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武学集注——形意拳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4 13:14:40

点击下载

作者:孙禄堂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孙禄堂武学集注——形意拳学

孙禄堂武学集注——形意拳学试读:

前言

先祖父禄堂公1933年12月殁于故里,至今已82年;先父存周公1963年逝于北京,至今亦52了。而不管过多少年,先祖父和父辈留下的事业及由此带来的责任,却始终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

先祖父孙禄堂,孙氏武学的创建者,喜文近武,得多位武术大师倾心传授,加以天赋资质,刻苦勤奋,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精修形意、八卦、太极三派拳术,经半个多世纪的研习、探索、提炼,终臻化境。时人公论,集三派拳术于一身且精通技理者,独孙禄堂一人耳。故先贤宋世荣曾赠言:“学于后,空于前。后来居上,独续先宗绝学。”

先祖父品德高尚,武功造极,学识渊博,又深谙国学,感悟武术与“周易”关联,遂参《易》修拳,首提关乎武学未来走向的“拳与道合”之理,并冶三拳技理于一炉,创立了“三拳形虽不同,其理则一”的孙氏太极拳,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历史上,立起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先祖父武学著作颇丰,代表作《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技理俱佳,极具科学性、可读性以及实用价值。传播至今,仍被武学研究者奉为圭臬。

孙氏后人,时刻以先人的荣誉为荣,更以弘扬先人开创的一脉拳学为己任。20世纪90年代初,由先姐孙叔容组织孙氏武学门人,首次对孙禄堂武学著作进行了整理及简注。

21世纪初,再由先姐孙叔容,带领笔者及亡弟宝亨,编著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

先姐在这册《大全增订本》前言中申明了笔者姐弟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整理注释先祖父遗著的初衷:

先祖“阐明武学之道,刊行于世,裨益后学者多矣。”然“孙氏武学著作中常引用儒、释、道三家之说,及阴阳、五行、八卦、运行之理,以阐发拳中之奥义,每有文言体裁,且引述《易经》及黄老之学,难为近人所接受,笔者等遂编写《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一书以应读者之需,出版以来备受读者喜爱。现初版书早已告罄,而索书者日众。今经笔者对《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一书进行补充校订,以修订本问世,以飨孙氏武学爱好者。”

先姐所言,道出了吾辈孙氏后人的心声,在此《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之后,笔者亦筹资先后自费出版印行了再现先祖父五本经典拳学原版原貌的《孙禄堂武学全集》和全面展示先祖父文有养,武有成,文武共舞共融风采的《孙禄堂文武集》。

先祖父所著五本经典拳学,影响深远,求索者众。先父孙存周昔年在世时,几度再版,仍不敷求。本人效仿先父,为酬孙氏武学之知音,不畏其难,自筹资金,自费印制《孙禄堂武学全集》,亦是孙家后人“成先人之志,不坠其业”的一点儿执守。

光阴荏苒,仅《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的问世,转瞬已15年矣。包括以先姐为首的合作人,除笔者外,俱已驾鹤西去。然孙氏武学之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整理修订工作正未有穷期。

笔者虽届米寿之年,但责无旁贷,誓担此任,力足赴之,薪火相传,团结门人弟子、学生以及所有爱好者,为传承普及推广孙氏武学,继续进行公益教学、编著及有关的社会活动。恰逢此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紧跟国家前进步伐,为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以人为本,实现梦想,相约出版“武学名家典籍”丛书之《孙禄堂武学集注》,双方一谋即合,决心倾情共襄孙氏武学研究领域的这一盛举。

由笔者担任校注的《孙禄堂武学集注》,集孙禄堂武学著作竖排原版原文、横排简体版、孙禄堂部分历史图照及书法作品为一体,重点对孙禄堂原著进行点校正误,并在旧作《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的基础上,增加修正部分解注。旨在更有利于习者阅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武技水平。

本书完稿,即将付梓,虽严加校正,亦恐难臻至善不留讹舛,敬请方家正之。孙婉容乙未秋月书于北京颐清园序

武力诸技术率皆讬[1]始达摩,而支分派别,真以伪杂,或利用而不良于观,或上下进退善为容而用焉辄窒,因以致败。则传受其要也,拳法门内人言以太极为第一门,而世俗所传绵掌、八极十二节,充其量不过一匹夫之所能。其专事吐纳道[2]引若五禽、八段锦,造次敌至,手足无措,又无以应变。唯形意体本太极,扩而发之,不穷于用,且年过可学,一介儒生下至妇人女子,力无不可为者,而缓衣博带无择技,之至者进乎道而通乎神。痀偻丈人承蜩,累五丸不坠犹掇;吕梁丈夫蹈水,与齐俱入与汨[3]偕出;疱丁[4]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固多寓言,抑岂遂无其事而故为此俶傥[5]以自快其所讬也?书中所称拳法大师郭云深,某尝闻其力能摧壁,又令五壮佼拄巨竿于腹,一鼓气,五人者皆倒退至五六步外,扑[6]地跌坐,顾终身未尝以所长加人,隐死茶肆。孙君既为其再传弟子,渊源所自,术业之精,不问可决也。往岁某见有写本,五公山人新城王馀佑所著刀法拳术,心窃好之,而未暇录福以存,曶曶[7]今二十年,十三刀法已梓行,不复能忆其拳术,亶[8]忆其主要曰意、气、力,而力不自力、他人之力皆其力,道在用藉,极其所至,可以撼山洒海,轩拄天地,凡意气之所至皆力之所至,与今孙君所传是不同出一原,抑原一而异其支与流裔?孙君当能知其所以然。凡所与游,倘有录传其书者,尚望转以相告,勿秘藏也。民国四年五月湘帆赵衡序注释

[1]讬:音tuō,同“托”,后同,不另注。

[2]道:通假字,同“导”。

[3]汨:当作“汩”,音gǔ,汩流:急流。

[4]疱丁:当作“庖丁”,庖,音páo,本义:厨房,此处指厨师。

[5]俶傥:俶,音tì,卓异不凡,豪爽洒脱。也作“倜傥”。

[6]扑:当作“仆”,《说文》:仆,顿也。顿:倒下,跌倒。

[7]曶曶:音hū hū,迅速。

[8]亶:音dàn,通“但”,仅;只。序

夫人生于世,享大年康健之乐,莫不得之善修者也。在古有吐纳导引之术,究不免逐偏诡正,圣人病之。今我中华,昌运宏开,环瀛之内,卫生之说溢焉。然殷忧所抱,恒见羸躯之士,枯形寡神,焦肌之童,瘁体多病,其故何在?实不知修身之道也。因思人生重于完玉,知养其身而不知其所由养,徒侈谈卫身之说,庸有济乎?向尝闻之,先身而生者先天也,后身而生者后天也。先天之气在肾,后天之气在脾。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静,故神藏而机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神发而运动,是知内五神脏之水木火土金之五气,循环相生,随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同周流而靡间,于以达诸耳目形骸者,神发其智矣,通诸筋骨脉络者,精发其华矣。身体坚强灵明贯澈,非善为修持者安能知此。《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又曰:“今时之人,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又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是知人之材,非同金石,若不善为修持,岂非夭折自取乎?顷者友人孙禄堂先生,持《形意拳学》示余,且诏之曰:“能将此学参悟,即可得此拳之妙;能将此拳练有粗得,即可获无穷之益。”余披展玩,寻[1]渐悟一二,复请教于先生。先生曰:“五行拳者,生于无极者也。无极者,乃人之无意想,无形朕[2],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太极阴阳动静之初原也。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一物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人之真元所从而来,灵明所从而抱,五行拳生于此而与之通。通则变,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反先天而尽卫生之术者也,苟以异端目之远矣。且练此拳,非独壮男,即老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有百益而无一害,虽以之强我种族可也。”余因是言而悟是学,且识先生欲寿世作人,培中国强盛之基,先生之用意,可谓大而远矣!然则此形意拳根于无极,能与阴阳合德,四时合序,迥非古时吐纳导引之术所可同日而语,尤非今日之技艺家所可望尘也。是学也,先生得诸李魁元先生之口传心授,而渊源于宋代岳武穆之发明,远创于达摩祖师,名虽为拳,实则为再造生人之秘钥,寿育世界之宏规,武而兼道,文而不腐,可为至宝。先生手作既成,爰嘱余为序,余恐负先生之意,是以不揣谫陋,聊赘妄语于简端,非敢谓于先生之旨趣有合也。大兴厚菴氏艾毓宽谨识注释

[1]寻:不久。

[2]无形朕:无形象、无征兆。朕:征兆,先兆。序[1]

余从禄堂先生学形意拳术,将及四载,始知势简而意精,学易而习难,无过于形意者矣。夫日月往来而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造化一阴阳屈伸之理。形意有往体有来体[2],于顺中而求逆,一屈一伸,不运气而气充,不加力而力无穷,究其功之所至,合阴阳,参造化,而与太极同体,故先生是书,首论太极之体。昧者不察,乃言形意非太极,岂知拳术精微之理乎?盖能得浑圆一气之意,则合乎太极,式与法其粗焉者也。世之习太极拳术者,未得浑圆一气之意,虽能演长拳及十三势之形,又乌得谓之太极耶?先生兼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故能合冶一炉而参论之,好拳术者虚心研察,其益于身心岂浅鲜哉!己未春三月蕲水陈曾则[3]序注释

[1]序:原版无此标题。

[2]形意有往体有来体:形意拳形式中有往体(即伸、展),有来体(即缩、束)。

[3]陈曾则:即陈微明,号微明,字慎先,湖北蕲水人。武术名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科举考中文举人。民国二年,北洋政府设立清史馆,他曾任清史馆纂修之职,是《清史稿》的二十多位作者之一。1925年5月,在上海创建致柔拳社,任社长。自序

闻之,有天地然后有人民,[1]有人民然后有庶事,有庶事而后万民乐业,此自然之趋势也。然所以富强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神则弱矣,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论何界,以体操为不可缺之一科,如此则精神振矣,国奚不强?[2]前此文武分歧,文人鄙弃武术,武人不精文理,此其中似有畛域[3]之分焉。今国家振兴,庶务百度维新,学校之中加入拳术一门,俾诸生文武兼进,可谓法良意美已。

余幼而失学,即喜习武事,并非图猛力过人之勇,止求有益卫生之功,不以气粗力猛为勇,而以不粗不猛刚柔相济而为勇也。[4]人有言曰:“武学与文学一理”。理既同,则何分轻重?然文学之士所以不讲武术者,实因有粗猛不雅之弊耳。余于形意一门稍窥门径,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5]探原论之,彼太极、八卦二门及外家、内家两派,虽谓同出一源可也,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亦势使之然耳。余习艺四十余年,不揣固陋,因本闻之吾师所口授暨所得旧谱加以诠释,盖亦述而不作之意也。

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6],名为内经,至宋岳武穆王[7]发明后,元明二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8]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9]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先生致仕后,别无所好,惟以平生工夫授人而娱余年,以技传戴龙邦[10]先生山西人。戴龙邦先生传李洛能[11]先生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深[12]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诸先生。诸先生各收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13]、许占鳌诸先生;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先生”。余侍李魁元先生为师从学数载,曾在北京白西园先生处,得见岳武穆王拳谱,并非原本,系后人录抄,所论亦不甚详,惜无解释之词,只篇首有跋数行。余一是顿开茅塞,立愿续述完备,明知学术谫陋,无所发明,窃仿此谱,深心研究,再照此拳各式,一一著载成书,[14]实无文法可观,于吾所学,不敢稍有背谬。至其间有未至者,尚望诸同志随时指正为感。中华民国乙卯正月望日保定完县孙福全谨序注释

[1]闻之……有人民:我听说,有天地然后有人类。

[2]欲图……国奚不强:阐明人民普遍操练图强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国,这是全文的基本立场。

[3]畛域:界限。

[4]并非图……而为勇也:是说自己学武练拳,要以练武强身为功,刚柔相济为勇,而不以气粗力猛为勇。

[5]余于形意一门……起点诸法:是说形意中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无极者,当人未练拳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浑浑噩噩,一气浑然者也。

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者,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故名之曰太极(以上皆见《太极拳学》第一章、第二章)。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及其相生相克之理。八卦: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代表八个方位。

[6]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这是自古相传之说,达摩作《易筋》《洗髓》二经,为后来制成形意等拳法的依据。

[7]岳武穆王:岳飞的谥号,相传他根据《易筋》《洗髓》二经的本义,发明创造了形意拳。

[8]蒲东诸冯:谓山西蒲县以东的诸冯地方(现为山西省永济县张营村)。姬际可,字隆风,人称姬公。

[9]曹继武:清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曾供职陕西靖远总镇。

[10]戴龙邦:山西太谷县人,一说是祁县人。一般记载为曹继武传人,但也有不同说法。

[11]李洛能:河北省深县人。名飞羽,字能然,世称洛能或洛农,乃为“老能”尊称传音之误。据今人考证,生卒年约为1808—1890年。相传为戴龙邦弟子,今人考证,认为系郭维汉所传。一说是戴文勋(龙邦之子)所传。

[12]郭云深:河北深县马庄人。名峪生,字云深。为李能然之弟子,晚清著名形意拳家,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誉。

[13]李魁元:河北涞水县人。名殿英,字奎垣(魁元),师承郭云深。

[14]窃仿……著载成书:是说暗自用心仿照岳武穆王拳谱,加以研究,再照此形意拳的各种姿势,一一著载而成这本《形意拳学》。凡例

○ 是编分为上下两编,提纲挈领,条目井然。

上编次序,首揭混沌开辟天地五行之学,并附正面之式说。至形意虚无含一气之大旨,则有起原而侧身向右之式说附焉,斯二者,乃形意拳之基础也。由总纲形意无极之说起至第五节演习之要义,更由第一章劈拳至七章十二节五行生克学,是为上编条目。按次练习,始无差谬。

下编标举形意天地化生万物之道,为下编纲领,自第一章龙形说起,至十四章二十二节安身炮学终,为下编条目;其中有单行、有对舞。单行者,单独练习;对舞者,二人比试,分甲乙上下之手,各开门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一一详载。体操时,凡一动一静,按此定法,不使紊乱,则此拳之全体大用功能,庶几有得,可为无用中之大用矣。

○ 是编,为体操而作,只叙形意拳之实益,议论但取粗俗易明,原非等于词藻文章,固不得以文理拘也。

○ 是编,除各式之指点外,其他一切引证,均与道理相合,迥非怪力乱神之谈所可比拟,学者不得以异端目之。

○ 是编,发明此拳之性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固非拳脚谱、八段锦诸书所可比伦。今将十二形拳始末诸法,贯为全编,使学者一目了然。

○ 体操一门,种类繁多,惟形意拳法,系顺天地自然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气。无论男女妇孺,及年近半百之人,皆可练习。一无折腰曲腿之苦,二无跃高纵险之劳,且不必短服扼腕,随便常服,均可从事,此诚武业中文雅事也。

○ 此体操,较别项体操不同。别项体操,有或尚劲力,或进柔软,或讲运气,以至刀矛技艺等等不一,皆非同此拳之妙用,故不能脱俗。

○ 此十二形之体操,关系全身精神,久疾者能愈,不起者能痊,又不仅于习拳已也。

○ 是编每一形各附一图,使十二形拳之原理及其性质,切实发明,用以达十二形之精神、能力、巧妙,因知各拳各式,总合而为一体,终非散式也。

○ 附图悉用电照,以免毫厘之失,学者按像模仿,实力作去,久则奇效必彰,而非纸上谈兵矣。上编形意混沌辟开天地五行学总纲 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1]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2]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3]保合太和[4],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一气者是也。[5]注释

[1]无极者……无所向意者也:是说,人在未练拳之先,要求无思无意,胸中浑然,思想意识处于寂静状态,即无所“向意”之情况。

[2]世人……概乎未有谙也:世人不知以后天返回先天的道理(即从无到有再从有返回无),只知顺行天地自然之道,内不知修,外不知养,蔽于物欲,致阴阳不调,身体衰弱,这是不明了养生之道的缘故。谙:明了,熟悉。

[3]惟圣人……复初归元:是说只有对事物极为通达的人,才能揣摩通透逆用的道理,能掌握阴阳、夺造化之功,扭转气机,引导中和之气,返回先天,复归于最初之本原。

[4]保合太和:意即保持会合阴阳二气,使阴阳调合,则事物无不和顺。

[5]总不外乎……一气者是也:接上面的意思,是说,要做到这些,不外乎用五行拳八卦拳中一气伸缩的道理,也就是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即一气,一气生阴阳,阴阳变化而不已。第一式[6]

起点面正,两手下垂,两足为九十度之式。此式是顺行天地自然之道,谓之无极形式也(图1)。图1 总纲无极图注释

[6]式:原文此处为“势”。原书“势”“式”混用,本书统一作“式”。后同,不另注。第一节 虚无含一气学

虚无者,○是也。含一气者是也。虚无生一气者,是逆运先天真一之气也。[7]但此气不是死的,便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8]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形意拳之基础也。将动而未动之时,心内空空洞洞,一气浑然,形迹未露,其理已具,故其形象太极一气[9]也。注释

[7]虚无者……先天真一之气也:虚无以○表示,含一气以表示,前者为无极,后者为太极。虚无生一气就是返回运用先天真一之气也。

[8]但此气……生机藏焉:此气不是静止的,而是灵活变化的,其中含有一点生发之气。

[9]太极一气:人在将动未动时,动的意思已生,行迹虽未露,但动的道理已具于内,这便是太极一气。第一式

起点半边向右,两手下垂,左足在前,靠右足里踝骨,为四十五度之式。内舌顶上腭,谷道上提,此式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逆运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阳所伤也(图2)。[10]图2 含一气图注释

[10]此式是揽阴阳……不为后天假阳所伤也:首先说明此式是由无极式转来的太极式。无极说明心内为虚无,太极则开始腹内有阴阳(先有一,相对则为二,二即阴阳),有阴阳就要生万物,此定式即表示将生未生,将动未动之静的情况。故此式要求练拳时掌握阴阳造化之权,扭转乾坤气运之机。此时度用先天之真阳,即前节所谓先天真一之气,亦即形意拳之基础,不为后天假阳(后天拙气拙力)所伤。第二节 太极学

太极者,属土也,在人五脏属脾,在形意拳中之横拳,内包四德。四德者即劈、崩、钻、炮之拳名也。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11]。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12]注释

[11]能感通诸事之应:能感应通达诸事之理。

[12]是故……一气之流行也:是说,人如能从内心中发出专诚对待一切事物,则一切事物都将变化其形质于外,是即内心与外形总是一气流行之理。第一式

起点身法,由静而动,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足后根[13]靠右足胫骨,为四十五度之式,如图是也。两肩松开往下垂劲,两肘紧靠胁。两手抱心,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指向前伸,平直在下;右手中指亦向前伸,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上,二指相合。头要往上顶,项要直竖。腰要往下塌劲,两胯里根,均平抽劲。两足后根均向外扭劲。两腿徐徐曲下[14],如图是也。两腿弯[15]曲要圆满,不可有死弯子。身子仍不可有一毫之歪斜,心中不可有一毫之努气。起点之时,心意如同人在平地立竿,将立定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亦无偏倚,谓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之谓内三合也。不如是,则始有一毫之差,而终有千里之谬也。故求学者,宜深索焉。

又云:式立定之时,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取名一气含四象也。《易》云: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鸡腿者,有独立之形也;龙身者,三折之式也;熊膀者,项直竖之劲也;虎抱头者,两手相抱有虎离穴之式也(图3)。图3 太极图注释

[13]后根:当为“后跟”。后同,不另注。

[14]曲:当为“屈”。后同,不另注。

[15]弯:原文为“湾”,据文意改作“弯”。后同,不另注。第三节 两仪学

两仪者,拳中动静起落伸缩往来之理也。吾人具有四体百骸,伸之而为阳,缩之而为阴也。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绵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心口为止,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心口。左足与左手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具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16],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大指食指梢。两肩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湾,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根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也。肩要催肘,肘要催手;腰要催胯,胯要催膝,膝要催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看阳而有阴,看阴而有阳,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之谓六合也。虽云六合,实则内外相合。虽云内外相合,实则阴阳相合也。阴阳相合,三体因此而生也(图4)。图4 两仪图注释

[16]此式练法,后来曾改为立掌,但非九十度,塌腕,虎口要圆,手向前推,后面劈拳皆为立掌,练时要注意。第四节 三体学

三体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在拳中为头手足是也。三体又各分三节:腰为根节在外为腰,在内为丹田;脊背为中节在外为脊背,在内为心;头为梢节在外为头,在内为泥丸;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三节之中各有三节也。此理乃合于洛书[17]之九数,《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18],此之谓也。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19]是也,亦即形意中拳之内劲也。世人不知形意拳中内劲为何物,皆于一身有形有象处猜想,或以为心中努力,或以为腹内运气,如此等类,不可枚举,皆是抛砖弄瓦,以假混真。故练拳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学者不可不深察也。以后演习操练,万法皆出于三体式,此式乃入道之门,形意拳中之总机关也(图5)。图5 三体图注释

[17]洛书: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洪范》两书来源的传说。《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儒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18]道自……重生万物张:语出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即道教养生功法的主要经典,与《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相同,故谓丹书云。道指宇宙本体,定名为一;一生二,即阴阳,亦即天地;二生三,即阴阳二气和冲气。冲气即阴阳相合之气,这才能生万物。

拳中本此意说无极生一气,一气生阴阳,拳中之阴阳变化则拳道成。伸缩往来皆阴阳之变化,变则无穷。

[19]金丹:此处金丹指虚无一气,即拳中的内劲,与道教所炼之金丹不同,在此是比喻内丹。第五节 演习之要义

形意拳演习之要,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钻落翻要分明。塌腰者,尾闾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也。缩肩者,两肩向回抽劲也。扣胸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提者,谷道内提也。横者,起也。顺者,落也。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起落也。勿论如何起落钻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胁,手不离心。此谓形意拳之要义是也。知此,则形意拳之要道得矣。第一章 劈拳学

劈拳者,属金,是一气之起落也。前四节三体重生万物张,三体总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总是上下内外合为一气。故其形象太极,是三体合一,是气之静也。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德。按其五行循环之数,是土生金也。故先练习劈拳。劈拳者,是气之起落上下运用之,有劈物之意,故于五行之理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属肺,在拳中即为劈。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体弱即必病生,而拳亦必不通矣。故学者不可不先务也。第一节 劈拳起点式

起点时(图6),先将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气海处俗名小腹,再由脐往上钻到口,手如同托下颏状,再与左足一齐往前起钻。手心朝上握拳往前钻,与足相齐,高不过眼,低不过口。左足往前垫步时,远近随乎人之高矮,只要身体前走不费力,为至善处。落时左足尖往外扭,扭至九十度为至善处,如图是也(图7)。此时裆[1]要内开,右手从右边拉到右胁,手心朝上握拳靠住。图6 三体式图7 劈拳注释

[1]裆:原文“”当作“裆”。后同,不另注。第二节 劈拳换掌式

再出时与右足齐去,右手出时,随出随翻。到前手时,右手心朝下,右手中指于左手食指根上出手,徐徐拉开,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后拉,手足齐落,仍与三体合一之式相同,是展开四平前后梢也。再往前进,与左式相同,左右进退落起形式,皆有行如槐虫,起如挑担之意。回身看地之远近勿拘。但勿论远近,须出去左手左足时再回身,取天左旋之义。身本右转,因劈拳属金,故取天左旋之义(图8)。图8 劈拳第三节 劈拳回身式

回身时,将左手左足一齐扭回,左足在后如图形是也(图9)。左手挽回在左胁心口边靠住,右手与右足并身回向后来,右手右足出式,仍如同三体合一之式。左手左足起式钻翻相同,左手左足出去,仍与往来练时左右出手起落相同。往来蹚[2]子多寡,须自己随便勿拘。若是人数多者,或十数人,或数百人,以至千万人,往来蹚子多寡,总按操练时预备的口令,教习所教,为定行止可也。图9 劈拳注释

[2]蹚:音tāng,此处指来往的次数,当作“趟”。第四节 劈拳收式

收式时,走到原起点处,回身仍还于起点三体式为止。惟右足要往前跟步,不可离前足太近。心沉沉稳住,提顶合口,鼻孔纳息仍如前,片时随便休息。休息时,提顶出纳亦如前(图10)。图10 劈拳

先贤云:休息时,眼不可低头下看,要微微仰头上看,只因眼上翻属阳,眼下视属阴故也。眼上翻能泄阴火,头目自清。眼下视属阴,阴火上撞,目红头晕,此之谓也。

又云:舌顶上腭,口内若生津液,务将咽下腹内,以免喉内干燥。后仿此,学者谨记。第二章 崩拳学

崩拳者,属木,是一气之伸缩,两手往来之理也。式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即为崩,所谓崩拳似箭,属木者是也。其拳顺则肝气舒,其拳谬则肝气伤,肝气伤则脾胃不和矣。其气不舒,则横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故学者,当细研究也。第一节 崩拳起点式

起点时(图11),左右手同时将拳紧紧握好,如螺丝形,将胳膊伸直,前左肘暗含着[1]往下垂劲,后右肘往后拉劲,亦要往下垂劲。两肩松开,两眼往前看左手食指中节。出右手时,左足极力往前进步,右手同时往前靠着胁与前拳上边,相离寸许出手,如箭直去。左手同时拉回,紧紧靠住左胁心口边,右足亦同时随后紧跟,到前足后边相离四五寸许为度。起落时,左右手俱齐勿论,左右手在前高低,总要与心口相齐(图12)。图11 三体式图12 崩拳注释

[1]着:原文“著”同“着”。后同,不另注。第二节 崩拳换手式

再起时,左足仍极力进步,左足仍在前,右足仍在后紧跟,相离四五寸许,与左式相同。左手起往前如右手直去,右手仍往后拉如左手,亦拉至右胁心口边。此形有对待错综交互之义,手数多寡,看地形之远近,自便勿拘。然勿论地之远近,总要出去右手停住,再回身(图13)。图13 崩拳第三节 崩拳回身式

回身时,将左足抅[2]回,亦同九十度之式,如图形是也。起时再将右手落下手心朝里,顺着身由脐往上钻到口,亦如托下颏状。回身右腿与右手同时往上起,高矮膝与肘相离二寸许。右足尖朝外,斜着极力往上仰,勿伸脚面。此时右手仍如劈拳式钻出停住,右足极力往前进,落下亦如九十度之形式,左手同时与右足齐起齐落。右手同时往回拉至心口为度。此时两手五指张开,仍如劈拳相撕之意。左足同时跟随在后边,足尖相对右足外胫骨,足后根欠起寸许,两腿如剪子股式。两眼仍看前手大指根食指梢。此形是狸猫倒上树之式也(图14)。图14 崩拳注释

[2]抅:音gōu,古同“拘”,勾拉。后同,不另注。第四节 崩拳

再往回走时,右足先往前垫步,与劈拳势步相同,两手仍攥拳如前。右手与左足同时前进仍如前。回身亦如前(图15)。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