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未解之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8:01:26

点击下载

作者:魏光朴

出版社:中国时事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然未解之谜

自然未解之谜试读:

前言

自然世界丰富多彩,我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都取之于自然,是大自然用水、空气以及一切资源养育了我们。资源有限,自然有情,我们要爱护环境,关心自然,亲近自然,认识自然。

我们每天享受着大自然所带给我们的一切,然而又有谁清楚地知道我们生活的大自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奇妙的现象,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大自然的面纱,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

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自然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奇异植物可谓数不胜数,有一叶障目的神草、会听着音乐跳舞的植物、能吃昆虫的花草等等。植物界隐藏着无数疑问:葵花为什么总是围着太阳转?仙人掌为什么能在干旱的沙漠里生存?植物有性别之分吗……

自然怪物也千千万万,特别是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无奇不有,生动有趣。这些物种,或因环境变异,或因基因突变,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生命体态。随着人类的探索发现,这些模糊的怪异物种也逐渐被我们所认识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

人类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和认识自然的脚步,探险足迹几乎遍及全球,人类向大自然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简直令人惊叹。有人闯荡杳无人迹的海角天涯,有人九死一生去探索未曾有人涉足的高山大川,更有人因意外而面临绝境仍矢志不渝。总之,自然无限,探索无尽。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塑造了地球的面貌,主宰着四季的变化,既混沌有序,又相互影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自然所隐藏的奥秘简直是无穷无尽、神秘莫测,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不断地去认识它、探索它,并勇敢地征服它、利用它。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对一些奥秘和谜团依然难以圆满地解答。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被解开,科学技术获得了大发展,但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人类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越多,这种奇妙对于我们就更加不可思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激励广大读者认识和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妙,我们根据中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写了本书,主要包括植物、物种、生物、探险、灾难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

本书内容精炼,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认识自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以及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气象的神奇魔法

气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自然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使我们遭受无妄之灾。这里不仅能够让您看到许多有趣的自然气象奇观,还能让您学到许多有用的气象知识,会让您及早感知到自然气象灾害的发生而避之大吉,使您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

气象万千景观

战争中的气象趣闻

从18世纪的拿破仑东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在残酷的战争中,都曾出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气象现象。

1798年,拿破仑率领3万名法军进攻埃及。有一天,一支侵略埃及的法军在行进途中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色,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随之又看到草叶变成棕榈树丛。这种变幻莫测的影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地祷告,祈求苍天保佑他们平安无事。

原来,这变幻莫测的影像,就是当今人们非常熟悉的海市蜃楼现象。而在古代无法解释这种气象现象,当时的法国军队以为灾难降临,是上帝在惩罚他们。

1915年4月22日,德军通过事先周密的气象观测与分析,利用吹向联军的微风天气(据称当时风速为每秒2—5米),在位于佛兰德的伊普尔阵地施放毒气,致使联军纷纷溃退。

但在5个月后的一天,德军因为前次得胜,想重施故伎,向法国香槟地区的前沿阵地施放毒气,可当毒气施放之后,天有不测风云,风向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大风吹向德军阵地,结果德军伤亡惨重。

1916年12月,意大利、奥地利两军为争夺战略要地阿尔卑斯山脉的杜鲁米达山,双方陈兵数十万。

决战期间,当地突然连降3天大雪,并伴有8级以上的大风,山上积雪不断增厚,尤其是陡坡中的积雪更多。

双方不约而同地想利用雪崩置对方于死地,各自指挥官立即下令调转炮口,向对方雪峰狂轰。

只听见山崩地裂般的“轰隆”声不断传来,雪峰溃塌了,泥石流般的冰雪“洪流”倾泻而下。结果,这场人为制造的大雪崩持续了48小时,致使双方死亡1.8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德国军队化装后赴北极冰川海口建立气象探测网。他们登上北极冰川时,发现有数百只会飞的“北极熊”铺天盖地地向他们袭来。在惊慌之中,他们急忙开枪向“北极熊”射击。经过一小时激战,“飞熊”突然间被消灭。他们走到前方一看,奇怪,怎么遍地都是海鸥的尸体呢?“飞熊”哪里去了?

后来气象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在他们登陆的时候,有一股密度较小的暖气流进入上空,上下空气密度差异较大,出现了海鸥变“飞熊”的视觉影像。开枪射击后,硝烟的弥漫搅乱了上下层空气,因而“飞熊”又变成海鸥。

我国滇西、滇南的热带山林,空气潮湿,新中国成立前是出名的烟瘴之地,其中以怒江、澜沧江、元江等地河谷瘴气最多。明代时,云南著名文学家杨升庵有诗为证:“潞江八弯瘴气多,哑瘴须臾无救药。”

所谓瘴气者,即是指热带山林溽暑郁蒸的潮湿空气,每年4月至10月为雨季,温高湿重,瘴气尤为盛行,而“瘴气伤人”的惨状最可怕。同时,湿热的气候条件又极利于蚊蝇孳生及多种病菌的传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派遣10万兵力从缅甸进入我国云南,结果宛如一群恶魔陷进一片无法逃脱的瘴气死亡之海,5万名日军不战而亡。

难解的雷击现象

广东省有一个山背村,原名“三杯”,因神话传说而得名,紧邻虎形山,一片田园风光。然而,这个村庄并未因景色宜人而闻名,却因雷击常常光顾而广为人知。20多年来,全村先后有200多名村民遭雷击。现在,雷电一来,全村人的神经立即紧绷。

山背村频频遭雷击的情况已经引起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拨出防雷专款,帮助山背村购买和安装避雷设备,彻底解决雷击问题。

山背村是一个瑶汉杂居的边远贫困山村,海拔在60—1400米之间,共有21个村民小组,507户近2000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自古以来就是雷击多发地,自1979年村里架设低压电线以后,雷击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威胁山背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

自1979年以来,雷击先后打死11人,打伤143人,打死打伤耕牛20头,击毁电视机150台次。村里变压器先后10多次被雷电击毁,房屋、家具、树木、庄稼和田地也数次被击毁。

2002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山背村村民韩道达正在田里干活时,天空中忽然传来阵阵雷声。村民们纷纷进屋避雨,韩道达也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刚到家门口他就看见了当村长的哥哥韩道伟,打了个招呼后,韩道达就回屋休息去了,哥哥则继续忙着整理箩筐。

突然,天空中传来一声炸雷,一道闪电照亮天空,哥哥韩道伟听到隔壁房间里重重的倒地声。

当他转身打开房门时,发现刚才还好端端的弟弟现在却僵硬地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呼吸。韩道达当场被雷电击死,这个消息立即在小村庄里传开,村长一家呼天喊地,不知好好的一个人为何会被雷劈死。

雷电在山背村肆无忌惮,横冲直撞,不断击毁电线、插座、树木和房屋。村民们用尽了各种防雷手段,甚至在打雷时拉下电闸,但雷电仍然无孔不入,随时都会带来致命的一击。时隔不久,山背村村长韩道伟也遭遇到一次雷击。他刚到家里,才跨过房门,一声雷响,他立即感到四肢无力,当时就卧倒在地上。农村有个习惯,不孝敬父母才被雷打,然而韩道伟很孝敬父母却也被雷打了。“我家门前的空地上被雷击出了一个大坑。”山背村村民杨江清讲述道。2002年8月1日,雷电在他家门前的一块自留地上劈开了一个洞。

杨江清说,当天7时左右,又是下雨又是打雷。为了防雷,他连忙赶到厨房去拔插头,突然听到“轰”的一声,一个火球从屋顶飞过,直击在门前的玉米地上。“当时,我吓得坐在了地上,生怕火球击中房屋。”杨江清说。那天除了留下那个坑外,屋后的一棵大槐树也被击中。“我幸运地捡回一命,可是老伴却永远地离开了。”村民王月兰的脸上满是惊恐。“村里农忙时,经常是天一亮就去干活,那天早上6时,我和老伴邓宜青赶到位于山腰的水田边,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风也开始变大。就在我们收拾衣物,准备去躲雨的时候,突然感觉身上一麻,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王月兰回忆说,不知过了多久,她被大雨浇醒,艰难地睁开眼睛,发现老伴倒在不远处,一动也不动。“我知道是被雷击了,爬到老伴身边,拼命地摇他,但他没一点反应。”“昨天下午14时许,父母都在二层楼房的楼顶收萝卜干。半个小时后,天空突然一声巨响,一道闪电划过,楼上传来一声闷响。”村民舒乾江的大儿子舒小虎说。他爬上楼梯时,见父母倒在地上,就用手去拉母亲,这时又一道雷电击来,他浑身一麻滚到二楼楼梯间上,左手被烧得发黑。

幸运的是,他们一家三口在事后都被抢救了过来。这样的雷击事件在村子里已经数不胜数。由于频频发生雷击事故,村民真有点谈雷色变。白天打雷下雨的时候,村民不敢外出;晚上打雷时,村民不敢开电灯、看电视和打电话。血淋淋的事实,让雷电成为山背村人的噩梦。一遇刮风下雨,村民们就躲在家里连大气都不敢透,谁也不知道一个霹雳会从什么地方打下来。

为什么山背村会招来如此多的雷击呢?一时间专家们看法不一。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怪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地下有金属矿藏。经过多次的实地探查,省气象学会发现,过去这里采过煤,并伴生有硫铁矿,容易导电。

省气象学会认为,山背村年年发生雷击事故的重要原因是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有引雷的金属及非金属矿藏的可能性很大。每次这里闪电瞬间产生的电压可达3万伏,电流强度可达5万安培,半径5米内的所有物体都会被电流击穿,因为金属矿藏是一种极好的导体,很容易吸引雷电。

省防雷中心专家认为,山背村有大量的梯田,而这些梯田是雪峰山区面积最大的一片。

在海拔落差1400多米的山坡范围内,梯田遍布山野,有的多达800多级。雨水季节,水顺着水沟流入梯田,然后逐层下泄,直至汇入江河。山背村于是被层层叠叠的梯田所包围的,而水也是一种导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大时,也很容易吸引雷电。

专家进一步解释说,大片水性梯田可以形成充足的水汽,如果有热力作用,动力抬升,那么不管是大的系统还是具体产生对流的系统,在这个地方容易产生一些对流云。有水作为良导体,再加上对流云的出现,雷暴就易发生了。

就在专家们为山背村的雷电困惑不已的时候,省防雷中心主任查阅了历年的气象观测记录后发现,山背村全年至少有两个月以上的雷雨天气。

该主任观察了整个山背村的地形后,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这里的地形极像个漏斗,不论是从哪个方向进来的气流,都在这个地方朝着迎风坡,都会被加强。

据该主任分析,山背村正好处于一个类似于“铁锅”的山坡之中,风从任何一个方向过来,都要经过山背村,风速越大,遇到陡峭山坡时,抬升力就越强,雷暴就更容易发生。

云层中的雷电会释放出薄而透明的电光,又名光梯。它们会在云层中以1/100万秒的速度穿梭而过。光梯偶尔会离开云层,跳到地面上,这就很容易与山坡上的电线杆发生接触。强大的电流就会奔流而下,沿着电线传输到村民家里的电源上,击穿插座,并把村民一家人击倒在地。

调查结束后,省防雷中心制订了山背村的防雷方案,在大部分村民家中安装上了简单而又有效的避雷针。据村民反映,自从安装了避雷针后,再也没有发生过雷电直接击中房屋的事件。

省防雷中心主任内心仍然充满了担心,因为避雷针只对直接击中房屋的雷电有效,而山背村是雷暴多发区,村子周围的电线杆为强电流提供了很多机会,一旦有雷暴,电流就可以沿着电线,绕开避雷针,轻松地进入房屋,同样能置人于死地。看样子,要让山背村村民彻底远离雷电的偷袭,所有电路的开关还必须进行彻底改造,以承受巨大的电流冲击。

各地气象奇观

我国南方盛产竹子,在北方用木头做原料的生活用品,在南方几乎都可以用竹子代替,一般家庭里常见的就有竹桌、竹椅、竹凳、竹茶几、竹躺椅等。用竹子制作的这些日用品,坚固,美观,实用,价钱也便宜。就拿竹椅子来说吧,既结实又光滑,夏天坐在上面还感到凉丝丝的。去南方旅行或探亲的北方人,总会带回几件竹制用品。

可是回到北方不久,尤其是到了春季,这些竹制品就变样了:竹片间出现了大缝,竹针掉出来,坐到竹椅子上摇摇晃晃,“嘎吱嘎吱”响,时间一长,竹制品就散架不能用了。不但竹制品是这样,从南方运到北方的一些木器家具也会开裂变形。

原来,这是湿度不同造成的。我国各地不但温度不同,降雨量不同,而且空气的湿度也大不相同。

我国南方阴雨天多,雨量大,湖塘密布,河流纵横,田野里多是水稻田,而且温度比较高,所以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大,湿度也就大。竹、木材料中水分的含量相应地会高一些,在自然条件下制作的家具里也就含有较多的水分。

北方地区降雨少,田野里水也少,空气湿度本来就低。到了春季,红日高照,气温急剧升高,蒸发量非常大,可是又干旱少雨,所以空气十分干燥。从南方运来的竹木家具,由于里面所含的水分散失,就会收缩变形,要么开裂,要么就散架不能用了。

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用长刀把密实的雪切成一块块宽大厚实的雪砖,用雪砖在地基上砌成直径约3米的圆形基础。人站到里面用砖层层向上砌,当砌到两三层时,一侧开一个门供临时出入。每砌一层就往里缩小一点,砌到顶上时就只剩一个小洞,最后用雪砖堵住小洞,砖与砖之间的小缝隙用碎雪封实。

为了不让室内与外界完全隔绝,他们再挖一条地下通道便可自由进出。那么,雪屋内是否跟冰窖一样寒冷呢?人在里面会不会冻成冰棍呢?

当然不会,屋内要比外面暖和得多,因为雪屋是全封闭的,严密得连缝隙也没有,外面的冷空气无法钻到里面去。雪的传热性又很差,0.2米厚的雪砖是很好的隔热材料,使雪屋里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当旅行者被寒风冻得四肢麻木时,只要一踏进雪屋,就会倍感温暖。有的还在雪屋中央燃起篝火,那更是温暖如春。

若是在旁边铺上北极熊皮,一家老少围坐在那谈笑、喝茶,真像是坐在水晶宫里,别有一番情趣。又因为室外的气温在零下几十度,因而即便是烧着篝火,雪屋也不会化掉。

1978年6月的一天上午,有人到云南省碧罗山采集动物标本,11时许,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那人忽然发现树丛中跑出来一只鹿,便迅速举起猎枪向鹿射击,鹿应声倒地。三四分钟以后,整个半山腰大雾弥漫,稍后便天昏地暗,狂风呼啸,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之后,又响起了两次枪声,随后大雾、大风相继袭来,紧接着又是一阵倾盆大雨。为什么呢?

其实在碧罗山之所以出现“呼风唤雨”的现象,是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的。

六七月,正是碧罗山的湿季,空气又湿又热,这些湿热的空气都积存在湖畔的山谷里,可是山顶上却冰雪封山,空气又干又冷。

平时,这里的湿热空气与干冷空气相安无事,可是只要枪声一响,声波回荡在山谷间,来回振荡的声波把湿热和干冷空气搅动起来,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搅和在一起,就变成浓黑翻滚的云层,然后就是刮风,紧接着便又是一阵滂沱大雨。

在我国江南水乡有一个很特殊的村庄,其南面和北面都有一条河流。一到午后,村庄附近便出现雷鸣电闪,紧接着面下起一阵倾盆大雨。

这时,人们都走出家门,站在门外隔河观雨,却从不担心这雷雨会淋到他们自己头上来。其实这是一种冷湖效应。盛夏,由于地貌不同,空气受热程度有明显差异。太阳光到达裸露的地面后,非常容易被反射到大气中,使近地层上的空气温度很快升高,成为一个热源;当太阳光到达江湖与河流水面后,一部分日光投射到水中,而反射到空中的热量较少,成为一个冷源。这种因水面而产生的效应就是冷湖效应。

热雷雨的产生是低层暖湿气流不断上升所致。在陆地上,有些地方温度较高,可以连续不断地提供水气和上升气流,又因受低空气流的影响,热雷雨总是向一定的方向移动。

当雷雨云移到江湖河流水面上空时,遇到的是冷源,在冷湖效应作用下,空气下沉,雷雨云得不到上升的支撑力和水汽的输送,便立即减弱甚至停止。村庄由于南北濒临水面,河对岸上空的雷雨因受到冷湖效应的影响不能转移到村庄上空,人们就只能隔河观雨了。

在山东省济南西部腊山岩体深处有一个奇潭,越到旱季水位越涨,越到雨季水位越降。

据发现深潭的原腊山石料厂厂长介绍,2011年石料厂在山上放了最后一炮后,也就有了这处深潭。此潭幽深莫测,据说探测至127米处仍未探到底,潭水究竟多深仍是一个谜。

此潭蓄水量很大,曾在72小时内抽水7000立方米,水位不但未降,反倒上升了0.2米。更令人奇怪的是,这潭水干旱季节水位上升,雨季反而下降。3月份干旱时,潭中水位不但未下降,反而上升了1米多;而到了八九月份的雨季,水位反而下降近了2米。这年春天虽持续干旱,但三四月份潭中水位较去年10月份却上升了8米。

最近,经山东省卫生防疫部门化验,潭水干洌纯净,无菌无味,内含锶、钙、镁等多种矿化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肝、胃、心、肾等大有益处。

据地质水文专家分析,此潭所处的位置地质结构为花岗岩与石灰岩侵入体结合部,其形成于亿年以前。潭中蓄存的水源受周围地带水位升降变化影响极其微弱。那么,如此宝贵的天然矿泉水到底来自何处,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

长期居住在台湾北部的人都会注意到,那里冬季阴雨的日子特别长。但在中南部地区,每年进入10月以后,直至翌年的梅雨季来临前,天气总是晴朗的,难得有几天下雨的日子。

台湾地区南北的天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冬天,曾在高速公路行车的人可能都有经验,当车子由北部南下时,沿途天空总是那么阴沉,尤其到了苗栗一带,经常云雾弥漫,有云深不知处的感觉;然而一过火焰山,下坡到了大安溪桥,暖和的阳光乍现,眼前呈现另一片蔚蓝的天空,不禁令人心情开朗起来。为什么仅一山之隔天气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因为冬季挟带冷湿空气的东北季风的厚度多在2000米以下,在台湾东北部受到高度2000米以上的中央山脉、雪山山脉所阻挡,到了火焰山一带已成强弩之末。除非东北季风特别深厚,一般因地形作用,在迎风面所产生的低层云及地形雨不易翻山而过影响到台中地区。因此,火焰山成了天然的分界,山南与山北的自然景象迥然不同。

北极大地天寒地冻,这里生长着一种特别令人惊讶的北极柳树。柳树在世界各个地方都能看到,长得高大巍峨,是多年生木本树木。

但是,在北极草原上的柳树,虽然也是木本,却非常低矮,小得可怜,只能贴着地皮生长,就连灌木都算不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为了说明他有力气,但北极的柳树不费吹灰之力,只要轻轻一提就能连根拔起。

北极的气候特别,与其他几个洲的陆地相比,这里大风日数多、风力强,柳树稍稍长起来就会被吹倒,所以只能匍匐在地;而地下面又是冻土层,树根扎不下去,所以它只能长成丛状,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大气光学研究所的学者们在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上空发现了一种隐形云,又称透明云。

这在人类大气观测和研究历史上还第一次。据说,这个研究所的学者们在乘飞机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上空的大气进行观测时就曾发现,天空中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可飞机上的云层观测雷达屏幕上却出现了清晰无误的云层显示。经过几年的连续观察和测试,学者们又在其他地区上空多次遇到这种隐形云。

1982年,学者们在西伯利亚飞行时遇到了一块隐形云,经测定,发现它的面积达600平方千米,云层厚度为500米。

大气光学研究所所长祖耶夫指出:隐形云由极微小的分子构成,几乎不反射阳光,因此人眼看不见。这些微小的分子主要来自火山爆发的微粒尘埃,它们在高气压的影响下,一般在1200米至3500米的空中形成隐形云。有意思的是,隐形云只在阳光充足的晴朗天气才有,落日时刻最容易捕捉到它们。

隐形云的长度一般在40千米以内,云层厚度在100米以内。这个研究所把这种隐形云命名为“中范围悬浮颗粒云”。这种云的有关机制以及对大气的影响等,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海市蜃楼与海滋

1991年8月18日,一辆长途客车在青海省察尔汗“万丈盐桥”的公路上行驶。9时55分,当汽车到达距格尔木市70千米的时候,旅客们惊奇地发现,在西北无垠荒漠的尽头突然出现一片水泽,随着汽车的速度不断地变换位置。10时14分,淡蓝色的水泽从西北转向正西方,并奇迹般地从水泽中叠化出一座座白色的大楼,错落别致,时隐时现。大约过了37分钟,楼宇逐渐减少,只留下一片水带,把远处的沙丘环环托起,恰似大海中的一座座小岛。10时35分,车到流沙坪,这一奇观慢慢隐去,远处留下一片雾霭。

17时5分,客车到敦桥公路348千米处,在客车左边约6000米的地方,清楚地看到了一片蔚蓝色的湖泊,湖畔有一片金色的麦田。这一奇观尾随客车行走了105千米,当客车行驶到海拔3822米的金山口时,景观在279千米处消失。

这一壮丽的沙海蜃楼景观,自然给旅客们的摄影机里留下了许多奇妙的镜头。但沙海蜃楼是大气光学现象的一种,并非什么妖魔鬼怪显灵。每年的春夏之交是海市蜃楼奇景的频发期,海市常常出现在世界各大洋及沿海地区。我国的蓬莱和日本的横滨都属于海市蜃景多发地区。

1988年春夏之交,由于气象海况异常,蓬莱阁对面的庙岛群岛一带海域曾多次出现海上奇观,一些报纸电台、电视台先后报道了海市蜃楼奇观。科学家经过详细的对比分析,鉴别出这一年中出现的种种奇观,都不是真正的海市蜃楼,而是另一种海上景物奇观海滋。

1989年10月6日到8日,庙岛塘连续出现海滋。以南长山岛的海滨路和老码头为观望点,西北向的宝塔门以及珍珠门水道上的岛礁、船只,态势非常。犁具把如牛拉犁,躬身耕耘,大有在暮色苍茫中扬鞭催蹄之状。原来的犁具把上端横出一块把握柄,下端增生出一块底座,好像犁下翻出的泥浪。

螳螂岛东侧的香炉礁变成了群体礁,星散在水面上,宛如雨中行人撑伞过街。珍珠门水道出进,停泊的船只都飘飘如仙,脱离了海平面,形同天外来舟。烧饼岛周围养殖区的舢板都在悬空作业,水面纵横阡陌的塑料浮子均“漂”起来了,比眼前的浮子升高一级。纵观全景,给人以游离感、戏变感。

2013年7月30日上午,不少大连市民都看见大连港附近海面上有一个较大的山体轮廓,右侧则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体轮廓,有10多个小山头,一个小山头上还隐约可见烟囱的影子。

附近一办公楼上的市民说,10时左右,他在17楼的办公室里溜达,突然发现平常一望无际的海面出现了山,虚无缥缈,扑朔迷离,非常美。他连忙招呼同事来看奇观,一位同事还用数码摄像机将这些景观录了下来。“难道是海市蜃楼?”大家一脸疑问。

该市民说,这些山体一直在变化,有时大山体清晰些,有时小山体清晰些,好像还在不断移位。13时,海面上的山体比上午见到的缩小了一圈,轮廓也有些模糊。17时左右,海面上的山体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是海市蜃楼吗?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海滋现象。海市蜃楼和海滋的区别在于一远一近、一虚一实。在沙漠上空或东海海面上空出现万里以外的伦敦城的景色,就是海市蜃楼;而在海岛上面重现本岛之景,则是海滋。

夹金山气象万千之谜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夹金山海拔4124米,它横亘在四川省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市宝兴县之间。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天气复杂多变。当地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然而,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有着极其美妙的独特景观,其中有如大江决堤般雄浑壮美的云瀑,更是堪称人间仙境。滔滔云海如千军万马从山顶直冲下来,翻江倒海的场面令人十分震撼。白云飞舞着,在强劲高原风的吹拂下,争先恐后地向山下逃窜。从半山腰往上看,咆哮奔涌的白云如一条条瀑布挂在山间。来到山顶,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铺天盖地的云雾就在面前翻滚,云雾缭绕,仅露出一个个山头,不一会儿,云雾便冲到面前,将人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夹金山云瀑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现象。民间传说,夹金山是神仙聚会之所,因为这里景色奇美,天上的神仙经常来聚会,每当神仙一出现,夹金山就会云雾缭绕,从而出现壮观美丽的云瀑现象。据说,运气好的时候,人们还可以看到神仙的真面目呢!

当夹金山出现云瀑的时候,站在高处的人们,有时会看到传说中的“神仙”出现。站在夹金山山顶,环顾四周,但见云海茫茫,好似大海汪洋,游人宛如置身于孤岛一般。

正当人们对眼前如梦似幻的仙境赞叹不已的时候,面前的云瀑中突然出现了一轮巨大的光环,开始为白色,白色又渐渐地变成了彩色。

光环越来越大,越来越近,似乎触手可及。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光环中有硕大的影子显现,影随人动,或抬手,或举足,栩栩如生,令人十分惊异,其情其景宛如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显灵。这种奇特的现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佛光”,在多雾的山区常会出现。

早晨,人站在山顶上,当背后有太阳光照射过来时,他前面弥漫的浓雾上就会出现人影或头影,影子四周常环绕着一个彩色光环,这个光环就是光线射入雾层之后经过雾滴反射形成的。

夹金山“佛光”也是因为云瀑中空气湿度很大,为太阳光提供了充裕的“游戏场所”。在云层之上,当太阳金灿灿地散发出万道金光时,云雾水滴中的空隙便会发生光的辐射作用,从而产生内紫外红的彩色光环,色带排列正好与虹相反。

如果观者与太阳和光环恰好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看见人影映于光环之内,人行影也行,人舞影也舞,于是乎一些游人就飘飘“如仙”了。

翻越夹金山,进入山的另一面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茫茫云海和“一山之隔两重天”、“一山有四季”等奇特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夹金山的东坡属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翻过山顶,便进入了茫无际涯的云海之中。这么多的云雾是如何生成的?它们和山另一面的云瀑有何必然联系呢?

原来,夹金山云海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夹金山东坡是平畴千里的四川盆地,而西坡则是巍巍耸立的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的暖湿空气常在夹金山东坡上升凝结,加上东坡喇叭口的地形,暖湿空气只能进不能出,因而常常形成大面积的云海。

云海沿山抬升,在翻越山顶后,由于西坡空气干冷,云海遇冷后迅速下沉,并从山顶一带决堤而下,从而形成了十分壮美的云瀑。

仅仅一山之隔,但山两边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宝兴县这边的夹金山麓下,公路两旁草木葳蕤丰茂,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近处青绿苍翠欲滴,溪流纯白如银,水声潺潺,入春后,更显山花烂漫,处处鸟语花香。这里的景色可谓妖娆迷人,可气候却实在不敢恭维,不是霪雨霏霏,就是白雾茫茫。

当翻过垭口,呈现在眼前的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蓝天无垠,艳阳朗照,朵朵浮云洁白无瑕,空气透明清新,放眼能看到前方耸入云端的冰山雪峰,俯视脚下的大地,则见高低不平的黄土地上一片荒凉萧瑟。

这里群山裸露,土丘寸草不生,而且气候异常干燥,热风劲吹,溪水断流。谁能想到,仅仅一山之隔,两边的气候差异却如此之大,难怪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一山之隔两重天。”夹金山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殊的气候差异呢?

原来夹金山的山体呈有秩序的南北走向,这使它的东坡,即宝兴县境内处于迎风面,大量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因抬升作用而凝结成雨滴下降,因此东坡雨水偏多。西坡因高大山体阻挡,暖湿气流在跨越时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过山后的温度也会过高,导致剩余的水汽蒸发,再加上西坡一带地形闭塞,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很难形云成雨,因而西坡一带的气候干燥、少雨。

人类的“灰色杀手”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现象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万米时,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则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至90%之间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的厚度可达1000米至3000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至10微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而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从几十米至一二百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至100微米,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其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导致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迅猛增长,使得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雾霾天气的产生。雾霾为何是隐形杀手呢?

其一,影响身体健康。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其二,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使人精神郁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其三,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五大诡异云朵

因其形状像一块凸透镜,在气象学上一般被称为凸透镜云,中文则称为荚状云。这是一种高层小卷积云现象,是正常的大气现象,不过表现得较为极端。在大陆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虽然天空晴朗,但在高空,局部不均匀的冷热和水汽,常会发生小范围水汽冷凝成云现象,遇到相对较暖气流时会马上消失。很多不明飞行物就是荚状云,即所谓的飞碟云。

荚状高积云,云体中间厚边缘薄,中间呈暗灰色,边缘呈白色,轮廓分明,一般呈豆荚或椭圆形,孤立分散在天空。每当荚状云遮挡日、月光线时,即出现美丽的彩虹。

至于荚状云的成因,多是由于空气流经山丘,受地形作用的影响,空气被抬升至大气上方,气流在山丘后方以波浪状推进,在波峰上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便形成一层层像由大小不同的头盔堆叠而成的荚状云。

而另一个产生荚状云的原因是,大气中局部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汇合而成。上升气流绝热冷却形成的云,遇到上方下降气流的阻挡时,云体不仅不能继续向上升展,而且其边缘部分因下降气流增温的结果,有蒸发变薄现象,故呈荚状,气流越山时,在山后引起空气的波动,也可形成荚状。

荚状云如果孤立出现,无其他云系相配合,多预示晴天,农谚有“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一说。荚状高积云是在山地影响气流形成的驻波作用下生成的,多出现在晴朗有风的天气。

乳房云的出现通常预示着暴风雨天气的降临,世界各地经常出现这种奇特的气候现象。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物理学家帕特里克称:“这种云彩的外形看起来很奇怪,如同一个个袋子挂在天空一样。”

科学家们对乳房云的形成也做过一定的研究。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云物理学家丹尼尔·布雷德指出,空气的浮力和对流是乳房云形成的关键。乳房云实际是一种颠倒的气流,在下降气流当中温度较冷的空气与上升气流中温度较暖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一个个像袋子形状的乳状形云。乳房云之所以如此平坦均匀,那是因为其下方的热结构非常独特。在每一朵乳房云中,气温的下降和云朵的重量增加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所谓的“气温直减率”,最终两者将达到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

换句话说,如果你将一个温度较温暖的气泡放在乳房云的某个地方,它根本不会上升或者下降,因为云彩中没有热量流动。这种独特的热结构通常是雷暴天气所特有的。它还有一个优雅的名字叫“晨暮之光”。每年秋天,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伯克顿镇上空都会出现这些长长的管状云,最长可以延伸至966千米,移动的时速最快可达5.6千米,即使在无风的天气里也可能给飞机制造麻烦。关于这种神秘云彩的形成原因,之前一直未能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气象学家罗杰·斯密斯经过长期研究后揭开了管状云的神秘面纱。

晨暮之光现象是因昆士兰州约克角半岛附近大海和陆地所形成的独特地理位置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气候构造。每到秋天,来自东部的信风在白天将海风吹过半岛,这股风在深夜又会遇到来自西海岸的海风,两股海风碰撞之后会产生波状扰动,然后转向西南方运动进入内陆,这是晨暮之光形成的很重要的原因。接下来,潮湿的海洋空气在早晨升起后遇到进入内陆的海风,空气因此冷却凝结形成一条管状的云彩,这就是晨暮之光。因海风进入内陆的次数不同,形成管状云彩的个数也不同。

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在距地面20千米至30千米的平流层内,有时可以见到一种很高的云,叫贝母云,也叫珍珠云。它出现的地方一般都在南北向山脉的背风方,外形呈明显的波状或荚状,多由空气波动而成,可维持数天。

在白天,它看上去像薄卷云,但在日出日落时,它发出蚌壳内部那种光泽,非常明亮,并以光谱中所有的颜色接连转变。贝母云的色彩有时十分鲜艳,以至地面雪层也被照映成为彩色的。这种彩色是由云中粒子的衍射产生的,这些粒子十分均匀而微小,直径2微米至3微米。但这些质点究竟是尘埃还是水汽凝结物,尚无定论。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说,澳大利亚位于南极洲的莫森科考站上空最近形成了一块极为罕见的珠母云。这块云团形成于2011年7月25日,当时云层处的大气温度极低。

珠母云只在处于冬季的极地地区出现,其形成条件包括大气气温降到零下80度以下。根据一个天气探测气球获得的数据,这次珠母云现象出现时,当时的大气气温为零下87度。

珠母云通常形成于极地地区上空,位于距离地面超过10千米的平流层。日落时分,霞光穿过云层,折射出五彩斑斓的颜色,使这块云彩犹如产珍珠的贝壳一般,场面十分壮观。“令人称奇的是,这一高度的风速接近每小时230千米。”贝克说。澳大利亚的南极气象专家安德鲁·克勒科茨克说,珠母云虽然罕见,但它可能会造成长远的影响。“这些云团并非只是奇观而已,”克勒科茨克说,“它们反映出大气层中的极端情形,并可能引起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改变。”

神秘的怪雨奇观

1819年,美国纽约州明斯特里特城内,一条鱼突然从空中落下,长达0.3米。1830年9月底,法国里昂城曾下过一场“青蛙雨”。1841年,美国波士顿城曾下过几次鱼雨和乌贼雨,其中一些乌贼长达0.25米。1859年2月9日上午11时,英国格拉摩根郡下了一阵大雨,雨中夹杂着许多小鱼。

1879年,美国萨克拉门托城的奥地迪菲罗基地曾下过几次鱼雨。1894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布菲纳城内,一只名为“古菲尔”的龟突然从天空落下,被一团雪包着。

1933年,美国伍斯特城和马萨诸塞城分别落下大量冰冻的鸭子。

1949年10月2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马克斯维下过一次鱼雨,同年在新西兰沿岸也曾下过鱼雨,几千条小鱼随雨从天而降。每当发生怪事之时,很多人都极力找出一些原因,以说服众人,这是毫不奇怪的。但是,科学家们却与众不同,因为他们不能空口无凭地解释科学怪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雨。

小豆雨。巴西巴拉比州于1971年年初下了一场小豆雨,巴西的农业专家通过论证分析,这是由于一场暴风把西非的一大堆小豆给刮到了天空大气层,小豆随之降到了这里。

银币雨。1940年6月15日,当时苏联高尔基地区的一个集体农庄,一场狂风暴雨中降下了数千枚中世纪银币。据说,这是由于山崩把藏在山洞里的银币给抖了出来,被一场龙卷风带到空中,然后降落地面。

花粉雨。1987年6月,苏联首都莫斯科下了一场多年罕见的花粉雨,雨水呈淡绿色。雨过天晴,莫斯科大街上和郊区的柏油马路上到处可见绿色的尘埃。专家经过分析认为,由于很多花木正处于开花茂盛时期,花粉被吹到大气层,又被雨水带回到地面。

报时雨。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土隆加贡,每天都要下两场非常准时的大雨:第一次是下午15时,第二次是下午17时30分。人们把这种准时下的大雨叫做“报时雨”。那些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过去因没有时钟,就以下雨作为学校的作息时间:第一次是上学时间,第二次是放学时间。多少年来,大雨十分遵守时间,从未发生过差错。

2011年12月12日,英国考文垂市下的一场雨却令见惯了恶劣天气的司机们大跌眼镜——当天晚高峰过后不久,考文垂康敦区的一条街道上突然下起了“苹果雨”,很多司机和行人无从躲闪,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脑袋和汽车。

当地居民对这场苹果雨吃惊不已。有人认为这些苹果是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也有人怀疑这是孩子们的恶作剧。

一位当地司机说,她在下午18时45分同丈夫开车经过了康敦区,“这些不知道从哪来的苹果突然从天而降。当时路上还有其他车辆,大家都急忙刹车躲避,但我们的引擎盖还是被这些又小又青的苹果砸中了。我想一些汽车肯定被砸坏了”。

当时,这名女司机和丈夫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情况,后来他们还开车折回康敦区的这一街道,仔细检查了一下路面,结果发现路上还散落着苹果,有很多已经被车辆压碎了。她说:“我对这附近非常熟悉,这儿根本没有苹果树。”

英国气象局14日对天降苹果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称这可能是空气中水压形成的旋涡造成的,即在风雨天气中,苹果可能会被暴风形成的气旋卷走,并随着气流一路前进,最后从天空中掉落下来。据悉,暴风能够裹挟着苹果前进约161千米。

对于怪雨,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于是各种解释纷纷出现。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普遍的解释是:怪雨现象是旋风造成的,即一股旋风将河流、湖泊和大海中的水席卷而起,带到空中,旋风内有许多水生动物,旋风在空中旋转。不久,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海水或湖水连同水中的动物一齐落到某地,因而形成了怪雨。这种解释听起来虽然颇有道理,但是它却不能从根本上解释怪雨现象。

倘若这样解释,那么就意味着旋风同样具有一些难以想象的能力,即在空中对水中的动物进行选择,随后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再分类扔到地面上去。

瓦拉亚姆·库里斯在书中谈到怪雨现象和旋风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看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论运送这些动物的工具是否是旋风,这种工具一定能够每次全选择好一种动物,或是一种鱼,或是青蛙,或为任何一种其他动物。其次,这种工具在运送过程中还要进行更仔细的分类,即将大小一样的鱼或青蛙集中在一起。第三,我们发现,这些动物从天上落下来的时候,并未夹带着任何其他东西,如沙子、树叶等,这表明它们经过了一次挑选。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天体物理学家又对干雨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人们发现,干雨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大约在100年前,干雨曾毁灭了亚速尔群岛地区整整一支舰队。曾经发生在得克萨斯草原的一场特大火灾,也是干雨引起的。

由于干雨倾泻时温度极高,因此由干雨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发生这种火灾时,不仅要扑灭燃烧着的物质,还要花更大力气来对付高达2000度的雨热。因此,扑救这种火灾时除使用水外,还要使用特殊的物质粉,以隔断热源和氧气的接触。对干雨现象的解释,目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彗星散落后的物质一部分落入地球,从而产生干雨现象。从彗星散落到出现干雨,需要2年到6年的时间。

另一种看法认为:干雨现象是我们还没认识的另一种破坏活动。这种想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没有根据的,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干雨现象来源于宇宙,那么化学家通过光谱分析应该可以发现彗星的化学成分。但化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至今还是否定的。总之,两种说法各有道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906年3月的一天,荷兰探险家德乐特勒西特·库罗汀迪克结束了长途旅行后,风尘仆仆地回到基地。深夜,一声物体撞击地板的声响突然将其从睡梦中惊醒。他起身一看,发现有一颗从未见过的黑色小石子掉落在地板上。小石子好像是穿透屋顶掉下来的,但房屋并没有被砸坏。

库罗汀迪克让人出去察看,在周围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然而小石子仍像下雨一样不停地从屋顶掉落下来。

第二天天亮后,库罗汀迪克仔细地观察了屋顶内外,奇怪的是,看不到一点儿石子穿透过的痕迹。可是到了晚上,黑色的小石子又下雨般地穿过屋顶落下来。为了弄明真相,他把几颗小石子当做标本收集起来交给了专家。专家们对这些从未见过的石子也感到莫名其妙。

这种能穿过屋顶而又不留任何痕迹的石雨究竟是什么东西,又从何而来呢?至今还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

罕见的彩虹奇观

自然界常常把自己绚丽多彩的一面无意中呈现在人们面前,多姿多彩的彩虹就是展现给人类最壮丽的图画。人们看到的彩虹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比较罕见的虹。

火彩虹。高空燃烧彩虹的现象叫火彩虹,是一种发生在大气层中罕见的自然现象。据说高空中卷云层所在的高度至少要有2万米,卷云层里的冰晶数量要足够,另外就是太阳照射卷云层的角度正好要为58度。

雪茄状彩虹。2006年10月20日18时54分,云南省昆明市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雨后数分钟,天空转晴并在城市东北角上空出现一道色彩艳丽、炫目的彩虹。这条彩虹不是一个桥的形状,而是直线形状,一头伸入云端,一头垂进山间,酷似雪茄。由于这种现象在昆明很少见,广大市民无不称奇,掏出手机狂拍。

据昆明气象台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现象在昆明很少见。2006年10月19日傍晚,昆明市区出现小范围阵性降水,天上的云层根据其所处的高度分为高、中、低三层,局地阵性降水发生后,天空中的中、低云都散开了,只剩下了高云。

高云处在天空中的位置很高,温度却随高度越高而变得更低。云层到达一定的高度后温度降至0度以下,高云层结构就出现冰晶状。形状酷似雪茄状的高云受到夕阳的反射,很自然就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双重彩虹。2009年8月26日晚,英国联赛杯在英国唐卡斯特郡体育场进行。正当唐卡斯特球队同托特纳姆热刺球队进行第二场比赛时,球场上空忽然出现罕见的明艳的双重彩虹,形成了一幅漂亮的球场背景幕。2009年6月9日,一场降雨过后,傍晚18时左右,北京的上空也惊现彩虹,而且是双彩虹。

2010年6月23日,深圳市民抬头在自己的天空看到了双彩虹,正如电影《岁月神偷》里说的,两条彩虹颜色相反,让刚看完电影的深圳人民着实为自己的亲眼所见而兴奋不已。

月虹。1961年1月5日晚22时,苏联科学考察船上的科学家们,在太平洋热带地区观察到了月虹。在天山伊塞克湖上空,人们也看到了月虹的美丽身影,那天夜里,湖上先是刮起了大风,接着又下起了大雨,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一轮明月。这时,一道月虹横跨南北天空,景象十分壮观。

1984年9月11日晚,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镇在经历一阵小雨之后,天空放晴,黑云迅速散尽,不一会儿,一轮硕大圆满的皓月出现在天空。晚间8时许,有人惊奇地发现,在西方的半空中出现了一条弧形光带。光带从南方伸向北方,色彩虽不太分明,但在明亮的月光下,仍可分辨出其上层的淡红色和下层的淡绿色。“那是不是彩虹?”人们打电话咨询县气象局,专家经过判断分析,确认光带便是极为罕见的月虹。月虹持续大约5分钟后,随着天上浮云的移动渐消失在空中。

1987年6月7日,人们在新疆乌苏县城的上空,同样看到了令人惊叹不已的月虹。当时乌苏县城的一半天空为黑云所笼罩,而另一半天空却一碧如洗,明亮的月盘挂在天幕上。在这种奇特的景象下,一条乳黄色的月虹悄悄出现了,它全身红绿相间,像一座美丽的彩桥,一头连着黑云云底,另一头却悬在湛蓝的空中。月虹持续了10多分钟后,随着黑云逐渐占领整个天空而后消失。

据气象专家介绍,月虹是一种罕见的大气光象,形成原理与虹基本相同。虹是雨后初晴,天空中还飘浮着大量水滴时,阳光照射到水滴上,经过折射、内反射、再折射形成的。在明月当空的夜间,如果大气中有适当的雨滴,月光照射到这些大量悬浮的小雨滴上时,也会出现虹的奇景。因为月光比日光弱得多,因而月虹也比日虹暗淡,多数月虹呈白色,难以被人们发现,能分辨出色彩的月虹极为罕见。

几种怪异天气现象

非液态雨。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国、印度居民时常会经历天空落下鱼和青蛙的场面,更可怕的是有时就连蛇也会从天而降。

海上龙卷风可以将水里的任何生物卷入空中,然后将其携带数千千米,降至毫无准备的人们面前。

闪电球。几个世纪以来,连续有报道称人们的房屋里有一种奇怪的电现象,而且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时。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闪电球”,其尺寸不一,从高尔夫球到足球大小都有,它有时飘浮在空气中,这无疑使亲历现场的人们感到惊讶。这种光球没有气味,没有温度,但带有一点响声。它触及一些类似电视机这样的电器时,就会发出“砰砰”的声音,并随即消失,偶尔也会爆炸从而引发火灾。但是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为之迷惑不解,至今仍没有得出一个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

血雨。血雨好似出自好莱坞的恐怖电影,但是有报道称,这种带鲜红颜色的雨曾出现在罗马时代,人们为之惊恐。但是这种雨实际上并没有夹杂血液,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强风卷入了空气中大量的尘埃和沙子,最终带入云层中而引起的。在欧洲,这种红色的雨水通常是被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染色”而形成的。

三个太阳。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天空也会呈现异常的现象,至少许多假象是由人眼的误差所造成的。如果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或者空中出现大量的卷云,人类也许会产生幻觉,如天空中出现三个太阳的怪异图像。实际上,这种现象可以这样解释,太阳光经高空云中的冰状晶体折射而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线,从而造成假象。虽然这是很常见的光学现象,但是我们却不多见,毕竟我们不可能经常直视太阳。

蓝色的月亮。一个月中出现两次满月,而且月亮呈现蓝色的现象确实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一辈子也看不见一次。因此“blue Moon”这个词通常被人们定义为异想天开,想做也做不到的意思。一般是因为森林大火和龙卷风将尘埃和烟灰卷入高空,并且空气中还夹杂着水珠,在掺杂灰尘水珠的衬托下,月亮看上去就会是蓝颜色的。

海怪。尼斯湖水怪也许仅仅是一种不太常见的水柱形成的现象。有时候小旋风也被称之为所谓的“水怪”,因为它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席卷大量的水而产生一个旋涡。形成的水柱通常无规律地旋转,发出“嘶嘶”或者水流动的奇怪声音,人们会将其联系到长脖子样的怪物,并联想有可怕的水怪会突然蹦出水面,这种场面常常令人惊骇。

火旋风。虽然火旋风没有龙卷风那样能掀起房屋的超能力,但是它听起来也令人感到惊慌。这种旋风实质上就是小型的龙卷风,它在形成过程中聚集热量,使得地表的空气上扬从而形成强烈的旋风。

之所以被称为旋风,是因它能席卷地面上的灰尘。然而更恐怖的是一种火旋风,它往往起源于森林火灾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得火焰在空中急速猛烈旋转,进而形成旋风。

山河变脸揭秘

为什么晴天会下雨

我国新疆米泉县的甘泉堡历来很少降雨,但在1975年9月7日凌晨4时多,甘泉堡的一条干沟上空下起了暴雨,而四周却晴空万里。

据目击者回忆说,当时这里先是响起一阵雷声,紧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下了约10分钟。到5时左右,干沟洪水涨起来后倾泻而下,冲走了几十千克重的石头和许多防洪物资。为什么沟外天空晴朗,而沟内却下起倾盆大雨呢?

1991年10月30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宝塔村,天空万里无云,突然一束雨从天而降,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一米见方的地方,并且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

1991年11月6日下午17时10分,安徽省肥东县上空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雨云,可奇怪的是却突然下起米粒大小的雨,而且持续了一分钟。

2004年7月的一天,一群游人在江西省庐山游玩。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炽热,游人们兴致勃勃,一边游玩一边向山上攀登。时至正午,一大片白色的云团从山脚缓慢上升。没过多久,只听云团中传来隐隐雷声。由于云团在游人下方,所以人们清晰地感觉到“隆隆”雷声就来自脚下。忽然,一阵雨滴劈头盖脸地砸向游人。“好好的天怎么下雨了?”人们迷惑不解地抬头观望,只见头顶的天空依然晴朗湛蓝,没有一丝云彩。

俯瞰脚下,唯见云团滚滚,势如千军万马,那亮晶晶的雨丝正是来自半山腰的云团。

气象专家解释说,原来在庐山的深谷中,水汽在受热后,常会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一股强烈上升的对流云团。云团中蕴藏了大量的雨滴。当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其托举雨滴的升力超过了雨滴的重力时,便会将雨滴往上抛洒,从而出现天空无云却下雨的现象。

大自然中,类似这种无云却下雨的怪雨现象很多。在南美洲的巴拉圭,靠近巴西边境的巴拉那河地区经常晴空万里,虽然天空无云,却有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原来,无穷无尽的雨来自取之不竭的水源:在巴拉那河附近有一个著名的瓜依拉大瀑布,瀑布飞溅出的水花形成雾气,雾气被风刮到河谷地带再降落下来,便形成了无穷无尽的雨丝。但一些无云也下雨的现象至今仍是个谜。

自然界中,有一些怪雨与庐山现象刚好相反。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细雨飘飘,可地上的行人不打雨伞,衣裳也不会淋湿。在四川省的攀西地区,有时也会出现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