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评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03:47:02

点击下载

作者:吴维海,李学增,张书臣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疑难病例评析

疑难病例评析试读:

前言

医学高峰,笃志攀登,情系患者,呵护生命;辨析疑难,征服顽症,探索创新,成果硕丰。这.几句话是对《疑难病例评析》一书内容的真实概括与总结。

本书共分4篇31章,收录了161份典型病例,通过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近3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了血液病、肿瘤、风湿病、肾病等疑难杂症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愿此书能为广大患者消除悲观恐惧的心理,进而战胜疾病迎接新的健康人生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辨析疾病成因,中西医治疗并重,探索创新治疗血液病获得重大成功。血液病治疗团队从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大量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血液病成因与治疗原则,探索出“中西医结合三步治疗白血病”“补肾托毒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解毒壮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调控生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特色治疗方法。这些治疗血液病的成功案例,为广大血液病患者拓展出一片满怀希望的新天地。

二是发挥中医药优势综合治疗,实现肿瘤的最佳治疗效果。肿瘤的治疗目的包括,早期达到痊愈,中晚期达到长期存活,带瘤生存。为此肿瘤治疗团队在充分发挥中药治疗肿瘤综合作用的基础上,根据肿瘤患者患病不同时期,分别采用扶正、消瘤、解毒、活血等中药治则,并在不同阶段将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热疗、消融等方法融为一体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是以减轻痛苦、调整免疫为前提,以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为目的,积极探索风湿病治疗的新途径。风湿病治疗团队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在中西医结合上做文章求突破,将现代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内治、外治方法相结合,使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疑难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四是综合分析辨证施治,改善循环修复损伤,肾病治疗不断创出新经验。肾病治疗团队在免疫平衡理论的指导下,突出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肾脏疾病的新技术,独创“多元化免疫平衡”疗法,获得显著效果。

虽说各专家团队所从事的专业不同、研究的领域不同、学术的侧重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即在系统的、辨证的、整体的以及和谐的思想的指导下,提炼出个体化(发现每一个案例的特殊性)、简单化(抓住主要矛盾)和“长治久安”(治疗的彻底性)三项原则,然后制定了速决战、持久战、联合用药和“扶正祛邪”的治疗策略。

总之,我坚信伴随此书的问世,定会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定会为促进拓展四类疾病的治疗新成果做出重要贡献。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院长牛景月2014年10月于石家庄第一篇血液病第一章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

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国内学者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型(AAA)和慢性型(CAA),后又将AAA改称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SAA-I),将CAA进展成的重型称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SAA-II)。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1毒、微小病毒B9等)、化学因素(苯及含苯的胶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杀虫剂等)、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等)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贫血:可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进行性加重。

感染: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个别患者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黏膜感染等。

出血:皮肤可有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黏膜有血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和进展较缓慢,贫血、感染和出血程度较重型轻,也较易控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良性疾病,经过适当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许多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康复以后可以正常生活,结婚生子,并没有远期后遗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病情迁延,治疗时间长,且容易出现反复,需要充分认识该病的发病机理及加重的诱因,给予治疗,70%以上的患者也可以达到治愈,正常生活。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不能自愈性疾病,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行性加重,骨髓造血功能会完全衰竭,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该病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鉴于本病的高病死率,积极治疗意义重大。现代医学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造血刺激因子、雄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成分输血等措施治疗,疗效肯定,然而这类药物都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有些病人因合并其他疾患或并发症而使用受限,也有部分病人难以耐受其毒副作用而终止治疗,同时在药物减量过程中或停用后病情反复,且经济花费较大,而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确有较好疗效。在治疗上,我们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及理疗等综合治疗方针,以髓劳论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病案一 面色苍白、乏力、ATG治疗无效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安××,男性,15岁,山西省大同市人。入院时间:2007年8月20日。住院病案号:42302。

1.主诉: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

2.病史:患者于2006年10月无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无发热及出血倾向,未重视,此后乏力加重,活动后心慌气短明显,于92006年1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3.7×10/L,Hb 56g/L,9PLT 24×10/L,行骨穿(具体不详)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口服环孢素50mg,3次/d、司坦唑醇2mg,3次/d,复方皂矾丸、维12生素B,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间断输注红细胞、血小板。9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且血象进行性下降,WBC 0.7×10/L,Hb 950g/L,PLT 9×10/L,且出现高热、腹痛、腹泻,最高体温达39.0℃,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输血、血小板支持后而转至天津血研所,行骨穿(髂骨):增生重度减低,粒系14%,红系0,粒系比例减低,以杆状及分叶核为主,红系缺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大致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胸骨穿刺涂片示:增生减低,粒系31.5%,红系11.5%,粒系比例减低,部分粒系胞浆颗粒增多,红系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57%。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支持治疗外,于2007年3月21~25日行ATG治疗(150mg连用5 d),后口服环孢素A,仍需输注血、血小板。于2007年8月3日复查骨穿:增生减低,粒系52%,红系10.5%,粒系比例大致正常,红系比例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共数巨核细胞2只,骨髓小粒面积20%,以非造9血细胞为主。血象仍未恢复,白细胞波动于(1.10~1.41)×10/L、9血红蛋白波动于48~50g/L、血小板波动于(9~10)×10/L之间,主要靠输血、血小板维持(每半月输血一次)。建议其行同胞供者配型,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做骨髓移植,为求中医治疗而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全身乏力,间断牙龈出血,无骨痛及酱油色尿发作。

3.体格检查:T 36.9℃,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苍白,口腔内无血泡。颈软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舌淡,苔薄微黄,脉细。9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10/L、Hb 54g/L、PLT 37×9555910/L。尿常规未见异常。粒红细胞CD、CD表达正常。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肝脾肾胰未见异常。凝血六项检查无异常。

5.病例特点(1)青少年男性,急性病程。(2)以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肝脾不大。(3)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网织99红细胞<1%,绝对值<15×10/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L;9血小板<20×10/L。(4)骨穿示。多部位骨穿示减低或重度减低,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缺如。活检示。增生减低,造血组织减少,无巨核细胞。

6.诊断与辨证(1)西医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中医诊断。急髓劳(脾肾亏虚,热毒炽盛证)。二、治疗经过

该患者病程较长,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发病当时未引起重视,病情进一步发展,至当地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曾行ATG、促造血治疗,口服环孢素、司坦唑醇、复方皂矾12丸、维生素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输血、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效果不佳,血象仍呈下降趋势,且出现感染。因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该患者病程、病情、查体及经济条件考虑:患者应用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予输血、输血小板对症治疗,以度过危重阶段,赢得时间,留人治病,同时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配合理疗。

辨证论治:患者少年发病,多因禀赋不足,素体亏虚,感受毒邪,直伤精髓而成髓劳。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肾亏虚,气血无以化生,故有面色苍白、乏力。体虚则易感温热毒邪、热毒侵袭可见高热等感染征象,热毒内陷营血、灼伤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可见牙龈出血,脉外之血经久不去可见瘀斑、瘀点。结合舌苔脉象,此时为邪盛正虚,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兼顾扶正,自拟方药如下:再生4号、再生3号、止血1号、升板1号、三七粉、龟板胶、焦三仙、滋阴1号、虎杖等药物,口服环孢素(200mg/d)、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配合Ⅲ号足浴液、细胞激活液穴位磁疗、理疗,穴位选用涌泉穴以使病情尽快稳定。

嘱患者此病治疗需积极,通过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及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比较满意,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效,需要增强信心与耐心,同时需要输血、输血小板以缓解急症,为中医药的治疗争取时间,所以医生与患者的配合非常重要。静养休息防止大出血,避风寒防止再次感染,避免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摄入防止加重病情。

二诊:服用上方40剂后,患者牙龈出血减轻,表现为间断渗血,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输血小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0 d),面色苍白、乏力较前未见明显好转,舌淡,苔薄白,脉细,此时患者病情较前有所好转,邪衰正虚,治以益气扶正,兼顾祛邪,选取方药如下:再生6号、再生3号、止血1号、升板1号、三七粉、龟板胶、焦三仙、鸡血藤、仙鹤草、茜草、黄芪、当归等,因患者担心西医药的不良反应而拒绝西医药,考虑患者病情略有好转,环孢素减量为(150mg/d)、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继续穴位磁疗、理疗。

三诊:以上方为基础加减40剂后,无出血,已脱离输注血小板,输血间隔时间较前又有所延长(1个月),仍有乏力、面色无华,有头晕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时患者体内邪气已去,为气血亏虚、脾肾亏虚的表现,治以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助运,方药如下:再生7号、再生6号、止血1号、升板1号、山药、莲子肉等,环孢素(100mg/d)、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已脱离输血小板,继续穴位磁疗、理疗辅助治疗。

四诊:以上综合治疗20天后,无出血,脱离输血,面色无华较前略有好转,自觉体力较前增加,间断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气血亏虚、脾肾亏虚的表现,治以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助运,进入慢性期,病情无特殊变化,守上方。停用环孢素,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

随访:继续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中药汤剂以补肾填精为基本治则,方药:再生6号、止血1号、山药、莲子肉、菟丝子、9山茱萸、补骨脂等,2008年2月27日查血常规:WBC 5.6×10/L,Hb 9997g/L,PLT 108×10/L。2008年5月17日查血常规:WBC 4.4× 10/9L,Hb 125g/L,PLT 161×10/L。随访至2013年9月,患者血象正常,正常生活。三、评析

该患者应用了免疫抑制及促造血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因经济条件所限,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故选择在输血、血小板的支持治疗前提下行中医药治疗。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学“急劳”“发热”“血证”等范畴,我们按“急髓劳”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法则,方用我院自拟凉血解毒汤随症加减,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患者发病时无明显诱因,考虑素体亏虚,禀赋不足,患病后曾有感染,考虑为外感温热毒邪,后经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但毒邪未祛,内陷营血,就诊时面色苍白、乏力、间断牙龈出血,故初期以清热凉血止血为治法,经治后显效,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后期采用补益的方法,最终该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随访期间病情稳定,可进行日常的生活学习。病案二 面白、乏力、口腔溃疡、月经量多、发热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金××,女性,19岁,吉林省延边市人。入院时间:2008年1月19日。住院病案号:43892。

1.主诉:面白、乏力9月余。

2.病史:患者2007年4月出现口腔溃疡、月经增多、面白、发99热,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1.7×10/L,Hb 57g/L,PLT 5×10/L,Ret 0.42%,做骨穿(结果不详),考虑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予静点丙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十一酸睾酮、环孢素A应用,及抗感染、输血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即转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做骨穿(髂骨及胸骨)均示:增生减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符合“AA”骨髓象。骨髓活检示:增生极度低下,粒红系细胞少见,未见巨核细胞,铁染色(+)。染色体核型未见可分析分裂象。溶血相关检查:GPI锚链蛋白正常。诊断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于2007年5月14日至18日给予ATG治疗,配合糖皮质激素、造血生长因子应用,此后予环孢素维持治疗。ATG治疗后第38天起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最高至1.9%;但第103天网织红细胞又逐渐下降;ATG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复查髂骨及胸骨骨穿示:增生减低—活跃,粒系、红系增生骨髓象。3个月时复查骨髓活检:骨髓增生较低下,粒红比例大致正常,未见巨核细胞,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铁染色(+++)。复查染色体核型正常。血清铁蛋白:1 033.5μg/L,明显增高,给予去铁胺治疗。考虑ATG治疗效果欠佳,2007年9月17日予环磷酰胺9(30mg/kg)治疗,于应用环磷酰胺后第27天查中性粒细胞达0.5×10/L以上,于应用环磷酰胺后第43天脱离输注血制品,但于应用环磷酰胺后第80天开始出现血象下降,考虑服用环孢素不能维持血象,改为小剂量环磷酰胺(100mg/d)口服,但血象仍呈下降趋势并需要输血维持治疗,并见面白、乏力、间断发热、盗汗。2008年1月18日复查髂骨骨穿:增生活跃Ⅰ,淋巴细胞24%,粒系∶红系=0.82∶1,粒系占27%,以中晚期细胞为主,红系占33%,成熟红细胞未见明显形态异常;全片见巨核细胞5个。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来我院。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3.体格检查:T 36.5℃,P 88次/min,R 21次/min,BP 110/60mmHg。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9

4.辅助检查:血常规(入院3天前曾输血4U),WBC 1.2×10/L,9129中性粒细胞0.36×10/L,RBC 2.30×10/L,Hb 75g/L,PLT 19×10/L,Ret 0.1%。尿常规,GLU(±),BLD(±),PRO(+),URO(++),WBC(+);尿镜检,WBC 5~8/HP,RBC 0~1个/HP。肝肾5559功能正常。CD、CD粒、红细胞表达均大于95%。血小板相关抗48++体均阴性。淋巴细胞亚群示CD/CD比值0.57。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5.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病程9个月。(2)以面白、乏力、出血、间断发热、盗汗为主要表现。(3)血常规三系血细胞均明显降低;多次骨髓涂片、活检均增生低下。(4)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ATG、环磷酰胺无效,且服用环孢素9个月效果不佳。

6.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中医诊断。急髓劳(阴虚内热证)。二、治疗经过

患者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经用ATG、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十一酸睾酮胶囊、环孢素等西药治疗后无效,且患者为女性,存在月经生理特性,若不积极控制病情,会使进一步恶化,加重出血、感染,综合评估病情,我们采用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辨证论治:患者病程9月余,期间出血、感染加重体虚状态,且应用多种西药,也会损伤正气、损伤脏腑,脾肾受损,阴阳失衡,牙龈渗血、阴道出血量多、手足心热、饥不欲食,为阴虚火旺,火迫血行,致出血量多、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药:再生6号、再生7号、止血2号、升板1号、健胃1号、龟板、侧柏叶、仙鹤草、阿胶、三七粉、连翘、鸡血藤、生地黄、熟地黄、太子参、女贞子、旱莲草等,口服地黄止血胶囊,静点黄芪注射液补气养血、甘露聚糖肽调节免疫、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止血、间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升白细胞预防感染,配合凉血止血中药予足部穴位磁疗、涌泉穴位理疗。

如上治疗50天,患者出血倾向好转,无牙龈渗血,阴道出血减少,仍有乏力、轻微头晕,食欲好转,无发热等,热象减退,舌红嫩,苔薄白,脉细,证属气阴两虚、余热未清,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药:再生5号、升板1号、滋阴1号、健胃1号、茵陈、虎杖、鸡血藤、连翘、黄芩、玄参、解毒6号等,加再生胶囊口服,调整足部穴位磁疗改用补气养血中药,理疗穴位改为肾俞穴。

随症加减上方40剂后,患者无牙龈渗血,无阴道出血,乏力较前减轻,偶有畏寒,无发热,进食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肾精不足,治以补肾填精,方药:再生1号,当归、仙鹤草、生地黄、女贞子、阿胶、鸡血藤、菟丝子、三七粉、枸杞子等,继续口服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

服用上方30剂后,患者病情好转,无出血、感染,畏寒次数减少,仍有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治则同前,中药基本处方不变,随症加减药物,继续原口服药物。9

2008年9月随访血常规:WBC 3.5×10/L,Hb 109g/L,PLT 60×910/L;治疗有效,守方继续治疗。2009年4月患者返院复查骨穿: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46.8%,以中晚期细胞为主,红系占42.4%,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全片巨核细胞90只。复查粒红细胞55594+8+CD、CD均表达正常,CD/CD比值0.70;血常规WBC 4.2×9910/L,Hb 118g/L,PLT 146×10/L;随访至2013年9月,患者血常规正常,正常生活。三、评析

1.本病原因较多,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外感温热毒邪,或感受毒邪。本患者病程9个月,发病初期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加重正气损伤,发展为阴虚内热,仍有出血倾向,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兼补气养血,经治疗患者表现出肾阳虚之证,给予补肾养血治疗,逐渐恢复。

2.从西医治疗的角度,由于患者经过强效免疫抑制剂ATG及环磷酰胺应用未见疗效,且服用环孢素9个月效果不佳,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血象3系均低,有严重感染及大出血危险,需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疗才可能调节阴阳平衡达阴平阳秘。

3.本例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得益于综合治疗:辨证论治的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的口服及中药穴位磁疗理疗。病案三 面色苍白、乏力、气短、月经量多、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曾从事喷漆工作5年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李××,女性,46岁,河北省定州市人。入院时间:2004年4月10日。住院病案号:26278。

1.主诉:面色苍白、乏力、气短1个半月,加重10 d。

2.病史:患者于2004年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至河北一〇五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91292.15×10/L,RBC 1.15×10/L,PLT 15×10/L。骨穿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红系以中晚期为主,浆细胞及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以抗感染治疗,间断输血及血小板支持,住院8天出院。出院后患者至我院门诊99就诊,查血常规WBC 3.2×10/L,Hb 84g/L,PLT 34×10/L,诊断同前,予以中药汤剂及胶囊口服,病情渐好转。10天前患者月经来9潮,出血量多,乏力症状加重,查血常规WBC 3.1×10/L,Hb 51g/L,9PLT 12×10/L,加用丙酸睾酮50mg肌注后血止。3天前患者出现牙龈渗血,洗澡时发现皮肤出血点,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再次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放射线接触史。10年前曾从事喷漆工作5年。

3.体格检查:T 36.7℃,P 92次/min,R 20次/min,BP 105/60mmHg,重度贫血貌,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腔黏膜无溃疡,散在多个血疱,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99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4×10/L,N 0.4×10/L,RBC 1290.81×10/L,Hb 31g/L,PLT 9×10/L,Ret 0.1%;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5.67 mmol/L;乙肝五项均阴性。粒细55595559胞CD、CD及红细胞CD、CD表达正常;骨穿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Ⅰ,粒系占9.6%,红系占31.6%,粒∶红=0.3∶1;粒系少,以中晚期细胞为主,部分细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化;红系以中晚期细胞居多,可见大幼红细胞,部分幼红细胞浆中可见豪焦氏小体,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相对易见,浆细胞多见,可见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纤维团(其中易见非造血细胞);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NAP积分:210分。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阴性。骨髓活检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脂肪细胞增生;造血细胞少;粒红细胞散在分布,未见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易见浆细胞;易见含铁血黄素沉着;铁染色(++)。

5.病例特点(1)中年女性,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2)以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3)肝脾不大。(4)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无巨核细胞。(5)既往体健,10年前曾从事喷漆工作5年。

6.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中医诊断。急髓劳(毒邪内蕴,脾肾亏虚证)。二、治疗经过

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曾从事喷漆工作多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气短,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明确。外院予以输血、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在我院门诊治疗期间,病情渐好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避免引起感染、出血的一切因素,否则会加重病情。该患者血象尚未恢复正常,月经来临之际,阴道出血量多,致乏力较前加重,急予对症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因血小板量少,患者有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的临床表现,说明病情进一步加重,为了尽快控制病情,需中西医结合住院治疗。

辨证论治:该患者曾从事喷漆工作多年,按中医来讲药物、化学毒物、物理辐射、病毒等其实都是毒邪,毒邪侵及人体,直中髓血,伤阴耗血,致肾精亏虚,气血无以化生而成本病。病程中患者多有发热、出血等热盛动血之象,所以毒邪性质属温热邪毒。疾病属初期毒邪内蕴,治当凉血解毒、清解毒邪。方药如下:再生4号、再生6号、再生7号、止血1号、止血2号、升板1号、金银花、连翘、生地黄、水牛角丝、三七粉、柴胡、棕榈炭等。同时口服司坦唑醇2mg,3次/d;环孢素A 100mg,2次/d;地黄止血胶囊5粒,3次/d;静点清开灵注射液以祛邪解毒、黄芪注射液益气扶正,间断输血支持治疗。

二诊:3周后,患者因不能耐受环孢素A的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而停用。患者再次出现阴道出血,量多,面色苍白、乏力、气短较前未见明显好转,仍间断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舌淡,苔薄,脉沉细,输血间隔时间同前,患者阴道出血,多为虚象,同时牙龈出血、皮肤出血为邪毒尚未祛除,为实证,该患者目前上实下虚,四诊合参,辨证属脾肾亏虚,脾主统血,脾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治以解毒止血、益气扶正,方药如下:止血5号、侧柏炭、黄芪、人参、花蕊石、炒蒲黄、棕榈炭等,患者阴道出血量多,予以十一酸睾酮、丙酸睾酮肌注以止血,口服司坦唑醇2mg,3次/d;地黄止血胶囊5粒,3次/d;继续静点上述药物。

三诊:5周后,阴道出血停止,仍有面色苍白、乏力、气短,牙龈间断出血,皮肤散在出血点,舌质略红,舌苔微黄,脉滑数。治以滋阴补肾、凉血止血,方用:再生6号、止血1号、止血2号、升板1号、金银花、连翘、玄参、生地黄、水牛角丝、三七粉,停用肌注药物,改为口服十一酸睾酮。

四诊:12周后,患者无出血,面色较前略红润,乏力减轻,大量活动后气短,小量活动及休息时无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证属肾精亏虚,治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方药如下:再生6号、升板1号、生血7号、黄芪、黄精、鸡血藤、茜草、阿胶、龟板胶等。

五诊:16周后,病情平稳,舌淡苔薄白,脉沉。中药加用中成药再生胶囊、中药方中加用再生5号,以温阳补肾,输血时间较前有所延长。

随访:继续服用上述中药方为基础加减的汤剂,输血间隔逐渐延长,血象逐渐上升。2006年年底停用十一酸睾酮,于2007年底血象完全恢复正常,半年后停中药汤剂,于2008年年底停用中成药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随访至2013年6月血象正常,病情未出现反复。三、评析

1.本例患者急性起病,以贫血、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9检查示血象三系减低,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L,网织红细胞少于1291.5×10/L,血小板低于10×10/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造血功能减退,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明确。

2.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西药应首选环孢素A抑制免疫,但本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用,给以中药为主治疗,初期采用中药凉血解毒,中期滋阴补肾,后期温肾助阳、补肾填精的治疗方法,是其病情由进展到平稳,再到恢复的诊治规律。

3.患者经期月经量大,耗血伤气,单纯凉血止血效果差,本例重用补气摄血药的止血5号方,使经血得以很快控制。

4.本例患者治疗难点在于以下两点。(1)发病时间短,疾病处于进展期。(2)阴道出血明显,加重了贫血症状及增加了输血次数,延迟骨髓恢复。

5.本例患者治疗成功之处在疾病进展期重用凉血解毒中药,避免了出现严重感染及重要脏器出血,为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赢得了时间与条件。病案四 面色苍白、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增生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王××,女性,30岁,辽宁省朝阳市人。入院时间:2007年3月8日。住院病案号:37509。

1.主诉: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2个半月。

2.病史:于2007年1月20日,由于“感冒”出现发热、咳嗽,伴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于辽宁省朝阳市某医院查血常规示:三系减少,做骨穿(结果不详)后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症抗感染、止血治疗,病情无改善。同时出现齿衄,偶有鼻腔出血,面色苍白加重,自感乏力,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查血常规、骨穿(均不详)等诊断为“SAA”,予“司坦唑醇2mg,3次/d,环孢素A 100mg,3次/d,复方皂矾丸,再造生血片”等治疗1月余,间断输血,输血小9板支持治疗,无效。于2日前查血常规WBC 3.40× 10/L,L:979.9%,N:8.4%,Hb 54g/L,PLT 15×10/L,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来我院求治,门诊以“AA”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一般,饮食、睡眠可,间断齿衄、鼻衄,口腔血疱,皮肤散在出血点,面色苍白、乏力,时有发热,体重无明显下降。

3.入院查体:T 36.7℃,P 92次/min,R 23次/min,BP 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度贫血貌,神志清,查体合作,轮椅推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苍白,两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未见异常。唇无发绀,舌质淡红,苔黄,脉细数,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均等一致,胸骨无压痛,双肺叩清音,肺肝浊音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Ⅴ肋间,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9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各椎体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两侧肱二、三头肌及跟膝腱反射均对称正常存在,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均阴性。

4.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急性起病。(3)临床以皮肤出血点,间断齿衄、鼻衄,面色苍白、乏力为主要表现。(4)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肝脾不大。9(5)多次查血常规,三系重度减少,N<0.5×10/L,PLT<20×9555910/L,白细胞、红细胞CD、CD表达正常,溶血检查未见异常,骨髓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受抑,红系受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占89%,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6)骨髓活检。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未检出特异性ALIP,粒系少见,以晚期细胞为主,红系少见,偶见晚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铁染色示贮铁阳性(++),网硬蛋白纤维阴性(-)。

5.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型。(2)中医诊断。急髓劳(毒热内蕴,迫血妄行证)。二、治疗经过

该患者年轻女性,急性起病,病情急重,若不积极治疗,预后极差。考虑患者为年轻女性,除了积极对症治疗缓解急症外,需“治本”治疗,目前针对SAA的治疗有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该患者经免疫抑制、促造血等治疗后病情无改善。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诸多条件限制,故制定中西医结合,并以中医治疗为主方案。

辨证论治:患者外感温热毒邪,毒邪内陷,迫血妄行,间断鼻衄、齿衄,血溢脉外则有皮肤出血点,热毒郁于体内,正邪相争,故有发热,舌淡红,苔黄,脉细数。辨证属热毒内蕴,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如下:水牛角、玄参、羚羊角、生地黄、牡丹皮、阿胶、赤芍药、金银花、连翘、麦冬、黄芩、黄连、栀子、仙鹤草、茜草、侧柏叶、大蓟、小蓟、白茅根等,随症加减:纳差、疲乏、懒言明显,可加用健脾和胃药物,山药、砂仁、太子参等;伴发鼻塞、咽痛,加用薄荷、白薇、射干、黄芩加量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如盗汗、手足心热、心烦,重用生地黄、玄参,加知母、天花粉、地骨皮等滋阴清热药物。口服地黄止血胶囊5粒,3次/d;环孢素100mg,2次/d;司坦唑醇2mg,3次/d。输血、输血小板10~15 d 1次,同时抗感染、止血治疗。入院1个月后配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4次。

依上方治疗2个月后,患者牙龈少量出血,可自止,无鼻衄、发热,但患者出现牙龈增生明显,考虑为环孢素及司坦唑醇的不良反应,停用环孢素,司坦唑醇改为2mg,2次/d口服,输血、血小板约20 d 1次。中药以上方为基础加减。

三诊:5 d后因久病热邪内绕,毒热上犯头目,迫血妄行,出现昏睡、谵语,小便失禁,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辨证属中风(中脏腑,热毒内扰),热毒郁闭清窍,出现上述症状,急予输注血小板、脱水降颅压、止血药物治疗。经治疗后神志渐清,肢体活动无障碍。出现咳嗽、少痰、高热、气短。肺CT:肺部感染,辨证为热毒郁肺,肺失清肃,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方药:黄芩、水牛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胆南星、款冬花等,配合应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静点。

经治40余天后,病情稍好转,无咳嗽、咳痰、发热、气短,出现腰酸腿软,手足心热明显、心烦、盗汗、颧红,间断低热,仍有牙龈少量出血,牙龈增生明显,辨证为阴液亏虚,热毒煎熬津液,日久阴液亏虚,出现肾阴亏虚之象,如上述症状,以滋阴补肾为主,予“左归丸和大补阴丸”加减,药如:黄柏、知母、龟板、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仙鹤草、茜草、侧柏叶、大小蓟、白茅根、山药、牡丹皮、地骨皮、鳖甲、黄精、蒲黄、生龙骨、生牡蛎等,继续口服地黄止血胶囊、司坦唑醇,输血间隔时间未见明显延长。

上方治疗1个月,患者阴虚症状有所好转,出现月经量多,血流不止,面色苍白明显,乏力,牙龈增生较前略有减轻,辨证为气不摄血,治以补气摄血养血之药,予止血5号方加减,药如:黄芪、人参、生地黄、熟地黄、赤芍药、白芍药、当归、鸡血藤、侧柏炭、太子参、棕榈炭、血余炭、茜草、仙鹤草等,口服原药,输血约25 d 1次。

服用上方5 d后,经血止住,病情趋于稳定,无发热,仍有乏力,肢体稍畏寒,小便清长,大便略稀,中医辨证为肾阴阳两虚,久病阴损及阳,以补肾为主,选用自拟方“补肾生血方”,药为:黄柏、知母、龟板、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仙鹤草、茜草、侧柏叶、山药、牡丹皮、地骨皮、鳖甲、黄精、补骨脂、菟丝子、仙灵脾、仙茅、肉桂。酌加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胶、阿胶、龟板胶、紫河车,继续口服地黄止血胶囊,加服再生胶囊。住院治疗3个月输血间隔明显延长,停止输血小板。此后于中药方中酌加赤芍药、虎杖、鸡血藤、川芎活血补血。

出院时情况:患者住院治疗10月,血象渐恢复正常,血常规9129WBC 4.2×10/L,RBC 3.75×10/L,Hb 125g/L,PLT 82×10/L,院外继续服药巩固治疗。三、评析

1.此患者为典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发病急,病情重,早期以发热、出血为特点,总体治疗以“凉血解毒”为大法,中期出血情况渐改善,以肾阴虚为主,治疗以“滋阴补肾”为治疗法则,后期出现肾阳亏虚,以补肾助阳为主,总体兼以健脾胃,调整后天之本,同时应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

2.我院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现代西医理论,配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疗效显著。此患者入院后间断发热,存在多部位出血,病情极不稳定,因此在患者入院1月后,结合患者病情及其经济情况,我院采用个体化治疗,加用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髓造血,一般培养15~20 d输注1次,共输注了4次,对恢复骨髓造血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病情平稳向好起到了很好作用。

3.现代研究发现,许多补肾填精、益髓生血、健脾益气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具有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生,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我院创立了“血细胞再生疗法”,研制出“再生胶囊”、“地黄止血胶囊”及再生系列中草药、膏药等,就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选方用药,达到治病的目的;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我们研制出了“血细胞激活液”,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使药液有效成分由经络内传相应脏腑,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刺激骨髓造血,帮助造血功能恢复;同时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和内病外治理论,足,为倒立的“人形”,通过特别的药液,全足泡浴,结合按摩,刺激足部穴位和经络,由表及里,内应脏腑,起到或补肾填精、温阳化气(足浴1号),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足浴2号),或清热凉血止血(足浴3号)的作用,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4.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念,我院分阶段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阶段,托毒透邪,稳定病情;第二阶段,滋阴补肾,填精生血;第三阶段,温阳补肾,疾病康复。“血细胞再生疗法”疗法是内治法和外治法并用,从而达到托毒透邪,填精益髓的功效,促使骨髓造血功能恢复,达到康复。经过临床研究统计,“血细胞再生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9个月见效,平均3.15个月,有效率在92%,治愈缓解率67%,已使众多患者得以康复。

5.针对此病人,为青年女性,思想负担重,情绪变化快,应加强心理疏导,建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同时有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血小板低,月经出血量大,控制起来难度大,我院多选用止血5号为主方药,多能奏效;还有要保持良好睡眠,以免休息差,造成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重要脏器出血;针对治疗后期患者血小板不易上升情况,可加用活血补血之品,以取“久病必瘀”之理,总之,我们认为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抓住“毒、热、虚、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一定会取得良好疗效。病案五 面色苍白、乏力、双下肢出血点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山××,女性,17岁,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入院时间:2007年12月23日。住院病案号:43544。

1.主诉:面色苍白、乏力伴双下肢出血点半年余。

2.病史:于2007年6月份患者晨起起床时,出现头晕乏力,并9可见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2.7×10/L,129RBC 2.14×10/L,Hb 76g/L,PLT 22×10/L,未给任何治疗,转至北912京协和医院查血常规,WBC 2.55×10/L,RBC 2.20×10/L,Hb 82g/9L,PLT 18×10/L,行骨穿示:骨髓增生低下,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占57.5%,粒系各阶段比例均减低,形态正常。红系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活检示:骨髓组织中大部分为脂肪组织,仅见极少数造血组织,红系比例略增高,未见巨核细胞。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上给予司坦唑醇2mg,3次/d,葡醛内酯100mg,3次/d,服用半月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7年7月5日入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入院后查血常规:9129WBC 2.37×10/L,RBC 1.91×10/L,Hb 71g/L,PLT 14×10/L,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口服环孢素、叶酸、甲钴胺及输血治疗,4天后出院。因病情再次加重分别于2007年10月9日、2007年12月14日先后两次入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查血常规:WBC波9动于(1.41~2.16)×10/L、Hb波动于(48~65)g/L、PLT波动于9(9~32)×10/L之间,主要靠输血、血小板维持。期间仍口服环孢素、叶酸、甲钴胺。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于2007年12月23日入住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全身乏力,出血倾向明显,牙龈增生,无骨痛及酱油色尿发作。

3.体格检查:T 37.0℃,P 84次/min,R 21次/min,BP12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苍白,口腔内无血疱,牙龈增生明显。颈软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9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10/L,Hb 79g/L,PLT 14×95510/L;尿常规,PRO(-),BLD(+)。粒细胞CD,91.6%,红细555959胞CD,95.84%,粒细胞CD,88.9%,红细胞CD,99.4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肝脾肾胰未见异常;凝血六项检查无异常。

5.病例特点(1)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2)查体。肝脾不大。(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网织红细胞<1%,绝999对值<15×10/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L;血小板<20×10/L;骨穿示骨髓增生呈重度减低,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缺如:活检示增生减低,造血组织减少,无巨核细胞。

6.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2)中医诊断。急髓劳(毒热炽盛证)。二、治疗经过

患者年轻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经治疗病情反复,且已出现西药的不良反应如牙龈增生,患者为求中西医结合来我院治疗。

辨证论治:患者外感毒热,热毒郁于体内,迫血妄行,故有出血,舌淡红,苔微黄,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如下:羚羊角粉、牡丹皮、生地黄、赤芍药、茜草、麦冬、板蓝根、贯众、辛夷、苍耳子、三七粉、琥珀粉、地肤子、生龙骨、生牡蛎、大黄、代赭石、甘草等,随症加减药物,但保持原方治则不变,同时口服地黄止血胶囊,配合穴位磁疗、理疗(用Ⅲ号足浴液、激活液),穴位选用涌泉穴,使引血下行,而血止。

上方加减服用40剂后,患者皮肤出血消失,间断牙龈渗血,无新的出血点,无发热,仍有头晕、乏力,以贫血为主,舌淡,苔薄白,脉细,辨证属脾肾亏虚、气血亏虚。治以健脾补肾、益气补血,方药如下:黄芪、党参、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牡丹皮、菟丝子、丹参、三七、鸡血藤、甘草等,并加服再生胶囊3粒,3次/d。因患者牙龈增生,考虑为环孢素的不良反应,故环孢素渐减量。

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应用40余剂后,患者全身皮肤出血点消退,牙龈亦未再渗血,输血间隔逐渐延长。自觉周身乏力,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无力,一派肾阳虚的表现,腰为肾之府,肾虚则有腰膝酸软无力,调整方剂为左归饮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甘草、枸杞子、茯苓、麦冬、红参(另煎兑服)、玄参、沙参、牛膝、炒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等,同时再生胶囊加服至5粒,3次/d,此时为帮助骨髓恢复,给予输注间充质干细胞3次(半月一次),调整穴位磁疗、理疗(足浴液、激活液改为I号,穴位改为双肾腧)。

1个月后血红蛋白上升,升至70g/L,脱离输血,患者身体无出血点,无牙龈渗血,自觉体力较前恢复,仍有腰膝酸软无力,但较前略有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突然患者诉腹痛难忍,面色苍白明显,急查血常规血色素降至40g/L,经详问正值月经来潮时间,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来说,生理特性有时会增加疾病的复杂性,使病情加重,针对该患者我们考虑会不会有内出血,急请妇科会诊,确诊为黄体破裂。给予手术止血。血为气之母,月经量多,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故有面色苍白,血虚不荣则有腹痛,治以补气止血生血,应用止血5方加减:止血5号、解毒6号、健胃1号、三七粉、白术、茯苓、肉苁蓉、何首乌、陈皮、瓜蒌等,继续原穴位磁疗、理疗,口服再生胶囊。

服用上方,随症加减药物2个月后,病情稳定,血红蛋白上升,无出血,无头晕,无腹痛,面色仍较苍白,自觉体力有所恢复,牙龈增生无进一步加重,环孢素停用。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亏虚,治以益气养血,方药:再生3号、健胃1号、补骨脂、菟丝子、鸡血藤、当归、黄芪等,口服再生胶囊,继续足浴1号液穴位磁疗、理疗。9

随访:2008年6月15日复查血常规WBC 2.0×10/L、Hb 90g/L、9PLT 30×10/L,继续原中药汤剂治疗及口服再生胶囊,停止穴位磁疗、9理疗。2009年3月4日复查血常规WBC 3.6×10/L、Hb 110g/L、PLT 980×10/L。随访至2013年6月,患者可正常生活学习。三、评析

1.根据中医“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理论,在补阴药中加入补阳药,在温阳药中加入滋阴药,以期达到阴阳互生。

2.本病日久多有瘀血,可加入三七、鸡血藤、当归等活血止血药以使去瘀生新。

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合并黄体破裂,出血量大,必须及时止血,否则可能危及生命,故采用手术止血,为以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取得时间。

4.该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取决于采用内治与外治结合的作用,不仅采用内服中药汤剂,还采用了中药足浴液的外用。病案六 体倦、乏力、面白、发热、心悸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张××,女性,25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入院时间:2005年10月8日。住院病案号:28923。

1.主诉:体倦、乏力、面白20 d。

2.病史:患者于2005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9间断发热,就诊于鄂尔多斯市医院,查血常规WBC 1.8×10/L,Hb 948g/L,PLT 27×10/L,行骨髓检测示:增生减低,粒系增生重度减低,红系增生减低,淋巴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2只。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司坦唑醇2mg,3次/d;环孢素A 50mg口服,3次/d;并给予红细胞、血小板输注支持治疗。治疗15天病情进一步加重,为求中医治疗入住我院。否认结核病史及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饮酒吸烟史。

3.入院查体:T 36.6℃,P 90次/min,R 21次/min,BP 100/60mmHg。发育正常,面色苍白,中度贫血貌,神清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结膜苍白,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数。99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9×10/L,中性粒细胞0.4×10/9L,Hb 79g/L(输血后),PLT 17×10/L,Ret 0.1%。骨髓检查示增生减低,粒系少,以成熟细胞为主,部分细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化。红系幼红细胞受抑,淋巴细胞相对增生,占80.0%,可见成骨细胞。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少,脂肪细胞增生;粒系少,以中晚期细胞为主;红系晚幼红细胞散在易见,可见炭核样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未见含铁血黄素沉着。铁染色(++),银染色阴性。细胞化学,NAP积分,血片170,骨髓210。铁染色示内铁,幼红细胞缺3+4+如,外铁,未见骨髓小粒成分。淋巴细胞亚群,CDCD83483193-+-++--CD1.05%,CDCDCD56.12%,CDCD86.32%,CD19+CD4.7%。胸部X线检测示,两肺心膈无著变。腹部B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尿便常规均正常。肝功能回报,ALT 58.2U/L,TP 59.0g/L,ALB 35.6g/L,SF 33.10μmol/L,余项正常;肾功能,VA133.6μmol/L,余项正常;电解++-2质回报,K4.07 mmol/L,Na137.8 mmol/L,Cl105.0 mmol/L,Ca+2+3-2.21 mmol/L,HCO20.8 mmol/L,Mg2.18 mmol/L均正常。糖55水、酸溶血试验均阴性;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CD,白细胞98.1%,59红细胞96.8%;CD,白细胞99.99%,红细胞99.91%。

5.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病程短。(2)体倦乏力伴出血。99(3)血常规三系减少,中性粒细胞为0.4×10/L,血小板17×10/L。(4)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生,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非造血细胞易见;活检增生减低,脂肪细胞增生,未见纤维组织增生。5559(5)红、白细胞CD、CD表达正常。

6.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中医诊断。急髓劳(热毒内蕴,气阴两虚证)。二、治疗经过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死亡率高,结合病人病情,我们采取中西医治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患者感受温热毒邪,郁于体内,正邪相争,故有间断发热;温热毒邪侵及人体,直中髓血,伤阴耗血,致肾精亏虚,气血复无以化生,面白、乏力、体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证属脾肾亏虚、热毒内结。治以清热解毒、健脾补肾,方药:再生4号、止血1号、升板1号、三七粉、鱼腥草、杏仁、焦三仙、解毒6号、连翘、龟板胶、炒山药、鳖甲、白术、代赭石等,口服十一酸睾酮40mg,3次/d;环孢素A 50mg,3次/d;口服地黄止血胶囊,静点清开灵清热解毒、止血药物预防出血,间断输血支持治疗,配合凉血止血中药足浴及离子导入。

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伴心悸,原方加用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牡丹皮等,输血间隔时间约20 d,无血小板输注。2个月后患者因体虚、血象低,出现多部位感染,有鼻塞、咳嗽、发热、尿痛、99间断发热,无咳痰,血象下降WBC 1.0×10/L、N(0.2~0.7)× 10/L、9Hb 48g/L、PLT 10×10/L,并行头颅CT除外脑出血,肺部CT未见异常,舌红,苔黄微腻,脉沉滑数,调整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清肺止咳为主,药用:解毒6号、连翘、葛根、鱼腥草、黄芩、桔梗、川贝母、桑白皮、百部、半夏、陈皮、板蓝根、知母、柴胡、大青叶、焦三仙、羚羊角粉等,不断调整抗生素,曾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甲硝唑、去甲万古霉素,并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输血及血小板支持。

30余剂后患者无发热,上述症状减轻,继续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祛除余邪,停用抗生素。半月后,患者因体质虚弱,极易感外邪,加之余邪未去,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口腔溃疡,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的严重性,积极予以多种抗生素间断应用治疗,间断输血,中药治以清热解毒、清肺止咳,兼扶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无发热,感染控9制,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血常规:WBC 1.4×10/L,Hb 62g/L,PLT 917×10/L,较感染前有所上升,仍有乏力、面白、体倦,时有心悸、气短,尤以活动后为著,舌淡,苔少,脉细。证属气阴两虚,治则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