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种梦的解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3:18:51

点击下载

作者:大卫·丰塔纳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000种梦的解析

1000种梦的解析试读:

序言

“如果,你睡着了?如果,在沉睡中,你做梦了?如果,在梦中,你去往天堂,摘下一朵奇异而美丽的花?如果,你醒了,这朵花就在你手中?啊,那么……”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

回想我的一生,一直痴迷于做梦。小时候,梦境通往另一个神奇的世界,我相信普通的日常生活之外,一定有更多奇妙的存在。我和小伙伴们聊天,发现他们同样着迷于那个世界,我们经常彼此分享梦中的冒险(大部分听起来仍然栩栩如生)。大家的梦里无所不有,有童话般的情节,动物们会说话,愿望都成真了;也有令人害怕的噩梦,甚至血淋淋的场景。我很幸运,大部分的梦都是令人愉悦的,带领我越来越深入(长大后才知道的)神秘的无意识。

我自己的梦中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我在大学开始学习心理学之后,仍然坚信梦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梦中蕴含了无数复杂的信息,可以透露我们深藏的希望和恐惧,有时还可以给予我们指导和建议,这些是清醒的有意识的大脑所想不到的。我研究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著作,了解梦如何帮助心理医生理解病人的问题,并为如何解决病人的问题提供宝贵的线索。

后来,我又研究了佛教、印度教和其他东方宗教,发现东方文化赋予梦更加重大的意义,甚至通过梦境洞悉身体死亡之后意识的去处。我逐渐学习到,怎么控制一个人的梦,怎么醒后详细记录梦里的一切,怎么影响梦的内容,怎么有意识地做梦(所谓“清醒梦”),等等。

我对梦研究得越多,越意识到科学理论的不足,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做梦,就像电脑关机时转存无用的信息。尽管如此,还是要承认科学的进步,即使解释不了做梦的原因和目的,至少帮助我们理解了背后的某些机制。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每个人,从小婴儿到老年人,几乎每晚都会做梦,而那些声称自己不做梦的人,只是不能记住自己的梦罢了。现代的研究者们公认做梦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却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我自己办过很多梦的研讨会,用梦辅助研究人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很多人觉得做梦很有意思。梦打破了现实世界的所有规则。在梦里,老人可以返老还童,年轻人可以一夜白头;生活中的失败和失望,都可以重新弥补;飞翔和穿越时空不仅可能,而且轻而易举;人和物体都会变形,甚至可以一瞥天堂中的景象。所以,虽然我希望这本书能对你有所裨益,但最重要的是希望你会觉得有趣,每天晚上打开这本书,踏上奇妙而神秘的梦境之旅吧!大卫·丰塔纳

梦的本质

夜幕降临,人们进入深沉而平静的睡眠,世界上似乎只有黑暗,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十之八九的人都会做梦。虽然很多人忘了大部分或全部梦境,但是实际上我们睡眠的五分之一时间都在做梦。弗洛伊德、荣格和其他先驱们研究了人的无意识,证明我们梦到的并不是杂乱的精神“噪音”。梦不仅不是毫无意义,反而构成了生动的精神世界,反映了我们内心最深处悸动的心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梦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最真实、最全面的自我。

梦的历史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试图解释梦的意义。奇妙的梦中景象引人入胜,丰富的象征含义显而易见,从古至今的人都在研究梦,借此洞察现实的生活,并为未来提供线索。

人类最早的古文明认为,上天通过梦传达神谕。公元前四千年末的亚述和巴比伦,留下了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上面记载着祭司和国王的梦,罪恶之神的信使扎卡在梦里发出警告。公元前一千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史诗,用阿卡德语在泥板上记录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国王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事迹。史诗里充满了对梦的描述,很多是对危险或胜利的神谕;吉尔伽美什的挚友恩奇都在噩梦中坠入了“尘封之地”,死后的灵魂被困在永恒的黑暗里。

古老的犹太传统和现代的解梦理论一脉相承,认为做梦者的生活状况和梦的内容同样重要。巴比伦人尊犹太人为解梦者,在公元前6世纪宣召以色列先知但以理,为尼布甲尼撒国王解一个梦,他准确预言了国王即将遭遇的七年疯狂(《但以理书》4∶535)。古埃及人也很尊崇犹太人的解梦传统。约瑟被他的兄弟们卖往埃及为奴,却从贫民一跃成为国之重臣,正是因为他为法老解梦,准确预言了未来的七个丰年和七个灾年(《创世记》41:138)。

古文明

古埃及人在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1786年)把解梦方法整理成了系统,他们的方法(记录在切斯特比蒂莎草纸上)在现代的解梦理论中仍有共鸣。梦被理解为和现实相反的意义:看似快乐的梦反而预兆了灾难,可怕的噩梦反倒意味着好事。个人梦中的象征符号也被解析,或者通过字词发音上的相似性,或者通过类似现代的联想方法。当时的人们相信梦中的信息既来自善灵也来自恶灵,睡前喝草药或念咒语,梦中就可以吸引善灵、威慑恶灵。因此人们提前准备好,然后在寺庙中入睡,醒来就可以向祭司描述梦境,请祭司为自己解梦。古希腊人广泛借用了古埃及人的方法,建造了三百余座神庙,以此来传达神谕。凡人进入神庙,受到睡神修普诺斯的催眠,他扇动双翼使人入睡。一旦人们陷入沉睡,梦神摩耳甫斯就开始和信徒们交流,在梦中向他们传达警告和预言。很多神庙还成为著名的治愈圣地。病人睡在神庙里,期盼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降临,使身体的病痛得到救治,有时能够马上痊愈。做梦时病人的四周都是无毒的黄蛇,传说医神召唤这些圣蛇来到神庙,在病患熟睡时舔舐他们的伤口,从而治愈伤病。蛇杖——缠绕着两条蛇的节杖——在西方文化中,至今仍被广泛用作医疗的象征。

梦幻时代

在澳大利亚土著神话中,创世纪时代被称为梦幻时代。人们认为在原始时代,祖先穿越澳洲,塑造了大陆地形,决定了社会形态。梦幻时代是世界发端,也是另一种时空维度,和现在的世界平行共存。

梦幻时代作为一种存在,土著人民仍然可以进入,通过穿越大陆或者仪式。在圣地会发生梦幻时代的片段,参加者片刻之间化为祖先,再现他们走过的旅途。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梦的看法不再神秘,认为生者做梦是人性使然。他认为有些梦可能是神的旨意,大多数梦则是他在《理想国》中所说的“人类的兽性在睡眠中抬头”。他把梦视作人类兽性的骚乱,除非“控制良好的灵魂”用理性代替本能,这时梦反而能使人“前所未有地接近真理”。他的观点预见了两千多年后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也预见了20世纪的科学理性主义,认为梦只是人类感官的反映。他说梦里的景象就像水里的倒影:水面平静时,倒影清楚明了;水面搅动时(也就是思想被感情干扰时),倒影就变得扭曲,梦也就毫无意义。睡前思想越平静,梦中的收获越多。尽管有这些先哲的告诫,但是大众仍然信仰梦里的预兆,关于神谕的梦广泛传播,据说影响了罗马的历史:汉尼拔的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恺撒占领罗马,都是在梦里受到了神谕的鼓励。

公元前2世纪,博学家阿特米多鲁斯·达尔狄安诺斯(他在莎士比亚戏剧《恺撒大帝》中有两次神秘而短暂的出场)辑录前人智慧编撰成五本有高度影响的著作,合集命名为《解梦》(由希腊语的“梦”阐发而成的一个新词)。这些古文明大都收藏在尼尼微国家图书馆。虽然他对梦的很多解析现在听起来很古怪,但阿特米多鲁斯的一些观点居然非常现代。例如,他强调个人情况的重要性,在解梦时作为首要因素;他还观察了梦中性符号出现的频率和性质。在他的著作中,如果梦里出现一面镜子,对男性做梦者代表女性化,对女性做梦者代表男性化,这一点预见了荣格的原型理论: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见第103页)。东方传统东方传统对梦也有很丰富的见解。总体而言,东方更重视做梦者的精神状态。中国的哲人认为意识分为不同的层次,解梦时不仅考虑做梦者的身体状况、生辰八字,还会考虑天气时令。古中国传统认为人睡着后意识离开了身体,在精神世界里自由漂荡:如果突然把正在做梦的人叫醒,意识回不到身体,后果非常危险。

印度传统中的先知,也认为意识分为多个层次,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状态:

清醒、做梦、无梦与入定,即顿悟之后的极乐状态。《阿闼婆吠陀》是包含哲理的古老文集,汇合了公元前1500-1000年间的古印度文化,其中有一篇教授解梦,认为人如果做了一系列梦,只有最后一个是重要的:这种说法暗示梦是循序渐进的,可以解决问题或增进智慧。印度传统也强调个人梦中意象的重要性,集合成了一个广泛的符号系统,其中包括神祇和恶魔的特征符号。印度人认为有些是普遍符号,有些是个人符号,这一点预见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

在西方世界,自从阿特米多鲁斯之后,对于梦的研究几乎没有进展,因为他的著作被公认为解开了梦的谜题。但是中东的阿拉伯人,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继续探索梦的世界,积累了各种解梦字典和丰富的解梦经验。穆罕默德原来并不识字,在梦中得到了真主的启示,诵读出了《古兰经》,创建了伊斯兰教,从此之后梦在正统宗教中也占了重要位置。《古兰经》中还有记载,大天使加百列降临在穆罕默德的梦中,带他骑上一匹银白飞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在一块圆石上登霄夜游七重天,一路上遇见了基督、亚当和四位福音先知,最终进入极境乐园,聆听真主的教诲。

梦中的神谕在基督教早期一直被信仰,在公元4世纪还成为大主教们的教义之一,比如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圣奥古斯丁和圣杰罗姆。但是,基督教的教义逐渐脱离了解梦和预言。《新约》中的梦直接被视为上帝对信徒和创教者的指示。预言成为多余的,因为未来都在上帝手中。到了中世纪,教堂甚至剥夺了普通信徒梦到神谕的可能性,因为上帝的指示只传达给教堂和教职人员。13世纪时,多明我会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撰写了集大成之作《神学大全》,提出梦应该被完全无视。后来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和罗马天主教决裂,创立了新教教会,认为梦至多反映了人类的原罪。

然而,解梦传统仍然深植在广大民众中,不可能被轻易消除。从15世纪开始,印刷术在欧洲迅速普及,出现了大量解梦字典,大部分源自阿特米多鲁斯的著作。尽管这些字典还很简单,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把解梦从先知和教士的特权转移到大众个人手中。

18世纪的科学理性主义认为梦没有什么意义,解梦不过是一种原始迷信,但是人们对梦的兴趣愈加浓厚。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梦在文学和艺术中开始成为重要的主题,以威廉·布莱克和歌德为代表的诗人和作家们,反对理性主义宣扬的主张,重新强调起个人的重要性和想象的创造力。

19世纪和20世纪

19世纪的欧洲,即使哲学家们也开始承认梦应该被当作严肃的心理研究,比如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1814)和约翰·菲力德力赫·赫尔巴特(1776-184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在19世纪末革新了梦的理论。

1899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成为梦的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他是一位神经病学家,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神经症的病因在于无意识,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自我分析后,他坚信通过梦可以进入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或本我主要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其中大部分是性本能,通常都被压抑在意识之下。他认为大部分梦只是愿望的满足,或者是被压抑的想法得到发泄,因为睡眠时自我对意识放松了控制。他还认为做梦保护了我们的睡眠,防止内心的愿望和欲望把我们叫醒。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1909至1913年与弗洛伊德密切合作,但是渐渐不再赞同弗洛伊德对梦中符号的泛性论。荣格自己对梦的见解、对意识运作的认识,都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他才是正确的)。越来越多地,荣格让自己本性中非理性的一面(在童年的幻想游戏中曾经有充分的表现)显露出来,经过一系列的自我发现之后,他发展出了影响深远的新理论“集体无意识”——人类头脑中由遗传保留的无数象征符号,超越男女性别,超越所有文化,出现在一切人的梦里和幻想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见第96-109页),在世界各地神话、宗教和符号系统中都有共通的形象和主题,在一切人的梦里都有最普遍的意义。

虽然现在涌现出了很多解梦的新技术,增补了弗洛伊德和荣格开创的领域,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至今仍然是心理研究的核心理论。20世纪后半叶,对梦的研究又出现了重大突破:1953年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见第41页),证明梦多发生在这一阶段。这又打开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为了建立完备的梦的科学理论,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与此同时,通过梦的研讨会和其他分析方式,我们正在建立起梦的实例资料库,以备未来科学研究之用。

自己的睡殿

在古希腊,修普诺斯神庙被奉为睡殿,人们专程到这里入睡,在梦中接受神谕或治疗。你也可以建造自己的睡殿,把卧室布置成特别的环境,引导自己做有意义的梦——卧室不只是用来睡觉,还可以成为奇妙的睡殿。

调节氛围 卧室请用柔和的灯光,床上请用轻柔的布料。上床躺下后,周围应是柔和的光线,而不是吊灯刺目的白光。想象一下梦的精灵在阴影中,正准备进入你的梦乡。

放轻音乐 在卧室里播放轻音乐,伴随音乐进行冥想,或者放松地慢慢沉思。如果做不到,可以想象安宁的风景,你在里面很快乐很平静。

自己预想 躺在床上,充满希望地畅想未来——你可以自由地穿越时空。第二天早上检查自己的梦境,看看里面是否有命运的线索。

荣格对梦的研究

卡尔·荣格是研究梦的心理学家先驱,在梦的研究史上没有人比他更有启发性。他革命性的著作用神话和想象解析梦的意义,揭开了梦最深处的奥秘与诗意。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在当地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苏黎世河畔的古斯纳特开业,大半生从事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荣格在1909至1913年与弗洛伊德密切合作,同样主张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在于无意识,认为梦可以揭示精神问题的根源。但是荣格最终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因为他在不同病人的妄想和幻觉中发现了共通的主题,这不可能只是每个病人自己的无意识,一定是来自某个共通的根源。不仅精神病人们的妄想有惊人的相似性,他还发现普通人的各种各样的梦也有关联,而这些相似的关联在全世界的神话主题中都有呼应。

荣格学识渊博,他比较了各种不同宗教、神话和符号系统,甚至研究了中世纪的炼金术,更加坚信相似的共通主题跨越了不同文化、贯穿了人类历史,于是他推出了全新的理论:“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遗传在一切人的头脑里,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由此产生了共通主题的各种不同神话。荣格把来自集体无意识的神话主题和原始形象命名为“原型”。原型作为象征符号,在世界各地的神话和传说中反复出现,也会出现在人内心最深处最有意义的梦里。

荣格早期通常被视为弗洛伊德的热烈追随者,最后才从弗洛伊德手下分裂出来。然而实际上,早在见到弗洛伊德之前,1907年他就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体系了;虽然1913年分裂之后他仍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多有赞誉,但从一开始两人之间就有一定程度的分歧。

为弗洛伊德作传的欧内斯特·琼斯写道“荣格偏好玄虚学、占星术……和神秘主义”,但也清楚说明了导致二人分裂的根本原因,是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这点分歧严重影响了解梦的含义。荣格认为梦中出现的性符号有着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弗洛伊德则总是从字面上诠释为真正的性行为。对荣格而言,“巨梦”(也就是来自集体无意识的梦)不是暗指个人欲望的密码,而是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那里是“全人类巨大的历史宝库”。

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分歧还在于,解梦时探索无意识所用的方法不同。他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支持使用直接联想。荣格批判自由联想,因为它让人的思想随心所欲,联想到一系列与梦中原始意象无关的事物,结果经常和梦的含义相去甚远。使用直接联想时,荣格会一直集中在梦本身,防止病人的思想太过分散,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原始意象上。荣格承认自由联想也会通向有价值的心理发现,但是这些发现和梦中蕴含的信息经常毫无关系。你打开字典随便选中一个单词,一样可以展开自由联想。

荣格主张,精神分析不是为了发现人们过去的黑暗秘密,一再地探究童年受到的心理创伤,而应该是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荣格相信通过了解神话主题中的集体无意识,我们会逐渐整合人格中不同甚至对立的方面,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开发出最大的潜力。弗洛伊德总是试图缩小解梦范围,用刻板的理论预设含义。荣格却支持放大梦中的象征符号,把符号放在更广阔的神话和象征语境中,用想象力探索出更深的意义。客观与主观荣格认为分析梦中的事物有两种基本方法:客观与主观。客观分析是指直接理解字面含义。如果你梦到堕落的姐妹,无所事事,没有工作,依靠家人和朋友生活,那这个梦可能就是指姐妹的某些行为让你觉得焦虑。但是,如果用主观分析,梦中出现的每个人都代表着做梦者的一方面。在这样的解读下,姐妹可能代表你自己希望逃避社会责任。还有一个更生动的例子是梦到被人追打,隐含的信息可能是做梦者自己的攻击冲动。荣格说明主观分析的结果会让病人更难接受。心理医生应该鼓励病人承认主观分析出的事实,帮助病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后来出现的完形疗法拓展了主观分析,甚至应用到了梦中的无生命物体上。

荣格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个人梦中的符号和中世纪的炼金术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炼金术并不只是现代化学的神秘前身,而且还是无意识研究的先驱:一样都是转化的过程,前者把各种物质熔炼成稀有的黄金,后者把各种冲突整合成完整的人格。

荣格把炼金术比作西方宗教和哲学之下的暗流,正如意识之下的梦:“就像梦补偿了清醒意识下各种冲突的需求,炼金术也弥补了基督教各种对立的派别。”

荣格发现不仅梦的符号和炼金的成分不谋而合,炼金过程本身也象征着他的分析心理学体系乃至人类精神的发展过程。为了追求神奇的自我转化,炼金术士们要把各种对立成分融合为一,白与黑、硫与汞、热与冷、日与月、生与死、阳与阴等等,最后创造出了魔法石。同样的融合法则也环绕着圣杯传说。

荣格发现,炼金术中这些复杂的转化,正是对人类心理的一种隐喻,男与女、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意识与无意识、物质与精神等等,在人类精神里终将合为一体。荣格借鉴了炼金术中的一个术语,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个体化。

与弗洛伊德专注于童年经验不同,荣格更强调人的现在,认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发展变化,即使人到老年也能继续成长和自我实现。精神分析和梦的分析的目的就是让人进入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不是为了揭开过去的黑暗秘密,而是为了发现和整合自我的每一方面,最终达到精神的完整。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人要让自我冲突的各个方面达到和谐,反而实现了宗教对个人的精神作用。荣格总结很多病人的治疗经验,发现这种作用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本能或攻击本能一样强大。宗教对个人的作用,并不在于信仰和教条,而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表现,鼓励人类追求精神和爱。

情结“情结”意为“情感、观念的综合体”,由荣格定义成“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指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造成了人精神上的困扰,表现出来的行为很难理解。荣格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发现了证明情结存在的证据,1910年代他在苏黎世大学的词汇关联实验中注意到,受试者的行为模式暗示着此人的无意识感觉与信念。他认为,任何情结的核心都是一个共通的经验模式,称为原型(见第96-109页)——通常来讲,我们都可能对自己的母亲或父亲、兄弟或姐妹产生情结。情结本身并不一定有害,但是当情结与自我意识冲突甚至失衡时,就会破坏我们原本的心理意图,损害日常生活中的记忆、梦境和精神健康。情结甚至会取代控制我们意识的自我,严重有害我们内心的平衡。

现在的心理医生也经常会和病人一起分析梦境,发现某种情结的根源——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前进的精神探索之旅。

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至今仍是颇受争议的人物。支持者们认为他浩繁的著作不止囿于科学范畴,更堪称是人类史上伟大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巨大的想象力。他大胆而深入地探索人的精神世界,他的学说令人不安却又发人深省,在梦的研究史上影响深远。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在1899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书的开头是革命性的宣言:“我将证明有一种心理学技术能够使梦获得解析。”这句话诞生了现代的梦的心理学。《梦的解析》出版后的前六年只卖出了351册,但至今已经畅销了无数版本,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莱堡(现属于捷克共和国),在维也纳师从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布吕克的影响下,弗洛伊德相信决定论,认定世间的一切都遵循因果法则,这也影响了他日后对梦的研究,认为梦也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著名方法,可以用来解析你最近做的任何一个梦。

请先回想脑中最清晰的一个梦。早上刚醒来是试验这个方法的最佳时间。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最好准备一个梦的笔记本,打开一张空白页。

梦里可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意义,把你梦到的每一个重要的人、物品和场景写下来,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自由联想,每次只从你写下的其中一个词开始。让你的想象力随意漫游,想到什么就立刻写下来,随便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不要检查写得对不对,也不要做任何修改。从第一个词开始,跟随自由联想的思维,让一个词或意象引发下一个词或意象。最后你想到的可能离一开始的词很远,但是直觉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停下来。然后再回到下一个关键词,开始新一轮的联想。

举个例子,如果梦里出现一辆自行车,那么自由联想出来的可能是:自行车,脚蹬,鞋子,靴子,警察,权威。

自由联想的心理机制是暴露人的无意识。一旦开始自由联想,你已经主动放下了心理防线,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你才可能有意外的发现。你可能会突然想起了一个词或者一段回忆,让你觉得灵光一现豁然开朗。

如果没得到什么结果也不必担心。但请一定要再试几次,或者复习几遍第一次写下的笔记,看看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隐藏的意义。

后来,他前往巴黎向知名神经病学家J.M.沙可学习医用催眠术,在这一时期他从对生理的研究转向对心理的研究,认为神经症不是由生理原因而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回到维也纳之后他发展出了(部分借助于精神病学家约瑟夫·布洛伊尔的帮助)自由联想疗法,试图确定哪些心理原因导致了人的精神问题。他用自由联想疗法治疗了很多神经症病例,发现病因大都在病人的意识之下,而且多数和童年受到的感情创伤有关,小时候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尤其是性本能受到过伤害,成年后的心理就可能压抑甚至扭曲。这些实践经验让弗洛伊德充分认识到了无意识的重要性,他随即对自己展开了长时间的自我分析,在不断剖析自己的过程中,他更加确信梦可以打开意识之下隐藏的世界。

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大路”,而且相信自己已经解开了关于梦的所有谜题。虽然他的很多结论引发了争论,但是弗洛伊德率先解答了我们一直在问的这些问题:梦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梦到底想让我们看到什么?无意识里隐藏着什么?无意识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有什么影响?

弗洛伊德对梦的所有理解都建立在他的精神层次理论上。他多年来研究自己和病人的梦,发现人的精神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做梦时的无意识是初级过程,清醒时的意识是次级过程。初级过程缺乏组织性和协调性,充满了本能的各种冲动,每种都在要求满足。弗洛伊德认为初级过程把无意识里的本能、欲望和恐惧转换成了梦里的各种象征符号,这些符号没有类别、时空、对错之分,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受任何限制,因为无意识不受逻辑、道德和社会规则的限制。相比之下,次级过程则要遵循逻辑规则,正如语言要遵循语法规则。

弗洛伊德指出,由本能充斥的无意识就像原始社会的混沌世界,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每一种本能都在暗中躁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他创造了一个词“本我”(拉丁语原意为“它”),形容人的这种原始状态,“一切都是遗传下来的……与生俱来”——也就是说,自从人类起源开始,这些原始冲动就是生命的内驱力,尤其是生存本能和繁衍本能。

在弗洛伊德看来,“我”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在最底层,控制着人的无意识,梦是本我表现出来的幻想形式,或者说是本我的愿望与冲动的满足。但是梦不能直接展现这些混乱的本能,因为这样会惊醒做梦的人。无意识的本能让人恐慌,内容经常是反社会的,甚至可能有害心理健康,因此它们在梦里只能表现为象征符号(稍后将详细说明)。

弗洛伊德的伊玛之梦

弗洛伊德1895年做了个著名的梦,也是他详细解析的第一个梦。该梦关于年轻的寡妇伊玛,她是弗洛伊德家的世交,弗洛伊德当时正在为她治疗“歇斯底里焦虑症”。

梦:弗洛伊德梦见他在一间很大的厅里接待伊玛和一些其他客人。他把她带到厅的一角,责备她不按他的“方法”解决焦虑问题,说:“如果你仍然觉得痛苦,就完全是你的错了。”她说嗓子、胃、肚子都疼得要命,让她觉得“窒息”。弗洛伊德一惊,马上检查她的嗓子,怕万一漏掉什么器官上的原因,结果发现一大块白斑,还有“一些非常显眼的弯状构架”,与“鼻梁骨”相似。M医生又检查了一遍,检查结果与弗洛伊德一致。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注射引起的炎症,可能是用了不干净的注射器,注射的医生是奥托,也是弗洛伊德的熟人。M医生认为伊玛很快会得痢疾,然后毒素就会消除。

解析:在对该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就梦的关键部分自由联想时,弗洛伊德意识到这是愿望满足的梦。在梦里,弗洛伊德首先责怪伊玛不遵医嘱而病疼不减,他又觉得病痛的原因可能是某种器官上的原因,这表明他有一种潜在的愿望,希望能够逃避精神分析治疗无效的责任,另外他还害怕他可能混淆了精神问题和身体问题。他得出结论,即“伊玛的疼痛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奥托的。奥托曾说过我没有治好伊玛的病,因此我对他怀恨在心。这个梦给我机会报复他,把责任推给他”。在弗洛伊德愿望满足的梦里,伊玛的“病痛”不是因为他的精神治疗无效,而是因为奥托给伊玛注射时使用了不干净的注射器而造成的。弗洛伊德很为伊玛的治疗着急,这一点是以M医生这个角色作为象征的。弗洛伊德曾因误诊致使一位病人得了致命的疾病,他同M医生说过此事。伊玛喉咙里的白斑让他想起白喉,想起了他女儿害白喉时他经历的痛苦;鼻梁骨让他想起了他在治疗中使用可卡因,而造成了一个好朋友的死亡,他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弗洛伊德对这个梦的解析表明,一个梦里可以蕴含多种多样复杂的意义。

人在清醒的时候,自我控制着意识,也就是人格中基于现实而较为理智的部分,严格遵守后天习得的道德规范,防止本我的原始冲动表现出来。然而,一旦人睡着了,自我放松了对意识的控制,本我就会凸显出来,各种冲动泛滥在我们的头脑里。为了不让泛滥的本我惊醒沉睡的自我,人的大脑产生了一种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审查”,把本我的各种冲动转换成干扰性较小的形式,把梦的内容转换成无害的象征符号,这样就保护了做梦者的睡眠。梦的这种运作方式和神经症很像,都是努力维持自我的平衡,不让人被焦虑和本能击垮,把它们转换成自我能接受的形式。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内容分为显意和隐意。显意是梦的表面情节,经常前言不搭后语,隐意才是无意识真正要传达给意识的信息。为了避开大脑的审查,显意要把隐意伪装起来,有两种主要的方法。第一种是凝缩,即两种或几种形象在梦里凝缩成一个象征。例如,病人梦中出现了老人,弗洛伊德解析为一方面象征他们的父亲,另一方面则象征弗洛伊德本人,也就是他们的精神分析医生。凝缩不是靠逻辑而是靠联想,显意里两种形象合并为一,表明病人对二者的态度相似。

1910年,一位富有的俄罗斯没落贵族谢尔盖·潘克耶夫,被介绍给弗洛伊德做精神治疗。他的治疗过程持续了很多年,帮助弗洛伊德发展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最后推论出,潘克耶夫强迫性的受虐倾向,起源于童年的性欲创伤。弗洛伊德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论断,来自于解析潘克耶夫小时候的一个梦,这个梦困扰了他一生。

梦:他梦见寒冷的冬天,他躺在靠窗的幼儿床上,窗户忽然打开了,他看见外面的老胡桃树上坐着几只白狼,它们的尾巴像狐狸那么长,耳朵像狗一样竖了起来,正在直直地盯着他。因为害怕被狼吃掉,他尖叫着醒了过来,保姆跑过来安抚他。但是那个画面那么逼真,很长时间之后他才明白那只是一个梦。后来他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狼群一动不动地盯着他。

解析:弗洛伊德解析该梦认为,潘克耶夫在幼儿期目睹过父母性交,在幼儿看来几近暴力的性交动作,发现母亲缺失男性生殖器,让他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打开的窗户象征小潘克耶夫睁开的双眼;白狼象征父亲;狼群一动不动,反向象征剧烈的性交。

狼人之梦

第二种方法是移置。和凝缩一样,移置也靠联想,把一种形象在梦里转换成另一种形象,就像语言里的隐喻一样。弗洛伊德的一个病人梦到一只满帆的船,斜桅从船头向前伸出,弗洛伊德自然把它解析为梦的移置:船象征病人的母亲,鼓起的船帆象征母亲的乳房,向前的斜桅象征病人想象中强势的母亲也有阴茎。

为了绕开显意中的凝缩与移置,弗洛伊德提出了自由联想。从梦里的一个意象开始自由联想时,我们的思路要么永无止境地走下去,要么就会突然遇到障碍停下来,这时候无意识里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无论自由联想的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都让我们踏上了通往无意识的“大路”,直达深藏在本我里的本能和欲望,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根源。

弗洛伊德提出的另外一个概念是二次加工,即当我们试图回想做过的梦或向别人描述我们的梦时,会有意无意地改动梦到的事件和意象。弗洛伊德解梦时会注意病人有没有“修改”自己的梦,好让梦听起来比实际上更加连贯更有条理。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梦都起源于原始混乱的本我,这种观点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关于梦的来源的其他理论开始广泛传播,比如梦是人在白天想到的事情的残念,或者是对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因此,1920年代,在与荣格及其他心理学家就梦的来源和意义发生争论后,弗洛伊德修改了他的理论,把梦按来源分为“上”“下”。下面的梦来自无意识,“被压抑的本我通过这种梦影响醒后的生活”;上面的梦来自白天的经历,“这种梦强化了生活中被自我阻止的部分”——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又被压抑进了本我。

弗洛伊德主张,我们清醒时的很多行为也是由无意识里的本能所驱动的。当我们在白天正常生活时,自我压制了本我,通过压抑、否认、投射等防御机制,把社会规范所不能接受的本能冲动压抑在意识之下。自我不断地努力安抚本我,让它相信不是所有的冲动都会被意识完全无视。但是如果自我对本我安抚不足,或者一直防御本我更多的进攻,无意识里积压的本能冲动和隐藏的心理创伤就会爆发,喷涌而出进入我们的意识,导致全面的精神崩溃。

即使我们能够避免这种最坏的后果,也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处理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严重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

但是,借助精神分析医生的帮助,把本我的冲动有技巧地诱导进意识,让意识看到并理解它的需求,我们就能避免自我与本我的冲突,防止本我的毁灭性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弗洛伊德认为梦的解析必不可少。

弗洛伊德把梦分为三种。最基本的是愿望满足的梦,比如孩子们经常说起的梦,没有显意隐意之分。梦里没有伪装任何隐藏的含义:梦到巧克力或玩具熊,就是想满足对巧克力或玩具熊的愿望,特别是被家长禁止或拒绝后,这种愿望会更加强烈。第二种梦的含义也几乎显而易见,只是更加出人意料,因为清醒状态下我们不会把梦里的场景当作愿望。例如,梦见和一支海军陆战队一起跳伞空降到战区——现实生活里我们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第三种梦的含义最耐人寻味。显意都令人迷惑,情节离奇毫无逻辑——例如,我们认识的人在奇怪的场景里做出不可理喻的行为。为了解开这种梦的谜题,我们必须深入探究自己的动机,即使解析的过程可能让我们不安。

弗洛伊德让我们认识到,梦里的愿望被伪装、隐藏或压抑成了无数种方式,做梦的人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几乎不可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例如,情感的渴望被转换成完全不同的场景,磨去了危险的棱角,变得无比柔软。一个成年人因为现在的生活中缺乏关爱,产生了浓厚的怀旧心理,渴望回到小时候母亲温暖的怀抱,在弗洛伊德看来,可能会梦到大量高糖高热量的蛋糕。

很多人对弗洛伊德的解梦方法持怀疑态度,他们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泛性论,即弗洛伊德对性的过分强调。比如,现代心理学家多数已不再认可“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命名的恋母情结,指儿子天生爱慕母亲而仇视父亲。这个名称源自一则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生下来就与亲生父母分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相对应的恋父情结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指女儿生来爱慕自己的父亲,在心理学上的影响力不如前者。

弗洛伊德学派至今仍然极为重视无意识里的性欲。他们反驳说,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弗洛伊德的理论令人不安,是因为他们的无意识里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真相。

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悲剧人物,无意中犯下了乱伦大罪。因为德尔菲神殿的神谕预言他将弑父娶母,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遗弃了,一位牧羊人救了他,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收他为养子。多年以后,他在一次口角中杀了一个陌生人,死者正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后来,他破解了人面狮身的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人民,被拥立为忒拜国王,娶了原王后伊俄卡斯忒,他的亲生母亲。忒拜在他的统治下繁荣昌盛,突然遭遇了一场瘟疫,俄狄浦斯向神祇请示,才发现自己犯下了杀父娶母的大罪。预言应验,伊俄卡斯忒自杀,俄狄浦斯自瞎双目。这个黑暗的故事在心理学上正是源于无意识——梦的根源所在。

皮尔斯和鲍斯对梦的研究

虽然他们的著作和理论非常具有启发性,但无论弗洛伊德还是荣格都未能揭开梦的全部秘密,很可能未来也没有人做得到。尽管如此,20世纪还是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梦的认知——最有代表性的是皮尔斯和鲍斯。

弗雷茨·皮尔斯的研究

美国精神病学家弗雷茨·皮尔斯(1893-1970)被誉为完形疗法之父。完形疗法认为人类本质乃一整体,每个人生活中的现实、感知和行为不是各个分离的部分,而是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

与荣格和弗洛伊德一样,皮尔斯强调梦有象征意义,但他认为我们梦里出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事物,都是我们自己和现在生活的一种投射。皮尔斯认为,梦代表着生活中的未竟事务或过去的“情感空洞”;梦的内容来自做梦者的个人经历,而不是本能或集体冲动。

皮尔斯主张,解梦时角色扮演比自由联想或直接联想(见第22、27页)更加有效也更加准确。他的方法是让做梦者依次扮演梦里的每一个意象,甚至代替无生命物体说话,有时还会注意物体在梦里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分析隐藏的意义。

例如梦到火车穿过树林,做梦者最后可能会发现,比起作为中心意象的火车,火车下的铁轨或者火车经过的树更能反映自己的情感状态。皮尔斯可能会建议,表演树被火车落在后面时在想什么,或者火车在上面碾过时,铁轨会说什么。

这样的角色扮演把解梦完全交还给了做梦者。分析师可以给出建议,但是梦是做梦者的个人财产,不能由外人强加意义。

尽管皮尔斯坚持由个人解梦,但他的方法与荣格和弗洛伊德并没有大的分歧。荣格和弗洛伊德都认为梦里的意象象征着做梦者自己的某些方面,解梦时也可以用角色扮演补充自由联想或直接联想。然而,皮尔斯的方法的问题在于,做梦者可能会被自己的表演诱导,却迷失了梦的真正含义。虽然皮尔斯相信自己可以发现并预防这种情况,但其他的实践者未必能有他的专业眼光。此外,皮尔斯的方法对第一层梦和第二层梦(见第65-70页)很有价值,却低估了梦中象征符号的共通意义,尤其无视荣格所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的关键作用。

梅达特·鲍斯的研究

瑞士精神病学家梅达特·鲍斯(1903-1990)把梦和存在主义联系在一起,开创了存在分析学。存在主义主张,每一个人都有意或无意地自由选择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鲍斯提出,梦并不是复杂的象征语言,而是直接体现了人存在时的选择。

鲍斯用自己的方法对梦进行临床研究,发现不用进行象征解析,梦也可以对人提供心理帮助。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寻梦的象征意义,反而会错过梦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如果说荣格和弗洛伊德让我们专注于更深的第二层梦和第三层梦,鲍斯的研究则让我们意识到了第一层梦的重要性。

鲍斯解梦时不用任何联想,而是让梦自己讲故事;不用关于无意识的理论,而是让我们看见“眼前存在什么”。

例如,在他的一个实验中,鲍斯给五个女人——三个健康人,两个神经症患者——催眠,让她们梦到一个赤裸的男人,他和她们正在相爱,想和她们发生性行为。三个健康女人都按照设定的情形做了一场春梦,两个神经症患者的梦却与性无关,反而令人焦虑,其中一个梦到一个身穿制服的士兵,拿枪差点击中她。鲍斯分析前三个梦里没有任何象征意义,只是做梦者欲望的公开表达。有关士兵的梦也没必要进行象征解析,因为在患者担惊受怕的狭窄世界中,男人都被当作一种威胁。

如果因为这种对第一层梦的存在分析,就否定第二层梦和第三层梦的存在和重要性,那是大错特错的。类似这样的实验中,梦的场景是被实验者设定的,而不是来自做梦者自己的无意识。荣格学派和弗洛伊德学派可以进一步解析,指出有些元素确实来自患者的无意识(爱人转换成了士兵,阴茎转换成了枪),再深入研究下去可能就会发现患者神经症的病因。比如,由这些意象展开联想会发现,梦里隐含了被压抑的性欲与阿尼姆斯原型(见第103页),或者士兵和枪象征着权威和做梦者自己的自毁倾向。

梦的作用

梦是来自我们大脑深处某种创造源泉的一个启示,还是只是我们白天生活中的想法和图像的一种残影?梦是打开我们心底最深的秘密的一扇窗,还是只是我们应该无视的一些精神垃圾?

1953年,美国生理学家纳撒尼尔·克雷特曼和他的学生尤金·阿瑟林斯基,一起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从此之后现代科学对梦的研究转向了生理层面。他们在“睡眠实验室”发现幼儿在睡眠中闭合的眼睑后面不时会出现快速眼球眼动,于是他们开始观察成人睡眠,并用脑电图扫描器记录人的脑波,结果发现快速眼动的同时,脑波形态也出现了相对应的变化。他们把睡眠的这一阶段命名为“快速眼动睡眠”。他们接下来的发现更是震惊了科学界:几乎所有在这一阶段被叫醒的受测者都异口同声表示,在醒来之前他们正做着鲜明的梦。这在梦的研究史上是重大的科学突破。

快速眼动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也被称为“异相睡眠”,因为这一阶段的脑电波、肾上腺素水平、脉搏频率和耗氧量与人清醒时相似,只是肌肉几乎完全松弛,睡着的人很难被叫醒。大部分的梦都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发现异相睡眠不足会导致人在白天疲劳乏力、暴躁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受测者们被刻意剥夺异相睡眠,一进入快速眼动期就被叫醒,结果在接下来测试的几晚,人体自动补偿了比平常更多的异相睡眠时间。如果人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被完全剥夺了睡眠时间,那么异相睡眠甚至会出现在清醒的时候。人体如此需要异相睡眠,可能也与精神需要做梦有关。

最近的研究发现,人在异相睡眠期间做的梦比在睡眠的其他阶段做的梦更加生动。研究结果还发现,异相睡眠期间的快速眼动与梦里的事件可能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大脑不能完全区分梦里的画面和现实的生活。同样的道理,大脑可能也会用现实影响梦里的感知:比如人在睡眠时受到的刺激,例如水、声响(闹钟或人声)、光线,都可能被收进梦里,“合理化”成梦的内容。

但是,无论梦里的感觉对大脑来说多么真实,我们的身体也不会再现梦里的动作和感情。在异相睡眠中,人的肌力几乎全部丧失,只有眼部肌肉可能根据梦里的事件做出生理反应。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梦最生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抑制剂,阻止肌肉收到相关的神经冲动,因此我们不会因为梦里的感官刺激而产生任何身体反应。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有效的肌肉麻痹机制,我们在梦里才会想跑却动不了,想叫却发不出声音,想走脚却被陷进了沙子、泥沼或水里。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之外,睡眠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或层次,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身体活动和脑波形态。一个人入睡后的前15分钟,会由浅入深地依次进入第1、2、3阶段,到第4阶段持续大约一小时,这时人的身体是最放松的,脑电波也最平缓。然后由深变浅依次回返,当返回到第1阶段时,身体通常会变换睡眠的姿势,这时便会出现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然后又进入另一个睡眠周期,由浅入深再由深变浅,间以快速眼动睡眠,如此循环往复,一夜共有4-7个周期,后来很少再达到第4阶段的深度睡眠。每次快速眼动睡眠的持续时间会逐渐加长,眼球运动的频率和速度也会加快,最后一次可长达40分钟。

关于我们为什么睡眠有很多种理论。一些科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睡眠是身体的一种策略,可以保存体力,减少食物摄入。另一种进化论的观点认为,原始人在晚上最脆弱,为了躲避动物的捕食,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睡眠,是为了提高生存机会。生理学理论认为,睡眠是为了让身体休息并进行自我修复,人体在睡眠时会分泌出特殊的激素,比如孩子在晚上睡眠时就会分泌出更多的成长激素。

可以肯定的是,睡眠确实是大脑的休息时间。大脑常态释放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用来向肌肉传递神经冲动,在睡眠时都暂停释放了。实验中被剥夺了一两个晚上睡眠的受测者,白天会表现出暴躁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继续被剥夺睡眠的话,甚至真的会晕倒。尽管理论上人必需睡眠,但有些人只需要很少的睡眠,某些追求灵修的人,晚上不是真的在睡眠,而是在进行深度冥想。历史上还有极为罕见的病例,有人头部受伤后几乎不再睡眠。

虽然在生理层面上我们已经知道或推断了睡眠和做梦的身体机制,但是当我们深入心理层面研究梦的作用时,却陷入了更深的迷惑。自从1953年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科学家们把梦放进了实验室,对梦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分析,但是还是没能解答20世纪前半叶弗洛伊德和荣格提出的问题:做梦是为了保护睡眠,还是睡眠是为了做梦?

科学界基本同意我们做梦是有目的的,但对梦的目的是什么却不一而论。然而心理学界自19世纪以来已有公论,认为梦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无意识里的某些重要方面。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来自无意识的加密信息,为了表达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荣格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集体无意识,即人类心理最深层积淀的普遍性精神,其中的原始意象是神话、传说和宗教等的创作源泉,也会出现在一切人的梦里。虽然本书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学说,但我们不妨也探讨一下其他观点,比如“精神垃圾说”,这种学说认为我们做梦是为了整理和丢弃多余的精神垃圾,梦的作用很重要,内容却是无用的。

有些科学家认为大脑的工作有选择性,仔细检查白天生活中充斥的大量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分类储存起来,把无关紧要的信息丢弃掉。根据这种理论,大部分的分类处理过程发生在白天,很多无用的信息当时已经被丢弃了。但是,大脑还需要一个时间集中处理那些白天积压的信息,于是在晚上我们的睡眠时间里继续巩固工作。科学家把这个过程比作电脑主机在晚上“脱机”工作,检查硬盘和程序,调整空间升级程序,写入有价值的新数据,把多余和无用的信息彻底删除或者放入垃圾箱。然而,有些被分类和丢弃掉的信息碎片进入睡眠中的意识,由多余的联想连成一堆混乱的图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梦——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垃圾说”。

针对这种精神垃圾说,有几种令人信服的反驳。首先,精神垃圾说认为梦的内容完全没有意义,这是明显错误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梦对我们的心理甚至生理健康至关重要,对于解决心理问题也是极有价值的辅助方法。虽然梦看起来杂乱无章,但经过专家的细致分析会发现,梦里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有时看似矛盾,但的确有意义),可以反映做梦者的心理状态。其次,梦也有“清醒梦”(见第55-64页),可见大脑在梦里并没有“脱机”,有时在梦里可以保持清醒的意识(甚至可能在梦里一直都有意识)。再次,没有证据表明回忆并研究自己的梦的人,比不关注梦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实际上,事实完全相反,关注梦的人反而心理更健康。最后,尽管大多数梦的意义确实难以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梦多年以后在我们的记忆里仍然栩栩如生,就像真实生活里发生过的人生大事一样。

垃圾或金子?“精神垃圾说”的理论依据在于,科学家倾向于把过程与内容分开。这种学说一度分散了研究界对于梦的内容的极度关注。

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持续一段时间记录自己做过的梦,都不难发现梦里有明显的内在连贯性,就像自己内心的一段秘密历史。遗憾的是,主张“精神垃圾说”的研究者们认为对梦的回忆是无用的,阻止自己研究梦的内容,于是无视了最明显的证据——正是梦的内容本身,证明精神垃圾说是错误的。

既然梦里确实蕴含了无意识传递给意识的重要信息,为什么我们会遗忘梦里经历过的大部分事情呢?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理论,其中一种认为与我们觉醒的方式有关。我们现在不像原始社会的祖先一样,因为外界的危险突然惊醒,而是在安全的床上逐渐觉醒过来,在这个从睡到醒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梦被遗忘了。另一种理论认为,我们睡眠的时间太长了,无梦的睡眠时间抑制了对梦的记忆。在梦的研讨会上,人们常说在陌生的环境里睡眠(睡眠会时断时续)或者睡在更硬的床上时,对梦的记忆比平常更加清晰。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头脑本身的杂乱性、分散性和无组织性也阻碍了对梦的记忆。谨遵教义的印度教和佛教信徒,西方神秘传统的追随者们,由于长期强化训练专注与冥想,在睡眠中会享受完全清醒的意识。

但是,最经典的理论还是来自弗洛伊德,他认为梦的遗忘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梦让我们太痛苦。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的遗忘和做梦者个人的生活方式无关,是大脑的审查机制直接导致了对梦的遗忘——这种自我防御机制为了保护清醒的意识,把无意识深处大量混乱的意象、本能和欲望转化成了可以接受的语言,所以对梦的部分遗忘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