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4:45:3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的意义和特性(一)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

关于管理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1)管理“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2)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3)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4)管理是“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管理的要素(1)组织

管理只能是在集体或组织中进行,单枪旺马无所谓管理。(2)目标

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盲目的行动也无所谓管理。(3)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没有资源管理就无法进行下去,管理就是以这些资源为中介进行的。(4)效率

管理所追求的就是出效率,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样才能体现管理的功用。(二)管理和行政

1.从狭义角度看待行政(1)行政的含义

①“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政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②“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③行政要和国家、政府的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行政限定在国家或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的意志,从事国家的管理活动。(2)行政的特性

①行政必属于国家;

②行政的权限由法律所规定;

③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规;

④行政必须是处理公务;

⑤行政必须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目的。

2.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

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人们认为,根据目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显然不应只局限于国家或政府部门,也不宜仅仅把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称为行政。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组织中的内部管理活动都称为行政。(三)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5.通过有效管理,可以使组织机构内信息更为畅通,可以较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可以保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等等。(四)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虽然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多地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短暂的、即时性的动作。完整的管理活动的模型图,如图1-1所示:图1-1  管理活动模型图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教育管理活动的概述(一)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现代教育是在近代公共教育制度上发展起来的,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义务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到在终身教育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成人教育,现代教育已成为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体系。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要依赖于许多条件,诸如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等。国家愈大,各地的差异性就愈大,教育实施的主客观基础也就愈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来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一个国家再怎么富有,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通过有效的管理,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不单单是为了领导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教育。(二)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1.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相同之处(1)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3)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2.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不同之处(1)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

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氛围等。由于对这些东西缺少定论,致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时感到很难将它们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3)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4)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教学人员往往希望在自己的领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故教育管理者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教育专业的这一特点,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冲突。(5)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6)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教育的这一特点常常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三)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1.教育经验管理(1)教育经验管理的含义

所谓经验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凭借个人或某一团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实施管理工作。经验管理所依靠的,主要是个体的亲身感受、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定势,因此其局限性显而易见。(2)教育经验管理模式的特性点

①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教育决策和判断的依据;

②办教育的水平实际上就代表了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

③办学时间愈长,经验就愈丰富,相对来说管理教育就愈得心应手;

④办学经验始终停留在经验水平层次,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更难以大面积推广;

⑤当教育处于较稳定状态时,管理较有效,一旦教育发生剧烈变革,管理就会发生困难。

2.教育科学管理(1)教育科学管理发展的原因

①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以及伴随而来的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②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人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

③现代实验教育学的兴起,激起了人们把教育作为一项实验来探究的兴趣,科学的方法由此被引入教育的研究之中;

④企业管理理论的崛起,促使教育管理者用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思考教育管理问题;

⑤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广大教师对专断式的经验管理方法产生怀疑、抵触的心理;

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管理者有可能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教育科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①管理过程中更看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于个体的感受、经验;

②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

③管理过程中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常用的技术手段来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④管理时比较注重民主管理的方法,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⑤管理的模式具有较普遍的推广价值;

⑥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稳定时代的教育事业的管理,也能适应变革时代的教育事业的管理。

3.教育经验管理与教育科学管理的关系(1)提倡教育的科学管理,并非说经验管理的模式一无是处,也不是说现在所有的教育管理都属于科学管理。(2)经验管理的方式现在依然普遍存在,科学管理的效果也与管理者的个体素质、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从总体而言,不可否认教育的科学管理比经验管理更有其优越性,它无疑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主流。(四)教育管理的元价值

什么是“元价值”?按照有些教育管理学者的解释,即“元价值是关于这样一种愿望的概念,这种愿望是如此确定、根基牢固,以至似乎谁也不用怀疑、毋须争议——它常常以不明说的或未经检验的假定形式,进入个人或集体生活的普通价值的微分学之中。”简而言之,“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五)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教育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专门的管理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全世界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从事这项活动;除了一大批人从事教育管理以外,同时还有一大批人在研究教育管理工作,促进教育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该学科的研究对象(1)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教育组织和机构五花八门,其中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是学校,所以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2)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学校管理现象,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没置、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教育人员的资格和条件、教育经费的筹集和管理等等问题。(3)教育管理学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2.对该学科的不同看法(1)将教育管理学分成两个科目进行研究,即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者各有其研究对象

教育行政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学校管理则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教育管理学架空了,不再将它看作一门单独的学科。(2)将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看待

该观点认为这门学科既研究政府的教育行政事务,也研究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并把后者看作前者的一个部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从广义的角度看待教育行政问题,将教育行政与教育管理等同看待。(二)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基础(1)实践基础

从实践基础来讲,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和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对教育的极大需求,而对教育的需求又导致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生入学人数大大增加,教育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也随之增加,这样就使得教育管理工作变得复杂起来,加上政府对教育事务及其管理日趋重视,因此客观上产生了对教育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2)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指20世纪兴起的工业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为教育管理工作超越原来的经验式管理提供了可能,教育管理者可以借鉴这些理论分析教育管理问题,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

2.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时期

教育管理学具体产生于何时?到目前为止,国内教育管理学界有三种观点。(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日本学者久下荣志郎在其《现代教育行政学》一书中,提出:德国的施泰因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他在19世纪后半期写有行政学方面的著作,阐述国家权力干预教育的原理以及国家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教育。由此推论,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年代及地点应是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2)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标志是美国两位教育管理专家达顿和斯奈登于1908年发表的《美国公共教育行政》一书。(3)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有学者认为,这门学科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海外有部分研究者持这一观点,如有研究者指出:“对教育管理的正规研究,始于20世纪开始前后。但是,这一领域的‘职业化’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的。基于某些类似的权威知识、研究方向和调查方法,这一领域中学术研究的出现,只是近30年来的事。”(4)总概述

①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它很有可能在一些已经建立起公共教育制度的国家中同时产生,其标志是这些国家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批教育管理著作。

②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方法的引入下,这门学科逐渐趋向成熟,具备了独立学科的地位。

3.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阶段(1)引进

从20世纪初起,作为整个“新学”体系的一部分,我国开始陆续引进国外教育管理方面的学术著作。早先引进的著作,大多来自日本,这可能和当时我国在日本留学读书的人较多有关,他们回国后,热衷于向国民介绍日本的教育管理制度。(2)初创

大约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我国的教育管理学开始进入初创期。这一时期的特征:

①继续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管理理论,不过已不仅仅限于介绍日本,开始介绍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制度;

②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编著符合我国教育管理自身特点的著作。这当中,尤以张季信编著、蔡元培作序的《中国教育行政大纲》(1931)、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1931)、夏承枫的《现代教育行政》(1932)、罗廷光的《教育行政》(1942)等具代表性。(3)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陷入低谷,甚至处于停滞状态。(4)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终于重新进入发展期。先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有关师范院校讲授,接着到80年代中后期出版了相关的著作,这一领域的各类研究著作至今已在百种以上。(三)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1.政治学

政治学探讨国家或社会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决策过程、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研究对于教育管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管理学中的体制改革问题、教育管理权限的分配、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教育组织和社会其他利益集团的关系处理等,都与此有关。

2.社会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教育管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理论方面。继德国社会学家韦伯20世纪上半叶提出科层制组织理论之后,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开始探讨起教育机构的特性问题,可以说韦伯的理论为认识教育机构的特性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教育组织机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此外,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也可应用来描述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校园文化等问题。

3.哲学

哲学研究涉及到的本体论、价值论等问题,对于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有着直接的指导价值。

4.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教育管理研究之中,从而极大地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管理学的内容,并使教育管理的研究走上科学的道路。

5.心理学

心理学对教育管理学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的内容。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人的动机、士气、需要、社会行为倾向等问题,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教育管理的特性的了解,并为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创造条件。

6.法学

现代教育管理崇尚法治化管理,故教育管理学要研究教育法律的制订、实施以及违反教育法律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而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对法学基本理论的探讨,尤其是对行政法学的探讨。

7.教育学

有人认为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结合,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教育管理要能体现教育的规律,违反教育规律去实施管理行为是注定要失败的。那么什么是教育规律?教育学的研究或许能为此提供答案。

8.经济学

教育是一项很花钱的事业,教育财政历来是教育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有关教育的成本、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和有效利用等问题,必须借助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研究。(四)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管理学研究最多的内容有:教育管理总论、组织理论、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法律、教育财政、教育人事管理、学校组织及其管理;(2)教育管理学研究较多的内容有: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评价与督导、领导理论、决策理论、沟通理论、教学管理等。

2.教育管理学学科的结构设计

本书将这门学科的结构设计为六个部分:(1)教育管理学总论:重点探讨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实践和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等问题;(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剖析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组织建设等问题;(3)教育政策和法律:分析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实旋等问题;(4)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包括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5)教育实务管理(上):包括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等内容;(6)教育实务管理(下):包括教育财务管理、教育设备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内容。(五)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1)意义

很多教育管理学著作把文献分析作为教育管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除了直接来自于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外,许多研究必须通过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2)优点

文献调查法研究成本较低,能对研究者无法直接参与的事件进行研究。(3)缺点

这一方法有其不足,主要是对文献的准确性、可信度及代表性不易把握。有些资料因条件所限不易查询;有些原始资料与当事人的政治态度、个人偏好等个人因素夹杂在一起,而非客观中立的事件报导,因而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和判断能力。

2.问卷调查法(1)概述

问卷调查在教育管理研究过程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以后,这一方法被大量运用在分析各类教育管理问题上。直到今天,凡是定量的、实证性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还是依靠这一方法。(2)过程

①确定研究主题;

②编制问卷项目;

③选取样本;

④小范围预测;

⑤实施调查;

⑥统计调查资料;

⑦讨论分析;

⑧提出建议。(3)优点

只要问卷编制合理,样本选择科学,用问卷调查方法得到的结果→般来说比较客观、可靠。(4)难点

问卷调查的难度在于:设计有较强信度和效度的问卷不大容易;研究成本较高;所费时间较长;研究者须掌握一定统计学方面的知识等。

3.访谈调查法(1)意义

这是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对话来获得所需信息。这种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有极高的价值,特别在有关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的研究方面。(2)形式

①封闭、标准和结构式

一般来说,如果访谈问题事先设计得非常固定和严密,被访者只能在研究者所指定的选项中提供答案,则访谈较倾向于封闭、标准和结构式;

②开放、探究和非结构式

如果被访者回答问题时的自由度较大,答题的标准没有规定,则访谈趋向于开放、探究和非结构式。(3)对象

访谈的对象,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4)优点

①访谈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几乎任何研究课题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②通过这一方法能了解到问卷调查法所难以反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5)缺点

访谈调查的局限在于需花费较多时间,而且研究者的主观倾向较浓,有时难免夹杂个人的主观偏见,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1)至少有一个变量,而且这个变量可以由研究者人为地加以控制和改变;(2)主要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研究时通常要将有控制的事实和对象的情况与没有控制的事实和对象的情况进行比较;(4)实验过程要求有假设、验证,有较严格的操作规则,有科学的测量手段;(5)实验结果可以重复,即只要条件相同,任何人都可以重复这一实验。

5.人种学研究法

这一方法是从人类学研究中演变而来的,它特别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然观察法有点相似。

6.比较研究法(1)概述

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经常要用到。像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形式等问题,很多人都喜欢进行比较研究。(2)形式

比较法的形式很多,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有校与校的比较、地区甚至国家与国家的比较等。(3)意义

就其意义而言,比较研究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加深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跨国家、跨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还能增进对未来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4)缺点

①研究者比较容易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对深层次因素把握不住;

②由于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及人文传统了解有限,很多所谓的比较研究充其量不过是“介绍”,离真正的比较研究相差甚远;

③研究的成果较难推广等。

7.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从其性质上讲属于应用研究,因为其研究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帮助基层人员解决实际问题。(1)特点

①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它的当下实用性,它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故对研究条件的要求不那么苛刻,理论基础也并不要求非常成熟;

②行动研究通常规模较小,大多以集体合作形式进行,在研究中特别看重对原计划的及时评估和修正;

③在教育管理领域,行动研究法在学校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德育管理、学校效能提高等方面可以被采纳。(2)意义

这种方法如运用得好,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六)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1.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1)教育管理学的国际化

教育管理学研究正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这种国际化可以从研究问题的相似性这一点上反映出来。产生教育管理学国际化的原因包括:

①随着公共教育制度在各国普遍建立,不同地区的学校教育形式越来越接近,自然面临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相仿。

②现代工商管理思想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推广,这为解决教育管理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教育管理学的本土化

在研究呈现国际化倾向的同时,教育管理本土研究的传统也未丢失。因为教育管理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而应用就离不开对局部的区域性条件的探索。如果说理论是普遍性的,那么其实践条件和由此得出的实施结论就完全可能是区域性的。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

近年来,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倾向在不断加强,围绕教育组织特性、教育政策、教育领导、教育决策、学校人际沟通、教师激励等方面的研究现在已达到相当的深度。不过,现在的理论研究并非过去那种规范式说教或经验式议论,而是以大量的实证调查为基础,研究中广泛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的技术。显然,以实证技术为主并由此推演出有关理论的研究方式,将在今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发展中持续很长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特性。

3.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个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广泛兴起,它对教育管理活动产生巨大影响:(1)在实践上,它使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学校管理实践发生深刻变化,与此相适应。(2)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它丰富了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4.学科的分化趋势

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分化,教育管理学也不例外。(1)从国外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来看

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分化趋势,一些本属于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围的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或正在分化为独立的学科,这其中发展较快的分支学科有:教育法学、教育财政学、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政策学、教育规划学、教育评价学等。(2)从国内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来看

除了一些人所主张的可分化为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两门学科外,近年来在一些师范院校又陆续开设了中外教育管理史、高等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管理等课程。

1.2 课后习题详解

1.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是什么?

答:(1)管理活动的意义

①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②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③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④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⑤通过有效管理,可以使组织机构内信息更为畅通,可以较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可以保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等等。(2)管理活动的特性

①管理活动虽然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多地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③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短暂的、即时性的动作。

④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2.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1)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相同之处

①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

③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等。(2)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不同之处

①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

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氛围等。由于对这些东西缺少定论,致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时感到很难将它们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

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

③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④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教学人员往往希望在自己的领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故教育管理者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教育专业的这一特点,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冲突。

⑤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

⑥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教育的这一特点常常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3.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答:(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教育组织和机构五花八门,其中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是学校,所以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教育管理学要研究学校组织的特性、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等问题。

②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学校管理现象,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没置、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教育人员的资格和条件、教育经费的筹集和管理等等问题。

③教育管理学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2)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教育管理学研究最多的内容有:教育管理总论、组织理论、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法律、教育财政、教育人事管理、学校组织及其管理;其次为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评价与督导、领导理论、决策理论、沟通理论、教学管理等。而所有这些内容,大致可分成几个板块,即学科概述、管理理论、组织和机构、政策和法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其他事务管理等。

4.请说明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答:(1)文献分析法

①意义

很多教育管理学著作把文献分析作为教育管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除了直接来自于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外,许多研究必须通过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

②优点

文献调查法研究成本较低,能对研究者无法直接参与的事件进行研究。

③缺点

这一方法有其不足,主要是对文献的准确性、可信度及代表性不易把握。有些资料因条件所限不易查询;有些原始资料与当事人的政治态度、个人偏好等个人因素夹杂在一起,而非客观中立的事件报导,因而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和判断能力。(2)问卷调查法

①概述

问卷调查在教育管理研究过程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以后,这一方法被大量运用在分析各类教育管理问题上。直到今天,凡是定量的、实证性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还是依靠这一方法。

②过程

a.确定研究主题;

b.编制问卷项目;

c.选取样本;

d.小范围预测;

e.实施调查;

f.统计调查资料;

g.讨论分析;

h.提出建议。

③优点

只要问卷编制合理,样本选择科学,用问卷调查方法得到的结果→般来说比较客观、可靠。

④难点

问卷调查的难度在于:设计有较强信度和效度的问卷不大容易;研究成本较高;所费时间较长;研究者须掌握一定统计学方面的知识等。(3)访谈调查法

①意义

这是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对话来获得所需信息。这种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有极高的价值,特别在有关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的研究方面。

②形式

a.封闭、标准和结构式

一般来说,如果访谈问题事先设计得非常固定和严密,被访者只能在研究者所指定的选项中提供答案,则访谈较倾向于封闭、标准和结构式;

b.开放、探究和非结构式

如果被访者回答问题时的自由度较大,答题的标准没有规定,则访谈趋向于开放、探究和非结构式。

③对象

访谈的对象,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

④优点

a.访谈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几乎任何研究课题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b.通过这一方法能了解到问卷调查法所难以反映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⑤缺点

访谈调查的局限在于需花费较多时间,而且研究者的主观倾向较浓,有时难免夹杂个人的主观偏见,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

①至少有一个变量,而且这个变量可以由研究者人为地加以控制和改变;

②主要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研究时通常要将有控制的事实和对象的情况与没有控制的事实和对象的情况进行比较;

④实验过程要求有假设、验证,有较严格的操作规则,有科学的测量手段;

⑤实验结果可以重复,即只要条件相同,任何人都可以重复这一实验。(5)人种学研究法

这一方法是从人类学研究中演变而来的,它特别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然观察法有点相似。(6)比较研究法

①概述

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经常要用到。像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形式等问题,很多人都喜欢进行比较研究。

②形式

比较法的形式很多,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有校与校的比较、地区甚至国家与国家的比较等。

③意义

就其意义而言,比较研究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加深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跨国家、跨文化之问的比较研究,还能增进对未来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

④缺点

a.研究者比较容易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对深层次因素把握不住;

b.由于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及人文传统了解有限,很多所谓的比较研究充其量不过是“介绍”,离真正的比较研究相差甚远;

c.研究的成果较难推广等。(7)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从其性质上讲属于应用研究,因为其研究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帮助基层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①特点

a.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它的当下实用性,它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故对研究条件的要求不那么苛刻,理论基础也并不要求非常成熟;

b.行动研究通常规模较小,大多以集体合作形式进行,在研究中特别看重对原计划的及时评估和修正;

c.在教育管理领域,行动研究法在学校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德育管理、学校效能提高等方面可以被采纳。

②意义

这种方法如运用得好,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第2章 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

2.1 复习笔记

一、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按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稷下学宫的办学模式颇有新意。其新主要表现在:

1.办学体制

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1)官方出资,是指学宫乃君主出于养士目的而办,故一切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2)私家主持,是指学校实行门户开放,教者可自由讲学择徒,学者可自由求学选师。(3)所有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官方从不多加干预。前一点保证了学校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办学者不必为此费心,后一点保证了学术的繁荣和活跃。

2.教学管理形式

稷下学宫的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1)讲学

讲学包括讲演、讨论、辩论等活动,为学校主要教学形式。(2)著述

著述则为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稷下学者留下著作宏富,著名的如《孙卿子》《公孙固》、《田子》《捷子》等。(3)育才

育才是办学的目的,学校对学生的饮食起居、衣着服饰、言行举止、尊师敬学等都提出严格要求。

3.教师管理制度(1)稷下学宫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对于成功讲学著述者,学校设祭酒、博士、先生等各种学术职衔。(2)宽松的学术氛围,严格的教学管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一切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稷下培养的人个个光彩夺目,他们对战国中后期的政治和学术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毫无疑问,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关于教学管理的主张《学记》中所体现的教学管理思想表现在:(1)重视入学教育。《学记》要求将开学入学教育作为重要教学管理环节来抓,开学这天,要举行隆重典礼,君主率百官亲临学校,与师生共同祭奠先圣先师。(2)教学过程中须有一定训诫仪式,如听见鼓声,打开书箧上课,以示敬业;备有诫尺,以作训戒等。(3)君主每年夏季要到校视察,以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4)教学安排多样化,有课堂授课,也有课外活动和自习,“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张弛有节,劳逸结合。(5)“学不躐等”,教学要针对学生年龄,学习安排不逾越等级。(6)坚持必要的考试制度,从第一年完毕时起隔年考查,由主管学校的官员亲临主持。(三)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1.儒家(1)孔子

孔子自古享有“大成至圣先师”的美名。在管理方面,孔子最突出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主张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2)孟子

孟子着重分析了管理中为什么要重视人、尊重人等问题。他认为,管理不是对人的强加和制约,而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的过程。孟子所称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表明他在影响管理过程的诸要素中,最看重的是人的因素。(3)荀子

荀子看重的是制度、法令等对管理的重要影响:“治之经,礼与刑。”人性本恶,光靠道德感化管理社会是不够的,更要依赖法令、刑罚和礼义规范。在教育管理中,则要提倡师道尊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可见,荀子更欣赏的是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2.墨家

墨家倡导天下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的人际关系原则。爱人不应像儒家提倡的那样讲亲疏尊卑之别,而应强不凌弱,富不侮贫,贵不傲贱。在用人方面,墨家主张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唯贤是举,“选择天下之贤可用”,以形成人才辈出、贤才济济的局面。

3.道家

道家崇尚的是“自然”、“无为”的管理原则,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社会的失序并非缺乏管理所致,恰恰是因为管理过度。从道家的言行中,可以体会到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的思想。

4.法家

法家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观出发,认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故管理要采取“信赏必罚”的方法,以达到人安其守的目的。此外,法家还特别看重法治教育,倡导“以法为教”思想。(四)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1.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崇儒兴学、兼用佛道”的文教政策(1)“崇儒兴学”包括尊孔立庙、儒术治国、兴办儒学学校等内容;(2)“兼用佛道”包括宣扬佛道学说,提倡和利用佛教、道教等内容。

这一文教政策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形成隋唐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提供了条件。

2.隋唐时期已形成较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

为加强对教育的领导,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的政府机构-国子监。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对性质不同的学校,则实行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中央设国子监,统一管理教育事业,而一些专科性的学校,如医学、天文学等,则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中去。

3.教学管理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如中央官学规定,学生从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入学之初,要行拜师礼,以示尊师重道之意。学校每年要举行三种形式的考试: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放假也规定为旬假、长假等形式。(五)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人的影响极大。

1.朱熹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前者为8~15岁,后者从15岁开始,前后阶段教育的任务各不相同。

2.德育管理方面,朱熹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为此他还编写了《童蒙须知》,详细规定了道德行为训练的内容。

3.教学管理方面,朱熹主张严立课程,循序渐进,“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今之始学者,不知此道,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严立课程,宽着意思,久之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学不可躐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一经通熟,他书易看。”所有这些理论,成为我国教育管理思想史中宝贵的财富。(六)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教育始于唐代,兴于宋朝。在整个宋元明清时期,它都是与官学并行的教育机构。书院有私立、官办和官私合办三种形式,其学业程度可区分为高等和中等两类,前者相当于大学性质,后者相当于中学性质。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都非常有名。(七)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通常是指19世纪60年代初至19世纪末的40年时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教育在我国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在教育管理实践方面,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式学堂的创办。新式学堂带来了新的学校管理方式,这表现在:

1.招生范围的扩大,凡符合条件者,不受门第出身限制,都可报考新式学堂;

2.学堂正式录取前,须对考生进行入学考试和入校甄别;

3.部分新式学堂还设有在职培诩课程;

4.实行担保人制度,即学校出于学业上和经济上的考虑,要求学生有担保人,如学生无故退学,则由担保人赔偿学校经济损失;

5.学生分配制度。新式学堂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没有择业自主权,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由国家统一分配;

6.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新式学堂在学生的入学、转学、退学、升留级、课程设置、考试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八)进入20世纪后,全国掀起了兴学热潮

为加强对学校的控制与管理,中央政府着手改革旧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设学部,省设学务公所,县设劝学所。与此同时,各级监督机制也相继建立,中央设中央视学,省设省视学,县设县视学。(九)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曾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从事教育行政活动。

1.蔡元培对中国的实际及地区差别有着深刻的感受,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

2.蔡元培积极提倡教育立法,在他任教育总长期间,先后审定并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大学令》等多部教育法规、规章,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教育立法的高潮由此形成。

3.蔡元培反对专制式学校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对于学生管理,蔡元培历来主张学生自治。

4.蔡元培教育管理主张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十)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曾创办了多种教育组织。他的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陶行知每办一所学校,必先建立学校董事会。他认为,这是管理学校的最好组织形式,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式。

2.陶行知教育管理实践的另一特色是提倡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他多次在有关的演讲中提出学生自治的问题,声称:“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

二、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一)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城邦国有两个,一个是斯巴达,一个是雅典。

1.斯巴达

斯巴达实行的是一种国家集权式的教育管理制度,政府完全控制教育,教育行政高度从属于普通行政,专职教师和督学则从高级行政官吏中选拔,政府安排德高望重的长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实施完全的免费教育政策,绝对禁止私立学校。所有这些都表现出国家对教育的高度垄断权。

2.雅典(1)雅典或许是世界上最早尝试依法治教的国家,早在公元前6世纪,当时的执政者梭伦就颁布了有关的教育法令。(2)雅典的执政者并不主张国家对教育干预得过多,因而在法令中对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方法不作任何的规定。(3)政府提倡多种形式办学,尊重人们选择教育机构和教育方式的权利。(4)在雅典,绝大部分的初等学校为私立学校,学校内部管理的环境比较宽松。(二)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两者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①两人都认为,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可以改造人性,故应由国家来管理;

②两人都把教育看作理想国家或理想政治的一部分,觉得有必要精心设计一套教育制度,

③两人都提出在教学管理中要重视教材的选择,认为教材的内容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

④两人都重视被教育者的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因此对组织和管理学校体育和品格教育都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定。(2)两者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柏拉图看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亚里士多德则更倾向于通过教育去追求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2.昆体良(1)关于教师,他提出应该让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当教师,合格教师的条件如下:

①教师要有德行;

②教师要有学识;

③教师要懂得爱护学生;

④教师要掌握教学艺术。(2)关于教学管理,他认为专业教育不该急于求成,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之上。各学科教学也不该某一单科单独进行,而应交替进行,教学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3)关于学生管理,他特别提到体罚和学生过度疲劳等问题,他认为对孩子的体罚是一种耻辱的教育方式,只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三)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文艺复兴带给教育的是一片新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占据了这一时代教育管理思想的主流。

1.维多利诺(1)维多利诺办起了名为“快乐之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维多利诺改革了课程,扩大了学习内容,努力使教育过程适应儿童的天性和个别差异。(2)在管理“快乐之家”的过程中,维多利诺采用了多种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演说、短途旅行、体育、绘画等。(3)维多利诺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学生自治,减少惩戒,禁止体罚。

2.蒙田

蒙田认为教师限制过多,就会窒息学生的能力成长。“由于教师剥夺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自由,从而使他变得更加奴性,更加懦怯”。

3.拉伯雷

拉伯雷提出,儿童生活的原则应该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学校则应根据这一原则安排童的各种学习活动。

4.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认为选择教师要慎重。事实上,发现和训练理想的教师,要比描绘理想的教师难得多,而教师一旦被选上,就不要频繁地更换。并且,他建议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训练。(四)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

夸美纽斯被人们尊奉为“现代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主要表现在:

1.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基于这一思想,他主张国家的当权者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管理教育的重任。

2.夸美纽斯提出统一学制的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为使所有儿童都有上学机会。

3.夸美纽斯不满于这一现象,在其代表作《泛智学校》中提出,学校应该有基本固定的开学日和结束时间,这一时间可放在每年的秋季。

4.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班级授课封的主张。他建议,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班,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级。每个班配备一位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

5.在考试制度方面,夸美纽斯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他设想,依学时、学日、学周、学月、学季、学年而建立不同的考查形式,

6.在学校人事管理方面,夸美纽斯认为,学校应由三部分人所组成,即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

7.在学校纪律方面,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他的名言是:“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他认为维护纪律的办法有三种:(1)及时监督;(2)谴责;(3)惩罚。惩罚要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五)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1.赫尔巴特极力主张教育的心理学化,期望以此把教育学引向科学的轨道。为达到教育的心理学化,他认为,必须把培养学习者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为发展兴趣,他认为教学中应提倡儿童的主动思维。

2.赫尔巴特认为,为克服儿童的不驯服的烈性,最好的办法是严加管束。赫尔巴特为此提出了种种管束的方法,如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等。他甚至提出惩罚性威胁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六)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1.1896年,杜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和教育学,为了实践其教育思想,曾在大学附近创办了一所儿童实验学校,即“杜威学校”。

2.杜威十分看重学校管理。他声称:“学校工作有三个主题:教材、方法和行政或管理,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他的管理思想也十分明确,核心就是把儿童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为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活动,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这在当时传统教育盛行的年代简直是一种反叛式的学校管理风格。

3.杜威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一切科目相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只处于从属的地位,教材不该从外部灌输进去,而应该从儿童的经验着手,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七)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

1.新教育运动“新”的表现(1)在学校设置方面,新学校大多建在风景宜人的乡村或市郊,并采用寄宿制,如英国教育家雷迪办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等。(2)在教学管理方面,新学校毫无例外地打破了固定、呆板的管理形式,学校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3)在学生管理方面,新教育家们对传统的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无不痛恨万分,他们大声呼吁要尊重儿童,为其活动和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2.新教育运动的意义(1)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欧美新教育运动,对本世纪西方学校管理的格局产生了一种近似革命性的影响。相对东方学校的管理模式而言,现在西方中小学表现出的那种较为宽松、灵活和开放的管理气氛,无疑与这种影响有关。(2)民主管理、主动参与、尊重个性、培养能力,这些在当时还被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所怀疑的东西,今天已经成为人们时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

三、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一)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1.发展阶段的第一种划分

20世纪以来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即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人际关系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这一过程表2-1所示:表2-1起始年代发展阶段代表人物1900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1930人际关系理论福莱特、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950行为科学巴纳德、西蒙

2.发展阶段的第二种划分

20世纪以来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工业管理,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2)人际关系,代表人物梅奥、巴纳德;(3)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韦伯;(4)开放体系,代表人物帕森斯。

3.发展阶段的国内划分

国内管理学界倾向于把20世纪以来的管理理论发展分成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2)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3)当代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巴纳德、西蒙等。(二)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

1.古典管理理论(1)产生与盛行

古典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由于其迎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为现代工厂制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十分盛行。(2)代表人物

古典管理学家阵营十分强大,有美国的泰罗、古利克,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英国的厄威克等。(3)基本主张

①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②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③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

④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展开工作;

⑤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

⑥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⑦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⑧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4)积极影响

①从积极方面看,今天学校管理中的很多做法都证明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价值

如表2-2所示:表2-2古典管理理论适合于教育管理的例子建立权力等级结控制的层次:教育局长——校长——教导主构任——年级组长——教师——学生。工作任务和作业全面测试学生在学科领域、能力和成就方面水平的科学度量的情况,并按学习水平分类。规定工作的科学三年级的知识有别于四年级的知识,并为四程序年级的知识作准备,依次类推。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历史教建立劳动分工师、体育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校工。确定适当的控制中小学师生之比为1:40,正副校长之比为幅度1:3。学生手册、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教师奖励办制订行为规范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