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有效沟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21:48:07

点击下载

作者:范晟晟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分钟有效沟通

一分钟有效沟通试读:

前言

你想不想一张嘴就语惊四座?你想不想一开口就俘获他人的心?你想不想什么都不说,只靠简单的表情就赢得别人的好感?你想不想从一个平平凡凡的小老百姓变成一位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那么,请抽空学点儿沟通的技巧吧!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柯达之父乔治·伊斯曼也说:“人生的幸福就是人际关系的幸福,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国内的企业家将此概括为:“山高人为峰,沟通赢天下。”可见,沟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是我们立足于这个社会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的确,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交往已经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没有沟通,个人就难以生存;不会沟通,个人就难以发展。

为什么销售精英总能让人们高兴地掏钱购买他们推销的产品?为什么谈判高手总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为什么演讲大师总能获得听众的连连赞叹?因为他们都是沟通高手,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驰骋自如。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因为缺乏沟通的技巧,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总会显得束手束脚甚至举步维艰。是啊,面对陌生人时,我们常因不知聊什么话题而陷入尴尬;面对职场中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会因不谙沟通之道而让自己陷入各种危机中;在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因不知道怎样开口而失去一次次的机会;在与亲朋好友的日常接触中,我们总是因沟通不善而生出间隙和误解……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学习沟通的技巧,使我们的工作得心应手,生活美满幸福。

那么,沟通的技巧有哪些?它们很难掌握吗?幸运的是,已经有很多人就这个问题、在这个领域进行了长期的耕耘和探索,总结出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本书正是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人们的生存现状而编写的。它从沟通中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媒介艺术等角度进行阐述,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

如果说沟通是人类必修的交往技巧,那么《一分钟有效沟通》一书则是奉献给广大读者最超值的人际大礼包。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找到成功沟通的突破口,使你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的巅峰!

Part 01 妙语连珠放光彩,巧妙沟通赢人心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说得巧”“良言一句三冬暖”。人际交往的关键是会说话,说话不仅要体现出真诚,更要表现出说话的艺术。说话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说得好必然能有效地沟通,说得不好肯定无法打动别人。说到别人心窝里的话才能更容易打动别人,也会增加人际交往的魅力。

“老总”还是“老大”,称呼中的玄机

好的称呼会让人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明媚起来;不好的称呼会让人如鲠在喉,心情也会随之黯然。

人际交往中,称呼是一个重要的细节,恰当地称呼别人,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交谈中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莫名其妙地就把人得罪了。

陈先生到广州出差,和朋友去一家餐厅吃饭,因为习惯,他随口喊道:“小妹,给我们拿点儿纸巾。”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服务员迟迟不动,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着他。陈先生以为服务员没有听见,又高声叫了一下,谁知服务员干脆走开,再也不答理他了。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他才得知“小妹”这个称呼在广州很敏感,特别是对一些外来打工的女孩来说,带有鄙视意味,难怪陈先生称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既然称呼如此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一定要注意,避免信口开河。

在一家大型商场里,一位女顾客正在选购上衣。导购员不厌其烦、笑容满面地让她试穿了几件后,她终于挑中了一件,决定购买。导购员将开好的付款单递给她,笑吟吟地说了句:“阿姨,你的裙子真好看,在哪里买的?”结果女顾客眼睛一斜,说:“你叫谁阿姨?”说完转身就离开了。这个导购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都很高,但是,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称呼,一单生意就这样毁了。

对现代人来说,年龄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女性,最忌讳别人说自己老。那位女顾客的实际年龄或许真称得上是导购员的阿姨,但是,直接喊出来还是会让她觉得刺耳,索性连挑好的衣服也不要了。所以,对不认识的长者,一定要注意称谓。尽可能地为对方考虑,让对方耳根舒服,这样,交流才会很顺畅。

在工作场合,称呼就更显得重要。对同事而言,最好不要直呼其名,也不要过分亲昵,更不要擅自做主替人家起绰号。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分不同的场合。私下里,可以对女性上级称呼“姐”,男性上级称呼“哥”,甚至称呼“老大”,这样会显得亲切,便于双方坦率地沟通,还能增进感情,一般性情友善的领导都会喜欢这种称呼。但是,在正式场合中,一定要用正式称呼,否则就会给你带来不利影响。

张力大学刚毕业,在一家公司市场部任职。他的部门负责人是徐总监,张力平时有事去请示的时候都称呼总监为“老大”。一天,老板来部门视察,并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当轮到张力发言的时候,张力习惯性地又称呼总监为“老大”,这让老板和总监当时的脸色很难看。当老板视察完后,总监便不再给张力好脸色看。自此以后,虽然张力表现不错,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公司的重用。原来,公司老板一直怀疑徐总监的能力太强会对自己有威胁,而张力在正式场合对总监的称呼让老板和总监都不满意,所以,张力受到冷落也是必然的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称呼也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巧妙地称呼他人,不仅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让自己在沟通中游刃有余。我们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避免因称呼不当带来负面影响。

妙用修辞,语出惊人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说话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合适的修辞增加辞令和文采,那么一定会给沟通带来一片新天地。

修辞是一种高超的表达技巧,恰当地运用修辞,会增加语言的魅力,收到独特的效果。

1920年的一次会议上,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作了工作报告。他的报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赢得了大家的信赖。有些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的农民认真地向加里宁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是工人更珍贵还是农民更珍贵呢?”加里宁听出了农民的顾虑,便微笑着提高嗓音反问道:“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呢,是左腿还是右腿?”农民们听了以后都欢呼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加里宁以左右腿的“珍贵对比”来比喻“工农联盟”,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工农联盟的本质,既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又避免了小人钻空子。试想一下,如果加里宁用左右手作对比,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因为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习惯用右手,而左右腿的作用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由此可见,在沟通中,一个恰到好处的修辞,既容易让人理解,又容易化解麻烦。

妙用修辞,能让自己的意思得到更艺术的表达。修辞的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强大的,善于运用修辞的人,其语言自有无穷的魅力。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主要的艺术形象,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成为我国小说人物的经典代表。她的一颦一笑吸引人,她的语言更吸引人。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运用修辞的。

第三十四回中宝钗因薛蟠的事情流泪,到房里整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碰巧遇见林黛玉一个人站在花荫之下,问她哪里去。薛宝钗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她无精打采地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黛玉用“哭出两缸眼泪”夸张地形容宝钗的伤心程度,也暗含了奚落、讽刺的意味。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言语往往有些“尖酸刻薄”,这体现了她性格中率直的一面。

擅用修辞,不但对沟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内涵。很多人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一下修辞的艺术。

小春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周末,他去姐姐家玩,正好碰上姐姐的同学小红来访。在姐姐做饭的时候,小春和小红交谈了起来。小春的个性很开朗,而小红比较含蓄,所以小春说得很多。当小春说到自己读大学的地方是“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是半年”时,小红忍不住大笑起来。她认为小春的表达能力很好,而自己工作的公司正需要一个主持人才,于是便把小春介绍过去。小春果然不负众望,做得非常出色。

用好修辞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在沟通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精良的武器,让自己迅速吸引别人的注意,赢得别人的好感。

幽默,交谈的最高境界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它既彰显了说者的聪明才智,又让听者开心愉快。它是交谈的最高境界,是最有效的沟通手段。掌握了幽默,也就掌握了一门伟大的艺术!

词典里将幽默定义为“幽默感、诙谐”和“引起愉悦、大笑的东西”,幽默是能给人带来快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英、美等国家将幽默感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良好修养的表现。如果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被说成“没有幽默感”,那无异于说他“三等残疾”“文盲”,甚至“无知”。难怪有人认为:“对一个男人而言,他宁愿承认自己犯了叛国罪、谋杀罪、纵火罪、装了假牙或者戴了假发等,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缺乏幽默感。”由此可见人们对幽默的看重。以下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某个异国餐厅,几位食客对一杯啤酒中的苍蝇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英国人以一贯的绅士风度吩咐侍者:“请帮我换一杯啤酒!”

日本人则叫来了餐厅经理,并训斥他说:“你们这样还能做生意吗?我下次一定不会来了。”

中国人则默默地把意见写进餐厅的意见簿。

沙特阿拉伯人把侍者叫来,然后把啤酒递给他说:“我请你喝下这杯酒。”

美国人看着眼前的情景,对侍者微笑着说:“我建议你们以后把啤酒和苍蝇分开放,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混合,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幽默不仅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欢笑,还能巧妙地化解尴尬。幽默是交际场合的润滑剂,不但能给别人一个台阶,而且会显示出自己的大度。

有一天,萧伯纳在街上走的时候,突然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冒失鬼撞倒在地,他爬了起来,看到自己并没有受伤,只是衣服被刮破了一点儿。骑车的人看到这个情形也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急忙道歉。萧伯纳充满惋惜地说:“先生,你的运气不佳,如果你这次不小心把我撞死了,那么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还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病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根治你的脊椎病,可以从你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块骨头来代替那块坏了的脊椎骨,这样就不用那么麻烦地吃药了。只需要一个手术而已,但是这个手术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种手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所以相对而言有些难度,而且手术的过程中你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因为这个手术史无前例,所以在收费上我们也要高点儿,不会等同于一般的手术。”

萧伯纳听了医生的介绍后,淡淡地一笑说:“好呀!不过请告诉我,你们打算付给我多少手术试验费?”

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被萧伯纳的一句话极其巧妙地处理了,避免了不愉快的争执。这就是幽默所带来的效果!

幽默与智慧同行,交际场合中具有幽默感的人会让人感觉聪明灵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实生活中,懂得运用幽默的人往往会更有魅力,同时也能让复杂棘手的事情迎刃而解。

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别人接受自己。如果不能够给别人惊喜或者意外,那么想让别人记住自己恐怕很难。而幽默是打开别人心房的一把钥匙,也是交际场合的一种常用手法,懂得幽默的人必然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让我们成功地驾驭幽默,达到交谈的最高境界吧。

俗谚俚语,入木三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闪亮”的语句让我们感到“惊艳”。它们经过岁月的打磨,不断地沉淀,像一壶老酒,越发耐人寻味。

俗谚、俚语,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们精辟简练,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果我们能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它们,就会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刘欣是某跨国公司的公关总监,她每天除了要应对众多的客户之外,还要管理公关部的职员。有一次公司开产品交流会,公关部从别的部门借调来了小王,虽然之前彼此之间有过合作,但要想合作默契还需要磨合。

一天早上,刘欣刚进办公室就看见小王在埋怨客户刁难,言语间充满了懊丧。原来因为小王的失误造成了客户的误解。刘欣像往常一样整理自己的桌子,然后,她故意路过小王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猴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何必为一次失误耿耿于怀呢?你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尽快获得客户的谅解,而不是在这懊悔和抱怨。”小王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从那以后,小王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和刘欣作好配合,把产品交流会搞得非常成功。刘欣本人也赢得了下属们的尊敬。

刘欣运用形象生动的俚语鼓舞了小王,让小王摆脱了负面情绪,从而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现实生活中,职场的管理者大都会积极地参加各种行业培训,以补充自己的知识,但是,他们往往忽视这些身边的智慧。如果领导在鼓励下属的时候多用些谚语、俚语,一定能很快化解对方的不满、尴尬等,从而营造出轻松的工作氛围。

运用俗谚、俚语是对文化的一种继承。如果我们在交流时多运用此技巧,必会让语言入木三分,从而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这些语句虽然不华丽,但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带来真诚的回应。

恰当恭维,多谈对方得意的事

恭维是一种神奇的魔法,它能让人身心愉悦,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陶醉……

恭维是一种巧妙的交流手段,但恭维一定要真诚,否则就会马屁拍到马蹄上,适得其反。多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谈起,就是一种真诚的恭维。这样既能体现对对方的了解,也能满足对方期望被赞美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面对初次见面的朋友,如果能借势恭维,必然会带来好的效果。

杨经理是某公司人事部门的主管,他在给新来的员工讲授沟通经验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懂得赞美别人,尽量谈及别人的优势或者感觉自豪的事情,这样能快速打开别人的心门,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这一条沟通秘诀是杨经理的经验之谈。

因为业务关系,杨经理经常接触台湾商人。有一位台湾女经理,人漂亮而且能干,但是平日里傲慢无礼,跟人说话时习惯眼睛往上看。一次,杨经理想向她了解点儿事情,看到她那傲慢的样子,决定换一种方式与她沟通。

因为当时大家一起去参加一个展会,所以杨经理主动走上前去跟那位女台商打招呼,相互交换名片后,杨经理说:“林小姐的名字真好听,里面大有学问。”

女经理有点儿惊讶地说:“我的名字有什么好的,叫林静玉的人多的是。”

杨经理笑着说:“你看你这么漂亮,跟林黛玉就差一个字,但是你比她活泼多了,而且你长得跟大明星林青霞有几分相似,但是你要比林青霞文静很多。更为可贵的是你比较有能力,是我们中间的佼佼者。”

女经理平日里自视清高的原因就是得意于自己的美貌和能力,而杨经理的话“切中要害”,自己得意的事情被人夸奖,自然喜形于色。她很快就和杨经理成了好朋友,他们成功地合作了许多项目。

在交谈中不经意谈起对方得意或者在意的事情是一把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恰当的恭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因为人们大都喜欢被人赞美。

在销售中,如果技巧得当,很有可能会促成买卖。

某服装店的老板善于洞察客户心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到了店里,他都会让顾客买到合适的衣服满意离去。

一天,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子来到店里,试穿了好几件衣服,都不太合适。老板在旁边观察了半天,就在女子准备离开的时候,他走了过去:“姑娘身材这么好,试衣服的时候挺胸抬头会更有气质,你这样高挑的身材真可以去当模特了。”原来他发现女子找不到合适的衣服不是因为店里的衣服不好,而是她在试穿衣服的时候习惯弓着腰,再加上不自信,没能体现出衣服的效果。年轻女子听了老板的话非常高兴,因为她一向以自己的身高而自豪。于是,她听从老板的建议,挺直了身子,穿着衣服重新走到了试衣镜前。这时镜中的女子气质优雅、大方、端庄,那些刚才还觉得不合适的衣服仿佛一下子变了样——穿起来都很合身,尽显曼妙的身材。

看到女子脸上露出的笑容,老板又趁热打铁地说:“我的眼光不错吧,你看你现在的样子,跟模特没有什么区别,自信方能体现出美丽。”

年轻女子愉快地说道:“刚才试穿的几件衣服我都要了,我觉得它们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

真诚、适时地恭维别人,不但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且更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所以,要尽可能地睁大自己的双眼,发现对方“闪光”的地方,进行恰当的恭维,坚持这样做下去,一定会收获一片蔚蓝的天空。

自嘲,既博取同情又活跃气氛

自嘲是一种智慧,承载着敏锐和自信;自嘲是一种气度,显示着潇洒和从容;自嘲是一种骨气,象征着永远不被打倒的坚定情怀!“自嘲”就是用嘲讽的语言和口气戏弄、贬低或嘲笑自己。自嘲并非真正的自我轻视,而是为了调节气氛,因此,自嘲是交际场合不可或缺的技巧。

有人说不懂得自嘲的幽默家不是真正的幽默家。美国有句话说:“能笑自己的人,才有权利开他人玩笑。”自嘲有时候可以活跃氛围,可以博得他人的同情或者认可。

某著名女演员,身宽体胖,经常拿自己的体形开玩笑:“我不敢穿上白色游泳衣在海边游泳,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定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一句自嘲,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品位,大家反而觉得这位胖女士有可爱的性格和豁达的心胸。

通过嘲笑自己的缺陷、缺点、遭遇等,可以使自己轻松地摆脱困境,为自己解围。自嘲是一种淡定而宽厚的心态。自嘲的人不但能够化解外界环境带给自己的压力,而且能在自嘲中放松自己的情绪,在博得他人一笑的时候,也博取了他人的同情。自嘲在生活与交际中的作用妙不可言。

首先,自嘲能化解心中的郁闷。人们在社会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或者会听到一些不合理的评价,在不适宜直接表达抗议和气愤时就可以用自嘲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吐出来,这样自己会好受很多。

有个大龄青年,相亲几次都以失败告终。邻居们看他几次相亲都不成,便有人说他眼光太高,太挑剔。他听到这样的言论只是笑了笑说:“你们看看我的样子,要相貌没有相貌,要个头儿没个头儿,家境也比较悲惨,还在贫穷中奋斗呢,我哪敢挑剔呀!”

这个回答既是自嘲,同时也是解释,指出了自己相亲失败的原因,从而达到了为自己辩解的目的。这样的自嘲比抗议和反击管用多了,既没有得罪别人,也体现了自己的大方。

其次,自嘲能使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交际中的人们很容易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个时候就要向自嘲求助。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有一次去拜见总统杜鲁门。会见中,嗜烟如命的麦克阿瑟不由自主地拿出烟斗,装上烟丝,将烟斗叼在嘴里。在取出火柴准备点着烟斗时,他突然意识到杜鲁门已经停止了讲话,在盯着自己,于是停了下来,转过头说道:“我想你不会介意我抽烟吧?”杜鲁门意识到这个时候说自己介意,会显得粗鲁和霸道,会让两人都难堪,但如果违心地说不介意,又跟自己刚才的行为表现不符。杜鲁门想了想说:“没有关系,你抽吧,人们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多。”

难堪的事情没有发生,他语带双关的自嘲,借人们对他的政治攻击化解了尴尬的局面,既保护了麦克阿瑟的自尊心,也体现出了自己的大度,显示出高超的交际技巧。

再次,自嘲还能打破僵局。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此时可以用自嘲打破僵局。

有个女作家因为写作太累,在开会时竟然睡着了,鼾声大起,逗得与会者哈哈大笑。她醒来发觉大家都在笑自己。一位同仁说:“身为一个女人,你居然能打出这么有水平的‘呼噜’!”她立即接茬儿说:“这可是我的祖传秘方,高水平的还没有发挥出来呢。”于是,她的尴尬在大家的哄笑声中消弭于无形。

总而言之,自嘲是沟通中的秘密武器,有时甚至能扭转乾坤,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聪明的你不妨一试。

谈话中的“温水煮青蛙”效应

细声慢语犹如春雨,丝丝渗入别人的心田;态度和蔼仿若旭日东升,慢慢照亮对方的身心!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扔到热水里,青蛙马上就能跳出来。但如果水一开始是凉的,慢慢对水进行加热,青蛙就会在里面游得优哉游哉,即使温水它也不在乎,等到感到水热得难以忍受时,青蛙再想跳出来已经来不及了。试验结果表明,缓慢的改变因不易被察觉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交际中要想改变别人,也要巧妙利用“温水煮青蛙”效应,一步步地渗入别人的思想,这样通常容易让对方接受。

纽约格里利奇储蓄银行里有个叫詹姆士·艾巴森的出纳员。一天,他接待了一个客户,根据银行规定,所有客户在办理业务之前都要填一份表格。客户认真地填好了表格,但是拒绝提供两个以上直系亲属的信息。

如果银行的新职员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客户亲属信息必须提供,因为银行有理由拒绝不配合的客户。但詹姆士·艾巴森没有那样做,他知道自己那样做虽然遵守了银行的规章制度,但也会因此而失去一个客户。

詹姆士·艾巴森看了客户的表格,对他说:“先生,打扰一下,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是否方便。”客户看了看他,然后点了点头。詹姆士·艾巴森说:“请恕我冒昧,万一您存在我们银行的钱出了问题,而我们一时联系不上您,或者您不方便亲自前来,您愿不愿意让您的亲人帮我们联系您或者代替您本人来处理突发状况?”

客户考虑了一下,说道:“我愿意。”

詹姆士·艾巴森接着说:“还有,万一您突然发生意外,我是说万一,您愿不愿意让您的亲人们来取出您的这一大笔存款?”客户又点了点头。

詹姆士·艾巴森微笑着说:“那么您需要提供详细的亲属信息,把这张表格填完整。”

客户听了点头答应,按照银行要求填好了自己的亲属关系。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棘手的事情——进一步就会让别人难堪,退一步也会让自己为难。这时候,想要说服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首先要解除他的戒备心理。聪明的人会慢慢地深入别人的心里,让别人接受自己,进而改变主意。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战略物资紧缺,负责为政府供应精细货物的美国国家银器公司任务很重,但公司的人员不断流失。总经理巴林非常着急,他找到人事总管询问情况:“最近公司怎么人员流动那么大?”总管解释说:“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人往高处走,他们只是想要找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巴林对总管的解释并不满意,他同时了解到,工厂还有数百名工人等着领完这个月的工资就离开。为了挽救工厂的生产,巴林决定找工人们谈一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天下班后,巴林把管理工人的主管们都打发走了,跟工人们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交流。他这才明白,工人陆续离开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工资低,还因为公司有很多地方管理不当。工人们每天的劳动时间都是超负荷的,而且有时要连续几天晚上加夜班,伙食也不是很好,所以工人们希望找个更好的工作。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巴林向工人们承诺,会尽快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改善他们的伙食及待遇。巴林还借势讲到了国家的为难之处,也分析了当前战争形势下就业艰难的情况,令很多工人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巴林后来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说:“我觉得不能直接说我离不开他们,我要让他们明白我的努力的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处境,这样他们才会慢慢地接受我的建议。”

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很不容易,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最佳的方式就是从对方容易接受的一点开始,慢慢说服对方。“温水煮青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交际场合运用好这个原理必能如鱼得水,增加自己的制胜砝码。

适当煽情,引起对方共鸣

煽情是一双动人的手,轻轻弹奏出优美的旋律。那旋律悠扬婉转,如泣如诉,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煽情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装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很多时候看似很僵的局面,如果运用煽情,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4岁对一个年轻的姑娘而言,是一个美好的时期,但是对康妮而言却是悲剧人生的开始。这天,康妮走在大街上,被一辆突如其来的大卡车撞倒在地。当时因为突然冲出一辆车,卡车司机情急之下紧急刹车,卡车由于刹车太急而绕了个圈儿,将路过此地的康妮卷进了卡车轮,把她的四肢和骨盆全碾碎了。

康妮出事后,请詹妮芙做自己的代理律师。詹妮芙接手案子后进行了调查,她发现肇事车辆存在质量问题。这个型号的汽车在近五年内出车祸的次数高达50次,而且每次车祸都是因为紧急刹车时车子会在后部打转不能停下来造成的。随后,詹妮芙又弄到该公司卡车生产方面的全部技术资料,作好了打官司的充分准备。

汽车公司的代理律师提出要庭外和解,并交给詹妮芙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当作是对康妮的赔偿。詹妮芙当即拒绝了汽车公司的建议和支票,并对律师说:“你的赔偿距离我们的期望值太远,我们需要500万美元的赔偿。”双方僵持不下,只能再次走上法庭。

汽车公司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作了精彩的辩护:他开始对康妮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然后指出事故跟汽车质量无关,而是康妮自己滑倒的结果,所以这起事故跟汽车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最后,他还说詹妮芙500万美元的要求是敲诈,法庭上的人们纷纷点头。

詹妮芙无疑看到了人们的反应,但她并不慌张,她说:“康妮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庭,我作为她的代理律师代表她在庭上辩护,但是在我辩护之前,我请陪审员和在座的各位看一段录像。”詹妮芙拿出一卷录像带交给陪审团的成员,录像当庭播放,人们看到了康妮真实的生活状况:一个漂亮的金发姑娘,没有了腿和手,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洗澡、吃饭都需要别人照顾,大小便也像婴儿一样需要别人帮忙。看到康妮的悲惨状况,很多人流出了眼泪,有人甚至哭出了声。詹妮芙借机说道:“对一个24岁的姑娘而言,没有腿和手,即使给她500万美元又能怎样?她没有脚穿漂亮的鞋子,没有手戴戒指,即使有高级轿车和豪华别墅,会有人邀请她参加舞会吗?即使再多的钱也换不来她的快乐。”

詹妮芙接着对陪审员说:“请恕我冒昧,我想请问在座的诸位,如果有人给你们500万美元,你们愿意交换自己的手和脚吗?”法庭鸦雀无声,很多人都在默默流泪,接着就听见有人放声大哭,有人开口大骂……陪审团递给法官一张字条,请求法庭给予合理的判决。字条上面写着:“请问法庭是否允许判给康妮的赔偿费超过律师提出的请求?”

接着,法庭公布了审判结果:支持陪审团的意见,康妮应该得到600万美元的赔偿。

这笔赔偿成为纽约有史以来因为人体伤害而得到的最高赔偿金。

詹妮芙顺利争取到康妮的赔偿金的关键就在于她懂得使用煽情的方法,通过展示康妮的悲惨生活,打动了陪审团和法官,成功地争取到了想要的结果。

在沟通中,如果能用煽情的办法打动对方,带给对方真实的感受,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就一定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Part 02 运用博弈巧争锋,论辩有理无人敌

沟通需要智慧。在沟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灵活运用逻辑和论断,可以巧妙地把握论辩的方向和节奏,从而使自己始终保持主动,在论辩中取得胜利!

先发制人,占据主动

战争讲究掌握主动权,谈判同理。因为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往往就能够引导整个谈话的过程!

古语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快人一语,往往就能抢占先机,赢得谈话的主动权。这一策略运用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72年12月,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正在进行一场关于费用的谈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会议上首先表示,英国在欧洲共同体中负担的费用过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因此要求将英国负担的费用每年减少10亿英镑。这个要求高得惊人,各国首脑们都目瞪口呆。半晌过后,首脑们提议只能削减2.5亿英镑,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数字能够解决问题。可是,“铁娘子”决心为英国争取更大的利益,始终坚持原有的立场,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一方的提案是每年削减10亿英镑,而另一方只同意削减2.5亿英镑,差距太大,双方一时难以协调。

其实,这一切早在撒切尔夫人的预料之中。她的真实目标也并不是10亿英镑,因为她自己也清楚这是一个太高的数字,如果能够削减3亿英镑她就可以接受了。但她的策略是先发制人,通过提出一个高价来改变各国首脑的预期目标。经过多方协商,欧洲共同体最后同意英国的费用每年削减4亿英镑。

由此可见,在谈判中先发制人,往往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轻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业谈判中,先发制人这一策略同样有效。

小王是一家家具公司的采购人员,一次,他去见一位木材经销商商谈购买一批木料。到达约定地点后,小王先大致说了目前市场上关于这种木料的信息和数据,然后又简单介绍了自己公司的期望。小王的侃侃而谈一下子就把木材经销商镇住了,他没想到小王竟然如此内行,对木材市场这么了解。他本想耍耍“大牌”,提提价,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了。看到对方处于被动地位,小王又乘胜追击,终于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跟木材经销商签订了合同。

小王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地了解了木材市场的实际情况。当他真诚合理地把现实情况分析一遍后,很容易就掌控了主导权,然后,他便可以底气十足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所以,先发制人离不开做功课,只有作好准备,才能让自己的说法有理有据,立于不败之地。

避实就虚,巧妙化解锋芒

有时,言语的狂风,常常会伴着飞沙走石,狂烈地向我们奔来。我们要处乱不惊,敏锐地避开沙石的袭击,巧妙地迎接风的来临!

与别人谈话时,有时难免会遇到被质疑或被刁难的情况,选择避实就虚,往往可以带来转机。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时美国媒体开始关注同样拥有原子弹技术的苏联。苏联到底有多少颗原子弹成为美国新闻媒体的焦点话题。因此,当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美国访问时,美国记者迫不及待地问道:“部长先生,请问苏联现在有多少颗原子弹?”这一问题明显涉及了国家机密。虽然莫洛托夫有些不快,但是为了避免其他记者在这一问题上纠缠不清,他回答道:“足够!”

这一巧妙的回答,既避开了问题的话锋,保守了国家机密,又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并且还显示了苏联国力的强盛,可谓一箭三雕。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挑衅,如果不想把双方的关系搞僵,不想把场面搞得太尴尬,避实就虚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王立是某县公安局的侦探科科长,他手下有个姓顾的副科长,自恃有背景和学历,有些不把王立放在眼里。

一次开会时,顾副科长装作不经意地说起:“唉,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我从国防大学毕业已经7年了,一直没有回去看看。哎,王科长,你毕业后回过你的大学吗?”王立是部队转业干部,根本没有读过大学,他知道顾副科长这样说是想让自己难堪。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我自从来到这里工作就没有离开过,因为实在是任务重、责任大,还要管理手下这一批人,我都恨不得学会分身术呢!这不,上级又派下一项任务,我看,这次需要你多出力啦,你的学历这么高,应该没有问题吧!”

顾副科长想让王立当众出丑的愿望落空不说,还被迫接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真是有苦难言!

遇到这种情况时,避实就虚,不但能让自己摆脱困境,变主动为被动,还可以将问题的重点转移,从而达到回击对方的目的。

民国时期,东北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对付日本人很有一套,所以日本人对他又恨又怕。

有一次,张作霖应邀参加一个宴席时,几个在场的日本人知道张作霖出身土匪是个粗人,对字画之类是一窍不通,于是故意刁难他,请他即席作一幅字画赠给他们。

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却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些日本人是不怀好意的,目的是想让他当众出丑。然而张作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只见他走到桌前,大笔一挥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虚”字,然后落款“张作霖手黑”。

这让在场的客人们都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能理解其意,几个日本人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时,张作霖的秘书立刻反应过来,他连忙在张作霖耳边低声提醒道:“大帅,您的‘墨’字下边少写了一个‘土’。‘手墨’写成了‘手黑’。”

这时在场的很多了解张作霖的中国客人也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正当大家为张作霖如何收场而担心时,只见他拍了拍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说:“你以为我不晓得这个‘墨’字下面还有个‘土’字吗?我这是故意少写的,因为这是日本想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

这一番话,立刻博得了满堂喝彩,众人纷纷拍手叫好。几个日本人不但没有达到让张作霖出丑的目的反而被张作霖羞辱了一番,最后只得灰溜溜地离去。

当我们面临困境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做到处变不惊。必要的时候,选择避实就虚。这样,就可以避开正面的攻击,达到全身而退或者击败对方的目的。

用机智化解别人的刁难

带刺的言语犹如烫手的山芋,让人难以触碰。如果我们把角度进行转移,巧妙地给对方一个回应,就能够不动声色地摆脱困境。

美国上将巴顿将军说过,在战争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击,沟通也是一样。很多人在遇到对方的故意刁难时,往往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会因一时的恼怒而说出不得体的气话。这样不仅有损自己的颜面,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冷静下来,机智地进行反击。周恩来总理就是利用自己雄辩的口才和快速的思维,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他在外交舞台上的风采!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个外交场合上,一个西方记者故意刁难周总理,他提问道:“总理先生,请问贵国现在还有没有妓女?”在场的人听到这个问题后,都感到奇怪:“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所有人都很关注周总理如何应对如此刁钻的问题。可周总理却很淡然地用肯定的语气说:“有!”此语一出,全场哗然,人们议论纷纷。周总理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台湾省。”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为总理的绝妙回答而喝彩。

周总理的回答既揭穿了对方意欲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完整,赢得了人们的欣赏和赞叹!

在一个美国官方代表团访华时,一名美国官员傲慢地说:“中国人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周围的人听后都大吃一惊。周总理却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总理的反击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同时还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作真正的智慧,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时,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抓住这个小问题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更好一些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这支钢笔说来话长,它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本来觉得无功不受禄,就拒收。但是,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也是,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使用美国进口的钢笔,但是到头来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苦也只好往肚子里咽了。

妙用激将法改变对方立场

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遣将不如激将”,一激之下,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孟子说:“一怒而天下定。”将激将法用到沟通中,如果运用得巧妙,往往可以让人改变原来的立场,化解分歧,达到目的。

诸葛亮就是用激将法来说服周瑜和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抗击曹操的。当时曹操正率领大军南下,刘备根本无法与曹军抗衡,于是派出诸葛亮去东吴游说,希望得到东吴的帮助。

周瑜掌管着东吴兵马大权,诸葛亮深知要想得到东吴的帮助,首先要说服周瑜。但是周瑜和东吴方面都不想跟曹操发生战争,所以,诸葛亮打算用计谋说服周瑜。

在鲁肃的陪同下,诸葛亮见到了周瑜。周瑜听鲁肃汇报完当前的军事情况后,说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如此回答,也是为了试探诸葛亮的反应,想摸清诸葛亮来东吴的真实意图。

诸葛亮十分清楚周瑜的目的,他笑了笑说:“东吴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你们只要把大乔、小乔两位美女献给曹操,曹操的百万军队自然就会无条件撤退。”接着,诸葛亮又高声朗诵起曹植写的《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朗诵完《铜雀台赋》之后,诸葛亮解释道:“这首赋是曹操在漳河修建铜雀台时,他的儿子曹植为了赞美父亲而作。这首赋的意思是说:在漳河如此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这座金殿玉楼,可谓是美之至极,一定要将东吴的大乔、小乔两位美女藏于此地。我想,对吴国来说,牺牲大乔、小乔来换取国家平安,就像是将两片叶子从大树上摘下来一样。所以,你们不妨将大乔和小乔送到曹营,这样,根本不用将军操心就能将问题解决了。”

周瑜听到诸葛亮的话后,勃然大怒,他将酒杯狠狠地掷在地上,大声骂道:“曹操这老贼,实在是欺人太甚!”随后,诸葛亮趁机向周瑜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更加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第二天,周瑜便向孙权请战说:“主公只要授予臣精兵数万来攻打夏口,臣必定能大破曹军。”由此,诸葛亮成功地联合了吴国。

需要注意的是,激将法并不是简单的讽刺或者挖苦对方,而是要“别有用心”地使用刺激性语言来激发对方的斗志和勇气,从而达到激将的目的。

陈川是某初中二年级(1)班的班主任。他班里的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少年,让他们课间安静地在教室看看书,真是件难事。

只要一下课,一部分学生立即冲出教室,在走廊上追逐、打闹,惹得许多人心生不满。

在这群爱追逐疯打的“团体”中,有一个学生特别突出,名叫小欢。小欢特别活跃,除学习以外,其他的事情他都喜欢。只要下课铃一响,他就第一个冲出教室,先在走廊上跑一圈儿,再围着教室跑一圈儿。为了让他的学习成绩尽快赶上来,陈川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不佳。

有一天,小欢又犯错误了,陈川把他叫到办公室,说:“通过老师对你的观察,认为你永远不可能在课间安静地坐在教室,更别说学习了。”小欢沉默了片刻,说:“老师,我觉得我能做到。”陈川又说:“我对你的话没信心,因为教育了你这么多次,你一点儿没听进老师的话!若你真能做到,每天给你加操行分2分。”小欢听后立即兴奋起来,并说:“老师,你等着瞧,我一定要做到!”

第二天,陈川下课之后,立即站在教室门口观察小欢,只见小欢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什么也没做,眼睛却在四处搜寻老师。

这样坚持到了第三天,小欢坐不住了,开始在教室走动。见此情景,陈川把他叫回座位,告诉他可以在下课时看有益的课外书。接下来的几天,小欢都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陈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后来,小欢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陈川利用激将法激发了小欢的上进心,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使用激将法时,首先要注意自然巧妙地进行引导,切记不可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其次,还要看对方的个性和当时所处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激将法,所以激将法不可滥用。最后,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操之过急则无法达到激将的目的。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连接处无缝隙,这样才能盛水不漏。把话说到滴水不漏,是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为人生增光添彩。

有些人喜欢侃侃而谈,但是他的话往往有漏洞,经不起别人的推敲。要想达到让人信服的地步,就必须做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李肇星在担任中国驻美大使期间,有一次应俄亥俄州大学的邀请去学校进行演讲。演讲过程中,突然有一位美国老妇人举手提问,她质问道:“大使先生,我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要‘侵略’西藏呢?”这个问题让李肇星非常气愤,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怎么能说中国“侵略”西藏呢?但是他想到很多美国人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便压制住了愤怒,他决定趁这天参加活动的人多,好好教育一下这些不明真相的美国人。

李肇星并没有直接反击,而是笑着问道:“请问这位夫人,您是哪里人啊?”老妇人回答道:“我来自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李肇星接着对她说道:“据我所知,得克萨斯州是在1845年才被纳入美国的版图,距今也不过一百多年。而西藏早在七百多年前,就已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怎么能说中国‘侵略’西藏呢?您看,就像您的胳膊一样,它本来就是你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难道您能说您的胳膊被身体侵略了吗?”

老太太听了李肇星的回答后,连声说道:“谢谢您,大使先生!是您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历史的真相,太感谢您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要想做到滴水不漏,就必须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有依据。《红楼梦》中的王熙风同样是一个有着过人的讲话艺术的“巧妇”。

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第一句话中,“天下”“真”“这样”就把黛玉夸得很好了,然后,她再加上两句“我今儿才算见了”和“通身的气派”,更是将黛玉的容貌捧到天上去了,林黛玉听了这样的话,无疑会非常开心!

而暗地里,王熙凤的这番话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贾母是贾府中最有权威的人物,王熙凤的权势多半来源于贾母的宠信,所以王熙凤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我们都知道:贾母一再执意要把外孙女接进贾府,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王熙凤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

王熙凤极尽夸赞之能事,表面赞扬黛玉之美貌,实则讨贾母之欢心而不着一丝痕迹,可谓妙极!

接着,她又说“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暗地里称赞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个真正嫡亲的孙女的容貌也美丽绝伦,所以迎春、探春、惜春也非常开心,而她们的母亲王夫人、邢夫人、尤氏也必定开心。并且,王熙凤又间接地告诉了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亲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能不受用?而对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呢!

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哀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王熙凤短短的几十个字做尽了人情,好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真可谓:言为“心”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将话说到滴水不漏,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相信经过个人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一定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将计就计,变被动为主动

“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别人的刁难,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利用对方逻辑上的漏洞,让别人左右为难,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1978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向记者团介绍苏美两国关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情况。这时,有记者问基辛格:“请问先生,美国有多少导弹潜艇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此事明显涉及了国防机密,是绝对不应该说出来的,但是怎么拒绝呢?基辛格灵机一动,机智地答道:“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但导弹潜艇的数目我是知道的,但不知这个数字是否保密?”那位记者急于知道答案,连忙答道:“这个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听到后,马上说:“既然不是保密的,那你说是多少呢?”记者听到这里,哑口无言,再也不能追问下去了。

基辛格运用的就是一个两难推理:如果潜艇数字是保密的,那么我便不能说出;如果潜艇数字不是保密的,那么大家都会知道,我自然不必说出。所以,不管潜艇数字是不是保密的,我都可以不用说出!

两难推理的关键在于找到对方逻辑上的漏洞,并借用这个漏洞,进而以对方的逻辑来反驳对方,最后让对方陷入两难的境地。

从前,古希腊有个国王,他想一次处死一批囚徒。那时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绳绞死。

国王派刽子手向囚徒们宣布道:“国王陛下有令——让你们任意挑选一种死法,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说的是真话,就绞死;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

反正是一死,大部分囚徒顾不得多想,就很随意地说一句话。结果不是因为说了真话而被绞死,就是因为说了假话而被砍头。

在这批囚徒中,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当轮到他来选择处死方法时,他忽然巧妙地对国王说:“你们要砍我的头!”

国王一听感到很为难:如果真的砍他的头,那么他说的话是真话,而说真话是要被绞死的;但是如果要绞死他,那么他说的“要砍我的头”便成了假话,而假话又是应该被砍头的。他的话既不是真话,又不是假话,也就既不能绞死,又不能砍头。

国王只能挥挥手把他放了,从那以后国王再也不用这种形式让死囚选择行刑的方式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来为对方设置一个逻辑圈套,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观点。

古印度有一位皇帝很自负,有一次他郑重其事地向天下臣民昭告:如果有臣民能讲一个他从没听过的故事,他就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此话一出,引得全国男人蜂拥而至,尤其是朝内的贵族公子,每天都准备精彩的故事献给皇帝。但是,每次有人讲完故事,皇帝都说自己听过了,就这样,始终没有人能娶到皇帝的女儿。有一天,来了一位很聪明的农民,他跟皇帝说:“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陛下听,不知您有没有听过?”皇帝很好奇,马上让他讲。农民说:“陛下,从前你爷爷和我爷爷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做生意,那时我爷爷很有钱,你爷爷因为做生意向我爷爷借了100块金币,他向我爷爷许诺,发达之后,要您将金币还给我并将您女儿嫁给我,陛下,这个故事您有没有听过啊?”皇帝一下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将女儿嫁给他。因为皇帝如果说听过,按照他爷爷的许诺,不但要还金币而且要嫁女儿;如果说没听过,那么,按照自己的许诺,只需要把女儿嫁给他即可。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刁难”的情况,我们不妨认真地分析,进行有效的推理,从而让对方陷入两难的境地,左右为难,而自己的目的便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

Part 03 掌握分寸稳拿捏,注意禁忌避嫌疑

日常沟通中,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尤为重要。注意双方的身份、说话的时机和场合,讲究一些必要的原则和规矩,不仅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还能够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语气比语意更重要

舒缓温和的语气,给人一种轻松安适的感觉,能令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到放松,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沟通中,语气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的人说话招人喜欢,而有的人说话就会招人厌恶,这跟语气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语气包含了说话者的感情色彩。同样的一句话,如果用不同的语气来说,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刘老师的班级里有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与同学们不合群,大家都笑话他,说他“傻”。

刘老师刚担任班主任时,就暗地里对这个孩子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他的智商没有问题,于是,便有意识地鼓励他。一次课外活动时间,刘老师见他独自坐在教室里,便走过去,温柔地跟他说:“老师发现你上课听讲挺认真的,而且反应并不比别人慢,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个孩子听了王老师的话,认真地点点头。然后,刘老师又把他带到学生们中间,带他一起和同学们做游戏。同学们受到刘老师的影响,都争着和他玩。慢慢地,这个孩子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再也没有人说他“傻”了。

这位同学之所以能够变得开朗活泼,主要是刘老师态度认真、语气和蔼的结果。刘老师的语气充分地体现出他对人的真诚和关怀,让这个同学不由自主地接受他的建议,从而走出了自卑和封闭。由此可见,合适的语气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达到“情通理达”的效果。所以,沟通中把握好说话的语气是非常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午,女主人独自在家。她刚听完一段音乐,正要准备午餐,突然听到一阵门铃声。当她打开门时,发现一位彪形大汉手拿一把菜刀凶神恶煞般地站在门口。女主人见此情形,心跳加快,但是她很快镇定下来,装作不在意对方的菜刀,面带微笑温和地说道:“哟!您是卖刀的啊!快请进吧。”进屋后,女主人请他坐下,又热情地为他倒了一杯茶。这一意外之举令本想来打劫的大汉不知所措。女主人播放音乐,又坐下来温和地与大汉谈论刀,还不时地讨价还价。整个过程,女主人始终用一种亲切的语气和这位男子说话,一切都显得非常亲切与从容。大汉紧张的心情竟然慢慢地平静下来,抢劫的念头也渐渐消散了。他借机把刀卖给这位女主人,就赶快跑掉了。

语气的魅力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这实在是让我们意想不到。女主人凭着自己温和而亲切的语气打动了一个有犯罪企图的大汉,让他迷途知返。

当然,能说会道的人都具备掌控语气的能力。心理学家就是掌控语气的高手,他们用温和平稳的语气,放松我们的心理,让我们慢慢被他们的语言所吸引,从而获得解脱!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气的独特魅力。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要想让自己更好地掌控语气,就要注意把握语速、声调、音量,并且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对方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注意分寸,情急之下切勿口不择言

“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帝仁慈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之前多加考虑。”

在说话之前,一定要考虑一下,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如果口不择言,很有可能伤害到别人。

有一个人请客,菜做好了,客人们也陆续开始来了。当菜都摆好之后,还有一个重要客人没来。大家都饿了,肚子开始咕咕地叫起来,主人等得焦急,在地上踱来踱去,自言自语道:“唉,该来的还不来。”旁边的客人听到后,心中寻思着:“这么说,我们就是不该来的来了?”他感觉很不舒服,于是便告辞走了。主人怎么劝也劝不住,一着急就说道:“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听了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他一生气,站起身也要走。主人拉住他的衣袖,百般劝阻,但还是没拦住。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客人说:“唉,他俩误会我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剩下的客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说的不是他们,那就是我们了。”于是,剩下的客人也纷纷起身告辞……主人眼睁睁地看着客人都走光了,无奈地拍着自己的大腿,懊悔不已!

这个主人本意是希望那个没来的客人早点儿来,但是他却因为着急而口不择言,伤害了其他客人。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考虑周全,就可能在无意之中得罪别人。

有一个人从开封到苏州去做生意,在路上迷失了方向。他站在一个三岔路口上犹豫不定,不知该走哪条路。他看见附近水塘旁边有一位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过去问路:“喂,老头儿!从这里到苏州该走哪条路呀?”老人见这人说话这么没礼貌,心里很不舒服,就说:“走中间的那条路,到苏州还有六七千丈的路程。”那人听了奇怪地问:“哎,你们这个地方计算路程怎么论丈而不论里呀?”老人说:“这地方一向都是讲礼(里)的,自从这里来了不讲礼(里)的人以后,就不再讲礼(里)了!”

问路之人不懂得说话的分寸,伤害了别人,因此老人不客气地回敬了他。

说话做事要讲究分寸,如果没有分寸,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是非,就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高山得知老同学王帅的亲戚在税务局工作,便找王帅,希望能通过王帅让他的亲戚帮自己办一件事。王帅见老同学相求,虽然觉得有些难办,但还是答应了。可是,当王帅问过他的亲戚后,人家说没有办法,王帅便向高山说明了情况。但高山却不高兴了:“你还能干什么?这么一件小事你都不帮忙。”说罢便转身走了,弄得王帅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他还想起一个朋友,说不定能办成这件事,但看高山这样对自己,他也不想再帮他了。

高山在求人办事时不讲分寸,意气用事,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由此可见,说话讲究分寸多么重要。

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要牢记以下原则: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就是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尽量说好话,恶言讥讽别人终究要吃亏;说话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即使是事实,也不要全都说出来,免得伤害了别人!

玩笑要适当,避免交浅言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放肆”的言语会伤及别人的自尊,很容易激怒别人……

玩笑是一种放松的方式,玩笑包含着智慧,在交际中开开玩笑能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但不要以为玩笑可以随便开,不知深浅地与别人开玩笑,就会造成“悲剧”。

小王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工作三年后,终于跟女朋友喜结良缘。新婚不到半年,由于心情愉快,生活稳定,人渐渐胖起来,和婚前有了很大的差别。

有一天中午,公司里几个同事在一起聊天。一位新来的同事突然对小王说:“王哥,你怎么搞的,年龄不大就胖成这个样子,满脸横肉,像肥猪一样。”说着,还指着小王的肚子,发出“啧啧”的声音,大家听了笑了起来。

小王很是气恼,但又不便于发作。其实,这样的玩笑话如果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也没什么,但这个新同事刚来不久,属于晚辈,跟小王来往的又不多,这样说话小王自然难以接受。自此,小王就很讨厌这个新同事,工作中也不配合他。要命的是,新同事并没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后来又开其他人的玩笑,结果得罪了不少人,大家都不配合他、帮助他,他的工作进展得很不顺利,几个月后就被迫离职了。

跟初次会面的人或交往不多的人开玩笑一定要谨慎,不要犯了交浅言深的错误。另外,切记不要拿别人的忌讳来开玩笑。

大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他能力很强,个人素质又高,因此,在公司发展得很不错。但是,大伟有一个心病,就是自己的秃头,尽管这代表不了什么,但是大伟总是不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头部。

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大家难得聚到一起,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发展状况,大伟最近喜得升迁,大家都对他表示祝贺。这时,一个爱说爱闹的女生拍着大伟的头,说道:“你小子可真行,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你赚大发啦!”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大伟非常生气,气愤地反驳道:“你的脑袋才不长毛呢。”就这样,本来热热闹闹的同学聚会,闹了个不欢而散。大伟伤了自尊,发誓以后再也不跟那个女生来往!

开玩笑还要注意对象。有的人本身敏感而多心,这样的人,玩笑就开不得。

一天中午,几个同事吃完饭后聊天,其中有一位王小姐刚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都说很不错。这时,小赵想起一个笑话,就立刻说了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我们要知道她是近视眼,一看到店老板光秃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她立刻听到一声闷叫声:‘该死!’店老板接着说道:‘保险丝又断了!’”

大家听了都笑个不停,但是王小姐却闷闷不乐。并且,大家发现,从那以后,王小姐再也没有戴过眼镜,而且碰到小赵也不打招呼。

原来,在小赵眼中不过是一则近视眼的笑话,到了王小姐的耳中就变了味:“你们不仅是在取笑我戴眼镜,而且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我才27岁,怎么能说我老呢!”

所以,开玩笑之前,先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不能想到什么随口就说。有的人听后不高兴不会马上发作,但是会记在心里,这对自己以后的交往必定不利!

总之,在交流中一定要注意收敛,避免玩笑过了头。有时,宁可不开玩笑,也不要让别人不舒服。记住,在沟通中,玩笑只是调剂品!

言多必失,口无遮拦种苦果

乌鸦“哇哇”地叫着,人们到处驱赶它;口无遮拦地随便倾诉,人们就会远远地离开你!

俗话说得好:敏于事,慎于言。语言只是沟通和表达的工具,适当的语言才是硬道理。只凭一时之快就信口开河、喋喋不休,只会遭到别人的厌烦,最终吞下苦果。

小王已经三十岁了,俗话说“三十而立”,小王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却依然单身一人,所以他的父母常常催促他。

父母托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让他们在周末的时候见一次面。小王收拾利索,便出发了。到了约定的餐厅后,小王发现对方已经到了,便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起床有点儿晚,所以来迟了!”对方很体谅地笑了笑,两人就算是正式见了面。

服务员为他们点完餐之后,小王便主动地介绍起自己的情况。他说了自己的学历、工作情况、个人爱好,而对方就一直微笑地听着。小王说完以后,对方慢慢地说:“我感觉你很优秀啊,那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还是单身呢?”小王苦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啊,我感觉自己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可不知道为什么感情总是不顺利……”小王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向对方历数自己交往过的几个女朋友。每一个女朋友他都挑出了几个毛病,然后他总结说就是缘分不到,所以才没有让自己满意的。对方听着小王的诉说,只是淡淡地回应。吃完饭后,两个人礼貌地互道再见。

小王回到家时,父母问他感觉怎么样,他皱着眉头说:“我对她感觉不错,但是她一直听我说话,也没发表什么意见,我看不出她到底是怎么想的!”父母没办法,只能通过介绍人探听一下女方的意思。第二天,介绍人打来电话说:“唉,女方觉得小王人挺优秀的,就是觉得性格上合不来,因为她觉得小王太挑剔了,说了那么多,每个交往过的女孩子似乎都有不少毛病,像他这样很难找到满意的对象!”最后,介绍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家小王啥都好,就是太能说了,以后再谈对象可要注意点儿啊!”

很多年轻人喜欢侃侃而谈,一些小秘密、个人喜恶都不懂得保留。所谓言多必失,尤其是跟初次见面的人交谈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容易祸从口出。《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就是一个典型。杨修自恃聪明,往往口无遮拦,在曹操面前一再显示自己,曹操对他很是忌恨。

一次,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在斜谷界口被困住,进退两难。就餐时,曹操看着碗中的鸡肋,不禁有感而发。这个时候,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于是,夏侯惇传令众官,让大家都称“鸡肋”。杨修作为行军主簿,见上面传下“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后,夏侯淳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你为何要收拾行装呢?”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国了。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而现在,进兵不能胜利,退兵恐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我断定明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走时慌乱。”夏侯惇说:“您真是明白魏王的心事啊!”就也动手收拾行装。于是,军寨中的诸将领都开始准备回去。曹操听说后,大怒,传来杨修:“你怎么敢造谣生事,动乱军心!”随即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杨修的才学智慧的确令人佩服,但是他说话不注意分寸,不注意对象,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令人惋惜不已。现今社会,也有很多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的人,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机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跟其沟通能力不无关系。

会说话很重要,慎言谨行更重要。要记住:话多无益,适当控制好嘴巴,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有好处的!

刚柔并济,洒脱为人

竹子生长在山林中,不受尘世的污染。在阳光中,在风雨中,它坚定地挺起自己的脊梁,那斜斜的影子,也是一种别致的美!

人生在世,一定要活得洒脱。在与人沟通交往时,我们既不要低声下气,也不要傲慢自大,这样方可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魅力。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晏子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品格。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又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想趁机侮辱晏子,彰显楚国的威风。于是,他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当晏子来到楚国时,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啊,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拜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绝对不会生气的。”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完,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赔着笑。

到了就餐时间,楚王安排酒宴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是哪里人?犯的是什么罪?”武士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后来,齐王再次派晏子去访问楚国。楚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子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叔向委婉地问他:“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地加以使用,富贵时没有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再也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晏子作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在出使时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他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了难题。他用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不卑不亢是一种风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种节气。相信带着这种骨气,一定能让我们在沟通中所向披靡,开辟自己的天地!

关上抱怨的闸门

抱怨的语言就像墙头的草,被风一吹就倒。如果任由抱怨的杂草滋生,只能使不如意的现状变得更糟。

抱怨是快乐沟通的拦路石,但很多人都控制不了自己。其实,真正会沟通的人是不会抱怨的,因为抱怨不仅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相反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晓东大学毕业后,到一家传媒公司做销售专员。他毕业于名牌大学,个人能力也很突出,因此难免会有做大事的想法和冲动。

他对面的小刘是一个专科的毕业生,跟他同时入职。跟小刘相比,晓东明显各方面都有优势。所以,尽管两人都是同样的职位,但是,晓东平时总是喜欢指手画脚,多出风头。

做了一个多月后,两个人差不多都熟悉了业务,工作也熟练和轻松起来。晓东总是喜欢在小刘面前炫耀自己,而小刘总是谦虚地笑着,晓东以为小刘自卑,心里很是看不起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晓东觉得自己的能力做这份工作已经绰绰有余了。仗着自己的高学历,他去找领导要求升职。领导肯定了他的能力,同时认为他需要在基层再多磨炼些时日。晓东认为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感觉很是烦躁和委屈。

晓东开始向小刘抱怨起来,最后说凭借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找到更合适的职位。不过,晓东自己也知道换工作很麻烦,但是目前又得不到迅速的升职,所以他时不时地就向小刘抱怨。

小刘总是微笑地听着,不怎么作回应。看到他对待工作很认真的样子,晓东常常劝他:“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不需特别认真啊,在这样的公司里,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啊!”

慢慢地,晓东越来越散漫了,工作凑合着做,抱怨却越来越多了。随着与小刘越来越熟悉,他什么事情都跟小刘说,比如自己的房东很吝啬啊,坐地铁很挤啊,女朋友又让自己烦心了,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小刘总是微笑着并象征性地点点头,到了后来,小刘也不愿意听晓东的抱怨了,有的时候干脆就埋头工作,也不看晓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五个月就过去了。

一天,公司召开了大会,老板号召全体人员一起努力,让公司更上一个台阶。

在销售部门的部门会议上,小刘和另一个销售人员被提升为销售组长,工资翻了一倍。晓东和其余几个新来的员工的工资只是有了微微的上调。

散会后,晓东非常郁闷。他找到领导,终于明白了原因。原来,晓东的能力的确很强,但是他性子太急,经受不起考验,同时又喜欢抱怨、发牢骚,而公司认为这样的人是不能担当大任的。小刘虽然学历较低,但是他的态度积极,个人综合素质也很过硬,并且,他的作风很符合公司的要求,所以,得到提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抱怨是最不理智的行为。经常抱怨,只能显得自己没有出息,对不如意的现状丝毫不起作用。

每个人都有不顺和烦躁的时候,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就会像“乌鸦”一样不停地“聒噪”。嘴上逞一时之快,消磨自己的斗志,惹来的却是别人的厌烦。

所以,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学着关上“抱怨”的闸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如果你相信每一天都会幸福,那你就能获得幸福!

小心手势的禁忌

伸开手掌,仔细观看,五个手指排列得是那么完美。这是上帝送给我们的一份精美礼物,我们可不能随便“滥”用它。

有一则古老的笑话:一个异乡人向一位农夫问路。农夫的双手抱着一个西瓜,听到异乡人的询问后,便停了下来,把西瓜交给异乡人。异乡人抱着西瓜,感觉莫名其妙。这时,他看见农夫把两个手掌摊开,摇着头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异乡人这才恍然大悟,对农夫道了谢,笑着走开了。

农夫本来就可以直接说:“我不知道!”但是,他好像只有做了手势才能把这句话说出来!这个笑话充分地体现了手势的作用。

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有效地利用手势,对加深彼此的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有些手势是不能随便用的,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

小明参加一个大型艺术公司的招聘。他本身擅长钢琴演奏,最近又学习了吉他,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所以他对自己应聘器乐演奏这个职位很有信心。

公司经理对包括小明在内的12个应聘者首先进行了统一面试。面试结束后,小明和其他三个人被留下接受最终的考核。

小明排在第二位,第一位出来时面无表情,“看样子是没通过!”小明心里窃喜,快步走进总监的办公室。总监很和蔼,他让小明坐在沙发上,便开始跟小明聊天。总监谈论的都是乐器方面的知识,小明懂得很多,所以他的紧张感逐渐消失了,话也多了起来。当总监跟小明谈到钢琴的即兴伴奏时,小明的兴奋劲上来了。因为小明最擅长的就是即兴演奏,他能很贴切地配合歌曲本身,达到很好的效果。小明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开始坐不住了,甚至想要站起来表达自己。他的双手挥舞着,食指一直对总监“指指点点”,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总监看到小明这个样子,觉得很不舒服,于是委婉地对小明说:“你的演奏能力的确很强,我们需要考虑考虑,你回去等我们的通知,好吗?”小明的兴致被打断了,他感觉很突然,因为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默默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他去吉他老师那里上课。有不懂的问题时,他便用食指“指”着老师询问。老师注意到了他的动作,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小明啊,你说话时怎么能用手指‘指’人呢,要知道这样会让对方很不舒服。而且,在某些地区,用食指指人是“侮辱”和“看不起”的意思,以后可要注意啦!”

小明看着自己的手,很疑惑地说:“咦,我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呢,我一激动就容易这样,以后还真得改改啊!”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在日常沟通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喜欢用一些手势来衬托、补充语言。但是,手势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忌讳,只有合乎规范,才不至于引起是非。

下面列出一些手势禁忌。

1.跷手指:跷小拇指表示贬低、较小、较差的意思。而用食指去指别人,会让对方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且还含有贬低、轻视的意味。

2.挥手:两个人远远相见,挥手打个招呼,或者在分手时挥手告别,一般是手举过头顶,轻轻摆动。但是,在美国掌心向下挥动打招呼是唤狗的手势。所以,遇见美国人时一定要谨慎使用。

3.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则是表示“粗俗下流”,在突尼斯表示“无用”,在印尼表示“不成功”,在地中海国家常用来影射同性恋。

4.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Part 04 不同人要不同待,看客下菜巧安排

现实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不相同。为了让自己在沟通中游刃有余,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作出不一样的反应。灵活地对待不同的沟通对象,会让我们的思维和语言变得更加敏锐,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借助提问叩开沉默寡言者的心扉

沉默的人通常喜欢闭着嘴,想要撬开他的嘴巴,就要主动发问。通过有效的引导,带动对方积极地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不大爱说话的人。他们习惯沉默不语,和他们搭上话实在有些困难。如果两个同样不爱说话的人碰到一起,那情形真叫尴尬,现场可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相信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小张是一个性格内向、老实又木讷的人,平常在公司里踏踏实实干活,很少说话,从不引人注意。有一次公司派小李和小张一起出差办事。在火车上,小李和小张的铺位刚好是并排。两人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双方就开始“大眼瞪小眼”。小李觉得这种尴尬的气氛让人窒息,他实在受不了,于是想找点儿话题。突然,他瞥见小张的手机屏幕是约翰尼·德普,于是借机说:“小张!你喜欢看《加勒比海盗》吗?”小张一听,顿时有些激动:“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小李说:“我猜的,哈哈!我也很喜欢约翰尼·德普!”就这样,小张的话匣子被渐渐打开,他开始给小李讲了很多约翰尼·德普有趣的事情,两人聊得非常投机。

小李以“明星”为话题,迅速地拉近了与同事小张之间的距离。从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发问,换来的是别人对你感兴趣。当你面对一个人时,如果想打破和对方之间沉默的尴尬,迅速拉近距离的最好办法是谈论对方所熟知的事情。如此一来,对方会对你的关心与询问表示感激。

耶鲁大学文学院前任教授菲尔普斯8岁的时候就明白了主动发问的好处。有一天,小菲尔普斯在姑妈家度假,来了一位中年客人。寒暄后,来客发现小菲尔普斯在玩帆船,于是便以帆船为由和小菲尔普斯讨论起来:“你手上拿的是风浪板帆船吗?”中年人的提问勾起了菲尔普斯的兴致:“是的,帆船除了风浪板还有轻舟型和大小舱型。”接着,他们开始以帆船的种类为话题交谈了起来,相谈甚欢。中年人走后,菲尔普斯对他记忆犹新,他对姑妈说:“他对帆船很关注,刚才问了我很多关于帆船的问题,人真不错!”姑妈说:“那人是律师,应该对帆船没兴趣吧!他是一位有修养的绅士,为了和你交朋友,就迎合你感兴趣的话题,陪你聊帆船就是如此。”

主动发问,引导他人打破沉默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可以从自己对对方初次的印象说起,打开对方的心扉;也可适当袒露自己的心声,引起对方的“回报效应”;还可以从对方最近的生活谈起,在唠家常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商业协会要举办一场成功企业家交流心得的晚宴,小刘的老板因为没时间不能出席,便派他参加这次宴会。小刘喜欢低调,本想到时候随便找个地方坐着听其他人讲话就行,没想到去了以后才发现全场只有5桌,并且自己还被拉到了主桌上。大家初次见面不大熟识,所以酒桌上的气氛有点儿尴尬,小刘觉得太难熬了,于是他问自己旁边那位很有名望的富人:“久仰您公司的大名,想请教您的生意是怎样做成功的呢?”于是,那位富人便开始大谈生意经,讲述自己白手起家的艰苦奋斗历程,酒桌上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可见,主动发问是十分有效的引导沉默寡言者张开嘴的方法,许多有趣的话题都是由一个提问开始的。陌生人对我们的吸引之处正是我们对他的一无所知。只要你主动开口打破沉默,你就能无拘无束地与人交流,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以牙还牙,打击傲慢无礼者的嚣张气焰

孔雀高高地翘着它的尾巴,把周围的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交际场中也有这种高傲的孔雀,面对这样的谈话对象,适当地挫其锐气,就会压制他的气焰,让他平等地审视自己!

在说服高傲无礼者时,气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面对底气不足、唯唯诺诺、不敢与别人针锋相对的人,高傲者自然会看不起你。反之,若遇到理直气壮、临危不惧的人,高傲者就会被气势压倒,开始思考你的意见。

在某次招待会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因对美国通过的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十分不满,便对前来赴会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傲慢无礼地说道:“我很不明白你们的国会为什么在如此一次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通过这么一项决议。”说到这里,他十分愤怒,大声嚷嚷起来:“你们这个决议臭得像刚拉下来的马粪,没有比这马粪更臭的东西了!”说完,赫鲁晓夫盯着尼克松。尼克松决定以牙还牙,将他一军,他想起他看过的背景材料里曾提到过赫鲁晓夫年轻的时候当过猪倌。于是,尼克松也盯着赫鲁晓夫,用平静的语气,不紧不慢地回敬道:“我想主席大概弄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赫鲁晓夫听后,傲气大挫,刹那间赫鲁晓夫额头上的青筋都冒出来了。可是他突然又展开颜笑说:“说得很对,你之前说我们应该谈点儿别的,也许你说对了。”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容貌、资质等优势表现出一种目中无人、蔑视他人的高傲,甚至还会蓄意攻击他人。对此类给他人带来不快、严重影响他人情绪的人,需要进行有力的反击,抑制其恶性的发展。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小丑叫杜罗夫。有一次,杜罗夫在表演后台休息,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位十分傲慢的观众,他走到杜罗夫的身边用一种讥讽的语气说:“小丑先生,听说观众都非常喜欢你呀!”杜罗夫回答:“还好。”那位观众继续轻蔑地说:“那你说,要想在马戏团受欢迎,小丑是不是就必须长着一张奇怪又愚蠢的脸蛋儿呢?”杜罗夫听后并没有大怒,而是微笑着反击回去:“确实如此。不过,如果我能长一张像先生您这样的脸蛋儿,我肯定能拿双倍工资!”

这位傲慢的观众用过于唐突的言辞叫杜罗夫难堪,杜罗夫用这种婉转幽默的方法反驳对手,成功地讽刺了傲慢的观众。抓准对方众所周知的痛处是压制对方傲气的有效方式。另外,抓住他人的弱点也是挫其傲气的有效方式。

身为英国的驻日公使,巴克斯是一个十分高傲的人,他同日本外务大臣寺岛宗常和陆军大臣西乡南州打交道时,经常对他们不屑一顾,甚至有时还加以嘲讽。但是他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每当他碰到棘手的事情时,他总会说:“等我和法国公使谈了之后再回答吧!”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决定利用这句话攻击巴克斯,使其改变这种傲气十足的行为。一天,西乡南州故意问巴克斯:“我很冒昧地问你一件事,英国到底是不是法国的属国呢?”巴克斯听后又傲慢无礼地答道:“你这说得太荒唐了。如果你是日本陆军大臣你完全应该知道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英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甚至连德意志共和国也不能与其相提并论!”这时候,西乡南州说:“我以前也认为英国是个强大的独立国,现在却不这样认为了。”巴克斯愤怒地质问道:“为什么?”西乡南州说:“阁下无论事情大小,都先与法国公使商谈,如果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请问,你每次这么做,有这个必要吗?”巴克斯气得说不出话来,从此也再不敢轻视西乡南州。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掌握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面对傲慢无礼者,该表现出刚强的时候要刚强,该反击的时候要反击。这样,才不会被视为弱者,相反还会赢得对方的尊重。

巧妙应对欺软怕硬之辈

生活中总有一些欺软怕硬之辈,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在人群中忽隐忽现。面对这种人,只有增强自己的气势,巧妙地进行攻击,才能在沟通中立于不败之地。

明朝高明的《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中就写道:“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由此可见,欺软怕硬的现象是“古已有之”的,请看下面这个传说。

从前,有一座辉煌华丽的庙宇,里面供奉着各路神仙鬼魅,有木雕的,有泥塑的,个个刷金抹银,神气活现。

庙宇的前面有一条水沟,水有些深。一天,有个路人经过这里,见跨又跨不过去,而涉水又深了些,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回头到庙里搬了一座大个的木雕神像横搭在水沟上,当作桥,走了过去。

不一会,又走过来一个人。他看到神像搁在水沟上给人当桥踩,不住地叹息着说:“哎呀,这是谁干的?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神像,这样冒犯神灵啊!”说着,他赶紧把神像扶起来,用身上的衣服将木雕上的脏污擦拭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神像抱回庙中,安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且对着神像一拜再拜后,才离开。

晚上,庙里的鬼神们愤愤不平地议论开了。一个小鬼说:“大王,您住在这里作为神灵,享受着本地百姓的祭祀、膜拜,可是现在却遭到他们的侮辱,为什么不施加灾难惩罚他们呢?”

那个被踩的神像大王说:“是的,应当降点儿灾难惩罚他们。你说,降给哪一个好呢?”

小鬼说:“当然是那个拿大王当桥踩过去的人,那人真是太可恶了!”

大王说:“不,应当把灾难降给后来的那个人。”

小鬼奇怪地问:“前面那个人用脚践踏大王,再没有什么比这种冒犯更严重的了,您却不降灾给他;后来那个人,对大王十分敬重、虔诚,您却要降灾给他,这是为什么呢?”

大王说:“这你就不懂了。前面那个人那样对我,表明他不信奉鬼神,不害怕我,这样我也没有能力降灾难于他。而后来的那个人敬畏我,表明他很信奉我,因此我的法力也只对像他那样信奉我的人有效。”

在现实生活中,欺软怕硬的现象也是屡屡上演。

小刘平时工作很忙,因此很少逛街,对很多商场都不熟悉。一次,小刘急需一件风衣,便在下班后去了公司附近的一家专卖店。

因为小刘平时穿着很是朴素,所以售货员对小刘爱答不理,态度很不友好,当小刘问她衣服的尺码时,她很不耐烦,让小刘很不舒服。当小刘看中一件风衣想要试穿时,销售员不停地打量着她:“这件风衣要一万多,你买得起吗?买不起就不要试了!”这时,来了一位衣着光鲜的女士,售货员马上换上笑脸,殷勤地跑到旁边问这问那。小刘很气愤,因为还要赶时间,所以她决定还是等周末再来选购。

到了周末,小刘换上一套高档时装,再次走进了那家专卖店。

售货员这次的服务态度明显不一样了,她紧跟着小刘,笑容满面地为她介绍各种风衣,对小刘的提问也都耐心解答,服务非常到位。

最后,小刘选好了一件风衣,在结账的时候,小刘问售货员:“你还记得我吗?”“嗯?”售货员有点茫然:“我们见过面吗?”“当然了,前几天晚上我来过你们店里选购风衣,当时我打扮普通,而你对我很冷淡,所以我没有购买直接就走了;而今天我稍稍打扮了一下,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看来以后光顾贵店还是要注意个人的装扮啊!”“啊,真不好意思,我们只是普通的销售员,要通过销售额来赚取提成。通常只有有钱人才能真正地消费,我们也只有通过衣着打扮来作判断了……”销售员的声音越来越低,底气也没有了。小刘微笑着看着销售员:“我知道,但是,我希望你们对每一个顾客都能以诚相待,认真服务,这样,你一定会有很多收益的!”销售员看着小刘点点头,小刘拿着风衣,心情很愉快地走了出去。

欺软怕硬其实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行为,这种人的内心通常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所以,他们的强硬外壳只是一个纸老虎,只要自己信心十足、气场强大,就会压倒对方的气焰,赢得尊敬。因此,在日常沟通中,面对欺软怕硬之辈,一定要挺直自己的腰板,巧妙地进攻、合理地反击,这样对方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不敢嚣张了!

灵活结交性格古怪的人

性格古怪者也需要关注的眼神,如果我们能用适当的方式多和他们沟通,那么一样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友谊。

现实中有很多性格古怪的人,他们的行事方法往往让大家很不理解,所以人们跟他们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少。其实,每个人都有交流的需要,这些古怪的人看上去很难让人靠近,但是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一样会和他们成为朋友。

性格古怪者之所以古怪,就是因为他们本身跟大家不太一样。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变通,灵活地跟他们交往,一定能够赢得他们的友情。

小红的新工作是图书策划。她性格好,头脑灵活,所以工作不久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一段时间后,小红发现坐在自己旁边的小超跟大家有点儿不一样,性格古怪不说,还经常喜欢一个人涂涂改改,神神秘秘地不让大家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小红觉得小超为人还不错,只是个性上有点儿怪异,所以她打算通过特殊的方式和小超交流一番。

一天中午,大家都吃完饭开始休息,见小超一个人在桌子上比比画画,然后又遮遮掩掩地打开小柜,小红便哼着一首小调走了过来。小超果然被她吸引,试探着往小红这边望。小红微笑着对小超说:“吃完饭也不知道干什么好,我本来喜欢唱歌,但是因为工作太忙,很久没去唱了!”其他同事听到唱歌这个话题也都凑了过来,纷纷接茬儿:“就是啊,我也喜欢唱歌,但是没有人陪我去,小红,有时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