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1:42:18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学生的第一套科普读物》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动物世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动物世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试读:

前言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精灵。它们与人类一同分享着这个美丽的家园,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美丽而神奇的生命旋律。和人类相比,动物固然没有人类的智慧;然而,在身体结构和生存本领上,它们却也有着许多人类所不能及的优势。凭借着自身的长处,动物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息、繁衍,一代又一代。

本书将带你步入动物的世界,你可以欣赏到形形色色的动物,了解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里,一切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都会在你眼前真实上演。

本书不仅用科学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详细介绍了70余种动物,还对动物的分类、特殊本领、成长历程和栖息地做了系统阐述。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在掌握动物知识的前提下,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不要让这些可爱生灵由于人类的残忍而失去生命。珍爱动物,便如同珍爱自己;挽救动物,就是挽救自己于孤独的边缘。

第1章 了解动物世界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长得非常奇特,它们虽然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植物—海葵像盛开的花朵,水螅像柔软的柳条,珊瑚像鲜艳的小树……全世界的腔肠动物大都分布在温暖的浅海中,只有水螅生活在淡水里。虽然它们长相各异,但都是由两层细胞形成的空腔,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有触手的口。鹿角珊瑚丛能不断分叉,看上去就像雄鹿的角一样,故而得名。

刺胞动物

刺胞动物是指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的无脊椎动物,有水螅体和水母体两种不同的体形。它们都用腕状的触手捕食,并将食物抓入消化腔内。它们的触手上都长有叫做刺丝囊的刺毛。水螅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和出芽生殖两种方式。

多种多样的繁殖

腔肠动物的繁殖方法最为多样,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有的还会多种方法并用、世代交替——水螅型出芽生殖产生水母型,水母型产生精子和卵,受精后再发育成水螅型的腔肠动物。水螅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栖息地非常辽阔,从热带大陆到南北极的海洋,从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地池塘到水深800多米以上的深海,都是它们的乐园。软体动物种类繁多,仅次于节肢动物—现存种类超过10万种。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都具有柔软的身体。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只有部分双壳类和腹足类迁移到半咸水和淡水中栖息。蜗牛

身体结构

软体动物由3个主体部分组成:中间主体,被称为内脏囊,被石灰质的贝壳所覆盖;头部是从内脏隆起伸出的部分,能够感觉和进食;肉足是与运动相关的部分。大扇贝结构图

繁殖

软体动物的生殖方法各有不同。卵子有的是逐个被排出体外,有的排出后靠胶状物质黏在一起形成卵群。受精卵一般在体外孵化,但小河蚌在妈妈的鳃腔中孵化,而小田螺是在妈妈体内发育完全后直接被生出来。

多功能的外套膜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的重要器官。它分泌的含钙物质可以形成坚硬而美丽的贝壳;它还可以分化形成软体动物的鳃、肺、水管和开孔;有时也会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感觉能力。河蚌

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洋中。它们或是固定在海床上,或是在海底漂游着生活。现存的棘皮动物大约有5300种,其中包括著名的海星、海胆、海参等动物。棘皮动物幼年时身体两侧对称,成年后变成辐射对称。海星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带刺的香肠

刺参体形呈圆筒状,背面隆起,具有许多刺状突起,像是一个带刺的香肠。它们白天待在乱石缝隙间,夜间依靠管足与身体的收缩缓慢爬行寻找食物。它们主要通过粗糙的皮肤和刺突来自卫。刺参的表皮上布满了棘状突起。【海参的再生本领】

海参生活在水中,它有自己独特的自卫方式。如果受到惊吓或威胁,海参会把所有内脏抛出体外,弄成黏糊糊、乱糟糟的一堆,乘捕猎者迷糊之际,海参靠管足爬走逃命。抛出内脏并不会让海参死去,过不了多久,海参又会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突出来的骨片

棘皮动物的内骨骼由一些钙化的小骨片组成。这些骨片或长成关节,如海星、海百合;或长在一起像个水瓶胆,如海胆;或散布在体壁中,如海参。小骨片常常突出体表,形成粗糙的棘。海百合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根据触角和足的数量不同可分为4个纲:蛛形纲、倍足纲、甲壳纲和

昆虫

纲。它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身体被角质层或壳所覆盖;可以分为许多个部分,或是称为许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对连接起来的触角或者足,可作为运动器官。节肢动物有100多万种,其中大部分为昆虫。蝉

爱换新装的孩子

节肢动物的外皮不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成长,它们必须顽强地冲破旧“衣服”的束缚,产生蜕皮现象。到长成成虫之前,它们要换掉几套“服装”。越是生长旺盛的幼虫,“换装”的次数也越多。蜕皮时是它们最脆弱的时候。蝎子

外骨骼

节肢动物的体表附有壳一样的外骨骼。当它们蜕皮时,外骨骼也要脱落,蜕皮后的节肢动物自身还会分泌新的外骨骼。外骨骼的作用与脊椎动物体内的骨骼类似,可与肌肉共同完成各种运动。

全身都能呼吸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是由皮肤直接形成的。其中,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为皮肤向外突起形成的书鳃,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则为向内凹陷的书肺。而蚜虫和恙螨根本没有呼吸器官,全靠体表呼吸。昆虫

昆虫纲动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很古老的物种。早在3.5亿年前,昆虫就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它们繁殖力强,所需食物也不多,所以足迹遍布全世界。昆虫通常有3对足和2对翅,坚硬的体表保护其柔软的体内器官不受伤害。金龟子

身体结构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3个部分:头、胸和腹。头部有1对触角、2个复眼和2~3个单眼,及各种类型的口器;胸部由3节组成,每节都有1对足,中胸和后胸各有1对翅;腹部为10~11节,末端有肛门及生殖器。

顽强的生命力

昆虫耐饥饿、严寒、高温和干旱。臭虫一次吸血后可活280天;在浅土中过冬的昆虫幼虫或蛹,天气转暖即可苏醒,继续生活并繁衍后代;许多昆虫可忍耐45℃高温长达10个小时。螳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和2对翅,头部有1对触角和2个复眼。

伪装大师

昆虫具有非常复杂的变态、模仿、拟态等防御保护行为,以获取食物或躲避天敌。比如,枯叶蝶落在地上像一片枯叶,竹节虫抱在竹子上像一截竹枝,如果不仔细看,还真是很难发现它们。枯叶蝶的翅膀就像一片树叶。

昆虫的变态

各种昆虫的成长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昆虫从小到大都长一个样,习性也差不多。还有一些昆虫小时候跟长大时的样子、习性差很多,这种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发生变化的长大方式被称为变态,具体可以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枯叶蝶的翅膀就像一片树叶。

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的昆虫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甚至也完全不相同。蝴蝶的完全变态过程

不完全变态有的昆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就与母体形态类似,即为若虫。若虫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几次蜕皮,然后长大。若虫完全具备了成虫的器官后,便为成虫。它们没有形态与成虫不同的幼虫期和蛹期。蜻蜓就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鱼类

从这里开始,动物们进化成了最高等的脊索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是一种体表覆盖骨质鳞片,用鳃呼吸,用鳍运动,靠上下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带纹鲃

鱼鳞

鱼鳞有很多类型。多数硬骨鱼的鳞片是骨鳞,像屋顶的瓦片一样排列(如鲤鱼);有些硬骨鱼长着成行排列的、坚硬的硬鳞(如长吻鱼);软骨鱼的鳞片是盾鳞,如果逆着鱼鳞的生长方向摸,你会感觉像摸砂纸似的(如鲨鱼)。

鱼鳃

为什么我们人类在水里不能呼吸,而鱼却可以?那是因为我们用肺呼吸,而鱼用鳃呼吸。鱼鳃由一个个鳃片组成,这可是一种很神奇的装置,通过它,鱼儿才可以呼吸水中的氧气。鲤鱼身体结构剖视图鲔鱼的鳃

骨骼

鱼类的骨骼系统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中轴骨就是我们吃鱼时常见的鱼刺,而附肢骨则支撑起鱼鳍。骨骼系统是由软骨组成还是由硬骨组成,是软骨鱼和硬骨鱼最显著的区别。【像鱼而不是鱼】

有一些水生动物看起来像鱼,甚至名字中也有“鱼”字,但是它们却不是鱼,如乌贼、鲸、海豚、海豹等。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而鲸、海豚和海豹则是哺乳动物。

体形

鱼类的体形多数为纺锤形、扁平形或棍棒形,这样能减少游泳时受到的水的阻力。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水生脊椎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既有其祖先—鱼类的特性,又能适应陆地生活。两栖动物身上的颜色有利于生存—鲜艳的颜色是对捕食者的警告,与背景相融的色彩便于伪装。两栖动物一般在水中产卵,幼体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为能在陆地生活的成体。它们既不能在海洋中生活,也不能在荒漠中生活,寒冷和酷热的季节里还要冬眠或夏眠。火蝾螈

两栖动物的种类

两栖动物基本上有3种:有腿有尾的是蝾螈和水螈,它们的身体颜色鲜艳;有腿没尾的是青蛙和蟾蜍,在任何有淡水的地方都能找到它们;有尾没腿的叫蚓螈,看上去像蚯蚓,只生活在热带地区。水螈

两栖动物的成长

两栖动物都是在水中交配和产卵的。由卵孵化的幼体,在水中生长和发育。幼体用鳃或呼吸孔呼吸,直到成年,它们才改用肺呼吸。同时,它们的运动方式和感觉器官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青蛙的成长过程

两栖动物的听觉

在陆地上,空气震动产生的声波若不能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流动,就不能将兴奋传到大脑的听觉功能区,也就听不到声音。而一些两栖动物出现了中耳,能将声波扩大后再传导到内耳,因而听觉异常灵敏。

侧线

青蛙的幼体(蝌蚪)和蝾螈、水螈、鳗螈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侧线。通过这条侧线,两栖动物可以感觉外界水压的变化,了解周围物体的动向。【冬眠和夏眠】

冬眠时,两栖动物躲到泥塘底部或土洞里,心跳变慢,停止用肺呼吸,转变为通过皮肤吸氧。例如,北美洲的青蛙体内大部分水变成冰时,它们还依然活着。干燥地区的青蛙皮肤形成一层薄壳防止水分蒸发,它们需要夏眠,直到雨季来临。

感知震动

两栖动物能检测到连世界上最灵敏的地震检测仪都测不到的地震的“前震”,并在自然突发事件(如风暴)来临之前出现反常行为。因而可以肯定,它们具有检测远距离外发生的、人类的感官无法感觉到的其他事件的能力。蚓螈生活在土壤中,它们的视力几乎为零,只能靠嗅觉生活。

高度退化的感觉

大多数的蚓螈像蚯蚓一样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下面。它们的眼睛根本看不见东西,有些干脆隐藏在皮肤下面。但在鼻和眼之间有可以伸缩的触突,能嗅到蚯蚓、昆虫的幼虫等食物。

巧妙的伪装水螈的体色与池塘底部的水草、泥沙的颜色相似,因此能起到很好的伪装效果。南美伪眼蛙的两肋长有很大的斑点,看起来很像眼睛,能令敌人误以为是一个很大的动物而放弃捕食。南美伪眼蛙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身体大都披着防水的“外衣”。这种外衣是一种角质鳞片。它们有些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陆地上,但都在陆地上繁殖。爬行动物属变温动物,体温太低时,需要吸收太阳热量为运动提供能量。有人说爬行动物的祖先是恐龙,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还有待考证。杰克逊避役

爬行动物的种类

现存爬行动物按形态可分为蜥蜴型,如蜥蜴类、楔齿蜥类和鳄类;蛇型,如蛇类和蛇蜥类;龟鳖型,如龟、鳖和海龟。按其适于生活的环境,可分为地面爬行的、树栖的、穴居的及水栖的爬行动物。大多数的壁虎都有一个上下连着的透明眼睑,而豹纹壁虎的眼睑是移动的。

调节体温

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体温会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只能靠行为来调节体温。为了取暖,它们会爬到阳光下晒太阳;如果要降温,它们会爬到阴凉处躲避日光。沙蜥调节体温的行为过程

爬行动物的肺

所有爬行动物都用肺呼吸,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喙头蜥和蛇类的肺是由许多单个的囊合在一起的;龟类和鳄类的肺分成许多小室,由肺泡和支气管的分支将之连接;变色龙的肺末端有一个像

鸟类

气囊一样的中空气囊。

能听到空中的声音

爬行动物都具有中耳和内耳,而鳄鱼还有外耳。中耳包括镫骨和喉部相通的咽鼓管,当声波经空气震动中耳内的镫骨后,就可以听见声音了。这是鱼类所没有的。眼镜王蛇【爬行动物的探热器】

爬行动物没有鱼类和两栖类的侧线感受器,但在眼睛和鼻子之间有一个凹陷小窝——探热器,能够接收动物身上发出来的热量。例如,当小动物从旁边经过时,响尾蛇能立刻发觉,然后悄悄地蹿过去把它咬住。鳄鱼的3种行走方式

锄鼻器

蛇的口腔顶部有一对凹下去的器官,上面具有一列嗅觉上皮和丰富的嗅神经,这就是锄鼻器。舌头将空气中的气味微粒送到口腔,分叉的舌尖像插头一样直接插入锄鼻器中,使这些气味微粒的信息传到大脑,气味就被辨别出来了。我们看到蛇经常吐舌头,那就是它在“闻味儿”呢。蛇鸟类

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它们的祖先—始祖鸟还长着跟爬行动物一样的爪子和尾巴。但是鸟类具有了比爬行动物更先进的恒温、血液双循环、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更完善的生殖行为,并且进一步适应了飞翔的生活。虽然许多昆虫和某些脊椎动物也能飞行,但是鸟类的飞行能力最为发达。因此,鸟类才能适应各种陆地环境,到遥远的地方觅食、生存。猫头鹰

迁徙的部落

许多鸟都有迁徙的习性。迁徙对鸟有很多好处:能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舒适的气候里;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在北方敌害较少,幼鸟易成活;还能大大扩大鸟类的生存空间,减少占区竞争。金翅雀琼鸟的骨骼

筑巢绝技

不同的鸟会筑出不同的巢。黄鹂筑的是悬挂巢;蜂鸟筑的是简洁的地衣巢;峭壁燕子筑烟囱样的泥巢;澳大利亚眼斑冢雉有巨大的枝叶堆成的巢。美洲椋鸟和欧洲杜鹃不筑巢,而是占用其他小鸟的巢。

庞大的鸟类家族

鸟类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逐渐进化和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形态与习性。生物学家根据鸟类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将它们分为了8个基本生态类型:走禽类、游禽类、涉禽类、鸠鸽类、鹑鸡类、猛禽类、攀禽类和鸣禽类。虎皮鹦鹉

走禽类

走禽类的鸟以善奔走而闻名,它们大多翅膀已退化,不擅长甚至已经根本不会飞行,但双脚非常健壮有力,这是为适应奔走而进化的。鸵鸟就是典型的走禽类鸟。鸵鸟

鹑鸡类

鹑鸡类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鸟了,因为家养的鸡和美丽的孔雀都属于这一类。这类鸟和鸠鸽类一样,也长着短嘴和健壮有力的脚爪,但不同的是它们不善飞而善走,而且嘴非常有力,擅长啄食。

游禽类

游禽类的鸟已经习惯了水上生活,最善于游泳、潜水。它们的脚趾间都长着适应游水而生的蹼,如鸭子、鹅等。绿头鸭

涉禽类

涉禽类的鸟与游禽类一样,也喜欢与水打交道,但它们并不擅长游泳,而是喜欢生活在水边。它们大多具有嘴长、脖子长、腿长和脚趾长的“四长”特点,如火烈鸟、白鹭等。乌鸦

鸣禽类

鸣禽类是鸟类中进化得最“彻底”的一种,它们骨骼轻盈,体态也非常轻盈、灵活,比起非鸣禽类鸟来更善于鸣叫。常见的画眉、黄鹂、乌鸦、喜鹊、鹦鹉、八哥等,都属于这个种类。

鸟类的翅膀和羽毛

翅膀是鸟的灵魂。鸟的翅膀是在中生代由爬行动物的前肢演变而来的。到今天,灵巧而结实的翅膀,使鸟类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失去翅膀,鸟就失去了飞行的自由。羽毛是鸟的生命。翅膀上的羽毛使鸟自由飞翔;尾巴上的羽毛为鸟控制方向;身体上的羽毛像一件衣服,既保暖,又能保护身体,伪装自己。失去羽毛,鸟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金翅雀

翅膀的高机动性能

雀类的翅膀宽阔圆钝,能够在短时间内加速并控制方向。它们平常只做短途飞行,飞行过程中常突然改变方向,使人类很难靠近它们,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依靠这对具有高机动性能的翅膀,雀类能够较好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翅膀构造图

翅膀与飞行

鸟的翅膀形状十分适于飞行。它们可以将翅膀弯曲成一种叫做翼面的特殊形状,翼面有助于鸟类产生向上的升力。如果鸟类停止拍动翅膀,速度就会降低,升力就会下降,有可能会从空中掉下来。展翅飞翔的海鸥【翅膀之最】

信天翁是一种巨型海鸟,它的翅膀展开有4米多长。即使不拍动翅膀,它们也能在天空中飞行10多千米。雨燕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平时可达到每小时170千米,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

没有翅膀的鸟

生长在新西兰的几维鸟,不但不会飞,而且连翅膀也没有。它们的大小跟鸡差不多,嘴巴细长,脸上长有颊髭。

羽毛

鸟的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分别具有不同的构造和功能。正羽的形状较大,质地坚硬挺直,是鸟类的“外衣”。绒羽多长在鸟类的胸部和腹部,柔软纤细,而且保暖性好。纤羽大都生长在鸟的眼睛和喙的周围,有些也长在正羽和绒羽之间。

羽毛的颜色和花纹

羽毛的颜色可以由化学色彩、物理色彩及物理化学混合色彩产生。食物中的化学色素使羽毛产生化学色彩;光照使羽毛产生物理色彩。比如,火烈鸟经常吃一种可以产生红色素的绿色海藻,所以长出了一身火红色的羽毛。雄鸟羽毛的花纹一般都是雌鸟最喜爱的食物和环境的图案。雄孔雀的羽毛展开时,像一棵结满果实的树;锦鸡的羽毛上像画着松果;天鹅的羽毛像波光粼粼的湖面。孔雀的羽毛表面长了一层薄薄的角质,可以把日光反射成灿烂夺目的多种色彩。火烈鸟吃的绿色小海藻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会产生一种使羽毛变红的物质。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除鸭嘴兽和针鼹是卵生外,其余都是胎生,用乳汁哺育后代是它们的特点。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5个部分,体外有毛,体温比较稳定,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个部分,智力和感觉能力发达。哺乳动物处于动物进化过程中较高等的阶段。针鼹

哺乳动物的种类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4000种,其中有的善于在陆地上奔跑,有的能够在空中飞翔,也有些种类则常年生活在水里,善于游泳。按照它们食性的不同,可以把哺乳动物分为食草类、食肉类、杂食类和食虫类。幼狍一生下来就会吮吸妈妈的乳汁。

天生的衣服

毛发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用来保护身体不被磨损,具有防寒、防晒、防水的作用,甚至有些动物的皮毛能组成图案迷惑敌人。毛发分为稠密柔软的绒毛和粗长的针毛。也有一些哺乳动物,如鲸的毛发已经退化。猫

哺乳动物的肌肉

发达的肌肉系统使哺乳动物能完成更多的动作。如牛和马的脂膜肌可使周身皮肤颤动,驱逐讨厌的蚊蝇,抖掉肮脏的土坷;猿猴和人等灵长类的表情肌有30块左右,可以产生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虎

哺乳动物的尾巴

动物的尾巴虽然看似简单,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功能—有的尾巴大而有力,是搏斗的武器;有的尾巴又小又柔软,可以用来交流;还有的用尾巴把身体挂在树上,使身体得到更多的自由……正是有了尾巴的帮助,动物才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老虎

致命的武器

作为“百兽之王”的虎有两件武器,一是尖利的牙齿;二是又粗又长的尾巴。当虎攻击猎物扑空时,会随后抡动尾巴,它的尾巴粗壮有力,像钢鞭似的狠狠扫向对方,把猎物打晕在地。

救命的法宝

兔子的尾巴虽然不长,但却可以用来救命。当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金蝉脱壳”,将尾巴上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兔子

方向盘

飞鼠长有一个毛茸茸的长尾巴,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当它们在树林里滑翔时,身体两侧边缘的皮膜张开像降落伞,而扁平的尾巴就成了滑翔的方向盘和刹车闸。飞鼠

驱赶蚊虫

马的尾巴由数百根又长又粗的毛组成,可以当做“苍蝇拍”,左右甩动抽打叮咬它们的蚊蝇。在奔跑时,马的尾巴又成了“平衡器”,可以保持身体平衡。野马

第2章 奇妙的本领

它们都是好朋友

自然界的关系总是很神奇,比如,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互相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利害关系,却能生活在一起。人类给这种友谊关系起名叫共栖。在自然界,找寻食物同时又要避免自身被其他动物捕食是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有不少动物与其他动物共栖,并从中得到益处。石斑鱼与隆头清洁鱼

有益的伙伴

长相凶恶的犀牛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但是,却总有一些小鸟停在它身上。这些小鸟叫犀牛鸟,它们可不怕犀牛,反而经常用锋利的爪子在犀牛的身上疾走,啄食扁虱和其他寄生虫。而犀牛也很乐意它们这样做,并且把这一活动当成一种享受。犀牛与红嘴犀牛鸟

友好相处

别看鳄鱼很凶猛,它对燕千鸟却很友好。燕千鸟不但在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能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吃东西。这可不是鳄鱼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它的牙缝里经常塞满食物的残渣,很不舒服,但有了燕千鸟的帮忙,鳄鱼就不会难受了,而燕千鸟也能填饱肚子。鳄鱼与千鸟

随鲸遨游

在抹香鲸的身边常游着各种各样的小鱼,这些小鱼既能不费力气地随着抹香鲸在海洋中游荡,又可以从抹香鲸的身上找到食物——寄生虫和长在抹香鲸身体表面的植物。这种行为也为抹香鲸减轻了被叮咬之苦。抹香鲸和小鱼

好朋友

海葵和花纹斑斓的小丑鱼交上了朋友。海葵不会伤害小丑鱼,因为这种小丑鱼常招引其他虾和小鱼来此活动,为海葵带来食物。而海葵有毒的触手也可以保护小丑鱼躲避敌人的攻击。海葵和小丑鱼

形影不离

在鲨鱼的身旁,总会有一些和它们形影不离的小鱼——向导鱼。鲨鱼经常会把一些食物“赏赐”给向导鱼食用。遇到危险时,大鲨鱼的嘴就是它们的避难所。作为回报,向导鱼也帮助大鲨鱼清洁皮肤,除去它们身上的一些残渣脏物。鲨鱼与向导鱼

不愿分开

寄居蟹可以“携带”海葵在海底“旅行”,为海葵提供更多的捕食机会。海葵会放出像花瓣一样的触手,捕捉小动物,这样既保护了寄居蟹,又获得了充足的食物。因此,两个朋友就不愿分开了,甚至寄居蟹在迁居时,也要把这个朋友一起搬到另一个螺壳上去。寄居蟹与海葵

建筑大师

看到那么多人类建筑奇观,你会禁不住感叹人类的智慧和伟大。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在动物界,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建筑大师”,很多人类的建筑,还是从动物高明的筑巢方法中得来的灵感呢。这个自然界充满了无限神奇,许多动物们的筑巢本领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它们能用或简单或复杂的材料,建造出一座座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宫殿。白蚁巢穴

高大的土堡

在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你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白蚁巢穴——土堡。这些呈圆锥形的土堡一般有三四米高,有的甚至高达7米。白蚁先选择合适的枯木,咬掉腐朽的部分,剩下的留做框架。然后,数以万计的蚂蚁用唾液把沙粒垒在框架上。因为朽木中有许多空隙,所以,自然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房间”。这种蚁巢非常坚固,就像钢筋混凝土一样。

钻木筑巢

啄木鸟非常适合在树枝和树干上生活,运用它们与生俱来的钻木技术来建筑巢穴。首先,用它的尖嘴在树干上开出一条通道,然后向下啄出一个深达30厘米的洞。在温暖而舒适的巢穴里,雏鸟可以躲避敌人和恶劣的气候,非常安全。啄木鸟

精美的巢

雄织布鸟负责筑巢。首先,它们用草根和细长的棕榈叶织成一个圈,再不断添加材料,直到织成一个空心球体,最后再加上一个长约60厘米的入口,它们的巢就算大功告成了。巢的入口在底部,这样既可以遮阳避雨,又可以预防树蛇。织布鸟还会找来一些小石子,放在巢内,防止巢被大风刮翻。织布鸟

舒适的房子

河狸是动物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当它们移居到一条新的河流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一条水坝。水坝截住水流形成了池塘,它们就将巢穴建在池塘中央。河狸的巢一半落在水中,一半架在水上。水下是出入的通道,水上是“卧室”和“餐厅”。房顶是土丘似的密封圆顶,上面只留一个出气孔。冬季,这里温暖而又安全。河狸【鸟巢】

鸟类是建筑巢穴的能工巧匠,它们的巢大都非常精巧。多数鸟将巢单独筑在一个地方,少数将巢筑在一起,形成鸟的“村庄”。有些小鸟还常常将巢建在大鸟巢的缝隙间。一个好的鸟巢,就是一个温暖的家,可以遮风避雨,躲避敌人,繁殖雏鸟。

六角形的屋子

蜂巢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蜂室,许多蜂室连在一起形成蜂房,每个蜂室都呈六角形。蜂室都是由蜜蜂体内分泌出的蜡制成的。蜂巢

储粮坑

花鼠更是有先见之明,它们会把多余的食物储存起来。为了存放食物,它们还在巢中建造“仓库”。花鼠常在林区倒木、树根基部、深沟塄壁的裂缝、石缝等处做洞,深约1米,“仓库”与“卧室”合二为一——下部储粮,上部供休息之用。花鼠

伪装自己

为了躲避敌害、保护自己、便于捕猎,许多动物都进化出了高超的伪装本领,如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都是动物们伪装自己的方法。有一些动物靠调整自己的体色或改变自己的体态以适应环境,还有一些动物具有毒刺、毒腺、放出恶臭或通过鲜艳的色彩和斑纹来警告对方,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

活的伪装衣

饰蟹的伪装手段极为高明。它们捡来一些海草和像海绵那样小的海洋动物,放在自己的身体和足上。这些活着的“伪装衣”会迅速长大,布满全身,这样饰蟹就可以从捕猎者的眼皮底下溜走。饰蟹

变色大师

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变色龙是有名的“变色大师”。它们的体色可以随着生存环境的光线、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强而热时,它们的体色为绿色;当光线阴暗时,它们的体色变为褐色。而且当它们受到惊吓时,体色也会改变。变色龙

模仿叶子

要想把枯叶蝶从它们栖息的叶子当中辨认出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一片枯叶,有叶脉状的翅脉,翅膀上的斑点就像枯叶上的菌类斑点。枯叶蝶【动物的伪装方法】

动物的伪装方法主要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三种。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拟态,指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警戒色,即某些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和斑纹。

跟竹节一样

竹节虫以拟态著名。当它们静栖在树上时,就像是竹枝或树叶。它们还能够慢慢地把身体颜色调整到与四周环境一致的程度,甚至它们的卵也跟植物的种子相似。所以,要想在树丛中发现竹节虫,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假难辨的竹节虫

海底伪装高手

比目鱼可以称得上是海中的“变色大师”了。它们生活在海底,为了适应环境,它们的身上长满了杂乱的斑点,就像海底的石头。更有趣的是,它们还能像变色龙一样,使身体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比目鱼

有毒的动物

在自然界里,动物和人类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有时是人类猎杀动物,有时是动物伤害人类。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像老虎、鳄鱼那样,一看就知道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恰恰相反,有许多致命的动物,往往披着十分艳丽夺目的外衣。另外,有剧毒的动物也不都是庞然大物。世界上最毒的动物,往往是那些瞧着不起眼的小型动物。蝎子

毒性很强

箭毒蛙可以列在世界上毒性较大的动物之中。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它们美丽的皮肤,就会发现上面有很多能分泌毒液的小孔。它们的毒液能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脏肌肉收缩,导致心肌梗塞而死。红箭毒蛙

多足的恐怖分子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很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颚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蜈蚣咬伤猎物后,会分泌出大量毒液,顺颚牙的毒腺口注入猎物体内,使其中毒。大虎蜈蚣【有毒动物大集合】

其实,动物中有很多都是有毒的,但能够致命的并不太多。比较“有名”的除了我们介绍的,还有珊瑚蛇、河豚、蝎子、黄蜂、水母、球海胆等。这些动物的毒液通常会侵蚀人的神经系统。

喷射毒液

眼镜蛇的毒牙在上颌骨前端,是前沟型毒牙。它的毒牙短,攻击动物时可以通过毒牙把毒液注入动物体内。有些眼镜蛇还能喷射毒液,这些毒液如果射入动物的眼中,可以导致它们永远失明。眼镜蛇的毒液主要通过侵袭动物的神经系统来置它们于死地的。眼镜蛇

巨蜥的唾液

科莫多巨蜥最著名的特征是拥有一条闪亮而有剧毒的金黄色舌头。巨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高浓度毒性细菌,受到攻击的猎物即使逃脱,也会因伤口引发的败血症至死。而这些逃脱的猎物就成了攻击者送给其他巨蜥的“礼物”。科莫多巨蜥

其实它们很温柔

蟾蜍因为长得丑,又有毒,所以向来不受人们的欢迎。其实,它们是温柔的动物,只有在遭受攻击的时候,才会分泌白色毒液。蟾蜍的毒一般藏在背上,但大部分藏在眼睛后面突出来的腮腺里。它们的毒会使中毒者心律不齐。蟾蜍

一条条带尖儿的线

你可不要被海葵美丽动人的外表给骗了,它们可是有毒的动物。它们那像花瓣一样的触手里有一个毒囊,毒囊里盘有一条条带尖儿的线,一旦遇到猎物,其中一根线就会向前将猎物的体表刺破,于是毒液就注入猎物体内,这样猎物很快就被制伏了。海葵

神奇的食物链

自然界的现象总是有趣而神奇的,有些物种之间表面上好像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草和老鹰似乎没什么联系,其实,它们之间有一条神奇的链子,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无法分开。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被这条链子包围着,无一例外。这条链子就是食物链,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能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而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就是对食物链很好的解释。

食物链中的不同角色

别看所有的生物都能在食物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按照它们的不同作用,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狼

生产者

顾名思义,生产者是向其他生物提供能量的,是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生物,它们是最大公无私的奉献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植食动物通过取食它们获得能量。数量金字塔

消费者

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按照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可以分为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两大类。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它们是第一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是第一级消费者之上的消费者,捕食第一级消费者的肉食动物称为第二级消费者,捕食第二级消费者的肉食动物称为第三级消费者……以此类推。而每一级的层次并不是固定的,有的动物既有可能是第三级消费者,又有可能是第四级消费者。复杂的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食物网。【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达到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管食物链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整个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生态系统一旦失衡,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如果麻雀减少了,那么被它捕食的蝗虫就会增加,而大量的庄稼就会被蝗虫吃掉,致使农作物减产。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分解者

组成分解者大军的主要是各种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甲虫和白蚁。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它们变为无机物回归自然,而这些物质又会被生产者吸收、利用。这样,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向动物学习

虽然说我们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者,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物种的陪伴,人类也不可能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从某种程度来说,人类的进步也是依靠不断地向动物学习而完成的。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中,各种动物都由于有着奇异的本领而生存至今。而这些奇异的本领则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和模仿,从而增强我们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能力。

鱼VS船

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弋,人们想到了渡河的方法。他们模仿鱼的体形,用木材建造了鱼形的船身;又根据鱼的胸鳍和尾鳍的作用,发明了控制船前进方向的船桨。此外,利用鱼鳔能够控制鱼的上浮和下沉,人们发明了潜艇的主压载水舱,主压载水舱的作用就是通过变换舱中空气和水的比例来控制潜艇的上升和下潜。古埃及芦苇船

青蛙的眼睛VS电子蛙眼

大家都知道,青蛙有着高超的捕虫本领,凡是在它面前飞过的小昆虫都无一例外地成了青蛙的腹中美餐,而且从不失误。人们根据蛙眼的独特成像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应用于雷达系统后,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辨别特定目标。雷达

鸟VS飞机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由来已久。因此,从古到今,有许多人模仿鸟类制造可以飞翔的东西。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人们终于发明了飞机,圆了自己的蓝天梦。飞机

游禽VS脚蹼

游禽类各个都是游泳健将。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都有着宽大的脚蹼,能够在划水时提供强大的前进动力。人类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发明了脚蹼。穿着它,人们就可以轻松地畅游了。

猪嘴VS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使用毒气攻击英法联军,致使许多人和动物死亡,唯有野猪竟然奇迹般地安然无恙。原来,野猪因为不堪忍受毒气,拼命用长嘴拱土,并把嘴埋在拱好的土中。而毒气被土壤中的颗粒吸附,因此,野猪从土中呼吸的空气是经过过滤、净化了的空气。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猪嘴形”防毒面具,里面装有吸附作用很强的木炭来过滤毒气。猪防毒面具

企鹅VS极地越野车

一般的车到了白雪皑皑的极地大陆上,基本上都寸步难行,因为雪地的摩擦力很小,车的轮胎会打滑。不过,企鹅却有办法快速行进。它们扑倒在地上,用两只脚蹬地前进,时速竟可以达到30千米。科学家利用企鹅的这种姿势发明了极地越野车——宽阔的底部贴地,转动的轮勺扒雪前进,速度可达50千米/时。

第3章 生命的旅程

新生命诞生记

一些动物的幼崽是在妈妈的子宫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生的,它们生出来时与父母长得很像,只是很小,这就是胎生。但有的动物则是在卵壳的保护下发育生长,如鸟类、爬行类、鱼类等。这些动物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就叫卵生。

提前出生

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袋鼠的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只发育5周时间,就出生了。初生的袋鼠只有2.5厘米长,全身赤裸,什么也看不见,一点都不像袋鼠。此后,它们还要在妈妈的育儿袋里继续发育长大。

破壳而出

鳄鱼把卵产在草丛中,上面盖上杂草,母鳄守护在一旁,借自然温度孵化。60天左右,小鳄鱼就孵化出来了。刚孵化出来的小鳄鱼面临重重危险。在野外,其他成年鳄鱼是小鳄鱼的主要敌人,不谙世事的小家伙,很容易丧命。鳄鱼

奔向海洋

雌海龟通常将卵埋在沙滩上或者泥土中的洞穴里,大约经过49~60天,幼海龟便会用嘴巴前面的一个坚硬的突起敲破卵壳出世。幼海龟一出壳,便能独立生活。小海龟们破壳而出了!

没有毛的幼崽

出生两天的仓鼠幼崽既没有视觉,也没有毛,不能自立。一旦遇到危险,它们的妈妈就会把它们放在颊囊中,以保护它们的安全。刚出生的小仓鼠没有一点自立能力,要完全依靠妈妈的保护。

一出生就会跑

雨季来临之际,便是雌角马分娩之时。即将生产的雌角马在空旷的大草原上聚集成群,警惕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掠夺者。小角马在出生后的5分钟就能站起来,当天便能跟得上迁徙的群体。因为如果它们不能立刻学会站立、奔跑,就会被非洲狮吃掉。一只小角马的出生。

爸爸的照顾

在大马哈鱼爸爸的精心呵护下,受精卵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的孕育,来年春天便可以孵化成一尾尾小鱼。刚刚孵化出的大马哈鱼

百兽之王的小时候

幼虎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一直依赖妈妈的乳汁生活。前两个星期,它们的眼睛一直是闭着的。遇到危险时,雌虎会用嘴把幼虎衔到安全的地方。虎的幼年一点都不像父母那样威风凛凛,它们也和其他小生命一样,要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成长。

父母的精心哺育

父母之爱并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伟大的爱。小动物出生后,会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这种照顾往往会持续到它们长大能独立生活为止。但各种动物对后代的照顾方式是不同的。动物哺育后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哺乳,另一种是育雏。哺乳指动物产下幼崽后,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幼崽的生物现象;育雏指的是鸟类喂养幼鸟的生物现象。

贮存食物

鹈鹕的嘴又大又尖,下颌有一个巨大的喉囊,可以兜捕和暂时贮存鱼类。在哺育幼鹈鹕的时候,鹈鹕只要把大嘴一张,幼鹈鹕就可以享用爸爸妈妈带回来的美味了。鹈鹕

母子情深

黑猩猩母子之间的联系可以持续几年。幼小的黑猩猩总是待在母亲身边,因为它们只有依靠母亲才能有食物和安全的保障。幼黑猩猩长到4岁时才敢冒险离开妈妈,但成年后,它们还会时常去看望自己的母亲。猩猩

梳理毛发

猩猩每天有午休的习惯,醒来后,幼猩猩在一旁嬉戏时,成年猩猩就开始进行它们最喜欢的消遣活动——梳理毛发。在这段梳理毛发的时间里,母亲和已经长大的孩子团聚在一起。对于它们来说,梳理毛发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黑猩猩

伟大的母爱

海豹妈妈在陆上或冰上产下小海豹后,每天都及时喂奶,精心照料小海豹。当海豹妈妈发现危险时,先将小海豹迅速推到水中,然后自己才潜水而逃。小海豹正贪婪地吮吸着妈妈的乳汁。

爸爸的抚养

尖吻达蛙妈妈将卵产在潮湿的地方后就离开了,而爸爸则在卵旁边守候2~3周。当卵孵化成蝌蚪后,爸爸就将蝌蚪衔进口中,直到发育成小蛙,爸爸才将小蛙吐出来,这是一种特殊的育幼行为。小尖吻达蛙是在爸爸的抚育下成长的。

温暖的避风港

东部非洲的湖里生活着一种丽鱼。丽鱼妈妈把卵含在嘴里不吃不喝,直到卵孵化成小鱼。即使卵全部孵化以后,如果遇到危险,小鱼还是会躲进妈妈的嘴里。丽鱼

抚育幼雏

鸟类抚育幼雏不是由雌雄鸟平均承担的。如山雀,最初由雄鸟带回食物喂雏,有时还要喂养正在孵蛋的雌鸟。捕食昆虫的鸟类,在喂食时大都由雌雄鸟衔取食物,直接喂入雏鸟口中。捕食肉类的鸟,则把大块肉撕碎,然后喂养雏鸟。山雀

我长大啦

有些动物生下来就和成年的形状完全一样,而有些动物生下来却发育得不够完全。许多昆虫和两栖动物都要经历一个叫做“变态”的过程—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经过变态才能长成和父母一样。不管处在食物链的哪一级,在成长过程中,动物们都会碰到诸如缺乏食物和水的问题,甚至还有被捕食的危险。所以,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要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而很多昆虫和两栖动物就更可怜了,在成长过程中,它们都要自己照顾自己。

幼鹤的成长

刚出生的小丹顶鹤全身都是褐黄色的绒毛,看上去像只丑小鸭。几天后,它们就能自己取食,在浅水草丛中,找些昆虫、小鱼和植物等。3个月后,它们便学会了飞翔。等到入秋后,它们便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南迁越冬。丹顶鹤

从幼年到成年

刚出生的幼赤狐什么也看不见,要依靠母亲的保护和喂养。在成长过程中,它们的形状也在改变——耳朵、鼻子和腿都变长了。成年赤狐的身体强壮、修长,腿也很长。浓密的皮毛能使它们保持温暖,身上的颜色可以帮它们隐藏于林地。【区别对待】

蜂巢中的雌性幼虫在最初几天都是由王浆喂养,但以后只有一只幼虫会一直用王浆喂养,它最终发育成蜂王,而工蜂的幼虫则改由花蜜喂养。

特别照顾

幼狮一出生就会得到妈妈的精心照料。为了幼狮的安全,妈妈总是每隔三四天便更换一次住所。当幼狮约10周大时,由妈妈带回狮群,和其他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温柔慈爱的狮妈妈

云豹在戏水

幼云豹刚出生时体重不到0.5千克,出生后12天睁眼,哺乳期两个月左右,约一岁半性成熟。平时,云豹非常安静,它们白天休息,夜间活动。它们爬树的本领非常强,喜欢在树枝上守候猎物。幼云豹很喜欢戏水,有水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乐土。

变态发育

蚕蛾的发育要经历一个完全变态过程,即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求偶大战

动物似乎也懂得“优生优育”,为了保证后代的健康,它们会用武力的方式来获得最佳配偶。因此,每到求偶季节,雄性动物之间往往会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胜者为王”,获胜者将取得与雌性的

交配

权,有的动物还可以“娶到”多个“妻子”。瞪羚大战

掀翻在地

在春天的繁殖期,一些雄鹿角锹甲相互争斗以赢得配偶。以鹿角状颚而得名的鹿角锹甲会相互摔跤直到胜利者出现。失败者通常被摔或扔到地上,或无助地被仰面朝天抛起。正在搏斗的雄鹿角锹甲。【浪漫的求偶方式】

雄性动物为了获得异性的“芳心”,有时会展示许多浪漫的求偶表演。西非冕鹤会在“心上人”面前跳起“芭蕾舞”,座头鲸会唱起情歌,岩栖伞鸟会在异性面前轮流展示自己美丽的“外衣”。

角斗

野牛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此时雄野牛之间难免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偶格斗。在争斗中,双方以坚硬的角作为武器,互相剧烈撞击,并发出大声吼叫,声音可以传到1千米以外的地方。败下阵来的雄野牛就要灰溜溜地独自离开了。野牛

礼貌的决斗

如果几只雄虎在同一地点受到同一只雌虎的诱惑,雄虎之间的决斗就不可避免。但它们只是以目光的对抗、胡须的轻微抖动、展示尖牙和试图抓伤对方这些方式来恫吓对方。它们之间的决斗最多以抓伤对手而告终。其间只要其中一只雄虎扭转头去,就可以结束对抗。老虎

争夺王位

到了发情季节,雄梅花鹿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求偶决斗,胜者为王,可以独霸雌梅花鹿群并统治雄梅花鹿群。但它们的王位很不稳定,常常被新王替代。雌梅花鹿常年群居。雄梅花鹿平时独居,发情季节归群,吼叫着,不时地排出尿液,来攻击敌人或“情敌”。平时温顺的梅花鹿也会相互争夺配偶、争夺王位。

残酷的竞争

当几只雄性豪猪同时喜欢上同一只雌性豪猪时,竞争是非常激烈而残酷的。这些雄性豪猪经常用竖起刺的尾巴相互猛烈抽打并撕咬对方。豪猪

凶猛的格斗

在求偶季节,雄非洲水牛之间会频频发生格斗。它们彼此绕着旋转,用脚拍打地面,激烈地晃动头部,用头角刮地面并将泥土扬起来。然后互相用力推挤,前额相撞并发出响亮的撞击声。在打斗过程中,有时头角会被撞掉。非洲水牛

牙齿做武器

一角鲸的“角”实际上是一颗巨大的牙齿。它们可用角挖掘海底泥沙,帮助寻找食物,还可以用做防御和攻击性武器。特别是在生殖期间,雄一角鲸为了争夺配偶,会用牙齿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牙齿越长越能够取胜。一角鲸交配

交配是指体内受精的动物通过性器官的结合,使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体内融合的行为。交配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动物性成熟以后,会规律性地进入动情期。在动情期内,雄性和雌性动物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变化。不同动物的交配时间长短各异,这与它们的体型大小无关。交配结束后,动物间爱情的“结晶”便诞生了。

寻找伴侣

蝗虫性成熟后,活动力增强,常飞集到一处寻找伴侣,有时还会形成大群体迁移。雄蝗虫靠摩擦发声招来雌蝗虫,然后爬到雌蝗虫背上进行交配。雌蝗虫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蝗虫

连成一环

海兔是雌雄同体生物,无法与配偶交换精子,所以它们只能被迫进行群体交配。通常一只海兔身上趴着另一只海兔,后者身上又趴着另一只。有时,这种叠罗汉形式还会演变成环形。海兔

趴在身上

任何一头成年雄象都可进行交配,但在两头象较量时,发情的雄象会获胜;若都是发情中的雄象,则体型庞大者获胜。获胜的雄象会趴在雌象的身上,进行交配,这可称得上是奇观,但似乎会引起群队激动不安的情绪。交配能否成功进行,关键取决于雌象。

交配频繁

当一只雄狮遇到一只发情的雌狮时,若它们都愿意交配,就会双双离开群体。交配行为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一天约发生50次,次数虽多,但雌狮受孕能力很低,大约是5个发情期才有一次机会受孕。在20秒的交配过程中,它们会低声吼叫,雄狮还会轻咬并舔啜着雌狮。

背着配偶

鹿角锹甲的交配实在是“罗曼蒂克”的典型。雄性鹿角锹甲伏在雌性的背上,迅速地收缩腹部,发出“呼哧”的摩擦声,而这时的雌鹿角锹甲则背着自己的追求者到处爬动。如果一次不成功,追求者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直到交配成功为止。鹿角锹甲经过漫长的求偶活动后才开始交配。

两性体

有些动物,像蜗牛、鼻涕虫、蠕虫等,每个个体都有两性的器官,这些动物被认为是两性体。当两性体结成配偶,它们每个都可以充当雄性或雌性,使卵受精。两只蜗牛渐渐地爬到了一起,它们就要开始交配了。

空中的交配

蜻蜓的交配是在空中进行的。交配时,雄性用腹部的末端抓牢雌性的颈部,而雌性则用足抱住雄性的腹部,并将身体弯曲,使腹端的生殖器伸向雄性的贮精囊中,接受精子。蜻蜒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交配。

温馨的一家

我们从小在自己的家庭中生活、长大。那么,动物有没有家庭呢?答案是肯定的。和我们一样,大多数动物在小的时候都是和爸爸妈妈(或者只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稍微大一点,爸爸妈妈就会教它们捕食的本领,等到长大之后,它们就要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组建新的家庭。不过,有些动物即使长大以后,也不会离开家,而是留下来帮助妈妈继续照顾弟弟妹妹。还有些动物一出生就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只能自食其力。雄北极贼鸥不辞辛苦地捕很多鱼,以便为雌北极贼鸥储存更多的脂肪,从而生出更大的蛋。

更多的脂肪,更大的蛋

许多鸟喜欢共同养育它们的后代。作为雌性当然会选择有潜力的配偶,因为这样的配偶能为它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食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在繁殖期前,雄北极贼鸥会捕很多的鱼送到雌北极贼鸥面前,这些多捕的鱼会使雌北极贼鸥储备更多的脂肪,生更大的蛋。

黑叶猴

黑叶猴别名乌猿,体形纤瘦,四肢细长。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根处有白毛;成年的黑叶猴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它们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丛林中,树栖,喜群居,每群有一个首领。它们很少下地喝水。黑叶猴一家【神猴】

长尾叶猴是赫赫有名的“神猴”。它们喜欢群居,由15~30只结成一群。猴群之间相遇时没有明显的敌意。猴群内部有阶级之分,但不像猕猴分得那么严格。雌猴每胎产1崽,幼猴常依附在母亲腹部,母猴随时都容许其他雌猴去照管它的孩子。

一母所生

豹是“全能选手”,它们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幼豹在出生当年的秋季就会离开雌豹,独立生活。雌豹所生宝宝的毛色有时会各不相同,比如,看似不一样的黑豹和花色斑纹的豹其实是亲兄弟。虽然它们的“肤色”并不一样,但它们却是亲兄弟。

在简陋的巢中

黑翅鸢3~4月间繁殖,在平原山地或丘陵地区的树上或较高的灌木上筑巢。巢主要由枯树枝构成,比较简陋,里面有时铺着细草根和草茎,有时根本没有任何铺垫物。孵卵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孵化期为25~28天。雏鸟孵出来后,黑翅鸢一家就完整了。黑翅鸢的家比较简陋,但却不失温馨。黑翅鸢宝宝是由爸爸妈妈轮流孵化出来的。

一家三口

仓在中国分布较广,在越冬地常集成大群活动,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别看它们都有一张可爱的心形脸庞,但它们对田鼠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仓鸮

集体大迁徙

为了全年所有时间都能处在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的地方,许多动物不得不来回“搬家”,也就是迁徙。而鱼类的迁徙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洄游”。动物的迁徙都是在特定的时间朝着一定的方向行进的。在迁徙的过程中,动物经常要掌握一定的路线,有些动物还会运用一些技巧。

远方的草原

在雨季即将结束的5月,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绿草,角马常聚集成庞大的队伍开始大规模的迁徙活动。远方有肥美的草场,但通往那里的道路却充满艰辛。鬣狗、猎豹和鳄鱼时刻威胁着角马的生命,只有强壮的角马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而那些体弱有病的角马有的被天敌猎食,有的被同类踩死,有的被群体遗弃。角马大迁徙

长距离迁徙

燕鸥栖息于几乎全世界的海岸线和内陆的水域,其中以太平洋地区的数量最多。许多种燕鸥都是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最出名的是北极燕鸥。北极燕鸥在北极区域繁殖,冬天则迁徙到南极地区去过冬,是所有鸟类中迁徙路线最长的。北极燕鸥是燕鸥的一种,每年都要进行长距离迁徙。

越大洋的迁徙

生活在巴西近海地区的绿海龟,每到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穿越大西洋,历经两个多月,来到阿森松小岛上“旅行结婚”,繁衍后代。然后,它们再返回巴西沿海。绿海龟【盘羊的迁移】

盘羊有这样一个习性:通常在一个固定的生活范围内,夏季在高处,冬季去低处。随着季节的变化,盘羊周而复始地变换着它们生存的位置。这种行为不能叫迁徙,只能叫迁移。

红色“祥云”

在每年的五六月间,成群的瓢虫聚集在一起迁飞。有时局部的海岸上被密密麻麻的瓢虫覆盖,就像飘过来的红色“祥云”,连海岸都变成了淡红色,甚至海面上也会被这些成群的瓢虫所染红,煞是壮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