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趣名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23:42:29

点击下载

作者:闻明,张林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逸趣名人

逸趣名人试读: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

鲁讯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拥有这份丰厚而珍贵的文明遗产感到无比自豪。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并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传承中华文明即是在延续我们民族的灵魂。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百科》的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中国历史百科》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书共分为24册,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历史百科之一:文明历程中国历史百科之二:王朝世系中国历史百科之三:赫赫天朝中国历史百科之四:大事录要中国历史百科之五:皇权典制中国历史百科之六:官称衙署中国历史百科之七:皇权刑律中国历史百科之八:千年重农中国历史百科之九:考选科举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国门内外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一:自足经济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二:百家沉浮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三:青史垂名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四;皇宫留谜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疑案寻踪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六:状元全录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阉宦兴衰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八:优伶春秋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九:典籍源流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刑具淫威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史籍精华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二:史海温故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逸趣名人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谈闲说怪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中国历史百科》编委会2008年2月

先秦名人轶闻

孔子上“修辞”课

有一天,孔子在授课时,表扬仲弓说:“雍也,可使南面。”学生们有些不解,孔子怎么给仲弓这么高的评价呢?因为“南面”是“君王”的借代词。古时君王坐北朝南,“雍也,可使南面”,等于说,仲弓这个人将来可以当一国之君。其中一位不服气的学生说:“雍也,仁而不佞。”他说,仲弓这人确实仁慈宽厚,但他不善于说话,怎么能成为君王呢?

孔子借此话题,转到了“修辞立其诚”的话题上,他说:“为什么要夸夸其谈呢?《易经》上说,君子进德修业要讲忠信,修辞立其诚,才能立身处世。为什么要搞花言巧语那一套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少了一个‘诚’字,就好比大车没有轴,小车没有平衡木,怎么能进步呢?同学们要好好思考我这个比喻。”

孔子说:“今天我要点名批评宰予同学,他在上课的时候睡大觉,被我发现了,他不认错,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他打瞌睡的理由。宰予平时说话,头头是道,还说老师讲的‘修辞立其诚’非常正确,可是,他连打瞌睡这样小小的过失都要作掩饰、讲理由,我看这个宰予啊,就好比是腐朽透了的烂木头,那是很难雕刻出艺术品来的;他又好比是一堵粪土砌成的墙,那是不可能粉刷、美化的。”

孔子说:“你们要记住我的一句话,‘恶乎佞者’,就是说,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花言巧语的‘佞者’,比如子路吧,他就是这们的‘佞者’,他经常为自己的错误狡辩,不过,他后来有了醒悟,向我作了检讨。”

孔子说: “在这里,我要赞扬南容同学,他常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是个很好的做人的比喻,南容同学绝不说脏话,而且重视改正错误,我喜欢他,所以,我决定把侄女嫁给他!”

同学们热烈鼓掌。孔子说:“修辞立其诚,各位好自为之,下课。”

孟子童年的故事

孟子名轲,邹人。关于孟子小时候的生活,有“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故事。

孟子和母亲起初住在市郊,孟子见商贩做生意,他也学着商人的样,向人讨价还价。孟母怕孩子学坏,便搬到乡村。他家附近有许多坟墓,孟子看到葬死人和扫墓的活动,他便学样,把沙土石头作祭品,摹仿大人的祭祀形式,整天在坟前坟后忙个不停。雷母怕孩子学坏,便搬到一所学校旁边去住,希望孩子有个好的环境。果然,孟子天天看见学生上学读书,他也学样,开始努力读书。但没多久,孟子见其他孩子逃学,他也逃学,玩耍成性。孟母生气了,便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机的纱和布剪了下来。孟子说:“这不是半途而废么?”孟母道:“读书好比织布,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才能成功。你现在如此贪玩,我还织布干什么呢?”孟子被母亲的这个比喻感动了,便立志学习,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奇才怪杰庄周

庄子名周,是古代中国的奇才怪杰,是一位超人。

庄子学问渊博,文笔汪洋,天资聪慧,胸怀旷达。他把对追名逐利,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但他的无为,不是叫人浑浑噩噩、庸庸碌碌、随波逐流、无所作为的“混世哲学”。

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中写道: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有几千里。鲲变成鸟,这鸟的名字叫鹏,它奋翼而飞,其翅膀就像盖天的一大片云……

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奋起而飞,碰到榆树、枋树就停在上面,有时没力还飞不到,掉到地面上就是了,何必高飞九万里面去呢?”

庄子讲寓言故事,都用修辞上的比喻,他以大鹏自比,把那些追名逐利者比喻为斑鸠。庄子的比喻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喜欢以鲲鹏自喻,以示志向之高远,前途之广阔无量。中国人的名字用“鹏”字很多,足以证明喻体“在鹏”的象征意义。

庄子认为,自然朴素是自然美。砍木雕成栋梁,又给刻上各咱图案,人们认为那样是艺术美,但它作为树木,却失去了自然美,这叫“失性”。庄子还讲了个“东施交颦”的故事:

西施因心口痛而捧心皱眉,她的领里有个丑女看见了以为是一种美态,回去后便学西施的动作,手捧心,皱着眉。有钱人见丑女如此,都关门不敢出行,怕被她的“郊颦(皱眉)”吓坏,穷人见了她那个样子,吓得携妻带子走开。

庄子认为,西施的美是一种很自然的美,丑女“效颦”是不懂西施美的原因。庄子认为,美与丑都出于自然。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本无生;非徒(只,仅仅)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这就是说,人本是自然的物,本无生,因气而变有形之人,今死即又归于自然,所以他鼓盆而歌。

庄子快要死了,他的弟子想厚葬他。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齐全)哉?”弟子说:“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说:“露天让乌鸦老鹰吃,土埋被蚂蚁吃,从乌鸦嘴里抢宋给蚂蚁,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这叫临死不惧,大义凛然。在庄子看来,死是自然过程,是一种自由发展的必然。庄子以无限宽广的胸怀去拥抱死神,如此想得开,是因为他把死看做是回归自然。

晏子的雄辩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的相国。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早就听说晏子能言善辩,心中很不服气,便想借晏子使楚之机侮辱他,以显楚国之威。

楚王叫守门的士官在城东门旁挖一个洞,待晏子来时,关闭城门,叫他从洞里进来。

第二天,晏子来到东门,守城的把城门关了,叫晏子从洞里进入,并说:“你从洞里进入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大笑,说:“这是狗洞,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则从狗门进,出使人国,则从人门入。”守城的不敢做主,便报告楚王。楚王听到转述的晏子的话,心里很不高兴,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用类比法、婉曲暗示法,体现了言辞的力量。楚王不得不屈服。

但楚王仍不甘心,他接见晏子时就轻蔑地说:“你们齐国没有人吗?” (意谓:没人可派就派你这样的人么?)

晏子回答说:“我齐国人多,若众人一呵气,就变成云彩,众人出汗,则像下雨,人们走路肩碰肩,脚尖挨着脚跟,怎么能说没人?”

晏子的夸张、比喻和对人多的描述,是口舌大战的前奏,等于收起拳头,为下一次打出去作准备。

楚王道:“你们齐国既然那么多人,怎么偏偏派个小人出使我国?”。

楚王用卑语刺激晏子。晏子马上把收起来的拳头打出去,说道:“我们齐国有个规矩:有德行的人便振去有德行的国家,品行不好者,派到品行差的国家,我之所以到贵国,是因为我的品行差吧!”

这是影射和暗讽,是说楚国缺德。

楚王为侮辱晏子,演了一出滑稽戏,派卫兵押着一犯人从客厅走过。楚王问:“罪犯是什么地方人士?”卫兵答道:“齐国人。”楚王问:“犯了什么罪?”卫兵答道:“盗窃罪。”楚王转头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喜欢盗窃么?”

晏子说:“我听说,淮南有一种橘,移到淮北,就变成了味苦的枳。枝叶外形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呢?水土不一样。现在老百姓生于齐国并不盗窃,到了楚国就盗窃他人财物了,这是水土、环境使他这样的。”

楚王被晏子的人品决定于环境、决定于国度的论断镇住了,他无法回击晏子的论断。这便是类比修辞的逻辑力量。

有一次,齐景公心爱的马死了,景公大怒,下令肢解养马人。晏子说:“这个养马人还不知道自己犯什么罪就被肢解,必不服,让我数落他的罪行。于是晏子对这养马人说:“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死罪;你养的马又是国君最爱的马,这是你的第二条死罪;你使国君为了一匹马而杀人,要是老百姓知道,一定会说国君是暴君,这是你的第三条死罪,你快到牢房去等死吧!”

晏子明知养马人无罪,却说他有三条死罪,这是超常的语言形式,修辞学家叫“倒反”,晏子数落养马人的罪行,是反意正说,特别是第三条罪状,表面上是说养马人有罪,实际上是说国君有罪。

杨朱的不计小节

杨朱,战国时魏人,字子居,又称杨子。他的著名学说是利己主义,他的名言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但他的“不计小节”论不无可取。

杨朱有一次对梁王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

梁五道:“杨先生,你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你有三亩田地也种不好,却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这怎么叫我相信呢?”

梁工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他用杨朱治家和治国作一比较,来论证杨朱的话不可靠。

杨朱说:“陛下看过羊吗?一百多只羊聚在一起,牧童只拿一条长鞭子跟着,却指挥自如,要羊向东就向东,要羊向西就向西。假如要尧牵一只羊,要舜肩扛木棍,那天下就要大乱了……我听说,大得可以吞船的鱼,不会游到浅谷里;能高飞的大鸟,不会在肮脏的地方休息。为什么?是其心志远大的缘故。黄钟大吕这种音律,不能配合节奏复杂的舞曲。为什么?这是因为其音律十分单调。所以,处理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要成就大业,对小事就不能斤斤计较。”

杨朱用类比推理法表明他的“治理国家易如反掌”的观点,从修辞上说,其运用的逻辑(类比)手段是有说服力的,也正因为如此,杨朱的这一番论证成了名言,流传至今。

雄辩天才淳于髡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的雄辩天才之一,他是齐威王在稷下得到的学者。

有一次,淳于髡一日之内向齐宣王推荐七位贤才。齐宣王说:“千里之内要是有一位贤才,距离就算很近了,百代之间要是出一位圣人,时间就算短的了。而你竟在一天之内给我推荐七位贤才,未免太多了吧!”

淳于髡道:“不会吧!鸟嘛,羽翼相同的就住在一起;兽呢,脚相同的便住在一块儿,一起行动。如果要到招泽去找柴胡、桔梗,几辈子也找不到;但要是到沘黍、梁父等山的南边坡地去找,你便可以满载而归。世上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像我淳于髡就是贤士群体中的一个,大王若是从我这儿征用贤才,就像到河里舀水、用燧石取火一样容易。与我在一起的贤才何止七位!”

雄辩家都是修辞家,长于比喻和类推,列举事象进行推论也是一种比喻。淳于髡用的是“连比法”,即把所比的事象串在一起,形成逻辑链,叫齐宣王不得不心服口服。

有一次,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海内最敏捷的兔。韩子卢追东郭逡,绕着山跑了三圈,朝山上腾跃了五次。兔子力竭于前,凶狗困伏于后,双双因乏力而死。农夫看了,毫不费工夫便将狗、兔一起取回烹而食之。如今齐、魏两国长久作战,兵卒累乏,百姓困苦。而强大的秦、楚大国正欲拾取狗、兔之利,企图占有齐、魏。”

齐王听了深感恐惧。淳于髡的事理比喻,使齐王铭刻于心,取消了攻魏的打算。

秦汉六朝名人轶闻

东方朔的智慧

东方朔,汉武帝的谏官,说话以幽默著称,处事以急智惊人。

一次,汉武帝在苑中见一株古树很奇特,便问东方朔:“这叫什么树?”

东方朔随口答道:“这树叫‘善哉’。”

武帝暗中叫人把“善哉”两字刻在树上。

过了几年,汉武帝又和东方朔到了“善哉”这树跟前,再问东方朔:“这叫什么树?”

东方朔随口答道:“这叫‘瞿所’。”

汉武帝道:“你上次说这树叫‘善哉’,我已叫人把这名刻在树上,现在你又说它叫‘瞿所’,为臣的欺君,该当何罪?”

东方朔顿生急智,道:“陛下息怒,且听小人说来。那马小的时候叫驹,长大了才叫马;鸡小的时候叫雏,长大了才叫鸡;牛小的时候叫犊,长大了才叫牛;我小的时候叫孩子,长到现在叫老人。这棵树小的时候叫‘善哉’,现在大了便叫‘瞿所’。”

东方朔用“类比”修辞法进行推理,说明“善哉”之名变成“瞿所”的原因。汉武帝也知道东方朔假设的因与果推理是荒谬的,但因为类比取材幽默可笑,而且反映了东方朔的敏锐和机智,所以汉武帝对他宠幸有加。

有一年的元宵节,汉武帝观灯,看到一群姑娘十分美丽,他惊叹道:“怎么宫中没有这样美的女孩子?”他决定要在民间征美女,便叫住一个小姑娘问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汉武帝便下令征集一千名十六岁的美女进宫。这事吓坏了东方朔,因为他的女儿就是十六岁的美女,他生怕女儿被征集入宫,怎么办?他急中未能生智。

东方朔为拯救自己的女儿,便关门想法子。好个东方朔,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关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克”的理论来,他把这套理论写成黄历,并对人宣传说,他有一本天书。

汉武帝问:“听说你有一本天书,为什么叫天书?”东方朔说:“天书,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书。”汉武帝把天书翻开一看,原来是天干与地支相配的一种规则。开头有一首小诗:天赐警言,人间皆行。属相相克,违者断魂。鼠羊一旦休,白马怕青牛。虎蛇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汉武帝要求东方朔讲解。

东方朔说:“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纪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复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产生年份相配与相克的年岁与生肖的序列。例如,属兔的与龙相克。”

汉武帝说: “我要征集十六岁少女进宫,是否相克?”“皇上是龙,十六岁少女属兔,正好相克。”

于是,汉武帝便取消了征集十六岁少女人宫的决定。

有一天,汉武帝发脾气,要处死他的奶妈。奶妈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说:“皇上发怒,旁人若劝,他会更生气,你放心由他处置,到时你频频回头看我,我便设法救你。”

奶妈依计而行,行刑前,一步三回头,说要看看皇上才死,东方朔大声说:“你快走吧,皇上如今长大了,难道还要你喂奶吗?”

汉武帝听了,便赦免了奶妈。

东方朔不正面“说情”,而是用婉曲修辞打动汉武帝的心,终于救了奶妈一命。

这是婉曲修辞的力量所在。汉武帝若不赦免奶妈,他则背上忘恩负义之名。俗语云:“羊有跪奶之思,鸦有反哺之义。”汉武帝若杀奶妈,便会背上“连禽兽都不如”的骂名。

卓文君巧做数字诗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动听的歌,千古流传。

司马相如初名犬子,因慕蔺相如之为人而更名相如。司马相如是文学家,又是音乐家,而卓文君是寡妇。有一天,司马相如弹琴时,卓文君因爱音乐,偷听司马相如的演奏,“心悦而好之”,于是便产生了“文君夜奔相如”的美丽故事。

有一次,司马相如离家到长安求取功名,而卓文君却留在家中承受那相思之苦。一日,卓文君接到司马相如的信,可是信上只写了一串,数字,这些数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卓文君依这些数字之顺序写了一首动人的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栏杆。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这首情诗极尽数字之巧,大显数字修辞之能,数字的顺序和倒序成为感情和文字的一条锁链,卓文君思夫之情宛如透明的珍珠,用数字的金链串起,闪烁着爱之光,而这数字金链,又是牵挂之链,也是爱情连在一起之链。

相传,司马相如有娶妾之意,卓文君作《白头吟》,诗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女弱女弱,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传,司马相如读《白头吟》而放弃了娶妾念头,因为他不想玷污像雪和月一样纯洁的爱情,所以改变心有两意,“沟水东西流”的念头,这是卓文君《白头吟)的“凄凄复凄凄”的情打动了司马相如的心。

曹操的奸奸狡狡

有一次,曹操领军路过一个村庄,听说附近有块曹娥碑,他想,我曹操姓曹,与曹娥岂不是一家人么?于是他决定去看看曹娥碑。

碑文的正面写着曹娥的事迹,碑的背面有八个字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左看右看,对这八个字百思不得其解。这八个字是“黄绢幼妇,外孙沍臼”。曹操问:“谁能解得?”杨修说:“我能解得。”

曹操说道:“你先别解说,让我想想。”

军队走了三十里后,曹操说:“我也解得了。”说完,便让杨修将答案写在绢上,自己也将答案写在绢上。曹操接过杨修写的绢条,只见上面写着:“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沍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曹操的答案与杨修的相同,曹操叹道:“我的答案不及杨修,相差三十里之远。”“绝妙好辞”四字,是从“黄绢幼妇,外孙沍臼”八个字中解拆会意、组合而成的答案,既是解谜语,也是拆字、会意、修辞。曹操说“我的才能不及杨修,相差三十里之远”,亦含兼义之妙,是修辞上的体变形式,即借数学语体来说明“程度”“距离”。

说到曹操的才能虽不及杨修,但其智慧之高、判断力之强,也是罕有望其项背者。相传,一次,曹操与刘备一起把酒论时事,突然,刘备放一闷屁,侍立一旁的张飞立即承担放屁的“责任”,便谦恭地说:“此乃飞之屁也,请诸公见谅厂曹操见此,很羡慕刘备,便说:“张将军护主也!”说来也巧,曹操也放一闷屁,诸公掩鼻,蒋于侍立于旁,便学张飞,说道:“此乃蒋干之屁也!”曹操见状,甚为尴尬,怒视蒋干,说道: “蒋干,媚主也!”

曹操对同样一句话,作出相反的判断,这是针对不同的人作出的不同的结论。我们知道,话语修辞是与说话者自我相适的。张飞对刘备是无限忠心的,其言语绝无“媚主”的色彩;蒋干是溜须拍马的能手,其言语绝无“护主”的心肠。无疑,曹操的目光是锐利的,其判断是正确的。

但曹操多疑,也常常作出错误判断。曹操杀董卓时被董卓从镜中察出,此时曹操举刀跪地曰:“操有宝刀一口,特献恩相!”董卓以为是真,被曹操骗过了。曹操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于是投奔吕伯奢。当晚,曹操听到室外有磨刀声,并听人语曰:“缚而杀之。”曹操对此起了疑心,并作出错误判断,认定是吕伯奢在设计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持刀人室,“不问男女,皆杀之”,他的恩人吕伯奢也成了他的刀下鬼。古人云:“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古人又说:“人之所以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曹操杀人的行为,源自他的多疑性格。

疑似,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明于疑似,则不会被疑似之迹所惑;惑于疑似,则会作出错误判断。多疑者常常惑于疑似而做出鲁莽的举动。曹操就是这样。

疑似,是文艺创作设计情节的常用手法;疑似,也是设计语言文字的曲线修辞方法。基于此,修辞格中,也应有“疑似”的位置。

能说善辩的孔融

孔融,东汉末年鲁人,字文举,献帝时为北诲相,建安七贤之一。孔融自视甚高,对曹操多所非议,后为曹操所杀。

孔融小时候很聪明,十岁那年随父亲到了洛阳。在洛阳有个叫李膺的人很有名气,他是桓帝手下的一个司隶校尉。据说,到李膺家拜访的人一定得有才智,否则就不见。孔融年纪虽小,但颇有才智,他很想去踏一踏李膺家的“高门槛”。当孔融走到李膺家门口时,守门的见孔融是个孩子,便把他挡住,说:“你这小孩子有何德何能,而想见我家相公?”孔融说:“我是你们司隶校尉的亲戚,快报去。”于是门卫让他进去了。李膺见来了个小孩,便问:“你与我们李家是什么亲戚?”孔融道:“我姓孔,名孔融,我的祖宗孔夫子(仲尼)与您的先人李伯阳(李耳),史书上都记载着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你难道没听说过么?”

李膺见孔融说得不无道理,也就接待了他,问:“想吃些什么吗?”孔融说:“当然想吃啦!”李膺以长辈的架势教训孔融道:“我教你做客的礼貌吧,当主人请你吃东西时,你应该谦让地说:‘不必啦,谢谢!”’孔融反过来教训李膺道:“我教你做主人的礼貌吧,当客人来了,你把好吃的都摆出来,不要问客人吃不吃!”

李膺觉得孔融十分机灵,也觉得他很有前途,便发一通感慨:“你很有前途,可是我快人土了,来不及看到你的大富大贵了。”孔融答道:“你离死还远得很!”李膺问:“你如何看出我还死不了?”孔融道:“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刚才的话,可说出言不善哪!”

孔融的话,可谓绝妙修辞,其用语有婉曲之妙,深具讽刺挖苦之力。

此时,桓帝宫中的陈炜大夫来了。李膺向陈炜夸奖孔融道:“他小小年纪,很是聪明!”陈炜道:“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未必成才!”孔融马上回答道:“我知道了,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孔融又用婉曲法,暗示陈炜无才。

狂妄高傲的祢衡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写了祢正平裸衣骂贼的故事。

曹操招降刘表,要选一位说客。荀攸推荐孔融,孔融推荐祢衡。

曹操召见祢衡,礼毕,曹操不叫祢衡坐,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曰:“吾手下有数千人,皆当世英雄。”接着,曹操一个个介绍道:“荀或、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悼,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

祢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忄享可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可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曹操曰:“汝有何能?”

祢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人共论乎?”

祢衡用对比反衬修辞,把曹操的文武官员说得一无是处,最后还来个借喻式,直呼其文武官员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真可谓狂妄第一了。

祢衡如此狂妄,目中无人,曹操投有杀他,而把他送给刘表,欲借刀杀人。

祢衡要到刘表那里去了,在辞行时,众官员想羞辱他,大家都不说话,有的卧,有的坐。突然,祢衡号啕大哭。众人问他为什么大哭,他说:“坐着的人看上去像坟头,卧着的人看上去像死尸,我到了尸坟之间,能不哭么?”

祢衡临走了还在骂人。

智慧之星杨修

杨修,汉末文学家,曾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相传,杨修九岁时,其父友人孔君平来访,杨修的父亲不在家,便由杨修接待,杨修拿出一盘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早闻小杨修十分聪明,便故意说:“莫非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的‘家果’么?”杨修明白客人在突出一个“杨”字,便回答道:“那么孔雀便是你孔家的‘家禽’了!”“家果”与“家禽”,即“杨梅”与“孔雀”,是近义形式,孔君平从“杨梅”的“杨”字联想到姓杨的“杨”字,这是借音修辞,是在玩弄辞趣,以显示文人之文才。但杨修也从孔君平的姓中来个借音连字,推出“家禽”来,以示针锋相对。杨修的对答显示其文才超过孔君子,难怪孔君平连声赞叹:“神童,真神童!”

曹操平定了汉中,要进一步追击刘备,但军队继续前进有困难,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曹操出了一纸奇特的军令。怎么个奇特法?原来此军令只有“鸡肋”两字,军中无人明白这是让进军还是让退军或者是等待,只有杨修明白此奇特“军令”之意。他说:“鸡肋这个东西,吃起来没什么吃头,但丢弃它又似乎可惜,曹丞相之意是退兵啊。”果然,曹操下令退兵。“鸡肋”之“物语”,无人能会意,惟独杨修能从吃“鸡肋”中解密,可谓才智过人。

杨修的才智使曹操像吃鸡肋一样,吃起来没什么吃头,丢弃它又可惜。而杨修一次又一次识破曹操的心思和诡计,他便处于危险的处境之中。

有一次,曹操叫人造一个花园,造成后,曹操便去视察,看完之后,不置褒贬,只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个“活”字,人皆不晓其意,只有杨修深知丞相拆字修辞之义,说:“门内添‘活’,乃一‘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造园者改窄其门,又请丞相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对曰:“杨修也。”这事又使曹操像吃了鸡肋,对杨修既喜爱又害怕。《三国演义》中写了曹操杀杨修的故事:

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操自写“一盒禾”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之。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杨修用拆字修辞法,把“合”字拆成“人一口”三字,连起来便是“一人一口酥”,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后来曹操甚忌杨修之才智,从忌之到恶之,乃至竟将杨修杀害。

评论家说,杨修析字意、解物义确实智慧过人,但在曹操看来,杨修就像“鸡肋”,吃起来没吃头,丢掉又可惜。但一,到“吃”起来无味的时候,曹操便把杨修杀了。

智慧巨星诸葛亮

襄阳有位叫司马徽的高士对刘备说:“这一带有卧龙、风雏两人,谁能请到其中一位,即可平定天下。”

司马徽把孔明比做卧龙,把庞统比做风雏,这是传统的比喻手法,是对能人的最高评价。

后来,徐庶当了刘备的谋士,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这条卧龙在隆中,不容易得到。

张飞性格火爆,一听“不易得到”的话就说:“我去隆中把孔明捉来厂刘备说:“不得无礼,孔明乃卧龙,岂能‘捉’他?”关羽说:“我去把他叫来就是了。”徐庶道:“这样的人不是随便能叫来的。”刘备道:“我一定要把先生请来谋事。”徐庶道:“只有一请再请才有可能请他出山!”

这里,张飞用一“捉”字,与张飞的性格相符,既粗鲁又无礼。关公比张飞稍懂礼貌,用了个“叫”字,但却缺少诚意,其效果绝对不佳。刘备懂得修辞的“敬谦”,用了个“请”字,这是得体的,但未必能“请”到诸葛亮。而徐庶用了三个“请”字,体现了“请”的诚意,而刘备后来“三顾茅庐”,就是用“一请再请”的方法,终于得到了孔明。

刘备请出孔明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他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请出孔明,如鱼得水。”

这个比喻是符合实际的,孔明是水,刘备是鱼,鱼没水则难以生存。但张飞不觉得孔明重要。当刘备派他去打仗时,他便说丁句气话:“你还是派水去打仗吧!”

张飞对“水”一肚子火气,才用“返射”辞格表示不满,然而“水”是一定能制服火的。可见,把孔明借喻为“水”是非常恰当的。

孔明未出山之前是一条卧龙,是藏而未露的龙,是别人不能比的天才。

有一天,卧龙先生忽然对石广元、徐庶等人说:“你们三人官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忙问:“那么,你呢?”卧龙只是微笑,不作回答。

诸葛亮笑而不言,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志向,那么他是什么志向呢?诸葛亮不说话,但却等于说了话,他不以当刺史、郡守为目标,至于做什么更大的官,尽在“笑而不言”之中。这是零语言的“歇后”“暗示”修辞。

果然,诸葛亮后来当了丞相。

诸葛亮后来设空城计,司马懿笑了,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撤兵!”

诸葛亮坐在城门上,摇着鹅毛扇,又是一切都在不言中,他用身体语言设下了疑点,司马懿惑于疑似,中了计。

这是接近修辞的“疑似”手法,又是孔明的作战手段。与此相同的是“草船借箭”,这是真真假假的“疑似”。古人云:“人之所以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孔明利用“疑似之迹”设计迷惑敌人,取得了胜利。但此计不能老用,用多了,必被识破。孔明是中国最具智慧之人。

曹植被逼做“牛”诗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据史载,曹植自小聪明,言出为论,十步成诗,操甚爱之。曹丕为夺权,对曹植的欺压不遗余力。一日,曹丕与曹植出游,遇两牛斗于墙角,一牛败,坠井而死。曹丕以此为题,命曹植作《死牛诗》,但诗中不能有“牛”字,牛坠井死,许中不能有“井”字,牛相斗而死,诗中不能有“相斗”之语,并且限他马走百步之内写成。曹子建深知其兄之意,就是想借故杀他的头,因为曹丕嫉妒他的才能。但曹子建作诗,思路敏捷,才气过人,这《死牛诗》在马走百步之内,便挥笔而就,诗云: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凶土头,峰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由于曹子建按曹丕限定的条件写成了《死牛诗》,曹丕也找不到杀他的借口了。

按曹丕限定的条件,就必须选择词语的同义形式,这在修辞学上叫同义代换结构,即借代格,或者叫婉曲辞格。“两肉”指代两头牛,“头上戴横骨”是指代有角的牛。“行至凶土头”是牛相斗之处,“相唐突”是“两牛相斗”的绝对同义结构。“一肉坠土窟”,是说一牛掉入井,不说“井”而代之以“土窟”。最后两句,“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泄,意思是“发挥”,两句诗具有婉曲暗示之妙,意谓:我曹植与你曹丕相斗,“非是力不如”,而是我的才气不能有发挥的机会。

曹丕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曹植,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日,曹丕命曹植行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若写不成就要杀头。曹植作《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比喻、语义双关修辞的妙例。据说,曹丕为此诗所动,颇有愧意,也就不再为难曹植了。

刘伶天生酒为名

据《晋书·刘伶传》说,刘伶常乘着鹿车,携一壶酒,让人背着锄头跟着他,说:“我死了,你就在地上挖个坑埋葬我。”

有人劝刘伶说:“酒是穿肠毒药,还是少喝为佳。”

刘伶说:“你难道不知道肉用酒浸泡之后而能保存得长久的道理吗?我的肚子是肉做的,用来泡酒,怎么会腐烂呢?”

刘伶自称饮酒是“浇书”,浇其满腹学问;又说饱睡是“摊饭”,把肚子的食物摊平。

有人对他说:“吃饱就睡,妨碍消化。”

刘伶说:“错!你没看过米袋装满米的状况么?米袋竖着总不牢靠,把米袋放倒,那才安安稳稳。”

刘伶的连类设喻,叫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刘伶喝得大醉,在屋里脱光衣服,赤身裸体。有人见了觉得恶心,他说:“我以天地作房屋,以房屋作衣裤,你们怎么钻到我裤子里来了?”

还有一次,刘伶喝完了酒瓶中的酒,便向妻子要酒喝,妻子要他戒酒,他说,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酒。于是他妻子买来酒肉、纸钱,供于神龛前,让刘伶发誓,刘伶高声诵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刘伶答应戒酒是设陷阱,其妻上子大当,跌人刘伶设下的陷阱。

巧言善辩的张融

张融,字思光,今苏州人,曾任南齐司徒左长史职。

南齐太祖萧道成某日接见张融,谁知张融因事迟到了。太祖问道:“怎么姗姗来迟?”

张融道:“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太祖道:“此话怎讲?”

张融道:“皇上为天子,臣从地上来,由地而升天,自然快不了。”

太祖对张融的诡辩感觉很舒服,便不再追究。

张融善辩,深得太祖赏识,太祖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此语颇具深意。

太祖答应封张融为司徒长史职,但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宣布任命。一日,张融故意骑一匹瘦马上朝,太祖正好看到,便问:“你的马怎么这样瘦?每日喂多少料?”张融道:“每日一石粮。”太祖感到奇怪,说:“那怎么这马还如此瘦?”张融道:“臣只是口头上答应每日喂它一石粮,其实并没有真正给它。”

太祖知道他的话有弦外之音,目的是暗示:司徒长史的官职应落实了!第二天,太祖便兑现诺言,封张融为司徒长史之职。

有一次,张融请假回乡,行前去找中书监王俭告别。王俭看到张融,只是扬扬手以示致意。张融仿战国狂士招呼齐宣王的做法,高声道:“宣王过来!”此语表义双向,即借字双关。“宣”是动词,意为“叫”。“宣王”是名词,把王俭称为“(齐)宣王”。这当然是开玩笑。王俭说:“你怎么这样说?”张融道:“我这样说之一义,是‘叫王俭过来’,使我免除拍马趋附之嫌;另一含义是‘宣王’过来,使你有尊重士人之名。”两人会意而大笑。

滑稽诙谐的侯白

侯白,隋朝魏郅人,字君素,性滑稽,由于他以“搞笑”出名,所以后代滑稽演员都被称为“侯白”。侯白之名也被后人用来“搞笑”。据说,唐朝白敏中为相,尝欲以进士侯温为婿,其妻曰:“己既姓白,又以侯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侯白耳。”可见侯白是滑稽演员的祖师爷。史载,侯白还著有《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

有一次,侯白参加宴会,大伙要他出个谜语来猜,但要求他不要出得太过深奥,不要太古怪,又不要生拼硬凑。侯白依据这些限定,说道:“有个东西大小像狗,模样像牛,你们猜是什么?”众人七嘴八舌,有的说是獐,有的说是羊,侯白道:“都不是,那是一头小牛。”众人大笑。

某日,侯白从杨素家出来,杨素的儿子把侯白捉住不放,非要他讲个笑话儿才让走,侯白道:“从前有一只老虎寻找食物,寻呀找呀,找到一个刺猬,便张口咬它,没想到鼻子被刺猬刺伤了,鲜血直往下滴。这是血的教训呀!第二天,老虎来到了橡树旁,看到地上有长满小刺的橡子壳,于是它总结前日被刺的经验,说道:‘我见过你父亲了(指刺猬),愿公子(指橡子壳)暂且放我过去。’”这是绝妙的一语双关,又是绝妙的影射式暗示,其中还有绝妙的比喻。侯白把杨素比作刺猬,把杨素的儿子比作橡子壳,因为侯白觉得这两个人都难以对付。也许它还包含修辞上的类比或对比,杨素父子在外表上相似,但儿子(橡子壳)毕竟不会伤人。一个简短的寓言小笑话,包含四五种修辞格式,真是难能可贵。

侯白见新来的县令十分傲慢,便捉弄他,说:“此地贼多,防治之法莫如多养狗。狗一叫,贼就会跑。”县令听了觉得有理,说:“对,多养狗,但一定要养能叫的狗。”侯白道:“我家倒是养了很多狗,不过叫声有些怪,是‘恸、恸、恸’地叫。”县令得意地说:“你家的狗是坏狗,好狗的叫法是‘汪、汪、汪’。”侯白见“狗官”中计,说:“像你这种叫法的狗还真难找!”

这又是双关式暗示,侯白把狗官比喻为“狗”。

据说有一次侯白与杨素同行,见路边槐树的枝叶枯萎,快要死了。杨素说:“侯秀才学识超群,才能出众,你能让这槐树活过来吗?”侯白说:“能!”杨素吃惊地问:“你用什么方法?”侯白道:“取来槐树子,悬挂在枯槐枝上,它不就活了吗?”杨素不解其意。侯白又说:“《论语》曰:‘子在回何敢死!’”这是引典,此语意为:“孔子在,颜回怎么敢死?”杨素大笑。

有个人姓出,名叫六斤。这个出六斤去拜见权臣杨素时遇见侯白,便请侯白在拜帖上代写姓名,侯白把“出六斤”写成了“六斤半”。拜帖送上去后,杨素接见了出六斤,问:“你怎么叫六斤半?是不是你娘生你时是六斤半?”出六斤道:“我娘生我是六斤,我姓出,所以叫出六斤。”杨素问:“为何写成六斤半?”那人说:“是侯白代笔。”杨素把侯白叫来,问道:“你怎么把出六斤之名写成六斤半?”侯白道:“回大人,刚才我代写出六斤时无法找到秤,既然是出六斤,就是超出六斤,我估计了一下,便写成六斤半,取其中数。”杨素大笑。

有一次,陈朝振使者到隋朝办事,隋朝不知此使者是否机智,便派侯白化装成普通侍者去见他。

侯白来到宾舍见使者。那使者正睡在床上,见来者穿得破旧,便一边侧着身子放响屁,一边跟侯白说话。侯白见这使者高傲如此,便想捉弄他。正好那使者问:“你们隋朝的马价钱如何?”侯白说:“马价分几等,有技能又有好外表者最高价;外形一般,但还可骑的,是中价;外形不好看,但还可以用来驮东西的是低价。至于长得丑又不能骑,只会侧着身子放响屁的就一钱不值了。”

使者对这个衣衫破旧的人如此出言不逊,深感恐惧,马上改变了狂傲的态度。

侯白的话用了层递(递降)式辞格,在最后一级递降时,转用语义双关辞式,令人大笑之后,深感痛快淋漓。

隋唐五代名人轶闻

才子杨炯“点鬼薄”

明代冯梦龙《笑史》载,杨炯写文章时,习惯把古人的名字选用写成对偶、排比句,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张平子(张衡)、陆士衡(陆机)、潘安仁(潘岳)、仲长统这些人都作古变成鬼了,当时的人把杨炯的文句叫做“点鬼簿”。

杨炯在四川盈川任县令时,每次见到朝中那些靠谄媚取宠谋得官职的人就不叫他们的名字,而是用修辞借代法给他们“换名”,称其为“麒麟楦”。别人不解,要他解释,杨炯说:“现今店铺里喜欢摆弄假麒麟,他们刻画出麒麟的头角,并粘上皮毛加以装饰,再盖在驴子身上,然后对别人说,这就是麒麟,这样的驴子不是楦头又是什么呢?”

植头是鞋匠用以楦鞋子的光滑模型,杨炯在这里用它作比喻.是说那些以谄媚而得官者就像楦子一样光滑,虚有其表,其实是蠢驴一个。

滑稽优人黄幡绰

有一次,玄宗命人将黄幡绰扔进池子里。好一会儿,黄幡绰才爬上岸来,他苦着脸道:“陛下,臣刚刚一掉进水里,就跟屈原撞了个满怀,差点儿没把头给撞坏了。”唐玄宗以为他又要讲什么笑话了,忙问:“然后呢?”黄幡绰道:“屈原取笑我说:‘我是因为楚怀王无道,才跳江自杀而死,你呢?你又是怎么回事,落得与我同样下场?”’这下子,玄宗再也笑不出来了,为什么?因为黄幡绰话中有话,用的是委婉暗示式修辞,他把唐玄宗比作楚怀王了。

安禄山作乱,黄幡绰被俘。两京收复后,玄宗回京,贼党就擒,黄幡绰也被押到玄宗御前。当时有人报告:“黄幡绰忘恩负义,他曾为安禄山圆梦。安禄山梦见衣袖长到阶下,他奉承说:‘当垂衣而治之兆也。’安禄山梦见殿中桶子倒了,他说:‘此革故鼎新也。’如此寡廉事贼,多不胜举!”

黄幡绰辩道:“为了有朝一日能再侍奉陛下,我不得不曲意事贼,其实臣为贼解梦时,已推知今日能再见皇上了!”

玄宗问:“你怎么知道?”

黄幡绰道:“逆贼梦见袖子长,是‘出手不得也’;梦见桶子倒,是‘胡不得也’。”

玄宗大笑,赦其无罪。

黄幡绰强词夺理,但其对“物语”及“事语”之解说也是合理的,玄宗念及自己出走时没告知下属,他们被俘自己有责,故不杀黄幡绰。

唐开元十三年,玄宗偕百官去泰山封禅,丞相张说被任封禅使,其女婿郑镒,本九晶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升迁一级,惟郑镒迁为五晶。一日,玄宗大宴群臣,见郑镒身着五品朝服,便问其中缘故,郑一时不知如何说好。站在一旁的黄幡绰说道:“此泰山之力也。”众人皆笑。笑什么?黄幡绰语出双关,一日:是泰山封禅之力助其连升四级;二日:因其岳父(泰山)之权力,帮他连升四级。

贺知章请皇上为儿赐名

贺知章,以诗文著名,他的《回乡偶书》,家喻户晓,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位玄宗时的秘书监,要告老还乡了,临行时叩见皇上。贺知章请皇上为儿子赐名。皇上说:“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人也,宜名之曰:孚。”贺知章拜谢而归。过了些时日,贺知章觉得此名不妥,心想:“皇上为什么戏弄我呢?家乡的人都说‘孚’是‘爪下子’,这不是叫我儿为‘爪子’么?”他又想:“谁都知道,‘爪子’是人们常说的‘不慧之子’,‘孚’字拆台为‘爪子’二字,也是尽人皆知的。将如何是好?”

贺知章因皇上为儿子赐名而喜,但又因“孚”字之名而忧,可谓啼笑皆非。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子人见不相识,笑问“爪子”何处来,

聪慧过人的苏廷页

苏濒,是宰相苏环的儿子,自幼聪慧过人,后来与他父亲一起同掌枢密,同为宰相,传为佳话。

有一次,京兆尹要考苏廷页的才智,便对他说:“你用我这京兆尹的‘尹’字写一首诗如何?”

苏颐稍作思考便做了一首析字诗,诗云:丑虽无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无人。

这首析字诗围绕一个“尹”字展开,极尽字形分拆之妙,笔画增减之能。“丑”字加笔则成“尹”,“甲”字减笔则似“尹”,“君字无口”是个“尹”,“伊字无人”便成“尹”。从其分拆“尹”字的功力,足见其才气过人。

又有一次,有人送给苏环宰相一只自得耀眼的兔子,苏环把兔子挂在走廊上。当日,有客造访,见有兔子挂在走廊上,便指着兔子,请小苏颞以此为题做诗一首。苏廷页向来有指物做诗立马而就之功夫,便执笔做白兔诗:兔子死阑殚,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向异月中看。

前两句写实,直言兔子命尽。“阑殚”两字同义,为“尽”。“持来挂竹竿”亦无诗意。苏颠的诗才表现在后两句中:如果将此白兔照一下明镜,这白兔就像悬挂在月中一样了。这样一写,死兔变活兔,而且转换成神话中的兔,成了用典修辞,使人浮想联翩。这样,这两句诗便富有浪漫色彩了。

王维因诗免死罪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都很出名。

王维十九岁时,得岐王的关照参加了一次音乐会,因他一表人才,引起了九公主的注意。当王维用琵琶弹了一首动听的新曲之后,九公主就更喜欢他了。九公主问他有什么新作,王维便背诵他的《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聪马,侍女金盘脍鲤鱼……”接着又诵读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公主一听,这都是她能背诵的诗,她以为那是什么大诗人的杰作,没想到是这位十九岁美男子的诗。在这次音乐会上,王维在岐王的帮助下,与九公主谈到科举考试事。不久,王维因得九公主的推荐而中解元。十三年后,王维又考中状元。

安禄山造反,王维不幸当了俘虏。王维服哑药,使自己变成哑巴,以免安禄山逼他做官,但安禄山还是逼他当了“哑巴官”。有一次安禄山宴客,玄宗时的乐师、艺人都被迫唱歌跳舞,王维便以此为题做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后来,安禄山的叛乱被平定了,王维因此诗而赦免。

王维这首救命诗,在修辞上是用尽心机的。前两句是暗示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因为当了俘虏而伤心,但每日都盼望朝拜天子。后两句是描绘在“凝碧池头奏管弦”时的凄凉,这就更能衬托他盼望“再朝天”的心情了。皇上也因他有此诗而再录用他为官。

李白的高傲和拍马屁

有一次,李白到李林甫的相府去见这位权相。他手持一块长形木板,上面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他把这木板交给门口的仆人,叫他通报宰相。这仆人见李白身着青衫,脚踏童鞋,腰佩长剑,好生奇怪,便进去告知宰相。李林甫也觉得奇怪,使命李白解剑进府。李白面对这天下第一奸臣,仅以拱手为礼,李林甫不快,便问:“你就是海上钓鳌客——李白?”“正是。”“你李白要卧沧海钓巨鳌,用何物作线?”

李白道:“我以天上七彩虹霓为线。”“你又以何物作钩?”“我以天上之明月作钩。”“你知鳌是庞然大物,你以何物为饵?”“我将以为非作歹、无仁无义之人作饵!”“你钓巨鳌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临沧海钓鳌,目的无它,是要以海中之风浪来高扬我的情操,以辽阔的天地来纵展我的宏志。”

李林甫听出李白是在玩弄修辞术,不过是夸张、比喻那一套。其目的则是影射、暗示,无非表明那巨鳌就是他自己。但李林甫又不能在李白面前承认自己是奸佞之喻体——巨鳌,只好说:“人们都说李白是狂人怪杰,名不虚传,请用茶。”李白则谢茶告别,昂首而出。

李白的狂傲还体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力士脱靴”那个故事中。

其时,唐玄宗重用李白。李白冬天起草文件,结了冰的笔不能写字,唐玄宗命宫中妃嫔十数人,围着李白,各人手中持着毛笔,不停地呵气,使笔尖不至于冻住。写好文件之后,玄宗还设酒宴招待李白。李白与皇上一起举杯,心情特别好。此时,高力士替皇上把靴子脱下来,换上便鞋。皇上对李白说:“你也把靴子脱了吧!”李白觉得好玩,便对高力土说:“我实在设法弯腰,高内监,麻烦你也帮我脱脱这靴子!”高力士深以为辱,当然不干。皇上说:“李白醉了.你就帮他脱吧!”高力士只好乖乖地为李白脱了靴子。

这两个故事,写的是李白捉弄权贵,人们对李白的狂傲风骨十分赞赏,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们和李白一样都憎恨奸臣。

但是李白也有不光彩的记录,这就是他自己创造的马屁比喻。《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明皇召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有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仕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者。”明皇笑曰:“学士过有所饰。”

评论家说,关于李白的“屁颂”,无论唐明皇态度如何,李白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假使唐明皇听了很开心,这证明李白“屁颂”比喻高明,效果很好,李白便可获得“屁喻”头奖;假使唐明皇听了不高兴,或像《开元天宝遗事》所言,唐明皇认为,李白的话可信程度不高,那么李白岂不是弄巧成拙、自讨没趣么?总之,唐明皇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李白总是不好,有损他自己的形象。

李白这段话提及当朝“仕人”的比喻是“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者”,其中的当朝“仕人”包括李林甫吗?包括高力士和杨国忠吗?按逻辑,李白的判断是全称判断,应当把高力士、李林甫、杨国忠包括在内,那么,李白捉弄李林甫、高力士的行为不是自打嘴巴了吗?

所以,李白的“屁喻”,香了皇上,却臭了自己。

苦中作乐的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多写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所以叫人读了就笑的诗很少。但杜甫的童年生活却是充满乐趣的,有诗为证:“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

杜甫是神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杜甫勤于学习,善于做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也不失孩子的天真。成年之后,杜甫考进士落第,有点悲观,不过,在游览中使他胸襟逐渐开阔起来。《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与生活浪漫的李白交朋友,“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这给杜甫带来了许多快乐。

关于杜甫的快乐人生,历史上有不少传说,但这不是历史事实。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却也能说明杜甫还有快乐的一面。

传说杜甫有客人来访,因为家穷没有好菜招待,只好开开玩笑,来个“穷开心”。他叫妻子买两个鸡蛋、一把韭菜和一碗豆腐渣回来,并吩咐妻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第二天,客人来了,都是一些骚人墨客。一番寒暄之后,杜甫请客人上桌吃饭。这时,杜甫高喊一声:“上菜!”只见妻子端来一碗韭菜,上面摆放两个蛋黄,杜甫指着菜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客人哈哈大笑。接着,妻子端来一碗韭菜清汤,汤上漂浮着一溜儿蛋白,诗人唱道:“一行白鹭上青天”,又是一场欢笑。紧接着,妻子又端上一碗豆腐渣,诗人诵曰:“窗含西岭千秋雪”,客人连声叫“妙”。之后,夫人又端上一碗清汤,清汤之上漂着蛋壳,诗人说道:“这就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客人们都陶醉在欢乐之中。

这是文人在开玩笑。诗人运用“示现”法,把现成的诗句,在特定情境中使用,使人觉得风趣而幽默。《白话笑史》记了这样一个故事。长扛西陵峡的山道中,有一处题诗,为杜甫所写,诗用“天”字韵,高高地镌刻在山梁间。从唐至宋,几百年过去了,没人敢与杜诗相唱和。后来有一个作监司的小官斗胆和了一首“天”字韵的诗,写在杜诗旁边。再以后,就有人同样用“天”字韵做诗来嘲笑大胆的“监司”,那诗的最后两句是:“想君吟咏挥毫日,四顾无人胆似天。”“胆似天”的“天”字,一语双关,既指这监司胆敢用杜甫的“天”字韵和诗,也骂他与杜甫唱和是“胆似天”,可谓绝妙修辞。

据《白话笑史》载,杜甫曾把自己的名篇《戏作花卿歌》和《姜楚公画角鹰歌》给郑广文看,郑广文说:“足下此诗,可以疗疾!”他日,郑广文妻子病了,杜甫对郑广文说:“你别紧张,你只要念我的诗句‘观者徒惊帖璧飞,画师不是无心学’即可,如若嫂夫人病未痊愈,再念‘昔日太宗卷毛骟’等诗句她就会百病消除了,倘若我的诗还治不了她的病,恐怕扁鹊来了,也无能为力了!”

这个故事,用的是“断取”“曲解”修辞,杜甫“断章取义”是用的曲解法。

由此可见,苦了一生的杜甫,亦有苦中作乐的时日。

裴度用计寻官印

裴度,唐贞元间进士,官至宰相。关于裴度,有不少传说故事。

裴度任中书令时,有一次,他的官印不翼而飞了,他的下属非常着急,裴度说:“各位不要慌张,只作平常无事一般。明日,我要举办宴席,各位都要来喝酒。”

第二天,酒宴上,大伙儿酒兴正浓之时,忽有小吏来向裴度小声报告:“官印有人悄悄送还原处了。”裴度听了也不答话,举杯劝酒。

后来有人问裴度,官印丢了,您怎么还有兴致大摆宴席?裴度说:“这正是我找回官印的妙计。这官印,外人不可能盗走,必是小吏拿去给书卷盖印留念,我若急着下令寻找,那小吏害怕,必将官印投入水火之中。我办宴席,目的是给那偷印者还印的时机。”

此事传出,人们无不赞佩裴度的智慧。

还有一则故事:裴度修福先寺时,想请白居易写篇碑文,判官皇甫氵是大为嫉妒,对裴度怒目相向,说:“我皇甫氵是的诗文比白居易差么?你为什么舍近求远,从今天起,我不在你手下做事了!”

裴度只好请皇甫氵是写碑文,并给他价值千缗的财物,没料到皇甫氵是嫌少而大发雷霆,说:“我写的碑文有三千字,难道我写的每一个字不值三匹绢吗?”

裴度无法,只好送给皇甫氵是三千匹绢。

皇甫氵是得到三千匹绢,非常高兴。几天后,皇甫氵是觉得碑文有不妥之处,要求加几个字。裴度说:“阁下写的碑文,美妙绝伦,一个字都不能加了。”

皇甫氵是道:“这是修辞之必须。”

裴度说:“一字三匹绢,我都要卖田卖地了,你再来个修辞加宇法,我可要倾家荡产了。”

张籍酬诗朱庆余

张籍,字文昌,今苏州人,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后来做过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

唐代,应试的举子有向名人呈送诗文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名人向主考官推荐。著名诗人朱庆余应试时,曾以《闺意》诗献给水部郎中张籍。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收入《唐诗三百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把自己应试比作新娘子初见“舅姑”,他的“处女作”是不是“人时”呢?他希望张籍能赏识自己,并向主考官推荐。所以,这首诗是比喻、暗示诗,而“画眉深浅人时无”一语双关,妙不可言。醉翁之意不在“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在他写的文章“深浅人时无”。

张籍读诗中委婉曲折之语,深悟其意,便也同样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写了一首《酬朱庆余》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水部把朱庆余比作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他用“时人贵”三字委婉地表示朱庆余的文章是“合乎时”的。张籍还把朱庆余的考试文章比作“越女”的一曲菱歌,非常动听而感人,可说是价值连城的。

张籍与朱庆余都是大诗人,他们以诗传递心声,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柳宋元的柳州情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柳州。为什么柳宗元叫柳柳州?他因王叔文案被贬官广西柳州,在柳州做了四年刺史,郁郁不得志,最后病死柳州衙内,柳州人感念柳宗元为官清正,在柳州罗池为他建庙,岁时致祭,因此后人称他为柳柳州。

以地名为号,是修辞的借代形式之一。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借地名为号,如韩愈号昌黎、苏轼号东坡等。

柳宗元的朋友吕温州曾作《戏柳宗元》诗:柳州柳大守,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这首诗用同字修辞(又叫重出修辞)写成,着眼于一个“柳”字。柳宗元对柳州人民充满情意,他死在柳州任内,体现了他的柳州情。他种下无数柳树,使他的姓与种的柳合而为一,人们见柳树而思念柳宗元,可见,这个“柳”字表义双关,是充满情感的。“柳州牧”,“牧”字是“支”部,《说文解字》:“牧,养牛人也。”柳宗元为柳州的“养牛人”,确实值得后人怀念。古人以州官为“牧”,这修辞上的比喻是颇有深意的。不过,历来贪官太多,“牧”字名不副实,然而柳宗元为“柳州牧”,的确名实相副。

杜牧的故事诗与诗故事

杜牧,字牧之,陕西临潼县人,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可见其家世之显赫。但杜牧并未凭这种特殊关系进入官场,而是走的读书——考试——做官这条道路。杜牧考中进士后,得到宰相李德裕的赏识,官运不错,当过御史、刺史、中书舍人等。

杜牧工于书法,又是“兵法”专家,但最著名的是写诗,文学史上有“小杜”之称。评论家认为,他以高妙的技巧,写出“高华绮丽”的诗。他的作品,既有荡气回肠的艳体诗,也有描述时事的写实诗、深得风人之旨的讽喻诗、别具新意的咏史诗。杜牧考进士时就拿着自己的诗文去见主考官崔郾,正是这个崔主考读了他的《阿房宫赋诗》后,就大笔一挥,保举他为进士。

其一:为禅僧笑语献诗

杜牧中进士后,和友人到寺庙去玩,只见庙中禅僧拥褐独坐,听其所言,似乎句句暗含玄机。当禅僧看到风流倜傥的杜牧时就问:“这位公子是谁?”旁边的人争相告白:“他就是刚刚进士及第名震京师的才子杜牧厂那禅僧却不以为然地笑道:“我怎么就没听说过呢?”

杜牧听禅师这么一说,若有所悟,便题诗曰: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有所悟,悟出了人生的一些什么道理呢?杜牧怀古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怀古诗记录了惊天动地的故事,诗人回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曹操建好了铜雀台,准备消灭东吴后活捉大乔、小乔为妾,可是由于孔明借东风成功,这就使周瑜的火攻取得成功,曹操失败了。杜牧的这首诗说,古战场的旧时武器埋在沙里,我们把它挖起来可以看到前朝的战争情景。

这首诗极尽修辞借代之妙,“戟”是武器,借代战争,是历史的见证。二乔亦有借代之义,她们是“战利品”,代替胜利。

其二:十年一觉扬州梦

牛僧儒当宰相时出镇扬州,特请杜牧当书记官。其时,杜牧少年英俊,而且风流潇洒,常常混迹花街柳巷。牛僧儒派人跟踪,并要求跟踪者每天写出杜牧行踪记录。牛僧儒把一箱字条让杜牧过目,字条上写的内容都一样:“某日某时,杜书记在××妓院,一切安好。”

牛僧儒这种派“特务”跟踪和打“小报告”的行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是违反人权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牛僧儒关心人的一种举措,所以杜牧流着眼泪向牛丞相表示感谢。后来牛僧儒去世时,杜牧写墓志铭,极尽赞美之词,他离开扬州时写了一首感怀诗,其中有一句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杜牧对这段历史的感怀之作。

其三: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有感于美女绿珠在“金谷园”跳楼身亡之事,便作《金谷园》诗以纪念: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花落犹似坠楼人!

绝妙的诗必有绝妙的修辞,“逐”字之用,“怨”字之设,是比拟修辞的妙笔;这历史的香尘和眼前的落花,是借代修辞的替换形式。“花落犹似坠楼人”是明喻,也可看成是互喻,落花似人,人似落花,互为喻体。

其四:忽发狂言惊四座

杜牧在司徒李愿家做客,见到歌妓紫云生得很美,便对李愿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