操当了丞相之后,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可是宗承仍然看不起他。

给先生请安!

②宗承虽然遭到曹操忌恨,可是曹操的儿子们却非常敬仰他,每次去拜访宗承都行跪拜礼。

俗话说,形直影也正,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两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人有德行,名声会传遍四方的。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能把声音传得很远很久;在没人的厅堂里说话,四下的回响也能让人重复听到。

[注释]谷:两山相夹之处。虚:空。堂:厅堂,高大的屋子。习听:听到重复的声音,回声。习,重复。

弦高犒师

秦穆公让孟明带兵攻打郑国,这是多秘密的大事啊!然而郑国商人弦高还是听到了这个消息。

请替我道谢!

我们的国君听说将军要来,特意让我拿酒肉敬献将军,表示欢迎。

①弦高非常着急,便假装受郑王派遣,前来慰问秦国军队。

都到了郑国境内,怎能退兵呢?

我们是想乘人不备,以少胜多。现在人家都准备好了,我们怎么能胜?

②于是孟明决定退兵,众将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俗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字能组成一个常用词。请你组词并造句。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灾祸,是因为作恶太多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经常行善而得到的回报。

[注释]恶:恶行,做的坏事。缘:因,由于。善:善行,做的好事。庆:赏赐。

害人害己

古时,金华有个叫李甲的人,常做坏事。一天,有两个和尚到他家求施舍,他便假装热情招待。

我们刚刚吃饱,实在吃不下,带回去便是。

一时没有什么好恭敬的,吃两张糖饼吧。

①李甲做了四张糖饼,放了毒药,请和尚吃。

②第二天,李甲的两个孩子到庙里去玩,和尚便用糖饼招待他们。

每人吃两张糖饼吧,吃剩了带回去。

吃不了那么多呀!

孩子身上有糖饼,吃了中毒死的。

③孩子回家不久便死了。李甲查明原因,只好饮泣吞声。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恶害人,反而害了自己!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直径一尺的璧玉也算不上什么宝贝,但哪怕是一寸光阴却值得努力争取。

[注释]璧: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价值昂贵。寸阴:古时以日影计时,日影移动一寸,表示时间极短。竞:争。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高尚的人不应贪图物质享受,而应争取时间去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学。

子罕不以玉为宝

①宋国有个喜欢溜须拍马的人,他得到一块宝玉便献给大夫子罕。

这是宝贝呀!只有您才配享用。

我不能要。

你拿玉当宝,我拿不贪当宝。你拿回去,我们俩就都有宝了。

这个故事是说,财物并不可贵,高尚的品德才是最宝贵的,君子与小人,对比分明啊!

用“竞”和“竟”填空组词语:

__争,究__,__赛,有志者事__成。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凭借侍奉父亲的心意就可侍奉国君;无论对父亲、对国君,都要心怀敬畏,做事慎重而又精力集中。

[注释]资:借,凭借。事:服侍,侍奉。曰:发语词,无实义。严:畏,怕。敬:慎重,做事尽心尽力。

司马迁谨遵父命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一部光辉的史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我做太史官,一直想写一部史书而没能完成,你可要记住啊!

我虽不聪明,但我一定尽力写成。

没有比辱没祖先更丑恶的事情,没有比宫刑更遭人辱骂的刑罚!

②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立即着手写《史记》。但他触怒汉武帝遭受宫刑后,曾想自杀。

③但他想到父亲临终前的教导,便忍受耻辱,振作起来,终于写成了《史记》。

古时评价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对待父母的态度,看他是否遵从父母的教诲。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王就要不惜生命。

[注释]孝:孝敬、奉养父母。忠:指尽心竭力侍奉君王。则:相当于“就”。尽:全部用出。

车下立功

申公子培是楚国大夫。有一次,楚庄王打猎,他跟着去了。

子培向来贤德,这次定有缘故,请宽恕他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

①楚庄王射中一只叫随兕(sì)的猛兽,子培不容分说就抢了过去。庄王发怒了,想杀了他,但被劝止了。

古书上说,危害随兕的人不出三个月必死。我哥哥夺随兕,是想替您去死啊!

你哥哥有什么功啊?

②子培回家不到三个月就病死了。这时赶上楚国打败了晋国,奖赏有功的人,子培的弟弟也来为子培请赏。

子培为了免我一死,宁肯承担罪名,人的德行没有比他更高尚的了。

③庄王让人一查古书,果然有那种记载。于是重赏子培弟弟。

用“尽”和“力”两个字组成两个成语。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孝敬父母,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冬天让父母温暖,夏天让父母凉爽。

[注释]临深:到了深渊边上。履薄:踩在薄冰上面。夙:早。兴:起。凊:使凉爽。

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九岁失母,对父亲孝敬备至。他用功读书,通晓经典,做官做到尚书令。

①夏天时,黄香天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床席、帐子扇凉,把蚊蝇轰走,好让父亲安寝。

不误事的。

你去做功课吧。

父亲,床暖了,你躺下休息吧。

②冬天,黄香每天先躺在父亲床上,等被窝暖和以后再让父亲去睡。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的孝行连皇上都知道了,京城里的人都称赞他。

黄香孝敬父亲,真是无微不至!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孝敬父母,所作所为要让人感到像兰花那样馨香,像松树那样冬夏常青。

[注释]似、如:像。斯:助词,无实义。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盛:茂盛,这里指常开而不凋零。

闵子骞孝敬父母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两个弟弟是后母所生。

谢谢母亲。

给你穿吧,冻不死的!

①后母嫌弃闵子骞,给他做棉衣絮的是芦花,给弟弟们絮的是丝棉,子骞没有告诉父亲。

你怎么这样不尽心!

是我不好。

②子骞给父亲赶车,身子冻僵了,几次把缰绳掉在地上。父亲责备他,他也不分辩。

你给我赶快走,这个家不要你!

母亲不走,我一个人冷;母亲一走,我们三个人都挨冻!

③父亲撕开棉袄弄清真相后,坚决要把后母赶走,子骞跪下给后母说情。

后母听了子骞的话,很受感动,痛改前非,成了慈母。你看,子骞所说所做,他的孝行,不正是“似兰之馨,如松之盛”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对父母的孝心,要像江河之水长流不止;心地要像深潭那样纯净,清澈得可以照人。

[注释]川:水流。渊:深水,潭。澄:水清。取映:拿来照人。

谢安无喜怒

谢安在晋孝武帝时任丞相,性情温和,人们都说他没有喜怒。

太不像话,这样摇船什么时候能到!

游览观光嘛,也没什么不好。

①他和朋友乘船去玩,船夫摇船,时走时停,绕来绕去。朋友们都气坏了,他却不介意。

②一天夜里,他乘车为哥哥送葬回来,车夫有些醉了,车行较慢,大家体谅车夫,都不理会,谢安却用棍子击打车夫,神色严厉。

你平常心静如水,今天是怎么了?

这样啥时候能到家!

水流平时和缓,到狭窄处就溅起波涛来了!

谢安平时性情温和,没有喜怒,可是到了影响他孝敬父母时,便“溅起波涛来了”。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当着父母的面,神色、言行都要像思考问题时那样沉稳;说话不能烦躁,语气要平静。

[注释]容:容貌,神色。止:行止,举动。若:像。言辞:指说话。安:徐缓,缓慢。定: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